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共12篇)
领导活动 篇1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指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 即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 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领导活动就是领导者带领下属作用于客观环境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领导”应定位于以下五点职责:领导决策;领导用人;沟通与协调;鼓舞与激励;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要进行组织发展的远景与前进目标的战略决策。领导的决策活动说到底, 就是用思维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没有思维就没有远见和目标, 没有辩证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制定发展战略时考虑长期与短期目标、也不可能一分为二地评价、使用不同下属。领导活动有其自身独有的规律和特点, 其实践性、科学性、综合性较强, 它要求领导者必须要有特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结构, 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能力对搞好领导活动十分重要。
一、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提升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提升领导者的领导艺术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以自己特有的远见卓识、辩证思维能力、领导方式和个人魅力, 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 科学确定组织的绩效目标, 并最有效地开发组织资源和运用群体的智慧与创造力的特殊本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突出表现在要处理以下几对领导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1、正确处理“近”与“远”, 力戒短视行为。
领导学专家约翰·科特说过, “一个目标的实现过程, 即领导者主要通过非强制性的方式方法, 鼓动一部分人 (或一个集体) 来实现一个或若干个既定目标的过程”。说明领导者应高瞻远瞩, 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 制定进行变革的战略, 从“近”到“远”是一个过程, 只有实现无数的“近”才能实现“远”, 近期目标通常是指时间在一至两年内的目标, 是远期目标的具体化、现实化和可操作化, 是最清楚的目标。近期目标的实现, 有了基础技术、经验后, 才有可能实现远期的目标。如刘备“成就霸业”是近期目标, “中兴汉室”是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是为远期目标服务, 因此, 领导者在制定发展目标上应站得高、看得远, 关键在于是否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正确对待“近”与“远”的关系, 避免制定目标上的短视行为。
2、正确看待人的“优”与“缺”, 力戒片面行为。
世界上再伟大的人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 再渺小的人也会有他的可取之处。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世界上从来就不曾存在十全十美的人。领导者在用人成事上, 领导者如果对下属扬其长避其短, 则人人可用;如果只看其短, 则人人不可用。因此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用正确的方法选人用人, 事业才会成功。
3、正确对待“谋”与“断”的关系, 力戒议而不决的行为。
科学决策要求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 要求依靠专家集团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提供方案, 也要求领导者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决断。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要区别决策研究同决策行动两个环节。决策研究是智囊团的职责, 集中体现在“谋”上。而决策行动是领导者的职能, 集中体现在“断”上。谋与断是有联系的, 多谋才能为善断创造条件, 但“谋”不能取代“断”, “断”又不能脱离“谋”, “谋”得不科学, 由智囊团负责, “断”得失误, 要由领导者负责。“谋”与“断”要分工, 各尽其责。谋而不断就是议而不决, 既浪费人力又贻误工作。
4、正确认识“外在”与“内在”的关系, 力戒“外强中干”。
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能否实现有效的领导, 关键在于他的影响力如何。影响力人皆有之, 但强度各不相同。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很多, 国内学者依据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要素不同, 把影响力分为外在影响力和内在影响力。外在影响力由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所构成, 它们都不是领导者的现实行为造成的, 是外界赋予的。它对下级的影响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这种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它的核心是权力。所以, 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内在影响力是以个人的品德、才能、学识、情感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 品格、才能、知识和情感在内在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这种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动、自觉。品格是一个人内在影响力的本质表现, 好的品格能使别人产生敬爱感, 而且能吸引人, 诱使人模仿。才能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才能出众的人总是知识丰富的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 彼此便会产生亲切感, 从而相互的影响力也会增加。
二、提高辩证思维力的若干思路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辩证思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就告诉我们, 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 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由此可见,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思维的应有之义, 只有坚持用辩证思维解读科学发展观, 用心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才能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要义, 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和领导思路来指导领导工作, 提出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要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矛盾和问题, 矛盾和问题的提出就是运用辩证思维考虑的结果, 充分展现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辩证思维智慧。
2、坚持全方位的辩证思维。
古人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讲全局、谋全局是领导干部全方位辩证思维的应有素质。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全方位的辩证思维, 才能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才能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全面发展战略, 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本单位的人力资源, 使集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避免出现“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汉初的刘邦攻打匈奴时被围困, 后通过买通匈奴单于的老婆才得以逃脱, 此战失败最大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全, 决策时没有听从不同的意见, 过于片面地考虑重大问题;三国时刘备也是过于重情义, 忽视诸葛亮提出的“联吴抗曹”全方位战略, 贸然出兵东吴, 以致连自己性命也丢掉。当前经济上出现的地方贸易主义和地方经济保护就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有的地方甚至出台以地方红头文件规定接待用酒必须是本地生产的酒类品牌, 美其名曰为本地企业做贡献, 其实这是有些领导者在思维上存在的片面行为, 其结果破坏的是市场规律, 也很难做强做大地方企业, 最终伤害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
3、坚持求异的辩证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与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相反的思考问题思维方式。人们往往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 对于某些问题, 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 从结论往回推, 倒过来思考, 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 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 这就是求异思维的魅力。“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 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 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 运用了求异思维, 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 “让水离人”, 救了小伙伴性命。以上两个事例告诉我们, 领导干部在决策上要善于运用求异的辩证思维, 在用人上不但要“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同时也应“疑人当用, 用人当疑”,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而变化, 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事情, 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领导活动 篇2
大家好!
