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匀沉降影响

2024-07-24

不均匀沉降影响(精选12篇)

不均匀沉降影响 篇1

摘要:针对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墙体开裂, 严重时会引起房屋倾斜甚至于倒塌的情况, 以扬州市某多跨六层框架结构建筑为例,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 模拟分析了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框架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不均匀沉降,有限元分析,上部结构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其中开裂就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在引起开裂的诸多原因中由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研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产生的危害是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1]。

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扬州市某框架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结构施加支座位移的方法来得到不均匀沉降对上部框架结构内力、变形影响的数字分析[2]。深入认识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危害。

1 有限元模拟框架结构不均匀沉降

1.1 工程概况

本文采用的模型为扬州市某多跨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 纯框架结构, 独立柱基础, 纵向8跨, 每跨6 m, 横向3跨, 中跨2 m, 其他两跨6 m。一层层高为4.5 m, 2层~6层层高3.6 m。主梁采用统一截面250 mm×600 mm, 次梁采用统一截面200 mm×500 mm, 柱采用统一截面600 mm×600 mm, 板厚为120 mm。梁、板、柱采用C30混凝土, 弹性模量为3.0×104N/mm2, 混凝土容重25 k N/m3 (见图1) 。三维结构模型见图2。

1.2 荷载选取

1) 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使用时产生的活荷载。其中结构自重采用程序自动计算, 混凝土容重25 k N/m3, 活载按规范办公楼面取2.5 k N/m2, 上人屋面活荷载取2.0 k N/m2。2) 水平荷载。水平荷载主要考虑风荷载, 本文取基本风压为0.4 k N/m2, 地面粗糙度为C类。3) 不均匀沉降荷载。通过约束框架结构支座的水平方向位移, 施加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竖向位移, 模拟分析不均匀沉降对结构内力变化的影响, 四种工况各支座模拟沉降值见表1。

2 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分析

2.1 对结构支座竖向变形的影响

不均匀沉降作用时建筑物三维模型见图3。

mm

通过与模拟施加的各支座沉降量比较 (见表2) , 计算出来的结果表明:每个支座的沉降量是由自身的沉降量与周围支座沉降影响所导致的附加沉降量相加[3]。如工况4作用下, ①轴, ⑨轴线的支座由于约束了该支座的6个自由度, 所以支座不会由于周围支座沉降而产生沉降。②轴, ⑧轴线支座受周围支座沉降影响而产生了4.2的附加沉降量, 同理③轴, ⑦轴线, ④轴, ⑥轴线, ⑤轴线的支座附加沉降量分别为8.4, 12.6, 16.8。可以发现支座附加沉降量从①轴~⑤轴是逐渐增加的, 相对应的从⑤轴线~⑨轴线支座的附加沉降量在逐渐减少, 由此说明当支座沉降量越大时对周围支座沉降量的影响也越大。

mm

施加的不均匀沉降, 对底层支座的沉降值影响最大, 随着楼层的增高影响相对来说越来越小[4]。如表2在工况4作用下, 在⑤轴线位置处施加的沉降值为48, 在一层楼高处总沉降值为64.85, 差值为16.85, 而再往上一层差值只有0.04, 越往上差值也越小 (见表3) 。

2.2 对梁、柱弯矩的影响分析

本文所选用的模型和各种工况施加的沉降量均关于⑤轴线对称, 因此在分析沉降自中心向两侧扩散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时, 仅给出①轴~⑤轴的数据。

由图4~图7可以看出, 支座沉降只对当前以及相邻框架的梁、柱弯矩影响较大, 而对相距较远的框架的梁、柱弯矩影响较小。如果在S2工况作用下, 在④, ⑤, ⑥三根轴线处的支座模拟施加沉降, 从弯矩图可以看出产生较大弯矩的截面主要在③轴线~⑦轴线, 对于①轴, ②轴, ⑧轴, ⑨轴线梁、柱截面产生的弯矩相对较小。

k N·m

由表4可以看出, 在不同工况作用下, 不均匀沉降对框架柱底层和顶层弯矩的影响最大[5]。如工况4, 底层柱的柱顶、柱底弯矩相差有一倍, 顶层柱的弯矩变化也相当大, 由柱底的346.63 k N·m变成柱顶的469.37 k N·m, 而中间楼层柱顶、柱底弯矩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小, 基本稳定在10%以内。

2.3 对梁、柱剪力的影响分析

k N

根据计算结果, 不同工况作用下梁柱各截面剪力均有所增大, 从图8~图11可以看出, 柱截面在底层剪力最小, 在第二层和顶层的时候剪力都比较大, 在中间楼层各层剪力值变化幅度不大且比底层大但比第二层和顶层剪力值小。如表5所示:在工况4作用下底层柱剪力最小为80.72 k N, 第二层和顶层剪力值分别为193.52 k N和226.66 k N, 但是中间三层剪力值却只有170 k N左右且变化幅度在10%以内。梁端剪力随着沉降范围的扩散逐渐扩大, 但是不同工况下剪力变化最终趋于相同的最大值140 k N[6]。

2.4 对柱轴力的影响分析

图12~图15数据表明, 不均匀沉降对柱轴力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沉降范围内的柱以及临近沉降范围的柱, 如表6所示①轴线处的柱, 在S1, S2工况作用下轴力基本没有变化, 但在S3工况下, 由于在③轴线支座处施加了沉降, 而①轴线位置处柱属于临近沉降范围的柱, 此时该位置处轴力有了74 k N的变化, 在S4工况作用下时, 该位置柱轴力变化达到了615 k N。同理, 在轴网中心位置⑤轴线处由于施加了沉降, 该位置处地基反力减小, 因此对柱轴力影响较大, 使得柱轴力变得很小[7]。

k N

3 结语

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当框架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在沉降位置处的柱以及柱间梁会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 不在沉降范围内的柱竖向位移并不明显, 同时沉降范围柱间的框架梁会产生明显的竖向位移, 即产生了较大的转角。2) 当框架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沉降范围内的梁、柱截面会产生较大的弯矩, 远离沉降范围的构件产生的弯矩相对较小, 而对柱截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底层和顶层。3) 当框架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在底层、二层和顶层柱端产生的剪力最大。且在不同工况下梁、柱端剪力各自趋于相同的最大值。4) 当框架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对沉降位置处柱的轴力影响最大, 而对不在沉降范围内柱的轴力几乎没有影响。5) 本文主要是模拟分析“盆式”沉降时框架结构所产生的变形和附加内力。但也可以用该方法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局部沉降等各种不均匀沉降的情况进行数值分析。

参考文献

[1]徐剑波.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5.

[2]任庆伟.软土地区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影响[D].天津:天津大学, 2009.

[3]王向阳.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影响的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 2011.

[4]杨富春.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结构影响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09 (15) :384.

[5]高自理.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框架结构影响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

[6]周长海.不均匀沉降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的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 2010.

