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教学

2024-09-30

经历教学(精选12篇)

经历教学 篇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专家周彬博士说:“没有经历就没有学习。”他的这一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经历的“学习”,往往只是对某一知识(甚至是信息)的机械记忆,是对某种现成结论的被动接受;经由这样的“学习”所记住的东西、所产生的印象差不多都是怀特海所说的“死的知识”或“无活力的概念”,有时看起来习得速度很快,却是速生速灭的,是似快实慢的,也是不可持续、缺乏“后劲”的。所以,我们提出“经历教育”这一课题,它必然要通过课堂加以实施和践行,这就是“经历教学”。从效率角度考量,它可能是一种“慢的教学”,而在“慢”的表象之下,却有着真正优质的学习、生成和发展。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要注意“降‘效’提质”,“经历教学”正是实现“降‘效’提质”的一条可行途径和可用策略。

我们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让学生‘带得走’的‘经历教育’实践研究”为抓手,化静态的说教式教学为动态的“经历教学”,让学生在亲自经历的实践中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生长”。

一、培养学生的经历意识

历经千年的中国式师道尊严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如今很多学生能做到循规蹈矩坐端正,老师讲课不插嘴,回答问题先举手,工工整整做笔记。这样的教学很可能是效率主义的或者说是“伪效率”的教学。而“经历教学”的课堂则是关注学生自我活动的课堂,是以学生的亲历亲为为主体的课堂。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经历意识,是“经历教学”的首要任务。

1.教师引领是关键。

前不久,网络上有一组数学课堂表情图片,反映中学数学课上一些学生的听课状态:由开始的凝神细听,到疑惑不解,到深深自卑,到痛苦不堪,最后沉沉入睡。如果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性,真正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如果教师能走下讲台陪伴学生一起思考,学生一定会学有所得:“经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少、尽可能精要地“教”知识。他不一定是教学流程的指挥者,甚至不一定是主导者;理想的情形是,他作为学生活动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开展教学。

在“经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要凭着自己的经验对学生的体验作过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不要怕学生走弯路而给学生太多的捷径。教师归纳的解题技巧多了,学生自己探索和掌握的技巧就少了,毕竟走弯路也是一种教育,至少证明这是一条“弯路”。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不要急着讲解和报答案,而是要提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联系相关知识点来细致分析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经历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表面上这一堂课的效率降低了,但学生获得的知识牢固而且灵动,他们在经历中学会自我总结,从而得到“质”的提升。

2.评价机制是保障。

传统的教学评价使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地压榨学生潜能,使学生终日沉浮于题海,进而使得分数与素质、知识与能力相互分离。“第十名现象”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评价标准的弊端;而很多高分学生,走向社会后感觉到学的知识都还给了老师。

“经历教学”的课堂对学生学习效果主要有两种评价方式:一是过程评价,由学习小组根据各学生平时课堂参与情况作出统计评价。二是成果评价,在班级考核、学校展示、社会实践三个层次上呈现阶段性学习成果,形式不限。班级考核的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人人参与;学校展示的是学生的特色学习成果,择优晋级;社会实践的重点是把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校外活动。这样的生本教育评价机制,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信心倍增,既调动学生经历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经历意识、社会实践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是要发展个人的潜力,让个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以我们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参与的效率,就连教师集体备课的考核也是以教师参与的热情、参与的深度和过程性表现等为尺度的。

二、促进学生的经历实践

哈佛大学有一句教育名言:你现在在我这里学的知识,十年以后至少有一半是错误的。意思是说知识更新很快,现有知识几乎都有它的时效性、局限性、可变性。“经历教学”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在经历中有所得,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能力基础。各门学科都要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现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课堂上怎样促进学生的经历实践。

1.放心让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一个不断思考质疑、不断感悟积累的过程。对于任何作品,教师都不宜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来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加于学生,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培养学生随文批注等好习惯。当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道歉,承认初一教材有六处错误”的新闻再次提醒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对于教材中的文章,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情设计一个或几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围绕学习目标提出自己有疑惑的、想向别人请教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放心并不是放任自流,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保证他们的阅读是有效阅读。

其次,要指导选择合适的内容。有人推崇“存在即合理”,这种观点反射到文化市场上,就是一些主题消极、语言粗糙甚至低劣恶俗的书籍也跟经典著作一起陈列,貌似百家争鸣,实则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对于中小学生的读写天地而言,如果健康文化、传统文明不去占领,无聊信息、颓废思想就必然会去侵占。我们选择经典作品的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还能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为他们打下精神成长的底子。

最后,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认定,喜欢读书、爱好书法的学生一般不会污言秽语。诵读也好,书法也罢,用功学习,潜心操练,获得的绝不只是一项语文应试技能,重要的是文化的浸润。正所谓言为心声,字如其人,朗读、书法可以长知识,增才干,修炼个性,而且这种修炼避免了耳提面命,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以文化人,更利于学生内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历教学”的阅读课堂坚持专时专用,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时间一长,学生便自然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课余时间都在静静地看书,这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2.放手让学生进行“语文写生”。

绘画教学有“写生”一法,就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语文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语文写生”,让学生走进自然,直面风景写风景,走进社区,直面人物写人物。成尚荣先生说:“写作是一种生活,不能为了写作去生活。写作成为生活中很真实的结果,去丰富生活,让生活更快乐。”他所强调的就是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经历生活,才能“写真生活”。一线老师都有感慨,正儿八经的作文课上学生写得生硬做作,而很多学生的闲暇随笔却语言鲜活、思想活跃,这就像原生态的歌声宛如天籁之音涤荡人心,就像莫言获诺贝尔奖后没有介绍他的写作技巧,而只是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就表明没有所谓写作技巧的指导,孩子反而更好下笔,因为生活中有的是故事。用心经历生活,写亲身经历的事,亲眼所见的景,真实地表达自己,就能够写真情实感的文,也才能够做真实存在的人。经历教育的作文教学,可以围绕作文内容带动学生经历,比如要写游记,就先带学生观察校园、游览公园,学生亲历了,自然能“笔下生花”。

