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湖镇中学“三模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2024-05-12

老湖镇中学“三模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共2篇)

老湖镇中学“三模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篇1

东平县老湖镇中学“三模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打造自主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启动了“三模五环” 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合作中求知,在自主中自信,在张扬个性中发展,形成了生命化的自主高效的课堂。“三模五环” 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三模”是指“定向自学、互动展示、达标测评”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学自探——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点拨拓展——达标反馈”五大环节。

一、“三模五环” 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站在“教”的角度,体现四个特质:科学、先进、切实、积极。

科学,即课堂教学策略应遵循不同心理发展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既富生命意识,又能体现学科价值;先进,即课堂教学策略能有机灵活地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有助于课堂教学结构,尤其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切实,做到教学策略班本化、生本化;积极,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有助于既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有利于新教学目标的创生。

(二)站在“学”的立场,力求“三不”效应:学生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不压抑,指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要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时空,多元思维能够自由展示和碰撞,学生的独特性学习体验得到尊重,暂时性的学习错误得到宽容,学习个性得以体现和张扬。

不疲惫,指要积极催化学生的思维,还要富有节奏感,善于给思维“留白”,给思维呼吸的机会和舒展的空间,要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差异。

不厌倦,指要切准学生的学习心理,丰盈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学习主体的学习“内源”,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温馨、体验到课堂交往的快乐、收获到课堂学习的愉悦,从而内生并保持一种对于课堂生活的自我归属感。

二、“三模五环” 课堂教学模式的时间分布:

“三模五环” 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基本结构分为 “定向自学、互动展示、达标测评”三大导学模块和“自学自探——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点拨拓展——达标反馈”五大环节;其中,展示交流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对接链”,使二者合为一体。

课前预习约15分钟,课堂教学45分钟。其中课堂教学中起到“对接”作用的展示交流约10分钟,合作探究约10分钟,点拨拓展约10分钟,达标反馈约15分钟。

三、“三模五环”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在不同课型中的操作方法。第一:新授课

(一)定向自学

“定向自学”为课前预习部分,是学生利用学案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教材,发现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精力集中,快速高效。学案至少在上课前1天发给学生。

(二)互动展示

本部分包含课堂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点拨拓展三个环节。

1、展示交流

展示的内容:小组承担的展示任务,或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的共识,即学习成果,包括方法、经验、教训及困惑等。

展示的要求:

(1)根据小组分工,勇于代表小组以各种形式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发表本组观点和向其他小组或同学提出问题;

(2)通过对他人各种展示的对比与思考,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与自己不同的见解;

(3)勇于接受挑战,积极思考和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善于帮助同学纠正错误,能够说出错误原因或者更正的理由。

2、合作探究

在这里,应让学生最大限度找出自学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或针对教师设计的高层次目标(理解、应用、综合等)任务,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的方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和认识。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作好记录,以便在下面的环节中提出问题。

3、点拨拓展

以上诸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经过学生个体努力与小组合作共建之后,相信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绝大部分学习任务。至此,教师要统观全局、明察秋毫、把握关键,并适时做好随堂笔记。进一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三)达标测评

当堂达标测试题的设计应有针对性、层次性,题量适中。应有活动要求和活动过程的设计,能够体现“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要与日常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题目不能过偏、过难,也不能只重视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不仅要从记忆、理解、应用等方面进行考查,还要注重对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但不要面面俱到,不可求全贪多。

检测题应在当堂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书写快速、准确、规范,卷面整洁、要点突出、层次分明。测试结束后,要根据参考答案或提示对测试情况做出诊断,及时纠正错误,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教师要留心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和学优生状况,做好个别辅导。

第二:复习课

(一)根据复习学案自主复习

让学生依据学案,带着明确的任务,运用恰当的自学方法,顺利完成自学内容。

(二)小组互动展示

根据自主复习效果,进行展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对学习中“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对学习中能高效完成好自学任务或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适当的鼓励。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主学习,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展示,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巩固自学效果,体验自主复习成功的感觉,从而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合作探究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对复习的成果进行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交流,对在自己复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点拨拓展

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1.要适当适时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讨论中,避免细节上纠缠,避免在一些无所谓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快速展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点拨要做到以下三个点:一是要

提倡“三讲”、“三不讲”。好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学生经过自己讨论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二是管得住自己的“嘴”,控制讲解时间。只有讲的用时少了,才能有条件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三是要明确讲的要求。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就题论题,只对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升,对规律进行总结,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提升。

(五)当堂训练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教师当堂分发当堂训练题,学生作答。时间为10-15分钟。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完成当堂训练题目,了解自己本节课复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且也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意义一是可以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达标情况。二是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三是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重新审视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讲评课

