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故事论文

2024-06-07

孩子的故事论文(精选12篇)

孩子的故事论文 篇1

当学生犯了错误, 或出现某种不良倾向时, 教师如果一味地大谈理论, 就容易给人以枯燥空洞的感觉, 学生大多会左耳进右耳出;而如果对他们大声训斥, 表面上学生被镇住了, 实际上却加深了师生间的隔阂, 把学生往错误的深渊又推了一把。因此, 我想,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 为了使其入耳、入脑、入心, 就须淡化教育痕迹。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 把握教育契机, 创造德育情境, 坚持巧妙疏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努力做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具体而言, 就是以故事为载体, 把故事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好助手, 即教师通过讲述一些相关的生动故事来启发学生认识其错误、不足及其可怕后果, 必将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讲讲“你”的故事, 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这里的“你”指的是犯了错误, 或出现某种不良倾向的学生。在德育工作中, 反思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当学生犯了错误, 或出现某种不良倾向时, 教师讲讲他自己的某个故事, 往往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打开记忆的闸门, 在反思中找到存在的不足, 或因愧疚而警醒, 或因激动而感奋, 或因震惊而顿悟。

我班的小凡同学待人稳重大方, 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 学习成绩一向很不错, 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可最近恬静的她变得轻率起来, 开始注重穿衣打扮, 看得出她不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 有时在课堂上, 还能发现她偷偷地和旁边的男同学递眼色、开玩笑。这天,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我觉得特心痛, 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学生怎变得这么快?望了她许久, 我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凡, 你读三年级时, 我就认识了你, 可以说老师是看着你长大的, 一直以来, 老师都很欣赏你。记得有一次聊天, 你告诉我, 在课余时间你参加了英语、书法、美术、写作等辅导班, 我惊讶地问:“学这么多, 累吗?”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你却自豪地回答:“不累, 都是我自己愿意学的。我要当全能的女科学家。”小凡, 我为你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而感动, 我更佩服你勤学苦练的毅力。还有一次, 我身体不好, 让同学们自习。作为班长的你, 自觉地带领同学们学习, 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去也能听到……

聪明的她可能早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 她满脸通红, 低着头, 眼泪夺眶而出, 哽咽着说:“老师, 您别说了, 我知道错了。”

后来, 小凡果然又拿出了以前的干劲, 不仅严格要求自己, 而且还能热情主动地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同学。

二、说说“我”的故事, 在榜样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榜样的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 与学生交往最多的是教师、家长和同学, 由此可见, 教师、家长和同学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 要特别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 与其长篇大论地说教, 不如跟他们说说“我”———教师本人的故事, 一定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提高教师的魅力, 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 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 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归根结底, 一是孩子们缺乏锻炼, 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孩子们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缺少一种精神动力。在“我的理想”主题班会上, 我声情并茂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1991年毕业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当我兴冲冲地到校报到时, 展现在我眼前的学校没有围墙, 没有操场, 只有七间低矮破旧的小平房“一”字排开。刹那间, 失望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我甚至怨天尤人。但过后冷静一想, 怨恨绝不是好办法, “化悲痛为力量”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于是我干得更起劲了。我常常睁大眼睛做着这样的“梦”:宽敞的教室里, 我跟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吸引了成千上万专家、老师们的眼光, 最后我用自己的实力改变了工作环境……

因为有了梦想, 我不再失落, 不再徘徊。从此, 一有时间, 我就会搬把椅子, 主动虚心地听老教师的课。我订阅了许许多多的教学刊物, 如饥似渴地汲取别人的宝贵经验, 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每上完课, 我都会认真地进行反思, 哪里做得好, 哪里尚需要改进。寒来暑往, 从不言弃。有一次, 刚学会使用电脑的我为了完成一篇小文章, 摸索着写到凌晨两三点, 迷迷糊糊地站起来, 忽然记起关电脑时忘了保存, 一查, 哪里还有我的文章。又气恼又伤心的我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敲击着键盘直到天亮。

转眼到了2001年, 发生的事情竟与我的梦境惊人相似。在一间宽大的教室里, 坐满了人, 我与一群孩子尽情地演绎着精彩, 最后, 我顺利地通过了招聘考试。

孩子们, 在这里我要用我的故事告诉你们:只要为自己立下奋斗目标, 并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我的故事刚说完, 教室里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个个小脸激动得红扑扑的, 眼里满是对老师的佩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当场表示:他们以有这样的老师为荣, 要以老师为榜样, 乐观地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永不退缩。

三、谈谈“他”的故事, 在比较中找到存在的差距

“他”是个很宽的范围, 既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陌生人, 还可以是书刊、影视作品中的人。借助于“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把自身的言行与故事中“他”的言行进行对比、加以借鉴, 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 让学生在津津有味聆听故事的同时, 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力量, 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主动地思考, 从而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

如, 当今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 即使我们竭尽全力, 声嘶力竭, 也是不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的, 而如果借助故事, 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一次,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西部的青海省, 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 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 就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 包括喂牲口, 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 牲畜也一样, 渴啊!终于有一天, 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 挣脱了缰绳, 强行闯入了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车来了, 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 迅速地冲上公路, 沉默地立在车前, 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 也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 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 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 最后造成了堵车, 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 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 可老牛都不为所动。

后来, 牛的主人寻来了, 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 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 染红了鞭子, 老牛的凄厉哞叫, 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 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 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 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 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 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 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 而是对着夕阳, 仰天长哞, 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 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 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 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 静默中, 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 在一片寂静无语中, 它们掉转头, 慢慢往家走去。

讲到这里, 我发现孩子们惊讶得张大嘴巴, 半天合不拢。我趁热打铁, 说道:“老牛为了自己的孩子, 表现得是何等悲壮、伟大啊!我们哪一个人不曾沐浴在母爱的春雨中, 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母亲亲切的目光中成长的?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相信每个同学都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事实证明, “你”“我”“他”的故事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具有神奇的教育效果, 甚至可以挽救一个人。教师应该善于用故事来打动孩子们的心, 这将胜过千百次的批评。

孩子的故事论文 篇2

篇一:孩子的成长故事

子的成长

——记大班的一次运动会

我的宝宝2021年8月7号中午12:45诞生,体长50cm,体重7斤4两,这是我一辈子都会记住的数据。当我看到他的第一眼时,我感动的哭了,这个小毛头就是我怀胎十月的孩子,从那刻起,我就开头了我的“母亲”生涯。我的宝宝大名是爸爸起的叫刘显扬,小名是我这个妈妈起的叫亮亮,时间如梭,一晃现在已经上大班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的每一个改变我都看在眼里,他的成长更多的是欢乐,百无禁忌常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我们全家笑翻了天。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就格外令我感动,今年12月2日宝宝所在学校要进行运动会,宝宝报名参与的项目是跳绳。老师告诉我的时候我还以为听错了,不久前参与了学校的观摩活动,课间活动课时我们亮亮可是连绳子还舞不起来的。由于暑假我帮他报了跆拳道只去了一次就再也不要去了,一去就眼泪汪汪的,去了只好把他再领回来,我自认为我的孩子是没有运动天赋的。这离运动会没几天了,他就会学会跳绳,并参与竞赛?我很怀疑,但最终事实证明是我错了。