[7]吴胜发, 孙作玉.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4 (3) :261-266.

不均匀沉降影响 篇2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高速发展。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其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开始显现,其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wWw.wenku1.com。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给高层建筑物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轻则会造成高层建筑物的墙体开裂,重则会造成高层建筑物的倾抖,甚至坍塌。所以,在高层建筑物施工中要做好防止其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严防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沉降带来的后果。本文着重对防止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进行分析,以保证施工人员做好工程施工的提前准备,防治出现基础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探讨 篇3

摘要:本文以金沙洲新社区项目为工程背景,针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着重探讨其防治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不均匀沉降成因防止措施施工处理措施

0引言

广州金沙洲新社区工程由35栋6层住宅楼、9栋11层住宅楼、20栋18层住宅楼,7个大型地下车库,以及小学、中学、幼儿园、卫生站、邮局等配套设施组成。本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东南临沙贝海、白沙河,地下水系非常发达,岩溶极为发育,软弱地基土丰富,局部岩面倾角很大,施工完成后的建筑物由于地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造成出现墙体开裂或房屋倾斜,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本文针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着重探讨防治和处理措施。

1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地基是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物地基沉降量较大,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所引起的破坏正常分析认为:①建筑地基为软弱地基,地基下卧层软土厚度较大,土的压缩性较大,造成地基的沉降量较大。②建筑物长度较大,由于土质的不均匀分布,及上部结构荷载的不均匀分布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③相邻四层建筑物复合地基的影响,使之与相邻建筑的地基沉降较小,而引起不均匀沉降。

因此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地基无滑动的危险。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2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采取的防治措施

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采取的防治措施就要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从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减少建筑物的总沉降量,相应地减少不均匀沉降量,增强上部结构对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

2.1地质基础勘察方面地质钻探报告是一门专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钻探报告是设计人员的主要设计依据,必须提高地质勘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责任感,这样才能使钻探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2.2采用多种设计,增强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建筑措施。住宅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太多;避免建筑物有显著的高差或荷载差异。

设置沉降缝。长度较大的住宅,考虑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对于平面图形复杂的,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要在其转折处;层高高差处或荷载显著不同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相邻建筑物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由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

结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石承重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在2.5至3之间时,可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房屋不易出现裂缝。

合理布置纵横墙。承重结构的墙身是房屋扭曲的主要受力构件,它具有调整地在不均匀变形的能力。纵、横墙的布置合理与否,对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影响很大。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对于砖石承重结构的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妥。

设置圈梁。在建筑物的墙体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裂缝的发展。

2.3切实提高施工质量①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②砖的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组砌形式一定要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来确定。③正确设置拉结筋。④不准任意留直槎甚至阴槎,构造柱马牙槎不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墙体整体性和抗震性。⑤加强沉降检测。

3不均匀沉降施工处理措施

在选择不均匀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3.1当拟建的相邻建筑物之间轻(低)重(高)悬殊时,一般应按照先重后轻或先高后低的程序施工,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沉降差。

3.2采用混凝土后浇带施工工艺。当建筑物体重大,高差不悬殊时,可采用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方法,即在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建筑物沉降到一定的程度,在预先留置的部位补浇混凝土。

3.3活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如粮库、料仓等,在施工前采用控制加载速率的堆载预压措施,使地基预先沉降,减少建筑物施工后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3.4当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做基础,避免地基被扰动。在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地基上开挖基坑时,要注意尽可能不扰动土的原状,通常可在坑底保留大约200mm厚的原状土,待敷设垫层时才临时铲除。如发现坑底软土上已被扰动,可挖去扰动部分,用砂、碎石(砖)等回填处理。

3.5加强建筑物的沉降观察,做好详细记录。在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设置足够数量和符合标准的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全部竣工后二年内沉降观测每3个月不少于1次。

4质量检验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

5结语

不均匀沉降影响 篇4

基础本身发生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所引起的, 占有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 所以对地基在不均匀沉降问题上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有限元方法来对框架结构进行的不均匀沉降模拟技术

1.1工程的基本情况

这个工程是多跨度的, 一共有六层的框架结构, 建成后的使用用途主要是做办公楼, 而其它是纯框架的结构, 有自己独立的柱基础, 纵向共有八个跨度, 每个跨度之间的距离是六米, 而在横着的方向有三个跨, 中间的跨度是两米, 而其他的两个跨度都是六米。第一层的层高是4.5米, 第二层到第六层的层高都是3.6米。而这栋建筑的主梁是选用了统一的截面, 其面积是250毫米×600毫米, 而它的次梁是选择用截面统一为200毫米×500毫米, 建筑物的梁柱选用600毫米×600毫米的统一截面, 其板厚达到了120毫米。梁和板还有柱都选择用C30的混凝土, 对它的弹性模量制定为3.0×104N/mm2, 混凝土的容重是25 k N每立方米。

二、分析沉降对框架上部结构的影响

2.1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支座在竖直方向的影响分析

使用这些模型就可以模拟出对其施加的力, 以及对各个支座在沉降量方面影响的大小, 通过对这些作用力在沉降方面的计算可以看出, 每个支座的沉降量, 并不是它自己的本身所造成沉降的量, 而是在这个基础上, 再加上它周围支座的沉降量, 这些沉降量才是其对支座所有影响的表现形式。在正常的工作作用下, 工程的轴, 还有轴线的支座, 它们可以制约这个支座的六个自由度, 所以这个支座并不会因为周围的支座发生沉降而自身要产生沉降。而如果轴, 还有这个轴线的支座, 假如在周围支座产生沉降问题的影响而产生了带有4.2的附加沉降量, 那么相同的道理, 其他的轴, 还有它的轴线, 对这些轴线的支座, 都会产生一定的附加沉降量。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可以得出, 支座的附加沉降量基本上都是从 (1) 轴到 (5) 轴而逐渐呈现递增趋势的, 但是与之对应的在 (5) 轴线到 (9) 轴线的支座, 它们的附加沉降量却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通过这些实例可以说明, 在支座的沉降量越来越大的时候, 它对周围支座所产生的沉降量的影响肯定是越来越大的。

2.2分析不均匀沉降量对梁以及柱弯矩的影响

在这次模型的实验中, 所有的实验其施加的沉降量都是对第 (5) 轴线是对称的情况下来分析的, 所以在进行沉降从中心向两侧而扩散的分析中, 对它的结构内力以及变形的影响分析中, 只需要从 (1) 轴到 (5) 轴的数据即可。通过对 (1) 轴到 (5) 轴的实验数据分析, 发现在不同的工作状况作用下, 工程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的柱底

