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2024-07-04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通用10篇)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1

一般纳税人视同销售行为税务及会计处理

纳税人在发生视同销售行为时,必须按销售额*税率计算销项税,但是否确认收入则视该视同销售行为是否引起产品的产权发生变化而定。

1、当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生产免税货物、在建不动产或者用于营业税其他应税劳务的,由于产品的产权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属于本企业,则该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直接结转成本,并按销售额计算销项税。借:生产成本、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当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发放福利、有业务招待、对外投资、股利分配或无偿赠送时,由于产品的产权已经转移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不再属于本企业,则该视同销售行为须确认收入并按销售额计算销项税,同时结转成本。

借:应付职工薪酬、管理费用、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股利、营业外支出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将外购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股利分配或无偿赠送时,由于货物的产权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也须确认收入并计算销项税。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股利、营业外支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视同销售行为是否开票,以及开具何种发票。

(1)当纳税人将自产、委托加工、外购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无偿赠送时,如果对方是一般纳税人需要抵扣进项税则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对方,否则开具普通发票。

(2)当纳税人发生其他视同销售行为时,由于不涉及对方进项税额的抵

扣,因此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不开发票,此时,只有发货单或领料单、福利发放表等企业自制的原始凭证。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2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中规定的“视同销售”包括: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非同一县 (市) 的其他机构用于销售;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中对企业处置资产的视同销售情况作了补充规定。除了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 如果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 那么作为内部处置资产, 不视同销售。

增值税的“视同销售”与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规定存在以下差异:其一, 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标的物仅指货物, 即有形动产, 而所得税视同销售的标的物既包括货物, 也包括不动产、无形资产和劳务。本文在后面的论述中对所得税的“视同销售”, 只考虑有形动产, 暂不考虑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劳务情况。其二, 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只强调货物的用途, 与货物的来源无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不仅强调货物的用途还要考虑货物的来源。其三, 增值税“视同销售”规定的范围比所得税“视同销售”规定的范围大。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以及将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是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但由于没有改变货物的所有权属, 不属于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差异产生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增值税确定“视同销售”的目的和所得税交纳所采用的模式。增值税法规中规定“视同销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 不致因发生上述行为而造成各相关环节税款抵扣链条的中断;避免因发生上述行为而造成货物销售税收负担不平衡的矛盾, 防止以上述行为逃避纳税的现象;体现增值税计算上的配比原则。目前, 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模式, 对于货物在同一法人内部之间的转移, 如不变更所有权属前提下改变货物的用途以及不同机构之间移送货物均不视同销售。

二、“视同销售”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原则

对“视同销售”进行正确会计处理的关键是发生税法中规定的视同销售是否确认销售收入。确认收入和不确认收入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确认收入, 则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 同时, 还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等。视同销售概念是税法概念, 不是会计概念。视同销售情况下会计不一定确认收入。会计确认收入必须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 当货物的转移体现为企业与外部的关系, 并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时, 会计基本上可以确认收入。

如果某行为是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且满足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条件, 则会计确认销售收入, 结转销售成本, 同时核算销项税额。若这一视同销售行为也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则无需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如果某行为是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但不符合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条件, 则会计不确认销售收入, 只按成本结转, 但要按计税价格确认销项税额。若这一视同销售行为也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还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三、“视同销售”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例析

增值税“视同销售”规定的范围比所得税“视同销售”规定的范围大。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基本上都是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笔者将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按照会计上是否确认收入划分为三大类: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可能确认收入也可能不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

(1) 会计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包括: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且没有形成福利设施;将货物进行利润分配。以上四种视同销售行为均体现为企业与外部的交换关系, 并且取得了相关的经济利益, 因此, 应该确认销售收入, 结转销售成本;同时, 确认应纳增值税额。由于这些行为也属于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并已确认销售收益, 无需所得税纳税调整。

[例1]甲公司2010年2月将其生产的A产品一批分配给投资者, 产品账面成本16万元, 计税价值20万元。假设未计提跌价准备, 不涉及补价。其他税费略。会计处理如下:

将自产产品分配给投资者也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已经确认了产品销售收益, 无需所得税纳税调整。

