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2024-06-25

0安全管理模式含义(共9篇)

0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篇1

“012345”管理模式含义

一、践行核心理念:践行安全“零理念”,开展安全系统“零理念”对标管理。

1.安全“十零”理念:

安全工作零起点,执行制度零距离,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生产组织零违章、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排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置,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事故零效益。

2.安全“三十零”理念:

安全生产责任:内容 “零盲区”、边界“零错位”、落实“零缺位”。安全管理制度:内容“零缺陷”、贯彻“零漏项”、执行“零距离”。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内容“零缺陷”、贯彻“零漏项”、执行“零距离”。

瓦斯防治内容:以风定产“零超限”、瓦斯治理“零突出”、监测检查“零盲点”。

防治水实现:“零突水、零淹面、零影响”。

顶板管理:“零片帮、零空顶、零冒顶”。

机电运输:电气“零失爆”、供电“零中断”、运输“零失控”。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内容“零缺项”、执行“零距离”、项目“零事故”。安全监查队伍:安监“零盲区”、行为“零违章”、廉政“零违纪”。安全培训:知识“零漏洞”;技能“零缺陷”,操作“零失误”。隐患排查治理:排查“零盲区”、治理“零搁置”、效果“零反弹”。

二、落实“一号” 工程:把安全作为政治上、组织上、管理上、责任上、投入上和技术上的“一号工程”落实。

三、深化“双基”建设:规范组织建设、推进安全达标,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安全根基。

四、健全“三项”机制:健全以安全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安全效果为导向的奖惩机制和动态达标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五、完善“四大”体系:完善安全保障体系、职工培训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六、推进“五自”管理:推进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

0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篇2

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的IIS6.0安全管理, 需要从分析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机制入手。作为普遍的Windows用户或Windows Server 2003管理员最常接触之处, 这里先简要地分析一下Windows Server 2003增强的安全机制。

Windows Server 2003增强的安全机制

一、N T F S文件系统和权限分配

N T F S文件系统是一个基于安全性的文件系统, 在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里, 授予Everyone组的根目录NTFS权限只有读取和执行, 任何根目录下创建的子文件夹, Everyone组都不能继承这些权限, Everyone组也不再包含匿名SID (安全标识符) ;U s e r s组除了读取和运行之外, 还能够在子文档夹下创建文档夹 (可继承) 和文档 (注意, 根驱动器除外) ;授予S y s t e m帐户的权限和本地Administrators组成员的权限仍拥有对根文档夹及其子文档夹的完全控制权限;C R E A T O R O W N E R仍被授予子文档夹及其包含的文档的完全控制权限。根据账户组的权限属性, Windows Server 2003简化了对磁盘配额的管理。

二、Windows服务配置

Windows服务配置更为安全, Clipbook、Network DDE连同Network DDE DSDM、Telnet、WebClient等容易受攻击的服务, 默认情况下已被禁止;另外运行在Local System安全上下文之下的服务变少, Network Service被用于必须要有网络访问的服务, Local Service帐户则用于本地系统的服务, 两者对于资源和对象的访问级别与Users组的成员相同, 在很多情况下, 这两个只拥有稍高于授权帐户特权的账户取代Local System。

三、身份验证

身份验证进一步增强, 涵盖了基于本地系统的身份验证和基于活动目录域的身份验证。本地系统验证方面, 默认设置限制了不带密码的本地帐户只能用于控制台;活动目录验证则在跨越林的信任方面非常突出, 跨越林的信任功能允许在林的根域之间创建基于Kerberos的信任关系 (要求两个林都运行在Windows Server2 0 0 3) 。

四、其它方面

另外Windows Server 2003增强的安全机制, 如Active Directory安全特性 (SID过滤等) , 以及托管、非托管代码的应用程序代码控制等很多方面, 都有很大的改进。

IIS6.0结构分析

作为一个全新的架构, IIS6.0有一些突出的特点:具有容错能力的进程架构, IIS6.0将网站和应用程序分隔成自我包含的单元 (被称作“应用程序池”) , 从而可将驻留在同一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彼此隔离开来。一个或多个不同的Windows进程 (被称作“工作进程”) 会为各个应用程序池提供服务。工作进程是独立运行, 彼此不受影响;IIS6.0的配置数据库是一个利用可扩展标识语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 M L) 存储W e b服务器配置数据的纯文本文件, 极大地方便了管理;支持Microsoft.NET Framework、Unicode (UTF-8) 、ASP、ASP.NET及IPV6等多种应用程序;同时可将网站内容从低版本IIS和从Apache迁移到IIS6.0版本。

