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创业园

2024-05-14

青岛高新区创业园(精选3篇)

青岛高新区创业园 篇1

一、引言

新城建设能够扩大城市空间,强化城市功能,缓解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一列问题。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早是在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是新城建设的雏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以及旅游业在带动区域经济方面的作用,在新城建设过程中利用旅游元素来建设活力新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逐渐增多。例如自贡沿滩新城、通州新城、惠州稔山新城等。

青岛高新区是青岛的第三代新城,倡导生态和创新的发展主题,强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青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青岛高新区自设立以来,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建设和区内环境优化取得显著进步,经济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城区改造建设所形成的新的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塑造魅力新城,实现高新区由单一城市功能向综合城市功能发展的跨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青岛高新区如何在后续的城市建设中实现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就有了研究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二、文献综述

1、新城建设相关研究

新城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新城建设方面的研究,张学勇[1]指出我国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新城建设应以综合型新城模式为主;邵波[2](2010)在对杭州新城的类型和面临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杭州新城应通过引导现代服务的发展提升新城公共服务等级;曾大林[3](2013)在对国内外新城建设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城建设的内涵和模式;徐静[4](2013)提出南昌的新城建设应从现实出发,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进行科学规划,重视公共交通的建设;杜宾宾[5](2013)探讨了珠海新城建设的发展战略,认为珠海的新城建设可以采取产业突围战略、有机空间战略、交通引导战略、城乡互动战略和低碳环保战略。

2、新城建设与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

对于新城建设与旅游的互动发展,部分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张璟[6](2009)以临港新城为例,分析了临港新城旅游形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旅游形象建设的必要性和旅游形象理念识别系统,指出滨海新城旅游发展应充分发挥形象先导和驱动效应,并保持旅游形象的长久生命力;胡北明[7](2013)以自贡市沿滩新城为例,以城市新城建设理念的转型为依托,提出沿滩新城的旅游开发思路和城市旅游的建设方案;骆王丽[8](2013)在无锡锡东新城旅游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建设,突出旅游市场营销,营造舒适的旅游软环境等旅游业发展路径及策略;戴光全[9](2005)等以广东东莞为例,提出传统旅游资源相对不足的东莞在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形成了以经济实力为依托的经济驱动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新城建设应以区域现实为依据,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实现高起点、高质量的规划;应注重“以人为本、人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建设理念和系统的观点进行规划、开发与管理;新城发展应充分考虑旅游的产业发展和行业带动作用;新城的旅游发展要做好形象定位,避免同质化现象。

三、我国新城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已有很多旅游业在新城取得良好发展的成功案例,我国部分新城旅游发展模式见表1。

表1 新城旅游发展模式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和互联网信息整理而成

上述新城的旅游发展模式可总结为专项旅游引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中心外向辐射型新城旅游发展模式、多元旅游发展模式。在这些发展模式下,新城建设与旅游实现了很好的融合,一方面新城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崭新的新城形象是发展旅游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旅游业因其产业联动效应可以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稳定的资本积累,能够促进城市建设步伐的推进,优化城区环境,增强城市活力,塑造优秀的城市形象,增大城市空间容量。天津滨海新区2012年全年旅游接待量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00亿元,2013年接待中外游客1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旅游收入年涨幅15%。江苏湖滨新城2012年与2013年接待游客均为1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超十亿元,在旅游业带动下进行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功能配套,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中国原点新城为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在建筑设计、道路规划、公共设施、人文环境等方面实施改革,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本文在借鉴其他新城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新区的新城建设和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摒弃依赖狭义旅游资源的旅游发展模式,[9]提出青岛高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

