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2024-05-24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通用10篇)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篇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人员。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三、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基本知识。

2.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

3.掌握典型电子整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分元件与功能电路的作用。

4.了解电子整机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5.了解电子产品营销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2.学会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图和工艺文件。

3.能装配、调试、维修、检验电子设备、电子产品。

4.能操作、使用、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

5.初步学会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管理。

6.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

7.初步具备电子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

(三)技能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工证书、家电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书等,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三项;选修课主要是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各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建议课时数在指定的课程范围内选择或另开课程。

(一)文化基础课程(必修)

1.德育(177学时)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

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哲学基础知识(49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198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252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132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选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

6.体育与健康(160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物理(102学时)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学、电学、振动和波、热学和光学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一般计算和应用、分析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专业课(必修)

8.电工基础(109学时)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作用;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特性;了解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能对给定的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能绘制信号的波形图,掌握中级以上装配电工应知理论知识。

9.电工基础实验(47学时)

了解电工仪器仪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常见电工仪器仪表;能运用电气测量技术检测调试一般电路;能对测量数据进行一般处理,并能绘制实验曲线;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技术规范;能对一般的电气线路进行故障分析与排除;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10.电子工程制图(60学时)

理解电子工程图的投影原理,了解图样表达方式的种类和方法,了解《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国家标准,了解尺寸标注、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能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能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11.电子线路(150学时)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外特性;理解各种基本的模拟与数字单元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能定性分析各种常用电子线路并能说明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能计算简单电子线路的参数;了解通用集成电路(IC)的性能特点,能画出常用IC应用电路;能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及有关资料并合理选用。

12.电子线路实验(75学时)

能熟练操作各种常用电子仪器;能熟练搭接实验电路并用各种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的各种参数进行检测与调试,能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能绘制各种测试曲线;能分析并排除典型电路故障;能编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13.机械基础(60学时)

了解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牌号与用途;了解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机械运动基本原理;了解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种类、性能;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仪器与工具。

14.传感技术及应用(45学时)

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典型压力、温度、光电传感器的外特性,并能根据使用要求进行查表选型;掌握几种常用物理量(如长度、速度、压力、温度、磁场等)的测量方法,会分析典型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15.电子产品结构工艺(60学时)

理解环境对电子产品的影响和产品可靠性的概念;了解电子设备的三防、散热设计、减振、屏蔽的基本知识;掌握元器件布局、走线的知识;掌握印制线路板设计的步骤、方法;掌握工艺文件编制原则、要求。具有根据电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的能力;能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工艺分析;能调试组装、中等复杂程度的产品整机。

16.电子整机原理(102学时)

本课程按电子整机产品类型分为三个选修模块。

(1)音响设备

了解音响设备中常用电路的组成、功能并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音响技术中特殊元器件或部件的用途、构成及工作原理;能识读音响设备的典型整机线路图;能合理选购、搭配及布置音响设备;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产生故障现象的原因。

(2)数字视听设备

掌握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组成原理;了解光盘机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特点;了解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能读懂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产生故障现象的原因。

(3)彩色电视机

理解电视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色度学基本知识;了解电视信号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了解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路的功能;理解PALD制彩色电视的编码和解码原理;理解彩色电视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彩色电视机主要元器件、电路和整机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了解电视机一般附属电路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具备测试彩色电视机元器件、单元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能读懂典型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产生故障现象的原因;了解彩色电视机的有关新技术。

17.电子测量仪器(68学时)

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能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维护。

1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85学时)

了解单片机技术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熟悉MCS-51单片机芯片的基本功能和典型应用实例;能正确操作、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能说明常用指令、寻址方式、接口的特点及用途;初步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调试、检测、维修的能力。

19.专业英语(68学时)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和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增加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难度的专业英文资料;能用英语书写个人推荐信、专业介绍等简单的应用文;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方面的交流。

(三)集中实践教学项目(必修)

20.钳工实习(30学时)

能按初级钳工的规范要求对工件进行锯割、锉削、划线、钻孔、攻丝、套扣、套形、装配;能熟练使用千分尺、卡尺、角尺等常用量具。

21.电子整机装配实习(90学时)

