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重儿

2024-10-15

低体重儿(精选11篇)

低体重儿 篇1

低出生体重儿 (Low birth weight, LBW) 指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 g、身长不足45 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新生儿, 或孕期38~42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 g的新生儿, 其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抵抗力低,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可影响婴幼儿日后智力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 是围产期保健的重点人群。因此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2010年共收治35例低出生体重儿, 其中, 男19例、女16例, 早产儿17例, 出生体重1200~2250 g。35例中, 死亡4例, 自动出院5例, 成活出院26例。

2护理

2.1 保暖

低体重儿的体温调节机能比较差,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低, 体温常在38℃以下, 四肢冰凉, 所以要注意保温。新生儿进人保温箱, 箱温的温度从26℃开始预热, 维持在32℃~34℃, 早产儿在温箱内体温维持在36℃~37℃。在没有保温箱的条件下, 可采用薄绒布包裹, 外周放置暖水袋保温, 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 相对湿度55~65%, 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体温的变化、保温箱的消毒;开放式辐射新生儿抢救台保暖适用于气管插管随时进行抢救的低出生体重儿, 体温在35℃以下、重度硬肿症、体温不升的低出生体重儿;可先调温到32℃, 开始打开患儿外包被, 辐射台的体温探头必须紧贴患儿的腹部皮肤, 使传感器上不能有布类等任何物品遮盖, 否则会出现超温报警, 这样患儿可直接大面积接受辐射保暖并便于治疗;待体重增至2500 g以上, 室温维持在24℃时, 于不加热的暖箱中亦能维持体温正常, 并吃奶良好、体重维持上升者可出箱;出箱后仍应密切注意体温、体重、吃奶等情况[1]。

2.2 合理喂养

低体重儿的基础代谢率高, 热量需要的多, 早期喂养可预防低血糖。母乳喂养:有觅食反射、吸吮能力强的婴儿可让其直接吸食母乳;护理人员帮助母亲取坐位或侧卧位, 婴儿面向母亲, 并且身体呈一条直线, 在婴儿张开嘴的瞬间, 把乳头塞入婴儿的嘴中, 吸入大部分乳晕, 进行有效的吸吮, 按需哺乳, 时间不定;鼻饲管或滴管喂养:一般情况差, 没有吸吮能力的低体重儿可上鼻饲管喂养;吸吮能力较差可用滴管喂养, 把母亲的乳汁挤到小杯内, 用滴管吸入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低体重儿口内, 儿头稍抬高偏向一侧, 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出生体重<1000 g婴儿每小时喂1次, 1000~1500 g婴儿每1.5 h喂1次, 1501~2500 g婴儿每2 h喂1次, 稳定在每天增长20~30 g为宜, 对24 h摄入热量、水分及大小便做好详细记录, 以便分析、调整[2]。

2.3 防止感染

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抵抗力差, 极易发生感染,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日常护理中, 工作人员进室前, 应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凡工作人员有化脓病灶、皮肤疾患、腹泻、感冒及带菌者, 不得进入早产儿室;如有羊膜早破超过12 h或产前有感染或经急救者, 都应注射抗生素, 防止感染;护理人员要定期做鼻咽液培养, 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2.4 呼吸管理

针对呼吸暂停, 可给予轻弹足底和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 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 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 以防发生氧疗并发症;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者, 应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 头偏向一侧, 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5 病情观察

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 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 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 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输液过程中, 使用推注式输液泵, 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定时观察并记录, 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低体重儿维生素K储备不足, 血中凝血酶原不足, 易引起出血, 所以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注射维生素K 15 mg, 1次/d, 连用3 d[3]。

3小结

LBW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体力劳动、母亲年龄偏大、孕期食欲差、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LBW发生的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LBW发生的影响, 主要由于孕妇血压高致全身中小动脉痉挛、胎盘供血不足, 胎盘功能减退。在育龄期妇女中应加强卫生保健宣传教育, 提高孕妇保健意识, 倡导优生优育, 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将大龄、体力劳动、孕早期妊娠反应严重、妊娠期有并发症的孕妇列为发生LBW的高危人群管理, 进行重点监护, 以便及早发现, 早干预, 减少LBW的发生[2]。此外,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要耐心、细心、爱心、关心, 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 注重喂养期间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患儿发育支持护理, 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 对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冬梅.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分析.西南军医, 2010, 12 (3) :468-469.

[2]周尚君.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6) :723.

[3]白果香.浅谈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包头医学, 1998, 22 (2) :81.

低体重儿 篇2

【疾病概述】

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在胎儿阶段,母亲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导致出生体重过低。低体重儿的特点: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多胎儿是指一次怀两个以上胎儿称为多胎儿,多胎妊娠的并发症及胎儿死亡率均较单胎妊娠时明显增加。因为一个以上胎儿同时在母体内发育,胎儿需铁量增多,容易使母亲发生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也高。

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出生体重低于1000g则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一般护理】

(一)喂养

强调母奶喂养。对吸吮力弱的小儿,可将母亲的奶汁挤在杯中,经胃管喂养。观察小儿腹围、肠鸣音;喂养过程中注意小儿有无发绀;喂养后要头高右侧卧位,观察有无呕吐。逐步增加喂奶次数,观察体重的增长。

(二)体温护理 1.定期测体温,每1~4小时测1次体温,做好记录(每日体温正常应波动在36℃~37℃之间)。

2.室温度保持在24℃~26℃,将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远红外线辐射台或箱式暖箱,要给以中性温度(即该环境温度要保持体温恒定,腹壁温度要保持在36.5℃且耗氧量小),在换尿片、床单、包布或衣服时,注意先预热。

(三)预防感染

1.严加管理婴儿的物品,包括监护仪、胶布黏贴、各种插管、衣服、体温计。专人专用,注意消毒。

2.严格洗手,接触患儿前一定用水或手快速消毒液洗手。

3.重视婴儿的皮肤护理,包括保持皮肤的清洁及脐部干洁。重视婴儿的口腔护理,留置胃管和气管插管的患儿,每天至少2次口腔护理。【专科护理】

(一)新生儿期产伤、窒息儿的监测要点

有产伤、窒息史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有无脑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具体注意如下:

1.观察新生儿有无嗜睡、烦躁、尖叫、吸吮无力、拒奶、黄疸等表现。2.观察有无抽搐,特别应注意观察新生儿抽搐的特殊表现。(1)眼球震颤,两眼凝视、斜视、发呆或不停的眨眼。

(2)反复的吸吮动作或咀嚼或面部肌肉抽动,手指反复抓空或握拳。(3)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则或阵发性青紫。

3.对有产伤、窒息史的新生儿,应定期做视、听觉和神经反射的检查,如给铃声刺激检查听力、吸吮反射、拥抱反射、颈肢反射等。4.护理时应注意减少头部的活动,避免刺激。

(二)维持血糖稳定 1.早期喂养及静脉补糖。

2.TPN静脉维持的婴儿要注意TPN的速度,不能随意变动,需要改动时要遵医嘱。

3.定期监测血糖。【健康教育】

(一)观察新生儿吃奶、精神、面色、呼吸、哭声、皮肤(注意黄疸、硬肿)及大小便性状和次数,并嘱家属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负责访视的人员或到医院检查。

