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新区

2024-08-18

城市高新区(共12篇)

城市高新区 篇1

7月9日,顺德高新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签约启动仪式暨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储备项目介绍会于华桂园举行,顺德区首例引入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顺德高新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顺德高新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与顺德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开发高新区西部启动区一期9.5平方公里范围,打造高端城市综合体。中标单位中交南沙和中交四航院联合体将负责筹集36亿元资金,负责合作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并利用中交的产业资源和渠道,与顺德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展开招商和产业导入。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土地征拆、指标办理以及与项目有关的所有行政事项的协调。双方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目的融资、开发和建设主体,在6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8年内完成项目开发。合作范围内可出让用地的出让收入,管委会将留成部分等额安排预算资金给项目公司作为成本弥补和收益,同时设置“上有封顶、下不兜底”的保障机制。

这种合作模式下,政府优势明显,一是可引入社会资本保障园区持续开发进度,有效化解政府债务。二是不用承诺保底收益,不会增加政府负担,不会产生或有债务。三是能最大程度激发合作方积极性。投资方降低投资风险和获取预期收益最主要依赖于其自身对项目的城市运营能力,因此有利于充分发挥投资者在建设、融资、招商和城市营销方面的综合优势。四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都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执行,政策风险可控。

作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拓展区域和顺德区土地储备最为丰富、开发条件最完善的区域——顺德高新区西部启动区总规划面积18.86平方公里,区域内一期产业用地规划面积5200亩、商业住宅用地规划面积4005亩,还预留有4000多亩的二期发展用地,依托资源条件的突出优势,成为顺德区战略发展布局中承接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西南片区升级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城市高新区 篇2

肖 齐

尊敬的牛市长、各位领导:

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由我将目前高新区违法建设监察、户外广告整治等工作进行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2009年工作回顾

1、违法建设监察工作。为坚决遏制“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建成区等处的违法建设行为,我局始终严格坚持检查督促制度,每周对管辖区域集中检查一遍,对管控中队抽查一次。对辖区内各类违法建设采取“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的原则,坚决把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对突击抢建、抢占、抢种现象采取“发现一处、拆除一处”的原则,坚决打击决不手软。2009年,我局共查处违法建设51处,拆除面积约8138㎡,其中查处集体土地上违法建设49处,拆除面积约8100㎡,查处国有土地上违法建设2处,拆除面积约38㎡。强制拆除面积约5560㎡,督促自行拆除面积约2578㎡。拔除抢栽、抢种各类苗木56万余株,清除沃土壕村占道苗木50余亩,并平整了土地。全年未发生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案件。会同高新区各相关部门开展了5次大型的联合执法行动,拆除了区内24户“钉子户”,为高新区地上物拆迁拓展项目用地约480亩。同时积极响应市政府关于整治违法建设专项行动的活动,共出动车辆80余台次,强制拆除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苗木12万株,清理土地面积近100余亩。目前,我区的违法建设情况基本得到了遏制。

2、户外广告及整改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经过我局执法人员长时间耐心细致的宣传、说服,主要景观道路的店招设置和迎街外立面装饰装修整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对于城中村周遍道路、经济繁荣程度相对低的道路,我局执法人员通过全天候不间断的巡查对新设置的店招和迎街外立面装饰装修进行严格的管理,必须遵守《包头市店招设置和迎街外立面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进行设置。

2009年我局完成了全部一级管理道路101块牌匾、20多处迎街外立面装饰装修检查工作;完成了二级管理道路新开底店的专项治理行动,共检查30多块牌匾、10余处迎街外立面装饰装修。

二、2010年工作思路

1、坚决遏制违法建设仍然是我局的重点工作。尽管当前违法建设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查处违法建设的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具体措施:一是要继续贯彻“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的原则,提前介入从源头控制违法建设的发展势头,把查处违法建设的重心从拆除了多少放到控制了多少上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做好跟踪检查,有效地防止违法建设反弹。二是要强化监督。建立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力量以及各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形成全民查违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积极参与全市违法违法建设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努力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量”。四是每天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有效提高对违法建设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

2、大力度、严要求,继续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实行全天候不间断巡查,保证工作时间内及时发现各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尽快督促相关业主及时整改。同时要严格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对区内店招设置和迎街外立面装饰装修管理上遵循“突出重点、逐步推进、责任到人、规范管理”的原则,坚决严管一级道路,逐步完善二级道路。一级管理道路上,要在符合上级文件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达到“制作工艺精良、制作材质高档、风格美观高雅、亮化完备多彩”的标准。二级管理道路上,从民生的角度和城市化效果出发,对原有的店招设置和迎街外立面装饰装修制作工艺和材质不做要求,对新设置的店招和迎街外立面装修严格要求。

西咸新区打造现代田园创新城市 篇3

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是中国通往亚欧大陆地区的门户。新区还有着丰富地历史文化遗址,是国家遗址保护区最多的区域。周沣京和镐京,秦咸阳宫和阿房宫均在西咸新区范围内,拥有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之称。

西咸新区成立以来,得到陕西省金融办和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全力以赴的帮助,他们帮助新区解决各类金融需求,还专门出台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西咸新区发展。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还将西咸新区作为陕西省“四对接一扩大”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和示范窗口,今年又帮助西咸新区空港、秦汉、沣西、泾河四个新城设立了金库。“四对接一扩大”的主要内容是区域金融改革发展理念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接;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思路与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接;金融调控监管政策与财政定向扶持政策对接;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与全省实体经济发展实际对接;扩大全省融资规模。近期,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郭新明还提出,充分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作用,帮助西咸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新区靠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加上雄厚的金融支持,西咸新区以项目为核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入区企业实力和项目质量明显提升,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融资和土地工作进一步加强。西咸新区还将以“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文物”的原则和“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市”的目标,建设都市农业和现代城市高度融合的现代田园新城。

城市高新区 篇4

“因天材, 就地利, 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高勿近阜而水用足, 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这是我国古人筑城准则, 也为我们解决近年来城市面貌趋同的问题提供有效方法。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地域性特色才是其生存、竞争、发展的根基和灵魂, 也是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的起源、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历史积淀、与周边城市的互通关系以及人工塑造, 这些都可能成为一个城市扬名在外的特色所在。城市设计把握城市特色的关键就是在城市自身的地域性特征之处中提炼要素, 使其与新的城市建设融合。然而, 在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许多城市盲目追求特色、求新求异, 随意拼凑当下最新设计, 结果往往是不伦不类。因此城市地域性特色要素的探索需要在地域性特征中寻求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在规律中彼此融合、加以变换, 形成多样化统一的空间。

本文以鞍山高新区 (以下简称“高新区”) 城市设计为例, 在对鞍山城市整体空间架构、功能提升、产业转型等自身特征要素研究基础上, 对鞍山高新区现状发展在城市设计层面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并在未来鞍山高新区空间发展、山水关系、肌理传承、环境格局等方面探讨地域性城市特色的具体构筑方法。

2.鞍山高新区空间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 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 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 是未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市“退二进三”的重要功能区。高新区位于鞍山市东侧, 毗邻千山风景区, 周边群山环绕, 风景秀丽。总用地规模达百余平方公里, 但大部分区域为矿山, 因此可建设用地主要为2.5平方公里的已建片区以及本次项目重点覆盖的28平方公里激光产业园。 (如图1)

2.1宏观定位分析

鞍山总体规划分析了鞍山高新区的产业类型及空间职能, 确定高新区未来将发展附加值高、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 高新区南侧占据城市轴线交汇处, 未来将承担城市副中心的职能,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 这对于高新区整体功能提升奠定了基础。然而, 由于高新区一期发展多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入区, 导致区内企聚集性较差, 具体表现为企业趋同严重、技术含量低、缺乏技术创新, 这与鞍山市整体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不符。

用地配置上方面, 根据鞍山市总体规划“一主三副”的空间格局, 在高新区内将形成城市公共生活副中心。鞍山高新区应设置相应的生产及生活性服务设施满足区内使用之外, 还应设置重大公共设施, 从而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

2.2周边自然环境分析

鞍山高新区已建区与激光产业园被千山山脉围绕, 以南北穿越的万水河相隔, “千山”“万水”共同形成规划区周边及内部的山水格局。而东西两岸现状建设较为均质, 结构不明确, 难以看出与周边山水的轴线对应关系。万水河沿岸开敞空间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东西两侧天际线与山体轮廓线联系较弱, 整体景观性较差。鞍山高新区现状建设与周边自然条件缺乏联系, 导致基地现状环境特色未能很好体现。

2.3现状建成空间分析

通过对鞍山主城区卫星影像图的研究发现城市建筑大多为南北向规整排列的长条形建筑以及部分方块形建筑, 呈现出规律性强、边界整齐、组合形式多样的特点。同时, 城市内的部分传统性工业建筑也彰显出重工业城市特征。而高新区现状建筑图底关系零散、均质、组合方式单一, 建筑形式、色彩都与主城区毫无相似之处。因此, 高新区整体空间形态没能承载鞍山市连续的城市记忆, 使人们无法感受到鞍山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3.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设计方法实践