了解常用元器件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及基本特性参数,能正确检测、合理选用常用元器件;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子整机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其新技术、新工艺;了解表面安装技术;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仪器仪表及专用装接设备;掌握电子整机的手工焊接、装配、调试、装接检验的基本技能;能识读电子整机生产的技术文件。

22.电工技能训练(30学时)

熟悉并能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熟悉并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安装;初步具有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能力;初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基本安全知识;了解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以及常用低压电器元件和一般设备的型号、规格与功能;了解与电工技能有关的技术规范。

23.电子技术技能训练(60学时)

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能借助手册查阅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有关数据;能正确选择使用元器件和材料;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调试;解决电子电路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能对所制作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并提出改进意见。

24.电子产品检验实习(30学时)

了解标准体系的原理;了解电子产品检验的一般概况、检验标准(GB和GB/T)及方法;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理解典型电子整机产品性能指标检测方案;能正确处理测试数据和填写规范的检验报告。

25.电子整机维修实习(90学时)

能理解典型电子整机的基本原理及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能读懂整机电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和装配图;能叙述典型电子整机的一般维修方法和各部分的维修流程,能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熟练运用各种维修方法与技巧查找并排除故障;掌握常用维修工具和仪器设备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能熟练拆装实习用整机;能注意维修安全,并能正确填写维修报告。

注:电子整机维修实习中典型整机的选择应与《电子整机原理》课程所选内容一致。

26.单片机应用综合实习(90学时)

了解单片机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能说明单片机编程的一般方法,能熟练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能用汇编语言编制并调试一般性程序,能用单片机实行对典型应用电路的控制。

27.岗位综合实习(360学时)

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使自己的专项技能熟练程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企业的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了解电子整机生产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生产工艺要求,能编写生产实习报告或产品设计论文。

(四)集中实践教学项目(选修)

28.收音机装配与维修实习(30学时)

理解普通收音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能叙述收音机各功能电路的作用,能根据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工艺文件组装并调试收音机,能查找与排除收音机的一般性故障。

29.电话机维修实习(30学时)

能理解电话机的基本原理及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能读懂电话机的电原理图、印制电路图和装配图;能叙述电话机的一般维修方法和各部分的维修流程,能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运用各种维修方法与技巧查找并排除故障,能正确填写维修报告。

30.电热与电动器具维修实习(30学时)

了解电阻式、红外线等电热器件及温控器件的作用与性能,掌握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按操作要求对这些器具进行拆装,能够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进行检测,能正确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

3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习(30学时)

能叙述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与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与性能,能正确装配计算机软、硬件并进行调试,能对计算机的一般性软、硬件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

(五)选修课程

32.文学艺术欣赏(30学时)

本课程可有以下几种选项:

(1)音乐欣赏

了解简谱与五线谱乐理知识,了解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了解常见歌曲与乐曲的体裁;了解中西常见乐器;能理解音乐语言,领会歌曲内容。

(2)美术鉴赏

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了解美术的基本特点和种类;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等常识;了解美术作品常见的几种表现方式;能赏析中外名画,能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进行欣赏。

(3)诗词欣赏

了解诗词的特点及一般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理解各个历史时期名家名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流露的思想感情;了解诗词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各种流派的风格特点;了解诗词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3.会计学基础(30学时)

了解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核算体系的一般内容和具体方法,理解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能编制工业企业主要会计报表。

34.市场营销(45学时)

了解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企业的四种主要营销策略。

35.办公自动化(45学时)

理解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和意义,能建立一套基本办公自动化系统,掌握传真机、复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现代办公设备,排除传真机、复印机的常见故障。

36.英语口语(68学时)

能听懂比较规范的英语和日常生活用语,能进行一般的会话,能用英语简单描述企业情况和工作环境,介绍产品和工艺,询问或回答商业信息。

37.英语资料阅读(51学时)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般语法知识,能借助字典简明扼要正确翻译电子类科普性英文资料。

38.多媒体技术(68学时)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技术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能正确使用常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

39.材料与元件(51学时)

了解常用的电子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阻容元件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掌握阻容元件的命名、标识;了解电感元件、电接触件的应用;掌握晶体管种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常见的各类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理解传感器件、显示器件、压电器件、电场、声控器件的原理及应用;能结合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特点,理解其应用的要点。

