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猪场饲养管理(精选7篇)
冬季猪场饲养管理 篇1
猪场冬季管理注意事项
摘要:冬季天气寒冷,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冬季也是各种疫病的高发期,每年到这个季节很多猪场都会因为各方面的管理不到位而在生产中出现问题,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在部分地区蓝耳病、口蹄疫症状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加强养殖场各方面的技术管理,为确保养殖场安全过冬显得极为重要。关键词: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技术管理;慢性呼吸道疾病;疾病综合症;免疫程序;喘气病;规模化养猪场;饲养密度;生物安全措施; 1制定确保冬季养殖场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
冬季天气寒冷,疫病频发,加上即将到来的春节,人员流动频繁、员工思想不稳定,很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制定出确保冬季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就能使规模猪场做到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问题。该方案应包括:原料供给方案(大雪封门无法调入);后勤保障方案(煤、电、水等供应情况);突发疫情控制方案(突发疫情);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车辆损坏、房屋倒塌、人员突然离开、猪只销售困难)等。许多规模猪场并没有制定上述确保冬季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以至于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急病乱投医,造成了本不应有的损失。2为猪只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确保安全生产
(1)修整猪舍,保证温度:入冬前,应该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及时修补好门窗,填补好漏风的洞、缝。敞开式猪舍,要用塑料布或饲料编织袋逢合的挡风布帘遮挡风向的位置,尽量减少透风,防止北风、雨水从外边直接渗透,以提高猪舍的温度。入冬后,温度降低,可以在栋舍内安装暖气供暖,或者是采用土炉烧煤碳的取暖方法,但是此种方法设备简陋,散热不均,易导致舍内空气疏密不均、空气污浊,严重者可引起煤气中毒。针对冬季猪舍内烧土炉子的取暖方式,集团研发部门应该规定舍内一氧化碳浓度要求,以免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严重影响猪群健康和生产成绩,并由相关部门监督执行。
冬季,加强对舍内温度的控制,对产房、保育舍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当猪场仔猪发生腹泻时,车间主任、护理师务必注意近期天气情况和保温设施是否能够灵活、合理应用。如果栋舍内温度得不到保证,药物治疗也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2)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清新:越冬季节,猪舍内封闭严密、通风差、空气浑浊,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和病原微生物充溢其间,易使猪只生产性能下降,引发诸如萎缩性鼻炎、喘气病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甚至导致咬尾、咬耳等恶癖的出现。因此,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同时,应保持舍内空气对流,定时通风换气(特别是饲养密度较高的保育舍更应注意),做到当人进入舍内时不至于感到气闷,没有刺鼻的气味及让人流泪的感觉。
(3)安排适宜的饲养密度,有利于猪只健康生长: 高密度饲养对猪只健康不利。猪只多,呼吸排出的水汽量多,粪尿量大,舍内湿度大,同时,舍内的有害气体、微生物、尘埃数量也会增多,使空气卫生状况变差。另一方面会导致猪只咬斗行为更频繁,增大了营养性消耗。而适宜的饲养密度和群体大小对猪的生长有利,如群饲猪比单饲猪吃得快、吃得多,增重也较快。生长猪、肥育猪每头猪占地面积分别以0.8 ~ 1.0平方米、1.0 ~ 1.2平方米为宜。3确保冬季猪场安全生产的饲养管理措施
(1)保证饲粮的营养水平:一年四季气温不同,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所以猪场一年四季不可以用同一套饲料配方。需要饲料管理中心针对具体情况拿出不同季节的饲料配方。猪的能量消耗增大,因此,应保持饲料中高能的稳定,如需更换饲料,也应循序渐进。坚决不能饲喂腐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和污染的饲料,防止病从口入。另外,还应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磷。(2)保证猪只适量的饮水:虽然是冬季,但并不能忽视猪的饮水问题,否则猪会由于缺水而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保育舍内安装饮水加药系统,做好猪只保健工作。冬季水温偏低,易导致猪只因水凉而发生应激,从而诱发疫病,尤其是对仔猪,给仔猪饮用温水,对防止疫病发生非常重要。4加强冬季疫病防疫工作
(1)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做好消毒工作,即做好门卫消毒、进生产区消毒、进猪舍消毒、日常消毒、即时消毒和定期舍内喷雾消毒等工作,对进场人员、车辆、生产工具、器具、圈舍及舍内空间、排污道、走道及场区道路、装猪台、仓库、住室等处及生产区人员的工作服进行严格消毒。病猪、弱猪也是各种疾病的传染源,对病弱猪做到第一时间隔离、护理、治疗,该淘汰的要淘汰,不能心慈手软,留下隐患;康复后的猪只不能再回原圈舍,最好统一放入隔离舍饲养。(2)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严格执行研发部下发的关于引种观察、灭鼠防鸟、控制人员及车辆进出、实施生物安全措施、饲养员不能串舍、管理人员严格执行防疫规定、实行全进的猪场,最好对员工进行流感疫苗免疫。5平时做好预防和驱虫保健工作
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的病症,要在断奶猪转保育舍2 周后进行体内外驱虫。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猪圆环病毒除外),配合提前用药预防,以成功控制保育和生长育成阶段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6免疫检测
对发病场的猪只免疫时要先由研发部门做小群试验;要密切关注猪场周围的疾病动态;定期采集血清,到有资质的化验室或权威检测机构做检测,认真做好疾病的监测,根据抗体监测水平调整免疫程序,确保免疫效果。7加强对重点猪只的检测
重点猪只是在疑似发病期间死亡的猪只,在怀疑存在某种疫情但是还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由养殖场兽医师主持的猪只的解剖。解剖猪只的地点选择在无害化处理区,避免疫病的传播。猪只解剖后要进行拍照,并对解剖猪只严格无害化处理。通过解剖现场及解剖图片来判定死亡猪只的情况,最终确定猪只所在栋舍甚至是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苟子龙.浅谈规模养殖场安全引种工作要点.中国畜禽种业.2014(02)[2] 樊福好.蓝耳病免疫的是是非非[J].农业新技术(今日养猪业).2005(03)[3]林雪梅;刘凌云;杨敏.动物养殖安全管理及承诺十要点.中国畜禽种业.2013(12)[4]成祖斌,刘正青,张南.确保养猪场安全越冬的管理措施.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06)[5]庄志伟,贾文生,卞风华.集约化养殖场安全管理规范要点.中国禽业导刊 2005(08)[6]苏优乐图;郭广智.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及生物安全措施.中国畜禽种业.2014(02)[7]姜红艳,姜红胜,姜红波.农村规模养殖场防疫条件状况及对策.中国畜禽种业
2012(01)[8]薛玉霞.养殖场安全防疫管理.中国养兔.2013(03)[9]毕利清.规模养殖场消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养殖技术顾问 2014(05)[10]邓祎频;马国际.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存在问题的思考.畜牧兽医杂志 2012(07)[11]黑桂莲;马成;毛航平.冬季养殖场畜禽疫病防控的措施.养殖技术顾问 2013(05)[12]谌先明.当前山区规模养殖场消毒现状及对策.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04)
冬季猪场饲养管理 篇2
关键词:陕西,猪场,低温,饲养管理
1 陕西及周边地区冬季气候特点与猪对环境的要求
1.1 陕西及周边地区冬季气候特点
陕西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7~16℃。其中陕北7~11℃, 关中11~13℃, 陕南14~15℃。最冷的1月份, 全省平均气候-3~2℃。其中陕北-10~-4℃, 关中-3~1℃, 陕南0~3℃。极端低温-32℃。
1) 冬季气温低而漫长, 全省低于10℃以下气温从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上旬, 长达4~5月。
2) 昼夜温差大, 以1月份为例, 中午最高7~10℃, 晚上最低-6~12℃, 昼夜温差13~18℃。昼夜温差超过5℃易引起感冒、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及蓝耳病, 昼夜温差超过3℃仔猪腹泻增加30%。
3) 昼短夜长, 光照时间变短, 光照强度减弱。光照时间从最热的8月至最冷的1月, 日光照时间从16 h缩短为9 h, 光照强度从400 lx下降到100lx。光照不足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公母猪的繁殖。
4) 冬季风速大而频率高, 以西北风占主导风向。以1月份为例, 3级以上刮风天数10 d以上, 风速达1~2 m/s。风速过大进一步加剧了温度的下降和疾病的传播。贼风可减缓生长速度6%。
5) 雨雪等极端天气频发, 除造成降温外, 给猪场饲料、饮水及物流带来不便和困难。空气湿度增加, 为细菌、病毒滋生提供了场所。
1.2 猪对环境主要因子的要求
1) 温度 (实感温度) 。公猪最适温度15.5℃, 范围12~21℃;母猪最适温度16.5℃, 范围14~22℃;肥育猪最适温度17.2℃, 范围15~21℃;保育猪最适温度26.6℃, 范围23~28℃。
2) 光照。
3) 风速。公猪0.20 m/s, 母猪0.15 m/s, 肥育猪0.20 m/s, 保育猪0.15 m/s。
4) 昼夜温差。公猪小于4℃, 母猪小于2℃, 肥育猪小于3℃, 保育猪小于2℃。
由此可见, 漫长的冬季诸多的气候因子不适宜猪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规模猪场饲养的高培育良种, 虽然生长快、瘦肉率高, 但皮薄毛稀, 对环境应激特别敏感, 尤其对寒冷抵抗力特差, 所以必须改善环境, 良种良养。否则就是群众讲的“西北养猪, 一年养猪半年长”。
2 低温对猪的影响
冬季气温降低, 冷应激对猪只造成的结果是生产力和健康水平降低。
2.1 低温对猪只健康的影响
1) 低温时猪只被毛粗糙、逆立、竖起, 缺乏应有的光泽, 皮肤不红润。猪体外周血管收缩, 体表血流量减少, 这就是猪表皮看起来没有以前红润的原因。
