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优秀企业的灵魂

2024-09-19

“企业文化”——优秀企业的灵魂(精选8篇)

“企业文化”——优秀企业的灵魂 篇1

“文化”—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海尔的发展可谓是20世纪中国出现的奇迹之一。随着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海尔在世界市场营业额一路飙升。当海尔集团被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文化,海尔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所以企业要持续平稳健康的发展,就要紧紧抓住“企业文化”这个灵魂,从企业领导到广大员工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活跃思维方式,创新经营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用文化开拓市场,用文化提高经济效益。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公司已成功的走过了2009,在2010仍然面临 严峻形势,我们如何应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只有积极响应公司领导的总体思路,团结一致,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才能在市场中披荆斩棘。

一、要做企业文化建设

在如此生产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完善企业管理,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是当前企业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保障。“海尔现象”让我们深思,它对企业文化的倡导以及坚决地推行,才有了“海尔文化”和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双丰收。我们要学习优秀企业的经验,坚决要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紧抓“文化”这个企业的灵魂,提炼“理念文化”。

二、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我们不仅要做企业文化建设,而且要切实地做好、做强。

1、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的气息。

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而积累凝聚形成的,但企业发

展是动态的,要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如果企业文化长期停滞不前,滞后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没有新的血液和活力注入,它就会变得呆板、保守,并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只有根据自身条件,融入新时代气息,不断地更新观念,创新方法,积极地改进,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2、企业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文化活动是宣传企业文化的良好形式,是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将企业文化的精髓浓缩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通过活动来宣传和体现企业文化,让员工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文化。员工在文体活动中被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所感染,通过真诚交流、相互学习,不但自身文化素质有了长足提高,而且可从中培养员工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和配合协作等良好作风。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身上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起到了升华的作用,并对共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3、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基础。企业文化活动应该讲究文化形式的多样化,而不是单一的枯燥地开展传统活动,要创新方法,只有创新才能有新的发展。海尔在员工中不仅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也十分重视文化活动的趣味性与多样性,给员工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文化氛围。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如标语口号征集、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等,能为广大员工营造一种“快乐员工、和谐企业”的文化氛围。

4、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没有快乐的员工,企业就不会有创新,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员工对企业文化活动的认同度是检验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标志。每名员工都应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完善者和体现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若企业文化活动仅仅在部分员工中开展,那么它形成的文化是孤陋的、不完整的。因此要扩大企业文化活动的广度,只有积极的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集员工的智慧共同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最终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

5、企业品牌、企业效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在市场的印象、信誉度不断提高,会形成企

业的品牌效应,给企业最终带来的是合作,是订单,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海尔文化”给海尔集团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形成简单的文字,而是让文化深入企业员工内心,并指导每一位成员的行为、观念,才能真正体现企业文化的思想指导作用。它以切实地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以创造企业品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三、要传承企业文化成果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正是它蕴含了五千多年的民族文化,并千古流传。企业要将多年的文化发展成果传承下去,将企业的灵魂延续下去,为企业长远发展工程奠基。

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今天,“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推动着企业发展。企业要持续平稳健康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文化理念,要文化创新,提炼文化,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用文化提升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文化”——优秀企业的灵魂 篇2

学生文具行业贯彻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时, 积极贯彻《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设产品文化, 加强产品创新, 推出一批新颖、安全、环保的学生文具, 绚丽多彩的学生文具丰富了学生用品市场, 基本满足市场需要。

一、创新是产品文化的灵魂

1、产品文化概述

什么是产品?狭义的理解, 是工厂生产出的实物;广义的概念, 应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 凡是提供给市场的, 消费者认为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 或使用后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某种欲望的, 都可称之为产品。

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她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载体, 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 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产品文化是指企业通过产品的形状、色彩、包装、服务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这种内涵是企业在大量调研市场基础上综合出来的, 符合消费者审美价值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加密切, 文化的力量愈显突出, 这种文化色彩体现在产品上。产品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 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享受, 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 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 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产品不仅是技术和工具的产物, 而且是员工崇高理想和自觉奉献精神的结晶;不仅凝结着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 而且凝聚着职工无限的创造力, 是企业员工群体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心理、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产品深深地打着企业文化的烙印, 二者相融相合。

一定的产品文化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联系, 也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产品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 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产品文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广大的消费者, 消费者更多地是从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对其企业的认同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是通过接受其产品与蕴涵在其服务中的产品文化来实现。

产品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 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 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 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 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 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产品文化是以产品为核心的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产品文化贯穿于产品的制造、包装、运输、销售、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 体现着企业文化的精神。社会主义产品文化应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用户至上”为主要原则, 以对用户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为其追求的目标。

2、行业产品文化的灵魂是创新

当消费者接触产品时, 首先打动消费者的是产品的整体形象。有时, 这种整体形象会对产品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产品整体形象是产品效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 对消费者而言至关重要。产品整体形象与时俱进的创新, 受到学生消费群的青睐, 例如:塑料文具盒被笔袋取代, 塑料铅笔擦替代橡胶铅笔擦, 削笔器占领了卷笔刀市场……已经呈现趋势。

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个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 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决定该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新经济时代, 市场要求每学期有新产品应市, 企业产品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随着社会进步, 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 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 学生已经成为时尚的先锋新锐, 市场上现有的学生文具远远满足不了他们求新求异多变的需求。在市场实践中, 企业家们感到, 必须充分认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 提倡科技创新, 才能发展我国学生文具行业。