40.电机与电气控制(68学时)

掌握控制用电机及常用低压电器的性能、结构、用途;理解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能用常用仪器仪表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检测,能分析、排除一般的电气控制线路故障。

41.开关电源(51学时)

理解开关电源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技术特点;了解开关电源技术中功率变换器(DC/DC变换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PWM开关变换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技术指标;了解开关电源最新软切换技术的原理、特点;能叙述开关电源的特点、指标及工作过程;会简单估算主要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及电源功率、效率;能分析比较常用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会利用常用或专用设备维修开关电源的常见故障。

42.公共关系(51学时)

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和实施步骤,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共关系的作用;能进行简单公共关系的策划,了解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方法。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篇2

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难以做到对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关键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必须进行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更新内容体系

1. 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综合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子产品及其实现又具有多样性,因而除了要达到专业课课程设计的要求外,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基于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为此,课题组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层进循环互动式”教学模式,构筑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层进循环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整个设计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基础理论教学、选题及方案论证、电路设计、印刷版设计与制作、组装与调试和总结报告撰写。“层进”即学生在每一个设计环节通过指导老师认定达到该环节的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的设计工作,如果未达到要求,则继续进行本环节的设计。“循环互动”指在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以进度报告的形式进行探讨,学生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指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指导。“层进循环互动式”教学转变了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和探究的体验,提升了合作与分享的个性品质,培养了研究之风和团队意识。

2. 更新内容体系。

课题组在更新内容体系方面,倡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

(1) 课程内容体系的出发点。课题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作为课程内容体系的出发点。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思路是:强基础,宽视野,勤动手,培养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在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团队人员不断进行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达成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共识:知识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2) 课程内容体系的目标。课题组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实践是工程最本质、最重要的属性,高等职业教育要回归工程,必须加强实践,重视实践教学在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在实践方面,必须培养学生选择设计方案和器件的能力、分析电路的能力、电路设计及调试能力。改革现行“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工程实际,修订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以往,综合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过分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设计报告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完全由教师指定实验题目,实验室规定元器件的综合课程设计缺乏完整的过程训练,也缺乏一个全面的基本技能、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学生只重视设计报告的撰写,抄袭严重;不重视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的选题,也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路。这种教学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束缚了学生的能力、才能的充分发挥,为此,对“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以下改革。

1. 修订培养方案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很可能与少数专业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设计难度,学生会因为自身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使得“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所以课题组对培养方案中的开课时间做了适当的调整,对课程的理论课时进行了调整,即减少理论授课课时,增加实践课时。

2. 改革设计选题

改革教师指定设计题目的弊端,采取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命题分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第一层次,基础型。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经过分析和综合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设计内容。第二层次,提高型。设计内容由几部分组成,主要部分由教师给出原理框图。第三层次,综合型。其题目来自工程实际,难度大。它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经历从查找资料,到设计方案的确定、选择器件、安装调试、查找故障等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训练。实践发现:能完成这部分综合型设计题目的学生大约15%左右,这部分学生可以集中起来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

教师选题时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1) 选择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使题目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2) 选择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课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独立完成一项实际课题。通过查阅资料、线路设计、选择元器件、电路安装调试,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充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课题内容要注重集成电路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课程设计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4) 在电路设计中,应尽量采用集成电路,特别是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某些专用芯片 (如模拟乘法器、锁相环) 作为电路的重要构件,体现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是各种集成电路构件组合的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相结合,以数字电路为主,软硬件结合,以硬件电路设计为主,符合现代电子电路结构的发展方向。

(5) 结合专业需要、专业特点的课题,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一些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

(6) 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积极鼓励学生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难度较大的设计题目,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定设计题目和任务,教师审定合格后便可实施。

3. 优化设计方法

综合课程设计以往的做法是根据电路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设计初始方案,确定原理框图,计算各元件参数,画出电路图,然后进入实验室搭接线路,先接好各单元电路,然后进行整体调试、调整参数。这种方法不利于规模较大的电子系统设计,容易损坏器件,设计调试周期长,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进行理论设计时要求学生尽可能采用EDA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辅助设计及仿真,充分利用学校的EDA实验平台和实习基地的资源,使学生掌握EWB、OrCAD及PROTEL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在设计完成时提交仿真的电路模型及仿真结果。这种做法使学生掌握了电子系统的全过程,减小了仪器仪表及元器件的损坏,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 改革考评方式

