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2024-12-21

视同销售会计处理(精选10篇)

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篇1

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特殊性使会计实务工作者和学习者对这类业务的会计处理颇感困惑,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2006)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2009)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008) 等规定, 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视同销售的概念

1.《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视同销售的规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1) 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 销售代销货物。 (3)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 (市) 的除外。 (4)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5)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6)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7)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8)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2.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的规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偿债、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除外。”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与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相比, 应征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只注重货物的用途或去向, 不考虑货物来源如何。对于货物在同一法人实体内部的转移, 如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分公司等不作为视同销售行为, 因此不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视同销售业务通常不会导致货币资产的增加, 而通常表现为负债或者是损失的减少, 其取得收益有时难以准确计量。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其在会计上能否确认收入。

二、视同销售行为常见会计处理方法

1. 会计核算上作为销售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是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在发生当期确认销售收入, 计算缴纳增值税, 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2. 会计核算不做销售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是将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收入处理, 而是直接按成本结转, 但应根据税法的规定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

在实际工作中, 常会出现这样的会计处理:将应确认销售收入的业务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直接按成本结转, 而将应按成本结转的却确认销售收入, 这样处理的结果不仅不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当期的会计信息, 而且也会影响到企业税款的及时缴纳。因此, 明确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性质并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就非常重要。

三、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具体分析

1. 企业将货物用于在建工程、捐赠、赞助、广告、样品等。

企业将货物用于在建工程、捐赠、赞助、广告、样品等, 货物的所有权虽然发生了转移, 但企业没有取得资产或抵偿债务, 而且还发生了费用。因此, 会计上不应确认收入, 只按成本结转。但应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 计算缴纳增值税。

会计处理时, 应将产品成本按用途转入相应的科目中, 借记“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等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因此而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及其他相关税金, 按用途记入相应的科目, 借记“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等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或“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等科目。

2. 企业将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投资时, 货物的所有权虽然已转移, 但企业取得的是股权证明, 而非现金或等价物, 未来投资收益能否实现、投资能否收回, 实际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 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所以这类业务并非销售业务, 不能确认收入, 但在货物移送时, 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

3. 企业将库存材料、商品用于偿还债务。

企业以库存材料、商品抵偿债务, 应视同销售进行核算。企业可将此项业务视为两部分, 一是将库存材料、商品出售给债权人, 取得货款, 其发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二是以取得的货币清偿债务。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会计处理。

4. 企业将货物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相关规定, 对于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 企业将自产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的规定,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职工的,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核心是会计上是否做销售处理的问题。如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应按销售处理, 确认销售收入, 同时结转成本。如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会计上则不作销售处理, 按成本结转, 但应计算应缴纳的税款。

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篇2

纳税人在发生视同销售行为时,必须按销售额*税率计算销项税,但是否确认收入则视该视同销售行为是否引起产品的产权发生变化而定。

1、当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生产免税货物、在建不动产或者用于营业税其他应税劳务的,由于产品的产权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属于本企业,则该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直接结转成本,并按销售额计算销项税。借:生产成本、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当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发放福利、有业务招待、对外投资、股利分配或无偿赠送时,由于产品的产权已经转移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不再属于本企业,则该视同销售行为须确认收入并按销售额计算销项税,同时结转成本。

借:应付职工薪酬、管理费用、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股利、营业外支出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将外购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股利分配或无偿赠送时,由于货物的产权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也须确认收入并计算销项税。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股利、营业外支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视同销售行为是否开票,以及开具何种发票。

(1)当纳税人将自产、委托加工、外购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无偿赠送时,如果对方是一般纳税人需要抵扣进项税则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对方,否则开具普通发票。

(2)当纳税人发生其他视同销售行为时,由于不涉及对方进项税额的抵

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篇3

[关键词]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会计处理作为我国会计实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会计处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更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在我国当前会计准则中,虽然对企业会计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就视同销售行为进行了调整,但是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进而造成会计实务中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纳税基础的影响不同,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为了保障国家税收利益,针对视同销售行为就必须明确其会计处理方法,为会计实务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概述

