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共9篇)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1
加快工业园西区建设 努力打造永丰经济新增长极
工业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速度、扩张规模决定着我县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我县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能否建好工业园新区,将其打造成永丰经济新增长极,将对我县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近年来,我县上下务实创新,攻坚破难,认真落实“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狠抓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构筑园区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全县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引进的大项目少,工业总量仍然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园区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短板。要建好工业园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努力突破上述难题。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我县在区位、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劣势,但是随着抚吉高速的修通,220KV输变电站的建设,这些劣势都随之化解。我们当前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还要进一步地解放,观念还要进一步地转变。加快我区园区建设步伐,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这个精髓,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只要有利于园区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去谋化工业园区新的更大的发展。
第二,要高起点高规格,做好园区规划。园区规划的起点要高、气魄要大,建设的档次要高、力度要大。要结合园区实际和我县产业发展计划,坚持总体规划一步到位,部分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园区可以按照碳酸钙精细加工产业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区、医药化工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仓储物流区、园区商贸公共服务区和居住区七个方面进行功能定位,在园区道路两侧建成绿色走廊,形成绿色网络,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结合。加强项目用地管理,实行项目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税收贡献挂钩,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升园区效益,促进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型,致力打造高资源利用、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产业链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同时要把园区建设和我县城市建设相结合,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建设投入,提高建设档次,将园区打造成和县城遥相呼应的工业新城,使之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
第三,要抓住园区发展重点,以工业、产业兴园。要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园区是工业兴区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平台。园区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兴园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应坚定地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既要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园区工业体系,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园区建设之路。要建立和完善园区市场化投入、企业化运作的机制,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我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吸引与我县优势产业相近或相关联的知名企业落户园区,使园区成为大产业集聚的洼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最终达到引进优势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业效率的目的。同时要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相结合。产业是园区的生命。从总体上看,我们的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规模还不够大。要结合我县已经初步形成的产业优势,把培育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促进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建设的主题,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扩张增实力,不断提升园区的档次和品位。
第四,要进一步扩大招商,借助外力发展。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我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唯一出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这一点,已是全县上下的共识。我县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热度、力度以及成效上与兄弟县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全县各级各部门应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要转变角色抓招商。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应从一般性、常规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拿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不论是经济部门还是非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既要引进外资,又要引进内资,内外并举,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二是要加强产业招商。目前,沿海发达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少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扩张,希望到内地合办企业、合作生产。我县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具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利条件,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市场研究,主动出击,加大招商力度。
第五,“软”、“硬”建设相结合,创优发展环境。要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配套,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商务中心、宾招中心及教育、医疗、金融、交通、邮政、通讯、购物等配套服务网点,绿化、亮化、美化园区,创优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园区项目承载力。在营造良好“硬环境”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打造透明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大幅度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加快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使政府管少、管精、管好。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新观念,建立和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坚决落实“马上就办”、“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在项目申报、审批、注册、建设等各个环节,为投资者提供良好快捷的服务,真正建立起客商投资兴业的“绿色通道”。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2
这些特点体现了滨海新区在港口、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和巨大吸引力, 体现了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界入粮油加工业的积极性, 体现了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保障本地粮油安全的责任感;预示着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变化, 预示着各类型粮油加工企业不同优势的充分展现, 预示着粮油加工科学技术将有一次明显的进步。
全国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天津食用油的产能将达到全国产能的四分之一左右, 在全国举足轻重, 而且具有代表性。
为了更好建没滨海新区的粮油食品工业, 按照市科协要求, 我们参考有关资料, 综合企业和专家的意见, 提出如下建议, 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现在, 各方面对座落在滨海新区的粮油食品企业群有不同的称谓, 多数称为“北方最大的食用油加工基地”。我们认为可暂时沿用, 不过建议应该在这一轮建设完成后, 核对相应的权威统计资料, 再确定称谓, 以准确地体现它的地位。我们估计届时可能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食用油加工基地, 甚至全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
二、据了解, 现在有关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 分别分布在滨海新区的临港工业区、保税区、开发区、南疆区和原塘沽区等, 比较分散。建议滨海新区在规划中尽量考虑码头、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关系, 合理集中安排, 以节约资源和便于管理。
三、为了充分发挥港口、市场和政策等优势, 以及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条件, 并参考一些港口城市的做法, 建议可以选择新建或联合的做法, 以在区内建设或在区内注册等多种方式, 考虑大米加工、面粉加工和饲料加工等项目。若其他条件允许, 也可考虑生物能源项目。
四、粮油加工的延伸——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潜力巨大, 经济效益可观。建议在建厂设计中充分考虑, 一并实现。如果限于条件暂时不能考虑, 也应争取预留场地, 以备今后上马。有些产量不大的产品, 可以考虑企业联合开发。
五、建议在项目设计和审查中, 除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外, 还要充分注意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适度加工, 以保证当前技术政策和产业方针的贯彻。
六、建议滨海新区注意学习上海的经验, 吸引大型国内外粮油科技开发单位落户滨海新区, 引导区内粮油加工企业增加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鼓励总部在新区的产业龙头企业, 增加产业科技开发投资。
七、建议滨海新区所属高校——天津科技大学, 适当调整科研方向, 以促进粮油行业的科技进步为指导适当调整专业结构, 为粮油行业提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天津经济贸易学校恢复粮油加工和保管专业, 为粮食行业提供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
八、目前粮油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再加上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迅速开展, 总体达到精细化工的水平, 已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建议滨海新区给予粮油加工行业以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待遇。
