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附加值(共12篇)
技术附加值 篇1
焦炉煤气 (COG) 是炼焦副产品, 每生产1t焦炭要产生430 m3左右的焦炉煤气, 热值约16720~18810k J/m3。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为H2 (55%~60%) 和CH4 (23%~27%) , 另外还含有少量的CO (5%~8%) 、CmHn (2%~4%) 、CO2 (1.5%~3.0%) 、N2 (3%~7%) 、O2 (0.3%~0.8%) , 因此焦炉煤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2]。在钢材市场整体形势低迷的形势下, 钢铁联合企业应开发其自产焦炉煤气的高附加值利用技术, 使企业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1 钢铁联合企业焦炉煤气利用概况
目前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的焦炉煤气主要作为燃料使用, 与高炉煤气混合后用作烧结机点火、轧钢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焙烧矿石的竖炉、耐火材料窑炉、石灰窑、各种锅炉等的加热燃料, 富余的焦炉煤气用于民用燃气和发电。随着节能技术的进步以及热风炉双预热技术、蓄热式加热炉技术等的不断涌现, 大量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低热值燃气被利用, 焦炉煤气的富余量不断增加, 因此, 如何合理利用焦炉煤气, 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技术
2.1 焦炉煤气制氢
焦炉煤气中H2的含量占50%以上, 是制氢的理想原料。国内多家钢铁企业都采用焦炉煤气制氢, 并将制得的氢气苯加氢装置的氢源, 生产高质量的纯苯、甲苯、二甲苯 (BTX) 等产品, 或用作冷轧罩式退火炉或连续退火炉的保护气。由于钢铁企业内部用氢量相对较小, 外部又缺乏合适的用户, 仅将少量焦炉煤气进行提氢处理, 大部分焦炉煤气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目前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已投入试验运行,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已陆续推出该类型汽车样车, H2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将为焦炉煤气制得的H2开辟广阔的应用空间[3]。
2.1.1 焦炉煤气制氢方法
焦炉煤气制取氢气的方法主要有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 (PSA) 。深冷法是利用焦炉气中各主要成分冷凝温度的不同[4], 以深度冷冻部分冷凝的方法使氢与其它气体组分分离, 然后用液氮洗除气体中剩余的CO和CH4, 得到的氢气纯度为83%~88%。由于深冷法设备复杂且需在高压操作, 设备投资大、运转费用高、投资回收期长, 难以被用户接受。PSA法的原理是将焦炉煤气在高压下通过吸附剂床层, 高沸点的杂质组分被选择性吸附, 低沸点的氢不易吸附而通过吸附剂床层, 使氢和杂质组分分离, 然后减压, 将吸附的杂质组分解吸出去, 使吸附剂实现再生, 从而再次进行杂质的吸附分离操作。通常情况下1 m3的COG可制取0.44m3的H2, 由于PSA法制得的氢气纯度高 (≥99.999%) , 氢气回收率在80%以上, 操作简单, 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推广。
PSA法制氢由压缩、预处理、变压吸附和净化四个工序组成, 见图1。
2.1.2 焦炉煤气PSA制氢在国内外的应用
日本钢铁企业在世界上较早地开展了焦炉煤气制液态氢的商业化项目, 为了供应燃料电池汽车 (FCV) 用氢, 新日铁参与了日本经贸产业省赞助的“日本氢和燃料电池示范项目”, 在其君津厂建设了生产世界首套焦炉煤气制液态氢的示范设备, 并于2004年1月开始为有明 (Ariake) FCV汽车加氢站供应液态氢[5]。新日铁COG制液态氢设备见图2。
新日铁采用PSA法将焦炉煤气中的氢气吸附、分离和精制, 尾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等) 返回到焦炉煤气或另一个副产煤气系统, 用作钢铁生产用的燃料。
由PSA工艺制得的精制氢气先由液态氮预冷, 再用氦制冷剂液化并储存在真空绝热槽中。氢气液化后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800, 与气态氢相比, 储存空间要小得多, 且易于输送。此外, 由于液化工艺完全脱除了氢气中含有的杂质, 液态氢是一种清洁燃料。新日铁COG制液态氢工艺流程见图3, 其工艺参数和主要设备见表1。
在国内, 我国的宝钢、武钢、邯钢、济钢、通钢、鞍钢等均已建设了焦炉煤气PSA制氢装置, 但制得的产品H2仅在企业内部自用, 尚无商业制氢项目。
2.2 高炉喷吹焦炉煤气
高炉喷吹含氢介质强化氢还原已成为当今冶炼工艺的热点。首先, 无论从热力学还是从动力学条件看, 高温下氢作为铁氧化物的还原剂比一氧化碳更具优势;其次, 氢还原的气态产物是水蒸气而不是二氧化碳, 故喷吹含氢介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是指将焦炉煤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加压至高于风口压力, 加压后的焦炉煤气通过高炉风口喷枪喷入高炉。在高炉内, 焦炉煤气通过燃烧和分解反应, 为高炉提供热量和还原剂, 从而替代相应的焦炭完成冶炼和还原反应。
高炉喷吹焦炉煤气已有很长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 前苏联即在多座高炉上进行了焦炉煤气喷吹试验[6], 用1.8~2.2 m3焦炉煤气替代1 m3的天然气, 喷吹量达到了227m3/t。20世纪80年代中期, 法国索尔梅厂2号高炉进行了喷吹焦炉煤气操作, 喷吹量达到了21 000 m3/h, 焦炉煤气与焦炭的置换比为0.9 kg/kg, 喷吹装置的投资费用可在10个月左右收回。奥钢联林茨厂自2002年第二季度起在其5号和6号高炉 (炉缸直径8 m) 上喷吹焦炉煤气来替代重油, 最大喷吹量12 500 m3/h (50 kg/t) , 将重油消耗从70 kg/t降低到20 kg/t。
注:*可供应40~60台FCV/d。
美国钢铁公司蒙·瓦利厂的2座高炉 (容积分别为1 598 m3和1 381 m3) 自1994年起一直喷吹焦炉煤气替代部分天然气, 2005年的喷吹总量为14.16万t, 吨铁喷吹量约65 kg。美国钢铁公司当初为了成功实施焦炉煤气喷吹, 改造了高炉风口内表面以提高耐热能力[7], 在直管上增加了喷嘴, 将焦炉煤气和热风一起喷入高炉。此外, 还安装了3台662 k W的压缩机和相应管线, 将焦炉煤气压力从68.9 k Pa提高到379.0 k Pa喷入高炉。喷吹的焦炉煤气来自其克莱尔顿焦炭厂, 由于焦炉煤气量不能满足高炉需要, 美国钢铁公司购买了相关的仪器和设备, 以添加天然气对焦炉煤气进行补充。整个项目投资600万美元。喷吹焦炉煤气后, 该厂降低了天然气的喷吹量, 年节省开支610万美元以上, 投资回收期不到1年。
国内本钢、徐钢等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曾在其小型高炉上进行了焦炉煤气喷吹试验,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本钢的焦炉煤气喷吹量为81.6m3/t, 降低焦比60kg/t, 产量提高10%~11%。近年来受燃料价格上涨、新建焦炉后焦炉煤气产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多家国内钢铁企业又开始关注高炉喷吹焦炉煤气研究。2010年承德钢铁公司已率先在450m3高炉上开始了喷吹焦炉煤气工业试验, 取得了消除焦炉煤气放散燃烧、降低能源成本及减少CO2排放的良好应用效果。
2.3 焦炉煤气制甲醇
甲醇既是终端化工产品, 又是化工原料, 其用途十分广泛, 可用来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醋酐、二甲醚等化工产品, 应用前景广阔[2,8], 合成甲醇已成为目前我国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焦炉煤气中含有20%以上的甲烷, 将焦炉煤气中的甲烷转化成一定比例的CO和H2, 即可达到制取甲醇工艺条件的合成气组成要求。以焦炉煤气为原料制取甲醇的工艺流程见图4。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技术的关键是将焦炉煤气中的甲烷及少量多碳烃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转化之前还需对焦炉煤气进行深度净化, 以满足甲烷转化催化剂和甲醇合成催化剂的要求, 提高其催化效能和使用寿命。
我国第一套8万t/a利用焦炉煤气制取甲醇的装置于2004年12月在云南曲靖建成投产并生产出合格甲醇, 之后相继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焦化企业投资建设了多套焦炉煤气回收利用制取甲醇的生产装置, 目前已有几十套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投入商业运行, 单套装置设计规模为10~20万t/a。通常1 t甲醇需消耗焦炉煤气2 200~2 300 m3, 1t甲醇基建投资2 700~2 800元, 1t甲醇生产成本1 000~1 200元。
2.4 焦炉煤气制合成天然气
合成天然气 (SNG) 技术是焦炉煤气利用的一个新领域[2], 合成天然气可利用管道输送到用户, 也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压缩天然气 (CNG) 或液化天然气 (LNG)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 , 商品天然气中甲烷含量一般在95%以上。焦炉煤气中含有甲烷, 且焦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转化为甲烷, 这为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提供了条件。合成天然气 (SNG) 是基于以下反应方程式:
在适宜的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 以上反应会稳定进行。用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的过程就是焦炉煤气中CO、CO2和H2的合成过程。合成后焦炉煤气中的甲烷浓度增加,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被除去。通过吸附方法将甲烷、氢气分离出来。氢气输往苯加氢项目, 甲烷作为商品气出售。
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工艺流程见图5, 净化后的焦炉煤气经过压缩后进入合成单元进行合成反应。合成单元出来的混合气中含有大量的水, 经冷却后, 水分离出来, 冷却后的气体最后进入吸附单元, 脱去无用杂质, 从而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气产品。
与焦炉煤气制甲醇等工艺相比, 合成天然气技术具有原料利用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产品附加值高等优势。2010年12月, 内蒙古乌海市华清能源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 设计年处理焦炉煤气5 500万m3, 生产天然气近2 000万m3, 成为我国首个正式投产运营的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项目。此外, 山东禹城华意项目、山西国华项目、山东菏泽富海项目等已在推进。预计2013年, 我国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总产能将达13亿m3/a。
2.5 焦炉煤气生产尿素
用焦炉煤气生产化肥是其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先用焦炉煤气在30 MPa下于合成塔内合成氨, 然后和二氧化碳在20 MPa下合成尿素, 一般生产1t合成氨需消耗1 720 m3焦炉煤气。2007年4月, 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成了用焦炉煤气生产尿素的生产线[2], 可年产18万t合成氨、30万t尿素, 工程投产3年, 实现利润近5 000万元。虽然用焦炉煤气生产化肥比以天然气和无烟煤为原料生产化肥成本低, 具有成本优势, 但目前国内化肥市场价格低迷, 部分生产企业出现亏损, 因此如果用焦炉煤气生产化肥需慎重考虑。
2.6 焦炉煤气用于生产直接还原铁
传统的炼铁工业完全依靠碳为还原剂, 随着炼焦煤和焦炭资源的日益短缺, 业界正在开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氢冶金, 用焦炉煤气直接还原铁是氢冶金重要的应用技术之一。由于氢的还原潜能是一氧化碳的14倍[9,10], 大力开发焦炉煤气直接还原铁, 可以大大降低炼铁过程对炼焦煤和焦炭的消耗。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的关键在于还原性气体 (70%H2和30%CO的制备) , 而焦炉煤气中H2和CH4含量分别在55%~60%和23%~27%, 只需将焦炉煤气中的甲烷进行热裂解 (重整) 即可获得74%的H2和25%的CO, 以此作为直接还原生产海绵铁的还原性气体。
目前首钢与墨西哥正在我国国内合资建设世界上第一套以焦炉煤气作为还原剂的直接还原铁生产装置。中国钢研集团公司已经建成了焦炉煤气直接还原制海绵铁中试试验装置, 并且正在开发还原效率高、铁水纯度高、不同于国内外现有还原技术的新型还原技术。
3 结语
焦炉煤气实现高附加值利用的途径有制氢、高炉喷吹、制甲醇、制合成天然气、生产尿素、生产直接还原铁等。对于钢铁联合企业来说, 在不涉及到产线建设的情况下, 焦炉煤气制氢和高炉喷吹是最简单可行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上市, 其中氢气燃料FCV汽车的推广应用将会带动有很大的氢气需求, 钢铁联合企业用变压吸附法 (PSA) 回收高纯氢具有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且提氢之后的尾气热值提高, 还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直接喷入高炉炼铁也是比较简单易行的途径, 既降低了焦比, 又提高了产量。另外, 在钢铁行业微利经营的当前形势下, 非钢产业已经纳入许多钢铁企业关注的视野, 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合成天然气、尿素等化工产品也是焦炉煤气利用的可行途径, 但必须建设相应的产线, 因此需做好投资分析和相应产品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启辉, 吴国光, 王共远等.焦炉煤气的利用与发展前景[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 (1) :63.[2]杨敏建, 张鸣林, 韩梅等.焦炉煤气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煤矿现代化, 2011 (1) :1-3.[3]马大方.氢能时代曙光已现变压吸附前景广阔钢铁行业大有可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8:27-35.[4]王海风, 张春霞, 胡长庆等.钢铁企业焦炉煤气利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J].钢铁研究学报, 2008, 20 (3) :1-4.[5]NSC.Production of Liquefied Hydrogen Sourced by COG.http://www.nssmc.com/en/tech/report/nsc/pdf/n9226.pdf.[6]李昊堃, 刘克明, 沙永志.高炉喷吹焦炉煤气工艺分析[J].炼铁, 2011 (2) :59-62.[7]OIT.Department of Energy.Using Coke Oven Gas in a Blast Furnace Saves Over$6 Million Annually at a Steel Mill.https://www1.eere.energy.gov/industry/.../pdfs/usstechn.pdf.[8]汪家铭.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制取氮肥和甲醇[J].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6 (1) :42-43.[9]丰恒夫, 罗小林, 熊伟, 吴木之.我国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的进展[J].武钢技术, 2008, 46 (4) :55-58.[10]廖洪强, 张振国, 包向军, 等.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现状[M].2008北京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年会, 2008:304-307.
