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共8篇)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篇1
思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 梁玉珍
发布时间:2011-06-27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融资规模也不断增大,已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重要途径,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其本身所蕴含的银行信贷操作合规性风险、地方政府财政过度负债风险、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变动风险及银行贷后管理缺位风险而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能够有效控制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促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实现规范化市场运作,也值得深入思考。
清理规范融资平台贷款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融资平台)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是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逐步出现的。当时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刚起步,地方政府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而预算法对地方政府直接举债有控制。为了缓解市政建设所需资金规模较大与政府财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先后开办了一些“市政公司”、“城投公司”、“交通公司”等作为融资主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地方政府以这些融资主体为平台,借助地方政府信用,间接向银行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融资平台贷款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则是因为近年来规模的迅速膨胀。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初中央政府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4万亿投资的刺激计划。各地政府纷纷开展大规模基建投资,大批投资项目加速上马,由此而来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迅速增加。由于财政资金短缺,只有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增加负债来用于投资,于是以“城投公司”为主导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规模由小到大,融资平台层次由省级扩大到县级。而在垄断企业授信规模相对饱和、私营企业风险较大和单户授信额度不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放贷可供选择的范围和空间相对有限,因此信贷集中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便成为商业银行的一种现实选择。
虽然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的迅速增大,对缓解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同时,融资平台数量急剧扩张和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和规范,极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无法偿还债务,使银行不良资产出现大额新增,甚至危及地方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地方政府信用危机。加之2009年末,欧洲部分国家出现较为严重的债务危机,使中央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不断升级。
为了能够真正摸清地方政府债务的家底,把政府性债务理顺,实现融资主体有序管理,防止地方政府因过度负债而诱发系统性债务风险,2010年来中央各部门制定多项措施督促融资平台贷款规范化运行:银监会在2009年末即对融资平台贷款超常规增长给予风险提示,2010年3月份要求金融机构对3月底前投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要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在同年4月份召开的“2010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银监会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列于当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2010年6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债务,对融资平台进行清理规范,加强对融资平台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随着清查工作的持续推进,银监会又先后下发了《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的通知》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下一阶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提高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意识,持续完善融资平台贷款台账管理和分类监管,做好统一约谈工作,按照分期还贷原则改进贷款还款方式,规范融资平台贷款管理。
辩证看待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融资平台自身所存在的法人治理缺陷、自偿能力较差、担保效力不足等一些显性风险也逐步累积,不利于银行维护信贷资产安全,同时也折射出现有体制造成政府投融资冲动过大、银行对融资平台贷款管理缺位等隐性风险,可能会对社会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造成更大危害。
显性风险
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组织结构上以资金管理部门为主体,基本没有实体运作,公司高官人员和主要业务人员也大多是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兼职或由政府部门指派,资本来源通常是财政资金注入或一些存量公共资产拼凑注入,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项目附属土地的使用权出让收入或地方财政补贴收入。由于政府融资平台在职能定位、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贷款期内不能排除借款人体制发生变化的可能,一旦出现政策性破产,银行贷款将面临巨大风险。同时,近年来融资平台的层级由最初的省级政府设立逐步发展到市级、县级政府设立,其运行也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这使得地方政府可较为方便通过建立多个融资平台,利用银行间竞争和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超额的银行贷款,极大地增加了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
融资平台管理信息不对称。目前银行在管理融资平台贷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融资平台为获取最大的银行贷款支持,可能会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隐瞒,导致银行在贷前和贷后的评估工作存在较大困难,难以准确预测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特别是对于没有自营收入的公益性项目,项目本身需要政府回购,但在无法全面掌握地方政府融资总量、负债规模、政府实际财政收入等情况的背景下,银行自然难以准确评估地方政府的真实财力。
融资平台本身自偿性差,项目资本金不能完全到位。融资平台投资投向单一,大多用于公益性项目,主要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等非经营性项目或准经营性项目,特别是部分资金投向了地方政府形象工程,项目普遍没有自偿性或自偿性不足,还是完全依赖地方财政还款。同时,融资平台涉及项目投资需要大量资本金,但是由于缺少突出的主营业务和充足的固定资产,无法正常获取充足资本金,因此多利用各家银行的重复授信来解决,造成了地方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
担保措施合规性存疑,政府承诺效力不足。目前融资平台贷款的担保措施主要采用地方财政或人大承诺、第三方担保或资产抵押等方式,但由于融资平台自身能够提供的保证能力较强,土地资产有限,更多的是融资平台名下的无效低效资产。而第三方担保也频繁出现融资平台互保的情况,实质担保能力往往都无法有效保证。因此,政府财政兜底还款承诺成为目前融资平台贷款中占比最大的保证措施。
隐性风险
现有体制原因导致政府投融资冲动过大,对政府还贷风险估计不足。近年来,地方政府官员在政绩“GDP”导向的影响下,即使财政捉襟见肘,投资冲动仍有增无减。同时,在地方政府惯性思维中,认为银行的资金就是国家的资金,地方政府拿来投资是拿国家的钱办国家的事,只要能还息就行,银行的资金可以一直使用,本届政府贷款由下届政府偿还,地方政府还不起贷款会由中央财政来解决等。由于融资平台的设立十分便利并且缺乏制度约束,因此地方政府往往建立多个融资平台,利用银行间的竞争和信息不对称来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以解决部分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和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政绩效益显著的项目资金问题。这些融资平台往往不具备自偿贷款的能力,多数仅提供政府承诺等缺乏法律效力的担保措施,实际履行还款责任全部是地方财政收入,一届政府还不了就转嫁给下一届政府。
银行严重依赖政府信用,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管理意识薄弱。虽然融资平台贷款的产生由来已久,但由于以前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不大、坏账率不高,加之对政府信用的高度信任,这种经验主义使银行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普遍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本身存在规模效应,因此对扩大规模极为重视,绩效考核与规模挂钩,其扩规模导向作用明显。融资平台贷款对银行扩规模效果显著,也有利于银行维护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便于银行其他业务(如吸纳财政存款等)在当地顺利开展。