九、滨海新区的部分食用油加工企业已经由市有关部门定为天津市的定点加工和代储企业, 承担着保障天津粮油安全的社会责任, 为天津市的粮油安全作出了贡献。建议滨海新区予以肯定, 有条件的话给予政策倾斜。
十、建议我市研究粮油工业发展的新形势, 研究大城市主销区保障粮油安全的不同模式, 研究充分利用港口的多种做法。抓紧整合全市国有粮食资源, 壮大市粮食集团。为其通过扩建、新建和联合等形式进一步全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创造条件。
十一、多年来座落在滨海新区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了“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合谐行业”的好传统。它们在经营上有竞争, 但企业之间互相支持, 个人之间广交朋友, 在业内受到赞许。建议滨海新区予以肯定和发扬。
完全可以相信, 经过2~3年的努力, 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 全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将出现在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油脂加工产能见下表。
整理:孙瑞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3
浦东新区经过20多年开发开放,早已成为“中国改革开发标志”、“上海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核心区”,并且,被赋予改革特殊使命的上海自贸区建设也在浦东新区。浦东新区正以“联动模式”蓄势发力,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也初步显现。
从目前国际大城市的发展看,创新是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放在城市发展上,就是从“产业中心”走向“产业中心+创新中心”的发展之路。
改革就要勇于“啃硬骨头”,敢于向自己“动刀”。浦东新区领导提出了二次创业。“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没有好的精神和作风,否则浦东就不能在开发开放中继续勇立潮头,就不能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浦东就要退出历史舞台。”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如是说。
与高校“联姻”促科技创新
上海主动响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举措。 9月4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签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与浦东新区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相关子协议。
市教委和新区政府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以“立足浦东、研究浦东、服务浦东”为目标,全面开展战略合作,促进浦东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具体包括建立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建浦东新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合作建设四大高校集聚区、共建“浦东研究院”、共建国际资格型人才培养机构、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国际医学园区等产业合作基地、共同提升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等八个领域。
同时,上海金融学院与浦东改发院、上海高校张江协同创新研究院与张江管委会,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别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签署了5个具体合作协议。浦东新区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张江高科技园区也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但与北京中关村相比,浦东的高校资源相对比较缺乏。
此次浦东新区与市教委的战略合作,使浦东能够充分利用全市高校集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努力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基地。
中科大量子通信工程卓越中心落户浦东
9月11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合作备忘录》,开展科研成果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引智引资平台建设等工作。
此次浦东新区与中国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举措。
双方经过多轮会商并达成共识,将共同支持以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通信科研团队在浦东发展,支持“上海中科大量子工程卓越中心”园区建设,培育具有代表性、国内领先、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量子通信学术高地和研究中心,推动科技研发成果在浦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量子信息科技跨越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目前,中科大量子通信卓越中心已经落户浦东,该中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领衔。2008年潘建伟院士回国在上海浦东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工程中心,率领科学家团队承担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量子科学卫星”等数个国家重大工程,创造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多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欧洲、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在国际、国内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浦东新区与中科大的战略合作、量子工程卓越中心落户浦东,必将为浦东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新的活力、导入新的资源。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4
2011年01月19日08:17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王丹我要评论(65)字号:T|T
天府新区可能成第二个浦东
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热议纲要草案热点
草案亮点
建设“一极一轴一区块”
“十二五”期间,四川将实施主题功能区战略,加快五大经济区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中建设“一极一轴一区块”,即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天府新区)、成渝通道轴、环渝腹地区块。同时,四川将形成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5大经济区。
关 键 词 都市圈增长极
资阳(微博)市市长罗勤宏:
天府新区将带动整个四川的发展
“未来,天府新区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上海浦东。”省人大代表、资阳市市长罗勤宏说,作为构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的基础,天府新区不仅将巩固成都的核心位置,还必然会辐射带动绵阳、德阳、资阳、眉山、乐山(微博)等市在内的成都都市圈和四川全省乃至整个西部的发展。
“除成都外,四川需要培育更多未来增长点、有整体带动力的核心区域。天府新区在大区体制下整合优势,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合作和发展。”罗勤宏说,仅以资阳为例,以简阳为融入天府新区的桥头堡,打通隧道修建新路后,三岔湖到成都华阳仅需要半个小时。通过理念、通信、交通的“硬对接”,双方合建的“成都·资阳工业集中发展区”异常火爆,目前已引进项目20多个。关 键 词 差异化发展
资阳市政协主席罗雪松:
要变“虹吸效应”为“溢出效应”
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罗雪松也提出了《在“差异化发展”中谋划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建议》提案。他认为,天府新区既是一个发展整体,也是跨区域合作的实践载体,要通过差异化发展,尽快形成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天府
新区与周边地区是“树”与“根”的关系,应通过产业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激发竞争活力,带动区域发展,加速发展转型,切实将天府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变为“溢出效应”。
罗雪松说,天府新区应以发展
电子信息、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节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金融旅游等知识型服务业为主,重点在成·资工业发展区和“两湖一山”地区布局电子、信息、汽车、会展、旅游等产业,在有效整合利用资源过程中推动区域合作。
关 键 词 对接与产业转移
眉山市市长李静:
已将天府新区写入眉山十二五规划
“眉山自古就与成都紧密相连,经济上更是割舍不开。”省人大代表、眉山市市长李静说,他们已经将天府新区写入眉山市十二五规划建议,希
望依托成都核心获得更大发展。目前,眉山境内已有2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动工开建,以实现与天府新区的交通对接,承接来自成都的化工、新材料
等产业转移。“我们希望天府新区尽快启动实施,眉山市不仅要借助纳入天府新区100余平方公里区域加大发展,更要实现眉山全域的历史跨越。”
□数字点击
四川将建成5个以上100万人口特大城市
十二五期间,四川将优化成都空间布局,提升国际化水平,将其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绵阳、南充、自贡(微博)、泸州、攀枝花(微博)等城市将培育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达州、德阳、宜宾、内江(微博)、乐山、遂宁等一批地级城市将培育为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一批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县城将被培育成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名词解释
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规划为整合国家级成都高新区、国家级成都经开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及配套开发区以及成都进出口加工区和拟设立的成都综合保税区,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位于成都都市圈核心位置,将辐射带动绵阳、德阳、资阳、眉山、乐山等市在内的成都都市圈和四川全省乃至整个西部的发展。
在2010年9月1日到2日召开的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天府新区”的建设可能会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第四个国家级新区。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5
株洲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
摘要:株洲高新区以长株潭(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两型社会示范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以低碳经济为主体产业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株洲高新区在有色金属深加工、先进制造等行业的科研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且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已具备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有利条件.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园区建设总体上分为产业循环体系、污染控制体系和保障体系三部分.作 者:欧阳朝斌 乔琦 万年青 郭静 扈学文 Ouyang Zhaobin Qiao Qi Wan Nianqing Guo Jing Hu Xuewen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012 期 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 EMCC 年,卷(期):, 20(1) 分类号:X24 关键词:株洲高新区 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规划 循环经济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6