四、青岛高新区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1、青岛高新区新城建设现状

高新区是在海玉盐场、东风盐场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新城建设面积58平方公里。青岛高新区中央智力岛为核心,以科技大道和创业大道为纽带,以岙东路、火炬大道、创业大道、创意大道为发展轴形成岛状布局。高新区的新城定位为产业新城和科技新城,重点发展电子、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节能、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科技和国防科技七大产业,以保护的同时促发展为战略指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国际一流的生态科技新城为发展目标,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4年1-10月份,实现总收入1803.7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工业总产值1552.3亿元,增长28.6%,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由2013年的第十位升至第九位,发展潜力大,在全国有很深的影响力。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在环湾保护的战略指导下,高新区内已建成祥茂河、葫芦巷等水系景观,有水杉、银杏、合欢等乔木,南天竹、大叶黄杨、黑松等灌木,整个城区内的覆盖率达到70%以上,满目青山绿水、碧林蓝天,整个新城的绿化工作成绩显著。高新区的湿地景观是胶州湾不可多得的湿地地貌,城区的整体生态群容纳的墨水河湿地、城市中部湿地、大沽河湿地这些极佳的生态景观资源使高新区成为一个生态新城。作为科技新城,高新区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但从传统的视角来看,高新区优势型旅游资源较少,缺乏骨干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密度不够,旅游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但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板块群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对促进高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产业功能拓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青岛高新区旅游发展基础条件

高新区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距离流亭机场不到20分钟的车程,距离青岛北站不足半小时的车程;高新区内有维客超市、紫荆苑等一定数量的住宿、餐饮和购物场所,可以满足旅游者行、住、食、购的基本需求。高新区区内建设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有祥茂河、葫芦巷等水系景观和墨水河口湿地景观,景观环境基础优良。有垃圾桶、公共厕所和观景设施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3、高新区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1)产业带动型旅游发展模式的提出。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2013-2020)所提出的三城两线的发展布局中的滨海休闲度假轴带重在拓展西海岸、胶州湾北部的旅游发展新空间。高新区创新式地提出产业带动型旅游发展模式,致力于通过打造高科技生态园景区拓宽胶州湾北部的旅游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游、休闲度假、生态观光、高科技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与青岛市旅游发展布局的战略方向相吻合。

高新区的核心资源为高科技资源、水系景观资源及湿地景观资源,水系景观和湿地景观难以与广州南沙湿地、西溪湿地、微山湖湿地、西湖等相竞争,因此,高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应突出自己的特点,突破传统的依赖狭义旅游资源的固化模式,走高新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可以采用产业带动型旅游发展模式,即以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带动高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高科技为核心,以区内葫芦巷和祥茂河的水系景观和墨水河湿地景观为依托打造高科技生态园,将整个高新区打造成一个开放式景区。将高新区发展成景区主体型城市旅游目的地,以景区化的手法将城市公共产品和传统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同时,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不断更新高科技项目,给旅游者提供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的需要,发展淡季旅游,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增强旅游对高新区发展的带动力。

(2)产业带动型旅游发展模式在高新区的应用

其一,青岛高新区产业带动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前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高新区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但高新区的景观资源多为水系景观,一方面,改造的滨水生态景观虽然环境优美,但缺乏独特性,与遍布全国的水系景观相比没有竞争力,生态景观虽有亮点,但不具备相应的规模和体系;另一方面,高新区独特又先进的高科技产业对于旅游者来说更具吸引力,机器人工业园、3D打印中心、东唐影视、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等工业旅游资源和高科技资源丰富了高新区的旅游资源,成为吸引旅游者的特色资源。以高科技资源为主,以水系景观资源和生态景观为辅打造青岛市第一个高科技生态景区是高新区发展旅游业的创新式选择。景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景区的吸引核对游客所形成的吸引力,即调动出游并促进游客的聚集。高新区的高科技产业和资源因其独特性和稀缺性具备这样的吸引力,促使旅游流的形成,进而产生物流和资金流,使得高新区能够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益。

目前我国景区开发存在同质化、趋同化现象,造成“千景一面”的局面,雷同的旅游项目和旅游景观会使旅游者产生审美疲劳,感到枯燥无味,形不成赏心悦目、悦耳明心的美妙感受,进而降低旅游者的体验价值和对景区以及旅游服务项目的满意度。高新区避开利用水系景观和生态资源打造休闲公园的传统方式,利用其独特的高科技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创建青岛市第一家高科技生态景区,形成高新区独特的竞争力。

