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事论文

2024-09-27

母亲的故事论文(共5篇)

母亲的故事论文 篇1

班上有位同学叫杨静, 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我翻开她参赛的作文, 只见上面两个鲜红的批语:“偏题”。我拿着作文走到她跟前, 温和地说道:“杨静同学, 这次我们写的明明是《望着母亲流泪的双眼》, 你却写成了《望着父亲流泪的双眼》, 你偏题了, 何况我找的是别班的语文老师评的, 我没有半点的偏心。一次失败不要紧。”我的话还没说完, 谁知她拽过我手中的作文狠狠地甩在了地上, 哭得更加厉害。凭着我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告诉自己:我要冷静。

下了课, 我找到了原任班主任陈伟。陈老师告诉我, 杨静是上一年才转来的新生, 这位这小女孩成绩很好, 每次考试都是第一、第二, 上年就有选她当学习委员的意思, 可是她性格很孤僻, 和同学们总是搞不好关系, 所以没选上, 班上的同学都称她“冷面美人”。回到办公室, 我回忆着刚才课堂上发生的那一幕, 小女孩那满脸的委屈着实让我揪心!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该生成绩很好, 但是很脆弱, 而且性格孤僻, 缺少关爱, 所以几乎没有朋友。

“爸爸, 对不起, 都怪女儿不孝, 那次我又让你伤心了, 我望着你流泪的双眼我真的不知说什么。我没有见过我的妈妈, 你为了我不受委屈, 一直没有没有给我找新妈妈, 我知道你也有你心爱的女人……”看着杨静那发自肺腑的成熟的语言, 以及老师那两个“偏题”冷漠的批语, 不知是伤心还是自责,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我顿时明白她从小就死了妈妈, 她的孤僻, 正是由于从小缺少母爱, 才遭来同学们刚才的冷嘲热讽。她几乎把自己封闭了起来。看着她那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那洋洋洒洒的一千多字包含着深情的作文, 我突然觉得亏欠了她许多!

前任班主任陈老师向我回忆了两年前的一个细节, 上年, 班上在“三八”妇女节时搞了一个活动, 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杨静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 是三八妇女节, 很多同学都为妈妈买了礼物, 我没有钱, 干脆就给妈妈洗一次脚吧……”当时, 陈老师还在班上念了这篇作文, 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许。“谁也没想到她没有妈妈!”我想, 也许是女孩虚荣的心理, 才把自己伪装起来, 进而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第二天, 正是班队课。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教室,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站到杨静面前, 满怀诚意的说:“杨静同学, 对不起, 以前是老师和同学们不了解你。我代表所有的同学向你道歉。”同学们被我的一举一动惊呆了。我拿起她的作文递给她, “请把你这次的作文念给大家听听, 好吗?”我的语气带着恳求。她诧异地望着我, 接过作文含着泪花向同学们念了起来, 作文念到一半, 她已泣不成声!我环视四周, 望了望班上所有的同学, 整间教室哭声响成一片。那动人的场面是我当班主任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情形。

“老师, 我看杨静同学这篇作文该得特等奖, 她没偏题, 她爸爸就是她妈妈!”不知是谁提议道。班上又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宣布道:“获得本次作文特等奖的是杨静!”待我回过神来时, 班上所有的同学都纷纷起立, 不约而同的来到杨静跟前, 有的道歉, 有的表示祝贺。我知道那是孩子们真诚的友谊与理解在闪着金光!我顺势引导:“同学们, 看来我们的信任来自于大家相互的信任与理解。”