2) 低温还能引起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的抵抗力降低, 导致消化道、呼吸道疾病, 如腹泻、副猪嗜血杆菌病、气喘病、萎缩性鼻炎、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博卡及脊病毒等明显增加, 骨关节风湿类疾病和疥癣等病亦有所增加。
3) 低温对仔猪的影响更为严重。猪群喜欢扎堆, 特别是小猪, 这样必然要增加感染机会。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 养殖户往往怀疑是饲料质量不好, 其实这不是饲料问题, 而是气候的原因。
据报道, 在一些猪场, 新生仔猪被冻死或因冷被压死的占仔猪总死亡数的52%。新生仔猪受冷刺激后, 虚弱, 无活力, 摄入的乳量不到正常仔猪的2/3, 因而其免疫能力明显降低, 最易发生仔猪黄痢、白痢、低血糖和渗出性皮炎等疾病。
2.2 低温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饲料消化率与其在猪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成正比, 饲料在猪消化道中停留时间越长, 其消化率越高, 反之则消化率越低。猪在低温环境中, 甲状腺分泌加强, 甲状腺素会促进胃肠蠕动, 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过短, 消化率降低, 影响猪只摄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导致猪被毛粗糙, 不光亮, 生长缓慢, 易感染疾病。
2.3 低温对猪生长和增重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猪在低温环境中, 生长速度降低基至出现只吃不长的现象。即采食量加大, 日增重却降低, 养殖成本增加, 效益下降。猪的机体散热量大大增加, 为保持体温恒定, 机体必须加快新陈代谢以提高机体产热量, 这样猪的体温维持需要明显增加。虽然猪的采食量上升, 然而用于生长的能量有限, 因此生长和增重下降, 饲料的利用率明显降低。较严重的冷应激可使猪生长增重停止, 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所采食的饲料全都用作体温维持需要, 以抵抗外界寒冷, 这时饲料转化率则为零。这就是冬季猪不长的原因。
由此可见, 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猪只正常生长, 提高饲料转化率,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掌握了养猪的温度谁就掌握了养猪的主导权。因此, 在冬季生猪生产中, 采用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改善猪舍小环境, 提高舍温, 为猪只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显得尤为重要。
3 猪场冬季饲养管理要点
3.1 及时检修栏舍及设备, 储备足够的过冬物资
1) 简易舍要采取加固措施, 堵塞墙壁上破洞, 把栏舍漏风的部位, 全部堵严, 防止贼风。猪舍的西墙、北墙要增加保温设施。可以堆放农作物秸秆, 也可以临时砌一层泥土坯, 加厚墙体, 增加保温效果。最好是在猪舍初建时, 就把外围的四面墙体做加厚处理, 地面下应设有隔热层。
2) 门窗加帘, 增加保温效果。
3) 检查用电线路, 防止短路或断电。当电力系统供电不足时, 应用自备发电机供电。
4) 供水管道要用稻草及其他保温材料包扎好, 防止水管冻裂。
5) 半开放猪舍要用无滴薄膜覆盖运动场, 使猪舍形成1个密闭的整体, 既保温又采光, 单层膜可提高温度3~4℃, 双层膜可提高5~6℃。但应注意适当的通风和气体交换。
6) 及时储备足够的饲料、煤炭等过冬物资。
3.2 提高猪舍温度, 给猪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
北方提高舍温的方式多种多样, 如采用热风炉、暖气、地坪水暖、火道、火墙、火炕、煤炉等设备提供热源来提高舍温;在肥育舍可以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利用猪群自身的温度来提高舍温。加温应根据猪的生理特点, 因地制宜, 因场制宜切实可行。加温的重点首先是保育舍、产仔舍, 其次是肥育舍、妊娠舍及公猪舍。规模猪场可采用以下供暖方式。
1) 保育舍可用地坪水暖、暖气、热风炉等。
2) 产仔舍可用暖气、热风炉加保温箱局部保温。
3) 肥育舍可采用火道、火墙、暖气、煤炉等。
4) 妊娠舍可采用火道、火墙、暖气、热水炉等。
对产仔舍, 在使用供暖设备保持舍温在20~22℃的同时, 还应选用电热板、红外线灯泡等加温设备为仔猪保育箱提供热源, 使仔猪有1个温暖干燥的生存小环境。
值得重视的是: (1) 在使用以煤炭作为燃料的供暖设备时, 应注意煤炭燃烧是否充分, 烟道是否通畅, 避免因排烟不畅, 而导致猪群一氧化碳中毒。 (2) 小猪场半开放式猪舍可用双层保温膜覆盖, 以提高舍温。 (3) 专业户可给猪舍增加垫草, 据测定20 cm厚的垫草保温效果相当于舍温提高了5~8℃。 (4) 新型高效能源还在试验中, 希望各场给予关注。
3.3 改善日粮, 实施二提高战略
即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 提高猪的日采食量。严防冬季猪群发生饥寒交迫现象。
在寒冷的冬季, 为了保证猪只正常生长、繁殖, 给猪群提供营养完善的日粮尤为重要。要了解当舍温在15℃时, 环境温度每降1℃, 猪只将多消耗饲料15~35 g来维持正常恒定体温, 同时日增重减少18.7 g。
1) 将饲料中麸皮降低2%, 用大豆油代替或在饲料中增加10%玉米, 可增加饲料中的能量。
2) 提高饲料中复合维生素含量, 增加抗应激能力。
3) 在冬季, 昼短夜长, 猪群晚间空腹时间长, 在夜间23:00, 给猪增喂1顿夜食, 有利于冬季增重的提高, 可以缩短肥育期。
4) 控制好饲料的粉碎细度, 30 kg以下的猪颗粒直径在0.5~1.0 mm, 30 kg以上颗粒直径在2~3 mm为宜, 过细的粉料粘于舌上较难咽下, 过粗的粉料则不易消化, 造成浪费。
5) 提倡喂颗粒料和干粉料。喂直径为2~3 mm的颗粒饲料, 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节省饲料3.7%。颗粒料和干粉料猪吃起来暖和, 当然实施顿喂的小场最好喂温水湿拌料。
6) 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 可提高日增重高和背膘厚, 也可增加猪只的采食量, 可提高猪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
3.4 饮水与食温
冬季猪的饮水和饲料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1头哺乳母猪每天约需要18~23 kg水和饲料, 如果水温食温为0℃时, 要把这些水和食物温度升高到体温39℃, 方可被猪消化利用, 这就是说猪体要消耗2 885.58~3680.16 k J的热能, 等于每天要将0.5~1.0 kg的饲料白白消耗在饲料饮水的预热上。因此, 在冬季喂猪时, 中小猪场一定要采取饲喂热食和饮温水的办法, 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消耗, 提高饲养效益。
3.5 在保温的同时, 注意通风, 保持舍内干燥
不论猪舍大小或养猪数量多少,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猪舍, 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 随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要清楚当体重在30 kg时, 每天需要的纯氧气0.2 kg, 少了就会影响猪正常气体交换, 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起多种疾病。因此, 生产中应在每天12:00-13:00之间通风0.5 h左右。也可在猪舍顶端安装排风扇以便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的工作状态, 不可因通风引入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得太低, 须知不怕大风一片, 只怕贼风一线, 经常有贼风光顾的猪舍, 猪只生长速度降低6%, 还可引起猪关节炎、感冒、喘气病等呼吸道疾病。潮湿可加剧热量的散发, 潮湿空气的导热性是干燥空气的10倍, 潮湿可使饲料消耗增加, 日增重减少, 并引发湿疹、关节炎等疾病。为防止猪舍潮湿可采用 (1) 减少用水量; (2) 躺卧区增设木板; (3) 训练猪三点定位习惯; (4) 及时清理粪尿; (5) 提高舍温并适当通风; (6) 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必须了解, 猪只生长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65%。
3.6 严把原料关
由于今年玉米收获期适逢陕西省大部分地区持续降雨, 导致陕西省自产的玉米严重霉变。饲料中若用霉变的玉米可导致猪减食拉稀, 生长缓慢, 免疫力下降, 母猪流产、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所以建议为了猪场的利益, 一定要用大饲料厂的饲料, 最好是全价配合饲料, 这样的饲料质量有保证, 坚决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3.7 减少应激
冬季气候寒冷, 猪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 如遇应激, 就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 饲料消耗增加。因此, (1) 要保持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 (2) 饲养人员应着固定工作服; (3) 闲杂人员不得进入猪舍; (4) 严禁在猪场周围燃放烟花爆竹 (曾经有一猪场因过年时在猪场里放爆竹, 结果造成80%的母猪流产, 这实际上就是应激造成的) ; (5) 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猪舍, 不仅可以防止噪音应激, 而且还可防止猪群疾病的交叉感染; (6) 转群应在夜间进行; (7) 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 (8) 免疫接种前加抗应激药物。
3.8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提高猪群免疫力
原则是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饲管优先。
1) 免疫接种。
(1) 冬季易发疾病。
A.呼吸道疾病。如流感、气喘病、萎缩性鼻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B.消化道疾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C.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D.皮肤病。玫瑰糠疹、疥癣和葡萄球菌病。
(2) 解决办法。按时接种疫苗。
猪瘟:脾淋苗、ST苗。
喘气病:勃林格、辉瑞、英格发、瑞倍适。
圆环病毒:勃林格。
蓝耳病:CH-IR株、R98株。
2) 严格消毒。
冬季因为保暖, 猪群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容易造成病菌的大量繁殖, 所以杀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的消毒显得十分重要。
(1) 消毒剂选择。广谱、高效、作用迅速, 对环境无污染。
(2) 规模猪场常用的消毒剂。火碱、过氧乙酸、百毒杀、二氯或三氯异氨尿酸钠、强力消毒王。
(3) 注意消毒前一定要彻底清扫猪舍。每个平方喷雾不少于120 m L消毒液。冬季可能会出现消毒池结冰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消毒池中撒些盐, 这样就不会结冰了。一定要注意每7 d更换1次消毒池内的消毒液。猪场使用的消毒剂每月更换1次为宜。