3.放权让学生实践。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语文实践活动”板块,其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语文学习中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提高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把每周的阅读课拿出来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主要采取两种实践策略:第一种是语文单科拓展实践,以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为基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书法竞赛、名著推荐会等;第二种是多学科联动,以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分科教学能让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集中,短期内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往往有意无意之间在学生头脑中筑起学科之间的壁垒,从而人为地割断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削弱。针对这一弊端,我们的课堂将学科进行联合,以任务来驱动,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完成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习任务,解决各个问题,逐步形成结论。如“外国寓言和外国文化”“中国四大名著与中国近代文化”“唐诗宋词”等模块,将中国的与外国的、文学的与历史的有机融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合作共赢、共生。

三、提升学生的经历效能

所有的经历都会留下印迹,但是时间久了,很多也就淡忘了。在“经历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无奈,这些都是直接的感性认识,具有时效性、不稳定性,只有帮助他们理性思考,从经历中总结经验,进而内化形成能力,才能既满足他们当下的兴趣和需求,又促进他们长远的发展。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总结得失,形成文字。还要定时搞成果汇编,把学生的课堂经历以视频实录、文字报道、资料整编等形式收集保存,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展示,由此让学生产生经历的成功感、自豪感、满足感,使课堂经历沉淀或升华而成为一生宝贵的财富。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做”的过程,倡导“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我们注重“经历教学”的课堂研究与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下的基础教育常常是缺乏经历的教育,是“讲”的教育而不是“做”的教育。考分的提高是暂时的,而放远期待的目光,放慢教育的脚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经历”中提升自己,真正提高学生素质才是教育的目标。“经历教学”的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素养,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研究,促进学校教育向其本真回归,向其应然方向前行。

摘要: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其间往往缺少应有的经历,不能较好、较深刻地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只能给学生带来“死的知识”或“无活力的概念”。在“经历教育”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尤为重视“经历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经历意识,促进学生的经历实践,提升学生的经历效能。“经历教学”中,学生所生成的知识往往是他们能够“带得走”的。

关键词:经历教学,经历意识,经历实践,经历效能

经历教学 篇2

在工作上我更加兢兢业业,喜欢跟孩子们打交道。多年来,我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潜心研究如何优化语文教学,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当然这中间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很大帮助,我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一、思想方面。我爱国爱岗敬业,积极认真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做为一名教师,我也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一定会做一名关心爱护孩子,对学校有贡献的人。

二、工作态度方面。我认真对待工作,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与老师协调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教学工作。

三、工作能力方面。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施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学生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这样就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的课堂,我在课后更多的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聊天谈心,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积极与家长联系,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状况,同学们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四、教学创新方面

1、重视课堂教学,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悉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我在上课之前总是精心备课,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生自身特点,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以新颖有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尽量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博学的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采用动静结合、学练结合、动嘴与动手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2、建立多元评价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教育教学“制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从心里放松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中,本着多表扬、不批评的原则,只要学生参与,不管说的正确与否、准确与否,都要适时予以肯定,加以表扬。学生在学习成绩,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思维方面,语文口头笔头表达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注意感情交流,做到以情动人。教学中,既要重知识的学习,又要重情感的沟通,通过感情的交流促进知识的理解,达到掌握的目的。学生的层次不同,接受能力也千差万别,教学中力求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或不专心、参与性不强的学生,对他们多提问、多点拨,用眼神去提醒他把心思放到课堂中。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也特别注意去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班里我还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竞争对手,让他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赛,形成一种良好的你追我赶、互相比赛的氛围。

五、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1、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完课之 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积极向周围的老师请教。采用多种方式与同行老师进行业务交流与研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通过网络、报刊、书籍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

教学相融,在经历过程中自然建构 篇3

[关键词]激趣;数学思考;体验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负数》一节,以其阳光帅气的个人魅力,高超的教学艺术,生动诠释着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展示了数学教学独特的魅力,对于学生认知、思维、能力训练处处都富有点化润泽之功效,让我们开阔眼界,受益匪浅。下面就课堂教学的简要环节与精彩片断,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片断】利用生成理解

师:如果让你上来写出这些负数,你能写吗?

教师分别以楼层(层)、温度(℃)、海底(米)、银行卡欠款(元),标出单位,让学生写负数。

学生上黑板写出如下负数:

楼层 -1层 海底 -1849米

温度 -14℃ 银行卡欠款 -2000元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这4个负数表示的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

师:你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示这些负数吗?

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汇报交流:(细节追问)逐步完善示意图。

第一幅图:

生1:负一层就是地下一层。

生2:他要说清地平线上面是一层,(指画线部分)这是地平线,这样才能把负一层介绍的完善。

师:这条线叫地平线,也就是——

生(齐):地面。

生3:要标出地面,地面可以看作0。

师(追问):负一层是在0的——

生(齐):下面。

师:为什么要标出“0”?

师指不同的位置说正负层数。

师:西安最低是负几层?我知道南京最低是-5层。

教师演示汽车停车:到地面,没位置,-1层没位置,-2层没位置,……到-5层。

第二幅图:

生4: -14℃就是零下14℃。

师:零下14℃是在0的上面还是下面?

