教师轮岗交流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教师轮岗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1
教师轮岗交流心得体会
单位:寨头学区 姓名:刘永霞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初级中学学习两年了。此前,虽然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十几年,但始终感觉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困惑。学校地处山区,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及其教学理念都比较差,所以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思路狭窄,教师轮岗交流这个平台给了我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机会,也让我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结合本次学习情况,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二.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爱心。
教师工作要有爱心。爱心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工作前提,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源泉。高尔基说过:“要爱人,才能教育人”。爱,是师生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个闪光点,用喜悦的笑容去赞许学生们的每一点成功。
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 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四.听课、说课、评课,在学习中进步,把压力变为动力,教师素养有所提升。
听课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了,我发现听一节课胜过教十节课,感觉教师们在课堂上的掌控能力都很强,经验丰富。设计的教学内容与课标紧密相连又不会按部就班。师生互动环节气氛融洽,学生参与意识强。而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课程实践中的运用也很到位,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与平时教师的引导和要求有很大关系。整个一节课下来,感觉很完整,教师轻松而有成就感。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有所欠缺的,很多时候设计的教学与实践中有出入,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节奏,上课时自信心不足。这次听了很多节课,让我感觉到做为教师必须自信心十足的在课课堂上掌握一切。与学生要多沟通和引导,不能只是用传统的先讲后练,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先读书,再尝试,教师观察,在评讲总结的模式来授课。虽然说,城里的学生和乡下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很大差异,基础也不同,但这是一个应该做的尝试。这样,可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五.教学环节是最好的历练,认真完成本职教学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直感觉在本校的教学工作很辛苦,有时教学不如预期效果,与学生素质有关系。而这次面对的是一批优秀的学生,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和热情。这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尝试教学的平台。以往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教学构想,借这次机会,做了很多尝试,采用新课标新理念进行教学,虽然有时节奏掌握得不太好,但发现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在课堂上开始动脑思考,而不是一味接受。这让人开心。我对将来的教学充满自信,相信这次有效的尝试会让教学有所提升。
六.教师工作的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恒心。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忽冷忽热、忽紧忽松,必须常抓不懈。稍有疏忽,学生就会松懈。尤其是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时,真是像歌词里唱的“想说爱你不容易”,但还是要强迫自己耐着性子,采用多种方法,不遗余力地促成他们的转变。否则前面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就会功亏一篑。
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去学习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教师应给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他们汲取爱的阳光健康成长,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树立孩子的自信。总之,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对学生的教育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个好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并为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进步是大还是小。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其乐无穷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是笔者追寻的目标。
七.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放下师道的尊严,走进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放下师道的尊严,走近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是平等的。在这个集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引路人而已。作为班级大小事务应先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再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最后做出决定。对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要严格执行。执行时要严,特别是对班干部,即要树立他的权威,又要加以严格要求。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要讲究个度的问题,毕竟我们的班规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用之才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自觉自愿的遵守班规,谁也不愿去违反他们自己作出的规定,即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八.班主任要处理好各学科教师及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协调各科平衡。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心骨,核心力量。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反映,科任教师对同学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济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特别要让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科任教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爱。这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问题。