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蛀干害虫

2024-07-07

柳树蛀干害虫(共5篇)

柳树蛀干害虫 篇1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柳杨环绕, 绿树成荫, 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 导致光肩星天牛危害严重。据调查, 柳树遭光肩星天牛危害的虫株率为78.8%~84.7%, 平均为82.5%, 虫口密度为23~26头/株, 平均24头/株。由于光肩星天牛的危害, 使树势明显减弱, 并伴随枯枝病的发生, 每年树冠枯枝率达20%。另外, 柳树的枯枝树毁以及蛀干害虫排泄物, 严重影响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因此, 加强对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十分必要。

1 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1.1 分布与为害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eh) 又名柳星天牛、白星天牛, 俗名老牛、花牛, 幼虫又称凿木虫。属鞘翅目沟颈天牛科。在国内分布很广, 其中以华北、西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幼虫食性杂, 蛀食为害杨、柳、糖槭、元宝枫、樱花、泡桐、苦楝、红叶李、日本晚樱、枫杨、加杨、龙爪柳、白榆、桑、栾、海棠、苹果、柑橘和刺槐等, 是杨、柳树上的主要害虫。

1.2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为30 mm左右, 雄成虫体长为20 mm左右。体翅均为漆黑色, 翅面上有不规则的白斑, 前胸两侧各有1个突起。触角鞭状, 雌虫触角等于或短于体长;雄虫触角超过体长。卵白色, 长椭形, 稍弯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55 mm左右, 筒状, 乳白色, 前胸背板有凸字形浅褐色斑纹。蛹黄白色, 离蛹型。

1.3 生活习性

该虫在山西省临汾地区2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树内蛀道内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化蛹, 蛹期为20 d左右。6~7月为成虫羽化期, 10月还可见到个别成虫。成虫羽化后取食嫩枝条的皮, 以补充营养。其飞翔力弱, 敏感性不强, 具假死性, 容易捕捉。成虫产卵前先在树枝干上啃成椭圆形刻槽, 将卵产在槽内, 每槽产卵1粒, 其后用分泌物封闭, 以保护卵, 卵期为20 d左右。幼虫共5龄, 初孵幼虫先吃刻槽周围腐烂部分和韧皮部, 3龄后的幼虫才蛀入木质部, 幼虫为害期在每年的3—11月。幼虫孵化后取食韧皮部, 将褐色粪及蛀屑从产卵孔排出。虫道随着虫体增长而加大和加宽, 3龄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时, 所排出的只是木丝。幼虫于11月开始越冬。

2 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时期, 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和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春、夏防治越冬幼虫, 夏、秋捕杀成虫和虫卵, 秋季主要杀灭当年新孵化的幼虫。

2.1 春、夏越冬幼虫的防治

光肩星天牛咬破树干产卵, 卵孵化后首先在皮层下取食, 经过一段时间后, 一般以2~3龄幼虫蛀入木质部。根据其生活史, 尽量将其消灭在蛀入木质部之前, 可用人工挖虫或锤击将卵杀死。已进入柳树枝干木质部的越冬幼虫, 在气温达到8℃时开始活动, 12℃时便进入危害盛期。在临汾地区, 开始活动的时间大体在4月上旬左右。此时, 注意观察树下天牛的排泄物, 即木屑, 一旦发现便进行防治。按照排泄物下落的位置寻找树上天牛虫孔所在, 用刻刀将虫孔周围树皮刻开, 寻找天牛蛀洞, 用磷化锌毒签插入蛀洞, 随时发现随时堵, 直到幼虫化蛹不易发现为止[1]。

打孔注药, 在5月初幼虫开始活动时进行。距树根30~50 cm处绕树打3个孔, 孔与树向下成45°, 将久效磷或14%吡虫啉·敌敌畏原药注入3个孔中, 根据树径大小, 每株树注入10~20 m L, 然后用黄泥封孔。

2.2 夏、秋成虫的喷药防治

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既费工, 又费时, 在较细树枝上的天牛幼虫无法使用毒签。因此, 人工捕杀或喷药灭杀成虫是天牛防治的关键环节。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 直到8月底前后结束。抓住天牛成虫具有后食性、补充营养、刻槽产卵的特点, 抓紧时机, 灭杀成虫和虫卵。由于天牛幼虫在化蛹、羽化前, 要在柳树枝干上开凿羽化孔, 最明显的标志是树下有红色细碎的树皮屑。这时已进入雨季, 遇降雨后捕捉天牛成虫, 于产卵前更多地消灭成虫, 可减少虫害程度, 且人工防治可避免药物防治造成的污染[2]。

