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规程

2024-07-23

种植技术规程(共12篇)

种植技术规程 篇1

1、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木薯是喜温作物, 一年之中有8个月以上无霜期, 年平均温度18℃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 木薯发芽出苗期最低温度要求14~15℃, 18~20℃正常生长, 最适温度为25~29℃, 在14℃时生长缓慢, 10℃以下停止生长并受寒害。

2) 光照

木薯是短日照热带作物, 对光照长度和温度的反应都很敏感, 阳光充足对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作用, 在阳光不足、阴蔽度大的地方, 木薯生长茎叶徒长, 叶序稀疏, 节间伸长, 茎干弱, 块根细小, 造成低产劣质。

3) 雨量和湿度

木薯对降雨量有广泛的适应性, 能在600~6 000mm的地区生长, 木薯是耐旱性很强的作物, 年降雨量350~500mm的地方也够一造木薯生长发育的需要。最适宜在年降雨量1 000~2 000mm, 分布均匀, 土壤湿润的地方种植。

4) 土壤

木薯对土壤适应强, 只要不积水, 不过分瘦瘠均可种植, 应选择排水良好, 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有机质和钾素丰富的砂壤土为最适宜。

5) 风力

春季温湿微风有利木薯生产, 忌怕夏季台风, 造成木薯茎杆吹断和倒伏, 块根腐烂, 影响品质和产量。

2、种植品种

1) 适应性强, 生长快, 生势好, 熟期迟, 能够适宜当地各种山地类型种植的品种。

2) 茎杆高度适中, 分枝少, 结薯集中, 浅生易收获, 薯型呈圆锥型的品种。

3) 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高, 薯肉雪白, 品质好, 一般亩产4000~5 000kg的优质高产品种。

3、栽培技术

1) 选地和整地

选择平坦或坡度较缓、石块少的山地, 排水较好, 受台风影响少、坡面朝阳、光照充足的地方种植。整地应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 注意保护林地环境和水土保持, 在种植前2~3个月进行翻土晒地、开好环山沟避免雨水冲刷, 平地种植要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 及时排干雨季积水, 避免积水对木薯生长的影响。

2) 种植材料

种植时要求选择新鲜茎杆、色泽鲜明、切断口有乳汁的茎种, 生活力强, 发芽率高, 利于植后全苗壮苗, 提高种植产量。

3) 种植规格及要求

采用平放的种植方式, 使木薯达到浅生和四周都结薯的目的, 种植时茎长为15~20cm, 种植密度, 针对地力而定, 一般亩植1 000~1200株, 株距为80 cm×80cm。

4、田间管理

1) 补苗

种植时遇上低温多雨或春旱天气等原因造成缺苗时, 在植后20d开始补苗, 30d内完成。

2) 间苗

在木薯生长高度15~20cm时, 为了保持木薯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减少养分消耗, 针对长势情况, 及时将多余的分蘖间除。

(来源:云浮城市网)

种植技术规程 篇2

选择远离“工业三废”污染的地块,其环境条件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B/T19630)的要求。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地下水洁净、充足。整地施肥

2.1挖沟种植,播种15天前按行距0.9-1米用挖沟机开1米深种植沟.2.2施基肥:按国家GB/19630.1-4-2005 关于肥料要求,每666.7㎡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用机械开沟前撒施于开沟垄面。种植

3.1将放置在阳光下晒好精选的种子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时种植。具体日期:山东一般在四月上中旬为宜

3.2在种植垄内开沟深8厘米左右,均匀摆放种苗,株距25厘米,然后覆土。搭架整枝

出苗后及时搭架,以利山药苗攀缘生长。为山药蔓及早上架,以利通风透光,留一主蔓,去掉部分侧枝,生长中后期可摘除部分山药豆,以利山药地下块茎生长。田间管理

5.1中耕除草

在山药苗刚爬上架时,将山药地里的草清除一遍并结合追肥同时进行。

5.2浇水

一般不用浇水,干旱年份用地下水喷灌。病虫害防治

6.1山药病虫害很少,一般常见的有炭疽病及危害较轻的蝼蛄、地老虎等。

6.2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孽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主要措施有频振式杀虫灯、每亩摆放60片黄色诱虫板、及时摘除病叶。植株伸蔓后每隔7天喷一次葱蒜混合液或大蒜浸出液,从而预防各种病虫害发生。收获

7.1 收获期,霜降落叶后即可收获。

7.2 产品要求:形圆直,无畸形根,无开裂,无机械损伤,无污染,无病虫害疤痕。

7.3 贮藏,收获后入恒温库,一般温度在5摄氏度左右储藏。包装标志

用专用编织网和纸质包装箱包装,包装上标有品名,规格,毛重,净含量,产地,生产者,收获日期,包装日期,并标有醒目的有机食品标志。建立田间技术档案

肉鸡饲养技术规程 篇3

1.选择健康鸡苗

鸡雏的选择是肉鸡养殖的关键,要确保鸡种纯正,种源可靠。主要选择表现活泼、大小均匀、脐孔闭合良好、无血污和突脐现象,腹部软硬适度,卵黄吸收良好,叫声宏亮、握在手里挣扎有力、行走稳健、符合品种要求的鸡雏。

2.科学饲养

2.1育龄期(0~3周龄) 肉鸡在育龄期以喂食碎料或粉料为宜,再转为全价颗粒料。据统计,1周龄末体重每减少1g出栏体重将减少10~15g,因此,第一周要充分饲养,喂给高能高蛋白饲料,尽量让其多吃快长。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22%~23%,同时在日粮中每100只肉鸡还可添加蛋黄4枚、奶粉100g。2~3周可适当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但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1%。

2.2中鸡期(4~6周龄) 中鸡期是肉鸡骨架形成阶段,日粮中应以全价颗粒为主,其饲养重点是提供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此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9%~21%,粗纤维含量限制在3%以内,钙、磷含量分别为0.9%和0.65%,食盐占0.3%~0.5%,同时还应注意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2.3育肥期(6周龄至出栏) 此期为加快增重阶段,日粮中要增加能量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1%~5%的动物油脂,粗蛋白质可降至17%~18%。

3.加强管理

3.1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适宜是养好肉鸡、提高肉鸡成活率的关键,其温度程序一般为:1~3日龄33℃~35℃、4~7日龄32℃、8~14日龄29℃~32℃,15~21日龄26℃~29℃,22日龄后可逐渐降至18℃~25℃;其适宜的相對湿度一般为1~14日龄为65%~75%、15~21日龄为60%~65%,22日龄后可逐渐降至55%~60%。

3.2降低饲养密度 为提高肉鸡的均匀度和出栏率,平面散养的肉鸡,可采用低密度饲养法,推荐密度为:1~7日龄30~40只/m2、8~14日龄20~30只/m2,15~21日龄15~20只/m2、22~35日龄10~15只/m2,36日龄以后可逐渐降至6~10只/m2。

3.3严格控制光照 为了降低肉鸡猝死症、腹水症和腿疾的发生。在中鸡期可适当限制光照,其光照程序一般为:1~3日龄24小时、4~7日龄23小时、8~42日龄16h,43日龄至出栏保持在23小时。同时,为保持鸡群安静,光源以红色为佳,光照强度以肉仔鸡见到饲料吃食即可。

3.4加强通风换气 一般情况下,1~3周龄以保温为主,4周龄以后以通风为主,其具体做法是:选择在晴天的中午,先把育雏舍内温度提高2℃~3℃后再通风,等降到原适宜温度时再重复此过程。要注意避免通风口逐渐扩大,避免舍温下降,引起肉鸡着凉感冒,通常以饲养员进入鸡舍内无刺鼻恶臭为宜。

