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特征

2024-10-15

重要特征(精选11篇)

重要特征 篇1

找到好题材, 并且发现好故事是纪录片创作的成功要素, 事实上, 我们看到的许多优秀纪录片无不具有这两大特质。所谓好的题材就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题材, 比如事关生存与发展的题材。优秀的纪录片题材不是去发现人类的差异性, 表现差异性, 而恰恰是表现共同性, 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唯其如此, 才有纪录和传播价值, 也才能引起世人的关注;而故事, 则是纪录片的观赏性所在, 是作品对具有传播价值的人物事件形象化地展示。其故事性越强, 越具有观赏性, 就越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1 好题材具有反差性强的特征, 包含挑战性、冲突性、对抗性因素

在艺术创作中, 反差是构成视觉冲击、情感冲击的重要手段, 而反差的手法就是对比, 通过不同际遇、不同层次、不同境况的对比形成挑战性、冲突性和对抗性。挑战性、冲突性、对抗性就是纪录片叙事的戏剧性。

宋代著名散文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在主要段落中就充分运用对比手法营造了强烈的反差, 由此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比如前两段, 就是两个极端天气的对比写作。第一个极端天气是“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此时人的心境是“去国怀乡, 畏馋忧讥”;第二个极端天气是”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此时人的心境是“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两种反差强烈的天气描写, 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对人物描写也采用了强烈对比的手法。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卡西姆多其丑无比, 但是他却仰慕美女爱斯梅拉达, 在形象的美与丑之间形成强烈反差;同时, 奇丑的卡西姆多又具有极善的心灵, 与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强烈反差形成的故事冲突, 构成了《巴黎圣母院》作为世界名著的基本特征。

由此我们分析优酷制作的网播纪录片《遇见你》和《侣行》, 为什么点击率会超过数百万, 并且成为现象级纪录片?我们发现, 这两部纪录片都具有反差性强的特征。比如《遇见你》, 讲述了企鹅病患者赖敏和身无长物的穷小子丁一舟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 带着狗狗向西藏出发的故事。一个最无助的残疾人以最简单的方式去实现最崇高的梦想, 一个靠最简陋的设施去征服最艰险路途的旅程, 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挑战性、冲突性和对抗性,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间又将会出现多少戏剧性故事?这不能不引发观众收看的兴趣。还有《侣行》也是这样。《侣行》第三季的策划是, 到中东炮火连天的国家去救助那里的儿童, 去做善事。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去行善事, 挑战性、冲突性、对抗性成为必然, 戏剧性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引发围观点击是必然的。

由此可见, 反差性应当成为纪录片题材选择的重要依据, 而挑战性、冲突性和对抗性应当成为纪录片创作故事选择的基本判断要素。故事是题材的支撑, 故事缺乏挑战性、冲突性和对抗性, 题材就缺乏反差性。著名纪录片专家陈汉元先生在论述纪录片时也说过, 凡是拍摄人的纪录片, 都是在表达、展示各种各样的人, 在各个时代的命运,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遇到了什么难题?又如何面对?是否还拥有希望和更好的未来。陈汉元先生所谓的“遇到了什么难题?又如何面对?”等等, 就是挑战性、冲突性、对抗性的具体体现。

2 挑战的层次不同决定作品的价值不同

挑战性、冲突性和对抗性主要表现在面对环境、面对生活、面对命运、面对生命这几个层次。挑战、冲突、对抗的层次不同决定了作品价值的大小, 同样也决定了观众关注程度的强弱。显然, 挑战、冲突、对抗的层次越高, 就越具有价值, 也越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纪录片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就是面对生存、生命挑战的经典之作。这部拍摄于近一个世纪之前的纪录片, “直到今天, 还在被放映——不是作为学者的研究对象, 而是为一般观众欣赏。巴赞在20 世纪的50 年代曾说:‘《北方的纳努克》至今仍然非常耐看’。我们在又过去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仍可以重复巴赞所说过的话, 这在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北方的纳努克》在今天依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可以借用约翰·格里尔逊的评价来回答:“他的影片讲述的是岁月交替的故事, 四季更迭的故事, 人类为延续生命而奋斗的故事, 或者是使共同生活成为可能的故事, 或者是构建部落尊严的故事。”

事实上优秀纪录片都有这样的特质。比如获得1991 年第28 届亚广联大奖的纪录片《沙与海》, 就运用对比的手法, 表现了在沙漠中求生活的刘泽远和在大海中求生活的刘丕成两家人, 在面对自然环境挑战的境况下如何生存的故事。尽管明知道在沙漠中播撒种子获得收成的几率很小, 但刘泽远依然坚持不懈地播种;尽管同样知道在大海中搞养殖会被风浪冲得无影无踪, 但刘丕成依然要坚持养殖。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与顺应中, 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不管是在哪里, 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人只有在顺应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不断地进取才会赢得生存。当年亚广联的评委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是:它反映了人类的普遍规律和全人类共同的生活特性并有利于本国的发展。这个评价, 正是此片传递给我们的意蕴, 也是此片精髓之所在。

还有《藏北人家》、《深山船家》、《喜马拉雅天梯》等纪录片, 无一不是展示人类面对各种挑战、冲突和对抗而奋发有为的优秀作品。

因此, 寻找具有强烈反差性的题材, 这是优秀纪录片创作的重要前提。在反差性强的题材中, 去发现、挖掘具有挑战性、冲突性、对抗性的因素, 充分展示故事主人翁在面对各种挑战、冲突和对抗中的性格表现和命运变迁, 这样的作品就很有传世价值。

然而, 我们看到的许多作品, 其题材基本停留在面对生活的挑战这样的层次, 选题大多是边缘群体, 如残疾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底层靠打工求生活的人群等等。这样的题材比较受局限, 难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再加上创作者对这类人群所面临的挑战性揭示不够, 挖掘不深, 难以见到人物的奋斗精神, 因而必然影响其作品价值的高低。

3 “有心”是发现好题材的重要前提

怎样才能发现反差性强的题材?需要我们具备发现的眼光;怎样才能讲述好一个故事?需要我们具备思考的头脑和过硬的功力。

一个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在生活中一定是一个有心人, 能够在别人不以为然的方面发现好题材, 挖掘好故事, 因而这个“有心”是纪录片创作者专业素养的体现。

获得2007 (第九届) 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评委会特别奖的作品《农夫与野鸭》, 就是创作者在翻阅报纸时发现的题材。该片导演李汝建说:“2005 年11 月1 日我们偶然翻阅当日的《大连日报》, 不经意间一篇文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题目是《无奈八十亩水稻绝收惊喜两万野鸭成留鸟》, 同时配发了图片。大意是:在该市普兰店市皮口镇与城子坦镇交界的城子坦湿地, 两万余只野鸭在这里起起落落, 反映了这个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 当地的水稻种植大户张立民却很苦恼。他承包的两镇三村1200 多亩稻田, 因为野鸭的践踏, 已有80 亩绝收, 100 多亩受损。”

显然, 这是一个反差性极强的题材:湿地的恢复引来了两万多只野鸭的回归, “又重现了三十多年前的壮阔景观”, 拍摄出来必定是诗情画意;然而, 却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农业生产, 影响了收成, 人们为此愁眉苦脸, 拍摄出来又毫无美感可言。如何处理野鸭回归与人类农业生产的矛盾?挑战性、冲突性和对抗性尽含其中。所以看到这则报道后, 引起了创作者的浓厚兴趣, 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跟踪记录和创作。随着拍摄的进展和采访的深入, 他们豁然明白, 农夫与野鸭的矛盾和冲突, 实际上是双方的生存之争, 人类和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 无所谓谁对谁错。循着对这一矛盾关系的认识, 作品把一只斑嘴鸭和一位农夫, 数万只斑嘴鸭和一千亩稻田作为故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的基本框架, 通过采取层层递进的表述方式, 使矛盾和冲突次第展开, 不仅表现了斑嘴鸭生存的境遇和农夫劳作的艰辛, 更提出了人类与动物能否在一地共生、共存的现实思考, 从而使作品更具现实意义, 其价值也得到极大提升。

获得2011 (第十一届) 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的作品《中国有个署立里》, 则是创作者“听”来的题材。

2000 年冬天, 纪录片导演李亚威正在拍摄41集大型风情系列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 当地人告诉她, 有个叫署立里的彝族村庄, 全村人都爱打篮球, 一只篮球打到山外, 大家打着火把去寻找, 这个故事触动了她。于是, 在2001 年的春天, 李亚威来到了楚雄州大姚县署立里村。

李亚威在采访中发现, 署立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彝族村庄, 由于没有公路, 村里的人很少出去, 外面的人很少进来。这里属高寒气候, 只有小麦、玉米能够成活, 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 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村里人说, 在没有篮球之前, 村里的生活平静而单调, 人们晒太阳、打麻将, 偷鸡摸狗。自从村长张云成一次到山外开会发现了篮球, 并带回来一个篮球后, 张云成就成了篮球教练。在他的号召下, 全村人都给他学打篮球, 于是, 署立里村就有了篮球队。

李亚威在采访中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署立里村在有篮球之前, 打的球是用麻线缠起来的线球, 后来, 全村人每家凑了5 毛钱才买了一个篮球;当球被打到山底下的时候, 全村人都打着火把去找;当球找回来时发现球划破了, 张云成又别出心裁地把猪尿泡塞进球里缝合后再继续打。

显然, 这同样是一个反差性强的题材:艰辛的现实生活与健康的娱乐追求形成强烈反差;简陋的物质条件与浓厚的业余爱好形成强烈反差。同时, 用麻线缠起线球、用猪尿泡充当内囊、全村人打着火把找球等细节颇具戏剧性。这样的题材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

由此, 李亚威开始了对署立里长达十年的纪录, 最后成片《中国有个署立里》。该片不仅获得了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 还获得了“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中国 (青海) 世界山地“玉昆仑”国际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导演奖”、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奖等九个国内外奖项。评委会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少数民族农民对生活乐观向上的人文精神, 具有国际水准。”所谓“国际水准”, 就是这个题材表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人们常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成功的一半”, 此话不假。但是, 这个成功, 不仅取决于题材的独特性, 更取决于题材的反差性。因此, 我们在进行纪录片选题时, 应当把眼光放在那些具有反差性强的题材上, 努力挖掘这类题材中存在的挑战性、冲突性、对抗性因素。如能做到这些, 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摘要:好题材、好故事的重要前提是纪录价值, 这是纪录片理论奠基人约翰·格里尔逊在评价他的老师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拿》时提出来的。由此提出了两个问题:有纪录价值的好题材具有哪些特征, 而好故事又具备哪些要素呢?结合部分优秀纪录片的创作实践, 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纪录片,题材,创作实践