视同销售行为作为当前企业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行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会计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不会将视同销售行为作为核算的内容,而在国家进行增值税税收计算的时候则会将企业的视同销售行为纳入到企业的经营范畴[1]。增值税作为我国一种税种,增值税是对商品在市场流通中所产生的价值的一种流转税。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作为我国当前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增值税的征收直接关系到我国税收收入水平[2]。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下列行为应当视同销售。

①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②销售代销货物;③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④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⑤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⑦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2.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2.1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在我国当前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中,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是现行会计处理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生产需要,生产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在会计准则中,按照公允值计量,将企业自产的收入计算为应交的增值税,借:在建工程,贷:主营业收入,应交增值税。

2.2不确认收入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往往会加大成本投入,为企业的发展自产或者购买其他的原材料,在进行会计处理工作中,按企业自产、或者购买其他原材料的成本冲减库存商品,借:在建工程,贷:库存商品,应交增值税。

例如,以某企业自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为例,假设该产品的成本为30万元,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为35万元,该产品使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5%。

①采用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借:在建工程42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50000,应交增值税52500。②采用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借:在建工程352500,贷:库存商品 300000,应交增值税52500。

通过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中可以看出,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利润之差在5万元,从第一种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利润收入要多五万元,在其利润增加的同时,其资产成本也相对要较高,由此可见,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企业的资产及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明确视同该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会计工作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3.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更关系到我国国家税收收入水平[3]。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为了保障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为我国国家税收收入提供保障,就必须明确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

3.1协调视同销售行为的纳税义务与收入确认的矛盾

在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主要偏重于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而在增值税缴纳过计算中,侧偏向于增值税的计算、征收及管理。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当企业在缴纳增值税时,如果税务机关征收的税与企业会计信息统计的增值额不统一的话就会造成各种矛盾存在,进而不利于保障我国税收收入。为此,在进行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工作当中,必须协调好视同销售行为的纳税义务与收入确认的矛盾[4]。首先,要处理好企业与国家质检的利益关系,在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同时,也要顾及到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一个严谨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而保障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公平、公正;其次,企业要完善自身的会计工作,不断提供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促进企业的合法竞争。

3.2加强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作为当前会计实务中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指审计机关就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监督,通查阅企业会计呈现的会计报表,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全面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保障国家利益。通过财务审计,可以判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保障企业及国家双方的利益,在进行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工作当中,审机构不仅要加大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同时还要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5-6]。作为企业自身,更应高认识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加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督,进而为自身的利益提供保障。

4.结语

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国家的利益。视同销售行为的发生会给企业在缴纳增值税的时候造成一定的困扰,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工作中,就必须明确会计处理方法,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的税收收入。

参考文献

[1]孙先惠.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05:26-27.

[2]易玉珏.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和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辨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44-45.

[3]吴清,吴瑜,蓝欢焱.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及理论分析——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95-97.

[4]魏晓兰.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辨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49-52.

作者简介

董雪莲,硕士,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会计。

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探析 篇4

一、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1) 税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了八种视同销售行为,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关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在部分准则中有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应付职工薪酬》应用指南明确规定, 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明确规定,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 应当作为销售处理, 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同时结转相应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明确规定,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存货抵偿债务的, 应当作为销售处理, 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同时结转相应成本。

对于会计准则中未作明确规定的其他视同销售行为, 由于税法是本着保护税基和公平税负的原则对上述特殊的业务定义为视同销售, 并在发生时确认销售收入交纳增值税和所得税, 而会计准则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出发规定了收入确认标准, 只有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视同销售业务才能确认收入, 于是就出现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理论分析

对于视同销售业务应采用哪种方法处理, 多数学者都支持两个判断标准:该业务是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业务还是企业内部业务;企业是否因该业务而获益。如该业务是发生在企业与外部之间并能获益的采用“统一法”, 反之采用“分离法”。但笔者认为这两个判断标准在理论上难以成立, 在实务中难以操作, 理由如下:其一,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 这些主体包括企业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职工、政府、供应商及客户等, 在企业契约论下很难确定企业的界限。其二,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所有的交易与事项都是为了获利。仅是显性的、可计量的“利”和隐性的、不可计量的“利”的区别。

