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教学设计(公开课)(精选6篇)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1
案例背景:
文本如一座矿藏,只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一定可挖掘到金子,这金子就是文章中的人文营养。人文营养也即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吻合。语文是人文学科,它“首先是欣赏课程,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
目前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星、盲目崇拜的现象,从中可见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空虚,精神家园是多么的荒芜。让他们多了解科学名人成功的原因,领略伟大人物的崇高信念和高尚人格魅力,对于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思想的火炬,使之感情激荡,思想喷涌,心灵花朵绽放得更灿烂夺目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的信念》一文无异于对他们来一次“精神桑拿”。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初谈印象
同学们,我们今天走近的人物是科学家玛丽·居里。首先请大家浏览以下图片和文字,你会用怎样的一句话评价居里夫人。(出示一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工作的图片和一段简介居里夫人生平的文字)
学生们开始观察、阅读,我来回巡视,两分钟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看法,一男生说:“她是了不起的,获得那么多的奖项,那么多的荣誉。”一女生说::“应该说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人。”另一生说:“她还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在失去丈夫后,仍坚持研究,取得成绩。”听着同学们不同的评价,我进行小结:“是啊,居里夫人是一位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她是如何成功的呢?让我们走进《我的信念》一文,一起倾听这位科学家的述说,感受她伟大的人格。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
二、自主阅读,品味赏析
接着我布置按学习方案上的步骤进行第一步学习,自主读课文。(学习方案提示:初读,大声读课文,搜集、筛选信息,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居里夫人是一个______的人。”横线上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研读,画出对你有启发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在书上作好批注)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勾画。我不时地予以表扬、鼓励并要求几个朗读声音轻的同学把声音放出来。12分钟后,我们进行交流分享。
学生们开始纷纷举手示意,教室里呈现出活跃的气氛。
一生:“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又一生:“居里夫人是一个谦逊平和的人。”
一女生:“我体会到的是第5自然段中‘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收,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从这里我感受到她对自由的渴望,对科学事业的执著,并想起一句话,‘科学家是有国度的,而科学是没有国度的。’”
掌声在教室里响起,我鼓励同学们继续交流。
生:“我体会的是第2自然段中‘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从‘被迫’这词中,我感觉到居里夫人是多么不情愿在家休养,是多么不愿因病耽误了工作。而我们平常巴不得能休息休息。”
教室里传来一阵笑声。
生:“我体会的是在第4自然段中的‘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宁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也许我们还年轻吧,总是追求热闹,也许正是如此,我们总收获不了什么。”
另一生补充:“正是她对事业的追求使她形成了这些好的性格,这些性格特点是她取得成就的保证。”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情不自禁地说,“从《我的信念》一文中,我们领略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拓展阅读。先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材料,联系课文,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能获取哪些启示?选取一个角度重点领悟,并就此准备一份演讲提纲,选派一位代表参加演讲。准备时间为10分钟。(学习方案提供了居里夫人对待荣誉、参加战争等方面的四个小故事,以及居里夫人的五句名言)
三、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各小组展开热烈讨论,10分钟后,我宣布小型演讲会开始。
一小组代表: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向居里夫人学习》。居里夫感叹时间的流逝如此的快,从不为生活的简陋而难过,在简陋的实验条件下也一如既往地进行研究,这些思想正是我所缺乏的。……我也要为中国做贡献。
看着他满脸的激动,我又追问了一句:“你将为中国做什么贡献?”生:我决心在航天方面做出努力,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呵,真想与你握握手呀!”我由衷地说道。学生们都大笑起来。
二小组代表:我演讲的题目是《向居里夫人学习》。在居里夫人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执著、付出、无私。我们同样要对自己的事业抱定信心,让定目标去奋斗。将来我们在科学方面有所成就了,也要像居里夫人那样,将成果贡献给祖国,贡献给全世界。
三小组代表:(同时站起两个,都要求演讲,得到了许可)——
A、我是《在奋斗中享受》:视科学研究为美的享受,视科学奥秘为小孩眼中的神话故事,难怪居里夫人能一生追随科学,并乐此不疲。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这正如陈景润之于歌德巴赫猜想,邓稼先之于原子弹,梵高之于向日葵。是的,在奋斗中享受,你还会感觉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吗?