可以说,不计收益、不考虑财政还款压力的政绩工程投资,既造成了社会资金的浪费,又使得地方债务负担急剧增大,财政过度透支,使得真正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建设滞后。如果不能很好的对政府融资规模加以控制,银行在贷款管理中再有所放松,资金的运用随地方政府的意志而转移,极有可能造成部分信贷资金用于非指定用途项目,最终导致项目资金失衡,无法偿还借款,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这种融资平台贷款的坏账风险过于集中和不断累积,不仅对银行本身造成巨大伤害,降低银行资产流动性和资金可支配规模,还可能将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进一步向生产型企业传导,甚至有可能产生地区群发性信用危机,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融资平台的发展问题,坚持防患于未然的态度,通过深入剖析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在监管部门领导下及时敦促地方政府完善融资平台运行模式,规范融资平台贷款管理行为,真正使融资平台贷款进入健康、规范化运作轨迹,为地方经济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日常信贷工作中,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就对融资平台贷款始终坚持高门槛准入标准,择优选择运作相对规范、承建项目效益较好、地方财政收入高的市级以上融资平台予以支持,平台贷款规模控制较好。通过认真清查,目前我行融资平台贷款整体风险可控。下一步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要充分认识到目前融资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积极配合其他债权银行,做好存量融资平台贷款的清查整改、严控平台贷款新增规模,择优选择市场化运行机制良好的融资平台予以支持,使平台贷款风险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资平台贷款有序管理
随着本次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家金融机构通过解包还原、四方对账、分析定性和前一阶段的集中约谈工作,基本对存量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状况达成共识,后续清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整改为公司类贷款已完成三方签字确认,拟收回贷款也已提前部分收回。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如要实现融资平台规范化运作目标,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仅依靠政府、商业银行或监管部门一家的努力,而是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改进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模式,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健康运行。
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指导,督促政府和商业银行各尽其职。一是建议监管部门牵头与政府协调工作,推动银行业集体维权。监管部门协调所有贷款人共同努力,督促地方政府在本届任期内履行还款责任,不能容忍脱逃偿还责任。对出现风险苗头的,银监当局或银行业协会应及早组织贷款人俱乐部,推动集体维权。
二是建议监管部门设立大项目组团监督机制。制订政府融资平台的银团贷款限额标准,超过限额融资必须通过银团贷款模式,避免融资平台公司“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问题。融资平台公司管理部门和银监部门齐抓共管,从平台公司和商业银行两方面共同实施监管,防止因平台公司和银行恶性竞争所引起的授信规模失控。
三是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和指导。建立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机制,从外部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举债的监管,将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相关主管部门要督促辖内各融资平台加大信息发布力度,相关信息及时公开披露,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隐性负债向合规的显性负债转变。
政府部门应加强自律,完善融资平台市场运作机制。一是要完善政府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总量的控制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存量融资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大量低层次融资平台部门逐步进行整合,集中注入可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性资源和优质资产,提高融资平台自偿性。政府投资行为应经过严格项目论证,做到“量入为出”,避免债务膨胀趋势恶化,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二是要提高融资平台信息披露透明度,建立地方债务偿还保障机制。定期统计、评估各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财政收支等情况,并向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及时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地方政府应当统筹安排本地区综合财力,拨款设立长期稳定的偿债基金,逐步形成以盈利性项目为载体、城建项目偿债基金为保障的债务偿还机制。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地方政府应合理预测可支配财政收入和债务规模,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政府融资市场。一方面,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与合作,积极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进一步提高间接融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结构,寻求直接发行债券、股票、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直接融资手段为补充,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积聚。
银行应强化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控制意识,确保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有序管理。一是摒弃短期经营思想,严格执行融资平台贷款准入标准。针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点,明确风险底线和授信标准,原则上应仅支持承担有稳定经营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价和管理制度,认真调查和评估政府财力状况,对融资项目应按商业化原则严格审批、审慎评估,对于自身无经营收入,完全依赖财政资金还款的政府融资平台严禁办理新增授信。
二是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贷后管理,严控信贷资金的流向。对新增贷款,应结合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严格要求融资平台贷款按照实贷实付制度执行,做好项目资金使用的持续性跟踪,防止贷款挪用风险。对存量贷款,按照既定处臵原则,及时通过约谈追加合法足值担保或提前收回贷款。在贷后管理工作中,均要做到定期综合评估政府财力并跟踪关注变化情况,及时对贷款期限、方式及风险缓释措施做出相应安排。
三是商业银行间加强合作。对于多家银行共同发放的贷款,牵头行可发起建立“贷款俱乐部”,尽可能通过银团贷款的形式组织发放,内部实现“有利同享、有险共担”,必要时可共同与地方政府协商,维护正当权益。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问题,商业银行之间应通过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共同摸清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和负债情况,建立与政府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规避融资平台过度负债带来的风险。
《中国金融家》2011年第4期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篇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主要用于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 所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市政实体公司。这些公司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 它们通过地方财政拨款或地方政府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 重点工作是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公用事业建设等项目中, 平台融资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 以地方政府为担保, 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大体上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7年的初步探索阶段。上海最早成立融资平台, 当时上海组建了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第二个阶段是推广和融合阶段, 从1998年到2008年。1998年安徽的芜湖市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第一单贷款协议。2002年以后, 重庆市政府组建了“八大投”, 并得到了开行的支持, 对此世界银行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后, 各地开始纷纷效仿成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根据公司是否有经营性收入, 由地方政府组建的市政实体公司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公司所投资的项目是公益性的, 完全没有经营性收入的, 如城市道路、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 这类项目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第二类公司所投资的项目有部分的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 但是不能完全自负盈亏;第三类公司所投资的项目有经营性收入并且可以自负盈亏, 只有项目资本金靠财政收入, 如开发新区、城市供水供电等。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