(二)每次换尿布或做其他护理时,动作要轻柔迅速,以防小儿受凉。

(三)吃奶后应将小儿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吐奶吸入呼吸道。

(四)注意观察脐部情况。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 篇3

【关键词】新生儿;低体重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15-02

1.临床资料

我科从改善医疗设备,提高护理技术后,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共收治极低体重儿20例,男9例,女11例;出生体重最高达1.42kg,最低0.96kg;胎龄27~36周,平均30.8周;其中治愈15例,治愈率 75% ,2例好转出院,2例因经济条件、担心预后放弃治疗,1例足月小样儿住院12小时死亡。

2.病情观察

2.1体温,皮肤及外周循环观察 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过多,加之缺乏棕色脂肪,糖原储备少,产热不足,出生后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体温波动明显,容易出现寒冷损伤及硬肿症。

2.2呼吸,VLBWI最易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的发生与呼吸中枢功能发育不成熟有关,还与缺氧、胃食道返流、颈部体位不正、呼吸道不畅通有关,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很重要。

2.3进食,有无吞咽动作,喂奶后有无呕吐、青紫,呼吸困难,以及喂养耐受问题。

2.4脐部、尿量、黄疸、神志观察

3.常见并发症

3.1.颅内出血:极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颅内出血是缺氧引起的脑室内出血。

3.2早产儿视网膜病: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与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氧疗有密切关系。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曾被认为是导致ROP的主要原因。

4.护理措施

4.1保暖:保暖是抢救极低初生儿的关键。在患儿转入NICU前提前预热开放暖床,并用暖箱转运,确保其不受寒冷刺激,病情稳定者可直接放入暖箱中保暖,暖箱温度根据胎龄、体重、体温及日龄进行调节,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5℃。除了定时监测体温外还需经常触摸患儿肢端是否温暖 。在温度变化不定时“宁可偏暖,不可偏寒”。

4.2呼吸管理:呼吸管理的关键是防治呼吸暂停和呼吸窘迫。

4.2.1摆正体位,彻底清理呼吸道。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将胃内容物吸净,防止误吸。

4.2.2CPAP吸氧,氧浓度为25%-40%,压力3-6cmH2O根据小儿的呼吸情况,连续使用12-72小时,后改为单鼻导管吸氧,流量为0.5升/分。使用脉氧监护,以最低的氧量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3%,不宜高于95%, 防止氧中毒。持续用CPAP机者,应及时有效地吸净呼吸道分泌物,每2-4小时变换体位并拍背吸痰一次。每日口腔护理三次,防止吸入性感染。

4.2.3对呼吸暂停的小儿给予新生儿抚触:即皮肤物理刺激、弹足底,或氨茶碱药物治疗。

4.3喂养:尽早喂养十分重要,早期胃肠微量喂养可以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加速肠黏膜的生长和胆汁的分泌,促进肠蠕动。

4.3.1因极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差,生活能力低下,多不能在生后1周内正常吸吮和吞咽,故宜用管饲喂养,管饲喂养一方面可控制进奶量,循序渐进,保证能量供给;另一方面可防止吸吮吞咽功能不完善而导致的误吸或窒息。

4.3.2生后呼吸及一般情况好,于生后6-8小时给5%的葡萄糖水0.5-1ml鼻飼,能耐受后,改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每2-3小时喂一次,以后每日递增0.5-1ml,尽量给母乳。

4.3.3鼻饲注意事项

4.3.3.1回抽胃管:了解残奶量及胃液的性质,如果抽出是白色经过初步消化的残余奶液,则重新打入,如果抽出是咖啡样或胆汁样胃液则弃去。残余量<上次喂奶量的1/3,则注入当次喂奶量;残余量为上次奶量1/3-2/3,应:需要量-残余量=当次喂奶量;当残余量>2/3时,禁食一次。

4.3.3.2喂养速度宜慢,最好是让奶液自针筒利用压力自然流入,喂食后抬高床头30-40°,右侧卧位,防止呕吐或误吸。

4.3.3.3温开水1-2ml冲管,以确保乳汁全部进入胃

避免管内乳汁变质导致小儿消化功能紊乱。

4.3.3.4注意消毒隔离,注意奶液的温度35-38 ℃。胃管每3-4天更换一次,硅胶管可保留一周。拔管时密封管口,迅速拔出,防止误吸。

4.4控制感染:感染是严重威胁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的重要因素。

4.4.1保护性隔离,指导家属和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知识,在床头交接班或查房时,手不要随意接触孩子的床、包被、暖箱、开放暖床等,有必要查看孩子时,必须认真洗手或使用床边快速消毒液 。

4.4.2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如输液管、吸痰管、吸氧管、胃管等,患儿所用的衣物、包被、奶具等均严格消毒。

4.4.3每日定时进行空气、地面、物表的消毒,每月定期监测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监测情况 。

4.4.4结合临床细菌学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5监测血糖 :早产儿早期喂养和摄入不足,容易发生低血糖;当缺氧、感染或摄入及输入糖过多时又容易出现高血糖,低血糖和高血糖对大脑细胞均可造成不同的损害 。生后均用微量血糖检测仪进行筛查,对可疑者给予抽血化验,监测血糖。 低血糖 :按医嘱给10%葡萄糖8-10mg/Kg.min,静注射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从4-6mg/Kg.min开始,不宜超过6-8mg/Kg.min,防止发生高血糖 。高血糖:给予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至2-4 mg/Kg.min或更低;对高血糖不易控制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与胰岛素1-3U/Kg.d,输注时密切监测血糖,正常后停用。

4.6黄疸的处理 高胆红素血症更常见、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每天监测皮肤黄染情况;预防性间歇光疗;早期微量喂养促进排便。

5.总结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协助医生诊断和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例VLBW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提高VLBW的存活率,应做到注意保暖,加强重症监护;加强呼吸管理,早期控制频繁呼吸暂停的发生;加强营养管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相结合,减少喂养不耐受;改进护理操作方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抚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 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2009年7月第1版,主编 吴本清

[2] 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1月7卷3期110页 赵爱桃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86例中男47例, 女39例, 无并发症者40例, 合并硬肿症者15例, 新生儿窒息6例, 黄疸8例, 消化道出血8例, 吸入性肺炎4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 颅内出血1例, 感染2例。

2 临床护理

2.1 保暖

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 皮下脂肪较薄, 容易散热[1], 自身很难维持正常体温,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 体温过低易引起硬肿症。因此, 入院后立即置暖箱, 根据胎龄和体重控制暖箱温度在30~34℃, 暖箱温度的维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暖箱应避免放在空气对流处、近窗处或阳光直射处, 以减少环境对暖箱控温的干扰[2], 胎龄越小者适中温度越高, 随着日龄的增加适中温度逐渐降低。置入暖箱的早产儿应每日按体重和日龄调节适中温度, 相对湿度在55%~65%, 调节湿度可拨动湿度调节板, 一般只需开启方孔的1/4~1/5。各种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尽量少开暖箱门, 以保持箱内温度恒定, 暖箱应用时每日消毒, 低体重儿出箱后应进行彻底清洁、清毒, 防止院内感染。