学生尊重各科教师,教师乐意走进这个班,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作为班主任还要注意处理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对于班与班之间所发生的矛盾,要能够学会正确对待,必须要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合作,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总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教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有担任班级管理的能力,能力的的提升没有终点,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放弃,就会有不断的进步。感谢初级中学的领导、老师给予我的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了如此良好的学习机会,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觉得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再次成长。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不竭动力,鼓励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教师轮岗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2
一、 山西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践探索
通过对全省11市119个区县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现状进行专项调研, 回收有效问卷242份, 对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总体看来,2014年全省共有56028名教师、3623名校长参加了交流,约占全省教师、校长总数的10%。 具体讲,全省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从交流时限上看,全省11个市对教师交流期限的明确规定有5种类型,各县区在具体执行中根据实际需要划分了以下几种期限, 分别为:1年、不少于1年、1~2年、2年、不少于2年、2~3年、 1~3年、3年、不少于3年、6年等,此外还有县区是根据交流期间的表现延长交流期限、根据交流区域缩短交流期限、将每月几天进行累计来计算交流期限、没有具体标明交流期限等。 其中,规定交流年限为3年或不少于3年的共有44个县区, 占到所有报送方案县区的近6成;有7个市的19个县区规定为1年或不少于1年; 有三个市的3个县区规定为1~2年或2年; 有8个市的28个县区规定为1~3年、3年或不少于3年;吕梁市的离石区规定教师交流年限为6年;临汾市的浮山县、侯马市、忻州市的代县、 河曲县、大同市的开发区、浑源县、吕梁市的交口县、 方山县等9个县没有明确规定教师交流年限; 有3个市的15个县区对交流到偏远地区或艰苦边远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交流期限做了调整。
另外,从校长交流时限来看,多数市地规定在同一所学校任职2届的校长必须交流,部分县区也可延长至3届,但最多不可超过3届。 从各县区资料看:78个县区方案中有51个县区( 65.4%) 没有明确提到校长交流期限,27个县区( 34.6%) 对校长交流期限做了明确规定;3个市的6个县区规定校长交流期限为1年或不少于1年;5个市的22个县区规定为3年或不少于3年。 最后,临汾市吉县规定校长交流到艰苦边远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交流期限不少于2年。 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交流任职三年以上的效果较好,时间太短作用不明显。
第二,从交流走向上看,全省教师交流走向总体呈现立体、多维、下沉趋势。 在11种走向中,“ 城乡交流”成为主流。 具体来看,晋中、晋城、长治、忻州四个市的市直学校参与了其中8个县区学校的校长教师交流;其余7个市的教师交流均只在县所属学校之间进行; 县以内学校教师交流主要是单向、双向、多向三种走向,其中以多向和双向交流互动为主,它们占到总交流比例的95%,主要表现为 “ 县到乡、到村、到点”、“ 乡到县、到村、到点”、“ 村到县、到乡、到点”、“ 点到县、到乡,到村”、“ 县到县、乡到乡、村到村、校到校”五类。 实践表明,跨区域交流的效果比较明显。 从统计数据来看,78.5%的县交流走向中有 “ 县 — 乡”,76.6%的县有“ 乡—县”, 64.5% 的县有 “ 乡—村”,61.7% 的县有 “ 村—乡”, “ 村—村、 乡 — 乡、 校 — 校” 的同类学校交流比例较小。
第三,全省各市县交流人员选派方式有12种, 主要为具有中教二级及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 选派方式既涉及校龄、职称职务、经历,还兼顾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个人情况,如按照校龄从高到低的顺序予以安排,从教时间长的优先交流,以及有申报高一级职称或有提拨愿望的都优先向下交流,还有些是超编学校优先交流到空编或缺编学校。 总体来看,中教二级以下的教师参与交流的较多,约占总数的70%多,一方面是这部分老师年轻,相对好调配,另一方面是他们有发展的硬要求,此外,原单位也觉得让他们交流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第四,从学科上看,主科( 语数英) 和其他12个学科的交流教师比约为7:3。 具体来讲,语文、数学两科交流教师共占所有交流教师总数的54.75%,英语学科教师占总数的13.31%。 其他12个学科分别为: 思品5.46%、 物理3.87%、 体育3.56%、 历史2.91% 、 音乐2.81% 、 化学2.71% 、 生物2.33% 、 美术2.28% 、 地理2.24% 、 信息技术2.18% 、 科学0.01% 、 综合0.01%。 其中“ 科学”与“ 综合”学科交流教师只有阳泉市的3名“ 科学”教师、2名“ 综合”教师。 另外,有很小一部分( 308名) 为“ 教学管理与其他岗位”参加交流的教师,其中,长治市“ 教学管理”岗位参与交流的教师最多,有54人。
第五,从年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到了交流教师总数的八成以上。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44岁以下教师占到了交流教师总数的82.6%。 其中,阳泉、长治、 晋城三个市35~44岁之间的教师比例分别为56.7%、56%、49%;晋中、吕梁、太原三市35岁以下教师比例分别为55.5%、54.8%、52%。 ( 详见表1)
可见,经过几年的政策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无论在力度上还是范围上都有了较大的加强。 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对全省“ 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 和“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教师专项计划的执行奠定了很好的政策支持和氛围建设。 其次,它撼动了“ 教师固化的身份和岗位”,让教师、尤其是一些优质教师和想要晋升职称和提拨的教师有了危机感,不得不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将示范、引领作为职业责任。 这种导向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不少的震动,尤其在县区里,教师的能力和作用即将成为决定你的职称、 岗位设置和工资待遇的基本指标, 尤其对35岁左右的教师来说, 教师职业似乎已经不再是原来一劳永逸的职业,晋升职称、职务不再是紧靠教龄、关系就能办到。 职业危机的出现已经为每一位教师竖起了职业标杆。
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中的困难
“ 校长教师交流” 的做法源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主要是在公立学校实施,这对本国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 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的作法,并从国家层面上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山西省这样一个优质校长教师本来就很短缺地区, 加上近年来校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增幅普遍不高的背景,使得这项政策实施中存在诸多困难,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大部分都具有行政级别、专业技术职务的双重身份,不同等级的岗位工资、津贴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被交流校长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又要考虑校长的行政级别,否则,很难在交流后办理工资关系、职称调转手续等,使得交流校长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受损,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另外,管理和考核难度大,流出学校和流入学校在考核和考核结果的使用方面存在两张皮问题, 导致谁都能管、 谁都管不了,造成一些优秀教师荒废了业务、损失了水平和能力。