师指不同的位置说正负度数。

师(追问):为什么说的这样快?都盯着哪个数?正、负的关键是什么?

第三幅图:

一生用红笔把海面标出。

师(追问):用红笔把海面标出是什么意思?她想强调什么?地面是平的,为什么把海面画成波浪?

生5:地面是平的,若把海面画成平的,那就不是水了。

第四幅图:

生6:-2000元,说明张老师欠银行2000元。

生7:银联无银,欠钱2000。

师:欠2000元不是好事,一定要怎样?

生(齐):还钱。

师:充值1000元,显示会是什么,充值2000元,显示是多少?

生答略。

师:没钱叫什么?

生(齐):穷光蛋。

师:比穷光蛋还穷的是谁?

生(齐):张老师(因前面欠银行2000元)

师:第一幅图谁是0?第三幅图谁是0?

说明地面和海面都可以看成0。

第二幅图谁是0?说明把水结成冰的温度定为0度。

师擦掉单位,请同学观察:

-1 -14 -1849 -2000

组织比较共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认识“负号”。

尝试读数。

比较:谁是最小的?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比0小多少?比0小的数还有吗?

写正数。(略0

追问:“负号”能去掉吗?

用数轴表示负数。(略)

【利用学生对负数的认知领域,组织学生从写“负数”开始,不是简简单单的解释、说明,而是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负数”的认识,再分别选代表用示意图表示自己的认识,然后对照不同的示意图引导追问,让学生逐步深入其中,感受负数的产生,体验负数是以0为界限,与正数相反。通过贴切、准确的补充,在完善示意图的同时,又以0为界限指认正负数,体验负数相对的位置,初步建立负数的模型,再通过去掉单位比较这些负数的异同、大小以及用数轴表示,逐步认识和加深理解负数的意义,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学。】

赏析:首先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走进张老师的课堂,他贯穿始终风趣幽默的语言与激情洋溢的教学风格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与教师更像是“志同道合”的玩伴,在“生活味、数学味”十足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想学乐学,学得轻松有趣。其次组织有效活动,让学生体验建构。教学中可供观察、探究的对象不是漫无边际,而是教师基于学生寻找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预设范围(有代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自己先写一写、小组内说一说,初步感知现实生活中负数的存在;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示意图表示,集中汇报交流,逐步完善用几何直观准确表达负数;然后去掉单位抽象、比较所写负数的异同、大小等,学生由表及里参与认知、分析体验,爬坡不见坡,在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中,积累广泛的活动经验,于不知不觉中建构新知模型。第三,引发深层思考,让学生学有韵味。当学生参与探究交流,基本建立了负数的概念,教师以“儿子身高‘-2cm’”设疑,引发学生的猜测、猜想,通过进一步的交流辨析,当学生明白五年级男生150 cm,儿子身高148 cm,可用“-2cm”表示儿子身高之时,负数的直观意义和深层意义一起涌来,数学的有趣在此刻突然又被放大,学生完全被数学的神奇所震撼,当学生还未从兴奋中平息下来,教师的再次逗趣启发:我身高可以看做0,你们身高是?负数们再见!又让学生难舍难离……

整节课,教师以其风趣幽默的语言,融“正气、才气、底气、雅气”于一身,激情引领,在知识生成过程中做足文章。学生如痴如醉——思考、交流、究深,感受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有趣境界。师生、生生真正交往互动,教学相融,在经历过程中自然建构,堪称是一节富有灵性的数学课。正像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所倡导的那样:“教无痕,学有迹,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分享名师无以伦比的课堂教学艺术、教育机智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真是一种享受啊!

经历探究过程,提升教学实效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活动,问题探究,探究技能

教学实践证明,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来得更深刻、 更有效。 知识素养的提升、能力品质的形成, 都包含和渗透了实践主体艰辛而又深刻的探究解析过程。 教育发展学认为, 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探究实践的发展进程。 新时期课堂教学效率的评判, 已经从以前看解决问题数量的“重量”, 转变为现在看学习探究实践深度的“重技”。 新课改倡导把学生作为主体对象, 深度参与教学, 师生深入互动。 不可否认,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 还存在着“重教轻探”的以讲为主的教学形式, 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程度不深, 处于数学知识探知和问题研析探讨“活动圈”外, 对获得的知识内容、学习策略不能留下深刻“印迹”, 一知半解。 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 精力探究过程, 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之一, 需要切实探究、有效实践。

一、创设简约生动探究情境, 触动小学生“主动探”

经历探索的程度, 决定了经历探究活动的效果。 小学生只有真正配合教师, 投入探索进程, 才能实现既定的探究目标。 但笔者发现, 不少学生存在畏难心理, 面对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或问题, 内心不能产生“认同感”, 情绪上缺乏积极性, 不能积极配合教师, 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或案例的探究过程。因此, 教师要重视主体探究内生动力的激发, 创设出现实的情境, 并将其运用于所设计的教学内容, 引发他们的学习情绪, 触动他们的能动情感。 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 教师充分依托数学知识在现实、生产中显著的应用特性, 选取其定性应用实例, 设计出“在过生日的时候, 小寿星平均分蛋糕给其他小伙伴”的场景, 并让学生分别扮演各种不同角色, 亲身感知和体验数学内容, 使内在情感受到触动, 参与探究成为自觉要求。

二、设置目标鲜明探究任务, 促使小学生“有序探”

