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法

2024-10-23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法(共10篇)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法 篇1

1 水稻播种期和苗期害虫的防治

1.1 农业防治

近年来水稻害虫发生与为害随着各地栽培制度的改变, 栽培水平提高, 品种的更换等变化, 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地须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如尽量使栽培制度单一而集中, 可减轻水稻螟虫的为害, 铲除杂草、春耕深灌、平整土地、清理残株等, 可减少越冬虫源, 对螟虫、稻叶毛眼水萤 (稻潜叶蝇) 、稻负泥虫、稻水象甲、稻水蝇、稻象甲、稻根象甲、稻叶蝉、稻灰飞虱等害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选用高产、优质、抗虫水稻品种, 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有效措施。

改进栽培技术, 提高栽培水平, 科学用水, 合理施肥, 精耕细作等水稻保健栽培措施, 使稻田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 使个体发育与群体发育相协调, 以增强水稻的抗性和补偿能力。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 造成不利于害虫发生而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保健育秧, 可提高对稻潜叶蝇、稻水蝇、稻水象甲等苗期害虫的抗性。合理施用氮肥, 施足底肥, 看苗施肥, 配比适当, 可减轻稻飞虱、叶蝉和螟虫的发生。科学管水, 适时晒田, 可控制潜叶蝇、稻水蝇、中纹大蚊、周斑水虻和隐脉水虻等苗期害虫的为害。

1.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以其快速、高效、经济、简便等特点而在综合治理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将是综合治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稻害虫的化学防治, 要努力做到科学合理用药, 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好的品种。积极推广应用新剂型杀虫剂, 如水乳剂、水分散性剂、缓释剂等。

水稻种、苗期主要防治稻潜叶蝇、稻负泥虫、稻摇蚊、稻水虻、蓟马、食根叶甲、稻水象甲、泥苞虫 (石蛾) 、中纹大蚊等。可根据当地害虫发生情况, 以主要害虫为主, 兼治次要害虫。用药种类和施药方法依害虫特点而定。对为害稻种子及幼根幼芽的食根叶甲、稻摇蚊、水虻、稻水蝇及检疫对象稻水象甲幼虫等, 除排水晒田外, 可撒毒沙或毒土防治。可选用5%甲拌磷粒剂3750~7500 g/hm2加细沙150~225 kg拌成毒沙均匀撒施。也可用水胺硫磷、呋喃丹等做成毒沙施用。对为害秧苗叶部又能带虫继续传入本田为害的苗期害虫, 如稻潜叶蝇、蓟马等, 可采用插秧前喷1次出嫁药, 然后使秧苗带药下地, 对本田初期秧苗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苗床蝼蛄为害较重时可撒毒土或毒饵诱杀。

2 水稻生长前期至孕穗期害虫的防治

这一阶段主要害虫有黏虫、稻纵卷叶螟、飞虱、叶蝉、水稻螟虫、夜蛾类、蝽类等。可用有机磷、合成菊酯类常规喷雾防治。提倡使用氟铃脲、抑太保、Bt 375/hm2加5%锐劲特悬液225 m L防治二化螟的效果可达80%以上。如以防治二化螟为主, 兼职其他害虫时可因地制宜选用下列药剂:每公顷用80%杀螟丹WP420~1500 m L (25%杀螟双WP3000-3750) +50%杀螟松EC+40%乐果EC1∶1混合1500~2250 m L、18%杀虫双撒滴剂3750~4500 m L等有条件时可使用性诱剂进行预测预报或迷向法诱杀。

3 孕穗至乳熟期害虫的防治

这阶段发生的主要害虫有水稻螟虫类、稻纵卷叶螟、飞虱、叶蝉、稻螟蛉、稻蝗、稻苞虫, 此时的化学防治, 目的是保粒, 保穗、保丰收。各地可根据害虫发生的具体情况, 明确主要防治对象, 找准目标害虫, 兼治其他害虫。可使用有机磷杀虫剂活合成菊酯类药剂常规喷雾活泼浇。化学防治时要搞好预报预测, 有条件时测定经济阈值, 以做到事半功倍。

4 诱杀和人工防治

对有趋光性的害虫, 如夜蛾类、叶蝉类、多数螟虫类可在成虫盛发期, 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 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双色灯等进行诱杀, 诱到的虫体还可作家禽的饲料。对有些特殊习性或可利用人工防治的害虫, 进行人工防治。如可于清晨用人工扫虫或滴油打落的方法防治稻负泥虫幼虫;利用稻螟蛉幼虫的假死性和老龄幼虫化蛹前折叶成苞并折断落水的习性, 进行人工扫杀和捞出虫苞;用扫网在田边池塘等处网捕稻蝗成虫和若虫, 网捕稻水蝇成虫, 也可减少虫源。因为漂浮物和漂秧上常附有较多稻水蝇的卵和蛹, 经暴晒使蝇蛹不能羽化而起到防治作用。

5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天敌是水稻害虫重要的自然控制因素, 稻田内天敌种类非常丰富, 如捕食性的蜘蛛、螨类、草蛉、瓢虫、蝽类和寄生蜂、寄生蝇等。对这些天敌资源要进一步保护和利用, 做到科学合理用药, 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协调好生物防治和其他防治的关系。有些稻区可放鸭除虫, 一举两得。

二是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有条件的地区, 防治水稻害虫努力推广应用无公害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如使用10%多来保、复方Bt、46%特杀螟、1%灭虫清、64%螟虱星等。有资料报道用药量每公顷900~1200 m L防治效果均可达85%以上。

还可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 提高防治效果。例每公顷用Bt 375 g加锐劲特225 m L防治二化螟, 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5%抑太保EC、5%氟铃脲EC等也可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三是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人工繁殖螟黄赤眼蜂成功地防治二化螟已有报道。要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 评估和应用, 拓展生物源农药及有益生物的开发利用等。■

摘要:水稻虫害的防治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 农业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

关键词:水稻,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法 篇2

关键词 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02

水稻害虫一直是农户最为头疼的问题,害虫的猖獗、蔓延会对水稻产生啃食、咬食等现象,大致水稻大大减产,收获的水稻因质量不高而遭受价格低谷,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转变此类情况,应加强对水稻害虫的防治,应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理念,主张水稻害虫的无公害防治,运用生态、绿色的害虫防治技术予以设计,在环保的基础上实现对害虫的防治,定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1 江苏水稻害虫发生情况的概述

水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分布相对较广,以南方地区居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1]。根据江苏省水稻害虫发生情况来看,2012年,江苏省多个县的水稻发生虫灾,很多水稻被感染上了稻飞虱,相较于2011年的虫害更为严重,2012年江苏省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26.67万hm2,但由于病害的威胁,会使水稻的产量大大降低。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给予高度的关注,政府提供了500万元的防治资金,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强调农药要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主张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性,切记不可为了防治虫害而忽视了环境问题,否则得不偿失。通过分析,了解到水稻的常见虫害有稻飞虱、稻螟虫、稻叶蝉、纵卷叶螟和稻蓟马等[2],其中以稻飞虱相对严重。