技术附加值 篇2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几万年以前来问,一定会很好回答。因为,那时的人们对于男欢女爱的理解,也只是为了生命的繁衍,为了自己这个种群的兴旺。这应该是最单一,最原始,最没有私心杂念的理由了。好比动物的求偶一样,找到一个自己倾心的对象,繁衍生息,就这么简单的行为方式与目的而已。
当然,人不是动物,所以,人对婚姻的要求,不可能像动物那样单纯。但是,我想说,在这一点上,人有时还不如动物可爱。因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对婚姻的附加条件要求也越来越多。婚姻,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本意。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享利八世在杀死自己的9个妻子之后,还会有那么多的女人愿意嫁给他。现在,我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因为,享利八世是国王,嫁给他就可以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这是一条最便捷,最容易就能到达幸福身边的道路。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女人前赴后继,甘愿冒杀身之祸去嫁给这个暴君。所以才会有戴安娜王妃在明知查尔斯王子另有所爱的情况下,去嫁给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合法不合情理的婚姻,才会有那么多扭曲的婚姻,才会有那么多红杏出墙的婚姻,才会导致一出又一出婚姻的悲剧。
现代人为婚姻设置了太多的附加值。名利,地位,金钱,美女,房子,车子......为婚姻设置了太多的门槛,让人不容易迈进婚姻的大门。人们总想通过婚姻来堆积自己后半生的财富与享受。想通过婚姻得到太多的东西,让人难以想象,我们到底爱上了爱情的什么,爱上了婚姻的什么。
是因为,我们把婚姻的标准,放在了别人的眼里,把对幸福的衡量放在了别人的眼里,让别人觉得,通过婚姻,自己什么都有了,所有的物质享受都得到了,那么也就幸福了。但是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婚姻就象是吃饭一样,吃饭是为了充饥,两个馒头,一碗面条,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却要点一桌子的菜,还要色香味俱全,在这里,眼睛,舌头,鼻子的感觉取代了肚子的功能与评价标准,主要的东西变成了次要的,让人忽略了肚子的作用。
快乐没有附加值 篇3
我还是不解:“既然保留不了多久,您不是白画了吗?又不会有多少人看到。”老师说:“孩子,如果你要附加那么多内容,快乐就找不到了,快乐应该是没有附加值的。”
“快乐是没有附加值的”,想着老师的话,我陷入了沉思。我的这位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有充沛的精力,对他奉献了一生的校园留有深深的眷恋,所以,他依然会在这个校园里出现。有时是在学校的板报栏里画油画或者水彩画,有时是在学校的广播站里读新写的诗歌……
我曾经在心里否定过我的老师的做法,他做这些事,并不曾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我曾经以为他的这些付出都是没有价值的,却不曾想到这些事让他快乐。
想想自己,我为自己做的事附加了多少东西?如果不是医生说孕期要经常散步,我大概不会“浪费时间”在操场上无目的地转圈;如果不是为了巩固友情,我大概也不会“花费时间”和朋友一起吃一顿饭;如果不是因为想要发表文字,我大概也不会“殚精竭虑”构思一篇文章;如果不是为了职称,我大概也不会“挑灯夜战”读书……
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做的事都是有附加值的,都是提前在心里勾画了前景的,我从来没有像我的老师那样,没有任何附加值地做过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
想到这里,我开始醒悟:快乐没有附加值,它可以抛弃意义和目的,以一种最干净的姿态存在于生活中,就像我的老师,可以在篮球场上画一幅保留不了多久的画,可以在退休之后依旧做着给他带不来任何实际好处的工作。
我想,从此开始,我也要没有任何附加值地快乐。比如,闲散地翻一本書,不去想如何应付考试;比如,安心地写篇文章,不去想会不会发表;比如,趴在阳台上看一个小时的风景,不去想这一个小时是不是浪费了;比如,步行半个小时去小镇最北边的那家店吃酸辣粉,不去想这半个小时值不值得……
是的,我该向我的老师深深鞠躬,因为他教会了我快乐的能力,因为他告诉我,没有任何附加值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责编/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
技术附加值 篇4
关键词:出口结构,商品结构,技术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了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 我国对外贸易围绕“结构调整”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根据国际贸易产品分类, 将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通过出口份额的分类统计考察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测算商品中的要素分布来考察进出口商品的结构。随着国际间专业化分工的迅速发展, 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产品的国际化往往使得某个国家只是承担生产的某个特定环节, 技术要素在其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技术水平高低决定了国家 (地区) 在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中承担的生产环节以及生产的附加值, 决定了国际生产中的利益分配。因此, 本文通过测算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地区间的比较。
一、技术附加值的测算方法
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是指把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为产品带来的增值, 通常用来衡量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采用加权人均GDP来衡量技术附加值的做法比较普遍。关志雄 ( 2002 ) 认为, 附加值越高的产品, 越是来自高收入国家。在此前提下用世界市场中各出口国占该产品的份额作为权数, 计算得到出口国的人均GDP的加权平均数来表示产品的附加值。樊纲 ( 2006)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也逐步推导出可以采用加权人均GDP来衡量产品的附加值。他认为, 技术密集型产品就是使用了更多技术的产品, 也就是技术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因而技术要素更丰裕的国家在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经济学中的技术往往是生产率的代名词。基于这一认识, 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一个国家的技术要素丰裕程度。但基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 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来近似替代全要素生产率。在忽略了人口结构的差异时, 人均GDP 可以作为比较各国劳动生产率的指标。
加权人均GDP的计算主要基于两点基本步骤, 一是确定合适的权重;二是确定计算产品技术水平的地区范围。Michaely ( 1984 ) 、关志雄 ( 2002 ) 、Lall (2006) 直接以一国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种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作为权重;樊纲等 ( 2006) 在考虑权重时, 注意到了各国出口规模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把显示比较优势的计算方法作为赋值的基础刘钻石、张娟 (2011) 以此为基础用于国与国之间或者国内地区之间技术水平的计算比较。许斌 (2008) 在指出罗德里克错估中国出口的相对复杂度时提出, 用中国的人均GDP 估计中国出口复杂程度时必须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本文以为, 东部发达地区出口的产品的技术水平低估, 而地区欠发达地区出口的产品的技术水平高估, 如果以国际的加权平均人均GDP作为基础衡量我国地区间技术结构状况, 可能会出现国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技术水平的趋同现象。例如A产品主要由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出口的高科技产品, B产品主要由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出口的初级产品, 两者出口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的份额均为100%, 那么A、B被赋予的产品附加值是一致的, 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被低估, 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被高估。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测算技术附加值的做法是直接用国内各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加权平均作为技术附加值的衡量。为了使历年的产品技术结构能够纵向对比, 将名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换算成可比的实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具体公式如下:undefined
其中pvjt 表示第t年j类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Yi为地区i第t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xijt为地区i第j类产品第t年的出口额, undefined为地区i出口的第j类产品第t年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地区出口技术水平公式相应地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tvit表示第t年i地区的出口技术水平, undefined为第t年第j类产品出口占地区i的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二、技术附加值测算与地区间出口产品结构
海关HS编码将出口商品分为22类, 98章。“类”基本按经济部门划分, “章”已经进入了产品的划分。除第77章作为备用章, 第93章为武器弹药数据无法获得外, 本文以剩余的96章划分出口产品;地区的划分以行政区划作为分割标准, 全国共分为31个省及自治区。本文收集了2002-2008年的相关数据, 所有数据无特殊说明均来源于国研网统计数据库。根据公式 (公式1) , 计算得到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结果显示, 2002-2008年96章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按照出口产品附加值由高到低排列, 第18章可可及制品以及第92章乐器及零、附件均能列入每年的前十。此外, 总体排名靠前的还有第32章、65章、84章、85章、86章和89章。对2002-2008年中进入过前十的产品进行分析, 第75章、79章、84章以及第98章排名增长最明显, 其中第84章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表现尤为突出;第21章、30章、34章、62章、65章、85章及86章的排名呈下滑趋势, 其中第21章杂项食品与第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降幅最大。产品附加值的计算结果除了定序作用于产品间的对比分析之外, 还可以起到定距作用, 说明产品主要由人均GDP在什么程度上的地区出口, 用来反映产品生产在地区间的扩散、迁移趋势以及进一步测算地区出口的整体技术水平。
根据公式 (2) 计算了2002-2008年间我国各地区总贸易出口技术水平以及一般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在样本期内, 我国各地区的出口技术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从地域分布来看, 东部地区出口产品技术水整体上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表1给出了历年各地区出口技术水平排名。从表1可以看出, 总贸易技术水平排名基本名列前五位的省份有天津、上海、江苏、广东、北京, 浙江稳居第六。在样本期间, 天津排名呈不断下降趋势, 其他排序基本稳定。总贸易技术水平排名靠后的省份有青海、吉林、山西、贵州、云南、宁夏、甘肃、陕西等,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山西、青海三省的排名呈快速上升态势。与总贸易技术水平排名比较, 一般贸易技术排名中浙江跃居前一、二位;吉林、山西、黑龙江地区排名上升迅速;而天津、江苏、西藏、海南地区的排名则下降明显。经对比后发现, 各地区总贸易技术水平通常要高于一般贸易技术水平, 总贸易技术水平与一般贸易技术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偏离, 东部地区偏离程度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偏离程度。由此可以推断, 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整体要高于一般贸易水平, 加工贸易大大提高了东部地区的技术水平, 也提高了我国整体出口贸易的技术水平。总贸易与一般贸易技术水平的偏离度变化趋势还反映了地区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技术水平差距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从地区技术水平排名靠前的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天津以及排名靠后的山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来看, 江苏、上海、青海的偏离呈逐渐扩大状态, 广东、北京、天津、贵州的偏离有缩小的趋势, 其余地区的变化较为稳定。
