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精选9篇)
好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篇1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整体发展极为迅速,内部质量控制决定着对应纺织品化学检测项目整体品质效果。本课题将对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进行一定分析探讨,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应用统计技术分析,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误差,将检测误差控制在允许区间内,使检测结果准确度能够得到保障。期间,结合《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纺织品化学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做全方位划分,确保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效果能够充分体现。
1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规划分析
构建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规划,来确保并证明整个检测过程受控性,以此有效开展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真实性的全面评价。这个过程中,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可从空白分析、重复检测、比对、加标、控制样品分析方面出发,对规划期间包含内部质量控制频率、规定限值、超出规定限值所采取措施做好标准设定,以对应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效果能够完全得以体现[1]。
2控制图的实现和运用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以控制图在体现时,先要明确控制图制作的科学合理性,通常控制图制作按照平均值选取一个相对含量稳定、样品基本均匀、便于保存控制样为基础,来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连续N次的测定,通常整个测试次数可控制在22次左右,按照每X次进行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平行样平均值作为子组平均值,计算对应总体平均值X、标准差S,同时以X为中心线(CL)以X±2.659S为上下控制线(UCL、LCL)来做对应控制图制作,以此使整个控制图可靠性和专业性能够完全得到保障。对所制作控制图进行全面分析,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有GB/T4091―20xx所提及质控点落在控制限外。这个过程中如果连续9点落在同一侧便存在偏差现象,而连续6点出现递增或递减,连续14点呈现相邻2点交替,即存在飘移现象,而连续3点中如果有2点落在控制图中心线同一侧警戒线外,连续5点中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标准偏差外等现象,都表明检测期间存在异常。这时便要做全面分析,排除异常原因后重新进行对应检测,确保制作控制图质量能够完全达标。控制图运用作为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关键,在实际实践期间必须根据相应检测项目分析频率以及分析人员技术水平,每间隔适当时间来取两份平行控制样品进行测试样品的同步测定。此期间,需要注重对应操作技术较为有限人员以及测定频率较低项目时,确保每次都应同时测定控制样品。针对控制样品测定结果做好实时分析,明确其测定结果在上下警告限区间内其测定过程为控制状态,说明本次测试样品分析结果有效,如果控制样品测定结果超出上下警告限区间,但其仍在上下控制限区域内,表明分析质量存在变劣甚至失控迹象,此时应做好及时检查采取相应校正措施,对控制样品测定结果在上下控制限外说明测定过程失控,这时要第一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原因检查,及时予以修正来确保测定质量。
3空白实验要点及运用
空白实验即在不加样品前提下,按照样品分析条件以及相应操作步骤开展进行分析实验,所得结果为空白实验值。主要是用于修正对应样品测定值,实现试剂、仪器、滴定终点等误差下降的目的。结合实际来看,空白实验值本身大小集齐分散程度能够充分反映对应实验室和相应分析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同时对实验用水、化学剂纯度、玻璃容器洁净度、分析仪器性能、实验室内部环境污染状况等方面也有直观反应。实际实践过程中,试剂空白主要指包含全部处理过程测定值,以此反应实际过程污染状况和对应方法的检出能力,对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工作效益的提升作用明显。空白实验在不同检测方法确认时运用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比如在对相应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进行检测时,先要做好对实验值的收集整理,通常收集20个空白实验值计算出标准偏差及方法检测限,此期间将20次平行测定空白样品所得平均信号值进行平行测定值标准偏差3倍相加,以此得出对应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对应作业时,要以扣除空白值后与0.01吸光度相对应浓度值为检测限,开展进行对应作业。而色谱分析检测限系指检测器能够产生与噪声相区别响应信号,这个过程中将其定为3倍信噪比响应值对应的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在实际实践期间,空白实验与样品测定是同时进行,通常没制备批样品或每20个样品进行以此空白实验,且每次要测2个平行样,2个平行空白的相对偏差要不超过50%。若试剂空白小于规定方法计算检出限,可直接忽略试剂空白对检测结果影响,试剂空白值稳定则可重复20次来进行平均值计算,检测结果用空白实验结果做实时校正。如果试剂空白平行测定相对偏差超过50%,此时则表明相应分析样品收到污染,检测结果不能接收,要及时查找原因重新开展测定工作,确保内部质量控制完全得以保障[2]。
4加标回收及结果评价分析
4.1加标回收分析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加标回收工作的专业性和时效性。通常加标回收实验即在待测样品中进行一定量待测组分标准物质加入,以此使其与待测样品同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并结合实际进行对照实验,观察所加入标准物质质量定量回收状态。加标回收作为一种检查系统误差的普遍技术方法,可直接反映出测定是否存在干扰因素,继而判定所选用方法对相应样品测定准确性和适用性。在分析样品前要做好加标工作,基本加标应按照至少每植被批样品、每个基体类型、每20个样品做一次的原则进行,期间添加物浓度水平必须保障接近分析物浓度或在校准曲线中间范围浓度内部,同时,所加入添加物总量不应存在明显改变样品基体状态的情况。对应加标物形态要与待测物形态具有一致性[3],加标量尽可能要与样品待测组分含量相等,注重样品容积影响,在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对应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下限或低浓度范围,而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超过校准曲线中间值时对应加标量应控制在带测值一半用量,而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时,对应加标后测定值应低于超出方法测定上限90%。与此同时,相应纺织品禁用物质化学检测内部质量控制可按照《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相关要求进行相应检测实验,确保内部质量能够完全得到保障。
4.2结果评价分析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中,对结果评价工作的合理开展进行也是重要质控手段。这个过程中,主要以比对实验与重复检测体现,从比对实验角度出发,通常,实验室内部比对方法包含盲样检测、留样再测、标准物质、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方法比对。其中,比对结果主要采用再现评价、En评价、t检验法评价、Z比分数法评价来展现。针对重复样品通常要对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20个样品做一定检测,以此使人和时间两个主要因素影响能够完全得以反映,此类重复检测主要是用来观察测定对应系统的偶然误差性,一般重复检测次数最少为6次,确保重复检测结果能够完全达到实验室内变异系数控制要求。重复检测是监测结果精密度能够得到有效管控的关键。
