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害虫

2024-10-11

植物害虫(通用7篇)

植物害虫 篇1

利用简单的工具及物理因素 (如光、温度、热能、放射能等) 来防治害虫的方法, 称为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的措施简单实用, 操作容易, 见效快, 可作为害虫大发生时的一种应急措施, 特别针对某些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害虫或发生范围小时, 是一种有效防治手段。诱杀法就属于物理机械防治的一种, 常被园林植物防疫工作者应用。

诱杀法是指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性, 人为设置诱虫器械或诱物, 将其诱集后灭杀, 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常见的诱杀方法有:

1.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 人为设置灯光来诱杀防治害虫。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灯光是黑光灯, 此外, 还有高压电网灭虫灯。黑光灯是一种能辐射出360纳米紫外线的低气压汞气灯, 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线特别敏感, 具有较强的趋性, 因而诱虫效果很好, 可以诱到15目、150多科、几百种害虫, 其中多数为园林植物上的害虫, 如玉米螟、棉铃虫、蝼蛄、黏虫、金龟子、红铃虫、地老虎、食心虫等。利用黑光灯诱虫, 面积大, 成本低, 除能消灭大量虫源, 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外, 还可用于开展预测预报和科学实验, 进行害虫种类、分布和虫口密度调查,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我国黑光灯有5类:普通黑光灯 (20瓦) 、频振管灯 (30瓦) 、节能黑光灯 (13~40瓦) 、双光汞灯 (125瓦) 和纳米汞灯 (125瓦) , 生产中以频振式杀虫灯和纳米汞灯较为广泛, 二者具有诱虫效率高、选择性能强且杀虫方式绿色环保的特点。黑光灯必须与杀虫装置在一起, 方可达到诱杀目的。灯下设置水盆, 飞来的成虫落入水中淹死, 水中亦可放入杀虫剂, 也可在灯下设有漏斗的集虫笼, 笼中放杀虫剂。诱虫时间一般在5~9月份, 黑光灯应设置在空旷处和道路等虫口密度大的地方, 选择闷热、无风、无雨、无月光的夜晚开灯, 诱集效果最好, 一般宜晚上9~10时。设灯时易造成灯下或灯附近虫口密度增加, 因此, 应注意及时消灭灯光周围的害虫。

2. 毒饵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嗜好的食物中 (糖醋、麦麸等) 掺人适当的毒剂, 制成各种毒饵诱杀害虫。例如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可用炒熟的麦麸、谷糠等作饵料, 掺入适量敌百虫或其他药剂制成毒饵来诱杀。所用配方一般是饵料100份、毒剂1~2份、水适量。另外诱杀地老虎、梨小食心虫成虫、黏虫等时, 通常以糖、酒、醋作饵料, 以敌百虫作毒剂来诱杀, 所用配方是糖6份、酒1份、醋2~3份、水10份, 再加适量敌百虫。

3. 饵木诱杀

许多蛀干害虫如天牛、小蠹虫、象虫、吉丁虫等喜欢在新伐倒不久的倒木上产卵繁殖。因此, 在成虫发生期间, 在适当地点人为设置一些木段, 供害虫大量产卵, 待新一代幼虫完全孵化后, 及时进行剥皮处理, 以消灭其中害虫。

4. 植物诱杀

或称作物诱杀, 即利用害虫对某种植物有特殊嗜好的习性, 经种植后诱集捕杀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苗圃周围种植蓖麻, 使金龟子误食后麻醉以集中捕杀。

5. 潜所诱杀

利用某些害虫的越冬潜伏或白天隐蔽习性, 人工设置类似环境诱杀害虫。注意诱集后一定要及时消灭。例如, 有些害虫喜欢选择树皮缝、翘皮下等处越冬, 可于害虫越冬前在树干上绑草把, 引诱某些蛾类幼虫化蛹、介壳虫产卵、害虫等前来越冬, 将其集中消灭。

6. 色板诱杀

根据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 制成黏虫色板, 将害虫诱杀。如将黄色的粘虫板置于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成虫多的地方, 可大量引诱粘住并将其杀灭。

街头绿地植物害虫的防治 篇2

1 合理选药

首选生物制剂, 其效果持久, 经济安全, 不污染环境。如用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可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幼虫 (桃小食心虫、尺蠖、天幕毛虫等) ;抗生素杀菌杀虫剂类, 1.5%多抗霉素用于防治斑点落叶病。其次要选择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过加快或抑制害虫生长而致死害虫。如5%杀铃脲或25%灭幼脲3号对金纹细蛾食心虫, 卷虫蛾卵、幼虫有较好的防效。有一种拟青霉菌寄生在紫薇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上, 使其丧失萌发力, 可减轻白粉病的危害。再次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如10%吡虫啉、3%喷定防治绣菊蚜、梨木虱等, 80%大生或20%螨死净或15%扫螨净乳油防治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 50%力富农防治蚜虫、介壳虫等。使用化学农药时要尽量选用选择性农药, 少用广谱性农药, 以保护天敌。并要合理轮换用药, 1种药剂1年使用最多不超过2次, 避免产生抗药性。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花卉树木以及花木,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如敌敌畏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 适用于园林、花卉、果树等, 但对梅、杏、樱花、榆叶梅、馒头柳和一些花卉植物容易产生药害, 不宜使用或浓度不要过大。幼苗、幼树提倡使用水剂、粉剂, 尽量不使用毒性高的乳油。

2 适时用药

园林技术人员应勤观察, 多搞调查研究, 根据病虫害发生数量和病虫发育进度确定是否用药和用药适期。山楂红蜘蛛, 当越冬雌成螨平均每芽达到1头时应及时施药。防治刺蛾一般应在3龄前, 此时虫体较小, 常密集在一起, 危害轻, 抗药力弱, 用较少的农药就可发挥较好的效果。草坪粘虫在每年5~8月间发生, 当达到5~10头/m2时为防治适期。不同的虫态对农药的反应不同, 卵孵化至3龄以前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食心虫类、潜叶蛾等要在卵及幼虫孵化尚未钻蛀之前用药。球坚介、雪松龟蜡介等壳虫类应在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之前施药。根据病虫发生分布的特点, 卷叶蛾、蚜虫、白粉病多在新梢为害, 螨类危害早期多集中在内膛骨干枝的叶片上。视情况重点喷药, 阻止病虫害蔓延, 减少用药次数。