3.5搞好卫生保健 为了在肉鸡生产中搞好卫生保健,要做到“四个坚持”、“两个不准”和“一个必须”。即坚持每天刷料桶及饲养用具一次,坚持出入口和入舍人员经常消毒,坚持每带鸡周喷雾消毒一次;“两个不准”是:对淘汰的病弱鸡、死鸡不准乱扔,饲养员专用工作服不准穿出舍外;“一个必须”是:鸡粪的堆放点必须在鸡舍的下风头,距鸡舍50m以外处。

4.搞好肉鸡疫病的防治工作

4.1免疫接种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保存规定的高质量疫苗;防止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如接种新城疫弱毒苗1周内不得接种传支弱毒苗;鸡痘疫苗接种10天内,一般不接种其他疫苗;科学饲养,促进抗体产生。肉鸡在免疫接种前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蛋氨酸,能促进肉鸡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应激因素。在接种疫苗前后1周内,不要安排断喙、换料、转群等,同时还应避免噪音,保持环境安静;免疫期间慎用一些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类等。

4.2药物防治 在肉鸡的生产中,应合理选择预防用药,其一般用药程序为:1~3日龄,用药预防控制蛋传病,如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等病,应尽量选择毒副作用小、安全、广谱、高效、有利于肉雏鸡组织吸收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11~13日龄,用药预防伤寒;15日龄后用药预防球虫;35日龄后,用药预防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对发病的鸡群,应选用药敏试验高效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感染鸡群或疑似感染鸡群及时用药物进行防治。

5.搞好清舍与消毒工作

种植技术规程 篇4

本刊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文件 (建标协字【2013】119号) 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成都市无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编的《竹结构技术规程》、《竹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程》和与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编的《民用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日前正式启动编制工作, 并有望于2014年底前正式颁布实施。

编制工作会议分别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木材及复合材结构委员会秘书长杨学兵教授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技术标准部副主任贺鸣主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焦占拴与有关专家及标准编制单位人员参加了标准编制启动工作会议。

梁小青副主任在标准编制启动工作会议上要求标准编制工作要以科学性、权威性和适用性等为编制原则, 并以国家康居工程为载体注重实际应用。与会有关专家听取了标准编制单位的汇报, 并对三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会议建议并同意将《竹结构技术规程》改名为《竹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将《民用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改名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 并要求编制单位按照标准编制程序以及对标准提出的修改意见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篇5

一、了解父母本特征性状

二、制种技术规程

1、选地要求:要求选择前作最好为小麦、油菜、大豆茬,忌甜菜、玉米、高粱、胡麻茬,隔离区要求在制种地周围500米以内不得种植玉米(包括饲料玉米和其它品种制种玉米),在制种地上风头800-1000米之内,不得种植其它品种玉米。

2、播种要求:在5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较好,铺膜制种要求可略低一些(即5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制种比例1:5或1:4,伊单系列玉米制种,一般要求父母本同期播种,10号由于这几年对亲本提纯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手段不到,致使母本吐丝较晚因此尽量播二期父本,即一期与母本同播,二期父本3天后再播,这样有利于花粉散粉时间延长。9号玉米制种要求分期播种,母本要求先播,当母本出苗一叶一心时,即可播种父本,父本最好分两期播,二期父本与一期父本隔三天播种,父本全部采用人工播种。

3、去杂要求:苗期根据亲本的叶型、叶色等性状进行一次去杂,要求做到留苗均匀,达到苗齐苗壮,玉米喇叭口期是鉴别亲本的关键时期,也是性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要求田间母本的杂株率不得超过0.5%,父本的杂株率不得超过0.1%。去杂工作必须在母本抽雄前完成。

4、去雄要求:去雄期在母本天花可见即天花1/3露头,进行一次性带叶去雄,要求去雄漏抽率不得超过1%,每次抽雄检查,其漏抽率不得不得超过0.1%。

5、收获:要求父母本分期收获,分开凉晒、脱粒、包装。在田间种子水份达20%时,可采用站秆扒苞方法进行田间凉晒,当水份达13%时收获可直接入库。入库前必须在晒场上进行果穗选择,将杂异果穗和父本穗挑选干净才可进行选种包装。

伊犁州农科所

有机黄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篇6

【作者简介】王斌才(1965—),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有机蔬菜栽培及育种工作;*周国林为通讯作者。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和认同。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以及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以及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特制定有机黄瓜露地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有机蔬菜生产者提供帮助。

1.基本技术

肥料。各生产基地使用的基肥,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肥料施用原则,包括自制有机肥和购买的有机肥料产品。畜禽粪便必须是完全腐熟的;购买肥料产品需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绿肥亦应堆积或在土壤中进行充分分化和腐熟。基肥随翻地时先撒入地块中再旋耕,每667m2用量原始腐熟畜禽粪便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500kg,其中80%作基肥,20%作追肥。

水。浇灌所使用的水,需通过有关部门环评检测达标。为了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更优质、环保卫生、持续地力,还需对这种浇灌用水进行了净化处理。根据蓄水渠内水量按比例施入适量光合菌液,处理24小时后方可使用。

2.生产操作规程

品种。新星黄瓜(吉林延吉市蔬菜批发经营部)、京研迷你黄瓜二号(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

播种育苗。黄瓜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播种。基质采用无菌的国产泥炭基质和珍珠岩混合,装盘时基质不参入任何化学肥料,可按比例掺入适量的腐熟厩肥或有机肥。播前对黄瓜种子进行温烫浸种处理,方法为:用55℃温水,水量为种子量的6~8倍,将种子慢慢倒入,不断搅拌,经10~15分钟后,常温条件下浸种4~6小时,然后淘洗干净,甩干明水,用湿布或网袋装好,置于25~28℃下催芽,出芽前种子每天清洗一次,包布拧干,保持湿润,24小时即可出芽,70%露芽始播种。黄瓜于3~4月播种,播时,将穴盘摆放平整,做成宽1.2m,长30~40m的厢面,基质浇透水后喷一遍光合菌液防病虫。每穴播一粒,覆盖1.5~2.0cm基质,用小拱棚覆黑遮阳网保湿保墒。三天后出苗及时通风降温,晴天白天覆盖遮阳网,夜间揭去;阴天揭遮阳网见光透气;雨天盖遮阳网,大雨时加盖薄膜免伤苗。出苗时若子叶‘‘带帽’’出土,用喷水壶喷温水或撒湿润细土促使幼苗‘‘脱帽’’。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早掲遮阳网,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促根系生长。穴盘基质育苗容易缺水,应经常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前期保持苗床湿润,且需经常通风透光免生徒长苗,后期叶面喷施光合菌液增加营养和抵抗力,促根系生长。此时应控制好水分,‘‘宁干勿湿’’,尽可能不浇水或减少浇水次数。定植前5~7天炼苗,降温降湿。栽前一天可少量浇一次水,以利栽后活苗发棵快。注意:幼苗对连阴猛转晴时见光易“闪苗”,需逐渐见光且防大风扫苗,出现弱病苗和老僵苗。黄瓜苗岭一般25~30天,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由于育苗时地温和气温均较适宜黄瓜秧苗生长,因此苗床可不用地膜和薄膜等覆盖来增温保湿进行育苗。

