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调研

2024-10-06

大学生压力调研(精选8篇)

大学生压力调研 篇1

1.作为一名在读大学生,您觉得您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A.学习(16.91%)

B.人际关系(15.22%)

C.就业(15.76%)

D.经济(14.73%)

E.家庭(16.71%)

F.社会(15.18%)

G.其他(5.49%)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读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了16.91%,其次是家庭方面,所占比例为16.71%,从中我们可以分析理解出,作为一名在读大学生,必定以学习为主,压力最大也在意料之中。其次在家庭方面,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一直在驱赶着学生不断努力学习,大人们之间的攀比心理也在鞭策着他们刻苦努力。接下来依次是就业和社会这两个方面,其所占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15.76%和15.18%,大学不同于中学,大学生以经成年,直接面对着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当前,遍地都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社会竞争压力大,他们得学会适应社会,努力在社会中“落脚”。再然后就是经济方面,所占比例为14.73%,大学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进入大学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地方都要用到钱,但是中国人的收入分配是呈金字塔型的,只有小部分的学生是富二代,绝大部分学生是平民甚至是屌丝,他们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当然大学也为这些人提供了很大帮助,比如说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安排勤工俭学的岗位等等都是帮助他们的途径。最后其他压力来源方面比例最小,占了5.49%。

大学生压力调研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2006级至2009级77名男生, 其中, 2006、2007级毕业男生45人, 已就业;2008级实习男生15人;2009级在校男生17人。

1.2 方法

对各年级学生发放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 采取无记名方式, 由学生本人如实填写调查问卷, 填毕后, 现场收回。据统计, 共发放调查问卷77份, 全数收回, 有效率达100%。

1.3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方法

运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男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造成护理专业男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有5方面, 即:世俗偏见、工作性质、环境氛围、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其中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世俗偏见和工作性质。

3 讨论

3.1 男护生就业心理压力情况分析

通过对45名已毕业男生的调查发现, 有9名没有从事护理职业, 在就业岗位选择时有42.86%学生受到性别限制。在校生中有33.77%准备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岗位, 究其原因, 世俗偏见和工作性质是男护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的直接因素, 认为护士工作是女性职业, 男人当护士低人一等, 难以启齿, 怕得不到社会、家庭认可。40.26%的男护不愿意告诉朋友、亲人自己从事的职业, 58.43%男护士认为就业压力来自世俗偏见和工作性质。

3.2 影响因素

3.2.1 社会压力

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 在大多人心目中, 护理工作趋于女性化, 属于女性职业,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自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开创护理事业以来, 护士的“白衣天使”、“提灯女神”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留下烙印, 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尽管男护在工作毅力、体格素质等方面有女性难以逾越的优势, 但在性格特点、耐心程度方面, 仍难以接受和屈从每天整理病床、嘱医嘱、照顾患者等琐碎的护理工作, 认为男性血气方刚, 当男护既没出息、又没地位, 还不如下海经商、当官执政, 既风光更实惠。社会世俗偏见一边倒的局面, 无形地给男护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1], 导致诱发自卑心理, 调查中有40.26%的男护生, 当亲戚朋友问及其从事职业时, 不愿正面回答从事的具体工作, 32.46%的男护生认为世俗偏见是形成男护生就业心理压力的重要外因。

3.2.2 就业单位工作压力

调查中, 有40%的单位在应聘护士时限招女性, 男护就业岗位如凤毛麟角, 少之又少。近年来, 尽管各大医院强调增大男护比率, 但医院只有极少数科室设立男护岗位, 如精神科、急诊科、骨科、手术室等科室, 在招聘男护时, 也是趋于男性身体素质考虑, 无形中诱发了男护士的自卑心理, 认为医院招聘男护就是要自己卖苦力, 工作没有成就感和归属感, 感到低人一等, 导致部分男护不安心不尽心、在职不尽责, 混日子、熬年头, 加之医院管理者对男护工作重视不够, 关心不足, 致使男护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身心疲惫, 产生厌倦情绪[2]。

3.2.3 工作环境压力

目前, 护理队伍仍以女性为主导, 无论是在医学院校, 还是在医疗机构, 男性始终脱离不了以女性为主体的工作环境, 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男性不得不屈从于女性, 说话、做事不得不忍让、不得不迁就的事实。长此以往, 男护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将大打折扣, 阳刚之气将淡然无存, 男性之美将黯然失色, 容易产生抵触、抑郁情绪[3]。

4 应对措施

4.1 医疗卫生部门要加大重视力度。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随着国家医疗人事制度改革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 男护在护理队伍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从医院来看, 每个科室都应设有一定比例的男护岗位, 而不应局限于某个科室、某个部门, 不断壮大男护队伍, 采取多种形式, 激发和调动男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男护在岗位上建功立业, 树立信心、找到归属, 实现自我价值。