IIS 6.0的内核体系主要由三个组件构成:HTTP.SYS, W3SVC以及W3Core。HTTP.SYS主要是负责侦听用户Http请求、应答、请求队列及响应发送;W3SVC不受WEB网站故障影响, 负责创建W3Core工作进程, 同时监视WEB网站运行情况并根据用户指令监视或重启应用程序;W3Core, 称为工作进程 (Worker Process) 或W3WP.exe, 在W3SVC的管理和监控下负责管理Web应用程序, 通过动态联接库W3Core.dll来实现功能, W3Core.dll可以被加载到Inetinfo.exe或W3WP.exe进程中。

IIs6.0安全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和其他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 不断会发现安全漏洞, 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是IIS的安全管理基础。及时更新系统安全补丁, 是服务器管理的基础工作。除了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的及时更新, IIS6.0的安全还需要从很多方面着手。

一、Ipsec策略

“本地连接”属性里保留Microsoft网络客户端、Qos数据包计划程序、Internet协议 (tcp/ip) , 删掉其它协议和服务;在高级选项里, 启用“Internet连接防火墙”, 在防火墙将服务器所需正常服务如“H T T P服务”等加入例外并禁止I C M P;在Internet协议 (TCP/IP) 高级选项设置里启用“TCP/IP”筛选, 只允许80、21及3389 (或更改后的远程桌面端口, 如6121) 端口号。

二、帐户安全设置

禁用guest账号;删掉所有的duplicate user用户、测试用户、共享用户等已被他人利用的帐号;不要共享文件或文件夹, 并开启用户策略, 如用户锁定时间长度等;设置字母数字符号相结合的复杂密码, 如有条件可考虑使用智能卡来代替密码。

三、磁盘权限

所有磁盘只给Administrators和System组的完全控制权限;将System32文件夹里面的cmd.exe、format.com、ftp.exe转移到其他目录或更名;

documents and settings下所有些目录只给Adinistrators权限, 并且在安全选项的高级设置里面选择子文件及子文件夹“继承”, 删除C:inetpub目录。

四、本地安全策略设置

开始菜单—>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

A、本地策略——>审核策略

审核策略更改成功失败

审核登录事件成功失败

审核对象访问失败

审核过程跟踪无审核

审核目录服务访问失败

审核特权使用失败

审核系统事件成功失败

审核账户登录事件成功失败

审核账户管理成功失败

B、本地策略——>用户权限分配

关闭系统:只有administrators组、其它全部删除。

通过终端服务允许登陆:只加入administrators, remote desktop users组, 其他全部删除

C、本地策略——>安全选项

交互式登陆:不显示上次的用户名启用

网络访问:不允许sam帐户和共享的匿名枚举启用

网络访问:不允许为网络身份验证储存凭证启用

网络访问:可匿名访问的共享全部删除

网络访问:可匿名访问的命全部删除

网络访问:可远程访问的注册表路径全部删除

网络访问:可远程访问的注册表路径和子路径全部删除

帐户:重命名来宾帐户重命名一个帐户

帐户:重命名系统管理员帐户重命名一个帐户

五、建议Web站点权限设定

允许读, 不允许写、脚本源访问;建议关闭目录浏览、日志访问、索引资源;执行推荐选择“仅限于脚本”。

六、日志记录

使用W3C扩充日志文件格式, 每天记录客户IP地址、用户名、服务器端口、方法、U R L字根、H T T P状态、用户代理, 而且每天均要审查日志 (最好不要使用缺省的目录, 建议更换一个记日志的路径, 同时设置日志的访问权限, 只允许管理员和system为完全控制) 。

七、程序安全和不安全组件

把涉及用户名与口令的程序封装在服务器端;涉及到与数据库连接的用户名与口令应给予最小的权限;需要经过验证的ASP页面, 可跟踪上一个页面的文件名, 只有从上一页面转进来的会话才能读取这个页面;防止ASP主页.inc文件泄露问题;防止ue等编辑器生成*.asp.bak文件泄露问题;直接卸载后删除相应的程序文件, 代码如下:

运行后wscript.shell, shell.application, wscript.network即被卸载。

八、其他方面

通过修改注册表防止Syn洪水攻击、禁止Ipc空连接、删除默认共享、禁止建立空连接等;安装专业的IIS6.0防火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Microsoft.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介绍.美国:http://www.microsoft.com.2008

[2]Microsoft.Internet信息服务.美国:http://www.microsoft.com, 2008

[3]中国IT实验室.Windows2003Server的新安全机制.深圳:http://www.chinaitlab.com.2007

0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篇3

第 62 号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9年12月4日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2月6日起施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

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为保障安全播出开展的技术维护、运行管理、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

第五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实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为。

第六条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活动。

第七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基本保障

第九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和运行管理的机构,合理配备工作岗位和人员,并将其他涉及安全播出的部门和人员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

第十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人员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参与节目播出或者技术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