整田作畦。按包沟1.2m开厢,沟宽40~50cm,畦宽70~80cm,畦面平整,土块尽量细碎。

定植。黄瓜于4~5月定植。定植前对幼苗进行一次防病虫处理,喷施1%浓度的高锰酸钾液。选晴天下午栽植,穴土要细碎,以刚埋没根沱为宜,不宜过深。新星黄瓜株行距为30cm€?5cm,每667m2栽3000~3200株;京研迷你黄瓜则为40€?5cm.,每667m2栽2000株,每畦栽二行。及时浇足定根水,如遇连续高温(30℃左右)翌日还需补浇一次水。4~5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如墒适宜时及时中耕除草1~2次,促苗早发棵和生长整齐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对幼苗的侵染和危害。

田间管理,中耕。缓苗或定苗后到插架之前进行一到二次中耕,并视苗情及时补水。做到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保湿保墒。

植株调整。伸蔓后,距苗7~8cm处插一根竹竿,一苗一根,搭成人字架或花架,引蔓上架。以后每3~4节绑一次蔓,并清理侧枝和卷须。新星黄瓜主侧蔓均可结瓜,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下面的花和侧枝均摘除,所生侧蔓留一瓜二叶摘心。主侧蔓都爬满架时及时打顶,促子孙蔓结回头瓜。京研迷你黄瓜为主蔓结瓜品种,肥水充足时根瓜以上每节都能座瓜,留一到二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清除。后期及时清除下部老叶、病叶及采收完的侧枝。绑蔓在晴天下午进行,人站在沟中操作。

肥水。从定植到根瓜出现,应控制水分,不旱不浇。追肥遵循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浇水要浇“跑马水”,要在晴天早上进行,切忌阴天浇水。做到三沟配套,高畦栽培,以利排灌。根瓜座住后铺施一次生物有机肥,第二批瓜采收后再追一次肥,第一次轻第二次重,同时浇施净化水。以后根据黄瓜的长势施肥水。盛果期除根际追肥外,还用光合菌液进行一到二次叶面喷施。黄瓜根系浅,怕积水,需做好清沟排灌工作。

病虫防治。有机黄瓜的防治方针完全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进行,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很有限地施用BT制剂,坚决不使用化学制剂进行防治处理。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虫害为蚜虫、蓟马、黄守瓜、潜叶蝇。

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清洁田园,加强通风调节种植地块的小气候环境的温湿度;深沟高畦,严防渍水;合理施肥,满足各生育期生长发育需要;轮作换茬,减少土残病菌侵染。

物理防治。利用防虫网、黄粘板等设施进行诱杀和驱赶害虫,减少飞蛾等虫口基数;人工捉杀害虫,清理病残株,减少侵染源等等措施防病虫。

制剂防治。黄瓜出苗后用0.5~1.0%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可预防多种病害。抽蔓前喷一次白醋液,兼防病虫。抽蔓至开花前喷一次臭肥皂液驱虫。开花期特别注意防虫,用白醋液、肥皂水、红辣椒水、大蒜水等生活制剂交替轮换使用,一到二次即可。结果期用1~2%高锰酸钾液防病,果期以防虫为主,防病为辅。根据黄瓜后期生长情况,可考虑施用一次BT制剂,BT制剂使用全生育期不超过二次。

优质高产高效花生种植技术规程 篇7

花生是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和医药工业和食品的重要原料, 同样也是我国在出口创汇时重要的农产品。武鸣区在种植花生的面积总共为20万hm2左右, 但由于不科学的施肥、严重的病虫害、品种的老化使得其经济效益和单产均偏低。在花生的种植方面, 其种植面积的60%是引进三十年前的白沙系列, 产量比较低, 且品种出现退化;在花生病虫害的方面, 由于土壤的多年连作, 青枯、茎腐、根腐等严重的病虫害现象, 使得种植花生的面积出现剧减;在花生的施肥方面, 由于部分地区只注重应用氮、磷、钾这三要素或不施肥, 使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缺乏微量元素, 进而引发低产现象。

2 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处理

2.1 种子的分类

想要实现花生的优质高产高效, 其先决条件是要选择优良的种子。这就要求农民在挑选种子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地方购买, 以便确保其良种率[1]。挑选种子的时候, 一般都是选择抗旱的早熟品种, 挑选完成后, 在播种时要分类播种, 由于种子的大小不一, 在播种时如果选取混杂播种的形式, 会导致发芽程度不统一, 长期以来, 就会出现大苗争夺小苗的养分, 进而使得小苗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 严重者会出现死亡。

2.2 种子的处理

一部分农民的知识储备不足, 科学文化知识还有所欠缺, 大多依据大众做法或凭借自身的经验种植, 这就使得有些种植的方式并不正确。例如:大部分农民会认为种子越饱满越大就越好, 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从生产方面, 如果连续地种植某一类型的种子, 就会导致种子的品种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所以在选取种子时, 还是要确保出售种子的公司是正规的;并且在使用自留种子的时候, 要确保在秋天收获时, 选取优良单株, 接着再分贮藏、分晒、分摘种子;划分种子的等级, 例如可以依据外形的大小进行划分, 将颗粒较大的种子种植在一个区域, 将颗粒居中的种子种植在同一区域, 颗粒小的可直接淘汰, 使用这样的种植方式, 可确保出芽整齐, 有效避免了争水争肥、大苗欺压小苗的现象。在完成分类后, 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晒种。在晒种时, 要将种子的外壳剥去以提高晒种的效率。在阳光直射、晴朗的天气晒种为最佳时期, 晒种24 h后就可以播种。要注意的是, 在剥壳时不要将花生的表皮蹭破, 避免由于种子的损伤而不能发芽。

2.3 拌种

拌种是把花生的种子和一定比例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混合[2],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些病害, 如花生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常见的病害, 大大地减轻由于病虫害所致的防治工作, 进而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轻了人工劳动力。

3 播种和施肥

3.1 播种

在种植花生时, 对覆土的薄厚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催芽后的种子在播种时, 不需要覆盖过厚的土壤, 约3~4 cm即可。但是在播种过程中, 要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子,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早熟并且抗旱的品种, 如果其用途主要是加工食品, 那么可以选择食味并且品质良好的品种。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相同, 对水分需求较大的时期为结荚期和开花期, 这时如果降水不足, 就会影响其最后的产量。在花生播种到出芽的阶段必须要确保水分的充足, 在这时如果出现降水不足, 就要采取人工浇水, 进而保障花生的产量。另外, 在种植过程中不同品种的花生对水分的需求阶段和需求量都不同, 这也就要求农民要依据实际的情况对不同品种采取不同的灌浇方式[3]。

3.2 适时早播

最好在晴朗的天气播种花生, 这可以帮助花生提前开花, 并有效地躲过干旱期, 进而提高花生最后的产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遵循着尽可能早播种的原则, 更好地增加有效积温, 使花生提前开花, 有效避开伏旱, 使产量更加丰富。但如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出现较为集中且较大的降水, 就会冲刷表面土壤, 阻碍花生的生长, 进而导致各种不良影响的出现, 最终降低其产量。

3.3 施肥

在花生种植施用肥料时, 要给予花生足够的所需元素, 进而确保作物更好地生长。其中, 尿素和磷肥是最为重要的, 且花生对于磷肥的利用率也较高。实验结果表明, 给予花生足量的尿素和磷肥可明显增加花生的产量。此外, 钙肥对于花生的生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钙肥可以提高根瘤菌中固氮的作用, 进而促使花生更好地发育, 还能使其果实更加饱满。

