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2024-07-23

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共12篇)

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篇1

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 我国审计诚信危机存在较大隐患,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呈现出明显的缺位状况, 不但审计服务市场出现了竞争无序的状况, 审计质量也受到质疑, 市场认可度不断下滑。因此在关键时期, 强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审计工作的社会功效,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兼审计教育改革必要性

1.审计市场变化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自加入WTO之后, 按照协议规定, 我国要逐步开放国内的会计服务市场, 以适应世贸组织的框架要求。十几年来, 大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到中国, 对我国市场形成了严重冲击, 尤其是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就此进入到了中国审计市场, 这对我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行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与这些国外同行进行比较后发现, 虽然我国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操作能力与之不存在明显差距, 但是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还需加强。尤其在市场竞争的驱使下,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客户都倾向于高质量和全方位的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努力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就难以保住国内市场, 向国际市场进军的举动也将被搁置。

2.内部审计变化对审计人员的冲击。我国金融业、保险业的审计工作正在成为国外企业的重点服务领域, 对国内企业来说情况并不乐观。长此以往, 将会对我国审计市场造成灾难性的冲击, 不但一些业务会被外国事务所抢占, 一些资质较差的事务所甚至会面临倒闭、被兼并的危险。与此形成明显呼应的是, 我国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同时, 内部审计变化也对审计人员造成了隐性冲击。尤其当前时期, 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了完善经营管理范式, 持续提高投资融资等财务决策质量, 需要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道德标准, 扩大业务范围、加深业务深度, 优化内审机构的职能。其目的在于, 将内部审计人员从单纯的财务审计中释放出来, 将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等作为自身的主要业务, 在“查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同时, 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加以客观验证, 对企业各部门执行企业既定方针、计划和程序等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3.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 首先要出于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了解, 在企业管理者做重大决策时为其提供建议, 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而现实情况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业者不但要懂财务、懂技术、懂管理, 还要对信息技术有高度的敏感性。这是因为随着信息技术进步,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受到了严重冲击, 只有改变和优化现有财务会计报告模型, 提升基于信息技术的审计能力和审计道德, 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更好的为被审计单位服务, 为社会的整体性进步服务。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 越来越多的交易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 借助网络交易平台和网上支付平台进行市场行为越来越普遍, 这种行为正在不断深入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 也使审计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4.知识经济对审计的影响。在知识的推动下, 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和进步趋势都与以往社会不同, 传统社会中以资源和工业为主的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已经不再占据主流。取而代之的是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经济, 高科技产业与智业成为社会进步新的支柱。在知识经济社会中 (当前乃至以后) , 资本、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作用将被持续拉低, 其作用也不再是“决定性的”;相反, 智力资本、知识媒介、信息数据等无形资产在经济社会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作用会在其他要素的推动下不断增强。对社会公众而言, “人、财、物”传统“有形资源”的观念将被进一步扩展, 以信息、知识、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源”将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由此可以看出, 知识经济以无形资产的投入为根基, 以知识决策为导向, 是新经济的一种新范式。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 对社会组织进行的审计活动, 就要囊括前文所提及的各类“无形资源”, 在对这些资源 (资产) 进行确认、计量与披露时, 审计的难度就会显著增加, 而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审定、信息资源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审计等工作, 都将对审计人员的知识、技术和道德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二、审计教育改革视角下审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原则

当前, 审计手段正在从手工审计向全面控制审计转变, 从单纯的报表审计向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审计转变, 网络审计和网络运行安全审计等正在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要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还应对现有审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 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

1.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对审计人员来说, 学校和社会是其成长的熔炉与实验室, 需要以此为平台不断扩充知识和增加信息储备, 在理论深造和观念传输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以便使自身能够成为新时代的审计人才。因此, 在对审计人员进行教育 (或者以培训的形式) 时, 要注重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以操守为重、以诚信为本, 将独立性看作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最珍贵的美德。在教育实践工作中, 注重审计人员业务判断能力、合作精神、协调水平与沟通意愿的培养和锻炼, 深刻理解审计的职业内涵, 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胜任审计工作, 才能使积累的审计理论最终应用于实践, 并对审计工作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2.注重审计学科特征的正确定位。审计的思想根源是逻辑学, 而审计证据的性质和审计意见要基于认识理论最终形成;审计测试与抽样工作要以概率论等数学知识为基础, 在公允表达中要借助会计原则、财务分析与沟通理论等相关知识, 在审计关注中又全面彰显了法律的强制力与道德的软约束。审计是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存在的, 同时也是社会科学中的边缘性学科, 审计实践涉及多个领域, 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 随着社会的进步, 审计知识领域综合性与边缘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因此, 在审计教育改革视角下, 对审计人员的道德培养十分紧迫, 只有注重审计学科特征的正确定位, 才能使审计人员在社会实践的锤炼和检验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3.强化对审计职业内涵的深刻理解。实践表明, 审计工作具有深刻的职业内涵和鲜明的职业特征, 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十分特殊。不但要求其具有相对密集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注重协作和分工;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自觉, 能够承担责任, 规避风险, 在获取利益和维护公正之间做出正确的权衡, 而不是掌握简单的知识和查账技术。在审计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 审计人员的道德培养变得十分重要, 要通过审计教育, 使之在从事审计工作时, 能够始终将“为公服务”视作自身的工作精神, 将“天下为公”看做自己人生向上的目标, 甚至要将审计职业看作是自己毕生的事业, 在追求学问、补充道德、追加责任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自我, 成就社会。

三、新时期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路径

从以往的经验可知, 无论在新时期还是在以往社会, 审计工作都要将制定研究方法和实践手段视为重中之重。审计教育除了要将培养学生掌握审计方法论作为重要目标外, 还要提高其理论修养与面向审计职业的专业判断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等。只有这样, 才能使审计人员准确把握审计工作和审计市场的发展趋势, 拓宽分析视野与把握审计问题的能力, 在参与国际审计市场的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为此, 本文认为, 在审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 审计人员道德的培养至关主要, 只有填补这一差距, 才能保证本国的审计活动得到更多认可。

