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策略探讨

2024-09-26

测试策略探讨(共8篇)

测试策略探讨 篇1

一、听说教学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听说教学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当前听说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

听说能力是语言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 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听和说的基本技能训练, 在培养学生听懂单词和句子的基础上, 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及对听说材料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的能力。而目前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基本属于一种应试教学, 听力课似乎被简化为听一些句子、对话或文章, 之后做做是非题, 打打对钩而已。结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部分本科学生在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后, 仍呈现出一种半聋哑的状态———听不懂、说不出。这一现象显然不符合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 教师不能兼顾应试和综合素质培养

相对于教育部大学英语培养目标, 应试教育造成了“哑巴英语”现象, 但这种方式又不能完全丢掉。原因是应试教学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学校或社会总是用四、六级通过率检验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但是综合素质培养和应试目的两者之间教师又不能兼顾,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学资源不足, 学生一般都是大班教学, 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很难采用一种单一的策略开展教学, 提高整体听力水平。

二、测试在听说教学中的重要性

刘润清教授曾说过:“语言测试是一个好教师掌握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的一个有效手段。”测试与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 改进学习方法。

可见, 测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而测试在听说教学中又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听说练习必须随练随测, 这是教学特点决定的;听说练习是一个反复演练的过程, 人常说熟能生巧, 且每次练习都有测试过程;可以说测试是听说教学效果检测的唯一手段, 它的使用频度也高于任何英语教学模块。应以听说教学中的测试手段为突破口, 来解决本文所提出的问题。

三、听说教学常见测试方法及特点

听说教学常见测试方法有听写、提问和标准化试题测试。

1. 听写

听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听和写能力的练习, 是学生必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这项测试训练是一个涉及听力、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诸方面技能的系统工程。作为一种综合性语用测试, 更能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听得懂, 才能写的出”。因此, 进行听说教学, 也需做到“听”与“写”相结合。正如对听写测试颇有研究的J.W.Oller, Jr.指出:“听写测试好就好在, 它所包含的全部听力测试内容忠实地反映了一个人以听觉处理语段过程中通常必须完成的那些活动的关键方面。”

听写通常可以测试一个学生的速记、记忆等非语言能力, 用英语词汇拼写及英语语法能力, 从语段水平上应用英语及阅读的能力, 用英语作笔记及写作的能力;用英语口语复述已知信息的能力等。但这个测试训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考验, 需要其多自主练习并持之以恒, 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发音等问题, 了解其学习情况。

2. 提问

提问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Montague (1987) 说过:“好的提问是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和任务的基础, 也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入的机会, 不同类型的提问会有不同的效果。”

提问时, 教师用英语提问, 学生用英语回答。“听得懂, 才能说的出”, 这种方式不但测试了学生听的效果,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训练了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和激发了其英语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 使学生掌握日常习惯用语、日常交际方式, 达到培养说的能力的目的。

3. 标准化试题测试

这种方式主要趋向于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 通过做标准化试题, 学生可以自主检测听说学习效果。应试训练也是必要的, 毕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最终的学习成绩要反映在卷面上。但是, 教师千万不要迷信卷面上的成绩, 因为卷面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各种测试方法性能评价及测试策略调整

听说教学的三种测试方法, 各有各的特点, 也各有优缺点。表1分别通过“应试目的”、“综合能力培养”、“是否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测试对象”和“测试知识”五个方面分析了这三种测试方法的特点。

那么, 教师应如何掌握这三种测试方法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听写和提问又必须在教师的操作和监控下完成。所以, 听写和提问放在正常教学时间内进行比较合理。也就是说, 将综合能力培养重点放在课堂上。

又由于应试训练主要是学生自主的一种学习行为, 标准化测试也允许学生自主完成。所以, 标准化测试就放在正常教学时间以外, 由学生自主完成或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进行。

五、测试策略调整后听说教学质量的测评

以上对听说教学测试策略调整, 主要是为了平衡综合素质培养和应试目的这一对矛盾。那么, 执行的效果到底如何呢?现在就以一组数据来说明 (这组数据主要来源于数计学院10级90名大一学生英语统考的试卷分析和教师平时课堂记录情况) 。

表2通过“完全能听懂”、“大部分能听懂”和“听不懂”三个指标, 对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行了测评统计, 数据如下: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说明, 经过听说教学测试策略调整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提高, 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主旨所在。测试策略调整后, 由于测试真实性强、效度高,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在测试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生测试时会产生焦虑情绪, 教师应尽量创造一种没有压力、宽松的气氛; (2)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解释者, 要尽量向学生讲述文化背景知识及听说的各种技巧, 做到教和学有的放矢; (3)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时, 要采取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 进行多样化测评。

六、结语

在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下, 各项英语教学模块的教学方法的变革刻不容缓。然而, 完善教学方法变革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实践的过程, 教师必须首先制定变革计划表, 还要实时地、动态地跟踪变革后的教学效果, 然后再逐步修正变革计划表, 以真正达到变革的目的。所以, 整个教学方式的变革必须是一个科学的、客观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英语教师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使这一工作真正达到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摘要: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听说教学测试策略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文中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种策略调整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听说教学,测试,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J].同济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3]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余建中, 等.论在CET中以听写型试题代替对话型选择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外语界, 1995, (4) .