层, 还有顶层弯矩的影响是最大的。就比如说在第四种工作状况下, 底层柱的柱顶, 还有柱底的弯矩相比, 它们相差接近有一倍的量, 而顶层柱的弯矩变化量也是非常大的, 通过对实验情况的测量得出, 柱底的弯矩从346.57 k N·m变成了柱顶的469.28 k N·m, 而中间楼层的柱顶, 还有它的柱底的弯矩, 通过计算分析其变化量都是非常小的, 而且基本都是稳定在10%的变化范围以内。

2.3分析不均匀沉降对梁还有柱剪力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 从结果可以发现, 在不同的工做状况下, 这个建筑的梁柱各截面的剪力都有很大的增加量。

而且仔细对图1到图4进行分析就可以断定, 建筑柱的截面在底层方面所受的剪力是最小的, 在第二层建筑柱的截面在底层方面所受的剪力和顶层时所受的剪力都是要比别的时候大很多的, 而在建筑物的中间楼层, 各个楼层的剪力值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且中心柱子的剪力值和底层的剪力值比起来要大, 但是和第二层柱的剪力值比起来要小很多。在这种工作情况下, 作用在下面底层柱的剪力最小可以达到80.52 k N, 而第二层还有顶层的剪力值却分别达到了193.55 k N和226.56 k N, 中间所有三层的剪力值而只有170 k N左右, 并且它的剪力变化量在10%以内。建筑物梁端的剪力, 也不会一成不变的, 它是伴随着沉降量范围逐渐的夸大而扩大, 但是在不同的工作状况下, 它的剪力变化值在最后都是要趋于相同的最大值140k N的。

2.4分析不均匀沉降对柱在轴力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图5到图8的数据分析, 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在对建筑物的柱轴力方面的影响, 大都只是局限在沉降范围内的柱和临近沉降范围里面的柱, 在 (1) 轴线位置的柱, 还有在S1和S2位置的工况作用下, 建筑物的轴力都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在S3的工做状况下, 因为在 (3) 轴线的支座位置, 给其施加了一个沉降的作用, 而在 (1) 轴线的位置, 这个柱还是属于临近沉降的范围内, 所以在这个时候, 这个位置的轴力有了74 k N的变化量, 在S4的工做状况下, 这个位置的柱轴力达到了615 k N, 这个柱轴力的变化量是非常大的。同样的道理, 如果是在轴网的中心位置, 也就是 (5) 轴线的位置, 因为给其施加了一个沉降, 所以这个位置的地基反力就会减小, 所以这种情况下对柱轴力的影响就会非常大, 而这样一来, 这个地方的柱轴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2.5不均匀沉降对框架混凝土结构的影响结果分析

通过使用软件对不均匀沉降的模拟分析, 如果框架的结构在发生不均匀的沉降时, 其沉降位置的柱, 还有柱间的梁都会发生非常大的竖直方向的变形, 而如果柱不在沉降的范围内, 那么它的竖向位移就不是非常的明显了, 而且它的沉降会导致框架梁发生非常明显的竖向移动, 也就是产生了非常大的转角。而如果框架的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均匀沉降时, 在这种沉降的范围内, 发生沉降位置的梁, 还有柱的截面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弯矩, 有的弯矩会很大, 而在远离沉降范围的位置, 它的构件所产生的弯矩相对而言就会很小, 而在柱截面方面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底层以及顶层。如果框架的整体结构发生了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在沉降位置的底层, 还有二层, 以及顶层的柱端, 所产生的剪力是比其他地方要大很多。而且在不同的工作状况下, 它的梁, 柱端的剪力, 会各自的趋向相同的最大值。如果建筑的框架结构发生了不均匀的沉降时, 其对沉降地方的柱, 尤其是对柱的轴力方面的影响是最大的, 但是如果柱的位置不在发生沉降范围的时候, 对柱的轴力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

三、总结

通过使用模拟的分析方法, 对“盆式”的不均匀沉降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发现其对框架的结构, 尤其是在变形和附加内力方面的影响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在不同的沉降位置, 和不同的沉降范围对周围梁, 柱的分析, 大家可以更全面的理解不均匀沉降对整个框架结构的影响, 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应用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杨富春.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结构影响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09 (15) :384.

[2]高自理.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框架结构影响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48-49

不均匀沉降影响 篇5

结合本标段特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通过地基条件评估分析和沉降预测、评估,达到较准确推算沉降、判断并控制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地基处理前,先对沿线路基地基情况进行全面地质普查,验证设计地质资料;路基地基处理后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选用合格填料,再严格按设计质量标准分层填筑、验收。基床表层作为路基顶面标高控制层,对所有路基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沉降观测,在沉降基本稳定、经评估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后,计算填筑顶面标高并根据沉降稳定期的沉降推算成果,准确预测轨道工程施工期间的沉降(在基床表层填筑标高控制时考虑),用摊铺机摊铺并碾压成型A、B、C组填料。

⑴ 地基条件评价

路堤施工前,结合初步的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详细的补充地质勘查,准确评价路基地基条件。

路堤施工前,在进行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前,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复核,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方法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地基条件评价,有疑问时进行地质补钻,重新评价地基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措施。

⑵ 地基处理措施控制

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无草皮、树根等杂物和积水,清除后的基底碾压密实、平整,地基表面基本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地基处理施工前,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各项地基处理措施的工艺试验,复核地质资料以及检验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各项地基处理措施的施工工艺参数。待工艺试验段经检验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⑶ 填料质量控制

选用合格填料料源,通过二次解小、破碎和筛分,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的A、B、C组填料,为全标段统一供应优质的A、B、C组填

料,保证路基填筑获得最大压实密度和长期稳定性。

采用填料生产场检验为主,填筑摊铺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

⑷ 路基填筑压实控制

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填料和地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经检验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孔隙率n均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

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约50cm,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两结构物间路基按一个施工区段施工,过渡段与过渡段间路基按一个台阶(一个填筑层)的高差同时施工。

⑸ 过渡段施工控制

过渡段与相邻路堤作为相同施工区段同步填筑。

不均匀沉降影响 篇6

【关键词】路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原因;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对路桥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在瓯海区中央大道工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在软土地基中进行路桥施工。为提高路桥工程质量,必须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对软土路基进行改造与加工,提高路基承重力和强度,保证路桥使用的安全性,有效缓解温州的交通压力。软土地基具有很多特性,其不但含水量比较大,而且渗漏性也比较差,软土地基强度相对比较低,所以会引起路桥过渡面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为保证路桥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一、工程实例概况

该工程施工场地为冲海积平原区,软土分布较广,表层为粘土,俗称“硬壳层”,厚1.5~2.0米,可塑状,具中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能一般,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00kPa,下部为厚5-40米的淤泥和淤泥质土,饱和,流塑状,天然含水量58~78%,孔隙比1.55~2.10,压缩模量1.40~1.76MPa,固结系数约 0.78~1.47(×10~3cm2/s),具高压缩性和中-高灵敏度,固结时间长,稳定性差,力学强度和承载力低。