2 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措施

2.1 运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

为了达到健康、高效的害虫防治目的,应遵循生态、绿色的防治理念,将无公害防治应用其中,利用害虫天敌来实现对水稻害虫的防治,借助生物防治的方式,更具绿色性与高效性。例如,可利用赤眼蜂来防治水稻的纵卷叶螟,其是纵卷叶螟的天敌,种植户可以通过饲养赤眼蜂的方式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效果。赤眼蜂属于卵寄生蜂的方式,可以选择人工繁殖的方式,但是必须要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7 ℃左右,7 d即可繁殖一代,速度快,易养殖。放赤眼蜂的时间应选择在水稻害虫产卵旺盛的时期,13 d/次,照此持续3次。放蜂量要取决于水稻田内害虫生卵的密度来确定,通常的放蜂量20万~35万头/hm2。种植户在放蜂时,应保证放蜂的密度要保持均匀性,根据风力、温度等来确定放蜂位置。放蜂时,在竹筒中放入相应的卵卡,将卵卡排列成“T”字型,将其放置在田间,其要稍微高出水稻。放蜂完毕的10 d后,结合卵色的变化情况来了解其寄生情况,通常情况下寄生卵会呈现黑色状态,运用该方式所能达到的防治效果能达到将近80%以上。此外,可以利用蜘蛛来防治害虫,利用蜘蛛来对稻田中的稻飞虱、稻螟虫和纵卷叶螟等害虫产生防治效果。

2.2 借助杀虫灯来防治害虫

为了达到理想的虫害防治效果,应利用物理防治来对害虫进行诱杀,采用黑光灯或是高压汞灯来实现对螟蛾的灯光诱杀,在灯诱时,应将出现的稻螟虫卵块进行及时的清除,将枯心苗、萎蔫的稻苗进行及时的摘除,能够将虫口基数予以压低。通常条件下,针对水稻害虫的防治,物理防治方法的选择通常以灯光诱杀为主,主要是利用了害虫的“趋光”“趋色”和“趋波”等特点[3],借助这些物理特性,能对成虫起到诱杀的效果,可大大降低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数量,能够降低田间虫卵量与虫口密度,运用该种方式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的特点。根据相关实验研究,若摆设1盏杀虫灯,就能杀死0.5 kg的害虫,杀虫灯所起到的杀虫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水稻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

2.3 保证科学合理的施肥

施肥工作对于水稻虫害具有一定的影响,应适度的施入肥料,不可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盲目施入大量的氮肥,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虫害的产生。根据相关调查得出,氮肥施入量越多,虫害越严重,害虫的数量会随着氮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加强对氮肥量的控制非常关键。由此可知,种植户应根据专家要求,科学合理开展施肥工作,是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式。

3 结语

通过对江苏水稻虫害的情况来看,主要的害虫有稻飞虱、稻螟虫和稻叶蝉等,其会对水稻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威胁,害虫会对稻秧进行啃食,制约着水稻健康生长。传统的虫害防治方法具有高度的污染性,主要以污染系数较高的化学农药为主,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新时期,应提倡水稻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坚持绿色、生态的虫害防治理念,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对水稻虫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獻

[1]王中元.水稻和蔬菜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2]刘体芬.对植物源杀虫剂在水稻无公害防治技术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9(9)

[3]颜明利.水稻病虫草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21).

如何做到水稻害虫的有效防治 篇3

1 害虫的调查与防治时间的选择

水稻害虫防治要留意3个关键时期:秧苗期, 移栽前3~5d需喷送嫁药;分蘖期, 封行前喷药;破口出穗齐穗期须喷药。

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作物测报站, 或者自行每2d进行1次害虫的调查, 当达到害虫的防治指标时, 查看天气预报, 选择晴天的上午10:00前或下午17:00点后 (夏天) 待露水干后喷药, 每次喷药时间不要超过3h, 大风天气、下雨天气不可喷药。

常见害虫的防治指标与方法:如下表1:

2 农药的选择与配制及药液量的确定

2.1 农药的选择与配制

植保防治综旨是“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当害虫发生时, 选择对口农药, 为了节省人力和物力, 在同一时间对多种害虫同时防治, 出现多种农药混配, 混配时要注意:混配后的农药化学和物理性质不变且用在农作物上不产生药害, 或增加毒性, 造成对人和畜不安全;农药品种间的拮抗作用, 要保证混配的效果, 药剂的使用范围;酸碱农药不能混配, 硫制剂农药忌与波尔多液、铜制剂、机械乳油剂、松脂合剂及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的农药混配, 如若在同一作物上使用, 时间间隔最好在15~20d以上, 否则农作物容易产生药害。配制药剂要一样一样进行搅匀不能把所有药剂一次性倒入再加水。

2.2 药液量的确定

目前农药的使用比较频繁, 害虫对农药的抗性越来越大, 防治越来越困难, 喷药效果越来越差。为了做到害虫的有效防治, 应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适当增加农药施用浓度和药液喷用量。为了确保稻叶面积均匀受药, 在封行前, 用药液量为60kg/667m2左右, 在封行后, 用药液量为75kg/667m2左右。

3 施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确保药液浓度的一致, 配药时选用量杯量药, 不用污水、井水配药, 药液量少时可以直接进行稀释, 药液量多时应采取二步配制法:即用少量的水将农药原液先配制成母液, 再将制好的母液按稀释比例倒放准备好的清水中, 充分搅匀, 便可使用。

喷药时要边喷边搅拌, 避免浓药产生沉淀而造成前后农药浓度不一致, 妨碍了害虫的有效控制。喷药时工作人员要认真操作, 确保每个地方均匀用药, 对密集的地方和害虫发生较严重的地方要多喷, 靠近田埂的稻苗及田埂都应该要喷。

4 喷药后的调查

喷药后3d左右要及时查看害虫的防治情况, 如果喷药后4 h下大雨或喷药后3d调查发现害虫依存, 应该及时采取补喷措施。

5 做好安全措施

5.1 六禁

禁用高毒农药, 随意混配农药, 增加农药的毒性;禁用瓶盖倒药;禁用吃水桶配药;禁用手直接搅拌农药;禁在饮用水源周围配药和用盛有药液的桶直接下井、河、渠等提水;禁止乱扔空药瓶。

5.2 喷药注意事项

喷药前不饮酒、喷药时不吃东西、不吸烟。喷药时穿长袖长衣, 戴口罩和手套。喷药结束后要及时更换衣物且用肥皂水洗手, 清洗喷药器械。

参考文献

[1]傅强, 黄世文.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5:185, 194, 197, 205, 211, 220.

