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特征值

2024-10-15

复特征值(精选7篇)

复特征值 篇1

1. 引言

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群体的形制之一, 是伊斯兰文化和社会活动的载体。随着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内地的广泛传播,伊斯兰建筑与各地的传统建筑逐渐相结合,形成带有地域建筑特点的宗教建筑,体现出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特征。

复州城清真寺同样具有中国内地清真寺的本土化特征。在它身上既能找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特征,又带有明显的中国北方传统建筑风格。在复州城清真寺不断扩建和改造的过程中,依照穆斯林的宗教信仰需求和辽南地区的地域特点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融合,体现出了较高的建筑文化特色。

2. 历史沿革

复州城清真寺坐落于大连市瓦房店复州城镇的大公委甜水巷,占地约3000平方米。 该寺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后经多次修葺和扩建。1995年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2004年被大连市政府列为重点建筑保护单位。该寺是复州地区回民重要的活动场所, 也是研究清以来宗教发展演变以及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3. 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复州城清真寺建筑群体基本符合中国内地清真寺的布置方式,唯独特别的是其将寺门设于南侧,这种设置明显不同于清真寺院落常规的做法。一般清真寺建筑群的寺院空间序列沿轴线依次纵向展开:牌楼、大门、 二门、礼拜大殿等,均位于轴线上,邦克楼通常也布置在此轴线上(亦有置于寺院一角的常例),两侧的厢房则用做讲堂或办公用房,由此围合成一进内向的大小院落。水房、 阿訇宿舍等辅助性用房多设在大殿背后或侧旁的庭院内。但是由于清真寺往往位于信徒聚居的区域内,其场地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往往会因地制宜地对清真寺进行灵活布局,但是必须以不违背教义为前提。考虑到当时复州城建城历史, 我们认为受周围环境、地形和城市布局限制的因素并不明显,这种布局十分突出的是受到北方地区传统民居“三合院”布局的影响。 如位于长春市长通路北侧清真寺胡同的长春市长通路清真寺,同样也是采用了将入口设置于南侧院墙的方式。

4. 平面布局

在遵循中国内地清真寺普遍格局的基础上,复州城清真寺的建筑群和院落总体布局都是别具特色的。该寺为一进院落,沿东西中轴线设有卷棚殿、大礼拜大殿与后窑殿。其中大礼拜殿建于清顺治年间,为清真寺最早建筑; 后于1920年在其前后分别增建卷棚殿和窑殿。 大殿两侧各有一月亮门,其他的附属建筑还有尖宝顶四角井亭、经匣室、会客室、寝室等。

寺门开设于南侧院墙上,在空间上形成南北轴线,各辅助用房位于大殿北侧,南面则为阿訇住宅。在主轴线中心坐落礼拜大殿和在南北轴线尽端设置教长室的格局,从伊斯兰教的五信教义“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 信先知、信后世”中探究,能感受到其宗教信仰内涵和世俗生活外延的一种融合。位于大殿北侧的角井亭,又称克朗楼,正在修复建设当中,其外立面为四脊攒尖形式。此外, 在东西轴线上,大殿月台正对一排高大杨树, 更使得院落空间具有“三合院”的感觉。殿门前铺设草坪,设石桌凳,栽有银杏和悬铃木庇荫。整体院落景观采用伊斯兰园林的十字中轴对称的经典结构,体现了伊斯兰宗教精神的传承感和庄重感。整座寺院在绿树的隐映下,平添了许多清净超然的建筑意境。

5. 单体建筑分析

复州城清真寺的主建筑为卷棚前殿连接礼拜大殿与后窑殿(即天房),大殿总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图1)。卷棚前殿正门面宽5开间, 进深2开间。礼拜大殿坐西面东,三明两暗, 内部有32根柱。位于建筑最深处的窑殿内有暖阁式小殿堂,称为凹壁,为阿訇讲经处所, 凹壁的后墙上镶有一块“亘古清真”的大型石刻。

复州城清真寺主殿面阔20余米,通进深为30余米,呈窄而深的平面,因屋顶用“勾连搭” 结构,使整座大殿整体而又富于变化,有主次轻重之分,大殿可容纳300多人同时做礼拜。 在清真寺内部,卷棚前殿与礼拜大殿之间的勾连搭结构连接处设置了一道墙,并开5个伊斯兰圆拱门,非常合理而巧妙地将前殿与礼拜大殿做出了空间上富有节奏的分隔,同时给予步入大殿的教徒以心理和情绪上的铺垫(图2)。

从大殿外部来看,整座建筑墙壁以石材为墙基,上砌青砖,殿脊为硬山式的三连棚,覆以筒瓦,整座建筑形态庄重肃穆。正立面面阔5间带檐廊,卷棚屋顶, 仰瓦屋面,局部砖雕,其尺度和形式与吉林民居完全相同。建筑向东开门, 所有墙壁除凹壁后墙外其他各个墙面均有对称开窗,除礼拜大殿沿室内主轴线两侧左右墙面开窗为正圆形外,其他窗在外面看来为砖砌圆拱型窗洞, 在内为矩形窗扇;大殿内部墙壁为灰白色配红色踢脚线,地面铺以绿色的地毯,窗外的阳光通过各窗投射进来,使大殿寺内光明而干净。