2.保障机制不完善
山西省在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过程中,各种配套政策措施的不完善,给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带来诸多不便。 由于交流教师的年龄大多在35~45岁之间,这部分教师家庭负担重,职称评定、提拨晋升“ 优先”能否落实,在他们心里也并没有多高的信任度。 尤其对于已经是高级职称或名师的教师几乎没有任何触动或吸引。 同时,对于校长来说,好教师学校离不了,大多派差教师去。 因此, 各地交流教师徒有形式,尤其是城镇教师交流。 农村教师交流回来也是一个回城的跳板。 另外,部分条款可能存在损害农村教师利益,城乡交流教师在待遇、条件和保障机制方面存在不平等现象。 个别市县鼓励城镇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可占用农村学校的职数评高级职称或获得荣誉。 在住宿、生活、交通补助方面各县区强调的多是城镇教师,对农村教师交流进城的保障基本未提,客观上存在城乡不平等现象。
3.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通过运用图谱的方法对全省校长教师交流情境的分析, 我们发现本省校长教师交流生态存在 “ 懒得动”“ 口号响”“ 照搬抄”“ 瓶颈卡”“ 小脚行”“ 乱动瞎动”等现象,缺乏大思路、系统做法、精细引领。 也就说这种政策不够具体、没有针对性、不具备指导意义,落实缺乏对教师、学校和地域文化的关照和研究,更没有借鉴先进理论和实践形成系统的执行机制,因此全省教师交流是政策喊得响、实质行动空得多,雷声大、雨点小。
三、完善山西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对策
要解决教师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一定要以“ 缩小城乡差距”为基本目的,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来思考问题。 在现有社会运行体制的基础上, 教育如何才能形成缩小城乡差距的良性生态? 靠简单推进“ 校长教师交流”是很难解决这一问题的。“ 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引领,缩小城乡差距”行动是需要一批优质校长教师以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完成的,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系统设计。 省教育行政部门设定年度目标项目,向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项目指标。 第三方介入项目监测,定期回馈项目进展情况,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回馈进行政策调整或配套新政策或提供新资源。 最后由第三方提供年度指标完成情况。 省教育行政部门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任务,经过几轮实践,应该能在规定时期内完成“ 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
1.加强对基层被帮扶学校的投入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基层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才可以使交流的校长教师有发挥能力的可能。 国外的经验也表明,通过实施倾斜政策加大教育投入是对薄弱学校扶持的基础,借此实现教师生活的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可能安心工作,教师流动就可能从安排过渡到自觉;另一方面,好的教学实施条件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到现代文化,增强学习的动力。 好校长和好教师会给薄弱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远不是有一个好校长、 好教师成绩的提高就能短期见效的, 为此,可以尝试建立“ 校长教师职业津贴标准”,根据他们从事教育职业的时长、 工作任务等特点,用津贴的形式表达出来,尤其是要加大对基层教育的补助,让从业者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赋予他们从业的精神自信和自觉。 国外也有类似做法[2]。
2.改变校长的培养任用机制和教师的业务技能提升模式
学校形象的提升以及与其他学校差距的缩小, 从根本上讲要考自身的发展, 外力只是机会因素, 为此,首先要努力改变校长的任职制度,真正实现靠“ 德、能、勤、绩”标准来选任校长,使之由过分依赖行政任命的官员转为专业岗位,让校长成为专业人士、教学权威。 这样不仅可以赢得教师的信任,使其工作有感召力,也可以防止那些一门心思想着升迁的投机者, 也就可以使校长们沉下心来搞教育了。 教师业务技能的提升是多渠道、多形式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与帮扶,但关键是要有教书育人的职业品德,尤其是基层学校,没有敬业精神很难有好的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能力的核心是实践锻炼,给教师压力、放任务、提要求,倡导用学习的态度去教学,琢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让他们多参与交流,学习别人好的方法,从中得到启示,借助同行比较认识自己的不足,逐渐树立和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3.建立“ 集团化办学”模式
以一些办学名校为核心和牵头机构,借助行政的力量,将若干所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整合,组成学校共同体( 名校集团) ,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条件、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施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借助行政赋权,组建以名校校长为名校集团领导核心,由专家顾问、各分校区校长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学校集团的整体规划,独立处理名校集团内部事务。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学校运行的规范性问题、帮助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名校和各校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地方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多元并存,模式不要强行划一,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为目标。 教育行政部门在名校集团组建的过程中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 通过整合建立名校集团可以短平快地解决校长教师交流的问题,但其中潜在的矛盾也较多,实际操作必须慎重。
4.强化制度设计,实行人员调配的公开监督
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进教师从基层锻炼做起,在人事管理制度上明确规定。 经过基层学校的锻炼后,按照一定的条件标准进行交流,在一定区域内将所有交流状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的监督。 对于已经是教师岗位的人员,实施全员定期流动制度,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 1) 同学段交流,交流秩序依次为“ 城乡交流、 强弱校级交流”。 要按照学段确定流动时间,同学段流动以学段总时间作为周期,比如,小学6年一流动,初高中3年一流动。 ( 2) 跨学段流动,小学、初中、 高中相互流动, 流动年限条件应该是6年或9年一流动;交流秩序依次为“ 城乡交流、强弱校级交流”。 ( 3) 专任教师内跨学科之间的流动,流动年限条件应限于学段总时间,流动秩序依次为“ 校内流动、校际流动、城乡流动”。( 4) 非专任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流动,流动年限以学段总时间为准,且应该在本学段进行,流动秩序为“ 城乡流动、校际流动”。( 5) 不同学段之间校长流动,流动秩序为“ 城乡流动、校际流动”。
通过这五类流动,校长教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很熟悉,有利于科学认识教育教学规律, 科学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形成基础教育队伍的“ 大教育队伍素养”,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做好人才视野、人才质量的好基础。
5.启动“ 农村优质教师培养工程”