公司此次举办活动,也是希望大家能在这次的活动里面感受到公司是对于大家的一个关心,同时也是希望大家在此次的一个活动里面一起来做好事情,也是更好的去了解同事彼此的,去让工作能做得更为有默契一些,让我们一起团结起来,更好的把工作来做好,同时也是让我们有更多的一个收获。
当然在活动之中,我也是希望大家能去享受到这份快乐,让我们一起去把默契都发挥出来,去把团结在一起的精神拿出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各个同事去相互的配合,我想也是可以让我们的活动做的更好的。其实工作之中也是如此,是要我们各个部门一起配合才能真的做好事情的,而通过活动,我也是希望大家都是找到彼此之间的一个默契,拥有这份团队的一个精神。此次的活动也是大家都是贡献了自己的一个想法,部门之间也是有共同的参与到里面来,可以说为了此次的活动,大家都是很辛苦,也是希望大家在活动之中是可以享受到自己所做的成果的。
活动的开始,我也是想在这里说,希望大家都是拿出竞争的精神去取得好的名次,每个部门的参与也是要发挥各自的特点,去让更多的其他部门同事认识到你们,看到你们出色的地方。更是要在活动里面发挥到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部门而争取到优秀,我想大家都是会作出一些让人惊艳的事情来,让我们发现大家很多不一样的一面,平时的工作也是比较的忙碌去了,也是没有好好的一起做活动,此次的活动也是希望大家真的放下工作的心态,去用玩的状态来面对,当然也是别忘记,有活动,那么也是有输赢,希望大家可以去多争取,也是让我们看到在工作里面看不到的你们优秀的一面。此次的活动也是特别的感谢友商公司的支持,同时他们也是派了代表过来,我想也是可以更好的让我们两个公司去认识,去做一些交流,更好的促进我们的一个合作。
领导活动 篇3
[关键词]: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改革
随着新一届领导的集体换届,在作风、会风及文风方面都要求进行改革,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无疑是好事,但是受长久以来会议及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形式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闻报道的实现有很大的阻力。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媒体而言,都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情况分析
1.1报道数量多,内容重复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非常重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改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越来越注重形式,忽略了新闻的内容与价值,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和群众的喉舌,对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是党和政府宣传方针、政策、路线的重要形式。所以新闻媒体对会议及领导活动的报道进行重视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存在问题主要有: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越来越细化,重复内容越来越多,占据了电视媒体的黄金时段,受众感到厌烦,影响了宣传的效果。
1.2会议报道“八股化”
一般而言,领导参加的会议都比较重要,记者在进行采写时,遇到的最多的也是此类采访。如果记者对会议新闻采写多了以后,在会议报道、领导讲话报道中都会陷入材料化的报道模式中,对领导的讲话稿及会议文件进行照搬照抄。好处在于不需要多脑筋去写稿,而且也容易通过审稿。某报社记者曾表示,也会试图去改进报道形式,但是往往在审稿的时候通不过,只能按照固有模式进行写作。这也使得部分记者直接将会议材料拿走,拼拼凑凑出一篇就直接发稿,出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的新闻报道,在新闻稿件的写法上,也多用一些套话构成。部分记者为了能完成任务,逢会必报、每报必长,很多刚进入电视台的年轻记者,也很快被这种模式化的东西同化,令人担忧。
1.3报道的规格与领导是否出席直接挂钩
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稿件的采写往往受到干预。但凡是政府与党委召开的会议,或者是领导活动,几乎都要播出,媒体成了讲话录和公示牌。并且报道的新闻排列次序上,都按照参加会议领导的职位高低进行排列。甚至出现了部分领导由于自己的排位靠后而批评媒体的现象,或者是由于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而大发其火,这就导致了一些部门在开会的时候,千方百计的邀请有关领导参加。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有时也出于自身利益,对一些和利益相关的部门和领导或者惹不起的部门或领导,也常常对其进行长篇大论的报道。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使媒体称为部门、领导、记者及媒体的战场。记者的报道越加的小心,而领导关心的也只是媒体有没有报道,位置如何,对于新闻宣传的效果却不重视。
1.4脱离群众的模式化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是不受欢迎的
按照常理,会议与领导活动是制定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的报道,应该是受欢迎的,但模式化的新闻报道让人民群众感到厌烦,受众对多数的会议和领导活动都显示出不关心的态度。根据受众反应,在收看新闻的时候,最不爱看的就是新闻开始的时候的会议及领导活动的报道,而最爱看的则是和自身利益相关的本地新闻的报道。被问及原因时,一般受众所反映出的第一句话就是:重要讲话太多,听不进去也记不住,与基层距离较远,没有实际意义,一些真正有用的会议新闻却寥寥几句带过,这种新闻报道看多了,自然也就没有了兴趣。
2、贴近群众,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改进
2.1领导首先要尊重新闻的规律
尽管从表面上看对会议及领导活动的报道是新闻媒体的事情,但实质上,新闻的改革应该从领导的观念开始变革。在一些领导的长期过问下,很多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逐渐变长、变多,因此要对会议及领导活动报道进行改革,就要从各级领导自身做起,不要将新闻媒体作为自己地位的体现。尤其是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会议及领导讲话等内容占据了整个节目的一半时间,直接对电视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也将经常往返为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的记者陷入模式化报道中,与群众、与基层的脱离,所采写到的新闻作品与“三贴近”相距甚远。所以,基层党政领导要从自身做起,尊重新闻宣传的规律,从而实现宣传的目的。
2.2新闻媒体要落实“三贴近”
作为地方电视台来说,针对改进会议及领导活动报道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作为媒体,只有将自身的宣传艺术不断提高,才能实现党的宣传任务。首先,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会议及领导活动的报道,将着眼点放在受众身上;报道的内容应该放在树立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新观念上,要对上、对下同时负责。对上,应该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联系,保持沟通,对党的新政策、方针随时进行了解,进行报道的时候,既不大量报道,也要完成宣传任务;对下,要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了解人民的想法,在报道的时候即体现出党的方针、政策,又要体现出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观点。因此,当前的地方新闻媒体应该以实现“三贴近”的新闻报道原则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导向,把镜头对准基层,多用群众的语言和群众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新闻报道。
2.3记者转变作风,提高业务素质
经常进行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的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改革的时候,容易遇到难题,这对记者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记者而言,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要注意从会议及领导活动中发现新闻,联系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报道,寻找最佳的报道角度,保持鲜活的报道风格与特点。此外,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挖掘更具报道价值的新闻。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和理论涵养,才能得到最好的新闻。
3、结论与思考
针对会议及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对党进行宣传而采取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改进,并不是简单的减少数量、缩短时间,应该以提高报道的质量、提升报道的力度和擴大报道的影响度作为改革的目的,这是作为县级新闻媒体应该重点思考的 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洪臣.尊重规律注重效果[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11).
[2]陈娟.求新求活求细求近——搞好领导视察调研活动的报道[J] .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5).