复州城清真寺所采用的勾连搭结构,自明代以后便普遍使用于内地回族清真寺较大的礼拜殿,为中国大陆回族清真寺的一种典型形式。所谓“勾连搭”, 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坡顶平接,其间形成排水天沟,将雨水排向天沟两端。 这种建筑结构,使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富有极大的灵活性。一座大殿, 若因穆民增加容纳不下时,即可用几个勾连搭,将大殿扩充增大。故清真寺大殿平面多为窄而深的长方形,这也是中国清真寺大殿建筑花样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勾连搭是中国伊斯兰教大殿建筑所独有的结构。复州城清真寺的两节勾连搭结构,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理,前殿与礼拜大殿之间排水天沟因跨度较大而坐落在室内分隔墙上,而大殿与窑殿之间的排水天沟则因跨度的收缩而直接连接,在室内空间中轴线上达到了视线通达流畅的效果。

复州城清真寺建筑结构为抬梁式,此结构易使室内空间宽敞、流畅。其中卷棚殿为六檩六架梁结构,礼拜大殿为八檩六架梁结构,窑殿为六檩六架梁结构。复州城清真寺内部梁架无斗栱,等级虽不算高,但其室内全部朱红色。去除繁缛装饰简洁大方的梁柱机构烘托出了一种朴素纯真的氛围(图5)。

复州城清真寺建筑屋顶均采用卷棚顶,体现了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所有屋顶的两条垂脊为瓦条和砖砌而成,饰有龙首脊兽来避。屋面全部铺以青色筒瓦,瓦端为兽脸滴水。硬山式建筑在封建层级制中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常见为青板瓦,很少使用筒瓦,可能由于清真寺为宗教建筑, 因此复州城清真寺使用筒瓦提高了等级。

6. 突出的建筑艺术和空间特色

6.1独具特色的内部空间

礼拜大殿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核心,也是教民日常重大庆典的中心, 是清真寺最为圣洁的场所。其内部空间的组织,强调伊斯兰教的精神内涵。 复州清真寺礼拜殿从外观上看,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形式;从内部空间看,则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氛围。教民礼拜时,必须面向西方的圣城麦加, 因而,清真寺大殿均为东西向,一般进深远大于面阔,形成窄而深的平面布局。复州清真寺大殿由卷棚前殿勾连搭礼拜大殿殿身和后窑殿三部分组成。 卷棚前殿屋顶略低于礼拜大殿,大殿殿内举架高大空间通达,梁柱整齐,给人以强烈的开敞感。后窑殿位于主轴的西端,青砖砌成的圆拱造型结合白墙上刻伊斯兰教义文字的精心设计安排,整个建筑空间,轴线清晰,层次分明, 具有明确的建筑空间序列。

6.2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

复州城清真寺带有明显的伊斯兰装饰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以及东北及辽南地区民居特色。该寺的雕刻、匾额、楹联等艺术手法中,更是富有地区特色与创新。礼拜大殿两侧山墙,图案为荷叶莲花,造型朴素大方,非常优美。 它的存在对我们研究清真寺建筑及伊斯兰教在辽南地区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7. 结语

复州城清真寺是辽南大地上为数不多并且具有研究和保护价值的清真寺建筑。但是,在其所处的旧城区面临改造,周围的传统民居不断被新建小区住宅楼包围和挤压的今天,保护复州城清真寺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虽然复州城清真寺已被政府列为“大连市重点建筑保护单位”,但是如果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日趋贫瘠,习俗和活动的环境日渐恶化,那么复州城清真寺本身也会迟早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保护复州城清真寺, 不仅是在保护一座带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更重要的是借此来延续城镇的历史记忆,为未来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复对位“复”之辨析 篇2

关键词:复调,复对位,对位法,二重对位,繁复对位

对位法产生于14世纪的欧洲,至今已历经数世纪且逐步成熟并体系化为作曲技术理论的一门重要课程。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西方作曲理论如对位法于上世纪初传入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然而根据目前国内通行的数本相关教材,关于“复对位” 的定义及分类却莫衷一是。例如,辟斯顿在《对位法中》将复对位描述成“可转位的对位”。而徐平力在《和声对位化写作与综合性分析》中将其扩展为“纵向可动对位、横向可动对位、纵横可动对位、倒影(反向)可动对位和逆向对位等”。后者所描述的复对位明显远远超出了前者“可转位的对位”的范围。林华、叶思敏在《复调艺术概论》中只论及“繁复对位”。王安国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将复对位表述为两个声部的“交换”。各理论家的不同观点导致了相关概念的模糊,不利于保证音乐术语的严谨性,也为音乐学习工作者带来了不便。