辣椒蛀果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篇4

关键词:辣椒;蛀果性害虫;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08-1

辣椒蛀果性害虫主要包括斜纹夜蛾、烟青虫、小地老虎等,它们一般食性复杂并且广泛,食量较大,繁衍迅速,且栖息在隐蔽的地方,普通的化学农药是很难防治的。辣椒蛀果性害虫的幼虫以辣椒的花、嫩叶以及果实为主食,虫子会整个身体都钻入果实内,以果肉、果皮以及胎座为食,受害的果实通常都会被吃空,最终导致果实腐烂,对辣椒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重发时蛀果率能够达到30%以上。

1 农业防治

冬耕灭蛹:在冬天或者是春季及时的耕翻土地,利用机械的运作破坏其过冬的环境、增加天敌的数量,让蛹减少冬眠的目的。有效的打顶抹杈,降低田间害虫的密度,把危害降到最低。

及时清园:在辣椒结果时期,每隔3-5d就清扫掉落的果子和有害虫蛀入的果子,将园子里的落果与摘除的带虫果集中堆放、深埋、浸水或者是装进塑料袋用农药处理掉,消灭落果中的活害虫。及时清园可以保证害虫减退率在48-60%左右,保证良好的果实成长率在43%左右,方可有效治理害虫。

土表用药:相对一些落果较多的菜园,在蛹孵化的高峰期,用0.5-0.75kg的辛硫磷乳剂对400-500kg的水喷在地面上,每隔7d喷一次。这样能有效的消灭掉入土化蛹的幼虫或从土中逐渐长大的成虫。

2 捕杀幼虫

当幼虫开始危害果实时,只要不是下雨的早晨,都应该按时到田地里去检测心叶与嫩叶,在新鲜的虫孔或者是新鲜的虫粪周围找到并消灭幼虫。在幼虫进入果实之前,可以用5%的抑太保乳剂1000倍液、5%的卡死克乳剂1000倍液、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48%乐斯本乳剂1000倍液、2.5%菜喜(105)胶悬剂1000倍液、1.8%害极灭乳剂3000倍液或50.5%农地乐1500倍液等药交换使用,进行幼虫防治,最佳喷雾的有效时间是在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内[1]。

3 诱捕成虫

成虫具有趋光性与趋化性。在成虫盛发季节可通过杨树枝把、黑光灯、高压汞灯或者是性诱剂等方法进行大面积的统一杀害。设置杨树枝把的方法:取10-15枝生长了两年的半枯萎的杨树枝(大约长60-70cm),捆成一团并且插在田间的地头上,但必须要高出烟株的15-30cm左右,用量要在7-10把/667m2左右,每天在日出前用袋子套牢枝把去捕捉成虫。杨树枝需要每周换一次才能保证起到诱虫的效果。

4 利用性信息素

利用性诱剂(昆虫的性信息素)防治害虫。通过人工合成的雌虫激素诱导雄性成虫,并集中杀死,破坏田间雄性成虫和雌性成虫的比例,使雄雌成虫的交配率减少,田间的落卵量降低,因此下一代害虫的密度也就降低了,控制害虫的总体数量,达到了少用农药就可防治害虫的良好效果,提高辣椒质量的目的。

设置性诱剂诱捕器的方法:取直径约30-40cm的水盆,将其放满水和少量的洗衣粉,在盆中央设置一条铁丝,铁丝上挂着性诱芯,要求诱芯离水面1-2cm,诱芯的凹面向下,用木棍做个简易的三脚架,三脚架上放上誘捕器,放在烟株之间,但要高过烟株。注意的是诱芯是需要每20d换1次新的。除此之外,诱捕器还可以预测并预报烟青虫的情况,可依据诱蛾的数量曲线明确诱蛾的高峰期,诱蛾高峰期2-3d过后就是卵孵化的高峰期了,这也正是在田间用药的最佳时间[2]。

5 化学防治

调查药剂防治的结果表明,在10%的辣椒幼苗受到危害时就应该采取有关的措施。譬如,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是要用50%的辛硫磷乳油、50%的杀螟松乳油、40%的乙酰甲胺磷乳油、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等各1000倍液,或是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的氰戊菊酯乳油、2.5%的功夫菊酯乳油、5%的顺式氰戊菊酯(来福灵)乳油、10%的氯氰菊酯乳油等各2000倍液进行喷雾式的防治;或者是用微生物的农药进行防治,譬如“HD-1”1000倍液,杀螟杆菌溶液中每毫升含1亿孢子等喷洒。其最佳喷药时间应该是在早晨或傍晚。在幼虫的3龄之前,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90%的万灵粉剂3000-4000倍液,25%的辛•氰乳油600-750ml/hm2,2.5%的氯氟氰菊酯乳油225-300ml/hm2

6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尽量的发挥天敌在自然中的作用。利用生物剂进行防治,譬如Bt制剂(每克含1亿活孢子)1000倍液喷雾、3.5%的苦皮素乳油2000倍液、1.8%的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用生物制剂在卵孵化的盛期喷雾时,需要均匀的,全面的喷雾。

7 毒饵诱杀

蛀果虫爱好食番石榴、杨桃、菠萝和香蕉等水果,可以把这些水果搅烂成果桨,然后再加入5%的奋斗纳可湿粉剂或40%的乐斯本500倍做成毒饵,就能杀死很多的雌虫与雄虫。另一种方法是将这些水果放在菊酯类或敌百虫中,做成毒饵杀死成虫,菠萝加敌百虫、水果生物农药加少量红糖和敌百虫加红糖等三种方法都可以做成毒饵杀死成虫,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勇.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之友,2009(19):54-56.

[2] 何黎红.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J].青海农技推广,

2008,(4):31,34.

[3] 管凌云.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法 篇5

1 三化螟

1.1 发生规律

三化螟是一种单食水稻的害虫。俗称“白羽仔”、“钻心虫”等, 其危害形式是以幼虫钻蛀稻株造成枯心或白穗[2]。成虫有趋光性和趋绿性, 以幼虫在禾头内越冬。在五华县1年发生4个世代, 第1代发生在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 为害早稻秧苗和早插本田, 造成枯心;第2代发生在6月上、中旬, 为害早稻, 造成白穗;第3代发生在6月下旬末至7月下旬, 为害晚造秧苗及早插本田, 造成枯心;第4代发生在9月中、下旬, 为害晚造水稻, 造成白穗。在4个世代中, 为害造成损失最大的是第2代 (俗称“芒种羽”) 和第4代 (俗称“白露羽”) 。

1.2 防治方法

一是压低越冬基数, 及时 (3月上旬前) 春耕沤田, 彻底处理稻桩, 于化蛹之前消灭越冬幼虫, 减少虫源, 控制三化螟的发生量。二是合理安排早、中、迟熟品种, 适时插植, 以避过螟虫危害。三是人工摘蛾摘卵, 点灯诱杀, 拔枯心, 尽量减少虫源。四是药剂除虫。首先, 狠抓适期用药。即掌握在螟卵盛孵高峰期用药, 在刚孵化的蚁螟期用药最佳, 大田一般根据农业部门预测预报的时间进行用药防治;其次, 用药次数应看苗情、虫情而定, 一般用药1~2次, 可病虫兼治;再者, 在抓好第1、3代三化螟的基础上, 重点抓好第2、4代的用药防治。从水稻生育期情况来讲, 重点抓好水稻破口期用药防治[3]。防治三化螟的药剂用18%杀虫双+广治、虎口、虫挫、凯杀、毒死蜱等农药中的一种对水喷雾。