在确定创新目标时, 要从市场出发, 结合技术的可行性, 认真制订出简单明确、参与者认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目标。确定了创新项目的目标以后, 还必须据此制定有关工作计划, 把各项目标细分和转化为对项目的实际要求。工作计划分为技术计划和经济计划, 技术方面要确定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指标, 经济方面应确定项目成本和市场回报率。企业在选择创新目标时, 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前提, 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基础, 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做好可行性的认证工作。

企业所有经营活动都围绕产品进行, 包括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学生文具因其消费者的特殊性, 它的产品文化应坚持创新。产品创新是开拓市场的需要, 产品创新的领先在一定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可观的利润。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 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 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 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依靠科技进步, 坚持自主创新, 创建自主品牌, 提高学生文具的科技含量, 设计、生产更多有特色的、受学生喜爱的、安全环保的学生文具, 促进产业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中国学生文具行业。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 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 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 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 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3、行业产品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学生文具行业围绕创新, 形成了行业产品文化的主要内容:

①创新:提倡原创设计、创意文具, 实现产品差异化。在产品造型、结构、图案等诸多元素, 研发具有本公司特色的新产品。

②趣味:产品宜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造型, 配以粉红、果绿、淡蓝、鹅黄、橙色、白色等亮丽、典雅色彩;或客户指定款式、图案、色彩。

③动漫:运用动漫手段, 将动漫与学生文具研发相结合, 编辑楚楚动人的故事, 设计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 吸引更多学生的眼球。

④实用:必须坚持产品实用性, 忌过度娱乐性、玩具化。

⑤安全:严格执行《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21027-2007, 确保学生文具安全。

⑥环保:严格执行《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21027-2007, 确保学生文具环保。

⑦维权:重视新产品专利申报, 维护知识产权。

⑧高附加值:开发新颖、安全、高附加值的学生文具, 既可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也可实现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利润最大化, 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

⑨新颖包装:产品需要进行适度、新颖的装潢包装。提倡采用便于商场、超市销售的挂钩式包装。功能性的尖端、锋利刃等产品, 应在包装上标注“警示语”。

4、实施行业产品文化的主要保证措施: (表1)

二、学生文具行业的产品文化范例

面对传统学生文具出现“千人一面”的同质化现象, 许多企业在建设本单位产品文化时, 坚持走自己的路, 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产品文化, 推出一大批受市场欢迎新颖安全的学生文具。现介绍行业部分产品文化范例:

范例之一:另辟蹊径, 研发智能学生用品

传统学生用品颇多, 生产历史也很悠久。随着时代的进步, 如何在传统学生用品的基础上另辟蹊径?

佛山市顺德区启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国内外电子学生用品市场的发展和需求, 把研发智能学生用品列为企业产品文化, 大力研发智能学生用品, 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 成为行业中唯一专业研发生产智能学生用品的企业。已经形成研发生产智能学生用品规模, 成功开发电子书包、智能英语点读机、学生电脑、多功能电子积木、电学模型、动力模型、有声电子挂图、视力保护仪、电子笔盒等智能学生用品。

电子书包是公司近期的重点研发产品, 是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实验, 是教育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一项试点项目, 最终目的是实现“无纸化”教学。它可以将大量的教材内容储备进去, 教材包括文字、动画、视频等多媒体, 并实现终端的互相连通。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的终端, 类似于一台小电脑进行阅读、做作业、考试, 老师也直接在上面批改作业、出试卷、进行备课等。课堂上, 同学和老师还可以直接通过无线网络即时查询资料, 展开讨论。电子书包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它将笔记本电脑引进课堂, 整合传统的教材、作业, 并通过网络拓展学习时空。

1995年, 第一代电子书在美国问世, 美国、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地区先后开始尝试电子书包。目前, 北京、上海、大连、广东佛山、广东深圳、重庆、陕西、浙江宁波等地开始试用电子书包。根据全球知名机构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0HORIZON报告”, 电子书技术将在未来2至3年内发展成熟, 世界正在逐渐进入“无纸书籍”的学习新时代。

2012年6月15日, 笔者随“中国智能化学生用品行业技术中心”考评组, 对佛山市顺德区启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书包”进行全面考察。该公司为了确保电子书包等智能学生用品研发工作正常进行, 努力使“智力”产品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采取以下措施:

——组织保证。公司成立智能学生用品研发中心, 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 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25人, 专门从事智能学生用品研发的技术人员有66人, 其中高级职称4人, 中级职称38人, 初级职称20人, 外聘专家4人, 以中青年为主, 知识结构分布合理, 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能力和各种新知识能力。

——资金保证。公司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 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 作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经费, 2011年投入研发费用1138.56万元, 研发成果转换率达73%。

——探索“产学研”合作, 加快研发步伐。公司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所、高等院校、少儿教育机构组建立“产学研”关系, 加大研发力度, 加快研发步伐。同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合作开发学生多媒体电脑;同南方医科大学合作研制护脊书包;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组建了学生实习基地;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组建智力文化创意设计研究所;同中央电视台退役播音员合作研制多功能普通话练习器;组织同类产品的20多家企业, 申请创建中国新一代电教产品。

——组建大型教学数据资源库, 研发系列智能学生用品。公司在智能学生用品、教学产品的研发生产方面, 积累丰富经验, 组建大型教学数据资源库, 其库容量非常庞大, 创新的提出了数据驱动 (DD, Data Driver) 的理论, 并实现智能管理和搜索。以该数据库为基础, 成功开发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OID电子教鞭、大尺寸教学触摸屏、视频复读机、动漫电学实验模型、语言训练机、点读笔等适合中小学使用的学习、教学用品。

目前, 公司已经初步具备研发生产智能学生用品规模, 成功申报智能学生用品专利40多项。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远销欧洲、中东、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实现销售20701万元。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同, 并产生良好的市场效应。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根据有关规定, 于2012年5月28日, 授予公司“中国智能学生用品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荣誉称号。

