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经济(共12篇)
进口经济 篇1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通过进口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来说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并阐述了我国进口的现状及对我国进口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进口贸易,经济增长,机制
在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 进口始终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减因子, 然而从长期来看, 进口通过突破供给约束、创造有效需求、升级产业结构等手段对促进经济增长。
一、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
1. 突破供给约束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需要多种生产要素, 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经济增长所需的全部生产要素, 某种要素的稀缺就会造成经济增长的瓶颈。通过进口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关键设备等要素来缓解国内资源约束的压力, 弥补了国内供应的缺口, 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2. 创造有效需求
一国潜在的消费需求, 并不总是能够由国内的生产所能满足, 如果没有进口商品, 有些潜在的消费需求就不能最终形成消费支出, 不利于经济增长。国外商品的进口, 尤其是新产品的进口, 会培育国内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 当需求达到一定的水平时, 会刺激进口国国内该种商品的国产化趋势, 同时也带动国内其他相关产品的需求, 进而推进经济增长。
3.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进口贸易可以使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率的产业中, 提升国家的产业结构,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通过进口获得, 使本国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和设备生产进口替代品, 随着对引进技术的逐步消化、吸收和创新以及规模经济的形成, 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生产成本逐渐降低, 再加上本国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 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竞争优势, 产品由以前的进口变为出口, 一国产业从无到有, 再到强大。进口贸易推动了经济增长, 也加快了产业结构的演进。
4. 促进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通过进口获得技术, 可以节省时间, 减少浪费和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通过技术贸易, 即进口先进的产品、技术和设备, 来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还可以加速国内产业的发展, 帮助当地企业发展, 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进口发展现状
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 目前的关税总水平已经从入世前的15.3%降到目前的10%左右, 随着关税的降低及部分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取消进口贸易也得以突飞猛进的增长, 2006年和2007年进口额分别达到7916.1亿美元和9558.2亿美元增长率均高达20%和20.8%, 位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从商品结构来看, 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进口比例仍与入世前相当, 保持在2 0%和8 0%左右, 但进口结构却发生了变化。一是国内短缺的投资类、资源类商品进口大幅度增加。2007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2429.8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29.83%, 其中原料、燃料进口增长迅速, 铁矿砂增长达61.6%, 原油增长达20.1%。二是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增加。以决定一国现代化程度的装备制造业——机电产品为例, 到2007年进口总额高达4125.1亿美元, 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554亿美元, 增长了15.5%。
对能源和一些高新技术产品、资本设备的进口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但从另外一方面也增加了我国经济面临的潜在国际风险。
三、对我国进口的若干建议
1. 重视进口对经济的作用
要认识到进口对GDP的拉动作用, 保持进口与出口的均衡发展。中国现在急需调整贸易发展战略, 即不要一味地追求贸易顺差, 而要在注重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 也要重视进口贸易规模增长, 要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目标, 形成双向对流的贸易增长格局, 充分发挥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 优化进口贸易结构
中国应从宏观上调控进口产品的商品结构, 从而带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做好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的进口。对于国内稀缺、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原料可用进口原料予以替代, 并进行国内的战略储备。对国内支柱产业和技术落后产业则可采用进口促进策略, 着重引进关键设备和创新技术, 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上,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保证国内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健康发展, 提升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 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
在优化进口贸易结构、将进口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的基础上, 政府可以对有利于产业优化的进口行业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促进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吸收和创新。要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口地位, 通过建设多元化、规范化的进口企业, 并对其监管和规范, 促进中国进口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鸿: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对策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12)
[2]董怡: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探讨[J].经济与管理, 2007, (2)
[3]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2)
进口经济 篇2
汇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上海汇发[2002]91号
上海市各外汇指定银行,各区、县外经委、外商桥保税区、漕河泾开发区、闵行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松江出口加工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钻石交易联合管理办公室:
现将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技术进口合同售付汇管理的通知》(外经贸技发[2002]50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及各区、县等授权或委托机关(以下简称授权机关)在受理企业引进限制进口技术或自由进口技术时,分别向企业颁发《技术进口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或《技术进口合同登记证书》(以下简称登记证书)及《技术进口合同数据表》、《技术进口合同数据变更记录表》(以下简称数据表),不再颁发《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合同注册生效证书》(以下简称生效证书)。《许可证》、《登记证书》、《数据表》上须加盖审核章。
二、外汇指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限制进口技术汇手续时,须审核申请书、合同、发票、税务凭证、《许可证》及《数据表》,并在《数据表》正本文件相关栏目中填写每笔售付汇金额、日期并加盖业务章。
三、外汇指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自由进口技术项下售付汇手续时,须审核申请书、合同、发票、税务凭证、《登记证书》及《数据表》,并在《数据表》正本文件相关栏目中填写每笔售付汇金额、日期并加盖业务章。
四、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进口合同作为合营合同或独资企业章程的附件,原审批机关在批文中明确写明该技术进口合同名称、金额、支付方式和合同期限的,企业可凭批文和《数据表》办理自由进口技术合同项下的购付汇手续。
五、凡不作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时的合营合同或独资企业章程附件的技术进口合同,由市外经贸委或授权机关颁发《登记证书》及《数据表》。
六、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批准的作为合营合同或独资企业章程附件的技术进口合同,凡未在批文中明确该技术引进合同的名称、金额、支付方式、合同期限的视同新签订的技术进口合同或《生效证书》上未加注技术进口合同金额、支付方式的,企业凭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审定的审计报告向市外经贸委或授权机关补办有关手续。
七、本通知下达前企业已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引进合同确认书》或《生效证书》的继续有效,直至合同有效期结束。
八、企业一次性购付汇的,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售付汇手续后,收回上述文件正本;企业多次性购付汇的,同一份《数据表》,只能在一家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汇指定银行在凭正本批件第一次售付汇时,应当将正本批件留存备查,将正本批件复印件退企业,企业从第二次购付汇起应当凭批件复印件到同一银行办理。
九、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对外支付进口技术项下相关费用的,在每年年末支付时,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供经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审定的审计报告等相关材料。
十、国务院有关部委或市政府有关部门对非技术进口合同项下售付汇有具体规定的,按具体规定执行。
十一、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原《转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技术引进合同及售付汇管理的补充通知》(上海汇发〔2001〕138号)、《关于贯彻执行商投资企业技术引进有关问题的通知》(沪外资委法字[2002]第78号)、《关于对引进无形资产售付汇管理的补充通知》(上海汇发〔1999〕417号)同时废止。
附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1〕第331号)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2、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技术进口合同售付汇管理的通知》外汇贸技发〔2002〕50号)
3、《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管理办法》(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令[2001]18号)
4、《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外经贸部令[2001]17号)
5、《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令[2001]15号)
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篇3
关键词:进口贸易;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92
一、我国贸易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出口贸易水平不断提升,大量国货被运往世界各地,出口贸易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但是进口贸易相比于出口贸易水平便是相差较大,一方面在国家政策层次来说我国对出口贸易实施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非关税限制措施等给出口贸易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契机和便利,而对进口贸易方面相关政策较少,另一方面在总结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更多的将重心放在了出口或者是贸易顺差,而忽略了进口贸易的贡献,所以个人认为在贸易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应统筹全局,重视进口贸易的作用。
二、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一)外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一些国家想要经济平稳发展,进出口贸易是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实现了产业升级,将国内经济整体水平又上升到了一个层次,主要就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扩大进口,创造了“低通胀、低失业、高逆差、高增长”的新经济模式,通过美国的事例可以看出进口贸易对国家的发展的影响。再比如20世纪60年代以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日本,当时日本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国内新兴企业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外国资本商品量也十分庞大,同时国家实施低关税和高进口战略,在这样的国情下日本企业的发展反而更好,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带领国家的经济实力水平的提高。通过对美国和日本国家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进口额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 进口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国际竞争力的加强以及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来实现的,进口贸易的实施情况也直接关系着人民就业率与幸福指数的高低。