笔者认为可以换一个角度, 寻找更有利于符合会计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标准。对于视同销售业务要看其属于会计主体内发生的内部转账业务, 还是涉及到会计主体与会计主体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业务。如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职业集体福利设施, 应属于会计主体内发生的内部转账业务;如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职工个人福利, 应属于会计主体与会计主体外的个人业务, 如果属于会计主体内发生的内部转账业务, 应采用“分离法”, 如果涉及到会计主体与会计主体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业务, 应采用“统一法”。这样在理论上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在实务中也容易操作。

三、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建议

对于视同销售业务按其与会计主体的关系, 可将其归为以下两类:第一, 属于会计主体内发生的内部转账业务, 主要有: (1)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2)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设施; (3)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这些业务发生不存在销售行为, 不符合销售成立的标志, 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因此, 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 而按成本结转, 采用“分离法”。但按税法规定, 视同销售行为应计算并交纳各种税费。对于“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行为, 虽然体现了会计主体与主体外部的关系, 但未能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 而是企业单方面的无偿支出,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二, 属会计主体与会计主体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业务, 主要有: (1) 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 销售代销货物; (3)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4)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这些业务发生存在着销售行为, 符合销售成立的标志, 因此, 会计上作销售处理, 采用“统一法”。

[例]某企业在建工程领用一批自产的产品, 其产品成本为100万元, 销售价为120万元。

由于在建工程领用是属于会计主体内部的转账业务, 会计处理应为: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不管采用什么核算方法, 在计算增值税时税基是一样的, 即都按销售价计税, 但第一种情况按产成品成本结转, 不确认销售收入, 因此,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应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而第二种情况要确认产品销售收入, 因此不需再作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参考文献

视同销售行为增值税处理之我见 篇5

《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二)销售代销货物;(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第(一)、(二)两项不难看出是委托他人销售与受托代他人销货物所相对应的一项销售活动的不同方,及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税法规定,委托代销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并就提供代销货物的劳务所取得的手续费征收营业税。因而,代销货物既涉及到增值税的计算,又涉及营业税的计算,本文仅探讨增值税交纳问题。委托代销主要有视同买断和支付手续费两种方式,其共同点在于将销售分解为委托方销售商品和受托方购进商品两笔业务。对双方的购销行为均作为一般购销业务处理,分别征收增值税,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金来完成购销过程税款计算与交纳。

第(三)项是指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不在同一县(市)的其他机构用于销售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从实务上看,为了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对于跨地区机构间的销售,需由发出机构开具增值税给接受机构,由双方分别计算确认增值税,并进行交纳。

第(四)、(五)项可以合并为: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上述行为改变了货物的性质,或用于非应税项目或用于最终消费,其作为流转税的链条已经断开且无任何直接经济流入。而该项货物所耗用的外购原料、材料的进项税额已在购入当期抵扣,此时,经过加工生产出的货物应根据《细则》第十六条规定按不同情况分别确定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对于外购货物用于上述项目,在《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第(六)、(七)、(八)项可以合并为: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其中:1、将货物用于投资,可能保持或改变原来的性质,其原先在生产、购进环节所形成相关的进项税金均已抵扣,此时应根据《细则》第十六条规定按不同情况分别确定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2、将货物用于股东分配,该项行为转移了货物的所有权,虽然没有产生资金流入,但该实物分配等同于股东的投资收益。其原先在生产、购进环节所形成相关的进项税金均已抵扣,此时应根据《细则》第十六条规定按不同情况分别确定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3、将货物用于无偿赠送,对该处的赠送行为,笔者理解为两种:A、随同企业的产品一并赠送的,与自产产品相关或相似的,如售后服务的材料、买一送一的自产产品。对于该情况,由于生产、购进环节所形成相关的进项税金均已抵扣,而该赠送行为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此时应根据《细则》第十六条规定按不同情况分别确定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B、外购商品用于交际应酬的赠送,如购买高档礼品、消费品等。根据《条例》第十条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个人消费包括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因此,笔者认为外购商品用于交际应酬的赠送,与企业生产经营非直接相关,原则上应该交纳增值税。但要视企业是否先期抵扣了进项税金,若将进项税金进行了抵扣,则应该征税(作进项税金转出处理);若没有抵扣进项税金,则可暂不征税,企业按交际应酬费处理。