3) 搞好驱虫。
(1) 药物选择。高效、广谱、无毒、安全、使用方便。
(2) 规模猪场常用的驱虫药。强力肯维灭、虫力黑、通灭、爱普利。
(3) 注意用量准确, 既要驱虫又要安全。疗程要足, 一般规模猪场由于养殖量大, 常采用拌料给药, 必须按疗程应用。及时检查驱虫效果。
4) 必要时加药保健。
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和近年来加药预防的实践, 应当将定期加药改为必要时加药较为适当, 在必要的时期加入一定药物, 增强群体的抵抗力, 清除体内的病原, 预防疾病的发生。加药的重点一是放在增强免疫和抗应激的药物上;二是用中西药抗菌剂清除体内的病原菌。
(1) 必要的加药时间。仔猪断奶前后7 d, 母猪产仔前后7 d, 疫苗注射前后3 d, 转群前后3 d, 其他有剧烈应激的时期。
(2) 常用的保健药物。
增免。黄芪多糖、福源康、电解多维、排疫肽、硒E针。
抗菌。支原净、爱乐新、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替米考星、纽弗罗、瑞可新、达力朗。
冬季猪场饲养管理 篇3
关键词;猪场;规模化;呼吸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02-1
1 营养与药物
1.1 营养
养好猪关键在于“高营养,品种优,管理严,防疫精”营养是防制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关键,高的营养是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大的来源,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为主。提高全群营养比药物更重要。
1.2 药物
药物应选用无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转移肽,排疫肽,溶菌酶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上效果显著。
2 温度与通风
2.1 提前做好保温工作,减少冷空气对猪的应激
产房保证温度恒定在26℃左右,断奶仔猪保温工作落实,温度保持在24-26℃严查漏洞贼风袭击。注射疫苗时舍温提高1-2℃提高机体被动免疫,常用的保温设备有地暖、火道、火墙、锅炉、电热扇、热风炉等供暖设备。
2.2 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最大量的增加通风量
保温与通风是相对矛盾的,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动态平衡,可在中午气温高,天气晴朗时通风,根据大环境来调整通风的时间;保证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换气。各阶段猪群只有严格的饲养管理有助于加快机体的恢复,不难看出冬季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管理病。
3 嚴把饲料原料质量
严把饲料关,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加大对新玉米的抽查力度。严控水分。霉菌毒素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抑制病的发生,从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目前市场上脱霉剂五花八门,成分大都是高岭土,蒙脱石等吸附剂,应用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副作用大,重金属严重超标。生物脱霉素在第四代脱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益生菌与凹凸石的偶联技术优化配方组合,有效实现霉菌的“双向清除”,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 做好免疫接种与消毒
做好基础免疫“猪瘟,伪狂犬”的免疫工作。常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猪场可在7-10日龄接种支原体疫苗。根据猪场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当猪只进行免疫注射时,尤其是对免疫反应比较大的疫苗,建议配合转移因子,可缩短疫苗的空白期解除免疫抑制。消毒每周2-3次,消毒液选用对病毒作用强的。如碘制剂、季胺盐类、复合醛、百毒杀等,氯制剂刺激性强,损伤上呼吸道粘膜,不宜选用。
5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疾病传入,加强消毒减少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争取全进全出制度,尤其是产房和保育舍,每批仔猪日龄不超过7天,每批转出后彻底消毒,采用“冲-消-薰-刷-消-烧”六遍消毒法,空舍一周以上,才能转入下一批猪,彻底切除不同日龄(批)仔猪间的水平传播,结合早期断奶减少病原体母仔传播。降低饲养密度,保育舍应让每头猪有0.3-0.4m2的生活空间,育肥舍让每头猪有1m2的生活空间。为猪群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尤其乳猪断奶前后给予高营养水平适口性好的饲料,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发病率。用选择好时机添加维生素等方法,减少去势、断奶、转群、换料、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
6 合理的药物保健与治疗
6.1 母猪的二针保健和一次清毒“二针保健”产仔前7天
肌注 排疫肽 5ml产仔当天肌注 5ml“一次清毒”溶菌酶600g+转移肽600g+喘束治500g拌料1t或恩宝600g+黄芪多糖800g+溶菌酶600g拌料1t。母猪妊娠期间应应用优质的化学药品进行保健,不要乱用抗生素,许多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对胎儿免疫细胞有害,使用细胞因子,中成药物比较安全,生产母猪临产前后7天药物保健可净化病原体,减少疾病的发生。
6.2 仔猪“三针保健”和一次清毒“三针保健”
1天肌注排疫肽一支打一窝,7天肌注排疫肽,一支打一窝,21天肌注排疫肽,一支打一窝。“一次清毒”替米考星400g+溶菌酶500g+黄芪多糖1000g拌料一吨或干扰肽800g+佳益佳500g+板蓝根粉800g拌料一吨连用7-9天。
转入保育舍后,由于受到断奶应激,饲料应激,环境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多种疾病。如圆环病毒、伪狂犬、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应重视药物预防。
6.3 育肥猪的药物保健
干扰肽1000g+喘束治500g+黄芪多糖1000g拌料一吨溶菌酶600g+福乐500g+拌料一吨或替米考星400g+强力霉素400g拌料一吨。目的是防止育肥猪18周龄综合症,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侵害,在药物使用后可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平衡,提高肥猪的出栏率等。当您临床上注射给药效果不理想时,可以配合干扰素,球蛋白,转移因子等高效抗病毒水针,效果明显。
猪场管理制度 篇4
猪场饮用水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NY5027-2001规定的饮用水质量标准,场内一律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水,严禁使用其他未经检验的水源。
2、经常清洗消毒饮水器、水池等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3、各栏舍安装安全可靠的送水、饮水装置,避免饮用水受外界污染。
4、保持排水、排污渠道畅通,防止积水现象。污水必须经厌氧发酵处理后方能排放或用于农业使用。
5、定期对水源进行质量监测,掌握用水质量情况。
6、有专人负责养殖场用水管理工作。卫生消毒制度
1、消毒剂的选择要考虑人畜安全,应选择对设备没有破坏性,既要效果好,又要毒性小的消毒剂,所选用的消毒剂必须符合NY5030-2001的规定。
2、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衣、换鞋、紫外线消毒等;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要更衣、换鞋,并经过严格消毒程序。
3、定期带猪消毒。
4、定期对猪舍、保温箱、补料糟、饲料车、料箱及其他用具进行消毒。
5、猪转群或销售后的栏舍要进行彻底消毒,猪转群时猪体要进行冲洗消毒。
6、产房内的母猪产前要进行一次全身消毒和栏内消毒;产后要 及时清理产栏,并进行消毒。
7、定期对场、舍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在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药,出入车辆、人员必须进行消毒。
猪场引种制度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2、需要引种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
3、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疫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4、引种前应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
5、猪只在装运及运输过程中严禁接触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要进行装前卸后彻底清洗消毒。
猪场免疫制度
1、使用的疫苗必须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到有资格经营生物制品的供应点选购,禁止从非法渠道购买疫苗。
2、疫苗必须按有关规定保存、运输和使用。
3、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
4、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
5、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集中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猪场疫病防治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按时做好计划免疫接种。
2、猪场环境布局合理,设施符合防疫的要求。场内生产区和生 活区分开,并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室、病死畜无害化处理间。出入生产区要更衣换鞋,进行消毒或淋浴。场内定期灭蚊、灭鼠等。
3、猪场内严禁饲养与本场防疫要求相关畜禽和犬、猫等其他动物;猪场职工及食堂不得外购生鲜肉品及副产品。本场兽医、配种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和对外开展配种工作。
4、开展疫病监测工作。猪场应定期对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乙型脑炎、布氏杆茵病、猪囊虫病和弓形虫病等进行监测。
5、疫病控制和扑灭。当发生猪口蹄疫、炭疽、猪水泡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立即采取封锁和扑灭措施,扑杀和销毁病畜。发生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时应采取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消毒,病死或淘汰的猪尸体按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GB/T16569进行。