(二)新系统、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规定或者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配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的分级配置要求;

(二)针对播出系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干扰、插播等恶意破坏的技术措施;

(三)采用录音、录像或者保存技术监测信息等方式对本单位播出、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记录。记录方式应当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记录信息应当保存一周以上;

(四)使用依法取得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的设备、器材和软件,并建立设备更新机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五)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地球站应当配置完整、有效的容灾系统,保证特殊情况下主要节目安全播出。

第十二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维护、运行管理等安全播出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保障技术系统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和安全防范等安全播出所需经费。

第十四条 鼓励开展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水平。

第三章 日常管理

第十五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广播电视节目源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在节目制作、节目播出编排、节目交接等环节应当执行复核复审、重播重审制度,避免节目错播、空播,并保证节目制作技术质量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节目应当具备必要的延时手段和应急措施,加强对节目的监听监看,监督参与直播的人员遵守直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操作规范;

(三)从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使用专用信道完整传输必转的广播电视节目;

(四)不得擅自接入、传送、播出境外广播电视节目;

(五)发现广播电视节目中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者停止播出、传输、覆盖,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对新建、扩建或者更新改造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工程项目,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实施前应当组织相关专家或者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技术方案进行安全播出评估;在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当组织验收,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验收情况。

第十七条 新建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投入使用前,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

第十八条 新建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需要试播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

申请材料应当包括申请书、播出保障方案等内容。

试播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试播期间的安全播出工作评价纳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考核,但非责任性停播事故除外。

第十九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运行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的节目、传输方式、覆盖范围以及相关技术参数播出、传输、发射广播电视信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止或者变更服务;

(二)播出质量、技术运行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

(三)制定完善的安全播出保障方案和播出、运行工作流程,安全播出保障方案应当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四)对主要播出环节的信号进行监听监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置播出故障;

(五)广播电视重点时段和重要节目播出期间,在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范和应急准备;

(六)定期对安全播出风险进行自评估。

第二十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维护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遵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

(二)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播出环节之间做到维护界限清晰、责任明确;

(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委托其它单位承担技术维护或者播出运行工作的,应当选择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单位,并与其签订委托协议。

第二十一条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检修、施工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技术系统定期进行例行检修,例行检修需要停播(传)广播电视节目的,应当将停播(传)时间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二)在例行检修时间之外临时停播(传)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检修、施工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报请批准;

(三)更新改造在播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应当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落实安全措施。

第二十二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播出、传输、覆盖及相关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遵守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涉及安全播出的信息系统开展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工作。

第二十三条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它事故三类,事故级别分为特大、重大和一般三级;

(二)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发生特大、重大事故后,应当立即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

(三)特大安全播出事故由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组织事故调查,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组织事故调查;

(四)发生安全播出事故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定期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送安全播出统计报表和报告。

第四章 重要保障期管理

第二十五条 全国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由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地方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

重要保障期确定后,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告知安全播出责任单位。

第二十六条 重要保障期前,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制定重要保障期预案,做好动员部署、安全防范和技术准备。

第二十七条 重要保障期间,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全面落实重要保障期预案的措施、要求,加强值班和监测,并做好应急准备。重要节目和重点时段,主管领导应当现场指挥。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重要保障期的各项工作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重要保障期间,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不得进行例行检修或者有可能影响安全播出的施工;因排除故障等特殊情况必须检修并可能造成广播电视节目停播(传)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因重要保障期取消例行检修时段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提前做好节目安排和节目单核查,避免造成节目空播。

第五章 应急管理

第三十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责。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安全播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服从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

第三十一条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分为破坏侵扰事件、自然灾害事件、技术安全事件、其它事件四类;突发事件级别分为特别重大(特大)、重大、较大三级。

第三十二条 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遵循下列处置原则:

(一)播出、传输、发射、接收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受到侵扰或者发现异常信号时,应当立即切断异常信号传播,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倒换正常信号;

(二)发现无线信号受到干扰时,应当立即报请所在地人民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排查干扰;

(三)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或者设施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应当在保证人身安全、设施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播出;

(四)恢复节目信号播出时,应当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公益、后付费”的原则。

第三十三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安全播出突发事件的分类、级别和处置原则,制定和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将预案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应急资源储备和维护更新,应急资源储备目录、维护更新情况应当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在紧急状态下,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服从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应急资源的统一调配,确保重要节目安全播出。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履行下列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职责:

(一)组织制定并实施运行维护规程及安全播出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

(二)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播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播出事故隐患,督促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予以消除;

(三)组织对特大、重大安全播出事故的调查并依法处理;

(四)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节目播出、传输、覆盖情况,发现和快速通报播出异态;

(五)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保证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六)组织安全播出考核,并根据结果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予以奖励或者批评。

