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种植技术(共12篇)
蓖麻种植技术 篇1
蓖麻, 喜温、耐旱、耐瘠薄、耐盐碱, 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不耐淹。大田种植只要科学管理, 就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般亩产量250~350kg, 高产可达450kg, 纯收益达千元以上。其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1、整地与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 在封冻前深耕25~30cm, 亩施有机肥2 000~2500kg。3月中、下旬再施N、P复合肥20~25kg, 浅耕15~20cm, 重耙两遍。不能选用低洼易涝的地块。
2、选用良种
旱薄地可选用开蓖1号、晋蓖1、2号;高水肥地块可选用开蓖3号、淄蓖2、3号。
3、适期播种
春播以4月上旬为宜, 麦套种植应掌握在4月中旬, 如机收小麦可延迟到4月下旬播种。一般采用人工挖穴点种, 每穴播种3粒, 播种深度以5cm为宜。土壤粘重地块覆土时不宜镇压。
4、合理密植
高肥地块每亩600~800株, 行距100~120cm;旱薄地每亩1000~1 200株, 行距80~100cm。小麦套种蓖麻, 小麦播种时要有预留行, 可采用3:1式, 1m一带, 或6:2式, 2.2m一带。
5、追肥与浇水
蓖麻苗期一般不需浇水, 主茎穗开花后特别干旱可适当浇水。追肥要在分枝穗蕾花期进行, 一般每亩施有效尿素10~20kg。切忌在分枝生长期肥水猛攻。
6、化控与整枝
蓖麻开花后, 要根据土壤含水量适时在分枝生长前期进行化控, 方法是用多效唑1 000~1 500倍液喷洒。后茬播种小麦的蓖麻, 要在9月上旬一次性去掉刚现蕾、开花的分枝, 保证已形成幼果的果穗在10月上旬完全成熟。
7、培土防倒排涝
蓖麻特别不耐淹, 因此, 田间排涝是大田种植蓖麻成功的关键。一般在6月下旬主茎穗形成后, 结合根部培土, 在行间挖深15cm、宽25cm的沟, 使行间形成自排水沟, 并和地边沟相通。
除此之外, 苗期要及时防治地下害虫、草荒, 中期防治棉铃虫, 后期要适时收获。
蓖麻种植技术 篇2
种植蓖麻同粮食作物相比具有省工、省力、投入少、效益高的.特点。蓖麻一般亩年产值1000元-1200元,亩年投入约120元左右(种子30-50元,肥料70元,浇水1次),纯收入1000元以上;种植粮食作物亩年投入约340元(种子50元,农药肥料150元,浇水5次及其它田间管理80元,机播机收60元),纯收入460元左右。蓖麻每亩纯收入要比粮食作物高出500元左右。此外,蓖麻适应性强,耐瘠抗病,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均可种植,且种植技术简单、容易掌握。经我们多方考察目前生产上最为适宜的品种有以下两个,其特点和栽培要点如下: 淄蓖麻5号
1、产量表现:~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蓖麻新品种比较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20%以上,在参试品种中据首位。一般产量300公斤/亩,新疆高产栽培达430公斤/亩以上。单株生产潜力1公斤以上。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幼茎紫红色,主茎、叶脉浅紫色,株高200厘米,一级分枝4~5个,单株成穗7~8个。果穗宝塔型,主穗长55~70厘米,蒴果有刺,着生密集,种子椭圆型,有棕红色花纹,百粒重40g左右,出仁率76.4%,种籽含油率50.57%,种仁含油率64.88%。
3、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应性广,适于全国各地无霜期110天以上的地区种植。播种时间:鲁中地区春播3月下旬~4月上旬,麦田套种5月上旬;东北及内蒙产区4月中下旬为宜,无霜期低于110天的地区可育苗移栽。栽培密度:鲁中地区行距100~120厘米,株距70~80厘米,600~800株/亩;温差大、光照强的产区密度可加大到800~1000株/亩。
淄蓖麻7号
1、产量表现:在本市试验,折合产量315.7公斤/亩,比对照淄蓖麻2号增产19.4%。在本市三点试验,折合产量303.2公斤、328.2公斤、315.7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0.34%、19.40%、14.89%。两年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4.88%。一般产量300公斤/亩左右,新疆高产栽培450公斤/亩以上。 单株生产潜力1公斤以上。
2、特征特性:从出苗到主穗成熟120天左右,无限生长。株高225厘米,一级分枝4~5个。果穗宝塔型,主穗长65~95厘米,蒴果有刺,着生密集,种子椭圆型,有棕红色花纹,百粒重52g左右,出仁率74.7%,种籽含油率50.08%,种仁含油率67.04%。
中北3号蓖麻栽培技术 篇3
一、中北3号植物学特征
中北3号,主穗位高仅有45厘米,肥沃土壤平均株高可以超过1.5米,在砂质壤土等土质比较瘠薄的土地上种植株高在1.5米以下,这一特点区别于传统蓖麻株形。由于植株比较矮,便于农事作业。
该品种株形紧凑,茎秆红色,叶片深绿色,果穗塔形,平均有效果穗10个,平均果穗长40厘米,子粒椭圆形,种子黑红色,百粒重38.6克,出仁率76.8%,含油率56.5%,主穗成熟时间为95天,是一个中熟性品种。一般亩产250千克,高产区可达320千克。近3年市场蓖麻子粒价格为每千克6元左右,比种植其他作物简单省事,经济效益高。
二、中北3号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整地。中北3号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对生产条件要求不严格,但要获得高产,还须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酸碱适中和含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种植,切忌种在低洼地和黏重黄土地上。中北3号蓖麻根系发达,选好地后要深翻,一般耕深30厘米左右,耕后还要整地耙细。