3 安全用药

首选利用天敌自然控制、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物理防治、应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方法。其次要考虑对人、畜、天敌、植物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问题, 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居民区等处, 喷施药剂要尽量安排夜间进行, 若必须在白天喷施, 应先设警示标志,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再次施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规范工作, 穿戴防护服、手套、风镜、口罩、防护罩等。

4 正确混药

2种或多种农药混合能扩大防治范围, 提高药效, 克服或延缓病虫抗药性, 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 提高工效。但混用要讲究科学性, 不能随便混合。酸性、碱性药剂不能混用。如含硫杀菌剂 (硫磺、代森锰锌、福美双、退菌特等) 不能与铜制剂混用。有些农药不但不能混用, 先后使用也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使用波尔多液20天内不能使用代森锰锌, 用过石硫合剂的地方间隔15~20天方能使用波尔多液。农药混合若出现分层、沉淀或者毒性增加, 则不能混合使用。

园艺植物害虫防治教学改革初探 篇3

1 教学思想的改革

为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培养成适应人才市场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理论知识、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者必须首先完成从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旧思想向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技能为主的新思想转变,也只有完成了这个转变,才能更好地进行其他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1]。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求实、求新、求活、求效”的“四求”指导思想:“求实”即结合课程特点和各届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使学生感到知识实用;“求新”即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艺术个性,使学生感到教法新、愿意学;“求活”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感到本来枯燥无味的专业课现在是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求效”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的效果应体现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最终提高专业技能和各种能力。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压缩传统内容,增加新内容,扩大信息量

在教学中,根据生源特点和目前园艺生产、科研的需求状况,大大压缩了传统内容。如压缩了教材中与职业中学重复的内容和昆虫的形态特征描述、昆虫分类等传统内容,增加了害虫的识别、为害特点、防治措施,以及最新园艺植物别、预测预报及害虫防治等实际问题上。

2.2 根据行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园艺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是生产第一线。大部分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园艺植物保护工作,而目前的园艺花卉及园艺绿化树种中虫害严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用基本理论阐明及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利用实习、双休日及节假日,鼓励、督促学生走出校门,到附近的花圃、苗圃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讨论和害虫鉴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反馈于教学内容之中。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高校教师不一定要把全部知识都呈现给学生,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

3.1 教学手段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恰当地结合[2],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昆虫的外部形态、生长、发育和变态后,安排学生观看“昆虫世界,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变态”录像片,化静为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通过现场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讲蔬菜害虫各论时,如果只在课堂上讲害虫的形态特征,理论讲得再多,学生也只能凭空想象,学习起来吃力、乏味,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变抽象为具体、直观。例如在讲解果树、梨、苹和桃害虫部分时,以往是以果树种类为对象分别讲授具体害虫,现在将梨、苹果、桃等蔷薇科果树上发生的相同害虫种类,按为害部位归类讲述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对形态和为害状部分纳入实验讲授,这不但解决了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而且还让学生对生产上所发生的害虫基本情况及解决措施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研讨、寻求、探索科学奥秘的场所,学生会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不会感到厌烦。在教学中,避免“填鸭式”的讲授方法,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坚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重点内容重点讲,难点内容详细讲,容易问题点一点的原则,在授课中注意和学生交流,及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使课堂教学变为“参与式”教学。二是利用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法是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它具有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的特点,而园艺植物害虫防治的知识实践性强,尤其是昆虫的形态特征,光靠课堂讲授很难掌握,若运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全部感觉器官,让学生感官感触病害和昆虫,再经教师的细心指点,可以达到识别、理解、记忆的效果。因此,标本、实物在该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可采用盒装病害标本、昆虫标本、彩色昆虫照片、图册及新采集的实物标本,其中直观教学中效果最好的是采用新鲜(实物)标本[3]。对学生来说,新鲜标本感性认识强,有新鲜感,也易于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三是利用对比和总结归纳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比法就是把易混的两件事物,找出异同点以便掌握。如讲到昆虫分类时,各目的形态特征很难记忆,可采用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形象论证,如“钻花蓟马缨翅目,体小翅狭缘毛附,短角聚眼口器歪,过渐变态泡脚足”。除此之外,讲完各目的形态特征之后,通过启发,大家共同归纳总结“根据昆虫目的特征识别花卉害虫”。讲完昆虫各论后又及时归纳总结“根据花卉的受害状况识别害虫种类”和“花卉害虫的常见为害方式”等。

4 实践教学的改革

4.1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少讲、多查、勤指导、善总结”的办法,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从“扶着走”逐步过渡到“看着走”,最后达到“自己走”的目的,从而缩小课堂与社会生产实际的差距,以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适应快、后劲足、能转向”的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害虫调查任务,由教师指定蔬菜、花卉科类范围、调查地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或实践课时间在指定范围内进行调查,观察害虫为害情况,并随时采集害虫标本,随时进行害虫防治,课程结束前完成害虫普查报告,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害虫的观察、诊断能力和常见害虫的防治能力。害虫普查不仅避免了集中性实践教学时遇到的病虫不全面的缺陷,而且改善了理论教学抽象枯燥的现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2 加强教学实习,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教学实习既能加强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增强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天气变化和害虫发生情况,不定时安排教学实习,主要在6—7月。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园艺害虫发生危害情况、发生规律、昆虫识别得以加强,同时学会害虫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掌握害虫田间调查方法。实习结束后,要求其对整个实习进行分析、总结,并写出规范的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1]张雪梅.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6):35.

[2]张建萍,陈静,张建.多媒体技术对昆虫学教学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2-164.

[3]杨瑞生,秦利,刘限.对害虫防治学课程的初步探索[J].吉林教育,2008(17):20-21.

