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2024-06-07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共12篇)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1

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强, 有奉献精神, 业务素质高, 稳定的审计队伍, 这是对审计人员在素质条件方面的具体要求。为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 我们有必要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条件加以研究。

一、审计人员为什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一) 从审计发展的实践看, 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一是审计的领域已由低层向高层发展, 由过去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向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向一切经济领域扩展;二是审计的内容由表层向深层发展, 由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多种类、多层次、多方位延伸;三是审计的作用已由简单的财经法纪监督向宏观调控方面渗透……审计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审计人员的素质要随之提高。

(二) 从审计队伍的现状看, 现有人员素质已远不适应发展、提高审计工作的需要

我国的审计队伍建设, 虽经几十年来的培养锻炼, 但在素质上仍不适应不断发展的审计事业的需要。主要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在知识素质上处于“三多三少”的局面, 即财务人员多, 专业技术人才少;知识单一型多, 多面手人才少;新手多, 精通业务的老手少, 乃至有一部分不懂会计的门外汉, 这样, 势必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 从审计监督的内涵看, 审计人员应具有全面的业务技能

审计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部门。审计对经济的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相比, 有其特殊性;审计机关与其他行政部门在工作性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审计部门的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

第一, 审计监督领域的广泛性, 需要审计人员熟知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审计人员所处的监督地位讲, 要求其水平要高于财会人员, 以适应各种审计活动的需要。

第二, 审计监督内容的多样性, 需要审计人员精通各种经济法规及方针政策, 以便对各种经济事项做出公正的评价, 对各种财经违纪事项做出准确恰当的处理。

第三, 审计监督层次的权威性, 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文化素养和调查研究及综合分析能力, 这样才能从大量的微观审计中发掘审计成果, 提出具有较高价值的审计综合报告和时效性强的建议, 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

第四, 审计监督方法的科学完整性, 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 以便对各个经济领域的内控制度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各种专项审计进行深透的剖析。

第五, 审计工作任务的艰巨性, 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廉洁奉献精神, 以完成《宪法》赋予审计的神圣职责。

二、审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条件

(一) 政治思想素质

1. 高度负责精神

审计工作是以经济活动为主线, 对财务工作的再监督。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那么, 其数字的准确可靠程度与否涉及到审计结果的公正、准确及有效性。这种精确细致的工作, 要求审计人员不得有半点马虎, 要有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做到一丝不苟。

2. 吃苦耐劳精神

审计工作有时需要翻阅大量资料, 录取若干证据数字, 往往会计一年做的工作, 要求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审查复核一遍, 并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的确是件艰苦的差事。因此, 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做到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3. 客观公正精神

审计是执法部门, 审计监督在处罚上, 虽有法规界限,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审计执法不能完全到位。如果我们在执法中以权代法或以情代法, 就会失去执法的严肃性, 就要损害审计的形象, 因此要求审计人虽要客观公正, 做到一视同仁。

4. 敢于碰硬精神

审计监督层次较高, 往往涉及到许多要害部门或单位, 而且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干扰。如果我们一遇到“硬头户”就放弃监督, 只罚下不罚上, 只处软不碰硬, 就不能使审计执法执行于整个经济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人员就要有一种刚直不阿、敢于碰硬的精神, 做到敢于斗争, 一身正气。

5. 清正廉洁精神

审计监督范围越广, 层次越高, 权威越大, 也就越要树立清正廉洁精神。要使审计声誉永立不败之地, 每个审计人员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真正做到一尘不染。

(二) 业务技术素质

1. 全面的专业技能

审计人员不但要掌握某方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而且要熟知各行各业的会计、审计知识;不但要懂得会计审计的理论知识, 还要精通经济管理及某个方面的技能。 (如建筑工程、生产工艺等) , 使审计人员由知识的单一型向一专多能方向迈进, 以适应审计领域广泛性及审计形式多样性的需要。

2. 较深的实践基础

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不同, 会计是记账核算, 审计是查账纠错。但记账容易查账难, 常言道:“一人藏物, 十人难找”。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多年的财务实践基础, 不掌握会计处理账目的规律, 就很难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实务基础越深, 查账技巧越串富, 审计质量就越高。如果用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审计人虽去查一个行家里手的会计账目, 很难查深查透。因此, 要求审计人员还要具有一定的业务实践基础。

3. 较高的政策水平

审计范围涉及各个领域, 审计执法涉及各个方面, 因此审计人员不但要懂得审计法规, 还要熟知各种经济法规, 价格法规, 税收财政法规, 金融法规等等。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审计执法的准确性, 保证各项经济政策及法规的执行。

(三) 理论文化素质

1. 理论研究能力

在审计工作的实践中, 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有许多影响经济发展的难题需要审计去调查解决。对这些问题, 不光要靠专业理论工作者, 更需要广大有实践经验的审计人员去实践。我们审计人员只有认真总结研究自己工作的闪光点、难点、疑点, 才能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如果只会查账罚款, 不会调查研究, 全面的审计成果就发掘不出来。因此, 审计人员要有理论研究能力。

2. 综合分析能力

审计工作的成果是用大量的审计材料, 经过归纳、整理、提炼、加工而成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那些零散的材料或数字就形不成有价值的审计报告。同样的审计材料, 同样的审计实践过程, 因分析能力不同, 就会形成不同的审计报告或成果。所以审计人员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拿出科学的、有价值的审计成果。

3. 文字写作能力

审计工作业务文书种类多, 使用频繁。但有些审计人员不懂公文写作, 或公文写作质量不高, 虽然做了很多实际工作, 但拿不出像样的报告或审计成果来。因此, 提高文字能力是审计人员的当务之急, 也是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4. 组织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一项审计任务从制订方案到施审, 提交报告, 需要做许多协调工作, 如审计组人员的组合, 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 在处理上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等, 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去协调。协调得体, 工作就顺利。另一方面, 在审计工作中, 调查研究几乎要贯串全部审计工作之中, 无论是证言证据的获取, 还是专题项目的调查, 如果没有一点调查研究能力, 是很难适应“加强、改进、发展、提高”的审计工作需要的。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条件的措施

(一) 严格审计人员的准入基本条件

1. 确定条件和标准

对审计人员在文化程度、专业水平、工作年限、技术职称、理论思想素养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并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具备条件的不准进入审计队伍。

2. 提出基本要求

审计人员要逐步达到五懂五会:懂财务会查账, 懂经济会分析, 懂理论会研究, 懂政策会运用, 懂文字会写作。从而使审计队伍人才结构日趋合理。

(二) 实行审计人员资格等级证制度

对现有审计人员要实行资格等级证制度。资格等级证与审计证不同。审计证是职业的证明, 而资格等级证是指审计人员所达到的技术等级。它和施工设计部门的预算员、设计员等级证一样, 具有职业技术等级地位。资格等级的确定, 要以审计人虽的基本条件所达到的程度和综合考核进行评定。在审计系统实行行政职务与专业职务双规制, 有助于审计人员勤奋学习业务技能, 尽快提高素质。

(三) 全面落实培训计划

1. 要分层次进行培训

培训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按审计人员的等级程度分别办班。并制定分层培训计划, 以解决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2. 实行岗位练兵, 以师带徒制

确定一批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同志, 在岗位代培学员, 实行定向培养, 确立师徒关系及培养目标。

3. 开展各种业务技术竞赛活动

竞赛内容要丰富多彩, 不拘于已有的口试, 要摘一些实务性或专业性的笔试, 也可以指定一门业务的考试, 如命题论文或写调查报告, 举行业务技术交流会或研究会等, 以推动审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4. 加强廉政建设

制订各种内部约束机制, 完善各项检查制度, 使审计人员公正廉洁的形象永远扎根于社会, 真正建立起一支“廉洁、公正、严格、有奉献精神”的审计队伍。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2

审计人员的“三维目标”,是以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为主导,以审计人员的全面发展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使审计人员主动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最大限度地创新思路,更加积极地适应审计工作新发展的需要。

审计人员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规程与方法、工作态度与价值理念,是审计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有机统一。(1)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方针政策熟悉程度;被审计单位的职能职责知晓情况;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等。(2)规程与方法主要包括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审计监督条例等依据程度;审计工作环境体验适应能力;质量控制方法等约束因素效应大小;审计工作模式等。(3)工作态度与价值理念主要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向上的追求目标,宽容的人生态度,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可程度等。