该工程土质条件比较差,承载能力低,天然含水量高,不利于路桥工程施工。所以,施工单位采用相关加固技术对软地基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技术与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也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强度。结合本路段的地质情况及附近瓯海大道建设的经验,桥头软土路基推荐采用等载预压+钉形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案,一般处理长度桥头1级15m,桥头2级10m(变桩长),过渡段1级10m(超载预压),过渡段2级10m(超载预压)。下面笔者对软土地基的特点以及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二、软土地基的特性

1、非线性与非弹性

线性变化是在特殊的应力条件下,除去混凝土的应力后,其恢复到原始状态的变化过程。在软土地基中,其土质由于自身的特点,很难在撤去应力后恢复到最开始的状态,这种情况称非弹性变化。由于软土地基具有非线性、非弹性的特点,所以,这也给施工单位的软土地基处理带来很大难度。

2、各向异性

软土地基一般是多年累积形成的,这种土质一般与地下水的影响有关,而且会影响软土地基的内部结构,会使其形成多层土层。软土地基的土层数量与地基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系,而且,层次越多的软土地基越难处理,施工难度也越大。在同一层次的软土中,其结构几乎一致,而从软土的纵向结构分析,不同的土层其构成与结构的不同的,这也使得软土地基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三、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到位

路桥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保证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施工单位应该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路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的概率。

2、施工设计缺乏合理性

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很大,在分析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时,路桥地基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对其施工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果设计人员缺乏软土地基的设计经验,容易造成路基施工缺乏可行性的问题,也会影响软土地基的压缩性,从而降低施工的质量。

3、工程结构不合理

在路基施工中,软硬路基的压缩性差异比较大,而软土地基的压缩性也是造成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地基土软弱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土工试验报告不明确、地质勘探未能正确探明土层性质都有可能造成设计人员分析判断失误,进而造成不均匀沉降。

四、软土地基上道路桥梁施工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

1、水泥搅拌桩

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深部就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饱和性土等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以很快投入使用,施工速度快;在施工中无噪音、无振动,对环境无污染,投资省。其具体的施工措施是:

1.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桩,以检测该施工方法是否适用于工程地质;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各种计量设备(主要是水泥流量计及其他计量设备)完好程度,测量施工平台的高程,放好桩位。

1.2按设计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水泥浆倒入集料斗。

1.3待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架搅拌切土下沉,下沉的速度可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一般为0.38~0.75m/min)。提升速度(一般为0.3~0.5m/min)。成桩要控制搅拌机的提升速度和次数,使连续均匀,以控制注浆量,保证搅拌均匀,同时泵送必须连续。

1.4重复上、下搅拌,搅拌机提升至设计加固深度的顶面标高时,集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机提升出地面。

2、水泥粉喷桩处理技术

水泥粉喷桩主要利用混凝土、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利用特定的搅拌设备将固化剂与软土进行均匀搅拌,通过软土与固化剂在搅拌时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软土固化,从而形成一种稳定性、整体性良好的硬土地基。水泥粉喷桩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具体措施是:

2.1粉喷桩直径一般为500mm,桩管长度应能穿过软土层并深入持力层500mm以上。同时,桩间距应控制在1.1~1.2m左右,并以矩形或三角形布置,确保桩基的稳定性。

2.2水泥粉喷桩在施工前也要进行试桩,在试桩时可采用跳跃试桩或者连续试桩,并保证每次的试桩数量在5根以上。粉喷桩桩位偏差应控制在50mm以内,垂直偏差则不得大于桩长的1.5%。

3、冲击压实工艺路基处理

本项目路基处理为道路全幅范围内冲击压实。

五、结语

软土地基是造成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南方沿海地区,由于其土质层的含水量比较高,而软土地基的强度又比较差,这种地质条件对路桥施工的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路桥工程对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很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使路桥投入使用后,出现过渡面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本文结合瓯海区中央大道软土路基的施工实例,介绍了几种路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路桥的质量,并延长路桥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刘洪刚.刍议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多层住宅不均匀沉降的防治 篇7

(一) 勘探资料缺乏

近来年, 大多数新建住宅小区均位于城乡结合部或远郊县, 勘探资料积累较少, 且多数小区内项目多、范围广, 一些住宅小区在建设过程中, 不重视勘探工作, 没有足够的勘探点地址剖面图作依据或勘探点位间距过大, 造成地质剖面图的连续性不可靠。软弱土层的埋深、厚度变化情况与分布范围反映不全面、不准确, 甚至有明显差错。少数勘探单位选用的取土器不规范或取土不当, 致使原状土样扰动较大, 室内试验得出的土样指标不可靠。一些勘探单位布孔数量少或布孔不合理, 对暗浜、沉坑杂填土、流砂层等不良地基土的范围确定不准确, 甚至有明显的遗漏。

(二) 设计方面不失误

部分设计人员对勘探资料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选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当, 对局部不良地基土的处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忽视了处理后的局部地基同未处理地基的强度差异等, 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房屋体型过大,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不协调。部分房产商盲目节省投资, 不尊重科学技术规律, 往往提出诸如大幅度放大悬挑阳台、改变水箱位置, 甚至取消原设计要求的地基加固措施等不合理要求, 少数设计人员违背设计原则, 不加验算就草率签证或出设计变更图。

三、地基处理施工质量较差

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粉喷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和振冲成孔灌注桩等。这些方法有一定的缺陷, 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施工质量无损普查技术又相对滞后, 难以有效地全面检测沲工质量, 加固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一些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薄弱, 责任心不强, 单纯追求进度, 或错误地认为局部坚实土体的允许承载力超过周围土体可以不做处理, 施工中发现基土与勘探资料有出入时, 也不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因而埋下隐患。

四、施工中及竣工后对沉降观测不重视

一些施工单位将水准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内的建筑物、电线杆或其他物体上, 并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 不按规定定期进行复测, 致使观测数据不可靠, 观测点不按规定方法和间设置, 或点位布置不当, 不做层层观测, 观测仪器精度不够, 或在观测过程中随意更换观测仪器和观测人员, 观测误差大。目前, 由于住宅竣工后的沉降观测没有明确的责任单位, 造成竣工后沉降观测工作有名无实, 当出现较大的危害或居民投诉后, 才进行分析、鉴定和处理, 不但增加了处理难度, 而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对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建议

(一) 严格按照程序分阶段进行地质勘探, 按规定确实勘探点数、钻孔深度、土样数量, 根据勘探工程量投入勘探费用。

科学地布设勘探点位, 使点位有充分的代表性, 以有足够的勘探点地质柱图为依据, 使地质剖面图能准确地反映软土层或不良地基上的埋深、厚度变化情况及分布范围。

根据不同土质采取不同的取土器和取土方法。对扰动敏感的淤泥粘土, 应采用活塞式薄壁取土器, 用静力缓慢连续压入土体以采取土样;一般粘土, 可采用敞口式厚壁或薄壁取土器, 只有当静力压入困难时, 才能采用重锤轻击的方法采取土样。这样可以最低限度地扰动原状土样, 使室内试验得出的土样指标可靠。