植物害虫 篇4

生物防治害虫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生物链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生物进行捕食或者寄生, 从而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进而保证园艺植物的存活率和良好生长势态。常用的物理光照除虫和化学试剂除虫都有一定的弱点, 前者的弱点在于电耗过大成本很高且作用效果一般, 后者的弱点在于对土壤、水源和大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物防治虫害的优势是益虫捕食害虫, 除虫过程对植物本身和周围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同时保持了生态平衡。

2 生物防治害虫的具体方法

2.1 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从常栽植的园艺植物种类分析, 其对应的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都比较多, 这对于生物防治害虫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园艺中树木的种类很多, 蚜虫是常见的影响树木生长的害虫, 七星瓢虫和蜻蜓等是常见的益虫。园林植物中的常见害虫还有红蜡蚧, 红蜡蚧的繁殖速度和生长速度都非常快, 其天敌有21种之多, 其中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居多, 其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的比例为17:4。针对这种分布广泛的红蜡蚧虫害, 对其天敌的种类进行了国内外的汇总, 在引进的害虫天敌中美国白蛾和烟粉虱的灭虫效果比较显著, 但是在害虫天敌的养护中发现了问题, 如何在严冬为害虫天敌提供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也是生物防治害虫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除虫工作时, 还要注意以下2项工作。以生物除虫为主要方法, 同时兼顾灭虫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对除虫效果提供全面保障, 从而避免生物除虫中害虫天敌的释放量和害虫繁殖数量激增失衡导致的除虫效果不达标;要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在园艺植物害虫防治工作中的适用对象,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 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除虫工作对温室花草的养护工作效果不佳, 而对苗木和果蔬的除虫效果明显。

2.2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所谓病原性微生物农药主要是指真菌和病毒等原生动物。以苏云金杆菌为例, 其灭虫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在孢子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蛋白物质, 通过生物化学原理, 对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某些孔隙, 从而增加了害虫的吸水性, 进而造成害虫细胞吸水过多而胀大, 最终达到了除虫的目的。

在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时, 还要注意以下4项工作。要注意病原微生物在目标除虫区域的释放时间要尽量避开阳光直射和光线过强的天气, 最佳的病原体释放时间一般为清晨和晚上以及阴天等光线较弱的时期;要注意病原体微生物一定要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以满足病毒和细菌复制的环境和养料需要;要注意病原微生物农药法在园艺植物虫害工作中的适用对象,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对节肢动物的除虫工作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要为保证病毒和真菌的治病率, 要对园林中的空气湿度、杀毒紫外光的强度、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进行适度地调节和控制, 从而保证病原微生物的生命活度和复制活力。

此外, 还要注意病原线虫在除虫中的重要作用, 其本不是微生物范畴, 但是其除虫原理与病原微生物极为相似, 所以通常被划分在病原微生物除虫农药当中。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菌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2.3 其他较为常见的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略谈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工作和利用植物源杀虫剂进行生物防虫工作也是较为常见的生物灭虫方法。其中, 昆虫信息素的灭虫原理在于用性成熟的雌性或雄性分泌释放的, 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配的化学物质来对害虫进行吸引, 从而导致害虫大量集合以利于批量除虫工作的开展。目前, 人工合成多种昆虫性信息素的类似物即性引诱剂, 如棉铃虫、松毛虫、玉米螟等, 为这些害虫测报和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性信息素在监测引入的或外来的昆虫如果实蝇、钻柱虫和小蠹虫, 以及扩展能力强的害虫如红铃虫和东方丽金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 用生物方法对园艺植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有效地消除害虫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同时不会对土壤大气等环境造成污染和伤害, 也不会对动物、植物和人造成危害, 由此可见生物防治是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园艺发展方式。生物防治的短时高效、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技术还有待于提高。因此, 园艺工作者和生物研究工作者要加大对生物防治害虫课题的研究力度。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生物防治害虫的优势, 然后列举了生物防治害虫在园艺植物养护中的具体方法, 旨在保护植物健康成长, 从而有利于园艺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园艺植物,害虫防治,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1]韩伟.基于林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分析[J].北京农业.2013 (15) .

植物害虫 篇5

1 研究地概况

运城市地理坐标东经110°41′23″~111°12′27″, 北纬34°48′27″~35°22′30″之间。市区南端是中条山, 北端是稷王山, 中间是平原地区,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条山 (南山) 是太行山支脉, 山峦起伏, 山岭陡峭, 海拔在500m~1 400m之间。最高山峰是盐湖区席张乡邵家窑境内的刀山岭, 海拔1494.70m。运城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4.9℃, 最高气温42.70℃, 最低气温-18.9℃, 年平均降水量419.60mm, 蒸发量1387.70mm, 无霜期230d, 生产期≥3℃的日期为268d。年日照时数2 270h。平均风速1.9m/s, 风向多为南风。年辐射强度为121千卡~129千卡/cm3。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风灾、雹灾、干热风和霜冻。

2 调查方法

本调查于2010年2月~2012年5月, 在运城市各个测报点多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结果和对各县已经发生的森林病虫害危害状况进行实地调查。采用的方法和内容主要为依靠人工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抽样调查、目测踏查, 调查病虫害的种类。

3 调查结果

结合运城市气候因子和历年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综合分析, 给林业生产造成威胁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油松扁叶蜂、柳毒蛾、日本龟蜡蚧、圆唇散白蚁以及各种经济林病虫害等。

3.1 不同危害方式害虫种类

3.1.1 枝梢害虫

调查结果显示, 枝梢害虫以同翅目的蚜科与蚧类昆虫危害较为严重。尤其以蚜科最甚, 并且在同一地区出现一种蚜虫危害一个科内多种属的现象。

3.2.2 食叶害虫

调查结果显示, 在食叶害虫中, 以柳毒蛾为主, 主要发生在平陆县黄河东沿河一带和新绛县汾河岸边的杨树林。

3.2.3 蛀干害虫

调查结果显示, 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有明显上升之势, 夏县、平陆县是发生比较严重的地方。桑天牛全市都有发生, 锈色粒肩天牛集中发生在平陆县、盐湖区、夏县一带的柳树上, 有的还向速生杨扩散;双条杉天牛在芮城县、永济市、盐湖区等风景旅游点局部成灾。

3.2.4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调查了圆唇散白蚁。圆唇散白蚁是一种社群性昆虫, 活动隐蔽, 繁殖特快, 危害广泛而又严重, 主要分布在垣曲县、平陆县和闻喜县的油松林和刺槐林内, 所调查的林地均有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因圆唇散白蚁群体较小, 易产生补充生殖蚁而形成补充生殖蚁群体, 通过迁巢活动和群体分散活动使其危害和栖息地分散。

3.2.5 病害

病害以杨树溃疡病和腐烂病为主, 在汾河沿岸新栽植的杨树护岸林地会偏重发生;杨树黄叶病有所蔓延, 毛白杨、香花槐受害较重, 有死树在局部出现。日本龟蜡蚧由危害柿树向枣树和其他经济林果树上转移, 危害面积进一步扩大。

4 防治措施与建议

4.1 防治措施

到目前为止, 防治林业害虫主要是大量施放化学农药。化学防治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但污染和害虫抗性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林业害虫控制方法, 是林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4.1.1 营林措施