2. 适期播种。当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以播种。我市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播种前用壮芽灵加水1千克浸种24小时,晾干后播种。播种深度5~6厘米,每穴播1~2粒种子。
3. 足量施肥。中北3号蓖麻需有足够的养分才能保证有较高的产量。生产50千克蓖麻子粒需纯氮3.5千克、磷2.8千克、钾3千克。根据蓖麻的需肥特性,在深耕整地时,可亩施优质厩肥2000千克、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或亩施三元复合肥25千克。
4. 种子处理。选择子粒饱满、成熟度好、斑纹一致、出油率高的优质种子。蓖麻种子皮壳坚硬,吸水缓慢,影响出芽,所以需浸种催芽。方法是用45~50℃的温水浸种15~20小时,捞出晾干后放在20~22℃的温度下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萌动或有种子种皮绽破露白时即可播种。
5.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将地整平,按行距0.6米,株距0.5~0.7米的规格播种,土壤瘠薄的可以适当密植,土壤深厚肥沃的可以适当稀植。播种深度5厘米左右。播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的比例拌种,这样可防病保苗。
6. 地膜覆盖,破膜引苗。播种完毕后,覆盖地膜,不仅可防止水分过快蒸发,而且可增温保墒,促苗早发。采用地膜覆盖、催芽播种,一般10~12天即可出苗。当种子顶土时,应破膜盖土引苗。
7. 科学管理。中北3号出齐苗后要及时间苗。当苗长到3~4片真叶时,应选留株形正、长势旺的单株定苗。为了能合理留枝多结果,在蓖麻6~7片真叶时,要摘除主茎的生长点,培养3~4个结果枝,以塑造理想的株形,打好丰产基础。为提高蓖麻质量,可于9月初摘掉所有分枝的顶芽。对肥料施用不足的田块,可于花前亩用30~40千克腐熟饼肥对水浇施,或于降雨、浇水前亩追施15~20千克尿素。若发现有蓖麻夜蛾、棉铃虫为害,可喷药防治。有蓖麻疫病、叶斑病为害时应于发病初期用1∶1∶160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8. 收获。由于中北3号成熟后不落子粒,所以一般要等完全成熟后一次性采摘。收获后要及时晒干脱粒,一般亩产子粒可达280~320千克,经济价值较高。
蓖麻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 品种选择
目前, 市场销售的蓖麻品种主要有白蓖20、通蓖5号、通蓖6号、春蓖1号、秀蓖1号、秀蓖2号、秀蓖0618、中北3号、CSR24.181、淄蓖5号、稼祥2号等。根据观察和生产实践经验, 一般南方引进的品种多生育期长、严重感病, 在使用时要十分慎重;北方选用的品种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 所以在病害大发生年份宜选用白蓖20、通蓖5号和通蓖6号等品种, 在病害不十分严重的地块才可以考虑选用南方蓖麻品种。
2 土壤耕作与轮作
蓖麻虽然是一种耐瘠薄、适应性强、耕作较为粗放的作物, 但要获得高产, 就必须为蓖麻生长创造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酸碱适度和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条件。大面积栽培蓖麻时, 需要进行秋季深耕。试验表明, 耕层深度从14~16 cm加深到20~25 cm时, 增产显著, 超过25 cm, 增产不显著;耕层深度每增加3 cm, 耕作成本增加20%, 且深耕需要多加施肥料, 否则可能造成减产[1]。白城市春季干旱严重, 为增土壤墒情, 粘重土壤可先深松, 后灌水。砂壤土, 可先灌水, 后深松, 可在4月中旬 (土壤解冻后) 至下旬播种前进行。深耕的增产作用可保持2~3年, 故不需连年深耕, 可实行深耕、浅耕或行间深松相结合的办法, 加深耕层。蓖麻不宜连作。一般每2~3年与豆科、禾本科等作物实行轮作1次。蓖麻对前茬作物的选择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 但前茬作物以大豆或豆科绿肥作物和小麦为好, 油料作物、甘薯不宜作蓖麻的前茬。
3 种子处理
3.1 晒种
蓖麻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 d, 如天气温度低, 可多晒1~2 d。晒种时, 可将种子摊晒在铺有草席等物的场地, 要注意勤翻动, 使种子受热均匀。晒后能促进种子后熟, 降低水分, 提高种子发芽率[2]。
3.2 精选种子
选择新鲜、粒饱、大小、光泽、斑纹一致的蓖麻籽作种子用。无种阜的种子只要种子质量好也能发芽, 可作为种用。40~60℃的温水每10 kg放入2~3 kg蓖麻种子, 每隔30 min搅拌1次, 经4~8 h, 捞出浮籽, 取用沉底的种子。
4 播种
蓖麻播种提倡在适宜播种期内适时早播。白城市以4月末5月初为宜。播种后覆土深度要适当, 覆土太浅, 表土干燥, 种子不易发芽或出苗不齐;覆土过深, 幼苗出土困难。在土壤粘重的地区, 种植蓖麻尤要注意覆土不能太深, 否则, 会严重影响出苗的整齐度。在土壤水分适中的情况下, 覆土深度以4~6 cm为宜。
5 合理施肥
一是施足底肥。以腐熟的厩肥、堆肥混合过磷酸钙和草木灰作基肥为好, 施肥量根据地力情况施10~20 t/hm2。二是重施种肥。种肥可以弥补底肥的不足, 应以速效性肥料为主, 一般用量为磷酸二氨150 kg/hm2[3]。三是适时追肥。追肥应采用速效性肥料, 一般追施用量为尿素300 kg/hm2。追施时肥料距植株根部10 cm以上, 并深施10 cm。
6 科学灌水
成株蓖麻在田间积水15~20 cm, 积水8 h, 叶片开始萎蔫, 超过12 h, 即可死亡。为防止蓖麻积水成灾, 可结合最后一次中耕, 进行开沟培土, 既可防止蓖麻后期倒伏, 又有利于排水防涝。