建立以第三方组织的教师招聘制度,推进全省各各市县、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准入一体化标准,一是挤掉现有地域招聘的水分,二是保障城乡学校录用优秀教师的机会均等,三是确保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的机会均等。[2]建立教师培养基地一体化机制,保障所有教师均可享受到国家、省级优质培养机会,打破现有的“ 优者更优、弱者更弱”的培养模式。 培养基地和培养对象之间应建立“ 性价比”最大的观点,即培养基地越先进越要派最需要学习的教师去,那些已经很优秀的教师就是不去也会主动自觉地研究提高,鼓励和带动那部分最难动的人才才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校长教师交流是实现教育均等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有特殊意义是:关系着政府形象,影响着社会稳定。 如何避免政策与操作的脱节、使交流徒具形式、没有实际价值,防止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新的不均等问题,甚至挫伤多方的积极性。 既要缩小差距,又要让校长教师主动自觉交流;既要提升薄弱学校, 又不影响原来的名校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用高超的智慧和艺术来处理。 但不论如何,教育的特殊性一定要牢记:它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所产生的影响具有不可补偿性,好的结果是顺理成章皆大欢喜,负面的结果影响深远切身之痛。 因此,各地进行校长教师交流时,一定要客观梳理自身区情,认真对待他处经验,慎重组织实施,及时总结反馈、准确跟进,使政策真正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学校互动互促的重要战略举措,但优质校长教师短缺是困扰当下的一个主要问题。课题研究表明行政体制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是制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主要障碍。只有加强对基层被帮扶学校的投入,改变校长的培养任用机制和教师的业务技能提升模式,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强化制度设计,实行人员调配的公开监督,启动“农村优质教师培养工程”,才能确保交流的正常进行。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三个度” 篇3
当前,实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是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通用举措。我以为,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重在把握认识度、適切度和调适度。
在日本,教师交流的目的在于唤醒教师的职业热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在我国,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主要目的在于均衡、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我国施行的校长、教师交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为了给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的乡村教育撒下一粒火种,传播一种新理念,引发一场教育观念乃至教育行为上的革命,进而带动一个地方教育的转型发展。因此,选派的校长和教师比例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在于选派的人员一定要有热情、有理想、有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二是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切忌存在短期意识。短期意识必然产生短期行为:或是虚于应对,或是急功近利,这样都对学校发展不利。为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资源的学校找到发展的路径,为农村和山区的教师、学生找到自我发展和超越的路径,并执着而成功地点燃他们的职业梦想、教育的梦想和生活的梦想,这是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终极目标。三是高层次的校长和教师交流是出于校长和教师的自觉、自愿。真正意义上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一定是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区域内中小学办学各具特色,校长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梦想和专业特长作保障,让校长和教师到适合他们的学校,成就他们的价值和梦想,带动一批学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没有校长教师的以人为本,很难产生理想意义的以生为本,也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更难实现轮岗交流的制度设计初衷。
校长和教师交流的适切度在于解除校长教师的后顾之忧,破解操作层面的难题。教育学中有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成功的学习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实,教师交流仍可借鉴这一原理。好比说我们把城区学校、城郊学校、农村和偏远学校作为一个层级区域。首先,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区域实行大面积交流,保证校长教师的交流面,既能带动一所薄弱学校实现“逆势”发展,又能保障原有优质学校的持续发展;其次,采取递进的方式进行第二个层面的交流,即城区到毗邻的城郊,城郊到相邻的农村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能较好地回避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所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另一方面,相邻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差异不大,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可以很快融入新的学校,开启一段新的教育生活。
教师轮岗交流心得体会二 篇4
——姜桂华
作为一名交流教师,从2015年9月至2015年9月是我在华夏小学交流时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 参加交流既是我们个人成长专业成熟的难得机会,也是学校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途径。每想至此,竟莫名其妙地涌起一股幸福感。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所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教育的着力点应是遵循儿童自然的学习规律,激发儿童的学习自觉。那么,如何能让刚入学的每个一年级孩子在每堂语文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呢?我做出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学两个月以来,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是重点。但是拼音作为一门语言学习,难免枯燥。拼音教学中让孩子们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教拼音字母字形时,我鼓励学生用身体、手势来“手舞足蹈”。例如,在教“o”这个单韵母时,可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动作来展示‘o’的样子?”有的孩子把嘴张开,拢成一个圆形;有的把食指与拇指围成一个圆形;还有的用两只手臂圈成一个圆形„„多种多样的形状表示“o”,孩子们兴奋不已。这既可以弥补词语表达的不足,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低年级孩子课中容易疲劳,我设计了“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调节学习状态,也可以巩固拼音字母知识。如:“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m„„;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字母基础牢”。在富有韵律的儿歌中,学生们舞动小手学得兴趣盎然,教师也教得兴致勃勃。
二、生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享受和美课堂
“姜老师!给我们组加星!我们第一名,耶!”
“哈哈!我们组第二!”
“哎,我们只相差一点点呢!下次就是我们第一了!”