母亲的故事论文 篇2

老屋很老,土坯的墙,灰色的瓦,一段泥一段砖或者半截泥半截砖的围墙,跟周围的红砖大瓦房一比是那么的破败。

母亲常说:“我最怕夏天夜里下雨了。”弟弟们追问原因,她只不说话。我却是知道原因的。夏季雨大,家里那并不坚固的老墙在雨水的浸泡下时不时地就会倒塌一段。

记忆中,哪天一起来就发现院子一下敞亮许多。果不其然,院墙又倒了一段。母亲悲苦又无奈地看了一眼。不等吃早饭,她就带着弟弟们补墙了。有砖的时候就用砖垒,没砖的时候就用泥。她挖来一堆土,加上水和碎麦草和成粘粘的泥,用双手掐起一大垛泥放到墙根上,一垛又一垛,直到垒成一段墙。母亲虽瘦小,但干起活来虎虎生风,丝毫不输会垛墙的老把式。每到雨季,这样的场景都会上演几番。

母亲跟着爸爸没过几天好日子。爷爷和奶奶都是得了重病离开的。那几年我爸带着爷爷东奔西走地看病,爷爷走了,爸爸又带着奶奶天南海北地求医,家庭重担全都压在了母亲的身上。后来爸爸可以出去打工了,又接连两年遇到无良的老板拖欠工资。那几年我家的日子实在艰难,所以翻建新屋的计划一拖再拖,母亲也就只能无奈又坚强地补了一年又一年的墙。

母亲也从不在我们姐弟面前诉苦。她总是告诉我们说不管多穷,只要我们好好读,砸锅卖铁也供我们上学。

有一件事,至今想来我仍会唏嘘不已。

那是秋季开学时,我们姐弟仨的学费还差了一百块钱,母亲实在拿不出来了,就出去借。“这一百块钱我一连转了三个早上才借到。你估摸着他家刚卖过粮食该有钱的,可是到他家问,人家却说没有。我就只能再转。到你姑奶家,她说没有。到你二大家,人也说没有。我就再走,走到西边鱼塘边,我心想去你凤彩二婶家试试吧,她家才卖过猪。真不孬,我说差一百块钱,她二话没说就拿给我了。”母亲说得很平静,我的内心却是翻江倒海,我知道母亲做过不知多少次这样的事了。

艰难终究是过去了,母亲也老了。如今,她的身体不大好,年初的时候查出了脑积水、小脑萎缩。她没和我说,我爸打电话告诉我时,她已经自己在医院挂了几天的水。其实之前在电话里我就听出她口齿有点不清晰了,问她,她说没事,我也没有深究。我竟粗心至此,这也才惊觉,我妈真的是一个老人了。

母亲的故事 篇3

One an icy winter, a worried mother was sitting by her dying child. The boy looked pale with his eyes closed. Suddenly, with a knock on the door, a poor old man came in. 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一位母亲坐在奄奄一息的孩子身旁。孩子面色苍白,双眼紧闭。突然有人敲门,进来一位穷苦的老头儿。

The mother gave some beer to the trembling old man. “God will not bring him away, will he?” asked the mother. The old man, the God of Death, nodded peculiarly. 母亲给冻得发抖的老头儿倒了一点啤酒。母亲问道:“上帝不会把他从我手中夺去的,是不是?”她问。这个老头儿——他就是死神——用一种奇怪的姿势点了点头。

Not having slept a second for three days, the mother fell asleep. But she woke up soon. “What’s up?” She looked around and found the man and her child gone. 三天三夜没合过眼的母亲睡着了,不过片刻后便打着寒颤惊醒了。“怎么回事?”,她环顾四周发现老头儿和她的孩子都不见了。

The poor mother went outside, crying for her child. A woman in black robe, the God of Night, told her that the God of Death hurried away with a child. 可怜的母亲跑到门外来,哭喊着她的孩子。雪地上一个穿黑长袍的女人——她就是夜之神——告诉她死神把她的孩子带走了。

“Please tell me which direction they went,” said mother. The woman said, “I know, but you must sing to me the songs you have sung to your child.” Mother did so. Then the God of Night pointed right of the forest to the mother. 母亲说:“请告诉我,他朝哪个方向走了?”夜之神说:“我知道!但是你必须把你对孩子唱过的歌都唱给我听。”母亲只好唱歌给她听。然后,夜之神告诉她死神抱着孩子往森林的右边去了。