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 如果苗子过挤, 则要疏苗。待长出3~4片真叶时, 要进行间苗1次, 每穴留壮苗2株, 以防地下害虫危害。间苗过迟, 常造成苗子相互拥挤, 致使幼苗生长瘦弱, 形成高脚苗。间苗过早或过迟, 都会影响蓖麻产量。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植株已有25~30 cm高时, 可结合中耕进行定苗, 每穴留1株壮苗[4]。
7.2 中耕除草
第1次中耕除草应结合间苗进行, 除草次数视杂草多少而定。以后每隔10~15 d中耕1次。在蓖麻整个生育时期可进行3~4次, 最后一次培土应在蓖麻现蕾开花前结束。
7.3 病虫害防治
蓖麻病虫害种类较多, 最常见病害为蓖麻枯萎病, 常见虫害为草地螟。
7.3.1 枯萎病的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根据近几年观察和生产实践经验发现, 一般从南方引进的品种易感病, 在使用时要十分慎重;二是拔除病株彻底烧毁;三是深耕破坏病原菌的生活环境;四是在未发病的地段采收种子, 单收、单脱、单藏, 以消除病源;五是在发病初期用50%甲霜灵水剂灌根, 枯萎病重的地块用30%恶苗灵水剂灌根;六是实行轮作。一般每3~4年与禾本科作物、豆科作物轮作1次[5]。
7.3.2 草地螟的防治。
由于草地螟有集中危害、暴发性强、迅速扩散等特点, 所以在防治策略上应以防治幼虫为主, 要搞好预测预报, 抓住防治时机, 在防治上既要及时又要快, 把幼虫消灭在成灾之前, 防治应在幼虫3龄之前。一是要早期监测。早期监测是预防草地螟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措施。当黄昏时分, 在户外灯光周围或蓖麻田上空有大量的草地螟, 表明会发生草地螟危害, 或拔开杂草看有没有丝化的洞穴、虫粪或草地螟幼虫, 并及时进行防治。二是及时铲除田间杂草, 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 实行深翻, 破坏越冬场所。三是药剂防治。用20%速灭杀丁、4.5%高效氯氰菊酯、21%灭杀毙、2.5%功夫菊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8 适时收获
蓖麻成熟的标志:中下部叶片陆续老化脱落。蒴果成熟时外壳硬化, 果穗上蒴果大部分呈现深褐色或黄褐色, 蒴果凹陷, 部分有裂纹出现时即可收获。若是蒴果不易开裂的品种, 则可待果穗上全部蒴果成熟, 果皮呈黄褐色时采收。果穗成熟顺序为先主茎果穗, 后一级分枝果穗, 再二级分枝果穗, 成熟一批, 收获一批, 一般要收获3~4次。收获工作宜在晴天上午进行, 因为此时露水未干, 成熟蒴果不易炸裂, 可避免种子脱落造成损失。
摘要:总结蓖麻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土壤耕作与轮作、种子处理、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为吉林省蓖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蓖麻,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黄家祥.蓖麻生产及综合开发利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顾名勋, 朱国立.我国北方蓖麻高产栽培技术综述[C]∥.蓖麻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文集, 1994 (10) :96-98.
[3]郭安民.整枝技术在蓖麻生产上的应用[C]∥.蓖麻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文集, 1994 (10) :129-132.
[4]傅福勤.蓖麻综述[C]∥.蓖麻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文集, 1994 (10) :5-9.
蓖麻收购合同 篇5
乙方 (种植方)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经过认真协商制定如下蓖麻籽收购协议:
一、甲方负责长期收购乙方生产 ( ) 华亩,数量达 ( )吨的蓖麻籽。
二、收购价格:甲方必须按价 (含运输价格) 收购所产的蓖麻籽,如秋季市场行情上涨,双方可重新议价,并按市场价格执行。凡种植淄蓖麻1-8号等高油量品种的优先收购。
三、收购质量:无霉变,无未成熟粒,水分不超过9%,杂质不超过1%,净籽率95%以上。
四、运输方式:费用由乙方负责。
五、付款方式:货到付款。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七、如果发生合同纠纷,按相关法律规定裁决。
甲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邮 :
乙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蓖麻种植技术 篇6
关键词:马铃薯;蓖麻;套种;栽培技术
宁夏中部干旱带覆膜马铃薯套种蓖麻栽培技术是充分利用光热、温、水资源丰富,一季生产有余,二季生产较足的宁夏固海灌区,采用的高矮作物合理搭配,共生期间争水、争肥、争光矛盾小,需水较少,经济效益显著的立体复合种值模式。根据固海试验站试验示范资料,示范田平均每亩产鲜薯2500kg,蓖麻220kg,总产值达2160元,纯收入1710元,成本产值率为4.8元/元。在同等地力条件下,比小麦套种玉米的总产值高1350元/亩,纯收入高1320元/亩,成本产值率高2.9元/元。此模式不仅比小麦套种玉米节约用水,而且会成为目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较佳种值模式,具有较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其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1 选茬整地
1.1 选茬
前茬以小麦、玉米、瓜类和豆类最好,切忌选用马铃薯或茄科作物茬。
1.2 整地