此期对天牛危害严重的柳树用药物试喷, 若捕捉到天牛成虫, 即可开始喷药灭杀成虫。用40%久效磷2 0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 或90%杜邦万灵粉3 000倍液喷打全树, 包括枝叶和树干, 一定要喷打严密, 以发挥药物胃毒和触杀的双重效果, 灭杀成虫和新产虫卵。由于雨水冲刷药物和药效期的限制, 争取每7~10 d喷打1次, 保证药物杀虫力。

2.3 秋季新孵化幼虫的防治

9月上旬, 当年新孵化的幼虫即开始活动, 柳树枝上虫孔有幼虫侵害分泌的黏液流出并落到地面, 此时幼虫还未进入柳树枝干的木质部, 是喷药灭杀幼虫的有利时机, 可用上述久效磷等药物进行喷打, 喷打的重点为粗度在2 cm以上柳树的树枝、树干及虫孔, 喷药要严密, 每7~10 d喷药1次。对进入木质部的幼虫, 用刻刀挖掘, 直接捕杀, 并结合毒签防治[3]。

2.4结合修枝和采取截头保干措施防治天牛幼虫, 促进树木复壮

天牛幼虫进入柳树的木质部后, 喷药防治无效, 在较细的树枝上又无法用毒签防治。因此, 结合树木的冬季修剪, 进行害虫防治是一项重要措施。仔细观察虫孔, 去除带有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树枝。对虫口密度大、树势又较差的柳树, 可以采取截头保干复壮树木的技术措施。其方法是:去除原有树冠, 仅保留主干和部分主枝基部, 保留的树体部分以高2.5~3.5 m为宜。过高不利于截头操作和今后的病虫害防治, 过低新发的枝条易受人为破环。原分枝点较低的柳树截头, 需要保留多个分枝。留下的所有分枝, 其截口高度要基本一致, 以利今后新枝的均衡生长。截口要处理平整, 以便伤口愈合, 对有虫孔及腐洞的截口, 用石硫合剂拌水泥填堵, 截口用石硫合剂或油漆涂刷, 以防病腐。对截头保干的柳树要严格检查树干上的虫孔, 用药物杀灭, 以彻底防治天牛, 对截下的树枝集中销毁, 彻底清除病虫源。并加强截头保干柳树的水肥管理。由于截头后, 柳树根冠比得到调整, 加强水肥, 增强树势, 枝叶茂盛, 可增强对蛀干害虫的抵抗能力。截头降低了柳树树冠的高度, 便于今后害虫的防治。3年后截头柳树, 其树冠即可达到截头前的冠幅。

摘要:介绍了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 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以为柳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柳树,光肩星天牛,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钧林, 高祖训, 陈健, 等.蛀干害虫专用药剂防治柳树光肩星天牛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1990, 3 (1) :95-97.

[2]白菊, 段新满.柳树蛀干害虫的综合防治[J].花木盆景, 2002 (3) :28.

[3]蔡纪文, 吕庆茹.光肩星天牛的发生及防治方法[J].林业月报, 1999 (1) :22.

[4]衡德江.星天牛的防治[J].湖南林业, 2007 (8) :25-26.

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的治理 篇2

关键词:蛀干;害虫;监测;治理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40

1 概述

近年来大石头林业局在云杉八齿小蠹虫为害较严重的林场实施了综合治理,采取选择性的卫生伐措施,伐除枯立木、虫害木等虫源木,并对采伐剩余物进行集中处理,适时采取聚集信息素诱捕成虫,进一步降低林分虫口密度的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发生及发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 工程治理区划及治理对策

2.1 工程治理区划

根据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为害情况,治理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

2.1.1 重点治理区 本区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较严重,集中连片,属重点治理区域。治理思路:根据本辖区内林分受害状况,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治理区域,本着由扩散区向核心区,由轻向重的治理原则。

2.1.2 一般治理区 本区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有少量分布,但为害较轻,属一般治理区域。治理思路:加强对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的监测,掌握害虫的发生及发展动态进行积极防控。

2.2 治理对策

根据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为害程度,划分为低虫口、轻、中、重四级,治理对策如下:

低虫口:与发生区毗邻,尚末达到发生,但林分中有一定的云杉八齿小蠹种群密度,虫害木率小于2%。治理对策以监测为主,辅以聚集信息素、天敌控制措施。

轻度:发生为害程度较轻,林分中具有一定数量的云杉八齿小蠹种群密度,虫害木率2%~10%。治理对策为采取营林、聚集信息素、天敌控制措施。

中度:发生为害程度中等,林分中云杉八齿小蠹种群呈上升趋势,虫害木率10%~20%之间。治理对策为采取卫生伐措施,伐除虫源木,伐后采取营林、化学防治措施,辅以聚集信息素措施。