——赴凉州甘州白银秦州四区学习考察报告
闫耀杰王玉璧曹敬宗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区工业园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工业组三名正副组长带领区委办、环保局、经贸局、平凉工业园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一行8人,组成考察组,于8月13日至18日先后赴武威市凉州区、张掖市甘州区、白银市白银区、天水市秦州区,对四个兄弟区的8个园区、14户企业及3个其他项目进行了考察,召开座谈会4场。考察组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和有关企业的负责同志给予了热情接待,并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在工业园区建设及发展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成功经验。尽管日程安排比较紧,但是通过学习考察,大家感受颇深,震动很大,达到了认识差距、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的目的,也更加坚定了加快建设工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一、四区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
通过学习考察,大家感到,凉州、甘州、白银、秦州四区在工业园区建设上的突出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大”、“高”、“快”、“专”。
一是“大”。即园区规模大。国家级武威生态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分8个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目前已建成3平方公里,其余9平方公里正在陆续开发建设之中,截止2006年底,入驻企业达到59户,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3.37亿元。张掖工业园区呈“一区三园”的建设格局,规划总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东北郊生态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23.5平方公里,建成区7.9平方公里,目前产业园区内企业达到44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4户,交易额上亿元的专业市场2个,已发展成为张掖市产业发展、工业强市的重要平台。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一期2平方公里已建成,二期3.3平方公里正在建设,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1户,总投资达到35.66亿元,三期工程将于2008年动工。大规模的园区规划建设,既为企业的大量涌入提供了便利的土地条件,也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二是“高”。即科技含量高。四区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都非常注重引进和吸收高科技元素,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力求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张掖工业园区下辖的兔儿坝电力生化工业园,计划在3—5年内建成集生物医药、化肥、热电为一体的高科技园区,目前,张掖火电厂一期已建成投产,甘肃普莱德生物科技公司3万吨谷氨酸项目将于12月份投产。秦州东十里工业示范区以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仪表及信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工业项目为目标,成功引进东西部合作项目19个,已建成8个,在建11个。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是白银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组建的高科技园区,目前已有碳酸锂深加工、干法氧化铝、超细活性氧化锌等22个高科技项目建成试生产。可以预见,这些高科技工业园区必将成为四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三是“快”。即发展速度快。这次所考察的几个工业园区,虽然起步时间有早有晚,基础条件也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张掖工业园区是这几个工业园区里成立时间较早的一个园区,自1994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发展,到2006年入驻企业达到449户,当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33亿元,上缴税金8761万元,占到全区工业企业的62.6%。武威黄羊工业园区自2002年5月批准成立到2006年末,入驻企业迅速增加到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2006年实现GDP6.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7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144万元,已发展成为武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特别是2002年才开发建设的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仅仅用了四、五年时间,其工业总产值就达到10.33亿元,销售收入达到9.9亿元,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四是“专”。即发展方向专。武威黄羊工业园区内地势平坦,日照充足,适合优质粮油作物及中药材生长,立足这一优势,园区把食品生产加工业作为发展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面粉加工、葡萄酒酿造、调味品加工、果蔬贮运及加工、药品加工等九大产业体系,目前,园区有
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有22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甘青”面粉、莫高葡萄酒、中旺方便面等陇货精品获得国家免检,享誉中外。张掖工业园区下辖的高载能工业园区,建于2005年3月,主要是抢抓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部分资源型产业和高载能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黑河梯级电站丰富的电力资源和祁连山的矿产资源优势,以环保型铁合金系列产品为主的高载能产业为发展方向。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立足当地金属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加强院地、院企合作,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目前已形成了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加工制造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四区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的共同选择。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四区在工业园区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是:
1、超前规划,稳步发展。四区在园区建设方面,都结合本地实际,坚持总体规划一步到位,部分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占地12平方公里的武威生态工业(生物化工)示范园区,是全省首家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确认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规划之时,按照生物化工区、食品加工区(Ⅰ)、食品加工区(Ⅱ)、综合加工区、商贸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仓储物流区和生态绿化区八个方面进行了功能定位,致力于打造高资源利用、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产业链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目前一期3平方公里已全面开发,园内绿化覆盖率达到20%,水电供应充足,道路网络初具规模,功能配套基本完备。张掖东北郊生态科技产业园为“三轴、三心、七区、绿网穿插”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三轴”即科技产业轴、商业金融轴、农产品加工及电力生化产业延伸轴,进行带状辐射发展;“三心”即城郊芦苇、水面、湿地三个生态“绿心”;“七区”即生物医药工业区、科技孵化区、农产品加工区、机械加工区、仓储物流集散区、园区公共服务区和居住区,并在园区道路两侧建成绿色走廊,形成绿色网络,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一样,十分明显,截止目前,园区共完成投资1.78亿元,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建成区面积达到7.9平方公里,占到规划面积的34%。以上两区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充分说明,立足实际,坚持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长远性,是实现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2、优惠政策,营造“洼地”。为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四区立足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而灵活的发展政策。一是优惠的土地政策。张掖工业园区对引进企业使用国有荒滩、荒地的,实行无偿划拨;对通过租赁方式使用土地的,按租金的70%收取;对一次性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优惠30%,并允许其在使用期内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园区内项目建设在征用土地方面发生的所有税费留地方部分先征后返或免征。天水市规定,凡投资特别鼓励类产业的,生产性项目用地的土地管理费、新菜地开发基金、副食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土地登记费减收80%,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费、土地勘丈费减收40%;非生产性项目用地的土地管理费、新菜地开发基金、副食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土地登记费减收60%,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费、土地勘丈费减收20%。二是优惠的税费政策。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入园企业,免收工业项目行政性收费中的市、区所得部分,免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事业性收费张掖工业园区对兴办技术服务、科技信息、科技咨询企业的,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三年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企业在园区开展的技术研究、技术转让所得,以及与技术转让有关的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凡在园区建设的各类工业和公益事业基础项目,一律免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三是灵活的投融资政策。四区积极鼓励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在园区投资创业,张掖工业园区的金张掖机动车维修救援中心,就是政府鼓励当地下安村400多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起来的,该项目在解决当地农民增收问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优惠的土地、税费政策和灵活的投融资条件,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到工业园区创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
3、创新理念,市场运作。采取市场化手段,吸引投资,盘活资产,在加快园区建设、推动
