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2024-10-0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通用12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篇1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进行了投融资体系的探索, 逐步建立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逐渐成为较为活跃、引人注目的融资主体,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不规范, 其无序发展产生了诸多风险。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简析

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立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解决地方经济项目建设而设立的融资机构。融资机构一般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 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 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 有的以财政补贴等资金作为还款承诺, 融入的资金重点投入到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特征

(1) 融资平台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融资平台以“地方政府”冠名, 说明了地方政府在融资平台中所发挥的作用。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 地方政府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国家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筹集建设资金, 地方政府进行了创新。融资平台由政府支持, 所融资金主要用于市政建设, 而还款来源也是政府的收入甚至是财政资金, 因此政府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导。

(2) 融入资金是主要业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立的初衷就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筹集资金, 地方市政建设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资金, 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正好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融入资金也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业务。

(3) 资金用途目的性强。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得的资金主要用于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公益性投资项目, 以及具有公益性质的经营性项目, 比如地方经济综合开发,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等项目。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融资的作用

首先, 融资平台的投融资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 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融资改善了地方民生。第三, 融资平台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1. 融资平台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1) 融资平台过多, 融资规模过大。据统计2013年我国已经有超过一万家政府融资平台, 其中七成以上为县级融资平台。2012年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融资余额已达9.3万亿元, 据摩根大通估计,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规模总量已经突破14万亿元, 融资平台和融资规模盲目扩大, 出现违规担保等管理问题。

(2) 资金来源单一、负债过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入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 导致资金来源过于单一, 一方面融资成本过高, 另一方面也给银行带来了资金负担, 平台融资偿还一般较长, 相对挤占了银行贷放给企业的资金额度, 不利于地方企业的经营发展。地方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建设资金, 不得不借助于融资平台进行投融资, 一轮债务没有偿还, 又有新的债务出现, 导致债务累积, 平台负债过多。

(3) 资金运用缺乏透明性, 管理混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者和使用者不一致, 即融资平台是借款者, 但不是用款者, 因此融入的资金存在被挪用的风险, 而且存在部分利用融资平台套取贷款的情况。平台的法定代表人或管理人员大部分由地方政府官员兼任, 从投融资平台的实际运作看, 其决策、经营等事务完全受制于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主导着融资平台的决策、人事、财务、资金调度以及资本投入等重要事务。

2. 融资平台投融资产生的风险

首先是资金偿还风险。融资平台资金融入量较大, 平时要支付巨额的利息成本, 进入资金偿还期需要大量资金偿还本金, 而资金偿还的主要来源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部分经营性收入, 其中财政收入是主体。由于累积了巨额的资金, 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数倍, 因此难以将资金按时偿还, 对银行来说是巨大的风险。其次是合规性风险。融资平台的投融资一般是通过政府担保来实现的, 但是按照担保的相关法律, 政府担保的范围有限, 导致部分贷款的担保不合规, 出现合规风险。第三是政策性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为解决地方发展资金不足而进行的融资创新, 并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证, 且管理运作缺少规范性, 目前融资平台规模出现暴涨的局面,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 国家必然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理, 使整个融资平台的投融资面临政策性风险。

3. 产生问题及风险的原因分析

(1) 行政权与财政权的分离是主要原因。我国之所以存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是因为地方政府缺乏建设资金, 需要筹集资金用于地方建设。地方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地方政府负责, 中央政府只进行重点政策性建设, 缺少政策支持的地方要进行建设必须自己筹集资金, 这样融资平台的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

(2) 追求经济社会发展是直接推动力。基础设施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前提, 基础设施不完善, 便难以招商引资, 本地经济发展的规划也无法实现, 因此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也成为必然。

(3) 不健全的金融市场和管理是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政府的支持, 还有财政资金作为保证, 自然是风险最低的放款渠道, 于是银行大量放款, 而资金的偿还却需要很长的时间, 本来低风险的贷款却聚集了大量风险。加之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混乱, 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出现问题, 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三、解决问题及规范发展的措施

1. 合理分配地方政府的行政权与财政权

当前中央政府应该适当考虑合理配置地方政府的行政事务权与财政权, 使财政权与行政事务权相匹配。分税制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 如果当初改革是为了中央的统一管理, 经济发展向纵深发展的今天, 应该适当给地方政府放权。另外中央可以统筹地方政府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 这样也能够避免地方政府相互攀比状况的出现。

2. 通过法律合理界定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职能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成为一种事实, 而且在全国已经超过万家, 对融资平台只能加以引导, 规范管理, 使其降低风险。可以考虑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融资平台的职能进行规范, 明确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领域, 以解决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模盲目扩张之间的矛盾。

3. 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

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累积了巨额债务, 给银行造成的巨大负担, 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利影响, 因此应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 采取合理措施按时偿还贷款。比如可以考虑由地方财政部门管理政府债务, 建立地方债务偿债基金。

4. 改变依靠投资拉动、项目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要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 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发展模式, 改变依靠投资拉动和项目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转而依靠内需和科技等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市场手段为其便利的提供融资渠道, 减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压力。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切实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 鼓励市场化融资机制的运作推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篇2

摘要:自2010年审计署开始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以来,我国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开始浮出水面。其中,又以融资平台为代表的隐性债务难以计量,所以处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文章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指出了目前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治理

一、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过程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3年)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早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一些诸如“城建公司”等法人机构,其目的是以市场经济手段代替传统的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

(二)起步阶段(1994年至1997年)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了真正的发展。分税制以后,地方政府从经营城市的角度出发纷纷建立了一些专门的部门以对辖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管理。在这一阶段,融资平台吸引市场资金参与基础设施的职能还没有发挥出来。其功能更多的体现在简化审批环节和明确领导责任单位等方面。但是,此时的融资平台在转变政府的职能和角色方面却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为日后融资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稳步发展阶段(1998年至2008年)

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进一步促进了融资平台的发展,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其重点内容,但是,由于预算平衡以及有关法规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相关规定,地方政府面临了巨大的资金缺口。为弥补这一缺口,地方政府大量建立了各种公司,借助政府的信用向银行进行融资以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这一时期融资平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之前分散于各有关部门的公共资源和企业的经营权进行了重新的调整,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环节中审批程序繁琐的问题。提高了基础建设项目的开发速度。

(四)快速扩张阶段(2009年至今)

在2009年后地方融资平台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2008年末,为减轻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此时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建设地方融资平台,不断强化融资平台的功能。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将国有土地、学校,公用地等都纳入融资平台资本金之中以进一步扩大融资平台可支配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贷款的规模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大规模的进入地方融资平台。但由于融资平台的特殊性,大多数商业银行并不能够对融资平台的信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这就导致了对融资平台的贷款审核的无序化,导致地方政府的违规担保现象频繁发生。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债务规模仍将继续增长。

尽管社会各界已经对地方融资平台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但是由于投融资平台的特殊性,地方政府无法摆脱对其的依赖,仍然需要融资平台为保障房建设等基建项目筹措资金。所以,融资平台带来的隐性债务的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

(二)债务结构不合理

1.债务来源以银行借款为主。

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发行城投债;二是从银行取得贷款;三是采取资本市场融资,如融资租赁等。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在这几种融资方式中是最高的。到2011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平台贷款余额为5315亿元 民生银行平台贷款余额为1721亿元 而中国建设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5800亿。

2.借债主体结构中市级县级融资平台增多

在2007年之前,发债主体主要为省一级投融资平台。自2007年起,市县级融资平台开始增加。除直辖市以外,2008年共发债14只。其中,县级融资平台仅有一个,而从数量上来看县级融资平台占到了当年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总量的45.5%;而截止到2010年,这一比例提升到了70.3%。县级融资平台的发行数量也达到了5只。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的自有收入十分有限,非常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这也表示那些县级的融资平台具有更大的风险。

3.债务期限结构的集中到期率高

在已发行的城投债中,还款期的年限为3-20年,其平均年限为8.5年,不难看出这些债券是以中短期债券为主的。由此推算,2015-2017年将进入到还债的高峰期,其中2016年到期的债券有97支,金额将达到1330亿元。而另一些机构则认为还款的高发期将会在2012年到来。