重要特征 篇2

1.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

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新颖的独特的思维过程,它打破传统和习惯,不按部就班,解放思想,向陈规戒律挑战,对常规事物怀疑,否定原有的框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的思维积极活跃,能从与众不同的新角度提出问题,探索开拓别人没认识或者没完全认识的新领域,以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用新的途径、方法解决问题,善于提出新的假说,善于想象出新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能独辟蹊径,标新立异,革新首创。

2.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

创造性思维不受传统的单一的思想观念限制,思路开阔,从全方位提出问题,能提出较多的设想和答案,选择面宽广。思路若受阻,遇有难题,能灵活变换某种因素,从新角度去思考,调整思路,善于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产生适合时宜的新办法。

3.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

创造性思维能把大量的观察材料、事实和概念综合一起,进行概括、整理,形成科学的概念和体系。创造性思维能对占有的材料加以深入分析,把握其个性特点,再从中归纳出事物规律。

4.创造性思维的联动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由此及彼的联动性,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重要的思维能力。联动方向有三个方向:一是看到一种现象,就向纵深思考,探究其产生原因;二是逆向,发现一种现象,则想到它的反面;三是横向,能联想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总之,创造性思维的联动性表现为由浅入深,由小及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获得新的认为、新的发现。

5.创造性思维的跨越性

创造性思维的思维进程带有很大的跨越性,省略了思维步骤,思维跨度较大,具有明显的跳跃性和直觉性。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惟,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抽象思维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类型。前者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如工人、农民运用生产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多属于这种类型。后者是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思维多属于这种类型。经验型的思维由于常常局限于狭隘的经验,因而其抽象水平较低。

创新思维的理论发展

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创新。什么前提?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举个简单的案例,大家看过美国的大片《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一个致命的思维错误。它错误错在哪儿呢,它认为船造得越大就越不会沉,越不会翻船,是船都有可能沉。当然这里要补充一下,有两种情况下一般船它不会沉。一种情况这个船造得挺大,大得跟那个水塘一样大,它就不会沉了,是吧,不会翻船了。第二,这个船呢。有一次国际上有一个海战,甲方打乙方,打这艘船,再怎么打,打无数个炮弹都有了,就是打不沉。什么原因?它搁浅了,它搁浅了不会沉吧。一般讲是船都会沉的,所以《泰坦尼克号》它犯了个致命的缺点错误,认为船造得越大就不会沉。在这个思维前提错误的情况下,所以必要的救生艇救生衣它没带够的。你看翻船了,倾斜了,沉船了。救生艇救生衣不够,望冰山的望远镜没带的,肉眼看到冰山了,方向转不过来。因为它认为船不会沉,它这个思维前提,这是个前提。所以说,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创新思维的作用

图形形状特征提取前的重要工作 篇3

关键词:图形;二值化;前景;分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115-02

The Important Works Before Abstracting Graphics’ Characteristic of Shape

LIU Qing,MENG Xiang-zeng,JI Cui-ping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expounding the graphics concept, this thesis studies and develops the important works before abstracting graphics’ feature of shape, including proposing the method of changing specific image into graphics by binaryzation, achieving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foreground color of graphics automatically, proposing the simp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phics and achieving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graphics;binaryzation;foreground;classification

1 图形的概念

图象的特征提取是图象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低层视觉特征的提取。形状作为图象低层视觉特征之一,较颜色和纹理等更接近人的知觉和语义,但描述也更为复杂。在提取形状特征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图象具有以下特点:黑白二值图象以便于背景和前景分离,前景由一条或多条封闭的边界曲线及其内部区域组成,形状特征明显且为最主要低层视觉特征。这一点体现在文献中的例图以及各形状测试图库中,我们称这类图象为图形,如图1。也就是说,这里所定义的图形属于位图,研究领域属于图象处理而非计算机图形学。

图1 图形示例

目前,在形状特征研究领域,广大的研究者大都把目光集中在形状特征提取及基于形状特征的图形识别、匹配、检索等方面,这些也无疑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进行这些研究之前的工作往往被忽视,但这些工作也很重要,它们包括:图象二值化为图形、自动判定图形前景颜色和图形分类。在接下来的部分,将一一阐述我们在这三方面所做的研究。

2 图象二值化为图形的方法

图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黑白二值图象,已存在的形状测试图库虽然都是二值图象,较著名的有MPEG-7 contour shape database Set B 、MPEG-7 region shape database、Foliage、F. Mokhtarian fish database等,但它们为数不多且难以找到。当研究者找不到合适的、足够的图库时,就不得不面对图象二值化的问题。

图象二值化的关键是阈值的选取,经典的方法主要有灰度直方图法、微分直方图法[1]、最大熵法[2]、最小模糊度法[3],近些年很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但没有哪种通用的方法可以让所有图象的二值化结果都理想,针对一类的图象往往采用特定的方法。我们针对用来获得图形的图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首先,我们人为的选择背景单一或背景颜色相差很小的那些图象来二值化,然后将彩色图象变为灰度图象后执行二值化。二值化算法思想如下:图象的边框处多为背景,据此取第m行m列点的颜色值及其上下n个值的区域为背景颜色的范围,将背景颜色范围内的点置1即白色,否则为0即黑色,最后将二值化后的图象中极小的连通区域视为噪声置1。第m行m列点容易受噪声影响,可在边框2*m个像素宽度内求灰度均值及此均值上下n个值的区域为背景颜色的范围。我们取m=5,n=12,对1000幅图象进行二值化,采用第m行m列点的方式,正确率达90.2%;采用边框2*m宽度内均值的方式,正确率达94.6%。我们将此方法命名为边框二值化法,此方法简单有效,但只适用于背景颜色较单一和前背景颜色相差较大的情况。

3 自动判定图形前景颜色

图形有的以黑色为前景,有的则以白色为前景,还有一些图形难以确定谁为前景合适,如图2。为了对图形进行后续处理,需要判定其前景颜色。目前研究者一般在选择图库时就人为的统一采用黑色或白色为前景的图形,从而忽略掉判定图形前景颜色的环节。我们提出了让程序自动判断图形前景颜色的方法。

(a)前景为黑色;(b)前景为黑色;(c)前景不好确定

图2 不同前景示例

方法一:图形中黑色和白色,较少的颜色为前景。方法二:图形边框k(k=10)个像素宽度内黑色和白色,较少的颜色为前景。图库中的图形多以黑色为前景,根据我们的边框二值化方法得到的图形也是黑色为前景,所以当黑白相当时,选择黑色为图形前景。对于前景色为白色的,进行反色,以保证前景色为黑色,方便以后的图形描述。我们对MPEG-7 contour shape database Set B中的1400幅图形,其中黑白前景各占一半,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用查全率和查准率表示。其定义用公式表示如下[4]:

准确率(Precision)=正确识别的图像数/应正确识别的图像数

正确率(Accuracy)=正确识别的图像数/所有识别出的图像数

实验结果为查全率分别是81.42%、98.57%,查准率分别是81.46、98.59%。

那些前景判断错误的图形,是由于其主体所占面积比例过大。这里我们选择方法二来求整幅图形前景,因为它既简单正确率又高。

对于主体既有黑色又有白色的图形,也可能主体中背景颜色所表达的形状才是真正的中心,所以要对主体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如果主体中背景颜色面积占主体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则表示主体中背景颜色所代表的图形有分析的必要。将图形主体中背景的颜色置黑,其它全部置白,得到新的图形。这样对这幅图形的描述,就要添加上新图形的描述部分。图2(a)就是图2(c)的新图形,对图2(c)的描述除了要描述其白色部分的形状特征外,还要加上图2(a)黑色部分的形状特征。

4 图形分类

我们认为,图形根据对象数可分为多对象图形和单对象图形,单对象图形再根据欧拉数可分为实体单对象图形和空心单对象图形(见图3)。图形分类的意义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在图形形状描述时,多对象图形主要研究其拓扑结构及将图形分离为多个单对象图形后的分别描述,而实体单对象图形适合基于轮廓的形状描述,空心单对象图形更适合基于区域的形状描述。二是在图形检索时,用户可以直接选择需要检索哪类图形,以提高检索效果。

图3 图形分类

我们实现了程序自动进行图形分类,无需再人为的分类。算法:首先,计算图形对象数,一个对象被定义为一个较大的连通区域,若对象数为1则为单对象图形,对象数大于1则为多对象图形。然后计算图形的欧拉数,欧拉数定义为连通区域数减孔洞数,欧拉数为1为实心单对象图形,欧拉数小于等于0为空心单对象图形。

我们随机选择了120幅图形进行分类实验,其中多对象图形、实心单对象图形、空心单对象图形各40幅。对象数=连通区域数-小连通区域数。小连通区域的面积小于最大连通面积0.1倍。多对象图形、实体单对象图形和空心单对象图形的查全率分别为95%、97.5%和92.5%,查准率分别为92.68%、97.5%、94.87%。

我们在知觉上定义一个对象是根据语义上的一个物体,而不是一个较大的连通区域,所以在分类时会出现错误。

5 结论

实验表明,特定图像二值化为图形、自动判断图形前景颜色和自动对图形分类均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前期处理工作,为下一步的图形形状描述、匹配和检索,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参考文献:

[1]Weszka J S. Survey of threshold selection techniques[J]. Vision Graphic Image Process, 1978:259-265.

[2]吴谨,李娟,刘成云等.基于最大熵的灰度阈值选取方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2004,(1):58-60.

[3]Deluca A, Termini S. A definition of a non-probabilistic entropy in the set-ting of fuzzy set theory[J]. Int Control, 1972:301-312.

[4]何强,何英.MATLAB扩展编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 293-300.