借鉴樊纲等 (2006) 划分商品结构的方法, 对总贸易排名靠前与靠后的1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技术水平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分析。首先按照产品附加值由低到高排序, 将全部贸易品按技术水平等分为高技术产品 (htp) 、中高技术产品 (mhtp) 、中等技术产品 (mtp) 、中低技术产品 (mltp) 以及低技术产品 (htp) 。然后依照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各类产品在地区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undefined
技术结构分布图 (图1、图2) 直观地显示我国地区间的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差距悬殊, 排名靠前的六省市中高及高技术出口占比在69%-88%之间, 三年平均值最高的是上海达87.6%, 最低是浙江77.9%;排名靠后的五省及自治区中高及高技术出口占比在12%-36%之间, 三年平均值最高及最低的是青海和山西, 分别为21.8%以及12.6。这些地区仍以出口中低技术水平的产品为主, 例如青海中等及低技术占比在50%以上, 山西在80%以上。此外, 从技术结构分布图也可以看出, 在选择的样本期内只有山西从高技术到中低技术每一层次上的占比都是累计增加的, 低技术占比大幅缩减, 能看出明显的结构优化迹象, 其余省、市及自治区的出口技术结构变化态势并不明朗。如果只以高技术以及中高技术占比作为结构是否优化的指标, 那么只有山西、青海出口技术结构得到优化, 浙江、天津、贵州、宁夏甚至出现结构恶化现象, 其余地区则呈现“拱形”结构, 这个结论与惯常的认识有所不同。由此可见, 地区技术结构状况的“质”和“量”并不统一。
三、地区出口技术水平“高度化”比较
所谓低技术与高技术都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科技水平普遍提高, 今天的高技术可能就是明天的低技术。因而衡量产品的技术水平不仅要考虑该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 而且还要考虑与该产品同期存在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含量。杜修立、王维国 (2007) 称这种剔除了产品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来衡量产品之间相对技术水平的方法为产品的“高度化”指数;Lall et al., (2006) 在建立复杂度指数时也采取了同样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公式化表示如下:
TCIjt= (TCjt-TCmin t) / (TCmax t-TCmin t)
其中TCIjt表示第t年产品j的技术水平“高度化”指数, TCjt表示第t年产品j的技术水平, TCmax表示第t年产品技术水平的最大值, TCmin表示第t年产品技术水平的最小值。同样, 可以利用该公式来进一步衡量剔除了经时间推移全国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后的地区出口技术水平“高度化”指数。公式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DTCIit表示地区技术水平“高度化”指数。如果指数提高, 意味着地区出口中技术高度相对较高的产品比重增加, 地区技术结构实现了相对的优化升级, 否则意味着产业被低端化。
通过前文得知样本期内各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各地区的出口商品技术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剔除了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之后, 无论是总贸易还是一般贸易, 地区出口技术结构高度化趋势呈现明显的两阶段特征。第一阶段2002-2006年, “高度化”指数迅速提升;第二阶段2007-2008年, “高度化”指数略有下滑。依然选取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天津、山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11各省、市及自治区进一步进行地区间的对比分析 (见图3、图4) 。图形显示无论总贸易技术“高度化”指数还是一般贸易技术“高度化”指数, 其变动趋势都是以2006年为分界点, 呈现“先升后降”的“拱形”结构, 而且在2006年之前地区之间的出口技术水平“高度化”指数差距逐步扩大, 2006年之后差距又逐渐缩小, 反映了地区出口技术结构差异在减小。出口技术水平“高度化”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地区相对技术结构的优劣, 上升、下降幅度反映了结构的变动速度。从地区总贸易“高度化”指数来看, 上海、江苏的指数最高, 云南、贵州的指数最低, 山西的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从一般贸易“高度化”指数来看, 北京、浙江的指数最高, 云南、贵州的指数最低, 山西的指数上升幅度最大。
四、主要结论
基于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视角, 本文对我国地区间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分析, 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在样本期内, 我国地区出口贸易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但是地区发展并不均衡, 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点。通过技术结构分布图进一步分析后得知, 我国地区出口技术水平排名靠前的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天津六省市中高及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在69%-88%之间, 而排名靠后的山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五省及自治区占比只在12%-36%之间。另外, 从技术结构分布来看, 11个省、市及自治区中只有山西从高技术到中低技术每一层次上的占比都是累计增加的, 低技术占比大幅缩减, 能看出明显的结构优化迹象。如果以高技术以及中高技术占比作为结构是否优化的指标, 那么只有山西、青海出口技术结构得到优化, 浙江、天津、贵州、宁夏甚至出现结构恶化现象, 这个结论与惯常的认识有所不同, 地区技术结构状况的“质”和“量”并不统一。
2.总贸易与一般贸易技术水平的偏离反映了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技术水平的差距。偏离的程度反映了差距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我国各地区总贸易技术水平通常要高于一般贸易技术水平, 东部地区偏离程度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偏离程度。从地区技术水平排名靠前的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天津以及排名靠后的山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来看, 江苏、上海、青海的偏离呈逐渐扩大状态, 广东、北京、天津、贵州的偏离有缩小的趋势, 其余地区的变化较为稳定。由此可以推断, 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整体要高于一般贸易水平, 加工贸易大大提高了东部地区的技术水平, 也提高了我国整体出口贸易的技术水平。偏离程度扩大的原因可能是加工产品技术水平相对提高, 也有可能加工贸易的技术扩散收到抑制, 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3.出口技术水平“高度化”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地区相对技术结构的优劣, 指数上升、下降的幅度反映了技术结构的变动速度, 指数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地区相对出口技术结构的差异。在剔除了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之后, 无论是总贸易还是一般贸易, 以2006年为分界点, 技术结构高度化趋势呈现明显的“拱形”特征。从文章选取的11个地区来看, 在2006年之前地区之间的技术“高度化”差距逐步扩大, 2006年之后差距逐渐缩小。从地区总贸易“高度化”指数来看, 上海、江苏的指数最高, 云南、贵州的指数最低, 山西的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从一般贸易“高度化”指数来看, 北京、浙江的指数最高, 云南、贵州的指数最低, 山西的指数上升幅度最大。
参考文献
[1]杜修立, 王维.国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J].经济研究, 2007 (7) :137-151.
[2]樊纲, 关志雄, 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 2006 (8) :70-80.
[3]刘钻石, 张娟.中国出口贸易技术水平的地区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11 (1) :49-55.
[4]Ricardo Hausmann, Jason Hwang, Dani Rodrik.What You Export Matters.J Econ Growth, 2007 (12) :1-25.
文化的附加值的阅读答案 篇5
①由于将自己定位于文化研究的领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你所做的这一切有什么用呢?
②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只有我才能碰到,据报载,在北京大学的讲坛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正高谈国学,一位年轻学子却站起来问:“先生,你教我们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呢?”
③这样的问题真是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尤其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多了,迫使人不得不认真对待。记得一位学经济的朋友很推心置腹地对我说:“你说在文化上投那么多资干什么呢?文化又不能创造效益,或者说,创造的效益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是计算不出来的,不符合黄仁宇所说的“数字化管理”的要求,黄仁宇先生认为一切都应可换算成“数字”,否则既不科学也无功效。
④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话老让我想起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写到的一句话:你把那些睡在屋子里的人喊起来,又有什么用?回答是总得有人去做,或者,真有效果也未可知。当然,鲁迅先生的问题与我说的这个问题并不完全相同,但仍有一些类似。
⑤前两年,学术界轰轰烈烈地发起“振兴从文精神”的大讨论,部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陈思和先生所举的一个例子颇有说服力,陈先生说,我们目前认为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实并不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葡萄牙等国,但为什么它们后来衰落了呢?这是因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注重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英、意等国的“文艺复兴运动”造就了所谓的“大英帝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繁荣发达,使之更有生命力、活力。并在全世界留下了如今仍为人迷恋的所谓“绅士”的文化形象,而非荷兰等的那种没文化的野蛮的“海盗”形象。在当代,美国的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大举扫荡是举世闻名,防不胜防的,以至人们哀叹“好莱坞文化”迷住了几代人。其实,“好莱坞”借助了全世界之力,荟萃了各国精英,才占据上风。
⑥当然,上面的说法还只是针对国家、民族而言,那么,对个人呢?近来我读到经济学家高希均的一些文章,引起了我的联想。
⑦高先生分析说,为什么新加坡、瑞士这样既没什么资源、国土又小的国家如此发达?那是因为它产生了一个附加值。这个附加值来源于它们较高的科研水平、文化素养等。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些比什么都重要。高先生举例说明,瑞士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而它人口仅六百万。为何会这样?以巧克力为例,做巧克力,有两个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是牛奶,一个是糖,瑞士既不出糖,也不出牛奶,都是从临近国家法国、意大利来的,但它输入了牛奶和糖,加在一起,就做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巧克力,这就是“附加值”的作用。高希均先生并因此写过一本书,书名即《做一个高附加值的现代人》。在书中,高先生主张要做一个高附加值的.现代人,既应当有社会学家的热情,经济学家的冷静,还应当有文化人的情怀,而文化尤其重要,可以增加人的附加值。以此联想,我就认为,文化有什么用呢?文化就是那个使一个人超出机械、平庸生活的东西,就是使人更有教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东西,就是增加了一个附加值的东西,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对不对?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爱因斯坦绝非一个呆子,恰恰相反,正是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使他超出常人,而杨振宁、李政道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研,也使他们脱颖而出。
⑧所以我想,文化就是那个增加人的附加值的东西,是使人更聪明、智慧的东西。
阅读题:
1.第③段“这样的问题真是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是什么样的问题?[3分]
2.第⑤段运用了____论证方法,作者在这里证明的观点是____.