1.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助力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的差别已经不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上的差别, 基本素养和道德素质上的差异正在将审计人员分门别类。因此, 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 需要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助力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就审计而言, 要将素质教育应用于职业道德教育过程, 以道德教育为入口, 全面确立审计队伍的光辉职业形象。此外还应全面强化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双重素质教育, 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审计教学的品牌意识和特色教育战略。根据世行统计, 截止到2013年底, 全球不到300万的审计从业人员, 有近十分之一在中国, 这一数字还正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这一群体为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同时, 也提高了社会组织的运营能力, 同时也对这一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 需要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审计教学的品牌意识和特色教育战略, 使审计人员的知识更加专业化和知识化, 他们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还能防范和规避道德风险。因此, 审计教育就要从根本上创出特色, 通过提高师资力量和水平, 最大限度的培养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是审计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也是衡量审计教育水平的关键指标。

3.后续教育中针对性填补审计人员“道德空缺”。在审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 审计人员道德教育正在成为后续教育的“重头戏”。而这一工作又因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道德教育的复杂性而显得异常艰难。因此, 需要借助多种途径, 集合多种力量, 在后续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填补审计人员的“道德空缺”, 不能单纯依靠几次简短的培训和辅导来敷衍教育目的。比如, 对具有较多从业经验的审计人员, 要重点对其进行审计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 而对那些从业时间较短 (比如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要对其进行审计法律法规和违规惩处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 才能起到更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当然, 在这一过程中, 要打破学校、设施等方面的制约, 通过探索更方便、更快捷的途径不断克服困难。

四、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 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管理和企业运营的过程中, 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对公正的履行职责和接受监督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 大量事实表明, 为了提升审计质量, 除了要在审计制度、审计实践中加强技术和信息的应用外, 还要有赖于审计教育与人才培养制度的先进程度, 在突出创新经济与科技作用的当代, 这已经向中国审计教育制度与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篇2

1.绪论

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在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协调社会经济关系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中起着重要作用。审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着我国的审计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审计道德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审计法律制度的支持和监督,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体系、评价、监督,更需要审计人员自身廉洁奉公,努力学习还有社会各界的紧密配合,来净化审计大环境。

1.1课题背景

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力量。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适应各种职业的特殊业务需求而必然产生的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而审计职业道德,依据已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从事独立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体现社会一般道德要求和与职业相关的特殊要求的,比较稳定的职业观念及理想、职业行为规范和个人心性修养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是维护和保持审计公平公正的必要条件之一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使审计工作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审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约束个人行为、调整人们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转等其他职业道德无法替代的作用。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审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信誉,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审计职业道德可以补充审计法规所缺,完善审计规范体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着我国设审计事业的前途与命运。

1.2关键字

审计职业道德;依法审计;加强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2概况

作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则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只有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拥有廉洁的品质和广博的教养,才能理顺各种工作关系,赢得尊重、支持和理解,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审计人员严格依法审计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所提供的基本保障。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几点意见:

4.1 从源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施诚信工程

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审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诚信教育最适当的时机就在于审计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一旦将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那么无论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公众的利益都会得到保护。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保证会计与审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2净化审计职业道德的外部行为环境

审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泊,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审计职业道德。净化审计行为环境,不是光靠会计与审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得到的,而要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净化审计外部行为环境同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为此,我们应当打破审计行业中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加强廉政建设,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廉政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然而,审计人员也绝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出污泥而不染”仍应是审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这也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雄胜

《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

《会计研究》

2.王 博

谈谈对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的认识 篇3

审计职业素养是指审计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审计人员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含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

(一)审计职业理念。是指审计人员热爱本职、献身审计的职业定向。在行政体系中,审计部门不管钱、不管物,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而且审计人员常年出差,照顾不了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敬业爱岗,提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自觉地抵制金钱的诱惑,对稳定审计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审计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求国家审计人员把审计事业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百姓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树立为审计事业献身的思想,热爱审计,并为此不断追求、努力奋斗。

(二)审计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

1.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任务时,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审计程序办事,对问题的处理,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不徇私情,不拿原则作交易,不被干扰所影响,不被人际关系所左右,正确行使审计职权,严格审计执法,努力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从严实施审计,力求掌握最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并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认真加以归纳分析,对问题不掩盖、不夸大,如实反映情况,慎重作出审计评价,确保审计质量,尽力规避审计风险,力争使每一个审计结论都能经得起法规和历史的检验。

3.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人员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能树立良好形象;只有做到保守秘密,才能赢得被审计单位信任。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严守工作纪律,依法行使职责和权力,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

(三)审计职业作风。是指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及对待审计工作的态度,主要包括:

1.扎实的工作作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一是要严肃认真。在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决定上,要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按审计程序办事;在实施具体审计任务时,要潜下心来,真抓实干,切实把问题查深查细查透,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二是要准确无误。对审计数据要准确统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对问题的处理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做到合理合法,便于执行。三是要严谨细致。审计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又繁琐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注意磨练自己的细心和耐性,做到不马虎、不厌烦,努力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降低到最低点。四是要实事求是。要敢于说真话,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做到“诚实、本份、公正、可靠”。

2.积极的进取精神。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顺应形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高消化新东西、理解新思想、挑战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知难而进,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消除畏难情绪,勇于向困难挑战,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要勇于创新,敢于同陈腐的意识决裂,实现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奋发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改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未来审计的需要,实现审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3.良好的团队意识。审计工作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集体智慧、分工协作去完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团队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长根据工作进展和情况变化作些人员分工调整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对此,审计人员要不讲条件、愉快服从,要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以,相互之间要注意协调配合,以己之长,避他之短,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为团队的整体利益与目标的实现而尽力。

(四)审计职业技能。是指审计人员从事审计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专业技能。审计人员的一般技能包括识别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适当技术调查的能力、咨询过程中的团队工作能力、收集与评估证据的能力、有效地提出与辩护意见的能力,以及正确地处理敏感与秘密信息的能力;特殊技能包括应用相关审计准则与指南的能力、调查与抽象逻辑思维及鉴定分析能力、职业怀疑的能力,以及抵挡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等。专业技能包括智力能力、技术运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智力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国家审计人员在复杂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以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技术运用能力包括审计技术、统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掌握与运用能力。这些技术的掌控程度直接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整体判断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指国家审计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可以达成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能力,它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学习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借鉴。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审计人员应该始终保持自觉学习的习惯,以满足高标准审计服务的能力要求。应变能力指国家审计人员在遇见突发事件时,可以保持沉着冷静心态,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药业集团)

如何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篇4

所谓职业道德, 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而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德的总和。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 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表现。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职业责任。