重要特征 篇4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上丝路”)建设,是为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繁荣进步而实施的一项伟大工程[1,2,3]。通过推进合作,与海上相关国家共同打造沿海发展经济带,利用港口连接,为港口经济、沿海经济创建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打通基于开放安全的航海通道[4]。因而,航线、节点和港口是建设“海上丝路”的重要支撑和重点考量。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心东移已是大势所趋,由印度洋到东南亚再至远东,这一区域内船舶行进路线的安全及可靠持续的沿途节点成为众多商船航行自由的关键,特别是贸易航道上的关键海峡,一旦海盗或恐怖分子以攻击一定规模的船舶实现其沉没,必然对全球化的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作为我国原材料、技术主要来源国,工业产品、对外投资的主要对象国,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国家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如果不能保证顺利的海上通行,将会对双方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因为贸易是个互动的过程,能够实现资本、生产要素等在各国的最优配比,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假设这个过程不能实现的话,这将导致相关贸易国社会出现动荡而产生政治影响。在关注航线的同时,沿途港口是另一个重点,它们确保了船只沿途的稳定补给与修养。如果关键节点受到封锁甚至阻断,最优路线将无法实现,进而产生绕行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带来不必要的损失[5]。因此,保证海上航行的安全而顺畅成为各国的一个共识,需要各国对此进行保护,必要时还需在公海进行危机管控。无论是自由航行还是危机处理,回溯上句可以发现,路线和节点是需要直面的,它们的核心即为航线和港口[5]。结合海上丝路的发展远景,做好线与点的分析,对我国高效利用“海上丝路”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略海疆、迈向深蓝,充分掌握海洋环境、人文背景等信息是先决条件[6,7,8]。关键节点预置更是重中之重,将其打造为可靠的战略支撑点、现代之“海上驿站”,期望在未来的建设中,赋予其综合补给、舰船维修、情报监测、医疗救护、海上救援、海洋权益维护等功能,助力军地海洋建设。在此对 “海上丝路”涉及的主要航线、地理节点与重要港口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以上述三者作为切入点,从地理、气候、水文、贸易类型、承载能力、基本设施等方面进行梳理,抛砖引玉,期望可以为“海上丝路”建设、“海之梦”、“中国梦”尽绵薄之力。

2 主要航线

2.1 近洋航线

近洋航线主要指从我国各港口到南海周边国家重点港口的航线,主要有6条。

(1)中国—越南:主要停靠港口有胡志明市、海防等。该航线主要承担中越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其中,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钢材、设备以及棉纺等产品,而从越南进口煤炭、原油和果蔬等物资。

(2)中国—菲律宾:主要停靠港口有马尼拉、宿务等。其中马尼拉是菲律宾最大的海港,同时也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而宿务则是菲律宾第二大港,物资、矿产丰富。此外,中国-菲律宾航线途经的港口包括深圳港、阿布约港、阿姆尼坦港等。该航线承担了中菲之间绝大部分的贸易运输。其中,中国主要向菲律宾出口纺织品、煤及服装等,而从菲律宾进口电子器件、生钢以及香蕉等物资。

(3)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途经南沙群岛西部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主要停靠港口有新加坡港、关丹港、巴生港、槟城港及马六甲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矿物燃料、有机化学品、天然橡胶、塑料及其制品、机械和电子等,主要出口的产品是钢铁制品、机械、电子、船舶和家具等。近年来中国- 新马航线途径港口明显增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发展。

(4)中国—泰国、柬埔寨:主要停靠港口有海防、林查班、曼谷及宋卡各磅逊等。主要进口产品包括农产品、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机械和电子等;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有机化学品、钢铁、机械、电子和光学医疗设备等。

(5)中国—印度尼西亚:主要停靠港口有雅加达、苏腊巴亚(泗水)、三宝垄等。主要进口产品包括矿物燃料、动植物油、杂项化学产品、橡胶及制品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机械设备、钢材、贱金属及制品等。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条航线也变得更加繁忙。

(6)中国—北加里曼丹:主要停靠文莱的斯里巴加湾和马来西亚的米里、古晋等港口。主要进口商品为机电产品、矿物燃料、动植物油、机械设备和橡胶及其制品;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粗钢、铜及制品、光学仪器、纺织品等。连续多年,中国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与文莱的贸易也迅速增长,该航线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远洋航线

“海上丝路”涉及的远洋航线是指中国各港口到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等沿岸重点港口的航线,主要包括以下6条。

(1)中国—孟加拉湾:主要停靠港口有仰光、吉大港、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孟加拉的出口种类包括纺织品、机械、设备、化工、化肥、种子和消费品等,而中国从孟加拉进口主要包括:黄麻和黄麻产品、原料和加工皮革、虾和冷冻食品等。 对缅甸主要出口木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向中国进口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纺织品、摩托车配件和化工产品等。印度向中国主要出口棉花、矿产品、铜及制品、有机化学品和建筑材料等产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主要有机电产品、机械设备、有机化学品、文物制品和肥料。

(2)中国—斯里兰卡:主要停靠港口有科伦坡等港口。斯里兰卡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为植物纤维及制品、茶叶、橡胶及制品、非针织和非钩编服装、针织和钩编服装;斯里兰卡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针织产品、棉花和钢铁产品。

(3)中国—阿拉伯海、波斯湾:主要港口有孟买、卡拉奇、阿巴斯、迪拜、哈尔克岛、科威特、多哈、巴士拉等。该航线承担了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量的一半左右,是中国能源进口的生命线。此外,该航线还是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主要贸易通道。因而,该航线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中国—红海:主要停靠港口有亚丁、吉达、亚喀巴、苏丹等。中方对也门出口商品以纺织品、机电产品、粮油食品和轻工业品为主,主要进口原油。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中国从沙特进口的商品主要为石油和石化产品,是沙特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中国出口沙特的商品主要是服装、IT产品、家电等,是沙特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目前,沙特已经成为我在海外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原油供应国之一。而苏丹同样也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其石油出口的2/3都输送到中国,约占中国石油进口的6%,是中国在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苏丹第一大贸易伙伴。由此可见,该航线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保障我国能源供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5)中国—东非:主要停靠港口有摩加迪沙、蒙巴萨、达累斯萨拉姆、马普托、路易港。中国对肯尼亚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设备、家电、纺织品、日用百货、五金工具、建材、药品、化工原料等,从肯尼亚进口的主要商品为:兽皮兽革、原木、锯材、剑麻、除虫菊精、鱼肚等。中国对坦桑尼亚主要出口粮食、车辆、纺织品、轻工产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电器、钢材等,从坦桑尼亚进口干制海产品、生皮革、原木、粗铜和木质工艺品等。中方向莫桑比克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钢材、车辆等运输设备,从莫桑比克主要进口原木、矿产品等初级产品。随着中坦和中莫之间贸易的迅速增长,该航线的货运量也在不断增长。

(6)中国—地中海:主要停靠地中海南北两岸的各港口有敖萨、康斯坦萨、瓦尔纳、伊斯坦布尔、里耶卡、威尼斯、热那亚、马赛、巴塞罗那、巴伦西亚、亚历山大、的黎波里、班加西、突尼斯、阿尔及尔等。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及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欧盟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6 000 亿美元大关。由于该航线比绕道好望角明显要短并且更加安全,因而在中欧日益增加的海上贸易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分析可知,中国- 波斯湾航线、中国- 红海航线、中国-印度尼西亚航线以及中国-北加里曼丹航线在我国进口能源的海上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其他航线,尤其是中国- 地中海航线和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航线则对加强我国的对外贸易具有重大意义。

3 重要节点

“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些重要航线,而这些航线中还包含了一些重要节点,诸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以及苏伊士运河等。

3.1 台湾海峡

地理特征:台湾海峡是我国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的海峡,主要属东海海区,南通南海。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70km。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km,南口宽约410km,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km。海峡大部水深小于80m,平均水深约60m。西北部较平坦,东南部坡度较大,中间有岛屿和浅滩构成弧形降起带。南口有台湾浅滩,由900余个水下沙丘组成,呈椭圆形散布,东西长约140km,南北宽约75km,水深10~20m,最浅处8.6 m,滩上有急流,水文情况复杂。台湾岛台中以西有台中浅滩,东西长100km,南北宽18~15km,水深最浅处9.6 m。两浅滩之间为澎湖列岛岩礁区,南北长约70km,东西宽46km,由岛屿、礁石和许多水下岩礁组成。北部岛礁分布较集中,水道狭窄;南部岛礁分散,水道宽阔[9]。

气候概况:属南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气温平均最高28.1℃,最低15.9℃,年降水量800~1 500mm。西北部气温年差较大;东南部年差和日差较小。10月至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平均风力达4~5级,时有6级以上大风;5-9月盛行西南季风,平均风力3 级左右。7-9 月多热带气旋,每年平均5~6个。海峡中雾日较少,两侧近岸雾日较多,东山岛、马祖列岛和高雄一带,每年超过30d。

战略地位:台湾海峡是东海及其北部邻海与南海、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它不仅是我国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也是西太平洋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东北亚各国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间的海上往来,绝大多数从这里经过,日均通过的商船达百艘之多。我国南北方的贸易航线以及三大南下外贸航线都需要经过该海峡,而“海上丝路”几乎所有的航线也要由此通过。因而,其航线畅通对我国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和外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2 马六甲海峡

地理特征: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海峡西连安达曼海,东通南海,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 080km,连同出口处的新加坡海峡长为1 185 km。 西北宽370 km,东南宽37km。海底比较平坦,多泥沙质。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一般为25~115m。东南峡口有许多小岛,一些小岛边缘有岩礁和沙脊,妨碍航行。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宽度2.7~3.6km,可通航吃水20m的巨轮[10]。

气候概况:马六甲海峡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均气温25℃以上,年均降水量2 000~2 500mm,马六甲港等地达3 000 mm以上。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风力微小,因而被称为是“风平浪静的航行海峡”。但该海峡对流活动频繁,尤其是4-5月、10-11月可能出现猛烈的暴风雨和雷暴,过往船只需要加以防范。

战略地位: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航道,是环球航线的重要环节之一,按照统计,每天平均通过的船有200多艘,每年通过8万多艘,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每年近一半的油轮都途经马六甲海峡。对于我国而言,目前有85%的石油运输途经此地,也是中国进出口欧洲及非洲货物的交通之路,因而可以说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节点。

3.3 巽他海峡

地理特征:巽他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沟通太平洋的爪哇海与印度洋。航道狭长,约为120km,宽为22~110km,最窄处3.3km;平均水深50~80m,最大水深1 080m,远远超过马六甲海峡;峡底多为泥、沙、石、贝质。该海峡非常适于大型船舶通航,但也容易遭受破坏和封锁。

气候概况: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对流活跃。年平均气温达30℃,最低为23℃,年均降水量1 500~1 800mm。11月至翌年3月为西北季风期,多雨多云;4-10月为东南季风期,晴天多而雨量少。此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海峡地区处于地壳运动活跃地带,多火山活动和海啸。