2.2 监测

对于有合并症病情较重的低出生体重儿立即进行监测, 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呼吸、脉搏, 每小时记录1次, 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皮肤颜色, 有无苍白紫绀, 有无黄疸及黄疸出现的时间与程度等,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3 喂养

对于无并发症, 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采用经口早期微量喂养的方法, 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 加速肠黏膜生长和胆汁分泌, 促进肠蠕动, 减少肠肝循环[3]。因生活能力低下或患严重的疾病, 为防止吸入性窒息或保持喂养量, 采取鼻饲喂养, 出生时情况良好者, 出生后4 h~6 h开始喂蔗糖水, 后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 从小量开始, 根据患儿的实际耐受能力适当增加, 喂养的量应以出生时的体重为基础, 早期喂养。窒息者第1天给予静点10%葡萄糖注射液40~50 ml/ (kg·d) , 防止低血糖, 24 h后视情况给予鼻饲早产儿配方乳。消化道出血或胃肠不能耐受者禁食, 给予静脉营养PPN, 保证热量334~418 k J/ (kg·d) , 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喂养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奶量、大便性状、呕吐量、胃内残留量及体重的变化, 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4 体位

合理的体位可促进身体的伸展平衡, 体位摆放应做到四肢中线屈曲位。喂奶后采取右侧卧位, 头部抬高并偏向一侧, 1 h后变换体位, 以后每2 h~3 h更换1次体位。

2.5 呼吸的管理

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 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 皮肤颜色及肌张力,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吸氧, 采取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一般应采取间断低流量吸氧, 吸入氧气的浓度及用氧时间应根据患儿的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 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在50~8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症状改善后, 立即停氧。呼吸暂停严重的准备呼吸机, 经常给予弹足底、托背等物理刺激。

2.6 密切观察面容及病情

除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外, 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哭声、反射、皮肤颜色、末梢温度、进食情况、大小便等。加强药物治疗及输液管理, 配制液体时, 剂量应绝对精确,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最好应用输液泵。

2.7 环境

出生后宫外环境有害因素较多, 如光线、噪声, 作息时间不规律, 各项治疗、护理操作频率高。护理治疗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动作轻柔缓慢, 在每次喂奶及其他护理操作前根据患儿的情况轻声呼唤与患儿进行语言交流, 注意患儿是否有不适征象, 控制室内噪声。

2.8 健康教育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听觉、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训练, 鼓励母乳喂养, 指导家长注意保暖。

3 小结

护理方法是直接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点, 通过保暖、早期干预、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加强呼吸管理、合理喂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一系列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 86例患儿治愈83例, 家属放弃及死亡3例, 有效地提高了存活率, 减少了新生儿病死率, 促进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 减少并发症, 提高存活率。方法86例低出生体重儿通过精心护理, 合理喂养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结果治愈83例, 家属放弃及死亡3例。结论通过精心护理及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减少了新生儿的病死率。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53~56

[2]刘瑞霞.早产儿暖箱保温及静脉输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2 (15) :722

低体重儿 篇5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梅毒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8-01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中所致的梅毒[1]。我院在2012年4月收治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系极低出生体重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出生体重1200 g,胎龄30+5周,年龄30分钟,查体:呼吸困难,紫绀,双眼内眦无脓性分泌物,哭声弱,呼气呻吟,皮肤皱褶,肢端有脱皮样改变,其母梅毒螺旋体确诊实验阳性,诊断主要根据母亲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2]。入院后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注意保暖及喂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PAP),经治疗43 天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因患儿体质衰弱,易患呼吸系或消化系疾病,将患儿安置在隔离病房,与其他新生儿隔开,不接触各种传染源病。梅毒螺旋体对普通消毒剂如升汞、漂白粉均敏感,煮沸100℃时即可死亡,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严格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家属探视时需穿戴隔离衣帽。患儿所用衣物、被服及家属所穿戴的隔离衣帽,我们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高压蒸汽消毒;所用奶瓶奶嘴先用含氯制剂浸泡后高压蒸汽消毒;地面、床单位用 5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房间每日开窗通风2次并配合用空气净化器消毒;其余器械如听诊器、婴儿暖箱等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洗两遍,并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效果良好。

2.2 呼吸道管理

患儿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并及时调校各参数,定时雾化、拍背、吸痰。不主张频繁吸痰,因其容易加劇PaO2下降[3]。每次吸痰前先100%氧气吸氧1~2 min,吸痰前先向气管内注入气管冲洗液0.5~1.0 ml,将患儿轻翻转向对侧,轻拍患儿背部,频率100~120次/ min,方向自下向上,由外向内,拍打有冲洗液的一侧,使冲洗液充分流入对侧气管,以稀释痰液,再行拍背后吸痰,将用消毒0.9%氯化钠溶液浸泡过的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遇阻力后上提1cm,迅速开合吸引门,作间歇性吸引,动作轻柔,然后以旋转提拉的方式将吸痰管抽出,同法吸取另一侧气管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若痰未吸尽,用连接纯氧的气囊通气10~15次,再行吸引,重复吸痰不超过4次。吸痰完毕,再以100%氧气吸入1~2 min,然后将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注意:先吸口腔,后吸鼻腔分泌物。操作时动作轻柔,掌握力度,严格无菌操作。

2.3 注意保暖

患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低下,各系统形态及功能均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我们特别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入院时体温不升将患儿置于恒温箱内,箱温随患儿日龄、体重及体温情况而定。以维持患儿腋温在36~37℃为宜。

2.4 营养支持

患儿出生体重仅1200g,心率快,呼吸促,热量消耗大。保持充分休息及营养支持较为必要。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减少其体力消耗及肺脏活动,保证充分休息。同时注意保证营养摄入,研究证明早开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对胃肠喂养有更好的耐受,胃肠功能成熟更快[4]。因此,我们采用尽早开奶、微量喂养原则,争取早日达到足量喂养,即150ml/(kg·d)。生后12h内开始喂养,开奶前先以5%葡萄糖液0.5~5.0ml鼻饲,患儿可耐受,无呕吐及腹胀发生,即予早产儿配方奶1~2ml少量多次重力鼻饲喂养。该患儿喂养过程中出现3次坏死性结肠炎,出现坏死性结肠炎时绝对禁食、禁饮。

2.5 皮肤粘膜护理

应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口腔粘膜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洗净口腔内残留奶液,并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后涂上制霉菌素甘油,每日两次,防止鹅口疮。同时,加强脐部护理,每天两次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部,洗后以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并盖以无菌纱布,直到脐部干洁。

2.6 维持静脉通道

及时、准确地输注抗生素及营养物质,以增加机体的营养及抵抗力。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避免因短时间内大量梅毒螺旋体裂解释放异体蛋白而导致吉海反应。熟练掌握药物的配制与使用。准确执行药疗计划。此患儿用药后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2.7 加强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意识、面色、体温、哭声、体重、皮肤损害情况、肌张力、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大多数先天梅毒出生后症状、体征不明显 ,2-3 周逐渐出现。注意观察各方面表现,皮肤损害最具特征表现。该患儿仅有皮疹及肢端脱皮表现,无其他情况出现