4.2 要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

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宣传媒体, 广泛宣传男护先进事迹, 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男护工作的浓厚氛围。邀请男护到学校, 宣讲男护工作的经历和心得感受, 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 拉近社会与学校的距离,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看待男护职业, 深化对做好男护工作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理性认知和感情认同感。

4.3 突破自身的就业心理压力。

别人可以对男护士说三道四, 但男护士自己不能因此而瞧不起自己。既然做了男护, 就要干得漂亮, 干得利索, 要对得起护士这个职业, 更要对得起护士前面那个"男"字。职业心态是影响男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

摘要:目的 准确掌握护理专业男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因素, 为做好男护心理教育和岗前指导摸索路子、积累经验。方法 自行设计护理专业男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表, 对77名护理专业男生进行笔试问卷调查。结论 从调查资料分析, 造成护理专业男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有, 世俗偏见、工作性质、环境氛围、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 其中主要压力来自世俗偏见和工作性质。

关键词:护理专业男生,就业心理压力,调研

参考文献

[1]郝向平, 杜新建.男护生就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 4 (19) :51.

[2]毕肖红, 魏兆升, 叶盛, 等.关于影响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 (2) :32-36.

新手妈妈心理压力调研结果分析 篇3

二、身材的恢复是新手妈妈们担心的首要问题,而从她们的饮食选择来看,78.37%的人在怀孕期间和生育以后的饮食习惯却没有更多的变化,这就造成了新手妈妈在身材恢复上面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很想让自己的身材迅速的恢复,另一方面却不懂得如何改变或者建立新的饮食习惯。

三、从在怀孕到宝宝降生,新手妈妈们最大的感受和她们感受到的最大压力、以及内心希望改变的一个事实这三个问题上来看,女性与男性面对孩子降生的角色认同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且也是埋下了夫妻双方内心开始产生距离的危机。从调研的结果上看,只有10.13%的参与调查者感觉到老公比从前更加呵护自己,32.13%的参与调查者感觉到自己的先生无法进入做父亲的角色,而有53.03%的参与调查者希望先生能够更加体贴和关心自己。女性在孩子出生以后,能够迅速的认可和进^做母亲的角色,这也是女人母性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她们大多数却会忘记了自己还是妻子的身份。新妈妈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放在新生宝宝的身上,失去了自我,同时也会忽略丈夫的感受。大部分女人都会以为,我生下的是老公的孩子,我为丈夫养育子女,只要我把孩子照顾好了,他就会更加地感激和爱我。即便是我没有精力再像从前一样照顾他,他也会理解和明白这些。同时,女人还会以为,丈夫会和她们自己一样快的进入和扮演做父亲的角色,这些其实是女人根本不了解她的男人。男人进^做父亲的角色,往往会很慢,甚至要好几年的时间,也不见得能够完全的适应,但是这一点,他们没有办法去讲,甚至意识上也不会承认,但是他们的内心会强烈的感觉到,女人有了孩子以后,他就变得不再重要,而男人仍然希望甚至渴望自己仍然是女人最关注和重视的那个人。当男女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异的时候,往往是结婚以后丈夫感情危机出现的第一个重要潜伏因素。因此,我建议:作为新妈妈,在孩子出生以后,一定要留出精力和时间给你的丈夫,去关心他,增加交流,时刻要谨记,在这个婚姻中,你的第一个角色应该是做好妻子,然后才是母亲。

四、当夫妻双方对待孩子出生后的各自身份不清楚的时候,丈夫们也会把自己的精力只是集中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上,同样的也忽略了他们的妻子本身,同时他们也无法理解和感受女人照顾宝宝的感受和辛苦,这时候,女人的抱怨就变得越来越多,而丈夫们也会变得很委屈。

五、当女人从妻子变成母亲的时候,她们对母亲的理解就是要付出和牺牲,没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加上丈夫通常仍然会忙于自自身的工作,有自己的社交和工作圈子,女人会觉得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不够,她们会变得十分的敏感,心里也会有很多的不满和委屈,这个时候女人的情绪会变化很大,甚至造成抑郁症。

六、通常,女人的生活因为宝宝的诞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孩子改变,丈夫和自己的需求变得不再重要,经常会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宝宝,因此他们的睡眠质量不好,有很多的担心。