第一步:定向分析

目的: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总体情况,能正确自我评价。

要求:教师仔细查阅试卷,分析归纳出错误类型,找出错误症结,以便贴近学生,分析到位。

步骤:

1:总结各分数段学生人数;优秀者、进步者、成绩不理想者。2:总结每题得分情况。3: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步:自主学习(自查自纠)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让学生独立自纠5分钟。对会而不对”的题找出错因并纠正,对不会及有疑问的问题用红笔记出,准备讨论。

第三步:讨论、展示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重点讨论自改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小组不能解决的典型题目。教师要全面掌控,参与到小组内讨论,并巡回指导。每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

第四步:点拨拓展

引导学生对于在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仔细分析,反复多角度引导、点拨,充分理解。探求做题规律,总结做题技巧,突出思维过程。

第五步:当堂检测:老师科学设计检测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与考核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评价主体上,改变由教师单向的评价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更具激励性。每组每人基础分10分,一周内个别学生一次不发言扣1分,个别学生一周发言达到5次加1分,依次类推加分。每周统计获最高分小组,在光荣榜内公示。各学生作业一周内各学科导学案获5次优,每周发言提问或答题有创意达到3次者,都可加分并在光荣榜内公示。以上奖惩每周一班会总结并公示。(如发言之星、作业之星、创意之星、优秀组合小组等)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评价模式。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作者:东平县 王庆林

老湖镇中学“三模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五环—探构,教学改革,探究学习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承认, 学生的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调研中发现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新课标下, 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理念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倡自主与探究学习。为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学, 我们研究并提出了“五环—探构”教学模式, 从学生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发展学生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理论依据

1. 依据主体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主体教育是充分发挥教育的本体功能, 着眼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教育”, 其基本特征是“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真正把学生看作独立能动的主体, 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成长, 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教育活的灵魂, 是对教育的最关键的要求。

2. 依据全面发展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 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育方针既定的总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针对每一个个体来说, 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 针对班级、学校及整个社会群体而言, 这是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3. 依据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三、“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思想与内容

“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 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导———指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 且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拓展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创造发明能力。作为教师, 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制订学生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效果检测以及教学导入等方面;作为学生, 主要表现在生生互导和学生与课本联导等方面。学———不仅指学生按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更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方法, 最终学会学习。探———是指在课堂上采取同桌、组内、组间、师生互探等形式开展合作探究, 解决个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探”还包括探究性学习以及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历程等内容, “探”更是探究、钻研, 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的过程, 还要和“展”结合在一起, 就是“探究展评”。练———就是拓展训练、巩固提高。要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分层次训练,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练的过程, 是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内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清———不仅仅是当堂清, 还要延伸到课外的日清、周清和月清。“清”要在保证课标要求最低下限的情况下分层次进行。该过程就是抓教学落实的过程。“探构”——“探”指的是探究性学习, “构”是学生建构知识。在该模式中, “探”为核心, “构”为目标, “五环”为操作程序,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要根据学段特点、学科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流程, 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或方法, 五个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四、“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效果

1.“五环—探构”教学模式实施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 把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变为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 课堂上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 以自主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人人过关为目标, 让学生通过自学自探、小组合作交流、课堂训练来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 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思维的发展。 (2) 合作性原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生生关系、师生关系通过互动充分展现出来, 尤其是学生的角色以及角色互动体现尤为充分, 学生要扮演相应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 学生会积极地表现角色行为, 开展与他人的合作互动, 这时学生能得到综合发展和提升。 (3) 探究性原则。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学案中不仅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沿着符合自己思维态势的思路进行探索, 更要激励学生亲自动手、动脑, 由特殊到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 猜测、验证、肯定、否定, 直到成功。 (4) 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 “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实施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充分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在研究学情及知识内容的基础上, 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循序渐进地向未知知识领域探究,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5) 开放性原则。教学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 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 而是开放的, 要从单学科延伸到多学科,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2. 实验对象与结果。

实验对象以八年级两个班为对象, 即学生的成绩、自学能力、学习兴趣、男女生人数等都基本相同。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测, 以七年级期末成绩为主要依据, 分析两个班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第二阶段实验干预阶段, 实验时间为一年;第三阶段后测, 实验干预结束后, 对两个班的期末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 发现各项指标均与参照班学生有较大变化。

五、“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五环—探构”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 比如实施时间短、经验不足、部分学生参与性低等, 但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总之, 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师生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教学改革更是如此, 对存在的问题, 只要能够正确对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断进行反思改进, 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胡高运.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J].数学教育研究, 2011, (36) :138-139.

[2]曹勇兵.数学探究的实施策略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 2007, (269) :2-4.

[3]王家驹.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32-33.

[4]徐学福.探究学习认识偏差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1 (2) :46-48.

上一篇:给排水实习报告下一篇:格言警句:珍惜命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