2 稻纵卷叶螟

2.1 发生规律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食叶性害虫, 以幼虫为害稻叶, 叶片被害后只剩叶脉, 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进行, 以致水稻减产。成虫有弱趋光性、趋绿性, 茂密浓绿的田块, 阔叶品种受害最重。此虫以幼虫在田基杂草内越冬,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 虫源多从外地随气流迁入当地, 它的发生与虫源和气候有密切关系。稻纵卷叶螟在五华县每年发生6~7代, 世代不明显, 有重叠现象, 以8、9月间的第4、5代危害最重。近年来, 早造第3代亦有发生危害严重的现象。

2.2 防治方法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除铲除田边沟渠杂草外, 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药剂防治时, 应在幼虫2龄以前喷药除治效果才好, 3龄以后由于卷叶和虫体较大, 抗药力较强, 除治效果大受影响。因此, 一定要抓住卵块盛孵高峰期至幼虫2龄以前, 选用对口农药防治。农药品种与三化螟防治基本相同, 可选用18%杀虫双+广治、虎口、虫挫、凯杀、毒死蜱等农药中的一种对水喷雾。

3 稻飞虱

3.1 发生规律

稻飞虱俗称“禾虱”, 其种类很多, 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 以褐飞虱发生危害最重。一年约发生7~8代, 以3~7代 (约6月中旬至10中旬) 危害最重, 使早晚两造抽穗扬花至黄熟期损失严重[4]。稻飞虱虫体小, 繁殖力很强, 以成、若虫为害水稻。稻飞虱怕光, 有群体性, 喜欢阴闭和潮湿的环境, 禾苗生长浓绿、阴闭田块发生较多, 一般在田中心和入水口的附近发生多, 田边发生较少。其喜欢在水稻茎下部近水面7~10 cm处吸食水稻养分, 轻者使水稻枯黄, 严重者使整株枯萎而死, 形成“穿顶”现象。稻飞虱属于迁飞性害虫, 其发生与虫源和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3.2 防治方法

可用80%敌敌畏+振敌虱、别蚜、扑虱蚜、优乐得、飞虱宁等农药中的一种或几种对水喷施。为发挥和增加药效, 针对稻飞虱的防治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要勤检查, 一经发现达到防治指标 (平均5~8只/株) , 即要适时用药;二是在喷药时田面要有浅水层, 宜于16:00后喷药, 要喷足水量, 把药液喷到稻丛下部, 使药液与虫体接触;三是在若虫期用药;四是注意轮换用药, 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另外, 防治稻飞虱可在药物中加少许煤油, 以增加药物的渗透能力, 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来杰, 王月娥.岳西县中稻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 1999 (2) :27-29.

[2]秦玉金, 鞠国钢.阿维菌素在水稻螟虫无害化治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4 (5) :916.

[3]孟建舒, 何可佳.锐劲特与杀虫双混用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04 (1) :40-41.

[4]张舒, 熊桂云, 杨立军, 等.DM-15电子灭蛾灯对水稻害虫的诱杀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10 (17) :135-136, 200.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法 篇6

1 江苏水稻害虫发生情况的概述

水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作物, 其分布相对较广, 以南方地区居多, 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1]。根据江苏省水稻害虫发生情况来看, 2012年, 江苏省多个县的水稻发生虫灾, 很多水稻被感染上了稻飞虱, 相较于2011年的虫害更为严重, 2012年江苏省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26.67万hm2, 但由于病害的威胁, 会使水稻的产量大大降低。同时, 相关政府部门也给予高度的关注, 政府提供了500万元的防治资金, 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强调农药要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 主张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性, 切记不可为了防治虫害而忽视了环境问题, 否则得不偿失。通过分析, 了解到水稻的常见虫害有稻飞虱、稻螟虫、稻叶蝉、纵卷叶螟和稻蓟马等[2], 其中以稻飞虱相对严重。

2 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措施

2.1 运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

为了达到健康、高效的害虫防治目的, 应遵循生态、绿色的防治理念, 将无公害防治应用其中, 利用害虫天敌来实现对水稻害虫的防治, 借助生物防治的方式, 更具绿色性与高效性。例如, 可利用赤眼蜂来防治水稻的纵卷叶螟, 其是纵卷叶螟的天敌, 种植户可以通过饲养赤眼蜂的方式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效果。赤眼蜂属于卵寄生蜂的方式, 可以选择人工繁殖的方式, 但是必须要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 温度控制在27 ℃左右, 7 d即可繁殖一代, 速度快, 易养殖。放赤眼蜂的时间应选择在水稻害虫产卵旺盛的时期, 13 d/次, 照此持续3次。放蜂量要取决于水稻田内害虫生卵的密度来确定, 通常的放蜂量20万~35万头/hm2。种植户在放蜂时, 应保证放蜂的密度要保持均匀性, 根据风力、温度等来确定放蜂位置。放蜂时, 在竹筒中放入相应的卵卡, 将卵卡排列成“T”字型, 将其放置在田间, 其要稍微高出水稻。放蜂完毕的10 d后, 结合卵色的变化情况来了解其寄生情况, 通常情况下寄生卵会呈现黑色状态, 运用该方式所能达到的防治效果能达到将近80%以上。此外, 可以利用蜘蛛来防治害虫, 利用蜘蛛来对稻田中的稻飞虱、稻螟虫和纵卷叶螟等害虫产生防治效果。

2.2 借助杀虫灯来防治害虫

为了达到理想的虫害防治效果, 应利用物理防治来对害虫进行诱杀, 采用黑光灯或是高压汞灯来实现对螟蛾的灯光诱杀, 在灯诱时, 应将出现的稻螟虫卵块进行及时的清除, 将枯心苗、萎蔫的稻苗进行及时的摘除, 能够将虫口基数予以压低。通常条件下, 针对水稻害虫的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的选择通常以灯光诱杀为主, 主要是利用了害虫的“趋光”“趋色”和“趋波”等特点[3], 借助这些物理特性, 能对成虫起到诱杀的效果, 可大大降低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数量, 能够降低田间虫卵量与虫口密度, 运用该种方式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的特点。根据相关实验研究, 若摆设1盏杀虫灯, 就能杀死0.5kg的害虫, 杀虫灯所起到的杀虫效果较为理想, 值得在水稻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

2.3 保证科学合理的施肥

施肥工作对于水稻虫害具有一定的影响, 应适度的施入肥料, 不可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 盲目施入大量的氮肥, 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虫害的产生。根据相关调查得出, 氮肥施入量越多, 虫害越严重, 害虫的数量会随着氮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 加强对氮肥量的控制非常关键。由此可知, 种植户应根据专家要求, 科学合理开展施肥工作, 是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式。

3 结语

通过对江苏水稻虫害的情况来看, 主要的害虫有稻飞虱、稻螟虫和稻叶蝉等, 其会对水稻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威胁, 害虫会对稻秧进行啃食, 制约着水稻健康生长。传统的虫害防治方法具有高度的污染性, 主要以污染系数较高的化学农药为主, 在防治害虫的同时, 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新时期, 应提倡水稻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坚持绿色、生态的虫害防治理念,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对水稻虫害的有效防治。

摘要: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是人们日常饭桌上的主食, 尤其是南方地区, 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备受关注。不难发现, 影响水稻质量与产量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的威胁, 其中虫害的危害更为严重, 会使水稻出现质量下降、减产的情况。威胁水稻生长与发育的害虫很多, 以江苏省为例, 针对水稻害虫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王中元.水稻和蔬菜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2) .