地方融资平台的成立至今发挥了其本身的优势, 不仅投资的项目本身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 而且为我国整个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 从整个社会经济水平来看, 2008年下半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 国际市场萎缩,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 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 但由于美、日、欧受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落, 必然导致需求的减少, 因而, 我国出口严重受阻, 国内生产过剩, 中央政府为此启动了一系列“保增长、促销费、稳就业”的措施, 推进金融、教育、交通、环境等现代服务产业部门的改革, 客观上来说, 地方政府融资平突显出了其极具优势的一面, 通过这个平台向银行贷款, 在当前外需不足的背景下, 使得一些因为出口量减少而减产的企业有了新的订单, 增加了国内更多的需求, 充分调动企业生产能力, 保证了国内市场上经济的正常运行, 在迅速贯彻落实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这点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二, 从地方经济效益看来, 地方融资平台对项目建设进行大量的投资, 势必要求更多劳动力的参与, 因而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 拓宽了居民谋生渠道, 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并且, 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地方市政设施和城市形象, 增强了当地城市的社会竞争力, 为当地提供了发展了潜能和空间, 有利于当地综合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 从融资平台的债主银行看来, 银行通过向融资平台贷款, 一方面反应了银行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表现出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 银行可借此机会派生出更多业务, 加快自身发展, 因而融资平台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业务和潜力的机会。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
近年来, 由于融资平台对政府提高政绩而言极具吸引力, 各地政府便纷纷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事业发展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日益增大, 2009年更是融资平台茂盛成长的一年。为拓宽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渠道, 央行和银监会将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合规的投融资平台吸引银行信贷, 并鼓励其通过债务工具进行融资。
2009年3月,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 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 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一意见更为贷款疏通了道路, 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规模显著增大, 融资手段多样化。
融资平台从短期看来是没有风险的, 然而如此的中长期频繁贷款表现出的正是日益增加的负债数据, 这些让我们不得不开始质疑融资平台的合理性和还款能力, 诚然, 对于银行, 对于政府, 对于整个社会, 融资平台的设立存在多方面的风险。
第一点, 对于融资平台而言, 平台存在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从融资平台属性来看, 融资平台的设立主要是用于向银行借款为政府的基建项目等融资。这类平台公司并没有主营业务, 它们的很多投资建设项目并不产生收益, 因而缺少第一还款来源, 究其资产, 也只是政府划拨的土地和股权, 并且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担保。对于未来平台整个现金偿付状况, 正如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所言, “我们曾对110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只有10%的项目是完全可以依靠项目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90%以上的贷款需要土地开发权、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支持。”然而按照国际标准, 地方政府债务与它的财政收入的比例应该为1比1, 然而, 根据审计署审计, 18个省里面有7个省、10个市的债务超过财政收入2倍。更忧心的是, 2009年以来, 经济大幅度下滑和结构性减税导致财政收入转为负增长, 另外, 房地产市场日益萧条, 使得以“土地财政”为主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况日下。
然后, 地方政府为了能通过融资平台从银行大量融资, 便想尽办法向银行出具各种形式的担保函或承诺, 承诺在政府指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 由政府出面通过补贴来还款, 然而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 地方政府出具的还款承诺函以及担保函等不具备担保效力。因而融资平台产生信贷风险的可能性极大。
最后, 平台融资责任主体模糊, 大部分融资平台的管理人员同时兼具两种身份, 他们往往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因而在在融资过程中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另外融资平台的负责官员在职时, 利用融资平台贷款能提高自身的政绩, 得到升迁的机会, 但是由于平台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 会造成后来的官员接任愈来愈厚重的财政负担并同时继续建立更多的融资贷款或者组建更多的融资平台, 甚至会违背之前的还款承诺。
第二点, 对于银行而言, 存在的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多是基础建设, 公共事业项目等, 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建设期长, 因而平台从银行所贷的资金的使用时间也很长, 而当前大量类似项目的增多, 势必产生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巨幅增加, 这对于银行的对款结构会有不均衡的影响。而且原来开发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的时候, 它通过发债, 因而拥有比较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因此, 资金贷款的期限相对比较固定。2009年底, 主要上市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左右, 国开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占比则相对较高, 其中国开行的融资平台贷款 (以基本建设贷款为统计口径) 占比已达69%.
此外, 政府通常不向银行提供详细的财政收支、负债状况等, 银行很难清楚地了解到平台的负债情况和还款能力, 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 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 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而且银行之间对跨银行借贷也并无沟通机制, 因而银行与融资平台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地方政府会利用一个项目向多家银行融资, 形成“多头融资”的局面。
摘要:近日, 财政部, 发改委, 央行, 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中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在10月31日前上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核实情况, 这些债务指的是融资平台公司在今年6月30日前通过直接接入, 拖欠或因提供担保, 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亟需清理, 对于债务的规范问题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此次《通知》的目的正是减缓由于融资平台而给政府巨大的债务压力。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参考文献
[1]魏国雄.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约束机制[J].中国金融, 2009, (20) .
[2]王志俊, 张帆.对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的思考[J].财经广场, 2007, (11) .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点 篇3
关键词:风险点;政府;银行;政策与法律
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的定义,政府融资平台指的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责任的机关、事业和企业三类法人”[1]27,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部门是直接的借款单位,譬如交通厅,还有一种是注册成立的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典型的如市政建设公司,这也是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运作方式。尽管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复杂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运行模式多样,但是其基本特征却是一致的:即在政府的主导或绝对控股之下,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活动筹集资金,而且这种融资行为是由政府担保或者由地方财政部分或全部履行偿还责任的。
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举债融资的方式来筹集社会分散资金,突破了地方财政资金短缺的瓶颈,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那些大型的基础设施与高投资、慢回报的社会民生项目建设,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毫无疑问,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建设,但是,现今遍地开花式的爆发式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其金融风险亦日益凸显,潜在危机实在不容忽视。因此,现阶段我们经济工作者有必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认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点,方能顺利展开下一步的工作。
一、系统性风险
据银监会数据统计,到2012年9月,我国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额已增至9.1万亿元,注册企业法人达10468家。如此规模庞大的政府融资平台,使其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即对政府还款问题的担忧。
现阶段,我国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基础是政府信用,且不论那些直接借款的政府部门,即使是注册成立的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虽然名义上是独立法人,但却是因政府开发建设任务而成立的,主要由政府出资并筹划,其负责人是地方政府,本质上只是政府部门的附属而已。而且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从事的建设项目多是社会民生建设与公益活动,效益低,根本无力靠项目收益来偿还贷款本息,最终只能是依赖于地方财政收入偿债。加之政府融资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面临的还款压力愈来愈大,甚至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早已超出了其一年的财政收入。这些都加剧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性。土地出让收益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此时,也成为了还款的第一来源了。为偿还债务,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增大土地出让收益是主要手段,但是这样又极易造成地价大幅上涨,结果民生问题又开始浮现。但若是抑制地价,政府又会无力偿还债务,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将出现漏洞。结果,政府开始陷入了一种经济悖论,难以兼顾两头。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系统性风险,不确定因素很多,具有隐蔽性,一旦爆发,将对政府信用造成很大的打击,引起市场经济的大波动,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操作性风险