三、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逐步摆脱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建立稳定的地方税体系。

在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下,若要使地方政府摆脱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进而降低融资平台隐性债务的风险,则必须为地方提供稳定且金额足够的收入来源。其中,房产税是目前世界各国较为通用的一个选择,而目前我国的房产税不重视对保有环节征税,仅在流转环节课征。这样不利于将土地的增值收益进行公平的再分配。所以,应该将房产税同世界主要国家接轨,在保有环节进行课征,且与房产价值直接挂钩。

(二)加强土地管理,规范政府行为

由于我国相对特殊的土地制度,政府垄断了土地使用权市场,低价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然后在作为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进行出让。由此赚取差价已获得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垄断地位,这些土地在作为融资平台抵押担保物的时候其价值通常会被高估。而一旦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等现象,土地是否会真正被抵押出去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必须改革现有土地制度,让土地价格市场化、透明化。同时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其利用权力影响土地价格。

(三)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发债权

目前地方政府之所以非常依靠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如今的预算法下,地方政府不能合法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便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取得收入。所以,解决隐性债务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发债,同时建立相应的债务规模控制机制和风险预警体制。对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资助项目(2013S0304)

参考文献

[1]贾康,决地方举债的治本之策,中国改革,2009年第12期

[2]梅建明,关于地方融资平台运行的若干问题,财政研究2011年第5期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探究 篇3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治理

一、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过程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3年)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早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一些诸如“城建公司”等法人机构,其目的是以市场经济手段代替传统的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

(二)起步阶段(1994年至1997年)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了真正的发展。分税制以后,地方政府从经营城市的角度出发纷纷建立了一些专门的部门以对辖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管理。在这一阶段,融资平台吸引市场资金参与基础设施的职能还没有发挥出来。其功能更多的体现在简化审批环节和明确领导责任单位等方面。但是,此时的融资平台在转变政府的职能和角色方面却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为日后融资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稳步发展阶段(1998年至2008年)

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进一步促进了融资平台的发展,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其重点内容,但是,由于预算平衡以及有关法规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相关规定,地方政府面临了巨大的资金缺口。为弥补这一缺口,地方政府大量建立了各种公司,借助政府的信用向银行进行融资以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这一时期融资平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之前分散于各有关部门的公共资源和企业的经营权进行了重新的调整,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环节中审批程序繁琐的问题。提高了基础建设项目的开发速度。

(四)快速扩张阶段(2009年至今)

在2009年后地方融资平台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2008年末,为减轻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此时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建设地方融资平台,不断强化融资平台的功能。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将国有土地、学校,公用地等都纳入融资平台资本金之中以进一步扩大融资平台可支配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贷款的规模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大规模的进入地方融资平台。但由于融资平台的特殊性,大多数商业银行并不能够对融资平台的信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这就导致了对融资平台的贷款审核的无序化,导致地方政府的违规担保现象频繁发生。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债务规模仍将继续增长。

尽管社会各界已经对地方融资平台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但是由于投融资平台的特殊性,地方政府无法摆脱对其的依赖,仍然需要融资平台为保障房建设等基建项目筹措资金。所以,融资平台带来的隐性债务的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

(二)债务结构不合理

1.债务来源以银行借款为主。

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发行城投债;二是从银行取得贷款;三是采取资本市场融资,如融资租赁等。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在这几种融资方式中是最高的。到2011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平台贷款余额为5315亿元 民生银行平台贷款余额为1721亿元 而中国建设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5800亿。

2.借债主体结构中市级县级融资平台增多

在2007年之前,发债主体主要为省一级投融资平台。自2007年起,市县级融资平台开始增加。除直辖市以外,2008年共发债14只。其中,县级融资平台仅有一个,而从数量上来看县级融资平台占到了当年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总量的45.5%;而截止到2010年,这一比例提升到了70.3%。县级融资平台的发行数量也达到了5只。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的自有收入十分有限,非常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这也表示那些县级的融资平台具有更大的风险。

3.债务期限结构的集中到期率高

在已发行的城投债中,还款期的年限为3-20年,其平均年限为8.5年,不难看出这些债券是以中短期债券为主的。由此推算,2015-2017年将进入到还债的高峰期,其中2016年到期的债券有97支,金额将达到1330亿元。而另一些机构则认为还款的高发期将会在2012年到来。

三、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逐步摆脱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建立稳定的地方税体系。

在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下,若要使地方政府摆脱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进而降低融资平台隐性债务的风险,则必须为地方提供稳定且金额足够的收入来源。其中,房产税是目前世界各国较为通用的一个选择,而目前我国的房产税不重视对保有环节征税,仅在流转环节课征。这样不利于将土地的增值收益进行公平的再分配。所以,应该将房产税同世界主要国家接轨,在保有环节进行课征,且与房产价值直接挂钩。

(二)加强土地管理,规范政府行为

由于我国相对特殊的土地制度,政府垄断了土地使用权市场,低价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然后在作为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进行出让。由此赚取差价已获得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垄断地位,这些土地在作为融资平台抵押担保物的时候其价值通常会被高估。而一旦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等现象,土地是否会真正被抵押出去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必须改革现有土地制度,让土地价格市场化、透明化。同时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其利用权力影响土地价格。

(三)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发债权

目前地方政府之所以非常依靠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如今的预算法下,地方政府不能合法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便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取得收入。所以,解决隐性债务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发债,同时建立相应的债务规模控制机制和风险预警体制。对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资助项目(2013S0304)

参考文献

[1]贾康,决地方举债的治本之策,中国改革,2009年第12期

[2]梅建明,关于地方融资平台运行的若干问题,财政研究2011年第5期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篇4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土地经营的困境

本文所选择的个案——某融资平台公司, 是中部地区某工业城市七大融资平台公司中最大的一个。该融资平台公司于2009年改组成立, 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 总资产达262多亿元, 拥有控规土地56329亩。自成立以来, 该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以土地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投融资运作, 为该市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2012年底的数据来看, 该融资平台公司的土地经营面临了一系列困境, 制约了公司土地的有效经营。

1.1 土地资源面临流失与公共用地增加的双重挤压

土地资源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土地经营的生命线, 是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融资最基本的抵押物, 也是融资平台公司项目开发最基本的投入物。拥有土地资源的多少,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开发功能发挥的大小。近年来, 由于国家日益紧缩的土地政策和地方政府频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使融资平台公司拥有的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制约了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以本文选择的融资平台公司为例, 尽管该公司拥有的规控土地面积达56329亩, 但是近几年由于规划调整, 被调整出土地15523亩, 由于规划调整导致的土地流失率高达28%。与此同时, 由于城市发展对道路、广场、绿化等公共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 该公司拥有的土地资源中真正能用于土地经营的面积进一步被挤压。据统计, 在原有规控56329亩土地中, 公共用地面积占了44%, 使该公司可经营土地面积进一步受到挤压, 制约了该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与开发能力。

1.2 土地经营成本面临征地拆迁成本增长与报批成本增长的双重压力

成本收益分析衡量土地经营成效的重要方法。近年来, 在征地土地拆迁领域频繁群体性事件, 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征地拆迁工作, 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方面规范了征地拆迁工作, 维护了征地拆迁工作的公正性, 但另一方面使单位征地拆迁成本增长迅速, 且增速明显高度单位土地出让收入。以本文选择的融资平台公司为例, 从2009年到2012年, 每亩拆迁成本由26.17万元迅速增长到69.3万元, 近3年年均土地单位征地拆迁合同成本增速达到55%。从2009年到2012年, 土地出让收入有每亩101.1万元增长到151.29万元每亩, 近3年单位土地出让收入年均增速为16.5%, 明显低于单位土地征地拆迁增速的55%。与此同时, 单位土地报批成本费用增长迅速, 进一步加大了土地经营的成本压力 (见下表) 。征地拆迁成本与土地报批成本的增加无疑给融资平台公司土地经营造成了双重压力, 并且随着宏观经济形式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发展, 这种双重压力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内部资料整理。