目标明, 则前进方向清。 小学生由于数学能力较弱, 动手操作水平不高, 推理概括能力欠缺, 导致其动手探究实践活动需要科学、有序、实时的引导和指点。 探究任务的明确设置、探究步骤的有效呈设, 能够为小学生动手操作、 探究的活动有序、深入开展提供方向指示、过程保障。 因此, 教师在任教学科的讲解实践活动中, 要切实做好“引”和“导”的工程, 可以根据设置的探究内容及目标任务, 向学生提出探究活动的要求, 并用投影仪展示探究活动需要经历的步骤和完成事项, 从而避免动手操作“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现象发生, 提升自主探究的实效。 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节课中, 教师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内在关系”环节, 围绕此小节处的“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性质内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内容”, 并完成其学习任务要求, 并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向学生展示出该探究活动的必经环节和操作步骤, 让学生对该实践探究活动过程及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心中有数”, 保证探究活动有序开展。

三、实施科学有效探究指导, 推动小学生“深入探”

让主体成为学习实践的经历者, 是新阶段义务教育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他们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要求之间的不对, 需要教师做好思考解析等经历过程的指导工作。 同时, 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主导功效也决定了教师必须肩负起指导、点拨、引导学生的职责。 因此, 在学生动手探究环节,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自己动手探究、 自主思考研析的实践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做好指引, 实时观察和掌握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推理等探究情况, 针对他们在探究中的卡壳处、认知的疑难处及分析的易错处, 实时点拨和引导, 有的放矢地指导他们的解析, 推动他们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如“如图所示, 它是一个圆柱形铁通的表面展开图。 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这样的铁皮? 如果这个油桶装油, 能够最多装多少升的油? ”探究活动中, 教师结合以往教学实践经验, 对学生动手探究过程实施观察和监控。 针对小学生动手解析时出现的“将表面积错以为铁通体积”共性问题, 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点拨活动, 引导小学生复习巩固“物体表面及物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数学知识, 并向学生提出“要求铁通最多装多少油, 实际就是要求什么? ”、“体积单位换算时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等问题, 小学生在思考分析中, 认识到刚才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 主动进行纠正解析, 提升了探究经历的效能, 提高了实践经历的实效。

四、注重探究反思活动教学, 保证小学生“高效探”

反思学习, 剖析存在不足, 改正已有错误, 是学习对象主体能力素养的较高表现, 也是他们学习品质的生动体现。 学生经历动手探究过程中, 既要有能动探究解析的一面, 又要有深刻剖析反思的一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经历探究教学中, 认真做好探究活动过程的“回头看”工作, 引导他们反思和查找自身在经历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进行初步的反思活动, 同时教师做好引导深化工作, 指引小学生对探究经历过程进行深度反思和剖析, 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总之, 只有经历风雨, 才能见彩虹。 教师要组织和开展小学生探究分析、判断推理等经历过程, 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主导功效, 在自主深度经历和教师科学指引双重作用下, 实现教与学双赢同进。

参考文献

[1]张卓玉.体验与探究: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N].光明日报, 2011.

教学实习经历 篇5

1.任教的班级:初二1、2、4班,高一1~5班

2.上课次数:新课16节,把重复课计算在内,共上了53节课。3.教学内容: 3.1按年级来分

初二:

1、建立网站

欣赏绚丽多彩的网页 制作简单的网页

制作多媒体网页

HTML语言

新建网站

发布网站

2、电子表格

认识表格

制作电子表格

修改表格

计算表格中的数据(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高一: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3.2按软件来分,我所教的软件有MS Word、MS Excel、MS PowerPoint、MS FrontPage,除此之外,我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效率和质量而简单介绍了SWFText、ieBook、PhotoShop、GoldWave等软件。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老师

一、调整心态,找对位置,爱岗敬业

1、调整心态篇: 刚来到该中学实习时,我相信与绝大多数初为人师的实习生一样,怀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准备在十尺讲台上,用全部的激情来演绎我的课堂。然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有其实际情况,教育局、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和具体安排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实习生说到底就是一个刚踏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在这里我有几点总结:

首先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读懂读透,做的每一项工作、说的每一句话必须按章办事,决不能违规;

作为一名新人,要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俗话说“在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不上进就注定在这个社会中无法求得发展,无法生存下去。所以说,作为实习生,决不能“坐等机会”,要善于创造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发现并认同你的社会价值,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

“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到,学习成绩好代表不了什么,关键在于融入工作团队,会办事会宣传自己。所以我们第一步是需要调整心态。

信息技术课不是主科,但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的所不能缺少的一个副科;

信息技术课老师一般不做班主任,在经济上没有补课、班主任工作和考试等补贴,但是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而言,不能缺少信息技术老师;

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应该“在其职,谋其位”踏踏实实地把这份工作做好,实现自己的个人和社会价值。

2、找对位置:

从我这次实习来看,我觉得当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是值得我自豪的一件事,我经历了保送研究生->放弃读研->坚定了当一名信息技术老师的决心的心路历程。

致使我做出这个艰难决定的原因是:感谢我职场上第一位启蒙恩师――李伟斌老师及其带领下的信息技术科组的每一位老师,在他们的谆谆指导下,我深深爱上了信息技术老师这个职业,我也同时觉得这个职业是最适合我的价值观的。

当信息技术老师,你会经常接触到全校每一位老师,因为凡是有什么电脑、投影仪等问题,老师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信息技术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只要你肯帮助每一位老师,就很容易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

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没有很大的考试压力,学生学习这个学科完全可以以兴趣为驱动力。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生,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课堂,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新课标给予了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更大的自由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法、作品评价法、情境教学法、比喻法、研究性学习、成功体验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直观演示法、类比教学法。在课堂上,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引以为傲,我能在新课改的大浪潮下,在十尺讲坛上挥洒青春,让学生在信息时代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不被信息时代淘汰的人。