(二)中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我国学者对进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总体上普遍认为进口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下图为我国1952年至2001年GDP总量与进口总量表,根据1952年至2001年我国进口总量和GDP总量数值可以发现,两者的
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了0.9887,表明进口量与GDP紧密的关系,一方面进口增加可以带动GDP增长,另一方面GDP增长也可以影响来年的进口数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合作,通过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我国的经济增长对进口贸易有着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随着进口贸易的持续发展,可以预测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率是很大的,而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口贸易使得要素供给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生产企业的发展,而由于每个国家内的资源都不是能够完全供应本国生产生活,都需要进口原材料、半成品来满足本国的需求,而这种模式就可以在弥补本国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利润率,一方面满足本国内人民生活,另一方面给企业和国家也能带来较大的收益;而欠发达国家在生产过程中一些设备和技术欠佳,则可以向发达国家购买设备和技术,以求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共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总结:进口贸易对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小觑,进口贸易同样也是新时代新背景下符合潮流的必然趋势,与出口贸易共同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进口经济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进口总额从1980年的200.17亿美元, 增加到2007年的9559.5亿美元, 增长47倍。其中, 初级产品进口额从1980年的69.59亿美元, 增加到2007年的2430.85亿美元, 增长35倍;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从1980年的130.58亿美元, 增加到2007年的7128.65亿美元, 增长55倍, 显著超过初级产品进口额的增长倍数。同时, 我国GDP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进口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初级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口哪个促进作用更显著等, 关于进口贸易方面的研究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国外学者Coe&Helpman (1995) 认为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升本国全要素生产率。国内学者徐世腾 (2005) , 廖进中、邓海滨 (2006) , 徐光耀 (2007) 通过实证分析, 均认为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中, 徐光耀 (2007) 认为, 扩大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能源、原材料, 促进进口多元化, 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李兵 (2008) 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 初级产品进口则有抑制作用;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口更多是由工业制成品进口带动的。
二、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本文将进口贸易IM按商品结构分为初级产品IMP和工业制成品IMM;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态势。拟通过IMP、IMM和GDP三个序列变量采用相关计量分析方法, 来研究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和我国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的1982~2007年数据来源于1999~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对GDP按1981年为基期100进行平减, 对IMP、IMM都按当年平均汇率将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后也进行了平减。为了更容易得到平稳序列, 分别对各个变量取自然对数, 分别记为LNGDP、LNIMP、LNIMM。本文从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角度来考察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因此我们考虑构建三变量VAR模型来进行考察。本文采用Eviews6.0进行实证分析。
(一) 相关性分析
对LNGDP、LNIMP、LNIMM做变量趋势图, 发现三变量皆向右上方倾斜, 具有一样的稳步增长的趋势。然后对各变量计算相关系数, 得出LNGDP与LNIMP的相关系数为0.989066, LNGDP与LNIMM的是0.989594。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其中, 工业制成品进口与GDP的相关性更高。
(二)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于经济时间序列常出现伪相关现象, 为消除伪相关性, 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作进一步分析。
该检验的滞后阶数为1, 从表1可以看出, 经济增长是初级产品进口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制成品进口增加是经济增长和初级产品进口增加的原因。
(三) 平稳性检验
由于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不满足多元回归对数据平稳性的要求, 因此在做协整检验前, 首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增广Dickey—Fuller (ADF) 检验提供了对序列平稳性的正式检验。
表2中c代表截距项, t表示趋势项, 0表示没有趋势项, p表示差分滞后阶数, Δ表示一阶差分。通过表2可以看出, LNGDP、LNIMP、LNIMM三个变量在10%水平下都通不过平稳检验, 存在单位根。而它们的一阶差分ΔLNGDP、ΔLNIMP、ΔLNIMM的ADF值分别小于5%、1%、5%水平下的临界值, 说明通过平稳性检验。因此都是I (1) 序列, 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可以做协整检验。
(四) 确定VAR模型阶数
本文根据Eviews6.0软件中的LagLengthCriteria综合考虑LR检验、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等检验方法, 最终确定最优滞后期为3。如表3所示, 五个指标全部认为滞后期为3。通过对最优滞后期模型进行AR视图检验, VAR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数均小于1, 即位于单位圆内时, VAR模型是稳定的。
(五) 协整检验及结果分析
滞后阶数确定好之后, 进行模型预测, 分别提取出LNGDP、LNIMP、LNIMM的残差, 并分别进行ADF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4中可以看出, 残差e1、e2、e3全部小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 均通过ADF检验, 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说明LNGDP、LNIMP、LNIMM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即用国内生产总值描述的经济增长与初级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标准化的协整方程系数表如下所示:
标准化方程系数是同一协整方程的变形, 只是因为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不同而已, 表明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的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第一行数据以LNGDP为解释变量, 表明:1%的初级产品进口和1%的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长分别分别可以带动GDP增长0.37%和0.39%。说明工业制成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初级产品进口。这是因为, 增加工业制成品的进口, 有助于改善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提升我国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形成更强的生产能力, 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首先, 传统贸易和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进口贸易能够克服生产资源的供给约束, 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同时, 进、出口贸易的良性互动, 可以把一国或地区的资源导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 最终促使社会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其次, 根据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 一国或地区引进先进技术的商品并投人到国内生产, 可直接提高国内现有生产函数的效率;同时, 进口贸易具有技术外溢的效应和竞争效应, 即含有先进技术的进口品能够给国内市场带来竞争压力, 刺激进口国企业加强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最终提高国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行数据以LNIMP为解释变量, 表明:GDP和工业制成品进口每增长1%, 引起初级产品进口增加分别为1.22%和0.5%。说明, GDP和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长对初级产品进口同时具有较大作用, 而其中, GDP的作用更为显著。
第三行数据以LNIMM为解释变量, 表明:GDP和初级产品进口每增长1%, 引起工业制成品进口增加分别为1.23%和0.05%。说明, GDP增长对工业制成品进口有更大促进作用。
从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 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大大带动了我国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进口的增加。这是因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国民财富的增加, 实际购买力也在增强, 形成并具备了对外国产品的有效需求, 因而增加了各类国外商品的进口, 这样同时优化了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进口结构。研究还表明, 工业制成品进口对初级产品进口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国外高科技含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或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 从而进一步增加重要资源等初级产品的进口。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仅存在着因果的关系, 而且存在着十分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由此, 本文给出一些建议:
(一) 转变观念, 增加工业制成品进口
不能继续一味强调出口及贸易顺差, 要重视进口贸易的作用, 尤其要重视工业制成品进口,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我国出口商品压力, 缓解贸易摩擦, 另一方面鼓励进口高技术产权和高技术设备, 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均衡发展。
(二) 增加工业制成品进口, 有助于相关重要初级产品的大量进口
从上文中的格兰杰因果分析中可以看出, 工业制成品的进口, 大大带动了初级产品的进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增加, 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 这样企业必然会增加对原材料、各种重要资源等初级产品的需求, 只有满足生产资料的需求, 我国企业、相关产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从而带动我国经济长远发展。
(三) 工业制成品进口方面, 要优化进口商品结构, 更要提倡自主创新
由于工业制成品进口比初级产品进口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应该鼓励进口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的而国内又无法提供的先进技术和装备, 适当限制奢侈品的进口。并在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 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 通过自主创新, 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学者都比较重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考察与研究, 而在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面关注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我国1982~2007年的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进口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认为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其中工业制成品进口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进口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孙景家江苏省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区经济2010 (02)
[2]蒋燕胡日东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
[3]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
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管理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技术进口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列入《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另行发布)中禁止进口的技术,不得进口。