战略地位:巽他海峡是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也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至东、、西非洲和绕道好望角去欧洲的海上咽喉要道,开往我国的部分大型油轮也由此通过,并且还是我国与澳洲之间的重要贸易水道,因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由于该海峡非常适合大型舰船和潜艇通过,因而也深受美军重视,是美国海军第7舰队往来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海上航道之一[11]。

3.4 霍尔木兹海峡

地理位置:霍尔木兹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西接波斯湾,东连阿曼湾,北岸是伊朗,南边是阿曼,中间有格什姆岛、霍尔木兹岛和哈豆岛。。霍尔木兹海峡东西长约150km、最宽处97km、最狭处只有48.3km;南北宽56~125km;平均水深70m、最浅处10.5m、最深处219m。海峡中地形复杂,北部水浅,沿岸多沙滩和珊瑚礁;南部水深,,沿岸多湾和小半岛[12]。

气候概况:霍尔木兹海峡地处副热带,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在26℃ 以上,7月平均为31~32℃,1月平均为20~21℃。海峡大部年降水量仅100~200mm,只有布什尔附近可达300mm。该海峡平均风力较小,6级以上大风一般只出现在11月至翌年3月。海雾出现频率极低,但5-7月常有尘埃所致的低能见度天气[13]。

战略地位: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和波斯湾石油通往欧洲、美国和东亚等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通道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14]。霍尔木兹海峡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红海航线的必经之地,对于中国和西亚及非洲开展海上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海峡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航线即中东航线的必经节点,我国进口石油总量的约40% 都要经该海峡运输[15],是我国最重要的海上能源通道之一。

3.5 曼德海峡

地理特征:位于43°20′E、12°40′N,亚洲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连接红海和亚丁湾、印度洋。海峡长50km,宽26~32km,水深30~323m。海峡入口处有几个小岛,其中较大者名丕林岛,面积13km2,把曼德海峡分为东西两条水道,即东西两条分峡。 东水道宽仅3.2km,水深约30m,是红海进入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西水道宽约28.95km,水深333 m,但多暗礁、险滩,不便航行[16]。

气候概况:海峡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高温。4-10月为热季,平均气温37℃左右,最高气温达45℃以上。11月至翌年3月为凉季,平均气温约27℃。雨量稀少,年平均降雨量仅为150~200mm。由于蒸发远远大于降水,加之周围很少河水补给,并且与亚丁湾、阿拉伯海间海水交换受阻,以致海峡中海水盐度在38以上,成为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海峡[17]。

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曼德海峡就是沟通印度洋、亚丁湾和红海的一条繁忙商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就曾率船队穿过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到达麦加。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曼德海峡更是成为大西洋通往印度洋最短航线上的必经航道,也是欧、亚、非三洲间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航道,每年都有两万多艘船只通过,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被誉为“世界战略心脏”[11]。对中国而言,该海峡不仅是联系中国与西欧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从沙特、也门和北非进口原油的关键通道。

3.6 苏伊士运河

地理特征: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苏伊士地峡,全长190km,宽280~345m,平均水深22.5m左右,峡内自然条件良好。

气候概况:苏伊士运河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月平均气温12℃左右,7 月平均气温约26℃;年均降水量50~200mm。

战略地位:苏伊士运河是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著名国际航道,扼守北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之间海上航行的要道,具有重要的国际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作为西欧与波斯湾地区、亚太地区之间贸易往来的捷径,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每年有100多个国家的船舶航行于此。其货运量接近世界海上贸易总货运量的20%,欧、亚两洲间近80%的海运货物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对于 “海上丝路”来说,它是沟通中国—地中海航线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1]。

3.7 直布罗陀海峡

地理特征: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门户,全长约90km。该峡最窄处仅13km,其西面入峡处最宽,达43km;最浅处水深50m,最深处水深1 181m,平均深度约375m[18]。

气候概况:直布罗陀海峡和附近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热少雨,蒸发旺盛;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温和多雨。春秋季多风暴。春季多浓雾,整个海峡能见度很低,对船舶航行威胁极大。

战略地位: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也是西欧、北欧各国舰船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南下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而从波斯湾运载石油的船只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运往西欧和北欧各国。据统计,每年经海峡的航运量占世界航运量的25%,而经过的船只达12万余艘[11]。作为中国与西北欧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节点,它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分析表明,“海上丝路”中的许多重要节点都是世界经贸和能源运输的战略要地,更关乎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这些海峡通道往往地形狭长,地理情况复杂,水文气象条件恶劣,其通航容易受到人为封锁控制和自然条件影响,需要我们对这些风险加以分析和防范。迈向深蓝,需要我们在关键节点提前预置,将其打造为“海上丝路”建设的军民两用的战略支撑点。

4 重要港口

港口被视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节点,其具有水路联运设备和条件,是水路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因而成为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的天然界面。对于建设“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港口更是联系我国和相关国家的基点和桥梁,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此外,我海军肩负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使命,为了维护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安全、我国和涉及国家的海洋安全、人道主义救援等,也就要求我们挺近深蓝、挺近大洋。关键节点预置是重中之重,期望在未来的建设中,赋予其综合补给、舰船维修、情报监测、医疗救护、海上救援、海洋权益维护等功能,助力军地海洋建设。本文在此分析了南海-印度洋周边一些重要港口的特征,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概况、人文背景、货运吞吐量等,为打造可靠的战略支撑点提供参考。

4.1 南海周边港口

我国南海周边的港口多为天然良港,自然条件较好,并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而,区域外大国对南海周边港口的争夺非常激烈。其中,越南的金兰湾、菲律宾的苏比克湾以及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等,都纷纷成为域外大国的海外基地。近年来,美国海军在重返亚太的战略背景下,更是加强了和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以及新加坡等国的军事交流,并且高调宣称将重返苏比克,同时还力争进驻金兰湾。而日本也毫无遮掩地加强了对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军事援助,更是在我国礼乐滩海域与菲律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不排除未来在这些国家建立海外基地的可能。这些,对我“海上丝路”建设和国防安全都构成了严重挑战和威胁。未来还需加强对这些潜在风险的评估,积极探寻降低上述威胁的战略战术。

4.1.1 金兰湾港(越南)

地理位置:11°59′53″N、109°13′10″E。位于越南富庆省南部海岸,内港金兰,面积60km2,水深1~16m,湾口宽仅1 300m,湾长20km,宽6km;外港平巴,水深30m以下,湾口宽3~4km,口外水深30m以上。

气候概况:属热带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降雨量为1 500~2 000mm,雨旱两季分明,5-10 月为雨季,11 月至翌年4 月为旱季。

人文背景:人口约110万(2003年),居民以京族为主。宗教主要信仰大乘佛教。

货运吞吐量:可停泊航空母舰及成百艘舰艇。

4.1.2 苏比克湾港(菲律宾)

地理位置:14°49′12″N、120°14′35″N。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南,是南海东岸的重要港湾。东为马亚加奥岬,西为比尼克提坎岬。港湾长14km,宽8~13km,水深24~50m,有良好的锚地。

气候概况:属热带季风性气候。终年炎热,其中12月至翌年2月比较凉爽,3-5月最热。雨量丰沛,年降水量达3 000mm以上,其中12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其他时间为雨季。

人文背景:人口23万(2007年),主要居民为他加禄人和伊洛克人。主要信仰天主教。

货运吞吐量:一期工程将要建成280m长的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可达到30万标准箱(TEU)。

4.1.3 新加坡港(新加坡)

地理位置:1°16′N、103°50′E。位于新加坡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本港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宽敞,水深适宜,吃水在13m左右的船舶可顺利进港靠泊。

气候概况: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4℃。年降雨量约2 400 mm,每年10 月至翌年3月为雨季。属全日潮港,平均潮差2.2m。

人文背景:人口约547万(2014年),主要居民为华人、印度族、马来族、欧亚族;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

货运吞吐量:共有250多条航线来往世界各地,2006年,货运吞吐量达2 480万TEU。

4.1.4 达尔文港(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12°27′S、130°50′E。位于澳大利亚西北海岸,是北领地的首府。有主要码头3 座,长734m,水深9~13m。

气候概况:属热带气候。旱季为5-9 月,6、7月是最凉的月份。雨季为12月至翌年3月,常有热带风暴和雷暴。

人文背景:人口约22万(2012年),居民多是欧裔移民的后代、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主要宗教为英国国教和天主教。

货运吞吐量:年货物吞吐量达300万TEU。

4.1.5 西哈努克港(柬埔寨)

地理位置:10°38′N、103°29′E。位于柬埔寨西南沿海,是柬埔寨最大的海港。共有6个泊位和3片锚地,水深7.5~13 m。 大船锚地水深可达18m。

气候概况:属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约29℃,9月至翌年2月为凉季,月均气温24℃。全年平均降雨量约2 000mm,6-11月为雨季,12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属日潮港,平均潮差0.7m。

人文背景:人口约24万人(2007年),主要为高棉族。

货运吞吐量:可以同时容纳4艘万吨货轮进港,2006年货物吞吐量将近200万TEU。

4.1.6 林查班港(泰国)

地理位置:13°5′N、100°53′E。位于泰国中部曼谷湾东岸,曼谷市东南方。航道泊位水深保持在最大16m,低潮水位至少在14m。港口所在城市平均海拔不足2m。

气候概况: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明显的热季、凉季、雨季,年平均气温27.5℃。6月为全年最高气温,可达35℃;11月至翌年1月为凉季,月均温度17~24℃左右。年降水量约1 500mm。

人文背景:曼谷市人口约1 197万人,半数以上有华人血统,每年都有大量移民及外国人涌入曼谷。主要宗教为佛教,被誉为“佛教之都”。

货运吞吐量:有11个码头,其中5 个是集装箱码头。2005年吞吐量3 793 802TEU,世界排名第二十位。

4.2 印度洋周边港口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印度洋周边一些港口的投资和建设,为我国海上通道的安全保障以及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补给提供支撑。国际安全专家则进一步指出,战略支撑点的打造是实现海上通道安全和海权建设的重要手段,中国应以海洋强国战略和“海上丝路”倡议为依托,借鉴古代历史经验,结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港口建设的布局,分类型、按步骤地将重点港口打造为战略支点[19]。例如,可加强对上述重点港口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划定工业园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冶炼、造船等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使这些港口兼备商用与军用功能,并积极参与港口管理,从而为中国船只和海上力量提供后勤补给,助力中国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和掌控关键性航道。