范例之二: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产品差异化

杭州爱华文具有限公司漏国军董事长认为:“文具除简单的使用功能外, 更多的应注重于时尚化、个性化、功能化、趣味化。”公司将企业产品文化定义为“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产品差异化”。

为确保公司产品文化实施, 他们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资金投入:每年的科研投入占销售额的5%以上, 2008年:1056万元, 2009年:1182万元, 2010年:1395万元, 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元, 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

——组织建设和人才培训规划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 推行“留住关键人才, 引进急需人才, 储备未来人才”的用人战略,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的研发队伍和优秀的技术带头人。公司成立爱华文具国内研发中心, 一支具有创造力的研发设计团队, 以自主创新为目标, 坚持差异化的产品战略, 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今已在学生文具、办公用品、美术画材等领域获得200余项专利。2010年10月, 在韩国注册成立爱华 (首尔) 平面设计中心, 引入“观念新、创新力强、经验丰富”的韩国优秀卡通设计和平面设计人才, 抢占学生文具设计制高点。

——建立爱华文具技术中心

公司在新建的爱华工业园, 建设4600平方米的爱华文具技术研发中心。中心下设产品开发部、技术部、项目开发部、市场研究部、标准化委员会、品牌管理部、消费者体验中心。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根据有关规定, 于2011年9月15日, 授予公司“中国学生绘图用品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荣誉称号。

——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产品差异化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 连续3年研发成果转换率超过95%, 在产品差异化, 工艺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2012年5月30日, 公司在杭州萧山名都大酒店召开“爱华文具‘共享成长2012’订货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经销商参加会议。订货会提供的“爱华”、“迪士尼”学生文具;“smato思迈特”文件夹、办公文具和“mondrian蒙德里安”美术用品 (油画颜料、丙烯颜料、水粉颜料、水彩颜料、国画颜料) , 经销商纷纷签下订货合同。

范例之三:学生用品必须安全环保

学生用品的属性决定了必须安全环保, 行业各单位严格执行《学生用品安全通用要求》 (GB21027) , 从产品结构、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确保学生用品的安全环保。

△为防止学生在使用手工剪刀、卷笔刀、绘图用尺、文具盒等学生文具时, 发生因非功能性的原因产生学生的手和身体受到伤害, 在设计此类产品时, 要求棱角、毛边不能刺手, 儿童用剪刀的刀片为圆弧顶端等安全措施。

△为保障学生的健康, 油画棒、蜡笔、水彩画颜料、水彩笔、橡皮擦、涂改制品、学生文具的印刷部分、笔类等产品中的铅、汞、砷、锑、钡、镉、铬、硒等可迁移元素应符合规定。为了保护学生视力, 学生本册的亮度 (白度) 应符合规定。

△对于功能性的尖端、锋利刃等产品, 例如:圆规、剪刀、美工刀等, 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警示语”。

范例之四:研发DIY学生用品, 提高儿童、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

面对应试教育, 学生将大量的精力化在背书、做作业。如何通过使用学生用品提供儿童、学生的DIY (Do It Yourself) 能力, 将教育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 让他们寓教于乐, 在娱乐中学习, 提高儿童、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

深圳云之彩美术工艺用品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全新的美术创意文化, 让美术、手工、游戏结合, 帮助儿童及美术工艺爱好者体验新的创意生活, 有利于提高儿童、学生的DIY能力。研发生产不同于传统美术颜料的“学生颜料”、“工艺颜料”等美术用品, 出口美国、欧洲、澳洲和港台地区, 同时计划在国内市场打造全新美术创意文化。

“美术王国”有工艺颜料、学生颜料、美术颜料等几大类, 拥有固体颜料、珍珠粘土、蛛蛛颜料、果冻泥等十多项专利。可洗儿童广告彩、可洗儿童手涂彩、环保蜡笔、绿色蜡笔、可水洗蜡笔、多用途儿童工艺彩、DIY手工艺等产品受到儿童、学生的青睐。“美术王国”美术用品, 旨在创造色彩新世界。

佛山市顺德区启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电子积木, 具有手控、磁控、光控、水控、声控、触控、电控等多种控制方法, 有益于培养儿童的思维动手能力。产品受到外商欢迎, 出口量较大。

范例之五:用户至上, 研发绚丽多彩的学生文具

学生文具的消费对象和用途, 决定了她的品种、花色、种类多样化。“用户至上”是行业产品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单位重视每年春秋两季学汛, 推出大批学生文具, 并把它作为企业产品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绚丽多彩的学生文具吸引着众多的经销商和广大学生群体, 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 也活跃了学生文具市场, 发展学生文具行业。

△广东联众文具有限公司坚持“产品缔造价值”理念, 每年春秋两次学汛都要推出一大批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 品种相对齐全的学生文具, 吸引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不远千里竞相参加公司的订货会。

——各种款式的笔袋, 款式新、色彩漂亮。

——书包的花色繁多。

——美观的塑料书套。

——琳琅满目的新颖笔类。

△东莞市智高文具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战略, 加强研发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坚持技术创新, 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开发、生产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系列文具。近年来, 公司获得了各种技术专利就达到300多项。

——赋予“3D彩泥”更好玩的理念, 彩泥包装有各种造型, 跳出了传统彩泥包装的概念。2012年, 在中央电视台等两大卡通卫视全年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智高3D彩泥”。