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灌排条件,蓄水保墒能力强的高肥田块。播前要精细整地,清除田间杂苗,残茬等。前作收后及时深耕20-25cm,晒垡熟化土壤。立冬后灌足冬水,当地表呈现白干状态时立即耙耱保墒,为保全苗奠定良好的土壤基础。
2 科学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条件下,结合不同作物的不同生育期以“重施底肥,巧施追肥,氮磷钾配合”的原则适时、适量施肥。播前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kg,硝酸磷肥40kg 或磷酸二铵20kg,配施高效复合肥50kg,硫酸钾10-20kg,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马铃薯现蕾期,蓖麻开花期结合田间管理每亩追施磷酸二铵5kg,尿素10kg;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0.3%-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或用“促丰宝”有机液肥80ml对水24kg进行叶面追肥。
3 选用良种
马铃薯选用中早熟菜用型品种克新1号、中薯3号或金坑白等脱毒种薯。蓖麻选用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强的晋蓖2号,淄蓖2号,淄蓖5号等杂交品种。
4 适期早播
为便于马铃薯及早收获上市,马铃薯播期要比常规种植提前5天左右,采用起垄覆膜种植,垄高10—15cm,于4月上旬清明前后播种,播种时用草木灰拌种,播完选用120cm宽的地膜覆盖压实,以防风刮起。蓖麻播前晒种2天,精选种子,将精选种子用30℃温水浸泡12小时,于4月20—25日在马铃薯垄间距马铃薯边行30cm处,每穴2—3粒种子播种,播深3—4cm,播后稍压实以利保墒。
5 优化带性,合理密植。
带状种植条件下,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带比采用1:1,即蓖麻带宽100cm,种植1行;马铃薯带宽100cm,种植2行。合理种植的密度为马铃薯株行距均为40cm,保苗3400株/亩;蓖麻行距为100cm,株距65—70cm,保苗960—1100株/亩。
6 田间管理
6.1马铃薯①覆膜马铃薯出苗期要及时放苗,防止烧苗。②现蕾开花期视土壤墒情及时灌水,追肥,叶面喷施膨大素,促进结薯和块茎膨大。③开花后当地上部营养生长过旺时,叶面喷施多效唑抑制过快生长。④当田间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或早疫病病株时,用瑞毒霉素配代森锰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防1次,并拨除中心病株,控制病害蔓延。⑤用2.5%敌杀死或10%大功臣交替喷施灭蚜防病。⑥开花后块茎进入迅速膨大期,要加强肥水调控,一般不再追肥灌水,保持土壤疏松,干湿适度。
6.2 蓖麻
①定苗:蓖麻长至4—5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缺苗处可进行移载。②中耕除草、培土:在幼苗长到25—30cm时,中耕除草一次,结合马铃薯收获,再中耕除草一次,同时在蓖麻茎基部培出20cm以上。③灌水:蓖麻在幼苗期,开花期、灌浆期需水较多,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中旬各灌水一次。每次灌水量要小,以灌后1小时田面无明水为准。④病虫防治:蓖麻苗期发生虫害时,可采用2.5%敌杀死等生态农药防治。
7 适时收获
马铃薯要抢市早收。于7月上旬开始挖薯,7月下旬收获结束。蓖麻当蒴果呈现黄褐色,凹陷部分开始裂纹时,用剪刀将其从穗轴剪下,每隔7—8天收一次。
8 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
覆膜马铃套种蓖麻,平均每亩产鲜薯2500kg,蓖麻220kg,分别按现行市场价格0.60元/kg和3.0元/kg计算,产值分别为1500元/亩和660元/亩,套种总产值为2160元/亩,扣除成本(种子、化肥等)纯收入为1710元/亩,成本产值率为4.8元/元。比同等地力水平单种蓖麻净增产值1425元/亩,比小麦套种玉米净增产值1350元/亩,净增收入1320元/亩。覆膜马铃薯套种蓖麻和单种蓖麻均灌3次水,用水费用相同,但两季作物一季用水两季收获,等于压缩了灌溉面积而增加了效益。同时,固海灌区大面积种植的是小麦套种玉米,全年灌水至少需七次,按固海现行水价0.092元/方,灌一次水每亩平均需100方计算,需水费64.4元/亩,比覆膜马铃薯套种蓖麻多用水费36.8元/亩。因此,覆膜马铃薯套种蓖麻不仅使单位面积用水费用明显下降,而且对缓解固海灌区生产季节供需水的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
8.2 社会效益
蓖麻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 播种前的准备
1.1 轮作换茬
1.1.1 连作减产
在同一块地上连作蓖麻容易造成减产。连作容易造成耕层某种养分的极度缺乏, 导致生长不良, 造成减产。
1.1.2 连作病害严重
连作使土壤中的病原菌大量积累, 从而加大了病原菌侵染的机会, 使植株大量死亡。据调查通榆县蓖麻面积较大的乡镇, 因立枯病造成的减产达20%以上。蓖麻的前茬以豆科绿肥为好, 禾本科作物中许多后茬也可种植, 但不宜在甘薯茬上种植。
1.2 深翻土地
蓖麻虽然有很大增产潜力, 但存在着出苗缓慢不易抓全苗的特点。春旱严重, 要做好播种前深翻细耙蓄水保墒工作, 对于抓全苗很重要。深翻可以改善土壤耕层的水、肥、气、热条件, 可以满足根系发达的蓖麻对水肥的要求, 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翻地深度不能低于20cm。该项措施可增产10%左右。由于通榆县春旱多风, 在秋翻地上, 须及时耙压, 以保持足够底墒有利于抓全苗。
1.3 培肥土壤