我国专业的复调音乐教学史不足百年,试图解决在探索这门 “新兴”学科时发现的问题,离不开追根溯源,结合时代背景,对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代表性论著作一定了解。

一、可转位的对位

上世纪初我国复调音乐理论体系主要受欧美体系影响,1933年由王光祈发表的《对谱音乐》是第一本中文对位法教科书。该书内容沿袭了德奥体系,介绍了二重对位Derdoppelte Kontrapunkt (书中作“双料对谱音乐”)。其后1950年苏夏与丁善德分别在各自的论著中表示,“复对位”一词源自“double counterpoint”。 “double”与德语“Derdoppelte”均意味“双重的、二重的”。 在1955年出版的译著《复对位法与卡农》中,复对位的概念仍由double counterpoint即二重对位引入,作者普劳特相继介绍了三重四重对位。然而通过比对原文,可以发现翻译存在一定的谬误。 原文中“The word‘double’is appropriate”被翻译为“‘复’ 字是很恰当的”,通过原文可以看出原作者的意图是将triple or quardruple counterpoint(三重或四重对位)与double counterpoint(二重对位)并置为复对位时声部数量不同的几种情况,而将“double”翻译成“复”字而不是“二重”,合理性有待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普劳特在内的一些理论家如辟斯顿等都提出了“invertible counterpoint”即“可转位的对位”的概念。康美凤直接将辟斯顿论著中的“invertible counterpoint”译为“复对位”。此时,二重对位只是可转位的对位中包含的一种情况。这也与代表国际主流音乐理论的格罗夫音乐词典中的相关词条一致。

可见,在当时的情况下,复对位的实际意义更偏向于“可转位的对位”,且“invertible”较“double”被译为“复”字更为合适。根据声部的多少,可分为二/三/四重对位,常被提及的二重对位只是一种常见的、较典型的情况。“复”字是国内理论家在引入欧洲音乐理论时,出于某种考虑,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有独立意义的字,而非国际主流音乐理论中所固有的。

二、繁复对位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苏联音乐理论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亦包括对位法体系。起源、成熟在欧洲的对位法理论被苏俄吸收并融合、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苏俄体系。

斯克列勃科夫的《复调音乐》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也是对我国近代复调音乐体系影响最大的论著之一。他提出“繁复对位” 的概念,将欧美体系中的可转位的对位进行了扩展。横向可动对位与倒影对位等也被纳入繁复对位的范畴。被柴可夫斯基称为“俄罗斯最好的对位学家”的塔涅耶夫,对“繁复”一词做了特别强调,指出‘繁复’最主要的特征是从原始的旋律结合获得新衍生的可能性。

苏联体系对我国音乐理论产生深远影响,最直接的表现之一是这门课程名称在此期间由“对位法”改为“复调”并沿用至今。同时,国内对于复对位的定义及其分类,也逐步受其影响。

三、复对位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出现的问题

七十年代末后,我国的复调音乐理论体系愈发完善。由于不同理论家沿袭欧美、苏联体系的程度不同及早期译著翻译的差异造成的影响,导致本文开头提出的现象:不同的论著关于同一个概念有所出入。

通过探究复调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中的演进可以发现,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当时国内的对位法教学完全沿袭欧美体系,“复对位”一词最初由英文 “double counterpoint”与“invertible counterpoint”翻译而来。前者是后者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后者更符合当时的国际主流音乐理论与实际应用情况。“复”字或是为强调“复式作用”而被译者采用。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由于特殊的国际形势,我国复调音乐教学从完全沿袭欧美体系开始逐步受到苏俄体系影响。复对位不再局限于只用来表述可转位的对位,而是可相当于苏俄体系的“繁复对位”(complex counterpoint)。此时的“繁复”强调的是“获得新的结合方式的可能性”。

第三阶段是70年代末至今。思想解放之风也为音乐理论教学及研究带来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我国的复调音乐理论不再完全沿袭欧美或者苏联体系,而是将二者吸收融合,并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繁复”与“复”在有些理论中被等同。

如何做好复飞 篇3

1复飞的基本定义

复飞主要是指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由于机场存在障碍或者是飞机自身出现问题,无法满足整张降落要求,飞机中断降落流程,再次进入爬升状态。复飞主要分成两大部分,即为机组主动报告复飞与管制指令复飞[1]。

1.1机组报告复飞

1)机组设施或地面导航系统出现故障,对飞机进近造成一定影响;

2)飞机着陆时和地面失去通讯联络;

3)进近过程中遭遇风切变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进近;

4)天气的实际状况无法满足机场标准;

5)飞机五边最后进近阶段没有创建着陆形态或没有创建稳定的进近状态;

6)在进近到决断高度的过程中,非精密进近在降落到最低高度时,未创建必须参考;

7)飞机由于自身故障无法完成应有检查项目;

8)飞机跑道上存在障碍或突然对跑道进行关闭;