(二) 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勘探资料, 根据不同地基设计相应基础。

对不良地基土的处理采用与之间相适应的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要有针对性, 并注意处理后的局部地基同未处理的地基强度差异。

房屋体形如过大时, 要协调好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建筑物各部分的荷载、刚度、平面形状差异较大时, 相应地设置变形缝。纵向长度较长的住宅基础中部的地基附加应力大。沉降量大, 两侧沉降量小, 设计时要验算基础和建筑物整体强度及刚度, 提高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设置沉降缝后, 考虑相邻部分沉降的相互影响。或各部分的形心、重心偏差, 避免造成缝两侧的部分向缝侧倾斜。在地基土体较软的局部地区, 进行地基汁算时, 除计算地基允许承载力外, 还应进行沉降验算, 以控制建筑物的总沉降量。

(三) 随着新建工程的加载, 房屋周边的地基土体也会

产生一定的沉降, 所以应将水准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 作必要的防护, 并按规定不定期进行复测, 使观测数据可靠。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按规定方法和间距设置, 施工中层层进行观测。观测仪器按规定定期检测, 以保证其精度。在观测过程中, 不应更换测量仪器和观测人员, 以减小观测误差。

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探讨 篇8

广州金沙洲新社区工程由35栋6层住宅楼、9栋11层住宅楼、20栋18层住宅楼, 7个大型地下车库, 以及小学、中学、幼儿园、卫生站、邮局等配套设施组成。本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东南临沙贝海、白沙河, 地下水系非常发达, 岩溶极为发育, 软弱地基土丰富, 局部岩面倾角很大, 施工完成后的建筑物由于地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造成出现墙体开裂或房屋倾斜, 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本文针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着重探讨防治和处理措施。

一、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地基是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 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物地基沉降量较大, 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所引起的破坏正常分析认为:

(1) 建筑地基为软弱地基, 地基下卧层软土厚度较大, 土的压缩性较大, 造成地基的沉降量较大。

(2) 建筑物长度较大, 由于土质的不均匀分布, 及上部结构荷载的不均匀分布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 相邻四层建筑物复合地基的影响, 使之与相邻建筑的地基沉降较小, 而引起不均匀沉降。

因此在进行地基设计时, 要考虑: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地基无滑动的危险。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 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 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 (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 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 , 以改善其工程性质, 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二、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采取的防治措施

2.1地质基础勘察方面

地质钻探报告是一门专门的科学, 来不得半点虚假。钻探报告是设计人员的主要设计依据, 必须提高地质勘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责任感, 这样才能使钻探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2.2采用多种设计, 增强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

建筑措施。住宅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 规则整齐, 尽量避免形状复杂, 阴角太多;避免建筑物有显著的高差或荷载差异。

设置沉降缝。长度较大的住宅, 考虑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对于平面图形复杂的, 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 要在其转折处;层高高差处或荷载显著不同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 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 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 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相邻建筑物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由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很高, 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 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

结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石承重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 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在2.5至3之间时, 可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 房屋不易出现裂缝。

三、不均匀沉降施工处理措施

在选择不均匀地基处理方法时, 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 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3.1当拟建的相邻建筑物之间轻 (低) 重 (高) 悬殊时, 一般应按照先重后轻或先高后低的程序施工, 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沉降差。

3.2采用混凝土后浇带施工工艺。当建筑物体重大, 高差不悬殊时, 可采用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方法, 即在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建筑物沉降到一定的程度, 在预先留置的部位补浇混凝土。

3.3活荷载较大的建筑物, 如粮库、料仓等, 在施工前采用控制加载速率的堆载预压措施, 使地基预先沉降, 减少建筑物施工后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3.4当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做基础, 避免地基被扰动。在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地基上开挖基坑时, 要注意尽可能不扰动土的原状, 通常可在坑底保留大约200mm厚的原状土, 待敷设垫层时才临时铲除。如发现坑底软土上已被扰动, 可挖去扰动部分, 用砂、碎石 (砖) 等回填处理。

四、质量检验

地基处理设计时, 应考虑上部结构, 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 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 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 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 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

经处理后的地基, 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 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 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

五、结语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探析 篇9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 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 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 深度大, 扩散愈大, 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 也总是中间最大, 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 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 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 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即房屋中部沉降多, 两端沉降少, 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 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 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 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 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 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 整体刚度差, 而对地基又未进行加固处理, 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发生在纵墙的两端, 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 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度角, 呈正八字形, 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 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 土质差别较大时, 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造成墙体开裂, 其裂缝上大下小, 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 当未留设沉降缝时, 也容易在层数高低和荷载轻重的交接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 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 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

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 中部小时, 沉降分布曲线将成凸形, 此时, 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 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在多层房屋中, 当底层窗台过宽时, 也往往容易因荷载由窗间墙集中传递, 使地基不均匀沉降, 致使窗台在地基反作用力作用下产生反向弯曲, 引起窗台中部的竖向裂缝。从以上分析可知, 裂缝的分布与墙体的长高比有密切关系, 长高比大的房屋因刚度差, 抵抗变形能力差, 故容易出现裂缝, 因为纵墙的长高比大于横墙的长高比, 所以大部分裂缝发生在纵墙上。裂缝的分布与地基沉降分布曲线密切有关, 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凹形时, 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下部, 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凸形, 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的上部, 裂缝宽度上大下小。裂缝分布与墙体的受力特点密切有关, 在门窗洞口处、平面转折处、层高变化处, 由于应力集中, 往往也就容易出现裂缝, 又因为墙体是受剪切破坏, 其主拉应力为45度, 所以裂缝也成45度倾斜。

为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 首先应处理好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 但在拟定地基加固和处理方案时, 又应将地基处理和上部结构处理结合起来考虑使其能共同工作, 不能单纯从地基处理出发, 否则, 不仅费用大, 且效果亦差。在上部结构处理上有:改变建筑物体型、简化建筑物平面、合理设沉降缝、加强房屋整体刚度 (如增加横墙、增设圈梁、采用筏式基础、箱形基础等) 、采用轻型结构、柔性结构等。

防治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篇10

1 软土地基修建建筑物的可行性分析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建筑物的沉降量大而不均匀, 沉降量大现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而不均匀沉降由于影响因素多且复杂, 故成为现在建筑物开裂或严重影响使用等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 应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的共同工作。因为我国软土地区的许多工程实践表明, 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工作是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一项十分成功的经验。因为上部结构 (包括基础) 和地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它们互相联系, 又互相影响, 如果仅从上部结构或地基单方面采取措施, 往往不能获得即可靠又经济的效果, 必须对建筑体型、荷载情况、结构类型和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 采取响应的措施, 这样就可以减少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 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地质勘察报告真实性如何, 对建筑物的沉降量大小关系很大。工程地质报告要正确反映土层性质、地下水和土工试验情况, 并结合设计要求, 对地基作出评价, 对设计和施工提出某些建议。如果地质报告不真实, 就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的错误。