据白城农科院测定, 生产50kg蓖麻籽所需养分为纯氮2.32kg, 纯磷1.285kg, 纯钾1.745kg。蓖麻的生育期长, 耗肥量较大。所以, 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 对于满足根系发育和繁茂的植株正常生长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十分重要。尤其在沙坨地或盐碱地肥力较低的土壤上, 只有多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地力, 才能在整个生育期持久而均衡地供给蓖麻所需的养分。
2 播种技术
2.1 选种
要选择主茎果穗或一级分枝上的果穗做种子, 因为它成熟的早籽粒饱满, 色泽和质量都较好。可通过筛选、粒选或用盐水选等方法进行选种, 选择后的种子整齐一致, 播种后可收到苗全苗壮的效果
2.2 药剂处理
种子消毒处理, 用福尔马林按说明与水比例混拌均匀, 浇洒到装在缸内的种子上药剂用量以能使种子表面均匀淋湿为标准, 然后加盖闷1~2h。
2.3 晒种
播前晒种3~4d以增强种子活力, 提高发芽率。
2.4 抗旱播种
通榆县10a九春旱, 在蓖麻播种期间, 多数时候墒情普遍不足, 很难抓苗, 可采用坐水种, 保证1次播种抓全苗。
2.5 适时播种
蓖麻的适宜播种期主要取决于土壤温度。播种过早, 种子长期处于低温中呈休眠状态, 容易因病虫危害而烂种;播种过晚会因缩短生育期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根据通榆县的特点, 墒情差的地块以4月15~20日前后播种为宜。
2.6 播种深度
适宜的播种深度要根据土壤墒情确定, 在土壤墒情好或是粘重的地块以3~4cm为宜, 土壤墒情中等的地块播种深度可在5~7cm。
2.7 适时镇压
播种后视墒情适时镇压, 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不仅能保墒, 而且还有利于提墒。
3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过稀过密都不能获得高产。过稀不能充分利用地力, 造成人为的浪费土地资源;过密植株互相遮蔽影响通风透光, 争水争肥, 造成营养不足而使植株发育不良。根据试验, 中等肥力地块, 株行距应采用70cm×60cm, 低肥力地块, 应适当加大密度, 株行距60cm×60cm较好;在高肥力地块上株行距可选用80cm×70cm或更稀些。即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早熟品种宜密。
4 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疏苗、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整枝定果、抗旱防涝等项措施, 平衡协调蓖麻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4.1 及时间苗、定苗
蓖麻长出3片真叶时, 即苗高7~10cm时间苗, 每埯留2株, 幼苗长出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但要灵活掌握, 苗期害虫及立枯病较重的地块要适当晚一点定苗。
4.2 合理施肥
4.2.1 种肥
施种肥时能弥补早春低温肥效慢, 供应幼苗养分不足的缺点, 是有效的增产措施, 底肥少, 肥力低的薄地上增产效果明显。农肥和化肥都可做种肥。化肥一般选用二铵或N、P、K复合肥效果较好, 每667m2施二铵8kg即可, 施于距离种子6.7~10cm远, 据试验, 其经济用量是:高产地块中每667m2施2~4kg纯氮 (尿素2.15~4.35kg) , 5kg P2O5 (三料10.9kg) 配施1次做种肥;中产地块中每667m2施6kg纯氮 (尿素13kg) 、5kg P2O5、 (三料10.9kg) 配施;低产地块中每667m2施4kg纯氮 (尿素8.7kg) 和3kg P2O5 (三料6.5kg) 配施为好。
4.2.2 追肥
每667m2硝铵10kg或尿素7.5kg。如底肥充足, 间苗后也追施1次氮肥, 每667m2追尿素7.5kg。
5 整枝技术
正确合理的整枝, 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使养分集中供应给有效花序, 提高产量。不同品种需要不同的整枝技术、据试验, 中、早熟类型, 例如哲蓖1号、哲蓖3号, 单株留5~7个穗较好。哲蓖1号每株留5穗时比不整枝增产10.6%, 对于大穗, 中晚熟品种, 如宝塔类型的, 每株留3~5穗为好, 留3穗增产12.1%;留4穗增产31.8%, 留5穗增产22.7%。
6 中耕除草
做到铲趟及时, 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协调, 促使生长健壮, 多枝多果。
7 病虫害防治
通榆县蓖麻病害有立枯病、灰霉病;害虫有草地螟、绿绒象甲、扁刺蛾、小地老虎和尺蠖等。灰霉病用70%甲基托布津防治。以上几种病虫害对蓖麻生产影响很大, 轻者产量下降, 重者全株死亡, 所以要做到及时防治。
7.1 蓖麻立枯病
立枯病是苗期病害, 特别是面积集中, 又不能合理倒茬, 容易感此病。对立枯病要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实行4a以上轮作、增施有机肥、药剂防治, 用甲基托布津或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
7.2 扁刺蛾等虫害防治
对幼虫可用敌百虫或马拉硫磷等药防治。绿绒象甲, 可用敌百虫或敌敌畏防治。草地螟用西维因粉, 杀灭菊酯、溴氰酯或氯氰菊酯类药都可防治。
摘要:蓖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经济价值很高。蓖麻是调整种植结构作物之一, 近年来, 蓖麻市场需求量大, 供不应求。随着蓖麻品种的更新、新的高产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及生产栽培技术的大幅度提高, 使蓖麻种植成为通榆县拉动农民增产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蓖麻,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金瑞华, 鲁素云.作物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6.