软件测试的复用策略研究 篇2

【关键词】软件测试;复用;策略

软件复用作为一种新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软件业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软件复用是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解决软件危机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核心资产,软件测试成本的大部分就是用于测试用例的设计,而测试用例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测试工程师的经验和水平,并且直接影响软件测试的效率。

1.测试用例复用的研究现状

测试用例复用的研究主要分成两个方面:可复用测试用例的生成和可复用测试用例的管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生成主要研究使生成的测试用例可供多次使用,具有可复用的特性。测试用例的生成是测试用例复用的先决条件,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可供利用的测试用例,才有复用的可能。可复用测试用例的管理,包括测试用例的存储、检索、复用、维护等。国内外对测试用例的管理和共享机制,大部分仅限于组织内部,甚至仅仅限制于一个项目内部。例如部分单元测试用例在集成测试中重用,部分集成测试用例在系统测试中重用,系统测试用例在回归测试中重用等。这些测试用例的复用对组织、项目的依赖性高,因而复用程度低。因此,大规模的可复用测试用例库成为复用的必要支撑,由此引入的测试用例库的建设和管理。

2.软件测试用例的复用策略

软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依赖于采用的软件开发技术、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软件应用领域的三维体系,因此,一个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是离不开其软件的周境(Context)的,也就是说,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是因系统运行环境和应用领域不同而不相同的。

2.1 测试样式实例

测试样式是对特定的、可重复使用的软件测试问题提供一个通解,它包括决定样式应用系统环境的上下文(即:周境),以及由相关因素组成的部件。软件测试样式描述了测试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软件测试设计的最佳实践。样式作了测试用例一个隐含的断言:假定满足了在样式中的上下文和组成因素的条件表达式,这将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样式是针对特定需要解决问题的一种通解,样式的种类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可以根据测试的实际需要量身订做。针对不同的被测项目对象,软件测试的着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会有非常多的类型测试样式。V.Binder提出了32种测试样式,测试样式简化了软件构造框架,关注为完成某种测试所必须的问题,因为样式是求得特定问题一个通解,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是完全可以复用的,软件测试样式的具体实现就是一个测试包,由多个软件测试用例组成。

然而,不管软件测试需求怎么变化,一个测试样式可以形式化的描述为一个十元组:

即:{样式名称,样式目标,测试周境,故障类型,策略,入口准则,出口准则,结论,己知应用,相关样式}。

(l)样式名称Na:表示能标识该测试样式的名称和短语;

(2)样式目标ob:每个样式都有其需要实现的目标,即满足软件测试设计所期望的某个特定的测试功能;

(3)周境Ct:强调软件测试设计的基本问题,描述样式解决的测试设计问题,使用的范围和时间,针对的软件实体范围设定其运行环境;

(4)故障类型Fm:阐述样式所采用的故障模型以及采用的该模型的理由,故障模型对发现存在的缺陷非常重要,有效的测试必须致力于在几乎很好的代码中能发现隐藏的极少的故障或缺陷;

(5)策略St:给出软件测试设计和实现的最好测试用例的算法、技术路线和系统应有的提示;

(6)入口准则Ey:定义使用该样式的前提条件和所做的必要准备工作;

(7)出口准则Et:定义满足样式的测试目标必须获得的条件,及测试样式的输出条件;

(8)结论Cl:介绍采用此样式的优点和缺点,包括测试开销、获得的利益、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相关情况的说明;

(9)己知应用Ka:介绍此样式的应用的成功案例和取得的测试经验;

(10)相关样式Cp:与此样式相类似的样式,并对样式加以补充资料说明。

2.2 可复用测试样式

可复用测试样式是对可复用的软件测试问题提出一个通解,它包括决定样式应用的周境,以及相关因素组成的部件。软件测试用例的复用有三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可以复用的软件测试用例,二是复用的软件测试用例对将来软件测试是非常有用的,三是复用者应该知道如何去使用被复用的测试用例。正确地刻画、描述和管理可复用的测试用例是实现测试用例复用的关键技术。可复用测试用例模式是在通用软件测试用例属性的基础上,增加可复用的属性与特征,如测试接口描述、功能粒度、复用频度和版本信息等,以便利用已有的软件测试用例资源来支持软件测试用例的复用。可复用测试样式是对可复用的软件测试问题提出一个通解,它包括决定样式应用的周境,以及相关因素组成的部件。可复用测试样式具体的内容如下:

(1)样式名称Na:可复用软件测试样式;

(2)样式目标Ob:采用该样式设计的测试用例,可以用黑盒测试方法进行复用;

(3)周境Ct:测试用例应该以测试类型、被测试领域、测试方法、测试目的进行分类;

(4)故障模型Fm:可以采用数据域的边值分析、因果图和错误推测法;

(5)策略St:从黑盒测试的角度出发,只关心软件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屏蔽软件系统运行环境和开发技术的因素,让测试用例具有独立性;每个测试用例只需与一个特定测试场景和唯一的结果相关联,一旦软件测试用例失败,不会造成对其他软件测试用例执行的影响;

(6)入口准则Ey:使用该样式的前置条件是符合复用条件和分类条件的;

(7)出口准则Et:需要达到软件测试目标而设定的复用要求;

(8)结论Cl:采用该样式开发的可复用软件测试用例,可以提高测试用例的复用力,极大地提高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效率,推动测试用例的共享;

(9)己知应用Ka:在《软件测试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软件中已得到应用;