3、爱岗敬业――探究信息技术老师在学校中的职业发展。认真的态度 + 正确的方法 + 专业成长 = 出路

站在学校的角度看,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是个通才,凡是与“电”有关的都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份内事。除了日常的上课外,还需要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者、网站建设者与管理员、全校所有电脑的维修者、学校所有宣传活动的策划者与制作者。工作之重是每个老师有目共睹的。

每一位老师为了生存都必须出“成绩”,对于成绩而言,其他科目的老师可以通过达到学校下定的标准来求得升职加薪。那么信息技术老师,成绩出在哪?其实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出成绩的:

带信息技术竞赛选手,关键在于学生素质;

上公开 写教学论文

二、备课

我们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决不能因为感到自己的课“学生不配合,领导不重视”就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你有过一两次这样的草草备课、上课的经历,久而久之,这种惰性就如同毒瘤一般,迅速扩散开来,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时候,再也无法静心备课了。

1、备内功

1.1师范技能

1.1.1讲课技能

我的课多,而且平均来说,我的每一节新课都会有3到4节的重复课,所以就有足够的评课与改进的时间。每一节课前,我都会把本课要讲的所有台词写下来并背住,务求在上课之前能够流利地说出来。因为我觉得课堂上的每一句话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本课的重难点,这既是对学生宝贵学时的一个负责,也是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演讲艺术对于老师来说是必备技能,课堂讲课与家教的辅导截然不同,如果我们使用苦口婆心、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言学生很容易走神。所以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使用这样的教学语句,比如“请同学们注意了”、“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呢?”、“诶,这就行了!”。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语言的积累没有其他科目那么深厚,所以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发挥有广阔的知识面、有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因为我觉得,写得多,才能说得多,说得有条有理。1.1.2课堂纪律管理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非常活跃,在同学们的眼中,该课就是拿来玩的,在枯燥而繁重的学习生活中,难得有这么一段时间可以接触电脑,就必须玩个痛快。

所以上课的时候,学生会催促我快点把课讲完,好让他们多点时间打打机、上上网。但是我的课与其他课不同听懂了还不行,关键是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不想让学生有自由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因为我觉得学生在学校应该是学习,不能纯玩而不学,我们可以使得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从玩中学。

所以我认为,从上课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应该严抓纪律,学生必须安静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必须按时按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在课堂上的违纪行为通常是,老师在讲,下面的同学有的在玩游戏(男生居多),有的在睡觉或者有的说笑(女生居多)。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是:

学生通过拔掉网线脱离了教师机的控制;

对老师的课完全不感兴趣,自己干自己的事;

学生机中很容易保存有之前下载的游戏、Flash

小游戏等;

部分同学收不到教师机发送来的素材,他们便以此为借口去玩游戏;

对此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利用硬件直接控制全部学生的电脑,而非通过网络的方法;

当同学们的吵声已经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并使得部分同学无法正常听课,这时应该停下来,不再讲课,让同学们自觉静下来;

在学生机安装还原软件,每次安装自动把各个盘的内容进行清空,包括安装的软件也会同时全部卸载掉;

在每次上课之前,确保每个同学检查自己的机子里面有没有收到老师发送的素材。1.1.3多听其他科目老师的课:

毕竟信息技术是个新兴学科,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都不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多从其他学科的老师身上取经,比如说从语文老师身上学习精彩的语言表达技巧,从数学老师身上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和分析的技巧。从英语老师身上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等等。

1.2教学大纲和指导文件

信息技术课有很大的自由度,课时经常被调整甚至缩短,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组织我们的教学。1.3知识面和技术

俗话说,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显得更为突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生或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能通过网络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我们如果抱着大学时代学到的一些浅薄的知识不放,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为学生所不齿。所以,我们更应该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进修,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2、备学生

2.1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点

顺德这里的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互联网基础等,学习过的软件包括MS Word、MS Excel、MS PowerPoint、MS FrontPage、Flash、PhotoShop、GoldWave等。而且平时周六日回到家里经常使用电脑,所以水平不会相差很大,但是计算机水平的差别可能就在于他们的学习态度。

经过我的长期观察,我发现,有些同学在电脑面前心态很浮躁,没有看清任何一个提示就乱按;有些同学对于电脑有很大的兴趣,但是这个兴趣没法持续很久。其实他们都对于做一个游戏软件很感兴趣,但是同学们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是:对于一个小小的电脑作品,不费很多功夫就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会表现出比较高的学习热情,并积极地完成。但是一旦要做一个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的电脑作品,同学们的兴趣就很容易消减,进而被畏难的情绪所替代。

而且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很有目的性,懂得每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地位。他们知道语数英等主科需要考试,考得不好将影响到他们以后考大学和就业,所以他们即使再不愿意学习也会硬着头皮把这些学科给学好;但是计算机课不同,没有考试压力,他们学与不学都不会影响到高考,中学生还不可能考虑到以后在就业岗位上信息技术是那么的重要,他们也不可能考虑到在这个信息时代下如何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文盲,他们更不可能考虑到学习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不见得在日常生活当中会密切相关的应用,但是学习了信息技术将会马上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来,帮助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改变我们的学习方法,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为深化课堂内容、学习课外知识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学生的领悟需要时间,或许在他们成年之后,或许在他们受到了挫折之后,但是我们身为教育者决不能等待了,我们需要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以精彩的教学吸引学生转移到正确使用电脑,培养信息素养的正轨上来。2.2学生纪律问题

我们无法要求整个班每一位同学都是那么的认真听课,不走神,不说笑,不打机,但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做到为整个课堂营造安静的上课环境。

上课打机或者说笑的学生通常是以几个邻座的同学为单位,所以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调一次位置,让他们没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违纪团体。