以往,综合课程设计主要以设计报告确定成绩,抄袭情况屡禁不绝,不重视综合课程设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行课程设计全程考核机制,即在整个设计过程的每个环节,导师都对学生的设计态度、设计完成情况等各个方面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每个环节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设计报告成绩作为卷面成绩,电子作品成绩作为实验成绩。电子作品成绩和设计报告成绩对不同层次的课题,用难度系数加以区分,综合型难度系数最高,提高型次之,基础型最低。最终的设计成绩为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乘以相应设计课题的难度系数得到,评分标准见表1。

教师按设计任务书要求,验收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评分。作品验收主要检查设计系统的功能是否实现,并就设计的相关问题以答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技术表达能力。设计作品所占的比例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起步阶段可适当调低,避免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成绩普遍偏低,然后逐年加大比例,鼓励学生做出实实在在的作品。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这几届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综合课程设计”的实践,摸索出以下规律,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精讲多做

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和介绍仿真软件的使用,教师结合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特点跟踪电子学科的发展方向,及时学习新理论,掌握新器件的使用及新技术的应用,课堂讲授时间不宜太多,而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在做中学,实际动手更有直观感。

2. 知识系统化

以往,常有同学抱怨大学四年“没有”学到东西。主要原因是大学几年来学习的知识相对零乱,学生自己没有去梳理导致知识不够系统化。开设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自觉地去梳理大学所学的知识,并逐渐使之系统化,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3. 让教学贴近实际

如何让专业课教学更贴近工程实际,一直是工程教育努力的方向。目前高校的专业课教学存在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可以使专业课教学更贴近工程。

4. 重视实做

仿真不能代替硬件工作,应从电子器件手册开始,了解其元器件性能使用范围、特点,而在实际电子系统的调试过程中需要解决干扰信号、接触不良等问题,这是在计算机仿真中是无法碰到的,而在实际电子系统设计中经常碰到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是建立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改革,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得到加强,良好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课程的改革应紧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题,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通过这次改革,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在2008年参加的省部级和国家级相关设计大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挑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5) .

[2]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张虹, 王建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实践与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4) .

[4]虞未章.建立应用型教学体系的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61) .

[5]马艳珍.电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51) .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篇3

关键词 高职 电子技术课程 设置 改革

电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电子企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现代企业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其中需求最多的是一线的技术人员,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现代电子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地推进,要实施课程改革,就要明确改革思路、找准改革方向、理顺改革主线。要依据社会需求即学生就业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置,研究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也是一个重点问题,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理清改革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

一、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一般是中职升格或高校主办的二级学院,高职的课程设置一般也是由中职加深或大学的课程简化而来的。从层次上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三个层次;课程安排上采用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往往是只重视理论传授,不适合高职教育,不适应高职以技能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不能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也脱离不了上述的通病,加之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按照学科体系安排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重视的是知识的严密性,严格地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安排对于本科生也许没有问题,但这绝不适合高职教育,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理论固然很好,但是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不了,也不需要掌握,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有用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这样的安排往往理论课比重过大,实习、试验、实训环节不完善。

2.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目前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大学课程的简化版,从大学课程简化而来的课程设置一般是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大多数课程开设是为设计服务的,电路原理讲得很深奥,但这些深奥的原理对高职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将来从事的大多是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工作,即使到设计单位,也是从事一些设计的辅助工作。所以,掌握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往往被轻视。

3.重功能、轻工艺。在现有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是只重视电路功能,不重视工艺。这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观,在学校,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如何实现电路的功能,而在企业,我们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是被要求能够看懂工艺文件,并能按照工艺文件进行装配,我们的毕业生还被要求能够编写工艺文件、设计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方法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问题,有教学条件的问题,有教师的能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课程安排者主观上重功能、轻工艺。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要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几门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我们以任务为引领,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从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任务应是为学习而设计的任务,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4.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工种实训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在充分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新的课程设置,这一方案已在新生班级使用。现就新方案的课程设置做如下说明。