重度:发生危害程度严重,林分中种群密度大,虫害率大于20%。治理对策为以卫生伐为主,伐除虫源木,伐后采取营林、物理、化学防治措施,辅以聚集信息素措施。

3 技术措施

3.1 调查监测

3.1.1寄主林分登记 以林场为单位,逐林班和小班登记经营管理区内60年生以上、云冷杉比例占2成以上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填报《云杉八齿小蠹虫情踏查林分登记表》。

3.1.2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 4月5日~5月10日为云杉八齿小蠹虫情线路踏查期,按登记的林班确定踏查路线后,逐林班进行踏查。填写《云杉八齿小蠹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如果该林班达到或超过发生统计起点,则进行标准地调查。填写《云杉八齿小蠹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

3.1.3云杉八齒小蠹聚集信息素诱捕监测方法 根据聚集信息素诱捕数量来确定发生为害程度。每个诱捕器在5月20日至6月10日云杉八齿小蠹虫扬飞高峰期内,诱捕数量300头以下为低虫口;诱捕数量301~1500头为轻度发生;诱捕数量1501~3000头为中度发生;诱捕数量3001头以上为重点发生。3.1.4发生情况统计上报 根据线路踏查、标准地调查结果,统计、汇总云杉八齿小蠹发生面积资料。

3.2 治理措施

准确掌握云杉八齿小蠹分布及发生的情况,在最佳的防治时机,对天然针叶蛀干害虫进行治理。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3.2.1卫生伐 云杉八齿小蠹成虫越冬后至次年春季扬飞前(主要是冬季),对在调查监测中发现的云杉八齿小蠹虫害木全面伐除,清除虫源。同时对采伐地及时进行适地适树补植造林,合理规划,选用抗逆性强的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建立比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3.2.2营林防治 在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前,必须进行营林防治。时间为害虫成虫扬飞前。卫生伐后,及时清理林内的风倒木、枝桠及树头,集中堆积或运出林外。营林防治时,要注意树种的多样性,保护好阔叶树,为各种生物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

3.2.3物理防治 害虫成虫扬飞前,对林内新鲜的枝桠堆及伐根采用可降解且不易被小蠹虫咬破的坚实材料进行包裹和覆盖,既能预防害虫入侵,又能制止已入侵的害虫出孔再次为害。

3.2.4化学防治 该措施应用于虫害隔离区和扩散区域。于越冬成虫扬飞高峰期前,使用绿色微雷或氧化乐果等高效低毒的药剂喷洒树干(0~5米处),预防害虫侵入和杀死侵入成虫,或于害虫成虫扬飞前,对不能及时运出林内的枝桠、树头和伐根喷洒药剂,杀死越冬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3.2.5聚集信息素 应用聚集信息素诱捕技术,在做好小蠹成虫出现的始、盛、末期监测工作的同时,诱杀小蠹成虫。具体办法:于小蠹越冬成虫扬飞前,在监测的林分内每5公顷设置1套诱捕器,轻度受害的林分每公顷设置1套诱捕器,中度受害的林分每公顷设置2套诱捕器,重度受害的林分每公顷设置3套诱捕器。

3.2.6天敌控制 每年5月开始,在林缘和林内空地悬挂一定数量的鸟箱,招引啄木鸟等益鸟在林内营巢,可以充分发挥“以鸟治虫”生物相互控制的作用,提高林分的自控能力。

园林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 篇3

蛀干害虫幼虫深入枝干内部, 单一防治措施难以凑效, 需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人工捕杀、药剂防治、伐除病株和树种改良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及物理防治

1.1 营林措施加强植物检疫, 凡带虫苗木不得引进或外运;营造圃内树木混交栽植, 搞好树木的合理配置。

1.2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增强树体本身抗性;及时砍伐和清除虫害木、虫害枝、风折木、枯立木和风倒木, 更新衰老树, 减少产卵场所, 杜绝虫源。

1.3 树干处理冬季或5~6月成虫产卵后, 用石灰

5kg、硫磺0.5kg、食盐0.25kg、水20kg充分拌合后, 涂刷树干基部, 能防治成虫产卵, 又可杀死幼虫。

1.4 人工捕捉

加强预测预报掌握成虫出现期, 利用成虫多在树干上或树下活动, 不善于飞翔和假死等习性, 及时组织人力捕捉, 防止产卵。

1.5 虫孔处理

在幼虫危害排粪期用药泥 (1份敌杀死, 50~100份黄粘土加适量水和成泥团) 或用磷化铝片或用棉花蘸80%的敌敌畏乳油塞入排粪孔中, 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用注射器将药注入虫孔, 并严封孔口, 毒杀到排粪孔口活动的幼虫。