审计人员的“三维目标”是“人、法、技”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现代审计目标的具体要求,也是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具体途径。“三维目标”所要强调是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运用,概述的是现代审计关于审计人员的最新理念。

审计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工作的最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利益,这也是审计工作的长远目标。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审计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进取意识,把审计工作与审计环境联系起来,找准风险来自何处?挑战来自何方?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切实在“三维目标”中把防范审计风险措施跟上去。各级审计机关要倡导真抓实干的作风,要给想干事的人以干事的机会,对于境界高远、事业心强,总是想着干事,千方百计把事情做成、做好的审计人员,要最大限度地为其创造条件,让其在干事的过程中展示才华,增长才干,使其“三维目标”成为广大审计人员的学习榜样,形成审计队伍中谋实事、多干事、能干事、有为有位的风气和导向。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3

[关键字]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90-02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审计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审查单位的“三重一大”,客观、公正和准确地评价机构法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因此,建设好审计队伍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综合素质

传统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是就事论事的审计模式。现在转变为“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简称“三重一大”制度)就事论人的审计模式,它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组织,使每个审计人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1]。

1.1 提高业务素质,重构知识体系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评估过程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2]。可以通过后续教育或以审代培的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现代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1.2 提高特别素质,高效解决问题

①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要有职业敏感性,这种观察的敏锐性,来自于长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的积累。②在敏感性的基础上,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有效依据。③对发现的问题和获得的依据需要综合判断,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再从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也要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脉络,在统筹分析基础上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2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实战技能

经济责任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不仅要对内部经济行为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单位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进行评价,要求内审人员具备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并熟练掌握审计专门的技术,去进行大量地运用分析性程序,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和切实可行的对策性建议。

2.1 加强专业知识技能

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至关重要,形势的发展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专业人才,不但懂得会计资料的分析和判定,还要具备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现实中有些审计人员在一定程度还不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准确地剖析和判断,解决问题。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各种风险蜂拥而入,审计人员要顺势而为,必须正视它,理清头绪,建立责任中心对应模型机制。一方面,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采取人才竞争机制,选拔优秀审计人才出国进修现代绩效管理审计技术,将国外优良的审计技术和经验融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应用中[3]。

2.2 对审计人员奖惩分明

以激励促培训,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对那些思想品质好,讲奉献,善于学习,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激励机制营造出讲学习、讲实干、讲创造、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在实践中培训,要鼓励实践,审计人员要树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念,在审计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在理论学习中深入思考,学以致用,用而促学,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审计技术,去思考解决审计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挖掘审计成果,拓展审计领域,实现审计人员业务素养的提高、提升审计质量水平。

3 培养沟通交流技巧,提升审计成效

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人类的沟通是有意识的和有目的的,沟通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达到相互理解,对问题达成共识,情感产生共鸣,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多汇报、多宣传。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同、支持及协助,因此审计人员要多作沟通。经济责任审计一些指标的不确定性以及探索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师与企业内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要与被审计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被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分析问题的实际及潜在风险,探讨改进措施和方法,成为审计人员实现审计目标的热心顾问和助手[4]。

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降低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科学考核依照《审计法》、审计准则等审计程序进行。

内部审计人员除具备审计专业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外,在审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勤勉。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审计人员严格执行《独立审计准则》,做到依法审计,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审计结果后续跟踪审计,外审审计发现问题责任追究等,一丝不苟,慎重不拖拉。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力争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问责、问效、经济责任评价等的一种重要手段,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转变理念,实现审计的转型,培养一批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队伍,此外,必须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的独立性,并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使被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是一种提高管理的帮助而不是一种威胁,这种关系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实现审计目标,总之,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廉政建设,遏制腐败,有利于党、政及有关部门正确决策。通过经济责任审计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156-159.

[2]王宝庆.现代内部审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86-87.

[3] 周燕,张向东.审计工作中的三个管理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1,3(8):8-9.

[4] 杨瑞,刁敏.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3(12):52-54.

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4

一、审计人员素质现状

(一) 习惯思维难以突破。

由于历史的原因, 大多数审计人员原来是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而会计工作具有的单一、缜密、细致等专业特点, 决定了其注重微观的思维方式, 因此至今仍习惯以单纯会计思维方式来指导从事审计工作。

(二) 系统性全面性较差。

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审计工作?部分审计人员, 特别是进入审计部门时间较短的一些同志, 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岗前培训, 工作的目的性、系统性、整体意识、层次感均较为欠缺。

(三) 综合分析能力欠佳。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上, 审计一进点, 就按以往惯例, 先账本、再报表、后凭证, 主要精力放在收集整理大量的会计数据之上, 较少采用如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总量分析、结构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剖析审计事项, 找出存在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往往是就事论事, 不能纵横结合分析, 揭示问题的实质, 找出因果关系, 提出高质量的审计结论。

(四) 创新精神有待加强。

社会各界对审计期望越来越高, 每年安排给审计机关的项目任务呈上升趋势, 所以我们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存在单纯片面的任务观点, 一年下来, 只要年度项目计划完成则万事大吉, 以完成当年下达的审计任务为目标, 全年几乎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 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对审计工作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回顾, 往往是按部就班, 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 较少主动思考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认真探索问题出现的原因, 运用创新思路予以积极有效解决。

(五) 存在消极畏难情绪。

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存在, 处于被审计单位的对立面, 与被审计单位是一对矛盾关系, 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 面临着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和方方面面的阻力与干扰, 存在着一定的消极畏难情绪。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审得出问题

要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优势, 不仅要把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出来, 而且还应注重揭示、总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取得的经验。

一是必须重视审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提高, 加强对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切不可“吃老本”, 不能懒惰, 更不能凭“经验”, 要时刻注重知识的更新。

二是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来自于对审计事业的不懈追求与热爱, 来自于自觉地遵守审计工作纪律。站得直、行得正。要培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排除一切干扰, 依法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 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 还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是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必须树立强烈的程序意识。审计程序是法定的, 一个不按法定程序进行操作的行为是无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审计问题没有大小之分, 只是存在的性质不同。所以, 不能主观臆断, 简单从事。既要充分利用审计线索, 又要不放掉任何蛛丝马迹, 对发现的一切线索都要做到纵向审计到底, 横向审计到边, 把问题查深查透。

四是审计组成员间必须建立起和谐关系。就一个具体的审计项目而言, 审计组是一个整体, 尤其是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 不是某个人的水平, 而是需要审计组集体的智慧, 代表着审计组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是审计组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 审计组成员切不可“单打一”、“各自为战”, 要做到技术与方法互相交流, 问题要互相探讨, 发现线索要互相提醒, 资料要互相共享。

2、说得清楚事实

“说”是沟通的一种主要方式。审计人员要加强“说功”的练与用。

一是审计内容、审计目标能够说得明白。不仅是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把情况说明白, 对被审计单位或者进行调查取证时, 更要把审计内容、审计目标或者意图说明白, 以建立起和谐的审计关系, 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

二是审计事实要说得明白。不能凭经验、凭感觉进行审计, 更不能搞合理推测。对每个审计问题都必须搞清来龙去脉, 做到一事一证, 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三是审计定性依据、处理结果能够说得明白。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要求能够说得明白。

四是对审计案件能够从不同角度说得明白。要扩大视野, 善于透过微观审计, 从法律、财务制度规定和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等宏观角度全方位、多侧面地分析看待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或现象, 进行深入地剖析, 查找深层次的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3、写得出高质量的报告

审计报告已由原来审计机关的内部文书重新定位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这就意味着审计报告已不只是给审计机关的人员看, 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公众看得清楚。如果片面地认为审计人员的任务就是查账, “写”的如何不重要, 那么使有的审计人员不重视“写”的能力的提高, 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体现, 只有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的编写, 才能不断提高报告质量。

一是要重视谋划布局。审计报告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积, 更不是任意地罗列。要精心设计撰写提纲, 按公文要求分清段落, 突出层次性, 增强审计报告的内在逻辑性。同时, 要笔墨均衡, 保证文章的整体性。