在设计方面也有一些原因。有些建筑物单体太长的, 平面图形复杂;有些建筑物层高高差和荷载显著不同、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及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之处, 未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刚度或整体刚度不足, 不均匀沉降量大, 造成下层开裂;设计马虎, 计算不认真, 有的不作计算, 照抄别的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设计。

在施工方面上的原因。墙体砌筑时, 砂浆强度偏低, 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 通缝多, 断砖集中使用;拉结筋不按规定标准设置等。

3 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

3.1 从地质勘察报告入手, 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地质勘察报告是一门专门的科学, 来不得半点虚假。勘察报告是设计人员的主要设计依据, 必须提高地质勘察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责任感, 这样才能使勘察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3.2 从设计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增强多层

住宅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

3.2.1 建筑设计方面措施:

a.建筑平面应力求简单, 高差不宜过大。建筑平面简单、高度一致的建筑物, 基底应力较均匀, 圈梁容易拉通, 整体刚度好, 即使沉降较大, 建筑物也不易产生裂缝和损坏。而对于立面上有高差 (或荷载差) 的建筑物, 由于作用在地基上荷载的突变, 使建筑物高低相接触处出现过大的差异沉降, 常造成建筑物的轻、低部分倾斜或开裂破坏。软土地区由于层数差引起的损坏想象很为普遍, 一般高差二层及二层以上者, 常见有轻重不同的裂缝。b.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纵横墙。砖石承重的建筑物, 当其长度与高度之比较小时, 建筑物的刚度好, 能有效防止建筑物开裂。另外合理布置纵横墙是增强建筑物刚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纵横墙布置时砖石承重结构的纵横墙应尽量贯通, 横墙间距适当, 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宜, 纵横墙最好不转折或少转折, 可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c.设置沉降缝。用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屋面到基础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沉降单元, 则使得建筑物的平面变得简单、长高比减小, 从而有效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而考虑在对平面图形复杂的转折处;层高高差处或荷载显著不同的部位;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处及分期建筑的交接处设置沉降缝。d.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 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 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 也将产生压缩变形, 这种变形随着相邻建筑物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由干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很高, 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 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为此应使建筑物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e.建筑物标高的控制与调整。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标高, 应考虑沉降引起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 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室内地坪, 应根据预估的沉降量预以提高;建筑物各部分有联系时, 可将沉降量大者的标高适当提高;建筑物与设备之间, 应留有足够的净空;当建筑物有管道通过时, 管道上方应预留足够尺寸的空洞, 或采用柔性的管道接头。

3.2.2 结构设计方面措施:

a.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如前所述,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和适当加密横墙可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和整体性。此外从结构处理上, 应在砌体中设置圈梁能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即使建筑物有较大的沉降, 也不致产生过大的挠曲变形,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多层住宅的屋面板必须一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建筑的基础及主体结构必须用商品混凝土浇捣。b.减轻或调整建筑物的荷载。尽量采用自重轻的结构形式, 如采用轻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轻型屋面等,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也是减少建筑物沉降的有效措施, 通过挖除的土重能抵消一部分作用在地基上的附加压力, 从而减少建筑物的沉降。c.上部结构采用静定结构体系。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在静定结构体系中, 构件不致引起很大的附加应力, 故在软弱地基上的公共建筑物、单层工业厂房、仓库等, 可考虑采用静定结构体系, 以减轻不均匀沉降产生的不利后果。

3.2.3 地基和基础设计方面措施:

a.地基基础设计应以控制变形值为主, 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应当控制在规定的限值以内。b.对于多层民用建筑基础设计时可采用筏片基础, 上部结构采用轻型结构, 基础施工期间避免对软土的扰动。c.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沉降变形控制要求的, 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例如可采用打预制钢筋砼短桩、砂井真空预压、深层搅拌桩、新型碎石桩等方法进行技术处理。d.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并理置于同一土层中, 当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时上部结构必须断开, 尤其是地震区, 因为地震中软土上各类地基的附加下沉量是不同的。

3.3 从施工入手, 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3.3.1 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影响砂浆强度的因素是计量不准, 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砂浆试块的制作和养护方法不当。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 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建筑工程上。

3.3.2 正确设置拉结筋。砖墙砌筑前, 应事先按标准加工好拉结筋, 使用前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3.3.3 加强建筑物的沉降检测。

施工期间, 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埋设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每结构层沉降观测不少于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 沉降观测2个月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必须进行检查复测, 并将资料列人工程质量评估内容。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各地都在兴建各类厂房、商业大厦、多层与高层住宅等建筑工程, 良好的建筑物地基越来越少, 一些建筑物只能座落在软弱土层的场地上。针对软土地基的性质, 分析了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软土,不均匀沉降,构造措施

参考文献

[1]朱梅生.软土地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1]朱梅生.软土地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2]李彰明.软土地基加固的理论、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2]李彰明.软土地基加固的理论、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不均匀沉降影响 篇11

关键词:地基;不均匀沉降;防治

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96-02

建筑物一般都会产生一定的沉降,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易使上部结构开裂与破坏,造成建筑物各处渗水、下水道堵塞不畅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及对相关防治措施做进一步的探究,是当前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

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主要是由于上部建筑结构荷载不均匀以及地基土质软弱等因素造成的,从而引起上部结构的过大变形、开裂、倾斜甚至破坏。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地质勘察方面

地质钻探报告真实性如何,对多层住宅的沉降幅度关系重大。工程地质报告要正确反映土层性质、地下水和土工试验情况,并结合设计要求,对地基作出评价,对设计和施工提出某些建议。如果地质报告不真实,就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的错误。以前在地质钻探中有的钻孔或深度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的地质报告;个别甚至出具假报告,不仅给建设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1.2设计方面

多层住宅单体太长的;平面图形复杂,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未在适应部位设置沉缝都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基础刚度或整体刚度不足,不均匀沉降量大,造成下层开裂。设计马虎,计算不认真,甚至不作计算,照抄其他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设计也会造成不均匀沉降。

1.3施工方面

没有认真进行验槽;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断砖集中使用;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墙体留槎违反规范要求等都会引起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1.4地质条件因素方面

(1)地壳浅部的地层、岩体、构造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中,经受过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使其工程性质变得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不连续性、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不同的地质体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别很大,压缩性和承载力相差悬殊,当其承载力、压缩性和稳定性不能满足拟建物设计要求时,便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滑动失稳。

(2)内力地质作用和外营力地质作用及人为破坏自然环境平衡而产生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如:地震、岩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区的地表塌陷、深基坑开挖的次生效应,人工过量采水的地面沉降等,也是产生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因素。