如今,在银行信贷管理层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操作性风险——信息的不对称。目前,我国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程中,缺乏对政府的财政情况与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公开制度,结果一旦问题出现,银行往往难以追本溯源,追究责任主体。
首先,没有完善的政府财政公开体制,致使银行难以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偿还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结果因还款现金流引发的债务问题屡见不鲜。其次,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部分政府可以凭借单个项目成立多个融资平台多方授信、多头举债,而银行却对政府的担保情况不甚了解,结果当项目的收益甚微、无力偿债时,这些“隐形债务”才显现出来,不只是政府的财政压力剧增,银行更是首面其冲击。最后,政府融资平台擅改贷款的约定用途、挪作它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银行将贷款资金转至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财政专户后,便失去了资金流动的信息源及监管作用力。因此,那些由政府承贷的资金的实际用途是否出现偏差,银行无从得知,即使发现不一致也无权过问。譬如现今正盛行的社区金融服务,其通过地方政府的担保为因资金不足而遭遇瓶颈的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融资的设想与构图是良好的,但是却很少得到各类银行的支持与配合。究其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银行普遍对企业的贷款实际操作与偿债能力难以抱有乐观态度。由此观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解决信息方面的具体操作问题。
三、政策性风险
尽管现今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的如火如荼,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法律却相对滞后,使得其风险未能在根本上得到消解。
眾所周知,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基础是政府的财政承诺,比如在人大决议中将偿还债务加进政府的财政预算中,用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土地出让收益等财政收入作抵押。但是,这些措施看似有些许约束作用,却没有任何政策性的保障,存在很大的风险。在2006年,国务院财政部等五部曾联合下发文件,明文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均属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2]36。而《担保法》中又这样规定:“除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外,国家机关不得为保人”[1]27。依据上诉政策与法律的规定,现今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大多都是不具政策保护和法律效力的。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无法偿还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的情况时,银行要求政府还债的权益得不到政策与法律上的支持与保障,即使有曾经承诺的项目收费权或储备土地等抵押品也是完全不具有法律意义的。总言之,若不建立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配套的政策与法律,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其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隐忧与风险。然而,正是问题的出现,才能为事物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机遇。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清醒认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程中存在着的系统性、操作性及政策性各类风险,为之后工作的展开明确努力的方向。(作者单位:江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肖迪.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与银行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3(8)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篇4
(讨论稿)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下简称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取得的成效,2012年,银监会将遵循“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总体思路,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继续推进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完善制度,深化平台贷款管理
(一)实行信贷分类制度。各银行应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的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支持类”是指符合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条件和银行的信贷政策及风险偏好,可以增加信贷支持的平台;“维持类”指不完全满足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条件,但未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可以进行再融资但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的平台;“压缩类”指既不符合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又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贷款余额不得增加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发放贷款的平台。针对上述信贷分类,各银行总行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分类条件和标准,并于3月底前报送银监会。(二)强化授信审批制度。各银行应按照“统一授信、总量控制、逐笔审批、监督支付”的原则,加强总行对平台贷款的集中审批和管理。对于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应由总行统一授信、逐笔审批,严格测算现金流量,加强支付监督,防止贷款挪用。
(三)健全统计分析制度。各银行、各银监局要加强对全口径融资平台贷款的动态监测分析,继续按季做好平台贷款台账统计工作。一是平台风险分类统计。各银监局应继续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个平台只有一个定性结果(“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并根据既定要求按季报送。二是平台信贷分类统计。各银行应对全口径融资平台按“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并于3月底前将分类结果通过信息平台信息系统上报银监会。三是平台贷款 到期偿还及违约情况。各银行、各银监局应建立全口径融资平台今年贷款到期情况的台账统计制度,按月统计平台贷款的到期时间、金额、偿债资金来源等情况,并按季报送银监会。各银行要全面调查今年到期贷款的还款来源,督促融资平台制定还款方案,其中牵头银行即最大债权银行要负责将还款方案一次性报送融资平台属地银监局。贷款出现逾期的平台,贷款经办行要逐笔予以说明原因,并上报属地银监局,银监局汇总后按季上报银监会。
二、分类处臵,切实缓释存量风险(四)对于存量平台贷款,应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按照以下情形分类妥善处理。
一是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全部贷款本息且项目已建成达产、形成了经营性现金流的融资平台,要以现金流来源为基础,制定均衡的分期还贷计划,并同步集并封闭现金流收入,确保及时足额清收分期还贷本息。
二是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项目已建成但尚未达产形成经营性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经各银行总行审批,可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切实支持项目早达产、早创收,早日增加还款资金来源。
三是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建成的融资平台,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补差协议和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经各银行总行审批后,可按照工程建设实际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一次性修订贷款合同,使贷款期限符合项目建成要求。
四是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够100%覆盖贷款本息,但项目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各银行要在现有贷款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借款人,制定资产重组、合并、转让或引入新技资者等市场化处臵方案,提高现金流覆盖程度,在项目建成达产后及时按约清收贷款本息。五是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够100%覆盖贷款本息,且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各银行要在不增加新贷的前提下,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按原定承诺,量化还款数额,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
三、严格标准,有效控制新增贷款
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基本要求,2012年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应进一步提高准入标准,以实现全年“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确保全口径平台贷款余额只降不升。