二是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审计文书实质是法律文书的一种, 简明扼要、严谨是法律文书的共性。切不可冗长, 总怕别人看不明白, 画蛇添足。同时, 要注意改进文风, 切不可数字连串、专业术语连篇。对于报告中涉及的比较生疏的专业术语或一些主要数据的钩稽关系, 一定要加以注明, 防止让人越看越糊涂, 不得要领。

三是用词规范、严谨。不用或尽可能少用形容词、词意表达不准确的词或生疏

下转第125页债务重组确实有可能增加当期利润, 提高每股收益。但这种做法体现了债务重组交易的实质。债务重组利得毕竟是债权人而不是所有者做出的让步, 过去将其不经过损益表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实在是特殊背景下的权宜之计。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中, 明确了只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下, 才可以确认债务重组利得, 这个前提条件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对新准则的滥用。而且债务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润, 在实际会计操作时, 将计入营业外收入, 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对于*ST及ST公司而言, 幻想依靠债务重组获益而摘星、摘帽是徒劳的。债务重组准则要求企业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投资者很容易识别出债务重组包装获得的利润, 进而做出理性的选择。

3、减值准备难以调节利润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如果上市公司在2006年集中转回以前年度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当要求企业出具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依据, 并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转回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确已回升, 这种转回就是合理, 也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相关。如果转回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并没有实质性回升, 就属于以前年度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滥用会计估计的结果, 应当按照会计差错来处理, 转回的减值不能作为2006年度的利润。财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 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严防上市公司突击调节利润。在新准则中, 应收款项只有在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它财务重组等情况下才能计提减值准备。可以说准则越来越完善, 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 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总之, 新会计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增强了会计准则的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其全面实施, 必将有效地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 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郑瑛.谈谈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变革[J].会计之友.2006 (7) :78-80.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15.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上接第122页

的字、词。对问题的定性语要认真推敲, 从法律角度、政策规定角度进行考证。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采取的对策

1、改善现有审计的文化环境

思想决定行为, 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最为重要的途径是加强政治学习, 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坚定的政治立场, 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 牢固树立“维护法律尊严, 加强审计监督”信念, 无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毫不动摇, 做到依法审计, 客观公正。

2、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

审计工作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很广, 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是保证审计人员既具有查账技能, 又具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计算机应用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必备素质的关键措施。我们年轻的同志, 仅从学校里学习的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是不足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审计机关应统筹安排全年项目计划, 合理安排必要的条件对审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如创造条件, 采取外派干部到相关部门实地锻炼, 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署业务培训和外省市学习先进经验等措施, 以拓宽审计干部的思维和视野, 做到专业知识、审计技能和学历教育“三管齐下”, 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 逐步改变单一知识结构,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

3、强化审计资源配置使用

一是首先合理安排年度审计任务。上级部门及政府安排的年度审计任务逐年上升, 尤其是政府投资和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特别突出, 为此, 我们应深入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 既保证审计质量, 又使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总结、学习, 以提高审计水平。二是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审计机关经费的投入, 保证审计人员的培训、继教、审计方法观摩与交流、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和“金审工程”建设等经费需要, 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审计职能也在不断深化。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审计工作目标的关键在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 审计机关就能够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实现审计新的工作业绩。

上接第123页

利用社会公共资源, 联合企业, 由企业提供技术, 订单, 管理, 学生在真实的流水线上生产。

与企业合作创办电子类设计、加工、电子产品维修公司, 由教师共同投资, 引进企业技术人员专职参与, 为学生提供多项能力培养的真实实训平台。

将电子兴趣小组、创新实训室、研究所的职责联合为一体, 承接研发项目, 激发教师、学生研发、创业热忱, 为学生参加电子竞赛、“挑战杯“等奠定基础。

与企业建立“双师”教师的培训、科研基地, 相互渗透, 谋求共同发展。

实现了学生“双证”持证率100%;毕业生就业率95.5%以上;与企业互派教师, 培育了全面的专业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 定期为专业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实现了零的突破, 一些产品已经产业化;建立了多家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生产型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管理与发展, 调动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协调双方运作机制、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合作, 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科学, 解决了实训设备不足、实训岗位不够的问题, 为科研成果找到了出路。而学校又成为企业强有力的人才后盾, 为企业节省人力、设施成本, 企业可得到研究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无缝接轨。

经过几年的合作, 合作双方主体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 优化环境, 双方利益得以保障, 利于培养学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0期

[3]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石油教育.2006年第5期[4]谈晟坚.“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7年21期

[5]沈海娟, 吴弋旻等.“双证融合”培养

“双高”人才的认识与实践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17期

作者简介

审计人员心理因素及其影响 篇5

[提要] 审计工作的结果至关重要,同时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影响审计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人员的心理因素却很少被人提及。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的心理因素很可能使审计流程发生改变,影响审计人员的决策判断。本文尝试从可能影响审计人员行为的性格、动机、情绪、能力等心理因素出发,探讨心理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能对心理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有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审计;性格;动机;情绪;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25日

审计是相对复杂的工作,审计工作耗时长,工作环节较多,对审计人员自身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审计工作的结果也受多项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一直与做决策的审计人员如影相随。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心理因素可能使审计过程发生改变,也可能使审计人员在最终决策时做出错误的判断,出现审计失误,因而在考虑审计工作的影响因素时,审计人员的心理因素应该被考虑在内。本文就可能影响审计人员进行决策的性格、动机、情绪、能力等心理因素进行探讨。

一、审计人员的性格

性格通常被定义为:“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因为客观世界的各种影响,性格会展现出审计人员对审计环境的态度,并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中。

目前,关于性格的理论论述主要包括:塔佩斯的五因素模型、荣格的对立类型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在塔佩斯提出的关于性格的五因素模型中,塔佩斯在人的性格特质中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分别是: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开放性。根据塔佩斯五因素模型分析,从责任心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审计人员平时工作混乱不堪,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相比那些工作有条理的审计人员而言,他或她的责任心就会稍弱,其工作质量也会稍差。同样,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方面,一个审计人员要么轻易相信他人,要么敏感多疑。而一个容易轻信他人的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就会比较马虎,同时和敏感的审计人员相比会拥有较少的焦虑。荣格的对立类型理论则根据“心理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荣格认为性格可以被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内倾型人的特点是深思熟虑、工作努力、交往面窄,外倾型人特点是热情奔放,较为感性,有时也比较轻率。可以想象,在审计工作中,内倾型人会比外倾型人遭受更多的压力,一般来讲,内倾型人工作效率也比较快,但在和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单位沟通时,外倾型人优势会比较突出。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内在的心理能量的运动是以依恋、冲突和动机的方式进行的。而弗洛伊德则认为人的性格由三个主要的系统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元素着眼于当下,渴望得到立刻的满足,它不考虑其他因素给其带来的影响。自我则放眼未来,从而针对环境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超我是性格发展的最后系统,它依据良心对本我的行为进行评判。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所做出的任何行为或产生的任何心理问题都是由这三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程度决定的。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自我元素重的审计人员会更加关注审计项目的可行性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水平,更有利于审计项目的实施。

二、审计人员的动机

动机被认为是行为的动力,在审计活动中,我们可以认为动机是一系列激发与审计工作绩效相关的元素,它是激励审计人员的心理基础。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的动机可以被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的是审计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使审计人员产生的工作欲望。外部动机是审计工作以外的因素,比如工资、升职、他人的认可度等可以影响审计人员的因素。德西和瑞安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个别情况下内部动机对外部动机有促进作用。

审计人员的动机对审计工作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审计工作存在着动机的最优水平,动机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影响审计活动的效率。动机的最优水平也会随着审计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改变。在相对简单的审计工作中,工作效率根据动机的上升而提高,而当审计工作变复杂时,审计活动的动机过高却不一定是优势。我们能够这样解释上述行为,审计人员在处理简单的审计问题时,动机越高,审计人员越会抓紧时间完成,而由于项目本身的难度性较低,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差错或者问题,从而提高了效率;而项目本身比较复杂时,审计人员动机过高更容易提高忙中出错的概率,或者形成精神压力,干扰智能的正常发挥,反而降低审计活动的效率。