6、饲养员必须注意观察、检查猪群,发现病猪及时报告,并协助兽医员做好日常治疗工作。
7、兽医员要经常深入猪舍,发现疾病及早治疗,疑难病例要及时组织会诊,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做好诊断、治疗等记录。
猪场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符合NY5032—2001的规定要求。
2、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必须来自具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
3、禁止使用国家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添加剂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添加剂。
4、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进口饲料、添加剂。
5、禁止使用失效、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饲料、添加剂。
6、禁止在饲料、饮用水中添加激素药物及国家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
7、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国家禁用的药品。
8、使用的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安全使用规范。
9、在猪的不同生长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不同阶段的饲料,包装、标识要有所区别。
10、禁止用制药工业副产品作饲料原料,不给育肥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
10、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准则严格执行休药期。
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1、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2、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5030-2001的规定要求。
3、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所用兽药的标签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4、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疫病,使用的疫苗应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5、禁止使用人用药。
6、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剂、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松驰药。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兽药。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淘汰的兽药。
7、药物购回后,保管员应对其进行验收(包括厂家、批准文号、有效期、是否是禁用药等),合格者登记入库,不合格者上报有关负责人进行处理,禁止入库。
8、凭处方领取药物,处方由兽医员开,所领取的药物按领取部门及药物名称分类进行严格登记。按疗程用药,杜绝药物的滥用和浪费。
9、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执行停药期(未规定停药期的品种,停药期不应少于28天)。
10、建立并保存全部用药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生猪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名称(商品名及有效成份),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康复情况等。
病死猪、废弃物的处理制度
1、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无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按GB16548进行处理。
2、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3、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4、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
5、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
6、猪场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资料记录制度
1、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2、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
3、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
4、兽医人员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5、每批猪出场应有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
6、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两年 猪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1、必须定期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更换衣鞋、按程序消毒。工作服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3、猪场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猪场管理制度 篇5
一、规章制度
1.谢绝外人入场参观:凡需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持有公司领导开的入场证,在完备登记手续后,方能进入。所有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包括因工作关系经公司领导同意需要进入生产区的外来同业养殖人员),再经更衣室淋浴、更换清洁干净消毒后的工作服、胶鞋后,方可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
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消毒池必须经常放有消毒药液并定期更换。猪舍、场地、用具,饲槽等应经常清扫、洗刷、定期消毒,做好灭蝇、灭鼠工作。场地内不准饲养宠物及其他动物。
3.每次猪群“全出”后,必须彻底清洗圈舍并消毒;进猪之前一周再次进行清洗消毒。
4.饲养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认真执行饲养管理制度,细致观察饲料有无霉变,猪群采食情况和健康状况,排粪有无异常等,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请兽医检查。5.加强疫情报告和防疫制度工作:做到发现疫情,彻底控制封锁和隔离,认真检查,细心及时诊断;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予以扑灭。对污染用具、场地全面彻底消毒。死猪定点剖检、尸体作焚化或深埋处理。
6.生产区内各个工作范围、隔离舍应严格做到人员、用具、畜群三固定;猪群不能过度拥挤,人员、工具不得串场串区互用。
7.供水应安全、清洁、卫生、充足;换气应畅通,保证猪舍温度与湿度控制在相对稳定适宜的范围内。
8.从事人工采精、接产或注射疫苗时,必须严格遵循岗位消毒规程和操作手册。
3.职工上下班制度
(1)按规定作息时间上、下班,迟到或早退15分钟以上为旷工。
(2)上班时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必须换上工作服、水鞋、做不到者禁止进入生产区。出场时,换上自己服装,进场时重复上列行为。
(3)管理人员应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放第一线,本职任务完成后回办公室研究技术和学习业务。
4.请、消假制度
(1)本场星期天、节假日不休班,职工有事请假。
(2)请假必须本人写假条(写明事由和时间),并经领导批准后方可离场,不准捎假或电话请假。
5.出、入场制度
(1)职工入场也必须在门卫处进行登记。并接受门卫防疫安全检查。严禁将肉松、火腿等动物性食品带入生产场。
(3)外单位人员入场前,门卫须问清来人姓名、单位、何事、找谁,然后请示领导是否准入,并进行登记。
(4)外单位人员入场,必须遵守本场消毒防疫制度。未经场部批准,绝不准进入生产区。
(5)准予进入生产区的外来人员,需经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5分钟后,经更换工作服、穿好水鞋、戴好隔离帽后才允许进入生产区。
6.辞退与开除制度
(1)偷窃本场内外物资者。破坏本场各项设施者。玩忽职守不执行猪场规定、不负责任给本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2)破坏本场信誉,出卖本场养殖机密者。未经批准私自外出给外单位及个人搞养殖类的各种服务者。
(3)打架斗殴性质恶劣或情节较轻但屡教不改者。(4)能力较差,完不成工作任务和指标者。
(5)不服从领导,道德意识差,经常闹不团结,挑拨是非者。(6)年内被批评或处罚三次以上者。
7.安全生产制度
(1)本场职工在使用工具、器具工作时,要谨慎小心,特别是在使用高压冲洗机时,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去操作,避免自伤。
(2)对性情暴烈的猪要细心对待,必要时及时淘汰。在饲养、管理、使用、转群或出售时用防身器具驱赶,避免伤人。
(3)使用电器时,要先查是否漏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严防漏电伤人。(4)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正确使用机械和电器设备,确保机械、电器正常运转,对违章操作、工作粗心造成的一切责任事故,其当事人负主要责任。
(5)严格遵守公司、场部发放的所有与安全有关的文件、规定。对违规等造成的责任个人自负。
8.卫生制度
(1)各办公室每天进行清扫、擦拭,办公桌、椅、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按规定用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消毒。
(2)职工宿舍要天天清扫,保持室内整洁,按规定进行定期消毒。
(3)各猪舍每天两次清理卫生,根据季节及气温变化适当通风,严防空气污浊,做到清理卫生不留死角,舍内不刺鼻,无蜘蛛网。适当开排气扇排污。
(4)室外道路及房前、房后按划分的卫生区,定期打扫,保持清洁。
(5)场内空闲地划分责任区,栽树、栽花、种牧草、种菜及农作物,防止杂草生长。
(6)食堂要求整洁卫生,饭菜要安全卫生。(7)厕所要干净卫生无蝇蛆。(8)仓库摆放整齐,干净卫生。
(9)浴室要保持清洁卫生,经常消毒,换下来的工作服及时清洗,晒干后摆放整齐。
(10)对工作服、帽,夏季每两天清洗一次;春、秋季每四天清洗一次;冬季每周清洗一次。
10.提合理化建议制度