综上所述, 由于缺乏有效的设计, 导致鞍山高新区发展与空间环境缺乏地域性特征, 使得目前区内功能、产业无法适应宏观需求;没能充分利用片区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具有唯一性的城市景观;新旧空间肌理延续性不足, 造成历史文脉的缺失。需要在城市设计中充分运用地域性特征, 解决现状问题的同时对高新区已建片区及激光产业园的功能构成、空间结构提出优化措施。

3.1地域性区位优势及宏观规划定位的运用

首先, 依据鞍山市总体规划, 依托千山路及东环路交叉口形成片区复合型公共核心。该核心不仅承担激光产业园区的商业服务功能, 更重要的是承担了鞍山市城市二级公共中心的作用。万水河两河交汇处具有优美的景观环境, 同时保留有多条厂区铁路, 用地完整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此处可成为高新区乃至整个鞍山市区的文化娱乐核心和生态景观核心, 其功能包含滨水休闲、文化娱乐、生态湿地公园及激光展馆等。

其次, 随着未来鞍山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和高新区未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已建片区将凭借其临近激光产业园、毗邻城市副中心以及紧靠万水河的区位优势, 完全具备成为服务于高新区乃至鞍山市的商务金融区的发展潜力。而以上功能定位和业态必将会与目前片区内工业用地的主导属性不符, 亟待对用地功能进行调整与置换。

由于高新区公共服务核心与文化娱乐核心均紧邻万水河, 同时激光产业园与高新区已建片区 (未来的金融区) 以河分隔, 沿河片区成为沟通一河两岸的重要地段, 同时也是高新区最具活力的片区。因此在激光产业园沿河发展轴南北两处交叉口形成两个服务于激光产业园及居住区的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最后, 由于北侧用地较为平坦宽阔, 在保留部分现状工业的基础上, 新建工业居中布置在规划地段北侧。 (如图2)

3.2地域性山水格局的运用

自然景观要素是规划用地的基底,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地物质景观形体空间的塑造, 规划将遴选用地内部及周边的特色要素, 将其与人工建筑融合、协调。规划用地周边群山环抱、河流穿越, 具有良好景观资源。未来应以此成为凸显全区特色的元素, 同时与周边山体呼应, 结合用地布局形成“显山”、“露水”的景观策略。

显山:规划用地内部两处绿化核心分别为南侧山体与中部万水河交汇处。利用“三横三纵”的生态绿廊贯穿内外山体, 同时分别在金融区、公共服务中心、居住片区以及工业片区内部规划点状绿地。此外, 万水河南北各有两处重要开敞空间可作为停留驻足场所, 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观山视野。因此在立面上需要协调建筑轮廓与山体轮廓的关系。规划采用整体顺应局部突破的天际线设计方式, 既保护山体走势, 也使得规划区内标志性建筑不受高度限制, 充分体现其差异性。

露水:万水河两河交汇处水面较宽, 规划将此处作为全区的生态景观核心, 建设大片湿地公园。同时, 公园内部保留不再使用的厂区铁路, 作为展现城市历史记忆的标志景观。同时在在东环路与万水河之间的狭长用地处设置滨河主题游园, 并兼容少量零售特色商业, 可为人们提供较长的沿河开放空间组织亲水活动。

3.3地域性空间肌理的运用

鞍山市最初依托鞍钢工厂的建立, 陆续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商业、文化卫生事业、市政设施等。解放后鞍山市初具规模, 形成了带有一定偏角的方格网状路网格局, 道路间距为200m~300m, 以此为基础将土地划分为约4ha~8ha的地块。建筑形态及组合方面, 将鞍山主城区典型建筑进行拓扑分类, 成为长宽比1:4的长条状建筑和长宽比1:1的块状建筑。组合形式多为行列式与围合式。

高新区城市设计首先需要确保城市格局的连贯性、延续路网肌理。规划中延续主干道路, 在原有尺度上划分支路路网, 形成的街区尺度及形态与主城区相似。其次, 传承鞍山已有建筑特色, 在原有建筑模块基础上注入活力元素, 使新区发展与主城区建筑形态一脉相承。最后, 根据不同使用要求进行局部变换, 突显出城市新区的活力与特色。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规划着重考虑靠近东环路的建筑界面, 保持弧线状界面完整的同时通过建筑缩进凸显入口空间与步行走廊。此外, 建筑形式依然长条状建筑的扩大与变形, 并点缀部分块状高层建筑。

2金融区。从金融区现状环境看, 各工厂用地占整个用地半数以上, 其相对完整的空间景观、内部路网、工业厂房建筑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新区工业发展特点。因此为传承、发扬这一历史记忆, 金融区采用“母题式”手法, 提取地块内具有典型特征的厂房作为“母题”, 对选取厂房的模数 (115m*65m) 进行复制, 使整个金融区建筑空间尺度和空间肌理与原厂房相统一。

3科研办公区。在滨河发展轴中部为科研办公区, 该区以内部步行走廊串联两边各组建筑。建筑组合按照基本的围合式模式, 与主城区围合院落基本尺度相仿 (75m*70m) 。形成以围合院落作为基本空间单位的小尺度网格街区。这种空间划分不仅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促进用地功能的多样化, 而且有利于严格区分街道上的公共空间与院落内部的私密空间。

通过对街道、街区、建筑在尺度、形态上的控制, 使得高新区与主城区平面布局保留内在相似性, 构建了两者在空间上形成连续性, 同时也保持鞍山城市发展中时间的连续性。 (如表1)

4.结语

鞍山高新区城市设计充分利用地域性特征, 从业态选择、功能布局、自然风貌、城市美学等方面入手, 建立起局部与整体、自然与人工、改造与新建等多方位的联系, 达到改善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干峙.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局系统[J].城市发展研究, 2002 (1) :1~4

[2]赵国裕, 姚瑛.自然、历史、自我——多元背景下塑造城市特色之问对[J].城市规划, 2006 (3) :85~88

城市高新区 篇5

2021年×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1年,城市管理局将贯彻落实党工委、管委会建设“国内一流生态科技城”部署要求,以面临问题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目标为导向,探索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新路径、新模式,打造“综合交通、民生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廉洁交通”整体推进城市治理、交通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创新。

一、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对前期整治成果总结经验做法,统筹谋划2021—2022年创城工作,分析解决突出问题,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创城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在日常工作方面,落实督办单回复、资料网上申报、路长制值班、网格化巡查等方面具体工作。在非机动车停放整治工作方面,在重点区域施划停车线,规划布局绿色停车区,为便民服务增添新亮点。

二、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

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适时修订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完善周、月、季度、年考核汇总制度,指导督促各街道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

三、综合施策推动牵头专项工作落实

(一)继续开展全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和提升工作

指导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全面做好城乡结合部、国省道沿线、村居、街道驻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大力提升全区环境卫生水平和质量。

(二)继续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餐厨垃圾综合治理工作

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暨餐厨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内餐饮单位与收运单位(山东博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约率。

(三)继续提升道路保洁精细化水平

依托全区智慧环卫管理综合平台,严格落实道路分级管理制度,强化机械化保洁力度,全面提升全区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继续做好绿化养护指导和破绿审批工作

做好绿化养护方面的技术指导,制定绿化养护计划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指导各街道开展绿化养护工作,提高绿化养护水平,督促指导公园、广场和各街道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道路挖掘破绿审批工作。

(五)深入推进市容秩序精细化管理

1、开展市容专项集中执法活动。联合办事处、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学校周边环境、占道经营、“十乱”等市容集中整治活动。

2、科学细化网格化管理。细化任务分工,压实执法责任,不留执法管理盲区。

3、开展门头牌匾设置示范创建活动。按照统一、规范、美观、亮化的要求,各大队开展门头牌匾设置示范创建工作。

4、坚持“721”工作法,开展便民疏导点的提档升级。

(六)深入推进餐饮油烟动态化管理

一是建立定期检查考核制度,对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实施动态监管;二是推行“油烟净化餐饮示范店”评比活动,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深化餐饮油烟电子地图的动态管理。

(七)实现违法建设治理长效化

按照省、市违法建治理总体要求,扩大治理成效,夯实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违法建设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二是探索建立违法建设治理村(居)责任制考核机制;三是完善联合监管机制。

四、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一是提升城市管理热点和高发性问题的前置管理;二是构建协调联动的智慧城管管理体系,实现“一个平台、多个系统”的功能拓展;三是健全完善各项指挥处置预案机制;四是强化督导考核、内务管理、业务学习;五是加强宣传、沟通交流、案件督办。

五、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

一是更新完善局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传达各类文件、会议精神,督导协调各项工作、问题落实到位;二是针对春季土方施工多和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任务重的特点,开展道路扬尘集中治理月活动,提前谋划,严控源头,顶格处罚;三是继续对辖区露天烧烤、餐饮油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日常检查台账;四是做好禁烧工作。

六、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和扫黑除恶工作

一是更新完善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签订2021年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二是做好全局月、季度安全管理工作检查,日常检查工作;三是做好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管理工作;四是争取获得×市2021年“安全生产月”优秀组织单位奖;五是做好扫黑除恶调度,每月报告工作。

七、推动版权示范园区建设

一是继续加大版权保护宣传工作,巩固省级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创建成果,提升全民版权保护意识;二是协助区内2家企业争创市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三是拓宽版权登记服务工作渠道,继续开展“双上门”服务活动,提高区内企业作品登记数量,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四是做好区内网吧经营场所日常监管工作,积极配合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在我区开展的各项执法活动。