(五)严格控制总量。一是今年各银行、各地区的全口径平台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年初水平;二是各地区的全口径平台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当地政府可承受债务规模上限;三是所有“维持类”平台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年初水平;四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压缩类”平台新发放贷款。
(六)严格把握投向。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应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既要避免重点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又要防范融资平台假借“保续建”之名套取贷款。新增贷款的投向主要为五个方面:一是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二是国务院审批或核准通过的、资本金到位的重大项目;三是土地储备类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四是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的农田水利类项目;五是2011年底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测算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
(七)严格新增条件。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必须满足四个前 提条件:一是公司治理完善;二是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三是借款人资产负债率低于80%;四是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
四、审慎退出,加强退后动态管理
各银行应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审慎评估退出后平台贷款风险,强化退出类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
(八)严格退出条件。平台退出需满足五个条件:一是符合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属于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的企业法人;二是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三是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且各债权银行对平台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四是存量贷款的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已整改合格;五是诚信经营,无违约记录。
(九)严格退出程序.平台退出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是明确意向.由牵头行发起,各债权银行认真审核,对平台退出形成一致性意向,并上报各债权银行总行,同时向平台属地银监部门报备。二是总行审批。各银行总行对分支行上报的平台退出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反馈其分支行。经各债权银行总行一致批准后,方可启动退出程序。三是三方签字.各债权银行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平台公司 进行沟通协商并形成一致意见,通过三方签字进行确认。三 方签字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现金流测算方式及结果、各项整改工作合格说明、借款人征信信息、相关承诺文件等。四是退出承诺。在三方签字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明确承诺今后不再对退出后平台公司的新增贷款提供任何担保;各银行应明确承诺按审慎信贷原则进行贷款管理,并承担商业化运作后的相应风险。五是监管检查。牵头行将有关资料收集完整后向平台属地银监部门报备,并以三方签字时间作为平台退出时间。各银监局应密 切关注退出后贷款情况,适时对退出类平台的合规性、风险性等情况进行检查,若其现金流覆盖率降至100%以下,应要求银行重新纳入平台管理。
(十)严格退后管理。各银行要在继续落实“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商业化原则加强退出类平台贷款风险管控,不得对退出类平台发放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其他公益性项目的贷款。对于退出类贷款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银行和地区,银监会和各银监局将按照属地监管原则适时进行提示或现场督查。
五、强化约束,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
(十一)强化信贷约束.对于存在以下情形的融资平台,各银行一律不得新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一是信贷分类结果为“压缩类”的;二是借款人为异地平台的;三是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或超出限额的;四是地方政府以直接或 间接形式提供担保和承诺的;五是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的;六是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承诺作为质押的;七是存量贷款担保抵押、贷款合同等方面整改不到位的;八是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覆盖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十二)实施现场检查。2012年平台贷款现场检查按照属地原则,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由各银监局、银监分局组织实施。各银监局、银监分局应围绕现金流测算、存量贷款风险缓释、新增贷款控制以及平台退出等方面开展检查。上半年检查对象为2011年末“退出类”贷款余额最大的一户,下半年检查对象2012年上半年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最多的一户。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篇5
如何理性看待和应对这一问题,无疑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来已久。上个世纪9O年代,为了给市政建设融资,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专业性投资管理公司等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和专项资金,吸引信贷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危机爆发后,平台贷款成为了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投资方式,从而迅速膨胀,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计,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含票据)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贷款额约3万亿元。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从平台企业类型来划分,主要有省级的投融资平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交通运输类政府投融资平台、各类开发区、园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财政部门设立的税费中心以及其他类型政府投融资平台。从运作方式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种类繁多,尤其以土地质押、土地增值预期向银行融资,并通过对储备土地的整治、出让偿还银行贷款这一模式最为典型。从资产质量看,由于贷款以期限长的项目贷款居多,目前还未进入还本高峰期,因而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一)宏观经济方面1.政策性风险。2009年初,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尤其是一些县级政府纷纷成立了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而众多的商业银行在政策的鼓励下,以及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考核的驱使下,大举进入该领域。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积极联姻下,地方融资平台迅速发展,负债总计从2008年的1万多亿元上升到2009年中的近10万亿。但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好转,国内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再加上融资平台贷款的急剧膨胀,国家开始采取治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行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2.法律风险。地方政府不具备法律许可的贷款资格和担保资格。2006年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各106I现代营销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在《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行为均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另外,国家也明文规定不允许将医院、学校等公益性资产作为偿债的保证。这表明,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对融资平台贷款 出具的“还款承诺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3.政府信用风险。一方面是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化,地方政府土地转让收益大幅下滑,在客观上导致财政收入不稳定,存在无力偿还地方融资平台到期债务的风险,这个现象在一些偿债能力脆弱的县乡级地方融资平台尤为突出。
另外由于平台贷款期限普遍较长,有的甚至可能跨越几届政府任期。由于缺乏硬性约束,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因换届而导致无意愿归还贷款,“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地方融资平台方面
1.资本金来源不实风险。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存在注册资本不实和“垫资”的现象。例如有
一些通过与银行、信托合作,推出“银信政”信托理财产品,认购投资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股权,所筹资金一般被用作项目资本金,然后向银行融资,再赎买理财产品;也有以流动资金搭桥贷款充当项 目资本金 ;另外,还有通过高估实物出资或出具虚假注册资金证明等手段虚假出资,等等,致使资产负债实际比例过高。