3、备教材

3.1领悟教材的教学思想和思路 教材是指导教学、编写教案的最重要的依据,如何读懂读透教材成为我们讲好课的关键。我一般会先看教材的目录,理解每个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在根据学期的课时安排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3.2把教材读厚,善于组织教学内容

以在本次实习中,我教初二的课时我就深深感受到初中的课时较多,但是教材内所教的知识点较少,所以我为了让学生能在短短的课堂上让学生学得更加充实,我在组织教学内容上下了很大苦功,比如说我要教的是MS Excel,我在网上找了很多Excel的教程、教案和各个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材里面有关于Excel部分。我认为,作为老师,首先得把这个软件学会学透,然后多从日常应用而非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其办事能力?而且每一本教材对同一个知识点或许会有不同的教法,那么我们经过了自己的评价取其精华以为己用。

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尝试,多思考,有自己选择教学内容和编写教材的能力,不断充实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课堂实录:

比如教《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课时,我想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的魅力,但是书本里面所教的内容是一个用MS PowerPoint做的一个关于孙中山的多媒体作品,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这么一个庞大的作品的确非常困难,而且经过了我的实践发现,学生对于这个多媒体作品一点都不感兴趣,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他们觉得这个多媒体作品的主题陈旧,而且版面设计太花俏,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无法做好;其二是他们觉得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MS PowerPoint,来到高中阶段再来学这个太没意思了。

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想到了用MS PowerPoint做出一个既简单又吸引人的多媒体作品。后来我以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为主题,采用了SWFText软件快速做Flash片头和片尾,然后使用MS PowerPoint将片头和片尾、一些带有动画效果的图片集成一个感人心扉的多媒体作品。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同学们完全被吸引住了,非常有热情地参与到多媒体制作中来。

把教材读厚,关键是在领会教材的教学理念下把这个理念拓展开来,而非照本宣科地学具体的操作步骤。就比如刚才那个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其实书本介绍的仅仅用同学们所熟悉的MS PowerPoint做出来的作品,而且那个例子已经完全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了,所以我们就得另辟新径,在同学们熟悉MS PowerPoint的基础上,寻找如何使用MS PowerPoint做出精美的多媒体作品出来。然后再把本课要学习的多媒体素材的加工融合都该例子当中。

我对信息素养其中一点理解是,当你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电脑作品或使用电脑进行一些处理时,你就必须思考,采用哪种工具最适合、最熟手,最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合乎要求而且具有一定鉴赏价值的作品出来。因此,我在本课把制作片头动态字幕效果的软件SWFText介绍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感受到会找合适的软件比会使用软件办事更有用。3.3教材应该与时俱进

在教材里面,无可避免会有些落后的内容,因为信息技术是个发展非常之快的学科,比如说Frontpage是现在不是很流行的网页制作工具,我们可以向同学们介绍DreamWeaver,以便更快地做出动态交互性网站;要做出不同需求下的多媒体作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软件,比如说电子杂志、视频制作、电子相册等软件,它们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做出的效果非常精美。

三、备教学方法:

多法融合,善于选择

在实习期间,我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常用的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形象比拟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兴趣激励法等。游戏引路,快乐学习

实习开始时,我对于同学们在课堂上玩游戏非常反感,一见到便禁止。但是后来发现,既然学生那么喜欢游戏,如果我们能把学生从打打杀杀的游戏转移到教育意义的游戏中来,这便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成功出路。

课堂实录:

在教Excel的过程中,单元格的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相信是学习Excel的一个难点。在采用了对比理解法讲解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其理解,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比如在某个单元格E3输入公式=$A1+B$1,然后将其复制并粘贴到其他单元格,如F3,那么现在在这个公式中涉及到的参数F3、A2、C1座位号的同学就马上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将被罚在讲台上进行才艺表演。

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四、备硬件和软件

在信息技术课上,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具,比如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师机与学生机遥控软件等。如果其中一个硬件或者软件出现了问题,这将会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必须熟悉所有器材的使用方法。

五、讲课

1、先试讲后上讲台

2、多备几份教案,以随机应变

3、课堂上需要应变能力

4、务必完成教学任务,要严厉

六、课后评价

1、与指导老师交流

2、与学生交流

3、修改教案

过程经历:数概念教学的应然策略 篇6

一、把握知识结构——形成概念系统

数认识的结构有两大方面,从认识内容上来说,有数认识的背景框架性结构;从学习过程上来说,有数认识的学习方法性结构。

就数认识的背景框架性結构而言,其认识结构主要包括: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排序、数的分类等内容。如果教师尽可能地揭示和呈现这样的知识结构,学生就有可能主动地投入到数的认识之中,并且学会把这些看似不同的知识从本质上加以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认知结构化的目的。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小学生这么小,让他们去利用这些结构主动学习是不是太理想化了?这里需要说明几点:一是数认识的背景框架性结构适用于小学阶段所有数认识,学生越早能够感受到这个框架结构的存在,就越有可能尽早地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二是教师对于数认识的背景框架性结构的揭示和呈现,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三是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能够感受到数认识的框架性结构,二年级学生要知道这个认识的框架性结构,三年级学生要能回忆起这个认识的框架性结构,四、五、六年级学生要能尝试运用这些认识的框架结构迁移学习新的知识。

就数认识的学习方法性结构而言,教师要在数认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数认识的学习方法结构。所谓数认识的学习方法性结构,是指根据数的构造结构而概括提炼出数的读法和写法。在数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本质上把握数认识的背景框架性结构和学习方法结构,注意沟通和体现数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教学实现数认识的结构化发展和螺旋式上升,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概念,才能避免数概念教学的散点化和割裂化现象,才能提升学生思维的认识水平。