9)机组由于自身原因在落地时缺乏足够信心;

10)在高原或山区等复杂地形中,飞机进近出现较大的颠簸;

1.2管制指令复飞

1)飞机落地的尾流间隔比标准低;

2)实际情况中切实存在矛盾冲突;

3)在飞机五边进近过程中,航空器处在相对危险的位置;

4)飞机跑道上的障碍未及时清理;

5)飞机五边进近时,发出低高度告警;

6)进近时,高度、速度与航迹偏差均出现偏大的情况;

7)不能对航空器位置进行准确确定。

2复飞程序设计

1)下降高度与决断高度。仪表进近过程中,着陆和不着陆主要取决于飞机能否进入目视进近。进近时,主要将决断高度或者是下降高度当作继续进近与复飞的标尺[2]。这两种高度对于飞行安全而言,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a.下降高度。下降高度是指在非精密进近过程中规定的高度,飞机在正常下降至此高度时,如果无法创建有效的目视参考,或处在无法进入正常位置的状态,不能持续下降高度,则需要保持该高度一直到复飞。其中,下降高度的最低点主要将MSL作为基准。

b.决断高度。决断高度是指飞机精密进近能下降的最低高度,飞机在正常下降至此高度时,若无法创建目视参考,或处在无法正常着陆的位置,应即刻进行复飞。在此过程中,将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这种高度主要分为两种,即为DA与DH。

2)复飞程序。对于仪表进近而言,复飞程序与航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进近都对应一种复飞程序,非精密复飞程序是在是在不低于OCA/H的一个规定点即复飞开始,其终止高度应满足以下条件:

a.开始另外一次进近;b.回到指定航线;c.再次启动航线飞行。

标准复飞程序为:飞机按照仪表进近程序进行飞行,如果飞机已经下降到DH却仍然无法创建目视参考,在相应的MAP点就需要进行复飞,飞机以直线爬升的状态上升至规定高度,转向地面导航台,做好再次进近的准备[3]。

复飞程序与航段是仪表进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进近都对应一种复飞程序,程序自身包括三个阶段,分别为起始、中间与最后。

3)起始。由复飞点起始,一直延续到创建爬升的某点终止。在起始阶段中,飞行员必须集中所有注意力对飞机进行操纵,尤其是创建爬升与改变飞机的外形,同时假设在这些操纵过程中无法对导航设备进行充分利用,所以在起始阶段不能对飞行方向进行改变。

4)中间。由爬升点创建起始,从该点飞机以稳定速度上升直到取得并能保持50m超障余度的第一点为止。该阶段将航迹引导为最为有利,航迹支持小幅度转弯,也就是所谓的直线复飞。

5)最后。和上一阶段紧紧相连,维持到能开始进行一次进近为止。在此阶段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转弯。

6)无论复飞产生原因如何,都要从根本上确保航段飞行安全。只要在指定的复飞点进行复飞,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飞机仅需按照规定的进近要求就能很好的保障安全。个别情况下,也有不在指定复飞点进行复飞的要求。

3复飞对管制造成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3.1复飞的实际特征与对管制造成的影响

复飞是对飞行姿态进行改变的过程,此时航空器速度不断增大,高度也在持续上升。复飞过程主要发生于进近的最后阶段,在这种区域中,管制主要呈现出空间狭小的特征,时间较为紧迫,飞行员在对复飞进行处置时需要更多依靠决断意识,管制人员在进行指挥时也依靠决断。航空器在逐渐增大油门时,会和起飞航空器产生一定矛盾和影响[4]。这对于管制而言,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确保复飞的基础上,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以此从根本上保证安全间隔。

3.2复飞处理方法

首先,要对复飞的程序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对航空器进近进行指挥时,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留一定复飞高度,以便于做出正确的调配。

3.2.1管制情景的分类

1)复飞航空器前存在起飞航空器;

2)复飞航空器的前后均存在处于进近状态的航空器;

3)复飞航空器前存在起飞航空器,后存在处于进近状态的航空器;

4)复飞航空器和前后航空器之间不存在任何影响。

5)复飞调配主要通过高度差创建完成,针对1)情景与3)情景,管制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选取适宜的次序,创建合理高度差,进而达到避免“骑马”现场产生的目的。此外,在安全高度下,可借助航向引导来完成侧向间隔的创建。

3.2.2加强管制处境意识

飞行员在实施进场时,应遵循“下降前对进近进行研究,进近过程中时刻想到复飞,着陆时做好拉升准备”的基本原则。管制人员在对航空器进行指挥控制时,需要对航迹、高度与速度进行严密的监督。通过对复飞因素的综合分析,创建完善的管制意识,在思想上重视管制,并编制相应的管制预案。如果实际的航迹、高度与速度和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则需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这是一种偏向预先判断的做法,据此可对进近状态进行判断,也能及时了解航空器的实际情况。如果机组报告复飞,管制人员要集合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适当调整。除此之外,还要着重强调的是,航空器做目视进近要尤为考虑进近失败复飞的情况,做好预案。