Then she came to a crossing with nothing but a cluster of brambles. And she asked the brambles which way to go. It answered, “Yes, but I will not tell you his direction unless you would hug me on the chest.” 然后她来到一个只有荆棘的岔路口。母亲问荆棘丛她该怎么走。荆棘丛说:“除非你把我抱在你的胸脯上温暖一下,否则我不会告诉你他去的方向。”

Then she hugged it so tightly that it planted into her muscle and that her blood trickled out. And then it told her the direction. 于是她就把荆棘丛紧紧地抱在自己的胸脯上。荆棘刺进她的肌肉,她的血一滴一滴地流了出来。于是荆棘丛告诉了她朝哪个方向走。

She arrived at a big lake. There was neither a ship nor a boat on the lake. And the ice was not thick enough to bear her weight, either. Nor could she wade through such a deep lake. So she began to drink the water. But nobody could drink up all the water. 她来到了一个大湖边。湖上既没有大船,也没有小舟。湖上的薄冰也不足以支撑她,但是水又不够浅,她又不能涉水过去。于是她就蹲下来喝这湖里的水,但是谁也无法喝完这水。

The lake said, “Your eyes are the brightest beads I have seen. If you could cry them out and give me, I will deliver you to the big greenhouse. There grow many trees and flowers, and each of them stands for a life.” 湖说:“你的眼睛是我见过的最明亮的珠子。如果你能够把它们哭出来交给我,我就把你送到那个大的温室里去。那儿有树和花,它们都代表一个生命!”

“I can give up everything for my child,” cried the mother. Then she cried louder and louder so that her eyes dropped into the lake and turned into the most precious pearls. Then she was delivere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lake. 母亲哭着说道:“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牺牲!”于是她哭得更厉害,结果她的眼睛坠到湖里去了,成了两颗最贵重的珍珠。湖把她送到对面的岸上去了。

“The God of Death is not here yet,” said an old woman keeping the greenhouse, “Everybody has a life tree or life flower with a beating heart. Maybe you can tell the heartbeat of your child. But I will not tell you what to do next unless you give me your long black hair.” 一个专门看守死神温室的老太婆说:“死神还没有到这儿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之树或花,它们都有一颗跳动的心,或许你可以听出你孩子的心跳。把你又长又黑的头发给我,我就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

The mother obeyed. Then they entered the greenhouse. She bent down towards the smallest plants to hear their heartbeat. “That’s it!” cried she. It leaned towards one side, somewhat ill. 母亲答应了。这样,她们就走进了死神的大温室。母亲在那些最小的植物上弯下腰来,静听它们的心跳。“我找到了!”她叫着。这朵花正在把头垂向一边,有些病了。

Suddenly, after a cold wind came the God of Death. He stretched out his long hand for that tender flower. However, the mother would not let it go. Then, the God of Death blew to her hands, and she lost all the strength. 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死神来了。他向这朵娇柔的小花伸出长手来,可是母亲用双手紧紧抱着它不放。死神朝她的手吹气,她一点气力也没有了。

The God of Death took out two eyeballs and said, “These are yours, please take them and look into the well. Then you will see the two flowers’ future and their whole human life. And you will know what you are destroying.” 死神掏出两颗眼珠说:“这是你的眼珠,拿回去吧,朝你旁边的井底看一下。我要让你看看这两棵花的整个未来,整个人生。这样你就会知道,你要摧毁的究竟是什么。”

She looked into the well. How pleased she was when she saw one of them in great happiness. On the contrary, the other was a combination of sadness and hardship. 她朝井底望去。她看见一个生命那么幸福,她无比欣慰。她又看见另一个生命那么悲伤,她无比担忧。

The God of Death said, “It is the will of the God. One of them stands for your child’s future life.” Mother asked, “Please free my child from the hardship, and take him to the God. ” 死神说道:“这都是上帝的旨意。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这两朵花中有一朵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你亲生孩子的未来。”母亲恳求道:“请把我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吧!请您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