此外,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参与瓜达尔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对我国能源运输安全来说,更是具有特殊意义。项目建成后,中东地区的石油可经瓜达尔港通过石油输送管道输往我国新疆,把经由阿拉伯海及马六甲海峡长达12 000km的传统路线缩短为2 395km。自从2013年巴基斯坦政府将瓜达尔港的建设和运营权正式交予我国以来,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加大了对该港的投资建设力度,使其已具备运营能力[20]。

4.2.1 实兑港(缅甸)

地理位置:20°8′19″N、92°54′4″E。是缅甸孟加拉湾沿岸的最大城市和海港。临孟加拉湾北岸,加叻丹河口西侧。

气候概况:属热带季风气候,12 月至翌年4 月为旱季,其余月份为雨季,其中6-8月降水量均超过1 000mm,12月至翌年2月则相对干燥凉爽。

人文背景:人口约18.1万,主要是若开族和缅族,还有苗族、德族、克米人和贷尼人等。主要宗教为佛教。

4.2.2 南港(斯里兰卡)

地理位置:6°56′N、79°50′E。位于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南部,是连接海上丝路东西线的枢纽,堪称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港口水深在9~11m之间。

气候概况:属热带季风气候,盛行偏西风。年平均气温22~32℃,全年平均降雨量约2 300mm。平均潮高:高潮为0.7m,低潮为0.1m。

人文背景:人口约64.2万,居民以僧伽罗族人为主。宗教以佛教为主,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次之。

货运吞吐量:码头共有4 个泊位,岸线总长1 200m。设计年吞吐能力240 万TEU,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适宜停靠大型、超大型船只。

4.2.3 瓜达尔港(巴基斯坦)

地理位置:25°07′35″N、62°19′21″E。位于巴基斯坦西南俾路兹斯坦省瓜达尔市,东距卡拉奇约460km,西距巴基斯坦—伊朗边境约120km,南临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湾口处。进港水深超过15m。

气候概况:属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炎热。6月最热,平均气温31~32℃;1 月最凉,平均气温18~19℃;6-8 月有季风阵雨。 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mm左右。

人文背景:人口约9万,主要居民为俾路支人和巴丹人。信仰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属逊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学派。

货运吞吐量:一期项目工程包括3个泊位兼顾滚装的多用途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10万TEU、杂货散粮72万t。

4.2.4 吉大港(孟加拉国)

地理位置:22°22′N、91°48′E。位于孟加拉东南沿海的卡纳富利河下游,距河口约8nmile,濒临孟加拉湾东北侧,是孟加拉的最大海港。泊位吃水深6.4~8.5m。

气候概况: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29℃,每年雾日20d,雷雨日50d。全年平均降雨量2 800mm。大潮高潮4m,低潮0.5m。

人文背景:人口约175万,主要居民为孟加拉人和藏缅语族人。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

货运吞吐量:为天然良港,有28个码头,有6万载重吨的原油泊位。年吞吐量达400万t。

4.2.5 马累港(马尔代夫)

地理位置:4°26′N、73°20′E。位于马尔代夫中部的马累岛北部沿海,濒临印度洋的北侧,是马尔代夫的最大海港。它是马尔代夫的首都,又是印度洋上军事、交通的要地。东航道水深在30m以上。

气候概况:属热带季风气候,盛行西南风。年平均气温约28℃。全年平均降雨量约2 000 mm。平均潮高:高潮为1.1m,低潮为0.7m。

人文背景:人口约15 万(2014年)。主要民族马尔代夫族;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属逊尼派。

货运吞吐量:有10多艘载重为75~150t的驳船。每年出口的鲜鱼制品为4 000t。

4.2.6 蒙巴萨港(肯尼亚)

地理位置:4°04′S、30°40′E,位于肯尼亚东南沿海的蒙巴萨岛上,濒临印度洋的西侧,是肯尼亚的最大港口,也是东非的最大港口之一。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有21 个,岸线长2 343 m,水深在9.5~13.4m。

气候概况:该港属热带草原气候,盛行东南风。年平均气温约24℃,全年平均降雨量约1 200mm。平均潮差约1.8m。

人文背景:人口约70万,是肯尼亚第二大城,滨海省首府。 居民有班图族人、阿拉伯人以及印度人等。

货运吞吐量:该港有各类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24h通航。据不完全统计,蒙巴萨港每年集装箱进出口约15万~20万TEU。

4.2.7 巴加莫约港(坦桑尼亚)

地理位置:6°26′S、38°54′E。坦桑尼亚著名港口,濒桑给巴尔海峡,近鲁伏河口。是东非—阿拉伯—印度贸易网中的重要中转站。 水深3.6~9.1m。

气候概况: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6℃。

人文背景:人口约3万人,主要民族有苏库马、尼亚姆维奇、查加、赫赫。主要宗教为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货运吞吐量:巴加莫约港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达到2 000万TEU,而目前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年吞吐量仅为80万TEU。

4.2.8 吉布提港(吉布提)

地理位置:11°36′N、43°8′E。位于亚丁湾西端吉布提东南的岬角上,北距曼德海峡77n mile,东距亚丁湾130nmile,是东非最大的现代化港口之一。水深9.7~12.1m。

气候概况: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在35℃以上,最高可达46℃,冬季平均气温约25℃。全年平均降雨量约150mm。最大潮高2.9m,最小潮高为0.2m。

人文背景:人口约81万,主要民族为伊萨族,阿法尔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

货运吞吐量:全港共计12 个泊位,岸线长2 300m。原油每小时可卸2 500t。1992年集装箱吞吐量为5.7万TEU。

5 展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自明初郑和下西洋以后,统治者一直实行海禁制度,作为一位新入门者,如何以 “海上丝路”为基础,熟练地驾驭海洋,不仅需要大规模的船队,更需规划好如何利用船队,优秀的驾驭者对目的地以及到达目的地的流程都是深谙于心的。熟悉规则、利用规则并最终以我为主发展规则。熟悉规则是最基本的要求,缺乏对上述航线、节点与港口的实地勘察是该项工作的不足之处,下一步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部分区域进行调研。翻转地球仪可以发现,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8%,通过沿海水域连接着各大洋,世界上80%的国家都是沿海国,多于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带[5]。在国力逐渐增强及外贸规模稳步扩大的背景下,应当利用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稳步推进适用于我国及围绕“海上丝路”的沿海国的共同发展,实现睦邻、强邻、富邻的目标,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进步。

为保障“海上丝路”的海洋建设,我们做了初步设想,抛砖引玉,期望更多同行积极为 “海之梦”献策。

(1)构建立体观测、监视平台。构建基于天基、空基、陆基、海基于一体的立体观测网,增强实时监测能力。基于该平台,广泛收集、整理、分析海洋数据,可以为基础研究、海洋开发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2)海洋气候特征统计。含气候背景特征、历史天气系统查询(尤其是灾害天气特征查询)。经验在气象水文保障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但是,当进入陌生海域,我们的预报员、航海人员并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这就要求我们应系统性、精细化地做好海洋气候特征统计工作,有需求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

(3)海洋环境预报[21,22,23]。包括区域预报、航线预报、港口预报。预报要素包括:天气、能见度、风、浪、流、温、盐等。预报时效:短期预报、中长期预测。尤其要做好灾害天气的预报,搭建实时预警系统。

(4)不同季节的航线规划。根据不同季节的灾害特征、地理特征、成本等因素,制定不同季节的最优航线。

(5)风险评估。对重要的航线、海洋工程等进行风险评估。

工作服的重要特征有哪些 篇5

原文地址:工作服的重要特征有哪些?作者:百年老屠

工作服总体上可从以下三方面界定和划分,各种工作服都有各自的表现特征。

一、工作服的标识性——职业制服的重要特征

可以区分各种工作类别,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的服装设计具有人性化,各种活泼的色彩既减少了儿童到医院看病的紧张感,又能区分科室、各工种的医护人员。

在宾馆、酒店、航空、商场特服务性极强的企业中,其员工的着装无疑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文化,如:宾馆前笑容可掬、仪态端庄的迎宾小姐的问候和接待会给你“宾至如归“的第一印象,使你从心里感到亲切,服务性企业员工的形象是企业的窗口。

二、工作服的防护性——工作服

工作服是为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的人员所设计的夏季工作服,工装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工作人员身体不受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伤害,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

服装面料的防护 电工服要绝缘、防雨以及适于高空作业的防护;冶炼工人服装要隔热、阻燃、透气;核工人服装要防核辐射;传染病医生的服装要防菌、耐洗涤;防弹服要能抵抗子弹的攻击。

三、企业服饰

重要特征 篇6

关键词:统一战线;特征;原则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稳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长期战略意义、具有照顾利益的合作诚意性质。做好统战工作,必须学习和掌握统战的基本知识,正确运用统战的工作原则。

一、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

统一战线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工作领域更加宽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

(一)空前的广泛性

统一战线的广泛性是指团结联合涉及的方面,是相对的,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广泛程度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广泛性体现为不同阶级的联盟,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者的联盟,劳动者同非劳动者的联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总目标下,统一战线的广泛性有了很大发展。统一战线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从大中城市延伸的城镇,从上层扩展到基层,从体制内扩展到体制外,“一国两制”提出以后,统一战线从大陆扩展到海外,形成了在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在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政治统一为政治基础,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形成了空前更广泛的联盟。

(二)巨大的包容性

统一战线的包容性是指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体谅包容。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必然导致社会上出现多种多样的利益群体,因经济和社会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分配差距的拉大,使矛盾大量增加,各方面关系更加复杂。因此,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工作就日益突出起来。在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包容性不断增强。坚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同,坚持求爱国主义之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一切爱国的力量都团结、联合到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上来。总之,要通过统战的包容性,调解各方面的矛盾,求同存异,实现最大限度团结联合。

(三)鲜明的多样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成员构成的差异、思想行为的差异、具体利益的差异等。统一战线多样性的发展,要求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多样化观念中确立主导思想,在多样化诉求中寻求最大的共识。

(四)显著的社会性

在统一战线工作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具有社会性的特征。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移,随着社会体制性限制的打破,越来越多的的人由“单位人”变成了具有流动性的社会人,统一战线的社会性特征日趋明显呈现。同时,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具有统战性而且可以担任特征工作的社团组织不断增多,也为宣传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载体的作用。互联网也为统战工作宣传教育、沟通交流、收集民意起到纽带作用。