B、我是《珍惜时间》:读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居里夫人的惜时。她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使我想到她的另一个故事。在居里夫人的家里只有两把椅子,为什么呢?当初居里夫妇搬新家里,就商定只设置两把椅子,以避免有客来访时坐着不走,耽误了时间。她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获得了丰收。一旦我也将我生命中的一分一秒有价值地利用起来,迎接我的也一定是丰收。
四小组代表:我演讲的题目是《将梦想放飞》。我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女孩,从小就梦想着走进中央音乐学院。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地为此奋斗。当然,在追求的路上,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每到这样的时候,我心中的信念就会促使我咬紧牙关挺过去。朋友,如果有一天你看见我成为一名音乐家,在为你倾情演绎,那时我会告诉你,将梦想放飞就是我的信念!
五小组代表: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一百万》。居里夫人一生创造了不可计算的辉煌。她是镭的发明者,但却买不起一克纯镭。她没有将她提炼的镭据为已有,她没有将她应得的一百万留作私用。我在想,我如何才能获取我的一百万,我会怎样花掉我的一百万。
六小组代表:我演讲的题目是《纯洁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不带瑕疵的,正如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一如既往。当然她的一如既往也不带丝毫的功利性。我想,如果成功成了谋求功利的条件、居功自傲的资本,那么它将会如沙漠中的一潭浑水,最饥饿的人也不会饮用,至少我不会。虽然我不一定成为伟大人物,但我会创造成功,而且是纯洁的真正的成功。
听着学生们热情洋溢的演讲,我也深受感动:“说得真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使他人幸福的人!”
[教后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把握两点:一是教学的质,二是教学的量。
首先说说质。在我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阅读这样的一篇文章,我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想过之后,便有了一个确切的想法:学习此文,精神食粮远盛于其他,从中获取的教益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能否让这些融入学生的思想,如何让这些融入学生的思想,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首要目标。从学生结合实际所谈,从学生的演讲,可感受到他们汲取的营养。
再来说说量。一篇短短的《我的信念》是绝对不足以体现居里夫人伟大一生的,它只是居里夫人一生的浓缩。作为教者,应该提供资料或引导学生去全面地了解主人公,只有这样,在学生的心中,才有一位立体的居里夫人。在教学设计中,增添了关于人物的资料:居里夫人对待荣誉、参加战争等方面的四个小故事,以及居里夫人的五句名言,扩大了阅读量,充实了教材上单薄的文字,使学生了解了居里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课堂上的学生活动量也不小,从第一步的自主阅读课文、归纳概括,到第二步的小组合作的拓展阅读、小型演讲会的开展,学生活动充分,读得充分,说得充分。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2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 生动传神地记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 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通过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亡失后“我”的情感。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独特的抒情方式。4、学习借物抒情等写法, 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我手写吾口” (黄遵宪) , 这就告诉我们写景、写物的文章也是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处处浸染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郑振铎写的《猫》, 去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学习大作家写作的方法, 为我所用。 (板书)
二.检查预习 (略)
三.研讨
1、本文的主旨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试多角度研讨。
明确:猫的命运:第一只猫不仅表现了对猫的深挚的惋惜之情, 而且流露了作者对旧时代人生命运的凄婉的伤感。第二只猫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的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和控诉, 寓有对当时社会世态的讥讽。第三只猫告诉人们, 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 就得出主观臆断的结论是错误的, 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
“我”的角度:通过三次养猫过程的不同感想的叙写, 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
2、有人认为:“前两只猫略去不写, 单写第三只猫文章也很生动、完整。”你认为呢?
明确:理由1, 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显示了猫的悲剧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发展过程, 分别显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广度 (选了典型的三只猫) 和深度 (猫的悲剧和“我”的情感都层层深入) 。
理由2, 对比烘托的写法,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 (外形、我的态度、结局等方面) 对比, 前两只猫烘托第三只猫。
3、以“我”为代表的这一家人, 是否真的爱猫?