领导活动 篇4
一、领导活动报道现状及表现形式
领导活动报道与时政新闻密不可分, 以央视《新闻联播》为模板, 各省市均有一档时政新闻, 在时政新闻时段, 随意转换摇控器可以看到不同地区各级领导们忙碌的身影, 于是大家戏谑道:“前十分钟领导都很忙。”这种人物篇幅大于内容, 领导名字、领导言论占据大部分信息的报道形式常为人们所诟病, 也违反了电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载体所承担的角色定位。
(一) 领导标题泛滥
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浓缩, 记者在写稿件前通常会根据所报道的主旨内容来拟定标题。时政新闻中领导活动报道的标题拟定往往分两个极端, 一是在活动内容中选取一个新闻点, 一是以领导名字为标题主语, 提炼活动主要内容。于是人们经常会在电视中看到“**领导:”的程式化标题, 在此即称为“领导标题”。记者喜欢这样的标题源于简单好操作, 编辑喜欢这样的标题源于其在时政新闻中的重要地位一目了然, 利于排序。然不知时间久了此类标题已使领导活动报道给人刻板、严肃、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二) 领导讲话“三步走”套路
有学者在对《人民日报》一周稿件的仔细阅读后得出这样的结论:“51篇稿件, 分析发现有约63.4%是以领导为主语做文章, 而不是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事件本身, 活脱脱成了一个“传话筒”。”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平面媒体中, 电视媒介亦如是。“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强调、某某领导要求”的“三步走”套路已成为领导活动报道中的“法宝”, 此套路出现的频率完全视文章长短而定, 倘若篇幅较大则依次循环往复, 人物篇幅大于内容, 稿件中的信息被领导们占据, 成为报道的常规模式。
二、运用电视手段激活领导活动报道
电视新闻中的领导活动报道通常以会见、会议、调研为主, 其中会见多以一分种左右的小篇幅呈现, 所以在此不作赘述。受众对于领导活动报道的质疑大多集中于会议新闻及调研活动上。那么, 媒体如何在传播与报道之间权衡, 突破传统刻板的报道形式呢?打破常规, 运用多种形式未尝不是一种有益尝试。
(一) 运用多种体裁
电视媒体对于领导活动的报道多以长消息的形式呈现, 解说词是会议及活动主要内容, 画面基本以人物远、中、近景加环境镜头结合的方式, 足见“呆板”之势。其实除消息外, 记者捕捉新闻现场细节配以特写或言论播发, 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于活动内容新闻点的提炼要求较高, 避免连篇累牍地面面俱到, 突出重点选取最具新闻点、受众最关注的内容加以放大, 体裁的转变会使稿件内容生动活泼。
(二) 放大画面优势
电视媒介的传播优势体现在声画结合, 在领导活动的报道中不要一味追逐领导, 应放大其优势, 以现场同期补充大篇幅解说词带来的乏味感, 鲜活的人物往往更具表现力。此外, 镜头的焦点还应对准领导深入基层所要解决的问题上, 注意抓住领导活动的实质内容, 画面可以捕捉领导关注的事、与领导交谈的人以及相关事件背景, 以包含大信息量的画面来传达活动内容, 从而使“服务于民”内化为领导人的人格特质, 使生冷的活动性报道更具亲和力。
(三) 多做延伸采访
延伸采访在调研活动中常有应用, 而在会议新闻中则鲜有为之。充满会议画面的会议新闻是受众最排斥的一类时政新闻报道形式, 因此, 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会议新闻时要动脑筋, 让会议新闻跳出会议, 抓住会议的精神实质, 进行会外采访和拍摄。
就会议报会议的方式是一种封闭式的刻板报道方式, 与之相反, 会议内外的呼应采访不仅会令会议新闻更好看, 也会写出一定深度。这种方式在新闻实际操作上难度较大。其一, 因为开放式的会议内外采访与新闻重时效相矛盾, 时间上具有挑战性;其二, 外围深入采访对于记者捕捉新闻点的能力要求高, 短时间内对于会议亮点进行捕捉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并非易事, 有时需要团队配合来完成, 会前会中策划尤为重要。
三、把握分寸使领导活动报道更有亲和力
鉴于领导活动报道在时政新闻中的重要性, 记者在报道过程中要注意突破常规、力争生动的同时, 还应注重对其分寸的把握。首先, 记者要在政治底线安全的情况下寻求风格稳重与形式活泼的平衡。其次, 领导活动报道“接地气”要在亲和力上下功夫, 避免一味求新求变而忽视主题。最后, 任何报道形式都离不开新闻规律, 领导活动类报道也是如此, 新闻战线工作者在遵从新闻规律的基础上, 深入落实“走、转、改”, 以此契机为切入点参与到领导活动报道中, 势必会收到好的效果, 得到受众认可。
参考文献
[1].韩强《时政新闻亲和力研究》2010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贺国斌《浅谈克服时政报道的“三多”现象》2012.12湖北社会科学
领导活动开幕词 篇5
首先,我谨代表___市政府、___金融工作办公室、金博会组委会,对参加 20__年第二届金融理财博览会开幕式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作为___专业的金融盛会,金博会是推动__金融业发展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市政府专门召开协调会,要求金博会要贯彻创新、务实的指导思想,每年每届都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全面反映保定金融发展的最新成就;同时要贴近实际、贴近民生、贴近企业,通过金博会宣传__,为企业和市民提供金融服务。
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不遗余力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推动金融业继续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与___金融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综合性金融展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金博会经过2年的培育,已发展成为__专业的金融盛会。金博会的成功举办,对营造金融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促进__地区的金融业的交流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后, 金博会要办成知名品牌,一年比一年更有影响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金博会要着重挖掘内涵,在实效上下工夫,产生现实的生产力。金博会要成为企业融资洽谈会,通过这个平台,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投资机构与企业对接的机会,通过宣传金融产品,普及金融知识,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的理财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和民生的能力,推动和扩大金融交流合作,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
最后,衷心祝愿博览会圆满成功,并祝各位领导和嘉宾身体健康、工作进步,祝各位参展商取得丰硕成果、满载而归。
谢谢大家。
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篇6
新任领导的工作方法
所谓新任领导包括新提拔担任领导工作和原领导调到另一个新单位开展工作这两个概念。这时要注意:
不轻易否定前任。不否定前任就是你首先不要埋怨、唠叨你的前任怎么不好、怎么错误。不然你不仅伤害的是前任,而且包括与前任共事的多数干部。上级让你来担任领导,是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而绝不是让你来挑起矛盾的。所以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问题。不否定不等于不解决,只是在解决过程中不评论前任是非,只做后边怎么办的决定而已。
不讲过去英雄史。很多领导干部爱讲我过去如何……,或我在原单位怎么怎么了不起。目的是在你下级面前表白你的能力、业绩、功劳,让别人服气、服从、赞许。实际上这种表白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可能你讲得越多别人的逆反心理就越强。人们看你关键不是过去怎么样,而是看你现在和今后怎么样。
不轻率表态。刚刚接任,不了解或者还没有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如果“下车”伊始就乱发议论、乱表态,必然会出问题。如果你刚刚来就出现这种情况,观望的群众就会把你的错误很快传扬出去,势必会影响你的威信。
尊重下属意见。领导干部不轻易表态不等于不表态,很多事等着你、需要你表态。所以你必须按程序谁分管的工作由谁提出意见,你经过思考没有原则问题就要尊重他的意见,这样既体现对下属的尊重,又保证意见符合实际。如果下属拿不出或不拿意见,你就严肃地告诉他,你分管的工作必须先有意见再来请示。
滞后表态。所谓滞后表态就是先听别人的意见,分析整理消化,但自己又必须先有准备,心中有数,结合大家的意见你再讲,这样就既符合实际又容易做到全面。如果此时你再能提炼升华一下,那就更显得你比较有水平。
直面矛盾不回避。新任领导或新到一个单位工作,总有人想考考你,甚至有意制造点麻烦和难题,“是马是骡子拉出来遛遛”。这时面对矛盾不要回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给以震惊和威慑。
不以人划线。不以人划线是指不因为是哪位领导决定的,就认定它是对是错,同时也指不以和那位领导关系的好坏来认定干部的是与非。这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而且是相当一些干部吃亏的教训。这样你不仅会办错事,也会伤害人,甚至伤害的正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靠拢组织的好人。
不轻信谏言。谏言未必是谗言。新任领导,会有很多人向你进言,你切忌不可全信,不可不信;要认真听、仔细想,特别是要在实践中去反复考察。不经过实际考察和分析就轻信,肯定会出问题。特别当别人反映谁说你坏话、脏话的时候,更要冷静思考,不轻信说话人的意见。
制定规划,抓住人心。在经过调查了解、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之后,要对你领导的企业有一个整体规划,这个规划应包括对现状的客观认识、优势和差距、主要矛盾、解决措施、前景、效果、目标。起到明确方向、统一思想、抓住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谨慎做人,当工作狂。新任领导当别人还不了解你时,你要加倍谨慎。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能讲、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都必须有分寸。除了要谨慎,还要谦虚,这些是必要的。仅此还不够,领导绝不会因为你谨慎谦虚就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更重要的是要让你胜任工作。所以,做起事来你必须是工作狂,“狂”就是大胆、果敢,担负起你所担负的责任。
领导方法十五忌
一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容易丧失时机,把事拖垮拖乱。俗话说鲁莽的决策比优柔寡断效果要好,就是说干比不干好。
二忌朝令夕改。一会儿一个主意,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刚想干你又改了,刚想使劲你又变了。
三忌推卸责任。领导推卸责任下级就不敢大胆工作,不敢与你真心相交,下属工作每每都会防你一招。
四忌丢三落四。丢三落四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表现。如果你说的话自己忘了,你布置的工作自己也记不得了,那么一旦下级摸准你的脾气,可以什么都不干,也可以什么事都敢干。
五忌以邻为壑。即以邻为敌,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谁都先防一手。安排工作、使用干部不敢大胆放手,生怕别人出坏主意、办坏事,有意和自己斗心眼。这样就会形成工作不放手、用人不放心,形不成骨干群体,形不成旺盛的人气,自己也还挺苦恼、孤独。
六忌议而不决。很多问题只停留在议论上,总下不了决心,下不了手。甚至会议开了多少次,形不成明确的、落实到人头的责任和时间要求。
七忌只布置不检查。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只布置不检查等于没有布置,长期会养成下属偷懒耍滑、拿你的指令根本不当回事的恶习。