1.采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这三个层次设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为专业主干课程,用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部分,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门化学习。

2.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以课程的形式展开。但这里的课程并非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是原有的多门课程的整合,是有机地融合而非机械地叠加。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即是原有的模拟电子、电子测量、电子工艺和电子制作等课程的整合。

3.专业主干课程已设计、装配和维修并进的方式展开。在保证设计方面够用的条件下,加强了装配和维修等课程,并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综合课程。

4.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了不同种类的工种试训,从第一学期开始,有钳工实训、照明电路安装实训、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试训、电动机控制试训、SMT实训等等。

5.考工与教学融合。把学生的等级工考核和考前培训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毕业时既拿到毕业证书又拿到等级工证书。把等级工考前培训纳入实训计划,第四学期考中级维修电工,第五学期考中级仪表工,第八学期考高级仪表工。

6.专业课程总体不涉及具体产品。无论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还是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或电子产品维修技术都没有规定要学习哪些电子产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让学生学习典型的电子产品,而是准备在这些课程的框架内让教师自由地选择,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7.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虽然新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还是按照课进行设置,但是在安排课程时已考虑到在所有专业课上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所以已经对课程进行了有利于实施项目课程的统整,这使得专业课都可以进行项目教学。教师上课时按照一个个项目编排教学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结束语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论文 篇4

一、要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CAI),电子仿真软件(如EWB)等将“枯燥乏味”的专业教学变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由于教育对象的能力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再加上学校现有实验实习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密切的专业课,学生如果始终陷于一成不变、单调重复的教学中,学生即使有了学习动机,抽象的内容仍然易于引起学生厌烦,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成效,既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这对于获取教学的成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学有两大要素所组成:1、信息:教学内容;2、信息载体:运载传播教学信息工具的教学传媒。怎样把信息通过合适的载体传输给学生,寻找一些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征的信息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对调动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是相当重要的。

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具有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特点,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在课堂上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自己动手检验等是一种尝试,这样可以改变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因此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更加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讲解测量仪器面板旋钮的作用时,将小巧的仪器面板通过数码摄像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一目了然。通过CAI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寓教于乐。事先制作课件还可以大量节约上课时教师用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讲课,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克服了板书不清晰、不整齐、容易出现笔误等问题。也便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再如:对各种参数测量原则的比较,这比在原来的黑板上进行说明更方便、明了,显现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电路、新器件不断涌现,由于实验室受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满足各种电路设计和调试要求。而EWB(Electronics Workbench)是一种优秀的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被誉为“计算机里的电子实验室”。EWB采用仿真方法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测试仪器先进、元器件品种齐全的电子工作平台。EWB具有界面形象直观、操作简单方便、采用图形方式创建电路的突出优点,对元器件既提供了理想模型和实际模型,又可以对它设置不同的故障。学生一旦掌握了EWB的基本操作,便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学,对有关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计算,做开放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完成课外作业。它一方面克服了实验室在元器件品种、规格和数量上不足的限制,避免了使用中仪器损坏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验证型、测试型、设计型、纠错型和创新型等不同形式的针对性训练,既节约大量的经费,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消化、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同时通过电路仿真让学生学习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较,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突出了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这种“以虚代实”、“以软代硬”的教学方法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一,它在大幅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EWB是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值得推广的应用软件。

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实验实习过程,这是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源泉

先理论教学,后实践验证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违背认识论的。理论教学在先,教师往往先要想方设法地努力将抽象的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毫无感性认识之前讲清楚,然后学生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而从理论教学到实践验证又要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颇费周折。正确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1、以波形显示为例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各种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电子线路》中讲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时,可以先让学生做甲类功放的实验(可利用EWB做虚拟实验),用示波器观察比较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认识到功率放大的概念。接着做乙类功放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信号在正、负半周交替处出现了失真(即交越失真),从而认识到交越失真的问题。再将甲、乙类功放电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乙类功放出现交越失真的原因是静态工作点(即Q点)过低引起的。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适当提高Q点,能否消除交越失真呢?紧接着做出甲乙类功放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波形中交越失真消失,从而认识到Q点对功放电路的影响及交越失真消除的方法。最后将甲类、乙类、甲乙类三种功放电路的Q点、工作原理、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2、以频率测量为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讲解“数字频率计”时,用实验的方法对不同的频率测量方法进行比较,认识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从已学过的频率测量方法中思索新的更先进的测量方法——数字式频率计的产生;再从不同的测量方法中分析思考测量误差的产生,以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简单的方法中得到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积极参与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既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所学知识更为巩固,也更易应用。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其今后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洋思初中的教改经验,改革电子技术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努力使教学信息的反馈多元化