对已枯死或频临枯死的树木果断采取拔除、销毁的办法;对于已枯梢的树木, 要锯除枯枝, 集中销毁;对于林种过于单一的林分, 要在林地内增加3.0%~5.0%诱饵树。

4.1.2 生物措施

引进天敌, 招引益鸟、以鸟治虫, 以虫治虫, 以菌治虫, 是一项特别值得提倡的害虫生物防治措施。运城市中常见的留鸟有黑喜鹊、灰喜鹊、麻雀、斑啄木鸟、斑鸠等, 候鸟有燕子、戴胜、杜鹃等, 还有迁徙过路鸟蜡嘴雀, 等等。鸟儿能有效控制食叶害虫、地下害虫、蛀干害虫的危害, 其防治效果取决于林地中鸟儿的种类与密度。应当为鸟类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冬春两季, 因捕虫困难, 为帮助鸟儿安全越冬, 在不需要特别美化或比较隐蔽的地方, 让野草自由生长, 等来年惊蛰过后再把枯草清理干净。

4.1.3 人工防治

根据害虫的生态习性, 破坏害虫周围的生存环境。频振式杀虫, 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方法, 将灯光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 使害虫落入灯下的杀虫袋, 达到杀灭害虫目的, 应该大力推广。

4.2 建议

生态病害是所有病害的源头, 而病害直接导致树势降低, 更加容易引起广泛而严重的虫害。所以, 要从造林地规划设计、栽植与管护的角度找出问题所在, 从而提高防治水平。

4.2.1 植物配置设计不合理

造林树种普遍存在林种、树种单一、针阔树种搭配单一、乔灌搭配不合理等特点, 容易发生森林病虫害, 令人担忧。造林地立地条件差, 树势弱, 会造成蛀干害虫侵害, 损失惨重。合理配置造林小班的树种搭配就要从造林规划设计的源头抓起, 在充分考虑造林成活的同时, 还应注意植物选择和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要立足于植物对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 适地适树, 适树适种, 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建立稳定而平衡的植物群落, 使造林地尽可能地符合或接近自然。要创造一个既适合植物正常生长又对病虫害发生不利的生态环境, 并不断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实现对森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4.2.2 管护措施不到位

在造林工程中, 不能仅仅看到眼前有限的利益, 而忽视原本应当遵循的自然法则。苗木尤其是大树苗木是越来越珍贵的资源, 应当保护好山上的大树资源, 为森林资源生长和保护夯实基础。

浇解冻水的时间值得研究, 生理干旱可使植物过早失去水分, 干枯死亡。若施用氮肥过多, 则会引起树枝徒长, 营养枝不开花, 入冬后木质化程度低、易遭受冻害, 翌年春季发生梢条等危害。修剪的强度和频次需要探讨, 强修剪使叶片量减少、光合作用受到极大影响, 使植物营养积累缺失。实施科学的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措施是关键性的工作, 如适时适量地给植物浇水、施肥、中耕、除草, 结合冬季的整形修剪, 疏除病枝、虫枝、枯枝, 使植物内冠通风、透光, 不仅可使植株外型更加优美、生长健壮, 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而且可以使植株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从而有效地抵抗病虫害及不良因素的侵扰。

林业有害生物的异常和爆发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有气候、人为因素, 更主要的是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造成的。要从营林的角度和生物长效控制方面做到持续控制。造林工作要从各个环节如设计、选苗、施工、养护、病虫害防治各个方面抓起, 才能确保植物的健康成长。药剂只是肤浅的防治, 真正意义的防治是生物防治。要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 减少使用或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 充分利用生物间自然控制作用, 保护利用天敌, 不污染环境, 对人、畜无害, 有助于达到人类、有害生物、绿色植物的和谐与共存, 形成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体系。总而言之,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经过人工定期或不定期抽样调查、目测踏查等项工作, 对运城市森林植物病害虫的种类与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运城市,森林植物,病害虫,防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宏乾, 等.桑天牛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古北林业科技, 1986, (3) ;56-57.

[2]侯柏林, 沈庚晨等.不同植物性诱杀剂室内引诱圆唇散白蚁能力测定[J].山西林业科技.2010.01.

[3]李丰, 等.选择诱杀树种防治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 (4) :85~89.

[4]邱立新, 等.以营林措施为主是治理天牛的重要手段[J].中国森林病虫.2003.22 (3) :41~44.

植物害虫 篇6

关键词:火棘,害虫,防治

观赏植物火棘是木犀科女贞属小灌木。因其具有树形优美, 夏有繁花, 秋有红果, 果实存留枝头甚久等诸多优点, 在咸阳市的园林、街道、道路两侧等地普遍种植, 已成为咸阳市重要绿化美化树种之一。火棘原本虫害较少, 但由于苗木来源较为复杂, 城市中建筑物多, 通风差, 土壤瘠薄, 气、水、土等环境污染较严重等原因, 近年来虫害逐渐多了起来, 危害程度日趋加重。经实地普查, 危害火棘最为严重的是黑刺粉虱、日本龟蜡蚧、蚜虫、大蓑蛾等。现将这些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作简要的阐述。

1 黑刺粉虱

1.1 为害状

以成、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 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 随被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 进而叶片发黄提早脱落, 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 使叶片发黑, 导致枝枯叶落, 生长势减弱, 抽梢量减少。

1.2 生活史及习性

1年发生4代左右。以若虫、伪蛹或卵在叶背面越冬。翌年3月在原处化蛹, 4月左右成虫羽化。成虫白天活动, 群集于枝叶上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 老叶上为多。成虫有孤雌生殖, 其后代发育不雄虫。若虫孵化后不久, 便吸汁为害。每年6~9月份为发生危害高峰期。

1.3 防治措施

(1) 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 以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 合理修剪。受害严重时要彻底清除残枝虫叶, 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 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 恢复树势生长。 (3)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 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调控作用。 (4) 药剂防治。黑刺粉虱的防治指标为平均每张叶片有虫2头, 即应防治。当1龄幼虫占80%、2龄幼虫占20%时即为防治适期。可选用5%天王星乳油1500~2000倍液、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25%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0000倍液或25%阿克泰5000~10000倍液等。如遇世代重叠时, 需要每隔7~10天喷药1次, 连续喷3~4次。