第三条 国家对限制进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凡进口列入《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中限制进口技术的,应按本办法履行进口许可手续。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是限制进口技术的审查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限制进口技术的许可工作。中央管理企业,按属地原则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第五条 技术进口经营者进口本办法第三条所规定的限制进口技术时,应填写《中国限制进口技术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见附表1),报送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履行进口许可手续。
第六条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技术和贸易专家对申请进口的技术进行技术和贸易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进口。
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完备、申请内容不清或有其他申请不符合规定的情形,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可要求申请人对申请材料进行修改或补充。
第七条 限制进口技术的贸易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二)是否符合我国对外承诺的义务;
(三)是否对建立或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第八条 限制进口技术的技术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否危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
(二)是否危害人的健康或安全和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
(三) 是否破坏环境;
(四) 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技术权益。
第九条 进口申请获得批准后,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颁发由商务部统一印制和编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以下简称《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见附表2)。《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的有效期为3年。
技术进口经营者取得《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后,可对外签订技术进口合同,
第十条 技术进口经营者签订技术进口合同后,应持《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合同副本及其附件、签约双方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申请技术进口许可证。
第十一条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本办法第十条所规定的`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技术进口合同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许可。
第十二条 技术进口经营者依照本办法第五条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提出技术进口申请,履行进口许可手续时,可一并提交已签订的技术进口合同副本及其附件和签约双方法律地位证明文件。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前款规定的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技术和贸易专家对申请进口的技术进行技术和贸易审查,决定是否准予进口。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自批准进口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技术进口合同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许可。
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完备、申请内容不清或有其它申请不符合规定的情形,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可要求申请人对申请材料进行修改或补充。
第十三条 技术进口经许可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向进口经营者颁发由商务部统一印制和编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口许可证》(以下简称《技术进口许可证》,见附表3)。限制进口技术的进口合同自技术进口许可证颁发之日起生效。
第十四条 技术进口经营者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领取技术进口许可证前,应登录商务部网站上的“技术进出口合同信息管理系统”(网址: jsjckqy.fwmys.mofcom.gov.cn ),按程序录入合同内容。
第十五条 需经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如涉及限制进口技术,技术进口经营者依照本办法第五条或第十二条规定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提出技术进口申请时,应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十六条 技术进口经营者获得《技术进口许可证》后,如需更改技术进口内容,应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履行技术进口许可手续。
第十七条 技术进口经营者凭《技术进口许可证》,办理外汇、银行、税务、海关等相关手续。
凡进口《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中限制进口技术的,技术进口经营者应主动向海关出具《技术进口许可证》,海关凭《技术进口许可证》办理验放手续。
第十八条 商务部负责对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技术进口许可进行监督检查。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度批准的技术进口许可事项向商务部备案。
第十九条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的责任。
跳出进口看进口,平衡背后找平衡 篇6
从直观上看,进一步强化进口贸易发展力度的确有助于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然而,就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本身而言,是着眼于在更广阔范围内实现平衡发展,这种更广泛的平衡不仅涉及对外贸易本身,而且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涉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全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要跳出进口看进口,从寻找对外贸易平衡背后的平衡入手,来提升发展进口贸易的角色定位。根据“指导意见”,现阶段依靠加强进口来平衡对外贸易,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加以“落地”:
稳定和引导包括各种能源资源在内的大宗商品进口,有助于确保对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平衡利用。在石油、铁矿石、铝、铜、钾肥等五类重要矿产资源方面,目前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过半;而且近些年来,中国也一直是国际市场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国家。事实上,中国近些年来不断增加进口大宗商品的数量,很大程度上也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步骤。
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有助于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与追求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实现平衡。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仍是侧重于粗放型模式,拼的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在技术投入方面相对滞后。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自身的技术“短板”。
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有助于国际分工各方之间的利益平衡。中国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扩大出口贸易规模的同时,也需要用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来弥补自身比较劣势,通过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规模,不仅能够增加消费品的选择种类,增强国民福利,最终实现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能够对我们的贸易伙伴有所帮助。
上述三个方面的平衡,仅仅是加强进口所能够直接带来的平衡效果,而并不是进口所能够带来的全部“功绩”。例如,扩大若干种类大宗商品的进口规模不仅能够弥补国内现实的供求缺口,而且也能够有助于实现现实发展成就与未来发展机遇之间的平衡,是一种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的动态平衡。又如,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不仅有助于弥补自身的技术“短板”,而且还有助于自主研发过程中的“强项”与“弱项”之间的实力对比,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而不让“强项”被“弱项”拖后腿。此外,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不仅有助于实现自身内在比较优势与国际市场上的外在比较优势之间形成互补,而且也有助于在促进国内消费升级的同时,尽可能摆脱国内产业结构的“洼地”对消费结构“高地”的约束。
从更广泛意义上讲,通过加强进口来确保对外贸易的平衡背后寓意深远,还要涉及更多方面的平衡。正如“指导意见”所强调的那样,做到“两个协调”与“三个结合”:一方面,要坚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坚持进口与国内产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坚持进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坚持进口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相结合。而这些,都需要高超的“平衡术”。
所以,我们讲要加强进口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并不意味着只是将进口规模做大,而是要用加强进口的办法解决好对外贸易平衡中的相关问题——当然,并非一切问题。例如,在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中国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处地位要弱于服务贸易进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对外服务贸易的平衡上,当务之急是要让服务贸易出口加速增长,加快赶上服务贸易进口。
进口经济 篇7
一、充分认识加强进口的重要意义
2013年 ,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可以看作是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贸易大国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国内资源+国际市场”,而贸易强国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国外资源+国内市场”,或者说,贸易大国大在了出口上,而贸易强国则强在了进口上。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是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致命弱点,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进口贸易成为我国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对外贸易自1994年以来连续20年顺差,长期积累的贸易不平衡带来了贸易摩擦频繁、人民币升值压力、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加强进口是谋求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的关键。二是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很大。进口主要是节省本国资源,合理利用国际资源为我国国民经济服务。三是我国过去进口比较偏重于促进产业发展,而忽视进口在消费方面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加紧密融合,通过消费品进口可以繁荣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竞争、增进消费者福利。四是通过进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将大大缩短我国与国外产业技术差距,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五是进口的扩大使世界其他国家都会争抢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会使我国在全球贸易规则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具体的商品交易定价中,我国作为最大的买方,其谈判的话语权和议价权会进一步增强。
二、我区外贸进口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4年, 全区进出 口额完成1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其中进口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口商品以铜精粉、煤炭、铁矿石、原木及木材、成品油等资源能源类商品为主,约占我区进口总额的71%;进口国以蒙古和俄罗斯为主,自两国进口商品总额占进口总额的67%。我区外贸进口与自治区地缘、区位优势不相称,外贸进口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区进口商品主要以资源性商品为主,进口结构不尽合理,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节能环保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占比偏少,容易受到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和国内经济调控及转型影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对资源能源性商品需求减少,直接影响我区煤炭、铁矿石等类商品的进口。另外,国内销售困难使得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甚至有时还出现国外采购价和国内销售价倒挂现象,影响企业进口积极性。