第三十六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设立的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按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要求,负责广播电视信号监测、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建设、安全播出风险评估等安全播出日常管理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的具体工作。

第三十七条 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应当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了解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突发事件,及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建立健全技术监测系统,避免漏监、错监;建立健全指挥调度系统,保证快速、准确发布预警和调度指令。

第三十八条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按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规定,积极配合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的工作,向其如实提供节目信号及相关信息。

第三十九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任何组织、个人有权对违反安全播出管理的行为进行举报。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受理有关安全播出的举报,应当进行记录;经调查核实的,应当通知有关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并督促其整改。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安全播出特大、重大责任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造成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严重损害的;

(三)对特大、重大安全播出事故、事件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给予警告,下达《安全播出整改通知书》;逾期未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可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机构和人员设置、技术系统配置、管理制度、运行流程、应急预案等不符合有关规定,导致播出质量达不到要求的;

(二)对技术系统的代维单位管理不力,引发重大安全播出事故的;

(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责任界限不清晰,导致故障处置不及时的;

(四)节目播出、传送质量不好影响用户正常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

(五)从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未使用专用信道完整传输必转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六)未按照有关规定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设立的监测机构提供所播出、传输节目的完整信号,或者干扰、阻碍监测活动的;

(七)妨碍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或者不服从安全播出统一调配的;

(八)未按规定记录、保存本单位播出、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的;

(九)未按规定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安全保障方案或者应急预案的。

第四十二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违反本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可以依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三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章 附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安全播出,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过程中的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其中,节目完整是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完整并准确地播出、传输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安全指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电、光信号不间断、高质量;技术安全指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及相关活动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广播电视设施安全。

技术系统,指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光电缆所在杆路、管道,天线所在桅塔等)。

紧急状态,指发生安全播出特大、重大安全播出突发事件,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恢复播出或者消除外部威胁对安全播出的影响时的状态。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篇4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下述特点:①损失巨大。由于攻击和入侵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计算机,所以一旦他们取得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美国每年因计算机犯罪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美元。平均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般案件的几十到几百倍。②威胁社会和国家安全。一些计算机网络攻击者出于各种目的经常把政府要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从而对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③手段多样,手法隐蔽。计算机攻击的手段可以说五花八门。网络攻击者既可以通过监视网上数据来获取别人的保密信息;也可以通过截取别人的帐号和口令堂而皇之地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绕过人们精心设计好的防火墙等等。这些过程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完成。因而犯罪不留痕迹,隐蔽性很强。④以软件攻击为主。几乎所有的网络入侵都是通过对软件的截取和攻击从而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它完全不同于人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对某些机器设备进行物理上的摧毁。因此,这一方面导致了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对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严格的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网络安全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TCP/IP的脆弱性。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但不幸的是该协议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考虑得并不多。并且,由于TCP/IP协议是公布于众的,如果人们对TCP/IP很熟悉,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第二,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因特网是一种网间网技术。它是(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由无数个局域网所连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当人们用一台主机和另一局域网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互相传送的数据流要经过很多机器重重转发,如果攻击者利用一台处于用户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主机,他就可以劫持用户的数据包。

第三,易被窃听。由于因特网上大多数数据流都没有加密,因此人们利用网上免费提供的工具就很容易对网上的电子邮件、口令和传输的文件进行窃听。

第四,缺乏安全意识。虽然网络中设置了许多安全保护屏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从而使这些保护措施形同虚设。如人们为了避开防火墙代理服务器的额外认证,进行直接的PPP连接从而避开了防火墙的保护。网络攻击和入侵的主要途径

网络入侵是指网络攻击者通过非法的手段(如破译口令、电子欺骗等)获得非法的权限,并通过使用这些非法的权限使网络攻击者能对被攻击的主机进行非授权的操作。网络入侵的主要途径有:破译口令、IP欺骗和DNS欺骗。

口令是计算机系统抵御入侵者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然后再实施攻击活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先得到该主机上的某个合法用户的帐号,然后再进行合法用户口令的破译。获得普通用户帐号的方法很多,如:

利用目标主机的Finger功能:当用Finger命令查询时,主机系统会将保存的用户资料(如用户名、登录时间等)显示在终端或计算机上;利用目标主机的X.500服务:有些主机没有关闭X.500的目录查询服务,也给攻击者提供了获得信息的一条简易途径;从电子邮件地址中收集:有些用户电子邮件地址常会透露其在目标主机上的帐号;查看主机是否有习惯性的帐号:有经验的用户都知道,很多系统会使用一些习惯性的帐号,造成帐号的泄露。IP欺骗是指攻击者伪造别人的IP地址,让一台计算机假冒另一台计算机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它只能对某些特定的运行TCP/IP的计算机进行入侵。IP欺骗利用了TCP/IP网络协议的脆弱性。在TCP的三次握手过程中,入侵者假冒被入侵主机的信任主机与被入侵主机进行连接,并对被入侵主机所信任的主机发起淹没攻击,使被信任的主机处于瘫痪状态。当主机正在进行远程服务时,网络入侵者最容易获得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从而进行IP欺骗。IP欺骗是建立在对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的。同一网络的计算机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地址,它们之间互相信任。由于这种信任关系,这些计算机彼此可以不进行地址的认证而执行远程操作。