„„ 这通常是我在一(4)班下课后的场景,孩子们还沉浸在课堂小组竞赛的愉悦之中,意犹未尽。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四人小组合作读拼音卡片,同桌合作交流等等,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让其在快乐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我们不仅激发了孩子课堂的参与度,更是关注到了学困生的发展。孩子们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美好的小学时光从此在他们的记忆中打开。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篇5
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我镇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不断均衡协我乡学校发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关于印发《威宁自治县优质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管理办法》的通知》(威教通【2015】37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建设、骨干教师支教、特岗教师设置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交流原则
合理配置师资,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二、交流方式
1、交流以轮岗方式进行,轮岗期间人事隶属关系不变,轮岗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2、因工作需要或个人申请,经教育管理中学同意后可在全乡小学范围内交流。
3、按照统筹兼顾原则,采用个人申请与组织统一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列入应交流范围的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情况自主申请轮岗交流。
(2)交流学科应尽可能做到全覆盖,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相对薄弱学科应重点进行交流;
(3)各校要根据来校轮岗的骨干教师情况和本校交流报名情况,确定数量相等、学科对应的非骨干教师作为轮岗交流的对象;
(4)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交流对象由教育管理中学统筹安排;
(5)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审查或因病不能保证正常工作及孕产期的教师暂不交流。
(6)鼓励优秀教师、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申请到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为一年。
(7)从2015年起,凡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任现职期内,必须要有1年及以上在村级学校任教的经历。
(8)服务期满后,原则上安排回原学校任教。
三、交流对象和比例
1、交流对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一所学校工作期限满3年及以上的教师(含校长、中层干部)。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任教师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也可列为交流对象。
2、交流比例:中小学阶段各校参加交流的教师数量,原则上从2015年起到2018年止,教师总人数的5%逐步过渡到15%。
四、轮岗名额安排:
按照学校教职工欠缺计算出应交流的校长、教师总数,教育管理中学核定学校编制后公布当年应交流的各中小学教师数量。
五、相关规定
1、自2015年起,凡申报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和参评乡级以上(含乡级)优秀(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易校交流任教的经历;拟提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候选人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易校交流任教的经历。申请交流人员在本次未交流的,经教育管理中学审核后可申报(参评、提任),但在下一必须轮岗交流。对认真完成交流任务,成效显著的人员,在职务提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和考核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2、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原则上保留在原学校,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变。如交流人员申请调入流入学校,经审核同意后按相关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3、交流的教师由流入学校对交流人员交流期间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一年后可以申请回原学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由组织作出相应处理,并在次年教师轮岗中继续轮岗;考核结果“合格”后方可申请回原学校。
4、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参加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按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结果由流入学校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各校在绩效考核中,对认真履行交流职责,教育教学效果好的交流人员,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5、交流人员考核由原学校考核,流入学校出具工作证明。
6、对拒不执行学校交流安排或虽参加交流,但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三年内不得推荐评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五年内不能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其中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缓聘,并扣发部分或全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7、各校要严格执行交流工作纪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交流规定,不得漏报、瞒报应交流教师,不得借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打击报复教师。广大教师要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服从安排,自觉参加交流活动。教师交流工作的推进情况,将作为学校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交流程序
1、各校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并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交流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2、初定人选。根据本制度和中心学校核定的人数,各校在教师自主申请的基础上,学校确定初步交流人选,并于每年7月20日前将轮岗交流报名汇总表和拟交流人员名单报教育管理中学教育专干人员处。
3、确定名单。教育管理中学汇总全乡交流人选后,确定正式交流人员,并通知相关学校及轮岗交流人员。
4、正式到岗。交流人员应在流入学校开展聘任工作前报到,并由流入学校聘任相应岗位,于新学期前往流入学校工作。
本制度解释权属新发乡教育管理中心。
新发乡教育管理中心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 篇6
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定,合理配臵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以下简称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师资源使用效益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原则
推进县(区)域内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为目标,扬长补短,均衡合理配臵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统筹兼顾。要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求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科学有序。遵循义务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城乡、校际教师合理流动。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
(四)公开规范。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的公开制度,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现象发生。相关内容在政府或教育部门门户网站公示并保存两年以上。
三、实施办法
(一)交流范围
教师交流轮岗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专任教师。在现所在学校连续任教达到6年及以上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轮岗。
校长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或6年后,原则上应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职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校长、副校长每次交流的年限按照职务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确定。
以下人员可不纳入交流范围或暂不纳入交流:
——男超过55周岁、女超过50周岁的教师,任职不满一届的校长可不纳入交流范围。
——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重大教科研项目的领衔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或患病并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可暂不纳入交流。
——已有两所以上其他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曾在农村学校工作6年及以上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
对上述暂不纳入交流的对象,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确定。
(二)交流方式
县(区)域内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原则上在本县(市、区)公办学校进行。按照相关规定,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重点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县(市、区),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没有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交流原则上在暑假期间进行,交流人员应于每年秋季开学前安排到位。
1、指导性交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出校长教师交流计划,将应交流教师指标落实到学校,安排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交流,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交流时间一般教师不少于3年、校长不少于一届。
2、校际协作交流。根据多元合作办学等工作实际,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学校”、“双向对口支援”等形式进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具体方案由合作学校制定,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3、城乡挂职交流。选派城区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同时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学习;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选派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城乡挂职交流工作分别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挂职交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个人申请交流。不在交流范围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优秀教师,本人自愿申请要求到异校交流的,经现所在学校同意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交流。
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校长、骨干教师一般在县(市、区)域内进行交流,普通教师一般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
上述骨干教师系指获得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优秀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
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它交流形式并组织实施。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交流工作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流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统筹安排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臵方案,适应和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逐步提高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机构编制、人社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于教师交流工作积极给予政策支持。
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一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工资待遇制度、岗位结构比例、公开招聘、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评价、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新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激励机制。各地要对积极参与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在评先评优、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等方面给予倾斜。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任职和参加各项评优评先活动时,有异校交流工作经历和业绩要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职称)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校长教师交流到异校工作,应保留其在原学校所聘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单位岗位设臵方案内,具备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资格未聘任相应职务(职称)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可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县(市、区)实行统一考核,对其中考核优秀的,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高聘一级。对在农村学校工作满20年的教师,可优先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城乡之间或跨区域交流的校长、教师,在学校制定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给予倾斜。