此外,个体对实现审计目标概率的估计或期待有重要意义。当审计人员把目标价值看得越高、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得越大,由目标激发的动机就越强,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焕发的内部力量就越大;相反,如果他认为目标价值不大,或者估计实现目标可能性很小,可望而不可即,那么,由此激发的动机力量也越小。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提出,如果成功动机大于失败动机,而且对成功概率估计是50%时,动机力量就强。相反,如果希望成功的动机小于或等于失败动机时,无论对成功概率作何估计,动机力量都很小。

三、审计人员的情绪

一般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态与其主观态度是否一致而引起的体验与反映。我们可以发现定义中包含了这些要素:(1)客观事物及自身状态。客观事物指某些引起情绪的事件,可以是自然事件,如下雨、地震等,也可以是社??事件,比如争吵、诽谤等,还可以是社会自然事件,如噪音、污染等。自身状态包括他的生理状态、生理唤醒和心理状态;(2)主观状态。主观状态包括了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知识、经验、理想以及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等;(3)体验和反应。当个体的主观状态与其所遭遇的情景和自身状态进行相互作用后就会产生一定的体验,如幸福、郁闷、忧伤、绝望等,除了内心的体验外,还有外部的行为反应,如眉飞色舞、欢喜雀跃、惊慌失措和目瞪口呆等。

在客观事物、自身状态和主观状态的相互作用下,使个体产生的体验和反映就是情绪。一般来讲,当一个人遇到的事与他的主观状态相符或一致时,他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当他所遇到的事与他的主观状态不一致或相悖时就产生消极的情绪。

根据情绪的定义和组成,我们可以发现情绪在审计工作中可能具有这样的功能。

(一)动机功能。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会给自己带来愉快和高兴的事,逃避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的事。如果一个审计专业的实习生在第一次实习时,经常得到赏识和表扬,他就会逐渐喜欢上这份工作;相反,如果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遇到挫折和失败,他们可能就会逐渐厌倦这份工作。某些情绪能促进人的大脑活动,进而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是情绪的促进作用;某些情绪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消极影响,会降低大脑活动的速度,这是情绪的瓦解作用。

(二)适应功能。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情绪表达的社会化也是重要内容。我们在审计活动中也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笑,什么时候必须笑,当然其他的表情也是如此。适当的表情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加快审计证据收集的速度,不当的表情甚至会给个体招来麻烦。审计人员的表情越是与他的审计环境相符,就认为他的适应能力越强。

(三)健康功能。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或狂喜狂怒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人只有在平静、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才能使机体各部分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人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下或情绪变换频繁就会使机体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身体疾病,如高血压、溃疡、偏头痛等。因而,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屏障,而身体的健康是完成复杂的审计工作的必备条件。

(四)信号功能。情绪是通过表情体现出来的,表情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如幼儿用哭来逼父母买他喜欢的玩具,成人用皱眉或摇头表明他们对别人言语的不赞同等。因而,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除了注意倾听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言语外,还需要察言观色,关注他人的躯体语言,以利于捕捉到别人仅用情绪所表达的信号。

四、审计人员的能力

能力也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条件。比如说,一个审计人员所具有的查证力、观察力等,都是能力,这些是保证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表现在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工作中,并相应得到发展。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只有在写作中才能显现出来,一个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也只有在审计工作中才能体现出来,当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也就或多或少表示了他的能力。

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来判断这个人能力的高低,一个人能力可能已经表现出来,也可能没有表现出来。在审计活动中,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是否能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如果你把某项审计任务尤其是比较难处理的审计任务交?o一个人,他都能解决好,他就相对那些处理不好的人有能力。此外,能力强调的是心理特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很多外在条件,例如资金、审计环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等,一个人的能力不包括这些。比如,一个人因为和所长关系密切而获得了带领一个项目的任务,结果这个项目出现重大错报,导致事务所倒闭,很明显,原因是他的项目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的,而是靠关系获得的,结合他的表现来看是没有带领这个项目的能力的。最后,能力特征是必需的,而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同样审计一个项目,有的人靠自己的方法一天就找出了问题,有的夜以继日翻凭证一个月找出了问题,有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没找到问题,不能说他没有耐心和毅力,只能说他缺乏对应的能力。能力是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必须具备的核心特质,是没有可替代性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在审计活动中的应用,对于个人发展和审计活动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五、其他因素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个不太熟悉的环境,这时我们经常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从而模仿他人的举止,进而形成一定的行为。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叫认知主义,对这一行为进行了解释,它认为人的认知和行为取决于对周边环境的观望,特别是对其他人的态度。同样,在审计过程中,领导、同事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刚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的心态或审计习惯。尽管大多数审计人员都接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但书本上的内容并不一定能对错综复杂的审计活动进行详细的介绍。当面对复杂的审计工作时,缺乏经验的审计人员会向周围的同事学习他们在进行现场排查、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沟通、写工作底稿时所用的方式方法,这种行为是具有普遍性的,当被模仿的审计人员的工作习惯具有某些瑕疵时,就会自然而然的遗留给年轻的审计人员。

主要参考文献: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6

摘  要:大型公立医院实施内部审计委派制是基于审计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新的挑战与要求的需要,是确保公立医院营运健康发展、深化医院改革、维护医院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医院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功能的需要。着力从思想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勤政廉政素质等几个方面对提升委派审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是十分紧迫的、重要的。

关键词:内部审计;委派制;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廉政素质

目前,大部分大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因而组织地位不高,权威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和审计质量的有效性。大型公立医院实施内部审计委派制是基于审计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新的挑战与要求的需要,是确保公立医院营运健康发展、深化改革、维护医院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医院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营运功能的需要。深入探讨、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委派制的审计人员独立性的素质要求、确定培养和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加强委派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廉政素质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一、委派的内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

(一)科学理解委派的内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素养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是人的能力发展本能的自然素性和基础。而人的素质就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事业而完成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人的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多方面的先天性条件和后天性学习与磨炼的结晶,是由人的生理上生物性特性决定的、也是人在完成某种事物活动所必需满足的条件与要求。①人的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方面的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忠诚度、信誉度及人民的认可度、公认度。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要与党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等的标准、尺度与要求、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人的政治素质在社会的具体反映就是要有更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仰。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而审计人员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护者、坚强卫士,党和政府和人民更期盼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队伍是根本、是关键;②内部审计委派制人员更要具备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派生的新要求。因审计人员与社会平常人是不太一样的,是由它所肩负的内审工作任务与工作性质规律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对加强内部委派的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审计委派组织对派驻的审计人员所面临的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党和人民的新期盼。

(二)审计委派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养是党性和阶级性在审计人员素质中的体现,具有导向性和质的规定性的特性,它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是正确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前提与关健,也是审计组织机构及审计人员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品质的具体表现。这主要体现在审计业务开展工作中的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这就要求委派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有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医院诱发私利膨胀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已主义。这就要求委派的审计人员在政治素质方面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严格按照审计规律、依法客观公正审计,确保审计组织主体的职责与职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正确发挥。从而通过不断加以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培养,克服政治观念弱化,易导致使内部审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进而产生一些作风涣散的利己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腐败行为、以权和行业谋私,过大与过问地追求个人利益,不顾一切损害国家和医院集体的公共利益的不良政治行为,确保内部审计组织委派制的纯洁性、清廉性、利忍性、战斗性。

(三)创新审计理念,确认审计主流[1]是审计人员政治素质的内在体现。加强审计人员政治思想建设是内部审计委派制独立性与权威性的新要求与新方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点、落脚点。加强政治建设的内涵建设是确保审计人员思想建设的前提。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

二、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一)科学理解思想素质的作用。人的思想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思维活动、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道德修养、品性、认识等的实质在思想行为活动中的意识能动的反映。在一定范围和环境内,人的思想素质起着对人的事业发展的方位及定位的立场与态度的优与劣、美与善且都是由人的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就得大力加强与提高其理论素养。使其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审计人员一般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但还不够系统、扎实;也经受了一定的党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但还不够全面、严格。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这就需要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际锻炼两个方面来提高审计人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政策观念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能够不断吸取新经验新思想,不断增强在审计工作中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敢于和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审计业务工作。