八、深化放管服工作

一是结合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及时全面梳理我局权利清单,做好行政权利的承接;二是落实放管服各项要求,坚持完善“只跑一次腿”、容缺受理、压缩办理时限等要求,提高行政审批质量;三是严格严控大型户外广告的审核审批,探索安全监管新举措;四是加强窗口管理,创建文明窗口,满意率100%,提升服务质量。

九、探索完善法制工作

一是完善法制制度建设,拟制出台《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法制制度,提高法制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分局规范化建设;二是学习借鉴杭州城管执法先进做法,探索代码式办案系统,实现网上办案系统数字化;三是多形式开展执法队员学习培训;四是通过管理网站平台,坚持做好执法公示工作;五是加强案件审核、开展法制宣传。

十、切实做好民生信访网络问政工作

一是完善局信访和信访投诉工作领导小组;二是重点办理网络问政平台及呼叫中心的各类投诉,做好举报投诉案件的登记、流转和办理工作;三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的闭环反馈工作,做到件件的回音;四是力争年度我区网络问政办理先进单位。

十一、全力抓好队伍管理基础建设

一是提高思想境界,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当标兵、做示范、争一流”作为工作目标;二是开展岗位大练兵,苦练日常执法管理技巧,能够做到“看得见、管得住”;三是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做好督察、执法队伍建设。

十二、全力打造“六个交通”

(一)持续织密综合交通网络

一是根据×市治超办“济治超函[2018]4号”文件精神和市政府会议要求,年底完成投资1000万省级标准化治超检测站的建设;二是坚持“管养并重、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指标;三是合理设置公交站点,积极参与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成辖区内公交站牌设置及公交站点升级改造。

(二)全面构建民生交通体系

一是做好辖区内202家货运企业和4202辆运输车辆的审验、质量信誉考核等工作,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严格地复检,确保检查考核的质量;二是对全区16家维修企业、61家4S店进行一次全面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责令企业限期整改;三是对辖区7家驾校建立培训监督台帐;四是从4月份至7月份开展全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专项行动。

(三)扎实筑牢平安交通防线

一是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年初制定《2021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全区运输企业上报安全生产工作承诺书;三是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四是及时调整交通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细化监管范围和职责,明晰责任分工,加强协调统筹;五是做好安全检查整治。

(四)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一是依托东二环治超站采取联合执法,开展辖区道路柴油车禁行、大气污染防治等集中整治行动;二是抓好污染源头管控专项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整治“黑出租”集中行动;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实现交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

(五)广泛推广智慧交通应用

一是对接省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二是完善“放管服”行政审批大厅交通管理窗口服务功能,确保100%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次办结,促使更多群众享受到智慧交通成果。

(六)全力打造廉洁交通样本

一是严格执行选人用人标准和要求,打造风清气正、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二是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围绕高新区重大战略部署以及交通运输中心工作,精准策划、主动发声,全面提升行业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三是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感动交通、最美人物等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廉洁交通形象。

十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党员教育培训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前进;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干事创业的能力;真正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平台,推动干部职工大学习。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行动,以党建统领推进全局各项工作。深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抓好各阶段主题党日活动。结合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加强政治建设,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党建工作规范和责任清单落实,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扎实推进机关支部联系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工作。

(三)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为提高党建工作效率的质量,进一步优化党建工作制度、程序,量化党组织、党员考核指标,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稳妥发展党员,进一步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

(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切实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区委的部署上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全过程,切实落实廉政主体责任,严守纪律、廉洁从政,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十四、强化信息宣传工作力度

通过动态信息、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微信、APP等多种载体,全面加强信息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亮点、经验举措、成绩成果、公益知识,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

十五、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充分认识到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切实抓好网络舆情监控的各项工作。一是增强舆情预警意识,引进舆情监控软件,防危机于未然。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文件。

十六、提升全局规范化建设水平

镇江新区城市主干路施工组织设计 篇6

关键词:路线设计  机非分隔带  双向四车道  路基土方

1 新区主干路的总体设计概况

1.1 公路路线的设计 从设计学角度来看,公路路线的设计是一般道路设计的基础,道路路线是后续设计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在路线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使用1:2000的地形图,根据地形图上面的基本地理信息实际线路勘测报告,科学合理设计公路路线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并根据实际地理位置情况选定恰当合适的桥涵类型。后续跟进工作还需要制作好必要的施工测绘图、表,需要计算的表单数据分类清楚,加以整理备案,形成科学的施工技术说明书。

1.2 路基路面设计 在完成路线的基本设计之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路基的定型设计,其中路基包括配套的防护栏、系统排水设施、支档墙体工程、特殊地段的路基处理等。总体上看,路基是公路施工环节工期较长的一部分,质量可靠的路基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降,在沉降之后,其配套设施是否存在问题,才可以更清楚的检验。

1.3 桥涵初步设计 镇江新区的主干路,在实际路线选择过程中,为了减少对道路交通的阻碍,在不少地方增加了一些桥涵,桥涵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地质规律,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形态,减少大规模机械施工作业。技术人员要根据勘测的详细数据资料,认真做好桥涵标准图设计筛选工作,相关技术要点、施工工艺的要求,要形成书面文件。

1.4 施工组织设计 在完成上述设计内容的基础上,项目总体负责单位要根据设计工程总量的大小,合理安排组织施工,不同的施工地段,要配备合适的施工队伍。并制作相关施工成本预算,施工进度的合理预期,建立相关合同资料的档案。

2 路线及工程概况

该段路线从走向上看,它属于镇江新区的一段主干道路。其路线设计的相关技术指标如下:路幅宽度60m,双向四车道,中央分隔带3m,机非分隔带2*5m,行车道为2*11m,辅道为2*8.5m,人行道2*4m。设计车速为60km/h,路线总长909.796m。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两个变坡点,填方边坡1:1.5,挖方边坡1:1.0,机动车道、辅道、人行道、机非分隔带、中央分隔带横坡1.5%,人行道横坡2%。

3 路线平面设计

路线平面上的中线为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就是所谓的路线平面。对路线平面的设计要依据路基的基本形状和总体平直度,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交通负荷,因为道路的长期使用,主要是为了分担其他交通要道的车流量压力。社会因素的影响,需要设计人员认真考虑。

4 公路沿线的气候、水文特征、地形地震地理及与公路的关系

该主干路的大致位置是在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受这种气候的影响,镇江地区一年之中,冬冷夏热,温差较大,并且有着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在冬季寒冷干燥少雨,而夏季则高温多雨,总体上看,镇江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600mm。根据这种气候特色,公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仔细考虑,尤其是夏季降雨的影响,施工时要合理避开暴雨期,避免路基和水泥、粘土的建筑材料被水冲毁,一些不易和水混合的材料,在雨季也很容易变质。

5 沿线材料分布情况

公路沿线5km以内有较丰富的砂砾材料、砂,当地沿线无矿石料场,矿石材料需要外购,相距约10km。相距20km左右处有水泥厂和石灰生产厂;钢材等建材,可在邻市进货,相距20km左右。

6 环境保护

现代社会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在公路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对原始环境破坏较轻的方案。对于耕地的占用、植被的破环、山体的破坏,都应尽可能减少,例如在公路沿线建立绿色植被防护栏,减少今后车辆行驶带来的噪声污染、尾气污染。本路线设计考虑了道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尽可能多的利用原路段,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对于道路施工造成的取土坑、弃土区填方及挖方边坡采用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7 新技术采用及计算机运用情况

为了优质高效完成本项目勘测设计任务,在工作中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广泛采用了AutoCAD技术,全部图纸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做到优质高效准确。

8 其他事项

其他未提及的施工事项,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其他部颁施工规范。图纸中所提的混合料配合比,仅供参考,施工时应以现场试验为准。施工中若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郑瑞杰,张敬民.无常年流水地区涵洞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孙学权.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技术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3]钟桂发,肖道南.桂梧高速公路设计建设管理向国内外市场开放[J].公路运输文摘,2002(04).

[4]李梦真.高速公路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初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8).

[5]李锁哲.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涵洞和通道的布置与设计[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8(06).