5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合理划分实验室内化学检测各环节质量控制指标,最大限度采用控制图分析来发现趋势使整个内部质量预防效果能够充分得到展现。注重体系所应具有的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验室间比对等质量控制使系统误差能够尽早被发现并予以及时修正改进。明确化学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必须根据实际检测工作量,通过认可检测能力范围、检测技术类型、检测过程关键日傲剑变化等确定方式和频次,在进行精密度控制评价时结合内部比对、重复检测、留样再测等方法,使整个评价准确度和真实度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对全过程进行评价时可采用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不确定度评定、盲样测试等方法开展进行相应作业,而空白实验、质控样品、加标回收等则可采取质控方式来完成,以确保对应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效果,能够完全达到预期要求[4]。
6结语
通过对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内部质量控制工作是纺织品化学检测工作能够高效、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对我国纺织品化学检测领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好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概述
实验室质量控制就是要把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的限度内, 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 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同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实验室分析工作的内容之一, 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和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 从实验室管理的角度上控制又分为预先控制, 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这三个控制阶段相互影响并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
1 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是质控工作的起始点, 是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始之前所实施的控制。所以预先控制也是预防性的控制, 即以避免产生错误, 尽量减少日后的纠正活动为目的的控制活动。像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质量保证计划、人员训练和培训计划等都属于这种控制。为了做好预先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
1.1 人员
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首要条件。检测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目前尽管各实验室现代化仪器愈来愈多也越来越复杂, 但技术判断、经验、技巧、甚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减少和保持测量变动在可接受的水平上仍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人员必须具有与测量项目要求相当的最低能力水平。随着获得大多数方法的经验后, 测验能力就会提高。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检测人员必须经专业理论、基本操作、计量知识、误差理论考核合格, 才能持证上岗。
1.2 仪器设备
现代化学分析需要合适的设备和仪器, 实验的成功或失败常常可以追溯到设备和仪器的配备和使用的合理性。因此必须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以便有效地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 确保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 每台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后对仪器设备的检定状态用“合格”、“准用”、“停用”标志进行管理。仪器设备从购置到使用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档案, 我们还需要有为分析有关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质量保证体系及相应的其他因素支持。
1.3 环境
仪器所处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大多数精密仪器都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有要求, 仪器所处的环境也就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配备空调、抽湿机和通风厨等设施并保持实验室内的清洁。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工作环境、能源、照明、温湿度、通风等条件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最大限度的使实验室的环境满足仪器的要求并防止因环境对实验人员健康造成的伤害。
1.4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是检测的依据, 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由标准部门制定的标准方法。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用国家、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 但这些标准方法对于在仪器操作使用、样品的制备和处置、检测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说明尚不能准确指导检测工作时, 应编制作业指导书来规范检测工作。检测工作所需的指导性文件、标准、手册等应随时更新, 必须保证现场所采用的标准、方法和作业指导书等为现行有效版本。
1.5 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
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 做好出入库登记, 并保证其安全有效。及时清理已经过期的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 在实验开展前要注意检查所需用到的试剂是否过期或变质, 避免误用而造成时间和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实施的控制。实验室的检测过程一般是下达采样和质控任务后, 采样人员按要求采集样品并送往实验室分析, 实验人员确认仪器设备和环境符合要求后开始进行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控制分为现场控制和实验室内的控制。
2.1 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可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 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该区域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采样应严格按照《环境监测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规定标准进行控制。
2.1.1 监测站点的设置
在确定和优化监测点位时应遵循尺度范围原则、信息量原则, 并注意其经济性、代表性和可控性。监测点位的布设关系到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应能真实地反映该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要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2.1.2 样品采集
样品的采集应满足《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对各项目的要求;特殊样品的采集要特殊对待, 然后按要求填好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记录人、核对人, 出现异常要有附加说明记录。
2.1.3 样品统一编号
包括样品序号、监测站点、监测项目、采样日期, 并要求贴好标签, 采样人员应认真核对, 记录其状态是否异常或与监测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所偏离。
2.1.4 采样质控措施
全程序空白实验:按年初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要求, 抽查1个监测月样品的采样全程序空白。现场平行样:按规定要求采取1个监测月10%-20%现场平行样。
2.2 样品保存的质量控制
2.2.1 样品保存与管理