2.项目现金流不足风险。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环境整治等周期长,现金流低的市政基础设施,还是路桥、地铁、污水处理等,具有稳定的现金流的项目,由于许多都是公益性的项目,同时贷款资金规模很大,如果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风险。地方融资平台政企不分现象比较普遍。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主要人员往往是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兼职或政府有关部门指派,责任主体十分模糊,贷款是平台公司,资金使用者是项 目建设单位,项目的受益者是政府,还款来源主要依赖于项 目附属的土地使用权 出让收入或地方财政补贴收入,地方融资平台在职能定位、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一旦实施破产,银行很难行使追索权,平台贷款将面临巨大风险。
(三)商业银行方面
在商业银行方面,首先,有些人仍然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将贷款贷给国有企业和政府,个人可以规避道德风险的嫌疑,另外,地方融资平台项 目普遍存在着期限长,风险相对低的特点,从而使一些银行对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项 目非常热衷 ;其次,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来说,商业银行无法掌控其资金的来源、运用,再加上,很多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不公开、不透明;同时,有些商业银行还存在在项目资本金未核实、项 目未完成立项审批或多个项目打包的情况下就放 出贷款,为贷后管理埋下隐患,风 险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总量聚集风险。
三、商业银行对策
首先,做好制度方面的安排,把好行业信贷政策和区域准入政策关。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涉及范围广、融资需求大、风险暴露缓慢的特点,商业银行应恪守“三性”(流动性 安全性、营利性)的原则,对其贷款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和区域准入政策。
在行业准入方面。应明确支持行业不 良贷款率较低、项目现金流有保证的领域,另外对于政府主导、政府信用担保、项 目本身具有一定现金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谨慎处理 ;在区域选择方面。应该采用重点加强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制度,制定出人均GDP、市县级财政收入和近三年经济增长率等指标门槛,规定符合条件的才予以准入。
其次,分类指导,把好项 目、客户、产品审查关。
在项 目选择方面,商业银行要重点选择对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额较大或比例较高的项 目。如省级重点水利项目,珠三角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项 目、污水管网项目、地铁项目、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等。
在客户选择方面,商业银行要重点支持资产实力比较强、政府重视程度高、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健全、项 目运作规范、业务主管部门专门设立的融资平台企业。对一个城市在同一城建领域有多个投融资企业的,仅可优选其中实力最强的融资企业建立信贷关系。
在融资品种方面,应该积极进行创新。要提供从贷款到债券和票据、从单纯资金投入到全面财务顾问的金融服务,包括探索多元化的结构融资方案、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直投业务等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节制地满足地方融资平台资金缺口的需求。
最后,加强精细管理,把好信贷风险防范关。
第一,商业银行应该进行贷前调查和风险评估,对地方融资平台还款来源作合理分析,对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第二,作为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引导政府建立偿债机制,明确约定政府偿债资金的来源、用途及具体还贷安排,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第三,在平台贷款发放之后,应该加强对客户资金流向的监控,确保项 目贷款 用到实处,不被挪用。第四,对于一些新增的平台贷款,银行要尽量争取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分散风险,严禁办理打捆贷款业务;第五,要对对项目贷款重新开包梳理,区别对待,实行名单制管理,落实专门的贷后管理团队,确保管理要求落实到位、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委托贷款搭建民间融资平台 篇6
2009年11月02日 14:23 来源: 《理财周刊》
毋庸讳言,在银行贷款之外,民间融资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民间融资中所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也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借款。
从事纺织机械生产的刘先生就深有体会,由于工厂扩大生产的需要,刘先生的公司急需要200万元的资金。而刘先生的一位生意伙伴账面上正有一笔流动资金。但是让这位生意伙伴有所顾忌的是民间借贷的安全性。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企业之间是无法直接进行信贷活动的,因此两家企业之间发生的信贷活动也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以个人的名义进行借贷,生意伙伴觉得不可控因素就更多了,即使刘先生愿意支付较为丰厚的利息回报,生意伙伴也有颇多的顾虑。其实,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委托贷款业务来进行操作,以引入银行第三方监管平台的方式,由银行来进行贷款的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提高了民间借贷的安全性。当然对于贷款人来说,在委托贷款中需要缴纳一定的贷款管理费用,但委托贷款程序的引入,有利于贷款人成功地获得借款。
提供民间借贷平台
所谓委托贷款,就是委托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自身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委托银行按照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进行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与银行贷款所不同的是,委托贷款属于银行的第三方业务,简单地说,在委托贷款业务中,银行的作用更加强调“监管”、“平台”这两个作用。
首先,在委托贷款业务中,往往需要委托人预先找到资金投放的对象,包括资金借贷的项目、公司和个人等等,就如刘先生和他的生意伙伴事先已经就贷款的意向达成了一致,同时贷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也都是由放贷人和借贷人进行协商后决定。在此基础上,委托人把贷款的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将资金放贷给借贷人。同时,银行还将发挥资金监管的作用,并负责资金的回收。1
毋庸讳言,在银行贷款之外,民间融资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民间融资中所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也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借款。
从事纺织机械生产的刘先生就深有体会,由于工厂扩大生产的需要,刘先生的公司急需要200万元的资金。而刘先生的一位生意伙伴账面上正有一笔流动资金。但是让这位生意伙伴有所顾忌的是民间借贷的安全性。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企业之间是无法直接进行信贷活动的,因此两家企业之间发生的信贷活动也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以个人的名义进行借贷,生意伙伴觉得不可控因素就更多了,即使刘先生愿意支付较为丰厚的利息回报,生意伙伴也有颇多的顾虑。其实,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委托贷款业务来进行操作,以引入银行第三方监管平台的方式,由银行来进行贷款的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提高了民间借贷的安全性。当然对于贷款人来说,在委托贷款中需要缴纳一定的贷款管理费用,但委托贷款程序的引入,有利于贷款人成功地获得借款。
提供民间借贷平台
所谓委托贷款,就是委托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自身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委托银行按照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进行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与银行贷款所不同的是,委托贷款属于银行的第三方业务,简单地说,在委托贷款业务中,银行的作用更加强调“监管”、“平台”这两个作用。
首先,在委托贷款业务中,往往需要委托人预先找到资金投放的对象,包括资金借贷的项目、公司和个人等等,就如刘先生和他的生意伙伴事先已经就贷款的意向达成了一致,同时贷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也都是由放贷人和借贷人进行协商后决定。在此基础上,委托人把贷款的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将资金放贷给借贷人。同时,银行还将发挥资金监管的作用,并负责资金的回收。
既然资金的借贷发生在放贷人和借贷人之间,银行的参与有什么帮助呢?银行介绍说,银行在其中起到了风险控制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对于放贷人来说,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资金的安全控制问题。担心资金借贷出去后,出现风险,难以回收。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很多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往往难以获得民间的信贷。而银行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贷款的安全程度。
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在资信调查、借贷人的风险控制上具备更多的经验。在借款之前,银行可以帮助委托人对借贷人的情况进行调查,给予评估,并将信息提供给委托人,委托人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来确定是否放贷给借款人。同时,在贷款发放之后,银行还将对借贷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后续调查,并提醒借贷人按照约定的方式进行还款等等。
同时,相比较起个人来说,银行的后台系统及贷款运作经验,可以帮助委托人更加安全地进行放贷。当然,作为银行所提供的一项中间服务,委托人则需要按照一定的费率向银行支付佣金。据了解,银行将视每笔贷款数额、期限、利率等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续费,一般为贷款金额的0.1%至3%,最低每笔1000元。不过,很多情况下,代理手续费往往会转嫁到贷款企业身上。
风险自担利率不得超限
对于具有借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和企业主来说,个人委托贷款最大的好处在于办理手续便捷。通常来说,银行对于委托贷款的条件,像抵押、担保手段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完全依据借贷双方协议的结果。甚至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无抵押无担保也可进行借贷。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来说,要比获得银行贷款容易得多。