11月29日晚上我们照常完成了写字做算术题后,我们喊他上楼睡觉。“妈妈,我要跳绳,过几天宝宝要上台表演了,我还要在练练”,他喊住了我们。当时我和我老公是无比吃惊,但心中是一丝窃喜。“好啊好啊”,我们就坐在沙发上看,“爸爸和妈妈先两个人舞绳子宝宝来跳”。我们听指挥的照做了,一跳跳了十五个,我和老公互看一眼笑了,慢慢的发觉他的节奏跟的上了。一会儿宝宝就要求自己跳了,虽然绳子

还没有完全的打开,但看得出来,这件事很令他上心,当天晚上虽只胜利跳起了两个,但宝宝和我们都感到很有成就感。

11月30号,睡觉之前他又提出了练习跳绳,常常和我打交道的一百多个孩子都是些淘气的孩子。每天看着他们学习、玩耍、长大,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涌动。虽然说这些孩子都很淘气,但还是很可爱的。

每天在街上、校内里随处都可以听到稚嫩的声音:“老师早上好!”“老师中午好!”“老师下午好!”,虽然每天都在重复,但是每天听到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动。

课堂上,虽然每天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在老师自认为精彩的教学组织中显得麻木不仁,虽然作业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消失了不该消失的错误,但是每当听到孩子在活动中发出老师预料之外的想法时,每当看到孩子一笔一画工整的作业时,每当看到孩子们主动的拿着作业争先恐后的要老师检查时,我的一切苦恼和对孩子的不是都抛之脑后,涌现出来的是一群乖巧的小精灵!总会逗得老师快乐。

老师就是这样,看着自己陪伴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能干,心里就满足了!

篇二:我和孩子的成长故事

一臂之力

我和孩子的成长故事

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快上学校二班级了,回想那个小小的人儿在自个怀里一颦一笑,一喜一怒的样子,仿佛就是昨天。转瞬看看孩子趴在写字台仔细写作业的样子,回过头来想想他成长的道路,有着多少这样那样的快乐、无奈、骄傲、彷徨......全部的想法都在他一个人身上,关注着他的成长,是全家的目标,对他下的功夫自然也就最多。我曾经看到一个文章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后天训练比天赋更加重要”“没有什么是不行能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看你在他身上能付出多大的精力!”当时看到这些话时,觉得有些夸大了。但是在我有了孩子之后,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大约在孩子八个月时,孩子的姥姥就开头教他学习汉字,从第一个简洁的“爬”字开头,姥姥带着孩子在地上爬,并且把字拿到他眼前看,跟他反复的讲,我们都感觉这么小的孩子是不行能认识字的,但是在姥姥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一天天在进步。2021年3月当时我们一岁八个月认识一百多个汉字,但到了2021年的11月份我们就认识七百多个汉字,孩子在这时候对认字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平均一天最多能认十个字,到其次天复习再认时竟然一个不错。他的表现激发了全家的热忱,只要他不认识的字,我们不管当时在做什么,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拿出字典给孩子写下来,带着他一起读,可能这种不放掉一个问题的习惯带到了他以后的学习中,让我们受益匪浅。认字是他没上学时最感爱好的事,可能是玩着认识的,他或许没有感到一丝的累。在大人有意识的训练下,孩子到2021年时已经认识汉字二千多了。这对于读书没有丝毫的问题,所以我家最多的就是书。

古人说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关于读书,好处就太多了,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加细腻,气度更加不凡。诸葛亮曾这样描述人生的最高境界:非淡泊勿以明志,非安静勿以致远。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前提就是读书。对于孩子来说,多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平常的时间转换成了欢乐的时刻。可能是认字多孩子的爱好就格外的广泛,爱看的书很杂,有军事上的、地理上的、故事上的,最终进展到种菜的,做饭的书,有时一看书坐半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这样又在无形中培育了孩子坐的住,静下心的好习惯,所以我们都特别感谢孩子的姥姥,假如没有她的发觉,可能孩子这个爱好就不能培育出来。有人或许会说孩子嘛,不上学就好好玩,上了学老师一教就会了,我们小时候不也没人教嘛!再说了上学后学习好的,不肯定都是平常学前教的好呀!是的,孩子的天赋当然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会多一点,有的孩子会少一点。可是我们不敢保证自已的孩子会是那么多一点的孩子,所以当时最初的想法是想让他在玩中学点东西,这样在上学时就不会太累,可是到了最终我们发觉,假如没有培育出孩子对学习的爱好,就不行能静下心去学,这个爱好假如培育出来,最终受益的不光是家长,更是孩子。到底我们的学识是有限的,到了不能辅导他时,就只能靠他自已一个人去面对了。

百闻不如一见,增长孩子的见识。具有独立思索力量的孩子,从来不会迷信课本,无论什么事都要亲身去体验才罢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缺一不行的整体,现实生活所教给我们的东西要比书本能教会我们的更丰富多彩,孩子也更有爱好去了解他。为了开阔他的视野,我们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开头有方案的带他旅游,北京、山东、陕西、___、海南、广西,湖南,基本只要大人有时间都会带他去玩,这也让他在性格上变的开朗,热忱。在出去玩时结帐,买小东西划价,我们都让他去尝试,在玩中领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四岁时有一天问我生他的过程时,我发觉这是一个好机会,让他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我就从怀孕初期的反应,到最终做剖腹产手术,下了手术台发觉在腰上和腿上都是血,我抬起头看他时,孩子满眼的泪水,胖胖的小手抱紧了我的颈项声音很哽咽的说;“妈妈,感谢你,你好可怜呀!”我也很感动地抱着他说:“不行怜呀,妈妈特别的爱你所以值得呀!”“我也爱你,妈妈!”这件事让孩子感受到,爱一个人能为别人付出是美好的。学习再好,假如没有一颗感谢老师,感谢父母,感谢一切关心过自已的人,那么这个人将一事无成。“感恩”并不是单纯狭义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是一种生活看法,一种擅长发觉美并观赏美的一种品质一种情操。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假如我们终日惴惴担心,居于这种那种的“不如意”之中,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假如

我们训练孩子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擅长发觉事物的美妙,感受平凡中的漂亮,那么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最终我要对我的孩子说:妈妈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把你培育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妈妈也不知道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会碰到怎样的困难和险苦,但妈妈知道你肯定会是一个阳光,欢乐,善良,知道感恩的好孩子。妈妈虽然没有强健的臂膀,但加上老师,爸爸,姥爷,姥姥,爷爷,奶奶......全部爱你人的臂膀,那将是一个多么顽强而有力的臂膀呀!就让这个臂膀扶着你走向更远的路吧!