对于上述视同销售的行为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细则》规定: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纳税人发生本《细则》第四条第(三)项至第(八)项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纳税人只有在充分掌握视同销售业务的实质,才能更加准确的计算企业的增值税,保证增值税进销抵扣链条的正常运转。

视同销售会计与税务处理分析 篇6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中规定的“视同销售”包括: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非同一县 (市) 的其他机构用于销售;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中对企业处置资产的视同销售情况作了补充规定。除了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 如果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 那么作为内部处置资产, 不视同销售。

增值税的“视同销售”与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规定存在以下差异:其一, 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标的物仅指货物, 即有形动产, 而所得税视同销售的标的物既包括货物, 也包括不动产、无形资产和劳务。本文在后面的论述中对所得税的“视同销售”, 只考虑有形动产, 暂不考虑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劳务情况。其二, 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只强调货物的用途, 与货物的来源无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不仅强调货物的用途还要考虑货物的来源。其三, 增值税“视同销售”规定的范围比所得税“视同销售”规定的范围大。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以及将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是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但由于没有改变货物的所有权属, 不属于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差异产生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增值税确定“视同销售”的目的和所得税交纳所采用的模式。增值税法规中规定“视同销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 不致因发生上述行为而造成各相关环节税款抵扣链条的中断;避免因发生上述行为而造成货物销售税收负担不平衡的矛盾, 防止以上述行为逃避纳税的现象;体现增值税计算上的配比原则。目前, 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模式, 对于货物在同一法人内部之间的转移, 如不变更所有权属前提下改变货物的用途以及不同机构之间移送货物均不视同销售。

二、“视同销售”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原则

对“视同销售”进行正确会计处理的关键是发生税法中规定的视同销售是否确认销售收入。确认收入和不确认收入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确认收入, 则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 同时, 还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等。视同销售概念是税法概念, 不是会计概念。视同销售情况下会计不一定确认收入。会计确认收入必须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 当货物的转移体现为企业与外部的关系, 并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时, 会计基本上可以确认收入。

如果某行为是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且满足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条件, 则会计确认销售收入, 结转销售成本, 同时核算销项税额。若这一视同销售行为也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则无需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如果某行为是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但不符合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条件, 则会计不确认销售收入, 只按成本结转, 但要按计税价格确认销项税额。若这一视同销售行为也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还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三、“视同销售”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例析

增值税“视同销售”规定的范围比所得税“视同销售”规定的范围大。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基本上都是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笔者将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按照会计上是否确认收入划分为三大类: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可能确认收入也可能不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

(1) 会计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包括: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且没有形成福利设施;将货物进行利润分配。以上四种视同销售行为均体现为企业与外部的交换关系, 并且取得了相关的经济利益, 因此, 应该确认销售收入, 结转销售成本;同时, 确认应纳增值税额。由于这些行为也属于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并已确认销售收益, 无需所得税纳税调整。

[例1]甲公司2010年2月将其生产的A产品一批分配给投资者, 产品账面成本16万元, 计税价值20万元。假设未计提跌价准备, 不涉及补价。其他税费略。会计处理如下:

将自产产品分配给投资者也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已经确认了产品销售收益, 无需所得税纳税调整。