4 轮作和田间管理

轮作是每年对种植花生的田地进行轮换,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花生的根部更好地吸收土壤的养分, 并且还能有效降低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进而保障其优质并且高产高效。种植花生的田间管理也十分重要, 首先是确保花生可以接受充足的阳光, 提高其发芽率;其次是确保其充足的水分, 并且适当地控制其灌溉水量, 以免由于水量过多而发生烂根的现象, 使产量低下。

5 病虫害的防治

在花生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 这会严重的影响花生的质量和产量, 所以要加强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般来说, 花生叶斑病为常见的病虫害, 其发病率也最高, 主要表现在叶正反两面均受害。很多因素都会使其发病,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田间的湿度, 80%以上的湿度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因此要全面加强田间的管理, 并且合理地轮作, 同时合理地对农作物施肥, 这才是有效防治病虫害最基本的方法。除此之外, 常见的花生病虫害还有花生蚜虫、花生病毒病、花生青枯病、花生茎腐病等。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花生种植的管理, 给予其一个适宜良好的生长环境, 确保优质高产高效的效果。

6 结语

在花生的种植期间, 不同的时期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这就需要依据其实际的情况合理地制定种植方案, 同时加强防治病虫害, 提升花生的质量和产量, 从而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益。

摘要:花生作为一种喜温的豆科作物, 也被称为长生果、落花生, 气候对于花生影响较大, 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其质量和产量。这就要求要种植花生时, 根本前提是确保一个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结合先进种植技术, 以保障花生的高产高效, 优质的调整其产业结构。基于此, 阐述该地区栽培花生的经验及其确保花生高效高产的技术。

关键词:花生,优质,种植技术,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胡超, 彭国钢, 贾琳, 等.湘北棉区花生高产高效种植技术[J].耕作与栽培, 2016 (5) :75-76.

[2]孙竹梅, 杨宁.大田幼龄核桃园套种花生单粒精播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 (6) :117.

香椿育苗技术规程 篇8

关键词:香椿,圃地,种子,苗床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香椿育苗技术规程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育苗技术规程》 (GB/T 6001—1985)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1999) 、《林木种子贮藏》 (GB10016—1988) 和《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DB13/T 937—2008) 。

2 圃地选择

在选择不同的圃地时, 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 分别是: (1) 在选择固定圃地时, 要注意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有水源、排水良好, 且地下水位不超过1.5 m、土层厚度不少于50 cm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壤土的地方做圃地; (2) 在选择临时圃地时, 宜选设在山坡的中、下部, 因为那里地势较平缓、土层深厚、肥力好, 而且接近水源; (3) 在农耕地育苗时, 要选择有排灌条件、肥力较好的地段做圃地。

3 圃地准备

3.1 土壤的处理和改良

育苗前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药剂消毒、熏蒸等方法进行土壤处理。圃地土壤要逐年增施有机肥料。

3.2 整地施肥

育苗前必须整地, 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等步骤, 且要深耕细整、清除草根和石块、施肥均匀、地平土碎。翻耕深度要在20~25 cm之间, 随耕随耙, 及时平整、镇压。整地时要施基肥,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 000~70 000 kg/hm2、复合肥500~750 kg/hm2、尿素100~150 kg/hm2, 并深翻土壤, 使土肥均匀混合、土粒细碎、表面平整。

3.3 作床

包括高床和平床的制作。高床的苗床床面要高出步道15~20 cm, 床宽1~1.5 m, 床间步道为20~30 cm, 且要选择气候湿润、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或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平床育苗地要带状作业, 带间留出20~30 cm的步道, 培育大苗时可不留步道, 且要选择气候干旱地区或水源不足、灌溉条件差的苗圃。

3.4 轮作

宜实行香椿与不同树种苗木的轮作或香椿苗木与绿肥、牧草、农作物的轮作, 做到对圃地“养用结合”。

4 播种育苗

4.1 采种

应选择20~30年的高大、健壮的母树, 待蒴果成熟, 并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 采果取种。采摘后, 将果实摊开晾干, 忌暴晒。蒴果开裂、种子散出后, 簸去杂质, 然后放入麻袋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在采收适龄香椿的种子时, 当年不能采摘它的香椿芽。

4.2 种子处理

处理种子的步骤为: (1) 选用当年采集的新种子, 用手搓去翅膜, 然后用质量分数为1%的甲醛溶液浸泡20 min; (2) 浸泡后用40~50℃的温水浸种4 h, 水种比例为2∶1或3∶1, 并不停地搅拌; (3) 待水温降至25℃时再搓洗一遍, 然后继续浸种15~20 h,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4) 在室内通风处将种子摊开, 晾至种子表面见干后, 用湿毛巾包好种子, 然后在20~25℃下催芽; (5) 待30%的种子裂嘴露白后, 将其与细沙按1︰1的比例混匀待用。

4.3 播种

播种包括春播和夏播。春播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进行, 将已出芽的种子与细沙按1︰1的比例混匀, 然后用条播 (行距在20~30 cm之间) 或撒播的方式播种, 播种量为40~50 kg/hm2, 播后覆细土, 再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夏播在5月上中旬进行, 将已出芽的种子与细沙按1︰1的比例混匀, 然后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 播种量为50~60 kg/hm2, 播后覆细土, 再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

5 无性繁殖育苗

5.1 硬枝扦插

硬枝扦插的步骤为: (1) 选穗条。3月中旬, 在2~3年的香椿母树上选择健壮、直径在1.5~2.0 cm的1年生枝条, 或选择扦插苗当年生长的干条, 幼、壮年树上当年生长健壮、节间距离较短的主轴枝、从根部萌生的生长健壮的萌芽条。 (2) 剪穗条。要把穗条剪成长度为15 cm左右的插穗, 下切口于芽基膨大处斜剪, 上切口高出顶芽1 cm, 剪口要平滑。 (3) 穗条生根处理。插穗剪后将下切口浸入质量分数为0.02%的萘乙酸水溶液中, 浸水深度为3 cm, 浸泡时长为12 h。 (4) 扦插。按10 cm×20 cm的行列距将穗条扦插到宽1 m的高床上, 扦插顶端要距离地面1.5~2.0 cm。插前要将圃地灌足底水, 插后浇1次透水, 并踏实插缝。勿使插穗在土壤中悬空, 扦插床上设中心距离地面高约1 m左右的拱棚。

5.2 萌蘖

香椿萌蘖性强, 易形成丛状植株, 秋季落叶后在母树周围开沟, 沟深约20 cm, 近树干处可稍浅, 以促使其萌发根蘖植株。当年秋或翌年春进行分株定植, 同时, 在萌蘖坑中施入有机肥并灌水, 以利次年根蘖的大量萌发。

6 苗期管理

6.1 遮荫

夏季要在苗木上方搭荫棚或遮阳网, 并覆盖稻草遮荫。

6.2 拆除覆盖物

当幼苗大量出土 (出苗数达60%~70%) 时, 要及时分批撤除有碍苗木生长的覆盖物。

6.3 肥水管理

香椿苗喜湿怕涝, 因此前期要加强肥水管理, 包括: (1) 灌溉。采取喷灌、浇灌、沟灌等方法, 灌溉时要遵守适时、适量的原则。出苗期 (特别是幼苗出土前) 要适当控制灌溉次数, 保持土壤湿润;苗木生长初期 (特别是保苗阶段) 要采取少量多次灌溉的办法;苗木速生期要采取多量少次灌溉的办法;苗木生长后期也要控制灌溉次数, 除特别干旱外, 可不灌溉。 (2) 排水。进入雨季后, 应注意排涝。 (3) 追肥。在5—6月时, 应追磷酸二铵450 kg/hm2, 追肥后浇三四次水。