二、审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审计职业道德作为审计信息质量高低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 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 大企业、大集团频频出现审计舞弊案件。从中可以发现, 大量的审计造假可以折射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银广夏曾经作为蓝筹股的杰出代表而被大肆吹捧, 然而, 在2001年8月上旬, 经证监会稽查, 上市公司广夏 (银川) 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竟然存在严重造假行为, 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 虚构主营业收入, 虚构利润7.45亿元, 实际负债超过16亿元。事件在我国被选为影响百姓生活的十件大事。无可否认, 虽然做假的责任大部分应归咎于银广夏的管理层, 但注册会计师在事件中是责无傍贷的。作为公众依赖对公司作出独立核算的审计师, 不可能在审核过程中完全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除非是注册会计师没有依据正确的审计程序处理, 又或因该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未能发现问题, 更甚者是会计师根本是同流合污, 事件足以令中国会计师行业震惊。

(二) 审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现实危害。

由审计舞弊案应该引发人们再次思考审计职业道德问题, 其将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现实危害。

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没有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年来, 造假账、虚列资产权益等现象较为严重, 并且出现了贪污、漏税等严重问题, 这都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2、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审计的目的就是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经营状况, 而国家宏观调控便依赖于报表等审计成果, 认为其反映的经营与资产列报是合理的, 并做出宏观的经济决策。但是, 在审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条件下, 审计结论的可信度受到威胁, 更何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呢?

3、侵害投资者利益。

此种危害在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审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会使得审计工作丧失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与验资报告, 从而欺骗投资者, 侵害其利益。

(三)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原因分析

1、一般原因

(1) 个人教育与素质。一些会计师合伙人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 有的想发一夜之财;有的不愿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智力投资, 甚至注册会计师协会举办的培训费都不愿报销, 对事务所的发展缺乏长远打算。很多调查显示, 如果学生们在大学时曾被教授有关职业道德的科目, 到出来做事时其职业道德水平会比没有教授的学生们好, 但实际效果不太明显。这是因为学生们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时往往只知它是一个要考的题目, 没有太多关于实质何谓业务道德和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到学生们出来实际工作时, 往往很难与在学校时所学的有所联系。

(2) 对道德的不同观念。道德的培训应从小开始, 特别是家庭和周围朋友的影响。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 儿童在三至七岁所接触的东西, 对他将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为通过赏罚机制, 儿童在成长中便学会了何谓对与错, 何谓是非黑白, 所以最影响儿童道德观念建立的应是他的父母, 而事实是往往比较有知识的父母需要外出工作或交际, 他们便把教育子女的责任交给佣人;相对可自行照顾子女的父母, 其学历和知识水平也比较低。这样, 孩子们成长后便很难得到正确的道德观念。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 同时很难寻找两个价值信念完全一样的人, 因为各人的成长阶段经历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

2、行业内部原因。

行业内衡量好坏、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执业质量。执业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职业道德的提高, 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标准, 就不能保障执业质量, 就不能承担社会责任, 就无法向社会公众交代。注册会计师与生俱来的职业性质就是要面对风险。

(1) 竞争。一是对客户的竞争。审计收费过低, 注册会计师要维持其行业, 就必须多做项目, 缩短审计时间, 因而导致审计质量下降。收费过低的原因多来自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由于委托人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帮其出具一份能过关的审计报告, 而不在乎其实际工作的质量, 各注册会计师为了占据市场, 只能在收费上比拼;二是对人才的竞争。经营者考虑成本无可厚非, 但在当今知识时代, 过多的从降低成本出发, 省略必要的程序, 甚至省掉该给员工的收入, 舍去优秀的人才就是为自己设置陷阱。许多优秀的企业, 如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能长足发展, 是因为他们有一批优秀的人才, 目光长远, 有一个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

(2) 供求。人才方面, 虽然会计教育在当今各大学或大专已相当普遍, 每年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 但除了在会计师事务所内互相竞争外, 各商业范围、银行、保险、政府等也会对会计系的毕业生或人才做出竞争, 使得有质素的人才未必加入审计事务。在早几年经济畅旺的时候, 吸收或保留有质素的人才留在会计师事务所行内更显困难。客户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为了争取客户, 各事务所除了主要以收费作出竞争外, 还有很多是以迁就客户意见为主要争取客户手段。这样, 在资源缺乏之外, 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不免受到影响。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应采取的对策

(一) 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要进行适当的培训, 必须了解培训的方法。首先, 确立目标。培训中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目标为导向, 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的方法, 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学习, 独立的去获得知识, 受到教育;其次, 进行教育评价。预定的目标决定整个教学活动。但教学活动是否能有效地运转和实现预定的目标, 就是借助于评价, 评价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 在职业道德培训中, 教育的评价, 不可能通过一次考试以及所取得的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价应当是全面的, 不仅有对所掌握知识的评价, 而且有对人格的、认识能力与水平的评价, 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等。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 不仅有书面考试, 还应当有口试;不仅有动脑思考, 还有亲身的践行。评价的过程应是动态的, 是对学员职业道德的发展, 进步过程的评价;再次, 引入情感。把情感引入教学过程, 使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纯知识输入、输出的活动, 而是一种融知识、情感为一体的生动活泼的积极愉快的探索未知的学习活动。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催化剂”, 它能使教学过程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动力源泉。

(二) 行业内部监察。

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良好执业的保证。一个优秀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一套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这样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再是传统的内部行政管理, 它更主要的是以人为本, 保障注册会计师业务的顺利执行, 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弊端。

很多地区或国家都有同业监察或定立一些“执业检查制度”。这是值得推广的制度。因为由于社会环境变迁, 政府及公众人士对会计师专业服务的期望日增, 在确保高质素的服务水准方面, 执业检查制度实有其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 这制度确保审计师已适当地完成其查账任务。加上在制度下, 通过检察员与会员之间的讨论, 可改善审计工作程序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会员方面, 通过检查制度可以了解到其不足之处及提高其审计准则水平。

(三) 司法规范。

法律一方面阻吓人们从事不道德行为;另一方面也为道德的标准作了一定的规范。另外, 基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特性, 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在制定有关会计政策时, 必须充分吸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团体意见, 充分考虑注册会计师的义务和权利, 合理设定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 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让注册会计师正常作出适当的参与, 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各界形成沟通, 达成共识。