3.作者认为,做一个高“附加值”的人的条件是:[3分]
4.分析加点的词语的不同含义:[2分]
①那是因为它产生了一个附加值:
②这就是“附加值”的作用:
5.在本文中,作者认为文化的作用是:[2分]
6.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本语段运用的事实论据有:[2分]
参考答案:
1.①研究文化有什么用?②讲国学有什么用?③文化上投资有什么用?
2.第⑤段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观点是注重文化建设的国家更有生命力、活力、才可能持续发展
3.条件是:①社会学家的热情②经济学家的冷静③文化人的情怀
“文创”附加值与营销 篇6
近年来,由于整体华人经济市场大幅度增长,除了带动华人财富快速增长外,也让我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由原本“吃饱”、“能用”的基本需求,类似马斯洛理论,提升到“吃巧”、“美学”的需求,而其中影响我们对“美学”感觉的重要因素,最常见到的就是透过动人的故事传播(也就是“文创”的附加值)。厂商一方面与消费者分享品牌故事或感人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厂商额外的心力付出(举凡对原料的健康把关、环保的重视,或者品牌营销传播等)。这类在厂商与消费者之间良性的“互动”,一方面提升了厂商对质量与品牌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唤起了消费者对更高生活情境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另一种新的“文创附加值”营销方式正在形成。
黄色小鸭的造型玩具早已行之有年,甚至大多数小鸭玩具是“Made in China”,但是在2007年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对其加入“文创附加值”的设计概念,而迅速走红全球。霍夫曼的艺术理念是以来自于孩子在浴缸里玩耍的黄色小鸭玩具,勾起人们对于儿时的美好回忆,一方面传递黄色小鸭善良的意涵,另一方面,其黄色小鸭以独特的心灵疗愈效果的氛围,对应不同种族、年龄、生活充满压力的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在此“文创附加值”之下,黄色小鸭所到之处,皆造成轰动。目前,黄色小鸭已“造访”过日本、澳大利亚、巴西、法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都引起万人空巷的轰动。
而微热山丘凤梨酥则是近年来一个台湾传统产业“文创化”的成功案例。凤梨酥虽然是海峡两岸家喻户晓的台湾点心,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在台湾几乎每个点心店、面包店都在卖的情况下,凤梨酥产业照理说早已是“红海”竞争了。但是,微热山丘以早期台湾浓浓的人情味出发,从奉茶、试吃,甚至到凤梨采购,皆以“文创”增加附加值,而使之成为台湾近年来最人注目的凤梨酥品牌。一块小小的凤梨酥是如何增加“文创附加值”的呢? 走进一般的糕饼店,迎面而来的不外是产品介绍或充满促销味道的试吃,而微热山丘“上门就是客”的先奉茶与试吃整块凤梨酥,而且没有店员推销产品的“待客之道”,更容易让新时代的消费者接受。
没有善良的意涵与独特心灵疗愈的诉求,霍夫曼的黄色小鸭与浙江义乌生产的塑胶玩具没有太大的差异;少了台湾人情味与“待客之道”的微热山丘凤梨酥,与街头巷尾糕饼店的凤梨酥只有口味差异。“文创”与故事的附加值,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商机与更强大的竞争力,更塑造了强力的品牌故事与内涵。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华人市场对“文创”有着高度的市场接受性。因此,近年来华人经济市场大幅度增长,华人收入越来越高,大家自然而然地更在乎“形而上”的需求,而使“文创附加值”的成功营销案例越来越多,不仅许多“文创”开始“产业化”,甚至许多产业也开始“文创化”。
不论是“文创”产业化,或者是产业“文创化”,都是社会正面的现象与发展趋势,表明我们正在朝着马斯洛更高层次的需求提升,应该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希望看到更多“文创”附加值的成功案例,因为这不只是华人经济力量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底蕴的爆发。
技术附加值 篇7
营业税及附加对于一个以“最终转让著作权、所有权进行自主开发或接受委托进行定向开发, 同时其著作权、所有权不归受托方一方所有”的软件开发企业来讲是最重要的税负之一, 依法纳税, 合理避税, 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日益成为软件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为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的要求, 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来鼓励软件产业的发展。
1999年8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就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的税收鼓励政策提出了具体措施:“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 免征营业税。对开发生产软件产品的企业, 其软件产品可按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此后,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此调整: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 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 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 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1999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计算机软件产品是指记载有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的存储介质 (包括软盘、硬盘、光盘等) 。对经过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 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计算机软件征收营业税, 不征收增值税。”
2005年11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纳税人受托开发软件产品, 著作权属于受托方的征收增值税, 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属于双方共同拥有的不征收增值税。
目前, 大部分具有软件开发经营业务的公司都有受托软件开发业务, 对于这类业务收入, 有的企业缴纳增值税, 有的企业缴纳营业税。那么受托软件开发业务在什么情况下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 在什么情况下属于营业税应税行为, 属于营业税应税行为的受托软件开发业务能否享受营业税免税优惠等问题是当前软件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技术开发业务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解读与分析
(一) 税收筹划必须遵守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
软件开发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不是偷逃漏税, 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 签订符合要求的合同, 依据现行的税收法律规定, 区分主营业务中哪些是应纳营业税业务和免征营业税业务, 依法缴纳营业税。其目的是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依法计税, 合理避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规定:“对单位和个人 (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 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 免征营业税。营业税的技术开发是指开发者接受他人委托或与他人共同合作, 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的行为。软件的技术开发, 一般为软件企业接受其他单位的委托, 针对委托单位的需求, 签订技术合同, 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开发的行为。
(二) 技术开发业务的界定是否纳税的依据
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业务一般分为自行开发软件销售和受托技术开发软件两种。区分受托开发软件业务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还是营业税应税行为的标志是著作权的归属, 这与自行开发软件销售征收营业税的判定条件基本一致, 即著作权要发生转移。
(三) 技术开发合同的认定条件是关键
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 当事人可以持认定登记证明, 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经审核批准后, 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 包括语言系统、过程控制、管理工程、特定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但软件复制和无原创性的程序编制的除外。符合以上条件的受托软件开发业务可以按“技术开发合同”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并据以享受营业税免税优惠。
技术开发合同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有明确、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目标;
2.合同标的为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尚未掌握的技术方案;
3.研究开发工作及其预期成果有相应的技术创新内容:
4.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
三、享受技术开发合同免税优惠的对策建议
一般情况下, 根据属地的不同, 对技术开发合同各地均有各自的规定, 包括合同格式及认定的管理机构。签订技术开发合同, 是做好营业税免税登记的前期工作。技术开发业务必须签订标准的技术开发合同, 这就要求软件企业内部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由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来完成技术开发合同涉及的技术目标、技术内容、技术路线、方法.