明确:第一种, 爱。对前两只猫的喜爱自然不在话下, 第三猫如果不从根本上喜爱的话, 哪来最后深深的忏悔、内疚?“我家永不养猫。”这负疚的感情是何等深刻!
第二种, 不从根本上喜爱猫。前两只猫活泼可爱, 我喜爱;第三只猫长相难看,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遭“我”怀疑、棒打, 最后冤死。所以, “我”之爱猫, 并非爱一切的猫, “我”完全是凭感情用事, 完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
四.拓展
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 鸟也被咬死, 我将怎样想, 怎样做? (要从课文内容出发)
明确:不爱猫。
爱猫, 爱屋及乌。
2、学习了此文, 请你结合文章说说你在写作上的收获、启迪, 以便以后在自己文章写作中运用。
如:细节描写。选材的广度 (三只猫典型形象) 、深度 (由猫及人的内心世界) ;第一只猫从前后对比上描写, 正面描写;第二只猫与第一只比较中描写, 正面描写;第三只猫侧重侧面描写。
五.作业。运用以上一、二种写作方法, 试着描写一种景或物 (动植物皆可) 。
课上完后, 自以为教学流程顺畅, 课堂上学生反映热烈, 上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难言的情感。但是, 教研员一见到走下讲台的我就问, 你在上什么?这是语文课吗?留下了一个极度伤心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地站在那儿, 我做错了, 错在哪儿了呢?
学习思辨
直到2011年5月12日, 我参加了八年级研训一体化活动, 在专家引领下, 我才领悟到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或语文性的东西) 。新课程改革前, 语文教学上过分追求字、词、句、段、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肢解课文的机械性的分析, 课文失去了“血肉”“灵性”;新课程改革初期, 语文教学上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东西, 强调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共鸣。我的上述失败的一课正是过分强调了人文性, 忽视了语文课的语文性。
有教师对我的教学点评: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散文式的小说, 它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 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 同时要学会勇敢地反省自我的过失。这些希望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能深切的体味。从检查预习入手到分析课文最后总结作业, 一堂课内容容量大了点, 这样一来, 看起来这是一堂完美无缺的课, 实际上很多知识点只是点到了, 而还没有深入, 可能学生印象不深, 导致教学效果欠缺。
语文课文都是一篇篇选文, 内容广博, 有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科学的等等, 如果以这些内容性的东西为重点来上课, 那么, 语文课就缺失了他自身特点, 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庸, 这不是语文课!上述的公开课错就错在以内容性的东西为重点来上课, 缺失了语文课自己的特点。
实践探索
那么语文课自己的特点是什么?经过与其他老师的讨论一致认为, 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工具性的“语言形式”, 如词语、句子、段落等, 这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语文性要融合于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之中,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任何一方的强势或者缺失势必会影响“语文性”。教学一篇课文应弄清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其中“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应是语文课研究的重点。
例如上《端午的鸭蛋》这一课:内容性的东西主要有端午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学生大多容易掌握, 一读就明白了, 可压缩少讲。教学重点可放在汪曾祺的语言艺术上, 可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仔细体会课文语言上的特色。
例 (1)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 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赏析:口语化, 用了短句, 一句一断, 犹如生活中人们说一句停一下, 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
例 (2)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色的,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赏析:这些信口而出的“大白话”, 自然亲切, 使文章生活气息浓厚。
例 (3)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 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赏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 让人忍俊不禁, 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类似的例子:“我走的地方不少, 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
例 (4) :“筷子头一扎下去,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赏析:一“扎”一“冒”呼应, 绘声绘色, 那种动感、快感, 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有淡淡的幽默。
例 (5) :方言的运用, 如“白嘴”、“空头”等。
例 (6) :古汉语、古诗词的引用, 如“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等等。文白相间, 典雅有味。
又如上《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这一课:内容性的东西主要有从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等等。学生通过朗读都能找到答案, 教学重点可放在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可从这两种特点入手分析课文, 品读语言。