篇三:孩子个人成长经受

2021年2月17日,正是一年里最忙,但也是最该好好休息的一天---除夕夜,你降落到了这个世上。你是上天提前给爸爸妈妈送来的新年礼物,这个特别的日子,决定了以后你的每个生日都是跟最亲的人一起度过。时至今日慢慢懂事的你不禁问道:“为何爸爸妈妈在我的生日不像我其他好伴侣一样搞个生日会?搞聚餐?”爸爸妈妈总会笑着回答:“跟一家人庆祝是最好的,你长大就会明白。”

你是个淘气而又顽强的女孩子,从你哭哭闹闹、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至蹦蹦跳跳,在爸爸妈妈的记忆中没有别人赞过你一句:“小女孩真听话。”但爸爸妈妈总喜爱摸着你的头,对你说:“你是最棒的。”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你还担心分的一起跟老师站在讲台上,还说要帮忙管理纪律呢,真让人哭笑不得。

活泼好动的你参与了幼儿园的历届运动会,取得过不成的成绩。参与过学校的舞蹈队,也很主动地参加校外舞蹈培训,每当观察你做拉腿、拱桥、一字马等大幅度训练时,我们总替你担忧你的身体是否受得了,曾经几次试图问你辛苦不辛苦,你总是很顽强地说:“一点都不辛苦,我要连续学跳舞,跳舞很好玩。”爸爸妈妈听到你这句话就放心了。

到了幼儿园其次、三年,你又参与了钢琴课程,当你两年后出席小型音乐会的钢琴表演时,用心弹奏的你是不会发觉爸爸妈妈感动落泪的一刻,完善的一曲这就是对我们几年付出的最好回报。

到了幼儿园第三年至今,爸爸妈妈把有点天赋的你带到了画画的世界,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吓,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有几个参赛

作品还得到镇级的荣誉证书,学校期间的多个作品代表乐从学校参与全国级别的书画评比,均获得不错的成绩。小奖状、小证书爸爸妈妈都帮你保存好,这些都代表这你成长的一步步痕迹。

去年开头,爸爸妈妈把热爱表演的你带到了小主持人培训班,爸爸还特意在家里安装了一套卡拉OK,有肯定台风的你还反过来教导老爸呢,真受不了你。

上学校的你总喜爱跟男孩子们玩,看着快9岁的你,爸爸老是问自己:“我家闺女啥时候能长大啊?”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形容你一点都不过分--女汉子,盼望你以后长大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后,还会记得自己曾经的辉煌。同样爸爸妈妈也会在你长大之前,好好的关爱你,由于爸爸妈妈跟你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最美妙的时间。

今年暑假,你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还有机会参加本次小演员试戏活动,爸爸妈妈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熬炼机会,盼望你好好享受这个活动,表现出你最佳的一面。

《孩子的成长故事》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孤独的孩子有故事 篇3

他的名字叫李桐,他每天一个人静坐,一个人遛操场,一个人学习,在他的眼里充满了孤独和迷茫。他很少笑,但在他的眼里看不到一丝阳光。一次,他旷课了,我给他的家长打电话:“李桐为什么没来上学,刚开学没几天,就违反校规。”家长的一句话让我不知所措:“他不去上学,我可不敢管。”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他的家庭环境不好,有上网的不良习惯。最后我挂断电话,出校门去寻找他。我查过几个网吧,终于在他家附近的一个网吧找到他,他正在玩网络游戏,正沉迷于虚幻世界中的打打杀杀,而且表情很木然。我没有发火,因为我相信,有涵养的表达比鲁莽的冲动更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我把他带回学校,先让他上课,然后和他约定放学后谈心。

刚开始,他一言不发,我问:“你对新教师感觉怎么样呀?对将来有怎样的设计呀?”他说:“没什么感觉,没什么设计。” 通过先前打电话对他的了解和对他的观察,我没有质问和责怪他违反校规,而是采取从关心到疏导的方法,而他的心仍然是大门紧闭。看来对我还是不信任,他肯定以为我不是要帮助他,而是要惩罚他。我无计可施,只好通过谈最敏感的话题来刺痛他的心灵,“你爸爸呢?”他哭了,哭得很伤心。他说:“我爸在国外打工,我的妈妈是后妈,没人管我。”我明白了他的孤独,更清楚了他的处境,他是一个需要关心的孩子,幸好我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对他乱批一顿。我沉默了,知道了孩子孤独的缘由,我暗下决心,一定帮他找回灿烂的笑容。

李桐的症结找到了,帮助他走出生活的阴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他确实成了我接下来几年的负担,但我认为是甜蜜的负担,付出再多,只要他健康快乐成长就可以了。我明白他最需要的是爱,虽然表面看上去很倔强,但是内心很脆弱,他的外表掩饰不了他眼底的清纯和对关爱的渴望。我要在生活、学习上关注他、帮助他,注意和他交往的细节。我首先要让他确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爱的行动可以融化一切,渐渐地他信任我了。他说:“当初爸妈离婚,是因为爸爸没能力,现在爸爸在国外打工,很辛苦。我很爱爸爸,他每月都会给我和后妈寄钱,将来有了出息会好好孝敬爸爸。”我说:“好吧,用你的行动说话吧。”于是,上大学、寻求高质量生活的信念,在他的心底扎根了。从他的言语中,听出他不喜欢他的后妈。我劝他接受妈妈,学会关心妈妈:“她每天都给你做饭,都在关心你,而且从上次电话中我能听出,她很想和你成为朋友,她很怕和你沟通,因为你不理解她,你们有代沟。你可以试着改变现状,换一个角度,用爱的眼神去看事情,从多帮妈妈干些家务做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他转身走了。后来我去了他们家一次,他妈妈说:“谢谢李老师,他现在叫我妈妈了。”他母亲的激动和喜悦化作眼底那两颗晶莹的泪,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一个孩子心里有了爱,他的眼神就会有光。他变了,变得爱说了,变得更爱学习了。事实说明被爱包围的孩子是幸福的。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李桐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到了高二下学期,李桐最大的学习障碍就是英语,他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对英语没兴趣。我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他高考最大的绊脚石,我问他原因,他说:“多少年的‘瘸腿科’了,怕是补不回来了。”教育的机会来了,这天是他的生日,我说:“李老师送你一个生日礼物,放学后你到操场。”因为我在德育处,每天中午都要播放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在这个时间点,我播放了一首英文版的《好男人》,节奏和旋律都非常美。他爱好音乐,那一刻他在享受着音乐,也接受着我对他生日的祝福。结束后,他跑进我的办公室,说了声:“谢谢。”晚上我约他一起过生日,在家里炒了几个菜,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在切蛋糕前,我又唱了那首英文版的《好男人》,我说:“希望你将来成为好男人!好男人需要克服困难,好男人需要吃更多的苦!为了前途,把英语成绩搞上去吧!”我点上蜡烛,让他许愿,烛光映在他的臉上,我看到了他自信的表情,也看到了他的两行热泪。他说:“李老师,让我叫你哥吧。”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脾,“以后你就叫我哥”。

我喜欢教育,因为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每天用自己心灵去碰撞不同的心灵,激起幸福的火花。以后我会继续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用行动诠释师德的内涵,我相信真爱无敌。

【李海涛,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六分校教师】

责任编辑/齐 欣

给孩子讲家庭过去的故事 篇4

大多数家长都知道给孩子讲故事有很多好处:提高语言能力;扩充对世界的认识:使孩子成为喜欢阅读的人……一项新的科学研究甚至表明, 阅读文学作品能够提高人对于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孩子一起阅读绝对是个很棒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钻研一本书的温馨景象, 可能对于一些家长和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限于文化、时间和精力的影响, 书籍并不是某些家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另一部分家长来说, “阅读”本身可能会让他们想起自己不怎么愉快的学习生涯。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 坐下来读书是一种惩罚而非奖励。幸运的是, 有另一种好办法可以达到与读书同样好的效果———讲述家庭故事。