2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防治措施

2.1从勘测报告入手,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地质钻探报告是一门专门的科学,它是设计人员的主要设计依据,必须提高地质勘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责任感,这样才能使钻探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2.2从设计入手,采取多方位措施,增强建筑物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

2.2.1建筑措施

(1)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太多;避免建筑物有显著的高差或荷载差异。在软土地区建筑物的裂缝事故,往往以有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建筑物为多见,尤其是高、低或轻、重单元连成一体未设置沉降缝时易发生。

(2)设置沉降缝。如果主控通信综合楼的长度较长,应考虑在适宜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对于平面图形复杂的、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要在其转折处、层高高差处或荷载显著不同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处设置沉降缝。比如,某变电站主控通信综合楼,主控楼采用框架结构,通信综合楼采用砖混结构,结构形式不同,层高也不同,沉降缝设在主控楼与通信综合楼之间。

(3)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相邻建筑物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由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所以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建筑间距。

(4)设置圈粱。在建筑物的墙体设置钢筋馄凝土圈粱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

2.2.2地基和基础措施

多层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应当控制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999年修订版)规定的限值以内。在建筑物体形复杂、纵向刚度较差时,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必须在15 mm以内,偏心距应当控制在15‰以内。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沉降变形控制要求的,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一般可采用打预制钢筋砼短桩。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

2.2.3结构措施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石承重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长高比大的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相反,如将建筑物长高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它就具有较大的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实践证明,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在2.5~3之间时,可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房屋不易出现裂缝。合理布置纵横墙。承重结构的墙身是房屋扭曲的主要受力构件,它具有调整地在不均匀变形的能力。纵、横墙的布置合理与否,对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影响很大。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对于砖石承重结构的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妥。

2.3从施工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建筑物的质量,确保基础刚度真实性

(1)在基础开挖时,不要扰动地基土,通常坑底保留200 mm左右的土。待垫层施工时,再人工挖除。如坑底土被扰动,应挖去,用砂、碎石回填夯实。要注意打桩、井点降水及深基开挖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2)当建筑物存在有高、低和重轻不同部分时,应先施工高、重部分,使其有一定的沉降后再施工低、轻部分,或先施工主体房屋,再施工附属房屋,能减少一部分沉降差;如高低层使用连接件时,应最后修建连接件,以调整部分沉降差异。荷载大的建筑物(如料仓、油罐、水塔等),在施工前,有条件时可先堆载顶压;在使用期间,应控制加载速率和加载范围,避免量大、迅速和集中堆载。

(3)在已建成的小轻型建筑物周围,不宜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土方等重物,以免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4)由于地基分布的复杂性和勘探点的有限性,应认真重视基础验槽,尽可能在基础施工前,发现并根除地基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隐患,弥补工程勘探工作的不足。

(5)保证施工质量。对于常用的砖砌体结构,必须根据施工要求严格施工。

2.4从沉降检测入手,为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比较重要的建筑物和建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应进行沉降观测。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埋设专用水准点和观测点。如民用建筑每建完一层(包括地下部分)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按不同荷载阶段分次观测:施工期间观测不少于4次;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观测不少于3~6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

总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带给建筑物的影响较大,对建筑物的破坏是难以修复的。但是能在勘测、设计、施工等各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不均匀沉降的产生。

Cause Uneven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Building and Prevention

Lin Jun

Abstract: How to solve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on the upper structure of the large deformation, cracks, tilting or other adverse impact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reasons outlined and related control measures.

静压注浆处理油罐基础不均匀沉降 篇12

某炼油厂原料油罐区,共建有V=500 m3~1 000 m3油罐10台。此工程地处京杭大运河南岸,该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年降雨量达1 400 mm~1 500 m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场地土质情况为:耕土层;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等。场地特点是土体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强;承载能力低(f=100 kPa左右)。原设计为: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水泥粉喷桩直径ϕ=0.4 m,桩长H=7 m~8 m)。油罐基础做法:钢筋混凝土环墙(H=1.8 m~2.0 m),中间部分:从上到下分别为:沥青砂绝缘层(最薄处80厚,以i=2%从中间向四周找坡);砂垫层500厚;素土夯填(H=1.3 m~1.5 m)。当油罐施工完毕进行充水试压后,发现油罐中间部分发生局部沉陷。致使油罐底板呈不规则形状,原有予抬高找坡已基本平缓。环梁沉降小,中间沉降大,过早形成明显的“锅底”。以某ϕ=10.0 m;V=1 000 m3油罐为例,中间最大沉降达170 mm(由于沉降值是用靠尺测量,实际数值可能比此更大),环梁边缘最大沉降37 mm,油罐底板与基础环梁之间大部分已脱开。显然已超出了《石油化工企业钢储罐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罐基础锥面坡度不小于0.008的要求。如不进行加固处理,则不能正常使用。

2油罐基础沉降原因的分析

针对以上沉降特点,分析认为在总沉降中,地基的沉降占15%~20%左右,这是由于粉喷桩桩长H=7 m~8 m,正好处于油罐有效影响深度之内,经过充水试压,地基的沉降已经大部分完成。沉降的70%~80%是环墙内回填土造成。回填土不密实是造成环墙内沉降大,环墙处沉降小的主要原因。油罐内基础回填土“素土夯填”施工缺陷有三个方面:

1)填料不符合要求,用本地基坑挖出的淤泥质粘土回填,其中还夹杂部分截除的粉喷桩桩头和石块。

2)回填层厚大,压实不够(只人工夯实)。

3)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甲方和监理的监管不到位等。

由于该地区淤泥质粘土在干燥情况下,固结成块体状,且非常坚硬;但是如遇水浸泡,则很快丧失强度,压缩性极强。基础环墙内回填土在充水试压后,随着上面荷载的增加,使得回填的土体被压缩,加之当时正值雨季,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回填的淤泥质粘土遇水浸泡,引起基础不均匀下沉,顶部沥青砂绝缘层破坏,出现局部凹陷。因此,加固的重点如下:

1)对基础内回填土层局部空洞的填充;

2)对地基土层的渗透加固。

3加固方案的选择

一般来说,油罐基础的修复应遵循加固设计安全可靠,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目前对油罐基础的修复,常用以下四种方法:

1)将罐体整体或局部顶起(吊起),罐底板下喷射或灌注施工法。2)整体移位修复法。3)气垫船法。4)基础半圆周挖沟纠偏法。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方法1将罐体整体顶起或吊起,然后垫上道木或其他物质,在罐底板下喷射或灌注施工,这将需要大型起重设备起吊或很多千斤顶。另外,由于罐底板钢板一般都很薄,仅4 mm~6 mm,将产生较大的变形,把罐底板全部顶起,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处理的10台油罐基础工作量巨大;工期长;投资较多而且安全性差。方法2整体移位修复,施工质量高;安全性好;罐基础沉降处理彻底。但也需要大型起重设备起吊,而且装置现场罐体周围管线;阀门;机泵等附属设施都已安装就位,没有空地。方法3也属于位移法的一种,其做法是将气垫船像围裙一样套箍在油罐外壁的下部,在围裙内送进压缩空气,将油罐浮升起来,但此种方法一般常用于处理大型油罐的不均匀沉降或倾斜。方法4是在罐基础周围半圆周挖沟,此方法只能处理基础倾斜纠偏,不能对罐底凹陷进行修复。