二是我区外贸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受企业规模、经营模式和经营资质限制,进口规模难以提升,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我区经营进口业务的企业以贸易型企业为主,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铜精粉进口占我区进口总额的27%,而我区没有一家企业承接深加工制造,成为“过路财神”。我区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发展较为滞后,促进加工贸易承接的政策优势不明显,对承接地、出口加工区和重点加工贸易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三是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进口贸易。边境贸易转移支付资金下拨到盟市后,约50% 的资金被地方政府作为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弥补财政支出,没有全部落实到扶持边境贸易发展和边境贸易企业上。国家下达我区的进口贴息资金,一些盟市不能及时给企业兑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三、促进进口的措施建议
(一)着力扩大进口
积极支持自治区重点行业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短缺资源的进口,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消费品进口。支持各类对外贸易服务平台拓展进口功能,开展进口促进等公共服务活动。主动跟进保税区、开发区(园区)新建项目,做好项目所需设备、原料等产品的进口服务。研究制定促进加工贸易承接和发展政策,落实三部委《关于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商产发[2011]473号),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性机遇,制定配套措施,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二)发展边境贸易
支持自治区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俄罗斯、蒙古国经贸合作,扩大俄罗斯、蒙古国资源能源商品进口。积极向国家争取筹建限制贸易类商品指定口岸,推进边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在我区开展边境贸易、互市贸易、转口贸易。充分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优势,推动自治区“一堡一带”建设,进一步扩大对俄蒙经贸合作,立足俄蒙,争取辐射欧洲。
(三)扩大服务进口
适应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支持企业购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规划和售后服务在内的专业化服务,扩大研发设计、城市规划、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进口,加快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相配套的服务进口。积极促进旅游服务进口,扩大出境游规模,发展包机业务,培育航线,推动人员互送、资格互认,拓展服务贸易领域。
(四)加大政策和金融支持
用好国家促进进口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全区经济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和企业创新亟需的机电和高新技术等产品进口;充分发挥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优势,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类商品进口,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鼓励企业在进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推广企业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减少企业外汇资金跨境划转费用及汇兑成本,完善企业进口结算服务。
(五)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
进一步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的限制与措施,降低进口环节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通关管理;加快全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搭建进口贸易平台;充分发挥进口基地和保税区的作用,支持企业扩大相关商品进口,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管理。
(六)营造发展进口贸易的良好环境
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分析 篇8
一、进口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关系
在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所有路径中, 最主要的一条路径是通过进口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 (TFP) 的定义, 全要素生产率是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即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这一指标经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又称为广义的技术进步, 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 制度创新, 狭义的技术进步,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 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有密切关系。总体上来看, 进口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促进T F P的增长:
第一条路径是通过进口更好的中间产品, 有效的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这里更好的中间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指更高质量的中间品, 二是指更多种类的中间品。一方面, 当进口国进口到更高质量的中间品时, 技术外溢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就会产生, 所谓技术外溢效应是指进口国通过对一些进口品的模仿与研究, 开发出这种产品甚至是生产出具有更高质量的类似产品, 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 中间品的种类的增加, 更多种类的中间品能够直接增加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因为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看, 由于进口的中间品的种类增加, 进口国在其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对新的中间品支付额外的费用。所以进口贸易通过减少进口国对中间品的投入提高了最终产品的生产率。
第二条路径是进口国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从而直接促进了T F P的增长。当进口国进口外国产品时, 外国企业自然就会与国内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发生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国内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要想继续生存下去, 就必须学会在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 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规格和品位来满足客户更为挑剔的要求。显然, 这条路径与第一条路径相比更为直接, 它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激发本国企业的潜在竞争力, 促进进口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T F P) 的提高。
第三条路径是通过进口贸易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 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 (TFP) 的增长。在进口国进口某些先进的技术设备的同时, 其本国的加工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才能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占有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由于进口国生产的产品逐步向产品价值链的高端转移, 使得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够引起生产函数的移动, 这就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 (T F P) 的增长。
二、进口贸易与物价、FDI的关系
1、进口与物价的关系
进口贸易之所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进口可以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通过进口稳定进口国的物价总水平, 从而保证本国资本的积累, 促进经济增长。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上涨, 工资也会随之逐渐上涨。在物价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工资的上涨必然会减少厂商的利润, 从而妨碍积累。而如果进口国通过贸易从国外能够获得较便宜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 就能稳定物价, 阻止工资上涨和利润下降的趋势, 这就能够保证国内的资本积累, 而资本的积累对于一国经济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2、进口与FDI的互动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F D I能够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已成为学术界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基本原理是F D I能够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积累, 促进先进技术向东道国的转移和扩散, 同时东道国能通过“干中学”等效应提高本国的生产率。而进口贸易与F D I之间存在所谓的“互动效应”, 这就是进口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 进口贸易会促进F D I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国对于原材料,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需求会不断的增长, 由于进口会给厂商增加运输成本, 同时进口商还会面临各种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 因此出于减少这些方面成本的考虑, 外商会选择向东道国直接进行海外投资的策略, 从而提高其利润率, 这也就是市场驱动型的FDI。因此, 进口贸易会通过促进FDI的扩大来间接的推动本国经济的增长。
另一方面, F D I的流入又会促进本国的进口贸易。如果一家外国子公司是跨行业的生产, 那么它可能会对东道国多种产业的产品产生进口需求。如果有的外商出于利用我国廉价的生产成本的考虑, 从海外进口原料或半成品, 经过加工后再出口销售, 这样就自然会增加本国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
三、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之间的互动效应分析
在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知道进口贸易与F D I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效应, 由此推进经济的螺旋式的增长, 同样, 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之间也存在着这种互动效应。
进口贸易会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出口贸易的增加: (1) 进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市场上外汇需求随之不断增加, 从而有助于缓解本币升值的压力, 而我们知道本币的升值会降低本国出口竞争力, 从而不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的。 (2) 在出口产品的生产生产过程中, 需要很多高质量的中间产品, 包括精密的仪器和原材料等, 而进口贸易是获取这些高质量的中间产品的最快速有效的途径之一, 这些高质量的中间产品的进口有助于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从而推动出口贸易的增长。 (3) 由于一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对同种产品会产生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 进口能满足一部分国内消费者对外国产品的潜在需求, 也能逐步改变本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形成新的生产领域。
在进口促进出口增加的同时, 出口也同样会推动进口的扩大。这是因为: (1) 出口国通过扩大出口贸易提高了外汇储备, 而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扩大进口贸易的有利保障。 (2) 出口企业有时为了生产符合国外要求的产品, 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可见, 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两者之间的这种相互促进同样会推动经济的螺旋式增长。
因此, 从理论角度来看, 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存在的, 并且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也很丰富,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源泉来探讨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 对进口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起运、陈璋 (2006) :《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焦俊会、任桂仙 (2002) :《进口对G D P及其增长的贡献分析》, 《2001年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 中国统计出版社。
[3]、张亚斌等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11:63-65
[4]、张远鹏 (2005) :进口贸易与美国经济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2005.5:30-34
[5]、刘起运 (2002) :《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1年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 中国统计出版社。
进口经济 篇9
长期以来, 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两方面问题:第一, 对外贸易总量 (出口加进口的总量)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究竟是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增长。第二, 重点考察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据估算, 涉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献80%集中于讨论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低估甚至忽略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与传统经济理论重出口、轻进口有一定联系。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 保持有利的贸易顺差。贸易乘数理论也认为, 出口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而进口则会抵消这种作用, 是贸易乘数的一个减项, 并提倡追求贸易顺差。这种情况直到近几年才有所改变, 国内外学者逐渐意识到进口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并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文献。