例如文学的特点方面, (1) 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 罗布泊今昔不同的景象, 显示了巨大的落差, 造成了文势的跌宕,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 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 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 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站在罗布泊边缘, 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 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 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 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 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 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呼吁之情, 振聋发聩。
(2) 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此时此刻, 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 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总结提升
谈我的一次公开课磨课经历 篇3
关键词:磨课;教研;课堂教学;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51-02
美玉要琢磨,好课靠打磨。要上出一堂精彩的好课,需要对教案、教学流程进行反反复复的修改;要进行试上,请同事、专家、名师来听课、评课,进行指导;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反复研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俗称的“磨课”。现以本人一次县级公开课“技巧——鱼跃前滚翻”为例,谈谈“磨课”方式,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同事研磨,初见成效
笔者接到上县级公开课的任务后,确定了上课的内容:水平四(七年级)技巧——《鱼跃前滚翻》单元教学计划的第三次课时“复习鱼跃前滚翻和花样跳绳”。我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归纳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以短绳和垫子为道具,让学生通过改进腾空高度与远度的练习,基本掌握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能,并以此为本节课的主线,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步领悟动作要领,掌握动作的技术与技能,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笔者结合本人备课、教学设计的经验,利用我们体育组研发的备课格式,编写了“磨课”教案的第一稿。
我将教案呈现给本组的各位老师,同行们看完教案,听完我的教学设计意图说明,围绕我的教案“解剖麻雀”,研讨整个教案是否与教学设计说明相吻合;在教学设计里所描述的本课教与学的特色,是否在教案中都有体现。由于鱼跃前滚翻动作复杂,动作要领的叙述文字较长,同事们把动作要领研修成口诀,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运动负荷”里的“时间”计算,是指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间,我把它误写成该部分所用时间,这与本课预计的练习密度不相吻合,也不符合事实,同事们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教案的书写、言语的表达方式,同事们也提出许多建议。我总结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对教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磨课”教案的第二稿,准备第一次试上。
我们学校规模大,老师人数多,教研活动开展到位。每次磨课,教研组长对听课的老师进行分工,2~3人一组,分别对上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等认真观察和记录并及时评课。第一次试上课后,组长将参与听课的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研讨,首先由我与大家交流上这堂课的体会。尽管课前我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预设得自认为比较完美,但实际操作时,并没有在每个方面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有些学生胆子小,在练习“鱼跃”动作时,只看不做;一些优生在自玩自乐;在跳绳时,有些学生因花样跳绳的成功率太低从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等。同事们根据听课的记录进行思考和整理,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并以“如果我来上这一课”为话题,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帮我反复推敲教与学的策略;教师讲解、示范、点拨和学生展示的时机、位置;如何落实安全措施;如何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我分析每个同事的建议,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再次修改教案,用细节的完善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形成了“磨课”教案的第三稿。接下来,我准备第二次试上。
第二次试上时,我采纳了同事们研讨时的合理化建议,同事们也不厌其烦地陪同我,参加听课、评课。这次试上,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与第一次试上相比,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得到同事们的肯定。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上好这次公开课的信心。但这堂课也有小小的失误,在课堂练习时,各项练习分配的时间还不妥当。有的时间过长,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时间过于仓促,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消化。课后,我把学生各个练习的情景在头脑中再现,将练习时间重新分配,力争练习时间的合理化。
二、名师指点,实现跨越