(一) 发票的开具要合法、合规
开具发票一定要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具, 如技术开发合同要求必须明确标明合同项目的名称, 如果合同名称过长, 应写项目的简称, 绝不允许以“合同款”、“技术开发项目款”等作为发票开具的项目。
(二) 材料全面、备案及时
技术开发合同免征营业税及附加自2004年8月以来由审批程序改为备案程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第三款有关‘单位和个人 (不包括外资企业、外籍个人) 从事技术转让, 开发业务申请免征营业税时, 须持技术转让、开发的书面合同, 到纳税人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 再持有关的书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证明报当地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予以取消。取消审核手续后, 纳税人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的书面合同应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 并将认定后的合同及有关证明材料文件报主管地方税务局备查。“在实际执行中, 各地税务机关根据该文件对备案需提供的资料都做出了比较细化的要求。
四、黑龙江省地税局相关操作流程介绍
(一) 法规处拷盘填表
1.备案类减免税申报备案登记表
2.备案类减免税申报备案表
(二) 申请单位提供如下材料
1.发票复印件
2.银行进账单复印件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地税税务登记副本复印件
5.免税申请
6.经省或市人民政府技术市场管理审批的技术交易额核定表复印件
7.经省或市人民政府技术市场管理审批技术合同登记表复印件
技术开发合同免征营业税报批备案, 资料必须齐全。软件企业在办理完备案登记工作后将收到《备案类减免税执行通知书》作为减免税依据存档备查。同时, 软件公司要对所申报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软件企业切记不要认为经过了科技部门出具的认定就一定可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机关在审核软件企业提交的“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申请”时, 如果认为技术合同的认定机构认定有误的, 可以对科技部门出具的证明有否决权。稽查部门也会对享受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营业税减免的纳税人进行重点检查, 对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要取消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追缴其所减免的税款, 并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所以软件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办理免税事宜, 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参考文献
技术附加值 篇8
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率,是衡量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产业产出效益的一个指标,从中间投入消耗率的角度反映产业生产状况。增加值率越大,表明产业附加值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就高新技术产业而言,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可以判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方向:是在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并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在靠更多的投入、更大的消耗维持产业高速增长[1]。
对于广东而言,高新技术产业边际收益不断递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持续走低,从“九五”末的25%下降到“十五”末的22%,再下降到“十一五”末的19.5%,远低于同期的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持续走低,其根本原因在哪?如何才能扭转局面?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认清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为有效加强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宏观调控和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1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变化特点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附加值”特征并不明显。以增加值率为衡量指标,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在2011年达到20.1%,低于众多发达国家和发达兄弟省市,表明产业附加值较低。主要表现在:
1.1 广东部分高技术行业的高附加值特征不明显
从行业结构看,2011年广东航空航天制造、医药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在30%以上,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也超过20%,但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只有12.7%,低于广东高技术产业的平均水平(20.1%)。总体来看,外向型特征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影响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偏低的结构性原因,也是广东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较低特征的重要表现。
1.2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低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达兄弟省市
广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2007年为19.5%,2011年回升至20.1%,但仍低于2007年1山东(30.45%)、天津(27.53%)、江苏(21.67%)、浙江(20.96%),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03%),但高于北京(17.51%)和上海的(16.57%)[3]。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明显,美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多年稳定在40%上下,日本和韩国则多年保持30%左右[4],广东与之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了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要比全国许多发达省市以及发达国家低,亟待摆正位置,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1.3 广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低于传统工业
与规模以上工业相比,广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自2000年开始,普遍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的增加值率,2011年相差2.7为个百分点。与三大传统产业相比,广东高技术产业比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的总体增加值率低3.6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看,2000年美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德国和日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与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率相比高出2~4个百分点;加拿大、意大利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也都在 36%以上,高于其制造业的水平[5]。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仍然表现出比传统工业更高的增加值率。与之相比,广东乃至全国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低于传统工业的现象,表明了广东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较低。
2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分析
2.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文献以及国际经验规律,从客观作用、宏观、中观三个层面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因素模型(见图2)。
(1)在客观作用层面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总体遵循收益递减规律。
国际经验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遵循收益递减规律,总体呈现波动下滑态势。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从1972年的41.25%逐步下调至1997年的38.69%,25年间下降2.56个百分点;日本则从1970年的32.79%下降至2000年的26.18%,30年间下降6.61个百分点;韩国从1970年的32.24%降至2005年的24.16%,35年间下降8.08个百分点[4]。因此,从长周期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下降不是偶然,而是客观规律使然,它反映事物的普遍性。
(2)在宏观层面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受到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经济危机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一是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出现,可以推动快速和连续的技术进步,从而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短暂服从边际收益递增规律[7](郑坚、丁云龙,安布里·阿瑟),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二是经济危机对外向程度较高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产生负面影响,它会波及实体经济,从而影响地区外贸出口和产业发展,它也会影响金融体系,银行惜贷,导致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甚至断裂,从而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萧条或衰退现象,增加值率也会受其影响而减少。
三是制度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很多,包括制度壁垒的影响、企业制度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对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等,其影响作用有正向的也有反向[8](樊长科)。一般而言,部分高新技术行业受制度因素影响较大,如医药制造业,部分高新技术行业则受影响较小。
(3)在中观层面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受到产业结构、产业创新水平和新兴产业等因素的影响。
一是产业结构的水平决定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总体水平。这里指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企业结构、行业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链结构。首先,外资发展规模是反映企业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外资企业占比和出口占比越大,则说明该高技术行业的对外技术依赖程度就越高,就越多企业从事加工组装环节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就越低[1,5,9](蔡兵,柳卸林,徐侠)。其次,行业结构差异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重要影响因子,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增加值率低可能会由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偏低而引起的[8](樊长科)。行业集中度也是反映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它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行业利润水平。再次,业的垄断与竞争情况是反映市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行业越是垄断,增加值率就越高;越是自由竞争,越是市场分工细化,增加值率就越低。接着,上中下游环节的企业情况是反映产业链结构的影响因素。上游的从事研发的企业以及下游从事品牌和营销的企业越多,产业的增加值率就相对较高;相反,中间加工制造环节的企业越多,产业所创造的附加值相对较少,导致产业的增加值率相对较低[9,14](蔡兵,余建行)。
二是产业创新水平是影响增加值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加快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增加值率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产业创新水平越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就越大,所创造的附加值也就越大。目前,美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附加值远远大于广东,其增加值率也比广东高10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带来超额的行业利润,从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大幅提升的主源头,也将成为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主动力。
总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变动是收益递减规律、上行因素与下行因素综合角力的结果。例如,产业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是上行因素,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是下行因素。当上行力量大于下行力量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率将会提高,反之则下降。
2.2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持续走低是下行力量大于上行力量的结果。具体原因包括:
(1)从技术水平看,广东处于核心技术自给的初级阶段。
近年来,广东研发经费快速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研发投入强度)逐渐提高至1.96%(2011年),首超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发达省市的差距逐渐缩小,正处在自主创新生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拐点(以2%为衡量标准)上。目前,广东虽然技术自给率获得超常规发展,从2005年的45%左右快速提升至2011年的66.8%, 远高于对外技术依存度(33.2%),但是仍处于技术自给的初级阶段。以高新技术产品统计为依据,2010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中,技术自给产品与技术引进产品的数量比例、增加值比例分别为72:28与55:45(见图3),表明技术自给产品数量和规模占优,但技术自给产品最终形成的单位价值量远低于技术引进产品。而且高技术含量的自主产品偏少,中低技术含量的自主产品占多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广东技术自给产品的技术水平不高,附加值偏低的深层次问题。
(2)从企业结构看,外资比重大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低的重要原因。
高技术外资企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是促成我国高技术产业附加值较低的重要成因。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产业仍以内资企业为主,外资企业比重约占两成,但外资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到全部产业的61%,可见,广东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比重仍然较大,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世界高技术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环节,即微笑曲线的低端。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高技术产品带来的大量超额利润被外资企业转移回母公司,导致产业总产值和出口规模大,但增加值并不高;而内资企业大多处于技术模仿和学习的技术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从而不仅影响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而且核心技术外购成本费用较大,增大生产和经营成本,降低产业利润水平和经济效益。
(3)从市场结构看,部分行业的集中度和进入壁垒低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和利润水平较低。
一般地,行业集中度偏高的行业收益水平偏高,如广东大型医药制造企业占行业的比重大,集中度高,因此而产生的行业收益和增加值率也较高;行业集中度偏低的行业收益水平偏低,如计算机制造业以产业链配套的中小企业居多,增加值也相对份额较大,大企业相对较小,导致增加值率偏低。此外,进入壁垒对行业收益是有影响的,就广东而言,医药制造业和航天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性和制度性进入壁垒较高,有利于维持在较高的利润水平上,2011年广东医药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达到31.2%,航天航空制造业增加值率更是达到32.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进入壁垒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水平相对较低,广东2011年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增加值率只有12.7%。因此,电子计算机制造等行业的集中度偏低与进入壁垒不高限制了行业收益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了行业的增加值率。
(4)从行业结构看,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率偏低是主要结构因素。
电子信息(ICT)产业比重大,对高技术产业影响明显。构成ICT产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两个领域的总产值占整个高技术领域的93%,发展态势与全省高技术产业关联度极大,ICT产业市场发生的各种变化都将与广东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发生联动效应。目前,广东ICT产业的国内竞争不断加剧,其增加值率只有不到20%,导致整体拉低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5)从产业链结构看,大多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环节,创造的附加值相对较少。
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内大部分企业大量聚集在“微笑曲线”低端,主要从事加工制造部分,上游从事研发以及下游从事营销品牌的企业不多,导致了整条高新技术产业链所创造的附加值也就不高。以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例,广东形成了以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为纽带的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产业走廊以及以该走廊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计算机及周边设备产品,在全球市场拥有较大份额和较强竞争力。但是,加工制造特征明显的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内的大部分企业从事的是加工制造,主要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产值总量大但创造的增加值不高。
(6)从产业培育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待培育发展。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广东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主动权尤为重要。目前,广东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 1万亿元,增长20%以上,形成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LED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多个超千亿元产业。但是,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仍较小,仅为八分之一,对全省工业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亟待加快培育发展。
(7)从体制机制看,制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收益。
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医药制品,国家对其有严格的制度要求,一般药品成功研发后需要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临床试验;尤其在一些高端生物医药领域,研发与试验的时间更长,要求也更严格。又如生物医疗器械制造业,更是有严格的行业资格认证才能从事该领域制造。这引起了行业的制度性进入壁垒较高,其竞争相对没有制度性壁垒要求的行业少一些,从而保持了较高的增加值率。
(8)从宏观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有所降低。
国际经验显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持续几年冲击,日本、韩国高新技术产业受到很大打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从30%以上下跌至26%左右,日本下跌幅度达到8%左右,韩国约5%。金融危机对外向型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收益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这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贷,波及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年全球进入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市场需求陷入低迷,出口受阻使得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实质性影响,产业收益水平开始降低,200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跌至历史谷底,仅为18.8%。当前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尚未全面复苏,欧美等广东主要出口国家的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市场的持续性萎缩对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压力,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收益水平的下跌态势并未停止。这对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在继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顺应国内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把扩大内需作为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努力在开拓国内市场上取得新突破。
3 若干建议
为加快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提升,建议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两个战略性提升,即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这是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水平的根本落脚点。同时,通过采取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提升科技型企业水平与规模、高水平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与创新平台以及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等六大措施,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水平的提升。
(1)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一是加快建设各级各类高新区,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推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推动传统照明产业向LED等节能照明产业转型,推动传统工业向工业设计产业环节延伸等。三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转变外向型的产业市场结构,在继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努力在开拓国内市场上取得新突破。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三大领域,组织攻克更多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对企业和产业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解决制约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二是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加速新能源汽车、LED照明产品、光伏产品等重大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培育市场需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步伐。三是积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率先建立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3)加快突破产业核心技术。
一是以成熟的重大技术和产品为重点,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如当前已取得重大进展的LED照明技术和产品;二是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突破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三是重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部署储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技术,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为下一波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提供技术动力。
(4)提升科技型企业发展水平和规模。
一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创新型企业成为创新型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以现代产业体系500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为依托,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的覆盖面,全面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在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下,建议实施“三个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即培育发展百强小微骨干科技企业和百强小微培育科技企业。四是大力实施创新科研团队计划,推动更多高水平人才和团队为广东企业自主创新服务。
(5)高水平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与创新平台。
一是加快建设深圳光启高等理工学院、华大国家基因库、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在超材料、中微子、基因测序等国际高新技术前沿领域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二是重点建设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广州生物岛、中新知识城、广州创新城等一批产业创新与发展的重大基础平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的集聚。
(6)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
充分利用广东“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大平台,集聚国内外科技优势资源,继续深化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强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发挥企业科技特派员的作用,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推动大量科技成果在广东转化和产业化。
摘要:21世纪以来,广东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特征不明显,增加值率持续走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兄弟省市,而且还低于传统制造业。为探究其原因,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因素模型,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变动是收益递减规律、上行因素与下行因素综合角力的结果,并分析影响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持续走低的八大因素,提出关于提高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影响因素模型,原因
参考文献
[1][10]柳卸林,张杰军.中国高技术产业是否高投入低产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5-8
[2]广东科技统计分析中心.地方科技统计数据库[EB/OL]
[3]中国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科学技术部.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6]美国、日本、韩国历年投入产出表[EB/OL].OECD统计数据库.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STAN_IO_TOTAL
[5][11]徐侠,陈圻,张玮.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与技术进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13-116
[7]郑坚,丁云龙.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边际收益特性及效率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5(10):26-28
[8][12]樊长科.我国高技术产业利润差异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9-23
[9][13]蔡兵.高技术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收益率的影响[J].岭南学刊,2003(6):72-75
给数学教学增加点“附加值” 篇9
调查结果是:76%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公式、法则;20%的人想到的是烦、枯燥、没意思;只有4%的人回答数学有趣、有用, 能使人聪明。调查的不是普通公众, 而是中学教师和大学数学系学生, 一辈子都要用到数学的人和很可能一辈子都要用到数学的人。
教师尚且如此, 学生更不必说, 我们的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因为感觉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而是因为迫于教师、家长、升学的压力。我们的数学教学, 让学生感受不到价值,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么数学的教学应该关注点什么?如何给我们数学教学增加点“附加值”呢?