6.4 矮化壮苗

七八月高温多湿, 幼苗易徒长, 因此应进行人工控制, 可将多效唑300~400倍稀释, 然后隔15 d喷一次, 或用500倍稀释液, 隔7 d喷一次, 连喷两三次, 以抑制幼苗徒长, 促进其加粗生长、提早封顶, 培育矮化壮苗。

6.5 除草和松土

要及时清除杂草。人工除草时, 应在雨后或灌溉后地面湿润时将杂草连根拔除, 并积极采用化学除草。除草要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松土结合除草进行。松土要逐次加深、全面松到, 保证不伤苗、不压苗, 苗根附近松土宜浅, 行间、带间宜深。

6.6 间苗和定苗

当苗长出五六片叶时即可进行间苗, 间苗2~4次, 最后按株距15~20 cm定苗。间苗要遵循间小留大、间密留稀、间劣留优的原则。

6.7 疏叶

要在8月中下旬摘去苗干基部的老叶, 再疏去一部分复叶, 以利于苗木通风透光, 促进苗干的木质化。

6.8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香椿白粉病、叶锈病、根腐病、小地老虎和黄刺蛾等病虫害。

7 苗木出圃

青椒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篇9

1 育苗

1.1 苗床:

我省青椒一般为早春育苗, 苗床选择在向阳、避风、水源方便、排水良好、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土地做苗床。育苗方法主要有温床育苗、冷床育苗、温室育苗或塑料大棚育苗等, 根据各自的情况和需求量安排苗床的大小和所采取的苗床种类。

1.2 种子消毒: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不仅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而且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增强幼苗的抗病性。常用的方法是温汤浸种, 即先用温水浸湿种子, 然后加热水至水温达50~54℃, 将种子浸10~15 min。浸种时要边浸边搅拌, 使种子表面受热均匀, 直至水温不烫手时停止搅拌。

1.3 浸种催芽:

将温汤浸过的种子置于30℃左右的温水中浸种12~24 h, 待种子充分吸水、体积膨大、种皮变软、种子内部物质开始软化即可投洗干净, 控干后装入催芽袋中, 在20~30℃条件下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要注意每日用温水投洗一次, 以防种子霉烂。5~6天后有30%~50%的种子胚根开始突破种皮, 露出白芽时即可播种。

1.4 播种:

每亩播种75 g左右。根据不同组合不同要求, 一般父本比母本早播5~15天, 促使父本早开花, 保证杂交时父本有足够的花粉供应。播种前先将床土平整, 用喷壶浇水, 这次水一定要浇透。最好浇开水, 既可迅速提高土温, 又能起消毒作用。水渗下去以后再撒一层肥土, 播种后立即覆盖掺有细砂的肥土, 并将苗床四周盖严, 以保持床温。

1.5 苗床管理:

青椒喜温, 且不易徒长。苗期要求温度较高, 以白天25~30℃、晚上15~18℃为好, 其根系在25℃或稍高一些的地温条件下生长健壮, 当土温在8~10℃以下根系生长停止。幼苗长到了三叶一心时可进行一次分苗, 苗距可根据条件, 分别为控制在5~8 cm。总之, 在育苗期间应注意保温, 适当给水, 以促进幼苗发育。但定植前应适当控制温湿度, 加强幼苗锻炼。

2 田间管理

2.1 种植密度:

为了便于去雄、授粉时操作方便, 可采取大小行种植。一般大行距67 cm, 小行距33 cm, 株距26~30 cm, 亩留苗4 500株左右, 父母本比为1:4。

2.2水肥管理:

青椒的根系浅, 开张度小, 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在用水上要做到轻浇、勤浇, 以保持土壤湿润。如有积水必须及时排除, 否则烂根枯死。青椒对氮肥比较敏感, 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徒长, 影响坐果, 追氮肥要视长势而定, 需要时最好分次施入, 切不可一次追入太多。钾肥对青椒制种非常重要, 缺钾种果不易长大, 籽粒不饱满。钾肥比氮肥少一些, 可与氮肥一起追入。青椒对磷肥的需要量比氮、钾少, 一般底肥施足后不必再追。

2.3 整枝:

青椒制种整枝非常重要, 它是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协调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杂交工作开始, 首先必须对母本植株进行认真的整理, 将全部已开的花和已结的果摘除, 同时除去不必要的腋芽。这一工作从定植到杂交结束都不能间断。去雄、授粉部位一般从四门斗开始, 即将门椒、对椒的花摘掉, 从四门斗开始杂交授粉;较大的植株也可将四门斗的花摘掉, 从第四层开始授粉。这样既能促进营养生长, 又可达到花期集中, 坐果集中、成熟一致, 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种子产量。

2.4 病虫防治:

青椒的病虫较多, 严重影响产量, 应注意综合防治, 反复多次打药。尤其应当注意抓紧对蚜虫和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特别要注意早期灭蚜, 定植前即可在苗床中喷药防蚜。

3 去雄与授粉

青椒雌雄同花, 由雌花、雄蕊、花冠、萼片和花梗等组成。所以青椒制种需要人工去雄、授粉。

3.1 去雄:

选择大小适宜的母本花蕾是授粉成败的关键, 蕾期授粉, 应选择翌日开花、花药尚未开裂的大花蕾, 这种蕾授粉结实率较高。母本花蕾太小, 雌蕊尚未成熟, 接受花粉能力差, 坐果率低。花已开放或虽未开放但花药已开裂, 容易自交或已经自交, 对于已开的花或花药已开裂的花蕾以及中短柱头的花蕾要及时除去, 以提高杂交花果率。一定要选择花蕾发育充实、柱头粗壮的去雄, 并注意花蕾着生的方向, 不能用手随意转动, 否则容易造成落蕾;同时, 也不要用镊子碰伤雌蕊。当作完一朵花后, 立即将镊子用酒精棉球擦一下, 以杀死可能粘在镊子上的母本花粉。然后在去雄花蕾下边的叶片上插上明显标记, 便于授粉时查找。

3.2 授粉:

去雄后可当天授粉, 也可在第二天早上授粉。每天授粉时间以上午6~10时, 下午3~7时较好, 应避开中午的高温天气。父本的花粉应选择当天花瓣刚裂开, 但花药尚未开裂的花供授粉。授粉时应先取下插在叶片上的标记, 重新绑在将授粉的花柄上, 但要注意松紧适度, 太紧将来果实膨大时易勒果柄, 太松容易脱落。然后用铅笔上的橡皮头蘸取花粉轻涂雌蕊柱头即可完成授粉, 有条件制作简易授粉玻璃管的则效果更好。重复授粉可提高单果结籽率。杂交工作结束后, 仍应继续进行植株的整理, 将未去雄的花、蕾全部摘除, 还要摘除顶尖, 不仅可以避免后期再生长花蕾, 而且可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杂交果实的发育。

4 种子收获

4.1 收获时期:

授粉后70天左右果实开始成熟, 待果实出现1/3红色时即可采摘, 经3~5天后熟即可开果取种。

4.2 收获质量:

按照制种的要求, 每个杂交果都有明显的标记, 采收时如无标记应及时摘除另做处理, 切不可采收留种。有些果实种子颜色不好, 应单独采收, 经检验确无问题时再作种子使用。