——2012年6月1日-8月31日, 举办“智高文具·我的笔袋我涂鸦创意设计大赛”。

——“转笔”是公司的新产品, 受到市场欢迎。2011年8月13日, 由转笔者之家论坛主办, 公司协办的“智高杯”首届全国转笔大赛在广州举行。转笔者之家论坛是中国大陆首个转笔论坛, 也是中国大陆最多转笔爱好者的聚集地, 曾以组织名义带领国内转笔爱好者参加了四届转笔世界杯。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产品, 在106届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上受到采购商的青睐:

——每年投资100万元用于开发削笔机新产品, 以确保每学期有新颖削笔机面市, 2012年, 推出了一大批新颖削笔机。

——练习本、英语作业本等学生用簿册, 坚持产品安全环保, 白度低于85。

△深圳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新产品:

——变脸娃娃削笔机推出“削笔不断芯”的新理念。

——IPAD专用袋。

——B7单层拉练袋。

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以创意产品促进公司发展, 推出了一批专利新产品:

——“自排式削笔机”有三项创新:可调整削出5种粗细的笔芯;可削直径5.5-7.2mm的园、三角、五边型的铅笔;具有“无需伸缩, 安全不夹手”等特点。削笔机刀座采用新颖高强度的纤维合成强化塑钢材料, 具有精准、轻便、使用安全等特点。

——“三角推拉擦”, 替换擦芯采用环保材料, 不含6P (DEH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BBP邻苯二甲酸苯基丁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和DN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 可随意擦净极细的边角字迹。

△广州新创博文具有限公司推出“至尚·创美”专利新产品——“梦幻水晶笔”, 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彰显时尚个性;晶莹剔透、啫喱光泽、让人心情舒畅;色泽亮丽纯正、绽放非凡创意;丝般顺滑、享受彩绘乐趣;干后防水、不易脱落;中性温和、健康无毒;清洗容易、乐享创意;DIY使用广泛、符合现代人个性化追求”等特点。“梦幻水晶笔”的功能很多, 在106届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是展位上, 工作人员用“梦幻水晶笔”涂在指甲上, 非常靓丽, 很容易清洁。

△真彩文具有限公司推出新产品:

——“储钱罐儿童益智彩泥”的特点:可爱卡通造型, 包装美观可当储钱罐用;手感好, 塑形佳;长久保湿, 不易干。

——“神奇油画棒”的特点:水性材料, 易清洗;材料细腻, 易着色;可以在纸张、塑料、玻璃、搪瓷、木头等多种材质上绘画。

——“小蛮腰六角彩色铅笔”的特点:铅芯直径3mm, 比普通铅笔的铅芯直径粗;色彩还原度高, 着色力强。

优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篇3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是企业的灵魂,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命运。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直接的竞争日益激烈,波及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也使很多企业面临更为艰难的生存环境。创造有特色的优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价值,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锦江之星”是锦江国际集团下属的专业公司,它开创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先河,从1997年创立第一家旅馆至今,已经发展到300多家,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90个大中城市,会员逾40万,年接待能力超过1200万人次。据世界权威杂志《HOTELS》统计,锦江之星已跻身于世界酒店业单一品牌50强。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从创设之初,锦江之星的管理人员就认识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特别是就酒店业这种服务行业而言,必须要有优质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锦江之星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把优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党建的工作载体,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一、优质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主要来自三个层面:产品层竞争、制度层竞争和核心层竞争。企业文化既为核心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要,各个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培育和发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也逐步从核心技术、产品或某种特有能力逐步转化为文化优势和价值优势。

(一)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对内的集中体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即人”的理念,认为企业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即人本管理思想,尊重人、关心人进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性,从而可以实现全体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美国兰德公司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各国企业成功的经验,得出的启示也是如此。要打造百年企业,就必须将“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平等对待员工”、“平衡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等宗旨贯穿始终。由此可见,人在公司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锦江之星党委非常重视企业价值理念在“人”的思想中内化,从而达到在行动中外化的目的。经过十多年的文化积淀和不断总结、概括、提炼,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被员工称为“老三篇”的企业文化手册——《管理者必修》、《员工必读》、《员工手册》和与之相配套的小册子及卡片,它涵盖了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以及公司倡导的精神、理念和行为准则;它渗透于公司经营、管理、服务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对员工的精神和行为起着统领的作用,成为企业内部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与此同时,通过岗前培训、全方位宣传、理念故事化等载体,不断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力度,使价值理念“入心”、“入脑”。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锦江之星党委还总结提炼出了“星”文化和“家”文化,来增加员工的忠诚度和凝聚力。“星”文化,是指员工在将“行万里路,住千家星”的诚挚邀请传达给顾客、让“星”光照亮住客旅行之路的同时,更是在员工中积极倡导“身在锦江之星、争当锦江之‘星”的激励文化,营造“人人学先进,个个当明星”的企业氛围。服务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影响着客人对品牌的满意度,“家”文化应运而生,通过持续开展“五佳”活动和秉持“四个一视同仁”的管理理念,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馨、和谐和保障。经调查,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保持在97%以上。

(二)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在于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优化企业形象是对未来的投资,好的企业形象是时间的积累、竞争实力的积累,更是文化的积累。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主要表现为品牌的竞争。锦江之星的品牌文化和“星”文化以及“家”文化共同成为企业的“三特文化”。党委以品牌文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四个一”的品牌目标,即打造一个经济型酒店连锁的国际品牌,形成一套成熟的品牌管理模式,建成一个现代品牌网络系统,造就一支创品牌的人才队伍。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着力打造“锦江之星”的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还通过举办品牌故事演讲和品牌知识培训等系列品牌文化传播途径,让员工接受品牌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员工的品牌意识,增强员工对品牌文化的认同感。