在办理的手续上也相对简单。首先由委托人向银行进行申请,经过银行审核通过后,由委托人、借款人和商业银行三方来签订个人委托贷款协议书,在协议书中要对贷款对象、用途、项目、期限、利率,受益人和法律责任等等予以明确;之后商业银行就可根据协议相关内容向委托人所指定的贷款人来发放贷款。通常来说,大部分银行对于委托贷款期限规定最短为三个月、最长则不能超过三年,对于贷款的额度只需要满足银行的最低要求,大部分银行的设置为5万元人民币。同时,委托贷款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按
照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下限系数0.9,上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上限系数1.7。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银行在委托贷款的过程中起到了风险控制的作用,但是银行仅作为第三方,并不承担其中的风险。
服务各有特色
总体上说,各家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委托贷款业务模式和操作方法基本相近,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一些银行业务和服务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例如华夏银行将委托贷款明确分为个人委托贷款和企业委托贷款两种。其中,个人委托贷款的借款人明确为自然人,不得为企业客户。而贷款的目的除了经营需求外,也可以满足购房、购车等消费需求。
光大银行所推出的个人委托贷款,为借款人提供了多种还款方式,主要包括按月等额、按月等本、组合还款法、按月(或按季、按年)还息到期还本、等比累进还款、先还息后等额(或等本金)还本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等七种方式。同时,光大除为委托人提供贷款发放、管理和回收等服务,还可为借款人提供账务查询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由于委托贷款的业务几乎集中在个人与企业或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委托贷款业务中,在招商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平台上,也可以提供网上委托贷款的渠道,现金充沛的企业可以通过将资金委托贷款的方式,借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贷款的利率和期限等条件都由企业之间进行协商,银行在其中起到的是监管和平台的作用。
上海银行的“小企业”成长金规划中,就有一项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委托贷款业务——“创智贷”科技型小企业委托贷款业务。这一贷款业务通过政策性机构的介入,由相关的科技型小企业扶持机构进行出资,对于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企业进行委托贷款的发放。上海的科技型小企业进行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以获得这一委托贷款。按照上海银行“创智贷”科技型小企业委托贷款业务的规定,单笔贷款不得超过1000万元,期限在两年以内。同时,政府部门还可对符合条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篇7
各级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大量融资, 有力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扩大内需,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经济较快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贷款总量的急剧增长, 从中长期来看,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蕴含的风险需高度关注。本文就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业务概况
按照人民银行的口径, 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 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 包装起来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政府实际控制的企事业、机关法人。主要包括:各类政府组建的开发园区,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 农投、工投、城投、交投等政府类投资公司。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即金融机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 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各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快速扩张。截止2010年末, 全国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已超过一万多家, 其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 近两年全国新增贷款中,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新增占比高达39.6%。
2 当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
2.1 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缺乏深入调查评价, 存在过度授信的风险
在金融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 政府融资平台由于具有政府背景, 被各金融机构视为优质客户, 竞相争抢营销。在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进行授信时, 经办人员往往乐观认为有地方政府作后盾, 还款有保障, 而忽视其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深入调查评价, 尽量降低信贷准入门槛, 满足其融资需求, 导致过度授信, 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据《银行家》 (2010年4月号) 杂志报道, 2009年我国的地方政府负债远超过财政收入, 平均为2.4倍, 有的甚至达到4倍, 过度负债导致贷款到期难以正常归还的风险不断增大。
2.2 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当地财政作担保, 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目前, 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无任何抵质押物或第三方保证人作担保, 仅由政府出具财政兜底的相关承诺函。根据《担保法》第八条“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 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和2005年财政部《关于规范地方财政担保行为的通知》 (财金[2005]7号) “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均属严重违规行为, 其担保责任无效”的规定, 政府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任何担保或变相担保、承诺等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地方政府的财政承诺最终不能兑现, 金融机构诉诸法律将处于被动地位, 没有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予以保障。
2.3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借款主体和用款主体不一致, 偿债责任不明确
作为借款主体, 大部分政府融资平台仅充当政府的融资工具, 只负责资金筹措和拨付, 而贷款资金实际由财政部门或项目建设主管单位统筹管理和使用。政府融资平台的盈利主要依赖于项目附属土地的使用权出让收入或地方财政补贴收入, 在财务收支、债权债务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又因借款主体和用款主体不一致, 一旦发生还款困难, 若财政部门又以不是借款主体为由拒不代偿, 势必影响金融机构贷款资金的安全回收。
2.4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期限较长, 增加了贷款到期安全回收的不确定性
目前,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期限以长期为主, 大部分在5—15年, 有的甚至20多年。贷款期限较长增加了到期安全回收的不确定性, 一是目前一届政府的任期是5年, 本届政府任期内贷款尚未到期, 没有还款的压力, 在政府缺乏偿债责任机制的情况下, 下届政府也缺乏还款的动力;二是在贷款期限内若出现国家政策调整, 则可能对贷款的偿还造成重大影响, 譬如国家取消二级公路收费权后, 则增大了以该收费权作质押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2.5 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金的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容易被挪作他用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普遍由地方财政或项目建设主管单位统一调配使用, 因其同时运作的项目数量较多, 导致资金在不同银行间的账户进出频繁, 并与关联公司往来密切。这种资金运作模式为项目资金交叉混用提供了便利, 大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监控信贷资金的难度。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金运用随地方政府的意志而转移, 在监管难度大的情况下, 存在贷款被挪作他用的可能性。
3 防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对策
3.1 加强与政府部门及政府融资平台客户的沟通, 深入了解其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
目前, 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融资信息不够透明, 金融机构获取其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渠道有限, 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难以真实、全面评估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及其融资平台客户的沟通, 密切银政关系, 进一步了解当地政府的财政收支、融资方式、融资规模、偿还能力以及融资平台客户的经营管理状况, 研究确定应当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3.2 严格当地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调查评价, 防范过度授信风险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授信操作, 建立以当地政府负债状况为基础、具体建设项目为依据的信贷准入标准, 严格对还款能力和贷款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根据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情况合理测算其承债规模, 予以适度授信。对地方政府超出实际负债能力举债的, 要主动控制授信规模;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在银行同业的整体负债程度已明显超出合理限度或项目授信需求量明显超出项目预算的, 不得给予信贷支持, 存量授信要逐步压缩。