3.2.3做好和机组之间的沟通

在管制和调配的过程中,部分复飞方案是能通过有效的交流得到了解的,也有一些方案是具有可控特点的。比如,在遭遇恶劣天气时,航空器进近以前要想机组证实空间裕度,若空间不满足复飞要求,可对进近过程进行终止;若空间满足复飞要求,则可提出复飞的要求和意图,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复飞不一定会对标准的程序进行执行,尤其是转弯方向,通常都是转向较为有利的条件,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会遇到冲突现象,所以管制人员要积极做好和机组之间的沟通,可以在执行复飞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心中有数,留出复飞的空间和高度,并编制完善的方案,以对冲突进行有效调配。

对于爬到更换指挥,管制人员可以在更换跑道前向最后进近的航空器通报进近失败的复飞方案,主要包含航向与高度两个方面。积极和机组建立好沟通,以便于机组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也能很好的化解冲突和矛盾。

3.2.4做好和机组与管制的通报协调

这里主要是指塔台管制与进近管制之前的协调,进近收到相应的指令以后,要在第一时间汇报复飞意图,塔台也要切实做好放飞控制[5]。如果存在放飞,可借助重写协调对航空器进行引导,处理不同航空器之间的矛盾。

按照相同的方法,在塔台区域中的复飞,塔台需要及时向进近通报,同时对复飞方案进行协调,以便于进一步完善管制预案,对现存的冲突和矛盾进行调配,进而实现重新引导目标。协调席在和管制部门进行通报时,管制人员要向飞行员通报前机的实时动态,同时对复飞的原因进行简单叙述,以便于机组掌握更多的实时动态。

4结语

复飞为进近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也是指挥与管制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此次研究对复飞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学习复飞的程序设计,并提出复飞对管制造成的实际影响,同时明确处理方法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高亮.浅谈复飞[J].科技资讯,2012,10(09):207-208.

[2]孔成安,何运成.复飞点复飞,保证安全的最后时机[J].中国民用航空,2006,5(03):51-53.

[3]刘彦俊.复飞的分析与探讨[J].空中交通管理,2011,7(06):15-17.

[4]魏光兴,何秋钊,方学东.复飞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5,5(03):9-13.

复韵母拼音教学初探 篇4

从那节课后, 我逐步进行探索, 渐渐尝试了一些方法, 慢慢地, 大多数孩子能拼出复韵母与声母组成的音节了。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到, 复韵母拼读教学应掌握好三个原则。

一、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 让思维来反映客观的事物, 并进行一定的逻辑性记忆, 这是最好的办法, 只有根据它剌激思维过程的程度, 才能起到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唐·季·马申斯基曾写道,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的灵活变化。由于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 在儿童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心理学上称为情绪记忆的东西, 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不仅仅有思想, 而且还有情感和内心的感受, 让词语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教室里的黑板, 不仅是为了在上面写字, 更是让学生从表象的世界解脱出来而进入抽象思维。比如:我在黑板上板书音节时, 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把声母与复韵母区分开来, 例:bào:用红色粉笔写b, 用绿色粉笔写ao, 用黄色粉笔写声调。这样主要是用不同的颜色让孩子直观地分开声母、复韵母和声调, 从而加深孩子们的记忆, 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对待音节的拼读与学习。

二、使课堂教学灵活化、生活化

语文教材本身就取材于自然, 取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打破课内外的壁垒, 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而且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就得更加注重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与生活的联系, 所以在学习复韵母的过程中, 我采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日用品和随眼所见的物品, 先让孩子说出它们的名字, 随即带领他们, 一起拼出它们的音节。孩子们在争先恐后地跟着拼的同时, 我又马上在黑板上写出物品的拼音名字, 然后让学生反复地拼读。比如:在教学《ai ei ui》一课时, 我是这样上的:

师: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吗?我们周围有好多藏着这三个音节的词语, 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的。师:谁来读读这个音节hēi?生:读hēi。师:我把它写在黑板上, 谁还会读? (一边写一边问) 。生:读hēi (大多数孩子跟着大声反复地读) 。师:墙壁是什么颜色?。生:白色。师:跟老师读bái。师:这是什么?生:老师的水杯。师:请小朋友来拼读一下。生:shuǐbēi (教师板书) 。师:反复拼读一下。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可以用我们学的音节去标示出来, 请同学在课后找一找并拼一拼, 好不好啊?