2.8 做好卫生宣教。

首先应提高工作人员对梅毒的认识,充分了解梅毒的传播途径及治疗情况,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等,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其次,工作人员与家长谈话时应注意避免公共场合,尽量轻声细语,不应有歧视的态度,应一视同仁,并予以保密。强调父母同时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指导定期复查直至治愈,解除家属的思想顾虑。定时回院复诊,必须在治疗后的2、4、6、9、12个月时回院检查血清VDRL滴度,以了解疾病的痊愈程度。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儿科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9.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要点 篇6

1 体温管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易散热, 皮下脂肪少, 产热少, 很容易陷入低体温状态;又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易受环境影响导致体温过高。因此, 合理的保暖和维持适当的中性温度对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起重要的作用。本组有20例危重低体温患儿, 入院后即置于远红外辐射床上保暖复温, 保持其皮肤温度在36~37℃, 室内温度24~26℃, 湿度55%~65%。另2例置于封闭式暖箱保暖, 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体温和日龄调节暖箱温度。在患儿体温未升至正常之前每小时测体温1次, 升至正常后每2~4h测体温1次, 但要避免操作窗频繁及长时间开放, 维持中性温度。

2 呼吸管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肺泡换气面积相对较小, 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分泌不足, 呼吸肌和胸廓软弱等原因, 常出现缺氧或呼吸暂停。及时有效的方法是刺激足底使其啼哭或托背刺激呼吸, 同时给予低浓度、低流量吸氧。本组12例患儿进行了氧疗, 在氧疗时要严格掌握氧浓度及氧疗时间, 以防引起眼晶体纤维增生和肺部损伤等。如病情允许可采取间歇性吸氧, 6例喂奶时发绀的患儿, 喂奶前后均吸氧数分钟, 可有效缓解喂奶时引起的呼吸暂停。5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 及时报告医生后予机械通气, 在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在临床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皮肤的颜色、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3 喂养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功能还不协调, 但胃肠道机制已能适应胃肠道营养, 我们提倡早开奶, 喂养的方式根据患儿吸吮吞咽能力而选经口喂养、滴管喂养和鼻饲喂养。本组16例吸吮吞咽能力强的患儿, 试行经口喂养, 喂养中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暂停、腹胀、呕吐等现象发生。3例有吸吮但无吞咽功能的患儿, 采用滴管喂养, 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和体力的消耗, 利于患儿生长发育。3例吸吮及吞咽功能均差的患儿, 采用鼻饲喂养, 既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又保证了摄入量。每次喂奶前必须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试抽检查胃内残留量, 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

4 发育支持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 护理人员要提供人性化的关怀, 使他们未成熟的器官在子宫外环境中继续发育, 以减少合并症。

4.1 建立一个类似于子宫的环境

(1) 光线适宜。在严密监护下选择适当时段降低光源刺激, 以促进其发展日夜作息规律, 或在患儿的暖箱外面遮盖毯子, 以减少光线刺激, 降低视网膜病变机会; (2) 减少噪音、器械活动声音, 避免突发高频声音, 对各种报警快速反应, 及时关掉报警声, 避免在床旁大声说话, 将保温箱视为其“卧室”, 自然降低声音与嘈杂。

4.2 维持良好的姿态和体位

(1) 用衣物或毛巾做成“鸟巢”状, 让其舒适地躺卧, 促进其安全感, 并可避免因长时间体位缺乏支持及身体过度外展导致的并发症; (2) 尽可能使用较大尺寸的氧气罩, 使患儿双臂能靠近脸部, 以促进自我安抚动作及发展手、嘴综合能力。

4.3 集中性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极不成熟, 仓促或突然的接触会使其产生惊吓, 徒增能量消耗。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集中进行, 动作轻柔、缓慢平滑, 治疗护理前后给予安抚 (轻柔唤醒或触摸患儿) , 尤其在测量T、P、R, 鼻饲, 更换体位, 以及进行侵入性治疗时, 使其有安全感。

5 预防感染

早产低体重儿护理研究进展 篇7

1 体温管理

1.1 环境恒温

早产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散热较快, 皮下脂肪层薄, 蒸发散热多, 棕色脂肪少, 产热低, 靠自身很难维持正常体温, 因此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8], 应保持室内温度24~26℃, 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9]。廖希玲, 杜萍等[10]认为, 不适宜的环境温度会使早产儿病死率增加。目前大多数医院依据早产儿胎龄、体重、日龄以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1.2 暖箱保暖

根据早产低体重儿胎龄、体重及日龄调节适宜箱温、湿度, 一般来说, 体重越轻、胎龄越小, 所需箱温越高, 湿度也越大, 出生第1周箱内湿度调节在70~80%, 1周后调节在55~65%, 温度调节, 一般体重在2001~2500g, 暖箱温度为28~30℃;体重1501~2000g者, 暖箱温度为30~32℃;体重1001~1500g者, 暖箱温度为32~34℃;体重<1000g者, 暖箱温度为34~36℃;保持患儿体温在36~37℃, 体温日差不超过1℃[11]。在这个温度时机体耗氧代谢率最低, 蒸发散热量亦小[12], 以后随着日龄及体重的增加逐渐降低暖箱温度。

1.3 辐射台保暖

病情危重, 随时需要抢救复苏或呼吸机治疗患儿, 为方便治疗护理, 常将早产低体重儿置辐射台保暖, 根据体重设置好辐射台温度, 用塑料薄膜遮盖患儿体表, 以减少热量散失及不显性失水。

2 呼吸管理

2.1 呼吸监测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特别是妊娠<32 W的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又因咳嗽和吞咽反射弱, 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呼吸暂停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樊利平等[13]认为, 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的患儿给弹足底、托背、触摸等刺激, 也可用呼吸自救仪, 一旦发生呼吸暂停, 仪器能自动发生小的振动, 以刺激患儿恢复呼吸。如不能缓解, 可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予呼吸囊正压给氧。严密观察呼吸活动, 皮肤颜色, 生命体征, 有无呼吸气性呻吟。徐启云[14]总结37例极低体重儿的呼吸管理认为, 极低体重早产儿咳嗽反射极弱, 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易发生堵塞, 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分泌物多的患儿应予拍背、体位引流、吸痰、超声雾化吸入等护理干预, 避免引起窒息。

2.2 合理用氧

严格氧疗指征, 一般以Pa O2<60mm H g作为氧疗指征[15]。根据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选择不同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给氧、箱内给氧、头罩给氧等。临床资料证实长时间吸入60%的氧可带来新生儿肺损伤, 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6]。因此, 氧疗早产儿应常规监测SPO2和Fi O2, 一旦病情好转, 尽可能低流量或间歇给氧, 氧浓度为30~40%。