(2) 会计不确认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包括:将货物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机构进行销售;将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并形成福利设施;将货物无偿赠送。前三种视同销售行为, 均体现的是企业内部关系, 属于企业内部资产的不同形态转化, 不具有销售实质, 因此, 会计不确认销售收入, 货物的发出只按成本进行结转, 但要按计税价格核算应纳增值税额。将货物无偿赠送这种视同销售行为虽然体现的是企业与外部的关系, 但未能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 而是企业单方面的无偿支出, 因此, 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 会计不确认收入, 只按成本进行结转。其中, 将货物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机构进行销售以及将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不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没有确认相关收益, 当然也就无需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以及将货物无偿赠送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没有确认相关收益, 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需要注意的是, 所得税对于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 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 不得扣除。企业对外捐赠的支出记录在“营业外支出”账户中, 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捐赠支出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 不得税前扣除, 必须进行纳税调整。

[例2]甲公司将A产品用于本公司厂房建设, 其他条件同例1。会计处理如下:

将产品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 会计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益。如果确认产品销售收益, 则虚增资产、虚增利润。另外, 这项行为也不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没有确认相关收益, 不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3) 将货物进行投资这种视同销售行为, 会计可能确认收入也可能不确认收入。对于用货物进行投资, 会计应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判断投资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 如果符合这两个条件, 会计确认产品销售收益;否则, 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益, 只能按成本结转。将货物进行投资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如果会计确认收益, 则无需所得税纳税调整;如果会计没有确认收益, 则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例3]甲公司将A产品对外投资, 其他条件同例1。

若该投资具有商业实质, 会计应确认产品销售收益。则:

若该投资不具有商业实质, 会计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益。则:

上述两种会计处理对报表的影响如下:若确认收益, 会计利润增加4万元, 且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也增加4万元。由于将货物对外投资是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 如果会计确认产品销售收益, 则无需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在投资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情况下, 会计不确认收益, 但企业仍需交纳所得税, 因此必须调增所得税4万元。

综上, “视同销售”是税法概念, 税法中规定的“视同销售”, 会计不一定确认收入, 会计确认收入需要依据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标准;“视同销售”规定存在于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法规中, 流转税中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与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不完全一致。另外, 对于不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中小企业, 会计实务中, 为了简化所得税纳税申报工作, 往往以税法为导向。如果该视同销售行为需要缴纳所得税, 那么会计确认收益, 反之, 则不确认收益, 按成本结转。

参考文献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3

【关键词】视同销售;增值税;会计核算

学习《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规定,正确组织增值税视同货物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和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合理把握以下要点尤其重要。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其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个人。

二、视同销售行为的增值税处理

视同销售行为中销售额的确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一般不以资金的形式反映出来,因而出现无销售额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下列顺序核定其销售额。

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三、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核算

1.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转出

区分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和进项税额转出有两个标准,一看是否增值,二看是对内还是对外。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都属于增值,无论对内(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非增值税项目),或是对外(分配利润、投资、捐赠)都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如果未增值,则看是对内还是对外,对内(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非增值税项目)不能抵扣,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对外(分配利润、投资、捐赠)都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故上述视同销售行为均应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核算“销项税额”。

2.收入的确认与核算

企业销售商品时,能否确认收入,关键要看该销售是否能同时符合或满足以下5个条件,对于能同时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商品销售,应按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认销售收入,反之则不能予以确认。在具体分析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买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成本能够可靠的計量。

对于视同销售,以上8种情形中,3、4、8及7项中将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形成福利设施资产的,不能同时具备以上收入确认准则规定条件,会计上不能确认为收入。会计处理分别为:

情形3不确认收入;

借:库存商品——接收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商品——移交方(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情形4及情形7中将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形成福利设施资产的,不应确认收入。

借:在建工程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如涉及的话)

情形8不确认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如涉及的话)

情形5应确认收入:

借:长期对外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贷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如涉及消费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情形6应确认收入:

借:应付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贷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如涉及消费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情形7中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未形成集体设施资产的)或个人消费的,应确认为收入。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如涉及的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如涉及消费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低价销售存货的税务处理方案 篇4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产品超过保质期等市场变化原因造成存货贬值,进而不得不低价销售存货的销售行为较为普遍。但也有不少企业,出于转移利润、少缴税款等目的而低价销售存货。本文就低价销售存货举例谈谈其税务处理问题。