在过去的25年间, 一项对于讲述家庭故事的研究表明, 这项日常活动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许多正面影响。例如, 研究发现, 在年幼时听过父母完整、详细讲述过家庭故事的孩子的表达能力, 会在成年后比同龄人更强。同时, 这样的孩子在对他人思想、情感的理解上表现出了更高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学生时代拥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另一项研究表明, 青少年对于家族史的学习有助于塑造他们较强的自尊感。这样的孩子比起没有经历过家族史教育的孩子来说显得更加成熟, 在成年后抑郁、焦虑的概率也比较低。

最重要的是, 不像书本故事, 家庭故事总是免费的, 完全可移植的。你甚至都不需要开灯, 就可以完成你的故事分享。研究表明, 各种各样的家庭故事都对孩子有益。分享家庭故事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就是孩子长大到早已过了睡前故事的年龄, 家庭故事还可以继续成为父母与孩子日常交往的一部分。

无论文化水平和经济状况如何, 每个家庭都有故事可说。当然了, 并非所有这些故事都如同田园牧歌一般美妙。不要为此感到担心, 研究表明, 儿童和青少年能够从他们的长辈曾经历过的艰难时刻中学会应对挫折的办法———只要讲故事的方式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

故事的内容是百无禁忌的。你可以向孩子们讲述那棵由于接线错误而烧起来了的圣诞树, 也可以说说你是如何遇见一生的挚友的, 甚至讲讲你从前的旅行故事。

书籍中包含“叙述”, 但只有家庭故事包含着“家人”。而幸运的是, 听家族史长大的孩子能够二者兼得。他们听到的故事将使他们成为这个家庭、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从这些故事里, 他们了解他们是谁, 来自何处, 并将有怎样的未来。

正如美国女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所说:“伟大的时代未必有高科技, 但却不能没有‘故事’。”口传故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类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能够讲简单的故事。更大一点的孩子则能够将想象力和过往的经验结合起来, 编织出一个相对理性的故事。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这些故事的内涵也愈发宽广。人类中小部分具有天赋的个体, 选择执笔将它们记录下来, 流传给后世, 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和“家族史”。

假期是向孩子们讲述家庭故事的黄金时间。伴随着圣诞树、节日大餐, 你可以把那些过去的事情向孩子们娓娓道来。当然, 保留那些幽默的、温暖的部分, 删去那些伤心的、血腥的情节。也许你的故事不如书上的故事文笔优美, 逻辑连贯, 但它们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

雪孩子的故事 篇5

如果你是一个80年代出生的朋友,听到这首背景音乐,必须会想到一部小时候电视里演过的国产动画片----《雪孩子》。这首背景音乐正是那个动画片的主题曲。每当我听到这首歌,脑中就会浮现出动画片中的情景。

动画片讲述了两只兔子和一个雪人的故事。在冬天兔妈妈和小兔在家门口堆了一个雪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雪孩子。当兔妈妈出去找萝卜的时候,雪孩子获得了生命,动了起来,小兔十分高兴,他们整整玩了一个下午,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小兔玩累了回到房子里去睡觉,雪孩子就在这个对于它即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里自由的玩耍。当它回来的时候,看见房子着火了,而小兔还在里面睡觉。雪孩子为了救小兔不顾自己的冰雪之身冲进着着火的房子,小兔救出来了,而它自己也融化成一片雪水。小兔醒过来发现是雪孩子救了她,痛哭着扑倒在融化的雪水中。这时兔妈妈回来了安慰着小兔,指着雪水被阳光蒸发的水蒸汽说:“你看,雪孩子不是和我们在一齐吗。”画面上出现一个蒸汽构成的雪孩子,微笑着飘向远方。

说到那里,我想好多看过这个动画片的朋友是不是动画片里的情景都会历历在目。我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到结尾的时候眼睛里总是含着泪水,它让我感动,给我触动,并且一向影响着我。从那时起就让我明白一种精神叫做奉贤,为了一种信念去放下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只要这种信念是正确的,这种放下就是值得的。雪孩子为了救小兔不惜放下了自己的生命,它的来之不易的生命。它的生命是如此短暂,但是它的好处是如此的伟大。

一样的孩子,不同的故事 篇6

克莱门斯作品中讲的是几个天才儿童的故事。他们有的不肯人云亦云,热衷创意,随时都能想出出人意料的主意;有的质疑学校的纪律,模仿甘地的“不抵抗运动”,不动声色地向学校施加压力;有的不满于学校用成绩评高低,不以为然地说:100分有什么了不起!故意考零分。这三个故事有个共同点,就是三个天才儿童都获得了全小同学的一致拥护和配合。以至于他们向学校、向老师、向权威交办的影响越来越大,突破了班级、校园,走向社会。当老师们领教了孩子的厉害,也从这些校园故事中看到孩子们富于想象力、善良、正直、竞争、团结等可贵的品质后,他们一直遵循了“孩子利益最大化”这个教育原则。这是多么可贵、多么可爱呀。这些精彩的校园故事、师生冲突,最后总是在是生的交流、理解中达到共赢。这些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些编辑,我们相信这样好的故事肯定能够吸引中国的小读者们。

故事环环相扣、笑料频出、高潮迭起,让人时不时笑出声来。但在策划、编辑过程中,我们意识到,除了轻松幽默、活泼有趣等孩子喜欢的元素外,贯穿在克莱门斯作品中的教育话题和教育理念,在当代中国的教育背景下是多么难能可贵。《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校长允许孩子们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来上学,用废弃的汽车做校舍;《我们叫它粉灵豆》中的葛兰洁老师,在全校学生在杰克的率领下,连街边商店卖文具的女人都管笔不叫笔,而是叫“粉灵豆“的危急情况下,下禁令、搞惩罚,不怕把校园里的事情闹大,引起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多年后,杰克已长大成人,打开十几年前葛兰洁老师写给他的信,才知道老师就是故意这么做,故意大唱反调,在背后推了杰克一把,帮他实现自己的“惊天大计划”。呵呵,就像看完《窗边的小豆豆》的小朋友嚷着:“妈妈,我要上这样的学校!”看完《窗边的小豆豆》的家长朋友感叹:“我小时候怎么没遇到这样的老师呢!”看完《我们叫它粉灵豆》,谁不想在林肯小学、在葛兰洁老师的爱与智慧中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呢。

我们把这套书的读者定位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为了迎合小读者的兴趣特点,我们在封面、插图、制作上做了一些特别的考虑。封面上力求好玩有趣、新鲜活泼,比如《我们叫它粉灵豆》的封面,是以小主人公为首的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好奇地抬头注视着一支硕大的笔。插图方面,我们买了台湾版的插图,绘者是曾获得亚洲绘本双年展荣誉奖的台湾插画家,画风非常清新可爱。但我们觉得插图数量不够,又找国内画手补画了三分之二的插图。为了使内文更加亮丽多彩,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们在书中用铜版纸加了十个彩色插图。包括套封制作在内,我们力求克莱门斯校园小说系列在少儿图书市场上以更出众、更有品相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少儿图书在定位、制作方面有它自己的规律。在这方面,我们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安武林等专家看了作品后都非常喜欢,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并撰写推荐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刘春生老师,他把三本小说作为阅读资料打印给学生,学生反馈回数十条信息,这里边有评价、有感叹,也有嬉笑,都那么自然可爱、童趣盎然。我选摘了几则放在书中前面,和读者分享。孩子们喜欢,觉得好玩有趣,觉得用的是他们的语言,说的是他们的事——就像五年2班学生薛昊明说的“哈哈,为什么天下的小学生的想法做法都一样呢?”——这让我由衷的高兴。刘春生老师倡导教学改革,著有《作业的革命》一书,探讨人性化教育理念。他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写了一篇书评《走进儿童民族的信使》,把这本书当作老师走进孩子世界的媒介;同时,谁没有童年那段黄金的记忆,刘老师从大人的角度写了另一篇书评《无价的宝贝——童年》。