(三)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切实开展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大农村学校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将优秀的年轻教师、特岗教师纳入培养范畴,建立符合后备干部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各地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供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四)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各地要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和师资均衡配臵的需要,及时规划、落实经费、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可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环境适宜、交通方便的地点,采取改建、新建、租借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并优先保证校际交流轮岗教师使用,切实解决参与交流轮岗教师的住房问题。
(五)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交流校长教师的生活、交通等补助,其待遇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辖市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负责指导本地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具体负责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规划实施。各级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校长教师交流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及规划,建立交流轮岗工作长效机制。
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教育部门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
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切实加强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落实好连片特困县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人社部门要在职称、岗位设臵与聘用、教师退休管理等人事管理政策方面做好衔接,支持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升交流效益。各县(市、区)要在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和分析校长教师队伍编制、岗位、职数、分布、工作年限等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学校开展交流工作。
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交流计划,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组织教师有序开展交流,努力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交流的教师,尽快帮助交流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交流教师的作用。不断提高师资配臵效益,重点组织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着力提高交流实效,避免“为了交流而交流”。
(三)强化政策宣传。各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臵的政策,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要引导校长教师充分认识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参与交流;要大力宣传和总结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四)加强考核管理。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组织开展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重要指标。各县(市、区)要加强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管理、考核、监督和检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交流的长效工作机制。
教师轮岗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7
湖南省出台《关于推进县 (市、区) 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 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 (市、区) 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逐步缩小校长教师配备的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 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9年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同时提出, 每学年教师交流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其中骨干教师交流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教师每次交流的期限至少为3年。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 校长每届聘期不超过5年。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正、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届后, 原则上均应交流。校长每次交流的期限不得少于5年。在交流轮岗的对象上, 重点推进骨干教师 (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评选的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和优秀校长、中层干部的交流。
摘自《中国教育报》
也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篇8
至此,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已经上升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层面。
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不可否认,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师资的交流,推动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滋生新的教育腐败。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容易带来“权力寻租”现象,教育官员在规划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中,可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影响学校发展连续性。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可能影响学校发展的连续性,容易造成学校发展的“断裂”,不可避免地催生校长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短视行为。
部分师生的学校归属感和积极性受损。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后,好不容易培养出的名师,交流后到了其他学校从教,校长自然有意见。有的教师交流轮岗后,可能会带来工作、生活上的“落差感”。原来习惯了享受“优质师资”的学生及其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不公平感油然而生。
二、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这是由制度本身具有的一定强制性因素引起的。《意见》不仅提出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崗制度的建设目标,而且还规定了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还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由于学校之间、离家远近,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每个人的选择都会趋向于环境、待遇好一点、离家近一点的学校。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或者少受损失,校长和教师必然会攀附权力,寻找关系,一旦交流轮岗成为常态,教育腐败就在所难免。
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惯性。学校发展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实力渐渐积累的过程,包括制度文化在内的学校文化的建设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以校长的角色为例,一个负责任的校长,从熟知学校情况,到他的教育理念和原有学校文化的冲突和磨合,从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到推进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最后到学校制度和文化的建构,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而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不利于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形成,难以培植学校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点是优质师资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倾斜。人都具有自私的本性,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觉得利益受损时,自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校长会因为被交流的优质教师的培养成本而感到不公平。教师会因为轮岗后,优质学校薪酬待遇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薄弱校多数处于城乡结合部和乡村,教学硬件设施差,薪酬待遇相对较低,各方面都不如自己原来的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落差”,难以心平气和;享受惯了优质师资的学生及其家长也不满意,如果师资从差的换成好的,当然高兴,但若反过来,由名师和骨干教师换成了从别的学校轮岗过来的普通教师,他们会觉得利益受损,也会产生不公平感。所有这些不公平感,最终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影响,必然会带来工作中的负面能量,出现教师出工不出力,不思进取,不求专业成长,得过且过的现象,交流轮岗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三、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效的对策建议
既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讲究策略,落实措施,达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 效果。
规范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管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县级教育部门特别是教育人事管理部门要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科学编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中长期规划和年度交流计划,并落实到校到人。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组织、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形成交流轮岗工作联动机制,指导推进交流轮岗工作开展。明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具体要求和支持政策,完善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方面的激励保障措施。加强对优秀校长和教育名师的培养,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长效机制。选拔德才兼备、公正无私、敢于担当的优秀领导干部负责交流轮岗工作。对交流轮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查找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在今后的实施中及时、主动加以完善。加强交流轮岗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校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的创造性,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要尊重教育发展的自然渐进规律和学校文化发展的历史积淀的现实,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过程,需要时间,学校的发展需要理念的传承,历史的延续,措施的持续,目标的统一。为此我们应加快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要求每一所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通过集民智,聚民意,凝民心,确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形成指导学校长远发展的学校章程,从而建立起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改变过去学校发展的规划和蓝图因为学校校长的更替而不断改变的现状,有利于学校发展历史的延续。
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要破除传统的“学校人”管理理念,改变过去的教师宏观管理主要由学校负责的现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需要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建立“县管校聘”的管理体制,促进校长教师在县域内的合理、有序流动,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创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方式方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点是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学区一体化管理”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方法,甚至可以鼓励在公、民办学校之间,也可以探索校长教师的交流。
忌“削峰填谷”。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过于“强制性”的教师资源重组现象,交流轮岗不是“劫富济贫”,也不是要将原来的优势学校降为“普通学校”,更不是要将原来的优势学校变成“劣势学校”。任何削弱原有“优势学校”去填补所谓的“薄弱学校”的思路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增强扶弱”。
总之,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配置是关键,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是实现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城乡、校际之间均衡配置的重要措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必须在尊重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现实的前提下进行,任何急躁、盲动甚至违背教育规律的强制行为,只会妨碍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持续、科学发展。只有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教育发展目标。
教师轮岗交流申请书 篇9
冒昧打扰,主要是想就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想法和您交流一下,唐突之处,还请见谅!
一年前,带着对未知生活的些许好奇、带着对证明自己的几分渴望,来到股份人资中心这个大家庭,转眼之间,一年光阴已匆匆而过,回顾一年的点点滴滴,不由感触满怀!