2 日本龟蜡蚧

2.1 为害状

若虫和雌成虫在枝条和叶背中脉处, 刺吸汁液危害, 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 影响光合作用, 使树势衰退, 引起大量落叶, 严重时可致枝条乃至全树枯死。

2.2 生活史及习性

1年发生1代, 以受精后的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4月开始取食, 4~5月陆续产卵。每雌产卵量约为300~3100粒, 产卵期较长, 长达15~30天。初孵若虫多寄生在叶子上。很少寄生于叶柄、嫩枝、树干上。在叶子上固定数小时后开始分泌蜡质, 至半个月左右形成星芒状蜡被, 约40天左右雌雄若虫被开始分化, 雄性呈星芒状, 雌性呈龟甲状。7月中下旬雌雄若虫外形开始分化。8~9月为蛹期, 8月下旬~10月上旬羽化为成虫, 同时期雌成虫移至枝条上固定危害。在植株中, 虫体主要分布在树冠外围, 尤以树冠下部、徒长枝、内膛枝上最多, 而树冠内层较少。

2.3 防治措施

(1) 做好苗木检疫。异地购苗时, 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 防止害虫人为传播。 (2) 人工防治。在幼虫期或蜡蚧数量较少时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合理修剪, 使其通风透光, 改变介类生存环境, 削弱其繁殖力, 减少危害。 (3) 药剂防治。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10%的柴油乳剂;虫口密度不高时, 可用软刷蘸少量敌敌畏加水 (1:50至100倍液) 抹杀。若虫盛发期, 可用25%亚胺硫磷乳剂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2.5%嗅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 连喷3次。 (4) 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3 蚜虫

3.1 为害状

在火棘上主要以棉蚜为主, 其成虫、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嫩叶、嫩芽、嫩茎上, 刺吸汁液, 使植株叶片变色、皱缩, 甚至脱落, 同时又可诱发煤污病。

3.2 生活史及习性

棉蚜每年可繁殖20~30代, 以卵在火棘、石榴、、花椒、木槿等芽腋间越冬。到3~4月间越冬卵孵化为干母, 全为无翅孤雌蚜, 干母胎生下的第一代为干雌。少数有翅。干雌生下一代叫迁移蚜, 多有翅。迁飞蚜迁飞到花木上危害, 可连续孤雌胎生20多代, 其中多数世代无翅。在繁殖最快的季节, 每5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秋后气温下降, 日照缩短后发生性母世代, 再飞回到火棘、石榴、木槿等植物上孤雌胎生出能产卵的雌蚜, 与从它处飞来的雄蚜交配后, 即产卵越冬。

3.3 防治措施

(1) 人工防治。早春结合修剪将蚜虫栖居或虫卵潜伏过的受害枝条彻底剪除, 集中烧毁, 消灭越冬卵。 (2) 保护和利用天敌。蚜虫的天敌很多, 最常见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等, 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有条件的地方, 应积极开展人工助迁、人工繁殖, 田间释放。 (3) 药剂防治。可用10%吡虫啉乳油4000~6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乳油2000倍液、40.7%毒死蜱或3%的啶虫脒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等喷雾, 都较为有效。

4 大蓑蛾

4.1 为害状

幼虫藏匿于护囊内, 取食时头和胸足外露。低龄幼虫啮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 仅留主脉。4~5龄幼虫食量大增, 严重时将整株叶片食光。

4.2 生活史及习性

每年发生1代, 以老熟幼虫在枝梢上的护囊内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下旬开始化蛹, 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雌成虫羽化后藏在护囊内。雄成虫羽化后, 飞至护囊同雌成虫交配, 产卵于囊内, 每雌产卵3000~10000粒。幼虫于6月上、中旬孵化。初孵幼虫从护囊的排泄孔蜂拥而出, 吐丝下垂, 随风迁移, 2小时后吐丝粘附枝皮叶屑做护囊, 幼虫藏匿于护囊内。幼虫自6月上旬开始危害, 至9月下旬陆续停止取食, 吐丝将护囊上端缠绕到树枝上, 开始越冬。

4.3 防治措施

(1) 冬季整枝修剪时, 摘除虫囊, 消灭越冬幼虫。 (2) 利用成虫有趋光性, 可用黑光灯诱杀。 (3) 在幼虫孵化危害初期, 选择Bt乳剂 (19含孢子100亿以上的苏云金杆菌) 15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4) 保护和利用寄生蝇、大袋蛾黑瘤姬峰、费氏大腿蜂等天敌。

参考文献

[1]丁梦然, 王昕, 邓其胜.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徐公天.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

植物害虫 篇7

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 园林植物构成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园林中具有重要的景观和生态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末园林绿化大发展以来, 上海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998年的2.96m2提高到2011年的13m2, 绿化覆盖率从19.07%提高到了38.2%, 为上海积累了一笔巨大的绿色财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常因遭到虫害而导致生长不良, 叶、花、果、茎、根出现坏死、斑块、畸形、凋萎、腐烂及形态残缺不全、落叶等现象, 降低了花草树木的质量, 失去了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 甚至整株、成片衰败或死亡, 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 苗木品种的交流与调运打破了以植物为寄主的有害生物原先的地理分布, 导致城市绿地有害生物种类增多, 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增加。据近5年全市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 上海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种类已达1000余种。其中食叶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种类最多, 危害最严重的一类。食叶害虫主要为鳞翅目的各种蛾类和蝶类, 鞘翅目的叶甲和金龟子, 膜翅目的叶蜂等。食叶类害虫以咀嚼式口器取食植物的叶片, 造成缺刻、孔洞, 甚至将整株叶片吃光, 既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 又破坏景观, 污染环境。为了更好的防控上海市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 需要全面系统的对其进行调查和分类, 在此基础上,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治上海市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

2 上海地区园林绿化植物食叶类害虫发生规律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 为害桂花、悬铃木、柳树、枫杨、榆树、海棠、石榴、樱花、红叶李等80多种园林植物和果树。一、二龄幼虫取食叶的表皮或叶肉, 三龄幼虫以上食全叶, 严重时仅留叶脉与叶柄。在上海市1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枝叉上结茧越冬, 翌年5月上旬~6月上旬化蛹, 羽化产卵, 成虫夜间活动, 有趋光性, 第一代幼虫5月下旬出现, 第二代幼虫出现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8月下旬以后大量出现。