4.3 种子处理: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规程 篇10

一、工作原理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高科技手段采集特定有益微生物, 按一定比例将其与锯末或木屑、辅助材料、活性剂、食盐等混合发酵制成有机复合垫料, 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 自动满足猪对温度、通气、微量元素需求的一种环保生态型养猪模式。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 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使有益功能菌不断繁殖, 形成高蛋白的菌丝, 再被猪食入后, 不但利于消化和提高免疫力, 还能使饲料转化率提高, 投入产出比与料肉比降低, 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 所以无臭味, 一般只需3 d, 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完毕。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无须用水冲洗粪便, 所需的水只要满足猪只饮用即可, 所以又被称为干式无臭养猪法。

二、工艺流程

㈠圈舍要求

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十分重要, 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 充分采光、通风良好, 利于发酵。也可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可用塑料大棚, 冬天采光好、保暖, 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 南北敞开, 可以通风、降温。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 m2, 可饲养肉猪15~20头, 猪舍墙高3 m, 屋脊高4.5 m。北侧建自动给食槽, 南侧建自动引水器。

㈡发酵菌种的准备

发酵床养猪的核心技术表现在菌种功能方面, 猪排出的粪便由发酵床中的菌种降解, 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粪便的降解效率, 因此菌种的质量十分关键。平川区赛诺公司就有专门用于该技术的菌种, 其发酵功能强、速度快、性价比优, 受到用户欢迎, 可以采用。一般微生物发酵菌种的用量为1 kg/m3。

㈢建垫料床

用水泥砌深度在1 m左右的水泥池, 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 采用地上式;地下水位比较低, 可以采用地下式。

㈣准备垫料

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制成, 有机垫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锯末、木屑或切短铡碎的秸秆、土和少量粗盐。锯末或木屑约占垫料总重的90%, 其质地松软, 可吸收水分多。其他10%是土和少量的盐。土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 因为这里面微生物比较多;盐要用粗盐, 有利于木屑的分解。

㈤上床发酵

将微生物发酵菌种与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有条件的还可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 使水分含量达到60%, 以保证功能微生物菌种能够大量繁殖。垫料的总厚度约为50~100 cm, 可先铺30~40 cm厚的木段作为疏松通气层, 然后铺锯末或木屑, 也可先铺30~50 cm厚的玉米秸秆或30 cm厚的稻壳, 然后再铺木屑。经一周左右即开始发酵, 垫料可常年不换。饲养几天后, 因微生物菌种发酵作用, 猪舍内臭味消失, 蝇蛆停止繁殖。1个月后, 发酵床底层也进入自然繁殖状态, 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丝, 温度可达50~60℃或更高, 猪粪发酵后成为饲料或肥料。

三、注意事项

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 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每月喷一次营养液进行发酵床维护。营养液是专门培养的活性剂, 按1∶300的比例掺水, 喷洒在床面上, 以保证对排泄物正常降解、消化, 锯屑变少时, 适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发酵床的表面不能太燥太湿, 如果过于干燥灰尘扬起来, 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 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一般控制在60%, 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 利用空气调节湿度。平时发现猪粪便堆积较多时, 应将其摊撒均匀, 便于分解。注意饲养密度, 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 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 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便, 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 m2。为利于猪拱翻地面, 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生猪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粪、撒尿, 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物品, 防止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的杀害作用, 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

四、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后,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活性微生物, 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便, 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 可以说是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农业, 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㈡提高猪肉品质

使用发酵床的猪舍, 通风透气, 阳光、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 再加上运动量的增加, 猪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 发病减少, 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减少, 从而大大减少抗生素、抗菌性药物的使用, 对目前复杂的猪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发酵床饲养的猪, 猪肉品质得到很大提高, 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

㈢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发酵床的制作过程中, 需按一定比例将锯木屑等加入,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 这些配料和猪粪部分转化为猪的饲料, 在猪翻啃地面的时候食入。同时, 由于猪健康地生长发育, 饲料的转化率提高, 料肉比进一步降低, 使得出栏相同重量的猪可节省饲料20%~30%。由于粪便给菌类提供营养, 菌类不断繁殖, 形成菌丝, 这些菌丝蛋白质含量非常高, 是猪的美食。

㈣提高养殖效益

由于发酵床养猪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 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众多优势, 都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一个人可饲养500~1 000头壮猪, 100~200头母猪, 可节约水90%, 平均每头猪能节省水费6元, 节约用工3元。加入微生物原菌, 猪食菌以后, 既能帮助消化, 又能提高免疫力, 体质增强, 不生病、体内无寄生虫, 无需治病、基本上不用药;可使生猪提前出栏15~20 d, 降低饲料50 kg左右;能改善僵猪机体性能, 恢复生长状态, 母猪产子率提高30%~50%, 给养殖户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㈤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

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规程 篇11

关键词: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规程

据我们多年来对本地果园的调查显示,苹果病毒病发生率相对较轻,一般不超过5%,且99%以上为花叶病毒病。但是近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新建园花叶病、锈果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去年我县一果农在0.13hm2初结果园,就发现了20多株锈果花脸型病毒病,而我省科研部门2010年的调查结果更为严峻,调查地区花叶病发病率平均达到了30.04%,个别新建园高达70%,调查的一个苗圃花叶病发病率达到了55.8%。针对新建苹果园病毒病发病率普遍提升这一现状,推广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规范育苗行为,提高广大育苗户的育苗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是指经国家或省(市、区)主管部门核准,由不同单位组成的完成苹果无病毒苗木生产的各层次、各环节任务的组织整体:包括无病毒原种保存圃、无病毒母本园及无病毒苗木繁殖圃等三部分。

苹果无病毒原种保存圃承担无病毒原种的培育、保存的任务,负责进行主要苹果品种和砧木的脱毒、培育和从国内外引进无病毒原种,向无病毒母本园提供无病毒苹果品种、无性系砧木原种,协助母本园单位建立无病毒品种采穗圃、砧木采种园和无性系砧木压条圃。国家和省无病毒原种保存圃由农业部确认。

无病毒母本园包括无病毒苹果品种采穗圃、无病毒砧木采种园、无病毒无性系砧木压条圃。母本园承担单位由农业部和各省(市、区)主管部门核准认定。母本园的繁殖材料由原种保存单位提供,并接受病毒检测机构的定期病毒检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更换:母本园承担单位负责向育苗单位供应各种无病毒品种接穗、砧木种子和苗木。

苹果无病毒苗木繁殖圃种子、无性系砧木繁殖材料和接穗,都必须来自无病毒母本园,不允许从苗木上采接穗进行以苗繁苗。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单位负责无病毒实生砧、无性系砧木的繁殖和嫁接栽培品种,向生产单位供应苹果无病毒苗木。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单位由省主管部门核准认定,并颁发苹果无病毒苗木生产许可证,同时还应有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母本园提供接穗量确定的无病毒苗木准产数量证明。2原种培育和保存

2.1待脱毒材料

凡准备进行脱毒处理的品种和砧木均应是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和砧木。选取经3年以上观察未发现过锈果病、绿皱果病和花叶病症状的结果树作为待脱毒材料母本树,从其上采集接穗作为待脱毒材料。