我与山里孩子的“故事之约” 篇7

工作之地是离我家20公里外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鸭子坝。虽然这里偏僻, 交通不便, 一路崎岖, 从家出发得翻山越岭3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我却毫无怨言, 毫不退缩, 路是我选的, 我就要坚持走下去。事实上, 在那儿的4年, 也是我最快乐最怀念的4年。

从刚跨入这所小学的那天起, 我就被浓浓的快乐所包围。也许因为我是踏入这个偏远山区小学的第一个女大学生, 也许是鸭子坝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太需要老师的缘故, 报到那天, 15个孩子用他们最灿烂的笑容、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了我。一见如故的我们, 就像只是暂时分别几天又见面的亲人。他们叽叽喳喳围着我, 向我介绍班上的“黑四”怎么作, “憨狗”怎么不听话……他们津津乐道地讲着, 我的心填满了喜悦。我也把满心的喜悦化作动听的故事“田螺姑娘”回馈给他们。我发现名字稀奇古怪的“黑四”“憨狗”听得很投入, 那专注的眼神、眨巴的眼睛, 似乎也想从河边把“田螺姑娘”请回家里。他俩好奇地说:“我们家旁边的小河里就有好多田螺。”我趁机说:“田螺姑娘最喜欢勤劳、勇敢的男子汉!”通过这一暗示, 我发现“黑四”“憨狗”这两个男生干劳动可积极了, 累活、脏活总是抢着干。

我惊叹:故事的魅力真是了得!于是, 我琢磨着孩子们的胃口, 变换着故事内容, 变换着讲述的方式, 并与他们约定:只要上课专心听讲, 按要求完成作业, 每天就有故事听。

因为想听故事, 孩子们总是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他们不想错过我的下一个精彩故事;因为想听故事, 他们个个都听话, 上课精神抖擞, 没人交头接耳, 他们怕惹老师生气就取消了故事与他们的约会。我暗自窃喜, 这样的结果正是我想看到的, 更主要的是我还有另一个目的———将来, 听到更多学生自己的故事, 看到这里刮起一股阅读风, 让更多的人享受倾听和阅读的快乐!

因而, 我一如既往地讲着孩子们爱听的故事。有时故弄玄虚留下悬念, 吊吊孩子们的胃口;有时, 故伎重演“看, 我讲的故事就在《安徒生童话选》中躲着呢”, 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跑到我这儿借书。当然, 跑得最快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一到, 我所有的书都会被“抢劫一空”。他们是我们班讲故事时窗外的常客, 密密匝匝的, 好在窗子是用木头雕刻的花瓣型小孔, 一张笑脸正好配一个小孔, 他们把脸紧贴在花瓣型窗口上, 屏息凝视, 直到我的故事结束才肯离开。一来二去, 我跟他们渐渐熟了。孩子们喜欢听, 我也不拦着, 反正这是好事, 一举多得嘛。

跟我借书的, 大多是离学校很远很远的“和尚水沟村”的高年级孩子。他们村是我回家必经的一个村子。每逢周末, 他们总是在村边的路口等着我, 亲切地称我“故事姐姐”, 欢呼着与我一同返校。一路上留下了我们的歌声与欢笑, “牛郎织女”“女娲补天”“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伴着花香显得十分惬意。有故事陪伴的日子, 孩子们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 巴不得回校的路长些, 再长些。

最让我难忘的是孩子们顾不得疲倦, 每天晚上自觉完成作业后, 都要来找我, 二十多个学生把我团团围住, 非要听完我讲的故事方才安心入睡, 就像失眠的人非得吃上几颗安眠药一样。我刚刚参加工作, 就深切地感到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对课外书的渴望, 我把我所拥有的《童话王国》《儿童文学》《少儿文艺》《安徒生童话选》《民间传说故事》等书籍倾囊相助, 也不能满足他们阅读的需要。

是该为他们到图书馆办借书证的时候了, 我对自己说。我告诉孩子们, 只要在图书馆办一个借书证, 一年四季就可以借阅数不尽的书看, 对什么书感兴趣就去借什么书看, 可以第七天还书, 接着又借自己喜欢的书。听到这一好消息, 孩子们乐得像炸开了锅的“爆米花”。我趁热打铁, 利用周末帮助孩子们办到了借书证。几个孩子兴奋得呼啦啦就借了二十多本书, 他们如饥似渴地读着, 津津有味地讲着, 我心中的梦也在一个一个悄悄地践行着、实现着。

由于孩子们的家“和尚水沟”离县城遥远, 我就成了他们借书、还书的中介, 我的菜篮子变成了“书篮”, 回家时, 我背着书下山坡;返校时, 我又背着一本本书翻山越岭, 着实淌了不少的臭汗!可是为了实现我心中的梦, 为了圆孩子们的阅读梦, 流点汗又算啥!

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 篇8

一、巧妙引入, 营造故事氛围

给幼儿讲故事, 让他们喜欢听, 选择故事是关键, 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选择的故事, 幼儿才会喜欢听。选择完故事后, 如何起好开头, 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更是我们要花费心思的。

小班幼儿受父母宠爱, 不肯好好吃饭, 还经常生病, 于是, 我为他们选择了色彩鲜艳的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一开始, 我并不急于讲, 而是让他们观察封面: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毛毛虫?显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把他们的视线拉住了,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答。在大家兴趣盎然的时候, 我将他们带入故事中:为什么毛毛虫会长得这样大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封面的观察非常适合小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 他们急于知道究竟为什么毛毛虫能长得那么大, 于是, 他们都会全神贯注地听下去, 从一颗小小的卵到大大的毛毛虫, 再到最后化蛹成蝶的过程, 在听与看的双重冲击下, 幼儿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应该多吃饭, 才能长得又高又大。

大班幼儿思维活泼, 跳跃性比较大, 听故事的目的性比较明确。针对此特点给他们讲故事时, 我特别注意问题的设置, 如故事《聪明的乌龟》, 刚开始时我以谈话的口吻抛出疑问:有一只乌龟, 为了救小青蛙, 被狐狸给抓住了, 最后它会得救吗?请幼儿来讨论、猜测, 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接着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自己去听———到底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乌龟究竟是怎么得救的?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吧!这样幼儿听故事的目的性非常明确, 听得自然认真!