发展方面,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中科院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就是当地政府在郊区丘陵地带“移山为地”后,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建成的,节约了大量土地征用资金。白银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是白银区委、区政府针对中小企业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小、用地难、融资难等现实问题,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的思路,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原白银宏达建材厂厂区开发建设的,目前已有多户中小企业成功入驻,该项目建成后,可盘活企业资产11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500个,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目前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07年中小企业创业基地80个重点扶持项目之一。白银区在运用市场化手段发展工业园区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4、科学管理,周到服务。这次所考察的几个工业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服务模式。张掖工业园区按照“精干、高效、多能”的原则,成立了建设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县级建制,集党、政、经管理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园区管委会主任由区长亲自担任,下设科级建制的党政办公室、项目引进部、土地规划建设部、财政分局、农村工作部和城管大队六个职能机构,具有1千万元以下项目立项审批权以及开发建设中的七项权力和八项职能,区上专门成立土地规划协调组和招商引资工作组,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园区严格落实“新事新办、简化手续、高效灵活、配套服务、大胆创新”和一个窗口对外、一支笔签字决策、一枚印章生效、一条龙服务的办事原则,对凡来园区投资兴业者,只要符合产业政策,都做到了少环节、快节奏、高效率,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上得来。天水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对市内二十里铺工业园、秦州东十里工业园、暖和湾工业园以及其他有关新办的工业园进行集中管理,由副市长兼任开发区主任,主持开发区全面工作。秦州东十里工业示范区管委会严格落实“一切条件园区提供,一切矛盾园区协调,一切问题园区解决、一切手续园区办理”的“四承诺”服务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5、完善功能,创优环境。四区都非常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舍得大量投入,努力完善园区功能,力求以完备的基础设施、优美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客商前来投资。武威黄羊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亿元,配套建设了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学校、宾馆、医院、110KV变电所、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投入资金2.2亿元用于园区建设,目前园区供电、供水、排水、供热、供气、通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武威生态工业(生物化工)示范园区、张掖东郊生态科技产业园早在成立之初,就将商贸服务区、公共服务区和居住区纳入长远建设规划,以城镇化理念建设园区。一言以蔽之,四区都在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做出了不懈努力。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的速度、扩张的规模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平凉工业园区2002年经省经贸委批准成立发展以来,先后有13家企业成功入驻园区,到2006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当年园区实现产值5400万元、销售收入4600万元,在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这次考察的几个工业园区相比,我们无论在发展理念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四区在工业园区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也为我区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几个工业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还要进一步地解放,观念还要进一步地转变。区二次党代会提出,我区工业园区建设要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
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突出大项目带动,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高增长项目,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成长性强的主导产品,把工业园区建成产业开发、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的示范园区。这个发展思路切合我区实际,关键是要一以贯之地落实下去。学习四区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区园区建设步伐,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这个精髓,紧紧围绕区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园区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只要有利于园区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去谋化工业园区新的更大的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建设工业园区可以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臵,降低生产成本,迅速扩大主导产业规模,促进工业经济迅速聚集。四区的工业园区规划的起点高、气魄大,建设的档次高、力度大,工业兴区的意识强、思路明。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关键是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相结合。紧紧围绕市上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把平凉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我区城乡一体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立足我区实际,着眼长远,拓宽思路,放眼全局,对平凉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一步规划到位,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土地储备,分步组织实施,使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相适应,基础设施与招商引资相配套,园区风貌与城市特色相协调,努力把平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二是要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园区是工业兴区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平台。学习先进经验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兴园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平凉工业园区应坚定地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既要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园区工业体系,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园区建设之路。要建立和完善园区市场化投入、企业化运作的机制,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我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吸引与我区优势产业相近或相关联的知名企业落户园区,使园区成为大产业集聚的洼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最终达到引进优势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业效率的目的。三是要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相结合。产业是园区的生命。所考察的几大园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这也是他们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区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我区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制革和肉牛屠宰加工基地,这就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规模还不够大。要结合我区已经初步形成的产业优势,把培育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促进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建设的主题,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扩张增实力,不断提升园区的档次和品位,确保四大基地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要进一步扩大招商,借助外力发展。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四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差,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这一点,已是全区上下的共识。在这次考察中,我们深深感到,四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热度和力度与我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全区各级各部门应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要转变角色抓招商。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应从一般性、常规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拿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不论是经济部门还是非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既要引进外资,又要引进内资,内外并举,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二是要研究市场抓招商。目前,沿海发达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少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扩张,希望到内地合办企业、合作生产。我区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位臵特殊,交通便捷,能够率先聚集人流、物流和资本
流,具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利条件,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市场研究,主动出击,加大招商力度。区招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国家政策和市场动向,主动收集符合区情实际的市场信息,定期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为区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三是要多措并举抓招商。要不断更新招商理念,努力创新招商方法,丰富招商内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水平。特别要学会和利用好现代网络及通过中介机构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建议适时组织小团队上门展开招商。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7
一、园区建设要把科学合理规划作为基本前提