名人母亲鲜为名的故事 篇4

德国大作家歌德所拥有的敏感和想象力,得归功于她的母亲——温柔而快乐的卡特琳娜·伊丽莎白。作为长子兼独子(他的兄弟都夭折了),他深得这位年轻妇人的宠爱。由于自小身体虚弱,他需要悉心的照料,这就避开了父亲的严厉管教。

母子两人分享着难以言说的温情时刻。竖起耳朵倾听母亲讲述骑士故事时的狂喜,手牵手体验戏剧的激动,自然无邪的快乐……这就是他的甜蜜的童年时光。

当他的青春期来临时,另一种形式的同谋关系又将母子连为一体。19岁时,这个年轻小伙子生了病。他不得不中断法律学业,回到故乡疗养身体。与过去蜷缩在母亲的裙下,和她一起虚构着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一样,在其处于这一有着重大问题并发生着种种变化的年龄段,他也呆在了母亲的身边。当时,卡特琳娜·伊丽莎白引导他的人生路程,走向虔诚派修会(虔诚派修会17世纪末植根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虔诚主义作为对路德宗教义的反动,鼓吹受苦在皈依过程中的必要性。处于康复中的歌德,在母亲的陪伴下,在这个甜美的神秘主义的圈子内做了一次小小的浏览。

身体康复了,他不能再滞留家中。他离开时,自身已发生了转变。可以确定的是,个体高于群体,情感高于理性,个人经验高于被灌输的真理,自我实现成就于苦难之中——他后来的浪漫主义的全部资源即在于此。

母亲的形象很快出现在了那部几乎给他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深受那不可能成功的爱情的折磨,在自杀中找到了自我了结——自我救赎之道。

母亲对儿子的作品非常满意。从儿子发出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未怀疑他将是个天才。

几十年后,在《浮士德》第二部,亦即哥德去世那年所完成的最后的作品里,卡特琳娜·伊丽莎白的形象再次闪现。当听到梅非斯特吐出“母亲”这个词时,浮士德情绪激动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字眼?听了叫我心惊!”

阿加莎的写作渊源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有个英国小姑娘卡拉如饥似渴地阅读狄更斯的作品。她试图使自己忘却沉重的忧愁:她的父母将她的两个兄弟留在身边照看,却将她托付给了她的姨妈。她为自己是个女孩而懊恼不已,这位以阅读小说度过了童年生活的英国小姐后来开始写作。就像在她之前的勃朗特姊妹等许多人一样,她在一些诗作和小说上署上了卡丽斯·米勒(Callis Miller)的名字。当她最小的孩子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出生时,卡拉已36岁了。日后,她的女儿对这些作品也无比敬佩,并满怀敬意地将其保存。

但卡拉在女儿小时候却有一个奇怪的决定:8岁之前不让她阅读,以免损害视力。但卡拉完全失败了。对于读书,小女孩才5岁就能应付自如,这正像母亲一样。她一头扎进家中多得所有房间的书橱都装不下的那些书中。她的超常的洞察力也来自于母亲。从这一切到写作,抬腿一步便可跨越,尽管会有不少拼写上的错误。家中积累的数千件物品——从集市小商品到珍贵物品,从珍稀到拙劣——给了阿加莎灵感,她很早就开始虚构故事。

母亲,这位天生说故事的好手,给予她鼓励;姐姐玛吉也为她鼓掌喝彩。事实上,她从事写作职业也还得归功于姐姐:正是因为玛吉跟她打赌,她才写出了她的第一部小说。

阿加莎的父亲去世时,她还不到11岁。温柔而默契的母女俩,更增添了相依为命的情感。她们毫无抱怨地面对不稳定的财政状况。但是她们还得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卡拉的身体出了毛病。阿加莎带着母亲去埃及疗养。卡拉同意她谋一份文学方面的职业,并将其托付给大作家埃登·菲尔波茨。