(1)凡本场职工,鼓励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对本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书面形式交办公室。
(2)所提建议或意见,如被采用并产生较好的效益,给予奖励,如无法直接体现和评估效益的,给予100—500元奖励。
(3)应该看到或已看到的严重的问题,怕提出后得罪人,或害怕承担责任而不提的人应予辞退。
11.关于竞争上岗的有关规定
(1)各部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以便优化组合。定编定员,所设防疫员、管理员应根据各段情况确定人数。
(2)针对各部门岗位责任制规定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自主选择意愿岗位。
(3)如所选择岗位没有被聘用,又不愿从事所调剂的工作,场部不再安排。(4)全场所有人员一律实行末尾淘汰制。
(5)全场所有工作岗位,经群众和领导评议不合格者,自动下岗。
12.消毒制度与程序
(1)场区大门及其各出入口都得设有消毒池,并每两周更换一次消毒液。大门要设有车辆喷雾消毒设施,进、出车辆必须严格仔细消毒。办公室门前、对外接待室、大门内外及办公区、饲料运输通道、运粪通道,每周一次喷雾消毒。
(2)春夏季场区全面消毒,每周一次,秋冬可每5天一次。种猪场、育肥场各舍每周
定期消毒一次;生活区大环境每个月消毒一次;消毒药物需保证多品种,并轮替使用,以降低寄生虫,致病菌(毒)出现抗药性。
(3)对应急、突发疫病情或受周边疫情威胁时,应实行强化消毒措施:改每周一次消毒为每天或每周三次消毒,消毒应强化圈栏消毒、剖解场地的消毒以及病猪物品的消毒。
(4)出猪台每次出猪后冲洗消毒一次,包括转猪通道和地磅。
(5)配种栏、采精栏要每天冲洗干净并消毒。各舍生产工具(如料车、铲子等)应及时清理干净,定期消毒。
(6)外来车辆进入场区前,一律彻底清洗干净后严格消毒方准进入。停车场地应每两周清洗消毒一次.(8)大门口消毒液及小门消毒池、消毒室及进猪舍门口消毒池(盆),要保持有效药液浓度,每周更换一次消毒液。
(9)生产区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场内生产管理人员及场区内的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消毒、换上工作服后,方可进入。
(10)对在生产区住宿的员工,原则上不允许带任何物品进入生产区,必须带进生产区的物品,要经过严格的薰蒸消毒才被允许带入生产区。
(11)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有必要进入生产区视察,必须经消毒.穿隔离衣、水鞋,戴隔离帽后方可进入。
(12)转群空圈时,对猪舍进行全面彻底清洗:舍内设施、用具清洗、冲刷,不留死角,然后喷雾消毒,分娩车间、保育车间可再进行一次薰蒸消毒。对将接受转入猪群的栏舍应提前一周做好消毒工作。
(13)对死亡的猪仔和胎衣,一律集中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不得乱投或混入粪中.14.监督检查制度
(1)各部门主管责任人为监督负责人。
(2)监督负责人员的权利:
①对全场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每天定期不定期的全面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做好记录,月底列入各区段的业绩效益考核中。
②在检查过程中,要不徇私情,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用落实制度作为内部管理的重点去抓,发现违章者当面提出批评,并通知违章者,按规定奖罚,并限期整改。
15.罚款规定
(1)擅自在猪舍或寝室使用电炉子,大功率灯泡取暖的每次罚款20元,并没收。(2)所使用的电扇、排风扇、电灯,热水器等未按规定时间该停而未停或该使用而未使用每次罚款10元。
(3)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水跑、冒、滴、漏,当班或直接责任人知情后未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每次罚款10元。
(5)猪舍内卫生条件差,老鼠、蚊蝇过多,粪未及时清除,气味刺鼻过浓,温度不达标,而未及时采取措施者,每次罚款20元。
(6)私拿或盗窃场内集体及个人物品,除返回赃物外给予50元以上罚款外,给予严重警告。情节严重影响极坏的坚决予以辞退,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7)吵嘴、打架,不论对内对外,每人每次罚款30元,无理的一方应向对方道歉,否则加罚20元。造成其他后果者另行处理。
(8)不注意个人卫生,所穿工作服脏、乱不整,每次罚款10元。(9)外出及返回不换工作服和外衣,不遵守防疫规程的,罚款50元。(10)宿舍内不按要求时间清扫、消毒的罚款10元。
(11)猪舍门口消毒池不按规定更换消毒液,过脏或无消毒液,每次罚款10元。(12)不论任何人未穿工作衣、鞋、帽并未经严格消毒而进入猪舍,每次罚20元。(13)工作、生活中闹不团结、拉帮结派、挑拨是非、制造谣言等不道德行为,每次罚款20元。屡教不改者坚决辞退。
(14)工作不扎实造成一定损失或影响的给予处罚或解聘。
(15)粗暴打猪每次罚款20元。打猪致伤、致残或导致流产甚至死亡的,照价赔偿,严肃批评并处50元罚款,屡教不改者,坚决予以辞退。(16)撒在地面的饲料不及时回收,罚款10元
(17)猪舍内放开水阀,任水自流的罚款30元。
二、场长岗位责任制
1.协调内外关系,确保本场生产经营顺畅运转。2.监督检查各环节、各岗位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3.决定和实施对职工的批评、表扬、奖励、处罚等事宜。
4.善于发现和堵塞漏洞,确保内部管理正规化,努力促成团结稳定局面。5.不徇私情、不照顾关系,为本场负责,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搞好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责任制度的落实。
6.严格兽医卫生防疫制度,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作好常规免疫工作,配合公司总兽医师实施疫病检测和净化,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疫情.三、饲料管理员责任制
1.监督检查购进饲料是否符合标准。严防发霉变质等不合格饲料进场。2.保持仓库的清洁与卫生,注意通风,保持干燥,防止鸟类进入。
3.对所进饲料的计量和质量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饲料或原料,有权拒收并汇报场部。
4.对库存的成品料,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经常检查,防潮、防霉变。如发现气候环境有可能造成霉变,要及时汇报场部,并采取措施。
5.对已霉变的饲料原料一旦查出,要坚决取出,另行处理。
四、物资保管员责任制
1.负责本场所用的各种物资、药品的出入库存工作。
2.物资及药品购进入库,要按进货发票逐一核对无误后填写入库单入库,并及时记入库存物资登记薄,财务联交购货人贴到发票后边签字记帐。保管联作为记帐凭证,月底装订封存。
3.购货发票与所购物资、药品不符的拒收,由购货人负责换货,缺数追回,方可入库存,并及时汇报场部。
4.购货物资和药品的发放,月底盘点,将上月余额,本月出入库及月底库存盘点表2日内上报财务科,如各猪舍结束一批后按要求及时上报财务科,以备考核。
5.发放药品,按防疫员开的处方发药,但手续必须齐备,否则拒付(处方必须有舍号、防疫员签字,饲养员签字,并注明用药类别即防疫或治疗)。月底按指定时间汇总上报财务。
6.各舍所用物资必须由防疫员写出库单,领用人签字,方可发货,按场部规定的物资品种交旧换新。月底汇总上报财务。
五、档案、统计责任制
1.负责监督、检查、管理和指导配种工作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收集每天所打仔猪的耳号、所产母猪耳牌及与配公猪,每天的配种信息。建立健全种群、血统等详细档案,做到准确、无误、正规。
3.负责各阶段猪只转群的安排及管理。
4.每天将猪群的变动情况统计好,主要包括:原存数,当日产出数,转入转出,死亡,销售,配种,淘汰及现存数。
5.坚持数据的管理程序:接收--输入--核对--修正--更新--发送--备份。每天收集各部门的生产数据,输入电脑进行处理。
6.为生产提供“母猪卡”、“种猪系谱”及相关总结资料,为各部门打印、复印各类统计表格。
六、技术员工作责任制
1.每天要认真仔细,全面检查所管范围内各猪舍猪的健康状况,查看体况、吃料、粪尿、精神状态等有无异常,发现病情要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监督本部门的饲养员的工作,并负责培训本部门的新员工。3.对饲养员汇报的病情,要立即进行观察诊治。
4.对不明病因死亡的猪要通过解剖、汇诊等措施,查明病因,做到防患于未然。5.收集每天的生产数据报到办公室。
6.熟悉本小区的猪群,掌握繁育场猪群数量、品种结构,及交配方式,熟悉每月的配种计划及留种计划,从而合理地组织工作 ;
7.了解疫病流行特点,熟悉本场的疫病特点,严格按照本场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病的预防;
8.练掌握各种疫苗的使用方法、用量及免疫有效期,掌握各种防疫用具的消毒方法;
9.与本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协调好关系;
10.掌握、了解防疫和出现的急迫问题,及时操控、调整和解决;
11.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规范进行用药,熟练掌握各种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12.及时发现没有治疗价值的猪只,经上报后,及时进行淘汰;
七、饲养员岗位职责
(一)配种员岗位职责
1.饲养好公猪,保持公猪中等膘情,保持良好的性欲,及时选育后备公猪并训练人工采精,淘汰不合格的老公猪。
2.每天清扫圈舍两次,保持公猪舍清洁、干燥、卫生。每周一到两次消毒,消毒次数按各场具体规定执行。
3.保持采精舍的清洁卫生,每次下班前把采精栏冲洗干净。4.严格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保证精液有足够的活力。5.每天检查贮存精液的活力,品系。保证精液质量合格。
6.维护实验室的仪器、器俱,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温度保持21ºC.每次做完精检分精后,擦干净工作台,清洗器具、并干燥。
7.认真记录各种数据,需上交的数据报到办公室。8.严格输精程序进行人工授精。
9.积极参加场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转群、售猪、集体文体生活等。
(二)配种舍员工岗位职责
1.科学地饲喂空怀、妊娠各阶段的母猪,保持母猪适当的体况。
2.每天清扫圈舍卫生两次,尽量保持温度适宜,注意通风换气,每周一到两次清毒。
3.科学地使用公猪查情,查情时要求配种房管理员参与并进行发情鉴定,发情母猪作标记、记录汇总报给配种员。
4.经常观察猪群,发现疾病或异常及时上报。5.配合技术员或防疫员做好疾病治疗和预防工作。
6.认真做好记录:如存栏、转出转入、发情母猪耳牌、领料、耗料、死淘等。7.积极参加各种公共活动。
(三)产房员工岗位职责
1.科学合理地饲喂母猪,经常检查饮水器,保证充足供水。
2.每天清扫圈舍两次,及时清扫产床上的粪便,保持产房、产床的清洁、卫生、干燥。
3.及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转群后,及时冲洗圈舍,消毒,备用。
4.经常观察猪群,发现异常及时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及时汇报。5.细心地照顾好母猪和仔猪,发现临产母猪提前做好准备。
6.大环境温度保持在21~24ºC,小环境温度随仔猪的生长而调整。小猪刚出生时的适宜温度为33~35ºC,以后逐渐降低。
7.及时接产,记录产仔过程,及时地剪牙、断尾、补铁,并做好母猪的产后保健。
8.每天两次对下痢的仔猪进行治疗。
9.配合技术员或防疫员做好疾病治疗与预防工作。