为保证从样品采集到测定这段时间间隔内, 样品待测组分不产生任何变异或使发生的变化控制在最小程度, 在样品保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并针对待测物特性实施保护措施, 要力求缩短运输时间。当待测物浓度很低时, 更要注意样品保存, 应尽快送实验室进行分析。
采样人员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 进行有效处理和保管, 指定专人运送样品并与实验室人员交接登记。
送入实验室的样品首先要做好样品交接手续。采样人员应将样品和采样记录同时交分析室主任检查并填好样品等级记录, 以免发生样品的漏、丢、不合格等事故。
2.2.2 样品确认
分析人员在接收样品时, 要仔细核对样品和采样记录, 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签收。样品要按保存期、保存环境、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等进行保存, 符合要求的样品方可开展分析。
2.3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施检测前必须创造一个清洁整齐便于操作的环境, 应尽量减少因室内温度、湿度、电源电压波动、空气中污染成分对分析测试的影响;分析仪器设备、玻璃量器应进行定期检定校正;分析人员应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2.3.1 纯水要求
一般分析工作用纯水, 电导率 (25℃) ≤5μs/cm, 特殊要求的分析用纯水, 按其分析方法规定制备, 随做随检, 填入检验记录表存档。
2.3.2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及重现性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一个实验室及其分析人员的水平, 如纯水质量、试剂纯度、试液配制质量、精密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玻璃器皿的洁净度、仪器误差、滴定终点误差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所以空白实验值应符合质控要求, 否则就要从以上各方面查找原因。
2.3.3 双样平行与加标回收率
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双样平行和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使双样平行的相对偏差和回收率范围达到质控要求。做加标回收率的测定时, 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与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相等或接近。一般情况下要求加标量不大于样品中待调物质含量的0.50~2倍。
2.3.4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斜率常随环境温度、试剂批号和储存时间等试验条件改变而改变。标准曲线每月测一次, 以控制标准曲线的波动范围, 其测点不得少于6个, 相关系数必须达到0.999以上, 截距、斜率取用位数为小数点后四位。使用标准曲线时, 应选用曲线的直线部分和最佳测量范围, 不得任意外延。不同项目标准曲线斜率要逐次进行比对, 若相差较大, 应分析原因, 及时更正。
2.3.5 标准控制样品。
对密码标样进行测定, 按标准保证值的不确定度检查质量。若分析结果超出不确定度范围, 则要从人员、仪器、试剂等方面查找原因。
2.3.6 质量控制图
为了能直观地描绘数据质量的变化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分析误差的异常变化或变化趋势, 就要绘制质控图来更加明确的指导我们进行质量控制。
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质控过程的终点, 把好最后这一关, 可以及时的发现和修正错误, 改善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的事后控制主要是通过数据与记录的控制、内审、管理评审来实现的。
3.1 数据与记录的控制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可靠, 在技术上要经得起推敲。记录指的是实验室操作的成文依据和测量过程所有成文记录, 包括:计划、方法、校准、样品、环境、仪器和数据处理等。应准确地做好成文记录和数据报告。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对实验室诚实的考验。对测量负有责任的人都应在记录和报告上签字, 以表明技术内容的准确性。
3.2 内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管理手段, 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核, 纠正和预防不合格工作, 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并对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3.3 管理评审是指为了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由最高管理层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的评价。通过管理评审对质量体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和评价, 确定体系改进内容, 推动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和向更高层次发展。管理评审由机构负责人实施, 每年至少评审一次,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 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4 结束语
浅谈实验室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引言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指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它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它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包括分发标准样对诸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对分析方法进行协作实验验证、加密码样进行考察等。它是發现和消除实验室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的重要措施。它一般由通晓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程序的专家小组承担。其中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质量间控制,是控制误差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把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从而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一、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一般通过分析并应用某种质量控制图或其他方法来控制分析自配的质量控制样品。它可以发现随机误差和新出现的系统误差, 能正确的评价分析质量的稳定性,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一)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1、空白试验值的测定: 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及其分散程度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分析方法的检测限有较大影响,而且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及其重复性如何,可以反映了其分析人员的水平。[2]如实验用水和化学试剂的纯度、玻璃容器的洁净度、分析仪器的精度和使用情况、实验室内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分析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等等,都会影响空白试验值。
测定方法: 每天测定两个空白实验平行样,共测五天,根据所选用公式计算标准偏差或批内标准偏差,并按常用的规定方法计算检测限,该值如高于标准分析方法中的规定值,则应找出原因予以纠正,然后重新测定,直至合格为止。
2、检测限的确定: 可根据工作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计算检测限的方法。结果判断:第一、当室间检测限规定用同种计算方法后,如果检测限等于或略小于标准分析所规定的检测限, 则仍采用规定值。第二、如检测限大于标准分析方法所规定的检测限,表明空白试验不合格,应暂找出原因并加以改正,直至检测限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后,实验才能继续进行。第三、如测得的检测限显著偏低并经多次测定证实其稳定性很好,可以建议修改用此实测值,但必须在报告中加以注明。