(五)高度的民主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重要目标,也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完善和发展这项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基本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使之成为统一战线成员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是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认真听取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意见,接受监督,集思广义,正确决策,使广大党外人士理解和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是坚持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必须牢固树立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的指导思想,选好角度,发挥优势,为实现党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四是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高举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把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五是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对不同性质的异,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真正做到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

六是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把团结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统一战线内部思想认识问题和矛盾,巩固和发展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

七是坚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包括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正确把握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和工作原则,是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作用和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1]中国统一战线教程

[2]统一战线基本知识培训班资料

重要特征 篇7

一、问题提出

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各种思潮的冲击, 我们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近期我校一年级学生的《SCL—90心理卫生自测》结果表明, 学生中有30%~4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 其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恐怖、焦虑、强迫、抑郁等。

所谓团体心理辅导, 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设计团体活动、课程、内容, 用以预防及处理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团体辅导是一种系统性的辅导, 它强调辅导的预防性和发展性功能。团体辅导为了达到辅导目标并实现其辅导功能, 必须运用团体动力以凝聚团体成员, 催化团体气氛, 激发团体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行为和开放性的反应。

作为学校以教学班为单位而开设的团体辅导而言, 每个团体都具有其特定的年龄特征, 理论上讲, 这为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团体辅导课提供了便利, 可实际情况却显示:由于辅导教师忽视学生年龄特征这一因素, 导致现在的团体辅导课呈现出比较“混沌”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三种倾向上:倾向一:选题的单一化。倾向二:活动的单调化。倾向三:游戏过热化。

二、理论依据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功能是发展和预防。辅导教师只有了解并熟悉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方可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主题, 引领学生走过充满曲折与坎坷的人生道路。本文将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

埃里克森的一个基本思想是这样阐述的:个体经历每个阶段时, 都会对社会生活形成某些基本的态度, 任何一个阶段内出现的问题将会导致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困难;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挑战性任务, 这个任务就是解决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发展危机。埃里克森这一“心理社会期”理论, 为班级团体辅导发挥其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的重要意义做了最好的理论诠释。

三、问题阐述

心理辅导课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 必须充分注意到中小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 突出其不同年龄阶段要达到的不同要求, 使各个阶段辅导内容的设计理念能够与中小学生变化中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1. 学生年龄特征在主题选择环节的论述

中学生的主要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 生理上的剧变和性意识的觉醒。第二, 自我意识的迅速增强。第三, 认知水平的发展不均衡。第四, 情感意志的不稳定性。第五, 社会交往圈子的不断扩大。因此, 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二是在整个学年中, 围绕着“自我的统整与混乱”这一核心, 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考前心理辅导。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发现, 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按不变的顺序开展的, 而这个顺序是生物学上成熟的结果, 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青少年在成长中的某个时期, 其成熟度应该合适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错失发展或学习的机会, 其损失甚至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因此, 我们在学校的教育与辅导中, 只有尊重学生的这些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 抓好每一个成长的关键期,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在选题操作环节上要切忌“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应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关键期理论, 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征, 从发展和预防角度对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做出通盘的考虑和安排。

2. 学生年龄特征在辅导理念表述环节的论述

辅导理念是辅导教师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指南, 它反映了辅导教师对组织某一次辅导活动的理性思考, 它侧重于表述辅导教师对辅导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说, 理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灵魂,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 所以,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生命在于理念, 成败在于理念, 是否能促进学生成长也在于理念。

3. 学生年龄特征在辅导目标设定环节的论述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都要有其特定的目标。可以是长期的, 也可以是短期的, 又或是即时性的。一般来说团体辅导的目标应该被界定得很清楚、很具体、很大众化。当然, 有些时候, 目标也可能是笼统的、一般化的;但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而言, 目标的明确和清晰对于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辅导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 在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 可列出如下六个辅导目标: (1) 了解人际交往的一般心理效应; (2) 懂得人际交往的四种心态; (3) 学会人际交往的秘诀; (4) 注意克服不良的交往方式; (5)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同学之间的认识, 在交往中树立正确的认识态度, 特别是对真正的朋友与酒肉朋友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6) 从具体的事例中总结出交往的真正艺术, 升华为理论层次, 用来指导自己的人际关系。

4. 学生年龄特征在活动设计环节的论述

学生年龄特征在活动设计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素材的选择、活动的选择、语言选择三个方面。

(1) 在素材选择方面: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理解能力, 思维能力的不同有区别的选择。

(2) 在活动选择方面:小学阶段更适合于选择简单的动作类和游戏类, 中学阶段更适合选择案例类、表演类、体验类、认知类, 相比较而言, 体验类更加适合高中生使用。当然, 这里只是在大的方面作了一个大致区分, 实际的选择还是要结合主题的设计有针对性的选择, 很多时候这些类型的活动也可跨年龄段使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 辅导教师需要有所创新, 而不是照搬硬套。

(3) 在语言的选择方面:这里面与第一点里面的论述有些相似, 也是要根据理解能力的发展有所区分, 这里包括教师语言内容的区分、语音语调的区分、表述时感情的区分。总的来说, 要既自然又容易被学生接受。

综上所述, 可以这样说, 辅导教师对学生年龄特征的把握应该贯穿整个辅导思路。

四、思考

随着社会的认识以及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努力, 心理教育在学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心理辅导课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开心的玩, 很简单, 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在这种舆论环境下, 我们很多一线的老师也就变的日渐消沉, 变得不再相信自己所做的职业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 真正上好一节心理辅导课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斟酌,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水平。以前在写论文时, 总觉得没什么可写, 究其原因是题目选的太大、太笼统, 其实, 对于我们辅导教师而言, 攻克每个微观的内容就是进步。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宁波出版社, 2007版, 第三章.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版, 第七、八章.

[3]杨治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重要特征 篇8

关键词:拓展式学习,深度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什么是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好课应具备三个重要的特征,即好课首先是拓展式学习的课,好课还是深度式学习的课,好课更是体验式学习的课。这三个特征对应我们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缺一不可。

一、拓展式学习———知识与技能维度

“窄”化是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所谓“窄”化,就是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把教师(或教材)作为唯一的信息来源。笔者认为,一堂好的历史课,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它一定是一堂拓展式学习的课,拓展式学习的过程就是使“历史教材”拓展为“历史现场”的过程。

拓展式学习是对学习内容的拓展。初中历史教材内容高度浓缩,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能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度拓展,那么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脱水蔬菜中加入适量的水还原成新鲜蔬菜的过程,是丰富“教材历史”使之形成“现场历史”的过程。通过历史细节的拓展,学生在咀嚼略显枯燥乏味的“教材历史”的同时,能够品味生动形象的“现场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学习内容的拓展,可以是对背景材料的拓展,也可以是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如在教学《中国历史》(本文所举例子都为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外交成就》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笔者拓展了60年代的中国外交(“两个拳头打人”的强硬外交),帮助学生理清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一条主线———新中国初期的外交、60年代的中国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同时还给学生拓展了新中国外交政策在主流史学界被分为五个阶段以及国外政治家概括的新中国外交的四段经历等相关知识,学生普遍感到趣味十足。

拓展式学习是对学习思路的拓展。历史课堂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视角,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历史问题,以培养历史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认识到,一战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峙;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此外,还引用了史学家关于一战爆发背景因素分析,即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1]。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做确实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能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把握一战爆发的原因,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深度式学习———过程与方法维度

“浅”化是目前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所谓“浅”化,就是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外在动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文本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基于机械记忆的学习。笔者以为,一堂好的历史课,从过程与方法维度上看,它一定是一堂深度式学习的课,深度式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从理解“已知历史”到了解“未知历史”的过程。

深度式学习注重知识学习的理解与批判。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任何学习材料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并深入思考,同时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各种观点之间建立多元联结,要求学习者在理解事物的基础上善于质疑辨析,在质疑辨析中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2]。历史是一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科,在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学习历史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从探寻历史表面原因到探寻历史根本原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深度理解历史的能力,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

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针对汉武帝评价这一重要内容,笔者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首先展示了《汉书》里的一段史料:“如武帝之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结合书本中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内容,加深学生对汉武帝功绩的理解,从而得出结论:汉武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之后笔者又展示了《资治通鉴》里的一段史料:“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武帝惑神怪》)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汉武帝的功与过,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从而得出结论:汉武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的一些做法在客观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到这里,似乎已经把对汉武帝的评价讲完了,但笔者觉得还是缺了点东西,所以又展示了《资治通鉴》里的另一段史料:“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汉武帝为什么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晚年能真诚地知错、认错、改错。通过这样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这个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与批判。

深度式学习着意学习过程的联系与建构。联系与建构是指学习者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作用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并对建构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过程。深度学习实质上是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联系建构过程,也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须对已激活的先前知识和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有效和精细的深度加工[3]。从人类记忆的角度看,“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只有短得可怜的寿命”[4]。综观目前本市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详解课本基础知识的细节,忽略学生对一节课整体知识的联系与建构,导致学生记忆难度大,知识的衔接能力、整体认识能力差。以课题的联系与建构为例,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形成发展脉络清晰、内在联系紧密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用整体眼光看到完整的知识骨架,使知识“由杂乱到有序,由相互孤立到有机联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理解性记忆,达到长久记忆历史知识的目的。课题的联系与建构可以放在新课开始环节,也可作为课堂小结来设计;可以用文字材料来表达,亦可用图表形式来展示。

图1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的整体建构图,这样的结构清晰到位,一目了然。一方面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吸收和记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眼前一亮,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和启迪,可谓有义、有味又有趣。

深度式学习重视学习结果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深入理解,对关键要素的判断把握,在相似情境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也能在新情境中分析判断差异并将原理迁移运用。深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一般来说,现实的问题不是那种套用规则和方法就能够解决的良构领域的问题,而是结构分散、规则冗杂的劣构领域的问题。要解决这种劣构领域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原理及其适切的场域,还要求我们能运用原理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正如前文所说,一堂好的历史课是培养学生从“已知历史”到“未知历史”的过程。从“已知”到“未知”,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对已知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运用到未知的知识上,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学了《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迁移出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学生在以后学习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时也能轻松说出根本原因与影响。

三、体验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历史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而目前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这一目标被明显淡化。所谓“淡”化,就是历史学习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经历、体验和感悟,缺失了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主动体验、情感冲突和观念内化。笔者以为,一堂好的历史课,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看,它一定是一堂体验式学习的课,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就是从“理性历史”到“情感历史”的过程。