八忌拖拖拉拉。拖拖拉拉是指没有时间概念,既然没有时间概念也就没有效益和质量观念,这样会带坏作风,带散队伍。
九忌手勤脑懒。不善于用脑、不勤于用脑、不会用脑工作的领导是不称职的,将会被无情地淘汰。
十忌事无俱细。事无俱细,事必躬亲,工作没有重点,不会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抓不住主要矛盾,这样肯定是方向不明,累得够呛,且没有成绩。
十一忌形式主义。图形式,搞花架,不务实际,不讲求效率,玩形象,玩造型,用搞政治办法搞经济,企业早晚被搞垮。
十二忌夸夸其谈。如果形式主义还有点形式的话,那么夸夸其谈只停留在嘴上,说大话、说空话、说虚话、玩弄词藻。讲的话既不治病也不要命,嘴尖皮厚腹中空,既无实际意义,也无实际本领。
十三忌没火没性。没火没性是指个别领导干部工作要求不严格、不批评、不处理、低标准、干好干坏一个样。没脾气的领导最好不要作领导。
十四忌听风是雨。是指不调查研究,偏听偏信,缺乏主观见解。一个没有主观见解的领导干部,他的决策会左右摇摆、经常变化、说了不算,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这就失去了领导的意义和责任。
十五忌独断专行。就是听不进或根本不听群众意见,结果是丧失群众基础、丧失民主气氛、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轻者导致工作失误,重者甚至犯下大错。
通常情况下的工作方法
处事不惊。就是遇事不惊慌失措,特别是不要当着你下属的面表示出束手无策和慌乱的样子,这样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如果有余地就要静下来想解决办法,如果实在来不及了,坏办法也比没办法强。尤其是做一把手的,决不能从你的嘴里说出没办法。
大事慎重。大事指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影响大、风险大的事情,要认真、细致、慎重的对待,经过反复的研究以后才能做出决策。
临机果断。是指领导干部在现场遇到各种问题时,一定要果断处理,决不能犹豫不决、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甚至视而不见,这是绝对要不得的。
思路宽阔。领导者在思考和决定问题时,决不能认准一条道跑到黑,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多个解决办法、多条思路准备和出现多种情况的思想准备。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反应敏捷。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要以领导者的敏捷反应和思维应对竞争,取得比预想更好的结果。反应敏捷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不要轻易丢掉任何一个机遇。
指令明确。在对下属安排工作时,回答请示、提出要求一定要明确,时间、指标、权力、质量、行还是不行、能办还是不能办、能办怎么办、不能办为什么不能办,一定要让属下清楚。如果含糊其辞,既同意办又提问题,不同意办又认为它有道理,把自己责任洗干净了,把下属说的糊里糊涂。这种指令比不说更糟糕。
审时度势。就是把事情分析透,看时机是否成熟。有些事情急办不好就要缓冲一下,慢了比急了效果好。有些事情慢办了不好,慢了就失掉了机会。全急不行,全慢也不行,火候的掌握要恰到好处。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指的是洞察力,见微知著,由当前想到长远,通过一件事情看其他事。
善于抓主要矛盾。领导者每天遇到事情、要解决的困难、要回答的问题很多,要从杂乱无章、表象无序的事务中分析和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抓住以后,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基本功。抓住主要矛盾之后,就要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兵力把问题快速解决。
留有余地。定指标、下计划、办事情、处理问题都要留有余地。留有余地就是不搞绝对化,要把事、把人看活,不能僵化。留有余地决不是耍滑头、给自己留后路。
特定情况下的处理艺术
杀鸡吓猴。或叫杀一儆百。对于员工中一些典型人物、尖子人物,不处理不足以平民愤、不处理不足以确立领导权威的,要把事抓实,把时机抓好,快刀斩乱麻严肃处理,借以震慑打击歪风邪气。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把事抓实,把时机选好,切忌打不着狐狸弄身臊。
敲山震虎。这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但又不足用更多精力去解决的问题,就要借着一定的场合敲打一下,如果解决了就不再费精力;如果解决不了看它的影响度再作定论。当矛盾上升转化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下决心解决。
欲擒故纵。有些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以为得计,又屡教不改,对这类表面上不予理睬,外松内紧,抓住时机够了火候就要彻底清算,进行有力度的教育。如在商务合作中,你极想与他合作、但又不成,就要有意识地冷一下。
赏罚分明。赏罚共济,有奖有罚。奖励包括精神、物质、口头、肢体(动作)。罚也不仅仅是经济的处罚,还包括精神、表情、语言等。
釜底抽薪。我们在解决很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采取这种办法。不烧草料场就没有林冲上梁山;不破釜沉舟项羽就无法打败章含。
以守为攻。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你不退一步,就无法进两步。在人的问题上,你不压一压就无法让他再担重任。然而退要有序,目的明确,才能达到以后进的目的。
反客为主。你在不利的弱势地位的时候,如何抓住时机、扬长避短、争取主动?比如我们对外合作中,从实力、技术、水平都处于弱势不利地位,就要设法发挥我们在市场、加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以争取主动。
以虚代实。虚是指舆论准备,实指具体动作和措施。在谋划和准备做某一件事情之前,要做好舆论准备,形成舆论环境和思想氛围。在你推动具体工作和措施时,就会比较顺利和畅通。这一点作行政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要党政一起来做。
大智若愚。大智是说你明白,若愚是指你装糊涂。一个领导者对任何事情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定要做到明白。但是明白了不一定都去抓,有的不是主要矛盾就要放一放。如果你都明白了,都管住了,下边就一点活动余地也没有了。全管死了也不好,该放的就要放一放,到了该抓的时候再抓。
似公非公。公是指公道、讲理、公正。领导干部在有些问题上一定要断案公道。但在有些问题、矛盾面前就要和稀泥,大抹子抹平就完了。如果你非要主持公道,把理说清,结果把非主要矛盾转化上升成主要矛盾,小事缠手,大事抓不了,你就陷入被动。
以曲求直。坚持真理、追求真谛是正确的,但在改革的进程中,有很多理论滞后、政策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的问题。你要办成一些事情就要以曲求直,多做疏通疏导工作,最后把事情办成办好就行了。找死铆子、钻死理都于事无补,事情没办成,理也没找出。
伐心夺志。主要指从心理上取得优势。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完全是靠制度和纪律,这些硬性的管理还要注意软性的、精神的、心理的、思想的工作,来理顺管理。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对竞争对手、对合作伙伴仍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谁占有心理优势谁就能争取主动。
脸上麻痹。这主要对察言观色的人而言的。你的下级有人敢于直言而不管你态度如何;但有的人要先看你的脸色表情,对这种人要不动感情、不露声色,避免顺竿爬、阿谀奉承不说实话。要掌握好度,决不能成天麻醉,那样会成为一个没血没肉、没感情、没朋友的冷面人。
不迁怒于人。领导者每天面对困难、问题、难事、愁事、气事、家里外边,你一定要能够很快缓解自己,不能把张三的火撒在李四身上,把家里的火撒在员工身上,这样既会伤害员工,又影响你的威信。
领导活动 篇7
一、让操作活动经验在“经历”中形成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过程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其中,教师上《体积与容积》一课,组织很多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比划土豆”———学生在“比划”中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地去“做”。教师利用“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设计成学生的体验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2.“实践操作”———学生在“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教师在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之后,设计了多种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 透明隔板、方块、水、石子等材料,通过小组自主探究,思考不同实验方法,揭示容积的概念,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对比中的联结作用。接着在个性对比,如内外体积大小不同和内部物质的要求的对比中凸显容积的本质特征。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其中还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同时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让思维活动经验在“辩证”中积累
1.“合作探究”———学生在“思”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强化合情推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教师在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之后,设计了“同样书本的等积变形”“书本与字典比较策略”“土豆的等积变形”等活动,通过全班探究交流,注重数学思考经验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经历思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以通过转化,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运用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了解、认识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教师设计了各种体积大小的比较活动来强化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渗透等积变形、等积转化的数学思想,在不断创设认知冲突中,学生思考热情被激发,思考与操作的经验得到有效的积累。
2.“解决问题”———学生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例如,教学《一天的时间》中,教师设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为例,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将这些时刻互相为转化两种记时法,通过互化应用和比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掌握转化的方法,感悟24时计时法简洁方便等好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交流活动体会,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看待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应用意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身边的事物,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辩证思考的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活动经验,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数学化”“辩证地”观察、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形成数学学习经验。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身边的事物,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辩证思考的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活动经验,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另一种领导:关系领导理论 篇8