七、现在很多大城市的、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夫妻会以为,决定如何生宝宝,只要是经济上比较宽裕,就是恰当的时机,其实他们只是做好了经济上的准备,却忽略了心理上的准备,包括家庭关系的平衡。因此,很多人生了孩子以后,经济上没有问题,但是夫妻双方的心理上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庄博士提醒计划要宝宝的女性朋友,决定何时要宝宝,经济条件只是一个基础,最重要的是夫妻双方的心理上对孩子出生以后生活的变化是否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对各自的新角色是否有足够的准备?两个人是否对宝宝出生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处理有足够的计划。两个人对双方父母的关系要有全面地考虑和达成共识,还有女性自己健康、身材的恢复,工作和自我生活的恢复也要有充足的计划。而自身的健康是所有因素中最基础的先决条件。比如,现代的女性,面对生活、情绪的压力,加上环境的污染,健康方面潜藏着很多看不见的危机,虽然我们能够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但是获得的营养非常的少,因此,我们一定要补充必需脂肪酸(一)Orrega3.6.9,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是帮助建立和保护我们的细胞良的重要营养物质,细胞的健康才是人真正的健康,生命就是由两个细胞开始组合而成的。同时,必需脂肪酸还能够帮助产后的妈妈迅速的恢复体能,恢复身材,Udo平衡脂肪宝中就含有丰富、天然的必需脂肪酸。因此,我建议要做聪明的女人,做聪明的妈妈,就要做到身体、心理和经济基础三方面的全面准备,才会让你真正的轻松、愉悦的享受生命、享受生活。

产后妈妈心理调查问卷

1.从怀孕到宝宝降生,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从此有了一份重大漫长的责任

b)老公对我更加地感激和呵护

c)完全沉浸在兴奋中,来不及多想什么

2.作为新手妈妈,你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是:

a)我的身材怎么才能尽快恢复

b)在小孩的照顾中,我承担得太多了

c)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3.孩子出生后,怎样描述你与先生的生活状态

a)没有什么变化

b)我已经习惯了母亲的角色,但是我的先生还是无法进入角色

c)对家庭,先生比我付出的比以前更多,我们有了更多的欢乐。

4.从妻子到母亲,你的心里最大的变化是:

a)终于理解妈妈的不易,要做出很多的牺牲

b)做母亲比从前更幸福

c)还是单身/两个人的时候更舒服、自由

5.如果现在能够帮助你改变一个事实,你希望它是:

a)身材完全恢复

b)先生能够更加体贴和关心我

c)给我一天的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6.在产后,家庭相处的突出问题是:

a)婆媳的关系

b)与我自己父母之间的关系

c)没有问题

7.你的睡眠情况是怎样的:

a)很正常

b)不能安稳入睡

c)经常凌晨醒来

8.产后你的精力状况如何?

a)很有精力,忙于计划和工作

b)没有想工作,多休息

c)内心总有恐惧,怕自己照顾不好家庭和孩子

9.产后你的饮食习惯与之前相比:

a)正常,没有变化

b)没胃口

c)吃很少,甚至不吃

10.这个宝宝对你与先生来说:

a)有点早,各方面我们都还不成熟,丧失了很多机会

b)正是时候,这是我们的愿望

大学生压力调研 篇4

2015关于城市供水压力不足的>调研报告

随着**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市城市系统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圣泉水务有限公司结合**现状和地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市城市供水压力现状

**供水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6万m3/d,输配水管网总长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98%,基本上满足了城市用水需要。但按“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约**供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水管网水压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现有供水系统起点低,城市扩展后显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厂江北水厂是建市前按原县城总规选址、征用地和确定最终规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单水源、小水厂、以树枝状为主的供水管网,供水水压为低压制的格局。供水范围原来主是要巴河两岸较平坦的低洼区(高位山坡地带尚未开发),且在上世纪80-90年代,城区多层建筑大部分都设有屋顶水箱和加压设备,对昼夜用水量和水压不均匀情况自行调节,所以江北水厂建成初期,供大于求,市民满意,政府高兴,很多潜在问题尚未显现。

撤县建市后,**总规几经修编,城市地位升级,供水范围迅速向下游及高位区扩展,且建筑层数普遍增加,小高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原有低压制的供水系统,就显得起点太低,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向中等城市的供水和安全性提高上的转变。表现在:

1、应有多水源、多水厂及应急水源;

2、低压制管网的中远端也应增设补压设施;

3、城市呈梯级开发后,地形起伏变大,应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式;

4、重新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消防合一的大的环状管网建设;

5、小高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等等诸多问题日显突出,原有供水系统先天不足的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扩展后新出现的供用水矛盾。

2、管网建设滞后,供水系统未能全面配套。

江北水厂生产能力经扩建改造后虽已达到5万m3/d,但管网建设未能同步进行。由于原管网建设缺乏统一、科学、严密规划,现有118km的管网多是逐年小步走“见效快”形成的小口径管网,且大部分呈树枝状分布。近年供水量一增大,瓶颈问题就显现出来。尽管出厂水压力为0.45mpa,但至管网末端已锐减至0.15-0.2mpa,甚至更低。这主要表现在管网末端的南坝片区、后河桥片区、高位区龙泉片区和回风片区。