(10)相关样式Cp:共用测试样式。

2.3 测试用例的复用策略与知识共享实现

在编写测试方案时,首先根据被测的功能点,定义需要的测试用例类型,在测试用例库中选择,如果存在相应的软件测试用例并且合理有效,则复用到软件测试方案中去,如果不存在相应的可复用软件测试用例,则创建一个新的软件测试用例加入到软件测试方法中,当该测试方案被执行,新的测试用例得到了实际应用系统的检验,并确定无误后,则将新的软件测试用例添加到用例库中,这样便可以保证软件测试用例的收集和积累,从而创造了软件测试用例知识库的共享。

3.结束语

软件测试的复用不仅可以从软件测试的管理工程中复用,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管理测试用例,实现测试用例的不同软件项目之间的复用,也可以在同一项目不同测试类型之间复用。本研究分析和研究了软件测试技术中的复用所采用策略,将有助于软件测试复用技术的发展,同时可以指导软件测试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宫云战.软件测试[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测试策略探讨 篇3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找出软件中潜在的错误或缺陷。一般而言,软件测试根据软件开发过程中规格和结构设计的测试用例进行,输入数据并运行程序,测试输出结果与预期的区别,以发现软件的错漏之处。因此,软件测试贯穿着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对于规范化设计软件意义重大。为了能用更少的测试用例来达到最大覆盖、查缺的结果,软件测试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策略。

1 软件测试策略

在软件测试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测试策略,它是软件测试的模板。软件测试策略一般分为2种:传统测试策略、现代测试策略。

传统软件测试策略将软件测试置于软件开发的最后阶段,在软件设计完成后才开始进行测试,对软件测试的重视程度缺乏。这种传统策略的缺点在于可能会导致软件开发前期中产生的错误缺漏不能被及时发现,为软件测试增添压力,也不利于软件测试得出详细、全面的分析结果。传统软件测试策略遵循的瀑布模型如图1所示。

现代测试策略能更好地强调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贯通性。它将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开发全过程中,根据每一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记录,以实现软件测试功用的最大发挥。现代软件测试策略具体内容如下:第1步,确定测试目的。根据不同软件的特性和要求确定好测试目的,只有确定了目的,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软件测试;第2步,确定测试对象及范围。对象包括整个系统、子系统、模块、某变量等,测试范围覆盖功能、性能、恢复性等方面,将软件测试集中于特定对象和范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3步,选择、描述测试环境和方法。第4步,记录并跟踪测试过程,最后得出测试结果。现代软件测试策略遵循的是双V模型,如图2所示。

2 软件测试方法简述

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对象众多,因此其方法和手段也具有多样性。本文将对其中较基本的几种软件测试方法进行简述。

2.1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软件测试按使用的测试技术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2个阶段。

其中,静态测试是以文档文件、源程序做结构分析、数据定义控制等为基础,对软件进行分析,在不实际运行被测试的软件的情况下,找寻软件的逻辑设计错误。静态测试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代码审查是一种人工测试方法,包括代码评审和走查,它的运用是测试人员通过经验来阅读程序的代码,发现软件编码和运行上的缺陷、错误。它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检查分析文档资料、寻找逻辑错误、讨论分析决定、利用工具审查程序代码等。

动态测试则是基于测试用例,通过运行软件来检验被测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动态的运行进行测试分析。动态测试两要素分别是被测试程序和测试用例,它的适用范围主要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等阶段。

2.2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更侧重用功能性,又称为功能测试,它是将被测对象视为封闭的黑盒,不考虑其内部程序和结构,基于规格说明书对程序接口运行动态测试的方法。它着眼于验证软件功能正确性,根据软件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求证是否符合软件预期功能性要求,主要试图发现几类错误:功能不正确或遗漏、界面错误、输入和输出错误等。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相对,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更侧重于软件结构性测试,又被称为结构性测试。在计算机上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相关信息进行测试,求证内部操作的规范性,并扩大软件覆盖程度。白盒测试是对软件细致的检查,它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在细节上更为注意。白盒测试主要采用逻辑驱动、基路测试等方法,它是穷举路径测试,因此,这一方法需要一定的前提,即测试者需要了解检查程序内部结构和逻辑,以此为基础确定测试数据。

2.3 积极测试和消极测试

积极测试是以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需求为目的,通过输入一个积极值(即有效值)的方法进行有效性设置,因为它是直接输入数值并期望得到有效测试的方法故又称为正向测试。消极测试与之相对,又称反向测试,其原理是输入消极值(即无效值),看是否能得出输入值无效的结果。积极测试在于检测软件系统是否能有效运行,消极测试则是要中断软件执行,测试软件是否限定在有效范围内运行。一般来说,消极测试的方法更为开放,因此其测试用例数量远超过积极测试,消极测试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测试方法。一般来说,消极测试用例的数量要远远大于积极测试用例的数量。

3 测试方法的应用

3.1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针对模块进行检测,通过测试来求证模块功能性和正确性。模块是软件设计中最小的单位,由于它规模小,功能单一,逻辑简单,因此在测试中选用白盒法和黑盒法结合、一个为主、另一辅助的手段。测试者在了解模块说明和源程序的基础上,明确被测模块的I/O条件及其逻辑结构,然后通过白盒法,利用测试用例最大覆盖的进行检测,同时以黑盒法加以辅助,达到内外逻辑、结构都彻底检测的结果,使任何合理、不合理的输入都能得到正确响应。