[2]刘体芬.对植物源杀虫剂在水稻无公害防治技术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9)

甘蔗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篇7

1、蔗龟

1) 主要种类及危害

主要种类是:大等鳃金龟、突背蔗金龟和光背蔗金龟。大等鳃金龟多分布在肥沃的砂壤土地带, 主要以幼虫危害根部。虫体大、食量大, 危害期从6月上旬至11月中旬长达6个月之久, 能把须根全部吃光, 只剩一根蔗桩插在土内, 手提就起, 风吹就倒, 造成整丘、整片死亡, 完全无收, 是一个具有毁灭性的虫种。突背、光背蔗金龟多分布在缓坡地带或河谷冲积沙壤土。4~5月主要以成虫咬食蔗苗基部, 造成枯心死亡, 严重时受害率可达40%以上, 造成缺塘断垄。9月至翌年3月主要以幼虫取食蔗茎的地下部, 将蔗头蛀食成洞穴状, 严重影响宿根发苗。

2)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深耕晒垡:在蔗龟危害严重不留宿根的蔗地, 甘蔗收获后应及时深耕勤耙。采用机械作用和人工捡拾可有效地除去越冬老熟幼虫及部分蛹。

水淹防治:大等鳃金龟在7~8月, 突背、光背蔗金龟在10~11月, 甘蔗生长旺季, 不怕水淹, 而蔗龟处于幼虫期, 有条件的可放水淹灌蔗地, 一般淹过垄面7d左右, 可淹死地下蔗龟。

蔗稻 (水旱) 轮作:危害严重的蔗地, 可轮作水稻, 通过长期淹水, 能消灭土壤中残存蔗龟、可以减轻危害80%左右。

(2) 物理防治

利用突背、光背蔗龟成虫的强趋光性, 在成虫盛发期 (4~5月)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 生物防治

大等鳃金龟在5月底6月初, 结合甘蔗大培土;突背、光背蔗金龟在4月初蔗苗松蔸除草时, 每亩选用2%白僵菌、绿僵菌粉粒剂2~3kg, 与干细土40kg或化肥混合并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覆土。

(4) 药剂防治

大等鳃金龟在5月底6月初, 结合甘蔗大培土;突背、光背蔗金龟在4月初蔗苗松蔸除草时, 每亩选用15%乐斯本颗粒剂1~1.2kg、3%呋喃丹颗粒剂4~5kg或8%金线辛颗粒剂3~4 k g, 与干细土40kg或化肥混合并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覆土。突背、光背蔗金龟在10月底每亩选用48%乐斯本乳油300~400mL、90%杀虫单原粉300g、50%辛硫磷乳油500 mL等, 按亩用药量对水稀释后再均匀淋灌蔗株基部。

2、蔗头象虫

1) 主要种类及危害

主要种类是:细平象、斑点象。细平象以幼虫及成虫在蔗头内危害, 4月中旬初孵幼虫蛀入蔗苗嫩根, 向上蛀食, 进入蔗头危害, 危害期达8~10个月。斑点象:以幼虫危害蔗头, 危害期从当年6月到翌年2~4月, 整个幼虫期均在蔗头内危害;被害蔗株于7月间始见下部叶片枯黄, 蔗头内出现小隧道, 10~12月蔗头严重受损, 有的蛀成粉碎状, 一个蔗头内有虫5~6头, 多的20~30头。此外, 受害蔗头易感染赤腐病, 加速了腐烂, 易倒伏, 损失更重。

2)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翻蔸烧蔸:不留宿根的严重发虫蔗地, 1月中旬前及时收砍翻犁蔗蔸集中晒干烧毁;可杀死大量的越冬成虫或老熟幼虫, 降低虫口数量, 控制其大面积传播。

缩短宿根年限:虫害严重蔗地, 不留二年宿根, 以减少象虫种群在田间积累, 降低受害率。

蔗稻轮作:甘蔗与水稻轮作, 通过长期淹水可消灭土壤中残存象虫, 能大大降低受害率。

清除灌溉沟内蔗蔸:翻挖出来的有虫蔗蔸不堆放在沟河埂上, 发现灌溉沟内有蔗蔸应随时捡出, 以免流水将有虫蔗蔸带入无虫蔗地。

认真清除田边地埂上的割手密、斑茅、类芦、白茅等象虫的野生寄主植物, 最好不要与玉米轮作。蔗头象虫不会飞行, 从发生区引种, 最好采用半茎做种, 如采用全茎做种需注意不要接近土表砍, 以免象虫随种苗远距离传播。

(2) 生物防治

每亩选用2%白僵菌、绿僵菌粉粒剂2~3kg, 与4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 春植蔗在下种, 宿根蔗在3~4月松蔸或5~6月大培土时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并及时覆土。

(3) 药剂防治

每亩选用1 5%乐斯本颗粒剂1~1.2 k g或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4 k g、3%呋喃丹颗粒剂4~5 k g、8%金线辛颖粒剂3~4 k g、3%米乐尔颗粒剂4~5kg, 与4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 春植蔗在下种, 宿根蔗在3~4月松蔸或5~6月大培土时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覆士, 或每亩选用48%乐斯本乳油300~400mL、90%杀虫单原粉300g等, 按亩用药量对水稀释后再均匀淋灌蔗株基部复土, 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

3、蛀茎象虫

1) 主要种类及危害

主要种类是:甘蔗赭色鸟喙象。赭色鸟喙象是云南蔗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严重蛀食蔗茎的新害虫, 在云南分布于勐海、孟连、弥勒、景东等地区, 其中尤以勐海受害最重。此虫除危害甘蔗外, 还危害竹子、玉米、类芦, 其中最喜食甘蔗。以成虫咬食甘蔗嫩茎或未展开的心叶, 幼虫向下蛀食蔗茎, 被害蔗株心叶发黄, 茎节缩短变细, 最后整株枯死。一般1头幼虫危害1株甘蔗, 有的可连续转株危害2~3株。受害株率一般为26.2%~48.2%, 重的达61.5%, 个别田块高达90%左右。宿根蔗因发苗不均、缺塘断垄, 产量损失更严重。

2)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深耕:危害严重不留宿根的蔗地, 甘蔗收砍后, 应及时深耕勤耙, 造成不利象虫生存的环境, 加上机械作用和人工捡拾, 减少越冬成虫。