二、精彩演绎, 诠释故事内容

有了良好的开始, 中间故事的讲述则是重中之重, 讲故事时, 需要老师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 掌握故事情节和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讲述中运用必要的手势, 夸张的动作、表情, 生动的语气、语调, 最重要的是要与幼儿互动, 眼神自然而然地与幼儿交汇, 帮助幼儿融进故事, 这样幼儿自然会享受到听故事的乐趣, 更喜欢听故事了。

如绘本故事《嘿, 站住》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老鼠妈妈的孩子不见了, 她找啊找啊, 先是爬上了一座高山……又翻过了另一座大山。他把整个森林都找了个遍, 可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森林那么大, 小鼠又那么小, 鼠妈妈好伤心, 她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小鼠了!突然, 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黑猩猩冲她大声喊道:“嘿, 站住!”这时, 我故意停下来, 引导幼儿猜测:黑猩猩想要做什么?鼠妈妈面对黑猩猩的大嘴巴时又会怎么做呢?顿时幼儿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 他们完全陷在故事中, 气氛紧张急了, 他们着急地想知道下文, 我却故意慢腾腾地接着往下讲, 讲到鼠妈妈尖叫的语句时, 我又故意讲得快速而又慌张。夸张的语气, 生动的表情, 幼儿完全被吸引住了, 大家都在为鼠妈妈焦急, 由于语句重复的关系, 在后面讲到鼠妈妈的尖叫时, 我甚至放慢速度引导幼儿参与进来, 尝试讲述———“猩猩, 猩猩!有个黑猩猩在追杀我!救命啊!救命啊!他会抓住我不放的!他会把我撕得粉碎的!他会把我剁成肉酱的!他会把我吃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幼儿很自然地从听故事过渡到参与故事讲述当中, 听得高兴, 讲得有趣。使得单纯的讲故事因为有了幼儿的参与而更生动。

三、适时收尾, 分享故事情感

讲故事要讲究抑扬顿挫, 追随幼儿的表情, 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与他们有效互动, 才能让他们喜欢听故事。而一个故事的结束常常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那么如何让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一直绵延不断地持续下去呢?我觉得结尾部分特别重要。

再以绘本《嘿, 站住》为例, 故事讲到鼠妈妈筋疲力尽地站在北极的冰原上准备听天由命的时候, 黑猩猩越来越近了, 我特意放慢了语速, 甚至还稍稍停顿了一下:越来越近, 越来越近……同时, 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 有的吓得睁大了眼睛, 有的皱着眉头, 有的握紧了拳头, 捂住了嘴巴……我神秘地翻开了黑猩猩手捧小老鼠的画面———原来, 黑猩猩一路追击老鼠妈妈, 只不过是想把她的孩子还给她。我看到孩子们笑了, 于是, 我趁机把故事结尾讲了, 孩子们乐成一团。故事把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 那种久违后的重逢, 那种惶恐后的惊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朋友们听得是酣畅淋漓, 如释重负, 而这个时候的黑猩猩, 看起来是那么温柔。故事的结尾把我们带到一个很美的境界, 试想一下, 黑猩猩带着老鼠母子一起回家的旅程, 该是多么轻松愉悦啊!试想一下, 孩子们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时会是多么地真心啊!再试想一下, 有了这么美的故事渲染, 小朋友想听故事的心情会不会更急切一些呢?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 都会开花结果, 不仅影响他的一生, 也决定他的一生。

孩子的故事论文 篇9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孩子,上帝,牧师

在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的诗集《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1789)与《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中,讲述了多个“迷失孩子”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的孩子有上帝指路,有的孩子却被野兽拯救,还有一些孩子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本文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去解读这些“迷失孩子”故事的寓意。

1 迷失的孩子与上帝

在《天真之歌》中,布莱克讲述了一个找不到父亲的孩子遇到了慈父般上帝的故事:“爸爸,爸爸,你上哪儿?啊,别走那么快吧”,“漆黑的夜里,不见了爸爸,露水淋湿了小孩,泥沼又深,小孩流泪”(《天真之歌·小男孩的迷失》)[1]。这个无助的可怜的孩子该怎么办呢?有谁能帮助这个在暗夜中迷失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呢?诗人选择了上帝:“丢失在荒凉泥地的小孩,跟在摇晃不定的灯光后面哭了起来,但上帝永在身边,他穿着白衣就像爸爸出现”(《天真之歌·小男孩的寻获》)[1]。

在《天真之歌》出版的前五年(1784年),布莱克遭遇了父亲撒手尘寰丢下他不管的残酷现实,涉世未深的他要在没有父亲指引的情况下去走过“黑夜”中的“泥沼”;一年后,他遇到了新的挫折———他开办的一家印刷店破产了。但他依然相信上帝会给他父亲一样的爱。《迷失》与《寻获》并非诗人的平空遐想,而是基于现实的“虚构”故事,故事中有对至亲的依恋,也有对至圣的虔诚。

诗人还曾拥有一个童话般的“梦”:“有一回幻梦织了一片树荫,罩在我那天使守护的床顶”,“我看见一只迷路的蚂蚁”,“我听她哭得真心伤”(《天真之歌·梦》)[1]。诗人依然在写“迷失的孩子”,而“人物”的背景依然是“黑夜”。面对黑夜中迷失的“蚂蚁”,上帝该怎么办呢?诗人为上帝想了一个办法:让萤火虫来管———一只萤火虫说道:“是哪个好哭鬼,把我这守夜人唤来?我就要照亮这块地面”,“小流浪者,快快转回家中”(《天真之歌·梦》)。在《梦》中诗人强调,万能的上帝会派“萤火虫”去眷顾“迷失的蚂蚁”。

2 迷失的孩子与野兽

对应于《天真之歌》中“迷失孩子”的故事,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也讲述了“迷失孩子”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迷失的孩子看不见上帝的身影:“你们的小孩子,在荒凉的沙漠中迷失,丽嘉怎么能安睡,若是妈妈在流泪”,“若是我的妈妈在安睡,丽嘉也就不会流泪”“愁苦的愁苦的黑夜啊”(《经验之歌·小女孩的迷失》)[2]。诗人讲述了一个叫丽嘉的女孩迷失于沙漠的故事,在“愁苦的黑夜”中,丽嘉看不到上帝的祥光,也看不见天使的翅膀,就连“萤火虫”也没有出现在这荒凉的地方。丽嘉的牵挂是妈妈对她的牵挂,夜不能寐独处荒郊的丽嘉,希望妈妈不要为她流泪,希望妈妈能好好睡上一觉。有谁来眷顾这个懂事的可怜的孩子呢?———“当丽嘉躺卧着安眠,从深深的山洞里面,许多猛兽跑出来,观察着这熟睡的女孩”,“它们把这熟睡的女孩”搬到洞里[2]———最终丽嘉见到了她的妈妈,“野兽”也没有伤害她们母女。

诗人讲述的这个“野兽救护女孩”的故事,依然是基于现实的虚构。诗人创作《经验之歌》期间,正是战争与专制给英国底层民众带来日趋深重的灾难的时期。底层民众的女孩子也陷入种种灾难之中,有的甚至沦为妓女:“在午夜的街道上,我听见那年轻的娼妓是怎样地诅咒”(《经验之歌·伦敦》)[2]。女孩“丽嘉”象征那些向往温暖家园、追求自由幸福的女性,“野兽”则象征心存善念的“好汉”———“狮子垂下他那一头金色的鬃毛”,“他的眼睛灼灼有光,流出红宝石般的眼泪,滴落在她的颈项上”[2]。

3 迷失的孩子与牧师

布莱克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天真孩子被牧师活活烧死的悲惨故事:“天父啊,我怎么能对你,或对任何我的兄弟爱得更深?我爱你只能像那只小鸟儿,在门边上把面包屑啄个不停”(《经验之歌·一个小男孩的迷失》)[2]。孩子这几句对人生态度的天真表白,居然触怒了牧师:“牧师听到了孩子的话,激动得直抖,抓住他的头发”,“孩子的哭泣谁也听不见,哭泣的父母白白地哭泣,他们剥光他只剩一件小衬衫,用一条锁链把他紧紧锁起。便把他在神圣的场所烧死”[2]。