3.2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针对组装起来的模块进行检测,以寻找接口的问题和缺漏。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然后检测能够发现跟接口相关的一些问题:如数据丢失、模块间有害影响、组合功能偏差等。集成检测在软件检测过程中介于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之间,它对软件结构性能的测试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常,集成检测阶段会采用黑盒法和白盒法结合的方法。

3.3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旨在检查系统是否符合软件需求,相较于前2个阶段更为复杂,这是因为软件开发过程中任何变动都会改变功能的增删,需要根据情况不断更改程序,而更改完的程序也可能因为一些问题会重新测试。系统测试需要检测软件功能、用户界面、安全性等方面,对全面性和客观性要求较高,因此,在系统测试阶段中采用的测试方法一般是黑盒方式。鉴于系统测试的特殊性,其测试应由独立测试小组来执行,针对系统测试中各单元模块,一般组合按照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隔离测试法相结合的先后顺序进行检测。

3.4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是由用户执行的体验测试,这一阶段和系统检测除了执行者外没有很大区别,验收测试的目的是向未来用户展示软件运行的能力和有效性,其主要任务是验证软件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和期待。

在这4个测试过程完成后,软件基本上能够满足开发要求,然后提交给开发部门进行调整补缺最后交给用户。

4 结语

软件测试密切关系到软件的质量和用户满意程度,对于软件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在近些年越来越凸显,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的适应软件开发的进步和发展,软件测试的策略和方法也应当向适应大规模、复杂软件的方向转变,通过不断在应用中总结经验进行完善,更好地在软件测试中选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方法。

摘要: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文章基于软件测试的策略和方法,探讨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着重探讨如何使软件测试工作高效而可靠地运行。

测试策略探讨 篇4

关键词:油气测试,深水测试,影响因素,策略

0 引言

随着地层的测量测试开发发展,深水勘探检测,成了影响其操作的一项重要环节。由于深层探测中,深井水的温度高于地层表面侦测温度,因此对系统所需要承受的风压以及海浪洋流问题等,都会形成严重的影响,而通过对所需要承受的影响的研究分析,在进行管道的设计制作上,就需要从流体力学以及管柱力学上进行合理的分析探究,为后续的发展以及压力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并分析测试管柱以及保证的处理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持续保障。下面对其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1 深水测试多层管柱结构分析

在进行深水探测的过程中,为满足对基本的深水探测试水管柱系统的划分研究中,为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就需要通过对上部连接接头在伸缩管道紧张程度上的评定,并依照相应的隔水管层分析,从而确保了对引导钻探器具的分析,并以此完成对循环流道在实际支撑体验中的控制管线分析,并以此实现对多个位置的检测执行。在进行循环流通系统的支撑检测中,其结构如图1所示。

对于深水测试管道的力学结构分析,需要对其半潜测试平台进行结构作业分析,并对其风与水的流体作用进行环境解析,并为后续的操作提供安全的控制操作范围。如图2所示,在平台升降补偿的以及系统的定位检测中,需要保持控制范围在实际随机作用操作环境下的柔性化结构设计,并为隔水管在深水系统测试中的任务满足。

对于结构的使用,还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横向变形的综合处理分析,在尽量减小转动变化的前提下,实现对平台允许范围内的偏移量处理。对于测试管在水机使用的隔水处理上,放置运动的不良反应发生,并在实际的作业管道使用上,强化对基本的运输使用规格使用,并通过深水段的温度变化处理,保证对基本的应用结果分析,为海平面的常温处理提供管柱的力学结构信息,确保检测信息的精确性。

对于基本的地层管理学分析,而针对底层的管理,从基本的检测管理机制进行分析,即可保证对检测管道在不同环境下,对膨胀度以及螺旋弯曲度的使用效果,而对于温度的荷载变化,也可结合实际的流体摩擦阻力效益,实现对管柱在实际变化中的影响效益分析。对于测试管柱在应用理念上的保护执行,即可实现对压力记在工具寿命执行保障上的安全防护,并以此实现对深水检测信息的精确性保障。

2 现阶段深水测试管柱的力学行为研究情况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对体系和方法方针上的保护执行,对于流程设计以及保护处理效果上的执行保护问题,对于管道组合的执行力度等,也都能够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效益执行,对于深水检测的条件研究,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特点,才能够进行管柱力学研究,并以此实现对不同阶段的实践执行,通过基本的初级阶段影响分析,从而实现在不同结构下的研究效果保持。

对浮体运动的实际影响,由于深水油气的开发,通常应用半潜式平台,并根据周围环境下的风浪情况,进行浮体运动分析,而在进行这一结构的运动模式分析上,还需要对半潜式作用平台进行调节分析,而其运动的通过执行表达,也可结合实际的补偿系统,完成对深水探测作业流向上的诊断表达,并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其实际的浮体运动结构如图3所示。

对于深水测试的管柱力学研究上,结合陆地的管柱力学进行力学研究结构分析,并完成对封闭管柱连接结构的漂浮运动研究,对于隔水管在研究力学上的广泛性研究,可结合隔水管在连贯性连接上的流体调节,并为其后续的涡流振动效益,进行平台结构分析,实现在实际系统动力学分析上的执行表达。而对于深水测试的管柱和隔水管在双层管的相互作用研究上,可结合陆地管柱研究结果,实现对海洋环境在执行运动荷载作用上的实践调整,并为后续的作业提供信息检测保障。通过深水测试作业中的高压流体以及射孔冲击在载荷作用的影响研究,能够为今后在深水测试作业的工作中,提供更好的勘探数据。