缩短宿根年限:虫害严重蔗地不留2年宿根, 以减少象虫种群在田间积累, 降低受害率。

蔗稻轮作:甘蔗与水稻轮作, 通过长期淹水可消灭土壤中残存象虫, 能大大降低受害率。

品种合理布局:增加种植抗虫品种;减少种植易感虫品种;最好不要与玉米轮作。

人工捕杀:出土成虫以晴天8~11时、15~18时活动最多, 而且虫体大, 行动缓慢, 有假死性, 可在7~8月成虫出土盛期, 巡田捕杀, 以减少田间卵量;8~9月幼虫钻蛀取食, 枯死蔗株大量出现, 幼虫尚未入土, 可人工割除枯死蔗株, 取杀其中幼虫, 以减少转株危害和压低虫口密度。

水淹防治:10月上中旬幼虫入土盛期, 甘蔗生长旺盛, 不怕水淹可放水淹灌蔗地。一般淹过垄面5d左右, 可淹死地下象虫。

(2) 生物防治

每亩选用2%白僵菌、绿僵菌粉粒剂2~3kg, 与4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 在6月中下旬培土时撒施于蔗株基部覆土。

(3) 农药防治

每亩选用1 5%乐斯本颗粒剂1.2~1.5kg或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4kg、3%呋喃丹颗粒剂4~5kg、3%呋甲颗粒剂4~5kg, 与4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 在6月中下旬培土时撒施于蔗株基部覆土, 到7月上旬底和8月上旬初再结合甘蔗绵蚜等其它害虫的防治, 选用40%水胺硫磷乳油、48%乐斯本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40%氧化乐果乳油等800~1000倍液叶面喷雾。

略论森林害虫的综合防治 篇8

一、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首先, 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迅速、蔓延广泛, 我国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第二, 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 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的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总体看来呈上升趋势;第三, 大面积暴发的偶发性森林病虫害, 使森林资源损失严重;第四, 经济林病虫害日益严重, 降低林木经济价值, 给种植户造成严重损失, 制约着我国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最后, 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会上升为主要害虫, 导致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增多, 成为防治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阻碍。

二、我国森林的病虫害类型

(一) 枝梢害虫。

包括两类:一是刺吸害虫。如同翅目的粉虱、蚜虫、蛤类、叶蝉等, 其若虫和成虫均以刺吸树木汁液为生, 可引起枝叶萎缩和枯黄, 或形成瘦瘤, 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甚至造成枯死。有些害虫还可传播病毒病害, 其中很多是重要的检疫对象。二是钻蛀害虫。蛀食林木枝梢的昆虫。有鳞翅目的螟蛾类、卷蛾类, 鞘翅目的象甲类、天牛等。它们影响主梢生长或主干形成, 或使主干扭曲, 顶梢丛生, 降低木材利用价值, 甚至引起整株枯死。

(二) 叶部害虫。

种类繁多, 主要有鳞翅目的尺蛾、枯叶蛾、毒蛾、潜叶蛾、卷蛾、斑蛾等, 以及膜翅目中的叶蜂、鞘翅目中的叶甲, 直翅目中的竹蝗等。在大部分叶部害虫中, 枯叶蛾科的松毛虫历来是中国松林的重要害虫。大多数食叶害虫营裸露生活, 生殖力强, 受气候、天敌等因素的影响显著, 近老熟时幼虫食量剧增, 因而在发生数量上带有明显的周期性或爆发性, 迁移扩散范围广、速度快, 林木健康与否都能受害, 林木叶片被吃光后常导致小蠹、天牛等枝干部害虫大量发生。

(三) 果实种子害虫。

有鳞翅目的卷蛾、螟蛾、麦蛾、举肢蛾, 鞘翅目的象虫, 膜翅目的叶蜂、小蜂和双翅目的花蝇、瘿蚊等。此类害虫多在寄主花期或幼果期产卵, 随果实的生长而逐渐发育, 取食果轴、种鳞及果仁等不同部位, 影响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发生严重的地区常常导致种子连年失收。

(四) 干部害虫。

主要包括鞘翅目的小蠢、天牛、吉丁虫、象甲, 鳞翅目的木蠢蛾及透翅峨, 膜翅目的树蜂等。除成虫期营裸露生活外, 卵、幼虫、蛹等均在树皮下、树干裂缝中或木质部内营隐蔽生活。林木中的被压木、风折木和风倒木是这类害虫长期维持一定数量的基本依托, 成为它们藏匿的地方。森林经营管理不当, 如夏季采伐后未及时将原木运出, 未及时对中龄林进行抚育采伐, 以及过度修枝, 未及时清除被害立木等都可造成蛀干害虫大量发生。

(五) 根部害虫。

有鞘翅目的蛴螬、鳞翅目的地老虎、金针虫、双翅目的种蝇和直翅目的蝼蛄等, 这类害虫栖居于土壤, 取食于刚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的根、茎及幼芽, 或蛀入幼树根内取食。其发生与土壤的类型及圃地的前作、水肥管理、林木和灌木的种类等有关。如地老虎喜较湿润的粘壤土;前作为大豆和施用未经腐熟的厩肥时蛴螬、种蝇发生较多等。

三、森林害虫的综合治理及其原则

我国防治害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应用多种可以彼此相辅相成的防治方法, 把害虫种群数量抑制在不产生经济损害的水平。营林技术措施包括营造混交林, 重视良种壮苗, 适地适树, 合理密植, 合理打枝, 及时间伐, 保护下木及枯枝落叶, 促使树木生长旺盛, 保持林中不同生物种群的相对平衡等。此外还应根据需要采取生物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以及植物检疫等。

(一)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内容包括:一是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 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 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 还有蜘蛛和螨类。二是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 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 肿腿蜂防治天牛, 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三是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 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 (真菌) , 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 (细菌) , 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 (病毒) 。生物防治是现在比较受各国欢迎的防治方法, 它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 避免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不会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 没有有害物质参与食物链循环, 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使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 有效的防治森林害虫,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因而被广泛接受。

(二)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利用物理因子或机械作用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的干扰, 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物理因子包括光、电、声、温度、放射能、激光、红外线辐射等;机械作用包括人力扑打、使用简单的器具器械装置, 直至应用近代化的机具设备等。主要有光的利用、温度的利用、生物物理技术、放射能和电离辐射、人工和使用器械机具捕杀等方法。这类防治方法可用于有害生物大量发生之前, 或作为有害生物已经大量发生为害时的急救措施。

(三)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 将有害生物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农药的生物活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有害生物的杀伤作用, 是化学防治速效性的物质基础;二是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的抑制或调节作用;三是对有害生物行为的调节作用;四是增强作物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

(四)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 它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区别。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是植物保护工作五个方面, 其中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植物检疫, 其内容涉及植物保护中的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 也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 有时甚至是某种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IPM) 计划中唯一一项具体措施。通过检疫检验发现有害生物, 可采取禁止入境、限制进口、进行消毒除害处理、改变输入植物材料用途等方法处理, 一旦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 则应在未传播前及时铲除。