这是我第一次上县级公开课,虽然经过前几次的研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流程的框架已在头脑中基本成型,但我心里总感到不踏实。于是,我又请县内专家、名师前来听课评课,给我指点迷津,帮我修改教案。专家、名师见多识广,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对教案中一些细微的表达错误也不放过,如:在“达成内容”那一栏里,既有教学程序,又有具体学练内容,他们建议我将“达成内容”几个字改为“教学程序与学练内容”,或分成独立的两栏;“教与学”那一栏里只有“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他们建议我把“教与学”改为“教与学的策略”,把“组织、要求”也包含在内;他们还对教案中有些表述不够严谨的地方进行了指正,如:“开始部分”一栏内的“一、课堂常规”,把它仅仅写在开始部分里,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好像课的开始要常规,后面就不要常规了,这也是许多体育教师备课时常有的毛病,他们建议我改写成“一、导入课堂常规”或其他表达方式为妥。
前两轮试上的经验,为我再上这一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试上,我首先在心理上感觉信心十足,课上的表现也比较激昂,同学们也积极参与;教法、学法比较清楚;各部分练习的时间也比较合理;安全措施到位;教学效果又得到提升,得到了专家、名师的好评。这次试上,我还找到了制约我这节课教学特色的关键环节。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是用“一物多用、一物巧用”来进行“大容量、高密度、小强度”的练习,这本是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的特色和亮点,而我在教学中没有把这一点充分体现出来,专家、名师给我支招,建议我用“绳”把整个教学过程“串”起来:1)用绳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2)用绳做操,活动关节;3)用绳做标志,作为远撑前滚翻的支撑点;4)用绳设置高度、远度做障碍物,强化、提高鱼跃腾空动作;5)用折叠的绳来纠正错误(夹在下巴体会低头、含胸、团身的动作;夹在两大腿间体会双腿同时并腿腾空的动作);6)用绳摆图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7)用绳操放松,结束课堂教学。一“绳”巧用,贯穿全堂,既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又能呈现教学的亮点。专家、名师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如获至宝。这不正是我所要体现的教学特色吗?
三、反思磨课,超越自我
经过几个回合的修改和试上,我的公开课终于如愿以偿。和同事、专家、名师一起磨课,让我体会很深。每一次研磨都给我带来收获,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使我在探讨和教学工作中深受启发。磨课活动是教师以学会友、思维碰撞、能力提升、百家争鸣的聚言堂。我把这次“磨课”过程中和同事、专家、名师一起学习交流的内容整理出来,纳入我所积累的文献资料。我又仔细推敲这次公开课教案,将教学流程的画面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一遍遍再现,把每一个环节中我所要表达的词语写下来,一遍又一遍的推敲,力求精确到位,努力探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捷径。
我的一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篇4
【课题】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教学设计 【执教者】银川十四中 关晓辉 【教材分析】
《电子贺卡制作》是初中信息技术9年级上册第5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的学习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PPT的基本操作、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开展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此活动既可培养学生运用PPT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本课学习,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协同学习,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性。此外,本节课涉及报刊和美术的相关知识,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整合的活动课。【学生分析】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知识的总结与迁移很差,平时学习不善于总结,知识较为零散,并且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本课是帮助学生学习了PPT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能力。【课题】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课时】1课时
【教法】任务驱动、演示、启发、引导、探索、发现。【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思路】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电子贺卡的制作”,最后制作一个动感十足的音乐贺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如何在PPT中插入文本框和图片。(2)掌握艺术字的制作方法。(3)掌握制作动画效果的方法。(4)学会添加背景音乐。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知道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多媒体贺卡中图片的插入,艺术字的制作,动画效果的制作。2.难点: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教学特点,教师没有一开始便提出任务,展开教学,而是从“贺卡”这样一个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渐将话锋转移到“贺卡”的设计上来: PPT能否帮我们设计出一张动感十足的音乐贺卡呢?教学由此顺理成章地展开。
三、教学流程:
演示任务实例 → 分析任务 → 探讨完成任务的方法 → 演示任务 →布置任务→完成 1 任务→点评→归纳总结→升华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圣诞节音乐热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出示几张老师送给同学的圣诞电子贺卡。你们喜欢吗?为什么?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呢?有信心做一个呢?(1分钟)
2.分析任务:这张漂亮的PPT电子贺卡,是怎么制作出来?学生回忆先前知识并回答。讲授新课:
3.分解任务,试一试。(探究完成任务的方法)(1)你会制作艺术字吗?用什么来实现?(2)你会添加图片吗?用什么来实现??