一年时间,通过在“薪酬考评专员”这一岗位上的实践,我学习了公司的相关薪酬制度、了解了公司的整体薪酬体系、熟悉了基本的薪酬业务流程、掌握了具体的工资发放操作,更重要的通过这一岗位的“窗口”作用,我极大的了解了公司、了解了其他部门、了解了它们之间复杂而有序的业务联系。我由衷的感谢您和其他领导对我的栽培,以上进步的取得,多是得益于您、和其他领导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对此,除了铭记于心之外,我只能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出色的成果来回报!
然而坦率而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工作状态不是很理想。虽然每天仍忙忙碌碌,但每当下班后夜深人静之时,总会有些许的空虚袭上心头。一方面,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该岗位下的工作任务每个月自己基本都可以按时或者提前完成,工作本身或者说通过完成工作实现学习和进步的空间逐渐缩小(当然这也与我自己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关),因此,我非常渴望能够接触一些新的东西,以期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我也反复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我想,由于HR这一工作自身的特殊性,每一个HR从业者都应该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因此,在职业发展初期我很想尽可能多的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模块,为成为一名优秀的HR从业者打好横向的知识基础!
关于这一问题,本想早些和您做一个当面的沟通,但是由于深感自己在薪酬考评这一模块的深入还十分有限,同时我也相信您和其他领导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一直也没有主动就此事和您进行过类似的沟通。近些天来,由于即将画上句号,在对自己09年工作进行整体回顾的时候,我又一次深深感觉到横向拓展自己业务素质的必要性,所以,特向您提出轮岗的申请,如果有机会,我个人非常愿意接受薪酬之外其他模块的工作——不论多苦、不论多累!
百忙之中打扰,望海涵!
祝工作顺利!
XX
教师轮岗互相交流材料(周正) 篇10
一、服从安排
踏实工作
自我踏进了育新小学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早上班,晚下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每天7:30进教室,管理学生的晨间活动,完成当天的作业批改或班主任工作才下班,几乎每天都比别人晚一个小时下班。
无论是学科的教研活动,还是其他学科的听课、学习活动我都会积极主动参加。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我积极参加本校老师的公开课的听课评课,不管是语文,班会,综合等学科,都抱着学习的态度与执教老师、听课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在课题论证活动中,为课题组老师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在这一学年中,我的工作得到了中心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认可。
二、关爱学生
甘于奉献
在开学的第一周里,我当班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后20%学生进行学前家访,熟悉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特点,尽快认识每一位学生,并把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例如:小范同学吃饭特慢,不看着基本不吃,小夏同学写作业拖拉等等。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及时地把握班级动态,顺利地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对学生犯错,我每次都做到耐心、细心和学生一起找原因,分析后果,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不妥之处,发自内心地改正错误。我们班的小胡同学从小父母离异,在父亲的打骂中长大,性格孤僻,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特别是对同桌女同学动不动就想骂人甚至动手表示不满。在我发现了这一现状之后,立即进行了家访。向家长提出我的建议,人之初性本善,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不足,教室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如何家校合力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
三、沉稳迈步
一路前行
在教育教学路上,我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新兵,一路前行,一路反思。专研教材,作业先做,课堂留足十分钟作业。
一年的轮岗交流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她将是我的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有着种种的困难,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生疏,对个性张扬孩子教育的迷茫,甚至碰到沟通困难家长时的郁闷,但我始终坚持着自己对于教育工作的那份执着。
教师校际间交流心得
岔路口镇中心校
教师轮岗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11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青海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區)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青海省内各州(市)将通过组织选派、个人申请、校际协作交流、紧缺学科教师巡回授课、对口支援等方式试点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由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中心学校向村小和教学点流动。为保护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不参与交流轮岗;孕期、哺乳期及身患重病等不适宜交流轮岗的教师,近3年内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受到处分的教师暂不参与交流轮岗。
我国基础教育招生人数基本“探底”
中国教育在线消息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在北京发布《2015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10多年来,除学前教育以外,我国基础教育各阶段招生人数与在校生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近年基本探底。
根据该《报告》,受适龄人口减少影响,小学招生数量在1997年后开始大幅下降,从2 500万人左右减少至2004年的1 747万人,2004年至2014年间,小学招生数量基本维持在1 700万人左右,2014年仅有1 658万人。小学在校生人数也开始大幅度减少,由1997年的1.4亿人,下降到2014年的9 451万人,降幅达32%。
初中招生人数从2001年也开始直线下滑,已经从最高峰时每年招生2 263万人,下降至2014年的1 448万人,总体降幅达36%。初中在校生数量在2003年达到6 618万人后,从2004年开始逐年下降,2014年减少至4 385万人,总降幅达34%。
随着初中毕业生总量的逐年减少,普通高中阶段招生人数在2005年后也开始下降,从2005年的877.7万人,下降至2014年的796.6万人。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间,高中在校生数量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在2 400万人左右。但是,学龄前儿童入园数量从2004年开始以平均每年4%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14年在园儿童数量已经达到4 051万人。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未来几年学龄前儿童入园人数将继续增长,学龄前儿童入园以及适龄儿童入学将面临更大压力。他表示:“国家‘十三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对于教育的长期规划,需要有更长远的视野,基础教育阶段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数近年已基本探底,很难形成根本性的逆转,对此,相关部门在谋规划、做决策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QS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 清华大学首次进入25强
人民网消息 9月15日,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中国的清华大学首次进入25强,名列亚洲第三,自2006年后首次将中国大陆带入世界25强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第12名的位置领跑亚洲,南洋理工上升26位排名第13。榜单显示,北京大学上升16位排名第41,在全球学术和雇主声誉上均排名第16,位列中国第一。
中国大陆有4所大学进入全球百强大学,除清华、北大外,复旦大学上升20位排名第51,上海交通大学上升34位排名第70。7所高校入选世界200强(浙江大学110、中科大113、南京大学130)。
QS全球教育集团智库的中国总监张巘博士说,“本次中国大学排名的好成绩,进一步验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成功,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展势头良好。中国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开始有了明显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在科研、发表论文的数量、全球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等世界一流大学硬实力上的稳步提高。但是,在体现教学的‘师生比’‘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和转化率’‘国际教职工’ 和 ‘国际学位生’等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软实力上,中国大学今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
教师轮岗交流的心得体会 篇12
据了解, 这次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将从阳光操作、规范程序、加强监督三个方面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思考与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哪五个阶段?