2 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土地经营困境的对策建议

2010年, 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意味着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监控。但是, 只要当前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没有根本的调整, 在地方政府面临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的双重压力的背景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融资开发角色将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营土地的职能也不存在存废的选择, 努力提高土地经营绩效是不二选择。根据上面分析得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土地经营的困境, 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化解困境。

2.1 加强融资平台公司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络协调, 减少土地资源流失, 降低土地开发成本

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开发的重要平台, 要主动加强与土地资源相关的联络协调, 减少土地资源流失, 降低土地开发成本。首先, 融资平台公司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与政府的大力支持, 强化对所拥有规控土地资源的控制与管理, 尽可能减少土地资源流失;其次, 融资平台公司要增强与国土部门的联络协调, 争取土地政策与土地开发指标, 增加土地存量;再次, 融资平台公司要增强与规划部门的联络协调, 减少规划修编导致的规控土地流失, 优化经营土地范围内公共用地的配置, 在不影响公益的前提下, 尽可能节约土地;第四, 融资平台公司还要积极与发改委协调, 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缩短土地开发周期。最后, 融资平台公司还应该与各区政府、乡镇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加强沟通协调, 加快土地报批及征地拆迁速度, 缩短土地开发周期、降低土地开发成本。

2.2 改善融资平台公司内部管理, 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内部管理绩效是影响融资平台公司土地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融资平台公司要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提高土地经营效益。首先, 融资平台公司要对所控规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清理, 摸清家底, 并对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尽可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其次, 融资平台公司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从报批、拆迁及出让等各环节对土地经营项目进行全面评估, 提高对土地经营的流程控制;再次, 融资平台公司要主动延伸土地开发链, 实施一、二级联动开发, 增加土地开发收益, 特别是土地二级开发收益;第四, 融资平台公司要加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 在项目立项时就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收益分析, 对达不到收益标准的项目尽可能不立项, 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此外, 融资平台公司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计划, 实现所有规控土地范围内的片区建设和土地经营在资金和时间结构上的合理匹配, 缩短开发周期, 节约开发成本, 提高经营效率。

摘要:土地经营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某融资平台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指出融资平台公司面临土地资源流失与土地开发成本上升的困境, 并认为有必要通过加强融资平台公司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络协调和改善融资平台公司内部管理来化解困境。

关键词:融资平台公司,土地经营,成本收益分析

参考文献

[1]唐在富.中国土地财政基本理论研究——土地财政的起源、本质、风险与未来[J].经济经纬, 2012, (2) .

[2]冯兴元.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规则[J].中国市场, 2011, (1) .

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第二十八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就是说,目前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因此,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时,就通过组建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筹集所需资金。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地方融资平台雏形期(1980年代初-1994年):地方政府首先通过集资贷款建桥修路的模式,开地方融资先河;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这类政府借钱发展当地基建的模式是融资平台的前身;1988年交通部下发了《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此类贷款,该模式也逐步在全国推开。

融资平台初创期(1994年-1997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真正开端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分灶吃饭”;尽管此阶段政府融资的目的主要局限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且铺开的范围不大,但在基建项目上积累的经验为后期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融资平台推广期(1997年-2008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政府重操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法宝,地方融资平台迅速推广;地方政府为了安排配合中央政府的资金,同时又受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的限制,地方政府开始更多地依赖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篇6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金融风险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风险

(一)微观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风险

一是偿债风险。国家审计署2011年通过对6576家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调查发现。有148家存在逾期债务80.04亿元,债务逾期率平均为16.26;有358家存在借新还旧的状况,借新还旧率平均达到55%;有1033家存在注册资本未到位、虚假出资等问题,涉及金额2441.5亿元。这些都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实际资产负债比例过高。

二是投资收益风险。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筹集资金的主要投向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而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益性项目建设,都有着工期长、投入大、利润率低、资本周转率低的特点。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流向不难看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能获得的固定收益比较低。

三是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市场的变动将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成本,资本收益等方面来影响融资平台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面临的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二)银行业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首先是银行和政府融资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无法很详细地了解贷款对象的风险状况。其次是在法律上银行处于不利地位。第三是地方政府很可能出现道德风险。

二是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贷款,占用了银行可以向其他工商企业发放的贷款,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暂时无法向社会投放资金,可能造成商业银行的暂时性的流动性短缺。

三是利率风险。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着政府背景,银行在放贷时,其本身的议价的能力比较弱,并且,由于大部分银行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比较安全,银行间存在竞争,导致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三)宏观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风险

一是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其他部门挤出的,由此而形成的挤出效应,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是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失衡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建设的项目由政府自己选择,而政府意志的存在将削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造成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重复建设,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造成基础设施建设产能过剩,而私人的投资则相对不足。

三是土地价格上涨形成的资产泡沫风险。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还款方式无论是直接依靠土地出让收入还是地方财政,最终依赖的都是土地。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机,来通过提高土地价格,出卖土地来补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支出。许多地方政府成为当地房地产价格飙升的幕后推手。

四是通货膨胀风险。这里的通货膨胀风险是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盲目扩张有可能会绑架中央政府和央行,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期无法偿还贷款,中央政府将不得不出面干预。方法一般为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的不良贷款和发行债券。其实质都是增加货币的发行。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风险防范

(一)微观视角的对策

一是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进行全面的清理,阻断地方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承担的无限连带责任。

二是尽量剥离政府融资平台建设项目中的公益类项目。即把完全不产生利润的,不能进行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剥离出来,将这部分项目直接由地方财政承担。

三是稳步构建和发展地方债务市场。四是构建平台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平台自身的构建,建立平台自身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措施。

(二)中观视角银行业视角的对策

一是要严格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银行的关系。应扩大地方中小银行在经营上的自主权,减少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

二是银行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

三是推行银团贷款。将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共同分担,以把对单个银行的金融风险降到最小。

四是银行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发放有长期、合理的规划,防止流动性风险。

(三)宏观视角的对策

首先,通过推动城镇化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投向这些最需要资金的地方,避免与民争利的现象。并且,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弥补商业性投融资空隙和市场机制的缺陷。

其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行为,建立外部监督机构。本文建议加强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行为的监督,把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督责任也划归到人大的监督职权内。

再次,改革地方政府现有的考核制度。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不再以单纯的GDP增长作为评价标准,应考核地方政府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各种指标,以此来激励地方政府官员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

最后,推行财税制度改革,增加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地方政府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其支出相对于有限的收入来讲过于庞大了。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想尽办法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对此,可以适当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权,使其有与其事权相匹配的财政支出能力。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9):9—10

[2]蔡丽平,马庆琰.后危机时代亟需防范政府融资平台风险[J].青海金融,2010(1):58—59

[3]计承江.关于政府融资平台发展问题的探索[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5—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篇7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策略,融资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截至2012年底, 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而河南省城镇化率仅为4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即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与人口的城镇化合二为一,使城市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城镇化。 而这种更高层次的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市场融资不能满足资金需求时, 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参与就显得非常必要。 近几年来,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我国重大的民生工程,公租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的大力推进,更是孕育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诞生,加速了平台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精神, 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工作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等, 河南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打造依靠金融创新助推以人为核心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大大显现,平台数量出现了大规模增长, 筹措的资金加速了河南省城镇化进程, 有效推进了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的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了诸多的问题:一是大部分投融资平台资产盘子大但公益性资产占比过大, 资产收益率很低,市场化程度较低,同时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对其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威胁;二是融资方式单一,银行贷款资金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传统融资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融资瓶颈压力巨大,迫切需要探索融资模式的创新;三是投融资平台自身建设与运作不规范, 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投放方式过于粗放,缺乏审慎管理。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建设策略

河南省投融资平台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时也要依据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投融资平台的定位。 投融资平台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依托政府,市场运作;做强主业,多元发展;顺时应势,转型崛起”,即在承担政府职能的同时要按照企业发展规律积极培育经营性业务, 努力提高自身经营能力,实现多元化经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首先,盘活存量资产以恢复举债能力, 通过注入经营性、 易变现的优质资产,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 通过整合地方政府优质资源,将经营性资源、 优质资产以及未来需要资金推动的投资项目全部划拨进平台公司,以此充实资本金,降低对地方财政的依赖。