1、刑事责任。

各国法律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刑事法律责任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但在实际中, 在注册会计师严重违法案件中, 一般是行政处罚, 鲜有刑事处罚。事实上, 造假案件的接连出现, 当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执法情况还缺乏威慑作用, 执法力度不够, 对违法、违规者难有警示、阻吓作用。因此, 要健全法制, 加强执法程序, 对严重违规者, 没收非法利润, 处以罚款, 还要加强执法力度, 依法追究违法者刑事责任, 决不姑息养奸。

2、民事责任。

经审计的上市公司报表出现造假, 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广大投资者, 所以对第三者的责任及公众的保护必须有强烈的意识。在这方面, 西方国家比我国的相关法律的规定要严格。在美国,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非常明确, 并区分了“受益第三人”和“其他第三人”。所谓受益第三人主要是指合同 (业务约定书) 中指明的第三人, 例如注册会计师知道被审计单位委托他对会计账目审核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家银行的贷款, 那么这家银行就是受益第三人。所谓其他第三人, 是指利用审计报表却无合同中特定权利的第三人。对这两种第三人, 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是不同的。

3、行政责任。

目前在中国内地对失职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对投资者进行赔偿的案例, 一般都是行政处罚, 当中包括撤销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 对事务所除了罚款以外, 通常都是连同分支机构一起被撤销, 使整个事务所停业整顿。这与国外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比较少的做法有所分别。

四、结论

会计师事务所“出事”接连不断,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会计师确实应该对其专业道德和职业地位作出彻彻底底的反思, 以便其专业范畴在社会和经济环境中重新定位。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 必须净化环境。

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净化执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净化包括分清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的角色;以法律或法规去彰显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并赋予一定的法定权力, 以使其能独立地进行工作。另外, 在社会上宣传正确信息的重要性及做假的严重后果也不可忽视。

(二) 事务所应建立执业质量控制制度。

要从制度层面防范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质量风险和道德风险。现今, 不少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有不少更是纸上谈兵, 各自为政的情况并不少, 试问怎能去保证执业质量?还可以定位独立性的投诉机制, 以便促进与社会和客户的沟通。

(三) 改变传统的审计理念和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 树立现代的审计意识和现代的审计技术方法。

因为现在公司作假舞弊的技术越来越高, 可以说是高智能、高技术、高系统的操作, 一般都是涉及公司高层的问题, 肉眼鉴别不了, 所以注册会计师要有一套办法来对管理层的经营风险、道德风险、内部串通舞弊等等做出评估, 并采取可行的审计对策。

(四) 应特别注意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采取宁缺毋滥的态度。

对违反职业操守的注册会计师必须依法惩处;同时,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去阻吓注册会计师以身试法。

审计局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审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基本理论、职业道德和审计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端正工作态度,提高行政水平,促进我县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作目标

一是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解决一手硬、一手软,重审计

工作、轻职业道德的问题。

二是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广大审计人员努力做到:政治合格,牢记宗旨,践行“三个代表”,献身审计事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心系审计纪律,提高行政能力;勤奋学习,开拓创新,追求业务精湛,争创一流业绩;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抵制不正之风,维护行业形象;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工作上新台阶。

三是进一步规范过程管理和审计行为,有效遏制审计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维护国家审计权威和审计机关形象。

四是建立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审计人员长期受教育,始终保持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三、具体措施

(一)政治理论教育。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审计人员,牢

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党的xx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觉悟。

(二)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形势任务和时事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干部职工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始终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三)法律法规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基本教材,加强审计工作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审计人员熟知审计法律法规的内容,切实增

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审计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遵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行业风尚,牢固树立维护国家审计权威,维护审计机关形象的理念。同时完善各个层次、各类岗位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使审计人员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行政行为,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五)建立个人职业道德档案。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制度,年终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并与考核挂钩。

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篇6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又是法治经济,更是道德经济。作为竞争经济,它必须有公平、公开、公正、公信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是靠信用来维系的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审计执业机构和审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这一切既需要法律进行约束,也需要审计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强烈深入地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一系列传统特征,因此,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在审计界之所以出现审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道德建设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审计职业道德显得更加重要,否则,市场经济的运行就极不规范、混乱无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来提高社会伦理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规则和意识形态。市场经济体制下追逐个人利益机制的引入,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集体利益、要求个人绝对服从集体、抹杀个人利益合法性的道德基础,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道德基础又尚未完善,这就容易引发社会职业道德的混乱和危机,进而会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失去道德支撑。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高校必须大力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有先进的职业精神作为支撑,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2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客观要求

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道德素质,是提升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客观要求。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工作者,都肩负着维护社会主义财政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审计工作涉及到我国财政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同社会各行业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审计人员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若能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便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政经济秩序的稳定,提升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审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1审计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审计部门在揭露经济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和案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的地位也空前高涨。随着政府和各部门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当前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审计质量的高低,除了要求有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程序、健全的管理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审计是一门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职业,需要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通过出具审计报告来判明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审计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主要供债权人、投资人、经营者等单位或个人决策使用,其作出的结论客观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需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而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就需要把审计院校中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正确认识审计职业道德的本质和内涵,提高审计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以便其今后在审计工作中更好地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

2培养合格审计人才的需要

加强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审计人才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审计专业人才有了越来越广阔的需求。古人云:“得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审计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社会对审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审计院校是培养未来审计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的学生是我国审计行业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将对我国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审计院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大力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审计人才。

3化解审计诚信危机的需要

审计信息失真、审计诚信危机,归根结底是多年来审计教育界忽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或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未能达到应有效果的结果,使得诚信理念没有在审计人员头脑中真正树立。只有建立完备有效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形式主义。为了从根本上净化审计行业,审计院校必须把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这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审计诚信危机急需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根治。endprint

三审计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1审计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中。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发展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来说,必须始终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不断拓展对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的认识。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他们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框架,用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品质的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只有这样,审计院校自身也才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2有利于提高审计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加剧了我国形势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今大学生难找工作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2008年10月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就业问题。

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审计院校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在以后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稳定自身的工作岗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能够运用职业道德的手段来调节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员工被企业开除的原因中,列入前十位的无一涉及工作能力,却都与职业道德有关,如服务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等。大量调查材料显示,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作为聘任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将来职业工作成效的好坏,因此,审计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审计院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查晓岚,易烨.诚信教育是审计职业道德的理性选择[J].审计月刊,2004(11).

[2]石涓.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初探[J].高教研究,2006(9).

[3]孙长新.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时代经贸,2006(8):57.

[4]王京,溪梦.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6):12.