(2) 会计不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包括:将货物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机构进行销售;将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并形成福利设施;将货物无偿赠送。前三种视同销售行为, 均体现的是企业内部关系, 属于企业内部资产的不同形态转化, 不具有销售实质, 因此, 会计不确认销售收入, 货物的发出只按成本进行结转, 但要按计税价格核算应纳增值税额。将货物无偿赠送这种视同销售行为虽然体现的是企业与外部的关系, 但未能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 而是企业单方面的无偿支出, 因此, 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 会计不确认收入, 只按成本进行结转。其中, 将货物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机构进行销售以及将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不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没有确认相关收益, 当然也就无需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以及将货物无偿赠送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没有确认相关收益, 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需要注意的是, 所得税对于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 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 不得扣除。企业对外捐赠的支出记录在“营业外支出”账户中, 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捐赠支出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 不得税前扣除, 必须进行纳税调整。

[例2]甲公司将A产品用于本公司厂房建设, 其他条件同例1。会计处理如下:

将产品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 会计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益。如果确认产品销售收益, 则虚增资产、虚增利润。另外, 这项行为也不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没有确认相关收益, 不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3) 将货物进行投资这种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可能确认收入也可能不确认收入。对于用货物进行投资, 会计应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判断投资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 如果符合这两个条件, 会计确认产品销售收益;否则, 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益, 只能按成本结转。将货物进行投资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如果会计确认收益, 则无需所得税纳税调整;如果会计没有确认收益, 则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例3]甲公司将A产品对外投资, 其他条件同例1。

若该投资具有商业实质, 会计应确认产品销售收益。则:

若该投资不具有商业实质, 会计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益。则:

上述两种会计处理对报表的影响如下:若确认收益, 会计利润增加4万元, 且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也增加4万元。由于将货物对外投资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如果会计确认产品销售收益, 则无需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在投资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情况下, 会计不确认收益, 但企业仍需交纳所得税, 因此必须调增所得税4万元。

综上, “视同销售”是税法概念, 税法中规定的“视同销售”, 会计不一定确认收入, 会计确认收入需要依据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标准;“视同销售”规定存在于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法规中, 流转税中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与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不完全一致。另外, 对于不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中小企业, 会计实务中, 为了简化所得税纳税申报工作, 往往以税法为导向。如果该视同销售行为需要缴纳所得税, 那么会计确认收益, 反之, 则不确认收益, 按成本结转。

参考文献

浅析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篇7

一、《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八种视同销售行为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 视同销售货物。

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在企业中视同销售作为一项特殊的、常发生的经济业务, 对其做出正确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 视同销售业务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确认收入, 即与正常销售情况相同, 按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再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并按税法规定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同时计算企业所得税;第二种方法是不确认收入, 在视同销售业务发生时不确认收入而直接结转相关货物的成本, 但依据售价或计税价格计列销项税额, 计算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主要是指用于在建工程等。增值税应按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 所得税申报的时候应按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 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会计上不确认收入。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再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并按税法规定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同时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主要是指用于在建工程等。增值税应按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 所得税申报的时候应按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 但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同时计算企业所得税。

1. 视同销售中第四项的处理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主要是指用于在建工程等。增值税应按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 所得税申报的时候应按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 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应的增值税率为17%, 该企业为建造厂房领用自产的某建筑材料一批, 该批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4000元, 市场售价为22000元。两种做法如下:

第一种做法:

借:在建工程17740

贷:库存商品1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3740

第二种做法:

借:在建工程25740

贷:主营业务收入2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3740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4000

贷:库存商品14000

从以上两种会计处理可以看出:对增值税的交纳没有产生影响。影响来自两方面, 一是在建工程的成本, 第一种做法比第二种做法少记8000元, 导致固定资产成本减少8000元。二是对所得税的影响, 第二种做法导致当期利润增加8000元, 按25%的所得税税率计算, 需要交纳所得税2000元。本人主张采用第一种方法。增值税应按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 所得税申报的时候应按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 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2. 第五项至第八项的处理

增值税应按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 所得税申报的时候应按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 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会计上不确认收入。上述 (5) (6) (7) 三种情况一律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增值税、所得税以及会计确认均一致) 计算销项税, 同时结转相应成本。对于 (8) 捐赠有些特殊,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均按公允价值, 而会计上则不确认收入, 并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A、 (5) (6) (7) 三种情况下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按公允价值记账)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按公允价值为计税基础

B、上述第 (8) 种情况的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这种情况有些特殊, 增值税应按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 所得税申报的时候应按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 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企业中视同销售作为一项特殊的、常发生的经济业务, 对其做出正确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由于确认标准和认定范围的变化, 使得视同销售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会计处理上都没有统一。本文分析了现行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缺陷,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以期对会计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星.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1:58-61.