丽绿刺蛾 (Latoia lepida (Cramer) ) 为害悬铃木、海棠、石榴、紫荆、香樟、乌桕、梅树、樱花、桂花、枫香、月季、枫杨、刺槐、紫薇等。幼虫群聚啃食叶片, 严重时可将全叶食尽, 影响树木长势。1年发生2代, 老熟幼虫在枝干缝隙或树干基部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化蛹, 羽化产卵, 成虫夜间活动, 有趋光性, 幼虫6月中旬开始为害, 7月底至8月初第二代幼虫为害。

褐边绿刺蛾 (Latoia consocia (Walker) ) 为害悬铃木、柳树、杨树、乌桕、喜树、珊瑚、海棠、梨树、白蜡、苹果、桃树、紫荆、榆树、樱花、红叶李等80多种植物。一、二龄幼虫以食叶的表皮或叶肉, 三龄幼虫以上食全叶, 严重时仅留叶脉与叶柄。上海市1年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表层结茧越冬, 翌年4月底至5月初开始化蛹, 5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 6月上旬起可见第一代幼虫, 7月上旬起幼虫陆续结茧化蛹。第二代幼虫一般在8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危害。9月起老熟幼虫下树结茧越冬。

桑褐刺蛾 (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 ) 为害悬铃木、珊瑚、合欢、海棠、乌桕、银杏、腊梅、樱花、桂花、月季、臭椿、紫薇等。1年发生2~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根部浅土层结茧越冬, 4月底5月初开始化蛹, 5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并产卵, 成虫夜间活动, 有趋光性, 第一代幼虫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危害, 第二代幼虫一般在8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危害。

扁刺蛾 (Thosea sinensis (Walker) ) 为害茶花、栀子花、紫藤、珊瑚、海棠、大叶黄杨、白玉兰、香樟、桂花、枫杨、柑橘、榕树等。1年发生2~3代, 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翌年4月底至5月初开始化蛹, 6月中下旬有虫孵化, 8月第一代成虫产卵, 9月底至10月初老熟幼虫在树下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杨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 为害杨、柳的叶片, 初孵幼虫具群集性。1年5~6代, 以蛹越冬。3~4月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夜间活动, 趋光性强, 交配后当天即能产卵。初孵幼虫在卵块附近啃食叶肉, 2龄后缀叶成苞, 在苞内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 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10月份陆续结茧化蛹越冬, 越冬场所为地面枯叶、墙缝、树干旁、粗树皮下、地被物下或表土层。

杨小舟蛾 (Micromelapha troglodyta (Graeser) ) 为害杨树、柳树。1年发生4~5代, 以蛹在干基周围的枯枝落叶上和浅土层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始见, 5月底至6月初第一代成虫进入羽化高峰, 6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发生期, 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为第三代幼虫发生期, 上海地区一般7月中下旬进入为害高峰期, 9月上、中旬为第四代幼虫发生期, 此代幼虫一直危害至10月底越冬。

杨二尾舟蛾 (Cerura menciana (Moore) ) 为害寄主杨、柳。1年发生2代, 以蛹在树干近基处的茧内越冬。第一代成虫于5月中旬羽化, 第二代7月上、中旬羽化。卵散产于叶面。老熟幼虫在树干上结茧化蛹, 色与树皮相近。

杨分月扇舟蛾 (Clostera anastomosis (Linnaeus) ) 为害杨、柳、白桦等。1年发生6~7代, 主要以卵在枝干上越冬, 也有部分3、4龄幼虫和蛹越冬的现象, 但越冬死亡率很高。越冬卵4月上旬开始孵化, 5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化蛹, 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以后基本每月一代繁殖为害, 12月上旬最后一代成虫羽化, 产卵于枝干上越冬。卵产于叶背, 呈块状。低龄幼虫群集取食叶肉, 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幼虫老熟后吐丝卷叶并在其内结薄茧化蛹。

樟巢螟 (Orthaga achatina (Butler) ) 为害香樟。1年发生2代, 少数3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周围浅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 5~6月成虫羽化。幼虫有群集性, 吐丝缀叶成巢, 在巢中取食。第一代幼虫为害期是6~7月, 第二代幼虫为害期是8~9月, 10月后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

黄杨绢野螟 (Diaphania perspedtalis (Walker) ) 为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珍珠黄杨等。1年发生3代, 以3~4龄幼虫吐丝缀两叶成虫苞, 在苞中结茧越冬, 翌年3月中下旬陆续出茧取食为害, 至5月初开始化蛹, 幼虫活动为害至9月中旬起陆续结茧越冬。

草地螟 (Psara licarsislis (Walker) ) 为害禾本科等35科200余种植物及草坪。为突发性、间歇性大发生害虫。1年发生3~4代, 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其发生量决定于越冬基数、迁飞、越冬代成虫卵量、卵的发育情况及初龄幼虫的存活率。

黄尾毒蛾 (Euproctis similis (Fiieezssly) (俗称:桑毛虫) ) 为害悬铃木、茶、桑树、苹果、海棠、柳树、梅、枣树、红叶李、枫杨等。1年发生3~4代, 以2~3龄幼虫在枝杆裂缝或枯枝落叶上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取食, 幼虫取食叶片, 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下旬, 成虫有趋光性。10~11月开始进入越冬期。幼虫全身长满毒毛, 大发生时, 可诱发“桑毛虫皮炎”。

茶黄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 为害枇杷、柿、杏、桂花、珊瑚等。1年发生2代, 以幼虫越冬。翌年5月幼虫老熟, 成虫有趋光性, 寿命3~7d。多数在晚间交尾产卵, 卵产在叶背面。6~7月第一代幼虫发生, 9~10月第二代幼虫发生, 幼虫有群集性, 晚间取食, 白天在叶背群聚。有假死性, 受惊振即吐丝下垂。11月间幼虫开始越冬。

舞毒蛾 (Lymantria despair (Linnaeus) ) 为害杨、栎、李、核桃、柿、榆、节果、海棠、梨、山楂、柳、杏、樱桃。1年发生l代, 以卵在树木枝干及砖石、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5月幼孵化, 食叶成缺刻, 仅留下叶脉, 7月成虫羽化, 产卵越冬。

柳毒蛾 (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 ) 为害柳、杨、茶树、栗、樱桃、梨、梅、杏等。1年发生2代, 以2龄幼虫在树干裂缝、树洞和枯枝落叶层中作茧越冬, 翌年4月恢复取食, 6月中旬幼虫老熟化蛹, 7月出现成虫。成虫产卵成块, 卵产于树干或叶背面, 每卵块有卵200余粒卵约经10d孵化, 夜间取食, 日间潜伏于干基部或树洞、裂缝内。成虫有趋光性。