关系领导是一种社会影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构造和建立了临时的秩序(例如:社会秩序)和变革(例如:新的价值观、态度、方法、行为、意识形态等)。关系领导理论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统语义上的理论,而是一种包括了许多方法、观点甚至存在论的探索领导和组织化的关系动态的整体框架。总的来说,关系领导理论是基于以下的几个假设。
首先,领导的关系并不是局限于层级关系或角色。相反,关系领导在整个组织中发生。
其次,领导关系通过关系互动来识别,并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行为的产生或方向有贡献。
第三,关系领导,在集体层面上,是社会系统的改变和其所发展的社会建构的角色和关系,可称为“领导”的整个过程。
最后,所有的关系发生在情境中,而这一情境对于关系动态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因而,关系领导主要通过探讨关系动态,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关系作为一种结果,即研究领导关系如何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研究也可以考察情绪在关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即探讨不同种类的情绪如何参与领导关系的发展和领导的产生过程中。
2.关系动态作为一种建构的过程,即研究关系的互动如何影响社会秩序的产生和出现。
而关系领导的理论,主要是从“实体”(个体)与“关系”(多元实体)两方面来进行探讨,简介如下。
一、实体观点
在传统管理的对话中,关系是“个体喜欢人而且在关系中茁壮成长”。传统的领导研究检验行为种类是关系取向,它是一种体贴和支持性的活动或是以发展高质量、信赖、工作关系为主。
传统的关系观点可以视为“实体”的观点,又称为个体观点。因为它专注在个体实体上,信奉笛卡儿教条的客观事实。先天的假设是个体有一个认知的心灵;个体可以达成心灵的满意和与其他的个体、环境区分出来。这种观点着重在个人和他们的知觉、意图、行为、人格特质、期待和评鉴与他人的关系。Dachler与Hosking称此关系取向为“主体——客体”关系。
实体观点认为组织的生活是一种个体活动的结果,是一种个体的代理机构。个体被视为是一种个人自我与外在的自我的“个体”,是“有能力思考、学习、创造和管理”,作为提供管理的真实体。普遍实体观点探索关系领导的议题,是以关系为基础的领导取向研究。从该观点来看,领导是以获得共同目标来影响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在关系—基础取向,重点在人际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在领导与成员间,也可能发生在领导者与团体间的关系或者三者之间或全体成员之间。简言之,以关系为基础的观点认为传统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互相连接,且领导者与成员交换关系的过程与个人特质有密切关系。
从实体的观点出发,关系领导主要包括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Hollander的关系理论、魅力关系、关系与集体的本质(relational and collective self)、社会网络、Rost的后工业领导理论等。
(一)领导与成员交换理论(LMX理论)
Graen和Uhl-Bien认为领导是发生在领导者与成员间持续增加影响力的有效伙伴关系,并且从关系的发展中得到好处。换言之,领导与成员交换理论描述领导者与成员间如何发展有效的领导,并且产生领导的影响力,对组织产生效益。
LMX理论主张,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要靠双方行为来建立,这种关系从“陌生”阶段,经过“熟识”阶段,最后达到“成熟”阶段,而有效的领导是领导者与下属间良好交换关系的结果。
(二)Hollander的关系理论
Hooander和Julian (1969)认为领导理论是领导人与参与者间协议的过程,是一种受益于关系的过程。即Hollander关系模式关注的焦点在于过程,从个人决策观点思索其发展。
(三)魅力关系
第三种关系领导的实体观点,认为魅力是一种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社会关系。此种观点认为领导者以魅力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Weierter认为建立领导者个人魅力与不同魅力的关系(社会化、个人化和社会感染力)可以保持或再创造魅力关系。
换言之,魅力型领导者对于下属的影响,主要在于个人认同与内化,经由部属的认同,将其信念转化为部属的内在激励,进而影响其工作投入程度,表现出高绩效与高服务质量。
(四)关系与集体的自我
这种论述主要在于社会的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有两种:一是关系的自我(发展与别人不同的我);二是集体的我(建立在团体或社会范围)。此两种社会自我概念左右着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
(五)社会网络
Balkundi与Kilduff认为社会网络理论有四个中心主轴:组织的参与者关系的重要性、社会网络包含参与者、连接社会网络的效用性(如社会资本)和社会生活型态架构。社会网络取向以连接个人关系为首要目标。而LMX-MMX共享的社会网络理论和三人一组理论也在社会网络理论中。
(六)Rost的后工业领导
后工业领导认为领导是以关系为基础,并且是组织的脉络。Rost就此定义后工业领导为领导者与合作伙伴是一起工作,多元面向的影响关系。Rost将领导定义为不是领导者所为,而是领导和合作者共同所为。
上述实体的观点所发展出的关系领导理论,是以个人知觉、认知、态度和行为作为出发点来探究关系领导,并发挥领导者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完成共同的目标。
二、关系的观点(又称为多元实体观点)
最近的关系发展对话中,关系在组织领导中的地位,已经转变为丰富关系与组织成员相互依赖的人性社会建构。相较于传统观点,将关系认为是从个体分割出来的实体或是过程中所“制造”出来的关系(Hosking,in press)。关系的观点是“关系是建构在不同的关系和历史/文化的背景”。这种多元实体观认为组织的现象是个体在相互依赖关系和互为主体的内涵。从这个观点看,认知是一种建构、持续生成的过程。应用于领导,关系取向是社会建构过程。
此种观点假设社会的实体是个体于关系脉络中,它采取“关系的中心,而不是分离、抽象难懂的现象”。它不接受传统组织和管理所使用的“结构”与“存在”的观点;相反的,它认为组织是改变人们的精致关系网络,透过空间和时间的复杂作用,达成在组织、个人和系统相互作用的效果。
应用在领导上,关系的观点从重视个人转变为集体性的关系(例如互动关系与脉络的融合)。这样,实体观点的取向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型态与质量;而关系观点则强调以多元自我与他人的真实性在关系中共同发展、共同建构。
以下将分别叙述关系观点的相关类型,如关系建构主义、横向关系领导(又称为Sayles领导)、Drath和Murrell的关系领导。
(一)关系的建构主义
关系取向的重点是交互活动、会话、描述、对话的过程。换言之,对于关系的建构主义观点,我们必须了解领导是什么与我们是如何知道的,整体来说,它是连贯性的行动与事件。
(二)Sayles (横向关系)领导
Sayles描绘组织是一种管理者活动的系统,不仅是在组织与环境中的脉络,也是一种动态与展开的角色结合交互关系的历史,以一种关系取向超越传统个体观点进行。
(三)Drath和Murrell的关系领导
根据Drath所描述,领导不是对人的掌控或是人际之间的影响,而是关系对话的过程,组织成员借此增进责任心进而产生更多的投入与知识。而Murrell则认为领导是一种分享责任:“领导是一种社会活动,共同建构一艘船驶向共同的目标”。
多元实体取向认为领导是社会秩序被建构与改变的过程。Hosking(in press)与Gergen描绘关系的对话不是内部、人际间或个人的认知与行为,而是地区——文化——历史的过程。简言之,多元实体观点认为领导是一种社会的实体,在脉络中产生且无法从脉络中分离的反复且混乱的社会过程。
三、实体观点VS关系观点
我们可以发现实体与关系所萌生出的观点,对领导研究与执行有很重要的意义,尽管它们有不同的关系意涵。实体的观点乃以关系为基础的领导,强调人际间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的重要性;而关系的观点则强调“联系”(“relating”and relatedness)的重要性。前者认为在“既成组织”条件下的领导;而后者则认为领导是“形成有机体的过程”。
再者,实体的观点取向认为领导是从管理分离出来,并且超出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而关系的观点取向则超越传统的思维,着重在管理者与下属间的关系。简言之,它视领导是由参与过程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个主题为了解关系领导的置入点是在哪里?这必须去了解它的情境脉络。在关系与集体的自我,自我的概念是建构在人际关系的脉络之中。Uhl-Bien以哲学的论述与方法论来检验关系领导,图表为它对实体与关系观点的比较(见表1)。
透过实体观点与关系观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两者之间不同的本体论、方法、方法论、领导的观点。关系领导增强了我们对于组成领导和组织化的关系动态和社会化过程的认识。关系领导的核心问题是:领导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关系过程是什么?现有的大量关于领导的研究都忽视了领导的过程。因而,关系领导理论,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领导的过程理论。其最基本的问题是领导和组织化的关系动态。关系领导理论是对于领导的关系(人际关系作为结果或作为交流的情境)和关系动态(社会互动、社会建构)的研究。与其他领导理论更为关注领导的有效性不同,关系领导关注的是领导产生和授权的过程。它并不将领导定义为具有管理职位,或是交替使用管理者和领导,它认为领导可以发生在任何方向,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使领导者和下属的区分并不明确,而是反映了一种相互的共同影响的过程。
关系领导的研究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参与式分享的研究方法。包括,局内人/局外人研究“insider/outsider research”、欣赏质询“appreciative inquiry”、动作科学“action science”等。关系领导的研究可以从定性研究方法受益,包括民族志和深度访谈。
活动区活动与幼儿发展 篇9
一、把好“选材”关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
1. 材料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原有水平。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特别差异,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从幼儿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及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活动区的内容,这就要求活动区的材料要因班而异,其难度在小、中、大班的分布应该呈螺旋形上升状态。如小班操作区在《串珠活动》中,珠子孔有大有小,线有粗有细,有硬有软,各种能力的幼儿都可以操作。再如美工区《做做玩玩》中,中班内容较简单,材料可以是半成品和一物多用的成品,而大班则要备有大量未加工的废旧物品(采用的废旧物品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确保卫生安全),幼儿必须自己动手去做,难度明显增加,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材料不断更新使其多样性、层次性。