蓖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篇8
一、整地与轮作
大面积种植蓖麻的地块, 最好秋季深耕, 深度30厘米左右为宜, 以蓄积雨雪, 杀灭病菌, 改善土壤理化性能。
早春顶凌耙压, 保墒备播。墒情不足的地块要造足底墒。提倡轮作, 避免重茬和迎茬, 一般每2~3年与豆科、禾本科等作物轮作一次, 不宜在甘薯茬上种植。
二、间作套种
蓖麻与其它作物相比, 留苗株数较少, 种植株行距较大 (70~100厘米) ,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倡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可以在蓖麻行里种早熟大豆 (青食) 、早熟花生、马铃薯、豌豆等一些早熟作物, 还可以往蓖麻行间套种一些胡萝卜类的喜阴作物。
三、选用良种
优良品种是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近两年来, 辽宁省锦州农业科学院引进了高产、优质、多抗的杂交蓖麻新品种法杂190、法杂181以及常规品种法国矮化、精选哲蓖3、无刺青等品种。其中杂交品种产量3750~4500千克/公顷, 常规品种产量2250~3000千克/公顷。
四、适时播种
1. 种子处理
可以通过粒选、风选或盐水选等方法进行选种, 选择大小一致的饱满种子作大田用种。播前, 要晒种和温水浸种催芽。有条件的最好对种子消毒处理, 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用糊状的石灰浆拌种消毒;二是用40%的福尔马林与水以1∶300的比例混合搅匀, 浇洒到装在缸内的种子上, 药剂使用以能使种子表面均匀淋湿为标准, 然后加盖闷3小时。
2. 播种时期
当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 辽宁省蓖麻的适宜播期为4月上中旬。播种方法分条播与穴播两种。条苗多以播种机具进行, 穴播多以人工进行, 每穴下种3粒。墒情适中的情况下, 播深5~7厘米为宜。
五、田间管理
可根据地力状况、肥水条件及品种特性确定密度。总的原则是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杂交种宜稀, 常规品种宜密。
1.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进行查田补苗, 当幼苗2片真叶展开时疏苗, 3~4片真叶展开时定苗, 留苗10500~15000株/公顷。定苗也要灵活掌握, 在苗期害虫及立枯病较重的地块要适当晚定苗。5~6片真叶时摘去主茎上的生长点, 促进第一分枝的发育, 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防徒长, 促进早熟。
2. 中耕培土
蓖麻株行距大, 裸露的田面易造成水分蒸发或杂草滋生。出苗后要立即中耕松土除草, 苗期勤铲勤蹚, 中耕三次, 最后一次要进行培土, 以防蓖麻后期倒伏。
3. 适时整枝
整枝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并抑制无效生长, 减少养分消耗, 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 提早果穗成熟。整枝主要是适时打顶, 打群尖和去掉次生枝, 并在当地早霜期前推40天左右时, 把新生花蕾打掉。
4. 肥水管理
一般肥力地块, 施优质农家肥45000千克/公顷, 复合肥30千克/公顷左右做丛肥。现蕾开花期追施尿素225千克/公顷左右, 施肥原则是重施底肥, 因土施肥, 因产施肥, 全程施肥。追肥时, 距其株根部10厘米切忌离根部太近。追肥可结合小耕一道进行。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时及时浇水, 遇涝时要及时排水。
5. 病虫害防治
蓖麻的病害主要是枯萎病和叶枯病。发现病叶、病株要及时拔掉, 集中深埋或烧毁。主要虫害有地老虎、棉铃虫、夜盗蛾等, 可根据发生情况, 及时进行药物防治。
六、适时收获
旱作蓖麻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篇9
1 耕作保墒
旱地的一切耕作措施, 都必须有利于蓄住雨水, 保好土中墒, 提高水分利用率。
1.1 深耕改土
为了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 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深耕打破犁底层, 加厚活土层,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据试验, 深耕25~30 cm的比浅耕17~20 cm的0~40 cm土壤容重减少0.15 g/cm3, 总空隙度增加5.5%, 水分渗透速率增加1.36 mm/min。
1.2 挖抗旱丰产坑和抗旱丰产沟
据试验, 抗旱丰产坑比一般田有机质增加54.3%~92.3%, 全氮增加80%~120%, 速效磷增加88%~177%。又据陕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调查, 坡度21°、坡长20 m地段, 丰产沟比对照田减少流失92.5%, 表土冲刷减少9.5%。
丰产坑和丰产沟一般在秋耕后封冻前进行, 亩施有机肥2500~3000 kg, 磷酸二铵10~15 kg。丰产坑按一定行距、穴距挖坑, 坑长短各35 cm, 深50 cm。先将表土层25 cm的熟土挖出, 放于坑外, 再将下层25 cm生土刨松, 施入肥料拌匀, 然后取第二坑的表土填入, 一般每亩挖900~1200个。丰产沟用犁按66 cm行距向左右各翻一犁, 将表土20 cm的熟土堆放沟旁, 施入肥料后, 将下层15 cm生土刨松, 使肥土混匀, 最后挖第二沟表土填沟。
1.3 中耕保墒
中耕改善土壤通气性, 促进根系发育, 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切断毛细管, 减少水分蒸发, 利于蓄雨水, 减少地面经流;消灭杂草, 降低水分消耗, 促进蓖麻根系深扎, 提高蓖麻抗旱能力。据试验, 灌浆期浅锄与不锄比较, 10天后0~10 cm土层地温提高1.3℃, 0~2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1.7%, 蓖麻百粒重增加2.13 g。
2 播种技术
一播全苗是旱作蓖麻丰产的基础, 因此, 掌握抗旱播种技术尤为重要。
2.1 抢墒覆膜播种