采用教师多媒体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的交叉配合;用填充法记笔记;用检测法归纳小结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信息反馈和交流机会的弊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常常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打乱原先的课本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相对来说讲课节奏较快,按部就班地记录课堂笔记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忙于笔记听课效率难免打折,而选择最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填充,可以让学生保持较好的听课注意力,积极参与思考讨论,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用检测的方法归纳小结也是其中的一种。讲课必须教给学生知识点,而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点只是达到了教学的初步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用检测的方法归纳小结可以了解学生最终学习状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采取补救措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归纳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5

设计题目一:二氧化硫吸收

成员:王曦,张琪,王亚萍,罗鸣,王军超,张红娟

设计内容和要求:

1、进行吸收工艺设计,考虑工艺中的处理量;

2、确定并绘制装置及吸收工艺流程图;

3、详细叙述每个流程的原理、相关设备及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成果:

① 设计,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关键操作说明。② 设计说明书一份。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二:湿物料的干燥装置

成员:杨明明,王晓维,侯晓东,郑瑶,宋青

设计内容和要求:

1、进行干燥原理设计,考虑干燥中的处理量;

2、确定并绘制干燥装置,并绘制干燥工艺流程图;

3、详细叙述每个流程的原理、相关设备及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成果: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篇6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何伦锋

一、本课程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要求

本学期的讲授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选用教材是吴先文主编《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核心课程,共120学时。从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入手,掌握好典型设备零部件的拆装、机械零件的典型修复方法、设备故障的典型判断方法、典型机电设备的维修等设备维修维护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可以胜任港口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二、简单分析本学期学科教材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本学期本门课程主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包括:机电设备维修维护过程方法、典型零部件的装配、机械零件的一般修复技术、典型机电设备的故障判断方法以及设备工作可靠性的检验等方法内容。

三、对所授课程教学设计

以典型设备和零部件的运转特性和工作参数为内容,来说明和掌握设备维修的内容、常识、装配、检验、故障判定等方面的常识性知识,每周利用两节课程进行理论讲授,要求利用其它课程的学习过程联系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丰富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方面的知识内容,加深理解维修和维护方面的常识性方法。通过对教材中实际系统的分析,使学生从机电设备的结构形式、电气特点、工作过程、运转特性等方面,能够掌握机电设备维修方面的综合性常识和操作方法,力争通过引导性的理论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本学期的授课班级为高2015届机电维修班。该班的学生已经学习完相关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但还缺少维修方面的专业设备知识,因而应在授课时以典型机构或系统为内容进行常识的授课。

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好,但设备知识较差。

五、辅导答疑计划(答疑方式、内容、时间、地点等)

在教室,利用课内外时间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课内外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技术性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备课、教研活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每次授课后和讲课前了解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学生提问题、提建议、相互讨论的过程。授课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及演示法。同时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并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七、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活动形式、内容、时间、地点等)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篇7