2.2脱毒处理

2.2.1热处理脱毒法于每年4月中旬,从待脱毒品种植株上剪取接穗,采用切接法嫁接在盆栽实生砧苗上,每品种10~15盆。嫁接成活后,按常规苗在室外进行管理。翌年2月上中旬将待脱毒盆栽苗移入温室,从地面以上20cm剪截留3-5个饱满芽。同时将盆栽砧木移入温室,使其萌动生长。待脱毒苗萌动长出幼叶后,移入恒温热处理箱,将温度控制在28~30℃。3~5d后待盆栽苗长出3~5片新叶时,将温度调至(38土1)℃,进行热处理并开始计时。热处理28d后,从抽发的新梢顶端,切取1.0~1.5cm的嫩梢,采用劈接或皮下嫁接法嫁接在预先准备好的盆栽实生砧木上,用塑料薄膜包扎,并套上白色透明塑料袋保温,放阴凉处,2周后取下塑料袋,约10d后再移入温室内有阳光处,待长出3~5片新叶后移到室外锻炼10~15d,即可移入苗圃,按正常苗进行管理。于6月上旬采取脱毒苗新叶进行血清学检测,淘汰带毒苗。未检测出病毒的脱毒苗于8月中旬采用指示植物鉴定法进行复检,确认无病毒后作为无病毒原种母本树保存。

2.2.2茎尖培养脱毒法(1)脱毒材料准备。从田间大树上切取2~3cm长的新梢顶尖,用70%酒精浸渍30s,用0.1%升汞灭菌5min,无菌水冲洗3~5遍,在解剖镜下剥离幼叶和叶原基,切取0.1~0.2mm的茎尖,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在(25±2)℃、光照度1500~2000lx、光照10h/d的条件下培养。每个月换1次培养基,3~4个月后可分化出新芽。(2)增殖培养。培养基、培养条件与初代培养相同,每隔30~40d转接1次。增殖试管苗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病毒初检,带毒样品剔除或进行热处理脱毒。(3)诱导生根。从初检不带毒样品上切取长1.5cm的嫩梢插入生根培养基中,在25℃下经15~20d即可长出新根。对生根率较低的品种可适当调整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或加入间苯三酚或增加培养代数。(4)移栽。栽前将组培生根苗置于强光下,闭瓶锻炼2d(加少量水)。以腐殖土、砂或蛭石为基质,洗净根部粘附的培养基后栽到基质中,浇透水,盖上塑料薄膜和报纸保温遮阴,10d后逐渐通风透光,每周浇1次1/4~1/8MS营养液促进生长。初春为移栽适期,温度保持在15~25℃。(5)移入苗圃。将移栽成活的组培苗移到室外炼苗1~2周。圃地开沟打垅,施入基肥,将苗带土移栽,灌足水。(6)病毒检测。8月份从移栽成活苗上剪取带12~15个饱满芽的枝条,按芽系编号,采用指示植物进行鉴定。检测后保存无病毒的芽系,将带病毒的芽系剔除或再次热处理。

2.2.3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法

切取热处理过程中长出的新梢顶端0.3~0.5mm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先进行微茎尖组织培养,分化成丛状苗。经过继代扩繁后,先在(25±3)℃的培养室内培养4~5d,再在(38±1)℃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4~6周后,切取3mm左右的茎尖进行培养。(3)对分化的每个芽丛分别编号,经培养成苗,准备病毒检测。

2.3脱毒材料的病毒检测

经脱毒处理获得的材料先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显阳性反应的剔除,显阴性反应的再采用木本指示植物法进行检测。

2.4无病毒原种的保存

2.4.1保存方式苹果品种和砧木,经过脱毒处理和病毒检测后,确认无病毒后即可作为无病毒原种,保存在培育原种的单位,保存的方式有田间原种保存圃保存和室内组培保存,有条件的建立基因库保存。(1)田间原种保存圃保存。无病毒原种树最好盆栽于有防虫保护网设备的网室内或专门的温室里,并远离有病毒潜伏来源的果园2km以上。(2)组培保存。由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的无病毒原种可以保留在瓶内继代培养。如果需用接穗,可以扩繁几代,移至田间。

nlc202309011721

2.4.2病毒检测无病毒原种树每5年应进行1次病毒检测,发现问题即剔除。检测机构要将病毒检测结果报告主管部门。

30生产单位母本园的建立、病毒检测及档案记载

3.1苹果无病毒母本园的建立

园地应选择未曾栽植过果树的地段,且与一般果树或苗木相距50m以上,与普通仁果类、核果类果园和苗圃距离应大于100m(GB/T12943-2007)。建园前按无病毒苹果品种采穗圃、砧木采种园和无性系砧木压条圃进行区划。设计好排灌系统、道路、建筑物等,并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母本树的栽植技术与一般生产园相同。

无病毒苹果品种采穗圃:母本树由无病毒原种保存圃提供,明确记载品种,引进品种外文名称、品系、株系、砧木、原母株株系、引进单位、来源、时间、脱毒、病毒检测的单位、时间。按品种、株系成行栽植,行距4~5m,株距3~4m。同一株系按顺序编号,栽植在一起,定植后绘制采穗圃各品种、品系、株系分布图,并做好标记,不得混杂。要加强肥水管理,保证树势健壮,每年产生一定数量充实的接穗,同时亦要求正常结果,以观察果实的园艺性状。

苹果无病毒砧木采种园:砧木种类按各苹果产区适用的砧木确定。所用种子必须从无病毒母株上采集。

苹果无病毒无性系砧木压条圃:母本树来源于无病毒原种保存圃,栽植母本树之前应进行土壤消毒,防止线虫和根癌病危害。并要每年平茬,保持从基部萌生枝条的能力。无性系砧木繁殖方法有垂直压条和水平压条等,其方法与普通砧木苗相同。无病毒无性系砧木压条圃只提供无性砧木自根苗和用作中间砧的接穗,不允许在压条圃嫁接。

3.2苹果无病毒母本园的病毒检测

凡发现母本树有显性病毒症状,应立即拨除消毒。每5年随机抽样进行潜隐性病毒检测1次,一旦发现病毒症状,应立即淘汰。母本树登记1次有效期为5年。

3.3建立苹果无病毒母本园的技术档案

每年记载各品种、株系的生长量,(干周、树高、枝展、新梢生长量)、始花、始果年龄、产量、果实大小、色泽等,逐年记载,不得间断和遗漏。记录母本园向外提供的’苹果品种接穗、无性系砧木苗、砧木种子、种类、品种(或类型)、数量和接收单位。

4苗木繁育

4.1苗圃的建立

选择的苗圃地应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酸碱度适中,距一般苹果、梨园或一般生产性苗圃50m以上,5年没有种植过苹果树、梨树或繁育过苹果苗、梨苗,交通方便的地方。

4.2苗圃规划和建设

苗圃规划应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划分为若干小区。规划出实生苗播种区、无性系砧木繁殖区、成苗培养区以及休闲区等。并按规划设计出各级道路、排灌系统,并统筹安排,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以及增施有机肥。

4.3实生砧木培育

砧木种子必须采自无病毒砧木采种园或经病毒检测确认无病毒的种子。秋季或早春播种。播前每667m2施有机肥2500~3000kg、磷肥100kg,深翻土地,平整作畦,施用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播种方法和田间管理与一般生产性苗圃相同。

4.4无性系砧木培育

无性系砧木繁殖材料,必须来自无病毒母本园。繁殖方法:(1)直接从无病毒母本园引进无性系砧木自根苗,经过一年集中培育,秋季嫁接栽培品种;(2)从无病毒母本园采集无性系砧木种条,嫁接在无病毒的实生砧木上,准备培养中间砧木,然后再嫁接无毒品种接穗;(3)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无病毒无性系砧木。