之后阿加莎与一位飞行员结婚。阿加莎·米勒就此成了阿加莎·克里斯蒂。1930年,阿加莎因小说《罗杰·阿克罗伊德谋杀案》而名扬文坛。

把卓别林推上舞台

查理·卓别林的父母都是歌舞艺术家。他的父亲是男中音。小查理父母很早就分

开了,他可能跟父亲学过踢踏舞,后来其父因酒精中毒去世。他的母亲汉娜·希尔,艺名莉丽·哈维,是一家声名赫赫的轻歌剧团的舞蹈和歌唱演员。莉丽收入颇丰,小查理在母亲和西德尼(母亲前次婚姻所生子,日后他始终亲近的兄长)身边,度过了一段美满的时光,直到有一天厄运降临。

那年他5岁。这件大事发生在伦敦一家极为简朴的剧院中,他的母亲脸色苍白,刚刚离开舞台。她是在一阵阵倒彩声中离开的,她那先前已经变糟的嗓音彻底倒了,曼妙的歌声不再,如今只有如蛙鸣般的聒噪。众人吹起口哨,嘲笑声此起彼伏,经理暴跳如雷。当时一种直觉促使莉丽拉着儿子的手,把他推到了舞台角灯光之下。查理走向目瞪口呆的观众,他唱起歌,跳起舞来。他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怪人,滑稽又冷酷……“我模仿了我母亲的破嗓音。”后来他说道。众人大笑,他获得了成功,硬币如下雨一般落在他的四周。他停了下来,捡起硬币,用手帕包起交给母亲。观众误以为他的这一举动是在搞笑,愈发捧腹。这是查理的第一次演出,同时也是莉丽最后一次在剧院舞台上露面。

随后的日子是一段漫长而可怕的通向苦海的下坡路:先是租住廉价的带家具的套间,随后蜗居肮脏不堪的楼顶屋,从拮据到赤贫。莉丽卖掉了她那些漂亮的戏装,在缝纫机上拼命工作以赚取几个小钱。她去过救济贫民的施食站,进过贫民收容所。孩子们被收容进贫儿院,随后又被送到一家孤儿学校。可怜的莉丽先是被安顿在妇女收容院,随后又被关进了疯人院。

当她的病暂时得以治愈时,就设法找回她的儿子,一家人重又团聚。但有时候,当他们“演戏”,在唯一的布景——一个破烂的炉灶和一张铁床前互接台词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幸福的。“她是我所见过的最有表演天才的演员,”查理日后吐露真情,“通过观察她,我不仅学到了如何用我的手和面容来表达我的情感,而且学到了如何去研究人。”

查理后来在剧院里获得了一个小角色。随后他很快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乃至电影中的主角。不幸的母亲终于在去世前看到了她儿子的成功。

海明威的“童年记忆”

格蕾丝·海尔是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母亲。作为著名的歌唱家,她有副好嗓子,有准确的听力和好的相貌。然而当她嫁给克拉伦斯·埃得蒙德·海明威博士时,她放弃了舞台职业。她决定献身于歌唱的教学事业,献身于女权运动,献身于她的丈夫和孩子。但结果却是失败。教学工作给她带来的名声很有限。争取妇女参政的使命感让她经常处于激动之中。她蔑视最起码的家务活,从不下厨。她想给外人以他们是一对模范夫妇的假象,但事与愿违。海明威斩钉截铁地断言,他的父母“之间的共同点并不比狼和狗之间的共同点多些”。日后他指责他母亲迫使父亲走上自杀之路,当时他父亲因糟糕的财政状况和严重的健康问题抑郁不振,据说用一把南北战争时使用的老枪自杀。30年后,这位大作家也步了他的后尘。

格蕾丝和她儿子的关系也不美满。她在他面前就像个统治者,她把他当女孩来对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他和他姐姐穿一样的连衣裙。他不能原谅她矫揉造作地炫耀其家庭影集——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他像商品博览会上的娃娃一样穿着一条有粉红色镶边的短裙。同样她所散布的有关他童年的种种可笑的故事,也叫他怒不可遏。这个男孩由此烦躁恼怒。

母亲的故事论文 篇5

女儿日记带来的启示叶兆言:父母与孩子需要一起成长

张永胜

爱的箴言

父母与孩子是需要一起改变,一起成长的,大人不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试着和孩子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走未来的路,家长会更早地赢得他的尊重和欣赏。