规划是龙头、是关键、是基础。规划决定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要围绕产业布局的合理、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 加强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宏观指导, 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要与城市化相衔接。把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做到一次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 同时城市总体规划也要体现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的要求。二是要抓好工业园区内的规划布局。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要有专项规划。三是要严把项目准入, 提高入园项目质量,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防止具有投机性质的资本进行圈地炒作, 坚决杜绝没有项目支撑的空壳工业园。四是要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逐步使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发展。
二、园区建设要以严格管理, 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为重要依托
要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主要手段, 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解决园区供地粗放、用地偏紧问题。建议制定一个适合市情、有利招商引资的园区准入门槛, 完善招、拍、挂供地制度, 健全园区项目用地约束机制, 实行园区供地、用地全程监管, 明确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并加强跟踪监督;加大土地盘整力度, 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和有关法律, 对全市园区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排查, 采取“过期收回、等量置换或退款”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 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存量满足发展需要。同时, 积极探索征地工作的新途径, 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促使农民主动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解决园区征地难问题, 并适当扩大政府土地储备, 满足入园企业的合理用地需求。
三、园区建设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兴衰关键
企业集群能否最终出现是工业园区兴衰成败的关键。国内外的大量事实都证明, 企业集群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市场, 是市场的需求决定着工业园区的命运。必须确立以市场需求 (投资者需求) 为核心建设工业园区的新观念。要不断增强园区与市场对接的能力。要从投资者的角度反思园区的产业定位, 明确园区的比较优势、核心卖点, 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 思考哪里的投资者、哪一类投资者需要这样的比较优势, 需要这样的核心卖点, 从而锁定园区的目标客户, 明确园区的主攻方向, 再以市场化手段向其推销园区。要确立:一是确立招商引资是园区生命线的意识;二是确立投资者是园区上帝的意识;三是确立全员招商的意识。从多个渠道增大投资者的赢利空间, 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四、园区建设要把融资作为有力保证
园区的基本商业模式是:收入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出让收入;财政收入;支出也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开发支出;园区运营费用。园区要运作正常, 必须研究收支平衡模式和赢利模式。欠发达地区特色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是累计收入小于累计支出, 要解决现金流必须靠融资。融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向银行融资。在自然人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一时难以进入的情况下, 银行资本是主渠道。向银行融资, 必须回答园区的赢利点在哪里,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银行对园区的信心, 才能增强银行对园区信用的看法, 从而增强园区的融资能力。我们的现实是, 一方面, 要以降低地价的办法吸引投资者, 另一方面, 又必须思考怎样以综合地价的出让收入和未来的税收来平衡让利于投资者的部分。因此, 建设生活服务区以获取土地溢出价格, 平衡工业用地差口;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以规划土地未来的出让金为质押;以土地整治项目本身为质押, 向银行贷款, 就成为工业园区融资的三条主要出路。二是向开发商借款。可以向中标的开发商借款 (开发商垫资入场) , 开发结束园区支付一定比例的工程款, 其余以成本价土地抵偿, 规定招商用途和期限, 如果招进客商, 园区让利部分兑付给开发商;如果未能实现招商, 园区打折回购。三是向社会法人融资。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开放股权结构, 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融资。四是项目融资。如BOT (建设-运营-移交) 、准ABS (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 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 募集社会资本共同建设) 、PPP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 、MBO (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 。
五、园区建设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持续动力
园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资分开, 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管理模式, 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按照“经营园区”的观念, 对园区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 对项目实行招标建设, 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 在多元化投入机制、招商机制、企业自主决策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从体制上保障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摘要: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不仅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还是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因此, 抓住机遇, 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工业园区,集群,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友金, 喻春光,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科学决策, 2009 (1) .
[2]、潘文亮.重庆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调查研究, 2008 (8) .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8
一、理清园区建设与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关系
园区建设是解决产业规模少,企业布局分散、整体效益低,发展用地严重不足和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加大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洛南县域经济的突破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必须实现工业经济的率先突破。
洛南在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要按照“做强矿产业,做大食品业,开发加工业”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布局,坚定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总体思路,倾力打造主导产业体系,倾力打造骨干项目集群,倾力打造亿元企业舰队,倾力打造亿元农业产业集群,大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框架。也就是说,要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必须形成产业集群,而园区正是实现集群发展的最好路子。
二、按照产业发展现状划定重点建设园区
按照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并结合当地资源产业布局和现状,洛南重点建设的是两大园区:
一是黄龙钼业小区。黄龙钼业小区企业经过近几年的资源整合,基建技改,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洛南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园区。但是,当前小区的各项配套服务仍难以适应钼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诸如生态、环境、交通,环保、布局(包括企业、村镇、设施等方面布局)等较多问题,因而必须加快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步伐,使小区资源配置合理,企业布局合理,安全环保有保障,促进钼业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陶岭产业园区。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程,按照产业布局和建设条件,经过专家论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陶岭产业园区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又一建设重点,努力列入省上100个县级产业园区。
陶岭产业园区由三大片区组成:
陶岭工业园位于园区东南部的庙坪乡陶岭村,定位为非金属产业开发园,近中远期项目有九龙公司硫酸项目,鑫兴公司氧化钼焙烧项目,钾长石开发项目,皮革项目、铅冶炼项目、秦丰公司专用肥项目,硅石、陶土、海泡石、麦饭石等开发项目。目前,县上已聘请商洛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对工业园做了详细性控制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硫酸项目和氧化钼焙烧项目已在园区内堪界并实施建设。
食品工业园位于园区西部,与陶岭产业园相连,主要项目有财安公司生猪综合深加工项目、飞鹏公司核桃油项目、九州公司茧丝绸加工项目、成华公司马铃薯精淀粉项目。
加工产业园位于园区北部,与食品工业园相接,主要项目有9.8万。浆板项目,巯基酸钠生产线项目、洛河建材60万吨粉磨站项目等。
黄龙钼业小区和陶岭产业园区已成为洛南当前和今后产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快建设。
三、高标准精心绘制园区蓝图
园区要建设,规划须先行。洛南县坚持“生态立园、产业兴园、科学建园”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园区建设的高起点。
黄龙钼业小区规划。按照小区最终达到日处理钼矿石2.5万吨、年产钼精粉1.2万吨的资源效益最佳化指标体系,按照矿山40年以上的服务年限,按照工业小区发展趋势和黄龙区域实际,通过对总规划的进一步补充,力争将黄龙钼业小区建设成全省一流的工业区,一流的生活区,一流的生态区。
陶岭产业园区规划。按照产业发展集约化、集群发展园区化,园区促进城市化的思路,坚持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条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划,推进资源向产业集中、项目向工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编制符合工业发展的规划,规划不仅要包括企业布局,项目摆布以及路桥堤的规划,还要包括对休闲场所、绿化带、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进行规划,使之30年不落后。
四、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产业园区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此,县上提出了四大要求。