二、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代。亚当·斯密认为, 出口带来的收益及换回本国需求的产品没有机会成本的付出, 因此必然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 (交易生利) 。大卫·李嘉图指出, 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 就能稳定物价, 阻止利润下降的趋势, 保证资本积累, 促进经济增长。约翰·穆勒认为, 通过贸易可以得到本国不能生产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该国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材料, 同时推动国内生产过程的创新和改良, 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进口造成新的需求, 刺激和引导新产业的成长。
受古典经济学家观点和理论的启发, 后来的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进口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D·H·罗伯特逊和R·纳克斯认为资本品的进口使该国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 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马克斯·科登提出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率影响效应理论, 认为如果大量进口投资品, 会使国内投资品相对价格降低, 投资成本下降, 而投资率的提高无疑会带来经济增长率的上升。
20世纪80年代初, 新贸易理论开始将进口贸易作为主要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 认为进口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将经济增长引入这一分析框架, 把技术作为内生变量, 研究技术变动、进口贸易、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认为, 技术通过中间产品的投入产生扩散。如果一国的R&D活动产生新的中间产品与现有的中间产品不同, 或比现有的中间产品更好, 当这些中间产品出口时, 进口国的生产力就会通过其贸易伙伴的研发效应和技术扩散得到提高。
三、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 进口贸易与国民经济的重要关系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都是集中于研究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于进口, 则大部分研究者仍然延续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观点:即认为进口如同国内储蓄, 是有效需求的负增长, 因而会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的收缩作用, 视其为对经济增长的负效用, 同时, 也有学者认为进口会对出口增长产生促进效用, 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进口贸易将使相关部门由于长期缺乏国外的竞争压力, 失去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压力。一方面, 将使得我国本国经济体系缺少风险抗击能力, 一旦面临某种客观情况下的外来竞争, 国内企业将不堪一击, 这种例子在许多国家开放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另一方面, 进口商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能够为我国同类企业改进自身产品, 开发新产品开拓思路, 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 进行产品创新和质量改进, 同时也优化国内商品生产的结构。
2.进口贸易有利于促进国内技术创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通过技术贸易, 即进口先进的产品、技术和设备, 来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可以加速国内产业的发展, 帮助当地企业发展, 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 国际市场上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也必然迫使国内企业加速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以期在竞争中生存壮大。
3.进口贸易有利于增强相关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适度的进口贸易能够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实施全球采购, 使得出口部门降低其资本和中间产品的投入成本, 有效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出口收入, 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
(二) 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间接的、动态的, 传导机制也是多角度的。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 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 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更加明显地体现在技术外溢上。
1.提高国内产业要素投入的数量和质量。
这是进口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最明显、最突出的作用。之所以要进口某种最终产品或原材料, 就表明该产品的生产是本国比较劣势的。如果进口最终消费品, 可以弥补国内消费供给的缺口, 同时可以通过示范效应, 为国内厂商开发新产品提供独特的视角和信息, 诱导国内新产业成长。
2.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充足的非熟练劳动力以及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而资本、技术积累不足等劣势也很明显。通过进口投资品、先进技术, 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 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外国的比较优势, 实现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3.“技术外溢”和制度引进。
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同时进口了产品所体现的技术, 大大节省中国自主创新的成本, 一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先进管理思想将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 并且为发展高科技产品、培育后发优势提供保障。
四、扩大进口面临的障碍与困难
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 我国扩大进口必须符合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内需求水平等方面的需要。但我国扩大进口还存在一些不适合这种需要的政策障碍。
1.现行税收政策不利于装备制造业扩大零部件进口。装备制造业急需的关键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属于国家鼓励范围, 但其进口却遭遇操作上的障碍。长期以来, 国家对技术装备进口的税收政策是:进口成套装备或高新技术设备可以免税, 而国内企业进口这些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 则必须缴税。这使得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对外商投资企业规定其最高内销比例不利于外资企业扩大进口。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三种形式, 其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较大。例如, 据海关统计数据, 2008年1~8月我国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6792亿美元和8029.1亿美元,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3379亿美元和4083亿美元, 占我国进口和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5.8%和50.9%。但国内对外资企业通常规定其最高内销比例, 这不利于扩大进口, 因为其产品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受到最高内销比例的限制, 而与国外市场相比较, 国内市场增长更快。但由于其大部分产品必须外销, 所以外资企业作为投资和作为原材料或零部件的进口商就相对受到限制。对外资企业的内销比例规定, 其本意在于保护民族企业的市场份额。但此规定在当前并不利于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的产业升级, 因为从外资企业的进口来分析, 2008年1~8月, 外资企业的进口总额中, 作为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装配贸易的部分分别为315亿美元、1526亿美元, 同比增长25.1%、7.3%, 而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的部分为161亿美元, 同比下降9.3%。外商对较高端技术投资较少, 技术设备进口增长缓慢, 我国的外资企业仍处于“加工”阶段, “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在外, 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弱, 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3.高档消费品调整国内消费税以及消费工业品进口关税过高不利于扩大进口。2006年4月1日, 由于我国对消费税政策做了重要调整, 应税高档消费品进口下降。例如烟草及其制品, 2008年1~8月的进口总额同比下降32.5%。应税高档消费品主要包括烟、酒、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排量在2.5升以上的乘用车、排量超过250毫升的摩托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等9类商品。不难发现,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部分高档消费品事实上已经进入目前我国普通老百姓的消费选择之中。同时也应该承认,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个较高收入的阶层, 其消费方式对普通阶层有示范作用, 对提高我国整体的消费水平以及培育成熟的消费市场有正面的效应。另外, 我国消费工业品的进口关税整体上还比较高。例如, 百姓最为关注的汽车关税下调, 我国在2008年下半年作出履行加入WTO承诺的最后一次调整, 整车的最惠国税率从28%下调为25%。再如, 6月1日的关税调整对部分生活消费品的关税下调的幅度较大, 对包括婴儿食品、厨房炊具、餐具、食品加工机、建筑材料、装饰用陶瓷、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 进口暂定税率为6%~17%;消费工业品的关税率仍然较高, 并且此次调整还不是消费工业品的普遍下调。
五、扩大进口的政策建议
(一)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鼓励国内消费
增加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资源类商品的进口。必须完善进口税收政策, 有选择地对部分国内不能生产的重要机电设备的关键部件和资源类商品, 给予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或以年度暂定税率的方式给予进口关税优惠, 清理各种进口限制政策。通过国家资金的投入扩大资源类商品的进口, 建立起重要资源类商品的国家战略储备制度。
降低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以及国内消费税。据调查, 目前我国市场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只及发达国家的20%。这种现象与我国对消费品市场的过度保护有一定的关系。当前应继续适度降低对消费品的征税水平, 进一步开放国内消费品市场, 从国外引入适销的产品, 促使产生一些新的消费热点, 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成长;通过与进口产品竞争, 推动我国消费品工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限制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产品的进口, 最主要是某些废品的进口。目前我国每年从发达国家进口各种废品达60亿美元, 部分废品的进口不利于产业升级, 对国内环境污染严重, 应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等手段加以限制, 而对资源循环利用的高端技术应加大引进力度。
(二) 简化进口管理的行政程序, 为扩大进口营造良好氛围
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 实现进口便利化。进一步扩大取消自动进口许可证的范围, 包括机电设备及其他更多的产品;通过推进“大通关”工程, 提高口岸通关物流整体效率, 提升进口便利化进程。应对各种与进口有关的行政程序加以审查, 对有碍于扩大进口的行政程序予以改变或撤除;各级外经贸部门要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单位的联系,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简化进口手续, 为进口企业营造有利的环境。
(三) 使用信贷、金融、税收手段, 扶持、培育进口经营主体
鼓励培育一些进出口大企业或国内大企业集团, 创造进口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局面;选择一批业务能力强、进口鼓励类商品的进口企业, 对之进行税收减免, 促进一批专业化进口队伍的形成;通过建设多元化、规范化的进口企业, 并对其进行监管和规范, 促进进口贸易的有序、健康、和谐发展;国家进出口银行要加大企业对先进技术装备、软件和稀缺资源进口的扶持。
加强国家对进口信息发布的支持与管理。建立重点行业的进口信息网, 随时发布进口的价格信息与数量信息、进口商品的供应商的有关信息、进口商品的有关检验检疫的信息、有关运输与通关的信息以及与进口商品有关的贸易壁垒的信息。
(四) 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力度与加强自主创新相结合
高新技术引进是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力度, 引进属于国际前沿而又对我国比较适用的高新技术, 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 通过消化与吸收促进自主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建立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自主创新以及高新技术引进的地域多元化, 打破个别国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封锁。
参考文献
[1]陈华.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实务研究, 2005 (1) .