——叶兆言

身在文学世家,作家叶兆言对于爷爷和父亲叶至诚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敬畏情结”,但面对渐渐长大的女儿,身为父亲的他,又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爱恨交织的感情之中。一方面,他一直用自以为是的“理论”管教女儿;另一方面,女儿则在潜意识里与父亲进行着多方面的抗争。直到有一天,看过女儿临出国前交给自己的日记本,叶兆言在震惊之余才开始反省自己的父亲角色,而在翻看一篇篇日记时,他发现其实女儿也教给自己很多道理。

女儿的日记

亲爱的爸爸:

今天,你打了我,差不多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的第一次。我今年16岁,16年来你没有打过我,但却在我已经16岁时这么做了。我很难过,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怎么糊里糊涂就挨了两巴掌。如果在以前,我一定会把你恨得要死,可今天,我却还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给你写信,因为我发现你要的是形式,而不是结果。

今天你在踢门时,我其实心里很紧张。我想起有个同学将自己反锁在屋里,对门外的她妈大叫道:“滚,滚远一点!”换在平时,我一定也会大吵大嚷,但今天,我想的却是:这是早晚的事(一个家长告诉别人自己从未打过孩子,没人会相信,即使信了,也会觉得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打就打了吧,躲了今天躲不了明天。

当你铁青着脸,指着我说:“告诉你,不要以为从来没打过你,就不会打你……”我连感到心寒的时间也没有,因此我一直不让自己哭得声音太大。今天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很可怜,因为我一点面子也没了。你又打又骂,最后还让我洗碗。我觉得很丢人,有一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没有犯大错,却换来挺重的惩罚,于是,我一直不讲话。知道吗?我觉得这样可以保存点面子。

晚上看电影《乱世佳人》,见白瑞德对女儿宠爱无比,我泪水就流出来了。后来他女儿骑马摔死了,白瑞德悲痛欲绝。我觉得,其实你对我也很好,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吧。

今天胳膊上被你打过的地方挺疼的,肉一条条地都鼓起来了。我一边洗碗一边想,明天出门后,我跟别人解释说是在楼梯上摔的,别人肯定不会相信。不过,好在现在已不那么疼了。

亲爱的爸爸:

刚刚为了整理包裹还吵得不可开交,可你在叮嘱我怎样进机场时,竟是那么仔细。我挺难过,以后的11个月里,再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了。

明天我就在地球的另一端了,我们之间将隔着一个太平洋。我希望你们要特别特别注意安全,从上海回来千万别走高速路,那样好危险的,别光图快,还是安安稳稳地坐火车吧。平时注意交通安全,骑车时要慢一点,游泳时悠着点儿,散步时少从高楼下走。每天临睡别忘了锁门、关锅灶。还有,最好买一个灭火器放在家里。

总之,你们都不小了,要学会为自己操心!

还有,你现在脾气特不好,像是处在更年期,所以对于同样火爆性子的老妈来说,还是忍着点儿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还有,有一点浪漫是男人(你不介意我用此词吧?)的必备武器,很有用的,这点教是教不会的,首先需要男性骨子里有感性意识,你如果能做到,困难会大了点。不过,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嘛,意思到了就行了。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歇,劝老妈也这样。还有,你必须为家里请个钟点工,尽管你们是两个人,可房子一点也没变小呀。另外,也别搞得我们家请保姆像是为了我一样。

父亲的回应

我做梦也没想到女儿叶子会留下如此美丽的一本日记。作为父母,我们总觉得女儿不懂事,可女儿日记上所记的内容,让我们明白了,其实真正不懂事的,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家长。过去,有时候心里会感到很失望,觉得女儿没什么爱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差不多都是父母在为她服务,包括帮她叠被子,帮她倒水,半夜里起来帮她捉蚊子,强迫她喝牛奶等等。也许正因为这些本能的爱已有些畸形,便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这便是女儿已经长大,她不再需要婆婆妈妈和唠唠叨叨,她需要的是另一种关爱,即理解。老实说,这次真的被女儿感动了,女儿在日记里表现出的那种爱与宽容,那种对父母的理解,让我真的无地自容。我们不应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试看和孩子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走未来的路,我们才会更早地赢得他的尊重和欣赏。