一要成立园区建设组织机构。加快园区建设,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建设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乡镇和企业配合、群众参与”的园区建设组织机构。各级,各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建设,为园区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为园区建设开绿灯,在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物资供应、项目审批、移民搬迁、协调外围环境等方面予以支持,共同促进园区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二要按轻重缓急,确定园区设施建设项目。黄龙钼业小区当前要加快抓好九龙公司到金堆桥河堤治理样板工程,规划建设九龙公司、黄龙区域饮水工程,小区内桥的改造工程,进矿道路拓宽硬化工程,移民户的搬迁安置等重点建设项目;中期要重点抓好企业广场、休闲娱乐、医疗机构等项目建设;远期要抓好美化亮化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小区品位,增强小区吸引力,竞争力。陶岭产业园区当前要抓好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入企道路建设项目,洛河大桥项目和江滨大道建设项目等:中期要重点抓好园区村民搬迁安置、学校、卫生所、商业网点、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远期要抓好花石浪水利风景区工程建设。通过这些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步伐。
三要加大融资力度。园区建设,资金是保障,要采取财政筹一点,企业借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出一点、部门垫一点、向上争一点的“六个一点”方式解决园区建设融资问题。要多渠道、多手段加大融资,确保园区建设顺利进行。
四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按照《黄龙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积极开展对黄龙钼业小区的厂区矿区库区整治、道路硬化,河道护林带建设、村容村貌整治、黄龙饮水五大工程的综合治理。要进一步夯实部门、乡镇、村组和企业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黄龙钼业小区环境治理,要按规划要求,先抓矿区规划的实施,并先从河道治理,路堤治理,河旁道旁治理开始,同时深入库区厂区和村庄治理,逐年实施绿化美化。陶岭产业园区环境治理要按规划要求,从河堤治理和绿化美化入手,提早建设服务于陶岭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以园区产业率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项目建设是园区发展的重点,只有项目落户园区,企业在园区运营,才能发挥园区的平台作用,才能形成产业集群,才能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为此,县上提出了积极实施园区产业项目的具体目标——
一要全力促使黄龙钼业小区九龙公司桥河2000吨选厂达产达效,加快王河沟3000吨选厂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秦岭公司3000吨钼选生产线技改扩建,全面启动西部鑫兴一期计划,建设钼酸铵、钼粉,钼制品,高精度钼和钼合金生产线,不断提高黄龙钼业小区企业采选能力和深加工能力,煅造钼业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总体实力。
二要加快陶岭产业园区飞鹏公司核桃油生产线建设,立即启动建设九州公司1600绪茧丝绸加工项目和成华公司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项目,加快路桥建设步伐,促使九龙公司硫酸项目,鑫兴公司氧化钼焙烧项目尽快入园开工建设。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9
镇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关于昆山、太仓、滨海新区等“两市一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工业化是城镇化重要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基本的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只有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才能得以实现。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明确了全省“十二五”时期的主基调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必须把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全区工业发展大会也明确提出,要突出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循环型发展、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的要求,加快推进全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毕节市作为“欠开发、欠发达、欠开放”地区,工业起步晚、发展慢、总量小,规模不大、规格不高、结构单一,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带动效应。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深化工业园区建设、突出城镇化带动战略,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和倾力推进的重要工作。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促进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从理念和方式上的转变,根据市委安排,2010年10月15日至24日,市政协主席吴坚率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均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熊和先、安慧、胡家敬,市政协副主席邹芝桦、吴贤耀、周光乔、宋邦友,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安民及部分市政协委员组成的考察团一行17人,赴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天津市塘沽滨海新区等地,对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及其他项目进行考察。现将昆山、太仓、滨海新区“两市一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昆山市
昆山东靠上海、西邻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1989年撤县设市,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0万,下辖10个镇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以自费开发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昆山之路”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奠基阶段,实现“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前后步入开创阶段,实现“内转外”的格局性转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进入拓展阶段,实现“散转聚”的阶段性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处于提升阶段,呈现“低转高”的发展新态势。特别是昆山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实现“第一个率先”目标后,经过“补短、补缺、补软”,深入开展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活动”,不仅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且巩固和扩大了科学发展的领先优势。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0.1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28.4亿元,地方性一般预算收入133.1亿元,工业总产值580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618.6亿美元。今年1-6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79亿元,工业总产值324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5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94.3亿美元。
(二)、太仓市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东濒长江、南邻上海。市域面积823平方公里,下辖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太仓市科教新城和7个镇,户籍人口46万人,常住人口约90万。近年来,太仓市经济社会取得迅猛发展,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是江苏省6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县(市)之一。目前,太仓市正抢抓国务院长三角新规划出台、江苏省沿海和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的契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接轨上海五大战略,突出抓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繁荣太仓港、服务世博、城乡一体化建设四大重点,加快形成以城区为龙头、港区为重点、三个中心镇为支撑的哑铃型现代化港口城市,港口经济特色日益明显、开放型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较为优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迅猛发展。今年1-9月,太仓市完成GDP5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36.16亿元,工业总产值1378.26亿元,注册外资13.21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25亿元;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159.15万标箱,货物吞吐量5771.51万吨。
(三)、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正在建设的八个产业功能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人口172万,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现代化经济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滨海新区腹地辽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区市,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产业基础雄厚: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七大优势产业,航空航天、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优势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对外开放度高:滨海新区聚集了我国综合投资环境最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国内面积最大的东疆保税港区以及高新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等多种功能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8亿美元,聚集吸引了15000多家外资企业,包括空中客车、摩托罗拉、三星电子、丰田汽车等89家世界500强企业。科技资源密集:滨海新区所处的京津冀地区集中了约占全国27%的科技人才,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政策优势突出:国家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先行先试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自然资源丰富: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盐碱荒地可供开发利用,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热2000万立方米,原盐年产量240多万吨。
二、建设成效及基本经验
(一)、昆山市