10.认真做好各种记录,填写母猪卡:产仔头数、公母头数、实产期,其它:产仔记录、死淘、领料、耗料、转入转出,耳号(刺)编码等。11.夜班人员熟悉所有的工作才能按排值夜班。12.积极参加各种公共活动。
(四)保育舍员工岗位职责
1.饲喂时,对第一周的断奶仔猪,仍饲喂哺乳仔猪料,采用少添勤加的方法控料,并用适当的药物预防保健。一周以后自由采食,以后换料采用过渡的方法。2.每天清扫圈舍两次,保持环境干燥、清洁、卫生,每周两次消毒。3.注意通风换气,第一周保持温度26~28ºC以后每周降1~2ºC,降到21ºC为止。
4.一栋舍转空后,及时冲洗消毒,备用。5.每天两次治疗猪只下痢。
6.经常观察猪群,发现异常及时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7.配合技术员或防疫员做好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工作。
8.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包括:存栏、转入转出、领料、耗料、死淘等。9.积极参加各项公共活动。
(五)育肥舍员工岗位职责
1.服从管理,听从领导安排,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经常观察饲槽中饲料品质,掌握好喂料量,防止喂料量过大造成饲料的浪费和滞留霉变。经常观察猪群,发现异常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汇报。3.每天清扫圈舍,保持卫生达标。
4.注意通风换气,适时及时调整风机和窗户的开放度。及时打扫所属卫生责任区域。
5.爱护生产设备设施。正确使用生产工具。本舍工具与物资不得外借或串舍互用。猪舍转空后,及时冲洗消毒,备用。
6.配合技术员或防疫员搞好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7.积极参加零时突击任务。耐心细致的做好猪只转运出入工作,严禁粗暴相向。8.处罚:
(1)、因工作不负责任槽内卫生严重超标的,每次罚款20元。
(2)、不按规定饲喂,造成饲料浪费者,每次罚款20元。
(3)、不服从领导安排,无故不参加零时应急工作的,每次罚款20元。(4)、猪舍卫生与所属卫生区域打扫不彻底,不干净的,每次罚款20元。(5)、饲料不按规定投喂者,每次罚款50元。
八、免疫与程序
1.严格科学的开展免疫预防工作,做到每头猪,不漏防、不错防。2.注射疫苗前要按操作程序和要求部位进行免疫注射。
3.注射疫苗要保证种猪一猪一个针头,育肥一栏一换针头。避免病菌相互传染。注射时,已注的要做好标记,防止漏防。
4.对针头、注射器及其他用具严格消毒,针头、注射器需蒸煮半小时以上。5.对已发病猪暂时不注疫苗,但做好标记。等康复后再注射。6.对注射部位、深度、剂量要严格掌握好,不得草率从事。7.对社会上新发生和可能发生传播的疫病要及时进行防疫。
8.免疫注射以后留下的空瓶,要交到办公室,一则监督注射疫苗的剂量,二则对空瓶进行统一处理。
十、炊事员岗位责任制
猪场管理手册(部分) 篇6
由于采用集约化饲养,猪群的密度非常高,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发病率高,发病率高,一旦发病就会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疾病应该防范于未然,这样做效益最高。因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三个水平,即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和临床感染。现在的商品生产环境不可能饲养无菌猪或SPF猪,因为环境中肯定存在大量的已知和未知的病原,甚至猪体内也有很多条件性致病菌,如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防止发病。因此最理想的应该将疾病控制在隐性感染阶段。
一旦由于环境、应激反应等原因造成猪的抵抗力降低,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多、毒力增强,疾病就会向亚临床感染阶段发展,发生明显病理变化,并造成一定生产损失(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繁殖性能下降等),但临床症状不明显,此时没有人会去治疗。如果造成应激反应的因素仍然存在,疾病有可能继续发展到临床感染阶段,此时临床症状明显,病理变化显著,造成的生产损失非常大,这时才会去治疗。现在的疾病往往是混合感染,特别是原来的条件性疾病。因为免疫抑制,这些条件性病原可能趁虚而入,引起继发性感染,加重生产损失。在用药物控制了一种或几种病原后,其他病原还可继续发挥作用,使治疗的难度加大。因此,传染病的治疗事倍功半,最好是预防。
2、病原体是怎样传播的?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很多,只有理解病原体是如何传播的,才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是指从母体通过胎盘向后代传播,如圆环病毒—2型(PCV—2)、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布氏杆菌病。
水平传播:途径很多:包括接触传播,如嘴对嘴、鼻对鼻传播,大部分传染病可通过此途径传播,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等,所以在一个猪栏内保存病猪、亚临床感染猪都有可能造成疾病感染范围的扩大。因此,应该下定决心淘汰病猪、感染猪,特别是病猪,因为其向外排放的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
空气传播:大部分呼吸道疾病(蓝耳病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等病毒、细菌)可通过空气传播,口蹄疫病毒(FMDV)可在空气中传播数十公里,但具体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相邻的猪场如果发生呼吸道病、口蹄疫,有可能通过空气传播进猪场。
可以通过粪便、饲料污染和不洁饮水引起传播:应该限制饲养员在猪栏间的活动,减少交叉感染;或前一批出栏后应该彻底冲洗、消毒、空栏后才能进下一批猪。鱼粉、肉骨粉等含沙门氏菌等、饮水可能污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因此,应该注意各方面的卫生。
交配、人工受精:精液中检出了15种病毒和21种细菌,其中蓝耳病(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SFV)、布氏杆菌、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可通过交配或人工受精传播。
人为传播:通过不当的操作,如剪牙、断尾、断脐传播;如链球菌病;医源性传播:通过注射;已经证明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等可通过注射引起交叉感染。将用过的针头放入消毒剂中不一定能完全杀死病毒。
通过传播媒介的简介传播:苍蝇、蚊子、鼠类可以携带甚至传播很多种疾病,如老鼠可传播口蹄疫、伪狂犬病、钩端螺旋体、弓形虫等;蚊子可传播附红细胞体等。因此,应该做好害虫的驱杀工作。
实际上,大部分疾病是通过引进种猪进猪场的,如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PCV—2)型、副猪嗜血杆菌、伪狂犬病毒等。在引种时要防止引进传染病,最好有一个隔离舍。
3、动物用抗生素是否会增加对人类病原体的耐药性?
2000年在美国大约64%的抗生素应用于人类,而36%的抗生素应用于动物。在动物抗生素中,73%是低于治疗剂量的,37%是达到或高于治疗剂量的。虽然这些数据尚不绝对准确,但应该说差不太多。
抗生素抗菌机理和耐药性形成的机理非常复杂,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是细菌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有些药物虽然没有使用过,但依然产生了耐药性。因此有些耐药菌株是先天性的;但大部分是环境中通过传染、转导等形成的。对耐药性的形成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不仅有抗生素的应用,而且与消毒剂、饲料中高浓度的铜、锌和重金属有关。中国分离到的大肠杆菌100%对氟喹诺酮有耐药性,原因是用药太滥。有些国家处方药当非处方药使用,这都会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人或动物使用抗生素均可直接或简介影响环境。
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发挥最好的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并且降低药物的残留。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包括:①个别动物的注射给药;②混饲促生长添加剂的使用;③饮水给药群体治疗的方法。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猪肠道沙门氏菌的菌群,但没有产生耐药性。动物的病原体中,大肠杆菌是最容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添加于饲料中的抗菌促生长添加剂由于长期低于治疗剂量,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但这些添加剂一般是动物专用的,不会对公共卫生产生影响。
4、霉菌毒素对养猪生产有哪些危害?
目前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很多,起码有几十种。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素)、玉米赤霉烯酮等。不同的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不同。除引起本身的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如T—2毒素可引起呕吐、皮肤出现病变、流产、中枢神经失调、口中病灶、拒食等。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阴户红肿,乳房与乳头肿大、阴道及肠道脱出、受孕率下降,年轻的母猪假发情等。赭曲霉毒素能引起增重缓慢、肝机能与肾功能受损,并能引起肾炎或肾病。
大部分霉菌毒素可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其它疾病的感染率增加。如饲喂霉菌毒素含量过高的饲料,就可引起一秒的免疫应答反应降低,如猪瘟、细小病毒等。临床上断奶后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发病率提高,而且其它的不明原因的杂病发病率可能明显提高。
霉菌不难控制,难以控制的是霉菌毒素。因为破坏霉菌毒素的可行性方法并不多,最好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5、发霉玉米脱毒方法知多少?
水洗法: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然后倒入缸中,加入4倍的水,搅拌并静置浸泡,1日换水搅拌2此,水变成无色为宜。
脱胚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颗粒,加入5倍的水,搅拌、轻搓,当胚部碎片浮在水面时,除碎片,反复数次即可。
石灰浸泡法:将玉米霉料延碎成1.55毫米小粒,将细石灰粉按0.8%——11%的比例掺入,再与水以1:2比例混在容器中,先搅拌1分钟,静置58小时,清水冲洗23次即可饲喂。
碱水煮沸法:在100千克霉玉米料中加水300千克,再加入小苏打0.5千克,同煮至饲料裂开时,冷却,清水冲洗数次即可用。
水去毒法:以每千克饲料中拌入12.5克氨水在池内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封严,在20℃——40℃的条件下,去毒处理57天。
注意:发霉特别严重的玉米最好不哟好难过,如要使用,可每吨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2千克。
6、紫外线等消毒效果如何?