其二,总体定位。高新区以中央智力岛为核心打造城市主题公园群,形成“1个核心+10个公园”的空间布局。高科技生态景区的创建使高新区成为集科技体验、体育娱乐、生态观光、文化休闲、宜居疗养为一体,以科技和生态为内核的科技生态旅游示范园区。同时,将景区定位为青岛著名的旅游区、首个高科技体验区。青岛高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建科技生态景区,围绕旅游的游、娱、行、食、住、购六要素,形成科技旅游、工业旅游、休闲体育游、生态观光游四大特色旅游。

其三,空间布局。高新区依据各个区域的综合优势,围绕科技创新之岛中央智力岛采用降解区划法形成核式环状的空间布局图,发挥各个区域的主导优势,突出旅游资源和景区开发建设的集聚布局效应。高新区以高科技资源为突破口,增强竞争能力,强化高新区个性和竞争优势,塑造鲜明的区域和景区形象,加大市场吸引力。高新区通过开放式景区的创建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与区域文化特色,设计和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符合功能分区的特色性原则。[10]10个主题公园的划分,同时兼顾产品内部结构的组合特征及不同产品之间的互补性,统一布局,使得各园区之间在产品设计上协调互补,避免各园区产品的竞争,与空间结构与产品结构互补性原则相吻合。[11]1个核心+10个公园的空间布局实现形成旅游与高科技产业、运动体育、养生养老、滨河观光、滨水休闲、文化艺术等的有机融合,突出高新区的核心特色。

祥茂河体育休闲公园和葫芦巷滨海生态园依赖水系景观形成休闲公园和滨水生态园,给旅游者以优美的体验。澜湾艺术园当代艺术的主题与现代高科相呼应,其品艺术、亲自然、慢生活的文化特征以迎合现代休闲旅游发展的需要。北岸科技明珠园和智慧科技体验园是景区的核心公园,依托现有的机器人综合业务中心、3D打印、市政管廊、智慧网谷等资源提供给旅游者不同于一般景区的体验,加深旅游者对高新区科技新城的印象,巩固旅游者对高新区满意度的驱动力。怡居养生公园将旅游与房地产进行结合,挖掘旅游房地产的潜力发展疗养旅游,使高新区成为宜养、宜居的生态社区。高新区通过高科技生态景区的创建,通过旅游景区特色化发展旅游业,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区内独特的高科技和企业资源形成个性鲜明的旅游产品,形成适于自身的旅游发展模式。

五、青岛高新区旅游发展路径探讨

高新区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高科技资源和企业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将高科技生态景区进行创新性建设,同时通过有力的营销方式将区内外的旅游者吸引过来,通过视觉观赏和高科技体验给游客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高新区旅游业发展路径,一是确定科技和生态为高新区旅游发展的吸引核,顺应生态和创新的主题,着眼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业,以高科技资源为核心,打造青岛首个高科技生态景区,使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推进青岛高科技战略城市的建设进程,顺应青岛市旅游发展布局的战略方向,提升青岛市旅游产业能级。二是围绕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大力发展胶州湾北部旅游,塑造青岛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提高新城价值,通过自行车环河、皮划艇河上观光等精品路线,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并获得稳定的忠诚度。三是在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引导下,完善高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四大体系,首先是完善旅游服务集散体系,增设停车场和公厕,提升高新区旅游集散功能。其次是加快游客中心建设,完善信息、咨询、营销、商品售卖、导游服务等功能。然后是建设旅游导示体系,完善景点标识、道路引导标识、服务设施引导标识、安全警示标识、宣传牌标识。最后是完善景区内交通体系,开通自驾车环河旅游路线、沿河观光巴士路线、环河观光电瓶车路线。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提高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一环,通过高起点的规划,打造城市综合功能群,为旅游者提供游、娱、行、食、住、购的服务,让游客停下来消费,或者重复旅游,而不是走马观光式游览以期到达下一个旅游景区(点)。四是结合园区内高科技企业做特色营销,充分恰当的营销方式可以扩大新城的形象,加强高新区对潜在旅游者的吸引力,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恰当的营销方式和高科技企业的有机结合使旅游者的期待值和实际体验值相符,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通过制作并播放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企业的纪录片,使高新区的形象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通过与在线旅游门户网站的合作、微博营销、播客营销、SEO营销(搜索引擎优化)、PPC营销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开展营销工作,加大对高新区和景区的宣传力度,以先入为主的方式使景区的形象深入人心。