一是观念新,敢于先行先试。昆山人在改革之初,也走过了一段曲折、艰难的路,在开发区设立之初,昆山一没政策、二没资金、三没人才、四没技术,发展举步维艰。但昆山人在困难面前没有被吓到,而是“勇”字当头,敢于先行先试,敢想敢干。没有政策优势,就模仿沿海“国批级”开放区的优惠政策;没有启动资金,就拿出2万亩土地采取批租的方式换得2亿元资金作为开发区的启动资金,进行前期开发;没有技术项目,就主动出击,在上海、沿海等地设办事处,派人去“挖”;没有专家、技术人才,就高价从上海聘请引进人才。就是靠着这样,昆山人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商城市的蝶变。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昆山人更是敢为人先,打出了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构想,成功建立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挖掘出“千年水乡古镇文化”、“中国昆曲”、“大螃蟹文化”,打响了文化品牌,提升了昆山的知名度,也使昆山被更多的投资者所了解;建立了一支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干部队伍,为昆山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二是“富规划、穷开发”。在昆山,只要谈起当地的城乡建设,都会听到“富规划、穷开发” 这样一个词。确实,昆山人在规划上肯花钱,但他们会花钱,他们的“富规划”是在遵循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把昆山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实现规划的全区域覆盖。通过邀请国内外一流的经济、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详细、全面地研究昆山的区域现状,把昆山放在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看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和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制定昆山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明确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城市现代化发展目标和各项指标,以此为指导,编制昆山的总体规划。规划一个中心城区和六大片区,并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等五个层面加以推进建设,形成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规划了三个2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和周庄等5个特色镇。规划建设73个新型社区,全部建成后,70%左右的农民将实现集中居住。同时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保留了105个自然村落,积极开展整理改造,保持江南水乡风貌。
三是把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相信许多到过昆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而昆山开发区更是把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成功典范:(1)、有清晰和完整的城市结构。昆山开发区虽然名为工业园区,实则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在这个新城中,工业、住宅、商业的分区相当明确。工业区在外围,通过城市对外干道连接,并不影响生活区。商业区在住宅之中,成点状布局,最方便地辐射服务居民。城市整体呈带型发展,不但使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保持较短距离,而且能协同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分区开发,(2)、等级与层次分明。工业园区的住宅、商业、公用设施都细分各类级别,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对象,一切处于有序状态。规划住宅用地分为高、中、低三种密度,分别接纳不同收入的人群;商业设施包括不同的级别,分别服务于全市的中央商贸区、分区服务区的区级商业中心、社区范围的邻里中心;公园分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及邻里公园三种。(3)、以金鸡湖为抓手,建设城市亮点,形成城市经济发展、商业、文化等的核心区,实现规划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四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昆山人在城市规划的指引下,为避免重复建设和乱建设,通过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根据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情况,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对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实施,做到城市和农村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集中实施一大批交通和水、电、气、生态环保工程,使城乡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基本形成“六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市域交通大框架,市域内任何地点15分钟能上高速,30分钟能到上海或苏州。全面完成区域组团供水,实行全区域饮用水深度处理,做到“一个龙头”供水;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镇集中(转运)、市处理、一个炉子焚烧发电”;全市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有线电视,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五是建、管并重。在昆山城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发现,纵横市区的道路都建有大体量的绿色景观带;纵横市区的所有河道两侧,或灌木丛丛、或绿柳依依、或小草青青、或雕塑点缀,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随处可见,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江南水乡特色十分鲜明,体现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所到之处,可以感受到市民文明卫生素质较高,看不到乱扔乱丢;在市中心区看不到垃圾、牛皮癣、乱摆乱买、乱拉挂、乱堆乱放,更看不到零乱的广告牌,城市非常整洁、干净;城市夜景美观明亮,道路路灯、建筑照明、广告灯箱流光溢彩,整齐有序。车辆没有乱停乱放现象,各种车辆都停放在指定位置,自行车摆放得整整齐齐。所有经营者一律在店内经营,没有占道、出店经营现象。
六是注重城市软环境建设。昆山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城市软环境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注重地方文化建设和宣传。通过挖掘“千年水乡古镇文化”、“中国昆曲”、“大螃蟹文化”,大打文化牌,提升昆山的知名度,打造城市“名片”,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昆山。(2)、注重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建设。昆山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与它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政策是分不开的。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昆山人的一贯理念,提高行政效率,力求营造最佳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依托服务品牌,构建昆山独特的竞争优势。昆山人已牢牢地树立了一个理念,即“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他们认为“欺负一个、吓跑一群”。他们的法制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服务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大小并重,内外并重,即只要符合产业规划不管大商小商都欢迎,不管内商外商都接纳,认为只有麻雀、喜鹊、孔雀全来了,才有百鸟朝凤。(3)、注重人才队伍的引进和教育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二)太仓市
一是走率先发展之路,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工业经济三年翻番和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强力拉动“5+5”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利用和发挥港口经济、沪上经济的催动优势,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评分途经。精心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设好特色产业基地,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竞争优势。把提升企业素质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积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新兴企业,不断提高规模企业、高科技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比重。
二是走创新发展之路,着力做大两篇文章。港口、沿江、沿沪是太仓最大的特色,也是太仓最大的资源。太仓市始终依托自身优势,继续实施“以港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港口码头、临江工业、现代物流和新港城“四位一体”建设,深入推进“区港联动、虚拟口岸”和昆太联动等发展,放大与台湾海上直航的效应,推动建立对自由贸易港区和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促进港口经济繁荣。深入推进“接轨上海”战略,努力把太仓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船运中心配套基地、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转移基地、上海自主创新扩散基地、上海现代服务业延伸基地和上海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三是走均衡发展之路,着力统筹城乡建设。编制实施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高水准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构建以中心城区、重点集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为主的城乡空间布局。积极借鉴欧美先进城市和兄弟县市的发展经验,加快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领导体制等五个方面的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和人居创业环境,率先探索实践一条具有太仓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四是走生态发展之路,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在已经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市的基础上,瞄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目标,加快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色工程”等,推进金仓湖公园、郑和公园、滨江公园等一批城市生态亮点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有限资源的最大利用,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推进环保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五是走人本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普惠于民。致力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快推进“就业、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各类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标准;致力于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着力完善就业促进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形成稳定长效的保障机制;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三)、滨海新区