这个触目惊心的故事,居然是真实的写照。我们熟知的为捍卫“太阳中心说”而化身火中的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就是一个“被迷失”者———他被教会信徒看做“执迷不悟”者,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处以火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布莱克笔下的“迷失的小男孩”,其实也没有迷失,他的话语反映了人之初时的天真,但被“牧师们”看做是“离经叛道”的“迷失”者,并处以火刑。诗人概叹:“哭泣的父母白白地哭泣,这类事情是在不列颠海岸发生”[2]。

4 结语

是谁让孩子们迷路?是黑夜,是战乱连绵,君主专制的黑暗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底层民众饱受精神奴役与经济剥削的双重欺压。成千上万贫困家庭的无助的孩子,被迫在黑暗中寻找生存的路,他们在“泥沼”中跋涉,在“沙漠”里寻求。“迷路”时,他们希望慈父般的上帝出现,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天真”世界里,上帝是虚无的,只是一个精神偶像;在“经验”世界里,上帝又是实在的,是“国王与牧师”一伙的代称(《经验之歌·扫烟囱的孩子》)[2]。

是谁让孩子们有路?是“野兽”,是心存善念,远离尘嚣的“野兽”。他们把迷失于荒郊的孩子丽嘉拖入山洞,守护起来,使她最终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2]。

是谁让孩子们无路?是牧师,是唯我独尊,心狠手辣的牧师。他们不许孩子说出他认为有违“教义”的语言,否则就把孩子烧死[2]。联想意大利科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为捍卫和发展“太阳中心说”而化身火中的真实故事,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在黑夜中寻找光明的“行吟诗人”———布莱克的纯真与深刻。S

参考文献

[1]威廉·布莱克,著.布莱克诗选[M].袁可嘉,查良铮,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孩子的故事论文 篇10

一、长辈溺爱习惯差

开学两周来, 没有发生特殊的事件, 白雨果在课堂上坐立不安, 基本上是单腿或双腿跪在椅子上, 或者是站着听课。每次我都要提醒示意, 他才会坐好。不过, 一会儿就又忘了。他如同一个刚入校的孩子, 在没有听完所有指令之前就开始某项任务, 频繁地打断别人说话。因为作业总不完成或质量很差, 我在放学时找到了他的托管老师, 想了解他在托管班的学习情况。托管老师说这孩子他准备放弃了, 因为没有学会, 可以教会, 但是他在那儿不好好写, 也不听话, 生气了就蹬柜子蹬墙, 老师实在管不了。听到这种情况, 我拨通了白雨果爸爸的电话, 约父母来校见面。

父亲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了, 他告诉我:爷爷奶奶在家中, 生活上对孩子甚是娇惯, 学习上, 又没有良好的辅导办法。为了白雨果, 准备把爷爷奶奶送回老家了, 自己带孩子, 以孩子为重。听到这些话, 我的心放了下来, 给他简单的交流了孩子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希望家长在家中配合的几点要求。

随后, 我一边专心搞教学, 一边对这个孩子关注有加。课堂上, 我尽量给予他发言的机会;下课时, 对其作业单独辅导, 谈心。果然, 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新的托管老师也夸他有所进步。

二、脾气倔强行为古怪

一个月后的一天中午, 我正在给孩子们打饭, 同学们都井然有序。突然一个声音喊道:“你插队!”我闻声看去, 原来是白雨果和杨立宵。只听白雨果反驳道:“我没有!”接着, 两人推推搡搡。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打饭, 我让他俩先回座位。我又继续低头打饭。不想, 听有人喊道:“老师!白雨果跑了!”

后来在男厕所的水池底下, 我发现他蜷缩着哭泣, 满脸委屈。我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回班, 可他不肯。我蹲下身子, 伸出手, 示意拉他出来。可他迟疑不肯, 我说:你先出来, 不管有任何委屈, 老师都会帮你。之后他才慢慢把手伸给了我。孩子从起初的畏惧、蜷缩, 到后来的信任、伸手, 这是我努力让他转变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三、倔劲儿上来瞪眼、握拳难控制

一次语文课练习写字, 白雨果拿着一支中性笔练写, 语文老师巡视过来看到后说不要用这种笔, 要用钢笔。等老师再次过来后发现他仍用中性笔, 就再次提醒换笔。这时, 他突然掀翻桌子大声吼道:“这就是钢笔!”全班同学和老师顿时惊呆了。语文老师一边安抚同学继续写字.一边让班长叫我到班中把孩子带了出去。

我把白雨果叫到身边, 握着他的手问道:“你认为钢笔是什么样子的?你手中的这支笔是钢笔吗?”“不是, 可是奶奶说是的。”他似乎也有些委屈。于是, 我耐着性子, 和他继续交谈:人人都可能犯错, 奶奶也是啊。当语文老师告诉你这不是钢笔的时候, 你可以告诉老师或经前后对比后再确定。刚才你选择的吼叫、掀桌子, 显然不合适。这样既扰乱课堂秩序, 又没能解决问题。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 可以在心中数数, 用平静的语言缓解你的不良情绪。白雨果答应我试试看。

后来, 学校的心理老师也专门为此事与白雨果本人交谈, 初步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于是, 我找来孩子的父亲, 希望了解这种暴力行为背后的原因?据他父亲讲, 在家中孩子就是这样的, 一边吼叫一边踢或扔东西。我们又问家长是如何处理的?他们基本都是以视而不见的方式, 等他闹够了, 就算过去了。

听到这些, 我明白了孩子的问题来自他的父母。我根据白雨果的情况, 转达了我校心理老师的建议, 即每周有父母陪同, 一起到心理咨询室谈话治疗, 发现并解决问题。

可是没过多久, 孩子的这种表现又一次发生了。白雨果上课喝水, 老师让他收起来。只见他坐在椅子上, 紧握双拳、咬牙切齿。我把他带出了教室。等他平静下来, 我问:“你这次有没有在心里默默地数数, 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说:“试了, 但是没忍住。”我赶忙说:“没关系!这次你没有推翻桌子, 不是比上次好多了吗?下次努力!”