[2]杜淑娟, 杨珮.视同销售的税法规定及其会计处理[J].会计之友, 2011, 20:74-76.

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例解 篇8

视同销售行为,全称“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业务。税法中将以下八种行为归入视同销售行为:①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②销售代销货物;③非同一县(市),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他机构用于销售;④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⑤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⑦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近几年来,由于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加快,不少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相继出台。特别是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以后,在企业会计体系上形成四套制度共存并行的局面,而且各类会计制度下对于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规范也不尽相同,致使许多会计实务工作者和学习者对这类业务的会计处理颇感困惑。为此,本文通过对新准则的解读,尝试分析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

目前,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即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然后根据销货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的原则结转销货成本;第二种方法,即不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销货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上述八类视同销售业务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及销售代销货物。

税法中规定的这两类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上的处理基本不存在争议。

会计上,委托代销有两种方式:视同买断方式和收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委托方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在收手续费方式下,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委托方应借记“委托代销商品”,贷记“库存商品”,不确认收入。当委托方收到受托方开来的代销清单时,根据代销清单列的已售商品金额确认收入。

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的会计处理也要看委托代销的方式是视同买断方式还是收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时,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在收手续费方式下,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时,按收取的手续费,作为劳务收入确认入账,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第二,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增值税的应税项目包括: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增值税的非应税项目主要是指生产增值税应税产品以外的项目。

以将自产货物用于在建工程为例,准则的应用指南中提到“企业自营的在建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本企业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的,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工程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据此,笔者认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的会计处理应按第二种方法,即不需要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货物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

第三,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一些权威教材中,如2007版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会计》教材,东北财经大学编著并出版的2007版的《中级财务会计》,对于企业的这种行为都作了如下的处理:

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二种处理方法,不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销货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但新准则应用指南中有这样的描述:除同一控制下合并以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涉及以库存商品等作为对价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推而广之,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类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应采用第一种方法,即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货成本。

第四,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在新会计准则中没有这类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明确依据,早期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93)财会第83号]要求: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应按对外销售进行会计处理,即按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借记“应付利润”科目;按照应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照应计销售额,贷记“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目前该规定仍适用,不过会计科目应按新准则调整,即:

第五,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指南》明确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例]甲公司有职工200名,其中一线生产工人170名,总部管理人员30名。2008年2月,甲公司决定以其自产的一批产品作为集体福利发放给职工,每人一件。该批产品单位成本为8000元,单位计税价格(公允价值)为1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根据上述规定,当甲公司决定发放自产产品时应作如下处理:

计入生产成本的金额=170×10000×(1+17%)=1989000(元)

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30×10000×(1+17%)=351000 (元)

对应的,实际发放自产产品时,应按第一种方法,即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按实际成本结转成本:

如果选择第二种方法进行实际发放自产产品时的会计处理,即不确认销售收入、直接结转销货成本,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则会导致借贷方金额不等:

第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财政部《企业执行现行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解答》[(94)财会第31号]规定:自产自用的产品主要包括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产品。自产自用的产品在会计处理上应按成本结转,不作为销售处理。企业将自产的产品移送使用时,应将产品的成本按用途转入相应的科目中,借记“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产成品”等科目。因将产品用于上述用途而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及其他税金,也应按用途记入相应的科目,借记“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等科目。

《解答》中给出的“自产自用”的范围有待商榷,将自产产品用于馈赠、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已经导致产品流出企业,进入消费环节,因此称其为自产自用不太合适。既然不属于自产自用,也就不应该按自产自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处理。比照文中(三)(四)(五)的处理办法,笔者认为“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这类视同销售行为也应该选择第一种方法,即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货成本。