2 药剂防治

2.1 树干喷药包扎法

采用毒枪或辛硫磷50倍液在蛀干害虫成虫羽化盛期, 将稀释后的药剂均匀喷洒在树干上, 以树干充分湿润、药剂不往下流为度, 喷药后用40cm宽的塑料薄膜从下往上绕树干密封, 在喷药包扎15天后, 拆除塑料薄膜。此法防治效果很好, 对未进行喷药的主干以上部位蛀干害虫、蚜虫等也可得到有效防治。

2.2 根部埋药法

直接埋药:在距树0.5~1.5m的外围开环状沟, 或开挖2~3个穴, 撒呋喃丹或铁灭克, 依树木大小来控制药量, 一般干径15cm以上每株施呋喃丹0.25kg, 封土然后直接浇1次透水, 结合树干缠薄膜同时进行效果最佳, 即可明显杀灭各类害虫, 药效可持续2个月左右。

2.3 绿色威雷、毒枪2号喷雾防治成虫技术

掌握越冬成虫外出活动期和产卵高峰期, 往树冠、树干喷药1~2次。当第1批天牛羽化出孔时, 用绿色威雷300~400倍液, 喷洒在地面以上树干、大枝和其他天牛成虫喜出没之处, 以树皮微湿为宜, 忌阴雨天喷雾, 若施药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可以防治松褐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双条杉天牛等多种天牛成虫以及金龟子、象甲、竹象、吉丁虫、小蠹虫等其他害虫成虫。

毒枪2号是一种高效杀虫剂, 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熏蒸作用, 并加入了特殊渗透剂, 渗透能力强, 施后药液粘着性好, 能迅速穿透叶片, 传导到虫害部位。例如千头椿先用600倍液毒枪2号对全株喷雾1次, 在用50倍毒枪2号喷干缠薄膜, 很明显沟眶象成虫死亡, 干内的幼虫防治有效。

锥栗毁灭性蛀干害虫小蠹虫的防治 篇4

关键词:锥栗,蛀干害虫,小粒材小蠹,削尾材小蠹,防治

锥栗是浙南闽北的特产果树, 由于风味明显优于板栗, 一直深受生产者与消费者青睐。浙江省主要分布在庆元县, 自2000年起, 该县将锥栗产业发展列入林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面积迅速扩大, 至2008年面积已达4 000hm2之多, 基中连片面积15hm2以上基地占60%以上。2000年之前, 由于面积仅逾600hm2, 小蠹为害较少, 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000年开始, 随着庆元锥栗面积的扩大, 偶有为害发生, 但没有认真调查发生原因。2005年春, 全县各乡镇均出现锥栗大面积不明原因死亡, 引起栗农的担心和主管部门的重视。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为害情况和原因调查, 发现主要原因是小粒材小蠹和削尾材小蠹为害。为此, 笔者又开展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分布与危害

1.1 分布情况

据调查, 全县20个乡镇, 海拔260~1200m垂直分布范围的锥栗基地均有不同程度为害发生,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张村乡、举水乡、岭头乡。

1.2 危害情况

一至多年生锥栗树均有为害发生, 但以一至二年生苗为害最为严重, 局部一年生基地受害率达到93%、死亡率达到76%。多年生栗树先是部分枝条受害, 如不及时防治, 也会全株发生。受害部位主要为主干、主枝及细枝木质部。受害部可观察到少量的很细微的黄白色蛀粉和蛀孔。蛀孔有2种, 直径分别为1mm和2mm, 1mm左右的虫孔口常被蛀粉堵住, 大的虫孔口光滑, 并可见成虫在孔口活动。被害树蛀孔多少不等, 少的1~2个, 多的达上百个。一年生树和多年生树的小枝受害后, 大部分整株 (枝) 死亡, 少数为害较轻的一年生树和大部分多年生树皮孔明显突起形成疙瘩, 发芽迟且生长不良, 如不及时进行防治, 2~3年后也会死亡。解剖受害部, 木质部有许多不规则虫道, 木质部输导组织变褐色、发出浓浓的酸臭味, 雨水多时, 有少量褐色的液体从蛀孔流出。

1.3 小蠹的种类

通过采集受害栗树观察, 为害庆元锥栗的小蠹主要有小粒材小蠹和削尾材小蠹。小粒材小蠹 (Xyleborussaxeseni Ratzeburg) 为鞘翅目小蠹科齿小蠹亚科材小蠹属的食菌小蠹。主要为害铁杉、云杉、华山松等林木以及无花果、苹果、山桃、核桃等果树[1,2,3], 在锥栗上危害未见报道, 属寄主新记录。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1], 国内的陕西、福建、西藏、贵州、江苏等省以及浙江[1]也有分布。削尾材小蠹 (Xyleborusmutilatus) 属鞘翅目小蠹科齿小蠹亚科材小蠹属的食菌材小蠹。寄主植物有板栗、红豆树、木樨和山茶等[1]。主要分布在日本和中国浙江、安徽、四川、云南、陕西[2]等地区。