(二)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模式。 继续拓展银行贷款、中期票据、发行私募债券等融资方式,同时探索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股票上市、PPP项目融资等创新融资模式。

1.资产证券化融资 。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 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主要包括四种方式:(1)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2)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3)证券资产证券化: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 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4)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这种融资方式对于政府投融资平台来说具有很好的意义:一是能够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平台公司将相对缺乏流动性、个别的资产转变成流动性高、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的手段,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起者能够补充资金,用来进行另外的投资。二是能够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筹资比通过银行或其他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要低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平台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具有比其他长期信用工具更高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付给投资者的利息就越低,从而降低筹资成本。三是能够减少风险资产。 平台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有助于发起者改善各种财务比率,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满足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

2.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 。 是指为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 并委托托管人托管, 从事创业投资、企业并购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等实业投资。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起步于2006年,对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填补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资金缺口,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二是以基金投资的产权约束优势和基金的专家管理优势,能有效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效率;三是有利于刺激社会投资,促进民间资金转化为有效投资,为社会提供稳定资金收益投资渠道。

3.融资租赁。 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业务,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融资为目的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 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在平台企业投融资领域开展融资租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对于不能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得外源融资的企业来说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可将城建投融资领域中的公交、水务、城建等行业贷款转化为融资租赁贷款,可以部分规避国家宏观产业调控风险; 二是通过将表内固定资产释放增加货币资金的比例,实现盘活城建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 缓解现金流压力,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率;三是有利于企业合理的节税和避税。

4.股票上市 。 我国有不少上市融资的案例 , 如首创股份、武汉城投、上海城投等等。平台企业股票上市融资,是将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融资和经营、 管理的政府投资企业,通过独立改制、引资改制、切块改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后,根据国家有关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的法律法规,选择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一般的平台企业都是由政府投资的国有独资企业, 投资主体单一和一股独大的不利影响,往往造成国有资产经营的低效率。通过组建股份公司,不仅扩大了资金来源,实现了产权多元化,还能进一步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同时,平台企业更加市场化,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融资空间,也能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5.PPP项目融资 。 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与社会资本建立伙伴关系来提供准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多赢”的现代融资模式, 主要运作模式是由政府和私营企业合作成立项目公司,主要用于大型交通基建项目、电力、供水、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项目。 PPP项目融资最直接的优势就是快速提升基础设施融资能力,让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全过程,有利于解决重复建设和建设质量问题, 社会使用者则会得到高效率的服务。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除了同企业共同做好前期规划设计、规定服务标准外,还需事先规定定价和补贴的政策对合作企业予以补贴, 并监督企业运营项目的质量和履行好维护设施的承诺。这种模式也是国家积极支持的一种方式河南省投融资平台可以尝试, 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减轻政府债务压力。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浅析 篇8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

自1994年国家分税制改革以来,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随之减少, 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矛盾不断加大, 而融资平台的出现化解了这种矛盾, 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并将城镇化确立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融资平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也存在一些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了创新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问题

(一) 盲目负债, 债务风险加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政府举债主体, 更多考虑的是满足“大投入、大建设”的资金需求, “按需负债”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的主要特点, 加上政府官员的任期与贷款期限不一致, 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机制缺失等因素导致了政府性融资平台负债缺乏科学、专业的评估, 盲目负债。

特别是在应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 我国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为四亿万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借此机遇, 地方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而中央配套资金只有1.18万亿, 远远不能够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资金需求。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刺激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创新融资体制, 采用银行借款、信托、融资租赁、BT、BOT等融资模式大量举债, 债务规模迅速攀升。

据有关资料显示, 到2010年底为止, 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债务余额共计10.72亿元, 此数据还没有涉及BT、BOT等融资模式带来的隐性负债。2010年, 全国GDP总量39.8万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8.3万亿元。审计署工作报告首次披露融资平台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 超过当年全国的财政收入。从地方平台公司贷款债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对比看, 债务率为97.8%, 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10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高额举债, 债务风险加大。

(二) 资产不实, 资金链脆弱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探索阶段 (1991年-1996年) 。当时, 国务院进行了新一轮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要求地方政府不再直接负责基础设施建设, 而是将此类建设活动公司化。由此, 上海市也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拉开了融资平台发展的序幕。

二是稳定发展阶段 (1997年-2008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开发银行利用开发性金融资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拉动内需及固定资产投资, 同时刺激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

三是快速膨胀阶段 (2008年至今) 。2008年下半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 其中70%的资金需要政府配套。2009年3月,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 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 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扩张。

从以上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我国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是政策牵引式的发展。地方政府为了顺应、抓住发展机遇, 积极包装符合金融政策及银行金融产品的城市建设投资项目向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发行等各大银行申请贷款, 为了满足各大银行的贷款准入条件, 地方融资平台利用政府资源, 在程序上归集了土地、房产、林业、水利等资产, 但无完全经营、处置、收益权, 其有效性、流动性、经营性受到诸多的限制, 特别是随着贷款额度的增大, 可抵押资产越来越少, 而经营性资产的自我造血功能薄弱, 很多融资平台债务偿还依赖“再贷款、再融资”, 借新还旧率非常高, 资金链脆弱, 一旦资金链断裂, 融资平台的财务风险将不可避免, 大批进行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面临停顿, 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三) 政企不分, 运作不规范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由地方政府设立, 虽然是独立法人企业, 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 但其董事长、董事、监事、总经理绝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官员担任与政府有着很深的渊源, 融资平台的业绩考核实质上就是官员任期的政绩考核, 在投资项目选择、效益分析、风险评估上很难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决策权更多在地方政府常委会、党政联席会, 而不是企业董事会。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名存实亡。

政企不分的体制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利用政府资源, 背靠政府, 面向市场, 获得大量的违规担保资金, 据有关部门审计结果, 我国7个省级、40个市级和107个县级政府及所属部门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了464.75亿元的贷款担保, 同时融资平台为了获得项目贷款, 虚拟项目资本金、注册资本金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管理、经营、处置等等方面都笼罩着浓厚的行政色彩, 企业财务风险与政府财政风险息息相关。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必要性

(一) 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实施, 地方政府事务责任将进一步加大, 事务的责任与财权的矛盾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存在,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非财政投资方式主体, 其存在及资金的可承载能力、资源配置效率、投入产出效果、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地方经济意义重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必须进行创新转型, 走出一条资源资产化, 资产资本化, 资本资金化, 资金收益化的新道路。

(二) 是顺应监管政策的需要

2010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提出了走“政府平台+民间资本”的市场化转型路径。监管部门按照文件的要求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力度, 特别是2012年3月银监会出台的银监发[2012]12号文, 对平台融资的总量、贷款的投向等进行了严格限制, 并明确规定平台类公司只能做土地储备、保障性住房和水利等民生类项目, 一般类公司可做经营性项目。现有融资平台已不能完全承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承载重任, 根据承建项目类型凭一般企业信用走市场化融资道路势在必行。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方向

(一) 由单纯的融资平台向国有控股企业转型

1、在模式上设立国有独资或控股的企业集团, 采用全资、控股等模式控股一个或多个融资平台公司和一般公司, 以适应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的投资需求, 比如:

(1) 设立控股的基金公司, 以经营性项目为载体, 引用市场化机制, 建立股权引导机制, 吸引私募、风投、企业财团等国内外资金的介入, 建立财政资金、私有资金风险共担, 收益共享的核算机制;

(2) 整合城市、交通、水利等国有土地等资产, 控股原有自来水公司等国有企业设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交通建设投资公司、水利建设投资公司、工业园等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并按程序报备银监会等监管机构, 吸引政策性银行开发性资金贷款或中央资金的投入, 承担公益性项目、民生项目的投资建设建立企业与政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核算机制;

(3) 设立土地储备公司, 利用政府资源, 收储城镇土地, 做活土地一级市场, 同时, 通过设立房地产开发公司, 成为土地二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最大的“运营商”, 建立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共赢局面。另外, 还可针对保障房建设、环境治理等城镇化建设项目设立与之融资、投资、经营相协调的全资或控股公司。通过集团的设立, 整合国有优质资源, 做大政府和企业融资平台, 发挥中央配套资金、银行贷款资金、私募资金和项目的媒介作用, 并在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同时, 涉足资本市场以取得较大收益。