高新区是在盐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缺少代表性的资源和景观,缺乏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名川大山类、遗址遗迹类等具有影响力的资源,水系景观类自然旅游资源缺乏特色,不足以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特色旅游产品。但是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强城市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各方面建设,依靠高科技资源和企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科技生态景区是高新区发展旅游业的创新之举。青岛高新区通过高科技生态景区的打造使旅游业融入城市发展中,以旅游大项目为抓手,通过高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高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与新城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旅游凭借其引擎作用,实现服务产业聚集,土地升值和商业地产的延伸,随着城市建设与旅游的融合互动发展,高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产业结构完整,经济成就突出的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新城建设与旅游互动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逐渐增多。本文以青岛高新区为例,通过研究高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探讨高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借鉴其他新城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产业带动型旅游发展模式”。即以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为核心,以高新区内的水系景观、湿地景观等自然资源为依托,实现旅游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形成新城建设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拓展高新区的产业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城建设,旅游发展模式,路径选择,青岛高新区

参考文献

[1]张学勇,李桂文,曾宇.我国大城市地区新城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J].规划广角,2011,27(5):1-6.

[2]邵波.杭州大都市区新城建设的若干思考[J].西城规划2010,(S1):1-4.

[3]曾大林.新城建设的内涵解析与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新城建设对比[J].中国名城,2013,(7):1-5.

[4]徐静,张桔,刘欣.关于新城建设的若干思考———兼析南昌的新城建设[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3,(5):1-4.

[5]杜宾宾,白雪.珠海的新城建设与全域城市化[J].开放导报,2013,(5):1-4.

[6]张璟.滨海新城旅游形象建设——以上海临港新城为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30(3):1-6.

[7]胡北明,雷蓉.城市新城区建设与发展旅游的关系研究———以自贡市沿滩新城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1-3.

[8]骆王丽.基于新城建设的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以无锡锡东新城为例[J].中国商贸,2013,(27):1-8.

[9]戴光全,朱竑.经济驱动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5,20(2):1-6.

[10]王衍用,殷平.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3.

[11]王衍用,殷平.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3.

青岛高新区创业园 篇2

本暂行办法经高新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依此做好相关工作。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筑业企业入区管理暂行办法

一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招标投标和工程发包管理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高新区建筑市场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山东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业企业是指依法取得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资格的独立法人。

二、入区申请

第三条 建筑业企业进入高新区建筑市场须向高新区建设局提出申请。

第四条 进入高新区的建筑业企业,须在本区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本区内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二)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

(三)具有配套的管理人员及相应数量的职工队伍;

(四)具有健全的技术、档案等管理制度;

(五)在本区内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及税务登记手续,并依法在本区纳税。

第五条作为企业的常设机构,分支机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执业资格或能力的工作人员,维持正常运作及项目运营。

第六条在本区承担施工图设计的设计企业,在建设项目的存续期间,必须设立分支机构并配备足够的设计人员。在项目施工期间,应留有相应的设计人员为现场进行技术服务。

第七条入区的施工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必须常设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具有执业资格的管理人员。

第八条 进入本区建筑业企业,必须缴纳规定数额的信用保证金。信用保证金主要用于解决入区企业承担的工程建设项目应急事件处理、欠缴违法违规行为罚款、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安全(质量)事故处理,确保社会稳定。

第九条 建筑业企业信用保证金的缴纳标准:

(一)施工企业:市政、园林、土石方、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房建、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工程的特级、一级企业200万元,二级企业160万元;外埠施工企业除主项资质外,申请承接增项资质工程任务的,每个增项资质按80万元缴纳入区信用保证金;专业分包企业40万元,外埠企业申请承接增项资质工程任务的,每个增项资质按20万元缴纳信用保证金。