一、展现数学的魅力, 突出趣味性——“数学好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兴趣, 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 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 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探索, 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找规律”的教学。一教师巧妙地由“幸运串串烧”引入, 让学生猜猜第2串“幸运串串烧”下一朵花的颜色, 以此引出规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用一句话“同学们喜欢规律吗”组织学生进入挂满灯笼、彩旗飘扬、小朋友在开心做游戏的活动场面, 学生学得十分投入。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还创造了有规律的掌声, 摆出了有规律的学具, 展示了有规律的动作, 最后师生一同欣赏了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的规律:不同颜色的五角星, 不同形状的图形, 街道两旁的绿化带, 精心编织的手镯, 小朋友衣服上的条纹……
可以说, 教师这节课不仅是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更是在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 不是为玩而玩, 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 在玩中质疑, 在玩中释疑, 以获取知识。
二、体现数学的来源, 突出现实性——“数学好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也必须根植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有应用价值的数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所以新课标很强调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孩子身边的社会现实出发, 接触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与物。
如:《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教学。
[片段一]
师: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善于观察, 今天我就要看看谁的眼睛最尖。 (出示图片, 上面有一点点黑色图案)
师:这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蟑螂, 因为它黑黑的。
生:我觉得是铅笔盒, 因为好像还有点黄的颜色。
……
师:再看看。 (出示一架钢琴的侧面)
生:是桌子。
生:是木头, 好像一大块。
师:再来看看这个物体的其他面。 (出示钢琴的背面、正面)
生 (齐喊) :是钢琴。
师:看来, 观察物体只看到一部分或者一个面还不行, 否则就要闹笑话了。
(生齐笑, 教师引出课题)
[片段二]
师:我们今天要观察的第一个物体就是老师——我, 认识一年多了还熟悉我吧! (边说边走到教室的中间)
师:说说你们打算怎么观察我。
生:我能看见老师的前面, 我从前面观察老师。
生:我只能看见老师的后面, 我要从后面观察老师。
师:那我们就按座位分组观察老师,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其他同学想一想, 别人看到的, 你有没有看到?
生:我看到老师的眼睛。
师:你看到老师几只眼睛?
生:两只。
师:那后面的同学有没有看到老师的眼睛?
生:没有。
生 (左边) :我看到一点点, 我看到老师的头发。
师:呵呵, 那你有没有看到老师的后脑勺?
生:有。
师:那前面的同学呢?
生:……
师:许多同事都夸奖老师的衣服很漂亮, 给老师拍了照片, 可都只拍到老师的一个面, 想看看吧! (出示四张侧面的照片)
师:这个长方体的盒子当做是老师的身体, 你能把这四张照片贴在这个长方体上吗?
……
将数学问题还原成生活问题, 学习的重点也在不知不觉的谈话观察中被掌握, 学习难点也在体验中较为容易地被克服。把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 每个孩子对此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所以我们的课堂一下子就变成可以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少了平时的束缚, 大大提高了观察的主动性, 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简单有趣,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不仅好学, 而且有趣。
三、凸显数学的功能, 突出应用性——“数学好用”
数学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以往的教材专门安排了应用题来密切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但是适得其反, 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 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以往应用题的取材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本身的现实意义。所以, 在教学中, 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意识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亲历的实践活动中, 体验数学的价值, 感受数学的魅力, 生成生命的智慧。
如:学生认识了1~100的数后, 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 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一个知识。结果学生的汇报丰富多彩, 让人耳目一新。
生:我从1数到100, 数给妈妈听, 妈妈说我数得真棒。
生:哥哥在跳绳, 我帮他数, 从1数到100。
生:我从家门口走100步, 走到××商店。
生:我到电影院去, 数了一数, 发现里面的人数比100还多。
生:妈妈陪我上街, 我们站在路边, 数完100个行人就回来了。
生:我和姐姐一起拍球, 两人各拍了100下。
生:我听家里小闹钟滴答的声音, 听了100下。
生: (拿出用线串好的漂亮的贝壳) 老师, 我这里有100个贝壳。
生: (提着袋子, 吃力地走向讲台) 老师, 我捡了100个小石头。
……
“100个小石头”, 走向生活的真实在这里培植;“100个贝壳”, 潜心执著的意志在这里生成;“100下滴答声”, 唤醒了洞幽察微的睿智。在这里, 抽象的数字被幼小的心灵描绘得色彩斑斓, 数学知识的魅力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里, 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一种真实, 感受到数学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好用。
四、彰显数学的价值, 突出人文性——“数学好美”
数学教学留给学生的, 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 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新课标中指出,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种由侧重“定量评价”向侧重“定性评价”的人文化转变, 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成长的快乐, 欣赏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的成长历程。
如:《8加几的加法》新授后, 课堂出现了如下一幕:
师:你们还会算哪些“8加几”的算式?
生1:我会算8+8=16。
生2 (立即大声反对) :不!8+8=17。
(众生哗然, 都说“错了”。生2黯然失色, 满脸通红, 嘴里嘀咕着:早知道就不说了……)
师 (微笑) :大家先别急, 说不定这位同学有什么新发现, 听听他怎么想的, 好吗?
生2:昨天我计算9+8=□时, 不是说过9向8借1来凑10吗?计算8+8=□时也一样, 8向另外一个8借1, 另外一个8就剩下7, 不就等于17了吗?
(哦, 原来是受“9加几”算法的负迁移影响。找出了症结后, 教师把生2的想法板书在黑板上, 让大家了解错误原因, 也让生2明白自己的疏忽所在, 最终算出了正确答案, 教室里又回归了平静)
师:通过刚才的争议, 同学们都明白了计算8加几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8和2凑成10进行计算……
(师话音未落, 生2又激动地站起来发表意见)
生2:我明白了, 计算8加几就拿2凑成10, 以后计算7加几就拿3凑成10, 计算6加几就拿4凑成10……这样计算快多了。
(生2语速之快, 观点之妙, 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
这个案例吸引人的, 不是精妙绝伦的设计, 也不是精彩纷呈的互动, 而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一个人文侧面。这个侧面所昭示的是, 教师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 尊重孩子的“未成年状态”!当然, 民主共享中教师并没有忽略自己的教育职责, 而是以建议式的口吻给予孩子一个悠长而含蓄的启示。正是有了这样人文性的包容与点化, 学生才愿在数学课堂中自由地伸展, 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与美。
浅析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 篇10
1. 我国出口品结构低端化
我国出口品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 初级产品以能源产品、农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以机电产品、轻纺工业品为主。其中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94.6%, 是我国出口的主打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一半以上, 但高新产品出口仅为27.4%。排在世界前10位经贸大国的高科技交易额占总贸易额的60%强, 而我国还未达到40%。
2. 我国出口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长期以来, 我国主要出口品是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相对优势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弱, 这正是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所在。
二、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
1. 以低价取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服务竞争—关系竞争五个竞争发展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普遍采取低价出口策略, 以期增强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 赢得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低价”已成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共同形象。
2. 出口退税率调低, 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面临萎缩。
据测算, 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 我国出口就会下降4.9个百分点。照此计算, 此次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左右, 我国出口约下降14.7个百分点左右。此次出口退税调整, 直接影响我国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
3. 人民币升值。
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 我国出口数量的降幅从2005年的2个百分点, 扩大到2008年的6.61个百分点, 与之相伴的是出口价格涨幅从2005年的0.38个百分点提高到2008年的1.24个百分点。直接削弱了我国出口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4. 反倾销案不断扩大。
近年来, 全球反倾销案件中近1/3的案件是针对我国的。以美国为例, 2009年以来, 仅美国就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2起反倾销调查, 1起特保调查, 并实施了对出口轮胎最高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只占其进口总额的8%, 而美对华反倾销案件却占其总数的20%。
5. 出口市场过份集中。
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出口到欧美市场, 对其他国际市场份额较少, 其开拓进程也太慢。
三、如何提高我国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1. 开展研发活动, 形成竞争优势。