3、校准曲线的绘图及线性检验。按标准方法测定绘制在线性浓度范围内的标准曲线,在待分析的期限内反复测定样品,进行线性检验,计算a,b,r 值,写出直线回归方程。对于一般待测组分较温度大待测样品如微量元素等,通常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0.999,则该标准曲线可断定为合格,否则应找出原因尽可能纠正,重新测定及绘制校正曲线。当相关系数仍达不到要求,这时可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直线回归方程式,再按计算结果绘出校准曲线。
4、绘制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的应用是检查实验室活动运行情况的一种有效方式,个人控制图的制作是保证分析质量的关键。用均匀和稳定的质量控制样品进行分析,将获得的数据绘图以检验测量系统是否统计控制之下。绘制控制图的基本设想是考虑到每个方法都存在变异,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既存在系统误差,也存在随机误差。将实验室内大量分析数据,按正态分布的假设为基础二确立。
常用的分析质量控制图有:
a.均值控制图
均值控制图是用一个质量控制样品独立分析20 次, 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以测定值为纵坐标,以测定顺序为横坐标,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控制图的中心线,计算出上、下控制限和警告限,绘制控制图,即精密度控制图。
监控的办法是在分析未知样的同时也分析这份质量控制样品,把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接着“打点”到这张图上,如“打点”未出界,表示分析的各种条件正常。如某次分析的这份质量控制样品“点子”超出控制限,就说明这一次的分析条件有异常,未知样品的分析数据也不可靠。这时立即查找原因,将其消除,从而使分析过程达到控制状态。
将已知量的标准加入样品中成为加标样品,其测定值以随机次序与样品相减得回收率,用百分回收率经统计处理制成的控制图来控制准确度。
(二)实验室常规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
1、空白试验值: 在测定样品的同时,一次平行测定至少两个空白试验值,平行测定相对偏差一般不得大于40%。
2、平行双样: 平行双样试验就是同时取两个以上测量样品, 用同一方法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3、加标回收率: 回收是指向样品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待测物, 然后将其与该样品同时测定, 进行对照试验, 观察加入待测物的质量能否定量收回。用此了解测定中是否有干扰因素, 从而可用加标回收的方法, 判断所选用的方法能否用于该样品的测定。
4、标准物质测定: 在日常工作中, 可将实际样品与有证标准物质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量, 标准物质测定的值应落入标准证书中给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如没有落入标准值范围内, 应立即查找原因。
5、抽样复检: 对已出具数据的样品进行重新检测, 比较两次检测结果的偏离程度。
6、定期考核: 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用标准样品或已知数据的样品定期地对检验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并检查质量控制的基础试验及日常监测工作中有没有进行质量控制。
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在实验室认真执行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评价实验室间是否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以提高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可以通过质量控制考核、实验室间的比对实验以及由上一级实验室组织能力验证等形式来进行。
(一)标准溶液的校正。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通常由中心实验室指导和负责,向各个参加协作的实验室均匀、稳定、准确的已知浓度标准溶液,各实验室用此与自己配制的标准溶液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室对这两种标准溶液稀释至同一浓度,同时各测定五次以上,测定中可省略样品前处理步骤,并选用方法准确度最佳的浓度范围。两种标准溶液之间的误差不得大于5%。
(二)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比对。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比对可根据不同目的称为质量考核、实验室技能评价、实验室间分析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数据核对等等。在此项活动中,中心实验室向各实验室分发一份或几份未知浓度或仅中心实验室知其浓度的样品,由各实验室根据统一要求进行测定,并将结果寄到中心实验室,幅中心实验室将各实验室的测定结果,根据已知值或平均值进行就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告参加实验室。
实验室的分析结果也可用质量控制图表示分析质量,以各实验室的测定值为纵坐标,以实验室序号为横坐标作平均值控制图或标准偏差控制图或极差控制图,作图的计算公式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相同。
三、小结
通过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后发现, 加标回收并不是判断准确度的唯一方法, 它具有局限性: 样品中某些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具有恒定偏差; 样品和加标操作相同, 损失与污染对二者也相同, 使误差相互抵消, 而难以发现问题; 待测物的价态和形态差别, 加标量的多少, 本底浓度均影响回收结果等。
麻疹实验室监测与质量控制分析 篇4
[摘要] 目的 分析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的监测与质量控制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1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2011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563例,采集标本670份,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4.7%;确诊麻疹病例4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5例, 占麻疹病例的91.8%。;实验室血清学结果7 d及时报告率为87.5%。1起麻疹暴发得到确诊。2株麻疹阳性分离物经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质量控制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麻疹实验室(National Measles Laboratory,NML)要求。结论 2011年贵州省麻疹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良好,具有良好质量控制体系,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inuated Live Vaccine, MV)免疫覆盖率不断提高,贵州省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12年全国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2]。目前,中国已处于麻疹消除的关键时刻,在麻疹监测系统中,保持高质量的实验室监测,是实现消除麻疹的重要内容。为评价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 MLN)运转情况,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信,现将贵州省2011年麻疹实验室监测数据与质量控制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病例资料来源于2011年贵州省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全省麻疹实验室网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捕获法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血清学资料。