2 形态特征

2.1 小粒材小蠢

小粒材小蠢 (Xyleborussaxeseni Ratzeburg) 成虫雌虫体长2.3~2.5mm, 雄虫1.7~2.2mm。长圆柱形, 深褐色鞘翅光亮, 触角黄色。额部宽, 平滑, 刻点浅。前胸背板长大于宽, 两侧缘平行;背顶部平坦, 无背中线。鞘翅侧缘前2/3几乎平行, 后l/3收窄呈钝圆形。鞘翅上刻点沟浅狭, 当中有一列稀疏刻点;鞘翅斜面刻点沟不明显, 仅第2沟间部凹陷, 光滑, 无刻点, 第1、第3、第5沟间部刻点突起成粒状。雄虫体较小且平, 毛较多;鞘翅上无刻点沟, 刻点不明显[4]。

2.2 削尾材小蠹

雌成虫, 体长为3.5~4.0mm, 短阔粗壮, 除触角和足黄褐色全体黑色, 具光泽。触角鞭节5节, 顶节膨大成锤状, 4节, 间有短茸毛。额平隆, 黑褐色, 底面粒状细密, 上面粒状大而疏, 额前部与口器连接处有一排整齐黄色的茸毛。前胸背板背面观轮廓呈盾形, 侧面观前部2/3弓突上升, 后部1/3平直下倾, 瘤区的长度稍大于刻点区。瘤区颗瘤前部大而尖, 空隙之间伴生小颗粒, 后部扁平稠密, 连成横弧。刻点区圆大深陷, 分布稠密, 茸毛在瘤区短小稠密, 不明显, 刻点区细软而直, 密集成丛。鞘翅长度等长于前胸背板。背面观鞘翅轮廓很像前胸背板, 只是首尾倒置。侧面观基部前方1/5水平, 端部4/5斜线下倾, 成斜坡面。鞘翅前背方极短, 仅翅长的1/5, 表面有圆形细浅的刻点, 均匀分布。遍布微毛, 贴地翅面上。鞘翅合拢后, 稍露腹尾。雄成虫, 体长为2.2~2.4mm, 宽1.3~1.6mm。体形明显小于雌成虫, 体褐色, 较雌成虫为浅。前胸背板呈瓦背状, 黑褐色, 散生细软的茸毛, 前面有圆形颗瘤, 后部有浅刻点。鞘翅黄褐色, 光泽晦暗, 前背表面刻点大而较疏, 截面微隆, 刻点小而较密, 散生细软茸毛, 边缘的茸毛较长而直。鞘翅覆盖腹尾[3,5]。

3 生物学特性

3.1 小粒材小蠹

该虫在浙江省1年发生3~5代, 全年均可见到成虫, 主要入侵期为8~9月份。8~9月份羽化后, 两性成虫离开原先生长发育的坑道, 在外面或者入侵到新树后进行交配, 共同筑造新坑道。坑道不分母坑道与子坑道, 只有1个穴状的共同坑, 深入木质部中, 亲代和子代在穴中共同生活。

3.2 削尾材小蠹

该虫在浙江1年发生1代, 以成虫在林间杂草和枯枝落叶中越冬。4月上旬越冬成虫上树危害, 4月下旬开始产卵, 6月上旬仍有少量成虫产卵。幼虫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5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 5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蛀道内经常能同时见到成虫、卵、幼虫和蛹4种虫态。10月上中旬成虫逐渐进入越冬, 以成虫在林间杂草和枯枝落叶中越冬。1头雌成虫修筑1个侵入孔及坑道, 坑道不分母坑道和子坑道, 亲代和子代共同生活于同一坑道。成虫一边筑坑, 一边向侵入孔外排泄木屑和粪便。

4 防治方法

应加强对危害健康枝梢种类的监测, 一旦新成虫出现, 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在冬春季对树干进行涂白, 或在4~5月和8~9月份成虫侵入期对树干喷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 每2~3周喷1次, 可以预防成虫侵入。对已受害但木质部没有变色的植株防治, 于每年3~4月用40%乐斯本乳油+防水涂料5~10倍涂刷主干受害部[6];或在树干基部20cm内, 2个方向刮除老皮, 露出皮层, 然后用40%氧化乐果与水按1∶5稀释, 在皮层涂刷2遍 (待第1遍干后再涂第2遍) , 用塑料薄膜包扎涂药部位, 1周后解除。对木质部已全部褐变的植株或枝梢的防治, 应于雌成虫扩散前将被害植株或枝条伐除烧毁, 减少再次侵染源。

参考文献

[1]殷惠芬.中国经济昆虫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2]程良勤, 郭益龙.危害栗树枝干的材小蠹调查初报[J].森林病虫通讯, 1992 (1) :33.