大蓑蛾 (Crytothelea variegate (Snellen) ) 为害茶花、槐、樟、桑、柑橘、桃、梅、枇杷、葡萄、樱花、蜡梅、冬青、石榴、蔷薇、紫薇、海桐、丁香、木兰等。1年发生1~2代, 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4~5月化蛹, 5~7月成虫羽化交尾、产卵, 5月下旬至7月下旬幼虫孵化和为害期, 幼虫幼期在枯叶及小枝条织成的袋囊中生活, 取食时头及胸足外露, 11月幼虫陆续越冬。

茶蓑蛾 (Eumeta minuscula (Butler) ) 为害香樟、枫杨、榆、杨、柳、重阳木、三角枫、扁柏、雪松、石楠、樱花、木槿、石榴、梅花等。1年发生2~3代, 以3~4龄幼虫在树枝上的护囊内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到约10℃时, 活动为害。5月末6月初越冬幼虫在护囊中化蛹。6月中旬至7月出现成虫, 雌蛾交配后将卵产在护囊内的蛹壳中。6月底至7月初第一代幼虫发生为害, 9月第2代幼虫发生为害, 此代幼虫越冬期可达240d以上。

葱兰夜蛾 (Laphygma (sp.) ) 为害葱兰、朱顶红等。1年发生5~6代, 以蛹在寄主附近的土中越冬。翌年4~5月成虫羽化, 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寄主植物叶片上。为害严重时幼虫可将寄主叶吃光。

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 除为害白花三叶草、马蹄金、高羊茅等草坪植物外, 还可以为害多种园林植物和蔬菜。1年发生4~8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8~10月为害最严重。成虫有趋光性, 对糖蜜、花蕊有较强的趋性。日伏夜出, 卵产在叶背面, 块状, 每块卵几十粒至数百粒不等。幼虫共6龄, 4龄进入暴食期。

淡剑夜蛾 (Spodopterca (depravata Bulter) ) 为害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马尼拉草等。1年发生4~5代, 以老熟幼虫在草坪中越冬。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 5月下旬见第一代幼虫,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三代幼虫为害期。幼虫以根茎和叶为食, 咬食根茎或籽叶片吃成缺刻, 严重时地上部分成片枯黄。成虫趋光, 产卵于叶片近尖部, 卵块长条形, 外覆黄绒毛。

柳蓝叶甲 (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ing) ) 为害垂柳、旱柳、杨树、夹竹桃、泡桐等。1年发生3~4代, 均以成虫在落叶、杂草及土中越冬。春季柳树发芽时出蛰活动、交配、产卵。成虫有假死性。幼虫在叶群聚为害, 被害处叶片呈网状。此虫发生极不整齐, 从春季到秋季均可见成、幼虫活动。

樟叶蜂 (Mesoneura rufonota (Rohwer) ) 为害香樟。1年发生2~3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出现成虫, 卵产在叶表皮内, 卵期3~5d。4月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 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为害, 以后分散取食, 幼虫取食时用胸足抱住叶片, 腹部呈C状, 可将叶片食成缺刻、孔洞, 严重时将树叶食尽。6月上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幼虫及蛹均有滞育现象, 因而出现世代重叠。暖冬季节的12月初还可见幼虫为害。

雀纹天蛾 (Theretra japonica (Orza) ) 为害葡萄、野葡萄、爬山虎、虎耳草、常春藤、麻叶绣球、八仙花等。1年发生1~4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6~7月成虫羽化, 成虫产卵于叶背, 幼虫在叶背取食。

咖啡透翅天蛾 (Cephonodes hylas (Linnaens) ) 为害栀子花、咖啡、大叶黄杨等。1年4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羽化, 第2~4代成虫分别于6月、8月和10月出现。成虫多于夜间羽化, 多栖于叶从间, 成虫有趋光性。卵多产于隐蔽的嫩叶上, 一般1片叶子上产卵1粒, 每雌可产卵约200粒左右。初孵幼虫取食嫩叶, 形成麻点和空洞。大龄幼虫新老叶均可取食。幼虫有转移取食特性。老熟幼虫在土中3~4cm处作椭圆形土室化蛹。

霜天蛾 (Psilogramma menephron (Cramer) ) 为害梧桐、泡桐、茉莉花、丁香、女贞、樟、苦楝、柳、金银木、爬山虎等。1年发生2~3代, 世代发生很不整齐, 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 趋光性很强。卵产于叶背面, 卵期约10d。幼虫多在清晨取食, 白天潜伏在阴处。5~10月为幼虫为害期, 以6~7月为害严重。10月幼虫老熟, 入土化蛹越冬。

丝棉木金星尺蠖 (Abraxas susperecta (Warren) ) 为害丝棉木、卫矛、大叶黄杨、榆、槐等多种植物。1年4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5月成虫羽化, 卵成块产于叶背、枝干及裂缝。初孵幼虫有群集性。蜕一次皮后现体背细纹。各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8月、9月、10月。

柑橘凤蝶 (黄凤蝶) (Papilio xuthus (Lunnaecus) ) 为害柑橘、花椒、枸橘、柚子等。1年发生3~6代, 以蛹在枝条、建筑物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 卵散产于嫩芽、叶背, 5月第1代幼虫孵化, 咬食嫩芽、叶片, 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羽化, 7月下旬第2代成虫羽化。第3代幼虫9月下旬出现, 以老熟幼虫趴在枝梢上化蛹越冬。

2 主要防治措施

(1) 刺蛾类防治措施。多种刺蛾如丽刺蛾的幼虫多群集取食, 被害叶显现白色或半透明斑块等, 容易发现。及时摘除栖有大量幼虫的枝、叶, 加以处理清除。刺蛾越冬代长达7个月以上。可根据不同刺蛾虫种越冬场所之异同采取敲、挖、剪除等方法清除虫茧。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 可在成虫羽化期用灯光诱杀。在幼虫期用Bt制剂、青虫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 保护广肩小蜂、上海青蜂、猎蝽、螳螂等天敌。低龄幼虫可选用1.2%的除虫脲8000~10000倍液, 或用25%的灭幼脲3号2000~3000倍液, 或5%的抑太保乳剂1000~2000倍液对幼虫进行喷洒。也可选用灭蛾灵800~1000倍液, 植物制剂0.36%百草一号, 1.2%烟参碱800~1000倍液等对幼虫进行喷洒。