域名系统(DNS)是一种用于TCP/IP应用程序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提供主机名字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信息。通常,网络用户通过UDP协议和DNS服务器进行通信,而服务器在特定的53端口监听,并返回用户所需的相关信息。DNS协议不对转换或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使得该协议被人以一些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当攻击者危害DNS服务器并明确地更改主机名—IP地址映射表时,DNS欺骗就会发生。这些改变被写入DNS服务器上的转换表。因而,当一个客户机请求查询时,用户只能得到这个伪造的地址,该地址是一个完全处于攻击者控制下的机器的IP地址。因为网络上的主机都信任DNS服务器,所以一个被破坏的DNS服务器可以将客户引导到非法的服务器,也可以欺骗服务器相信一个IP地址确实属于一个被信任客户。常见的网络攻击及其防范对策

5.1 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它通过在你的电脑系统隐藏一个会在Windows启动时运行的程序,采用服务器/客户机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在上网时控制你电脑的目的。

特洛伊木马是夹带在执行正常功能的程序中的一段额外操作代码。因为在特洛伊木马中存在这些用户不知道的额外操作代码,因此含有特洛伊木马的程序在执行时,表面上是执行正常的程序,而实际上是在执行用户不希望的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包括两个部分,即实现攻击者目的的指令和在网络中传播的指令。特洛伊木马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网络中当人们执行一个含有特洛伊木马的程序时,它能把自己插入一些未被感染的程序中,从而使它们受到感染。此类攻击对计算机的危害极大,通过特洛伊木马,网络攻击者可以读写未经授权的文件,甚至可以获得对被攻击的计算机的控制权。

防止在正常程序中隐藏特洛伊木马的主要方法是人们在生成文件时,对每一个文件进行数字签名,而在运行文件时通过对数字签名的检查来判断文件是否被修改,从而确定文件中是否含有特洛伊木马。避免下载可疑程序并拒绝执行,运用网络扫描软件定期监视内部主机上的监听TCP服务。

5.2 邮件炸弹

电子邮件炸弹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大量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够耗尽接受者网络的带宽,占据邮箱的空间,使用户的存储空间消耗

(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殆尽,从而阻止用户对正常邮件的接收,防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此种攻击经常出现在网络黑客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某一目标的报复活动中。

防止邮件炸弹的方法主要有通过配置路由器,有选择地接收电子邮件,对邮件地址进行配置,自动删除来自同一主机的过量或重复的消息,也可使自己的SMTP连接只能达成指定的服务器,从而免受外界邮件的侵袭。

5.3 过载攻击

过载攻击是攻击者通过服务器长时间发出大量无用的请求,使被攻击的服务器一直处于繁忙的状态,从而无法满足其他用户的请求。过载攻击中被攻击者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进程攻击,它是通过大量地进行人为地增大CPU的工作量,耗费CPU的工作时间,使其它的用户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防止过载攻击的方法有:限制单个用户所拥有的最大进程数;杀死一些耗时的进程。然而,不幸的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单个用户所拥有的最大进程数的限制和耗时进程的删除,会使用户某些正常的请求得不到系统的响应,从而出现类似拒绝服务的现象。通常,管理员可以使用网络监视工具来发现这种攻击,通过主机列表和网络地址列表来分析问题的所在,也可以登录防火墙或路由器来发现攻击究竟是来自于网络外部还是网络内部。另外,还可以让系统自动检查是否过载或者重新启动系统。

5.4 淹没攻击

正常情况下,TCP连接建立要经历3次握手的过程,即客户机向主机发送SYN请求信号;目标主机收到请求信号后向客户机发送SYN/ACK消息;客户机收到SYN/ACK消息后再向主机发送RST信号并断开连接。TCP的这三次握手过程为人们提供了攻击网络的机会。攻击者可以使用一个不存在或当时没有被使用的主机的IP地址,向被攻击主机发出SYN请求信号,当被攻击主机收到SYN请求信号后,它向这台不存在IP地址的伪装主机发出SYN/消息。由于此时主机的IP不存在或当时没有被使用所以无法向主机发送RST,因此,造成被攻击的主机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至超时。如果攻击者不断地向被攻击的主机发送SYN请求,被攻击主机就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从而无法响应其他用户的请求。