很多猪场使用紫外线灯在猪场的入口处消毒进入猪场的人,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回答是不一定有效。因为紫外线消毒的要求必须在很近的距离(不超过0.5米)起作用,而猪场的紫外线灯高度往往要超过2.5米,即使能够消毒到头部,那么下身可能消毒不了。二是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弱,特别是对玻璃的穿透能力很弱,头发里面的、衣服下面的病原体不一定能够被杀死。
同时,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能会损伤人体的健康。有些人对紫外线照射非常敏感,如果在一天内连续照射,会造成皮肤脱皮,特别是唇部的皮肤。
所以,紫外线消毒可能是心理作用,有些猪场采用紫外线消毒并不是为了消毒,而是为了减少外来人员的进入。
最好的消毒方法就是淋浴,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严格淋浴,更换生产区内的衣服,效果比紫外线好得多。
7、怎样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的方法很多,如有熏蒸法、喷雾法、火焰和紫外线灯法。猪场常用的方法是喷雾法,特别是在进行带猪消毒时。在进行喷雾消毒时,要确保效果,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消毒药,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
喷雾消毒时要求每升水喷雾3平方米,确保要消毒的地面喷湿。因为只有喷湿,消毒剂的作用才会发挥。带猪消毒时,应该选择对猪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
空舍消毒时,一定要将能够拆卸的设备移至室外,先用高压水枪将猪粪尿和其它排泄物彻底冲洗干净,然后可以采用熏蒸或喷雾的方法消毒。高压冲洗可以清除90%以上的病原体。消毒后最好干燥一段时间(最少7天)才能重新进猪。在熏蒸消毒时应主要猪舍的密闭,否则影响消毒效果。火焰消毒时注意只能消毒不能够燃烧的物品,要确保火焰喷射器作用一定的时间。
仅仅走走过场的消毒可以节约消毒的时间和成本,但起不到什么作用,最终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消毒,因为任何消毒方法都不可能达到100%有效,不可能将所有病原体都杀死。
8、为什么现代化养猪需要更新理念?
有的现代化猪场都采用机械化,养殖规模大、猪的品种锌新、生产性能高,但目前的养猪生产很少有暴利,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养猪业最常采用的策略是最低成本策略。什么是最低成本策略呢?并不是最便宜的原料、最便宜的劳动力和最便宜的设施,而是从产出和投入的观点,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养猪场最大的成本是饲料,饲料成本可以占整个养猪成本的60%——70%,药物、疫苗
成本占2%以下,其它的还有电力、水、人工、拆旧和银行利息的成本。很多猪场全程料肉比达到3.3:1,而在一些管理水平高的猪场,料肉比可达到3.0:1以下。所以,前者的饲料浪费很大,如果市场行情好还可维持,一旦行情不好或者死淘率比较高,则肯定亏损。
人力资源的成本在养猪生产中也很低。有些猪场没有重视饲养员、技术员的投入,认为只是养猪的,人人都会养,只要有力气,听话就行了。实际上,员工的素质决定了猪场的发展前途。员工不仅应该制定怎样做,而且应该制定为什么这样做。当提高员工的待遇,不仅不会提高养殖成本,反而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最低成本策略不仅要看投入,更重要的是看产出,便宜的饲料(包括疫苗、药物、饲料等)产出可能也低,有些产品甚至无效,如位列兽药、疫苗,不仅不能防病、治病,还可能引起疾病,至少造成浪费。所以购买产品,不能只看价格,应该比较的是性价比。
有些人过分控制防止药费和疫苗费用,认为能省则省,可能一段时间没有问题,但不能保证长时间没有问题,所以不能有侥幸心理。有些猪场没有在合适的时候投药,在不该停药的时候停止用药。因为药物必须合理使用,即策略性用药才能有理想的效果。目前的大部分疾病是混合感染,或多因子的疾病,发病后治疗的疗效都很差,因此应将疾病从治疗转向预防。
9、猪发生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疫苗的抗原性/量:免疫保护需要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需要一定的抗原量,有些疫苗的抗原量不足或免疫原性差,导致免疫后的保护力差。
疫苗接种操作不当:有时接种人员操作马马虎虎,枕头消毒不严格,或接种部位不正确,如注射到脂肪里的疫苗产生了疫苗应答很弱,导致猪没有接收到足够的抗原量。
疫苗的性质:疫苗的保护力不是100% 免疫程序:有时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过早,受母源抗体的干扰;或免疫过迟,在免疫接种之前已经倍感染。
猪本身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某些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蓝耳病、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等以及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过高,导致猪的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也是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10、猪场为什么要实行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是猪场饲养管理、控制疾病的核心。要切断猪场疾病的循环,必须要实行全进全出。因为在猪舍内有猪的情况下,始终难以彻底清洁、冲洗和消毒。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消毒剂可以完全杀灭粪便和排泄物中的病原体,因为穿透能力较低,所以在消毒前最好用高压水枪将粪便和其它排泄物彻底冲洗干净。猪舍内有猪则不能彻底冲洗,因此消毒效果不能保证。
即使当时消毒非常好,大由于病毒或带毒猪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不断向环境中排放病原,污染猪舍、猪栏。下一批进入猪舍后,就可能被这些病原体感染。有些猪场虽然在设计的时候是按照全进全出设计的,但由于生产方面存在问题,如生长缓慢或有些猪发病,可能在原来的猪舍继续饲养,而病猪或生长缓慢的猪带毒量更高、毒力更强,所以更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保证猪舍内所以猪出栏后彻底冲洗、消毒,空舍14天,至少7天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全进全出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如支原体肺炎。有一个实验可以看出,有感染母猪生的
猪,在28日龄断奶后将仔猪隔离,与连续饲养方式相比,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降低,而且提前2周以上上市。
全进全出猪场可以通过隔离将发病率降低,隔离越远,屠宰时病变程度越低。经验表明,全进全出系统饲养的猪达108千克体重可降低生产成本24元/头,即每千克节省成本0.22元。
11、当猪场出现猪瘟流行时怎样迅速控制?
当一部分猪表现出临床症状时,应将这些猪隔离开来。同时给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紧急免疫注射,最后每10头猪中可能有5~7头猪康复。给康复的猪再注射一次疫苗,使这些康复猪产生更强的免疫力。对表现出严重症状的猪,只能采取扑杀深埋、消毒处理的办法。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猪瘟流行。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产品宣传可以治疗猪瘟,无非就是控制临床症状如退烧,很难从根本上治愈,虽然当时症状减轻,但过一段时间仍然会复发。
12、现在的猪瘟有什么特点?
猪瘟仍然是一种对养猪危害最大的传染病,没有任何一个猪场敢不接种疫苗。但即使接种疫苗,也有很多猪场受到猪瘟的困扰。目前的特点是以慢性猪瘟和非典型猪瘟为主,部分猪场发生典型的猪瘟。
临床上,这些猪瘟并不出现高热稽留,最高温度可能不到41℃,眼睛不一定有分泌物,公主包皮也不一定积尿,皮肤只有局部发红或不发红,没有便秘和腹泻的交替。部分病猪可能表现后去麻痹、行走摇摆的症状。
解剖时,淋巴结没有特征性病变,全身器官、浆膜、黏膜出血也没有特征性。
13、仔猪超前免疫的优缺点?
超前免疫主要的有点是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提高免疫保护力。目前主要是对猪瘟进行超免,也有的猪场超免伪狂犬病和蓝耳病。
但在实际操作中,猪场却很难做好。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疫苗的质量不好,因为很多猪场反映,在进行超免后,很多仔猪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其次,很少有猪场能够保证不漏免,如有时饲养员的疏忽,导致吃完初乳才免疫,或免疫完没有按要求间隔就吃初乳,特别是夜间分娩比较多的猪场,饲养人员很难保持整夜的警惕性。最好在产前一天,母猪注射一次氯前列烯醇,强制同期分娩,约80%的母猪可在白天分娩。第三,因为产房温度比较高,一瓶疫苗稀释后如保存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病毒的死亡,引起免疫失败。
14、猪场母猪和仔猪通常应该什么时候注射口蹄疫(5号病)疫苗?
母猪在产前30天注射疫苗,这样可使猪仔畜生后获得较好的免疫力,也可保护母猪。如果不想紫怀孕期注射疫苗,母猪也可在断奶后或配种前应用。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45天注苗;公猪每4个月注射一次疫苗。
仔猪应在8周龄左右注射一次疫苗;在4周后即12周龄左右再接种一次疫苗,以加强免疫力。不宜接种过早,因为首次疫苗过早,可能受母源抗体的影响较大。据上海畜牧兽医
站的研究表明,母源抗体可以保护仔猪至少到55日龄。因为猪只有灭活苗,如果注射一次,保护期只有23个月,注射一次疫苗不能在出栏前保护猪不受感染。注射2次疫苗可以至少6个月时间保护猪不受感染。如果是供港猪,还应该在启运前1个月再注射一次疫苗。可以保证猪在启运前至屠宰不受5号病病毒的感染。
至少怀孕母猪,一般的疫苗接种应避免在配种后30天以内或产前10天内进行。因此此时期最为敏感,口蹄疫疫苗也不例外。
15、W病的发病有何特点?
不同地区可能特点不一样,猪场规模不同特点也不同。目前的情况看,W病常年都可发生,冬天比夏天更为严重。
在免疫过的猪场,W病可能发病过程缓慢,主要发生于生长育肥阶段,开始出现发热、口鼻、蹄部出现水疱,有时母猪和公猪也可被感染。这种类型的猪场如果没有混合感染,死亡率很高。
16、发生W病时怎样快速控制?
W病属于一类烈性传染病,发病后应该迅速报告有关部门,严禁私自运输发病地区的猪。如果周边有猪场发生W病,则应该迅速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生物啊暖、消毒、紧急接种疫苗等。
在W病流星季节应特别注意控制猪的引进,防止将潜伏感染的猪引进猪场,或者由于运输车辆的污染导致W病的引进。也要控制好闲杂人员的进出,不要让其他猪场的人靠近或进出猪场,饲养员最好住在猪场,不应该解除其它猪,也不能从市场上偷卖猪肉。饲养员也不要在不同的猪舍窜来窜去。
不管是哪一阶段的猪全场紧急接种W疫苗,可选择进口佐剂疫苗,或者高效浓缩疫苗,确保疫苗接种的质量。
全面消毒,流星季节至少2天消毒一次,选择敏感的消毒剂,如用烧碱进行环境消毒,用含碘消毒剂进行带猪消毒,进场的水池加入烧碱,以消毒车辆和其它设备,尽量减少W病毒的量。
这些措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W病的传播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据说如果条件合适,可以传播数十千米的距离)、人员传播、啮齿类动物(鼠)污染的物品等传播。当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还是猪的流动,应该切实控制。
17、蓝耳病的感染有何特点?