(二)加强审计人员在思想建设必须要努力加强国家的审计法规、审计政策等多方面内容的学习。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政策观念、法制观念、业务能力,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主动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转变审计作风、增强审计政策观念是基本;加强思想修养,使其始终成为在审计工作的岗位上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审计意识、政治责任感、工作责任感,树立大局观念,牢固树立敢于审计、严于审计、以法审计,努力做一名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捍卫者是基础。

(三)大力拓宽其视野,使委派的审计组织及人员能够善于观察与分析且能正确运用审计法规、科学依法审计。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就要大力培养审计人员的战略思维能力。增强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与医院稳定中有关与审计业务带有政策性、法规性的重大审计事项分析与研究能力是关键。

三、委派的审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勤政廉政素质

(一)严格按程序、按规则履行审计。审计人员在具体实施每项审计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按审计法规和审计程序及国家对审计工作中的相关政策执行审计业务工作中,对在审计项目中发现与存在问题处理,要坚持秉公办事、以事实为根本、以国家文件政策为依据、以审计法规为依托、不徇私利、不拿原则作交易,不被干扰所阻碍,不被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所左右,正确履行审计法规与职责,在审计工作中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格按程序、按规则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及权威性的作用。

(二)不留死角、客观公正地加大审计力度。客观公正地加大审计力度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点。也是党和政府对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贯的基本要求。这就求委派的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业务的事项中,且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科学敏捷的思维能力、扎实认真地开展审计项目业务工作,客观公正按程序审计,力求在审计项目中、严格执行审计原则与规则、最大限度地尽可能掌握到最有效的、最客观的、最实事求是的、最可靠的审计信息与证据,对获取的信息与证据资料认真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归纳演析,通过在项目审计中所获取成效与经验及对存在的问题不跨大、不拔高、不护短、不缩小、不掩盖,实事求是慎重地作出审计评价,力争使每一个审计结论都能经得起审计法规和历史的检验。

(三)廉洁奉公、正确维护委派审计机构的职责与职权。审计人员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有可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有可能正确维护委派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职责与职权发挥作用,才有可能赢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与信任。①委派的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央的“八不准”的要求、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严守审计工作纪律、依法行使职责和权力、顶住诱惑,守住清苦,耐得寂寞,管住小节,永葆审计人员的清廉本色;②要学会低调做人与做事。学会低调做事也就是学会了低调做人。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的活动中不能显摆和张扬,要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职责与权力,职责与权力都是党和人民给的,要以公仆身份融合到审计工作中,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绝对不做、不搞特殊、不破规矩、不谋私利,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抵得住诱惑、抗得住压力;③要珍惜审计工作的职责与职权,强化自我控制力。人的本质特性都具有七情六欲的“原始性、生物性、发展性、创造性”的四个基本特性,在人的自身发展的坎河中四个特性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若其中那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影响到前途与命运的健康有度序发展或可达到毁掉一切的程度,委派制的审计人员更应该注重发挥和运用“四个”特性的作用,应该清醒地看到社会和人民经常流传的“筷子虽短、能打倒人;杯子虽浅、会淹死人;票子虽轻、能压垮人”。审计干部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岗位,珍惜为党执监督、为国履责、为民服务执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④审计机构及人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对损坏审计机关整体形象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手软、决不护短,真正让审计机构及成员成为最有规矩、最讲规矩、最守规矩的机关与人员。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7

关键词:内审,人员,素质,提升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置身于组织内部,对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各方面都有详尽的了解和把握,容易察觉企业的危险信号,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了公众和监管部门的肯定。它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可以协助公司辨别及评估重大风险的披露,对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及控制制度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对内部控制的整体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促进内部控制系统与过程的持续改善,协助公司维持有效的控制能力和实现控制目标。目前所倡导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通过介入企业的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领域,在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业务流程控制,促进企业价值增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着内部审计功能的实现。

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电网下属的中央企业,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相较于一般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和成果,但相对于目前电力行业所面临的严峻的外部监管形势和内部管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和人员素质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就笔者所在单位,仅有内部审计人员5人,作为一个特大型的供电企业,每年的工程投资和维修项目多达上千项,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讲,仅工程项目结算审核和经济合同会签就已经占去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其他诸如内部控制评价,预算管理、电力项目全过程控制、电力营销等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根本无暇顾及,也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本人根据2008年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设计的调查问卷抽取了部分内容在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中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不了解公司治理准则、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会计、风险管理、项目管理等职业技能,除了对会计法、审计法、税法的熟悉和了解程度较高,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相关知识如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以及信息披露准则等也不了解。

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审计领域拓展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来自于财务岗位,部分甚至未接受过专业的财务、审计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知识结构非常单一,电力专业及相关管理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和后续培训教育的不足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无法满足现代审计拓展业务领域的需要。

因此,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切实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评价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评价并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是供电企业需要主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力量

内部审计是介于公司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管系统,高水平、充足的内部审计力量是有效履行内部审计职能,保证内部审计监管系统有效运行的前提。而目前公司系统仅有的几名审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人员的专业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需要。特别是面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和风险审计转型的关键时刻,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内部审计各项职能,更需要充足的审计人员。根据公司的特点和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途径:

一是充实内部审计的队伍人数,优化审计机构的专业配置。公司应增加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编制,选聘一些优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审计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调整内部审计部门现有人员的专业结构,内部审计队伍中不仅要有财务审计人员,而且要有部分熟悉企业管理,掌握生产、工程、营销等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舍得把公司优秀的专业人才放到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体现内审人员的价值。

二是建立审计人才库。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公司的部门,人员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受上级公司的制约,内部审计人员也不可能熟练掌握公司经营各环节的所有知识。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部门可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加强沟通,把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优秀专业人员信息储存起来,并通过让各位专业人员参与公司内部审计项目的实施,以此梳理公司内部审计人才,建立审计人才库。在审计项目需要时,可通过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方式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是适当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对一些审计业务量较大,内审力量明显不足的项目或内审人员不能胜任的一些项目可采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的方式,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委托审计业务的质量进行监督。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也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从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

二、加强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提升内审人员整体素质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宽、层次的提升,都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洞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内部审计准则-后续教育准则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的内容,除涉及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及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外,还特别突出从事管理审计时需要的信息技术、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着力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作为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复合型人才应该具有以下知识体系:一是掌握内部审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这是内审人员胜任工作的基础;二是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无论是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还是其他审计,大部分必须以真实的财务数据的分析、证实和引用为基础;三是掌握工程审计相关知识。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中,每年的电网建设投资巨大,内审人员必须熟悉工程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主要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四是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审计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内审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涉及审计、财务、税收、合同、电力企业经营业务、物资采购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五是熟悉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系,即营销环节,掌握其中的关键控制点,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了解其运行特点,为开展内部审计奠定业务基础。六是熟悉公司的经营管理框架,了解计划、工程、营销、财务、物资、人力资源等在经营管理体系中的循环运行和相互作用,顺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和发展。七是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良好的沟通、多方面的协调、精心的组织是内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有利于审计成果的运用。为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知识体系的更新,笔者认为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培训是后续教育的主要方式,公司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开展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可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审计、财务、税收、工程、法律等跨学科、跨专业的业务培训。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责任感。要求审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确掌握各类法律法规,合法、合理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严格遵守审计工作规定。

二是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个人自学是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重要补充方式。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加大学习力度,围绕公司经营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主动学习,对已经熟悉和掌握的知识要强调学习的深度并及时掌握最新知识,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要及时补充,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在学习中要注重思考与总结,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开展挂职和轮岗锻炼。公司可选派内部审计人员到相关业务部门或基层单位进行学习实践,使其熟悉和了解公司各项具体业务流程、成本预算定额、生产技术标准,在相关岗位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快地掌握公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业务知识,特别是电力营销、生产检修、电力建设等与公司发展密切相关的核心业务。

四是积极参与上级公司组织的各类审计项目,运用以审代培的方式,让审计人员在重大、复杂的审计项目中边审计、边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促使审计人员快速提高审计能力,丰富审计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 (6)

[2]黎洪琥.江西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Z]. (硕士学位论文) .2008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 审计依次出现过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三种模式。为适应企业管理的需求, 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效率, 内部审计正逐步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和发展。