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篇7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做为一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 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诚信、独立性、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这些职业道德的形成不仅靠个人日常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形成, 还要靠单位和国家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要求的提高, 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所以, 必须注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以更好、更快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1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1.1 审计队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有待提高

相对于外部审计, 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国家机关审计等, 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是由财务人员转岗而来, 由于长期从事某一单一的会计类岗位, 对本岗位的业务要求掌握通透, 但难以胜任要求具有财务、经济、工程、人力资源等广泛知识的审计岗位。企业财务人员审计事业单位某一专项或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困难, 事业财务人员审计企业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同样存在短板。从事审计专业毕业的高学历人员, 业务知识领域可谓广泛、学习能力也相当强, 但由于没有具体工作实践, 对一些存在问题的理解仅限于书面理论, 从事具体审计工作时太过教条化、书面化。

1.2 审计工作容易受到人事关系的制约, 有时难以得到实质有效性的开展, 从根本上制约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

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隶属于某单位领导人分管, 与其他部门处以同等地位。在开展审计工作时, 协调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比较困难, 容易产生推诿扯皮后果。在现实工作中, 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 人事调动事实已形成, 领导干部已离任或平调或升迁, 而离任审计晚于行政人事执行, 这就给后续审计工作带来困难。或涉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改变, 或涉及离任领导所在单位部门关系的协调工作, 总之, 这种人事程序下的离任审计会让内部审计部门处以非常被动的局面, 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也不利于形成真实、可靠的审计报告, 从而对单位的经营管理起不到应有的免疫作用。

2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2.1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教育

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 应当保持诚信正直;遵循客观性原则, 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遵循保密原则, 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1) 内审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遵守《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各项规定;应当诚实、勤奋并负责地完成各项内审工作;应当自觉地抵制非法金钱与福利的诱惑;不得获取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利益;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2) 内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 必须牢牢把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有效性、证明性和充分性;在对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 必须坚决避免被审计对象和有关利害关系的干扰, 也不受个人好恶的影响;在反映审计查证事实的过程中, 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 包括国家的利益、企业的利益、职工的利益以及个人的利益;在做出审计结论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衡量是非、客观评价。

(3) 熟悉和掌握企业的控制环境和管理程序。掌握发现舞弊线索所需的各方面足够的知识, 比如审计、财务、金融、税收、工程、法律、统计、计算机、管理学等。具备警惕可能影响企业目标、经营或资源的重大风险的能力, 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妥善处理好与企业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 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服务质量。

2.2 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营造职业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和优良环境

一个单位完善且合理的制度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且有序的开展, 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依法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机构要从切实可行的基础审计工作开展, 不断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完善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 提高审计职能的权威性、独立性,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绝大部分内审机构都有一系列管理制度, 关键是落实。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增强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免疫力, 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避免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理应做为一项长期任务认真来实行各布置。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1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S].2013.

[2]陈雪梅.浅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J].四川水利, 2011.

[3]王玲.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市场, 2010.

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篇8

一、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规范某一职业人群履行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态度。

(1) 内部审计师的应具备职业观念

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 必须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勤勉。不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必须遵守。“独立性的涵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 是实质上的独立。除了实质上的独立外, 还有形式上的独立。所谓形式上的独立, 是说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能有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

(2) 内部审计师有保持良好的职业态度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对审计人员来说, 谨慎具有特殊的涵义, 这就是审计人员在取证时, 要考虑证据是否能充分证明审计结论。当然, 谨慎地取证并不是意味着证据越多越好, 我们必须“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以减少不必要的取证工作, 这也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思想。

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究竟起哪些作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满足审计职能的需要

审计的基本职能就是监督, 具体表现可概述为:制约、促进、鉴证、信息反馈。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来讲, 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 而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 必须要求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监督, 将审计的最终目的定位于:服务于企业, 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及效益的提高。

(2) 提高内审人员的威信

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内部执法部门, 要想提高执法力度, 首先必须树立内审部门及人员的威信, 这种威信很大程度取决于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另外, 内审人员如果一方面要以工作成绩获取领导的信任, 一方面还要灰色收入以满足个人私欲, 这样他就会在审计时做到灵活掌握, 选择几个单位或项目严格查办。这种人很可怕, 他们不仅得到了企业领导的信任和支持, 在不明真相的员工面前似乎也树立了威信, 而且还有不薄的个人其他收入。

(3) 保证内审队伍的力量

内部审计的大部分任务需要集体的知识智慧和力量。确定审计对象之后即组织成立审计组, 审计组再按每位成员的专业和能力情况进行任务分工。因此, 只有每一位内审人员都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队伍中所有的审计人员也才会为了一个目标努力, 审计力量才会不断壮大。

所以说, 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内审工作质量起主导作用。

三、怎样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1) 把住源头, 保证质量

首先要对现有在位的内审人员进行认真考核, 凡不具备内审职业道德的内审人员应坚决撤换。选用内审人员时, 尽量在本单位范围内招聘, 并且要求在本单位工作至少要两年以上, 便于了解和考察。在基本具备审计工作能力的情况下, 看是否有职业道德。不符合这些条件 (2) 爱护人才, 保持稳定

选好了人才, 企业管理当局就要做到爱护人才, 在物力、财力、政策制定等方面都给予必要的支持, 并且在生活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才能使这些经过严格选拔的内审人员有长期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和信心, 才能保证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

(3) 严明纪律, 改变作风

对一个较大型的国有企业, 机关科室下基层检查和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但长久以来形成了凡机关来人, 基层单位或部门都要做到让其吃好、喝好、玩好、走好的惯例。只有企业通过制定严格的工作纪律, 并对违反纪律者给予严厉的惩处, 才有可能使内审人员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4) 定期考核, 重奖重罚

内审人员要建立审计情况跟踪复核制度, 对确有重大违规违纪以及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事实, 应给予审计组所有成员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如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却没有查出或没有进行审计记录, 而在国家或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时发现, 并对此进行罚款的, 审计组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 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保证内审工作质量的关键, 加强内审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了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各级企业领导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篇9

在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在谋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认清自身在这一经济发展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特征,找准定位,提升自身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环境。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胜任能力,适应新环境。提升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是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高校内部风险的重要基石。