早春土壤解冻后, 为避免失墒, 可提早10~15天整平地面。播种前亩施有机肥200 kg, 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化肥作基肥, 覆膜保墒。适时打孔点种, 如果墒情差可先浇水, 每穴 (孔) 放种一二粒, 点种后覆膜。播后10~15天, 幼苗出土时破膜放苗。黄淮海区域一般3月底4月初播完。
2.2 提墒播种
播种时如果表墒差而底墒好, 可于播种前后进行镇压, 使土层紧实, 促底墒上移, 以利蓖麻出苗。
2.3 造墒播种
土壤干旱严重时, 可利用旱池贮水, 挑水点种。
2.4 借墒播种
在表层干土较厚而底墒好的情况下, 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结合浸种的办法播种, 有利于一播全苗。
2.5 等雨播种
长期干旱又无水源的地方, 预先按行株开穴, 选用早熟品种雨后抢播。这样使小雨变中雨, 中雨变大雨, 确保一播全苗。
3 选用化学抗旱剂
目前, 在生产上应用的抗旱剂有如下几种:
3.1 保水剂
保水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能调节土壤墒情。
3.2 抗旱剂
其主要作用是减缓蒸腾, 改善植株内水分状况, 促进蓖麻穗分化, 增加叶绿素含量, 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增强根系的活力, 防治早衰, 穗粒数增加, 粒重提高。
4 提高水分利用率
实现蓖麻旱作丰产除蓄水保墒措施外, 提高蓖麻对土壤水分利用率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使蓖麻根系扎得深, 分布广, 活力高, 则水分利用率高。生产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根系发展:
4.1 选用抗旱良种
淄蓖麻7号、淄蓖麻6号、淄蓖麻5号、通蓖5号、晋蓖2号等品种抗旱性强, 根系入土深, 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深层水分, 遇旱失水少, 在干旱情况下能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
4.2 增施肥料
以肥调水, 增施肥料, 培肥土壤, 是促进蓖麻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性、提高蓖麻产量的有效措施。旱作蓖麻主要靠自然降水生产, 施肥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尽量早施, 有雨就追, 无雨不可勉强。旱作蓖麻施肥要深施埋严, 以充分发挥肥效。
4.3 合理密植
掌握株数适量, 种植方式合理, 原则是瘠薄地宜密, 肥沃地宜稀;高秆品种宜稀, 矮秆品种宜密。通常可按瘠薄地65 cm×65 cm或65 cm×85 cm、普通田块可按85 cm×100 cm、肥沃地块可按100 cm×135 cm或135 cm×135 cm种植。小粒品种亩用种量0.5 kg, 中粒品种0.7 kg。蓖麻分布要均匀, 以利单株发育, 根系发达, 提高土壤深层水分利用率。
5 病虫防治
整个生育期间要加强病虫防治。及时拔除初期染病病株, 清除病叶、病果。消除杂草,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坚持轮作换茬, 也是确保旱作蓖麻丰收的重要措施。
6 适时采收
蓖麻多分枝, 分层开花结果, 一个单株上的各级果穗成熟时期不一致。蓖麻果穗达到成熟收获的标志是果穗上有1/3的蒴果由黄绿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 有刺果的果刺变硬, 蒴果缝隙有裂痕时即可采收。
多种用途的彩色蓖麻栽培管理技术 篇10
1、整地施肥
彩色蓖麻株高4m, 生长期约150d左右, 需有足够的营养, 可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酸碱度适中、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年前深翻土地, 翌年3月下旬整地。每亩 (1亩=1/15ha) 施农家肥2.5t, 磷肥15kg, 氮肥20kg, 1次施入。
2、播种
4月上旬开始播种, 深度3~4cm, 株距1m, 行距8cm, 每穴2~3粒。播种前将种子摊晒2~3d, 然后用黄腐酸500倍液浸种12h。可采用刨坑点水穴播, 每亩用种子1~1.5kg, 地肥苗稀, 地贫苗稠。
3、生长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 当幼苗长至8~10cm高时开始间苗, 每穴留苗1株, 每亩保留900~1200株。春季遇到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墒。在苗期、现蕾期、采果中期各追肥1次, 并中耕除草及培土。5~6片真叶时摘心, 一般每株留2~3个结果枝, 其余分枝摘除, 在果粒成熟前要摘掉老叶, 以利通风透气, 促进果实成熟。
4、病虫害防治
蓖麻病害主要有疫病、枯萎、细菌性叶斑等, 发病时可用绿风95的500倍液喷洒1~2次。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草地蟆和夜蛾等, 每亩可用40%乐斯本乳油100ml对水喷雾, 成虫也可人工捕杀。
5、收获加工
用蓖麻防治害虫效果好 篇11
2. 防治根蛆和蝇蛆。用蓖麻干叶粉末1份,加水8~10倍,浸泡数小时后,用水壶灌注,可防治白菜、油菜、萝卜的根蛆;将蓖麻干叶粉末或鲜叶切碎捣烂,撒入厕所粪坑中可杀蛆灭蝇,杀蛆率可达50%~70%;若撒在牛圈、羊圈、猪圈、鸡舍、污水池、下水道、阴沟等处,可消灭蝇蛆和孑孓,对畜禽无害。
3. 防治蚜虫和螨类。将蓖麻根切碎,每千克加水约1000毫升,煮30分钟过滤,过滤液按1∶5的比例加水稀释后,喷洒在蔬菜、花卉及粮食、经济农作物上,可杀死蚜虫和螨类。
4. 驱赶害虫。蓖麻茎叶有一股特异的气味,金龟子等害虫吃了蓖麻叶后即会中毒僵死,有的害虫闻到蓖麻异臭会避而远之。棉田周围种上蓖麻,棉花虫害则明显减轻。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十堰农校 邮编:442700)
蓖麻种植技术 篇12
1 整地施肥