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方针和政策, 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 测试组织风险管理系统, 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在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判、保证和预警, 进而提高过程的效率, 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 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其实质是以识别、评估和应对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 通过对被审单位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 并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领城, 合理配置审计力量, 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 来确定可接受的审计检查风险水平, 以此确定如何实施实质性测试, 这称为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的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资料方面, 这种方法没有克服制度基础审计的固有缺陷。

为了克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缺陷, 本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将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融入到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就建立起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的框架, 这样能更好地识别和评估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

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是今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内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

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 分析判断, 最终形成审计意见。审计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情况的认识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能帮助内审人员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 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二)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部审计师通过多方面了解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及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 使内审人员能全面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并据此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这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三)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能更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

内审人员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作出相应的审计策略, 并将识别和评估后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紧密地联系起来, 将审计资源恰当地集中到重点审计领域, 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提高审计效率, 防止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审计不足。

二、目前企业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存在问题

内部审计人员对本企业情况比较熟悉, 通过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从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入手, 能够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及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查找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 分析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促进企业改进风险管理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风险, 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 但目前内部审计要逐步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型, 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不强、工作开展不深入。风险管理固然重要性, 但大多企业认为只要把风险防范工作做好, 就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能促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理念不强, 目前也缺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法律和政策, 不能很好地规范和保障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束手束脚, 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开展得很不够。

(二) 审计人员与此相关的业务素质欠缺。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 仍普遍局限于财务审计, 很少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缺乏与风险管理导向审计相关的业务素质, 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内审人员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比较陌生, 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以及整体上把握的能力, 所以也给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带来了困难。此外,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审人员学习新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转变传统工作思路。

(三) 审计所需的技术和信息比较缺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 不论是对产生经营信息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 还是对企业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发展战略、组织形式等所有影响因素的评价, 都要求内审人员大量运用分析性程序, 除了要具备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 还需熟练掌握审计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和信息。

三、结合当前内部审计现状, 为适应风险审计导向的需求, 对内部审计组织形式的要求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设置, 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受本单位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内部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的约束;第二种是受本单位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第三种是受本单位总会计师的领导。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通常采取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 大多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领导。内审人员的组织地位及权威性不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实践证明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和其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

目前, 我省的内部审计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 由省公司主管经理领导, 审计部门负责人直接领导, 省公司在各地市公司设置审计特派员, 同时接受总部审计局的指导和监督。我省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组成人员均为财务出身, 内审人员知识老化, 这种内部审计组织现状很难适应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鉴于目前状况, 我省可以组成动态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 选择内部审计部门之外的专业人员配合内部审计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 这样有利于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适应企业管理的需求,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我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同时在内部审计组织内部量化考核, 实行奖惩制度, 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导向对内部审计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一) 要求内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重新构建内审人员的知识体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 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最大制约就是缺乏水平比较高的内审人员对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 并对评估风险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我们可以通过后续教育或以审代培的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内审人员内审人员可充分借助ERP信息管理系统及AIS审计查询系统, 为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 帮助内审人员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对、筛选和比较, 提高审计效率。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为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二) 要求内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具备审计专业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外, 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做到正直、客观, 勤勉尽责, 对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强化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五、结束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转变理念, 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型,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上讲, 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 鼓励具有不同专业、不同经验的审计人员相互讨论和交流, 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能力, 引导内审人员更多地运用思考、分析和判断。

从内审人员讲, 内审人员应尽快适应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树立起信心, 努力学习, 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尽快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 勇于开拓创新, 积极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不断摸索和总结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企业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使企业决策层进一步增强对风险审计的认识,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制度, 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 堵塞企业的管理漏洞。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成为企业今后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但目前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对内部审计在组织形式、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要求,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更加充分发挥监督服务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组织形式,能力,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内审学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2005年5月

[2]、柴童黄国成《风险导向审计及在我国的运用》中国财经报2007-08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2008年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9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人员素质建设的关系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是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标准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制定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个人的客观性、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 《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内部审计人员制定了公正、客观、保密、胜任四项职业原则。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C I I A) 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告2013年第1号) 的《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 对审计人员在诚信正直、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企业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中, 也明确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例如, 铁路企业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审计工作暂行管理办法》中, 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独立公正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由此,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主要涵盖两方面:道德品质和胜任能力。道德品质方面要求审计人员遵守客观、公正、保密、诚信正直、廉洁、勤勉等职业道德。专业胜任方面, 一是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所必须的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 以及与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语言文字表达、问题分析、审计技术应用、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三是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必要的谨慎性。

(二) 内审质量控制与人员素质的关系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直接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审计工作各个环节均要由审计人员实施, 各人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了每个环节的质量, 乃至整个项目的质量。因此, 如果不注重人员素质建设, 审计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 审计工作将无法达到监督效果。

二、铁路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铁路企业逐渐认识到规范经营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内部审计部门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但由于长期以来, 铁路企业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导致人员素质存在以下问题。

(一) 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不足

由于长期在企业内部工作, 审计人员与相关单位人员熟悉, 碍于面子, 存在不作为、懒作为现象。另外, 部门待遇低, 工作量大, 出现了思想懈怠、士气不高的情况。

(二) 审计人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1. 审计专业素质不强

目前审计人员基本是由财务人员转型过来, 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及专业审计专业训练, 对审计工作缺乏清晰的理解。在审计过程中, 对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如何操作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等程序, 以及对各种审计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不熟练。审计专业知识是从事审计工作的基石, 缺乏审计专业素养, 严重限制了审计工作质量。

2. 知识结构状况单一

目前铁路企业审计方向由原来查错纠弊式的财务审计, 扩展到了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及风险审计, 需要法律、税务、工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是以财务会计知识为主。

导致出现上述问题, 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人员思想素质不过硬。由于长期以来重业务、轻思想的倾向, 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造成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不过硬。二是工作制度缺乏激励机制。铁路审计部门在考核激励、用人机制等方面, 缺乏有效的办法, 难以用制度来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去主动工作、主动提升工作技能。

三、铁路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对策

通过建立审计队伍精神体系、建立质量为导向的考核制度、提高人员素质,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审计队伍。

(一) 以部门文化为抓手, 建立职业道德精神体系

确保思想高度统一, 可以通过建立全体审计人员认同的精神体系实现。作为审计系统的精神体系, 应该是企业精神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铁路审计系统的精神体系, 应该建立在当代铁路职工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 通过长时间工作实践验证, 并且具有审计工作特色。从层次上来看, 应该分为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两个层次。核心价值观是核心要素, 也可以成为系统或部门精神。行为规范则包含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 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一个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适合本系统的精神体系, 是审计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

1. 培育审计系统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部门精神体系的核心层, 也可以称为部门精神。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部门的价值观是部门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准则, 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 每个人才能产生共同的价值目标, 才会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审计人员行为的取向和追求的目标, 因此, 培育核心价值观是保持思想高度统一的关键措施。

G T铁路企业审计部门在长期实践中, 不断尝试培养审计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审计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总结为“三种意识”和“四种精神”。“三种意识”是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四种精神”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这种审计系统的核心价值观, 号召审计人员服从铁路事业发展需要, 以强烈的责任心为主导, 廉洁自律, 热爱审计工作, 在工作中勇于奉献, 不怕吃苦, 团结协作, 争创一流审计队伍。

2. 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塑造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机制, 具体体现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是每一个审计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将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制度, 可以更具体的理解核心价值观;理解核心价值观后, 又能自觉执行行为规范。每个审计人员的思想水平、道德标准、性格爱好、行为方式各不相同。通过执行统一的规范, 可以引导、规范大家走到共同的道路上, 向共同的目标前进。

以G T铁路企业审计部门的行为规范为例, 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和“十不准”。“八个字”是依法、规范、程序、文明;“十不准”是审计工作廉政建设“十不准”, 主要内容是包括不准入住高档酒店、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赠送物品等。行为规范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依法依规、遵守内部审计基本规范、充分执行审计程序, 注重文明审计, 同时坚决执行廉政纪律。