短短的几分钟, 整个课堂就充满活了生活气息, 而且我将课堂不断地向生活延伸, 学生将会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发现、学习和巩固课堂中的知识。所以, 我所采纳并发现有很好效果的方法就是将拼音教学生活化, 让每个字母都能派上用场, 使儿童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一个个抽象的复韵母, 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之中, 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学生也就会快乐地学习拼音, 逐渐对语文学习就更加感兴趣了。

三、让学生在乐中学, 在玩中学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应做到寓教于乐, 让孩子在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参与, 灵活奔放的活动状态, 在拼读的教学中采用“找朋友、贴膏药、打扑克、找地雷”等游戏活动, 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拼读方法, 这样的效果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的。一年级新生正处于由幼儿向儿童时期的过渡,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 记忆全靠死记硬背, 他们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 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 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 反之较差。比如:我把复韵母的四声调做成卡片, 用卡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让他们以“打扑克、贴膏药、找朋友”的方法来激发兴趣, 同时, 老师教学生, 学生教学生, 孩子们当了小老师都非常高兴, 都想读好当小老师, 同时学生会在不同的方式下反反复复地见到复韵母, 用强行记忆的方法, 来记住复韵母与声母相拼, 起到了巩固所学的效果。

总之, 拼音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低年级与幼儿园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衔接, 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尽可能使教学有趣味, 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 大力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让儿童的脑、眼、口、手并用, 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儿童的兴趣, 在充满情趣中轻松掌握拼音方法。

摘要: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会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正确地查字典。要把拼音教好, 让学生读准、写准、拼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也是很难的事。

保单复效注意什么 篇5

何为保单复效

所谓保单复效, 就是在保险合同终止两年期限内, 投保人保险公司对恢复保险合同进行协商并且达成一致协议, 让保单继续生效的行为。

对于保单复效, 很多时候会让投保人牵扯到诸多的“麻烦”, 如此一来, 一般最终导致的是投保人会因这些“麻烦”而让自己所投的原保险成本加大, 甚至付出一些不应付出的损失代价。换而言之, 投保人在保单失效后, 想要继续再延续原保单, 在保单复效时, 就会让自己增加不少的投保“成本”。

保单复效对投保人是否划算

虽然投保人办理保单复效要受一定损失, 但办理保单复效一般来讲还是划算的。

如果投保人续缴保费的年期比较短, 如1至2年, 4年, 则投保人能领取到的退还他们的保单现金价值往往会很少, 正常情况都会大大少于投保人所缴纳的保费。如果投保人只领取到少量的退保金, 而又不能继续享受到保险保障, 这势必非常不划算;而对于已续缴保费年期较长的投保人, 他们的保单剩余的续缴费期就不是很长了。如果办理了保单复效手续, 投保人也只需在较短年限内缴纳保费, 就可使自己的保险合同按约定的保险期间继续有效。而一般而言, 对于任何人, 其死亡的概率都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加大的, 也就是说, 随着保险期的延后, 投保人的死亡风险也在增加, 故此说, 对于任何投保人, 在保险期间的后期, 需要获得保障的意义会更大一些;如果投保人不对已失效的寿险合同办理复效, 想用领取的退保金重新投保, 就更不划算了。因为保险公司为订立一份新合同支出的成本较多 (如向推销人员支付的首年度佣金、体检费用、核保费用、保单印制费用、在电脑中开立个人账户的费用等) , 这些费用保险公司都要从保费中扣除, 如此一来, 也就是说这些需要扣除的费用最终还是由投保人来负担。而对于已经失效的合同办理复效, 投保人则再不需要再次负担新合同的成本, 因此说, 保单复效会比重新投保划算很多。

当然, 支持保单复效还有一些特别原因, 如投保人过去购买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要比现在购新寿险产品要高, 特别是当时购买寿险时本来就已经非常划算了,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退保, 而不再进行复效, 对投保人来说非常可惜。当然也有对失效的保险合同不办理复效才是划算的, 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一般都是极少个别的。如原来购买的寿险产品并不适合自己的需求, 没有必要再保下去, 已缴保费很少, 退保损失不大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对已失效的寿险合同复效往往都是很划算的。

保单复效如实告知非常重要

很多投保人在进行复效时, 自认为当初自己购买保险时已经尽到了如实告知义务, 并且通过了体检, 在保单复效时肯定就应按照原先购买保险时的身体状况作为保障对象。毕竟保单复效并不等于保单要重新签订, 应该不需要重新体检和如实告知。其实, 投保人的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在复效时, 投保人没有告知保险公司实情, 即使进行了复效, 一旦出险, 也会被保险公司拒赔。因为, 保单失效时, 投保人的保险权益也会同时丧失, 当保单复效时, 近似于投保人重新投保。保险公司必须根据投保人的最新身体状况, 重新作出核保决定, 所以投保人在保单复效时同样要尽到如实告知的义务。

通常来说, 保单复效投保人应将保单失效期间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就医记录如实告知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则会依据投保人当前健康状态, 或按照原合同约定恢复保单效用;或基于投保人身体虚弱或职业变更, 增加相应保费, 但维持原有合同约定;或根据投保人的病情, 要求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增加除外责任, 即保险公司对某些特定疾病不予理赔;当然保险公司也可能考虑经营风险与投保人的病情复发概率, 给予拒保。