3、高位调节水池损坏,直接影响压力调控。

**供水区域多分布在离水厂较远的中下游地段,为使出厂水输水干管较均匀地向城内输水,在靠近江北水厂的白云台建有砖砌结构的高位调节水池两个,总容积3500 m3,除调蓄水量外,主要功能是起稳压作用。由于北二环开发建设,水池周围山体截脚和放炮施工作业等影响,致使1号水池(XX m3,)已开裂无法修复,仅剩2号水池在低水位状态下维持工作,使之调蓄和稳压作用大大减弱。管网水压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增加,高峰供水时压力波动尤为突出。目前城区不仅出现高地段、高区位、高楼层欠压缺水,甚至出现了低区供水压力不够现象,如南坝片区、北门片区和后河小区。

4、新建住宅小区供水后遗症层出不穷。

近几年来,**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各处如雨后春笋般建成一片片居民小区商品住宅群,大多数是7-12层的小高层建筑。但供水水压问题从未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从设计、施工到建成交付使用,均无楼院供水加压设施。靠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是否能直供到顶,开发商似乎从未怀疑过。而实际上,小区室内室外给水系统不完善,供水设施不配套,交房后供水问题层出不穷,高层位住户反映热水器打不开,厕所排便冲不走的欠压问题严重存在,物业管理跟不上,水一通,供用水双方矛盾加剧。

5、一户一表供水方式改变后,所需服务水头增大。

实行一户一表、水表出户以后,多采用首层集中分户,各户分设单根小口径(dn20)主管入户的供水方式,较之以往每户有多根大口径(dn40或dn50)主管分别进入厨、厕、卫的供水方式,管径变小,管线增长,阀门和附件增多,使管道阻力损失成倍增加,对配水管网上的用户接管点处的服务水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所提到的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相当于将水送至6层建筑物所需的最小水头,而实际上六层住宅“一户一表”所需水头往往要大得多,因此,分户表后,不少用户反映水压不足。

二、**供水压力不足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1、近远结合,科学规划。

为实现中等城市供水目标,按照**新的总规修编要求,XX年,**圣泉水务有限公司委托成都市供水设计院完成了2020年城市供水专业规划。拟建成多水源、大环网、分区分压城市供水系统。

2、加大投入,加快管网配套建设和高压区位供水加压站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管网水压。

现已完成城市给水管网改造规划、可研及一期工程的初设评审。一期管网改造(低压)工程已进入第一标段的施工阶段,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6610万元完成一期管网改造项目,使**供水管网现状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为二期建设、近远结合打好基 础。二期工程主要解决城市高区位加压供水问题。目前正积极筹备加压站选址、完善用地手续等供水加压站建设前期工作。

3、增加变频恒压装置和修缮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

为弥补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功能不足,江北水厂在送水泵房增设了变频恒压装置,对稳定出厂水压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远端管网压力调节作用不大。为此,积极组织修缮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高位调节水池功能恢复后与变频恒压相结合,实现近、远端水压综合调控。

4、积极协助用户,在搞好“一表一户”工程的同时,大力推行楼院二次加压设施建设。

大学生压力分析 篇5

大学已不再是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青年大学生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学会适应迅速变化的知识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种种挑战。目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精力充沛,智力聪慧,没有过多的生活羁绊,创造力旺盛,正是学知识,出成果的大好时机。大学生已成为当代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富创新精神和最有生气的力量。另外,大学阶段也是人生中极不寻常的时期,由于缺乏对自身成长的科学认识与正反经验,青年人内心交织着种种矛盾。为此,置身于社会剧变的青年大学生需要学会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趋势。

一、大学生常见压力源

在整个大学的每一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压力是始终存在的。在大一阶段,主要面临着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压力,大学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对新的学习方式、陌生的人际关系、相对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许多大学新生无所适从,过去的自信荡然无存。难以把握自我的压力容易使人丧失人生的方向感。大二大三阶段面临着情感、交往、学习等种种的新问题,让人难以应付。大四阶段面临着就业、考研等人生的大课题,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深深体会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面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压力,一些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对自己的人生作出科学规划,可以预测,他们的进步要大些;另一些大学生则把自己龟缩起来,不能面对社会现实,在感叹后悔之中打发时间。

总之,压力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辨识、转化和应对压力。在某些情况下,压力也能转化为人生的积极动力。只有勇敢面对压力,化压力为积极的人生动力,才是明智之举。

一般来说,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有:

1.竞争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大学生面对的竞争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学习竞争,就业竞争等。大学生是处于青年晚期的特殊知识群体,一方面在智商方面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在情商方面的发展仍需加强。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认为人成功的因素中20%是智商,80%归功于其他因素,主要是情商EQ。在大学阶段,加强情绪的自控性,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增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加强的学习内容。

为了增进应对竞争社会的能力,大学生要着重学习以下方面:

①了解自我,这是情感智商的核心,主要指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

②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

③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自己的情绪;

④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

⑤处理人际关系,具备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⑤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关键性素质;

⑥增强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青年人需要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种种挑战。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们感触最深的压力就是学习压力。过多的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学习压力持续时间很长,对人的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如何让学习压力转变为积极生活的动力仍然是大学生们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任务。

面对学习压力,要注意:

①压力适度,以适度的紧张面对生活压力,保持最佳的动机水平,以应对复杂的学习任务。

②适应性好,要有条不紊地安排生活和学习。当感到学习有压力时,最好是给自己列出一个清单:你有多少事情要做?做什么?有些知识还不熟悉,原因是什么?对每一门课程,你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外界有什么干扰因素?最后制定月、周、日的具体行动计划。

③承受力强,要科学分析和正确评价自己,把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上,踏踏实实地去完成那些对自己具有可行性的事情,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④建立适当的目标,做自己可以左右的、有把握的事情,对自己有一个适当的期望值,这样就可以减轻压力。

可以说,多数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会不断寻求问题解决的合理方案。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们也会遭遇到种种的矛盾困惑,他们更需要社会的支持。此外,大学生还应该积极掌握应付复杂成人社会环境及应对生活中各种压力的方法。

2.就业压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艰难决策。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机会仍然很多,一些大学生只愿意选择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愿意深入基层寻求发展,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局面。一些大学生不愿意放弃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又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继续考研或攻博。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还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动力。关键的问题在于应该对职业发展做一个规划,应该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Edwant?Barfield)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青年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特定的任务和方向,除了思考在大学阶段自己的目标任务,更要延续思考将来自己的路要怎么走?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引起成就与挫折、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响着生命的质量。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细论述。

3.人际交往压力

青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交往活动极其活跃的时期。青年人的交往与儿童有很大的差别,随着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年人的社会交往带有自主的特点。社会交互作用对青年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青年社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大学生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及交往的技巧,与人交往时难免会出现种种的误解与尴尬。因此,应该学会如何维护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消除因人际交往障碍而带来的种种烦恼。

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涉及多种因素,这里着重从对他人行为的知觉与推测来加以认识。对他人的认识与评判难免带有主观或个人的色彩,这实质上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因此,改善人际关系就是双方相互认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目的是双方受益。

首先,要增强对他人知觉的准确性。若要进行成功的人际交往,就必须能够正确地解释、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为,而这首先基于准确地知觉他人。可以想象,一个不善于了解、判断他人的人,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将会陷入多么窘迫的地位。这种人往往会感到孤立无援,不能与别人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从而为自我发展设置障碍。总之,正确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对于每一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他人的知觉往往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只有对他人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我们才愿意与之进一步交往。在这种过程中,交往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某种掩饰,以期留给对方一个好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印象整饰,即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应该说,印象整饰是人际知觉的重要方面,它也影响到我们对人的判断,特别是在某种极端个人私利的驱使下,一些人充分运用了“人际技巧”进行了巧妙的“形象包装”,影响了我们对其本质的判断。为此,有效的知觉依赖于准确的判断。要准确对一个人进行判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从一个人的外貌来加以判断是不够的,这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心理学中,强调通过对个性特征的观察来辅助判断。

"其次,增进与他人的沟通。对人的知觉、理解或行为的预测仅是整个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最初环节。在实际的交往中,人们之间总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沟通。沟通与知觉密切相关,在进一步的沟通中,我们可以修正过去对他人的片面认识,从而更准

确地知觉他人,更好地把握他人的行为。

关于沟通,美国学者拉斯韦尔(H.D.Lasswell)提出了一个“五W”沟通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向谁说(to whom)和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一模式是很有启发性的,提示人们语言在沟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言是一个通讯系统,它总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活动相联系。正是由于语言的存在,人们才得以沟通与交流。

4.情绪压力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情绪,如热爱与关心,愉快与幸福感,欢笑与幽默感,友谊与爱情,对一个人的动机具有增力的作用,能使人精力充沛地投身到工作与学习中去。消极情绪,如焦虑和抑郁,常常会对一个人的学习行为产生阻碍作用,消极情绪会干扰有序的动机性行为,妨碍学习活动的进程,从而降低学习活动的效率。