二0一0年年消防安全工作安排 篇5

2010年在街道消防安全工作组的指导下,为了维护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北苑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把消防安全作为巩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2010年工作安排: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北苑社区制订了《居民防火公约》、《消防灭火应急制度》、《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

2、成立了社区消防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主任为第一安全责任人为组长,社区综治委员为副组长,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本辖区的消防安全检查和监管工作。

4、与辖区内重点单位、场所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做好消防知识宣传工作。

4、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共有队员13人,每月对辖区内单位、居民住宅楼及居民住户的消防安全检查一次。

5、在社区内设立消防宣传阵地,利用宣传栏,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在居民区内设消防标志牌,使居民普遍掌握防火公约、消防警示内容,提高居民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0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篇6

近日, Net IQ宣布推出Change Guardian?4.0, 该解决方案可通过对未经授权的关键文件、系统和应用的访问发出智能警报, 实时检测并对潜在威胁做出响应。

大多数企业利用SIEM技术作为安全基础设施的一个关键部分, 但SIEM不再能够独自实现有效而完全的数据保护和风险缓解。通过提供关于系统变更和特权用户活动的更深入的可操作智能, Change Guardian补充并扩展SIEM, 可更快地确定和纠补攻击, 从而避免巨大损害。

Change Guardian 4.0可为安全团队提供行动授权的信息, 以及可帮助他们确定威胁和记录变更的细节, 例如谁执行了某行动、何行动被执行、何时某行动被执行、以及在何地某行动被执行。因此, Change Guardian 4.0可有效弥合所有SIEM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

●丰富的“事前和事后”关键文件和设置变更细节, 使IT能够以最小技能快速采取行动

●基于策略的监控可对各种规章、授权、最优方法或内部政策规定所需监控策略。

●额外支持UNIX和Linux平台, 补充现有Windows和Active Directory能力。

0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篇7

总 结

二〇一〇年,我镇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安委、安监局、经贸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活动,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认真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目标责任制管理,认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依法查处事故,使全镇安全生产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了全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统一思想,周密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年初,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全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面统一思想,部署了全镇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各安委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对安全工作作了具体的分工,安监办负责全镇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国土资源所负责整治非法开采和探矿企业的生产安全;派出所负责全镇的消防安全和爆破物品管理;交警中队、农推中心农机组负责交通安全;供电所负责用电安全,其他相关部门负责职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细

份。三是组织非煤矿山负责人(矿长),安全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加州、市相关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99%以上,有力的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管理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方法。镇党委、政府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与全镇11个村委会,12个重点企业,15个单位(站所)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并根据矿山生产安全的实际,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明确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五)狠抓安全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制度是基础,落实是关键。建立了行政执法日常巡查制度、暗访制度等,执法人员互相协助配合,坚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并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了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做好工作的良好氛围。行政执法的具体过程中,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采取依法监督、经济制约和行政管理多种形式和措施,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定期举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全镇各矿、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私营企业、特种服务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和防范设施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对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设施不齐备的企业限期停业整顿。日常执法检查中,强力推行 “服务”执法模式。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在优化服务中提高执法效率,做到经济发展到那里,安监工作就服务到那里。全年

进了全镇的交通安全。

(八)加强消防安全督促检查,全年对娱乐场所、加油站、学校、集镇密集点等场所进行检查11次,查出隐患3条,并督促整改,保证了全镇的消防安全。

(九)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的监管。经营户持证率达100%,协调组建烟花爆竹专供批发点,规范了烟花爆竹专供专营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镇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一)有的企业刚开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安全设施不尽完善,特别是铅锌矿,部分矿洞存在通道过于狭窄,难于行走,个别矿洞属独眼开采等问题。

(二)企业管理人员中,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只懂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对安全工作无法全面管理。煤炭行业,由于处在探矿阶段,特种作业人员配备不足。

(三)管理人员中,文化水平偏低,特别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设备无法准确掌握和使用。

(四)安全教育不够。由于不断有新矿开工,矿山职工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培训还难于及时跟上。

(五)各行业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

三、2011年工作打算

0#块安全技术交底内容重点 篇8

一、墩旁托架安装

1、用塔吊或者浮吊起吊安装托架钢管桩立柱时,必须安排专人进行统一指挥,起吊前对 钢丝绳、卡环必须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可靠后方可使用。

2、钢管桩立柱、连接件安装焊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⑴ 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 连接牢固, 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索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 线接头, 必须连接牢固, 焊接、更换焊条应戴手套, ⑵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 应切断电源, 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⑶ 在高处焊接必须系好安全带,雷雨时应停止作业;

3、安装托架盒子钢时,下方不得有人经过或停留,严禁上下交叉作业。

二、模板安装与拆除

1、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2、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 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 螺丝必须放 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空中滑落;