蓖麻可以在河滩地、梯田、川台地、缓坡地等进行覆膜种植, 但要求种植地块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力水平较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1]。蓖麻忌连作, 应实行3~5年的轮作制, 其适宜茬口为豆类、小麦、马铃薯等。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整地, 要求深耕灭茬, 待耕深达到25~30 cm后, 及时进行耙耱收墒;为了利于保墒, 早春可以采取适度镇压的方式, 在覆膜前进行浅耕, 要求深度达到18~20 cm, 实现土壤表面无根茬和坷垃, 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的状态。基肥施优质厩肥45 t/hm2、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 然后深翻整平。肥料施用不足的田块, 可于花前追施尿素225~300 kg/hm2。播前结合耕翻起垄将全部基肥撒施或集中施于垄面之下20~30 cm的土层中;追肥在距蓖麻根茎部30~40 cm的地方用追肥器追施。
2 起垄覆膜
秋季覆膜时间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即10月下旬至土壤封冻前进行, 对保蓄土壤水分具有较好的作用。顶凌覆膜时间一般为早春土壤昼消夜冻时, 北方产区最好在3月上中旬进行。总带幅110 cm, 垄面宽80 cm, 大沟宽30 cm, 垄面中间开1条宽15 cm、深10 cm左右的小沟, 蓖麻种在大小沟中间一侧的小垄上。起垄前用划行器划行, 宽窄行相间排列, 依次划完全田。起垄时川台地按川道走向起垄, 缓坡地沿等高线起垄。用小步犁将垄沟内的土来回向垄面上翻耕, 将起垄时的犁臂落土刮至垄面, 再用开沟耙开出2条小垄沟, 并用木条适度镇压, 最后确保垄面平整便于覆膜。有条件的最好使用专用起垄覆膜机具, 以提高覆膜工效[2]。地膜选择上以幅宽120 cm为宜, 覆膜时将膜与膜的搭接处置于30 cm的大沟中间。压膜时上一垄沟内的膜用下一垄沟里的土来压, 按照此顺序铺完全田。为了方便集雨和排水, 要求沟内压膜后的深度控制在10~15 cm为宜。同时为了防止大风揭膜, 可在与垄垂直方向上压土带, 一般每隔2~3 m压1个。覆膜后5~7 d, 待地膜与地面紧贴时, 为了方便雨水渗入, 选择在小沟的正上方及大沟膜侧压土面交界处打渗水孔, 一般每隔60~70 cm打1个;同时, 选择掺有锯末等疏松物的细土或细砂及时封住孔口[3]。
3 适期播种
选用适应性强、抗旱、丰产、中早熟、出油率高的优良杂交种, 如汾蓖10号、淄蓖5号、淄蓖2号等。按用种量25.5kg/hm2备种。精选后的种子摊晒2~3 d, 以杀死表面病菌;按用种量0.5%加入50%多菌灵拌种或250倍液浸种14 h, 可有效预防蓖麻枯萎病。甘肃及西北地区, 蓖麻的适宜播期为4月上、中旬。中低海拔地区适当早播, 较高海拔地区适当晚播。种植规格为每垄2行, 株距1 m, 按照三角形排列, 保苗1.8万株/hm2。播种方式为点播, 利用点播器将种子播于小垄沟外侧, 每穴播2~3粒种子, 播种深度为5~7 cm。为了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播后用脚轻轻按压播种孔;同时, 为了防止失墒和遇雨板结, 用掺有牲畜圈粪等疏松物的细土或细砂及时将播种孔封住。在无霜期较短的地区, 为了延长生育期, 最大程度提高产量, 可以选用营养钵育苗移栽[4]。
4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放苗、补苗, 放苗后及时用土封住膜口, 以保全苗。发现蓖麻有缺苗现象的, 要及时进行移栽补苗。为提高移栽成活率, 以幼苗期即3片真叶前进行移栽为宜。为了不形成弱苗, 避免过迟定苗, 定苗时间以3~4片真叶为宜, 规格为每穴留1株。为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使果穗提早成熟, 可采取适时打顶、打群尖和去掉次生枝的整枝方式。打顶、打群尖选择在当地早霜期前推60 d进行, 北方地区打顶、打群尖时间以8月20日至9月5日为宜。打顶时仅针对刚展开的小叶和生长点进行打小顶, 不宜采用大把揪的方式[4]。果穗以一、二级为主, 三级以后成熟度不好, 一般不留, 要求全部去掉, 每株留5~8个果穗即可。对于发育较晚的果穗要适当剪掉成熟度不好的上半穗, 以集中营养发育下半穗。
5 病虫害防治
蓖麻病害以疫病、枯萎病和叶枯病为主, 防治上, 及时摘除病叶、拔除病株, 并进行集中烧毁。疫病可用25%瑞毒锰锌1 0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72%杜邦克露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5~7 d喷1次, 连喷2~3次;枯萎病和叶枯病可用多菌灵25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 7~10 d喷1次, 连续喷2~3次;蚜虫可用蚜力克1 000倍液、虫即克2 000倍液、10%吡虫啉2 500倍等交替 (上接第73页) 喷雾防治。
6 适时收获
蓖麻收获时间不宜过晚, 以免出现蒴果脱落现象。一般其适宜收获期为蒴果果皮开始变为浅褐色时。待蓖麻蒴果收获后, 宜首先进行堆捂, 保持2~3 d, 直至果皮颜色发暗、变软后, 再进行曝晒, 然后进行脱粒[5]。
参考文献
[1]王兆木.蓖麻的用途与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学, 2000 (5) :223-225.
[2]郭书普.农业实用技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1996:135-136.
[3]刘生学.旱砂田地膜双覆盖西瓜集雨调温穴播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117-118.
[4]李金琴, 张春华.蓖麻综合农艺栽培措施的产量效应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 1998 (4) :44-46.
【蓖麻种植技术】推荐阅读:
蓖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06-25
蓖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08-13
辽西蓖麻高产栽培技术12-08
蓖麻的发展与栽培08-02
种植技术12-28
种植管理技术07-13
百合种植技术07-20
交替种植技术10-14
丝瓜种植技术10-15
小麦种植技术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