从实践结果来看,品牌文化的形成不仅为打造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提供理念支撑,让锦江之星成为出行者对专业、超值、简约、安全、舒适的经济型酒店的首选,更是对广大顾客作出的庄严承诺。在价值体系和三大特色文化的推动下,员工的凝聚力、忠诚度和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促使他们自觉地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从而提升了公司的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品牌美誉度。

二、优质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而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它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锦江之星党委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中,非常注重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2005年是公司的“形象塑造年”,2006年是公司的“素质培训年”,2007年是公司的“品牌提升年”,2008年是企业文化的“全面深化”年。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与公司发展战略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相互促进,为“锦江之星”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文化保障。

(二)企业核心价值的传承和发扬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锦江之星党委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培育和建设信息化网络体系宣传企业文化,比如创办面向基层员工的《锦江之星》杂志,举行“锦江之星品牌的故事”演讲比赛,从而构建企业文化宣传网络体系。同时,公司党委通过组织奉献社会的公益活动,如赈灾、帮困、献血、助学,建立“社企共建”、“军民共建”等机构,构建提升“锦江之星”品牌形象的社会传递体系。这些信息化、网络化的运作,使品牌愿景在员工心中牢牢扎根,品牌声誉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有利于锦江之星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优质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员工是企业产品的制造者,是核心技术的发明者,是经营管理行为的执行者,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优秀人才是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本,也成为企业间争夺的重要目标。优质的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一项全球性的人力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在跨国公司,对于89%的跳槽人员来讲,他们不是因为报酬太低而辞职的,在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

为培养员工的归属感,锦江之星党委不仅通过优质的企业文化来吸引优秀人才,而且还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文化和技术培训,注意员工的专业特长,力争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层次,为他们提供可能的发展机会。为此,锦江之星党委不仅设立了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的“1111”人才库、公司建立了培养经济型酒店人才的“锦江之星”管理学院,不断培养和输送各级管理人才,并且制定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同步推进。仅2006年至2007年间就有263名一线员工走上了初级管理岗位,有157名管理人员在原岗位基础上得到提升。公司还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增多的现状,推出了“四个一视同仁”的激励措施,即工资待遇一视同仁,激励表扬一视同仁,提升晋升一视同仁,关心慰问一视同仁,使70%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锦江之星发展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对员工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实现对员工的承诺,使员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激励。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了员工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工作中也就更加敬业尽职,通过成功的企业文化真正培养起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职业生涯设计和各类培训的实施,将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使个人得到提升,企业得以壮大。因此,锦江之星不是片面地挖掘人的体力,而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发挥人的智力资源、发挥人的创造性,低流失率和高回流率彰显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优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创新

随着市场形势的持续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锦江之星党委坚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着力针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思考新对策,围绕企业品牌战略的要求,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作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体系建设,结合实际需要,优化企业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统领作用。

(一)观念创新。企业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创新是它“永葆青春”的法宝。而先进的观念,是执行管理的基础,也是指导实践的保证。

锦江之星树立和强化了“国际品牌”的全员意识。加入WTO后,国际交流的增多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锦江之星党委以国际化视野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积极探索“以国际化视野实施本土化操作”、“以国际化视野招聘酒店业人才”、“以国际化视野实现跨文化整合”等;积极开展与“锦江合资酒店”企业文化的学习交流;加强与锦江外籍人员文化观念的沟通交流;聘用了外籍高管。

同时,锦江之星还推出了“绿色生态”的概念,加强绿色营销文化建设。把绿色文化融入到经营方略上,既考虑到了消费者的需要和企业的利益,又照顾到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对环保的要求,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重视企业发展和环境统一结合起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统一。在此理念的基础上,锦江之星建设生态文化,在各门店开发建造(改造)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在连锁门店中创出一批“绿色酒店”。

(二)管理创新。锦江之星党委结合“锦江之星”以门店为基点、以门店为形象的特点,把上级党委提出的“党员资源在企业优化,党员作用在岗位延伸,党员形象在群众心中”,“党组织要体现先进,党员要实践先进,领导要带头先进,群众能看到先进”等要求,具体转换为“作用到店、形象亮人”的旅馆业党建工作。这项工程以人为本,要求各党支部“为员工实际收入操心,为员工身体健康操心,为员工工作环境操心,为员工发生困难操心”,同时按照“企业文化是由信仰组成的,是由故事构成的,是由人来实现的”的要求,让党员喊出“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奉献”,使党员“身份亮出来,技能显出来,作用展出来,业绩作出来,形象树起来”。

(三)实践创新。著名人力资源专家高贤峰认为,理念提出来后,可以实现人本管理三部曲,核心理念一定要典型化,用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来诠释,用制度保证理念的深入人心,兼顾员工个体目标和企业目标,员工个体目标和企业目标等同起来,把理念体现到员工生产经营活动中,把理念渗透到员工的细胞当中,真正把理念转换成为企业的基因。

锦江之星以实现宾客满意为目标导向,开展“服务价值链”管理。锦江之星党委倡导“最完善的服务才能实现最完美的结果”的服务理念,在公司系统广泛开展“企业对宾客承诺、企业对员工承诺、员工对宾客承诺”的活动。锦江之星的旅馆服务产品必须以创新设计、充实内涵为目标,承载“专业、超值、舒适、安全”的企业使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公司的服务能级从第一代升级到目前的第四代,使每一位入住“锦江之星”的客人享受到高品质和超值的服务,感受到简约舒适的环境和布局,体验到旅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理念。如客房卫生不同使用功能的“五块抹布”、舒适的“安睡宝”、红绿两种颜色的洗漱用品等,都从细节上体现出锦江之星对客人的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