1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及现状分析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是指,在高校中,内部审计人员为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框架》和国内相关规定,完成各项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和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的总称。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领导不重视、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人员缺乏、审计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即使有的高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但内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据笔者了解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部门调转或是财会专业的留校毕业生。对学校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认识不清,忽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能使内部审计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改革发展。而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审计、会计、财务、税务、内部控制、经济、金融、统计、管理等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风险管理、法律、工程建设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高校业务活动相关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情况,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对56所普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182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1.1 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调查显示,在辽宁省56所高校中,审计机构独立设置的有21所,占37.5%;审计机构与纪检机构合署办公的有28所,占50%;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是财务部门的一个科室的有7所,占12.5%。总地来说,较大的院校基本上独立设置了审计机构,而规模稍小的院校大多实行审计与纪检合署办公,基本符合“规模较大的高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规定。

1.2 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

从表1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来看,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共50人,占27.4%,根据数据显示,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背景还过于集中在会计、审计等专业,像管理、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相对较少,这不利于高校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绩效审计转型。

1.3 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情况

从表2中专业技术职称来看,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7人,占20.3%;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7人,占20.3%;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1人,占33.5%;无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7人,占25.9%。

根据调查的数据来看,我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集中于会计、审计专业,中等以上职称人员较多,从业人员基础较好,提升潜力较大。但与企业相比,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存在审计理念滞后、人员不足、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综合技能较低等问题。现代审计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很高,在掌握审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相关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准确判断、良好的交流沟通等多种能力。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足,亟待进一步提升。

2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结构

2.1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职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要件,从业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则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无法产生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基础是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探讨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和职业道德。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曾经提出,一名称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审计准则、现代审计技术等。就高校内审人员而言,除了应该掌握的审计、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应遵循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操作指南等内部审计准则;还要了解会计法、税法、合同法及审计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其他法律、法规。此外,高校内审人员还要学习现代审计理念,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以便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

2.2 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

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完成审计工作的各种能力,即是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如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具体准则中,第11号《结果沟通》提到了交流沟通技巧,进行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交流;第20号《人际关系》提到了人际交往方式,化解人际冲突的方法,如暂时回避和适当地妥协。就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而言,主要包括持续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个人技能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最新审计知识的学习或对上级机构的工作汇报都具有重要影响;审计工具与技术的掌握程度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运用适当的工具或技术进行正确而高效的审计工作。因此,无论是缺乏个人技能还是审计工具与技术,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这类职业胜任能力是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需素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主体部分。

2.3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于所有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工作中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一直是各个国家重点强调的内容。个人技能的发挥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使用都是贯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过程的要素。《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七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内部审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包括: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保持职业谨慎,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循保密性原则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同样也必须以这些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 提升高校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正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大挑战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复杂,独立性差;第二大挑战是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模糊,观念落后;第三大挑战是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亟待提高。提高高校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

3.1 建立高校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高校内审联席会议制度能够及时帮助学校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使各部门之间有效地联系起来,整合内部资源,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提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工作创新能力,以完成高层次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3.2 严格控制高校内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

以往对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像会计师事务所那样严格,对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要求不高。但随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设置,学校高层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对内审人员的职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为审计部门选择合格的审计人员,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要进行严格考评。

3.3 持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2008〕,以规范后续教育,保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内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求内审人员严格遵守后续教育制度,持续学习,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相对于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具有学历层次高和知识基础较好的特点,可以依托高校这个有利的平台更便捷、更有效地进行后续教育,以适应这个学习型的社会,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内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3.4 定期开展高校间审计业务交流培训活动

高校上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高校内部审计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定期或专门开展专题业务学习研讨班。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沟通,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

3.5 建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估体系

为确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具备完成内部审计任务所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应建立起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估体系,制定绩效标准,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估。对在评估中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采取培训、后续学习等方法来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能力以胜任学校分配的各项审计任务,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文章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分析了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必要性,并对提升高校内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王红,彭绪庶,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7-17.

[2]李寿喜,张佳春.转轨经济下中国公立高校内部审计目标探讨[J].内部审计,2008(11):28-29.

[3]祝杰真,张静.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下的高校审计工作研究[J].会计之友,2015(16):121-123.

[4]崔春燕.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升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4):65-68.

审计教学中如何关注审计职业判断 篇10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1995) 指出: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 审计职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2012) 中也指出, 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和保持职业怀疑。从审计实务的层面上看, 审计判断在审计实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 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 都充满了审计判断, 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 (张继勋, 2002) 。但是, 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审计人员在具备相当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不断地通过审计实践来丰富和改善。为此, 在审计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审计判断的训练。但是, 面对初学审计的学生, 审计教学中对于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和训练偏少, 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均不强。

2 审计教学中关注审计职业判断较少的原因

审计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关注较少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审计教学中,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严重。一方面, 初学审计者要面对许多审计的专有名词和理论, 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 从应付各种考试 (比如学校的期末考试、专升本考试, 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 的角度出发, 片面强调要重点掌握各种专有名词和理论, 以至于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审计不过是“背书”。这种机械的知识记忆, 隔断了审计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 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另一方面, 审计教学中专业的实践安排很少, 实训工作更是严重不足, 学生也没有机会接受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

二是审计教学理念狭窄。首先, 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 没有考虑审计学自身的专业性, 片面地以会计论审计, 审计学只是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 而像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安排得较少甚至被忽视了;再者, 忽略了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及人际关系的教学, 即使是独立设置的审计专业, 其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单一。而审计职业判断本身离不了审计人员自身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 落后的教学理念显然不能满足进行审计职业判断的知识积累。

三是审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在教学上, 由于缺乏审计专业师资队伍, 审计学基本上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讲授, 而这些教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 也没有相关的审计工作实践, 在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上缺乏经验。因此, 课堂教学就理论讲理论, 就练习讲练习, 理论与案例之间联系性不强, 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 只是“对错”判断和变通的简答题。

3 审计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审计职业判断

一是应合理安排审计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审计专业, 应考虑与之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要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为主。职业基础知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的前提是其职业知识范围的广泛。比如, 审计人员一定要具备如下职业基础知识:一是会计和相关知识, 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以及证券和资产评估等相关知识;二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是一名审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所必需的储备, 比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三是企业管理知识, 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审计, 必须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 主要包括经济学、组织学、国际贸易等;四是信息技术知识, 无论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角度考虑, 还是从审计技术不断进步的角度考虑, 一名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 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等。审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以上学科的知识内容, 才有可能运用多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专业知识应突出审计的特点, 对审计理论、方法、程序、内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 并注意体现针对性, 以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为主。比如, 审计职业判断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的, 因此要在教学中, 对审计职业判断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巩固。