甲企业是从事电子设备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前几年该企业出于扩大生产的需要,一次性采购专用掩膜芯片10万片,每片单价30元,总价值300万元。由于市场变化,该部分芯片有7万片库存积压。后来,由于技术进步,芯片价格直线下降,至2007年2月底,该部分专用掩膜芯片每片市场价仅为5元。甲企业累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75万元。2007年3月,经过多轮谈判,有客户愿以每片5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从税务的角度来说,企业低价销售芯片是否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七条第(五)款的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这里的低价销售损失是否属于非正常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对非正常损失的解释为: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其他非正常损失。由此可见,非正常损失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和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甲企业的低价销售没有因自然灾害和管理不善等造成存货的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所以应视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103号)中也作了明确规定,对于企业由于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如果流动资产未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则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乙企业是家服装加工企业。2006年底,因保管不善,造成一批市场价值50万元的成衣未出售前出现大面积霉点,根本售不出去,只得报废。用于生产该批成衣的原料成本为20万元(进项税额34000元),其他成本5万元,总成本25万元。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规定,当存货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视为永久或实质性损害,应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③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④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该部分成衣系因管理不善发生霉烂,属非正常损失,应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用于生产该批成衣的原料进项税额34000元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根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5年第13号)第六条、第七条有关规定,对所发生的损失,应在损失发生的当期,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扣除。

若本例中乙企业因保管疏忽成衣出现霉点,但经及时清理后只是存在瑕疵,降价为45万元销售。这又如何进行税务和会计处理呢?笔者认为,乙企业虽然降价销售,但销售价格高于总成本,并且成衣基本保存完好,未造成财产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故无需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财产损失的审批扣除。只要该批成衣并非霉烂变质或已丧失转让价值,用于生产该批成衣的原料进项税额34000元就无需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丙企业是专门从事晶体材料生产、销售的企业。2007年1月完工入库一批晶体5000片,耗用材料成本31万元(进项税额52700元),其他成本1万元。2007年2月该批晶体销售给自己的关联企业,含税价为36万元(实际销售额307692.31元,销项税额52307.69元)。丙企业2007年2月无同类晶体销售,最近一期为2006年12月销售一批,平均销售单价为每片68元。丙企业的低价销售该如何进行税务和会计处理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按下列顺序核定其销售额:

1.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本例中,丙企业的销售行为属售价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应按2006年12月份同类货物的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存在财产损失问题。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企业伴随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经济需要做出产品结构调整而发生的产品转型而遭淘汰、过时的存货,由此形成市场价值降低,不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5

Post By:2010-3-10 9:02:00

增值税转型后,营业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是否纳税、如何纳税往往引起争议。现实中发现营业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特别是销售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未作税务处理,或者计算税款错误的现象非常普遍。

固定资产主要分为不动产和其他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两类,营业税纳税人销售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应采取不同的税务处理方法。

销售不动产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的规定,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抵债所得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的,以全部收入减去抵债时该项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对于销售其他自己使用过的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税务处理方法就比较复杂。

首先,应明确该销售行为应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属于销售动产,应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营业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当然是不经常发生的应税行为,因此,对营业税纳税人销售旧固定资产,应按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管理,缴纳增值税。

其次,应清楚如何计算税额。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第二条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应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0号)规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和旧货,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税额=销售额×2%。

例如,某房产中介公司属于营业税纳税人,2009年2月将自己已使用2年的一批家具(原值50万元)以48万元价格售出。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认为,该销售行为符合《增值税问题解答(之一)》(国税函[1995]288号)规定的免税条件,不用纳税。《增值税问题解答(之

一)》规定,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其他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适用暂免征收增值税政策,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列货物;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并确已使用过的货物;销售价格不超过其原值的货物。

笔者认为,该企业对该销售行为未进行纳税申报存在税务风险。因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有关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清单的通知》(国税发[2009]7号)已将《增值税问题解答(之一)》中的上述内容废止,纳税人应按新规定计算纳税。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6

【发布日期】: 2010年09月20日

字体:【大】【中】【小】

问题内容:

2009年以我总公司名义购入固定资产一批,抵扣了进项税额,总公司未使用,2010年全部调拨给不在同一县市的一生产性分支机构用于生产使用,该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汇总我总公司缴纳,按比例在当地预缴,增值税在生产经营地独立缴纳,问这批调拨的机器设备是否应缴纳增值税?另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中的统一核算是增值税核算的统一还是指会计核算的统一?

回复意见:

您好:

您在我们网站上提交的纳税咨询问题收悉,现针对您所提供的信息简要回复如下: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属机构间移送货物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3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第(三)项所称的用于销售,是指受货机构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经营行为:

一、向购货方开具发票;

二、向购货方收取货款。

受货机构的货物移送行为有上述两项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未发生上述两项情形的,则应由总机构统一缴纳增值税。”

根据以上规定,你公司调拨的机器设备如果用于生产使用,而不是用于销售,无需按视同销售处理。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中的统一核算指的是会计核算的统一。

上述回复仅供参考。有关具体办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请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税务机关咨询。