活动区的材料要根据教育目的不断调整、更新、充实,使之有多样性、层次性,引发幼儿广泛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由摆放、操作中通过与各种材料的互动获得经验。如在《玩水》的探索活动中,可提供各种厚薄、质地不同的纸,让幼儿通过充分的观察、操作、对比,初步感知不同的纸吸水的不同现象。再如在《风车快快转》的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已做好的风车、半成品风车、彩色纸条等材料,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需要,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去尝试,从而得到发展。另外,要根据幼儿已有经验逐步提高操作难度,如在美工区,幼儿刚接触水粉时,可先提供水粉颜料,供幼儿印章画使用,随后可进行指点画,最后可供毛笔画水粉画,使之循序渐进地学习,会更好地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要重视活动中的综合教育,使幼儿做中学、做中玩、做中求进步
1. 培养幼儿技能是开展好活动的首要条件。
一是从较最基础的结构技能入手,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如在“3.3.3”实验活动中,幼儿连续做1~5题这一系列活动,有的幼儿能连续完成,有的不能完成,需要别人帮教才能完成,这就体现了与人合作精神;在报告题目时,又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要允许有个别差异,要分层次指导提供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材料。三是注重教给幼儿创造方法,如“泥工区”活动中,我只教给幼儿团、压、捏、等基础方法,然后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去创造。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
2. 给幼儿提供动手机会,重在参与,把握好“做看结合、画讲并行、师幼同步”三个环节。
“看做结合”就是引导幼儿在观察同时进行操作练习,将观察对象形象地表现出来,然后再观察再表现。如在“自然区”活动中,我与幼儿观察玉米生长的过程,并用绘画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再观察再记录,使玉米生长过程形象化。“画讲并行”,即变画示意图边提问,让幼儿进行联想讲述,在一定时间内给幼儿一定的信息与刺激,增强幼儿注意力。“师幼同步”即教师引导幼儿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教具准备。
3. 在活动中注意适时指导。一是指导幼儿边玩边说,有利于培养幼儿共同分享喜悦和克服困难的品质。二是引导鼓励不同层次的幼儿积极交往,不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结束时,要对整个活动给予评价,师幼共同欣赏作品,有助于调动幼儿对下次活动的浓厚兴趣。
三、要保教结合,家园配合
活动区的开展,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也是开展好区域活动的有力保障。如庆元旦活动中,大量的手工制作,就需要家长的协助共同完成。再如泥工区活动中,需要几天才完成的材料也需要家长帮助准备才能完成。另外,我们还根据幼儿需求创设“聊天区域”幼儿之间、师幼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可以一起聊聊天,既不打扰别人,又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家园联系。
四、营造宽松氛围,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游戏材料和合作伙伴,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悦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为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区域,在同一区域中可选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再如,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自己体验和经历制定游戏规则,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让大家共同执行,并转化为以后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这样培养了幼儿自主、自立能力,发挥出幼儿的潜能。
活动区的开展,以强化综合教育为主题,培养了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幼儿能获得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如何解决问题。活动中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活动区的开展能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为了让每块特定的区域得到有效的利用,本文阐述了四个方面:一、把好“选材”关;二、要重视活动中的综合教育,使幼儿做中学、做中玩、做中求进步;三、要保教结合,家园配合;四、营造宽松氛围,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领导管理看领导的用人艺术 篇10
一、以领导管理的用人艺术作为人力资源优化的指导思想
第一, 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思路。把“唯才是举、择才善用”作为企业领导管理企业的人才理念, 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思路规划作为依据, 把企业机构改革作为契机, 以实现管理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第二, 工作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企业领导要逐渐建立起高效, 热情, 吃苦耐劳的工作风气, 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 有效的配置现有人力资源, 提高企业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还应当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活力, 时刻保持适宜的流动性。一方面,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加强培训和学历的力度和机会;另一方面, 树立集中人力资源观, 加大开发和利用外部人力资源的力度。充足的人才总量和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及储备, 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及更替有序化人才资源, 能最终实现人才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二、利用领导管理手段健全人才管理体系
(一)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1、积极对外宣传公司形象, 提高企业感召人才的能力。
通过各种公共渠道和媒体向外部大力推介我们的企业形象, 倡导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对外树立良好的公司企业形象, 使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被广大社会人才资源认可, 本企业的经营理念被接受, 为企业吸收人才。
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是企业吸引人才的关键。
企业要逐渐改掉以往的陈旧发展套路, 抛弃粗放式经营, 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可以提高, 福利待遇可以更好, 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核心, 高素质员工作为企业的根本, 推进重点工程有序的实施, 建立起一支高效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同时, 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录用原则, 不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 高度调动各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用人才来保障本公司的全面发展, 用有利于员工的制度来发展员工潜力和职业生涯, 实现人才、企业的双赢。
3、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调动方式。
领导管理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渠来吸引和招纳人才,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短期聘用, 兼职顾问、调入定居、借聘和返聘等方式, 或着是项目招聘、联合攻关、客座专家、协议服务等渠道, 引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4、设立人才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 加强对该类人才的吸引力。
5、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要更有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有关高校的联系和合作, 使更多的知识型专业人才进入到企业中来;制定和实施专项培育计划, 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来留住人才。
(二) 实施人才凝聚工程。
1、创建良好氛围。在企业中弘扬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 加大对标兵楷模的宣传力度和奖励力度, 利用政府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在公司内部营造出尊重人才、相信人才, 发展人才, 崇尚创新的氛围, 增强人才在企业的地位。
2、培育富有个性的人才文化, 继承和发扬本企业传统的人才观念, 构筑公平公正, 唯才是用的竞争机制, 强力遏制歪风邪气。同时,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提倡以身作则、关心职员, 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科学高效的管理作风, 提倡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建立文明、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进而构筑有个性的企业人才文化。
3、改善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大对企业内部生态文化的建设, 根据企业人才的不同需求, 调整和改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 关注精神环境的优化。另外, 管理要注重人才的人格倾向和个人选择, 构筑一个友好、宽容、尊重的良好人际, 全面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一创新机制为立足点, 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1、人才选拔的根本原则是择优。
按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企业要始终把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作为人才录用的根本原则, 继续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法。建立良好的人才观, 一边要使现有人才资源更有活力, 一边还要引进优秀人才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
2、建立的人才培养机制要适合社会的需要, 满足各类人才的特点。