(二)监理企业:60万元。外埠企业申请承接增项资质任务的,每个增项按30万元缴纳信用保证金。

(三)造价咨询企业:20万元。

(四)招标代理企业:20万元。

(五)设计企业:20万元。

第十条信用保证金的存储与管理

(一)高新区建设局负责全区建筑业企业信用保证金的管理工作。

(二)高新区建设局指定银行,负责信用保证金的收取存储工作。

(三)入区建筑业企业在办理入区备案登记手续前,必须与高新区建设局、指定银行签署保证金帐户使用管理协议,设立信用保证金专用帐户。

(四)入区建筑业企业按照规定标准将信用保证金存入指定银行专用账户,银行出具信用保证金存储证明。

(五)在入区建筑业企业发生欠缴违法违规行为罚款、不及时处理工程事故及其他突发应急事件、不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引发投诉等问题情况下,高新区建设局可从信用保证金中直接支付相应数额的款项。

(六)入区建筑业企业在信用保证金被支付使用后的一个月内,应按规定补存至规定额度。如逾期不补存或补存不足,停止该企业在本区内承揽业务资格六个月。自第一次支付起,六个月内不补存或补存不足的,视为失信企业,停止其在本区内承揽业务,通报清出本区建筑市场。

(七)入区建筑业企业在承接的全部工程保修期满后,需退出本区的建筑业企业可办理信用保证金帐户使用管理协议终止手续。

(八)办理了信用保证金帐户使用管理协议终止手续的建筑业企业,一年内不得再办理入区登记。第十一条建筑业企业入区申请应提交的资料:

(一)入区申请书;

(二)资质证书、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工商登记登记和税务登记证件;

(四)信用保证金存储证明;

(五)外埠建筑业企业当地(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出具的信用证明及建筑业企业入青备案证明;

(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认证证书;

(七)安全、质量、人员配备等管理体系文件;

(八)近三年主要业绩材料及相关的证明文件;

(九)诚信证明材料;

(十)其他有关材料。

三、入区备案

第十二条 建筑业企业通过入区申请后须在高新区建设局办理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备案。第十三条 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备案应提交如下资料:

(一)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表;

(二)入区建筑业企业维护市场秩序承诺书;

(三)入区建筑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四)入区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五)入区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六)入区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七)入区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的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八)入区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证明;入区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执业资格证书。

(九)入区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及关键岗位人员(材料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机械管理员)资格证书、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证明;

(十)入区建筑业企业的技术工人花名册及其劳动合同、岗位技能证书及其社会保险证明;

(十一)入区建筑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对驻区机构负责人的委托(授权)书;

(十二)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证明(《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

(十三)企业注册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施工证明;企业注册所在地不在青岛市的外地建筑业企业还应持外地建筑业企业入青信用证明及入青备案证明;

(十四)企业信用保证金存储证明及相关协议书;

(十五)其它所需审查的文件资料。

上述材料留存复印件的,须用A4纸复印并加盖公章,按照上述顺序装订成册,要求提供原件的,审核后将原件退回。企业注册所在地不在青岛市的建筑业企业持《外地建筑企业入青信用登记证》到区建设局办理《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表》。

第十四条 高新区建设局负责对以上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后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办理入区备案,发给《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备案证》并在本区进行公示。未办理信息登记备案的企业,不得参与本区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承揽业务活动。

第十五条 入区建筑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员、项目经理和工程技术、经济等管理人员,必须是本企业的正式职工(以社会保险证明为准)。企业管理人员、办公地点、联络电话要相对固定。入区建筑业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驻区地址、联系电话、驻区负责人、驻区技术负责人以及施工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等如需变更,应提前到区建设局办理相关信息变更备案手续。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监理企业或施工发包企业要对承建(分包)工程项目的入区建筑业企业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社会保险、岗位证书、《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备案证》情况进行核实。

四、管理与考核

第十七条 高新区建设局负责建筑业企业入区申请的审查、审核和备案工作,并对入区企业实施诚信动态监控管理考核。

第十八条 入区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须接受高新区建设局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考核。对入区建筑业企业的检查与考核包括企业行为和项目的施工生产行为或业务工作情况,检查和考核的对象是企业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和项目负责人。