3、安装与拆除 5m 以上的模板,应搭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 作;

4、遇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雪霜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 略干不滑 时再进行工作;

5、二人抬模板时要相互配合, 协同工作。传递模板, 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 不得乱抛。

6、不得在操作平台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7、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 动的模板、牵扛、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至坠落;

8、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 应在模板拆除后即 将洞口盖好;

9、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

10、装拆模板时,禁止用 2×4木料、钢模板作立人板;

11、装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 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12、拆模必须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13、拆除的钢模作平台底模时, 不得一次将顶撑全部拆除,应分批拆下顶撑,然后按顺序拆 下搁栅、底模,以免发生钢模在在自重荷载下一次性大面积脱落;

14、在钢模及机件垂直运输时,吊点必须符合扎重要求,以防坠落伤人。拆模时,临时脚手 架必须牢固,不得用拆下的模板作脚手板。脚手板搁置必须牢固平整, 不得有空头板, 以防 踏空坠落。

三、钢筋绑扎

1、检查使用的工具,机械设备是否完好,作业场所的环境是否整洁,对焊机四周的防火设 备是否完善, 电气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夜间作业点是否有足够的照明等, 双层作业中, 检查下层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确认均符合要求,完好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2、多人抬运长钢筋时,负荷应均匀,起落、转、停和走行要一致,以防扭腰砸脚。上下传 递钢筋,不得站在同一垂直线上。

3、用吊机吊送钢筋时, 选用的所吊具应符合吊重量的安全规定, 栓挂吊具捆绑钢筋应牢靠, 位置应正确,并有信号员指挥, 必要时还要栓溜绳。吊送钢筋时, 模板内的人员应散开或离 开,以免钢筋滑落或摆动伤人。

4、钢筋为易导电材料,因此,雷雨天气应停止露天作业,以防电击伤人。

5、在高处进行钢筋绑扎作业时, 应搭好作业平台或拴好安全带, 安全带应挂在作业人员上 方牢靠处。

6、不得在绑扎好的钢筋或模板拉杆、支撑上行走和攀登,以防坠落伤人。

四、混凝土浇注

1、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的环境、安全状况、安全防护设施等,如灌注平台、模板联接和 固定、砼运输道等,确认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后,方可进行作业

2、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确认完好方可使用。

3、检查作业场所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符合用电安全规定,夜间作业点是否有足够的照明和安 全电压工作灯。

4、作业前应了解施工方法、步骤、质量要求、劳动分工、施工安全措施,机具设备的安全 使用要求等。

5、使用震动泵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6、采用砼泵输送砼时,泵与震捣点之间应设有联络信号,以防砼喷出伤人。

0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篇9

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基于web2.0的MIS广泛被开发、部署、运行。在企业内部,MIS系统对企业的日常运行、业务开展、资源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MIS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信任日益关注。

近些年,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黑客在网络层,主机层,以及应用层等层次进行漏洞扫描,安全问题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损企业形象,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倒闭。

目前,三层结构的B/S系统在MIS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被广泛采用。应用系统一般主要由下列部分构成:浏览器、网络、防火墙、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如图1所示。

一个如此复杂的WEB系统,其安全保护机制也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这是因为构成WEB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脆弱性并由此引入风险,所以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安全控制,安全防护设计主要从这些层次出发,分别对防火墙,操作系统,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应用系统构成做安全防护设计。怎样最大程度发现并解决WEB应用系统的漏洞呢?

本文将介绍一个MIS系统安全防护实例,该实例采用J2EE平台,操作系统选择Linux之Debian发行版本,防火墙采用iptables,web服务器采用apache2,应用服务器采用tomcat5.5,数据库采用MySQL5,开发框架采用开源的Struts2、Hibernate3、Spring框架组合。

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系统运行在各自平台之上,从底向上,可将各系统划分为:网络系统、宿主操作系统、服务器系统三个层次。Web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环境中运行,比如tomcat5就只能运行J2EE的web应用。应用服务器又和特定平台有关,运行在特定平台中,如tomcat5需要JVM虚拟机环境,而JVM的运行依赖运行特定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也运行在特定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之上。Web服务器同样需要平台的支持。应用服务器使用网络与数据库系统通讯,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资源;与web服务器交互,交付请求的资源。

安全防护设计从这三个层次出发,分别对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个应用系统构成做安全防护设计。