第七,非同一县(市),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对于税法上规定的这种视同销售行为,会计上通常不作处理。

参考文献

[1]江金锁、顾中国:《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处理的理性思考》,《财会通讯》2006年第4期。

[2]吕艾农:《浅议自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财会通讯》2007年第1期。

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篇9

一、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税收与会计法规解读

(一) 税收相关法规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为收入总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销售货物收入, 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同时, 第二十五条规定了企业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情形。而国税函[2008]875号《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一条对收入的税务确认进行了补充规定, 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 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 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1) 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 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二) 会计相关法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条规定,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同时,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规定,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才能予以确认: (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4) 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 相关的、已发生的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三) 税收与会计规定差异分析

从税收的角度, 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只要企业销售的商品同时满足上述税收法规规定的四项条件, 就应当确认收入;而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情形也是在同时满足上述税收法规规定的四项条件时应作出的税务判断。从会计的角度, 也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当企业销售的商品同时满足上述会计准则规定的五项条件时, 才能确认收入。

通过比较税收与会计法规对各自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不难发现, 税收法规规定的四项条件与会计准则规定的五项条件中的四项重合, 而“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成为会计判断收入确认的特有条件。因此, 在通常情况下, 当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时, 税收与会计不产生差异, 都会确认收入。但如果企业明知销售商资金周转困难, 仍以维系关系或降低库存为目的进行赊销时, 会计会形成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不能流入企业的专业判断, 从而不确认收入;而税务却并不需要关注相关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 在同时满足了四项条件时, 应当确认收入, 从而出现了税收与会计的差异。

视同销售是税收角度的传统概念, 在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当企业发生将货物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抵偿债务、捐赠、赞助、广告、样品、交际应酬、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经济业务时, 相关经济利益往往体现为已经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偿付的债务、承担的社会责任、发生的期间费用或者股东的收益分配等, 通常并不会形成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不能流入企业的会计判断。因此, 一般情况下, 税收法规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在会计上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 企业在进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不再需要特别关注是否遗漏了视同销售收入;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为支付对价的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除外。另外, 会计处理涉及的成本费用类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应根据税收相关法规规定处理。

二、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税收与会计实务处理

(一)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当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涉及相关税费的, 如换出存货视同销售计算的销项税额, 换入资产作为存货应当确认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以及换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视同转让应交纳的营业税等, 按照相关税收规定计算确定。此时, 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规定一致, 不存在特别的纳税调整事项。

但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殊情况, 企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为支付对价的控股合并, 必须区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税收和会计处理。在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 购买方应确认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并将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也以放弃的非现金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出发点, 加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 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这种情况类似于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规定一致, 不存在特别的纳税调整事项。在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 合并方不确认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始终以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而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视同销售应交的流转税额的合计数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的差额作调整资本公积处理。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上没有确认的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必须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事项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待今后处置上述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所取得的股权时在作反方向的纳税调整。

[例]20×9年6月30日, A公司以一套使用了三年的生产流水线设备和一批库存商品为支付对价取得同一集团内的B公司80%的股权, 并于当日起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 两公司在合并前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合并日, A公司该套生产流水线设备的账面原价1000万元, 已计提累计折旧300万元, 市场公允价值900万元;A公司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500万元, 市场公允价值800万元;B公司账面净资产总额为1800万元。

A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经过上述会计处理, 确认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440万元, 放弃的库存商品和固定资产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也得到了确认和计量, 但没有确认放弃的库存商品和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出发, 应该一方面确认销售库存商品的毛利为300万元 (800-500) , 另一方面确认转让固定资产的所得为182万元 (900-700-18) , 合计482万元应该进行纳税调整增加, 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同时,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应确认为1922万元, 今后处置B公司80%股权时, A公司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922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 即在处置股权的当期作反方向的纳税调减482万元。