二是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首先, 在教学中, 应不断地让学生认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普遍性, 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 都需要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 (张继勋, 2002) 。所以, 审计理论的学习也应该是建立在增强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再次, 在教学中, 应让学生认识到导致审计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比如, 审计报告在其意见段中会使用这样一个术语“我们认为”, 这就表明:审计结论是以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基础的。既然审计意见是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 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判断的结果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所以, 从一开始学习审计, 就应该意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认识到审计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审计职业判断, 让学生在认识领域里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锻炼, 为以后从事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利用案例训练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审计案例是审计教学中经常用到, 并且必须要用到的。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 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 无论理论知识如何灌输, 也无益于学生判断力的训练, 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容易犯错误。审计案例是通过审计实践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实案例, 既与理论紧密结合, 又充分考虑其社会性, 能为理论知识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可以更易于掌握理论, 并逐渐明白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 形成一定的审计判断, 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可以说, 对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案例教学进行。

四是重视审计实训。首先, 学校应创造条件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审计实践, 在课时安排、硬件条件上给予支持;其次, 鼓励和努力争取校外实训。比如与校外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 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审计工作进行实习, 学生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中体会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对审计职业化的思考 篇11

(一)审计职业化是由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技术性、道德性很强的工作。它不是任由一般普通公务员所能胜任的。它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娴熟的工作技能、崇高的道德修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国际社会普遍对审计人员设置了不同的执业资质门槛和从业范围标准。如英国的特许会计师公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都对审计人员的资质条件利和执业标准进行了设定。当然这些标准主要是针对社会审计而言的,但是它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对审计人的执业资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会是一条必由之路。

1.审计工作的政策性。审计工作的政策性是勿容置疑的,无论是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或是国家审计,政策性都是其执业的基本准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因此,遵守法律就是最高的政策。合法性是一切审计的前提。当然在法律之下还有许多具体的政策规定。无论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或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既就是封闭的自然经济体都存在着大量的具有规范性的政策,这些都是审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不能充分地、全面地掌握了解政策,就搞不好审计工作。而且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成为当代审计的一种发展趋势。

2.审计工作的技术性。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传统的会计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还必须具备工程的、法律的知识和技术。现代经济是知识经济,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从有形到无形,从现实到虚拟,各种工具和手段层出不穷,加大了经济风险和控制难度,原有的计量和报告准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审计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做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要掌握的知识容量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而且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过去的审计财务向审计业务方向转变。从某种程度讲。现在的知识要求已经超出了审计人员的正常的承载能力。因此审计的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审计人员组合才能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3.审计的道德性。从某种程度讲,审计工作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它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审计工作是向委托负责,但是它的社会影响面是巨大的。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它在道德层面的要求是与法官相同的。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里面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譬如诚实、公平、敬业等职业要求。诚实,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如实反映查出的问题和结果;公平。就是按照社会的一般价值原则,对被审计事项作出判断;敬业,就是要恪尽职守,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譬如谦和、正义、无私。谦和,就是要求审计人员以平和的心态从事审计工作,不卑不亢,摆正位置;正义,就是要求审计人员要维护社会正义,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无私,就是要求审计人员不为个人利益所动,维护职业利益。

(二)审计职业化是内在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审计能从会计职业中分化出来。是有一定的经济原因的。其一,审计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劳动,审计的价值应在其交换中得到体现。其二,审计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尤其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是中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市场。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管理性的审计组织,如国家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但掩盖不了审计的商品性特征。审计人员也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其三,审计是经济人,无论是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都是经济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社会审计自不必说,它是以服务收费为前提的。就是国家审计或者内部审计,也存在着经费和人员待遇的问题。它虽然不以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审计人员的待遇和经费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话,要保持一支高效、廉洁的审计队伍是不可能的,因此审计工作必须遵从价值规律。

二、审计职业化的基本路径

第一,大力发展社会审计组织,使其成为审计市场的主要载体。社会审计组织。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包括专业的咨询机构、评估机构。甚至可以设立个人的审计工作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社会审计机构。首先要对社会审计组织进行整合。社会审计组织不仅承担会计鉴证业务,还承担着工程咨询、价值鉴定、政策咨询(如发展规划)等诸多业务,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概念单一,不利于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拓展。其次,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分类分级执业的管理制度。对初步进入审计市场的审计组织要进行执业限制,然后分期考核晋级,违规的要清除。三是加强监管。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市场的混乱主要是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重审批,轻管理。中注协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不可能实现监管。对社会审计组织的监管职责,理应回归到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实行严格的执业资质制度。保障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准。所有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备具相应的执业资质条件,审计机构根据审计业务需要配置相应的专业资质人员。当然执业资质不能仅限于会计资质,工程、经济、法律、评估等都可以做为执业资质条件。譬如,工程预决算审计,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工程造价的相应资质,不能是财务人员。从事什么业务具备什么资质,以保证审计能力与审计项目相匹配。

第三,实现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审计机构可以将审计人员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审计管理人员,包括机构负责人、计划、监督、总务等人员。另一类为审计业务人员,其地位相对独立。无论是国家审计机构或是社会审计组织,国家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从政治上、经济上保障其独立性。对审计业务人员实行聘任制,可一事一聘,也可一个期间一聘,根据其资质条件和工作能力确定待遇,其工资水平应是同区域平均工资的3—4倍。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实现双向选择,以充分体现审计人员的劳动价值。

第四,重新构造国家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职责。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私有企业和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除外)的职能、职责要调整,要回归到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职责是审计管理。职能是制定审计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年度审计项目实施,监督和控制审计质量,监管审计市场。这样一方面可以大量裁减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人员编制,释放市场空间,让审计这一市场要素回归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推进审计市场发展,通过竞争,促进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的大幅度提高。

总之,审计职业化是由审计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将是我国审计的发展方向。

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篇12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道德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构成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应包括:对委托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应从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责任方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一)治理信息不对称的需求

道德风险首先源于信息不对称。现实世界,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同时信息又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的动机使得人有机会、也有积极性在交易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如内部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偷懒(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等)、说谎(隐瞒内部审计风险的严重性等)和欺诈(与被审计部门合谋炮制出严重不实的审计报告等)。还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凸现“内部人交易”,是利用知悉内幕信息的方便条件,从投资者兜里窃取财产,正是因为利用了信息关系给被害人设置陷阱或圈套,它也是一种特殊的诈骗。为了治理信息不对称,应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委托人的责任。