一是重大项目形成“三个一批”。空客A320系列飞机、维斯塔斯风力发电、150万吨冷轧薄板、中石油渤海钻探公司等一批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和运营;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300万吨造船、中兴通讯北方基地、滨海服务外包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美国普洛斯物流总部、中粮集团300万吨油脂、日本永旺购物中心等一批项目成功落户;正在建设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360多个,总投资7000亿元。二是功能区开发全面展开。仅临港工业区今年底就将围海造陆40平方公里,35个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正在建设,初步形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公用设施四大园区。东疆保税港区首期封关运作,建成年吞吐能力400万标箱的太平洋国际码头。滨海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响螺湾商务区23栋高层商务楼宇开工建设,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前期规划和拆迁工作抓紧进行。中新天津生态城完成指标体系、总体规划和首期详细规划,正式开工建设。空港物流加工区、开发区西区加快功能开发,为项目进入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滨海国际机场改扩建、天津港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启动实施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规划,重点推进道路交通、水资源、能源、环境整治四大系统工程,预计总投资3200亿元,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构建科学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今年新建续建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共66个,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将突破450亿元,比去年增长68%以上。
四是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建立。聚焦滨海高新区,联动建设开发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高新区三个科技创新园,形成“一区三园”的科技发展布局。正在建设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人工细胞工程、电动车辆等20个省部级研发转化中心,钢管、化工等10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以及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建了20亿元的滨海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创业投资机构。
五是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编制了“三年改革计划”,确定了滨海新区近期十项改革重点,正在组织具体落实。金融改革方面,以创新金融环境为重点,进一步聚集国内外金融机构,一批外资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和100多家股权投资基金落户滨海新区。涉外经济方面,东疆保税港区已承接200多项行政职能及审批事项,功能拓展正在积极推进,离岸金融中心等方面的试点方案正在完善。
六是生态城区建设初见成效。以“迎奥运、迎达沃斯论坛、迎生态城开工”为契机,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拆迁170多万平米,整修拓宽道路270万平米,新建绿化面积825万平米,提升绿化面积246万平米,栽植乔灌木350万株。环保、能耗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三、我们的差距
无论是江苏的昆山、太仓,还是天津的滨海新区,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这是既不沿江、又不沿海,目前也无航空、铁路等交通枢纽的毕节市所不能比拟的。由于受到区域特征、交通条件、先期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毕节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方面都受到很大制约。城市建设规划定位不长远,发展速度不够快;工业起步晚、发展慢、总量小,规模不大、规格不高、结构单一。而且从主观意识形态来说,毕节人思发展、谋发展的意识不强、信心不满、干劲不足,这些都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瞻前顾后,干劲不足。
与昆山等地敢于先行先试、敢想敢干的精神相比,我们在发展中总是怕这怕那,胆子放不开、步子迈不大。要么担心与宏观政策相冲突,要么顾虑客观条件不具备,或者担忧试点不成功会承担风险、遭人嘲笑……思想不解放、干劲不足、动力不大,让我们坐失许多发展良机,直接影响到全市的改革发展进程。二是目光不远,起点不高。
立足省市、放眼全国乃至世界。这是许多发达地方从规划到建设作出的长远定位。过去,我们的发展只立足毕节、局限毕节,没有跳出毕节看毕节的意识,起点不高、定位不远。没有形成完整的、一以贯之的城乡长远规划,只顾眼前发展、安于丝毫进步的思维定式成为毕节发展的“紧箍咒”。三是作风不实,执行不力。
由于受到长期“坐井观天”思维定式的影响,许多人安于现状,小胜既安,鼠目寸光、不思进取。对待工作敷衍塞责、推动发展激情不高、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对待客商不冷不热,作风不实,执行不力。四是墨守成规,创新不够。
无论是在工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墨守成规的现状,工作创新不够、办法不多、方式不新,推进工作不力。缺乏推动发展的良好体制机制、亲商安商富商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四、几点建议
毕节的发展有差距,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发达地区的发展有优势,这是我们必须服气的。但是我们要抢抓机遇、服气而不泄气;借鉴成功经验,敢闯、敢试、敢为。一要强化学习培训,转变思维定式。
要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吃透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学习发达地方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的理念、观念;认清毕节发展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通过外出参观考察,聘请专家学者来毕讲座等方式,打开解放思想闸门,转变思维定式,从根本上树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观念。建议市委、政府抽调工作能力强、开拓精神好、敢想敢做的干部组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工作队伍,以送出去学习深造、开阔视野,收回来服务毕节、带动发展的方式,使这支队伍成为毕节发展中理念更新的中坚力量,逐步带动全市干部群众真正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干。二要立足科学规划,打造毕节特色。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规划,一个科学的规划更离不开坚定不一的执行。毕节虽然不具备东部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但毕节有毕节的地域特色、人文特点、文化底蕴。在科学编制好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同时,要围绕新总规划形成新一轮城乡规划体系,从总体规划到分项规划再到专项规划,从城市到乡镇再到农村,全面展开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毕节实际,该进行复古建设、打造文化品牌的就深入挖掘文化底蕴;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就立足现代山城都市的风貌,大胆开发;该打造区域特色的就作好规划定位,确立区域特色。规划编制完成后,就必须坚决服从规划,一以贯之、分步实施,任何领导和部门都不能随意更改。三要建设工业园区,促进城乡发展。
“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循环型发展、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是全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总体要求。而毕节作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物流中心,更要有大手笔、大气魄,要将工业园区建设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做好黔西北工业园区、“双池”工业园区及德溪新区、碧海新区规划定位的基础上,要在各大工业园区完善城镇化功能布局,以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进程服务工业园区发展。同时,结合“双双百城市”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城郊发展布局,建立城乡经济链接圈,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后劲。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养老保障及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树立城乡统筹理念,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挥工业园区带动城乡发展效应,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四要扩大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活力。
我们既要树立招大商、招好商的思想,又要有招小商、招精商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出台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夯实坚实的招商引资基础、搭建广阔的招商引资平台,多走出去深入企业调研考察,多请进来传经送宝指点方向。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加强与客商沟通,真正落实亲商安商富商政策,增强发展活力。无论是在城镇化中的基础建设、功能设置、城市管理,还是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的融资定位,都要有借力发展的意识、要有以服务促发展的意识。五要充分利用资源,学会经营城市。
要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源,激发城市活力,实现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综观昆山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于坚持“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的城市经营理念,充分利用昆山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城市拥有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资本化,以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城市资产,不断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探索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城市建设新路子。我们要大胆学习和借鉴昆山的经验和做法,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学习、了解和掌握“经营城市”的方式、方法,高起点的规划和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大力引进外资,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经营城市资源,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走出具有毕节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六要创新发展模式,边筑巢边引凤。
昆山“富规划、穷开发”的运作模式很值得毕节借鉴。我们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立足毕节、放眼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对统筹城乡发展及产业布局作出科学定位、整体规划。完善工业园区功能配套,由政府先垫资规划建设好一个功能齐备、配套完整、规模化、规范化的园区框架,同时通过招商渠道将有实力、有前景、真正能够带动毕节发展的优势企业引进来,走边筑巢边引凤之路,实现毕节从招商到选商的模式转变。要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全民动员、强化招商意识,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考核,下大力气在整治环境、服务客商、促进发展上出重拳、下狠招、动真格,真正营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推荐阅读:
加快新区工业化发展工作汇报08-26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07-09
温江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思考07-03
加快工业发展 构建和谐XX09-06
县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强县步伐的工作意见10-21
关于加快都市工业园区产业转型的几点思考05-19
昆明市关于加快企业创新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10-04
关于加快沿海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实施意见的通知09-14
*市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06-13
关于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的意见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