我国出口品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其附加值很低, 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要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 就必须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 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 紧贴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 大胆进行技术创新, 提升产品质量并开发新产品, 建立产品技术、科技特色, 形成竞争优势。
2.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改变结构单一现状。
要切实依靠科技进步, 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与企业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一是优化出口品结构, 砍掉那些成本高、档次低、创汇能力差的商品, 经营经济效益高的商品;二要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使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由数量创汇型转化为质量创汇型;三是是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品, 使之成为我国未来出口的战略产品。通过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促进出口向效益型转变, 提高我国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
3. 重视产品策略。
要提高我国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必须重视产品策略。首先, 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使之符合国际技术标准, 这是提高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根本出路;其次, 面对市场需求改良某些出口产品, 使其更加适应国外消费者的要求;再次, 改善出口产品的包装, 使其符合国外市场的需求, 符合国外的法规, 适合国际运输的要求。最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实现以质取胜。
4. 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步伐。
我国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由于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 出口量十分巨大, 很容易因为贸易伙伴的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产品陷入被动。据我国海关统计, 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的出口额一直占总出口额的70%左右。
5. 实施品牌战略, 走质量—技术—品牌之路。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却能创造出巨大的有形资产, 在国内的耐克OEM贴牌公司里, 同样品质的运动鞋, 贴上耐克品牌的可卖600多元, 用工厂自己的品牌却卖不到100元。2003年由世界权威机构评出的100个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中, 美国占62个, 日、法、德和英国各占六七个, 我国一个也没有。因此, 要使我国出口从附加值低的初级加工制成品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制成品转变, 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 培育和扶持名牌商品, 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出口品的竞争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产品结构低端化的问题突出, 要提高出口品的竞争力, 在残酷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制定好产品高附加值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低附加值,出口商品结构,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朱钟棣/张秋菊中国需要新的贸易模式《国际商务研究》 (沪) 2006年2期
文怡:做高附加值主妇 篇11
从白领到主妇,从主妇到电视节目主持人、杂志专栏撰稿人,文怡的生活因美食而精彩。钟爱美食的她,不仅拥有网络上最红火、点击率过千万的美食博客“文怡心厨房”,还曾主持CCTV-1《天天饮食》,BTV-7《食全食美》《生活+人》及旅游卫视《那小嘴厨房》。几年间,她担纲电视主持、专栏写作、畅销书作家,样样精彩,可就在这不经意间,这位美女厨娘竟不动声色地给人做起了情感顾问。
好命源于选择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儿,33岁的文怡性情里的爽朗与直率让人心头一热。顺风顺水的成长经历,也赋予她达观、宽容、幽默的性情。
十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她,迅速敲定了两件事——婚姻和工作。老公是中学校友,彼此熟悉那么多年,认准了,立马就结。“人家买房,全北京都要看一遍。我就看了一个楼盘,觉得喜欢,就定下来了。人的烦恼不是没选择,是选择太多。”
第一份工作,也是迄今为止正式有过“五险三金”的职场经历,是在一家航空公司担任亚太首代的助手。说着一口流利英文的她,十足风光地游走在那个人人称羡的外企舞台,但内心并不快乐。“那份工作在外人看来很体面,但对我自己来说,很无趣乏味。我就是为了每月拿工资,才干的。每天都想辞职,但没用勇气。怕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工作与婚姻,一直平行着走。四年后,老公出国公干的一次决定,终于让文怡下定决心打破宁静。
2003年,文怡陪同老公去往意大利,从此成为全职太太。身处异国他乡,总得个自己找点乐子吧。无意间发现的一台烤箱,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从那时起,文怡便每天做一些点心和蛋糕,就这样慢慢地将厨艺变成一种兴趣爱好,并开始在网上与别人交流,上传图片。
一年后,她先回国,美食的情趣盎然扑面而至,令生活顿时生动无比。钟情美食的她驻足于“文学城”论坛的“私房小菜”版,开始有了现在的网名“丑瓜”。她说,丑瓜不是瓜,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蘑菇屯蹲在凳子上大口吃面的穷亲戚,因为名字可爱,就成了自己的ID。就这样,从“文学城”到搜狐新浪,丑瓜的名字渐渐被大众所熟知。
人生许多,终是应验那句古话“无心插柳柳成荫”,对美食孜孜不倦的文怡渐渐在网络上混出了名气。而因为有了博客这东西。但是文怡又是一个例外,仅仅是因为由于论坛服务器出现问题,导致她一年多精心制作的美食图片顷刻间灰飞烟灭,经朋友指点她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叫博客的东西,可以存放文字和图片,她便试着把博客当作资料备份,没想到却给她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电视上混了个脸儿熟,当了专栏作者,还有出版社找上门来邀请她出书。
自此,人前人后的文怡,背后拖了一长串介绍:“博客点击过千万的网络红人;电视台美食节目的美女主持;图书销售排行榜生活类图书连续几周的销售冠军书作者;杂志美食专栏作者……”
如今,婚姻恰好十年。别人眼里的幸福,并不成为现实的依照,人人眼里标准毕竟不同。老公并非出生显赫,也非名流显贵,但给了她静水深流的呵护。虽然只是普通的公司职员,但文怡深深感激这个爱她的男人:“我的婚姻十年如一日地平静。我生活中所有的亮点,都贯穿在这条平静的线上。”问她是否会渴求过激烈,她回答:“激烈的东西,长不了。就跟短跑运动员,寿命都短一样。打太极的人,能活到90多。”
一直有很多人羡慕文怡,怎么如此好命?她倒是不以为然:“我老是觉得,性格决定一切。一个个的选择走下来,就是一生了。我认同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而不仅仅坐在这里感叹谁谁谁命好,我如何如何。”
气场源自直与真
人与人相处,至关重要在气场。文怡的气场,在于两个字——直和真。
她的人缘极好。和朋友们在一起,她总是笑得最大声那一个,三五好友,同学发小,关系好到可以不分性别,一路走,一路说,她也总是逗乐儿,逗得一干人等哈哈大笑,路人侧目。好朋友中,无论是多年死党,还是后来因美食结缘的朋友,她的要求一如既往:“我喜欢和简单、干净的人来往。人和人之间,只要有心灵的认同,之间就没有任何障碍。”
谁说不是?所以,她比较容易获得快乐。每日的工作安排地都如此之满,但她依然愿意抽身做一些让自己内心觉得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公益。一次机缘,了解到了北京“儿童希望之家”的一些残疾小朋友需要资助,她顿生萌动,从网站查询了负责人的电话。先后几次交流之后,觉得这是一个靠谱的组织,所以兴高采烈加入其中。
2009年6月20日和7月19日,前后两次,走入孩子们中间,为他们带去关爱,也送去生活所需物品。拿着签约新浪博客的酬劳,文怡悉数给孩子们买床,不仅如此,她还号召自己的朋友们为孩子们捐款,募捐所得14700,买了奶粉、润肤霜、纸尿裤、各种蔬菜和肉泥等送过去。“以前孩子们没有床,而且没有蚊帐,身上咬得都是疱。现在床多了,那里可以接受更多的残疾小孩。”谈及此,热心的文怡像一个居委会大妈般热心。
几年来,日子越过越好,她对自己说:“我每出一本书,就捐助一个孤儿全年的生活。”果然说到做到,如今出到第六本,她一共捐助了6个孩子。“以前觉得特不好意思,觉得这是私人的事情,拿出来讲,总显得掉价。但现在认为,我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啊,就算我捐100万,也只能帮助很少人,在博客上呼吁大家一起,会形成一股力量,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文怡的新浪美食博客,点击过千万。每天总有网友留言,除了请教厨艺之外,更多人甚至向她讨教起情感婚姻,家长里短。究竟从何时起,无意扮演起了“情感顾问”的角色,文怡称自己也不记得了。“是不是你总无意间地流露幸福,一副恩爱美满状示人?”文怡顿时大呼冤枉:“我从未卖弄过幸福。我的意思是,这种东西,卖弄会让人生厌。被女人羡慕的女人,通常得不到很多朋友,不太会有人真心愿意找你。” “那人家为何找你?”“我真实地面对自己,也让真实地自己示众。我不喜欢做作,也许他们觉得可以信任吧。我跟他们说过,我不是情感专家,也不是心理专家。我更像个三陪小姐,陪你吃,陪你喝,陪你聊天。”
做高附加值主妇
如今,文怡的主妇生活过得甚是充实滋润。接写杂志专栏,做《文怡心厨房系》美食书,还得专心写博客,有时还接一些活儿给一些食品类品牌做菜品设计和拍摄,做产品宣传,每天忙得是不亦乐乎。但对她而言,自己最主要的工作,还是“主妇”。
无论再忙,她都抽出时间来倒腾一日三餐。“其实一个女孩莫名其妙喜欢做饭,我觉得是一件挺奇怪的事情。”从文怡的经历中我们又发现,是爱情和婚姻让一个不会做菜的女人变成了厨房高手。“你爱尝你做饭的那个人,那么你的饭就会做得很好。”
“有的人喜欢弹钢琴,有的人喜欢跳舞,有的人喜欢作曲,我觉得这是一种感情的出口。我什么也不会,做饭变成了我情感的出口,借助这个,向对方表示我很关心他。”
装修新房时,老公特意牺牲了自己的书房,给文怡设计了一个20平米的厨房。这个宽敞明亮的操作间,为热爱美食的文怡提供了更为得心应手的舞台,也让每一道菜,散发出浓郁的爱意。
但其实,我们表面看到的光鲜背后,也历经多次失败。原来,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被拍得美轮美奂的成品,大部分经历了很多次失败,那些失败的作品便由文怡的老公消化了。“你可能看到100个菜在书上和电视上,但是他可能已经消化了50个本来要扔在垃圾桶的东西。”
女人的成功,分很多种。有人在职场叱诧风云,有人在家庭如鱼得水。没有男人会轻易拒绝一个会做得一手好菜的女人,更不会抗拒一个懂得退让的女人。“他喜欢家居设计,装修这个事情,一家只能出一个代表,我乐得清闲。他装什么样,我都觉得挺好。千万不能对别人有太高的要求,否则会有压力。”
懂得适当地退让,懂得聪慧地抓牢,这样的女人,才能游刃有余。做得一手好菜,拍得一手好片子,再配上细致入微的点评,图文并茂的讲解,文怡的美食事业,成为这个家庭一道新的航线。于是,所有可以开发的“福运”接踵而来:新浪要求签约博客,出版社找上门来,电视台竞相邀约,杂志专栏炙手可热,广告代言及产品宣传慕名拜访——所有的这些,都成为意外之后的收获。
当然,有钱了。但还不足以称为大富大贵,只是泛出了家庭主妇的风生水起。2009年,文怡开始想做妈妈了。以前常说还早还早,没想到时间一拖就是这么久,为此,她特意推掉了电视台的节目录制,潜心调养身体,期待小生命的降临。
谈及婚姻,文怡俨然变身为一级情感大师,“爱,是一种本能。而婚姻,是一种技能。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身边有个大姐,告诉我说,对于女人来说,身边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能留在身边的,就是最好。”
女人的真善美,大情大性,其实在于内心的一片蓬勃,一份萌动。对生活,你得有热望,然后带着这份热望,积极地迎上去。妙手可心,机智幽默,率真可爱,这就是文怡。
对话文怡:
GRACE: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向往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非常满意,我曾经最向往的生活就是像现在这样,有安稳的家庭,有喜欢的工作,每天睁开眼睛之后,和闭上眼睛之前的时间,干的都是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GRACE:最欣赏的女性是谁?