一、目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能够从事现代电子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作, 同时具备一定的电子企业管理、电子产品营销及电子电路设计能力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目前中职学校适应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还不健全, 受传统学科型教育思想的影响,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改善不大, 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结构不能彰显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课程内容不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不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 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教学模式僵化, 教学方式单一, 职业能力培养不突出。这种课程体系严重影响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非常必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 要通过调研摸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进行职业岗位分析, 进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还要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明确工作任务, 对工作任务进行演练。再通过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类, 确定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符合的行动领域。最后, 将行动领域转换成适合于教学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 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努力, 开发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多层次评价模式, 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由企业专家和教师研究开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热与电动器具维修》《电子测量仪器》等核心课程, 并搭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 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提高劳动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追求的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集教、学、做与反思、改进于一体, 其目的是通过传授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其中第一个学期以素质目标为主, 突出教、学、做为一体;第二、三学期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为主, 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职业技能训练, 轮岗实习, 工学结合;第四学期以订单需求目标为主, 结合学生意愿和企业岗位订单分班教学, 突出订单目标培养特点;第五、六个学期以顶岗实习为主, 加强岗前能力训练。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127-01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人们都在培训和学习来普及计算机知识,但在现代化的电子工业生产中,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于辅助设计、辅助生产和自动控制中,仅凭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适应企业的需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怎样才能让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现就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也正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普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在刚进入学校时的一年级开设本课程;二是使用计算机的专业课,如《Protel DXP2004印制电路板设计》、《单片机编程与应用》、《PLC实践与应用》等,这些课程使用特定的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进行辅助设计、加工及管理控制,课程专业性较强,要求较高。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强调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而内容要进行增加和删除等加工。如《单片机编程与应用》,为了讲解程序的编写语言,教师应补充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1.根据社会需要和中职生特点,编制适用的校本教材

现在的职业教育,都普遍采用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因此教材编制时应采用项目教程,每个项目又由精选出来的多个工作任务组成,把相关的知识点放入各个工作任务中,学生掌握了工作任务,也就掌握了知识点。这样的教材适用性强,学生也能系统地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应转变思想,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让学生经过调研、查阅资料、讨论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亲自经历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掌握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3.完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各地,有些同学从小学就接触到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有的同学来自山区,进了中职后才算正式地接触计算机,但又不能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能经常操作计算机,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的传授不能同步。因此应使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难度的工作任务,如在《单片机编程与应用》课程中对编程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制作一个带有时、分、秒的电子钟,对编程能力弱的学生只要求完成秒表的设计即可。

为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让学生能在就业时零距离接轨工作岗位,在教学中应强化实践教学。学校应改善办学条件,增添学校机房的计算机数量,增加学生上机的时间,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一些软件的应用,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示范操作的较多,因此教师应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仪演示对程序操作的步骤,充分发挥课件的声、图、文并茂功能,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应加强共建共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使用的技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学习兴趣高,提高了教学效果。

5.改革考试评价方式,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评价重点

笔试是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评价方式,通常的一杆笔一张纸只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进行评价,反映不出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对学生应进行多方位的考核评价,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评价重点,用上机考试、笔试、完成工作任务、排除故障、考取行业资格证等多种方式,采取个人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改革,能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总之,为提高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电子企业岗位的需求,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既要了解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又要掌握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参考文献 ]

[1] 陈雪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几点探讨[J].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2] 张敏霞.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

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7(4).

[3] 李治江.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教学分析[J].信息与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篇9

表1:应用物理专业实验项目设置

序号类型实验题目教学目的备注

1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量分析、测量半导体激光器功率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2半导体激光器光谱测量与分析分析、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谱及其特性。3半导体激光器阈值上下发光特性研究观察、分析半导体激光器低于、大于阈值时的发光现象,测量其阈值大小。

4半导体激光器偏振度的测量与研究分析影响半导体激光器偏振度因素、测量其大小。

5氦氖激光器模式分析实验观察氦氖激光器的不同模式,推断出模的组成。6电光调Q实验掌握激光器的调Q。

7晶体角度匹配倍频实验掌握激光器的倍频调试等。

8激光器选模实验室观察固体激光器的不同模式,推断出模的组成。9激光器的装调装调激光器,掌握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10光电子物理电光调制分析电光调制器的相关特性,测量静态特性曲线,求半波电压。

11声光调制分析声光效应的相关特性,测量衍射光斑与信号幅度关系,偏转角与声波频率关系。

12法拉第效应分析磁光调制技术的相关特性。

光电信号采集与成像多碱光电阴极光谱响应与极限电流密度测量测量S-25阴极材料光谱响应特性和极限电流密度。7个实验的仪器总价格:56,100.00元

14微光像增强器电子透镜调节与增益测量分析微光像增强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子透镜的调节方法,测量图像分辨率及增益特性。

15CCD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两相线阵CCD的信号采集与处理方法,并使用线阵CCD测量单模光纤数值孔径。

a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篇10

(共一页)