2、在管理模式上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 聘用资本运作的专业型、管理型人才。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按照公司章程履行职责, 并严格遵循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奖惩分明, 建立现代企业的决策、执行、考核机制, 用“企业业绩”考核执行者, 从而坚持在市场运行中完成政府宏观的投资计划, 并使集团利益最大化。

(二) 政府信用向企业信用转型

市场化转型后的国有企业集团, 将是地方政府承载中央资金、私募资金、股权资金、债务资金共同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的复合型融资平台, 其在追求实现市场盈利目标的同时, 可进行积累资本, 以企业信用获得市场认可, 从而实现政府信用向企业信用的转型。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

市场化转型后的集团公司完全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经营管理, 企业董事会是集团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应将纯公益性、纯民生投入项目引进政府财政资金, 由政府承担债务风险, 将有收益的可进行市场操作的项目交给市场, 由市场主体享受收益, 承担风险, 包括已市场化转型的复合型政府融资平台。这样, 转型后的融资平台可为私募资金、股权资金、基金、商业银行贷款资金、民间资金提供公私合作的大平台,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渠道的资金介入, 不同渠道的资金有其合法的投向、盈利渠道。

(二) 有利于确定偿债资金来源, 规避债务风险

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从其收益性划分, 可分为无直接收益不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及有收益的具备市场化条件的经营性项目, 转型后的复合型融资平台可根据测算项目的盈利能力确定项目建设负债的资金来源, 具备市场化条件的项目交给市场, 不具备市场化条件的项目交由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根据地方财政收入状况建立财政偿债基金, 用财政偿债资金及企业盈利能力双重规避债务风险。

(三) 有利于科学评价企业业绩,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市场化转型后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个集融资、投资、经营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市场化的转型将结束“企业负债、政府还钱”的剥离式经营模式, 而转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核算模式, 所体现的利润、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等业绩评价指标更加科学、透明, 业绩评价更具权威性, 可促使企业合理负债, 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此同时, 政府核算体系的建立也最大限度避免了政府的隐性负债, 促使地方政府合理评价财政风险, 从而有效的防范财政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焦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及防范研究[J].理论研究, 2012 (07) .

[2]吴爱民.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09)

[3]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2010-06-1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分析 篇9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理论分析

国内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文献主要有:周轼强等 (2009) 提出要重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风险, 并相应提出控制平台财务风险的关键路径。巴曙松 (2009) 在回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平台公司积累的债务风险问题, 并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平台公司改革力度, 加大市场约束来缓解平台公司过度负债问题。程强鸿 (2010) 通过引用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从银行角度分析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尽管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平台公司进行注资, 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由于自身业务特点依旧高负债经营, 此外地方政府也想通过注入部分资金进行杠杆经营, 以此扩大平台公司负债规模, 但是这举增大了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债务渠道为银行贷款和各类城投债券, 平台债务风险也围绕着贷款风险和发债风险展开。

1. 银行贷款引发的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结构中银行贷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多为长期借款。一是平台本身偿贷风险。平台公司一般投资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资金需求大且盈利差甚至无盈利能力, 因此地方投融资平台自身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差。虽然贷款最终由地方财政来承担, 但偿还主体毕竟是平台公司, 一旦地方政府注资不力, 现金流无法安期匹配, 便会引发平台公司破产。有些地方政府财力有限, 通过注入大量土地来增强平台公司的偿债能力, 但土地及房地产开发风险较大, 一旦遇到房地产“崩盘”的情况便会对平台公司的偿债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进而将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扩散到财政体系和金融体系中。二是地方政府偿贷风险。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职责就是替地方政府为公益和准公益项目进行融资, 以本级政府财政进行担保, 以注入的资本金作为杠杆进行负债经营, 由于平台公司的盈利性较弱, 项目贷款最终还是靠本级政府未来财政进行偿还, 因此政府未来财政收入能力成为能否按时足额偿还银行贷款的关键。巨额的银行贷款资金对于一些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会形成较大的财政压力, 以至于预期在贷款到期地方财政不能足额偿还。三是信息不对称风险。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信用评级并不取决于平台公司的基本面, 而是取决于本级政府的财力。事实上, 预测政府的未来现金流量要比单个公司困难的多, 此外具体了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及偿还能力也较为困难, 因此从商业银行角度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进行监控就会比较困难。

2. 城投债券引发的债务风险

城投债券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等债券工具。一是发债主体自身盈利能力引发的偿债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欠佳, 有些平台公司甚至没有盈利能力或者盈利能力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到期不能足额偿还债券本息的可能性。二是“过度包装”引发的偿债风险。为了提高平台公司的评级, 使其顺利募集资金, 一些地方政府向平台公司注入大量风险资产, 其中以注入大量土地居多。这些存在风险的资产看似美化了平台公司的报表, 增强了还款能力, 但是未来宏观经济环境一旦发生变化, 风险资产的偿债能力就可能大打折扣, 直接影响投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三是债券杠杆引发的偿债风险。事实上, 这种债务杠杆对平台公司来讲是把双刃剑, 风险暴露前提升平台公司价值, 但是一旦风险暴露便会引发债务连锁反应, 放大平台公司债务风险。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模型分析

1. 样本选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根据级别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平台公司, 鉴于省级平台公司运作规范, 且负债规模较大, 以此为例进行探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务都更有意义。另外, 省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外信息披露也较为规范, 财务数据相对容易获得, 故本文选取省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探究。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殊性, 在选取省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样本时, 考虑到地域之间的经济差异, 故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分为三类: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过分类后可以更好的比较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平台公司与东部发达地区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差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涉及业务众多, 有投资盈利较强城建项目, 也有投资盈利较差的公益项目, 为了降低样本之间因业务差异造成的误差, 本文所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业集中于公路、铁路及港口等准公益项目的投资建设。

按照上述要求, 本文选取西部某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部某省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西部某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三家集团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样本公司;选取中部某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中部某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部某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公司作为中部地区样本公司;选取东部某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东部某省铁路公司和东部某省高速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样本公司共九家样本公司, 研究其债务风险情况。

2. 样本公司债务指标分析

对样本公司债务指标进行分析主要从资产负债状况、债务结构和付息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分别对应于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和利息保证倍数这三个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公司的资产结构;长期资本负债率反映公司长期资本结构, 表明长期负债在长期资本中所占比例;利息保障倍数反映公司偿付利息的能力, 数值越高, 偿还能力就越强。表1反映样本集团债务指标分析结果, 其中计算数据使用各样本公司2013年财务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 东部、中部和西部样本公司资产负债率差别不大, 基本保持在65%左右;长期资本负债率东部样本公司相对偏低、西部样本公司居中、中部样本公司相对较高, 即东部样本公司面临的长期债务压力相对较小, 中部样本公司压力较大, 西部样本公司压力居于两者之间。事实上, 自2008年后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 东部地区铁路和公路配套较为完善, 新线开工率较低;中部地区借助政策开始大规模建设新线, 故长期负债比例较高;西部地区虽然也大量开工建设基础项目, 但受制于地方财力, 长期负债规模相对中部地区偏低, 故长期资本负债率的计算结果是符合事实的。利息保障倍数计算结果表明中部和西部样本公司总体付息能力差别不大, 东部各样本公司除了广东铁路投资集团外, 利息保障能力最强。浙江铁投集团由于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 短期偿还利息不存在任何风险, 故没有计算利息保障倍数。广东铁路投资集团2012年巨额亏损, 利润总额为负值, 故计算出的利息保障倍数为负。

注:数据来源于公开网站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如下结论:西部地区样本公司负债经营相对比较保守, 债务风险适中;中部地区样本公司债务风险相对较高;东部地区样本公司除东部某省铁路投资集团外债务风险相对比较低。

债务指标分析只是从债务角度进行分析, 并不能从整体上把控集团的债务风险, 因为除债务结构本身外, 集团盈利能力、流动性等方面也会对地方投融资公司的债务风险产生巨大的影响。下文中论述的Z-score模型是一种综合评价指标, 可以整体上反映集团债务风险, 评价结果也更加科学合理。有关Z-score模型的介绍和应用将在下文展开。