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工期,投资等诸多因素,上述四种方法都难以实施,其关键点在于钢罐底板如何脱离基础。经过多方案对比,最后决定采用在油罐内设立三角支架提拉油罐底板,使其基本复原,然后利用静压注浆对基础进行填充和渗透,使其不均匀沉陷得到处理。

4静压注浆

静压注浆就是利用压浆泵,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克服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使地层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张开,形成新的裂隙或孔隙,促使浆液的可灌性和扩散距离增大。由于脉状浆液固化后在地层中起承受应力的骨架作用,注浆压力对地层的挤密及对原有孔洞的填塞作用,因而使地基土强度得到提高,防渗性能得到改善。浆液使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度大,防水防渗性能高的“结石体”。在注浆的过程中,浆液的流动总是朝地基土较软弱,力学强度较地低的地方,这些地方土层首先承受不住浆液的压力而产生劈裂,在这一过程中,地基土的薄弱位置首先得到加强,从而起到调整地基土不均匀性的目的。

静压注浆材料一般以水泥砂浆为主,在地下水无侵蚀性条件下,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它取材容易,配方简单,价格便宜,又不污染环境,故成为国内外常用的注浆材料。

水泥浆的水灰比一般变化范围为0.6~2.0,常用的水灰比是1∶1。为了调节水泥浆的性能,有时可加入速凝剂或缓凝剂等附加剂。

5基础处理方案

基础处理程序:充水试压→罐底板复原→罐底板开孔→加注水泥浆→收尾工作。

各项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充水试压。由于个别油罐前期充水时间较短(发现基础异常后就停止了充水),考虑到基础内填土可能未达到最后稳定,故要对个别油罐继续进行充水试压,充水加载时间根据基础沉降情况决定。在充水加载过程中,要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在案。要求每台油罐做出沉降曲线,充水方法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2)罐底板复原。基础处理前,罐底板为凹形,为使底板尽量恢复到原来位置,采用以下方法对底板进行复原:先立钢管支架,三根ϕ159×6钢管间隔120°均匀布置(避开排污口),生根于外环梁之上(见图1)。钢管支架顶端连接处,作成活动连接,以利于下个油罐使用。在排污口的外侧用千斤顶顶住罐底板,施加支撑力,帮助其复位。在油罐内利用吊环和若干只手拉葫芦(不均匀分布;视底板凹陷情况定)及钢索进行手工提拉,使其底板起拱复原。此时操作要注意各吊点用力均匀,底板提拉程度不能超过原底板起拱度(即i=2%坡度)。另外,提拉时视提拉情况,在底板中间开几个ϕ150 mm的孔洞,以释放应力。

3)罐底板开孔。在罐底板吊拉后,在上面用气割割出若干个孔洞,然后焊接注浆钢管(长10 mm~15 mm),管径根据注浆机软管内径决定;开孔间距根据油罐内基础沉降具体情况确定,一般相隔1.5 m~2.0 m左右开孔。

4)加注水泥砂浆。完成以上各项工作之后,在注浆前,需要对罐四周环梁与罐底板间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封堵(可留若干个排气孔)。水泥砂浆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生活饮用水调释。其水灰比采用1∶(0.7~1),其和易性、流动性都比较好;坍落度控制在11 cm~17 cm左右。为了防止注浆机塞管,所用砂子要用细度模数小于2的中砂。处理施工前,经现场试验,没有加缓凝剂或速凝剂。所用施工机械:挤压式泥浆泵:SBJ-2型;工作压力:1.5 MPa;最大工作压力:2.0 MPa;最大水平输送距离:80 m;最大垂直输送距离:20 m;输送管内径:50 mm。水泥砂浆配制后,倒入注浆机,对罐底板的每个开孔处,逐个进行加压注浆,注浆顺序为从外侧向中间进行,直到排气孔排出浆液。在注浆过程中,要对底板随时观察,敲击底板和四周的环梁边缘处,看是否有空鼓声,以此来判断充盈程度,以确定注浆是否饱和。确认底板下的每个部位完全填满,并停止渗透后方可停止注浆。

5)收尾工作。以上各项工作完成后,即可拆除提拉葫芦,钢索吊环和钢管支架。开孔处割掉管子并堵孔并对钢罐底板进行二次防腐处理。静压注浆后自然养护5 d即可加载使用。

6)施工质量监督。整个处理过程要由工作责任心强,质量意识高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质量监督。首先要保证水灰比的一致性。如水灰比过小,则施工困难,容易堵孔;水灰比太大时,容易施工但影响加固效果。另外加固作业要持续进行,中间不能停顿,还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灌浆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注入的浆液量,注浆速度宜控制在20 L/mim~40 L/mim之间,否则影响加固效果。

6经济效果与存在问题

每台油罐实际注浆时间1 d,安装,拆除支架等准备工作2 d,共需3 d时间即可完成。投入人工:每班9人;投入设备:运送浆液铲车和注浆机各一台。需要处理的10台罐基础,经30多天即处理完毕。每台油罐基础实际灌入水泥砂浆6 m3~7 m3,总用量约77 m3。整个加固工程共需投资3.0万元左右。由此看出,静压注浆处理油罐基础沉陷与整体移位等方法比较起来,省工,省时,节约投资,不用投入大型机械设备,而且施工安全简单,但也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基础下沉,沥青砂绝缘层被破坏,原有空洞处填充的水泥浆与罐底板接触,对底板防腐有一定影响。

2)根据下沉量计算,每台油罐填充体积约3 m3~4 m3,但实际上每台注入约6 m3~7 m3,说明有一部分水泥浆已渗透到地基中了,但由于注浆管没有直接伸到地基中,致使对地基土的加固效果不明显。

7结语

本工程自1999年8月加固完成后,装置于1999年12月正式投产,投入使用至今已连续安全运行了十多年,经厂方定期沉降观测,没有发现大的不均匀沉降,沉降差很小,完全满足规范及生产要求。说明用静压注浆加固油罐基础不均匀沉降,方法是可行的,技术上是可靠的,经济上是合理的。特别是利用三角支架在油罐内提拉罐底板,免除了用众多千斤顶将油罐顶起,或用起重机械把油罐移位的工作,这对于处理中小油罐环墙内回填土不均匀沉降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也是本次加固处理地基的一个尝试。

参考文献

[1]贾庆山.油罐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J].特种结构,1991(2):36-37.

上一篇:桉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下一篇:标准线淘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