(3)你会自己制作动画效果吗?用什么来实现?(4)你会制作背景音乐吗?用什么来实现? 4.演示任务。(由老师完成)
5.布置任务,学生开始自主学习。(1)学生打开PPT,开始制作。(5分钟)
(2)提示同学们就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参照刚才制作贺卡的步骤,制作一个以圣诞节为主要内容的贺卡。同学们需要的素材在E盘贺卡素材文件夹找。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0分钟)6.完成任务:上传作品(2分钟)。7.点评:(3分钟)推荐优秀作品,老师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学生代表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评价同学的作品,并反思自己的作品。
8.完善任务:(2分钟)你还能做出哪些效果的贺卡?让它更精美更特别?使你的作品锦上添花?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动手实践。
9、升华:拓展延伸:(1分钟)同学们设计得太认真了!老师这里有一张作品,看看这是什么?你认为感觉如何?是不是很有趣?如果配上自己录制的声音进行吟唱,效果会更好?好,保存好我们今天的智慧果实。下节课,我一定带同学们来完成这个心愿。因为,大家今天学得太棒了!
10、关机,整理桌面和椅凳,下课。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准备圣诞节音乐。
2、准备圣诞节贺卡背景素材。
3、修饰素材。
4、准备学生贺卡和老师制作的贺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多媒体贺卡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巩固掌握了PPT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给学生营造了学习的环境,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信心。通过对作品的展示,让学生看到评选出的同学作品,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评价不够科学,分层教学做得还不够。
没有充分体现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应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
2、小组合作的机会不多。
虽然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但是电脑数量少,因此有部分学生没有动手操作,学习过程中缺少小组间的交流,学生遇到困难就只能在小组内探讨,在今后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使他们愿意合作,学会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环节设置上应再合理,紧凑。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领学生学会知识,顺着学生思维走,尊重学生个性。巧设任务调动学生的兴趣,把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分解到任务中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制作电子贺卡
一.艺术字的制作
二.图片的插入
三.动画效果的制作
四.音乐的插入
五. 制作圣诞节贺卡 六. 制作新年贺卡
七.拓展升华:会给你做的贺卡配上自
《我的信念》语文课文说课稿 篇5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
2p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p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品味文章中语言的优美性。
②学习课文中朴实的语言及表达语言的生动性。
③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p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p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而确定的.至于教学难点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的,是学生经过复习还存有疑问和理解还比较困难的地方.根据这些我确定本篇文章的:
①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②教学难点: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p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㈠ 教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节课突出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如听说读的训练渗透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最能突出说的.训练集中体现在学生自由发言、自主探究的环节中。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找资料实践,了解课文.
3讨论法―几个同学组成一组讨论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4点拨法―通过老师提问时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同学们积极动脑学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及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因此, 我多采用小组讨论和点拨等方法.
㈡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使同学们能够更加体会文章中语言的优美性,所以我决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㈢ 说学法
《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1p我采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思维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义.
2 p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 p提倡“笔记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把文章中优美的句子都记录下来.
三p说教学过程(说教序)
1p导入新课
采用提问的方法问同学们知道不知道镭是怎么发现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吗?再讲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之后与大家打开书共同学习课文,
2p检查预习
3p朗读课文找几个同学大声朗读课文。
4p讨论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这一问题意在通过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淡薄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
②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希望同学们实话实说!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节奏练习:
我 的 花 园 种 满 了 什 么 ?(鲜 花)
0 / / 0/
―― ―― ――
0 X / X X X X / X 0
―― ―― ――
这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花 ?(白 花)
0 / / 0
―― ――
0 X / X X X / X 0
―― ――
那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话 ?(红 花)
0 / / 0 /
―― ―― ――
0 X / X X X X / X 0
―― ――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 ”(连贯)“ ”(放声唱)“ ”(弱拍起唱)的符号。、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艺术表现中最通俗、最普及、最容易让幼儿所理解和喜爱的,也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设计这次音乐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音符,体验作品中的幽默的情趣,从而激发幼儿乐唱、会唱、自主唱的意识、并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公开课)】推荐阅读:
课文《我的信念》教学设计模版10-02
课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05-16
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10-08
我的信念 教案06-15
理想·信念·我的大学09-30
9《我的信念》说课稿11-24
我的理想 我的信念 我的事业10-19
坚定信念放飞理想班会课08-31
C(1-9)《我的信念》教案05-27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作文550字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