3. Z-score模型分析

过度的负债经营引发的后果可能就是破产, 对于融资平台来讲, 基本不存在经营风险, 引发破产风险的导火索往往是债务风险, 因此通过测度公司破产风险可以综合的反映公司债务风险。由于制度原因,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在困难时期依靠本级政府补贴或其他集团借款渡过难关, 故集团特别是省级集团真正破产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是一旦出现类似破产的危机, 无论对于集团还是本级政府来讲, 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地方融资平台理论破产风险就变得十分必要。

在公司破产风险的量化研究中, 阿特曼的Z-score模型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尽管该模型存在许多缺点和限制, 但是经过专家学者的大量验证, Z-score模型的预测精度可以达到72%-80%。

Z-score模型是纽约大学教授阿特曼在1968年提出的, 他以破产企业作为样本, 在大量实证研究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筛选出5个常用的财务比率作为破产风险预警因子, 经过加权平均处理后, 计算得出公司破产的可能性。Z-score模型的基本模型只适用于上市的制造业企业, 阿特曼在该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使得改进后的Z-score模型适合非上市的一般企业。改进的Z-score模型判别函数为:

其中, X1=流动资本/总资产=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总资产;

X4=销售收入/总资产;

Z-score模型判断依据是:Z<1.23, 破产区域;1.23<Z<2.9, 灰色区域, 即无法判断区域;Z>2.9, 安全区域。

Z-score模型分别从流动性、债务保障、利息保障和盈利能力这四个方面对目标公司的破产风险进行综合量化分析, 而这四个方面也最终反映在债务风险中, 因此采用Z-score模型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进行研究是合适的。采用改进的Z-score模型对样本集团破产风险进行测算, 其中财务数据选自各样本公司2012年财务报告,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Z-score模型的判断依据可知, 西部某省港务集团和西部某省铁路投资集团计算结果落入安全区, 表明未来几年不存在破产风险, 债务风险较小, 西部某省交通投资集团、西部某省铁路投资集团和东部某省铁路公司计算结果落入中间的灰色区域, 表明可能存在破产的风险, 债务风险需要谨慎处理;中部某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中部某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公司、东部某省铁路投资集团和东部某省高速集团计算结果落入破产区, 表明未来几年破产风险较大。Z-score模型判别结果如图1所示:

正如前文所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实际在法律上破产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由于该模型固有的局限性, 判断结果出现偏差是难免的。但是上述计算结果在这些集团之间进行比较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西部地区样本公司整体债务风险较小, 理论上破产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这主要得益于集团的盈利能力。相比中部和东部样本集团, 西部样本公司的X4因子 (盈利能力) 普遍比较高, 尤其是北部湾港务集团。除去港口码头普遍盈利高于铁路和公路外, 各集团多元化经营的盈利也降低了其债务风险, 推动了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中部地区样本公司除了中部某铁路投资集团债务风险较小外, 另外两家样本公司债务风险较大。中部某交投和中部某高速的流动行较差 (X1为负值) , 短期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债务保障能力5 (X2) 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样本公司偏低, 且盈利能力不强, 所以导致中部地区样本公司债务风险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该结论也和前文债务指标分析中得出的结论相一致。中部某铁路投资集团债务风险较小, 主要得益于较高的流动性。在所有样本公司中, 中部某铁投集团X1明显高于其他样本公司, 该公司稳健的经营思路提高了流动性, 同时也降低了债务风险。

东部地区样本公司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Z分普遍比较低。东部某铁路投资集团巨额亏损, 严重影响后续的偿债能力, 存在非常高的债务风险。东部某高速集团尽管具备相对较强的盈利能力, 但是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X1) , 激进的经营策略往往导致债务风险的增加。东部某铁路公司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 债务风险适中。

从上述比较中不难发现, 以西部某省为代表的西部样本集团经营相对稳健, 债务风险相对较小;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样本公司债务风险较大, 应谨慎负债经营。东部和中部样本集团在主业投资上大于西部地区样本公司, 造成债务规模增加或流动性偏紧, 是符合该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 但是东部和中部地区样本集团在盈利方面特别是多元化经营方面应多像西部地区尤其是广西地区的样本集团学习。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只有在保证盈利性和流动性的情况下才能够稳健的负债经营, 在维持较低的债务风险下可持续发展下去。

三、结论和启示

2013年底,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总体结果表明地方债基本可控, 但风险已接近警戒线水平;融资平台公司仍是举债主体, 部分平台公司偿债能力有限, 对土地收入依赖程度高;地方性债务增长较快, 或有债务风险敞口显著扩大。本文的Z-score模型计算结果与地方债审计结论基本保持一致, 9家样本省级融资平台公司中有4家处于债务风险较高的状态, 有3家处于债务警戒线附近, 只有2家公司债务风险较小;9家样本公司中有4家公司盈利能力较弱, 也符合地方债的审计结论。尽管9家省级样本公司的在统计学口径下意义有限, 但是结合审计署的地方债审计报告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待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 使得地方债务风险尤其是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始终应该引起各方关注。另一方面, 本文选择的样本公司为省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数据也来源于中国货币网等公开渠道, 应该说这些样本平台公司比那些不能在公开市场募集资金的平台公司, 特别是省级以下的市、县平台公司内部治理更规范, 盈利能力更强。尽管如此, Z-score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这些平台公司面临严重债务风险, 9家样本公司有4家处于危险区。这从侧面反映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确实较高, 稍有不慎, 就会产生系统性债务风险, 从而引致财政金融风险。

本文的理念在于在研究和控制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时要因地制宜, 区别对待。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投融资平台公司深入了解, 探究其债务的风险源, 从源头去控风险往往能够更高效的处理地方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在匹配投资与财力的同时, 要加强对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监管,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债务风险评价系统, 及时对债务风险进行预警和处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自身也要树立风险意识, 稳健经营, 科学合理匹配自身债务结构和资金流动性, 加强多元化经营, 贡献更多的利润来降低债务风险, 同时也要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跨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调研学习各平台公司在债务风险防范上的先进措施, 及时弥补自身不足, 从而达到降低地方债务风险的目的。

摘要: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 形成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防范对策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调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关键因素, 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现状进行评估。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公共财政

参考文献

[1]Hana Polackova Brixi.Contin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A Hidden Risk for Fiscal Stability[R].The world Bank, 1998.

[2]William Easterly.When Is Fiscal Adjustment an Illusion[J].Economic Policy, 1994 (4) .

[3]Ma Jun.Monitoring Fiscal Risk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aelected Country Experiences[M].The world Ban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周轼强, 陈莉.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J].生产力研究, 2010, (3) :223-224.

[5]巴曙松,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 2009, (9) :9-10.

[6]程强鸿, 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分析[J].中国商界, 2010, (10) :40-41.

[7]周青.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理与度量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篇1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主要用于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 所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市政实体公司。这些公司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 它们通过地方财政拨款或地方政府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 重点工作是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公用事业建设等项目中, 平台融资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 以地方政府为担保, 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大体上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7年的初步探索阶段。上海最早成立融资平台, 当时上海组建了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第二个阶段是推广和融合阶段, 从1998年到2008年。1998年安徽的芜湖市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第一单贷款协议。2002年以后, 重庆市政府组建了“八大投”, 并得到了开行的支持, 对此世界银行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后, 各地开始纷纷效仿成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根据公司是否有经营性收入, 由地方政府组建的市政实体公司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公司所投资的项目是公益性的, 完全没有经营性收入的, 如城市道路、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 这类项目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第二类公司所投资的项目有部分的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 但是不能完全自负盈亏;第三类公司所投资的项目有经营性收入并且可以自负盈亏, 只有项目资本金靠财政收入, 如开发新区、城市供水供电等。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