蓝耳病仍然是一中神秘病,它隐秘的感染,开始往往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感染后可产生病毒血症。消失后,病毒仍然可以在组织中存活数月。
蓝耳病病毒主要通过口鼻感染,感染后选择在巨噬细胞(重要在肺脏和淋巴结)中复制,但巨噬细胞又不能讲病毒杀死,而其功能又受到影响。由于巨噬细胞上有抗体Fc片段的受体,当蓝耳病病毒与抗体结合后,通过Fc受体的作用,蓝耳病病毒更容易进入巨噬细胞,这种作用被称为抗体依赖性效应(ADE).一般疾病的中和抗体可以中和病毒,减轻病毒的危害,而蓝耳病的病毒血症小时后才出现中和抗体,由此可见中和抗体的作用尚不清楚。也不清楚细胞免疫在控制蓝耳病方面的作用。
常规的检测方法用于蓝耳病的检测上存在不足,因为不清楚哪些抗体能够代表感染的情况。所以最好的诊断方法是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即适时PCR。可以检测病毒量的消长。
18、蓝耳病病毒的变异这样?
目前有两种不同血清型的蓝耳病病毒毒株,即美洲株和欧洲株。每一血清型都有不同的毒株。目前我国还没有分离到欧洲型的毒株。每一种血清型的毒株都在变异,大约每年变异的频率在1%~1.5%之间。由于变异,导致病毒可以具有逃避免疫攻击的能力。
除了野毒的变异外,疫苗毒也在变异,即在使用活毒疫苗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分离到的疫苗病毒与原始的疫苗病毒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疫苗病毒的毒力返强了。因为蓝耳病(PRRS)病毒非常简单,不能够有效纠正出现偏差的复制,导致高变异率的出现。
19、蓝耳病病毒(PRRS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蓝耳病(PRRS)病毒传播途径很多,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精液可以带毒,因为可以通过交配或人工受精传播。
鸟类可以座位蓝耳病(PRRS)病毒病毒传播的机械性媒介,有时可成为生物学媒介,因为蓝耳病(PRRS)病毒可在有些水鸟体内复制。
蓝耳病(PRRS)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传播。病猪可以携带病毒达数月,并通过不同途径排毒。健康猪接触其分泌物即可感染。
蓝耳病(PRRS)病毒的空气传播时常发生,而且传播速度快,但传播距离不远,不同猪舍、不同猪场剪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大。另外30%经人员和车辆等传播;8%可通过引进新的猪传播。
蓝耳病(PRRS)病毒也能经蚊蝇传播,但这些传播只能通过机械性传播,不能通过生物学传播。
以上都是水平传播,蓝耳病(PRRS)病毒尚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因而,仔猪出生时带毒的可能性很大,在不如阶段即可引起比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首次感染后,感染猪可以传播病毒达几个月,表明有些猪可以慢性排毒。慢性带毒猪与阴性猪接触,有可能讲疾病传播给阴性猪。
20、可否应用疫苗控制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蓝耳病(PRRS))?活苗好还是灭活苗好?
是否对猪群接种疫苗,取决于猪群的状态。如果猪群表现为蓝耳病(PRRS)阴性,并且受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很好,对新引进的后备猪能够试试严格的隔离措施,最好不使用蓝耳病(PRRS)疫苗,特别是活苗。但如果猪场确实存在严重的蓝耳病(PRRS)问题,如流产、死产、母猪发情不正常、弱仔、不如仔猪和保育猪严重呼吸道症状,病有很高的死亡率,则可考虑使用蓝耳病(PRRS)疫苗。注意,无论活苗还是灭活苗,保护率都不是100%,应该有足够的心里准备。
弱毒苗接种后,疫苗毒会在体内增值,灭活苗则不会,我活苗具有更高的抗原含量。就安全性,理论上可能活苗有毒力返强或发生与野毒重组的可能,但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毒株。所以一般情况下,活苗具有更为理想的免疫效果,灭活苗效果很差。
自家弱毒苗相对一个猪场来说要比外源弱毒苗安全,也有效的多,因为其抗原性更为接近。另外,自家组织灭活苗效果不确定,因为不能确定自家组织灭活疫苗的抗原量。
蓝耳病(PRRS)的免疫激励尚不清楚,其激发抗体应答的抗原可能不是保护性抗原。总之,如果能严格按免疫程序免疫接种,活苗是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的,并具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
21、圆环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什么类型的疾病?
圆环病毒(PCV)是一种新的病毒,可以感染各种阶段的猪,导致严重的疾病。猪场内圆环病毒有2种类型,即圆环病毒—1型(PCV—1)和圆环病毒—2(PCV—2)均可引起先天性震颤,以及繁殖障碍。
圆环病毒—2型(PCV—2)可以引起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当然需要其它病原体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参与,如蓝耳病(PRRS)病毒,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以及应激反应过度等。
圆环病毒—2型(PCV—2)与其它病原体如蓝耳病(PRRS)病毒、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尚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阶段,可以造成生长发育不均,死淘率升高等。
规模猪场冬季保暖的综合措施 篇7
1 建筑设计上保暖
1.1 选址时要考虑将来建舍后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选址有利于保温。
1.2 建舍时要考虑保温。
1.2.1 盖正房
猪舍的朝向对舍的保温影响较大, 一般建设坐北朝南的正房, 夏季利于散热, 冬季利于保温。
1.2.2 开南门或山门
猪舍门的位置与舍内温度直接相关, 最好开南门, 人员出入不影响舍内温度, 在舍的两端也可以开山门, 最好建门斗, 不要开北门, 因冬季时, 北门一打开就会有冷空气进入舍内, 易引起猪感冒。
1.2.3 天棚暖
舍内热量的走向是向中间和上部, 如果天棚不保温, 会使舍内热量很快散失。在屋顶和舍内之间设置保温隔热层, 可用珍珠岩、锯沫、干炉灰、保温板等材料。
1.2.4 北窗少
北窗与舍内温度关系密切, 不设会影响夏季通风散热, 但过多时会明显影响舍内温度, 可以选择设置2~3个南窗, 对应1个北窗。
1.2.5 墙体暖
猪舍墙壁的厚度和材料影响保温效果。北方建设猪舍时可以考虑南墙厚度37cm, 北墙厚度50cm, 为了减少材料用量, 北墙厚度也可37cm, 但需要加一层保温板, 提高保温效果。
1.2.4地面暖
猪常时间在地面活动, 地表温度对猪的健康影响较大。哺乳仔猪用产仔床, 断乳保育期仔猪用保育床或用地热, 使仔猪生活和活动区温暖。育肥猪可以在猪的休息区搭建木板床提高温度。
1.3 饲养上考虑保温
除产仔舍外, 其它猪舍可以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来提高舍温。控制猪舍用水量, 降低舍内湿度, 保持舍内干燥有利于保温。经常检查维修破损的饮水器, 防止水分过多流到地面, 增加湿度。
2 采用适宜的保温措施
2.1 地热保温或暖气
要在每栋产仔舍建设一台锅炉, 由该舍饲养员负责, 根据舍外温度变化, 调整采暖时间。地热设计时, 将地热管设计在仔猪休息区通过, 使仔猪生活区保持温暖。
2.2 热风炉
可以在每栋产仔舍安装一台热风炉进行采暖。热风炉通过正压送风, 除达到保温作用外, 还可以改善舍内空气质量, 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和预防治疗费用, 提高保育猪质量, 不易造成用电安全隐患, 一次投资建成后维修成本低;但存在保温费用要高一些, 并且送风时有一定噪声。
2.3 其它保温措施
2.3.1 仔猪用保温箱
常用于产仔猪舍仔猪用, 仔猪保温箱内可以使用250W红外线灯泡或电热板增温, 并在仔猪趴卧处放一只温度计, 第一周红外线灯泡底端距离仔猪箱底的高度为45cm左右。悬挂过高只起光源作用, 悬挂低于45cm时, 灯下温度过高, 容易灼伤仔猪。第二周以后悬挂高度可高些, 以便使仔猪箱内温度下降一些, 通过查看温度计确定开灯时间和高度。也可以通过观察仔猪趴卧姿势来判断仔猪是否舒适。如果仔猪挤堆、身体颤抖、皮肤呈鸡皮样, 且全身发红, 说明仔猪所居环境温度偏低, 可以增加热源功率, 调整灯高或通过放置电热板方法来调高仔猪箱内温度。如果仔猪呈放射样趴卧、多靠近出入口或四角, 说明仔猪箱内温度过高, 应酌情降低仔猪箱内温度, 防止箱内外温差过大, 引发感冒和下痢等病。
2.3.2 常规措施
入冬前要对猪舍门窗进行检修, 发现破损及时封严。猪舍门内设置门帘可以增加保温效果。
2.3.3 火炉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