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必定是吸收了各种人才, 根据不同层次, 不同特点的人才确定不同的职业方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方法, 需要使人才们能够有效的驾驭市场, 能够后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 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 这就必须建立起外向型培养机制;要着力提高专业型技术人才的科研水平、学术水平, 从而培养出在相应领域具有先进水平的专家型人才。不断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 采用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法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当然在注重人才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 完善人力资源构架, 有类别地分配好各类人才。
1、合理挑选管理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合理的选拔和使用管理者。管理者的外在表现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职工的工作态度, 管理者必须能够做到既驾驭现实又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 他们应具有如下品质:模范表率, 这也就表示管理者得树立榜样。自己首先要是一个办事高效, 勤劳奉献的员工。这样员工们才实施管理者的号令。认识自我, 管理者首先要自律, 然后再律人。他们必须认清自己的盲点, 控制自己的情绪,
2、合理使用管理者。
要提高管理者的办事效率就得不断的给管理者充电, 经常性的培训, 增加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对管理者进行日常工作性质相似的训练, 培训的原则是“用什么, 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 并且要对管理者培训后的工作进行性检查, 使培训的方法得到合理的改进。
3、合理引导管理知识分子。
企业的文化形象、科技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是在企业的管理层形成后出现的。因而要加大对知识分子的管理, 合理引导知识分子: (1) 任何时候知识分子都重于资金, 要做到尊重相信知识分子的力量:知识分子的用心工作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 将每个不同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知识用各种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流程或资讯系统, 或者通过申请成为企业的专利或商标, 就能够把知识变为有价值的企业资本, 进而有效地发散到企业中的员工身上; (3) 企业组织应鼓励员工多使用知识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把这作为运用与管理知识资源时最重要的理念, 只是一味的政权夺位, 而没有实际运用知识资源, 这是不对的。为此必须用知识分享来进行知识的管理, 员工与管理阶层, 普通员工与技术性员工之间都要分享我们的知识资源,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领导管理手段的用人艺术
(一) 适才而用, 积极培养。
观望目前的就业形势, 优秀人才就业的观念, 他们也越来越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而不仅仅是优越的薪酬。只有适才而用公司企业才能想高效运作, 留得住优秀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力度要加大。通过绩效考评、工作分析, 调动职位和提升等各种手段, 根据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的特点, 合理地分配工作, 做到扬长避短,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做到合理用才, 就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优势, 要实现人才与岗位相符合, 这是公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管理层人员, 更要及时了解员工的各种动态, 充分发掘员工的工作能力, 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把员工安排到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工作岗位, 这就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员工自身归属感同事得到满足。
(二) 塑造学习型组织架构,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以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企业要把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相同的文化概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 在建设优秀文化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吸引员工、号召员工,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员工自主管理, 自觉工作, 把企业当做自己的, 忠诚度和归属感就会增加。企业还得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学习团队, 是有核心企业价值、工作信心和工作使命组成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带动员工们共同实现目标。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也应该是由企业独特的、难模仿的具有最高价值的人力资源要素所组成。在组织中充分利用企业文化, 团队之间开展互助学习员工能够经常实际操练, 提升企业组织的应变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还要加强培养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 应变能力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 完善激励机制, 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使员工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激励;有机会参与管理, 增加员工的荣誉感、集体感;对企业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用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有利于企业团队成长的机制。
关注有效活动 丰富活动经验 篇11
一、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个体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感悟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情感与观念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组合性经验,其核心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直觉,逐步学会数学思考。而数学活动经验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中逐步获得,是在“做”中积累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提升数学素养。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一位教师经历了如下操作活动:
活动一: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发现正好拼成一个平角;
活动二: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通过折叠的方法,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发现正好拼成一个平角;
活动三:通过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方法,发现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大约是180°(忽略测量的误差)。三个操作活动,让学生得出直观视觉印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过程,学生费时不多,但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他们获得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
上述教学,借助操作活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三角形内角和”的表象。从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不仅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路径,经历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的构建过程,获得更多的体验,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观察能力则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发展丰富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思考打下基础。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如蜡烛、可口可乐杯、茶叶筒、笔筒等。为了加深对“圆柱形物体”的认识,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然后再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学生一听到形体的名称,就能在头脑中再现其形象;能看懂和识别有关形体,从而形成正确、清晰的空间表象。
又如,学习“小数减法”时,教师可设计“超市购物”活动: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超市”里有钢笔(每支8.60元)、三角板(每副2.40元)、彩笔(每盒9.50元)、铅笔(每支0.45元)、软抄本(每本2.30元)……每个“顾客”手里都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的人民币各一张,要求每次只买一件商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用“小数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是“有用的数学”,从而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上述教学,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路径,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获得了更多的体验,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反思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显然,数学活动经验仅有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过反思、抽象、概括等数学化、逻辑化的提升,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学会反思,学会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一般来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会设计适合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外显的行为操作积累直接经验。但如果只停留于操作而忽视了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反思,那么学生的思维只会停留于表面,难有实质性的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活动探究过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如,教学“搭配的规律”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怎样搭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如果没有图片怎么办?通过反思,让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在“明理”中“得法”;经历从具体操作到画图表示再到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形成对规律的深刻认识,实现从“经历”到“经验”的转变,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思维价值。