体验式学习注重让学生重温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要让学生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就不能空谈,而应该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重新去经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笔者在讲授林肯当选总统后,面临维持或废除奴隶制的选择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林肯面临的困境:如果南方叛乱,林肯若能平定这次叛乱,那么国家统一将得到维护,南方奴隶制会被废除,美国资本主义将获得进一步发展,而林肯本人也会名垂青史。然而,万一林肯无力平定这次叛乱,国家将会分裂,南方奴隶制会继续,而林肯也将会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罪人。因为当后人提到林肯时,将会把他看成是美国分裂的罪魁祸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林肯面临的巨大矛盾:林肯是要成为一个政客还是一个政治家?如果林肯是一个圆滑的政客,他必然会选择南北双方都不得罪的做法,安安稳稳度过四年总统生涯。但如果想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林肯必然会向南方的奴隶制发起挑战,因为这样做才是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的高度负责。通过对历史人物内心的用心体验,略显枯燥的历史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略显干巴的历史人物也变得有血有肉起来。这时历史人物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愿意去学习这些伟大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

体验式学习着重感悟历史人物的人生智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重温历史人物的活动,用心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感悟属于自己的智慧。在总结《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向学生指出,林肯之所以受到美国人民的如此爱戴,除了他所做的历史贡献外,还与他的个人品格密不可分。林肯的一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屡败屡战”的一生。接下来,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段林肯的生平(略),并向学生描述其中的三个小细节,即1816年时的林肯、1833年时的林肯和1836年时的林肯。随后,又引导学生将林肯的经历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告诉学生,林肯其实和我们大家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遇到过很多的挫折、失败,但林肯凭借他的诚信、善良、勇敢等高贵品格和极其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不懈,奋斗到底,最终战胜了这些苦难,取得了普通人所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和林肯的经历相比,我们每个人遇到的一些小挫折、小失败真的算不了什么。最后,笔者引用了林肯的一段名言:I am a slow walker,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并把这句话送给学生,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新课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为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归宿,这是一种人文意识的回归,三者缺一不可,而好课就应从这三个维度来考量。

参考文献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579-582.

[2]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5-16.

[3]JENSEN E,NICKELSEN L.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4]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1.

重要特征 篇9

农产品主要通过自然生长过程后获得,农产品生产除了与土地资源有重要关系外,还与温度、光照等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关,从而使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脉动产出与农产品连续消费产生一定矛盾,进而对农产品物流产生重要影响。

(一)粮食类产品季节性产出对物流的影响

粮食的季节性脉动产出与连续性消费存在时间性矛盾,需要有强大的物流存贮环节来进行调节。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假设我国只有夏、秋两季产出,如果按年4.5亿吨产销平衡进行估算,对阴影部分积分即可得出粮食的年物流存储量为1.52亿吨(估算中夏粮按6月初产出1.1亿吨计算,秋粮按10月初产出3.4亿吨计算),如果再加上5%的安全裕度(粮食安全储备),则我国粮食产品的年物流存储总量达到了1.745亿吨。可见,粮食的季节性脉动产出给粮食产品物流存储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粮食的季节性集中产出使粮食产品的物流运输产生了两个高峰。第一个小高峰为夏粮运输,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区域,第二个大高峰为全国性的秋粮运输。高峰主要表现为区域内的粮食收购运输,单位运输量较小,但运输密度较大。随后区域间的远距运输则相对平缓,单位运输量较大,物流量和物流时间比较均匀。

另外,粮食产品的季节性集中产出给农产品物流的专门化运输增添了很多困难。物流组织只有追求连续生产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员工资,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物流成本。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留给物流环节的价格空间不大,如果农产品物流不能形成规模化、连续化的生产,则农产品物流的专用设备和专业设施的利用效率很难得到提升,则农产品物流的利益驱动力有所下降。

(二)果蔬类农产品季节性产出对物流的影响

果蔬类产品由于可存贮性较差,基本不经过仓储环节而直接进行销售。即使是经过保鲜存储,大部分果蔬类产品的存储期也较短,因而果蔬类产品的季节性脉动产出与连续性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很难通过存贮的方式加以解决。现实生活中一方面采用温室、大棚等温室技术提前或延长生产期,以调节供应节奏;另一方面采用保鲜存贮、加工转化等技术延长待销期;此外,通过物流方式采用区域间的调剂弥补区域内非生产季节的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的需求。

部分畜牧水产品可以实现连续生产,部分季节性产出的畜牧水产品则尽量采取生产性代储、加工冷冻等技术来减少季节性产出与连续性消费的矛盾,再加上畜牧水产品的附加值较高,需求弹性较大,因而季节性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

二、农产品的地域性生产差异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不同区位的季节变化不同,导致了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时间变化不同。同时由于地域资源禀赋的差异,形成农产品品种的区域间差异,也对农产品物流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一)区位季节性差异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以较典型的果蔬类产品为例,从我国南部到北部,季节性影响逐步加大。南方基本上可以做到常年连续生产,而北方受季节性温度的影响,只能做到季节性的产出。这样,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4月份,中北部地区的蔬菜由南方供应,每年的5月到6月、10月到11月间,北方的淡季由中部地区就近供应,而在夏秋季节,各地的蔬菜基本上由区域内的生产基地来解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夏秋季节区域内进行供给,并产生了相应的区域内主导物流;冬春淡季由中向南扩大生产,形成由南向北的季节性补充梯度,产生了由南向北的季节性应时物流。

(二)区位资源禀赋差异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众所周知,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环境适应性和影响性,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适宜的生长种类以及产出的产品质量有相当大的不同。我国元代《王帧农书》中就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地各有产,山川阻隔,风气不同,凡物之种,各有所宜”,这说明区域资源禀赋形成的农产品种类差异较大,对农产品物流也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以果蔬类产品为例,“三北”的马铃薯,胶州的大白菜,广州的菜心、芥蓝,毕节的大蒜,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乐陵的金丝小枣等区域的特色产品,已形成区域生产、广域消费的局面。再如,热带水果主要产自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北方及中部地区主要盛产苹果、梨、枣等。夏季南方的热带水果北上,秋季北方水果也大举南下,形成南北水果大交流的局面。

地域性特产品质好,品牌效应强,扩散能力也较强,因而市场范围和物流半径更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费者有能力并愿意支付“稀为贵”的成本,农产品物流也就有了更大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空间。

地域性差异还形成了规律性的物流流向和时间流动。反季节性的供应发生在冬春季节,流向由南到北;季节性的品种调节发生在秋季,形成南北互流;区域内的流向大多表现为郊区向城市供应的聚焦型物流,兼向外围小城镇或农村产粮区进行的补给扩散;特产形成的物流受区域季节的限制,但流向呈发散状。

(三)优质高效生产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和农产品适生性原则进一步引发了资源匹配的区域化优质高效生产。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农业产业带,如美国的玉米生产带,产量占全美的45%,小麦生产带,产量占全美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全美的60%。法国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葡萄优势产区。

2003年2月,农业部在全国正式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的核心内容。农业部提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确立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农产品比较优势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是资源禀赋和农业科技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此,农业部根据资源禀赋在全国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

发挥资源优势进行生产布局调整,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能的充分发挥,也保证了农业的优质高效生产。这种在稀缺资源优先配置的情况下,农产品物流就不一定达到最优,但从农业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们的温饱以至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来看,农产品物流应该服从于农业的大目标,而不应该片面地追求农产品物流的局部最优,在生产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探讨农产品物流发展是整体优化问题。

我国的农产品区域化优质高效生产战略对农产品物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产品物流流向的影响更大。

农产品物流的流向是由农产品的优势决定的,农产品优势最终可以追溯到资源禀赋优势;资源在各个方向的优势是不同的,因而在不同方向形成不同曲线构成的优势梯度圈;优势梯度圈受资源互补的影响和市场需求密度的影响最大,互补性资源越大、市场需求密度越大的方向,优势的势能就越大,这个方向产生干线物流的可能性就越大;物流距离是优势扩张的阻力,是优势衰减的主要原因;由于科技的迅速传播、资金的利益追逐等,使农业资源优势最终决定农产品的梯度竞争优势。比如,我国南方在良好气候条件进行蔬菜的“反季节”生产,大批供应北方冬春淡季市场,形成“南菜北运”的大物流。这种趋势形成的原因,根本上是由南方的资源优势所决定的。久而久之,区域资源优势造就了农产品的区域名称,成了产品品牌的代名词,如盘锦大米、莱阳梨、烟台苹果、章丘大葱、荔蒲芋头、宁夏枸杞,等等。

三、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我国早期由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数量短缺,而且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购买力有限,供需双方都以追求数量为主,产品的异质性较差,总体维持在温饱水平,因而农产品物流以区域内的数量供求平衡为主,区域间的农产品流通主要是为了调剂数量上的余缺。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达到较高阶段,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农产品购买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刺激了农产品生产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的转化,农产品生产走向了区域优质高效生产,农产品供给突破区域界限,寻求在全国乃至更大的世界市场进行产品配置,因此农产品物流总量的增加和物流范围的急剧增大,使原来的“地产地销”主导模式发展到了全国大市场的“优势互补”主导模式,农产品物流的动因、流向、服务半径、物流量均有较大的改变。推动区域间物流的动因由“数量余缺调剂”逐步向“质量品种调剂”转化,出现了农产品区域间的“双向互补物流”,物流的流向由“地产地销”的“支线环流”逐步向“优势互补”的“干线物流”方向发展。区域间的农产品物流逐渐成为农产品物流的主渠道,区域间的物流不但为了调剂区域间的余缺,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根据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来进行品种、质量调剂,区域内物流逐步转向区域间的扩散物流或配送物流,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将呈放射状向多方向发展。

四、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基本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组织过于细小,这虽然对以投入劳动为主的精细生产有利,但从科技兴农、经济拉动、市场化发展的多种角度看,这种组织方式因经营、决策水平较低,经济参与能力较差,科技观念和接受转化能力有限,表现出了一定的市场弱势,导致整体交易成本上升,影响到了物流的经济性。

(一)生产组织的细小化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我国有2亿多个农户,每户农民都可自行决定种植的种类、数量、品种,播种、收获、卖出的时间以及投入的肥料量等等。因生产组织的过于细化而使最终产品的品种多、数量小、质量杂,交易信息急剧增加,因而信息的不对称度和不经济程度也大大增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物流形成不利的影响。

(二)生产组织的细小化使物流成本增大

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的规模化程度决定了农产品的交易次数、交易规模和交易环节,同时也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物流环节和物流次数。生产组织越细小,则农产品的交易次数和交易成本就越大,农产品的物流次数和物流成本也越大。

由于农产品的原始交易(第一次交易)一般发生在产地,也就是偏远的农村,信息和交通都很不便利,单次的交易成本很高,再加上生产组织细小化所产生的交易对象过多、交易规模过小,农产品的直接交易次数增加。另外,由于直接交易存在诸多障碍和不经济性,便容易产生了中间的汇聚环节,从而使中间交易环节增加。交易环节与交易次数的增加必然带来物流环节和物流次数的增加,从而使农产品物流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经济,增加了农产品物流和市场化的总成本。

(三)生产组织的细小化使物流质量下降

农产品物流不但包括包装、仓储和运输等实物形态的物流环节,还包括农产品的质检、分类等管理活动,也包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活动。

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过于细小,耕地被过分分割,再加上家庭式组织的多元生产,使得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缩小,种植品种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数量愈发分散,给物流环节上品种、质量的分类收购和储存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并进一步导致物流汇聚后的产品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下降和经济效益下降。

参考文献

[1] 张平真.蔬菜贮运保鲜及加工[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

[2] 罗必良,李孔岳,王京安,吴忠培.农业产业 组织:演进、比较与创新-基于分工维度的制度经济学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树祥,朱彦恒.消费需求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4] 王树祥,张明玉.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6.