1.2 病毒分离鉴定 用Vero/SLAM(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小管进行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MeV)分离,阳性分离物提取病毒RNA进行产物扩增,经琼脂凝胶电泳与序列测定进行鉴定。1.3 室内质控(In-house Control,IHC)血清制备与保存[3] ①收集新鲜无溶血、无黄疸、无细菌污染的麻疹IgM抗体阳性血清,56℃加热30min灭活;②离心或过滤除去沉淀物,将麻疹IgM抗体阳性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并测定相应稀释度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③取OD值是本次实验临界值1.0~2.0倍的稀释度作为最终稀释倍数,用健康人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对原阳性血标本进行稀释;④用0.45µm滤器将已稀释的血清过滤除菌,分装成小管,注明日期及名称,置于-20℃保存。
1.4 质控统计方法 首先可采用“即刻法”室内质控,在获取足够数据后,即IHC质控血清进行20次检测后转入常规质控图法(Levey-Jennings)。
1.4.1 “即刻法”质控 “即刻法”只要连续3次质控血清测定值,就可得一组S/CO比值(S为IHC质控血清,CO为Cut off值)即可对第3次测定结果进行质控。计算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将SI上限值、SI下限值与“即刻法”质控SI值表中的数值比较[4]。
1.4.2 Levey-Jennings 将前20次IHC质控血清的OD值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s)。以S/CO值作纵坐标(Y轴),实验次数作为横坐标(X轴),绘制质控图,将、、分别在质控图中标出[5]。
1.5 实验室职能考核及血清标本复核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麻疹实验室收到WHO发放的20份职能考核血清后,在7d内完成检测并上报结果;同时及时上送30份血清标本到NML进行复核。贵州省CDC麻疹实验室制备麻疹盲样考核血清,下发到9个市(州)级CDC麻疹实验室,每市在收到20份盲样考核血清后,在7d内完成检测并上报结果,同时从每市检测的疑似麻疹血清标本中,随机抽取10%~20%的标本量进行复核。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2 结果
2.1 血清学监测
2011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563例,发病率为0.141/10万;确诊4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5例,占麻疹病例的91.8%。另外,排除病例514例,100例疑似麻疹经实验室证实为风疹。采集血清标本670份(包括采集的第2份血清),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4.7%;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7天内及时报告率为87.5%。1起麻疹暴发得到实验室血清学确诊。
2.2 病原学监测
2011年共采集17份麻疹、风疹暴发和/或散发病例的咽拭子或尿液,用Vero/SLAM分离到2株麻疹阳性分离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及分子遗传特征和基因亲缘关系分析,均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2.3 室内质量控制 2.3.1 “即刻法”质控 对同一批号试剂,同一批IHC质控血清,前20次检测结果进行质控。判断标准:当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n2s时表示处于控制范围,当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有一个处于n2s和n3s之间时,处于“告警”状态,当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有一值>n3s时,属于“失控”状态。当判定为“失控”和连续两次“告警”,本次检测结果无效。当本次测定结果为“失控”和“告警”状态时应舍去,重新检测,其他值仍可继续使用(表1)。2.4 麻疹实验室网络质量控制
2011-09,贵州省CDC麻疹实验室收到WHO盲样血清考核,在7d内完成麻疹、风疹血清标本IgM抗体检测,以满分成绩通过WHO考核。2011-11,贵州省CDC麻疹实验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WHO及国家疹实验室现场认证。同年,上送国家麻疹实验室30份复核血清,符合率为100%。
2011年贵州省CDC麻疹实验室对全省9个市(州)级CDC麻疹实验室进行的血清盲样考核与血清抽样复核,成绩均达合格以上。3 讨论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6]。随着常规免疫接种率的提高以及近年来贵州省2次较大的强化免疫活动,即2008-12-08/14对8月龄~6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和2010-09-11/20与全国同步对8月龄~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贵州省麻疹发病率从2008年的3.11/10万[7],下降到2011年的0.141/10万,下降了95.5%,贵州省消除麻疹取得了较大进展。
2011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563例,发病率为0.141/10万;确诊麻疹病例49例,实验室确诊占麻疹病例的91.8%。散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4.7%;实验室检测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为87.5%。1起麻疹暴发100%得到实验室血清学确诊;表明麻疹实验室在监测系统上的及时性和特异性指标上保持着较高的水平[8],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2011年共分离到2株麻疹病毒,对其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证实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表明H1基因型为贵州省优势流行基因型,与全国其他省份流行的优势毒株一致[9,10]。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在麻疹IgM抗体检测中ELISA试验简单、快速、易于操作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LISA检测试剂本身自带的阴、阳性对照,只能证明实验是否成立,而对检测重复性、稳定性、酶标板孔间差异以及不同批号试剂差异缺乏动态观察,并且ELISA实验检测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多,可导致检测出现偏差,因此,引入室内质控血清(IHC)对实验进行动态质控,对保证每次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意义重大。室内质控常用的是“即刻法”质控和Levey-Jennings,前20次检测可用“即刻法”质控,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前3次检测结果对后续质控影响较大,当检测次数较小,有些极端值不一定会显示失控,但随着检测次数增多时,测定值趋于稳定,以前的极端值将“暴露”出来显示为失控[11]。完整的“即刻法”质控(Grubs 异常值取舍法)是将即刻性质控方法同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时间检测IHC,快速得出20次检测数据,再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持续下去,直至更换不同批号试剂或IHC质控血清,这样才能使本实验室的变异系数相对稳定,以达到室内质控的目的。该研究中2011年麻疹IgM抗体检测“即刻法”质控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都符合室内质控要求,试验结果稳定、准确、可信。
好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篇5
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机制,具体监督措施如下:
1、试验监督:每个试验项目必须经常性的进行监督,并形成监督记录,每月要求定期上报实验的监督记录给质量负责人。
2、常规检验监督:发往北京的XXXXX产品必须由中心领导带队实施现场监督检验,发往其他地区的烟花爆竹产品由两人实施常规检验,中心领导不定期进行现场监督,常规检验实际检验情况和联合办公室办理手续情况,每月要求报表,常规检验单每月归档一次,检验员将常规检验单交业务室汇总后上报。
3、设备监督:设备管理员每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定情况进行监督,每月上报监督记录。
4、资料和文件监督:资料员每月对照文件受控清单检查受控文件的发放和技术标准的确认以及更新,
5、设立监督电话,接受企业和职能部门对检验工作质量和检验工作水平的监督。
6、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全面检查实验室围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项活动。
7、定期参与管理评审,验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