要从根本上改善情绪,首先必须勇于正视自己的情绪。例如,有些人总害怕学习失败,若要消除这种消极情绪,就得先承认自己有这种恐惧的心理。如果认为恐惧是羞耻的事情而不敢勇敢地正视它,那么最终将无法克服这种情绪。又如,某人对周围的人怀有敌意之心,却又不承认这种敌意的存在,那么,他会无法消除这种情绪反应,从而造成人际交往困难。总之,正视自己的情绪,意味着能更真实地了解自己,并对客观现实作出更适宜的反应。

除了正视自己的情绪,改善情绪的另一关键在于提高思维策略的质量。思维与情绪体验是有着密切联系。许多研究揭示:高水平的学习与思考常常伴有强烈满意的情绪体验。当我们焦虑、紧张、忧郁时,往往是由于没能理解信息或还没找到处理它的新方法。因此,战胜消极情绪的根本方法是纠正失真的思维方式。

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篇6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由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他们逐渐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面对自身的生理发育的变化,而且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压力主要包括:

■时代压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论是什么人,稍不留神,就会落后于汹涌澎湃的信息潮流。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承受着更加尖锐的挑战:他们一方面必须努力完成在校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一方面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塑造能够融入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诸如此类的高期望值,必然给他们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生活压力

所谓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经济压力。学生上学的费用一般来自家庭。由于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所需费用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则影响更大。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出现了“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的现象。这对于尚未自食其力的贫困生会造成更大压力。(2).自理自律压力。目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学习就是一切,长期忽视一般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因而不少人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很多人不会或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面对挫折和新的环境,往往缺乏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也就形成了这部分大学生的压力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恒不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还要做出进一步努力。他们或是拼搏于考研、考硕博连读的行列,或是参加各种技能的培训班,为的是努力获取各种“证书”。过多的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就业压力

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竞争加剧:竞争择业,竞争上岗,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之中。在这一背景下,连续多年的扩招本来已经加大了大学生竞争就业的力度,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特别是城市里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使得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尤其在大学生、研究生择业相当集中的单位(三资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党政机关),以及择业相当集中的地区(北京、上海、沿海发达地区),已经逐渐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局面。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形成大学生诸多压力中最主要的压力源。

■人际交往压力

现代大学生交往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交往技巧与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压力还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与老

师、同学关系的处理上。一些学生对人际交往和自我缺乏正确认识,惟我独尊,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事事处处都希望符合自己的心愿,不顾及他人感受。一些学生又谨小慎微,生怕与同学发生分歧或矛盾,所以一再忍让,宁可自己不舒服也不愿意表达真实感受。而一旦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还有一些学生则封闭自己,心里很想与别人交往,但不知道如何交往,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更有一些学生则完全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意识,远离人群,整日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恋爱压力

大学生处在由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阶段,对异性有强烈的兴趣、好感是正常的,有恋爱的要求也是自然的。追求爱情的恋爱过程是最让大学生心动,同时也最令大学生心烦的问题。大学生在追求异性的过程中会面临压力,处在这种状态的大学生情绪波动比较明显,时而兴奋不已,时而心情沮丧。处在恋爱阶段中的大学生也会面临压力,主要是如何保持和发展这段感情,如何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恋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而最大的压力是由失恋所带来的。通常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和敏感的。很容易因失恋而全盘否定自己,如不能及时排除对爱的绝望,则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造成巨

大的心理压力。

■社会压力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高变化性的社会,在这里一切具有短暂性,多样性和新奇性,知识迅速产生又迅速老化。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新概念所倡导的人才模式则是这样一幅前景: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仅要有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更要有自主、和谐健全的人格特征和素养;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善于人际交往。

面对着如此多的压力有许多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各种生理、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危害,如精神失常、自杀、心理变态……而且在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呈上升的趋势,关于大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自杀、残杀他人、精神失常的事件更是频繁发生。这已引起了政府,学校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所以解决、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而大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自我纾解过于繁重的压力,以下是一些比较适合大学生自我缓解压力的方法,可以提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控制技术

(一)肌体反应控制技术

许多情况下,面对压力,人的肌体就会产生紧张反应。为了控制这种反应,我们需要学会一些有效的、不使用药物的放松技术。

1、体育运动 例如:游泳、打篮球、跳绳、瑜伽或其他各种体育运动,自己外出散步效果特别好。

2、静思 静思可以有不同形式,包括听音乐、自己演奏乐器或静心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

3、逐步放松 这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和有选择的放松技术,基本方法是让你身体某一部分(如胳膊)的肌肉先绷紧,然后再有意地使它放松。

(二)引导想像

你可以为自己选择几个你觉得安全、宁静和惬意的场景(海滨、湖泊、树林等等),想像自己真的臵身于这些环境中可以使你放松。要达到这样的视觉效

果,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放在一个舒服的位臵上,身边没有其他人,想像得尽量真实,试着去感觉、品尝、呼吸或倾听,找到真正处于这个场景中的感觉。每天想想几次,每次大约5分钟,当这些场景对你变得熟悉和具体的时候,就可以达到帮助你减轻焦虑和使你放松的效果。

矫正无效行为

1、放慢节奏 你可以对自己说:“关键是我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一时的进展速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达到目标,欲速则不达。”

2、计划 计划性是克服压力的有效武器。你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前面那些要做的事情,重新计划一下,排一个先后顺序。要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值得做的事情上,学会把那些杂七杂八的琐事撇在一边。更重要的是,每当你感到压力时,要记住三个字:简单化!