(1)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前后, 确定的干部“四化”方针。
(2) 党的十三大前后, 重点是进行了以纵向分权、横向分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并着力推行公务员制度。
(3)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到十五大前后, 重点是进行了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
(4)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下发以来, 干部制度改革进入一个全面规范、整体推进的阶段。
(5) 从2004年起, 我国的干部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 该法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标志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一轮高潮的到来。
2.常州市交流轮岗的实施范围及特点。
这次机关科级干部交流轮岗的实施范围是:全市市级机关和辖区机关, 以市级机关为主。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组织配置:以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多岗位培养锻炼、推动任职时间长和在重点岗位任职的干部交流、实现急需人才的调整选配为目的, 采用个人自荐与单位推荐相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意愿相结合、双向选择与组织配置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岗位任职要求和干部个人情况, 综合分析, 通盘考虑, 合理配置。
第二种形式是竞争上岗:根据现有空缺科级领导职位, 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拔干部、实现人岗相适为目的, 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 打破部门限制、条块分割、身份制约, 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 竞争择优。
与以往传统的干部交流形式相比, 这次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具有两个创新:一是突出全市范围内交流。此次机关科级干部交流不是传统的仅在本部门内部进行交流轮岗, 而是打破了部门间壁垒, 由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带头, 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跨部门、跨地区的交流轮岗, 交流轮岗的面更宽、资源更多、选择余地更大。二是突出“双向选择”。这次交流轮岗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岗相适, 干部可以提出自己满意的交流岗位选择意向, 单位党委 (党组) 也可以根据本单位中层干部的结构要求、岗位的工作职能和岗位要求选择交流干部人选, 努力实现岗位的最优匹配。
3.今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结合各地的特点, 我们在今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特别需要关注和处理好以下六个问题:
(1) 鼓励大胆探索创新与保证改革方向的问题。在前些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中, 主要是自下而上的, 上面鼓励地方大胆探索创新。比如公选, 最早的尝试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武汉、广州等地组织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此后, 公选在全国推开。经过各地10余年的实践, 1995年2月, 中央制定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法规的形式, 充分肯定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在民主推荐这一重要环节中的地位。1999年, 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 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力度。在各地探索创新的同时, 也带来一些问题, 就是方向如何把握, 有的地方步子迈得过急、过大, 甚至离开了法律和党规, 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2) 在民主上, 是扩大民主还是完善民主、提高民主质量的问题。这几年, 我们在扩大民主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 那么今后民主问题上, 在继续扩大民主与提高民主质量之间以哪个为重点呢?现实中有一些情况反映了民主面与民主质量之间的问题, 比如说在推荐干部时, 我们要不要追求参与人员越多越好, 把一些对推荐者情况完全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的人也放进来, 这样的话, 信息的真实情况恐怕就很难把握了。在民主推荐中, 我们既要有一定的面, 还要保证参与推荐的人能比较准确地行使权力。
(3)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上, 是扩大民主、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还是激活干部队伍活力的问题。干部队伍活力问题受人民群众的关注程度要小一些, 但从干工作、干事业的角度上来说, 活力问题是个大问题。
(4) 干部考核如何做到标准的科学性与方式方法的简便性相统一的问题。现在的干部考核考察, 内容要求全面, 程序紧凑, 时间紧张, 工作量非常大。但考核的效果如何呢?近几年从上面到下面都关注一个考核失真的问题。如何考核, 我们要把握三点:一是干部考核的每个环节都要使科学发展观成为贯穿考核评价全过程的思想红线;二是不论什么指标的引入都要管用, 能准确反映干部情况;三是采用的指标要便于收集掌握, 不要去追求一些很难统计又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指标。
(5) 干部能上能下指的是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摆在什么样的位置比较恰当的问题。能上能下的问题提了很多年,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能上的问题比较好解决, 但一涉及能下, 往往比较难, 现在使用比较多的就是以年龄为硬杠子“一刀切”, 比如提前退休、改任非领导职务等, 总体来说办法不是太多, 操作起来难度较大。笔者想今后能上能下的重点一是要放在探索干部选拔任用的规范性、科学性上, 从源头上把好关;二是加快推行任期制和辞职制, 特别是要规范自愿辞职程序, 这两项制度是干部正常退出的基础。
【教师轮岗交流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体育教师轮岗交流12-08
教师交流轮岗方案07-14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方案11-05
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12-06
中心学校交流轮岗教师履职综合考评方案08-10
教师轮岗制度11-01
教师轮岗制10-02
城乡教师轮岗论文12-09
小学教师轮岗小结08-20
从教师专业发展看轮岗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