欢迎您再次提问。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7

1.1 增值税法的相关规定及税务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 视同销售货物: (1)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 销售代销货物; (3)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 (市) 的除外; (4)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5)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6)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7)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8)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对于上述 (1) ~ (8) 项视同销售业务, 一般纳税人应当计算销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当计算应纳税额。其中, (1) ~ (2) 两项代销业务, 委托方和受托方均要缴纳增值税, 作为委托方, 以收到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 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 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为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而受托方在实现销售收入时就要计算销项税, 不能将销售收入滞后纳税, 另外收取手续费的受托方, 既要按销售额交增值税, 又要按手续费交营业税。上述8项视同销售行为不仅要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 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法人内部机构之间移送不征所得税;自产货物用于在建工程不征所得税。这两项属于企业内部处置资产) 。另外, 增值税的计税收入额与所得税的计税收入不一定一致。例如, 在将外购货物用于股息分配、对外捐赠时, 增值税按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价格或组成计税价格计征增值税, 而所得税以货物的购进价格确定计税收入。

1.2 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目前, 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确认销售收入, 然后根据销货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的原则结转销货成本并计算销项税;第二种方法是不确认收入, 直接结转销货成本, 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不同的视同销售业务, 其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具体分析如下:

(1) 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和销售代销货物

这两类视同销售业务, 分别是对委托方和受托方而言的, 代销业务有两种方式: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在这两种不同的结算方式下, 其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委托方在不附退回条款的视同买断方式 (包销方式) 下, 应按正常的商品销售进行处理, 确认收入, 并结转销货成本。在附退回条款的视同买断方式 (非包销方式) 和收取手续费方式下, 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 应借记“发出商品”, 贷记“库存商品”, 不确认收入。当委托方收到受托方开来的代销清单时, 根据代销清单上列明的已售商品金额确认收入, 借记“应收账款—受托方”,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同时, 结转销货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发出商品”。

受托方在包销方式下, 按正常的购销处理;在非包销方式下, 实际销售代销货物时, 应确认收入,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同时结转受托代销商品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受托代销商品”。取得委托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借记“受托代销商品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贷记“应付账款—委托方”。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下, 实际销售代销商品时, 不确认收入,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付账款—委托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取得委托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借记“受托代销商品款”, 贷记“应付账款—委托方”。在收取的手续费时, 确认劳务收入。

(2) 非同一县 (市) , 在实行统一核算的分支机构之间,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对于这种视同销售业务, 会计上通常不做处理。

(3)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以将自产货物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为例, 企业领用库存商品用于在建工程时, 借记“在建工程”, 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可见, 这种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不需要确认销售收入, 直接结转货物成本, 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

(4)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以库存商品作为对价的, 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库存商品”。因此, 这类视同销售业务既确认收入, 又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5)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 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借记“应付股利或利润”,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同时结转销货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库存商品”。

(6)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企业将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 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相关收入及其成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税费的处理, 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同时结转销货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库存商品”, 如果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 还应转销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记“存货跌价准备”,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 (7)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企业对外捐赠货物, 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直接结转货物成本, 按货物公允价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借记“营业外支出”, 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综上所述, 在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中, 将自产货物用于在建工程、对外投资、股息分配以及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是完全一致的。在其余四项视同销售业务中, 代销业务下的视同买断方式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是一致的, 而收取手续费方式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不完全一致, 会计处理下受托方进销相抵, 为零增值税, 而税法上需要缴纳增值税, 主要区别在于受托方是否有自主定价权。另外, 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下, 受托方实际销售时, 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而税法上要确认所得税计税收入。对外捐赠货物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在增值税方面是一致的, 但在收入确认方面不一致, 因为对外捐赠, 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而是作为营业外支出允许税前列支, 而所得税法对直接捐赠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 但仍要确认收入。非同一县 (市) , 货物在统一核算的法人机构内部之间移送的, 会计上不做账务处理, 而税法上要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但不确认收入。

2 所得税法中关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2.1 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及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 (1) 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 用于交际应酬; (3) 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 用于股息分配; (5) 用于对外捐赠; (6) 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 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将自产产品用于以上视同销售业务, 税法上应确认所得税的计税收入, 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此时, 所得税的视同销售业务属于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中资产所有权发生改变的项目。但是, 如果将外购货物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的, 虽然也应确认所得税计税收入, 但不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而是作进项税转出处理。企业发生上述资产移送, 在确认应税收入时要区别是自制还是外购, 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 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 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因此, 在外购的情况下, 会出现所得税的计税收入与增值税的计税销售额不一致的情形。