(二) 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债务人应分清债务重组利得与资产转让损益的界限, 并于债务重组当期予以确认。抵债的非现金资产涉及的应交流转税金按照相关税收规定计算确定。假设债务人以存货抵偿债务, 应按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借记“应付账款”, 按存货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按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 按存货的公允价值和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合计数与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 同时按存货的账面价值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存货”。此时, 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规定一致, 不存在特别的纳税调整事项。

(三) 货物用于发放职工福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 应当按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 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 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 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即按货物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按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 按货物的公允价值和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合计数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同时按照货物的账面价值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此时, 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规定一致, 不存在特别的纳税调整事项。

(四) 货物用于捐赠、赞助、广告、样品、交际应酬或利润分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对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捐赠、赞助、广告、样品、交际应酬或利润分配进行会计专业判断时, 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五项条件;同时, 根据相关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税收专业判断时, 也将得出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四项条件的结论。在上述情况下, 用于对外捐赠、赞助的, 按货物的公允价值和应交流转税金的合计数借记“营业外支出”, 按货物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按应交流转税金贷记“应交税费”, 并同时将货物的账面价值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库存商品”等;用于广告、样品的, 按照货物的公允价值和应交流转税金的合计数借记“销售费用”, 其余会计处理不变;用于交际应酬的, 按照货物的公允价值和应交流转税金的合计数借记“管理费用”, 其余会计处理也不变;用于利润分配的, 按照货物的公允价值和应交流转税金的合计数借记“应付股利”, 其余会计处理仍然不变。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条款对企业的对外捐赠、赞助、广告、样品、交际应酬、利润分配等的税前扣除作出了相关规定, 为此, 当企业发生上述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 应分别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公益性捐赠而会计记入营业外收入的, 在当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 准予税前扣除;超出部分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1) 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非公益性捐赠、赞助而会计记入营业外支出的, 不得税前扣除, 应全额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2) 企业将货物用于广告、样品而会计记入销售费用的, 符合条件的可以作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 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3) 企业将货物用于交际应酬而会计记入管理费用的, 按照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超出部分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4) 企业将货物用于利润分配而会计记入应付股利的, 属于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不得税前扣除;但由于会计处理体现的是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分配程序而并未记入任何成本费用类项目, 未涉及损益, 因此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存货视同销售的消费税会计处理 篇10

“视同销售”是税法上认定的一种特殊的销售形式,这种销售形式一般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按照税法的规定,只要是消费税纳税人(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产生了应交消费税行为,不管有没有产生经济利益流入,都要作为销售处理,计算交纳消费税。

会计上要确认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纳税人将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等方面,存货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仅是在企业内部流转,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将应税消费品用于馈赠、赞助等,不能带来经济利益(不能增加企业资产或者减少企业负债),也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纳税人将应税消费品用于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所有权发生转移,也能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如用于职工福利、奖励等可以减少企业的负债,间接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由于消费税是价内税,则在会计上如果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等项目,则消费税不应再重复记入;如果尚未确认收入,仅结转成本,则应当将消费税计入相关项目成本。

二、应税消费品“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消费税“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关键是判断该行为是否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1. 对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消费税视同销售行为,应当将消费税记入当期损益“营业税金及附加”。 (1) 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贷方,按照销售额乘以增值税税率计算的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费)”科目贷方,按照两者合计记入相关项目的借方。 (2) 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3) 将消费税记入当期损益“营业税金及附加”,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例1:某企业下设的职工食堂享受企业提供的补贴,本月领用自产应税产品一批,该产品的账面价值3 000元,售价5 500元(不含增值税,含消费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增值税税率为17%。

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 确认收入: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6 435;贷:主营业务收入5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35。 (2) 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3 000;贷:库存商品3 000。 (3) 计算消费税。计提消费税=5 500/(1+10%)×10%=500(元)。借:营业税金及附加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500。

2. 对于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消费税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仅结转成本,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存货成本及相关税费合计数借记“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按存货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按计算出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例2:某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产柴油,成本为100 000元,售价为132 000元(不含增值税,含消费税),按售价计算的应交增值税为22 440元,应交消费税为12 000元。

上一篇:名师指导论文下一篇:净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