[5] 国家粮食局课题组.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重要特征 篇10

一、住宅价格与年租金的比值超过50倍

市盈率是衡量资产价格高低的最重要指标。房地产作为一种资产,也有其“市盈率”,即房屋总价与该房屋年租金之比。市盈率的倒数即为该项资产的年收益率。目前我国国债利率大约为5%,对应市盈率大约为20倍。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资产的市盈率如果超过20倍,其回报率即差于无风险的国债,因而是高估的。一百多年来,美国股市的市盈率大部分时间在10~20倍之间浮动,对应年度收益率在10%~5%。2007年中国沪深股市的市盈率曾接近过60倍,对应年度收益率仅1.66%左右,随后便在2008年崩盘。历史证明,一项资产的市盈率超过50倍,其价格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二、住宅价格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超过10倍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宅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主要是衡量本地居民对于当前房价的承受能力。世界银行认为,合理的房价与收入之比是1:5,联合国的标准是1:3;目前在美国,这个比例是1:3,日本是1:4。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香港,房价收入比是1:11。

三、首都土地总价值超过美国同期G D P的60%

土地总价值是监测不动产泡沫的一个重要指标。地产商人毛大庆分析认为,1990年,东京土地的价值是4.1万亿美元,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值相当,大约占美国同期G D P的63.3%;1997年香港的土地价值在5.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同期G D P的66.3%;2012年北京土地的价值约为10万亿美元,占美国同期G D P的61.6%。

四、房地产总市值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00%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总价值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 D P的比例可以说明当地房地产被高估或低估的程度。据统计,从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末,美国的住宅价值与G D P比例一直稳定在90%左右。随着80年代和90年代利率逐渐下降,这一比例上升到100~110%左右。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开始,这一比例开始超过120%以上。2005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为美国G D P的172%左右。随后爆发次贷危机,美国房地产崩盘。著名的空头基金尼克斯(K ynikos)的联合总裁詹姆斯·查诺斯(Jam es C hanos)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当下的房地产热,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非常相像。

五、房地产造就的大小富豪横空出世

在房地产泡沫化时期,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富豪总会成为社会财富的最大所有者,占据电视、网络、报纸的焦点,成为人们在各种场合谈论的重要议题。而从长远看来,房地产业由其强周期性的产业属性所决定,注定无法使房地产富豪们一直风光下去,所以历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前列上的房地产富豪极少。201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前50名当中没有一人从事房地产业。2014年美国富豪排行榜前50名也没有房地产富豪,排名最靠前的房地产富豪是德斯特家族/D urst fam ily(58名),远不为人们所知。

六、出现各种对房地产交易的被动或主动限制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中,供需力量的对比会通过价格体现出来,价格会出现上下调整以达到新的供需均衡,并实现商品的出清。而在经济泡沫膨胀的过程中,价格的上涨带来更大的需求和更小的供给,进而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供需均衡无法企及。如果泡沫经济的标的物是供应量无法迅速扩大的房地产之类,那么就会出现抽签、抽号等对交易的被动性限制。

七、强征拆迁与涉及房地产的腐败行为盛行

1988年,日本房地产价格暴涨已经引起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当时房地产商为了进行土地再开发,就必须想办法拿到具有一定规模面积的土地,因此持有小块面积土地的居民开始被强行出售自己的土地,房地产商的这种强征土地行为后来愈演愈烈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因为强征土地、暴力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开发商和地方官员不惜采用断水、断电、偷袭、恐吓,甚至逼人自焚等手段强征土地、强拆民居,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最突出问题之一。

八、境外抢购房地产

在房地产泡沫化时期,正常估值的境外房地产会对被严重高估的本土房地产造成强烈比价效应,同时,投资房地产尝到甜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成功经验”试图在境外房地产投资上进行复制,于是就会出现到境外抢购房地产的奇观。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化高涨的同时,日本人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到2013年,中国的企业和地产富豪全世界收购知名物业的案例越来越多。

九、各行各业都在投资房地产

房地产泡沫初期投资房地产的高额回报使房地产成为“永远正确的投资”的判断,进而招致大量投机资本涌入房地产行业,严重夸大了实际需求,导致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随着泡沫的膨胀,投机资本产出的供应量越来越大,为价格的崩盘做好了铺垫。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时期转向稳定增长时期,而且通过高速增长时期的积累,企业自身拥有的资金量大为增加。同时,随着日本股市的不断攀升,在资本市场上的筹资成本越来越低于银行贷款,这便促使企业大量发行新股、债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这一低成本的筹资渠道来筹集资金。

十、达到“人口红利”的峰值

旗集团分析师M att K ing发现,所有国家房地产市场的峰值都与逆抚养比例的峰值有惊人的重合性。美国逆扶养比在2005年前后到达最高峰,而次贷危机出现在2007年;日本逆扶养比在199年左右达到顶峰,紧接着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也达到最高峰;而在2011年日本央行副行长西村清彦即指出,中国大陆逆扶养比预计将在2010~2015年间触顶。

参考文献

[1]郑书耀.2014:《从日本房地产泡沫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经济论坛》2014年5月号.

[2]郑若冰.2008:《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地产中国网,2008年7月24日.

重要特征 篇11

关键词:废名,《竹林的故事》,诗境化,淡化情节

废名的小说素以“散文化”闻名,这种写作方式,对后来的京派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是它在对于诗境化叙事的这种方式的发展成熟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代表作 《竹林的故事》是在冷与暖中酝酿出的诗与画,这篇文章乃是简笔出工笔。他用“唐人写绝句的方法”,借助朴素、精炼、 含蓄的语言,写出了一种乡土的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其意境恰如晚唐诗人的诗和画家的画。

以下就从四个反面来论述这篇《竹林的故事》中所孕育的早期诗境化叙事的重要特征 :

一、在结构上淡化情节

仔细阅读《竹林的故事》之后,我们会发现作者所写的内容就是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在文中主要写了老程家的托“我们”解签、三姑娘卖菜养家、三姑娘和母亲在灯下的沉默等这些片段。整个故事就是利用这些生活片段而组合成的,但是在读者看来,由于其中穿插着许多优美的环境描写, 与故事本身交相辉映,所以就显得故事零零散散,这样就使诗境化叙事较多的依托的是散文的文体。

汪曾祺曾说 :“我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太强了,我就觉得不大真实。”故事性太强,就会发生情节的脱节或是反逻辑的现象,相反,情节的淡化,有时反而能够给人以本色感。在《竹林的故事》中, 废名就大胆地打破了传统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叙述模式, 而是注重通过意境的营造氛围的渲染和对生活化场景的描绘,使得小说结构散淡自然,恰与叙述主体恬淡悠远的思想感情很好地对应。

二、在人物刻画上不注重形象性格

从作者出发,他并没有情节和人物放在他要描写的重要位置,他所着眼的而是对小说中人物活动环境的描绘以及整个意境氛围的营造。因此,就是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三姑娘, 作者也没有花大量的笔墨来说明她的长相及身段,单是在开头淡淡地叙述一句她“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以介绍她的性格为后文老程死后她“太懂事”作铺垫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又写到“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这样在父亲死后的装束,却也使她更加好看。作者对三姑娘是极其喜爱的,但是读者在文中所能看见的作者的语言,很少有或明或暗的修饰之词,他所侧重的是人物本身的情感以及与环境相映衬的美感。

三、在语言上追求朴素冲淡

废名小说的语言是不可不说的一大特色。《竹林的故事》 中的语言,同样也是像严家炎先生对废名《菱荡》所作出的评价一样——“简而不文,白而不冗,看似闲笔,实具情趣, 平淡中见奇僻”。小说一开头的文字就,参差有致,朴素精炼——“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再后面,“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现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废名用“唐人写绝句的方法”将句子写成了诗句模样,它也蕴含着古诗所能传达出的留白的悠远韵味,它们的组合为我们展现出了画一般的场景,颇有生趣。

除了在景物描写中,废名有如此纯熟而又冲淡的语言, 在人物描写上,也是技法高超。在此文中,写三姑娘一家温馨的生活时,单用几个动词,就把一家人的幸福片刻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 :‘阿三, 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拿出杯子)踮着脚送在桌上 ;然而老程终于还是要亲自朝中间挪一挪,然后又取出壶来。”这些人一系列的动作就写得相当传神,既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疼爱,又展示出了各自的情感与性格。诗境化叙事也是同样继承了废名自然朴素,含蓄悠远的语言风格。

四、在整体风格上突出田园情调与原始之美

诗境化叙事之所以称得上是“诗境化”,这与它在整体风格上突出乡土中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以展现原始人性人情中的真挚、平和与隽永分不开。

废名写三姑娘是一个好姑娘,她善良、懂事,“我们” 都喜欢她,只盼着她将来能遇上一个好姑爷。在这些情节的描写和祝福时的表达中,不含一丝矫情与做作,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人的简单又纯洁的喜爱与希望。作者赞颂着农村人民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展示着世界本身的美好。

上一篇:复合型艺术人才下一篇:中学教学课程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