地方融资平台的成立至今发挥了其本身的优势, 不仅投资的项目本身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 而且为我国整个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 从整个社会经济水平来看, 2008年下半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 国际市场萎缩,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 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 但由于美、日、欧受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落, 必然导致需求的减少, 因而, 我国出口严重受阻, 国内生产过剩, 中央政府为此启动了一系列“保增长、促销费、稳就业”的措施, 推进金融、教育、交通、环境等现代服务产业部门的改革, 客观上来说, 地方政府融资平突显出了其极具优势的一面, 通过这个平台向银行贷款, 在当前外需不足的背景下, 使得一些因为出口量减少而减产的企业有了新的订单, 增加了国内更多的需求, 充分调动企业生产能力, 保证了国内市场上经济的正常运行, 在迅速贯彻落实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这点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二, 从地方经济效益看来, 地方融资平台对项目建设进行大量的投资, 势必要求更多劳动力的参与, 因而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 拓宽了居民谋生渠道, 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并且, 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地方市政设施和城市形象, 增强了当地城市的社会竞争力, 为当地提供了发展了潜能和空间, 有利于当地综合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 从融资平台的债主银行看来, 银行通过向融资平台贷款, 一方面反应了银行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表现出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 银行可借此机会派生出更多业务, 加快自身发展, 因而融资平台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业务和潜力的机会。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

近年来, 由于融资平台对政府提高政绩而言极具吸引力, 各地政府便纷纷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事业发展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日益增大, 2009年更是融资平台茂盛成长的一年。为拓宽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渠道, 央行和银监会将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合规的投融资平台吸引银行信贷, 并鼓励其通过债务工具进行融资。

2009年3月,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 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 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一意见更为贷款疏通了道路, 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规模显著增大, 融资手段多样化。

融资平台从短期看来是没有风险的, 然而如此的中长期频繁贷款表现出的正是日益增加的负债数据, 这些让我们不得不开始质疑融资平台的合理性和还款能力, 诚然, 对于银行, 对于政府, 对于整个社会, 融资平台的设立存在多方面的风险。

第一点, 对于融资平台而言, 平台存在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从融资平台属性来看, 融资平台的设立主要是用于向银行借款为政府的基建项目等融资。这类平台公司并没有主营业务, 它们的很多投资建设项目并不产生收益, 因而缺少第一还款来源, 究其资产, 也只是政府划拨的土地和股权, 并且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担保。对于未来平台整个现金偿付状况, 正如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所言, “我们曾对110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只有10%的项目是完全可以依靠项目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90%以上的贷款需要土地开发权、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支持。”然而按照国际标准, 地方政府债务与它的财政收入的比例应该为1比1, 然而, 根据审计署审计, 18个省里面有7个省、10个市的债务超过财政收入2倍。更忧心的是, 2009年以来, 经济大幅度下滑和结构性减税导致财政收入转为负增长, 另外, 房地产市场日益萧条, 使得以“土地财政”为主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况日下。

然后, 地方政府为了能通过融资平台从银行大量融资, 便想尽办法向银行出具各种形式的担保函或承诺, 承诺在政府指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 由政府出面通过补贴来还款, 然而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 地方政府出具的还款承诺函以及担保函等不具备担保效力。因而融资平台产生信贷风险的可能性极大。

最后, 平台融资责任主体模糊, 大部分融资平台的管理人员同时兼具两种身份, 他们往往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因而在在融资过程中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另外融资平台的负责官员在职时, 利用融资平台贷款能提高自身的政绩, 得到升迁的机会, 但是由于平台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 会造成后来的官员接任愈来愈厚重的财政负担并同时继续建立更多的融资贷款或者组建更多的融资平台, 甚至会违背之前的还款承诺。

第二点, 对于银行而言, 存在的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多是基础建设, 公共事业项目等, 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建设期长, 因而平台从银行所贷的资金的使用时间也很长, 而当前大量类似项目的增多, 势必产生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巨幅增加, 这对于银行的对款结构会有不均衡的影响。而且原来开发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的时候, 它通过发债, 因而拥有比较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因此, 资金贷款的期限相对比较固定。2009年底, 主要上市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左右, 国开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占比则相对较高, 其中国开行的融资平台贷款 (以基本建设贷款为统计口径) 占比已达69%.

此外, 政府通常不向银行提供详细的财政收支、负债状况等, 银行很难清楚地了解到平台的负债情况和还款能力, 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 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 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而且银行之间对跨银行借贷也并无沟通机制, 因而银行与融资平台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地方政府会利用一个项目向多家银行融资, 形成“多头融资”的局面。

摘要:近日, 财政部, 发改委, 央行, 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中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在10月31日前上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核实情况, 这些债务指的是融资平台公司在今年6月30日前通过直接接入, 拖欠或因提供担保, 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亟需清理, 对于债务的规范问题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此次《通知》的目的正是减缓由于融资平台而给政府巨大的债务压力。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参考文献

[1]魏国雄.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约束机制[J].中国金融, 2009, (20) .

[2]王志俊, 张帆.对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的思考[J].财经广场, 2007, (11) .

地方融资平台要露馅? 篇11

根据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12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有1.84万亿元,而让人忧虑重重的是,在经济下行趋势和地产调控下,本来就让人捏一把汗的地方债是否会酿成真实的风险。

形势似乎有些不太乐观。在去年山东海龙被连续降级以及川高速、云投集团、湘高速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继出现信用风险后,2012年新年伊始,一则广州城投集团深陷“债务千亿,变卖资产”的传闻,再次将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推到风口浪尖,而近来甘肃两大国有公司的城投债发行遭隐性降级,更是将这一风险继续放大。

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地方政府实际上也有“子弹”,除了财政收入、卖地,还可以变卖平台融资项目和国有资产,这些是否能够抵挡违约的风险?一边是银行和债务人,一边是平台公司和地方政府,这地方债的第一场博弈将会如何演下去?

支付危机?

《英才》:据统计,2012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就有1.84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达到1.298万亿元,而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2972亿元。这些数字相对于一年国内财政收入来说大致是怎样一个比重?

刘煜辉:不能简单这么看,这个数字和财政收入对比没有直接的意义,因为中国的财政机制是以支定收的,首先已经将准备做的事列支出来了,或者已经开工了,后来增加的财政收入都有对应的出处。

现在讨论的那些债务,其实有很多是发生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表外,就是通过平台公司或者其它模式作为投资主体、政府担保的间接债务,而财政收支都是在表内发生的,财政收入都已经预支了。

赵庆明:2011年的财政收入有10万亿左右,这些债务大约占十分之一,应该说也不是很严重。但现在的问题是,必须要找到一个长效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英才》:从这个角度看,如何来衡量即将在2012年到期的地方债的风险?

刘煜辉:主要是流动性问题,这些债务都是3-5年的银行信贷期限,投资的项目要到5-10年才能产生现金流和收益,所以在期限上就存在一个错配,可能会造成流动性的支付问题。

梁嘉:1.84万亿这样的一个债务到期数额不算太大,假如其中30%出问题,也就是5000多亿,那对经济的冲击应该是可以控制的。这中间地方政府会担一些,提供信贷的银行担一些,中央政府可能会担一些。但要警惕的是,一些隐含的债务最让人担心,如果数额大了,风险就不好控制了。

博弈战

《英才》:我们知道,政府平台融资公司向银行借贷,抵押物很大一部分是土地,而始自去年的房地产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连续调整,另外今年经济下行的迹象和趋势比较明显了,这些是否会成为风险爆发的催化剂?

赵庆明:房地产调控和经济下滑会是风险的催化剂,但还不能推到这个上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其实都是形式上的一个抵押担保,和一般工商企业的抵押担保相比,基本是不充足的。虽然监管层说要落实担保,但还是形式上的。因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银行都是以国有银行和十几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为主,地方银行的放贷能力非常有限。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土地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里,而银行是外面的,你说怎样来配合?

梁嘉:今年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会少,另外卖地收入也会少,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现金流就不会那么强,这些确实是有压力。

《英才》:从风险抵补看,我国银行业整体贷款拨备非常充足,拨备覆盖率都在150%以上,高者可达170%甚至190%,这些拨备能不能对冲这些债务的风险?