3 合理喂养

随着对早产儿生活质量的不断研究, 营养方面倍受关注, 喂养对促进早产儿的发育, 增加免疫力, 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早产儿吸吮力弱, 吞咽反射差, 生活能力低下, 各种消化酶不足, 消化吸收率差,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3.1 母乳喂养

早产低体重儿如果呼吸功能好, 吸吮力强, 出生后4~6h开始喂养。出生体重>1500g或胎龄>32 w, 吸吮力和吞咽能力良好的早产儿可直接母乳喂养, 无母乳则应用特制早产儿配方奶, 喂奶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 排出吸入的空气, 将患儿头偏向一侧, 避免因溢奶引起窒息。

3.2 微量喂养

早产低体重儿吸吮力差, 吞咽功能好, 出生体重<1500g, 可用滴管喂养[17];吞咽反射不良, 吸吮吞咽功能差的早产低体重儿, 应用鼻饲管喂养。微量喂养前先试喂糖水2~5ml/次, 连续2次, 无呕吐予喂奶。初始奶量10~20ml/kg·d, 喂养耐受逐渐增加奶量, 使体重保持在每日增加10~30g为宜[16], 每次鼻前均应回抽胃残余量, 并观察颜色, 胃残余量>1/4, 提示胃排空不良, 应减量或暂停鼻饲, 胃液为绿色或咖啡色应暂停鼻饲并报告医生。鼻饲速度宜慢, 奶液温度适中, 避免过凉, 以免刺激胃黏膜致使胃肌痉挛, 诱发胃食管反流。鼻饲后予右侧卧位, 以利于胃内乳汁排空, 减少胃潴留, 防止呕吐物吸入, 改善肺循环。

3.3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运用于不能经口喂养者, 早产低体重儿出生第2d补充电解质, 第3d可在输液中加入复方氨基酸, 5d后每日总量仍达不到50kcal/kg可输入脂肪乳, 剂量由0.5~1.0g/kg, 渐增至3.0/kg, 24h微量泵匀速输入[18],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血糖及黄疸进展情况, 防止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

4 预防感染

4.1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早产低体重儿免疫功能存在缺陷, 易受各种感染, 且早产儿抵抗力低, 即使轻微感染, 也可以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19]。因此,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操作原则, 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早产儿用品一律消毒和高压灭菌后使用, 物品一人一用, 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换气, 使用空气消毒机, 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擦拭地板, 早产儿暖箱每日清水擦拭, 每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终末消毒, 每日更换暖箱内的蒸馏水, 每月空气、物表、手表细菌培养均要达标。

4.2 夯实基础护理

加强皮肤清洁护理, 注意皮肤皱褶处清洁。每次便后用湿纸巾擦净会阴部, 避免红臀, 注意眼部、脐部清洁卫生, 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预防鹅口疮。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轻柔,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20]。

5 发育照顾护理

发育照顾护理是一种通过改变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 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 是较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21]。

5.1 加强环境管理

祁伯祥等[22], 调查表明NICU中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危人群, 噪声可造成早产儿呼吸节律改变, 脉搏减弱。突然出现的冲击噪声超过82d B可造成早产儿听力障碍[23], 超过60d B会影响睡眠, 使体重增加缓慢。因此应减少噪声刺激, 白天维持在45d B, 夜间35d B, 医务人员做到"说话轻、开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强烈的光线会破坏早产儿内分泌功能, 改变生理节律。因此应减少强光刺激, 监护设备使用下夜间暖箱上盖遮盖布罩, 使早产儿有昼夜变化信息。

5.2 提供舒适体位

早产低体重儿由于肌张力低, 无力维持自主体位, 护理人员应2h更换1次体位;左、右侧卧位、俯卧位交替进行。合理摆放体位可促进早产儿身体伸展和屈曲平衡, 发展手、口能力 (把手放在口边) ;提高早产儿自我安慰度。夏传雄等[24]报道表明早产儿俯卧15°体位, 可改善动脉氧合, 有利于胃排空, 减少胃食管反流及呼吸暂停的发生。"鸟巢"护理, 在温箱中用毛巾制成一个温暖舒适的"鸟巢", 提供"鸟巢式"的体位支持, 使其手脚都能触及毛巾或小床单的边界, 类似子宫内的触觉[25]。

5.3 非营养性吸吮

每次喂奶前30min, 让早产儿吸吮无孔奶嘴, 促进胃肠功能成熟, 改善喂养不耐受。有利于尽早建立胃肠营养并向母乳喂养过渡, 促进早产儿体重增加, 缩短住院时间[26]。

5.4 抚触

每天沐浴后抚触, 每次抚触15~20min, 抚触时轻声与患儿交流, 抚触动作轻柔, 力度适中, 通过抚触让早产儿感受到无限关爱, 愉快接受抚爱[27]。

6 小结

低体重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匹配条件: (1) 民族相同; (2) 分娩年龄±2岁; (3) 新生儿性别相同; (4) 产妇居住地点相同 (同一行政区域) ; (5) 出生时间相差不超过1个月。

病例组:昆山市妇幼保健所生殖健康数据库中2004年6月30日至2009年6月30日出生, 出生体重<2500g, 孕周>37周, 且为活产的631例新生儿。

对照组:依据数据库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法按配比条件以1∶2随机配比, 孕周>37周, 且为活产的正常体重儿共1262例。

1.2 调查内容

(1) 社会环境及人口学因素:指标有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 (2) 孕前有关指标:母亲初潮年龄、周期、经期、胎次、产次、流产史、产妇孕前的疾病史 (心脏、肝脏、肾脏、糖尿病史) 、家族遗传史、孕前6月内服用避孕药史; (3) 孕期因素:孕周、胎数、妊娠早期是否有阴道流血、孕期营养状况、孕期增重情况、孕期检查次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诊断及分类标准依据第7版全国统编教材[3]) 、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等。

1.3 资料处理和分析

从昆山市妇幼保健所登记的妇女一般情况、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产前检查、产时检查总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资料, 转成SAS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包为SAS 9.13, 所有分析为双侧检验, 置信水准α=0.05。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x±s,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分别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与LBW的关联强度OR (单因素分析) 和aOR (调整OR) 。

研究变量应用生物学逻辑截点进行分组, 主要用于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孕期营养状况 (孕期营养差是指孕早期3个月食物单调, 未摄入叶酸及奶制品, 未补充微量元素) 、孕期增重情况 (增重界值[4]分为:≥9kg、6~9kg和<6kg 3个水平) 。对于父母文化、职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体重增加等分类或数值变量, 将它们转换成R个水平等级变量, 设立参比组 (通常为该因素的最低暴露组) , 然后产生R-1个哑变量, 在调整相应的混杂因素后, 可得出不同暴露组水平相对于参比组的aOR值和95%CI, 同时对不同暴露组的aOR值进行趋势检验[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低出生体重儿共631例, 配对1262例, 其中男性308例, 女性323例。病例与1262例对照之间的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等均衡分布。

病例组和对照组母亲年龄分别为24.98±3.03、24.89±2.81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991) , 父亲年龄分别为26.02±1.23、26.85±3.64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206) 。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见表1。可以看出父母在文化和职业分布上不均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低体重儿发生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a:调整年龄、胎儿性别、孕周等因素;P为多因素调整后值。