在实行森林害虫综合防治时, 应从生态、安全、经济以及保护环境, 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 有利于自然控制等多方面的原则出发。这样, 既遵守了自然规律, 保证了虫害地区的生态平衡, 又不会污染当地环境,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既保护工作人员、植物和天敌安全, 又有效的控制了虫害;既适时的进行防治, 不盲目防治, 避免了经济损失, 又没有破坏当地的生态结构, 在不危害环境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森林害虫防治中, 要“适地适防”, 对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合的防治方法,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实施多种措施并举的策略, 多管齐下, 使综合防治更有效、更迅速, 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森林害虫综合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江.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2].冯万学, 张坤.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科技与生活, 2010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析 篇9

关键词 农作物;水稻;病虫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离不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农业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病虫害频发,国家相关机构、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开始重视农作物的病虫害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引入防治技术,本文将对此展开系统性分析与探讨。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分析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害生物很容易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如微生物、害虫卵等有害生物,其可能在一定条件与环境下迅速繁殖、生存、传播。在生态环境之中,各种各样的生物会形成一个生物群落,而农田生态系统又属于这一个生物群落之中,并且在这一个生物群落之中,各种生物之间又是相互制约的[1]。农田本身的生态系统属于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最好能够多种技术相互的兼顾,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才能够取得绝佳的效果。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

2.1 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农业生产理念、技术的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要想取得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就应该合理地选择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将新技术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在昆虫的研究中,农作物病虫害生长繁殖问题是非常核心的课题。在繁殖期间选择正确的方式扼杀,无疑是最佳的手段。

2.2 完善农药产品市场

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都选择化学试剂,这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胡乱使用农药的现象频出,导致试剂的效果与预期的效果存在天壤之别,甚至还可能埋下负面隐患。所以,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大农药的监管与生产力度,最好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避免农药带来的污染。

2.3 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利用新型的防治技术非常关键。新型的防治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中的病虫害问题,也不会对粮食或环境带来较大污染。所以,推广并普及新型防治技术的应用,结合病虫害相应的知识从旁适当引导,做好示范点的推广工作,让农户愿意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2]。

3 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

现阶段,随着实验室条件的不断完善,饲养技术的不断进步,瓢虫、蜘蛛、茧蜂等天敌昆虫也得到大规模的人工繁殖,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通过天敌的利用来调节水稻田的害虫,能够实现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动态平衡,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3]。

3.1 积极推广农业防治技术

3.1.1 合理密植,减少病虫危害

适当调节水稻栽插密度,降低田间湿度,增强田间光照强度,利用湿度低,控制水稻螟虫、飞虱、卷叶螟的繁衍;减少纹枯病的危害。

3.1.2 坚持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基数

推广“稻-苕-麦”“稻-蔬-蔬”的种植方式,不但扩大了复种面积,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而且减少了病虫危害。

3.1.3 合理施肥,减少病虫发生

积极推广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合理调剂氮、磷、钾的比例,减少氮肥施用数量;努力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2 利用蜘蛛防治水稻害虫

蜘蛛属于蜘蛛目,蛛形纲,节肢动物们。其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属于肉食性。一般在森林、农田以及果园之中捕食害虫。在水稻虫害的防治中,农田蜘蛛是主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在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稻叶蝉、稻飞虱、蚜虫、稻苞虫等是稻田蜘蛛主要捕获的害虫,一般来说1头草间小黑蛛1 d可以捕食2~3只害虫,而拟环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纹狼蛛1 d可以捕食4~6只害虫。观察发现,稻田的蜘蛛与稻叶蝉、稻飞虱呈现出1∶4的比例时,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在田埂中尽可能种植豆类作物,这样就可以在春耕时为蜘蛛设置一个暂避的场所。在农田中化学农药,也需要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且还要懂得让农药具备选择性,做好相应的施药方法的改善,尽可能降低施药的次数与面积。如防治稻螟可用(呋喃丹颗粒剂、巴丹)杀虫双、杀虫单颗粒剂,既可防治害虫,又可保护蜘蛛及其他天敌少受伤害。

3.3 利用蛙类防治水稻害虫

蛙类主要的食料是昆虫及其他小动物。蛙类捕食水稻害虫的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叶蝉和稻蝗等。由于蛙类本身的食量较大,1只黑斑蛙1 d能够吃70~90头稻叶蝉和稻飞虱。1只泽蛙1 d最多可吃稻叶蝉266头。所以,在水稻田中严禁捕捉青蛙,并且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做好蛙类的保护工作。在村级,需要建立好蝌蚪的繁殖基地,等待蝌蚪长到3 cm左右时,将其分养到大田当中去,并且要保障田里始终有水。同时,注意到施药与施肥的双重处理,以此来保证蝌蚪存活。

笔者认为,还可以积极推广稻田养鱼、养鸭,充分利用鱼、鸭吃食螟虫、飞虱、叶蝉,减少害虫的发生。

4 结语

目前,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想要开展好这一项任务,需要多方面工作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现阶段,虽然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有许多种,但在选择时,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认真分析,正确选择,以便将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到最好、最佳。

参考文献

[1]余秀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290.

[2]张淑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2(2):36.

[3]宋伟志.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28,30.

芝麻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篇10

1 芝麻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

1.1 地老虎

地老虎是我国芝麻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 又名土蚕、黑地蚕、切根虫等, 属鳞翅目夜蛾科。从北至南, 1年可发生2~6代, 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的为第1代幼虫。芝麻苗期, 幼虫啃食芝麻顶心嫩叶, 或咬断芝麻幼嫩茎杆, 造成缺苗甚至断垄, 幼虫啃噬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 加重了芝麻病害的发生, 造成减产。

1.2 蝼蛄

俗称拉拉蛄、土狗子等, 属直翅目蝼蛄科。1年或2~3年发生1代, 通常栖息于地下, 于夜间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动, 吃新播的种子, 咬食作物幼根嫩茎, 潜行土中, 形成隧道, 使作物幼根与土壤分离, 因失水而枯死。

1.3 金针虫

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3种, 其幼虫统称金针虫, 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 属鞘翅目叩头甲科。3~4月幼虫开始活动, 咬食芝麻种子, 使之不能出苗, 或咬断刚出土的幼苗, 为害幼苗根系, 使芝麻幼苗枯萎甚至死亡, 由于根部受到咬噬, 芝麻病原菌更易侵入, 造成根部腐烂。

1.4 蚜虫

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等, 属同翅目蚜科, 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l年发生1~4代, 6月中、下旬开始为害, 7~8月芝麻现蕾前后和花期是为害盛期。成蚜、若蚜群集在嫩叶背面、嫩梢和花序上吸食汁液, 使叶片卷缩畸形, 影响芝麻生长发育, 严重时造成叶片、蕾花干枯脱落、减产。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可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1.5 盲蝽象