刘煜辉:拨备的概念是弥补损失,违约到损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期限错配以后的这个时间窗口上,现金流跟不上,不能按合同履行本息偿付,但不一定马上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

赵庆明:不能指望这个,因为本来银行应该承担的是商业风险,大概有1%的违约率,而地方债不是正常的商业贷款,是因为融资机制缺乏或者盲目建设才导致这个问题。像2009年银行放贷就是政治任务,4万亿计划地方搞配套,地方哪里有钱?现在不能用银行的拨备来弥补这个问题,如果这样做会出现道德风险。现在,国内银行的净资产只有两三万亿,相对10万亿的债如何来冲销?因此,就不能开这个口子。

《英才》:作为地方政府,在应对还债压力中还有哪些手段可以运用?这些手段的效果会怎样?

刘煜辉:政府没有太多手段,除了既有资产的变现,或者要求银行进行债务的展期或滚动,以新还旧,除了这些,其它都不太好解决问题。

赵庆明:可以卖国有股,一些经营性和市场化的项目可以卖掉,这些都是可采用的手段。但现在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长效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项目,属于政府应该投资的就坚持政府投资,哪些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

谁的风险大?

《英才》:综合以上因素来看,今年随着第一批债务到期,地方债的风险是否会真的爆发?现在是否已经出现了风险的信号?

刘煜辉:在债务集中偿付的时间窗口看,如果不允许债务展期和滚动,流动性的压力很大,必然会面对不能偿付的难题。这是不可避免的。

赵庆明:信号其实已经有了,最早的就是云国投,城投债还是解决不了项目和资金不匹配的问题,但我认为风险可能会是星星点点,全面爆发不可能。

梁嘉:这中间肯定会有违约的风险,我们更关心的是到底会有多少。现在有的债务出现问题以后,马上就展期了。

《英才》:目前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地方债,如果风险爆发,哪一类银行的风险会更大?

刘煜辉:应该是小银行的风险会大一些,因为小银行虽然绝对量小,但是政府性贷款在总贷款中所占的比例比大银行要高,而且项目质量也比国有银行差一些,因为未来流动性好的项目先是找大行满足,一般是大行难以贷的项目才找小银行,所以整体上小银行承接的项目要比大银行差一点。

赵庆明:我认为大银行风险大,地方债最多15万亿,其中80%都是大银行贷款,但具体到某个地方,就不一定了,像二线城市,它的融资来源可能就是城商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承担了更多的份额。

梁嘉:城商行风险会更多,因为城商行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会更强。在借债的时候,大银行审贷都收在总行层面,大行借不到就只有去城商行等小银行去借,而城商行等小银行规模都比较小,抗风险能力就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篇12

1.1 增强地方政府财力

由于我国现行体制的诸多限制, 地方政府财力更显捉襟见肘。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集投融资为一体, 它作为政府的“载体”去进行市场化融资, 为地方政府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 而政府运用这笔资金在交通、水务、园林、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建设, 大大推进了地方城镇化的进程。

1.2 推动准公益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发达国家通过融资得来的资金, 主要用于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国的公益性项目及准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建设长期以来是政府来承担。不仅财政负担大大增加, 而且对将来的市场化管理运作也没有什么好处。融资平台作为相对独立、具有持续发展力的经济实体, 是公益性项目及准公益性项目投资建设发展的主体。

1.3 提高了政府投资领域信用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是支持公益性项目和准公益性项目等的重点发展。长期以来这些项目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投资建设, 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融资平台作为政府的市场化投融资工具, 完善了投融资市场, 进而强化了政府投资领域的制度建设和信用建设。

1.4 促进地方经济长远发展

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有很大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积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地方政府资金短缺, 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收到很大的制约。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与投资管理方而的不足的办法就是融资平台的组建, 他不仅支撑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而且进一步积累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制尚不健全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方面的立法, 从国家立法层面来看, 还停留在1978年的立法阶段, 2010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条的制定上。缺乏投融资外部监管体系、内部运营等各方面的管理立法。从地方立法层面看, 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平台公司发展也缺乏系统性规范。

2.2 依赖银行贷款过多

当前, 融资平台融资大多通过银行贷款, 只有非常少占比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银行风险累计加大。据统计, 到2013年6月底政府债务的资金来源中, 银行贷款金额为55252.45亿元, 在各项资金来源中占比已经高于50%。可见, 融资平台融资太过依靠银行, 难以找到其他资金来源进行融资。

2.3 偿债能力存在不足

由于融资平台所承担的项目大都是那些为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的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本身的收益很低或基本没有收益, 靠项目本身的运营来产生现金流以偿还欠款。这样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率会变高, 可能导致其不足以偿还贷款。

2.4 责任主体定位模糊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用来帮助政府融资的一个重要工具, 都是由政府设立的。在经营上根本不可能做到政企分开、独立经营。另外, 融资平台一般由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的领导来兼任职务, 这就使得政府和融资平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2.5 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就目前来说, 报表格式不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财政数据不公开这些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会使得相关数据难以全面获得, 给银行或者民间资本造成很大困扰和风险。

3 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议

3.1 理顺融资平台的外部环境

3.1.1 处理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政府间关系

从根本上来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 要逐渐的引导这个平台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一是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所要行使的职能只是按照出资额享有资产收益, 而不直接参与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营管理。二加大对融资平台运行风险和监控方面的管理, 行使管理者监督者的职责。

3.1.2 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及相关法规

首先, 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应适度建立政府担保监管体制, 若地方政府税收无法承担对融资平台的担保, 商业银行则不能一味根据政策和形式将贷款发放。其次, 应当完善我国财税制度, 使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相匹配, 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对于借助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 降级地方债务风险。

3.1.3 适时清理和规范融资平台

根据监管原则, 适时全面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承担债务方首先必须承担旧有债务;对未来或有形成债务, 融资平台作为自负盈亏、自主承担债务主体, 要清晰加以界定, 以隔断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债务关系。

3.2 规范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

3.2.1 明晰法人治理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虽然形式上采用了“公司制”, 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但它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 所做的融资业务更多是提供公共物品, 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私法人”。同时, 融资平台的运营是在市场自主调节下进行的, 一定会将公共项目建设转为市场化, 在一定程度来说又不同于政府机构的“公法人”。

3.2.2 完善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

首先, 要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明确自身的风险管理的战略与目标;同时建立平台风险跟踪监督和预警机制, 实行问责明确承担责任和风险报酬。其次要有完善投融资决策机制。在筹资之初, 融资平台就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一个合理合规的融资方式。还要建立专门的投资事业部, 用专业有效的投资团队来防范资金风险。再次, 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建立负债信息表, 明晰资产负债信息, 使地方政府的信用政策状况透明化。同时地方政府要督导融资平台的定时披露信息, 信息公开透明, 并不断使平台信息披露规范化。

3.3 银行要加强对融资平台风险管理

3.3.1 严控融资平台新增贷款

在市场货币流动性收紧时, 银行业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调整资金投放策略。在行业选择上, 有先为那些现金流基本能够覆盖本息、不良贷款率较低的领域发放贷款, 如机场、收费公路等。而在区域上, 可以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好的省市地方, 在客户资源上, 要选择财务状况良好、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水平专业、信誉良好的融资平台。

3.3.2 加强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

主要是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贷款前, 银行要对平台公司建设项目、公司的运营资格是否合法合规严格审查, 对每个项目的贷款风险严格评估, 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确保贷款能通过项目未来的收益基本得到偿还。贷款后, 银行应派专人跟踪贷款的去向和用途, 做好贷后管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贷款, 银行要予以示警, 甚至是提前收回。

3.3.3 完善融资平台风险预警

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设定预警指标。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收入来源、偿债能力以及平台运营能力等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及时跟踪平台项目建设进度、资本金到位情况、贷款资金使用情况, 相关风险评估报告及时形成, 从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金融应急预案, 在突发性投融资平台风险来临时及时解决处理, 并对出现问题的融资平台及时援手救助, 防止危机冲击金融系统, 造成不良影响。

摘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 这个融资平台把地方政府的各类资源、资产和资本整合在了一起, 建立起了一架与金融市场互通的桥梁。它大大拓展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 对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安国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与政府债券[J].中国金融, 2010, (7) .

上一篇:家居生活环境下一篇:电话回访及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