3 深水测试管的柱力学发展方向分析

在进行目标诊断效果的管理研究中,需要结合对已知的系统化管理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并保证对管道助力在执行力上的实践执行。在进行理论依据解析分析上,可通过测试的管柱荷载情况进行分析,并完成对深水测试管在细长柔韧性的阶段分析,并以此完成对所承受的荷载特点,进行统计分析,保证深水段在底层段管理系统的实际执行保持,实现在位层移动场以及温度场在执行分层表达信息上的结构建设。

从现阶段的结构建设平台进行分析,并保证对原有因素上的执行调控分析,实现对系统动力学影响模型在使用效益上的表达调整,并为后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执行深水在测试管柱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分析上,都能够更为有效的保障其建设的安全可靠性。

针对研究的内容以及发展公益流程,可针对其实际的理论分析情况,完成对不同内容环境下的理论建设,而在这一方面的改良建设中,就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多层面研究。其中,对于深水多层管柱的研究中,深水管柱主要在海洋和温度载荷以及流体多个层次上受到影响,而这一情况对于基本的数量和安防位置,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对于隔水管以及测试关注的随机碰撞管柱安全性,都可能导致诸多的影响因素发生。而对于深水测试工作的特殊型别,其安全性备受管理关注,如何在原有的框架上,实现对隔水管以及测试关注需求的建设,并依据相应的水位系统,实现对平台飘逸移动效益上的执行保护,是需要通货对浮体运动影响因素上的确定分析,并以此来完成对随机性的实践研究,并以此完成对悬挂结构的安全保护。对于封隔器在实际测试使用过程的类型参数,并实现对管柱尺寸和扣型在优化选择上的串联结构保护,以此来完成对整体管柱力学上的测试精确率调控分析。

对于深水油气在使用开发过程的安全执行流程,需要加强对基本原油服务理念上的,开发流程分析,对于模型的建立,还需要对计算方法以及系统的研究结果,保证对基本模型在精确率,可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技术理论支持,而依据相应的深水气田保护作用,也可更进一步的完善对技术支持领域内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典型信息系统测试策略初探 篇5

一、信息系统测试目标

测试组基于各自在《需求分析报告》中所提出的功能和数据需求, 按照测试组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以期发现对需求理解的差异、需求遗漏、功能缺陷、系统错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从而保证系统功能符合业务需求的要求。通过测试的过程, 确保系统能够符合质量标准, 使系统在投入正式使用后正确、可靠、平稳的运行, 有效支持业务运作。开发组通过对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和拒绝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及时从测试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测试的过程可以反过来协助设计和开发, 为设计与开发人员提供修改意见。

二、信息系统测试管理

在系统编码开发之前需要制订测试计划, 详细说明测试的内容与步骤, 并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建立参与测试各方的组织架构和测试管理流程, 协调测试各方面的参与和配合, 并保证测试过程的有序和效率。建立独立的测试组, 执行测试, 记录测试结果, 保证系统质量。建立独立的测试组的目的是保证测试的客观性、专业性, 并保证资源。根据需求制定测试案例, 保证测试与需求的一致性。

三、信息系统测试范围与主要阶段

信息系统测试范围主要包括:

1、硬件安装和配置:

确认所安装的硬件系统能够功能正常工作, 除了数据仓库的主机外, 还包括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条件允许的话, 应该尽早将所有硬件设备安装到位, 然后进行联调测试。

2、软件安装和配置:

应用系统与所选用的商品软件密切联系, 并在用户测试过程中对测试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应该详细对软件功能和软件之间的集成性进行测试。

3、应用测试:

测试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的功能/性能/正确性, 具体包括:

·功能是否正确运行

·用户界面和维护管理界面

·系统强健性:系统处理边界数据异常流程机制的完善

·错误和异常提示、记录、处理工具和处理流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 设计和开发人员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错误提供正确的提示、记录和处理工具, 但仍然存在没有预测到的错误和异常, 项目组将通过错误和异常的处理流程, 对问题提供持续的跟踪处理, 保证对系统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对运行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功能提供必要的支持, 从而确保系统的正确、可靠运行。因此, 测试过程中实际上包括了对这一过程的试验和测试。

4、数据验证:

确认源数据正确入库, 并且正确生成报表。考察的重点是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数据范围是否满足需要信息系统测试阶段包括:

1、单元测试:程序员测试自己所开发的每个程序模块的正确性, 如一个ETL的Extract模块

2、子系统测试:由测试组测试每个子系统能够正确运行, 如加载一个Entity的所有ETL模块

3、集成测试:测试各个子系统在所采用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下, 协同运作的情况, 包括正确性/稳定性/可靠性/性能等方面

4、用户接受测试:确保用户对系统的认可。接受者将包括业务用户和系统管理部门。

四、环境配置建立

通常信息系统采用迭代开发的方法, 因此, 当系统投入运行后, 将同时进行开发、测试和投产维护工作。因此, 从系统存在周期的角度, 整个开发和生产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

1、程序开发及单元测试:

在开发机下为每个开发人员建立独立的开发环境。开发人员负责编写所分配的程序, 源程序保存在该环境中, 每日开发完成进行Check In。开发人员同时负责其所开发的源程序的单元测试。开发机上为单元测试建立共用的数据库环境, 但每个程序员使用其各自独立的文件环境。单元测试需要保证程序员个人所开发的程序能够按照规定的输入和输出规范正确运行。经过单元测试的源程序则提升到系统测试环境。

2、系统测试:

开发机上包含系统测试环境, 在此测试环境下, 由测试人员与程序员将经过单元测试的程序用作业调度工具有机的连接起来, 进行完整的功能测试。系统测试针对与每个ETL流程, 从抽取、CSS、转换到加载以至于在数据仓库系统上的报表计算等完整过程都将进行测试。在ETL系统中, 系统测试验证由数据源抽取的数据正确的加载到数据仓库之中。程序在系统测试阶段将重新编译链接, 但打开DEBUG选项, 测试过程部分需要手动完成。经过系统测试, 保证该应用功能在设置正确的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系统测试完成后, 该模块将提升到开发机进行集成测试。

3、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对系统的全面测试, 其范围覆盖了所有涉及到的所有子系统。集成测试更着重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兼容。通过集成测试, 测试人员可以发现不同子系统相互能够按照设计的要求协调配合。集成测试环境的配置与实际生产环境需要保持一致, 以保证经过集成测试的系统真正能够在生产环境下按照集成测试所达到的情况稳定运行。提升到集成测试的程序将在集成测试环境下, 全部重新编译链接, 并关闭BE-BUG选项。测试模拟实际生产系统的环境和运作方式。完成集成测试后, 程序不再重新编译链接, 而是直接移植运行文件, 并被按照相同的配置移植到生产环境, 投产运行。

4、生产运行:

只有经过集成测试后, 系统才能提升到生产系统中投入使用。

因此, 建议按照以下方式规划和建立开发、系统测试、集成测试和投产环境:

·开发测试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是用于系统开发与单元测试。开发环境中每个开发人员有独立的开发工作区域 (Individual Working Area) , 以免互相影响。

·单元测试环境相对系统测试环境而言, 较为独立, 只需满足某个特定功能的需求即可。

·系统测试环境, 需要满足完整的功能测试。环境中有相应的作业调度控制模块, 能运行完整的流程。

·集成测试环境:集成测试环境的配置与实际生产环境保持一致, 所需的数据最好能定期从正式环境复制过来。

总之, 系统测试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只有完成好系统测试, 才能够正式发布系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系统测试的基本策略, 包括测试目标、范围及主要阶段、测试环境的建立等方面, 对信息系统测试的一般框架有了明晰的认识。同时也详细说明了系统测试策略过程中的要点。

关键词:系统测试,企业信息系统,测试范围,测试阶段

参考文献

[1]、William E.Perry.软件测试的有效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许育诚.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佟伟光.软件测试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敏捷中自动化测试策略 篇6

自动化测试是我们应用在敏捷中的类似万能的法宝。但是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东西。这个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自动化测试, 并且有好的测试策略来应用在自动化测试中。

1 自动化测试中人员的选配

我们的测试团队中, 人员的选配是, 有专门的测试人员, 但是开发人员也会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 加入测试的队伍。在一个敏捷的团队中, 测试人员一般也是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的, 当与开发人员沟通一个BUG的时候, 能理解开发人员的话, 沟通更加顺畅。并且在项目需要的情况下, 也会加入开发的队伍中。

2 可以和不可以自动化的测试

2.1 可以自动化的测试

当代码改变, 有新的代码迁入迁出的时候, 这个时候, 需要触发自动化构建。我们通常使用Jenkins这样的持续集成工具, 用于做重复的工作。

自动化单元测试, 我们通常应用junit的单元测试工具, 进行TDD (测试驱动开发) 。

在UI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做GUI测试。

在回归的时候, 做功能性测试。

在接口测试, 我们可以用Excel, 把测试数据放入其中, 并且跟实际数据进行比较。

负载测试, 我们就必须用自动化了。因为手工测试肯定不准确。我们可以找一些开源的工具来测试。

2.2 不可以自动化的测试

对于可用性测试和探索性测试, 我们需要手工去执行。

3 自动化测试应用的时机

3.1 自动化测试的应用的原因

手动测试的时间远远大于自动化测试。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最好应用自动化测试。回归测试的时候需要自动化。自动化可以发现手动中一些发现不了的BUG, 比如内存泄露。

3.2 自动化测试的应用的不同部分

在一个敏捷的团队中, 测试可以有自动和手动测试, 比如功能测试。必须手动的测试, 比如探索性测试。必须自动化的测试, 比如单元测试, 性能和压力等。

3.3 自动化测试的应用不同时机

初始的投入, 对于自动化测试来说, 是很大的投资。我们首先评价我们已经已有的工具, 看其价值, 和应用的复杂度。一般来说一些开源工具, 也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且这样的投入一般是有意义的。

对于变化非常频繁的代码。我们可以根据功能和目的去组织代码。

如果开始自动化呢?并不是非要股买昂贵的商业工具。一般来说, 自动化开始于单元测试, 这样收益是很大的。接着开展可以用于自动化的测试,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开源工具。我们并且用一些自动化的构建工具, 比如JENKINS等。我们可以选择开源的功能性验证工具, 比如selenium等。