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 且随母亲文化程度的升高, 发生LBW的风险在降低 (趋势检验P=0.0286) , 父亲文化程度高也是保护因素 (OR=0.03, 95%CI0.00~0.62) 。在职业分层中, 以科技、干部组为参比, 母亲在工人、商业/服务业组发生LBW的风险分别为 (OR=2.20, 95%CI 1.51~3.21) 、 (OR=1.90, 95%CI 1.13~3.19) , 父亲在工人、商业/服务业组发生LBW的风险分别为 (OR=2.16, 95%CI 1.48~3.14) 、 (OR=2.12, 95%CI 1.25~3.58) 。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母亲初潮年龄、周期、经期、心脏病史、肾脏病史等与低出生体重儿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经济状况差 (月收入<1500元) 、自然流产史、孕前6个月服避孕药、孕期营养差、孕期体重增加偏少 (<9kg) 、孕期检查次数少 (<5次)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贫血 (Hb<100g/L) 、血小板计数低 (<100×109/L) 为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经济状况差 (月收入<1500元) 、母亲肝脏病史、孕前6个月服避孕药、孕期营养差、孕早期阴道流血、孕期体重增加偏少 (<9kg) 、孕期检查次数少 (<5次)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贫血 (Hb<100g/L) 、血小板计数低 (<100×109/L) 为危险因素, 母亲糖尿病家族史和自然流产史可能是LBW发生的危险因素, 见表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LBW发生的危险因素, 且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增加 (无、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 , LBW发生风险性也在增加 (趋势检验P<0.0001) , 孕期体重增加分为≥9kg、6~9kg、<6kg 3个水平, 研究发现随孕期体重增加值的减低, 发生LBW的危险性在升高 (趋势检验P<0.0001) 。见表4。

a:调整年龄、文化、职业等因素, P为多因素调整后值。

a:调整年龄、文化、职业等因素, P为多因素调整后值

3 讨论

本研究对LBW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旨在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现有研究已经证实[6~8], LBW发生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 如:母亲年龄、产前保健次数及一些产科因素等;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LBW发生的危险因素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本研究是基于社会发展新时期经济发达地区的LBW进行全面分析。

本研究表明, 多胎妊娠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其OR值在单因素分析中为10.27, 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为10.02, 说明多胎妊娠本身是构成LBW高危人群的重要指征, 与张新利等[9]报道相符。

父母的文化程度是一项综合指标, 不仅反映其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 也间接地反映出父母的健康保健知识水平。本研究发现, 父母的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 且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升高, 发生LBW的风险降低 (趋势检验P=0.0286) , Hollomon等[10]提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文化程度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职业是社会经济地位的一个综合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职业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以科技、干部组为参比, 父母在工人组发生LBW的OR分别为2.20、2.16, 在商业/服务业组发生LBW的OR分别为1.90、2.12, 这可能与孕期活动量大小及工作方式有关, Campbell等[6]研究结果也显示孕后期运动频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 其大或小均是LBW发生的危险因素。说明不同职业发生LBW的危险性不同, 职业与LBW的发生有关。

本研究结果提示, 相对高收入者, 低收入者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性增加。这可能与低收入者由于经济原因进行的产前检查次数少及孕期营养差等原因有关, 与张东峰等[11]报道结果相符。如果孕期营养不足, 体重增加过少, 则会影响胎儿器官发育, 导致低体重儿出生, 与以往研究[12]报道结果一致。

LBW与流产史、孕期体重增加、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2], 但本研究并未发现吸烟饮酒与LBW之间有关联, 可能与中国女性孕期吸烟饮酒率低有关。孕前6个月服避孕药与LBW有显著统计学关联, Braczkowski等[13]研究表明, 孕激素能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Ⅱ) mRNA表达上调, 该作用能被避孕药 (米非司酮) 所阻断, 口服避孕药后,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被拮抗, 影响胎盘功能, 阻碍胚胎发育。孕早期阴道流血是LBW危险因素, 已有研究显示:孕早期阴道流血增加了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7,14]。孕期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减少子宫胎盘的血流量, 从而增加发生早产[8]和低出生体重儿[15]的风险;本研究发现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的增加, LBW的发生风险亦增加 (趋势检验P<0.0001) 。妊娠期贫血增加了LBW的发生风险, 与Verhoeff等[16]报道一致。此外, 本研究发现妊娠期血小板计数低 (<100×109/L) 也是导致LBW的重要原因, 母亲糖尿病家族史和自然流产史可能是LBW发生的危险因素。

32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篇9

1 临床资料

住院极低体重儿32例, 其中男21例, 女11例, 胎龄在28~35w, 平均30.8w出生体重<1.0kg5例, <1.5kg27例, 出现呼吸窘迫20例, 体温不升27例, 合并硬肿症4例, 颅内出血2例, 感染2例。住院天数最短15d, 最长42d, 平均23.7d。

以上婴儿均出现过胃食管反流现象, 均经过光疗, 其中2例因经济困难考虑愈后家属放弃治疗, 2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于严重的颅内出血, 其余28例经积极治疗, 精心护理均有较好恢复, 体重及生理指标达标后顺利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病室的建立

应建立NICU或者早产儿病室。以小房间为宜, 要阳光充足, 空气流通, 室温在24~26℃, 相对湿度60~70%。室内备暖箱、蓝光灯管、吸引器、氧气筒等基本设备及急救物品, 如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吸痰管及各种抢救药品。

2.2 保暖复温

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导致体温升降不定,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故保温是抢救极低体重儿生命的重要内容。体重<2000g经抢救复苏者, 一般情况差及体温不升者需入暖箱。所需适宜温度见表1。

使用暖箱保暖的方法是先预热, 待温度恒定后将患儿放入暖箱内, 密切观测体温变化, 每4h调节箱温并记录。治疗和护理时间应尽量集中, 避免反复操作而增加散热。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合理供氧。

2.3.1

极低体重儿呼吸中枢不成熟, 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差, 呼吸肌发育不全, 常出现呼吸暂停或紫绀。患儿平卧时头要偏向一侧, 定时转换体位, 拍背, 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除, 备好吸痰器。如有呼吸暂停应采用托背, 刺激足底, 使小儿啼哭, 如不能恢复立即报告医生。

2.3.2 根据血氧饱和度选择给氧方式

当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时其血氧维持在85%以上可不用CPAP, 一般缺氧可用鼻导管吸氧, 流量在0.5~1.0L/min。重者可用头罩吸氧, 流量在4~6L/min。

2.4 合理喂养和营养支持

对于吸吮力较差但有一定消化功能的给与鼻饲喂养。对吸吮力较好的尽早母乳喂养, 提高婴儿免疫力, 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如条件不允许可用早产儿特殊配方奶。如无法进行喂养及消化功能很差者可采用静脉全营养。每天定时测体重, 如发现体重下降或不增及时分析是否营养供给不当或有并发症。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1 低血糖和高血糖症的预防