城市高新区 篇7

目前,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即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是由政府部门下属的绿化队全面负责, 采取的是“以费养人”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城市采取这种管理模式;二是市场化管理模式。即养护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将具体的养护工作承包给有资质、专业化的企业, 其主管部门起到的只是管理、督导的作用。这种模式目前在新乡高新区绿地管理中;三是双轨制管理模式。由于体制和经费问题, 作为城市管理改革的过渡阶段, 市场化管理、事业单位管理2种模式同时并存。

2 当前城市绿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绿地的分类管理有待规范

绿地管理是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绿地的分类管理是完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很多地市将所有绿地只按面积计算, 没有将绿地内的植物细化分解, 目前新乡高新区只是将绿地管理和行道树管理划分开, 计算面积时, 行道树按照米径大小折合成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 招标时只是按照绿地面积计算管理费用。这样划分不规范, 有待改进。

2.2 管理费用单位面积计算无定额支持

绿化工程定额明确了各种植物和起挖植物的施工定额及管理定额, 但没有已建成绿地周年管理绿地内植物的费用定额。笔者参考各地的绿地管理费用计算也只是政府指令性文件暂定费用, 缺乏计算依据。

2.3 绿地管理的考核标准不健全

管理考核标准和绿地植物分类是相关联的, 所以, 不同植物的养护要求不同, 考核要求迥异。目前, 多数参考书只是要求“植物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 确实比较笼统。绿色植物管理好坏要从植物本身的特性能否充分发挥出来, 考核标准必须依据当地气候、地理条件来确定。

2.4 绿地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人为因素多

监督部门多是政府职能部门, 政府绿化主管部门作为城市绿化管理的职能机构, 主导着一个城市绿化发展的方向, 也是一个城市绿化养护水平是否能够创新提高的关键。但监督检查人为因素过多, 有时出现“政出多门”现象。管理到位与管理缺失, 有时不同的带队领导会做出不同的指示要求。

2.5 绿地管理企业在岗人员专业素质差距大

这是目前绿化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者从业时间短有关系, 新乡高新区的绿化管理人员多数是本地失地农民, 有的根本不知道种植的植物是什么。

2.6 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不完善

绿地损坏后, 往往绿化施工企业和管理到位没有执法权, 毁棵树有时够不上立案条件。还有夜间车辆撞坏花坛树木, 驾车逃逸的事情在城市绿化管理中非常多。大雨、暴雪、狂风、极端干旱等自然现象对植物生命的恣意毁坏, 有时是致命的。

3 解决城市绿地管理问题的途径

3.1 明晰绿化管理周年操作规程是实施市场化管理的基础

一个地区的立地条件基本不变, 因此对当地绿化植物列出周年管理计划是指导绿地管理的纲领。笔者对新乡高新区的绿化管理就结合本地管理情况列出1~12月份的管理日志, 从实际操作看, 实用性很强, 监督检查也找到了依据。

3.2 尽快出台管理定额

必须与当地工资标准和生产资料成本相结合。绿地管理费用的计算应该划分为几块, 主要是人工费、材料费、设备损耗等。查阅全国各地的绿地管理费用, 没有国家、地方标准, 没有计费依据, 多数是公开招标, 价低者中标, 其结果是, 管理费用低, 绿化管理企业没有利润空间, 管理不到位, 造成绿化成果频繁受损, 有的景观尽失。多年的管理经验证明, 合理的管理费用必须结合当地的工资标准和生产资料成本来计算合适的管理成本, 加上各种保险费用、税金、合理利润等组成绿化管理定额来保证管理企业的利益。

3.3 政府重视, 管理企业必须具有绿地管理相关资质, 是确保管理质量的基本条件

绿地管理和绿化工程施工普遍认为科技含量不高, 规范标准容易把握, 基本没有安全隐患, 因此政府对绿化工程和绿化管理的监管大都不重视, 并且有时安排的突击任务不分季节, 施工后, 造成苗木死亡严重。笔者认为, 绿化管理比工程施工还要重要, 管理是周年性的工程, 像呵护孩子一样, 必须时刻注意其生长状态, 保护好植物就是保证了景观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在绿化管理公开市场化管理的地区, 还必须对参与招标的企业设立入门条件, 要求有绿化管理的相关资质和成功案例, 还必须具有相关的机械设备。一个地区绿化管理质量的好坏, 可以从从业者的人员、设备、工作状态上直观反映出来。目前, 新乡高新区的做法是, 管理单位必须具有城市园林施工管理三级以上资质, 必须具备管理需要的洒水车、打药机、绿篱修剪机、草坪修剪机等。施工工人上岗必须统一服装, 醒目位置标明管理企业名称, 工号, 并在服装后面加贴反光贴。

3.4 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园林植物相关知识 (植保、土肥) , 是做好管理前提

业主监管必须安排具有园林植物相关知识, 这是前提。道理不难理解, 施工单位进行的每项操作, 如果监管部门现场人员不懂, 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 包括土肥知识、植物品种习性知识、病虫害防治和识别知识都必须具备, 才算是基本合格的现场管理监督员。作为政府部门, 还必须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 提升当地的绿地管理水平。其实,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和第八届中国 (重庆) 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一些新技术, 新理论值得各地推广借鉴。

3.5 严格考核制度, 按期支付管理费, 对一线职工进行技术评比

按期支付管理费用是正常管理的保证, 监督部门必须定期检查评比, 特别是防止一些不自觉的企业偷工减料。新乡高新区的做法是对绿地管理规范到位、巡护到位、苗木生长正常、没有被市民举报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通报的企业, 按季度进行奖励, 反之, 则依据绿地管理合同进行处罚, 扣减管理费。每季度或每年针对全区的6家管理单位评比出先进管理单位和星级管理企业。严格的考核制度, 有先进带动后进, 以点带面,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在严管企业的同时, 还要加强企业一线职工的技能考评和技术评比, 每年利用合适季节进行技术比武, 选出园林行业技术能手, 夏季进行绿篱修剪、草坪整修的手工工具和园林机械操作比武, 冬季落叶后进行行道树修剪和花灌木整形、修剪技术比武, 通过现场观摩、评委打分, 推选出行业技能标兵, 带动行业发展。

3.6 制定突发事件和灾害性天气预案

保护绿化建设成果。绿色植物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 其中气候因素是决定因素, 因此各地为保护绿化成果进行了不同的努力, 比如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冬季防寒, 为雪松搭建风障, 为绿篱搭建薄膜弓棚, 南方遇到冰冻、凝雪天气, 及时除掉雪松、广玉兰、女贞等枝叶上的冰块和积雪, 防治树木受到冻害。新乡高新区制定了冬季防寒和雨季、旱季应对灾害天气绿地管理预案, 特别是冬季防寒预案要求管理单位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准备防寒材料、用具, 比如大雪天气, 确保雪停后24小时内将常绿乔木和灌木的积雪清理掉, 防治叶片在融雪后结冰受冻害。在北方地区冬季大雪后多使用融雪剂, 清理的积雪和雪水会对植物的根系产生影响, 尽可能减少含有融雪剂的积雪或雪水堆积在大树周围, 长期或临时对植物组织造成盐害胁迫。

4 结束语

城市绿地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 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 更是园林绿化建设部门的水平表现, 规范绿地管理行业标准刻不容缓。政府主管部门重视绿地管理是前提, 提高绿化管理单位业务水平和主管部门专业素质是保证, 规范的管理养护日志和合理的绿地养护管理定额是基础, 做好绿地管理长效机制, 确保纳税人的景观建设能永续为城市居民造福。

参考文献

[1]赵大军.谈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3)

[2]付平, 于晓东, 王艳梅.对园林生态问题的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研究综述 篇8

1 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西方国家政府积极地开展战后重建工作, 由此这些国家普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伦敦和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经济和人口出现井喷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市区人口和产业高度的集聚, 导致了市区的用地不断向郊区蔓延, 形成了单个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形态, 老城区的人口密度非常大。例如, 在二十世纪50年代, 法国巴黎老

[1]

市区的人口密度就达到了2.6万人/每平方公里。

西方国家城市出现的单中心高度集聚的城市结构形态给城市的社会管理、生态环境和城市效率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例如, 城市环境的恶化, 人均公共绿化用地不足, 热岛效应突出;城市的住房短缺, 导致房价的过快增加而超过居民实际的购买力;市区的交通压力大拥堵现象频发, 居民出行非常不方便[2]。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但可以造成严重的两级分化, 增大城市管理难度, 降低城市的持续发展能力, 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还有可能使城市向郊区的无序蔓延, 导致新开发的区域设施不完善, 开发效率偏低等城市问题[3]。为此, 为了稳定经济持续的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各国都纷纷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例如, 1946年英国工党政府全面接受了由里思勋爵所领导的委员会就新城开发具体开发事项作出详细报告, 正式颁布《新城法》。根据法案, 成立于1943年的英国城乡规划部在1946年至1950年间确定了14座新城建设。帕特里克·盖迪斯[4] (1915) 在《Cities in Evolution》中全面论述了城市开发和规划思想, 包括城市建设的精神和经济意义、城市与技术背景和城市的发展等, 对西方新城开发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社会逐步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给原有的市区带来许多无法避免城市问题, 大部分城市根据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自身的区域特征来进行新区的开发。王剑锋 (2004) 在《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中认为, 新区的开发可以借鉴如上海的浦东新区、无锡新区等, 以高标准来建设新区, 在项目建设上积极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完善基础设施, 并引入相关产业。使新区的建成增强了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获得经济可持

[6]

续发展的能力。岳平 (2012) 在《基于宁海三门湾新区实证分析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研究》中从管理体制、土地运营及招商融资模式等方面研究, 提出具有层次性的新区开发模式, 给三门湾新区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开发

[7]

模式, 为国内新区开发提高宝贵借鉴。吴晓迪、叶如海和朱伟 (2010) 在《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的选择——以仪征市城区东部区域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中认为, 由于城市的急速扩大, 许多地方政府提出了城市跨越式发展战略, 希望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作为新区重点开发, 如青岛的两翼推进和行政带动结合的新区开发模式就带来很好的效果。但是, 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失败案例。结合国内外众多案例, 并提出城市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可持续的新区开发模式的观

[8]

点。

由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看出, 随着新区开发的力度不断增大, 选择合适自身城市特征的新区开发模式对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本文对新区开发模式进行其研究是有必要的。