[3]叶祖祥, 周志方, 许尧新.削尾材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 1996, 33 (5) :280-281.

[4]谢文田, 许庆亮, 宋友文, 等.危害核桃的小蠹种类及防治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 2001 (4) :33-35.

[5]唐伟强.削尾材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 17 (4) :417-420.

柳树蛀干害虫 篇5

1 白蜡哈氏茎蜂(Hartigia viatrix Smith)

分类地位:昆虫纲,膜翅目,茎蜂科。

寄主植物:白蜡(天津市树)。

地理分布:全国分布。天津塘沽、汉沽、大港、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均有发现。

为害特征:新孵幼虫多在新生嫩枝条的第1对叶柄处蛀入,至嫩枝髓部后向上串食前进,其排泄物填充在蛀空的枝条蛀道内。每一被害枝条内多有1~5条幼虫,致使受害枝梢折断、下垂、干枯,其上叶片萎蔫、青枯。常见1个枝条上有1片叶干枯,也有1个枝条上4~5片叶干枯;老龄幼虫越冬前横向啃食木质部,仅留枝条表皮。

2 小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别名:小褐木蠹蛾、小木蠹蛾。

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木蠹蛾科。

寄主植物:白蜡、槐树、龙爪槐、榆树、柳、冬青卫矛、构树、海棠、悬铃木、银杏、柽柳、麻栎、栾树、五角枫、樱花、白玉兰、香椿、苹果、山楂等;以白蜡、槐树、构树受害最重。

地理分布:天津(塘沽、汉沽、大港、东丽、津南、西青、北辰)、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

为害特征:幼虫群集蛀食,遇受害枝干折断或砍伐后材质失水时才转移危害;受害株风折、枯枝常造成伤人砸车事件。蛀食形成的隧道极不规则,排出的粪屑颜色因寄主材质色泽而异,粪屑常粘连成棉絮状悬挂在排粪孔周围的枝干上;严重被害时,树干、枝条几乎被粪屑包裹。

3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nberg)

别名:杨透翅蛾。

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透翅蛾科。

寄主植物:危害杨、柳科树木,尤以新疆杨、箭杨、毛白杨、银白杨、加拿大杨、中东杨、河北杨受害最重。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天津(武清、蓟县、静海)、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江苏等省区,国外分布于蒙古、欧洲等国。

为害特征:幼虫孵化后多在嫩枝的叶腋、皮层及枝干伤口处或旧的虫孔内蛀入,再钻入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绕枝干蛀食,使苗木上部叶片由白绿色变成褐红绿色,被害处渐形成瘤状虫瘿;枝梢受害后顶芽生长受抑,苗木和幼树主干被害后形成虫瘿,易风折,成残次苗或影响造林质量。幼虫钻入木质部后沿髓部向上蛀食,蛀道长2~10 cm,虫粪和碎屑被推出孔外后常吐丝缀封排粪孔;幼虫蛀入树干后常不转移,种苗调运是主要的扩散途径。只有当被害处枯萎、折断而不能生存时才另选适宜部位入侵[5]。

4 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别名:豹纹蠹蛾。

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木蠹蛾科。

寄主植物:白蜡、法国梧桐、椿、刺槐、杨、柳、金银木、石榴、西府海棠、龙爪槐、紫藤、栎、桦、榆、石榴、泡桐、蔷薇、紫荆、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

地理分布:天津(塘沽、汉沽、大港、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山东、河北、山西、北京、江苏、上海等地。

为害特征:幼虫多由叶柄基部、叶片主脉后部或直接蛀入枝条内,往往先绕枝条环食,造成枝条先端枯萎,然后转移危害或在蛀道内掉头向枝条后部蛀食。幼虫蛀食的虫道较长,有多个排粪孔,排出大量的颗粒状木屑,因蛀食的寄主植物不同,排出的木屑颜色不尽一致,如蛀食黄杨排出白色木屑,蛀食紫叶小檗排出黄色木屑;8—9月受害株的树冠出现大量枯枝,严重破坏景观。绿篱植物受害可致植株死亡,造成缺株断垄。

5 芳香木蠹蛾(cossus orientalis Gaede)

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木蠹蛾科。

寄主植物:杨、柳、榆、槐、刺槐、丁香、白蜡、桃、稠李、槭树、山荆子、核桃、苹果、梨、沙棘、榛、构、栎和桦等。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天津、山东、山西、河北、北京、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国外分布于东北亚等国。