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 1年可发生1~4代, 成虫于6~7月为害芝麻, 通常在芝麻嫩叶背面吸取汁液。芝麻叶片受害后, 先在中脉基部出现黄色斑点, 逐渐扩大后使心叶变为畸形, 影响芝麻正常生长, 有时也直接为害花蕾, 造成落蕾。

1.6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又名玉米夜蛾、贪夜蛾, 属鳞翅目。该虫害是一种分布广、食性杂、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1年发生4~6代, 6月下旬开始出现, 8~10月高温干旱季节发生严重。幼虫取食芝麻叶片, 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 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有时也为害嫩茎和蒴果, 使芝麻不能结实, 对产量影响很大。

1.7 芝麻荚野螟

芝麻荚野螟又名芝麻螟、胡麻蛀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 是我国长江以南芝麻产区重要虫害。1年可发生4代, 7月下旬开始发生, 幼虫吐丝, 缠绕花、叶或钻入花心、嫩茎、蒴果里取食, 常把种子吃光, 蒴果变黑脱落, 植株黄枯, 造成减产。

1.8 芝麻天蛾

芝麻天蛾别名芝麻鬼脸天蛾、芝麻人面天蛾, 属鳞翅目天蛾科。1年发生1~3代, 7月中、下旬是幼虫为害盛期, 幼龄幼虫晚间取食, 白天栖息在叶背;老龄幼虫昼夜取食, 常将叶片吃光, 也可为害幼茎, 造成减产。

2 芝麻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换茬, 降低虫害在土壤中的累积。

(2) 秋冬或春季深翻整地, 可将一部分成虫或幼虫翻至地表, 使其冻死、风干或被天敌捕食、寄生以及被机械杀伤, 从而增加害虫的死亡率, 一般可降低虫量15%~30%;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 破坏害虫生存环境, 减少虫源。

(3) 施用腐熟的厩肥、秸秆等有机肥, 破坏有机肥中部分虫卵。

(4) 平衡施肥, 避免偏施氮肥;适时播种, 及时间苗、定苗, 加强田间管理, 避免出现高脚苗、黄化苗, 从而形成健壮植株, 增强植株抗性。

2.2 物理防治

运用电、磁、声、光等物理技术, 开发出相应设备, 利用害虫成虫昼伏夜出及趋光特性, 诱杀成虫。生产上使用较多的主要有黑光灯、频振灯。黑光灯或频振灯于成虫盛发期设置在芝麻田间或地头, 杀虫效果非常显著, 可诱杀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盲蝽象、甜菜夜蛾、芝麻荚野螟、芝麻天蛾等主要芝麻害虫的成虫, 防治范围广泛, 防治效果明显, 能大幅降低田间落卵量、虫口密度。

(1) 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 能放射出一种人看不见的紫外线, 黑光诱虫灯由黑光灯管及其配件、防雨罩、挡虫板、高压电网组合而成, 使用时在灯下放置1个盛有杀虫药剂的收集器, 害虫触网即被电击杀死, 或掉入收集器被药剂杀死。

(2) 频振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等特性, 选用对害虫有极强诱杀作用的光源与波长、波段引诱害虫, 并通过频振高压电网杀死害虫的一种先进实用工具。

2.3 生物制剂防治

生物制剂防治是一种新型、高效、不污染环境的防治方法。生产中使用较多的生物制剂有以下几种:

(1) 苦参碱。也叫苦参素、苦参杀虫剂等, 是由中草药植物苦参的根、茎、叶、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广谱性植物杀虫剂, 对人畜低毒, 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可防治蚜虫和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 楝素。植物性杀虫剂, 对人畜毒性较低, 对天敌安全, 在环境中易分解, 不污染环境。可产生胃毒, 造成害虫拒食, 抑制害虫生长发育。可防治甜菜夜蛾、芝麻荚野螟、芝麻天蛾等害虫。

(3) 阿维菌素。别名虫螨光、齐螨素等, 抗生素类杀虫剂, 在土壤中易被微生物分解, 在环境中无累积作用, 对农作物安全。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害虫中毒后, 麻痹、不活动、停止取食, 2~3d后死亡。可防治蚜虫、甜菜夜蛾、芝麻天蛾等害虫。

(4) 多杀菌素。多杀菌素又名催杀、菜喜, 是从放射菌代谢物提纯出来的生物源杀虫物, 属抗生素类杀虫剂, 毒性极低, 对人、畜、鸟类低毒, 喷药后当天即见效果。可防治甜菜夜蛾、芝麻荚野螟、芝麻天蛾等害虫。

2.4 人工捕杀

(1) 对于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可在芝麻幼苗出土以前, 采集新鲜杂草、泡桐叶或莴苣叶于傍晚时堆放在地上, 诱杀幼虫;对老龄幼虫, 可每天早晨到田间, 扒开新被害芝麻周围的土块, 捕捉幼虫杀死。

(2) 用糖、醋、酒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 配方为糖∶酒∶醋∶水为6∶1∶3∶10, 加少量90%晶体敌百虫, 对防治地老虎很有效。

2.5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生产中化学类杀虫剂种类繁多, 应当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剂种类, 严格按照规定浓度施用, 不可随意加大浓度和用量, 避免产生药害, 加重环境污染。生产中较常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硫双威。硫双威是一种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在土壤中残效期很短, 既能杀卵, 也能杀幼虫, 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可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甜菜夜蛾、芝麻荚野螟、芝麻天蛾等害虫。

(2) 毒死蜱。又名乐斯本、氯砒硫磷等, 广谱性杀虫剂, 在土壤中持期较长, 达2~4个月, 药效不受土壤温湿度及施肥的影响, 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可用颗粒剂或采用毒土法防治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喷雾可防治蚜虫、盲蝽象、甜菜夜蛾、芝麻荚野螟、芝麻天蛾等害虫。

(3) 氟氯氰菊酯。别名百树菊酯、百树得, 是高效广谱杀虫剂, 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 杀虫迅速, 持效期长, 对作物安全。可防治甜菜夜蛾、芝麻荚野螟、芝麻天蛾幼虫, 亦可防治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4) 杀螟单。是一种人工合成沙蚕毒类广谱杀虫剂, 胃毒作用强, 杀虫活性较高, 属神经毒剂, 同时具有一定的触杀、拒食和杀卵等作用。对害虫击倒快。可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盲蝽象、甜菜夜蛾、芝麻荚野螟、芝麻天蛾等害虫。

3 小结

现代社会提倡绿色农业, 呼吁无公害生产, 减少农药使用, 或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食品安全性。在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上, 一直存在偏重化学药剂防治, 忽视其他防治措施的问题。药剂防治大多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后采取的措施, 方法单一, 效果有限;化学药剂使用过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因此, 芝麻害虫的防治采用农业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人工方法、化学方法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的综合防治体系, 只有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才能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控,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减轻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摘要:介绍了芝麻害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以有效控制虫害对芝麻的影响, 从而降低损失, 提高芝麻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芝麻虫害,种类,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程亚樵.作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杨毅.常见作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3]徐映明.农药施用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民警培训下一篇:培养全方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