第十九条 对建设工程企业的检查考核,执行《青岛市建筑市场主体管理考核办法》,并由区建设局组织实施动态监管。

第二十条建筑市场主体行为考核成绩与招投标实施联动,成绩优秀者,作为本企业和个人评选先进的条件之一。考核成绩判为D级的企业,视为失信企业,将其清出本区建筑市场。

第二十一条 招投标管理部门在审查投标报名资格时,应检查相关企业的《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备案证》;质监、安监等部门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时,应检查相关企业的《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备案证》,对未办理《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备案证》的,须限期补办。

第二十二条 入区建筑业企业依法在高新区范围内承揽业务,在工程安全报监前,须持中标通知书、《入区建筑业企业信息登记备案证》到高新区建设局办理工程项目登记。

第二十三条 入区建筑业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自觉执行《青岛市建筑市场主体管理考核办法》。对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一律清理出本区建筑市场。

五、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入区申请书

附件:申请审批表

附件:办理流程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文件 篇3

青西新管发〔2018〕63号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提升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

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管区,管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计划(2019-2021年)》已经管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2018年9月17日

青岛西海岸新区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计划

(2019-2021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区医疗卫生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保障短板,提升新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线,将更多的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技术人才引向基层,加快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新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基层公益性质;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基层服务效率;坚持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质量;坚持综合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三)工作目标

到2021年,初步建成区域内“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房屋设施标准化、设备配置现代化、人员配备合理化、服务功能人性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运行新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到65%以上。

二、计划内容

(一)密织基层服务网络 1.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增设7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根据建设进度和相关标准设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在未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珠海街道、胶南街道、临港管区分别新设1处,在泊里镇董家口拆迁安置区和临港拆迁安置区分别新设1处,填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空白;在服务区域大、服务人口多的长江路街道、滨海街道分别增设1处,确保服务覆盖及时到位。

在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村居由镇街(管区)负责,在实施村庄改造的村居由镇街(管区)和区城市开发部门负责,按照青岛市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分别统筹规划建设一处面积不低于150㎡的中心村卫生室,无偿移交至当地公办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使用,其房屋内配、装修装饰、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信息化建设等所需资金按列入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予以保障。

在新建商业开发住宅小区,由规划和城建部门负责,以服务人口0.8万~1万人为单位,配套建设面积150~220㎡社区卫生用房,项目建成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综合验收,并到区城建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备案,竣工验收备案后建设单位应签署社区卫生用房无偿移交当地公办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管理使用协议,否则纳入失信企业进行管理。其房屋内配、装修装饰、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信息化建设等所需资金按列入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予以保障。

在已建成商业开发住宅小区,由镇街(管区)负责,以服务人口0.8万~1万人为单位,统筹规划提供面积150~220㎡社区卫生服务用房,无偿移交至当地公办镇街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使用,其房屋内配、装修装饰、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信息化建设等所需资金按列入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予以保障。

对于建成运行并由公办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紧密型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村卫生室,由区财政按照每处每年2万元的标准建立基本运行费用补贴制度;同时参照村卫生室相关补助政策,按照每处每年1.8万元的标准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资金,并对其在岗服务的医务人员按照每人每年1千元的标准落实医疗责任保险缴投补助费用。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城建局、区建筑工务局、区发改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房管局、区城市开发局、区编办、区财政局,各镇街(管区),医疗健康发展集团

(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2.改善基层诊疗服务环境。

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对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异地新建;对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对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容院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对现有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办医条件。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城建局、区发改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房管局、区财政局,各有关镇街(管区),医疗健康发展集团

3.核定基层人员编制数量。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人员总量”和“人员结构”双达标的要求,按照镇街卫生院服务人口1.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1‰的标准重新核定人员编制数量,由区编制、人社部门优先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原则上三年内补足缺口,以新区为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空编率不超过5%。同时,建立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备数量每三年动态核定工作机制,以适应新区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责任单位:区编办、区人社局、区卫生计生局 4.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

由区财政每年出资200万元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对新任镇街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建立培训制度,培训时间不少于1周;对镇街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建立轮训制度,每3年轮训一次。对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四类机构一线骨干医务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和脱产进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常见病、多发病规范处置和新技术、新理念普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性技能专题培训,到2021年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全部轮训一遍。

从全区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公开选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卫生人员,到薄弱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业务院长/业务主任”,在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时间,计算为城市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基层累计服务的时间,期间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予以优先考虑。