[2]范柏乃, 王益兵.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4) .
[3]蒋燕等.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国际商务, 2005 (5) .
扩大进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篇10
(一) 外部环境
1、我国外贸失衡所带来的国际压力。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进口明显少于出口, 除1993年为贸易逆差外, 其余年份均有相当规模的顺差, 2010年贸易顺差1, 831.0亿美元, 2011年贸易顺差1, 551.4亿美元。外贸失衡所带来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巨大的贸易顺差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贸易纠纷和矛盾;二是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外部压力, 给中国的贸易环境、国家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为缓解全球贸易失衡做出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 积极推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 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放缓, 中国的进口将为各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对遏制全球贸易急剧下滑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也使中国需求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扭转失衡的新动力, 进而改变中国在国际上只进不出的“土老财”形象。
(二) 内部环境
1、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三万亿美元, 巨大的外汇盈余和外汇储备不仅屡次被欧盟、美国等众多经济体指责为不公平贸易而不断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保护调查, 而且巨额外汇储备给国家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美元不断贬值, 我国外汇储备缩水, 如何利用外汇对外投资、实现外汇保值增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巨大的外汇盈余间接地加重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因为我们每一美元的贸易顺差, 都必须要由银行发一美元相同的人民币来支撑, 这样的话削弱了国家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力, 也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
2、扩大进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
2012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端之年, “十二五”期间, 中国经济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的首要目标, 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着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了实现这一转变, 国家将提高居民消费率, 降低投资率;通过扩大进口,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这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针对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衡、外贸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的现状提出来的。
3、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也要求我国扩大进口。
我国经济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较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不足的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近年来, 我国原油进口增加, 铁矿石及其精矿进口需求继续增大, 这是扩大进口规模的主要支撑力。例如, 在能源化工领域, 中国消费了全球50%的铁矿石、24%的精炼铜以及40%的原铝, 在大宗农产品领域, 中国消费了全球22%的大豆、20%的玉米以及47%的棉花。
4、国内居民消费需求要求我国扩大进口。
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 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 居民对国外高品质的消费品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 2010年中国游客到国外去就买了大概410亿美元的高端消费品包括奢侈品。我们应该考虑适当降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 以使国人在国内购买这些消费品, 减少购买力和税源的大量外流。反过来, 进口对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拉动内需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计算表明, 在其他条件恒定的情况下, 消费品进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会提高国内消费水平上升0.699个百分点。
再者, 从国际贸易的理论讲, 在进出口方面, 进口方始终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 出口方始终是国际贸易当中一个被动的、一个货物的提供者。美国之所以在国际贸易当中、在国际贸易体制当中的地位那么重要,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从经济学的角度讲, 真正能够使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当中得到最大好处的还是进口:首先, 进口有很大的主动权;其次, 在进口当中可以拿到很多比较利益。
二、如何扩大进口
国家做出了扩大进口的决策, 我们手里握有巨额外汇储备, 扩大进口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但关键是我们如何实行, 如何操作才能将金贵的外汇储备用在刀刃上, 让进口真正起到促进我国经济成功转型, 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品结构升级,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作用。
(一) 继续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
继续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限制, 我国很难单纯的通过进口提升国内的生产技术。针对这一问题, 首先应加强与对方的沟通和协商, 尤其是政府高层的互动, 争取放松对华出口管制,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规模。其次, 抓住发达国家部分高端设备及零部件向外转移的机遇, 积极吸引高质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以国内生产替代进口。再次, 要把进口技术设备同扩大企业的并购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科技资源, 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 鼓励进口国内短缺的能源资源和农产品。
近些年来, 由于受跨国公司垄断、国际上对这些物资的需求增加, 加上农产品的能源化、金融化, 进口能源和农产品价格连年上涨, 使国内企业不堪重负。据有关机构测算, 仅一个铁矿石出口商的利润即超过国内几十家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总和。因此, 对于国内短缺能源资源和农产品的进口:首先, 我们要讲求一个购买时机, 避免迎着高价买进;其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由行业协会统一对外谈判, 增强对进口价格的发言权;再次, 推进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在进口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资源的同时, 积极扶持神华能源、包钢稀土、江西铜业、中粮等重点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一批资源企业, 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话语权。
(三) 完善相关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首先, 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重点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 根据不同科研攻关任务有针对性的吸引不同的人才;其次, 把进口所需资金用于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再次, 国内要培养一批顶级的分析师, 让他们在大宗商品市场领域发挥影响力。另外, 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如美国的优秀分析师和研究员集中在华尔街, 英国集中在伦敦。
(四) 国家要完善相关的进口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 我国外贸政策的重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出口, 并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出口政策促进和调控体系, 而进口调控政策相对滞后, 并偏重于生产型进口导向政策, 最终消费品进口少, 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较为薄弱, 尚不能完全适应积极扩大进口的需要。
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 我国进口效率相对较低, 进口税负相对较重。据世界银行统计, 2010年我国从启动到完成货物进口所需时间为24天, 德国、英国只需6~7天, 法国和日本需11天;我国关税和其他进口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为5.55%, 低于印度和俄罗斯, 但要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应该扭转传统的限制进口的惯性思维, 调整进口战略, 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 提高进口效率, 简化进口审批程序, 提供更便利的进口条件。
(五) 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机制。
我国与商品交易相配套的现货交割功能、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建设都比较滞后。比如, 国外针对大宗商品的一系列的金融衍生服务已经非常成熟和发达, 他们能够为客户提供从采购付款、海上运输的贸易融资再到中国保税区的仓储融资一条龙服务。而国内银行由于不能参与期货交易, 在大宗商品的质押融资方面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所以, 国内的金融机构急切需要改革创新, 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改革单一的盈利模式, 不仅依靠输出原生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谋利, 还可以发展全球化的交易市场。
(六) 以“走出去”为载体, 扩大海外投资, 达到扩大进口的效应。
一方面充分利用海外丰富的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以减轻国内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 提高我国进口产品的附加值, 扩大进口规模;同时可以减少我国低附加值的加工制成品出口规模, 促进贸易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应对输入性通胀, 以达到扩大进口的效应。