从美国学习回来后,向来心高气傲的叶子也变化了很多。她以前从不向人低头认错,现在只要是她做错了什么便会说“我很抱歉,我很愧疚!”这一点,让我也感到有些惭愧。过去为保有作为父亲的权威,我即使做错了什么也从不向女儿道歉,看来女儿已先我一步懂得了“尊重”一词所彰显的人格魅力。

如今,我正在和女儿一起改变,一起成长。小女曾说过,我这个当作家的父亲让她还没有学会欣赏之前,就先教她学会了批评,这一点真让我汗颜。所以奉劝天下父母,多给孩子一点赞美,让他们从小就会欣赏世间的一切。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原则、没是非的,对于父母,孩子无论成功与否,都要接受。能不能出人头地,是他自己的事,各人头上一方天,没必要强求小孩干什么。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能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这就很好。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

尊重,是交流的前提

邢艺

爱的箴言

人生关键的时刻只有几步,但年轻的时候未必真懂,父辈的一番苦心,也需要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指引孩子正确前行。

——王荣娥

王荣娥是深圳某公司的工程师,她的女儿王珏是2003年高考广东省语文单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女儿上大学以后,王荣娥组织了孩子高考成绩优异的家长们开了一个“金榜家庭大讲堂”,向广大家长传授培养孩子的教育经验。回忆往事,母女俩都有很多感悟与体会,而她们都觉得,平等地交流与沟通是建立亲子之间感情的前提条件。

母亲的信

珏儿:

你好!

在你最忙最累的时候给你写信是因为你

是我们唯一的女儿,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希望你在人生关键的时刻把握住自己的命运(由于你年轻,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三个月是你人生关键几步之一)。

人生一世,人类发展始终伴随着艰辛苦痛,当然还有由此换来的甘甜和喜悦。没有艰苦奋斗何来成就功绩。贪恋安逸放弃奋斗的结果必是没有安逸。所有中年、晚年幸福安乐的人都有经历过青少年时期的悲惨生活或艰苦拼搏,少年平淡晚年落魄。莫如生机勃勃之时奋力拼争换取将来的成功与自信。人口众多的国情使我们竞争激烈,正视现实,才是勇敢者的态度。考上一所优秀的学校不是主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借考优秀的学校磨砺、考验自己的意志与学问,借助优秀学校、优秀老师的栽培,使我们成为优秀之人。尽了力,去拼搏过,无论上哪所学校都是好孩子。

亲爱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你用你的成绩向老师和我们证明你是优秀的学生,我们知道这12年来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你付出了很多很多,12年的风风雨雨,有欢乐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败。你一向是不服输的坚强者,面对人生的首次挑战,你仍会谨慎扎实备战的,沉下心来,平心静气,一个个攻克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综合的细微隐患,以你整体素质,最终结果当然是乐观的。

这一次物理考试的失利,头一次看到你进门抱着我失声痛哭,我心里特别难受,我认真反思了很久,分析原因有三:1、春节流感引起发烧使你考试状态不好;2、高三上学期状态不好所致(高三期末考试成绩是对前一段学习的反映)。3、寒假抓紧了对语文、英语复习而放松了对物理、综合的复习(一模考试的成绩是对寒假复习的反映)。高考前的各次模拟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考好了要分析一下有没有侥幸的因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找出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高考中就可避免,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态,改进学习方法。高考考的是初中、高中掌握的知识,基本功愈扎实,底蕴愈足,把握愈大,一、二次失利不必在意,在关键的考试中发挥好就行。

高考是我们现阶段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面对高考,愿我儿坦然面对、镇静顽强、锲而不舍,发挥你的最好水平。