领导活动 篇12
一、重操作, 促学生在“做”中感知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 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 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中逐步获得, 是在“做”中积累的。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等数学活动, 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 进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为例, 学生之前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 已经掌握通过分割、移补等方法进行比较图形的面积,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索活动中, 学生也初步学会了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的方法, 因此在三角形面积的探索中, 我先从复习“比较图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入手。接着, 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 (不同形状) 和一张卡纸, 让学生小组合作想一想, 试一试:怎样做才能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 通过动手剪拼、思考讨论, 获得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可以剪拼成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经验。通过操作, 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紧接着, 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另一个和它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并和它拼成平行四边形;想象完后, 让学生用手笔画出拼接的平行四边形, 并指名上黑板板演。通过以上的活动, 学生有了层次明显、具体形象的数学活动经验后, 我再引导学生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入手经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对获得的直观经验、表象进行分析归纳, 形成抽象意义上的认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重观察, 促学生在“看”中积累经验
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能力。观察是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发展丰富的感性经验, 为进一步思维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尝试观察, 分析总结, 概括归纳”等过程, 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往的教科书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 单纯的从数的角度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新北师大版教材则从几何直观的角度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本课时, 我先用故事引入: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这块地的, 老二分到这块地的2/6, 老三分到这块地的,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吃亏了, 于是三兄弟大吵了起来, 老大、老二吃亏吗?我们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接着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给小组准备的三张相同的圆片, 先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观察、发现三张纸片同样大小。接着, 让学生分别在这三张纸片上表示出它的。在学生交流的同时,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圆形图片并板书相应的分数。接着教师引导:观察这些圆的阴影部分, 你有什么发现?经过操作、观察, 学生纷纷得出结论:三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同样大的。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证明, 阴影部分的大小是相等的, 所以用来表示三个阴影部分的分数大小也是相等的, 并相机板书。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 看看这组分数什么在变化, 什么没有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化了, 而分数的大小没变。
师:从左往右看, 第一个分数跟第二个分数比,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乘了2。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 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跟第三个分数比, 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乘3。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3, 分数的大小不变)
接着, 教师再引导学生反过来观察, 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 (边讲边归纳板书) 最后教师引导:刚才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 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 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 它的大小不变呢?你们能不能尝试着写几组分数验证一下。学生在猜想、举例、验证中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重反思, 促学生在“思”中形成经验
学生经历或参与了数学活动, 并不是就能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数学活动经验仅有积累是不够的, 还需要经过反思、抽象、概括等数学化、逻辑化的提升, 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 如果没有了反思, 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与除法”一课, 笔者设计了三次活动, 每次活动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活动一:设置情境, 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1) 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几块蛋糕?
(2) 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几块?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数量。学生动手操作后,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 怎样用算式表示上面的问题和结果?学生通过上面的操作, 有了初步的经验, 很快列出:。 (2) 分析上面的除法算式, 你有什么发现?数与除法的关系, 要让学生进一步反思, 7÷3是怎3样得到
活动二:学生交流对上面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
(1) 分数可以作为除法的商。即被, 用字母表示
(2) 同一个数的不同表示形式。
通过交流, 学生得出上面的结果后, 师再次引导学生反思:以为例, 怎样从等式的左边推出右边?怎样从3等式的右边推出左边?也就是同一个分数的带分数形式与假分数形式怎样相互转化?从而引出活动三。
活动三:把
这样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有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的思维经验也在活动中不断地积累。
四、重运用, 促学生在“练”中提升经验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即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重视应用经验的积累, 要针对学生的需求, 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活动经验, 把数学知识、结题思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炼, 使所获经验不断抽象化、概括化。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在第四单元的“多边形的面积”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图形面积计算经验, 掌握了分割、移补等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安排“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 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通过分割、移补等操作活动,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 计算稍复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把第四单元积累的经验进行应用, 让学生自主合作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而且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分割、转化, 使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经验得到升华。
【领导活动】推荐阅读:
策划活动领导小组08-27
校外活动领导小组07-22
志愿活动领导小组07-26
客户活动领导致辞06-19
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07-03
领导基层调研活动总结08-12
团康活动领导致辞05-19
安全活动开幕领导致辞07-11
公司活动领导致辞稿09-03
315活动领导讲话稿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