一般情况下,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为避免投保人在复效后的麻烦, 一般在投保人进行复效时, 都会对投保人提出如实告知的要求, 同时还会鼓励投保人主动去进行体检, 这不仅能维护保险公司的公司利益, 使保单变更的理由很充足, 同样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投保人的保险权益, 如此一来, 往往就会最大限度减少日后的理赔纠纷。

保单复效后出险如何来理赔

保险条款中一般都附有合同效力恢复条款, 该条款的具体内容是自保险合同效力终止即保单失效之日起二年内, 经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协商并达成协议, 在投保人补交保险费后, 保险合同效力恢复, 保单复效是相对于保单失效而言的, 保单失效就是由于投保人未按时交费导致保险公司不再承担保险责任, 因此在保单失效期间内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 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同样, 保单复效后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若经查实属于保险责任的话是否都能得到理赔呢?不一定。如在重大疾病保险中保单复效会影响到理赔的结果, 这类险种的条款对保单复效后的理赔条件有所限制, 重新设定了重大疾病的保险观察期即以保单复效日后一般半年内为新的观察期, 被保险人在保险观察期内罹患重大疾病照样得不到赔偿。

刍议复盘式评课法 篇6

第一步:执教者授课后,先填写如下表格:

第二步: 参与评课教师将其未填出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三步: 由执教者把教的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学了什么相互连线对应。 通过这一步让老师区分哪些教学活动是无效教学。

第四步: 参与评课教师补充完整或加以订正。 这样做有利于统一认识, 解决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五步: 专家出示课后对若干学生的问卷调查, 旨在让执教者明了学生实际上学到了什么。

第六步: 评课专家根据新课程标准、编者意图和学情三要素, 和执教者共同分析确定所授课文的教学目标。 执教者和其他评课教师通过比较专家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执教者确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第七步: 让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精简教学活动,使教的活动和学生活动简约化,从而达到学习高效的目的。

第八步: 其他学员教师订正补充,也从中受益。

复盘式评课法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它能提高评课价值。传统的评课方式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活动,真正受益的是执教者本人。 复盘式评课法, 使所有参与评课的人都参与进去, 和执教者共同回忆授课过程,共同接受追问,共同接受先进教学理念。 这样变单纯的评课活动为大范围的教研活动, 变一对一的交流为一对多的交流。

其次,它能使评课有的放矢。 执教者填表的过程就是梳理教学过程的过程,边梳理边反思。同伴补充完整教学步骤, 可以弥补执教者遗忘的内容,既是一种帮助, 也是一种监督和参与。 执教者把教学目标与教的活动、 学生活动连线的过程, 使其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活动与教学目标无关。

再次, 它能增强专家新理念的说服力。 把执教者的主观猜想与评课专家的实际调查结果相对比,能使执教者信服。执教者本人预测的学生学会了什么与实际情况相对照, 更能激发执教者改变教学观念的兴趣, 更能调动其期望改革的内驱力。

最后,对话传播理念。无效教学活动的彰显、 预设与生成的巨大反差使执教者、 参与评课者都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究竟错在哪里? 真正到了“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地步。此时评课专家与执教 者的对话 不再是无 的放矢,而是高屋见瓴,执教者及其同伴闻之茅塞顿开。

由上面的论述,不难看出,复盘式评课法的核心是“ 对话”。 前面的复盘是为“ 对话”打基础的, 后面两步 是执教者 与评课专 家 “ 对话 ” 后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 对话”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评课效果。 那么评课专家如何与执教者对话呢? 下面是梁明慧老师讲授过 《 沉船之前》( 沪教版八下) 后,魏本亚教授与她的对话:

魏: 为什么要确定这两个目标? ( 注:指梁确定的两个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梁:因为这是小说,所以要从小说中的人物教起。

魏:小说除了人物还有什么?

梁: 小说除了人物这个要素之外,还有环境、情节。

魏: 不错, 这是小说的三要素,知道小说的三要素,这是老师的基本功。 但是我们初中教小说是三要素,高中仍然是三要素,大学还是三要素,教了十年没有变, 也没有学会。 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换句话说,你确定的这两个目标,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 可以用,《 变色龙》 也可以用。 不可能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目标。问题出在哪里?我们没有把握住这篇小说的特点, 这篇小说是什么小说?

众学员:电影小说

魏:电影小说有什么特点?

众:场景、画面、蒙太奇、对话。

魏:除了这一点,电影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主题的叠加。我们应该教什么呢?