二、关注“前在状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学习注意力容易涣散,集中注意时间比较短暂,为了刺激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概念教学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或游戏,学生注意力越是不集中,教学设计的活动或游戏就越频繁,从而导致数概念教学的活动化现象的出现。事实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固然受其年龄因素的影响,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恰恰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具体状态的关注不够。班级每个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是不一样的,但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潜在状态往往视而不见,使教学缺乏针对性而得不到真实意义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数概念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前在状态”,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更高要求,使学生不断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从而激发和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二是要减少“非教学”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尽快摆脱对活动游戏形式的外在吸引,逐步过渡到对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追求;三是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尽可能设计同桌两两活动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使学生比较持久地保持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张力。

三、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比较和分类分析

注意提供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在对这些材料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辨析比较和分类分析。这是帮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很关键一步。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丰富材料(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几何材料),要求学生努力发现这些相同材料中的不同点进行分类分析。还以分数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几何图形和现实生活材料),这些材料中有平均分的,有不是平均分的,让学生进行比较分类。在这个分类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材料处理和辨析比较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发现相同材料中隐藏着各自不同特点的数学眼光,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现象发现其中本质属性的穿透能力和抽象能力。

有效生物教学所经历的阶段 篇7

一、起步:消除“硬伤”

教学“硬伤”指明显有违于客观, 或者有违于规律, 属于“常识”范畴之内的教学失误行为或现象。

1. 消除语言硬伤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 没有教学语言, 就没有课堂教学。语言硬伤是指教师在教学语言表达细节上存在的某些共性的问题。例如, 说话声音太小, 普通话不规范, 不必要的口头禅太多, 教态过于严谨、古板。生物学教学中概念性内容较多, 教师在用专业语言进行表达时必须达到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的境界。譬如教师对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点的阐释不够明确, 仅围着教材教参绕来绕去的, 不能化抽象为具体, 不能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没有生动说明, 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模糊。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教学语言准确无误, 合理得体, 条理清楚, 节奏适宜。

2. 消除板书硬伤

课堂教学一般不能没有板书, 教师要讲究板书艺术, 避免板书失误, 好的板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能够使学生在作答练习和试卷时养成美观、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板书硬伤是指教师在教学板书过程中写错词句、写漏字、板书出现病句, 甚至黑板上出现的符号、图形等都可能因紧张、疏忽而产生弄错、板书不规范等现象。

3. 消除知识硬伤

知识点的分析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教师必须做到将每个知识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知识硬伤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知识储备不足而将知识点讲错的现象。在学生面前讲错知识点是教学的大忌, 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去上课。

4. 消除操作硬伤

这里的“操作”泛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教学语言以外所有的行为活动, 如实验演示、教具使用、教学多媒体操作等。生物课上实验教学非常多,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操作活动的正确性, 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的正确表达和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准确掌握。

消除操作“硬伤”要求教师要苦练基本功, 练出流畅的教学语言, 练出优美的教学板书, 练出广博的教学智慧, 练出规范的教学操作。

二、达标:构建秩序

“秩序”主要指教学的程序 (纵向思维) , 也指教学的生态 (横向思维) 。大致相当于模式, 又有“规范”的意蕴。

1. 构建课堂行为秩序

课堂行为秩序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一般性的期望和要求。例如,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上课前要准备好所有学习材料, 上课铃声一响就必须保持安静, 课堂上禁止喧哗和嬉闹, 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等等。课堂行为秩序能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如果学生的行为符合课堂行为秩序, 就会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反之, 如果偏离或违背了课堂秩序, 就会受到大家的指责和批评。

2. 构建学习活动秩序

学习活动秩序是为了保证课堂各项活动顺利进行而确立的基本秩序, 它规定了学生在课堂参与、交往、互动等活动中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如小组合作秩序、课堂发言秩序等。如在小组合作秩序中有人提出“一个声音”原则, 即学生在小组讨论时, 只允许一人讲话, 其他人保持安静、认真倾听, 一人说完后其他人再说。在课堂发言秩序中有人提出“2分钟”原则, 即任何人在每次发言前都要先认真思考, 然后用精练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 不得超过2分钟, 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教学的机会, 等等。

3. 构建课外作业秩序

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而且是学生复习、巩固和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既便于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 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已学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提高其实际独立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作业要做到及时原则、精简原则等。及时原则就是指作业的布置、收缴、批改要及时, 形成规律。精简原则就是指作业的内容要经典、有启发性, 内容量要有度。

简而言之, 秩序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条件。课堂秩序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行为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 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研究和实践表明, 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 降低教师的焦虑程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

三、入境:晶化品质

入境, 是指课堂教学进入了一种崭新的境界, 或者说在“入格”的基础上“出格”了。这种境界的显著特征是“晶化”成某种品质, 如一种鲜明的课堂风格, 一份深刻的精神留存, 一帧久远的人生记忆, 等等。

1. 晶化教学形象

一个高明的生物教师, 不仅善于运用严密的逻辑, 而且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 通过直观性语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生物问题的思维活动, 能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等对所讲授内容给予形象表达;能借助比喻、类比、模型结合等艺术手法对学生感官材料作形象处理;能借助投影、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手段, 使学生通过视听形象学习。

2. 晶化教学情感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成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 又是教学的手段。现代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感情色彩和富有感染力的, 应该是感情与理智的和谐统一, 热忱与智慧的巧妙结合。我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热情、乐观、和善、满面春风的教态, 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目光、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 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3. 晶化教学美感