三、建立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岗位设置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配套,实行岗位工资、级别工资和岗位津贴的工资制度,单一岗位的按现行工资制度规定标准执行,兼岗按兼岗工作量确定津贴标准。
好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篇6
检测实验室日常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质量控制是检测实验室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本文探讨了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提出了分析常用的检测质量控制方法.作 者:李俊峰 作者单位:漯河市环境监测站,漯河,46期 刊:分析试验室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年,卷(期):,26(z1)分类号:X8关键词:检测实验室 质量控制 措施
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篇7
1 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目前检验项目繁多, 每一种试验都有其不同的临床意义, 因此, 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是保证质量的第一步。
1.2 患者准备
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好地用于临床, 医务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在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例如是否需要空腹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间以及患者用药对检验结果有无影响等。采血时站立5 min可使血脂浓度提高5%, 15 min提高16%, 故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 min。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可超过1 min, 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否则会使被测血液成分的浓度增高。如静脉阻带5 min可使甘油三酯浓度增高10%~15%[2]。因此, 提出要求患者予以配合和服从的内容, 采取切实措施, 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实际要求。
1.3 标本的准备
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前提, 所用标本必须保持完整并符合检测质量要求。实验室应建立标本管理的SOP, 对标本的采集、处理、储存、安全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程序管理。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原始样品处理的专用指导书, 并使负责采集原始样品的人员方便获得这些资料, 每一个检验工作人员有职责向涉及项目选择, 标本采集、运输、处理的相关医、护、技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工作。必要时可在检查申请单上注明标本采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加强实验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3]。
2 分析中质量控制
2.1 标本前处理
标本前处理包括标本的分离和保留。检测前标本处理时, 工作人员须仔细核对标本与标本资料记录的一致性, 准确无误时, 方可进行处理。在采血及分离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溶血。溶血可发生在体内, 也可发生在体外, 体外溶血常因采血或处理不当造成人为的溶血。标本采集一般要求应及时检测, 不要存放。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因检测项目差异而有所不同, 也与保存条件有关。因此必须了解待测项目存放条件、温度、时间等。一般试剂盒的说明书及参考书内均有介绍请仔细阅读, 严格掌握。
2.2 分析过程
2.2.1 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实验室首先要选用一个可靠的检测方法, 即有一定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项目。方法的可靠性可通过实验来评估, 另外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期, 并参照临床的允许误差要求, 判断所选方法的可接受性。
2.2.2 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系指一个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是控制本试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 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临床实验室应开展所有检验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 并做好记录和分析[4,5]。室内质控贵在坚持, 重在不断总结提高。
2.2.3 室间质量评价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性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现已扩展到细菌、免疫、血液、体液、治疗药物监测、分子诊断等领域。同时各省 (直辖市) 、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临床检验中心, 有些较好的是地市还成立了市级临床检验中心, 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开展质量评价活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把我国的医学检验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临床实验室应积极参加省、市及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总结会议、研讨会和学习班, 与兄弟医院相互学习, 相互沟通, 相互交流, 不断改进和完善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实事求是地汇报室间质评结果, 认认真真地研究反馈回来的评价信息。发现问题, 做好失控分析和记录, 找出问题所在, 采取相应措施, 力求使实验室结果做到准确、可靠, 及时、可比。
3 分析后质量管理
检验报告单是传送信息的一种主要形式和文书, 是临床医师诊治患者的重要依据[6],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具有法律效力, 也是检验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因此必须重视报告单书写、签发和登记。急症报告单还要求记录电话报告时间 (日期、时、分钟等) 和受检人的姓名, 以明确责任。实验室必须有各种分类结果记录本, 要求保存5~10 a以上, 保证能随时查询需要, 这是回顾性资料分析的依据。目前, 国内临床实验室已开始计算机管理网络化, 仪器与计算机连接。临床随时通过联机网络检索查询报告, 了解患者某项结果动态趋势分析图;随时观察实验室质控记录与图表。还可以进行各种统计, 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
4 结论
质量控制是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采用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是对临床实验室的基本要求。质量控制的要素包括:设施和环境, 检验方法、仪器及外部供应品, 操作手册, 方法性能规格的建立和确认, 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 校准和校准验证, 室内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价, 纠正措施和质控记录。作为基本要求, 质量控制的各要素多强制在临床实验室中执行, 如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 (C1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1988, CLIA 88) 及我国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暂行) 》。质量控制保证了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精密度和准确度) 。
关键词:检验,分析,质量
参考文献
[1]申子喻。临床试验室管理办法.中国临床实验室, 2003, 3 (4) :210-220.