(二)完善契约不完备的需要

产生道德风险的第二个内生源是契约不完备。内部审计的委托人(董事会)不能通过签订一个完善的合同,来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的行为,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如果把内部审计制度比作一种“合约”,那它也是一种“不完全合约”(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内部审计环境将来的趋变性),主要表现为制度疏漏、制度笼统、制度偏离现实、政策不确定等方面,这样必然导致当事人(公司管理层、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把剩余部分留给“隐含契约”,而诚信的达成主要是靠当事人的信誉、欲求的抑制来实现的。内部审计中伦理道德主要在于内部审计师行为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和失序,审计伦理秩序可以看成是利益相关者在特定冲突的逼迫之下不断反省而逐渐达成的共识,是一种实践的明智。内部审计的行业协会能适当弥补契约不足,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监管。职业会计人个体则将行业自律准则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判断内化为其内在目标和标准,即自我“立法”。这就要求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应承担起责任。

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内容上三者的相似之处

(1)关于独立、公正、客观原则。不管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在职业道德规范中强调审计人员应当在履行职业责任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2)关于正直性、应有的职业谨慎、保密性方面。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提出诚实性的职业品德的要求;都强调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的技术标准,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谨慎;在保密性方面,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必须对所得信息严加保密,未经适当或特别授权,不得使用或披露这些信息,要防止因为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泄露所造成损失。

(3)关于维护职业形象责任。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从各自职业角度出发,对维护职业形象作出了规范。

(4)关于遵守审计技术规范、专业胜任能力的规范的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强调遵守各自发布的审计准则,社会审计的规范缜密周详,除遵守自身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之外,还要求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强调遵守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均强调“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实施审计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内部审计基于“内向性”的角度,即内部审计行为涉及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而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有限的考虑。

(5)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国家审计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不仅对内容、质量提出了要求,还规定了学习时间。社会审计对此的规定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进行规范。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办法》也作了相应的规范。

2、结构上三者存在的差异

从结构上相比较而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为严谨,由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等构成。在架构上,每章首条提出原则性的规范,随之对该原则进行具体化的描述。《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层次感不强,只是将审计人员应当遵守或者不可以进行的行为依次进行罗列,但比较简练明了。具体差异应表现在如下:

(1)关于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社会审计关于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及注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内部审计对于审计人员任职条件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中作出了相应规范。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公认性、“知名度”远胜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人员,这与其通过“立法”对注册会计师任职条件的规范不无关系。

(2)关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责任。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由所在审计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此,内部审计未作出专门的规范。关于社会审计由于自身职业的特点,因此对客户、同行及其他人的责任,专门用三章共计十三条进行了阐述,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只是强调对国家、组织和职业形象的责任。

(3)关于对业务助理人员的责任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十四条专门规定了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妥善规划,并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这表明社会审计的条文严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在本规范中未提出类似的要求。

(4)关于外聘专家协助的规定。由于内部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组织活动是丰富多彩,相应审计活动领域也是复杂多样,由此对内部审计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实际上,受到编制、预算、审计成本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其所面对丰富多彩的内部审计活动无法完全匹配。所以当审计的事项需要运用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时,必须聘请相关的专家协助。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六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这里所谓专家是指独立于本组织的个人或公司,持有合格证书的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对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本规范中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

(5)关于沟通能力的规定。内部审计特色在于其“内向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是组织里的成员,却要去发现组织内部的不足,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倾向,而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发挥内部审计“助手”和“参谋”作用,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十条提出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对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均未作出规范。

从上比较可知,《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尽管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趋于一致。比如,关于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关于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的规范都大致相同,所不同主要在于从各自的职业角度出发,对某些方面进行着重强调,例如,内部审计强调人际交往能力、外聘专家的规范,国家审计注重廉政纪律规范,社会审计强调对客户同行的责任。

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内容上二者的相似之处

从内容上看,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我国内部审计所规范的内容基本相同。对于诚实、客观、保密和胜任四条基本原则,二者都提出了要求。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有行为准则的内容,我国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范。比如,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第一条“内部审计师应诚实地、勤奋地和富有责任感地执行他们的工作。”就与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相类似。

2、结构上二者存在的差异

从结构上比较,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没有明显层次之分,只是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或者不可以进行的行为依次进行罗列。

另外,我国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虽没有在本规范里提出明确要求,但是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做出了相应的规范。

综上所述,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科学性,内容缜密周详。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较为简练,在内容上与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趋于一致。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未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却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四、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议

1、应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中

按照国际惯例,职业道德规范是内部审计准则框架的构成之一,并在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中居于最高层次,具有法定约束力。鉴于此,我国理应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中,这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昭示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它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样,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照执行的,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中,均属于强制性的规范。

2、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相应处罚的规定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十六条规定: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所在审计机构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明确提出:凡是违反道德规范者,将依协会的规定予以处理。而且即使在行为准则中没有作出规定,但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也要给予处理,违规人员必须接受。鉴于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家审计的做法,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做出相应处罚的规定,这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也将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

3、合理运用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也应在规范中加以强调

内部审计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其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并不亚于社会审计活动,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还应该合理运用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对此,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加以强调。

摘要:从信息不对称原理及契约不完备理论出发,阐述了风险环境下实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从内部审计基本原则、职业谨慎、审计技术规范、专业胜任能力规范、后续教育规范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与政府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相似性,进一步从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责任、外聘专家协助等方面比较了三者存在的差异。从而提出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框架,制定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作出相应处罚的规定,并合理借鉴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以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道德风险,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定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原文与释义)[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Bailey,AndrewD.,AudreyA.Gramling,Sridhar mamoorti,内部审计思想(王光远等译)[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2006

[3]LawrenceB.Sawyer,etc.The Practice of Modem Inter-nal Auditing(second edition)[M].IIA.1988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石涓涓.内部审计规范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库.2005.

[6]王桦,庄江波等.内部审计职业化特: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北京: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3):46亿

[7]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值思考[J].审计研究.2003(6):25-26.

[8]孙立.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3.(12):118-121.

[9]唐本佑.日本商法和证券法交易中会计、审计规定的研究[J].审计研究.2000(.3):36.

[10]陈国辉等.200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制中人文道德秩序的建构”《.会计研究》第11期。

[11]张静春.“技术创新、道德风险与经济增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2003。

上一篇:客专施工质量控制下一篇:种植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