3、维持平衡 严重的心理压力常常是由于你让其中某个因素(如工作或学习)占了过大的比重。其实,当你认为自己在“虚度光阴”时,也许正在做着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尽量在“必要的压力”和“放松”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三)寻求社会支持

当我们把压力问题说给家人和朋友听之后,他们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碍压力事件的缓冲器。压力被表达出来,这会产生令人难以臵信的帮助。

提高大学生质量应对就业压力 篇7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就业受到短期供给过量、金融危机、就业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因此, 提高大学生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由之路。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 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 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 需求减少, 毕业生就业难度空前增加, 就业岗位需求的增加远远跟不上毕业生数的急剧增长, 学生就业竞争将日益激烈。而与此同时, 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 比上年减少了3.8%, 约40万人, 约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相比之下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国外大学将大量抢夺我国高校生源。这样的状况与大学生就业难不无关系, 同时也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

2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

2.1 短期性、结构性和区域性供给过量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和

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使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 进城务工农民的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 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这从一定意义实反映了短期的大学生供过于求。我国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 对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结构的特点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大学生普遍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大公司作为就业的首选, 于是短期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劳动力供给出现过剩, 造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求贤若渴而东部发达地区人满为患。

2.2 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使全球经济

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使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 总量缩减。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传导, 使企业发展进入不景气周期, 尤其是金融证券、房地产、进出口行业等, 企业对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计划开始缩减。二, 预期下降。据初步估计, 此次金融风暴至少使华尔街丧失3.5万到4万个工作机会, 同时拖累相关产业减少13万个就业机会。多数大学生对就业的预期下降。

2.3 就业能力不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综合素

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 如知识结构不健全, 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甚至有些知识很陈旧, 实践能力缺乏, 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特别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 不能很好地胜任实际工作。[6]另一方面, 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 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 展示专业能力, 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3 提高大学生质量应对就业压力

3.1 政府增加高校教育投入, 保证教育质量国农业大学校长柯

炳生的研究显示, 过去十年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 来自政府部分只增长了3.5倍;大学生入学人数增长了5倍, 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 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 而教师只增长了1.7倍。这势必导致:一师生比过高, 教育资源被稀释, 教学质量下降。二缺乏资金, 一些院校实验设备落后、无法保证学生外出实习时间和质量, 实践教学环节难以保证。

因此, 政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扩充教育队伍, 是提高大学生质量的物质保证和人力资源保证。

3.2 高校明确自身定位, 深化改革, 调整结构提高质量

3.2.1 确立以培养学生为中心的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都倾向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国内外知名大学”, 大专院校纷纷争办研究型院校, 强调办学规模、科研能力和学科综合度, 专科院校力争办本科, 本科院校力争上硕士点, 有硕士点的院校力争上博士点, 都在追求一种研究型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而忽视了本来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目标。将本就紧张的教育资源用在扩大招生规模和抓项目上, 对教学环节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投入较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学校定位问题、培养目标问题必须加以彻底解决, 否则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将成为影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性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3.2.2 深化教育改革, 调整学科结构, 提高大学生质量近年来

高校受扩招和走综合性大学办学方向的影响, 学校为了能够招到更多的学生, 在专业设置上大都带有盲从性, 随意性的特点, 有些学校虽然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 导致课程设置也存在极大的盲目性。而当前高校课程设置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不合理, 重必修, 轻选修;重理论, 轻实践。

高校需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课时比重, 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大力推进以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 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3.2.3 合理安排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中存在“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现象, 在课堂很难看到“大师”的影子。一部分教师专搞项目、科研, 没有时间上课;一部分教师俗务缠身, 无力分心上课。另外师生比过高, 教学工作量过重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 一、高校对教师考核多样化, 而不是非要有科研任务, 同时让教师教学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超额收入, 使一部分教师专心搞教学;二、学校政策鼓励、要求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见到大师的风采。三、建设师资队伍, 引进人才和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3.2.4 重视就业指导

国家对高校就极为关注, 高校也纷纷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 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职业技能。 (2) 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内容局限。 (3) 就业指导的开展与教学相脱节。 (4) 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有效作用。