区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实现全覆盖,帮扶效果列入区级医院年终考核内容,作为评先树优的必要条件。依托健康服务共同体,建立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医学专家人才每年定期服务基层制度,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支持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财政局

(三)激励基层医务人员 5.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

将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60%差额工资补助标准逐步提高至90%。2019年提高至70%,2020年提高至80%,2021年提高至90%,同时负担年终绩效所需资金。

以推进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为契机,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空缺数量,将公立医院聘用制招录的医护人员纳入卫生下乡支农人员下派范围,在基层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年,经考核优秀的可提前调回公立医院工作。在基层服务期间其人员管理、工资福利待遇等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区财政在基层编制空缺数以内,按照实际在基层服务人数全额负担其社会保险缴投费用,并参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标准给予工资补助。

将定向招聘、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纳入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同制聘用人员管理,由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合同制聘用人员相关标准核定发放工资福利,由区财政按照最低标准承担五项社会保险单位缴投费用,吸引更多的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居工作。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生计生局

6.改革基层薪酬分配制度。

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适当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不超过60%的资金用于人员激励,提取的激励资金纳入并相应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不作为绩效工资调控基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补助项目,完善分配办法,向一线业务骨干倾斜,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报区卫生计生和人社部门备案后执行。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人社局 7.建立基层人才引进稳定机制。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办法,经市组织、人社部门核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硕士以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或全科医学、儿科等基层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采取面试(技术操作)、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对公开招聘报名后形不成竞争的,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合格分数线。

落实基层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倾斜政策,论文、科研等只作为评审的参考条件,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为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

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交流聘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在现岗位工作1年以上,经考核符合高级职称能力业绩条件的,不受任职年限和职务级别限制,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对二级以上医院具有中级、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镇街、社区急需且本人自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报市人社部门审批同意后,可相应聘用到副高级、正高级基层卫生专业技术岗位。

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对于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师,经公开招聘或现有人员转岗在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除执行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外,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可按照每人每年不超过3万元的标准发放全科医生津贴,使其工资水平与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切实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

建立“新区基层名医”选拔管理制度,在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中,选拔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医师,认定为“新区基层名医”,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调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积极性。“新区基层名医”人才工程在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实施,选拔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建立优秀基层卫生人才激励制度,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且业绩优异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由区卫生计生部门按规定进行通报表扬。在基层工作满30年业绩突出的,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由省政府颁发荣誉证书。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编办、区人社局

(四)推进分级诊疗服务 8.组建区域健康服务共同体。

整合区域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组建五处区域健康服务共同体,按照“六个不变”(举办主体不变、法人地位不变、公益性质不变、机构职能不变、产权关系不变、人员身份不变)的原则,赋予健共体牵头单位四项权力(业务发展决策权、人员调配权、资产使用权、财务管理权),探索建立八项工作机制(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业务指导和培训机制、统一诊断评价机制、双向转诊机制、专科建设联动机制、医保费用统筹管理机制、全程健康管理机制、临床用药联动机制),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防、治、康”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主动下沉,快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破解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落地难的问题。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人社局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计划是推进“健康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相关部门、各镇街(管区)、医疗健康发展集团要切实承担起本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2018年10月底前依据各自工作职责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区卫生计生部门要结合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强化与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确保计划举措见实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所需资金按列入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由医疗健康发展集团负责建设。

(二)落实保障政策。区财政、人社部门要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保障医务人员待遇水平,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要将各项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及时拨付;本计划涉及的财政长效投入政策自2019年1月开始执行。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定期通报、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配套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三)强化督导考核。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计划相关工作纳入各有关部门和镇街(管区)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区督查考核部门及时跟踪问效,确保计划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对于落实不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部门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区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管理和绩效考核力度,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要及时上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修订完善有关政策,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管区)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计划的宣传力度,重点加强各部门落实计划出台的新举措、新政策、新成效、新面貌以及对新区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计划具体受益人的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全社会支持提升计划、参与提升计划工作,共享提升计划成果。

抄送:工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办公室,区人武部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

上一篇: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下一篇:职业指导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