2.2 所得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在所得税视同销售业务中, 属于企业自制资产的, 会计上均要核算增值税销项税, 但是仅对将自己的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和用于股息分配这两种情形确认收入, 其他情形不确认收入, 直接结转销货成本。属于企业外购资产的, 其中对于用于交际应酬和用于职工福利或奖励的, 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并且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对于用于股息分配的, 会计与税务处理是一致, 均确认收入, 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

由上可见, 对于所得税视同销售业务, 会计上是根据是否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来判断是否确认收入, 而所得税法是根据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移来判断是否确认收入。另外, 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范围首先要看资产所有权属是否发生改变, 因此, 增值税视同销售范围中除了资产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的, 均属于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范围, 两者的核算范围有交叉。

3 分析与比较

增值税的视同销售与所得税的视同销售, 两者有交叉, 但并非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范围大于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范围, 两者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例如, 将外购的货物用于交际应酬或者用于职工福利或奖励时, 增值税法规定作为增值税进项税转出处理;但是, 所得税法却规定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这是因为两者对视同销售行为界定的依据有所不同。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不仅强调货物的用途, 还要考虑货物的来源;而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只强调货物的用途, 与货物的来源无关。

在视同销售业务中, 无论是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 还是所得税视同销售业务, 凡是税法上计算增值税销项税的, 会计上也作同样核算。在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中, 除了没有发生资产所有权改变的外, 其他视同销售业务均要确认所得税的应税收入, 而会计上确认收入是根据收入确认条件来判断的, 除了资产所有权发生改变外, 还要求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等其他条件。

另外, 需要强调一点, 视同销售是税法概念而不是会计概念, 税法上规定视同销售行为, 是为了避免纳税人利用这些行为来逃避税收而做出的限定, 是需要确定销售额并作为计税依据的。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 并没有视同销售问题, 只有是否确认收入, 是否计算增值税销项税的问题。

摘要:视同销售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 它并没有产生销售额, 即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而税法上却要作为销售行为, 确定销售额并计征税款。由于视同销售行为在增值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中均有规定, 实务工作对这两类视同销售行为容易产生混淆, 因此, 本文将对两者加以区分并结合相关规定, 明确各自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希望对实务有所帮助。

关键词:视同销售,会计处理,税务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忠瑞, 郭怡.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J].商业现代化, 2010, 7 (20) :132.

[2]赵志新.企业增值税与所得税对视同销售业务的财税处理差异分[J].商业会计, 2010, 8 (15) :59-60.

[3]张俊清.增值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问题分析[J].商业会计, 2011, 1 (2) :43-44.

[4]高东芳.增值税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的对比分析[J].会计之友, 2010 (9) :114-115.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36-37.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8

[关键词]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会计处理作为我国会计实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会计处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更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在我国当前会计准则中,虽然对企业会计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就视同销售行为进行了调整,但是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进而造成会计实务中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纳税基础的影响不同,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为了保障国家税收利益,针对视同销售行为就必须明确其会计处理方法,为会计实务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概述

视同销售行为作为当前企业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行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会计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不会将视同销售行为作为核算的内容,而在国家进行增值税税收计算的时候则会将企业的视同销售行为纳入到企业的经营范畴[1]。增值税作为我国一种税种,增值税是对商品在市场流通中所产生的价值的一种流转税。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作为我国当前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增值税的征收直接关系到我国税收收入水平[2]。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下列行为应当视同销售。

①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②销售代销货物;③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④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⑤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⑦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2.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2.1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在我国当前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中,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是现行会计处理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生产需要,生产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在会计准则中,按照公允值计量,将企业自产的收入计算为应交的增值税,借:在建工程,贷:主营业收入,应交增值税。

2.2不确认收入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往往会加大成本投入,为企业的发展自产或者购买其他的原材料,在进行会计处理工作中,按企业自产、或者购买其他原材料的成本冲减库存商品,借:在建工程,贷:库存商品,应交增值税。

例如,以某企业自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为例,假设该产品的成本为30万元,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为35万元,该产品使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5%。

①采用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借:在建工程42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50000,应交增值税52500。②采用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借:在建工程352500,贷:库存商品 300000,应交增值税52500。

通过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中可以看出,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利润之差在5万元,从第一种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利润收入要多五万元,在其利润增加的同时,其资产成本也相对要较高,由此可见,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企业的资产及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明确视同该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会计工作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3.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更关系到我国国家税收收入水平[3]。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为了保障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为我国国家税收收入提供保障,就必须明确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