2 国内外新区开发主要模式

2.1 TOD模式

20世纪30年代后,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汽车普遍成为了大众的主要交通工具, 使得原来的城市道路网络不堪重负, 而且不协调科学的城市布局伴随着城市的膨胀, 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与此同时, 英国的新城运动和阿伯克隆比的适度分散理论, 与美国Sager&Inners的联络性

[10][9]

规划理论都没能提供一个很好解决方案。

TOD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兴起的, TOD就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Transit-oriend developmen) 。”这个概念最先由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哈里森.弗雷克提出的, 目的是解决二战后的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与伴随而来诸多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而采取一种以公共交通为枢纽、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市开发与建设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公共领域内的生活, 而不是为中产阶级家庭的私人生活提供便利,

[11]

它更注重为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TOD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目前已经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涌现出一批TOD开发成功的案例。这对

[12]

我国的新区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张洪伟 (2008) 在《TOD与新城开发模式》中认为, 在提出类似开发模式后许多年, 许多城市并没能如愿以偿的成功。它必须存在于市场的需求, 对现实行为的期望和生活方式等习惯的约束之下, 才能在新时期发挥它独特的作用。他并提出关于TOD开发模式几点建议:第一, 争取国家和地方对新区的政策支持, 公共投资是成功的关键;第二, 注重TOD项目的功能性结果而不是单纯局限于其外在特征;第三, 我们必须注重TOD开发的连续性;第四, 研究TOD模式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条件下的

[13]

适用性。马和、马利波和张远景 (2009) 在《TOD模式理论研究》中认为, 该模式强调对土地的综合利用和有效开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根据经济发展的原则形成商务和住宅区等, 实现新区的综合功能得以配套和完善并正常运转, 达到

[14]

开发的预定目标。

2.2 房地产—住区带动模式

吴晓迪、叶如海和朱伟 (2010) 在《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的选择——以仪征市城区东部区域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中总结出, 住区带动模式具有政府投入资金少, 项目易启动, 土地在短期内实现收益的优势。组团式住区布局可以产生规模性聚集效应, 注重与主城区的功能协作关系, 成为一个地

[8]

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人口众多, 土地资源非常稀缺, 为了应对迅速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对香港本岛和九龙带来的压力, 港府在20世纪70年代决定建设新区, 在科学的新区开发思想的引导下, 香港新区迅速发展, 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香港发展历史上占据

[15]

重要的地位, 也给我们提供很好经验。王纪武 (2002) 在《香港新城镇建设的启示》中分析了香港新城开发建设实践, 总结出了几点成功可以借鉴的经验。香港的新区开发主要是指在中心区附近合适的区域里修建居住点和相关产业及设施, 主要是承担新增人口和旧城区的居民人口分流, 从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体系, 减轻老城区的经济、环境等城市压力。香港的新城开发与发展突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它一贯坚持的原则是, 一要为居民提供一个设施完备, 能满足各种生活需求的良好的环境, 并积极引入相关的产业提供就业岗位;二是要均衡发展, 在吸引私人投资商发展高档住宅, 吸引高消费群体同时, 港府出资修建一定数量的公租房提供给低收入人群, 避免两极分化严重;最后, 还特别强调每个新区的功能定位, 避免重复投资浪费, 从而使每个新区都能以科学合理的协作关系, 服务香港国际大都市整体

[16]

的经济需要。

2.3 广州:体育产业+关联产业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广州政府就有意图把城市向东扩张, 并以天河体育中心为支撑来实现这个构想。随着广州火车站等一批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 城市不断的向东扩张, 而广州蓬勃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商务产业内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天河区位于广州东进轴与南拓轴的交汇点, 珠江三角洲发达的制造业和广州地区庞大的消费人口都可以给它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大都市的经济的重要, 天河新区的建设也把这个行业作为发展的着力点。陈华[17] (2006) 在《新城开发模式比较与济南的选择》中总结了广州天河新区开发模式实际经验, 他认为天河新区发挥了它优越的区位优势, 以天河体育中心周边地区为核心区域, 在石牌和棠下相继建立了高科技产业园, 使高新产业逐步成为天河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 天河新区的天河体育馆中心区迅速的聚集了大量的商务产业, 政府还完善了商务区的的产业功能结构, 逐步提高服务产业的层次, 使新区富有强大的发展力[18]。在广州天河区政府下发的 (2008) 《印发广州市天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也提到新区的开发模式成功经验, 通过政策的扶持和良好的条件, 使服务业的总部向它们集聚, 并以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的水平;逐步形成发达的交通立体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 使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顺畅;推动现代产业的集聚发展, 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 最终发挥出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以天河体育为中心, 城市东扩的战略主张, 让天河新区能够快速的, 持续的, 健康的发展起来, 成为区域性的金融和商务中心[19]。

2.4 浦东新区:开发公司+土地运作

1990年4月8日, 中央正式对外宣布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从此上海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并独创了一套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以功能开发为主导, 以功能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多次讨论浦东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深刻内涵和邓小平同志主要的指示精神, 确定浦东建成既有发达的现代金融服务商贸产业, 也有先进的制造业的综合经济中心的总体思路。根据“东西一体, 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路, 浦东规划了四个功能不同国家级的开发区——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和张江[20]。

肖金成 (2007) 在《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的比较分析》中分析上海浦东开发模式成功的经验。他认为确定以开发公司为主体的开发模式是浦东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过去, 政府往往作为新区开发的主体, 但是上海浦东新区采取这种模式将会面临将来土地无偿使用的局面长期内都无法得到扭转, 开发的资金短缺难以解决, 大规模的开发项目无法同时启动。因此, 上海进行制度上的大胆创新, 确定开发公司为开发的主体。政府设定国有开发公司, 只给一定的实物作为资本启动金, 然后进行市场的筹资融资并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按照政府的规划统一规划和要求进行开发。公司是具体组织和实施开发的主体和主导力量, 并负责新区内的市政工程建设和大型公共设施的修建[21]。

陈华 (2006) 在《新城开发模式比较与济南的选择》中详细的总结了上海浦东开发中土地运作模式。他分析了上海政府和开发公司形成了两级开发管理形式, 而且和土地开发两级循环模式。土地开发的一级模式是新区政府进行融投资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了土地价差和进行土地一级市场的出让, 来回收初始地价和增值税用于建设的还贷。土地开发的二级模式是产业开发公司利用“土地空转”方式从一级市场获取土地, 进行融资借贷来开发土地, 然后通过土地在二级市场上的流转、回收转让金上缴初始地价以及增值税并支付还贷款。两级开发的模式承担了上海浦东新区大约90%的土地开发, 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为新区大规模开发启动奠定良好基础[18]。

海德尔 (2006) 在《亚丁—上海新区开发比较研究》中认为, 土地使用费是新区建设资金的可靠来源, 新区可以采用以地生财, 弥补开发建设中的资金不足。如以浦东为例, 在1993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平均土地出让金为180美元/平方米, 张江高科技园区为356美元/平方米, 极端的最高地价甚至达到了900美元/平方米。在土地获得开发同时, 上海浦东利用上海在中国极具重要的经济地位优势, 依托国家大量配套优厚政策条件, 建设各种功能区, 吸引了大量的行业总部加盟和高端产业聚集, 加快了向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高端制造中心转变[22]。

2.5 深圳福田:CBD模式

CBD这个缩写词其特定含义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务区, 其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在研究芝加哥城市空间时提出的。在发达国家, 城市中心的制造业开始往外迁, 而商务办公的活动不断向市区聚集, 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现代商务中心[23]CBD一般集中了大量的商贸、金融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 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地区。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芳斯是相当成熟典型的商务中心, 都给中国的CBD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24]。

王金军和陈华 (2006) 在《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及机制比较研究》中总结了深圳的CBD模式。深圳市在1991年决定把城市的建设发展重心向福田中心区转移, 并制定了福田中心规划, 确定90年代列福田为发展的重心, 并将其规划为深圳未来的城市中心。规划中福田中心的核心功能以金融、商贸和经营管理为主, 并兴建了一批高规格的办公写字楼、酒店和宾馆等。形成游览、购物和娱乐等功能的城市中心商务区。依托国家赋予深圳的大量优惠政策和毗邻港澳良好的区位优势, 把福田中心打造成一个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优势高端产业的拉动力, 具有极强的集聚效应, 进一步推动了深圳福田新区的整体全面发展[25]。

谢建民在 (1994) 《深圳福田中心区的规划建设》中也提到该区CBD的发展重点是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国内知名公司的总部、金融、商贸等高端的行业, 推动金融中心、购物中心的配套设施建设, 拥有成熟参与国际运作的物质手段, 具备金融、旅游、商务和科技文化综合功能, 最终成为深圳的商务中心。当然, 这种模式可适用的范围比较小, 一般局限于区位优势强、经济发达的地区[26]。

2.6 以大型公共设施为导向

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的新区建设密不可分, 国外的新区建设实践显示, 公共服务设施导向开发 (SOD, service oriented development) 是政府常用的新区开发模式。通过建设与完善大型公共设施, 为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坚

[27]