“企业文化”——优秀企业的灵魂 篇4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没有大的发展前途。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企业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治理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看作企业体制中的“硬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软件”。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的积淀和凝结,它是在特有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能动的,它时时刻刻渗透为的各个方面。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就应该有相应的理念精神作指导,这样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服务方向是什么。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就意味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取决于其品牌能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而品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企业不仅要从追溯历史文化、展望未来文化、并使其超越地理和民族文化上下功夫,还要从研究商品的特点、考虑市场的影响力、适应消费者心理等方面入手,这些方面的挖掘与创造都需要展示文化的感染力。

市场竞争不仅仅是物质因素的竞争,还有精神文化因素的较量。有人说:“名牌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其实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精神文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给品牌注入高品位的文化含量,让它带着文化色彩去参与竞争,不仅能引起消费者的一些联想,产生美好的想象,而且能够激发消费者心底的情感,震撼其心灵,从而使品牌平添几份魅力。

到企业经营行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公司在市场环境变化,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公司各部门没有建立明确的客户中心意识,部门间冲突较多。

2、公司内部沟通渠道不畅通,缺乏员工间、部门间联络感情的平台,员工因此对工作关系不满而大量流动。

3、企业缺乏凝聚力,不良的工作关系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4、新进员工不能感受和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看作一棵树,他有根——企业的价值理念、树干——企业的决策原则和制度体系、树叶——公司的企业形象和员工行为。因此,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对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的构建与完善,就能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重大的问题,并让企业文化之树长青。

当今,文化被时代推向了品牌竞争的前台,透过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消费者、社会公众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已经是一种深层次、高水平、智慧型的现代企业竞争。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又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企业文化通过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并不断将其自身转化为资产。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识,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识别因素。人们可以通过品牌和形象透视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策略、价值观、经营哲学等其自身的文化底韵,并从文化底韵中感受该企业的方方面面。

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求,也是员工的一种需求。现代企业既是人们工作的场所,又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在人的一生中,工作占据了人们生活中近1/3的时间,人们有理由希望工作本身具有

意义,希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希望这种意义和价值能够以某种价值观和标准来判断。因此企业文化虽然带有一定的功利因素,却是人类不可少的社会目标。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历程和文化

传统,在这些因素之上,逐渐的形成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如果无法塑造出适合企业生存的文化,进而用这种文化来促进企业管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是难以成为一个知名企业的。

企业文化的进步会自然地进入更高层次,这就是一种精神状态,不是被动的,是动态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所有事情的态度。这种态度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弥漫在大家之中。建立企业文化是真正形成适合企业需要并能长期发挥积极作用的企业文化。其目的是:

1、在所有人员中建立共同的行动规范和价值观,形成健康、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

2、对基础制度的建设整合和规范化管理

3、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精神,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4、传授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协助企业培养大量的职业经理人,持续的进行公司提升

5、建立职员的职业生涯企划,完善目标管理系统

6、规范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建立长远的团队学习规划和操作程序,形成学习型企业

一个公司的灵魂---企业文化 篇5

这个大学生只在海尔工作了一段短暂的时间,他通过对比最终发现了海尔文化的真正的魅力。他虽然在大企业做了部门经理,收入很高,但他却还对海尔的文化念念不忘。在海尔那个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离职率是非常低的,这全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魅力超乎相象,这就是海尔文化,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我们应该怎样运用企业文化呢?

一、企业文化概述

1、什么是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塑建的根本目的,就是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企业文化究竟会在企业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企业文化的弊端并加以强化呢?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企业文化有塑造形象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

第-(1)-共(7)页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第二次创业的主要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

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

国内有好些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久,这些企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就像失去灵魂一样,如一盘散沙一样,最后在竞争中被淘汰。在80年代,陕西省有好几家知名的电器企业,如黄河电器厂。该厂生产的黄河彩电曾经一度畅销,但是由于管理落后,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注重创新,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销声匿迹。

3、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在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优秀人才也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这就使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

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企业不敢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一项全球性的人力资源统计数字表明,在跨国公司中,89%的辞职人员说,他们不是因为报酬太低而提交辞呈的。

我们来看一下宝洁公司的例子:在宝洁公司,企业会帮助每一位员工规划今后两年、五年甚至20年的未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

可想而知。宝洁公司因此而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种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使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会使员工非常热爱集体,有时达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这里有一个海尔的案例:

在海尔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姑娘在海尔的洗衣机一分厂工作,她19岁的时候走进海尔集团,这个姑娘的名字叫王俊晟。她接受3年海尔文化的洗礼,3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候,她跟她的亲人提出她最后的一个愿望:她要最后再看一眼她所工作的海尔。就在她去世之后,她的家人让她的灵车在海尔的大门口整整停了15分钟。这说明了什么呢?只有一点,就是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热爱这个集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以致于那名女工在临死前都要再看一眼自己工作的海尔。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的力量确实超出想象。如果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工作,我想员工的离职率应该是很低的吧?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物质不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不全是经济人。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物质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当物质满足了之后,就会有高层次的需求。此时物质利益对他的吸引力就非常小了。因此,作为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是不容易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因为只凭借高薪是无法满足他们高层次需求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很多人才都是因为青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选择进入该公司的。

4、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现在我们来看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中国许多“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

(2)、为什么企业高层与中基层难以达成共识并存在沟通障碍

(3)、为什么企业在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过程中员工感到迷惘、迟疑而不愿 跟进,导致变革成效不佳。

(4)、为什么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文化虚脱),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制度成本高(心理契约的天然缺陷)。

(5)、为什么企业分权分利就分心。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企业没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造成的。