3.3 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管理, 努力降低信用风险
一是在选择风险缓释工具时, 应与政府融资平台客户的违约风险情况相匹配, 对于违约风险高的客户, 应选择风险缓释能力较强的抵质押品;二是接受的保证人需符合《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深入调查保证人的资信状况和代偿能力, 严格控制互保及交叉保证;三是对于依赖财政担保、人大承诺函、抵质押措施缺乏依据难以落实执行以及无任何担保措施的贷款, 应落实充足有效的担保措施加固债权。
3.4 合理确定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 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回收
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项目评估要求和流程, 做好项目评估, 认真测算各项目现金流量, 在充分考虑项目折旧年限、企业生命周期、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贷款期限以3—8年为主, 尽量避免1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
3.5 加大贷后管理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控的思考 篇8
一、融资平台风险的类型及分析
(一)体制性风险。由于在对待融资平台上相关各方存在着巨大的,并且在现行经济体制框架内无法短期调和的分歧,导致融资平台本身矛盾重重,对融资平台发展持强烈支持意愿的是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对融资平台发展总体上持反对态度,但是由于顾忌各方面因素,鼠首两端;放贷银行的态度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态度,在中央政府态度不明确但又不支持时,它的总体态度是谨慎对待,但是不反对融资平台的生存和发展,从银行业绩的角度看,考虑到避免对融资平台坏账的显性化,银行不赞同对融资平台实行进行大规模的关停措施;因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对金融监管机构不形成直接的利益威胁,所以金融监管机构的态度基本取决于中央的态度,中央坚决反对,它们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中央对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但是如果中央态度不坚决,它们也不会积极对融资平台的未来发展施加压力。我国现阶段缺乏财政收入与债务的关联性制度安排,缺失债务风险评估及债务偿还机制,管理难度较大。当地方政府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有效清偿的情况下,按照现行的地方政府财政破产制度,一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破产,所有的贷款将因为没有偿还主体而成为银行的坏账。在几方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必然导致融资平台发展陷入停顿,进而引发金融性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1、融资风险。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必须科学设计融资额度,以有效防控融资平台的风险。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恰恰没有能做好。一是债务融资仍然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考虑到资本市场运营的较高专业要求以及企业实力和资质的较高门槛,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尤其是省级以下投融资平台企业难以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更多只能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为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就增加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不仅如此,其中一些贷款还由地方政府担保,这也加重了政府的债务风险。二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债务融资缺乏统一规划。在盲目追逐地方生产总值增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普遍具有较强的投资冲动。在此影响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也就可能相应产生融资冲动,过度开展建设项目,导致融资膨胀。三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融资产生的债务负担可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具有很深的政府背景,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更倾向于向这类企业提供贷款,在贷款审批过程中,较易放松审批,导致贷款额度大于其承受能力。四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资金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由于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融资管理和融资成本控制的压力和动力相对较弱,容易在这方面形成一些漏洞。加之,这些资金可能部分地被地方政府所支配,甚至被挪用,因此造成这些企业的融资管理陷入混乱。
2、现金流风险。一是现金断流风险。这是现金流风险的最为极端的表现方式,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往往会造成项目建设中断,造成不可忽视的重大损失。二是现金流不足风险。在很多企业包括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在某一特定时期或者项目建设的某一特定阶段出现现金流不足的现象。对此,企业往往会通过适当调整项目工程进度、控制财务成本、在企业内部进行资金调配甚至开展短期融资等方式来度过难关。但是一旦上述举措仍不足以解决项目建设或企业运行所需的现金流,則现金流不足的风险将会爆发,并显示其严重后果。三是现金流闲置风险,即企业现金流超过了项目建设所需,导致企业持有过多限制现金流,造成资金的利率等时间损失。
(三)信息不对称风险。政府通常不向银行提供详细的财政收支变化、政府融资平台总贷款额等情况,使银行很难全面掌握了解当地财政收支的一些重要信息。由于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评价完全取决于本级政府的财力,银行更需要了解掌握政府财政收支、财政偿还能力的情况。而且,目前在多家银行竞争、一个政府又有多个融资平台的情况下,某一家银行要想对某个项目资本金来源、资本金到位情况进行有效监控难度很大。从理论上讲,银行可以控制自身对地方政府融资的总量,可以通过设定一个总授信额度来把控政府融资平台的过度融资,但实际上却很难操作。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控的建议
(一)加强平台公司债务融资风险管理,防止经营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起基层政府各类债务融资的筹集偿还管理工作制度。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和可支配财力,对平台公司确定合理、有效的债务率、偿债率等监控指标,使其举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可支配财政收入的增长相适应。要指导平台公司建立收益与风险相匹配、负债水平和公司资金实力及项目收益相协调的投融资工作机制,严禁平台公司超负荷经营、超能力负债,防止偿债风险最终转化为财政性风险。
(二)健全平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机制。要按照政企分开、经营管理与监督约束相制衡的原则,建立平台公司“借、用、管、还”一体化的法人治理架构和经营约束机制。政府部门要牵头出台投融资平台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投融资平台在筹建设立、经营决策、业务运作、内部控制、债务管理、外部监督等环节的要求、职责和责任主体,指导平台公司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运转机制,促进平台公司的高效规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银平合作”,切实防范平台公司贷款风险。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深化与平台公司的合作方式与合作内容,既要主动创新方式支持平台公司发展壮大,还要坚持审慎信贷原则,严把项目准入关,明确贷款项目预期现金流收入的可靠性和充足性,准确评估第二还款来源的合法性和可实现性,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进行科学决策。此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建立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专项监控制度,做好贷后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及时掌握政府规划安排和平台公司的投融资动向,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平台后能按照规定用途合理、合法使用。
(四)拓宽平台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筹资融资格局。各平台公司既要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合理规划负债水平,又要积极优化负债结构,制定不同筹资渠道的资金筹措方案。在积极争取财政性资金补充公司本金或增加收入现金流的同时,要区分经营性项目或非经营性项目性质,对市场前景好、预期业绩突出的经营性项目,可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形式募集资本金,主动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项目投资。对经营机制健全、成长性较好的平台公司,要积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融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要切实加强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等的投融资合作,开展信贷融资或股权融资,从而减轻平台公司对财政资金或银行资金的过度依赖。
(五)强化平台公司融资配套机制建设。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的作用,实现各融资平台银企信息的互动与共享。加强商业银行间的沟通和合作,防止对平台公司的盲目多头授信或过度授信。同时,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指导并督促各平台公司建立完善资本金补充制度和投融资风险损失拨备制度,提高平台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推荐阅读: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12-09
政府融资平台10-2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10-0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07-28
如何从法律角度防范政府融资风险08-17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10-17
政府融资公司08-06
地方政府融资09-23
非政府融资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