4 组织测试

在敏捷开发中, 高效的沟通同样也适用于自动化测试。因为在迭代开发中, 当我们用自动化工具发现昨天的测试用例, 今天的版本失败了。我们就必须立刻去找开发沟通。看是, 更改那些地方了, 需求是不是有变化了。以便, 我们的自动化测试, 适应迭代的变化。

在整个团队中, 开发会更多的考虑代码的可测性, 有的时候, 还会给测试人员提供一定的接口, 来实现自动化测试。

工具的选择很重要。在我们的测试团队, 我们有TC, 但是selenium对功能性的验证测试, 有很大的好处, 又比TC好学。就用selenium了。对于开源工具很多都是比较好上手。但是, 对于商业工具, 虽然感觉上很好。但是, 在我们实际的应用的时候, 发现, 难学, 代码维护繁杂。如果, 我们有商业工具的专家, 那么用商业工具, 更能保证项目的质量。

5 结束语

自动化测试策略的应用, 对于我们实现自动化, 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好的而自动化测试是质量保证的利器。

参考文献

[1]Sehwaber K, Beedle M.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With Scrum[M].[S.1.]:Prentice Hall, 2001.

[2]Jonathan Rasmusson.敏捷武士看敏捷高手交付卓越软件.李忠利,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Lisa Crispin, Janet Gregory, 著.敏捷软件测试:测试人员与敏捷团队的时间指南.孙伟峰, 崔康,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Martin R G.敏捷软件开发一原则、模式与实践[M].邓辉,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Kniberg H.硝烟中的Scrum和xP一我们如何实施Serum[M].李剑,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6]Mike Cohn.用户故事及敏捷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雅思听力测试的培训策略 篇7

IELTS中文译成雅思是英国文化协会设立的国际英语考试制度的缩写。任何打算在英联邦国家接受进一步教育的人都必须通过雅思考试。雅思考试有4个测试部分:听、写、读、说。而雅思听力测验则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第二部分是涉及生存的英语既测试考生在英语国家的生存能力;第三和第四部分是测试考生学术英语的水平, 既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训练实践中, 教师可以把听力材料分为两部分。生存英语和日常英语。生活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应作为第一部分训练的重点。有关新到英国的留学生的日常活动的对话可以被选作听力材料。第二部分, 学术英语的培训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为了理解大学里的课程或学术访谈, 掌握足够的词汇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英语部分的训练重点是掌握课程或面试需要的技能。

二、生存英语和学术英语

在生存英语部分, 内容通常是关于一个刚抵达英国的外国人的日常活动。提问的形式包括填空、选择正确的图片等。通常需要填写的空白是数字、名子和地点, 有点像填写登记表。供选图片之间的区别不大, 所以在测试前仔细观察图片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有时这部分可能采用简答题的形式。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每个说话者的主要观点。一般情况下, 生存英语部分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他们的词汇掌握程度。以此来判断一个外国学生能否开始在国外的社会生活。这两部分对考生的短期记忆力和他的注意力集中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学术英语部分通常是以面试、大学讲座或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他们在内容上是复杂的、系统的, 因此对考生的分析能力具有很大的挑战。这部分可能是追溯某个事物的历史、解释其工作程序或讨论一个学术问题。在试卷中问题的帮助下, 考生必须边听边概述或总结。考试中提出的问题通常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关于面试或演讲的背景信息, 如询问说话者的身份、演讲主题和涉及主题的相关信息等。这种类型的问题通常采取多项选择的形式。第二类是关于内容的问题。具体地讲是关于演讲或面试的要点。可以以简答题、填空或判断真假陈述的形式出现。除了测试考生把握总体的能力, 做这一部分还可以及测试考生的学术词汇、耐心和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 雅思听力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生存英语和学术英语水平, 包括学术词汇的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和他们的学习技能。听力测试通常有39-41问题。开始的18-20问题是测试考生的生存英语水平, 其余20-21题是测试学术能力和学术词汇。考生必须回答40个问题中的26个才能获得6分, 这是考生申请在英联邦国家读研究生的底线。

三、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对雅思听力测试的分析, 雅思听力培训应分为两部分:生存英语训练与学术英语训练。对于生存英语部分培训重点应放在对英国生存技能的介绍上。生存技能培训可选择以下场景:到达酒店、问路、使用电话、租用公寓、购物、饮食、旅行、乘公共汽车、出租车以及地铁赴约等。在每个场景下, 应首先向学生解释相关的文化信息和词汇, 然后听一些对话的范例。在听的同时, 学生被要求回答与对话相关的问题。对生存英语这部分, 另一个重要的训练是听写名字和号码。这样的练习应该经常做。也应被视为一个训练学生短期记忆的好方法。在地图上绘制路线或在地图上标识正确位置的练习也应该经常做。这样的地图阅读训练会使学生有方向感和警觉感。