3.1协调视同销售行为的纳税义务与收入确认的矛盾

在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主要偏重于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而在增值税缴纳过计算中,侧偏向于增值税的计算、征收及管理。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当企业在缴纳增值税时,如果税务机关征收的税与企业会计信息统计的增值额不统一的话就会造成各种矛盾存在,进而不利于保障我国税收收入。为此,在进行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工作当中,必须协调好视同销售行为的纳税义务与收入确认的矛盾[4]。首先,要处理好企业与国家质检的利益关系,在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同时,也要顾及到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一个严谨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而保障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公平、公正;其次,企业要完善自身的会计工作,不断提供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促进企业的合法竞争。

3.2加强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作为当前会计实务中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指审计机关就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监督,通查阅企业会计呈现的会计报表,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全面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保障国家利益。通过财务审计,可以判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保障企业及国家双方的利益,在进行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工作当中,审机构不仅要加大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同时还要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5-6]。作为企业自身,更应高认识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加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督,进而为自身的利益提供保障。

4.结语

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国家的利益。视同销售行为的发生会给企业在缴纳增值税的时候造成一定的困扰,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工作中,就必须明确会计处理方法,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的税收收入。

参考文献

[1]孙先惠.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05:26-27.

[2]易玉珏.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和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辨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44-45.

[3]吴清,吴瑜,蓝欢焱.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及理论分析——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95-97.

[4]魏晓兰.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辨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49-52.

作者简介

董雪莲,硕士,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会计。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9

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2]152号

颁布时间:2002-12-5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近接部分地区反映,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后,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是否纳入免、抵、退税管理,要求予以明确。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一、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2]11号)有关规定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退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65号)第六条所述四种产品。

二、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在按财税[2002]7号文件和国税发[2002]11号文件有关规定进行免、抵、退税申报时,须向税务机关提供收购视同自产产品的增值税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供货企业销售给生产企业或为生产企业加工视同自产产品后,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财税字

[1996]8号)有关规定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增值税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标为灰色部分已于2006年4月30日失效)

三、生产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免、抵、退税时,须按当月实际出口情况注明视同自产产品的出口额。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凡不超过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50%的,主管税务机关按照财税[2002]7号文件和国税发[2002]11号文件有关规定审核无误后办理免、抵、退税;凡超过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50%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从严管理,在核实全部视同自产产品供货业务、纳税情况正确无误后,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核准后办理免、抵、退税。

四、生产企业不如实申报视同自产产品出口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视同销售税务处理 篇10

近几年来,汽车销售行业已由过去混车销售转为品牌专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一条龙售后服务模式,服务项目逐渐增多,由此带来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税收明显增加。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税务机关监管不到位和一些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致使汽车销售行业存在不少涉税问题,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

一、营业税方面

(一)管理费收入。从1998年开始,各地市根据交通部《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管理办法》和《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关于加强个体货运车辆的管理意见,比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地市货运联合车队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内容大致为:“个体货运车辆在不改变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挂靠到货运联合车队,由货运联合车队实施集中管理”。另外,随着汽车销售贷款业务的普及,各汽车销售公司为了对自己所售车辆的管理,同时防止溜贷、跑贷、欠贷现象的发生,顺应了交通部和省交通厅文件的精神,分别成立了货运联合车队,对所售车辆进行了集中管理,统一悬挂本销售公司的标志,每月收取100元/辆的管理费(邢台市大致标准),主要服务内容为,为所辖车户办理车辆保险和事故索赔、购买养路费和车辆年检等事项。根据调查,邢台市目前两个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车队的车辆数量都在3000辆以上,每月每辆车按100元收费,汽车销售公司每年的管理费收入应该在360万元左右,应纳营业税在18万元左右。这一现象应引起税务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银行返还风险保证金收入:这种保证金是车户在购车时由汽车销售公司代银行收取的,等到车户在规定贷款期限内将银行本息还清以后,由银行返还给汽车销售公司所有,银行在贷款开始前向销售公司收取的比例为车价的5%---10%之间,销售公司向车户收取的比例为车价的5%---8%之间。这一部分收入非常隐蔽,在检查时如没有银行和购车户的配合很难发现。

(三)代办车辆保险手续费收入。

其主要操作程序为:申请人向银行申请贷款→向银行提供身份证明和收入证明→与银行和保险公司指定的经销商签定购车合同→贷款银行储蓄专柜开出首付款证明→银行批准贷款请求→银行向汽车经销商出具《汽车消费贷款通知书》。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保证保险的保险公司在车户购车时要求汽车销售公司代为办理车辆保险合同。这种保险合同的签定主要决定于车户的还贷期限,现在的还款期限长的为两年期、短的为一年期。汽车销售公司办理保险期限也是这样的,均为车户一次性付清贷款期限内的车辆保险费。虽然这样操作有背于保险