低体重儿对高, 低血糖均不耐受, 血糖浓度>7.5mmol/L时就可能引起相关疾病。血糖过低不利于其体重增加, 故应密切监测血糖, 建议在3.5~5.5mmol/L之间。

3.2 早产儿硬肿症

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表现为拒乳, 反应差, 哭声弱, 心率减慢, 尿少, 体温不升, 皮肤硬肿, 颜色暗红, 按之如橡皮样。

3.3 呼吸窘迫综合症

出生后6~12h内出现呼吸困难, 逐渐加重, 呼吸不规律, 间有呼吸暂停, 面色灰白或青灰。

3.4 颅内出血

多在生后72h内发生。出现呼吸暂停, 嗜睡, 惊厥, 肌张力低下, 痉挛。因此医务人员操作动作要轻柔, 减少刺激, 避免搬动。

3.5 高胆红素血症

表现为巩膜, 粘膜及全身皮肤黄染, 重者高热, 四肢强直。

4 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用流水洗手, 暖箱每天用0.5%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鼻导管和湿化瓶每日更换。环境空间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防控感染

5 讨论

极低体重儿皮肤不成熟容易受损, 体温不恒定, 肾脏不成熟, 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轻微的血压变化可引起脑出血, 时刻面临呼吸窘迫, 院内感染的危险。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标志着医院的医疗水平的高低, 护理质量又是医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绝大部分决定于严谨的, 科学的, 充满爱心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俞善品.超未成熟儿医学问题[J].2001 (, 7) :13.

[2]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低体重儿 篇10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 是指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新生儿,此类新生儿胎龄应在33周以下,若超过33周,则此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小于胎龄儿,其发生率在1%左右[1]?这类早产儿出生时各个器官发育非常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死亡率高?尤其是出生后早期容易出现各类呼吸系统问题,是导致VLBWI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对于VLBWI出现的早期呼吸系统问题,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疗或支持措施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N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有利于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和减少消耗,同时也有利于小气道的开放,避免没有软骨支持的小气道塌陷,对轻症或早期NRDS?湿肺?呼吸暂停?感染性肺炎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对机械通气的需要[2]?但是NCPAP在使用过程中比較容易出现并发症,在VLBWI中尤为明显,包括局部皮肤粘膜刺激和损伤?腹胀?气胸等?为能尽可能减少NCPAP使用的副作用,提高NCPAP使用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本NICU收住的早期使用NCPAP支持的VLBWI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如下:

1.临床资料:

本NICU在2012.1-2013.1期间,采用Infant Flow System NCPAP系统治疗160例极低体重早产儿?其中男性97例,女性63例,出生体重〈1000g 19例,1000-1500g 141例?早产儿胎龄26-35w?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68例,宫内感染性肺炎31例,羊水或胎粪吸人性肺炎(MAS)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3例,颅内出血8例,反复呼吸暂停(APNEA)28例,败血症(SEPSIS)3例?NCPAP应用时间为1-7d,其中141例经治疗后呻吟消失?面色转红?呼吸平稳,x线显示症状好转?15例经治疗病情继续加重,改为机械通气治疗?4例家属自动放弃治疗?本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11例腹胀,17例鼻腔黏膜红肿,部分轻度皮肤糜烂,经及时处理均缓解,愈后良好,未发生气胸等其它严重的并发症?

2.护理

2.1 一般护理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长时间的哭吵,将患儿置于自制的鸟巢中,对于哭吵有吸吮欲望的患儿,给予安慰奶嘴吸吮,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护理?治疗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过多暴露,减少环境中的声光刺激?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各项治疗工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加强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工作,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2.2 相关知识培训: NCPAP相对无创?副作用小,但使用时仍应注意控制压力低于8 cm H2O,以减少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流量8~10 L/min,CPAP的压力宜从4~5 cmH2O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最大不超过8cmH2O,每次上调1-2cmH2O,这些都必须严格以血气结果和临床指征为依据?以尽可能低的氧浓度维持SPO2在88 %~95 %,避免氧中毒;同时应特别指出:CPAP为辅助通气方式,仅适用于存在自主呼吸,且具有一定频率?节律基本正常的患儿?其适应证包括Ⅰ?Ⅱ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羊水吸入?湿肺?肺炎等引起的呼吸窘迫早期,也可用于原发生性呼吸暂停,及呼吸机撤离后的过渡?治疗中若病情加重,在排除了堵管?病儿烦躁等影响因素,病情不见缓解时应及时改为机械控制通气?

2.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使用无创监护仪连续监测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分析,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88% ~95%,不论复苏时还是复苏后,给氧过程中应避免高氧血症的发生,这对于早产儿是特别重要的?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指甲颜色是否转红润,三凹征是否减轻或消失,呼吸困难症状是否缓解,呼吸频率是否减慢,是否可见明显的胸廓起伏,可闻及清晰的双肺呼吸音?当患儿吸入氧浓度在21%时,呼吸平稳,可以试停NCPAP,此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肺泡萎陷?

2.4 气道管理:

2.4.1 由于患儿抵抗力差, 咳嗽能力弱,使用NCPAP使患儿气道干燥?无法咳嗽,极易导致痰液积聚,阻塞气道,并发肺炎?肺不张,因此呼吸道管理很重要,需及时清除气道内,口鼻腔内分泌物以防呼吸道堵塞?可将患儿床头抬高30度,轻轻地吸引患儿的口腔?鼻腔?和咽部,尽量避免深度吸引?每4-6小时更换患儿体位有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

2.4.2 温湿化管理 由于患儿气管和支气管相对狭窄?黏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黏膜纤毛运动差?较干燥?易感染等特点,NCPAP装置的加温湿化罐内气体温度宜在35-37℃ ,相对湿度60% 以上,以保护气道黏膜,减少机体氧耗[3]?注意湿化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避免气体在管道内形成冷凝液,呼吸机管道内有冷凝液要随时倒掉, 以免反流?还应避免湿化器里的水蒸发干, 因为干热的气体进入气道所造成的损伤比冷空气更大,所以水不足时要及时添加?

2.4.3 气漏管理 尽量使患儿保持颈部轻度仰伸位,维持气道开放,可在患儿颈部或肩部垫一卷形小枕头?使患儿闭口,确保气道内压力,为了在整个呼吸循环都维持稳定的压力,必须保持鼻塞和鼻孔之间的密闭,NCPAP的压力水平取决于新生儿的嘴是否闭拢?鼻(面)罩大小不合适,头带连接不紧,患儿烦躁?翻身及胸部理疗等活动都会对气道内压力造成影响,需加强护理?

2.5 NCPAP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护理:给药前,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使用气囊加压呼吸使SpO2 维持在90%以上?给药时,协助医生变换患儿体位,于患儿吸气时,分别于左侧?右侧和仰卧位各注入PS,每次给药持续1-2 min?然后用复苏囊加压通气1~2 min,给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SPO2 ?心率?呼吸和血压变化 ?给药后,注意保暖,严密监测Sa02, 心率?呼吸?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情况?取仰卧位,勿翻身?拍背?吸痰?除有明显的呼吸道阻塞症状外,吸痰时间可推迟至12~24小时?给药后,及时根据血气结果和临床症状,调整NCPAP各参数?