众:教场面、教人物对话、教主题的叠加。

魏:对,说到这里,我们要清楚确定 教学目标 有三个东 西支撑: 一是新课程标准, 它会告诉你,某一类体裁应该教什么;第二教材,编者会根据课文内容,或通过单元提示或通过课后练习,告诉你应该教什么。第三是学情,学生什么东西不会, 什么东西已经掌握了要做得到心中有数。 要注意每篇课文的独特性, 教学目标要清晰,教学活动要简约,要教得简单,学得简单。

魏老师通过四问三答, 既找到了执教者存在的问题, 又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问旨在了解执教者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有了解了这个问题, 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后面两问都是问文体知识。 但问的角度不同, 第二问其实是问小说的三要素,这是通识。第三问是问这篇文章的体裁, 从小说通识转向电影小说的特点。 最后一问其实是问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问的内容呈收缩状, 越来越明确地指向授课文本。魏老师的三问,从问执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开始到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结束,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做文章。

复韵母发音教学片断与反思 篇7

师:小朋友们,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新的韵母……

生:老师, 老师, 我知道, 是ɑi ei ui。

众生:ɑi ei ui, ɑi ei ui……

师:出示ɑi ei ui的卡片, 请会的同学一起读, 再指名读。

师:出示ɑi的卡片, 再出示ɑ的卡片, 引导学生比较, 大家动动脑筋, 看看韵母ɑ和ɑi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ɑi比ɑ多了一个i。

生:ɑ是由一个字母组成的, ɑi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啊!以前我们学的单韵母就只有一个字母, 特别孤单。今天我们学的ɑi是由ɑ和i组成的, 它们是好朋友, 非常友爱。这样有朋友的韵母, 就叫复韵母。请看清老师的口型, 跟老师读:ɑi。

生跟读三遍。

师:小朋友们, 复韵母跟单韵母不仅样子不一样, 发音方法也不同呢。不信你观察一下老师的口型。师范读ɑ——ɑi。

生:老师, 我发现了, 你在读ɑ时, 口型是不变的。在读ɑi时, 口型是在变化的。

师: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读单韵母时, 口型保持不变, 读复韵母时, 口型是要变化的。

生:老师, 那读复韵母时口型是怎样变化的呢?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也许做完游戏你就知道了。

一听说要做游戏, 孩子们都兴奋了起来。

师:小朋友们玩过“滑滑梯”吗?

生纷纷表示玩过, 喜欢玩。

师:滑滑梯的时候怎样才能滑得快呢?

生:开始的时候要用电力, 这样才能滑得快。

生:穿运动服, 裤子滑溜, 这样也能滑得快。

师:滑的时候, 怎样才能不摔跟头呢?

生:滑到后来就不能再用力气了。

生:顺着它滑, 什么也不动, 就不会摔跟头。

师:小朋友们真是滑滑梯的高手啊!老师明白了, 就是开始的时候要“用力”, 中间要“快”, 到最后就要“轻”。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玩滑滑梯吧。

生疑惑。

师:滑梯在哪呢? (出示字母滑梯图)

师:哪位高手来滑一下?

几生试滑。

师根据学生发音做出相应评价:

你滑得太慢了! (两个字母发音间隔长)

糟糕, 你摔了个大跟头! (后一个字母发音太重)

滑得真好!又快又稳! (准确地发出了复韵母的音)

师:请那些滑得好的同学带着我们一起滑, 好么?

生:ɑi—— ei—— ui——

师:小朋友们, 现在你知道读复韵母时口型是怎样变化的了吗?

生:老师, 我知道了, 读复韵母时, 要先做好前面一个字母的口型, 然后快速滑向后面一个字母。

师:说得真好, 我们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来记住它:前字定口型, 后字定收音。

【教学反思】

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 学习汉语拼音相对抽象枯燥。要想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效率, 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使学生喜学乐学。

一、尊重基础,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上课开始, 我才刚开口要引入课题, 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直入课题了, 这说明他们对这几个复韵母的读音已经有所了解了。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我还按部就班地照“出示图片——引出发音——学习发音方法”的预设来教学, 孩子们是不会感兴趣的。于是, 我直接出示复韵母, 让会读的孩子一起读, 又分别找了几个孩子单独读, 我留意观察, 发现孩子们虽然对这几个复韵母的读音有所了解, 但发音却不到位, 存在着熟而不透的现象。所以, 发音教学过程还是不能简化的。

课堂不只是老师的“讲堂”, 更是学生的“学堂”。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来组织教学,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

二、迂回变通, 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上课伊始, 老师才刚开口, 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一方面, 说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需要我们尊重;另一方面, 也表现出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但是, 如果教师处置不当, 学生的求知欲就可能被扼杀。

对这些熟而不透, 完全不听老师指挥的孩子怎么办呢?呵斥一顿?当然不行!告诉他们读得不标准, 要虚心学习?学生不一定服气, 而且读音上的细微差别学生是难以察觉的。这样做, 还可能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的是迂回战术, 先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学生七嘴八舌地念课题时, 我就直接出示3张字母卡片, 这时, 学生就整齐地读起来了。然后, 我又指名读, 一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二来也顺便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时, 我并没有评价他们读得好还是不好, 而是让他们找单韵母与复韵母之间的不同, 继而从找形的不同引导到找发音方法的不同, 从而把学生的兴趣点迂回引导到发音方法上来。

上一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论文下一篇:妇女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