[2]WS/T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3]敖必蓉.加强与临床沟通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 3 (2) :50.
[4]韩文静.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7) :3051-3052.
[5]冯万周.检验科质量管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6) :2828-2829.
实验室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篇8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是给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准确性的关键。而实现生化室质控是保证生化检验结果正确的唯一重要手段,实行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保证是我们全体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我认为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它不但在于检验实验室的质量,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将所用试剂、方法、仪器等所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保证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据我所知目前生化检验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检验质量的不稳定性,误差大。例如:将一份标本分送到几个不同实验室进行相同项目的检验,误差可达几倍乃至几十倍。如此大的实验误差,在临床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生化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了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所以质量控制工作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根据我几年来进行质控工作的经验,从具体技术上进行讨论。
一硬件部分
我们把检验结果与检验者的检验水平及方法特性无直接关联的部分称为硬件部分,如仪器、器皿、环境等,这部分对检验结果影响是直接的,质控工作首先就必须对这一部分进行质量控制。通常工作较多的是仪器、器皿两部分。
1.分析仪器要求:生化检验工作常用的仪器有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天平、离子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等,但他们均分属不同的种类,不可能用具体的数据去描述他们的共性,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其要求,以适用于临床生化检验。(1)稳定性:仪器稳定性是指于一段时间内仪器信号的跳跃范围,即仪器本身的噪音范围。它可以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仪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噪音不一样。因此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甚至不同信号区段均需要进行稳定性测定。合格者才能使用。⑵重现性:常指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使仪器产生信号的重合程度。重现性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⑶灵敏度:指仪器于单位被测成分下产生信号的高低,信号越大灵敏度越高,不同的检验方法,要求仪器的灵敏度不同,通常条件下灵敏度越大,分析范围越小,灵敏度越小,读数误差越大。⑷分辨力:是指仪器对待测成份的分辨能力。它直接影响检验方法的准确度。
一般来讲,临床生化检验仪器只需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达到检验方法的要求。在进行这方面质控时,应参照各类仪器的说明进行调校。
2.容量仪器的校正:容量仪器是用于分析定量的基本器具,它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是质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量具必须满足要求才能使用,据鉴定前几年市售玻璃量具不合格率较高。一定要到合格的厂家去购买。
二软件部分
我们将检验结果与检验者的检验水平等人为因素有直接关联的部分及方法特性,统称为软件部分。在硬件稳定,检验方法固定的条件下,其分析参数就直接反映了检验者的总体检验能力。应作如下工作:⑴人员:人是质控工作中最重要而又最活跃的因素。事实上同一样品,不同的人在同一条件下检验结果完全相同的机会是很少的。检验人员要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断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技术,完善工作手法,严格地正规化操作,克服不良习惯,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检验质量,确保医学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⑵参数部分:每天日常检验工作中,在测定第一批标本时,同时测定一份室内质控血清,正常情况下,每日测定室内质控血清应在±3SD范围内,在质控图上,以±2SD为警戒线,±3SD为逾线。测定值在±2SD内为满意结果,测定结果超过±2SD提示检验者应引起注意,测定结果超过±3SD为不合要求,提示有误差出现,应寻找原因。变异系数也可用于比较不同樣本或不同测定方法误差的大小,变异系数表示精密度,其值的高低反映了实验的偶然误差,它取决于方法本身的稳定性,实验条件的恒定及其控制情况,也反映了操作者的个体差异等,不同性质的检测工作对变异系数的要求不同,如一般的生化分析变异系数应小于5%。精密的分析和生化检验中多次同时平行测定,则要求变异系数要小些,一般应小于2%。验证准确度的方法有:回收试验、线性试验、作质控图。精密度:精密度质控有平行及重复精密度,两者标志平行及重复样品测定结果的吻合程度。也就是对同一样品重复分析的结果的符合性,即分析的复现性。灵敏度:这里指方法灵敏度,本为固有属性,于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固定方法来说,其变化有一定范围,超出此范围应进行检定。通过质控即可检查标准液的准确性,亦可检验仪器的灵敏度,前者有误可引起第一类结果错误,后者有误可引起第二类结果错误,受仪器的欺骗。
工地试验室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篇9
工地试验室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感觉器官”,是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的前哨,在工程质量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重要部门。试验工作在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中对工程质量预控制及验明其结果的必要技术手段。通过试验,用定量的方法、科学地鉴定工程用的原材料、结构构件和半成品的质量情况,施工产品合格与否,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资料,一切以数据说话。数据的真伪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对试验室内部进行质量控制。
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造价低、设计理论成熟、施工技术成熟、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占有绝对的比重。如何控制钢筋混凝土质量,就成为质量控制中得一项极其常见而重要的任务。
1、原材料质量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不同比例配制,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本工地试验室实行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1.1 水泥
工程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水泥品种及标号:场地硬化、垫层、桩基、承台、系梁、墩身选择威顿水泥P.O42.5;现浇箱梁、预制箱梁、路面混凝土选用威顿水泥P.O52.5。
试验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试验室环境条件:水泥试验室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大于50%,且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室温一致;另还规定试体成型时应保持试验室温度在20℃±2℃,相对湿度大于50%;试体带模放入养护箱的温度应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大于95%;试体养护水温度为20℃±1℃。为加强试验时的温、湿度,试验室配备有温度计和湿度计,并安置有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箱。