所有事情的发生, 白雨果都认为老师和同学们对他有敌意, 然后进行不适当的反击。我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我们白雨果这样一个倔强易怒的孩子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因为一年来, 我与他之间的“较量”, 都是经过控制自我——肢体接触——谈话引导——给予方法来帮助他正确处理问题, 充分认识到攻击是不可接受的解决冲突的方法。我努力让他明白并理解老师和同学的各种行为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并不一定是敌意的表现。思想意识有了转变, 我接着关注他的内在感受。当他生气时, 我教给他怎样用一种建构性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感, 同时告诉他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 明确教会他推理和自制。

然而, 我们给予孩子的方法还不足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因为他的家庭无视他的攻击行为,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典型的放任型父母。放任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倾向于依赖和喜怒无常, 而且他的社会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很低。

打造中国孩子熟悉的故事 篇11

2005年夏天,南京信谊儿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于台湾信谊基金会而设立,力求把台湾信谊基金会的儿童阅读理念与成熟经验带入中国本土。南京信谊致力于中国本土原创图画书的编辑出版事业,将具有中国文化面貌的儿童阅读带给父母,充满关爱、尊重、快乐与友善,让中国的孩子在作品中找到更多的认同。迄今,已出版《团圆》、《驿马》、《宝儿》、《一园青菜成了精》、《躲猫猫大王》、《夜莺》、《求雨》、《漏》等作品,获得“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多项奖项。

在信谊编辑出版的中国本土原创图画书里,有来自创作者的投稿,也有编辑发掘出来的点子和创作题材。他们珍视每一本编辑出版的本土原创图画书,与创作者交流,欣赏作品独特的个性,每一本书都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信谊基金会张杏如执行长说过:“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但幼儿基本上要从生活中学习,从实际的经验中学习,我们不可能只仰赖国外的图书来滋养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在我们的语言文化中成长,成为一个有自信而且认同自己文化的人,因此也希望中国的创作者为我们自己的孩子创作图画书。”

国内原创作品的独特之处也正是它最平凡的地方,它讲述的都是普通的中国本土生活,是我们熟知的价值标准与情感表达,像《团圆》中的爸爸过年回家,他带着孩子去理发,把孩子扛在肩膀上看舞龙;夜晚,一家三口亲热地挤在同一张床上入睡,这些真挚朴实的生活,让孩子很快进入到情景中,受到感染。因为熟悉,所以亲切。

信谊的宗旨是“守护孩子唯一童年”,作为编辑,首先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知道孩子的心理与儿童观,这是必须的素质。在征选作品时,他们强调不拘形式和媒材,意在给创作者最大的空间,让创意创造可能。为了画面的镜头转承、画风与艺术标准,他们会与画者磨合很久,也常因为故事中的儿童性与合理性,与作者反复商讨。在出书之前,编辑更要与创作者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印刷过程中,细心听取印刷师傅的建议,严谨对待每一份印样,以期让作品以最好的面貌送到孩子手上。

图画书中,有的是文本和图画都由一人完成,有的则是分别由不同人来完成。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分工,对图画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画家独自完成文图的创作方式,能够很好地用图画表现故事的主旨,故事的画面感会更深入强烈,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度会更强,他明白故事的构图、脉络与表现手法,故事的情绪会表现得更充足。文图不一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画家充分领会作者意图,按照作者的体会演绎这个故事;二是加入画家自己的人生体会,赋予了这个故事额外的意义。在中国,文图不一的创作形式比较普遍,因此,编辑首先要把握好整本书的气质与走向。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是文乘图的效果,图画并不是对文字的简单说明,它要展现文字所无法完全传达的情绪,埋藏伏笔,甚至加入画家的思考与探索,完成读者的充分阅读享受。因此,当拿到一个好故事的时候,南京信谊会根据故事的性格、发生的地域以及年代,来选择与主题相契合的画风及相应的画者,或是带画家去采风,或是寻找有相应经历与情感共鸣的画家来绘画。只有画风与内容巧妙融合,才会成为让读者有认同感的好的图画书。在这一点,信谊原创图画书与国外引进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不同。

南京信谊对装帧和开本有一定的要求,画家的图画必须要有适当的开本来呈现,但他们不会用开本来拘束画家,会与画家商讨,怎样的开本最符合这本书的个性。开本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孩子自然而然进入到图画书的故事空间,进入到故事所传达的情节与气氛中,形成阅读与体验的最理想结合。信谊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编辑,使文图的呈现更符合科学儿童观。

孩子的故事论文 篇12

云宝宝哭了

夏日的下午, 刚带着学生学完关于夏天的词串后, 前一刻的晴空不知为何突然变得阴沉沉的, 学生纷纷指着天空告诉我:“老师, 好像要下雷阵雨了。”

“是啊。”我笑着回答, “你学完就用, 真厉害!”

“那雷阵雨是怎么一回事呢?”爱思考的于干发问了。

“老师不是讲过了吗?”几乎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你刚才肯定没有认真听课!”

“这个我知道。”于干一本正经地说:“可是……可是我还是认为下雨是因为云宝宝不听话, 被云妈妈打了, 他很痛, 很后悔, 所以就哭了。”

说得好!我又惊又喜, 正想要夸他, 几个男孩笑了起来:“真傻!”可是看到我严肃的样子, 他们一下子停住了笑声, 气氛尴尬极了。

“小朋友啊, 于干说得很好呀, 你们为什么笑他呢?”孩子们一脸的茫然, 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反思】

其实, 当时的我心中也是一片茫然:我是说过雨的形成, 因为那是教科书上的知识, 是需要孩子们明白的知识, 可是我更加喜欢和期待“云宝宝哭了”这样充满想象的回答, 因为那才是孩子心中的答案, 一个充满童真而又智慧的答案, 一个我们大人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答案。老天啊, 我究竟教给孩子什么了?真正的科学文化知识!可是, 这些知识让他们远离了天真, 远离了想象, 远离了他们应该拥有的幻想世界。那些来自孩子生命中最单纯的奇思妙想成了我们遥远的企盼。这不是我喜欢的, 也不是我所想要的。我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

原来是假的

我讲完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之后, 孩子们议论开来:“老师, 这盘古真厉害,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他创造的!”“老师, 我们的开天辟地就是西方的创世纪吧?”“老师, 盘古跟那个上帝一样伟大!”……

“老师,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不知是哪个孩子问的。顿时, 叽叽喳喳的声音戛然而止, 一双双小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我。

“这是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编造, 慢慢流传下来的。”我笑着回答。

“啊, 原来是假的!”孩子满脸的欣喜荡然无存。

看着他们的表情, 我无语。

【反思】

不管我怎样费尽口舌地解释, 孩子们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故事是假的。渐渐地, 他们对这些美丽的神话故事、有趣的童话故事、意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失去了信任, 认为听听就罢了。可是故事中的那些美好的品质——善良、智慧、勇敢、坚强的种子失去了在他们心灵播撒的机会, 对一个孩子来说, 失去这些就意味着失去自己。所以, 只有在低年级, 学生才会贪婪地阅读着一个个奇妙的神话故事, 也只有在低年级, 才会有学生天真地看着我说:“老师, 盘古真是高啊, 我要是也有那么高, 我也就顶天立地, 开天辟地了。”“老师, 我是王母娘娘的话, 就不会让牛郎织女一年只能见一次面, 我要让他们每天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老师, 海的女儿真的好美, 心地好善良, 我也要像她那样, 做一个心灵很美的人”……孩子们, 让你们不相信童话, 让你们不再想象, 让你们丢掉了纯真, 这是你们的不幸, 也是我们老师的悲哀啊!

柳树姑娘照镜子

在春暖花开、杨柳依依的季节, 爱提问的晨晨看着随风飘荡的柳条, 一脸疑惑地问我:“老师, 为什么柳树都是长在小河边或者池塘周围呢?”

“小家伙, 你可把我难倒了。”我摇着头, 笑着看着他。

这时, 机灵的小琳子连忙为我解围:“柳树姑娘的辫子那么长, 当然要照着镜子梳一梳了。这河水不就是一面镜子嘛。柳树姑娘长在河边, 梳起头发来不就方便了吗?”

“妙!你的回答真是妙极了!我就算想破脑子也说不出这样完美的答案来。”我摸着小琳子的头, 大大地表扬了她。

【反思】

上一篇: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下一篇:语文教学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