之所以在过去有好多明星企业成为流星企业就是因为那些企业没有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建设属于自己企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可能效益还不错,但是,它最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昙花一现。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管理会极大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里,企业高层与中层基层不会难以达成共识,上下层之间沟通是很顺畅的。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员工都曾参与,因此对员工都有普遍的,很强的引导、约束作用,不会造成员工感到迷惘、迟疑而不愿跟进的情况。另外,也不会出现文化虚脱的现象。由于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企业里也不会出现分权分利就分心的现象。

三、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

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四、全面构建企业文化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1、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

首先,发现并关注细节。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产品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发现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其次,立足于内部。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企业可以任意造就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造就企业文化。其实,这种企业文化移植论,少数人创造论是不合乎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往往成为一种装饰。好的管理者恰恰善于发现本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能够慧眼识珠。

再次,走出口号,走向员工。把概括的企业文化其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表现。员工接受与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前面的三道程序任何一道程序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员工接受这种文化,非本企业产生的文化因素会引起抵触,难以与本企业完全对接,管理者本身没有文化潜质则很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因素,即使看到一些文化因素也难以与之产生共鸣,概括提炼失真,不当,员工也不会接受。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和活动中去,目的就是让员工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

第四,融进员工的意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员工的自学行动是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再有,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

第五,突出和依靠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者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者群体的要求。

2、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

员工把企业文化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自己身上就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员工需要像完善自身一样去完善企业文化,这些都仅仅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进程。创新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步进程。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不能一次完成,员工能住所发展变化自觉不断地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文化走向成熟。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文化,其标志是上下同欲,自觉求新求变。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种活动,并有巨大的同化作用,使新的企业员工能很快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接受、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自觉约束自己,通过自身体现企业文化、加入到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共同经验,又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C·柯林斯《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

2.[德]E.海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知识出版社

3.[美]阿里·德赫斯:《长寿公司》,经济日报出版社

4.[美]阿尔夫·钱德尔:《经营未来》,企业管理出版社.

企业灵魂,文化管理的指明灯 篇6

企业灵魂,文化管理的指明灯

企业文化,这个管理名词在香港企业界并不盛行,原因不是它流传时间短,而是它缺乏生存的土壤。回想起1999年我到美国参加一次管理论坛时,席间哈佛大学一个教授就谈到文化管理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将起到主导作用,当时我曾想将文化管理模式在香港推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觉在香港这个多元文化杂交的环境里,功利性淡化了人们对于企业文化本身的认识,几乎所有人都将企业文化视同为口号式的内容,单从香港教育和培训的课程设计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急功近利的文化趋向,“找工”是“找钱”是企业界的文化基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在工作与金钱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但最近我发现这种情况已经在改变,在我认识的香港企业家中,有不少企业家的生意主要是在内地,而对于内地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逐渐提升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所以这些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及热衷超出我的想象,这使我非常惊讶,文化管理在内地真得这么重要吗?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如何建立文化管理的模式?当经盛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叶生先生将他的新作《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给我拜读时,还没有详细看到书的内容,单从书的目录我已经感到这就是我正在寻找的文化管理书籍。从书的内容可以感受到一种文化管理模式正在中国内地逐渐形成,“文化管理,第三种管理模式”,我非常认同这个定位,尽管20多年香港及国外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文化管理并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工作,但书中对于文化管理的论述及操作流程却使我清晰感受到文化管理的力量。“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我将书中这句话给我的同事及企业界朋友分享时,他们无不感到其内涵的深远。中国企业生存时间很短,在加入世贸后许多企业都面临规则重新设立的门槛,我在内地工作时所认识的企业界朋友,他们都努力在改进自己,提升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大家在一个方面的认识是共同的,就是中国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建立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这点与书中所提倡的观点是高度一致,这可能就是作者所说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吧。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他在咨询公司的一些真实操作方式和案例在书中与读者共享,虽然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商业秘密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完全透露全部的工作流程,但对于一本介绍企业文化实操书来说,它的实际指导性已经足够了。另外,作者一些崭新观念也让我耳目一新,例如企业文化如水论,企业文化哲学论等。我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92年,由于企业文化协会工作需要阅读了许多国内外的企业文化书籍,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别的书象本书一样将企业文化相关的各种理论与经验做系统性的介绍,对于喜爱企业文化的各界人士来说,本书可以让你在短期内掌握到体系化的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确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当然,本书作为一本完全管理手册,在内容深度上还不够,在文化延伸方面没有完全展开,这可能是因为幅度的限制。总体上分析,本书在框架上及内容体系上都是目前企业文化管理书籍最优秀的一本书之一。追求梦想,是每一个企业家共同拥有的特质,如果没有企业的梦想,企业家就会局限在赚钱的短期目标中,而伟大企业背后支撑它持续经营的是企业所有职员的共同梦想,这也对企业家们提出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使企业家梦想上升为企业梦想,而成为所有职员毕生的追求。相信叶生先生的《企业灵魂》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作者黄建基先生是香港企业文化协会副秘书长,香港中汇投资集团董事长。

企业也需要活的灵魂 篇7

河北荣毅集团总经理高爱荣说:“企业经营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负起社会进步繁荣的责任, 做有灵魂的事业, 这也正是今日企业人所应坚守的使命感。”“做有灵魂的事业”, 才能打造有灵魂的企业, 才能打造有灵魂的团队, 才能打造有灵魂的品牌。正所谓:“产品如人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成功企业家把这一点说的更是实实在在, 给企业以灵魂, 才能成就事业。

赋予企业灵魂, 是企业家成熟的标志。高爱荣说:“《孙子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高爱荣解释说:这句话, “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如何实现‘上下同欲’, 不是光给高薪就能解决的, 要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因此, 在荣毅集团, 总经理高爱荣一直将员工看成是事业的伙伴“一起工作, 一起学习, 一起高兴, 一起伤心”。这早已超出“人性化管理”, 而是“亲如一家人”。鉴于此, 高爱荣才能够真心做到“和员工一起享受劳动成果是我最大的乐趣。”仅仅这一点, 又有几个企业家能够做到?于是, 在整个荣毅集团, 那是上下一心, 同心同德, 大家“以荣共荣, 以耻共耻”, 形成了一个难舍难离的“命运共同体”。