工作单位: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的湿球温度。

A、50天

B、50小时

C、30天

D、30小时

2、风机盘管机组系统属于()空调系统。

A、半集中式

B、全集中式

C、局部式

3、防排烟系统调试的结果,必须符合()的规定。

A、消防

B、设计

C、消防和设计

4、排烟系统中的排烟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

A、70℃

B、72℃

C、280℃

5、在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使用的制冷剂和载冷剂是()。

A、溴化锂

B、溴化锂溶液

C、水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空调系统运行时,应先启动冷水机组,再启动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2、空调系统的风管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可不设防火阀,仅设止回阀。()

3、空调系统冷冻水管安装完成后,须按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水压 试验和管道清洗,并做好施工记录。()

4、吊顶内,空调专业管线应和其他专业管线综合考虑安装位置及标高。当 无法安排时,在不影响空调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空调风管内可允许穿越其他 专业管线。()

5、供、回水管与风机盘管机组,应为弹性连接(金属或非金属软管)。()

三、简答题:(共两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饭店设有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刚营业时效果尚好,一年之后,温度降不下来,有时高达

35℃以上,工作人员难以忍受,试分析其原因。

2、某高层建筑的合用前室设有正压送风防烟系统,屋面层装有一台混流通风机,每层 合用前室安装一只多叶送风口,系统现已安装完成,请写出该系统的调试步骤。

中级职称技术评定考卷B(建筑安装·暖通专业)

(共一页)

工作单位: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应由()负责。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2、在空调工程中,经常要用到大卡作为制冷量单位,1大卡大约等于()瓦。A、0.86

B、1.16

C、4.18

3、在正压送风防烟系统中,防烟楼梯间的余压值应()前室或合用前室。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在空调工程中,冷冻水管保温材料为带铝箔离心玻璃棉管套,其容重通常为()kg/m3。

A、48

B、32

C、24

5、空调系统中的防火调节阀的动作温度为()℃。A、72

B、280

C、70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室外干球温度的最高值。()

2、在空调冷冻水系统中,膨胀水箱的作用仅是为了向冷冻水管道系统补水。()

3、一般来讲,空调冷冻水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系统。()

4、回风口与送风口的空气流动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

5、在空调风管系统中,送风管须做保温,而回风管和新风引入管则不用做保温。()

三、简答题:(共两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宾馆客房采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吊顶内设有凝结水管集中排放,水管无泄漏,但夏季经

常从吊顶上流水下来,试分析其原因。

2、某剧院观众厅内采用全空气低速送内系统,送风口为方形散流器顶送,观众厅后排高度

为4米,前排为13米,后排感觉空调效果很好,前排感觉较闷热,请分析其原因。

中级职称技术评定考卷C(建筑安装·暖通专业)

(共一页)

工作单位: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舒适性空气调节设计时,夏季室内风速不应大于()。

A、1.0m/s B、0.5m/s

C、0.3m/s

2、在空调工程中,经常要用到大卡作为制冷量单位,大卡的单位符号是()。A、Kcal/s

B、Kcal/h

C、Kcal

3、在正压送风防烟系统中,防烟楼梯间的余压值应()前室或合用前室。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在空调工程中,冷水机组标准运行工况通常标定为:冷水进出口水温(),冷却水进出口水温为()。

A、12/7℃,32/35℃

B、12/5℃,32/35℃

C、12/7℃,35/32℃

5、通风管道穿过防火墙时,应在穿过处设()。A、防火阀

B、止回阀

C、密闭阀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室外干球温度的最高值。()

2、在空调冷冻水系统中,为了维修方便,接往膨胀水箱的膨胀水管应设相应管径 的截止阀。()

3、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使用的制冷剂是溴化锂溶液。()

4、回风口与送风口的空气流动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

5、空调风管系统中,送风管须做保温,而回风管和新风引入管则不用做保温。()

三、简答题:(共两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宾馆客房采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吊顶内设有凝结水管集中排放,水管无泄漏,但夏季经常从吊顶上流水下来,试分析其原因。

2、某高层建筑的合用前室设有正压送风防烟系统,屋面层装有一台混流通风机,每层

上一篇:八措并举确保“两节”期间安全发供电下一篇: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