法的规定,但是实际中却是如此操作的。汽车销售公司在前几年获得保险公司返还的手续费是代收保险费的20%左右。2003年以后,随着保险费率的放开,保监委不再允许保险公司返还手续费,但是保险公司通过暗箱操作,返还率仍然不低于15%。现在每辆车的年保险费应该在1万元左右。这样的话,以上面车队为例,每个汽车销售公司年获得的返还手续费不应低于400万元。在检查中发现,汽车销售公司对于返还的手续费和应付保险费经常搀杂在一起,区分起来难度较大,解决的办法可以查阅保险公司分公司的业务底帐,并到中心支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微机帐证中核对实收保费。

二、增值税方面

(一)提车手续费收入

目前,对于某些供不应求的车型,汽车经销商往往向购车人收取一定数量的加价费用—提车费(也叫订车手续费)。大家比较熟悉的加价品牌有广州本田、一汽奥迪A6和帕萨特等知名国产轿车,其中以广州本田的加价幅度最大,时间最长。

三、个人所得税方面

个人所得税在汽车销售公司中的体现不仅在职工工资上,还体现在股东红利和汽车销售公司使用高息贷款利息上。由于国家对于汽车销售行业加大了管理力度,规范了市场秩序,那种汽车销售公司靠关系从汽车生产厂家赊销车辆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这些因素就决定了汽车经销商要在经营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维持经营,再加上汽车销售的利润越来越小,甚至规模小的汽车经销商开始亏损经营,使得银行资金注入开始减少。汽车经销商为了正常经营只能不断以股金形式或以高额利息为代价吸纳社会资本。在检查中应对汽车销售公司代扣股金分红和高息贷款部分支付的利息予以注意。

四、企业所得税方面:

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体系的逐步完善,汽车销售企业想通过增值税票偷逃税款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从2003--2004年度的检查看,通过发票做手脚现象已经基本消失了。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隐匿年终返利

在流通领域,厂家为了鼓励经销商加大对自己产品的促销力度,制定了很多销售优惠政策。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根据经销商对自己商品年销售额业绩,在年底按比例返利。这种返利的形式从一开始的直接返还货币发展到现在的比较隐蔽的返还形式。汽车行业经销商也不例

外。主要表现在以实物(经销商经销的车辆或者零部件)形式返还;以广告费或业务宣传费形式返还;再就是直接从经销商的提车费中扣除。

(二)后厂收入不记收入

随着大型汽车生产厂家对于经销商经销其品牌要求的提高,4S品牌销售模式开始普及,主要特征就是营销、售后一条龙服务,表现形式为“前店后厂”,也就是说前面是展销大厅,后面是特约维修保养车间。经销商在车辆售后保养期内对车辆的保养维护所发生的费用,由厂家全面负责,根据对多家4S店的调查结果,经销商从厂家还可以得到相当于维护费用10%的返还(大型部件,如更换发动机、更换驾驶室为6%左右)。如果强制保养期内或者期满发生的机动车事故需要修理,经销商的特约维修厂会按照市场统一定价收取维修费用。这些维修收入也应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计征企业所得税。

(三)上面提到的车辆挂靠管理费收入、代办车辆保险手续费收入、提车手续费收入、银行返还风险保证金收入等四项,还应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计征企业所得税。

五、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一)现在汽车销售商非常注意企业文化培养,特别是销售文化正在成为每个汽车销售商所倡导的主旋律。在这种销售模式下,销售记录和维修记录已经成为汽车经销商每天向生产厂家报送的必需资料。这样就决定了网络和计算机设备在这一销售领域的大量应用。此外,这些企业的财务核算一般也已经普及了微机和财务软件。因此,建议一线检查人员在调取汽车销售公司帐簿和凭证的同时,使用移动硬盘或者U盘突击调取这些企业的微机储存数据和其使用的财务软件,并注意其银行帐户开立及资金流动情况,查看企业是否使用自制收据收取客户资金。