实的物质基础。王青 (2008) 在《以大型公共设施为导向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探索》中认为, 政府主导的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一直是新区开发的重要载体, 应该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引导新区的功能和建设布局有序的进行。从而让促进新区的职能完善, 和新区的品质全面提升。这将带动新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他并以青岛新区的开发模式为例进行论证, 1992年青岛将行政中心东移, 带动了东部新区的建设高潮。由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市民的文化活动相关性, 行政中心的建设带动了新区相关商务办公产业和文化娱乐产业的多元化综合发展, 各项功能的迅速完善和配套,

[28]

从而使新区成为新的行政、经贸和文化中心。

胡宝哲 (2001) 在《东京的商业中心》结合日本东京都地区的建设的经验, 来论证以大型公共设施为导向的新城开发模式。日本政府通过建设新干线、铁路枢纽站与地铁等一大批大型的公共设施, 对城市的服务功能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这些设施带来了巨大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量, 对周边的发展起到催化的作用, 以这些设施为中心, 逐步形成街区型的规模用地布局, 向经济、政治、文化和商务综合性的区

[29]

域发展。

牛长春、李沛和李文彬 (2007) 在《济南市大型公共设施规划与实施初探》提出, 根据数据表明,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2000美元时, 政府可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到公共设施建设中。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 在城市新区大规模开发的阶段下, 利用以公共设施为导向的开发模

[30]

式能健康的促进新区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城市新区开发有着许多国外与国内成功的案例和模式可以借鉴, 每一个城市在考虑新区的建设中会面临着许多问题, 而新区能否建设成功关键是要全面认识城市自身的特征和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 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条件, 以经济效率为核心, 根据经济发展的原则, 因地制宜, 挖掘城市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在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基础上选择合适自己城市的开发模式。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的新区开发建设势在必行, 这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欧美国家经历过这一重要发展阶段, 它们探索、开创和实施各种新城的开发模式, 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根据自身发展特点, 在新区建设上也探索了很多新的路子。本文试就国内外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

谈城市新区排水规划的编制 篇9

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平板基地)位于合肥市北部组团内,属于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它位于合淮工业走廊最南端,规划西至双墩镇、东至磨店乡、南至礼河路、北至绕城高速(李湾、方岗村行政界线),规划用地面积约为64.5 km2ㄢ

1.1 区域性质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以平板显示产业为核心,以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为支撑,以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为特色,是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是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低碳化的新城区。

1.2 产业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形成全面提升合肥新型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将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成为集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流通、人才培养与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平台;以平板显示生产、出口、应用、研发为主导方向的产业集群,形成配套全国乃至全球的平板显示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产品应用、研发基地。

促进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区域分工体系。新站区形成平板显示、光伏产业基地;老城区形成以中科大、合工大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育基地;高新区形成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经开区形成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1.3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最终实现累计投资920亿元,年产值1 500亿元(见表1),将试验区建成平板显示产业完整产业链生产、出口基地。

亿元

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3 000亿元的世界级平板产业生产、出口、应用、研发基地。

1.4 人口与就业发展目标

2020年,产业基地可提供居住人口规模35万人~40万人;可提供就业岗位人口规模35万人~40万人;总吸纳人口规模60万人~70万人。

1.5 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江淮丘陵地区,地形岗冲相间,总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在14.91 m~63.78 m之间。

规划区地区地质构造为第三纪红砂岩,少数为侏罗纪红砂岩,粉砂岩组成,地表为上更新统冲积洪积粘土,土壤承载力为2.5 kg/cm2~3.5 kg/cm2,地下基岩埋深10 m~15 mㄢ

1.6 气候条件

规划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日照期长。春季(3月~5月),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风雨较多;夏季(6月~8月),常受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南气流影响,气压低,温度高,降水多;秋季(9月~11月),雨水少,日夜温差大,秋高气爽;冬季(12月~第二年2月),寒冷干燥,气压高,雨雪少,盛行西北风。

年平均气温15.7℃,夏季最高气温在30℃~38℃之间,极端为41℃;冬季最低气温在-5℃~10℃之间,极端为-20.6℃。最大积雪深度45 cm,平均无霜期227 d,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mm,最小年降水量573 mm,最大年降水量1 541.9 mmㄢ

1.7 水文、水利

本次规划范围内主要涉及到的水系为南淝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店埠河、滁河干渠、三十头水库(鹤翔湖)、陶冲支流、陶冲水库等。

区内水体均属巢湖流域南淝河水系,其中,板桥河、二十埠河、店埠河均为南淝河的支流;陶冲支流为二十埠河的支流。区域属淠史杭灌区,农业用水大部分来自滁河干渠的三十头支渠。

2 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1 现状排水管线的调查和分析

排水规划第一步工作就是对原有排水管线进行调查和分析,这项工作较为繁琐但却十分重要。现状管线调查结果是否准确、详尽将直接影响后序规划的设计方案。

通过现场踏勘、向建设单位和城建档案馆调阅现状排水管道施(竣)工图纸和地下排水管线物探资料;当缺少资料时需要委托相关测量单位进行管线物探。重点调查的区域为雨季内涝区和雨污水合流区。

平板基地排水规划承接上轮新站区排水规划,设计人员对新增的范围(三十头镇、三元开发区等区域)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和分析。

2.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图片分析地形

根据区域1∶5 000或1∶10 000地形图,划分地形分水岭和冲沟线,是丘陵区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比较耗时且容易出现错误。

平板基地排水规划利用区域GIS彩色图片,快速且准确的确定出了地形的分水岭和冲沟线;利用该图片表述设计方案可以清晰的反映地形和主要排水走向(见图1)。利用GOOGLE卫星图片,不但可以清晰的了解区域内现状道路、污水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而且为工程现场踏勘提供了方便。

2.3 深入调研、合理预测区域污水量

由于平板基地内工业用地面积大,且平板显示产业链中不同产业产污量相差较大,所以合理的预测工业用地产污量成了本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人员对已入驻或签约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水量调查和分析,同时参考了无锡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内类似平板产业园区的建设经验;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产业布局,分片区确定了工业用地的污水量指标。

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东方大道为界,形成两大功能区。东方大道以南为平板显示产业生产基地功能区;东方大道以北为平板显示产业应用和研发基地功能区(见图2)。经过分析和研究,对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预测如下:1)平板显示产业应用和研发区(上游产业)选用一类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2)平板显示产业生产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选用二类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

2.4 与城市排水规划妥善衔接,提出近期污水调配方案

在编制区域排水规划时,应仔细分析城市总体排水规划是否适用于本次规划区域;在规划范围、产业性质、路网、水体保留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区域总规与城市总规不一样的地方后,相应调整区域排水规划的方案。

城市污水厂的设计和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在污水厂建成前为了避免污水排入周边水体、污染水环境,需要设置管道和泵站将近期污水临时调入已建污水厂。

在编制平板基地排水规划中,设计人员了解到京东方TFT-LCD8G生产线将落户平板产业基地,根据其建设计划近期将全部投产(产污量将达到3万t/d)。按地形走向,其污水应排入陶冲污水厂,但陶冲污水厂近期不建设。经过方案比选和论证,规划建议建设临时泵站和压力管道,将近期污水调入已建成的蔡田铺污水厂。

2.5 调查规划区主要的农灌系统,对近期需要保留的农灌渠提出改造方案

区域的开发建设一般是逐步进行的,在近期开发建设的区域中既有建设活动,又有农业生产。在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对主干灌渠系统进行调查和了解,结合近期建设范围,对在建设过程中(修建道路、地块开发)需要保留的灌溉渠道提出改造方案。

平板基地内主要有滁河干渠及其3条支渠。滁河干渠在规划区内长度约6 km,现状渠底高程43 m~43.6 m。干渠灌溉设计流量19 m3/s,设计水位约为46.16 m~46.66 m。滁河干渠在区内主要有3条支渠,由西向东分别为三十头支渠、三十头电灌渠、五星支渠。其中三十头支渠最大,灌溉流量约3 m3/s,其余流量1.5 m3/s。根据调查,近期开发建设会对3条支渠中的部分段有破坏,规划建议根据其设计流量将其改造成管(涵),设置在市政道路下或用地围墙边。

2.6 提出低影响开发理念,建议径流系数作为规划审批控制指标

为了避免地块开发时,因硬化面积过大、市政管网管径偏小,造成雨季地块排水不畅,形成内涝现象。在平板基地排水规划中,建议将综合径流系数0.6作为区内规划审批控制指标之一,即地块开发时其综合径流系数不能超过0.6;如果超过0.6,地块内需自行建设下凹绿地、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截流并贮存部分雨水,保证汛期外排雨水峰值不超过市政雨水管道容量(市政雨水管道管径按综合径流系数0.6计算得到)。

2.7 与总规编制单位“无缝对接”、资源共享

在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人员一直与总规编制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资源共享,对总体规划涉及水系改造、排水分区、污水量预测等交叉章节,多次进行沟通和讨论,共同确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弥补了总体规划设计的不足。我院和总规编制单位这种“无缝对接”的设计模式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赞誉。

摘要:以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排水规划为例,对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指出排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的配套规划之一,为排水管网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排水规划,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对策

参考文献

城市高新区 篇10

城市地坪的竖向控制一直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竖向控制直接关系着城市的防洪排涝水平,决定了城市建设时的土石方填挖工程。近年来随着宁波市屡次遭受台风强降雨影响,城市内涝时有发生,给居民生命财产以及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地块开发时地下空间的大范围开挖利用,地坪标高取值有逐渐抬高的趋势,以减少地下室开挖深度。