我们坚信高考的最后胜利属于你,并祝你在人生的任何一次“高考”中赢得胜利。

爱你的妈妈

2003年5月3日

女儿的日记

夜深了,房间里传来妈妈的咳嗽声,一阵紧似一阵,每阵都让我有种心疼的感觉……

儿时泛黄的照片——头戴蝴蝶结的我小公主一般绽放笑脸,双手亲昵地搂着妈妈的脖子。妈妈还是今年轻的母亲,岁月还未在她脸上留下过多的痕迹。妈妈笑得很美,她一定很庆幸拥有了一个女儿,她一定想将来可以有个贴心的小棉袄,可以理解她的心,分享她的爱。

妈妈是最爱我的。她希望我受到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生活,有美好的前途。在我很小的时候,她顶着烈日骑车送我去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汗水顺着她的脖子滑落,化成颗颗晶莹的水晶。她真是想让我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孩。

然而,儿时的我又怎能理解妈妈的心。我哭着,闹着,为什么别人家的小朋友在院子里捉迷藏,我却要对着枯燥的五线谱;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开心地玩泥巴,我却要提着酸疼的手臂练习“悬腕”,为什么?为什么?

儿时的我又岂能了解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是一个字——爱。妈妈也从不向我解释,她等着那一天,等着女儿理解这份爱的那一天。

门前的紫荆开了又落。我长大了。

我仍然没有成为妈妈的小棉袄。但妈妈对我的爱丝毫未减。

面对妈妈沉甸甸的爱,青春期的叛逆让我在无意中一次次伤害了妈妈的心。我把妈妈为我做的一切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义务,心安理得地享用甚至毫不留情的丢弃。我吃不下早餐,妈妈怕我上课头晕,每天早晨用头一晚泡好的黄豆榨成豆浆,再用锅煮沸,热腾腾地摆在我面前。我喝了一口,丢下一句“怎么那么淡?”,甩头就走……下大雨时,妈妈怕我骑车回家不安全,开车来学校接我。一见我推着单车走出校门,便大喊在她看来非常亲切的小名。我厌恶地吼道:“以后别在外面叫我的小名!”然后“义愤填膺”地冲进了雨中……

我心情不好,回到家闷闷不乐。妈妈小心翼翼地倚在书房门口,轻声问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我避开妈妈担忧的双眼,不耐烦的呵斥:“别烦我了!行不行?”妈妈黯然退去……

我一次次把妈妈的爱冰冷地拒之门外。我从没想过,当我扔下半杯豆浆后,妈妈默默地清洗豆浆机;当我头也不回地冲进雨中,妈妈暗自责怪自己的“失言”;当我将心封锁时,妈妈孤独地翻看儿时那些亲密的照片。然而妈妈从未改变过她的爱,在妈妈心中,我永远都是需要她爱的女儿,妈妈还在等待……

六月,高考临近。这也意味着我马上要飞了,要飞出妈妈的视野了。

回家的日子,我发现客房的床上堆满了一摞摞的纸。拾起一看,全是从网上打印的关于高考的资料。有备考的,有心理辅导的,有饮食安排的。猛一回头,妈妈站在身后自嘲地笑:“等你高考完,我就成了一个高考专家了。”我们都笑了,眼泪却忍不住地落了下来。

我忽然懂得了那夏日骄阳下洒落的汗水里饱含的是什么;那一杯杯清晨的热豆浆融进的是什么;那一次次被我随意享受,一次次被我甩在身后的是什么,而那一叠叠打印纸中承载的又是什么。

我懂,我真是懂了啊!那都是妈妈的爱,长久的,浓浓的爱。愈是久远愈是醇香。这爱在我扔下半杯豆浆时没有变,在我头也不回冲进雨中时没有变,在我冰冷地呵斥时也没有变!妈妈的爱永远是我回头时的一扇门,转身时的一双手,永远在我身后等待,等待我的一双眼睛,那眼睛里脉脉流淌着的是永恒的爱……

上一篇:云计算与物联网下一篇:县级文化与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