试验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取样,保证取样数量和取样频率,并用样品标识卡对每个样品进行标识,在监理的监督之下完成试验工作,对已经试验完成的样品进行封存,并且登记样品台帐。
1.2 细集料
细集料砂,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等,其重点是含泥量,该指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本工程用砂全部采用中砂,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3-3.0之间,含泥量不超过3%,泥块含量不超过1%。
试验室除了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争对砂子做各项试验,出具试验记录、报告,同时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试验室对进场的每车砂都进行登车检查,对于明显细度模数超标和含泥量的砂严禁进场卸料,对于不能直接分辨是否超标的砂进行取样试验,经检验合格,征得监理同意后,允许进场卸料。
1.3 粗集料
粗集料石子,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最大粒径。对于场地硬化、垫层、桩基、承台、系梁、墩身混凝土选用粒径范围为5-31.5mm的碎石,对于现浇箱梁、预制箱梁、路面混凝土选用粒径范围为5-20mm的碎石。
试验室除了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争对石子做各项试验,出具试验记录、报告,同时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试验室对进场的每车石子都进行登车检查,对于明显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大、级配不合理、含泥量和你块含量超标的石子严禁进场卸料,对于不能直接分辨是否超标的石子进行取样试验,经检验合格,征得监理同意后,允许进场卸料。
1.4 水
工程用水按照规范要求频率和检测项目,经过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才用于混凝土的拌制,同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混凝土用水的质量安全,在用于拌制混凝土前,所用水都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并经过沉淀池沉淀。
1.5 外加剂
对于控制外加剂质量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
(2)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进行试配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用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标。
(3)关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
(4)严格控制外加剂用量,禁止随意增大或者减少外加剂用量,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做适当的延长。
(5)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将外加剂送至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并且对每批外加剂进行取样保存。
2、配合比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作出配合比设计,并出具报告后,工地试验室对配合比进行验证,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按配合比设计称取原材料进行混凝土拌制,在混凝土状态得到监理认可后装模成型,并出具28天配合比砼强度验证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对于C50、C55混凝土委托监理、中心试验室进行配合比验证。经监理、中心试验室上报配合比审批单,由总监办总监签署批复后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3、搅拌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各种衡器的精度符合要求,计量准确。计量器定期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标定,并出具校验报告。工地试验室至少每月对计量器进行一次校准,并在每次拌制混凝土前工地试验室对计量器进行校准,并填写校准记录,以确保计量准确。外加价采用液体溶液,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搅拌筒内,并充分搅拌。
拌制混凝土前,开盘鉴定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试验人员,请监理工程师见证。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计量系统,搅拌设备系统,计量仪表精度,灵敏度。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并按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加水量和砂率,选定适宜的施工配合比。共同对施工配合比鉴定签认后,按实际调整后比填改标牌,按此正式搅拌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时,每个拌合楼配备至少一名试验员,对混凝土搅拌时间、所使用水泥标号、外加剂种类进行监督,另外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进行抽查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满足施工要求。
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通知驻地试验监理,经监理验证通过后方可浇筑。检查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流管或震动流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等。
在浇筑过程中,现行试验员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并报予监理,严禁现场加水现象,对于无法调整的混凝土严禁使用,保证混凝土质量。
5、钢筋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其原材料的质量、加工的工艺、焊接绑扎和安装质量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承载能力、抗震能力等性能。在钢筋工程施工中,不规范的操作、不合格的原材料等原因造成的缺陷都会危害结构,造成质量隐患。因此,必须采取严格规范的措施来管理和操作,确保结构工程的质量。
5.1 钢筋进场
进场钢筋要手续齐全,无标牌、无出厂质量合格证和实验报告单的禁止进入施工现场。钢筋进场时应加强外观检查,要求钢筋表面应保持洁净,无损伤。油渍和铁锈等在使用前应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在工程上。钢筋锈浊后直径减少会影响强度。
另外,当钢筋外观质量明显缺陷时,包括裂纹、结巴、分层、麻面、表面油污或因机械损伤造成的钢筋界面局部减少,冷拉钢筋的局部颈缩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钢筋的强度,严重时将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断裂等质量事故
5.2 钢筋检验
钢筋进场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的频率对钢筋原材料及所加工的机械连接进行取样,在试验监理监督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钢筋进行重复加倍取样,如果重复检验仍不合格的产品严禁用于工程施工。
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前途。也从侧面反映一个民族的素质。工程质量的控制不是单靠试验室的能力就能够提高的,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感觉器官”,要想真正使试验室的检测能力上一个台阶,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反映工程质量,试验室的内部质量必须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更好的为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好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05-29
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12-22
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07-10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07-23
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12-19
实验前质量控制07-18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10-19
实验室控制10-20
实验室质量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