(二)对于后厂收入的检查,可以以该企业的微机储存数据为准。因为企业的特约维修记录必须每天定时向生产厂家或者大区销售代理报送,所以这些微机数据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如果汽车销售企业微机储存的数据不能提供稽查所属期间的完整记录,汽车销售商又拒不提供相关资料的,一线检查人员应采用委托协查或者外调检查方式进行。此外,还可以使用配比法检查企业维修所必须的配件库存,或者查看维修车间的派工单予以核实。具体使用哪种检查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三)随着税务稽查次数的增多和销售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法知识的深入理解,合理避税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财务人员的一个研究方向。我们在上面提到的车辆挂靠管理费收入、代办车辆保险手续费收入、提车手续费收入、银行返还风险保证金收入等,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流转税,还影响到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所以现在有些企业开始将汽车销售公司下属的联营车队通过更换法人、名称、办公地址等方式从母公司中分离出去,使这部分收入不再影响母公司的整体销售利润,加之总局对2002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归属问题进行了改革,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和我们的一些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理解总局的文件精神,误以为凡是2002年1月1日以后的新办企业的所得税均应有国税征收,对于此项收入不再认真管理。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3〕76号)规定:原企业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规定应当办理变更登记的,如企业扩建、改变领导(隶属)关系、企业名称、企业类型、经济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期限、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股东或公司发起人姓名(名称)、注册资本、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以及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等有关事项的,即使办理了设立(开业)登记,其企业所得税仍由原征管机关征管。这一条决定了这些企业无论如何变更营业执照,其征管范围仍为地方税务局管辖。

关于我市汽车销售中偷漏税现象的调研报告

随着私人购买车辆不断的增多,轿车开始走进普通百姓家庭。近年来,石家庄汽车消费市场也快速发展壮大,汽车专卖店也蓬勃兴起。自2000年6月上海别克汽车专卖店落户省城起,奥迪A6、一汽红旗、广州本田、风神汽车、一汽大众捷达、中华轿车、海南马自达、上海奇瑞、南京菲亚特等国内外汽车专卖店相继杀进省会汽车市场。目前,石家庄市场拥有大大小小的汽车经销商有200多家,这些汽车专卖店多集中在裕华东路、北二环、南二环、西二环等几个区域,形成汽车专卖店集群的布局。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石家庄市的新增车辆就达到3万多辆。

汽车品牌专卖在国外是一种成熟的汽车销售模式。石家庄市汽车专营销售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的,标志为上海大众在我市设立了河北第一汽车专卖公司——河北上海汽车联营销售公司,但当时汽车市场的情况是卖方市场和公务购车占主导,汽车专卖店服务功能相对单一,销售过程中偷漏税现象较少。近几年,而随着汽车专卖店功能不断完善、提高档次,逐渐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顾问式销售方式,包括整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维修和信息反馈于一体(即4S)。同时,由于这些汽车专卖店或销售商服务项目的增多,其在销售过程中的偷漏税现象也逐渐严重出来。据本局有关部门和同志多年的调查,发现汽车销售过程中主要的偷漏税行为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汽车售后返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汽车专卖店或销售商在销售汽车后,厂商返利现象普遍存在。在汽车专卖店或销售商完成汽车厂商协定的年度或季度销售任务后,汽车生产厂商就拨付给他们数额不菲的返还利润,一般在每辆车400元—1200元不等。吉利、夏利等微型轿车和面包车返还利润为400元—600元,奥迪、本田雅阁、通用别克等中高档商务车返利一般在1000元以上。一般小的汽车专卖店年返还利润为10万元左右,大的汽车专卖店则高大几十万元。汽车专卖店或销售商偷漏税的过程为:当汽车生产厂家将钱汇来的款项挂在业务往来帐户上,或者列入应付款项目,甚至直接将钱款汇入单位另立的帐户,根本没有将该款项列入业务收入,从而逃避国家税收。

二、汽车售后服务

据调查,为吸引客户,汽车生产厂商一般对销售后车辆进行跟踪服务。在新车行驶2万公里以内,一般为客户提供5次左右的免费检修服务,包括检测和换机油等。这些服务厂家一般都委托给自己品牌的专卖店或特约维修部,并将向这些提供维修资金和一些仪器设备。维修资金视销售商卖出的车辆数目而定,小的专卖店或特约维修站一般每年为10万元左右,大的区域专卖店或维修站每年有几十万元。

专卖店一般将该项维修资金挂到预收款帐户上,没有列入年收入。同时,将实际已发生的车检测、换油的服务费用列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三、汽车促销费。

据调查,为提高自己汽车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每年,汽车厂商都会对推出的某种品牌的汽车搞2-3次的促销活动,期间对自己品牌的车辆免费换机油、免费检测等。汽车厂商平均为每一辆车的支付的费用约在1000元—2000元不等,小的专卖店每年可获得5万左右的促销款,大的专卖店则10万元以上。而汽车专卖店或销售商一般将这部分款项计入其它应付款,而实际上发生的费用已经计入企业成本,从而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四、广告宣传费

上一篇:东营市国有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员工实习单位意见及考核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