4.5嫁接苗的管理

4.5.1接穗的采集接穗必须从无病毒苹果品种采穗圃采集,剪下的接穗立即剪去叶片,按株分扎成捆,并登记母本树的品种(品系)名称及采集时间。

4.5.2嫁接秋季采用芽接法,春季采用枝接法,接后要按品种、品系分别记载。补接时,必须保证与原来嫁接的母株相同,否则不予补接。

(收稿日期:2011-12-14)

新疆山区草地重建技术规程 篇12

新疆山区草地降水相对丰富, 是主要牧场, 牲畜多、牧压大, 据估计90%的可利用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草地系统的恢复显得十分迫切[4,5]。新疆山区草地总体属于北方干旱区, 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极显著相关, 与放牧利用强度显著相关[5], 对于放牧利用过度出现严重退化和极度退化的草地, 需要采取科学、强有力的草地重建技术加以恢复。为科学规范新疆山区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实施及其推广, 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疆山区草地重建的相关各项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山区草地的重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即《GB 19377—2003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6];《NY/T 1343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草地

草地 (grassland) 是土地的一种类型, 指生长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并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土地。它主要包括地上植被和地下土壤, 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复合体, 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3.2 天然草地

天然草地 (natural grassland) 指植被自然生长未经改良的草地。天然草地植物群落、植物种类多, 类型结构复杂, 植被较稳定, 饲料资源丰富, 但生产力较低, 多供作放牧家畜和刈草用。

3.3 人工草地

人工草地 (cultivated grassland) 指选择适宜的草种通过人工措施而建植或改良的草地。

3.4 常规耕作

常规耕作 (conventional tillage) 指用犁耕翻土地, 以及用耙、锄、镇压器和中耕机等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

3.5 蹄耕

蹄耕 (trampling tillage) 指放牧过程中家畜蹄子对山地草地表土层的踩踏耕作。

3.6 中耕

中耕 (row cultivation) 指在牧草生育期内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措施。

3.7 单播

单播 (mono-planting) 指在同一地块上, 只种植1种牧草的种植方式。

3.8 混播

混播 (mixed planting) 指在同一地块上, 同期混合种植2种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3.9 成苗率

成苗率 (percentage of seedling survival) 指成活苗数占播种种子粒数的百分率。

3.1 0 基肥

基肥 (base fertilizer) 指在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 一般为缓释化肥或有机肥。

3.1 1 追肥

追肥 (top dressing) 指在牧草或饲料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 一般是化肥。

3.1 2 草地灌溉

草地灌溉 (irrigation of grassland) 是补充牧草土壤水分亏缺所采用的水利技术措施。

3.1 3 旱作

旱作 (dry farming) 指无人工灌溉, 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耕作。

4 草地重建

4.1 总体原则

新疆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相对脆弱, 草地恢复优先考虑围封、休牧、禁牧、施肥、补播改良等技术措施, 而对于重度退化或极度退化的草地, 难以通过以上技术措施进行恢复, 以科学有效的人工重建措施加以恢复。具体的草地退化等级和健康状况评价依据《GB 19377—2003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进行。

此区域降水量随地形海拔不同差异很大, 草地生态类型多样, 在不同地段进行草地重建时一定要以当地原有植被物种或与其生态类型相近的物种为优先考虑的播种材料, 对引进的新材料要进行引种适应性小区试验评价筛选来确定。

重建放牧型草地, 原则上以混播建植为主, 通常以禾本科和豆科牧草2~3种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进行播种, 一般禾本科与豆科的比例为7∶3, 这不仅是从家畜营养角度考虑, 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不同物种的生态适应性以建立抗干扰阈值大、利用时间长的优良草地。重建刈草型草地, 不论混播还是单播草地一定要考虑到满足牧草良好生长的光热和水肥要求。

4.2 地段选择

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平坦、便于田间机械作业、土壤质地和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段, 如果降水不足以保证牧草出苗和正常生长, 则应有灌溉条件。对于山地草地可以采用蹄耕播种法。

4.3 围栏建设

通常采用铁网围栏。围栏建设一般在地段选择后即进行, 以便提早防止放牧家畜对新播种地的践踏、啃食。

4.4 施基肥

基肥可结合土壤常规耕作技术一次性施入有机肥25 000~35 000 kg/hm2或者化肥二铵300~450 kg/hm2。

4.5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视具体立地条件及有关技术要求采用常规耕作、少耕或免耕。在地面有残茬、立枯物等覆盖, 可用免耕机播种或直接播种后结合蹄耕覆盖。

4.6 草种选择

选定适宜品种是草地建植的难点, 也是成功的关键。草类植物各有其适宜生长的环境。以草原类型学原理、依据与原始植被物种的亲缘关系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良好草种[8], 并经过权威检验部门认证的合格种子。对于未经检验的种子, 室内要测定种子净度和发芽率, 以便确定科学合理的播种量。不同类型的种子要求不同, 一般要求种子发芽率≥70%, 净度≥90%。表1给出了新疆山区草地重建中常用的草种名录。

4.7 播种

4.7.1播期。

播种期安排在雨季来临前, 以秋播为主, 一般以霜期来临前1~2个月内完成播种。有灌溉条件的, 可以灵活选择春秋播种。

4.7.2播种方式。

机械操作一般采用条播, 人工播种可采用穴播和撒播。一般尽量选择条播, 此种形式通常效果较好。

4.7.3播量。

常用牧草播量见表1。

4.8 覆土

播种后要覆土, 覆土深度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种子特别细小时, 为避免覆土过深, 一般采用耱地覆土。

5 管理

5.1 间苗

检查统计成苗率, 对缺苗率超过15%的地方, 应及时补播。在保证合理株数基础上, 去弱留壮。

5.2 除草

通过化学方法结合人工防除杂草, 关键是在杂草危害初期及时进行。

5.3 追肥

追施肥料要结合降水或灌溉。尤其旱作条件下, 要在下雨前施入。在4~6片叶时要及时追苗肥, 一般施用尿素150kg/hm2左右。在牧草营养生长旺盛期再追施1次肥料, 禾本科草地以氮肥为主, 豆科草地以磷钾肥为主, 通常施化肥量约为300 kg/hm2。

5.4 灌溉

根据重建草地的类型、利用方式和当地气候条件及牧草生物学特性确定灌溉方式和灌溉制度。尽可能采取滴灌和喷灌方式, 避免漫灌。

6 利用

6.1 放牧

重建草地一般第1年不作放牧利用, 后续的放牧利用应参照《NY/T 1343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进行合理利用。

6.2 刈割

刈割的最佳时期:禾本科牧草是拔节—孕穗期, 豆科牧草为初花期。刈割的留茬高度:一般中等高度牧草留茬5 cm左右, 高大草本留茬10 cm左右。

摘要:依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针对新疆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本区域草地恢复重建技术的总体原则, 对重建草地的草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以及后期利用等方面作了相应明确的规定, 列出了实践中适宜本区域草地重建的常用草种名录以及播量和覆土深度等关键技术指标。本技术规程对新疆山区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技术规程,山区草地,退化,重建,新疆

参考文献

[1]李博.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 (6) :1-9.

[2]马玉寿, 郎百宁, 李青云, 等.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J].草业科学, 2002, 19 (9) :1-5.

[3]孙吉雄.草地培育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13-120.

[4]许鹏.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3:228-237.

[5]王德旺, 盛建东, 刘耘华, 等.天山北坡草地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J].草业科学, 2014, 31 (1) :125-13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 19377-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NY/T 1343-2003[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下一篇:以读促写学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