为害特征:初孵幼虫食掉其卵壳后,常数头至数十头幼虫联合蛀食树干、枝条的韧皮部及形成层,再分散蛀食木质部,形成宽阔而不规则、贯通的公共蛀道供其越冬(越冬时不再排出木屑、新粪),且在边材处咬刻出宽大的蛀槽,排出木屑和虫粪,溢出树液。其为害程度不及小线角木蠹蛾,但也造成树势衰弱,出现枯梢风折,严重者整株死亡。

6 国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 Meyrick)

别名:国槐叶柄小蛾、槐卷蛾。

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卷蛾科。

寄主植物:槐树、龙爪槐、蝴蝶槐等。

地理分布:天津(汉沽、东丽、西青、宝坻、静海)、北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为害特征:初孵幼虫多从羽状复叶叶柄基部蛀入枝条为害,受害处可见胶状物,为害造成复叶干枯脱落,严重时形成“光秃枝”,影响树木生长和观瞻。8月中下旬大部分幼虫转移到果荚内为害,致槐豆变黑。

7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别名:白条天牛、大钻心虫、云斑白条天牛、云斑白天牛、多斑白条天牛、核桃大天牛。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寄主植物:白蜡、杨、柳、桑、核桃、榆、女贞、法国梧桐、泡桐、枫杨、火炬、桉树、苹果、梨等多种树木,尤以胸径8 cm以上的白蜡树受害最重。

地理分布: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为害特征:成虫羽化孔为直径20 mm左右的圆孔,羽化后取食新枝嫩皮和嫩叶补充营养;雌虫先咬食一直径1 cm左右椭圆形浅刻槽,产卵后即刻用刻槽周围的木屑粘合封堵;初孵幼虫多在树干离地150 cm以下或主干分叉处,先在韧皮部或边材蛀成三角状蚀痕,蛀入木质部先下后上,不久即排出大量粗木丝并上下填充在蛀道内;往往3~5头或多达十数头聚集为害,或转圈蛀食,或上下多个虫孔排列,排出的木丝堆积于树体四周的地表。其幼虫蛀食能力强,蛀道长25 cm左右,略弯曲;还经常与木蠹蛾混合发生,引起木材根基部中空,引起“风折木”,严重时整株死亡[6,7]。

8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

别名:柳星天牛。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寄主植物:柳、杨、糖槭、榆、元宝枫、樱花、泡桐、苦楝、海棠、苹果、枫杨、桑、栾树、刺槐等。我国杨、柳树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尤以杨属中大官杨、加杨和美杨受害最重,被害株率可达100%;但不危害毛白杨、苹果树。

地理分布:天津、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地。

为害特征:成虫啃食叶片或嫩皮补充营养,嫩枝受害后易风折或枯死;产卵刻槽分布在树干根际至直径4 cm的树梢处,以树干枝杈处最多;刻槽椭圆形,每槽有卵1粒,产卵后分泌胶状物堵塞刻槽;新孵幼虫取食腐坏的韧皮部,2龄后旁向取食新鲜的树皮及木质部,从产卵孔排出褐色的粪便、蛀屑,3龄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并排出白色木丝。初期隧道横向略有弯曲、然后向上,蛀入后再回至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蛀道弯曲无序,可深达树干中部。树体受害后树皮塌落,树体生长畸形。

9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寄主植物:侧柏、桧柏、沙地柏、扁柏、龙柏、千头柏、罗汉松、红豆杉等树种的衰弱木、枯立木、新伐倒木。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天津(蓟县)、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国外分布于朝鲜和日本。

为害特征:幼虫初蛀入时蛀孔处有少量木屑,蛀入皮层后在树皮下串食危害,将木质部表面蛀成弯曲不规则的坑道,坑道内充满黄白色的木屑和虫粪。受害树皮极易脱落。蛀食枝干1圈后,枝干上部即枯死。

10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

别名:黄褐天牛、桑粒肩天牛、褐天牛、粒肩天牛、铁炮虫。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寄主植物:桑、榆、杨、柳、白蜡、女贞、柑橘、羊蹄甲、无花果和紫薇、海棠、苹果、樱桃、樱花等。对桑、无花果、毛白杨等危害最重,其次为害柳、榆、枫杨及蔷薇科、枇杷、柑桔等多种林木和果树。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天津、北京、河北等省份,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缅甸和印度。

为害特征:成虫啮食寄主树木的树枝及嫩皮;卵槽呈“U”形,长12~20 mm,孵化后向上蛀食皮层约10 mm,再向下渐蛀入心材;低龄幼虫所蛀坑道通直,自上向下每隔一段向外咬1排粪孔,排的粪便为红褐色、细绳状,高龄后粪便粗大、锯木屑状;老熟幼虫常在近根部蛀食,在下部1~3个排泄孔处咬出11~16 mm的圆形羽化孔,但不穿破树皮,该处出现臃肿、流汁或断裂。越冬时则常上移至下部第3孔上方,上面蛀道内多塞有木屑。