应完善就业指导机构, 成立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 聘请专业就业、创业指导导师, 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发挥专业课教师参与就业指导的优势, 从低年级着手就业指导, 以科技竞赛、项目科研、创业大赛等为依托,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2.5 加强学风建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提高大学生质量

部分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失去奋斗目标, 学习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 出现了“大学笔记为考试而记”、大学四年只为混一张文凭的现象。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 课堂上睡觉、聊天, 看小说杂志, 发短信、听音乐等;出现了一些“逃课族”, “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有的学生平时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肤浅, 只凭自己的兴趣片面地认识学习课程, 认为基础课枯燥无味、无实用价值;大都愿意选择较热门专业, 入学后就急于学习专业课, 希望学了马上就能派上用场, 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有优厚的待遇, 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和高校教学的质量。

应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促进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提高大学生质量。 (1) 加强思想教育, 激励学生成才, 使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过程中, 加强自我认识的培养, 在思想上明确学习动机和目的, 提高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实现自我能力的培养。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进学风建设, 以技能和文化艺术相结合,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结合第一课堂教育, 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拓展实践机会, 挖掘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平台和机会, 加大对实验室及设备的投入、提供更多社会实习机会。四、加强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09年陷就业低谷611万高校毕业生面临挑战.校园招聘频道.career.eol.cn.2008-12-18.

[2]郭少峰.84万应届毕业生不高考.教育部否认因就业难.新京报.2009年06月03日.

[3]杨伟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前景如何?校园招聘频道.career.eol.cn.2008-11-06.

[4]傅剑锋, 沈颖.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2006年04月06日.

[5]杨继瑞.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2月.

[6]王建胜.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9月.

[7]郭少峰.农大校长称大学生质量问题是就业难主要因素.CCTV.com.2009年04月17日.

[8]刘艳, 李铮.从大学生“回炉”现象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书育人20206年10月.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形成原因综述 篇8

关键词:就业压力;人格;埃里克森

大学阶段是我国优秀青年群体的人生重要发展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早期(通常在18~25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这种亲密感和孤独感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包含着对于社会的适应和再生。这阶段的青年人去开始一种相互信任、努力工作、生儿育女的生活,以便更圆满地融入社会,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他人或伴侣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因而产生孤独感。

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不少硕士研究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虽然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但是由于读书的缘故,很多人还未进行到这一阶段。所以对这个群体而言,如何定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以及如何适应社会,成为这个时期应届硕士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然而,由于受自1999年大学扩招的持续影响,以及2007届、2008届在高考当中本处于参加高考总人数的最高峰值,这一部分人目前也面临毕业,让原本不被看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3年初,发布了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趋势。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之多,较之2012年增加20万左右。再加上往届毕业没就业或者就业不理想准备择业的大学生,准备就业的大学生远比这个数字高。可以看出,今年又是一个大学生就业难年。另据统计,今年只是700万应届生的第一年,在未来3-5年应届生的就业规模都会维持在700万以上。这意味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往后会愈加困难。

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也造成了毕业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压力的持续增大,严重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热情。而硕士毕业生较之本科毕业生年龄较大,社会、家庭给予其的压力远大于研究生,而硕士毕业生在企业以及研究所的竞争优势又小于博士研究生。因此可以说,硕士毕业生是三种毕业生压力当中是最大的。因此,如何缓解硕士应届毕业生的压力是心理学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硕士应届毕业生的压力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丰富压力心理学的理论,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压力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个体自身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人格等,另一类是社会或环境的因素,如社会支持等。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对于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会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人的内心冲突及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压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人格与压力的形成息息相关。人格与压力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控制点、内外向、坚韧性、乐观性等多种人格特质均对个体感知和应对压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但以往的对于压力的研究针对性不强,且往往着眼于其中一点或几点,关于学生群体的压力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与青少年大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它一些人格因素,如进取能力、社交能力等缺乏考察。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 社会支持与压力的产生、发展、控制和预防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 另一方面对维持个体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也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作为重要的个体变量的应对方式,,则决定着人们对付内外环境的要求及其有关的压力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

大量研究证明了社会支持对压力的缓冲作用。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的不良后果, 降低个体的压力感, 提高个体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 。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经历着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的诸多变化。研究发现, 面对生活事件, 青少年选择支持者及获取支持的能力与其压力感知显著相关。大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 不仅同伴的影响和作用日益上升, 而且建立与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也在变化。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王魁.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Health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2,1.

[2]任敏,徐吉鹏.结构性差异: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基于华中五所高校的实证分析.青年探索,2013,3.

[3]唐本钰.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的作用.中国特殊教育,2012,12.

[4]王德强.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2.

[5]杨小晶,李德勇.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中国成人教育.

上一篇:销售团队励志早誓下一篇:最安全考试作弊的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