训练的第二部分是学术英语。包括两部分:一、学术词汇;二、总结和概述。学术英语培训的材料是大学的讲座和有关科学、政治的研究论文以及艺术问题的采访。如果可能的话, 教师可以选一些有关入学注册、选课和大学设施的讲座, 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英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文化信息。在做总结和概述训练之前, 应该向学生解释并让他们记住录音中出现的新单词。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好这些新单词, 老师应指导他们做一些词汇练习, 如用所学的新单词填空。关于总结和概述部分,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填空练习或正误判断题。有时, 学生可能会被要求自己记录课程的要点。在总结和概括实践中, 应特别注意语义标记。词汇显示了上下文的逻辑顺序, 语义标记可以帮助学生对演讲或研究论文的上下文结构形成一个清晰的图片。在听力练习之前, 学生应被指导如何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除了总结和概述练习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课程或面试的背景资料, 这有助于学生回答学术英语的第一类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雅思考试模拟测试, 并给出得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听力水平。最后, 对他们的试卷进行分析, 多做额外的练习, 以强化他们在考试中的薄弱环节。另外还要强调答题中每一个单词的正确拼写, 这样就不会因为拼写错误而失分。

四、结论

总之, 雅思听力测验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在英语国家的生存和学习能力, 考生的生存英语水平可能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提高, 但在一年内提升考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件艰巨的工作。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词汇和记笔记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叶琳.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01.

[2]王晶晶.从雅思听力测试的真实性看大学英语听力测试的改革[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测试策略探讨 篇8

一、正确认识, 明确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一部分, 在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 不合格就没有填报普高志愿的资格。毫不夸张地说,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顺利通过是拿到大学入门的通行证之一。新方案实施前, 信息技术只为一门“副科”, 部分学生不重视, 考得好坏无所谓。而现在却“扬眉吐气”了, 不仅如此, 学生还要到高考考点去考, 每一个考场由3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监考, 考试题目、考题难度是随机的。笔者觉得这些都要跟学生进行沟通, 让他们正确认识, 转变思维, 明确目标, 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二、精心准备, 组织复习

1. 研读说明, 制订计划

从2008年起, 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已不再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制定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所以, 考前我们要结合课标和教材,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通过研读, 把握命题的要求、内容和方向, 制定一个符合本校实际的复习策略。笔者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轮进行, 每轮中的做法如下:

第一轮是抓双基,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该轮主要以基础性的2006年模拟题 (必修和选修各5套) 为蓝本, 根据《说明》要求, 把相关知识体系梳理出来, 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点可以出什么样的题目, 做到心中有数。这样, 不仅复习了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 而且对选修部分的新知识也有初步了解, 做到目标明确, 主次分明。

第二轮是抓理论, 提纲挈领。该轮是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百日冲刺》为指导,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 将各个主题的理论知识、典型题析和模拟练习等内容个个击破, 做到重点难点突出, 有的放矢。

第三轮是抓操作, 精讲精练。从2011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说明可知, 选择题和操作题的占分比例约为5:5, 也就是说操作题在考试中的比例比往年又有了提高, 强化操作题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考试说明和历年考试真题, 自编Word, Excel, Frontpage, Access, 上网等操作题专题, 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个操作步骤。这样既避免题海战术, 又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轮复习全部结束后, 笔者精选2009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有代表性的几套试卷, 给学生模拟实战, 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这样, 学生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还为接下来复习指明方向。

2. 相似内容, 归纳拓展

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既不能有知识盲点, 又不能满天撒网。通过整理, 可以将相似内容进行比较和归纳, 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如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5代, 分别是语言、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代, 它们是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的语言发展经历了3代, 依次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发展经历了非结构化的程序设计、结构化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程序的3种结构是顺序、分支、循环;把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既能让学生看清它们的联系, 又能进行区别, 以免混为一谈。

对于类似操作, 笔者觉得也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 有针对性的增强知识的再生性。如在复习Windows中不连续文件选定操作时, 要拓展到Excel中不连续单元格的选定。再如, 在谈到Word中文字、段落和项目符号等的设置时就要延伸到Frontpage中的相关操作等。

3. 重点难点, 专题训练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要进行专题训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某些知识的归类、某一题型解决的策略等, 要让学生自主梳理, 发现问题, 师生共同探究解决;有效地专题训练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例如, 已知两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成一个小型局域网, 其中一台计算机的IP为:192.168.1.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请设置另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 (192.168.1.2) 和子网掩码, 使其能够互相访问。此题的变化在于没有直接给出另一台计算机的IP和子网掩码, 学生需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的同等地位的计算机的子网掩码是相同的, 才能正确完成。本题为了降低难度, 所以加上了括号里的提示。

4. 开展帮扶, 力争全过

新方案中, 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求是合格。这对多数学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难题, 信息技术课程更是如此, 每个班中都有一些“困难”对象, 对于这些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可适当的“开小灶”, 通过教师指导或同伴互助等形式, 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力争让所有学生全部通过。

三、沉着应战, 争创佳绩

每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新题库题量较多, 题目较新颖, 涉及的知识内容范围较广。这首先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看清题目,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其次, 信息技术实行的是上机考试, 让学生尽量用电脑为自己服务。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一些没有把握的选择题时, 可进行尝试性操作, 让电脑来告诉学生答案。尝试性操作的目的不仅是得到一些题的“正解”, 而且也是学生今后自主探索的基础。如:在Frontpage的表格中同时设置背景图片和背景颜色, 系统会显示背景图片还是背景颜色?再如:某网页文件包含文字、链接、图像、声音, 在保存该网页时选择保存类型为“网页, 仅Html”, 则上述对象中能被保存到本地磁盘的是什么?尝试一下, 就明问题了。

最后, 做好Word, Excel, Frontpage操作题后, 要正确存盘并关闭相应的应用程序窗口。考试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应举手询问等。

上一篇:冰雪艺术下一篇:医院管理人员物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