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附加值分析 篇1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分割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中国制造业一方面进口其他国家提供的中间产品,进行组装加工,另一方面又将这些经加工、装配后的产品出口以满足世界其他市场的需求,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利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参与到全球分割生产中,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规模屡创新高。根据商务部统计,2013 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按照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4.16 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 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 597.5 亿美元。大量贸易顺差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严重影响了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在这么大规模出口的背后,中国究竟获得了多少贸易利益?是不是出口贸易中的附加值都是中国创造的?在以商品总值为统计标准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时将整个产品的出厂价计入中国的出口总值中,也就是说按照所有的附加值都是中国创造的标准来进行统计。如果中国进口中存在中间产品,或者存在中间产品出口又进口生产最终产品,这就会导致重复计算,并且难以准确计量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真实情况。为了克服传统贸易统计方法的缺点,一些学者开始采用附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该方法比较科学地测算了全球贸易中各国真实的增加值在国际市场中的流动过程(陈雯等,2014)[1],找到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各个国家参与贸易所获得的利益。
许多学者在附加值贸易的核算问题上进行了研究。Koopman et al(2012)提出了计算国际贸易中本地附加值的公式,将全部出口分成了五个部分,避免了重复计算的问题[2]。Johnson et al(2012)提出附加值与总出口的比重指标来分析各个主要国家的生产份额和增加值,研究表明制造业的附加值出口比重与服务业相比较低[3]。近几年,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产品出口中的附加值问题。王岚(2013)利用附加值贸易的统计方法对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高估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5—2009 年中美贸易顺差的高估程度达到90%[4]。罗长远等(2014)对中国附加值贸易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低主要是产业内部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造成的。同时中国出口行业创造附加值的能力较低,是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比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5]。这些研究都是从中国经济总体来进行分析,制造业是中国所有产业中采用中间产品最多的行业,对制造业出口附加值进行分析对掌握中国出口的竞争优势、了解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Johnson et al(2012)的研究框架来分析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Johnson et al假定世界共有S个生产部门,F种生产要素,N个国家,每个国家的一个部门都生产一种产品,因此共有SN种产品。每个国家每个部门的产出都是采用国内生产要素和国外的中间投入,国内产出可以用于满足国内和国外的最终需求,或者作为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中间投入。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可以定义i为产品的来源地,j为产品的目的地,s为产品的来源部门,t为产品的流向部门。因此产品的市场均衡条件为:
在这里,yi(s)表示i国s部门全部产出的价值,cij(s)表示j国对i国s部门生产的产品的最终产品需求,mij(s,t)表示j国t部门对i国s部门中间产品需求。令y为产出向量(为SN×1 维),这个向量是通过将世界每个国家每个部门的产出累加一起而获得的。c向量(为SN×1 维)是将世界每个国家每个部门最终产品需求累加而获得的,世界最终产品需求就是每个国家最终产品需求之和,即。他们定义全球中间投入系数矩阵为A,其中的每个元素Aij(s,t)=mij(s,t)/yi(t)表示i国s部门的产品作为j国t部门的中间投入在j国t部门中的产出中的比重,这个矩阵是SN×SN维矩阵。这个矩阵反映了每个国家的每个部门是如何应用本国和其他国家的中间投入来进行生产的。这样可以将S×N种产品的市场均衡条件写成:
这个投入产出系统可以将全部产出分为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我们还可以将产出转化为公式:
(I-A)-1为里昂惕夫逆矩阵,(I-A)-1cj表示直接和间接用于生产国家j最终产品的产出矩阵。为了计算与产出转移相关的附加值,定义i国每个部门的附加值与产出比,,这个附加值比率等于1 减去全部产出中国内和进口中间产品的投入份额,等于总产出中支付给国内要素的价值。
附加值出口指的是i国s部门出口到j的全部附加值,用公式 νaij=ri(s)yij(s)表示,因此i国生产的出口到j国的全部附加值可以表示为:
双边部门之间附加值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的计算公式如下:
双边全部附加值出口比重:
其中l表示1×s维单位向量[3]。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采用OECD/WTO联合在2013 年1 月发布的全球附加值贸易数据库(Ti VA)中的数据进行研究,该数据库是基于经合组织的跨国投入产出表和双边贸易数据库整合开发出来的,共包括56 个国家和地区,涉及18 个产业部门,时间跨度从1995—2009 年。
三、中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分析
(一)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分析
表1 反映了中国整体和各类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从中看到中国整体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1995 年中国出口整体的国内附加值率为88.13%,这表明中国产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占到全部出口的88.13%。2000 年降至81.89%,2005 年降为历史最低点,只有63.61%,即中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只占63.61%,其余为国外获得的附加值。2008 年和2009 年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有微小的提高,到2009 年为67.37%。这些年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出口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中间产品参与到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中,所以本国的附加值率出现下降,外国产品的附加值率增加。从制造业产品来看,各类制造产品的出口附加值率从1995—2009 年都出现了下降。食品、饮料和烟草产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是所有制造业中最高的,1995 年出口附加值率为92.26%,而到2009 年降至74.88%,这个产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高的原因在于该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因此增值主要来自国内。纺织服装、皮革和鞋产品的出口附加值比重也较高,1995 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为86.45%,2009 年高达79.29%。纺织、服装、皮革和鞋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比重。其他制造业和回收产品的出口附加值率也保持在70%以上。木材、纸、纸制品、印刷和出版业产品,基础金属和制造金属产品、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产品的出口附加值从1995 年的80%以上,降低到2009 年的65%左右;化学和非金属矿产品、电子和光学设备的出口附加值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1995 年该两类产品的国内附加值率分别高达87.08%和86.68%,而到2009 年已经降低到59.06%和57.42%,可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这两个部门出口采用国外的投入越来越多,所以国内附加值出现了急剧的下降。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WTO-OECD Ti VA数据库数据整理。
(二)制造业各个产业的出口附加值构成分析
总出口中本国的附加值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直接国内产业增加值、间接国内的中间投入和再进口的国内附加值,分别表示在生产出口产品的过程中,行业自身创造的附加值、上游行业创造的附加值,以及该行业使用的进口产品中包含的本地附加值[5]。表2 反映制造业各个产业出口附加值的构成情况。在制造业九个行业中,所有产业的出口附加值中都是间接附加值占主导地位,比重都超过了60%。从具体产业来看,总出口金额最高的是电子和光学设备,为4 314.469 亿美元,其中本国附加值为2 477.53 亿美元,外国附加值为1 836.935 亿美元,本国附加值中直接的国内产业附加值为778.766 亿美元,间接国内中间产品投入为1 599.455 亿美元,再进口的国内增加值为99.313 亿美元,其中间接附加值占全部附加值的64.56%。总出口额排在第二位的是纺织服装、皮革和鞋类产品,2009 年总出口额为2 029.896 亿美元,其中本国的附加值为1 609.548 亿美元,外国的附加值为420.348 亿美元,国内附加值中直接的国内产业的增加值为408.11 亿美元,国内中间产品投入为1 192.914 美元,再进口的增加值为8.524 亿美元,中间附加值占全部附加值的比重更是高达74.11%,为九个制造业产业中最高的。化学与非金属矿产品的总出口额排在第三位,总出口1 306.167 亿美元,本国附加值为771.365 亿美元,外国附加值为534.803 亿美元,本国附加值中直接的国内产业增加值为267.987 亿美元,国内中间产品投入为496.853 亿美元,再进口的国内附加值为6.525 亿美元,间接附加值占全部国内附加值的64.41%。这充分说明在中国制造业出口能力最强的三个产业中,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均主要来自于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而出口产业本身创造的附加值是比较低的,尤其是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纺织服装产品,纺织服装出口产业本身直接创造的增加值,只占全部出口增加值的25.36%。机械设备、基础金属和制造金属产品、木材、纸、纸制品、运输设备、食品饮料和烟草这几个产业的出口附加值中间接附加值的比重也都达到了65%以上,这也说明这几个产业65%以上的附加值都是由国内上游产业所创造的,出口产业自身创造附加值的能力非常低。
(三)各个制造业产业在中国全部出口附加值中的比重分析
表3 是中国制造业各个产业的附加值在中国全部出口附加值中所占的份额。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整体的附加值1995—2009 年一直占中国出口全部附加值的55%左右,这说明制造业是中国出口附加值的最主要来源,这也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开放程度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但不同制造业部门附加值贸易比重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纺织服装、皮革和鞋的附加值在全部出口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1995年占13.56%,但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0 年为11.85%,到2005 年在全部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降到6.13%,2008 年和2009 年附加值的比重有所提高,2009 年增加至6.89%,这说明纺织服装、皮革和鞋这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在中国全部附加值的比重出现了下降。与此相反的是电子和光学设备产品,这类产品附加值在中国全部产品附加值的比重出现了明显的提高,1995 年这类产品占全部产品中的比重只有7.74%,而在2000 年以后在全部附加值的比重出现了快速的提高,2009 年已经达到了15.14% , 这说明中国全部出口附加值的15.14%是由电子和光学设备带来的。木材、纸、纸制品、印刷和出版产品,基础金属和制造金属产品,机械设备,运输设备这几类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在全部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在1995—2009 年虽然略有提升,但是总体变化不大。食品、饮料和烟草,化学和非金属矿产品,其他制造产品和回收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重在1995—2009 年出现了下降,但整体变化不大。从制造业的附加值在全部产品中附加值所占的比重发现,1995—2009 年中国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的重要地位发生了变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比重出现了下降,而新兴的制造业产业附加值的比重得到了增加,这说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WTO-OECD Ti VA数据库数据整理。
(四)主要贸易伙伴附加值在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附加值中所占的份额分析
表4 反映了主要贸易伙伴的附加值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中所占的地位。从整体来看,1995—2009 年国外附加值在中国制造业整体出口中的地位是不断提高的,同时参与到中国制造业产品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1995 年制造业国外附加值只占中国出口全部附加值的5.92%,随后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2000 年为10.13%,2005 年更是达到了18.30%的顶峰,随后出现了下降,2008 年为14.70%,2009 年为14.52%,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来自其他国家创造的附加值占中国全部出口的15%左右。从单个国家来看,日本、韩国和美国是在中国制造业出口中附加值所占份额最高的三个国家,并呈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1995 年日本的附加值只占1.47%,2005 年达到了3.55%;随后有所下降,2009 年2.62%,与1995 年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韩国附加值的比重1995 年只有0.76%,到2005 年已经增加至2.48% ,2009 年虽然下降到1.89%,仍是1995 年的两倍多。美国附加值所占比重也从1995 年的0.71%增加至2009 年的1.83%,几乎增加了一倍。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这几个国家附加值比重在1995—2009 年也是不断提高的,2009 年附加值比重都超过了0.5%。从地区来看,东亚国家附加值比重在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比重相对来说较高,欧洲国家除了德国以外其他国家在中国附加值贸易中的比重都是较低的。可见,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中包含着较多的日本、韩国和美国的附加值,中国与这几个国家的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联系非常密切。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WTO-OECD Ti VA数据库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WTO-OECD Ti VA数据库数据整理。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在1995—2009 年出现了下降,从分类具体产品来看,各类制造产品的国内附加值率在1995—2009 年都出现了下降。中国制造业整体的附加值占全部出口附加值中的比重1995—2009 年一直为55%左右,这说明制造业是中国出口附加值的最主要来源,这也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开放程度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但不同的制造业部门的附加值比重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纺织服装、皮革和鞋的附加值所占的比重1995年占13.56%,但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0 年为11.85%,到2005 年在全部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降到6.13%。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件值比重出现了下降,而新兴的制造业产业附加值的比重得到了增加,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单个国家来看,日本、韩国和美国创造的附加值在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最高,并呈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总之,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且多数附加值是由上游企业提供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附加值在中国全部附加值的比重得到了提升,因此要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鼓励研发和技术创新,树立企业以创新为主体的长期发展战略,继续通过新兴高科技企业提高中国出口中的本国附加值。
摘要:采用附加值统计方法,利用WTO-OECD最新公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附加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所有九个部门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在1990—2009年都出现了下降。从附加值内部构成结构来看,制造业九个行业中所有产业的出口附加值都是间接附加值占主导地位,比重都超过了60%。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一直占中国全部出口附加值的55%左右,说明制造业是中国出口附加值的最主要来源,这也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开放程度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主要贸易伙伴的附加值在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所占的地位是不断提高的,日本、韩国和美国创造的附加值在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最高,并呈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
关键词:附加值贸易(TiVA),制造业,出口
参考文献
[1]陈雯,李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出口规模的透视分析——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财贸经济[J],2014,(7):107-115.
[2]Koopman R,Wang Z,Wei S J.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2):459-494.
[3]Johnson R C,Noguera G.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6(2):224-236.
[4]王岚.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新型国际贸易统计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3,29(11):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