(2) 舟蛾类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 冬季深翻, 可消灭一部分越冬蛹, 减少虫源量。以蛹茧越冬的种类可用锤击杀树干上的茧蛹, 减少翌年春天第一代虫口基数。根据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幼龄幼虫群集的习性, 可采取人工摘除的方法杀灭部分卵和初孵幼虫, 一般在1~2龄幼虫群集取食时, 及时摘除虫苞。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 如杨扇舟蛾, 毛虫追寄蝇是幼虫期的重要天敌, 绒茧蜂寄生幼虫也很普遍。卵期天敌有黑卵蜂、舟蛾赤眼蜂。颗粒体病毒对3龄以上幼虫致病力很高, 是控制杨扇舟蛾大发生的重要生物因子。灰掠鸟对控制幼虫亦起相当作用。蛹期有广大腿小蜂寄生。灭幼脲3号1000倍液, 1.2%烟参碱1000倍液, 乐斯本1500倍液, 20%杀灭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另外在幼虫期可喷洒Bt、百草一号等无公害农药。

(3) 螟蛾类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 冬季翻耕可击杀土内幼虫, 或翻出土表, 使易遭捕食。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蟾蜍、蛙类、姬蜂、赤眼蜂等。幼虫期喷施灭幼脲3号1000倍液, 除虫脲6000倍液, 40%乐斯本1500倍液, l.2%烟参碱1000倍液等均有效。

(4) 毒蛾类防治措施。此类虫3龄前有群集与白色薄膜内的习性, 易于发现, 可剪除消灭。越冬幼虫群集结网, 可击杀或烧杀。杀虫灯诱杀成虫。利用和保护天敌, 已发现有卵寄生蜂, 幼虫寄生蜂 (姬蜂) , 毒蛾绒茧蜂。蛹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寄蝇和螳螂。低龄幼虫期喷洒核型多角体病毒。发生严重地区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上旬一、二代幼虫低龄阶段喷洒20%灭幼脲3号10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或20%菊杀乳油2000倍液, 或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等。

(5) 袋蛾类防治措施。冬季结合修剪, 摘除虫囊。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 例如伞裙追寄蝇, 寄生率可达50%以上, 应予以保护。南京瘤姬蜂、大袋蛾黑瘤姬蜂、费氏大腿蜂、瘤姬蜂、黄瘤姬蜂和袋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大蓑蛾种群数量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幼虫为害期可喷施Bt乳剂, 或选喷5%吡虫啉乳油1500~2000倍液, 或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 或50%灭幼脲1000倍液, 或1.2%烟参碱1000倍液喷雾。

(6) 夜蛾类防治措施。结合园林管理措施, 根据各虫产卵部位, 人工摘除卵块和有初孵幼虫群集为害的叶片, 以减少虫口基数。以蛹在枝干上越冬的可在冬季和早春清除树枝上的越冬茧, 消灭虫源, 降低虫口基数。以蛹在土中越冬的, 可在冬季和早春组织人工挖除越冬蛹, 以减少翌年虫口发生的基数。利用成虫对糖、醋、酒混合液以及杨柳把的趋性。诱蛾在杨柳把上产卵, 然后将草把处理, 消灭虫卵。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 同时可进行预测预报。0.36%的百草一号1000倍液, 或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 或奥绿一号1000倍液, 或武大绿洲8号喷洒。虫龄较高时, 可用10%的除尽悬浮剂1500~2000倍液, 或用米满2000倍液, 15%的安打2000~3000倍液, 5%的抑太保1200~1500倍液等喷洒。保护和利用天敌, 斜纹夜蛾寄生蜂有广赤眼蜂、螟蛉绒茧蜂、淡足侧沟茧蜂以及杆状病毒等。保护蛙类、鸟类等天敌, 发挥它们的控制作用。

(7) 叶甲类防治措施。利用不同虫害的生活习性进行人工灭杀, 如榆黄叶甲、柑橘恶性叶甲等成虫具假死性, 可进行振落捕杀。柳沟胸跳甲以成虫越冬, 可集中灭杀。结合冬季修剪, 清理枯枝落叶、杂草。深翻土壤, 消灭部分越冬虫源。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赤眼蜂、跳小蜂、寄生蝇以及鸟类等。药剂防治:成虫可用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 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幼虫食叶为害的, 可用25%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喷洒。幼虫潜叶为害的, 可用75%潜克4500倍液, 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喷洒。

(8) 叶蜂类防治措施。保护天敌, 如蜘蛛、猎蝽、蚂蚁等。幼虫期喷洒1%杀虫素2 000倍液, 或灭幼脲3号2 000倍液, 或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等。剪除产卵叶, 人工挖除越冬茧蛹。

(9) 天蛾类防治措施。早期根据树下大型新鲜颗粒状虫粪, 在树上搜寻到幼虫捕杀。越冬期结合翻土冬耕杀蛹。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保护利用小茧蜂、黑卵蜂、螳螂、茧蜂、黄胡蜂、绒茧蜂、长脚胡蜂等天敌。幼虫发生期, 可喷洒1.2%烟参碱1000倍液, 或0.36%的百草一号1000倍液, 或灭幼脲1000倍液, 或乐斯本15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

(10) 尺蛾类防治措施。黑光灯诱杀成虫, 人工摘除卵块。用Bt乳剂500~800倍液、灭幼脲1号8000倍液防治低龄幼虫。保护茧蜂等天敌。

(11) 蝶类防治措施。冬、春季在树枝、建筑檐下捉杀蛹。生长季节捕捉幼虫。低龄幼虫期喷洒除虫脲7000~10000倍液或Bt乳剂300~800倍液。保护、利用金小蜂、广大腿蜂等天敌。

参考文献

[1]邓丽琴, 王月.沈阳城区园林树木病虫害调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6 (2) :180~184.

[2]徐公天.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3]李后魂.河南昆虫志螟蛾总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4]赵仲苓.中国动物志毒蛾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5]李冠衡, 于晓森.园林常见树种病虫害调查与防治[J].山西农业科技, 2007, 35 (11) :83~84.

[6]刘有莲, 黄寿昌.柳州市园林害虫调查与综合治理建议[J].北方园艺, 2001, (15) :132~135.

[7]武三安.园林植物病虫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雷贝拉唑胶囊下一篇:日本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