目前城市竖向标高取值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基础上,规划控制阶段主要控制低限。而城市地坪是否应该抬高,整体抬高后将对周边区域产生多大影响?本文以即将开发建设的宁波市姚江新区为例,探讨确定地坪控制标高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论证抬高地坪的利弊关系,并给出地坪合理标高取值,指导姚江新区的开发建设,并为城市其他新建区域的地坪标高控制作为参考借鉴。

2 姚江新区概况

2.1 区域概况

姚江新区位处宁波江北门户,杭州湾大通道与宁波绕城高速交汇处。东侧和北侧分别为相对成熟的谢家和洪塘区块,南临姚江生态文化长廊,与“新三江口”湾头、甬江北岸将共同打造“两江北岸”城市新兴生活休闲带。根据相关规划,姚江新区功能定位为城市级体育休闲中心、江北区行政文化中心、低碳型生态宜居新城。

2.2《控规》对姚江新区的竖向控制

(1)地块控制标高。

《控规》确定的姚江新区地块控制标高大部分在3.50~4.00m之间,其中最低为3.25m(宁波北高速收费站南侧地块),最高为4.15m(规划奥体中心地块)。在宁波新城新区的地坪控制标高中处于较高水平。

(2)道路控制标高。

《控规》对城市道路的控制标高一般是对道路交叉口进行控制。道路交叉口标高基本在3.25~3.50m,桥头交叉口处抬高至3.90~4.3m。

其中滨江路控制标高为3.20~3.25m,在遇到交叉口附近有河道桥梁区域,道路标高抬高至3.90~4.00m。

(3)滨江岸线竖向设计。

姚江新区南临余姚江,而对于滨江岸线的具体竖向关系,《控规》中没有明文规定。在滨水空间设计中没有考虑滨江路及滨江地块直接与江岸发生关系,而是采取丰富的滨江景观绿带以及亲水平台与江岸建立联系。

(4)防洪排涝标准。

《控规》确定的姚江新区规划防洪(潮)标准远期按200年一遇进行设防,近期按100年一遇进行设防。现状姚江防洪堤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堤顶高程为3.63m。规划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出。

3 竖向研究分析

3.1 防洪排涝要求

(1)防洪要求。

从防洪角度来看,道路竖向标高高于防洪标高无疑是安全。姚江百年一遇洪水位为3.63m,如将滨江路抬高至洪水位高度,即按100年一遇设防。

(2)排涝要求。

从排涝角度来看,道路竖向标高应高于排涝标高,一般采用涝水位+安全超高。随着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严峻,各部门已经深刻意识到排涝的重要性,专家学者已经将城市排水提升为城市排涝,因此,本研究建议排涝标准适当提高,采用50年一遇。根据水利规划,姚江新区50年一遇的涝水位为2.65m,安全超高取0.5m,则满足排涝要求的道路竖向标高应不低于3.15m,地块标高应比最低路段高出0.2m以上,即场地竖向标高应不低于3.35m。

(3)雨水排放。

为了使区域雨水尽快排至河道,市政排水管道出水管管内底标高尽可能高于20年一遇涝水位。姚江新区河道分布密集,雨水管长度一般在500m以内,因此,最理想的道路竖向标高为:涝水位+管长*水力坡度+管道覆土要求。涝水位以2.52m计,管道坡降以0.5m计,管道覆土以0.8m计,则道路竖向标高应不低于3.82m,场地竖向标高不低于4.02m。

3.2 地坪抬高的工程经济测算

将地块地坪控制标高抬高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是减少地下室开挖节约的工程费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地下室未覆盖区域的填土增加费用,包括地块内部及周边城市道路。

(1)减少土方开挖节约的工程造价。

地块地坪抬高导致地下开发空间随之抬高,在地下室体量不变的前提下,开发商往往会选择控制地下室顶板的最小覆土深度,抬高地下室底板标高,从而减少地下室的开挖。这一部分土方量可以简单的用地下室占地面积*地坪抬高来计算,土方开挖综合单价包括挖土、运土和弃土三部分。

(2)减少基坑维护节约的工程造价。

地下室抬高不仅减少了土方开挖,还包括在开挖过程中基坑维护支挡结构的减少、井点降水等其他工程措施费用的节约。为简化计算,将这部分工程造价统一归到基坑维护中。根据宁波软土地基开挖工程经验,每减少开挖1米地下室,可以减少4米基坑维护深度。取单位长度水泥砼维护结构费用*地下室边界周长,可以计算得到这部分工程节约费用。

(3)地下室结构减薄节约的工程造价。

宁波水系发达,地下水位高,土层含水量高且透水性差。地下室通常需要打抗拔桩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地下室整体抬高可以减少抗拔桩的长度或桩间距,从而节约工程造价。此外,地下室底板结构厚度也能相应减薄。

建筑结构上的工程造价不能简单的通过综合单价计算确定,而是要根据每幢建筑单体的详细结构设计变化来计算工程造价。根据工程经验,这一部分结构性工程造价是相当可观的,但无法直接估算。

(4)地块填土增加的工程造价。

地坪控制标高抬高会促使开发商选择地下室标高也随之抬高,而控制地下室的最小覆土厚度,因此由地下室覆盖的区域并不会增加填土,而地下室未覆盖区域则需增加回填土,宁波在工程上通常采用塘渣回填,这部分工程造价即为增加的塘渣回填量。

(5)承压桩增长的工程费用。

桩基础一般需打到地下土层的基岩持力层,按照受力特点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或者两种受力模式共同作用。而对于特定的地块,土层结构是一定的,持力层的深度不变,抬高整体建筑标高就意味着增长了桩的长度。这部分工程造价与建筑桩基具体设计有关,包括桩径和桩间距,在具体计算时可以和地下室结构减薄节约的工程造价综合考虑,统称为结构性工程造价变量。

(6)地块周边道路抬高增加的工程造价。

地块标高抬高后了,为了与周边道路的衔接,地块外围的城市道路也将随之抬高。为了简化计算,这里不考虑通过增大地块出入口坡度或通过绿化过渡衔接来消化地块抬高与城市外围道路的高差,而是简单的认为外围城市道路与地块抬高同样的高度。

如道路为单侧服务于地块(如滨江路、道路另一侧为城市绿地等),则整条道路面积均应计入计算范畴;如道路为双侧服务于地块(大部分城市道路属于这种情况),则取一半的道路面积进行计算。除了需要特殊地基处理或桥梁路段,道路抬高可以简单的认为增加塘渣填筑。

综合以上分析,由于地坪抬高造成的工程造价节约费用计算公式为:

式中:

Z———地坪抬高节约的工程造价;

V挖———减少土方开挖节约的工程造价;

V维———减少坑维护节约的工程造价;

V构———结构性工程造价变量;

V填———塘渣回填增加的工程造价;

V路———道路抬高增加的工程造价;

式中节约的工程造价取正值,增加的工程造价取负值。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抬高增加的工程造价V路一般由政府财政承担,开发商关心的则是地块内部的工程造价变量(式中前四项)。

其中地坪抬高能带来工程经济的地块需要有建筑物且有地下室开挖,则主要为R类(居住用地)、A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三类用地,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共带来经济效益2.8亿。随着上述三类建设用地的抬高,城市其他除了水域外的所有地块,包括道路、广场、绿地等都将随之抬高,而这部分用地的抬高一般不会带来工程经济效益,相反只会造成因土方填筑带来的工程费用增加,计算共2.2亿。计算结果表明地坪整体抬高能够带来工程经济效益,但量值不大。说明工程经济效益不应作为城市地坪抬高的主导考虑因素。

3.3 景观因素的考虑

姚江新区启动区濒临姚江,特别是洪塘西路-机场路之间的生态居住片区,区块到江岸的平均距离也就300米左右,因此可以考虑抬高该区块地坪标高,增加姚江江面的可视性,提升土地开发价值。

该段姚江的防洪堤标高为3.63m,因此可以以此作为滨江路的最低控制标高,及滨江路标高控制在3.60~3.80m,其余城市干路控制标高建议与滨江路相仿,而城市支路可适当降低10~20cm。相应地块地坪标高建议控制在3.90~4.10m。

对照控规中对城市道路和地块标高的控制,建议在控规的基础上,道路标高抬高30~50cm。

3.4 其他因素的考虑

姚江新区启动区北侧为北环西路,东侧为机场路,南侧部分为姚江部分为姚江新区二期,西侧为城市未开发区域。需要竖向衔接的为北侧与东侧。而北环西路和机场路均为城市快速路,道路两侧均留有30米隔离绿带。可以通过绿带坡度过渡消化道路高差,因此适当抬高姚江新区地坪标高,除了道路纵坡上的处理,不需要考虑与周边地块竖向上的衔接。

综上所述,建议姚江新区启动区道路控制标高宜为3.8~4m,即在原基础上抬高约50cm。

4 结语

(1)新建区域地坪竖向控制标高不仅仅是个工程造价问题,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各方面的影响。

(2)从城市安全角度来讲,竖向规划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3)在宁波现有的竖向控制标准的基础上,整体抬高地坪标高总的来讲是利大于弊。

(4)建议姚江新区启动区道路控制标高宜为3.8~4m,即在原基础上提高50cm。

(5)在极端天气城市受涝时,姚江新区抬高地坪对北侧洪塘、东侧谢家地段产生一定影响,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根据可容忍的积水深度而有所不同,下阶段将进行精确的水文水利模拟计算。

参考文献

[1]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姚江新区启动去控制性详细规划[Z].2013,8.