3. 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和谐的工作氛围, 是核心价值观的生存环境。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 核心价值观可能会有不同效果。从多年的实践来看, 笔者认为和谐的工作氛围, 能使核心价值观发挥更好的效果。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 审计人员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友好相处。G T铁路企业创造和谐工作氛围, 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用心去工作、主动去工作、快乐去工作。通过这三句话, 鼓励审计人员克服畏难情绪, 积极调整心理状态, 保持主动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既对工作有利, 也能对审计人员个人生活起到正面作用。为了创造和谐氛围, 要坚持以人为本, 帮助审计人员调整心理状态。一是创造畅所欲言的环境, 尊重审计人员的意见, 二是切实帮助审计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提倡审计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以上提到的“三种意识”、“四种精神”、“三句话”、“八个字”、“十不准”, 是TG铁路企业在建立在和谐氛围下的审计系统精神体系的初步探索。这个精神体系, 使审计人员形成了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也为审计人员营造了和谐的环境, 为建设审计队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制度, 引导审计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制度, 是指为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规定各个工作环节的内容和标准, 采取科学的方法, 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的制度。充分利用好考核制度的正面作用能激发审计人员的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审计业绩考核可以增加队伍的活力, 创造一种竞争氛围, 增强审计人员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增强审计队伍的忧患意识和凝聚力。同时, 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 能够直接起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作用。

部分企业制定了审计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 注重利用考核制度的正面作用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考核制度应规定日常工作和审计项目从立项、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编制、现场审计证据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到撰写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和审计决定执行追踪落实每个环节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 以及考核方法。工作完成后, 按标准进行对工作结果加分或者扣分, 形成考核结果。对每个审计人员的考核结果分月汇总、按季考核。考核结果与审计人员的待遇、个人岗位、年度评先、职务晋升挂钩, 从而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三) 利用培养选拔手段, 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1. 立足既有审计人员, 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

立足既有队伍, 加强培训, 是目前阶段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要鼓励审计人员在业余时间自学, 在实践中学习, 注重经验总结, 开展审计理论研究,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开展培训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聘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 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审计人员理论认识水平。审计人员在业余时间和在工作中学习, 是目前提高素质的主要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中, 审计人员更能认识到自身缺乏的知识技能, 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开展审计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也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方法。

审计人员应该努力加强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要双管齐下, 积极开展审计理论研讨研究。在脱产培训的同时, 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精湛掌握、运用专业审计技能的同时, 深入学习经济学、商法、税收、金融、量化方法和信息技术等知识, 成为政治素质过硬的知识复合型高素质审计人才。

2. 选拔引进人才, 完善审计队伍知识结构

目前铁路企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尤其是高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引起世界关注, 为铁路树立更加正面的形象。这为铁路企业吸引各种专业人才提供了条件。审计系统可以利用这一契机, 选拔各专业人才充实审计队伍, 完善审计队伍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宝庆.现代内部审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1.

[2]陈春花, 曹洲涛, 曾昊等.企业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7.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10

1研究对象及现状

全科护士25人, 工作年限6个月~8年, 其中固定血液透析室人员9人, CRRT治疗由病房护士完成, 现能独立完成CRRT治疗的护士有14人, 每名CRRT人员从培训到独立上机最多仅需四周, 最短仅需两周, 而2007年以前CRRT人员从培训到上机需要最少四周, 且当时紧张、焦虑是CRRT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 个别人对到科外进行此项操作至今仍存在焦虑心理。

2心理状态

2.1 紧张:

对于初学者紧张是普遍现象, 原因主要来自:CRRT治疗机界面英文较多, 对于英语能力较弱的护士来说问题发生常不知如何应对;CRRT的管道多, 有一个接头错误机器连自检也无法通过;CRRT治疗时需将血大量引出, 而急危重症的患者许多有失血的现象, 许多护士对此不敢接触。

2.2 焦虑:

此现象多见于刚刚独立开始工作的护士, 原因主要是:CRRT随机性特别强, 当病人需要时24小时随时都可能要开始治疗;CRRT治疗时机器时常会出现报警, 护士一刻不能离开;刚刚开始独立工作当遇到机器异常工作时焦虑情绪会增加。

2.3 恐惧:

此现象多见于遭遇过病人及医生对治疗效果提出不满的护士, 临床常见:CRRT费用高, 病人的病情也因人而异,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非常出色的效果, 病人家属不能理解;因独立操作, 医生不可能时刻守在床边, 当效果不明显即会对护士操作产生质疑;护士在科外及院外工作时缺少保护感。而以上问题最终的根由还是——害怕失败、担心影响自己在单位领导及周围人心中的印象。

2.4 抑郁:

多见于长期固定从事CRRT、心理内向的人员, 原因:工作压力较大, 长期生活无规律, 面对的病人病情较重而家属期望值还特高;心理内向的人员遇到问题时不愿向其他人倾诉, 当问题长期不解决时会产生压抑感。

3方法

3.1 改变培训形式:

在进行操作培训前让护士不定时参观科内的CRRT治疗, 熟悉治疗计费标准;在开始培训前提前一至两周告诉护士近期将要对其进行CRRT操作培训, 以谈心的形式询问其对学习感有何困难, 确定开始操作培训的时间;开始培训时鼓励护士向老同志多学习, 并不时暗示其在老同志的指点下大胆动手操作;独立操作初期以在科内操作为主, 遇到问题任何护士能对其给予帮助;独立操作一周后由技术骨干进行操作考核, 考核时增加应急处理方法及机器障碍排除方法的能力考评。

3.2 规范CRRT管理模式:

成立CRRT技术小组, 固定带教老师, 规范CRRT操作流程;根据各种资料和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了CRRT应急处理规范流程;每月定期听取CRRT小组工作汇报, 将困难问题及时汇总并报告科医生或主任, 共同协商应对方法及改进措施。

3.3 依据心理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我们成立了“一帮一”小组, 一组一个负责人, 给每人一个可交流的对象, 及时缓解心理压力, 护士长定期询问每组人心理、生活、家庭及工作情况, 及时发生心理问题及时汇报, 及时了解每名人员心理状态, 依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培养CRRT人员。

3.4 对CRRT人员特别增加“自我训练”过程:

定时组织对从事CRRT的人员进行“自我训练”培训, 依据美国Joseph J. Lucian“自我训练七个原则” 即:人人都会有不安全感、思维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是试图控制生活的错误尝试、控制不过是幻象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缺乏安全感是一种习惯而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可以摆脱的, 健康的思维是选择的结果, 好的教练就是好的激励者, 将以上方法以书面和授课的方法进行教育, 教育所属人员学会“自我训练”。同时鼓励每名护士学会主动改变心态、挖掘原因、自勉自励寻找适合个人的解决方法。

3.5 其他:

鼓励护理人员继续学习, 扩大知识面, 学会和不同层次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 因为CRRT治疗时多以护士专人守护形式为主, 我们应充分利用时间长这一特点, 主动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 不能视患者及家属而不加理睬, 应适时地询问病人上机后的感觉、介绍疾病健康常识、了解患者或家属的社会支持力和心理状况等。如我科有几名经常被患者及家属表扬的护士, 在操作过程中就非常注重与患者交流, 这样即拉近了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 也使看似枯燥的工作有新的活力和意义。提倡学习心理科学知识, 这样即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又可有效指导患者或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我科室每名人员都意识到提高心理素质, 学会自我调节, 学会心理适应, 学会自助, 能有效缓解过度精神紧张、工作压力给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性, CRRT护士从培训开始到独立工作的时间明显缩短, 特别是对于外语基础扎实的或有普通血透技术的人员, 通过科室一至两周培训均能完成独立上机工作。而且通过定期组织学习、问题分析等, 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 每个护士能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CRRT操作技巧, 积极撰写相关论文, 带动全科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活节奏的加快, 许多人都存在多多少少的心理问题, 在特别的性格、特殊的环境以及突出的事件影响下会为心理异常埋下“伏笔”, 且它会如影随形。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每名护士的心理,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合格CRRT操作人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Joseph J.Lucian著《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