比如, 针对能源资源价格的上涨,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在于扩大海外投资规模, 获得更多的海外能源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 建立稳定的海外能源资源供应渠道, 以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对于进口大豆、棉花、棕榈油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也可以通过海外投资, 寻求稳定的海外生产基地来解决。比如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不少国家对我国工业品需求量很大, 但缺乏进口支付能力。我们可以与这些国家合作, 由我国企业出资金和技术, 利用当地劳动力, 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产品向中国出口, 既能帮助这些国家发展, 又能解决我国的进口之需。
摘要: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国内市场狭小, 国家外汇储备很少, 1978年国家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 国家急需建设、发展资金, 所以鼓励出口创汇, 企业以出口创汇为荣, 致使很长一段时间, 人们忽略了进口。十多年前, 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进行谈判, 谈判过程之漫长、谈判之艰难, 曾让很多人为之费尽心血。而这艰辛的谈判所要达成的目的之一, 就是如何才能减少中国的进口。然而, 时过境迁, 随着陈德铭“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表述, 进口开始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国国内外经济政治现状告诉我们:扩大进口, 绝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
进口经济 篇11
提起印度陆军的轻武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这支步枪始于1888年,经历过布尔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与它同时代的毛瑟步枪早已进入了博物馆,但在2008年发生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中,印度军警还拿着这把百年老枪与恐怖分子手中的AK47周旋。
军事专家、《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印度陆军的轻武器装备一直较为落后。1962年,中印边境战斗中,尽管印军的英国步兵炮比我们使用的苏式炮机动性好、火力强,但在单兵武器较量上,我军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自动步枪完胜印军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和斯登冲锋枪。
其实,印度早在1980年就自己研制名为因萨斯(INSAS)的5.56mm突击步枪,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列装部队。
INSAS是“印度轻武器系统”(Indi-anSmallArmsSystem)的缩写,由印度武器研究与开发部研制,目的是要取代印军装备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伊莎波尔7.62mm半自动步枪和IAl9mm冲锋枪。INSAS枪族中包括有基本型步枪(固定枪托和折叠枪托)、卡宾枪和轻机枪。
但在1999年,印巴克什米尔冲突后,印度陆军却开始到国际市场寻求新的突击步枪。
在王亚男看来,印度自产的因萨斯突击步枪被冷落主要原因是它无法满足印度陆军的使用环境。
由于印度北部边境地处喜马拉雅山区,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所以战争中很难进行大规模、高密度兵力投送。发生的冲突往往是小规模、高烈度,而且战场被地形分割,战斗往往以班、排的规模进行。
因此,在山地进攻作战时,强调士兵要实施渗透攻击,拥有持续作战能力,同时特别强调山地机动能力。在山地防御作战时,强调防中有攻,攻防结合。
这种环境下对突击步枪的要求首先是故障少、可靠性高,其次是火力强大、火力持续性好,同时要轻便易携带。
但因萨斯突击步枪在高海拔地区使用中却经常出现快慢机、提把、枪尾的螺杆损坏,枪管膨胀等问题。
所以,从21世纪初开始,印度一方面进一步改进因萨斯突击步枪,另一方面开始向国际军火市场采购突击步枪。
印度先后从罗马尼亚购入10万支AKM突击步枪和配套弹药,从以色列订购TAR-21“塔沃尔”5.56mm突击步枪。此外,还从比利时购买了FNFAL7.62mm自动步枪,再加上印度上世纪从保加利亚购买的AK47突击步枪,可以说,印度陆军的轻武器已经是万国牌了。
王亚男指出,印度陆军轻武器品牌众多,口径也分为7,62mm和5 56mm,之所以制式繁杂,主要是因为印度不受西方武器进口限制,可以随时通过招标,在国际军火市场得到不同性能、适合不同作战需求的轻武器。这就使印度在轻武器的自主研发上动力不足,一旦遇到障碍就迅速寻求进口来替代国产装备。
(据《中国科技报》)
进口经济 篇12
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是进口贸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 (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又称广义的技术进步, 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制度创新、狭义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该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 技术外溢效应
进口国通过学习模仿进口产品, 生产具有竞争性的类似产品, 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进口将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 并为发展高科技产品培育后发优势提供可能。国际市场上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必然逼迫国内企业加速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以期在竞争中生存壮大。同时先进制度及管理方法的引进, 将大大节省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
(二) 竞争效应
进口可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激烈的竞争将加速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 促使高效率企业达到合理的规模, 从而实现市场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进口限制将使相关部门长期缺乏国外的竞争压力, 失去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压力。
(三) 利用国际资源优化国内资源配置
进口限制将使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脱钩, 导致资源分配的扭曲, 牺牲可得的经济效率和福利, 丧失自由贸易利益。而适度的进口贸易能够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实施全球采购, 使得出口部门可以降低其资本和中间产品的投入成本, 从而有效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出口收入, 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
此外, 进口贸易还具有资本积累效应。有了进口的支持, 出口部门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提高积累率, 加速发展。进口还为国外资本的进入提供必要条件, 弥补了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进口竞争还使企业产生提高积累率的压力, 而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山东省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选取的变量是山东省GDP与进口贸易额。数据范围是1993—2007年, 数据来源于各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的单位统一核算为亿元人民币 (按各年的平均汇价) , 并运用Eviews3.0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一) 初步经验观察
1.山东省进口总量与GDP总量及两者增长率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 15年来山东省GDP总量和进口总量发展迅速, 且都呈持续增长, 1999年以后增长比较快, 总的来说两者的变动方向和步调较为一致。进口总量从1993年的268.1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00.44亿元, 年均增长82.28%, 高于GDP年均增长率55.81%。从图2可以看出, 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在进口增长速度快的年份, GDP增长率也呈上升趋势, 而在进口增长速度放慢的年份, 甚至出现负增长, GDP增长率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进口增长率的变化幅度更大, 而且在时间上有先于GDP增长率变化的趋势。可见在时间上GDP增长稍微滞后于进口增长, 进口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
2.山东省经济对进口依存度分析
进口依存度表示国民经济对进口的依存程度, 即进口额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它的计算公式为, 进口依存度=IM/GDP。从图3可以看出, 自1993年以来, 山东省的进口依存度呈大体上升的趋势, 由1993年的69.68%增至2007年的13.87%, 说明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二) 山东省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1.平稳性检验
为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 将GDP与IM分别取自然对数, 以变量LNGDP、LNIM分别表示生产总值和进口贸易额, 观察LNGDP和LNIM的变化趋势 (见图4) 。
由于所有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 需要先检验其平稳性, 并用EG两步法考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根据协整关系的检验方法, 首先检验生产总值 (GDP) 和进口总值 (IM) 序列是否为非平稳序列。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或差分图方法检验得出LNGDP和LNIM的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 而其二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
2.协整检验
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称作协整关系。由于本文只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因而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方法对进口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第一步, 对LnGDP和LnIM进行OLS回归估计回归模型:
第二步, 对回归结果的残差进行ADF检验, 看其是否平稳。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MacKinnon critical values for rejection of hypothesis of a unit root.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t检验统计量为-2.54947, 小于相应临界值, 从而拒绝H0, 表明残差系列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序列, 说明生产总值 (LNGDP) 和进口 (LNIM)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I) 式就是协整关系对应的方程式, 它表示山东省进口每增长1%, GDP增长0.7732%, 这种关系是长期且稳定的。