1 基于web的MIS系统各层设计

1.1 网络层安全防护设计

防火墙工作网络层,在在内部主机和外部主机之间通过一些策略来控制通讯。最常用、有效的防火墙采用包过滤的方式来控制主机之间通讯的基本单位(数据包)。网络层安全防护主要是通过防火墙保护系统来实现。iptable防火墙策略是linux系统中防火墙iptables的配置策略,具体控制iptables的行为方式。适当的iptables防火墙策略可以其他防护主机系统的作用。针对iptables防火墙提出以下策略:1)只允许企业intranet中的机器访问MIS系统;2)针对不同的MIS系统,设定ip访问限制;3)只允许tcp协议;4)只开放80、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端口;5)默认都禁止策略,然后按需要开放。

1.2 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对Linux操作系统来说,一切都是文件,识别各组件及其构成文件,跟踪各文件的版本、安全是理想的方法。现实、合理的方法是识别、跟踪各个组件的版本,给有问题的组件及时打上补丁。在Linux系统中,为了系统的运行、使用,在系统安装、配置、部署时开设了一些系统用户。给系统的用户分配运行、使用所需要的最小资源、权限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只给系统开设必要的用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如下:

1)操作系统内核,定期更新到安全的版本;

2)操作系统,注意发布的安全漏洞、打补丁;

3)只安装需要的支持性软件;

4)只创建系统运行必要的用户;

5)严格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只允许访问限定的资源。

2 web服务器的安全设计

Apache服务器的安全缺陷主要是使用HTTP协议进行的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缓冲区溢出攻击以及被攻击者获得root权限三缺陷和最新的恶意的攻击者进行“拒绝服务”(DoS)攻击。合理的网络配置能够保护Apache服务器免遭多种攻击。

在本系统中的三层结构的B/S系统,采用apache2作为web系统。在apache2服务器中采用下列安全措施:

1)防火墙只允许80端口,针对只允许内被访问的子系统,严格限制ip地址。

2)设置虚拟目录、为虚拟目录分配最小运行权限配置虚拟目录,防止真实的目录名暴露在外面,起到一定的屏蔽资源的效果。针对虚拟目录,还可以用deny、allow做用户访问控制,先用deny from all设为初始化指令,再使用allow from指令打开访问权限。例如:

order deny,allow

deny from all

allow from XX.XX.XX.XX

3)以www-data用户运行可以防止攻击者获得root权限

4)其他用户不允许访问web服务器的资源目录严格做文件的访问控制

5)www-data只访问资源目录、读取文件

6)chroot将apache2系统限制在安全充分必要的文件系统下运行

7)跟踪apache2的安全漏洞、及时打补丁

8)www-data用户不允许登陆系统,只作为资源拥有者、运行apache2系统

3 应用服务器安全设计

Tomcat5.5在本例中作为application server,是运行J2EE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作为一个服务器程序,可从下列层面重点防护:

1)防火墙开启tomcat5.5所需要的8080端口,对于和apache2系统在一台主机之上的tomcat5.5,可以只开启127.0.0.1上的8080端口。和apache2系统不在一台主机之上的情况,防火墙配置成只允许来自apache2所在主机能访问该系统的8080端口。

2)文件权限分配只允许相关的用户拥有最小可运行的权限,严格将文件权限控制在充分必要的状态上。

3)chroot运行tomcat5.5在chroot的限制下运行,防止因为tomcat5.5的不安全运行造成了数据库系统、web系统的不安全状态。将tomcat5.5限制在能满足它运行的最小的文件集合上。

4)启动时使用-security选项,启用SecurityManager来限制Java程序代码。

5)按层次严格制定catalina.policy文件。

4 数据库安全设计

数据库系统作为信息的聚集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对企业来说尤其重要,关系到企业兴衰。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业界人士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数据库安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系统运行安全,比如,一些入侵者通过网络、局域网等途径通过各种途径,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使数据库系统不可用。第二层是指系统信息安全,比如,黑客侵入数据库系统,盗取资料、删除数据、修改数据等。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除了依赖自身内部的安全机制外,还与外部网络环境、应用环境、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

对MYsql的安全防护策略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修改root用户口令,删除空口令;

2)删除默认数据库和数据库用户;

3)改变默认mysql管理员帐号;

4)对密码进行加密后存储;

5)使用独立用户运行msyql;

6)禁止远程连接数据库必须保证该目录不能让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后把数据库打包拷贝走了,所以要限制对该目录的访问;

7)命令历史记录保护。

数据库相关的shell操作命令都会分别记录在.bash_history,如果这些文件不慎被读取,会导致数据库密码和数据库结构等信息泄露,

总结通过在每一个层次的安全加固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基于的的整体安全性。

参考文献

[1]Java and Web Services1[EB/OL].http://Mwww.javaworld.comPchannel-content/Pjwweb-services-index.shtml.

[2]Frank Sommersps Web Services column1[EB/OL].http://Mwww.javaworld.comPco-lumnsPjw-web-services-index.shtml.

上一篇:形容说话很多的成语有哪些下一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协议书 代理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