[2]欧阳素琴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年3月第9卷3期

[3]冯绍群编著《行为心理学》

[4]贾群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7月第18卷第7期

审计工作人员心理素质 篇11

关键词 会计人员 心理素质 培养优化

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速度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竞争的出现使的生产交换蒙上一层“你死我活”的激烈色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的主体,它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腾飞,竞争越激烈,淘汰的速度越快,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生存悬于一线,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则更令人担忧。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小型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这里,要说的关键就是企业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优化似乎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会计人员作为关系企业财力命运的重要人员。其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可以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左右企业发展的明天。

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与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关系

企业是市场经营的主体,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服务的组织。企业的盈利性质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交换中所处的地位,优秀的企业不但提供了一流的商品服务,更重要的就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树立了自己在公众中的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企业形象的建立,优秀的商品及服务有赖于企业员工的共同维护。而企业员工自身的素质又在侧面影响着整个企业素质的建立培养。

企业的运营需要多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企业按照其经营规模的大小自由的组合各自的工作部门,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的企业,财务部门都是企业的“心脏”,会计人员作为为财务人员的一分子,需要精明的掌握企业的各项收支,需要明了企业各项资金的流动状态,绝不能允许坏账的出现。可是竞争的激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繁琐,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流入流出,对于会计人员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率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能否适应企业不断加快的发展步伐,能否在琐碎的工作中找到清晰的头绪,能否将一笔笔资金的来龙去脉有条不紊的理顺,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性的技巧来保持职业的敏感度,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优化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来自社会专业机构的大多数调查显示,现在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拔以及各行各业会计人员的流失程度都主要取决于面临大量的繁琐的工作心里最后的防线崩塌所致。以前的企业会计人员入门培训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重要课程,但如今,随着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崛起,将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已是大势所趋。面对会计领域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抵挡住外界的压力与诱惑,才能真正的在这个行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强劲的助推力。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工作程序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企业运营的展开,有利于企业资金流动活力的增长。往小了说呢,就是最直接的能够减少工作失误的发生,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损失,这样就能在企业中形成一股良好的工作风气,进而然地就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带动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优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会计行业有一种统一的对会计的认知,就是会计人员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素质,只需要将公司的“面子帐”做得天衣无缝。会计人员只重视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并不讲求心理素质的锤炼。无数的实践证明,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会计其账做的再滴水不漏,也只是昙花一现,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那些优秀的业内称赞的会计师虽然其专业水平不一,处理账面的技巧不同但都有一个共性的特征,就是心理素质绝对过硬。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在繁琐的工作面前时刻保持冷静的工作态度,戒骄戒躁。众所周知,会计行业需要一些精英的会计人员,但这些精英人员的厉害之处并不只是他们的专业级别有多高。在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之初,所遇到的挑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面临的压力也是来自各个方面,在发展之初所遇到的琐碎的事务肯定很多,加之公司整体的内部结构以及公司的各项运营政策都处于实验摸索的阶段。因此,会计的工作并不像在大企业中一般做的准风顺水,按部就班。会计人员可能需要处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保持理性冷静的工作态度,做到乱中有序才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

(2)会计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能随意泄露财务数据。前文所述,会计人员掌握着公司财务的动向,如果不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能形成正确的指引自己行为的内心信念,就会走上一条对公司不负责任的错误之路。有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随意的泄漏工作数据,违反公司的保密要求,妄图通过交换公司财务数据得到自己想要的狭隘的个人利益,有的虽然没有外泄自己所知的公司财务数据,但私下里却对自己要好的同事透漏公司的财务账,这些都是会计人员职业心理素质不强的表现,都会为公司企业的经营带来困扰。

(3)中小型企业应时刻加强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训。中小型企业应将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司企业的政策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素质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只有企业真正的将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纳入职业培训并付之于较大的比重,才能真正的提高整体的素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一支专属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4)最后,会计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紧张的工作中找到缓解压力的方式。良好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良好兴趣的培养有助于会计人员在紧张的高压似的工作中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迎接工作上的挑战。

结语: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却对会计人员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应从现在开始纳入中小型企业发展培训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乔玉双.办刊者也要讲究职业道德.财务与会计.2009(10).

[2]北京市成立职业道德专项考核鉴定所.中外企业文化.2010(07).

[3]李旺枝.浅谈劳动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国劳动.2009(05).

浅谈空乘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12

(1) 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 是优秀空乘人员的必备基础。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否和谐, 关键是能不能形成心理相容的气氛。空乘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对单调工作的适应问题, 面对危机的处理能力问题, 面对特殊顾客的服务问题, 以及自己的耐心、恒心、爱心、包容心以及意志的坚韧和稳定是空乘人员必需的, 也是其人格特征的一部分。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空乘人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空乘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

(2) 良好心理素质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空乘人员要面对世界各地、各行各业, 拥有不同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形色各异的人群。面对这些乘客, 要在服务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就需要空乘人员具有乐观、开朗、负责、豁达宽容、自尊尊人、言行一致、乐于交往等品质。这就要求空乘人员在复杂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良好心理素质是面对自我和挫折感的需要。空乘人员每天都在从事单调、复杂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服务工作。乘客对服务的苛刻要求以及公司的严格要求, 使空乘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挫折, 需要空乘人员具备良好的自我心理素质;个人行为同组织行为和公众利益能协调一致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来调节自己, 以饱满的情绪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

2. 空乘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 作为空乘人员首先要真诚。空乘服务人员只有真诚地去关心别人, 时刻为乘客的利益着想。每个人都想被人重视, 但要想让别人重视你, 必须让别人感受到被你重视。作为乘务人员, 应时刻为旅客着想, 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为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着想。让旅客时时感受到来自空乘人员的关心, 使旅客下次出行还会选择这家公司, 从而为公司挽留客户, 也有利于空乘人员自身的晋升。

(2) 作为空乘人员还应具备其他心理素质。作为空乘人员仅有真诚是不够的, 还要具备其他各种能力。首先, 要具备情绪控制能力, 就是不能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要对自己的失误有正确认识, 面对工作问题时情绪要稳定、平静, 不骄不躁、镇定自若。其次, 要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变创造能力。要开朗无私、大度坦诚、注重与人的沟通与协作。最后, 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协调离不开语言的表达。

3. 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良好心理素质

(1) 树立良好品格是培养空乘人员责任心的基础。空乘人员的良好品格包括爱心, 包容心, 同情心。首先, 作为乘务人员要富有爱心, 乘务工作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工作, 这就要求乘务人员必须热爱这项工作, 对这项工作富有热情。其次, 要培养乘务人员的包容心, 作为乘务人员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于旅客, 要能包容旅客的过失与鲁莽, 用真诚去打动他们, 把工作做到旅客的心坎里。最后, 要培养乘务人员的同情心, 乘客在外不小心生了病, 急需人照顾, 老人在外手脚不便, 需要帮助, 这都需要乘务人员在乘客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2) 要在教学中注重完善空乘人员的心理素质。空乘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品格以外,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 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自信心。自觉性是空乘人员比较重要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具备了自觉性, 他就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和力量。在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想方设法地解决困难, 调节自己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坚持性和自制力也非常关键, 坚持性能让一个人克服困难, 百折不挠。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自制力, 就是能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与行动能力, 为自己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空乘人员良好心理素质还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首先要把握好情绪稳定与责任意识的关系。空乘人员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工作, 遇到意外危险在所难免,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乘客的情绪极易受到空乘人员的影响。作为空乘人员要从高度责任感出发, 稳定自己情绪, 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大局出发, 给乘客以良好信任感, 妥善地处理危机。其次, 面对各种各样的乘客, 形形色色的要求, 乘务人员要把握好灵活应变和挫折承受的关系。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 要学会调适, 增强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灵活性。最后, 把握好兴趣与心理调适的关系。兴趣是工作动力的源泉, 在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对空乘人员职业的崇拜和热爱。让兴趣作为空乘人员的心理动力, 有利于空乘人员的职业适应。

培养空乘人员的良好心理素质已成为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关键, 随着空乘人员心理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航空事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摘要:空乘人员的空乘服务作为比较特殊的职业, 对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高质量的服务不仅是乘客的需要, 也是各航空公司展示自己形象的窗口, 这就要求空乘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良好心理素质对民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空乘,心理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欧阳辉, 韩智, 张树盛, 等.空乘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职业素质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1, 18 (04) .

上一篇:仓储管理的重要作用下一篇:孩子的故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