3.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Granger定理, 如果两个变量是协整的, 则它们之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由一个误差修正模型来表述。
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LNGDPt =α+β△LNIMt +βtECMt-1 +εt
在eviews中生产LNGDP 和 LNIM 的分差序列:
DLNGDP=△LNGDP=LNGDP-LNGDP (-1)
DLNIM=△LNIM=LNIM-LNIM (-1)
然后以DLNGDP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DLNIM和ECMt-1作为解释变量, 估计回归模型式如下:
估计结果表明:F统计值为11.3714, 说明模型通过了总检验;回归系数也通过了t值显著性检验。生产总值与进口额的变化成正向关系, GDP变化不仅取决于IM的变化, 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生产总值对均衡水平的偏离, 误差项ECMt-1估计的系数-0.5132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 上一期偏离越远, 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 即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即方程 (Ⅱ) 式表明山东省进口贸易的短期变动对GDP存在着正向影响, 短期调整系数显著, 表明山东省每年实际发生的进口贸易对其与GDP的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51.32%被修正。
(三) 结论
1.山东省进口依存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但与全国进口依存度比较仍然有一定差距 (2008全国进口依存度为37.68%) 。缺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进口贸易,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山东经济的发展。
2.进口总量与GDP总量及两者增长率分析结果可以粗略表明进口对山东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3.协整分析表明山东省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山东进口额每增加1个单位, 生产总值就会相应地增加0.7732个单位。
4.从短期看, 山东进口额每增加一个单位, 生产总值就会相应地增加0.2373个单位。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短期内上一年度的进口对生产总值的变化起着一定的负作用, 上一年度进口对GDP的平均弹性为-0.51332, 这是由于进口消耗了一定的国内资源而引起的, 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进口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 改革开放30年来, 进口贸易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然而, 与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相比, 山东省的进口贸易规模还很有限, 甚至与其经济发展应有的水平不相适应。这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步入更高的台阶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山东省应当适时调整对外贸易战略, 对进口贸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从而加快山东省经济发展, 使山东省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山东省进口贸易的结构分析
(一) 山东省进口规模分析
山东省进口规模与出口规模不对称, 存在巨大贸易顺差, 进口依存度远低于出口依存度, 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有关。另外, 山东省GDP在全国各省中排名进入前5名, 2007年占全国总GDP比率为8.64%, 然而, 外贸发展水平与其经济总量不对称, 与全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2007年山东省进口依存度为13.87, 全国为31.14;同时山东省的进口贸易总量占全国比重较小, 如2007年山东省实现进口3600.44亿元人民币, 全国为73284.6亿元人民币, 仅占4.91%, 这与山东省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不对称的。以上说明山东省进出口贸易收支失衡, 在全国占有的进口份额较小, 不利于山东经济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各年《山东统计年鉴》
(二) 山东省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由表3可知, 整体上山东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然而, 自2001年以来, 初级产品进口比例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1年仅为26.8%, 2007年达到45.1%;相应地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率则出现大幅下降, 2001年为73.2%, 2007年下降到54.9%。根据进口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 工业制成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显然, 山东省工业制成品进口比例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
数据来源:各年《山东统计年鉴》
(三) 山东省进口贸易地理方向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山东省进口贸易的市场总体已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主要以韩国、日本、欧盟、美国、南美洲、俄罗斯、澳大利亚市场为主。通过表4可以发现山东省进口地理方向存在较大风险, 山东省进口贸易集中在南美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山东省主要从南美洲、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进口初级产品 (以原材料为主) , 容易受对方环境、能源等政策变化的影响。同时, 从发达国家或地区进口技术和设备, 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对先进技术设备出口管制严格, 山东省要想引进高新技术的难度较大。通过表格中的数据也可以发现, 山东省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比例波动较大, 稳定性不够。这些波动主要来自于对方的贸易政策变动或各种限制, 不利于山东省进口贸易的长远发展。
数据来源:各年《山东统计年鉴》
四、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山东省进口贸易结构, 为发挥进口贸易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提出以下建议:
(一) 合理扩大进口规模, 优化进口结构, 提高进口综合效益
1.重视进口贸易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调整“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 更加注重进出口平衡发展, 改变重出口轻进口的倾向, 积极扩大进口不仅是应对贸易顺差过大的权宜之计, 也是加快工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途径。以出口带进口, 进口促出口, 形成良性互动整体, 保持进出口平衡发展。
2.优化进口贸易结构, 提升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不同种类的进口商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不同, 要适度扩大对稀缺要素的进口 (如资本、技术、制度和管理经验) , 把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放到首要位置, 以利于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调控好进口产品的结构, 避免低水平、重复引进, 坚持走引进、吸收、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修改完善外贸指标考核体系。
外贸考核不仅要考核出口业绩, 也应评价进口绩效, 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建立一套促进进出口协调发展的新的综合评价体系。
4.健全完善重要资源型商品进口的监测机制。
针对部分基础性商品进口依存度高、价格波动性剧烈、市场供求多边的情况, 进一步健全完善重要进口商品的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引导企业规避市场风险, 促进进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 发挥区位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1.发挥区位优势。山东省拥有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众多优良港口, 北临渤海, 与朝鲜半岛相望, 东临黄海, 与日本相望, 在东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山东省应当抓住未来东亚经济一体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等契机, 加快发展山东省进口贸易, 促进山东省经济增长。
2.以山东半岛经济圈为依托, 努力把青岛港打造成世界级港口, 使之成为东北亚地区甚至亚太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 这将有利于推动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带动山东省经济增长。
3.加强山东省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争取引进一些大项目, 为山东省对外贸易打开新局面。
(三) 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合理有效利用政策
目前, 美国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贸易伙伴, 欧盟、日本紧跟其后。但山东省进口贸易波动较大, 稳定性不够。这些波动主要源于对方政策变动和我国的贸易政策变动。因此应当加强对周边及主要贸易伙伴的政策研究, 提高应对政策变动的能力;同时合理利用我国的贸易优惠政策, 并根据山东省的具体情况向中央争取政策倾斜。另外认真研究多边贸易规则、WTO规则, 合理利用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也很重要。
注:根据2001-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我国进口依存度2001年为22.21%, 2002年为24.53%, 2003年为30.39%, 2004年为35.11%, 2005年为36.03, 2006年为37.35%, 2007年为37.14, 2008年为37.68%, 平均进口依存度为32.56%。
摘要:进口贸易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通过技术外溢和竞争效益等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对山东省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进口贸易对山东省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山东省应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发挥区位优势, 合理扩大进口规模, 优化进口结构, 以进一步提高进口综合效益。
关键词:山东省,进口贸易,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孙敬水.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 2007 (1) .
[2]朱雁芳.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4) .
[3]李子奈, 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
[4]李兵.进口贸易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