[2]潘红卫.城市竖向规划与城市治涝-福州市中心城竖向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2004,28(5):83-85.

[3]朱月河,王科,刘传林等.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竖向规划[J].2009.

[4]陈平,李仓粟.珠三角河网地区城市竖向规划方法初探—以广州市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3).

[5]欧阳丽,戴慎志,王晓明等.长三角滨江工业区竖向规划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2):87-90.

城市高新区 篇11

《意见》从创新资源投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增强等方面,明确了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会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超过2.5%;市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的3.0%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年增长幅度。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福州市将设立产业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实施100项创新性强、带动性大的产业科技重大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到2015年,企业R&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达3%,消化吸收费用占技术引进经费的比重达30%以上,新建150家企业技术中心。

在增强成果转化水平方面,到2015年,发明专利授权数超过120件/百万人,拥有的有效期商标注册量8万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超过2.3亿元/百万人,鼓励企业申报各级科学技术奖,获得省、市科技奖300项以上。拥有自主创新产品500个,国家级新产品100个。

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方面,到2015年,全市拥有500家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2%以上,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初步体现。

为了确保上述发展目标的实现,福州市今后将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创意、物联网、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同时,福州市还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此外,福州市还将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研发服务业、法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市场服务业、技术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

栾川县东部新区城市设计 篇12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西南部,地处伊河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2′至112°02′,北纬33°39′至34°11′之间。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中药材资源、矿产资源表现突出;文化资源特色突出:山水文化、乐居文化、养生文化、老子文化影响深远。

二、基地现状与利用

(一)现状用地分析

基地内地形地貌较为复杂,高差变化较大,场地坡向基本为南北走向。山底坡度较为平缓,呈现一定台地特点。北部山底缓坡面积较大,适用于较大体量的项目建设;山体缓坡植被繁茂,林相较好,生态景观价值较高。栾川县东部新区内工业企业,主要有:君山制药厂(占地约9.18公顷)、永吉服饰(占地约6.72公顷),金红石钛业(占地约3.57公顷)。区内公共设施主要有新区高中、初中(占地约35.04公顷)。现状设有污水处理厂,基地内其他市政设施相对缺乏。现状居住大部分为三类居住,有部分新建二类居住用地。有天晴医院一座,栾川县一级综合医院(占地0.61公顷)。

(二)山水园林骨架的利用

山体是栾川县东部新区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栾川县东部新区的生态屏障。栾川县南北两侧倚山,更突出了山体对片区的影响作用。充分利用其保护植被及景观背景的作用,同时进行山地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的规划,使之成为栾川县东部新区休闲娱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河滨水空间是栾川县东部新区重要的生态机制,充分保护并利用这一资源,并将其打造成高品质的滨水休闲空间。

三、规划目标定位

功能定位:形成集旅游服务、休闲度假、特色人居于一体的乐活小城。

形象定位:栾凤故乡,豫西小城——在国内知名,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具有浓郁北方特色的山水示范小城。规划末期把栾川县城建设成为商贸旅游业繁荣、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环境宜人、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突出的山水型园林城市,洛阳市旅游服务次中心。

四、与总体规划的衔接

(一)用地调整

随着行政中心的迁移,老城区的行政职能发生演变,打造居住组团,对老城区部分职能整合至各功能组团,缓解老城区人口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本次城市设计强化城市旅游服务职能,重点增加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商业金融用地以及居住用地;在主要城市道路交汇的节点区域增设商业用地,从而提高配套服务水平,体现公共性;另外体育用地的布局根据实际地形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建筑高度、建筑形态的控制与山体结合,充分考虑显山、透绿,整体控制概况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局部组团建设高层,多角度透视分析景观视线,避免带状布局高层建筑,依据地形、地貌、建设习惯合理设定控制建筑限高数据。

(二)道路

在道路方面,仍然沿用了总体规划中方格网状的布局结构,调整原则如下:保证迎宾大道等东西向交通干道的顺畅和快速;保证伊河两侧景观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提升;保证旅游服务组团的交通更顺畅,形象更突出;调整了桥梁的数量,为便于分组团开发,本次规划调整了道路网的密度,减少了与城市快速干道的交叉口数量。同时规划将旅游核心区道路曲线化,增强围合感,对建筑空间和景观的规划组合给与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刻画出新城核心和体现城市的现代感。

五、城市设计结构

栾川县东部新区呈“一轴、四组团”的整体结构。其中“一轴”为沿伊河发展轴,它同时也是东部新区的景观风貌带。“四组团”自西向东分别为居住组团、市民服务组团、旅游商务组团、体育公园组团。规划空间模式充分结合基地及其周边的关系,利用背山面水的空间特点及其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形成滨水建筑低,中部沿迎宾大道两侧建筑高,南北山地生态住宅建筑低,层层叠叠空间通透的南北向建筑空间形态;东西向建筑空间形态以行政轴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升高。

(一)伊河发展轴

1. 滨水界面规划区水系发达,伊河贯穿整个核心区,并且有支流从老君山、养子沟、寨沟等地汇入伊河,现有河道及其驳岸经过规划整理,必将成为栾川最亮丽的景观轴线,栾川东部新区防洪标准按总体规划的要求,伊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百炉沟、养子沟、寨沟等伊河支流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水系、河道治理结合项目用地布局和滨河景观的打造。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场所。

2. 驳岸设计通过不同岸线形式的设计、沿岸景观的规划以及水上游线的安排,打造休闲、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岸线空间,使之成为栾川县东部新区内部重要的活动空间和景点组成部分。设计细分为5个类型:驳岸一,受季节影响大,枯水季节长,驳岸底部和顶部都需重点处理;驳岸二,永久蓄水,但水面与堤顶有一定高差,做退台处理,亲水效果较好;驳岸三,永久蓄水,亲水效果好,堤顶做台阶、微地形等处理;驳岸四,处在下游、靠近山体,规划为自然式驳岸;驳岸五,高差较大,处在市民广场对面,规划为台地形式。

(二)四组团

1. 居住组团

以植物公园为核心的居住组团。

2. 市民服务组团

总体格局:市民服务区域结合政府大楼背山面水的整体风水格局,中间城市绿核与景观轴结合,强调中央轴线的空间设计,既体现了行政中心区域的庄重又不失中式园林的灵动。迎宾大道行至此区豁然开朗,使其成为栾川绿色环境的集中展示区。行政办公区对面的绿轴,通过扩大入口广场规模,限制视线通廊两侧建筑高度来形成对景效果。

功能分区:伊河南侧规划旅游服务区、康乐养生区、花园办公区、花园洋房区,分区明确又联系紧密。其围合城市绿核,使每个区域都拥有优越的景观界面。轴线西侧加油站、天晴医院用地零碎,规划商业设施尽量与其形态一致,形成整体有序的空间形象。

3. 旅游商务组团

总体格局:组团整体形成围合式布局,拥水分层环抱;滨水片区是集商业、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酒吧餐饮休闲街;中间圈层集中布置演艺中心、高端度假酒店、商务会所、名品店等功能,形成片区核心商业旅游岛;外部圈层为旅游度假配套服务区,包含游客服务中心、酒店、购物中心等功能。空间形态:整体呈内低外高的盆地状形态,内街、院落等不同形式空间相互组合,突出空间边界的韵律感,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交通组织:入口规划立体停车场,截留所有旅游大巴和部分私家车游客,酒吧餐饮街外围用地规划地下停车场,解决本地块的内部停车。

4. 体育公园组团

总体格局:根据《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20万人以下城市可建5000座体育场,最大面积4000平方米。主体育场呈U型,朝向伊河开敞,将伊河及对面山体景观引入体育场内。U型体育馆正对伊河一侧,规划圆形露天演艺广场,U型体育馆南侧山体处理为台地景观,台地为草地花岗岩铺面,整体打造罗马斗兽场的雄伟气势。

消防疏散:根据规范要求,体育馆的主要出口,至少应设两条不同方向的道路干线,并留有一定的疏散缓冲场地。体育馆北侧紧邻城市干道,能够解决疏散问题,南侧山体规划东西向的人流疏散通道,向东跨过高速与停车场相连;向西跨过伊河,对岸的城市次干道相连。

六、豫西特色的挖掘和探讨

规划建筑以新中式风格为主的基础上,更多地与豫西特色相结合,当地传统民居为硬山顶,在规划中加强硬山顶的使用,使城市风貌更加统一。

充分挖掘豫西特色(民居)文化元素,融入景观环境、建筑细节等空间,并进行一定程度的空间衍变,打造具有传统风味而又充满了趣味感的现代新城。要在新中式建筑付给中更多地融入豫西名居文化元素;建筑坡顶不适宜采用反光玻璃;突出林、石特色,发挥奇石元素;造景、选景时,在场地设计中植入奇石元素。

上一篇: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下一篇:让学生迷上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