2.6 并发症的护理

2.6.1 鼻中隔损伤?根据鼻孔大小选择合适的鼻塞,避免太小漏气?太大压迫鼻中隔造成黏膜损伤?根据头围大小选择帽子,摆正体位,使导管处于中线位置?同时要加强鼻连接处皮肤的护理,防止鼻部损伤,如发现鼻黏膜发红?水肿,可使用人工皮?

2.6.2 腹胀. NCPAP时常因误吞咽喉部气体而致胃肠道胀气,应常规放置胃管,并需置胃管于开放状态,进行胃肠减压,每3-4h常规用注射器抽吸胃内空气,可有效减轻胃部张力?

2.6.3 气胸. 相对于机械通气,NCPAP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方式,其发生气胸的几率比较低,只有在需氧量上升和肺顺应性下降的时候有可能发生[4]?

3.讨论

NCPAP相对无创,气道内阻力较气管插管低,较少造成气压伤,其有利于提高氧合,降低患儿的呼吸功,早期使用NCPAP可降低慢性肺疾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减少气道及肺部感染风险?相对于早期使用机械通气的早产儿,早期使用NCPAP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更理想?NCPAP通过空气?氧气混合使用,准确可调,满足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低浓度氧的安全要求?早期合理使用NCPAP可以提高治愈率,大大降低患儿的死亡率?通过对本NICU早期使用NCPAP支持的160例VLBWI的护理总结发现,有效稳定的压力和优质的护理是NCPAP使用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64.

[2] 马晓路,李如意.重危新生儿的急症监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C-(8-9).

[3] 黄凌雁,张伟青,彭晓芸.NCPAP在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应用及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12-913.

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鹤岗市妇幼保健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56例中31例男婴, 25例女婴, 胎龄小于28周者2例, 28~32周者38例, 32~37周者16例, 出生体质量950~1000 g者2例, 1000~1200 g者14例, 1201~1400 g者27例, 1401~1500 g者13例。入本科最早生后10 min, 最晚生后12 h, 入院时合并产后窒息者18例占32.1%, 吸入性综合征者12例占21%, 产科高危因素者28例占50% (胎膜早破12例, , 妊高症5例, 双胎及多胎9例, 糖尿病2例) 。

1.2 护理和治疗为

1.2.1 维持正常体温

人院后箱温根据患儿体质量、出生天数及生活力强弱而定, 使其体温维持36.5℃~37℃, 患儿不宜裸体以防大量的不显性失水, 一切护理操作均在箱内进行。

1.2.2 呼吸管理

氧饱和度不能维持在90%者给予头罩吸氧, 呼吸暂停者予以托背弹足底刺激, 严重者用氨茶碱静脉滴注, 用药期间密切注意心率变化, 仍无效者或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简易CPAP治疗。

1.2.3 预防核黄疸

血清胆红素接近171umol/L时给予及早蓝光治疗, 适当应用白蛋白, 口服鲁米那协助退黄。

1.2.4 喂养

生后第1天暂禁食, 静脉点滴5%葡萄糖50~70 ml/d防止低血糖发生。24 h后状态好者经口吸吮或鼻饲, 均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及部分静脉营养, 、胃肠不耐受者及状态差者给予全静脉营养, 根据体质量及热量的基本需要量计算, 奶量逐渐增加生后一次性肌注维生素K1 1 mg。补充维生素B族和A、D、E、K, 定期补充钙剂。

1.2.5 预防感染

每个患儿专人特殊护理, 操作前洗手, 0.2%过氧已酸浸泡, 再冲洗。每天清洁地面, 每周病室紫外线照射1次, 温箱2 d用0.2%过氧已酸擦洗1次, 哺乳用具严格清洗、消毒。有感染迹象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1.2.6 其它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复查血生化与血常规等, 根据结果及时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与异常血糖, 输血或加铁剂, 纠正贫血。

2结果

本研究中, 治愈25例占44.6%, 好转出院4例占7.1%, 院内死亡15例占26.8%, 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2例占21.4%, 住院期间死亡原因:NRDS6例, 败血症5例, 窒息3例, 肺出血1例, 未愈自动出院者:窒息5例, NRDS3例, 败血症2例, 经济原因2例.所有VLBWI均有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 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体质量有一定关系, 出生体质量越低, 存活率越低, 并发症发生率越高。见表1。

3讨论

3.1 体质量与存活率及并发症的关系

本资料显示, VLBWI的存活率随着出生体质量的降低而降低, 而各并发症则随着出生体质量的降低而增加。本研究通过对四组不同体质量患儿合并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随着体质量的降低, 呼吸暂停, NRDS, 高胆红素血症, 败血症, 动脉导管未闭, 脑出血等均相应增高, 并且呼吸暂停, 高胆红素血症血糖代谢紊乱, 贫血, 低蛋白血症均为极低体重儿高发并发症, 呼吸暂停及NRDS可致脑组织缺氧, 而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引起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等故对VLBWI必须呼吸监护, 及时发现呼吸危象, 妥善处理, 以减少中枢损害, 降低致残率。由于生理溶血、感染与医源性失血等因素, VLBWI贫血发生率较高, 及入量不足引起低蛋白血症均影响患儿体质量增长, 故人工喂养儿要积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为VLBWI的高发并发症, 因患儿血脑屏障薄弱极易引起核黄疸, 故应积极退黄治疗。VLBWI血糖耐受力极差, 易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尤为合并感染患儿, 高、低血糖均可造成脑部不可逆损伤, 应勤加监测, 给予及时调节。

3.2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主要原因

近年来围生学的发展、监护技术的提高及随着呼吸管理与营养喂养管理的改进, VLBWI的存活率有所提高, 文献报道达66.6%~95%[1], 近年来认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最常见的四大原因为:①出生时严重窒息;②胎膜早破后引起宫内感染;③呼吸窘迫综合征;④生活能力低下[2]。 本研究患儿死亡以NRDS为多, NRDS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因肺胞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 是VLBWI死亡原因之一, 因我院尚未开展PS治疗, 故治愈率大大降低, 其次为败血症, VLBWI生活能力低下, 抗感染能力差, 因此应加强消毒措施, 有感染迹象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 窒息一直为VLBWI的死亡及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产科质量、产儿科医生, 及早判断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正确处理产时窒息, 提高抢救质量, 是降低VLBV/I死亡率的关键。再者因VLBWI治疗费用高, 治疗周期长, 也制约了一部分患儿的治疗, 从而造成死亡或致残。

总之, 在治疗VLBWI时应严密监护患儿, 早期预防及发现并发症并给予及时相应的治疗, 为保证其健康生长, 需要消除一切不利于其体重增长的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及其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6例极低体质量儿对其合并症及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胎龄越小, 体重越低, 其合并症越多, 死亡率越高。主要死亡原因为生后重度窒息, 呼吸窘迫综合征, 败血症为主要因素。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死亡原因

参考文献

[1]韩玉昆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与预后.中华儿科杂志, 1998, 26 (4) :214.

上一篇: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下一篇:复合地基运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