11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寄主植物:国槐、龙爪槐、蝴蝶槐、金枝槐、柳等。

地理分布:天津(汉沽、东丽、武清、蓟县)、北京、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广西、贵州、福建等地,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对象。

为害特征:成虫补充营养可造成新梢枯死;初孵幼虫垂直蛀入,当蛀入木质部深约0.5 cm时,即沿最外年轮的春材部分横向蛀食,再渐向内接近髓心,高龄时再转向韧皮部蛀食蛀入孔周围的边材,咬一羽化孔通向外界,虫道不规则且横向扁平,长15~18 cm,粪便从排粪孔排出,呈条状久悬不掉。整个虫道呈“S”形,破坏树木疏导组织,造成侧枝或整株死亡。

12 白蜡窄吉丁虫(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

又名:花曲柳窄吉丁、花曲柳串皮虫、小吉丁。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吉丁虫科。

寄主植物:白蜡、曲柳、花曲柳和榆树等,尤以八年生以上的大叶白蜡受害最重。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天津、河北、吉林、辽宁、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朝鲜、蒙古、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

为害特征:成虫具明显的喜光和喜暖习性,羽化后需取食树冠或树干基部萌生枝的嫩叶补充营养,将被害叶片咬成不规则的缺刻;初孵幼虫先在寄生树木的韧皮部表层取食,进而进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浅层蛀食,在干基部至1.8 m高度的树皮下形成“之”字型坑道。当虫口密度较低时,布有虫道的树皮枯死,而高密度情况下,树皮下布满了坑道,严重破坏了树木的营养疏导组织,往往导致整株树死亡[8]。

13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

寄主植物:臭椿、千头椿等。

地理分布:天津(汉沽、大港、东丽、西青、宝坻、静海)、北京、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

为害特征:成虫多产卵于根际和根部,以幼虫钻蛀危害根部和根际处。

1 4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

别名:椿小象。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

寄主植物:臭椿、千头椿等。

地理分布:天津(汉沽、大港、东丽、西青、宝坻、静海)、北京、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与沟眶象常混合发生。

为害特征:成虫有假死性,受惊扰即蜷缩坠地;产卵前取食嫩梢、叶片补充营养,造成折枝、伤叶,损坏皮层;产卵时雌虫先用口器咬破树皮,产卵后用喙将卵推到树皮皮层内,产卵处后期多有白色液体流出。初孵幼虫先咬食皮层,继而钻蛀树干、主枝和侧枝为害,老熟后在枝干上咬一圆形羽化孔,以木屑堵塞,然后在坑道内化蛹、羽化[9]。

1 5 松梢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 Herrich-Schaeffer)

又名:微红梢斑螟、松梢斑螟、松干螟、云杉球果螟、华山松球果螟。

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

寄主植物:油松、黑松、红松、云杉等。

地理分布: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等地。

为害特征:初孵幼虫迅即爬至旧虫道内隐蔽,取食旧虫道内的木屑等,隔4~5 d蜕皮时爬出,或吐丝下垂,随风飘荡或在植株上爬行。多以幼虫先啃食嫩皮(渗有松脂),后钻入直径0.8~1.0 cm的嫩梢,从梢的近中部蛀入;蛀孔圆形,蛀孔外堆积蛀屑、粪便等,被害新梢呈钩状弯曲,树冠呈扫帚状;也蛀食球果影响种子产量,或蛀食幼树枝干,造成幼树死亡[10]。

16 构树二点小粉天牛(Microlenecamptus obsoletus(Fair-mere))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寄主植物:构树(苗圃,引自河南)。

地理分布: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台湾、北京、上海均有分布。

为害特征:构树上高密度发生,蛀孔密实,相对直细;羽化孔纵深7~9 mm,斜向或水平于木质部。5月中下旬初至8月下旬间羽化,历期长达90 d以上。

摘要:介绍了天津市林木主要蛀干害虫如白蜡哈氏茎蜂、小线角木蠹蛾等的分类地位、分布范围及寄主植物,并就其为害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为正确识别害虫及制定合宜的防治方案提供技术信息。

关键词:林木蛀干害虫,种类,为害特征,天津市

参考文献

[1]李孟楼.森林昆虫学通论(林业专业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吴时英.城市森林病虫害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张连生.北方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4]武三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伍佩晰,李镇宇,魏康年,等.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利用的研究[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2):1-10.

[6]刁志娥,丁福波.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4,13(2):49-52.

[7]李建庆,肖兴翠,李春庆,等.云斑天牛对杨树、核桃、白蜡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滨州学院学报,2008,24(3):27-30.

[8]王小艺.白蜡窄吉丁的生物学及其生物防治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9]张素芬.天津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上一篇:输入强化与二语习得下一篇:社区矫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