高爱荣赋予她所做事业以“灵魂”, 荣毅集团有理由不红不火吗?有理由做不强做不大吗?高爱荣有这样一个座右铭:“思路决定出路, 行为决定命运”。这是高爱荣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 也是竞争中的一个规律。不要以为企业是“死”的, 产品是“死”的, 它们也是有灵魂的。这种灵魂使荣毅集团越做越大, 越做越火。面对荣毅集团, 面对高爱荣, 你还能说企业是死的吗?你还能说产品是死的吗?谁让企业“死”, 谁让产品“死”, 谁的企业就不可能活, 更不可能活出个人样来!把企业看成活生生的人, 才能创造出“人性化管理”。

做“有灵魂”的事业, 才能产生强大的亲和力。有亲和力, 才会传递给每一名员工“以家的感觉”, 于是, 人人“为家着想”, 人人“为家献计出力”, 人人“爱厂如家”。假如不认为所做事业是有灵魂的, 能放下架子和员工“亲如一家人”吗?想凝集员工的力量, 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创造、创新的潜能, 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在竞争中, 有一种竞争力, 叫做“齐心协力”;这可不是能够用金钱换来的, 也不是严格管理的产物, 而是“心与心的交换”。

越是成熟的企业家, 越是注重调动人的潜能, 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和创造力。人的积极因素, 不就是最大的创造力吗?若是引导不好, 运用不当, 不也就是最大的破坏力吗?有人这样说:一个企业, 成也在人, 败也在人。人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创造一切人间奇迹;也可以种种制造障碍, 使一个原本不错的企业从此走下坡路。这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有事实为证。

企业的灵魂 篇8

2014年的“双十一”除了500多亿的数字之外,外人看起来波澜不惊,哪怕是APEC的限行也没有带来更多对于物流的抱怨和吐槽。这里面的关键不在于又增加了多少物流配送人员,而是在整个体系中,数据的流转和分享出现了大的变化。

实际上,从9月份开始,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就开始向淘宝的合作快递公司和天猫的部分商家发出提示,主要是对“双十一”销售情况的预测,内容甚至细化到了不同的线路和仓储网点的发货量。所以在“双十一”之前,很多货物都已经提前下沉到客户附近的网点。而在经过“双十一”之后的结果比较,这份预测数据的准确率能达到90%。

在这个了不起的成绩背后,其实是阿里今年“双十一”的新动作——订单全链路的打通。对于商家来说,与电商相关的有两条主线:一是货品链路,流程是商品分析-生产-发货-进入到市场预热铺货。另一个是消费者在天猫上拍下商品后,就进入到订单链路:订单—客服—审单—发货—物流—签收—售后。货品链路决定商家货品质量,订单链路决定商家销售体验。

之前阿里巴巴的几百万商家、仓库分布在全国各地,物流服务商也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处理整个订单信息流转非常困难。但是在2014年,阿里开始把买家、商家、服务商的数据逐渐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数据链路。有了这些内部流转的活数据,一个庞大的体系就像一家高效公司一样运转起来。

此前关于企业边界的讨论,都绕不开科斯和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按照科斯的理论,交易成本与管理费用的对比,确定了企业的边界。但是现在,数据流转可以到达的范围,似乎更能决定一个虚拟企业的边界。数据流转到哪里,企业的实际边际就在哪里。数据能够流转到的地方,业务就能够协同,企业内部甚至企业之间就能像生命体一样有了灵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企业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数据公司,产品和服务都是获取数据的手段。

从数据的角度出发,还能看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蚂蚁金服跟阿里巴巴集团是两家独立的法人实体,双方并没有股权关系。但为什么大家总还是觉得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是一家呢?抛开蚂蚁金服的众多高层都是阿里旧部,其中更重要的一点,联系两家公司的纽带是数据,在这一点上阿里和蚂蚁金服几乎是无法分割的。实际上,阿里旗下诸多业务——阿里云、天猫、淘宝、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关联的纽带都是数据,这使得整个阿里系一直是形散而神不散,联系频繁协同密切。

与之形成显著对照的是,微信和QQ都是腾讯下面重要的业务,体量庞大却总是以割裂的面貌出现在外界面前。这是因为联系它们的纽带不是数据,而只是组织结构,它们只是一家公司下的两个产品。

对用户和数据的关注,是阿里的基因;而用户和产品则是腾讯的基因。正是这样基因的差异,造成了两家公司完全不同的气质。基于数据的基础,可以相对容易地打造一个生态,而基于产品则很难。因为数据可以共享,可以流转,可以增值,可以产生很多合作的机会和想象,但基于产品的合作,争夺更多的是用户的注意力,这完全是一个零和游戏,所有的合作就变得非常困难。

不久前,腾讯、百度和万达组成“腾百万”组合以期对抗阿里巴巴的举措,让市场颇为振奋了一下。但是这样的超豪华组合,未来的前景其实挑战也很多。三家巨头的老板都位列中国前10富豪,资金自然不是问题,但其中最具挑战的一点,就是未来数据资产的投入以及归属。腾讯、百度手中都握有真正的海量数据,万达庞大的线下资源,也很容易收集大量的数据。但是问题来了,这三家巨头不会吝惜真金白银,但是他们会投入多少原始数据?未来数据的归属和主导是谁?

上一篇:新年三句半下一篇:香包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