教学过程必须融入美的创造和追求, 才能达到艺术的境地。生物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 效果更是不同凡响。例如, 在分析群落演替这一知识点时, 我先让学生阅读基本概念, 然后应用了白居易诗的“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勃勃生机映像和“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欣欣向荣映像, 这样折射出群落演替的变化, 同时使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翼在历史的长空中潇洒飞翔。在分析群落演替的类型时, 我进一步让学生判断诗中描述的景象属于何种演替,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晶化教学创造

教学艺术具有了创造性, 才会形成独特的风格, 达到个性化。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有法可依、教无定法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 不可能用刻板的公式去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无论是内容处理、教法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 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 生物解题的指导, 教师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独创性。有人说, 一位好的教师往往身兼多职, 他是深沉似海的严父, 又是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兄长, 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 他还是一位合格的医生, 对学生的病情了如指掌, 并能对症下药、及时救护。十指弹奏钢琴已是十分复杂、很难掌握, 而要拨动性格各异的、活生生的孩子们心灵的琴弦所需要的指法就更为复杂多样、更为不易了。

简单的说, 入境就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并掌握教学的艺术, 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或风格, 让常规“融化”在教师的教学个性中。

总之, 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的。从低效教学走向有效教学, 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 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 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十余年的教学体验, 总结了生物有效教学的层次, 即起步阶段:消除硬伤;达标阶段:构建秩序;入境阶段:晶化品质。

关键词:生物教学,有效教学,起步,达标,入境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

[2]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对一道几何题的教学经历 篇8

一、课堂实录

教师在投影上出示例题.如图1,△ABC中,AB=AC,点E是BC边上一点,点D,F分别在AB,AC上,∠DEF=∠B,求证:BD·CF=CE·BF.

几乎在出示例题的同时,学生1就答:通过运用三角形外角定理∠B+∠BDE=∠DEF+∠FEC来证明∠BDE=∠FEC,又因为∠B=∠C,所以△BDE∽△CEF,再由对应边成比例得到要求证的式子.

教师:你们对这道题有过改编的想法吗?

学生2:我感到不管点D,F在AB与AC边上怎样运动,只要∠DEF=∠B,这个结论是永远成立的.

教师:好,有发现.现在我们把点E拖动到BC的中点,再连接DF,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教师巡视,受到图形的影响,学生在做题时基本上都试图去证明△BDE∽△EDF.但只能找到一对角即∠DEF=∠B.

教师:当找不到第二对角时,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夹这个角的两条边,这种思考方法和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类似的.

学生3:通过△BDE∽△CEF,得到比例式

而BE=CE,所以可得到,再加上夹角相等,就可以证明△BDE∽△EDF.

学生4:其实△BDE∽△EDF∽△CEF.

学生5:我还发现DE,EF分别是∠BDF与∠DFC的角平分线.

教师:这些结论是不是一定要在三角形中才成立?△ABC可以变成其他的图形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ABC变为正方形ABCD,得到下面一题:

如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BC边上,EF⊥AE,交CD边于点F,求证:△ABE∽△AEF∽△EFC.

不少学生已经在悄悄议论,这两个题的证明方法是一样的.这时,提出问题:你会对问题进行类似的变化吗?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有两个小组分别提出了图2正方形变成矩形与等腰梯形的情况.

如图3,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点E在BC边上,∠FEG=∠B,求证:△AEF∽△EFG∽△EGD.

应该说学生已经领悟到问题的本源了,再进一步在例1题基础上变形.如图4,当点F在CA的延长线上时,结论△BDE∽△EDF∽△CEF还是成立的.

二、试题链接

如图5,已知在△ABC中,AB=AC=6,BC=5,点D是AB上一点,BD=2,E是BC上一点,连接DE,并作∠DEF=∠B,射线EF交线段AC于F.

(1)当F是线段AC中点时,求线段BE的长.

(2)连接DF,如果△DEF与△DBE相似,求FC的长.

本题的第二小题实际上是把例题结论的活学与活用.

(3)简解.

当∠FDE=∠BDE时,根据例题的结论,

DE平分∠BDF,FE平分∠DFC,

过点E分别作EP⊥BD,EO⊥DF,EQ⊥CF,垂足分别为点P,O,Q.

∵PE=OE,OE=QE,

∴PE=QE.∴AE是∠BAC的角平分线.

∵AB=AC,

∴BE=CE=2.5.则可求出CF的长.

三、反思

在几何教学中,很多题是有几何背景可循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题目之间的联系,从教学实际来看,我们对综合题的要求不可能降低,我们要降低门槛,善于抓住问题的本源,更要教会学生抓住问题的本源.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上好一堂复习课的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样的本源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条件与结论进行变换研究.这样会让很多同学感到学习数学变得简单多了.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一道题绝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做而已,一定要让学生看到其中所运用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源,找到其中的联系,注意变化中的不变性.这样才能使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经历教学 篇9

出于教师职业缘故, 愿意和望子成龙的年轻家长聊天, 喜欢“好为人师”地给他们讲解美术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好处, 家长羡慕地说自己以前都没好好学, 我对之笑谈:我中学没上过美术课呢!上世纪70年代末, 出文革后期, 小学阶段我经历了二部制, 每天上半天课, 印象最深的是麦假、秋假、寒假、暑假全休;躲避地震、参加野营拉练、参观、看公审大会等活动。记得到初一下半年后, 教师能踏实地在教室给我们上课了。我们这届学生竟赶上分快慢班了, 我初中大概前后有7个班主任, 我是在中等师范和老师学习绘画后分配到自己的母校担任美术老师的。

毕竟是县城的中学, 我和老教师何君华同时到房中。自此, 房中重新开设了美术课。刚当老师的我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在通县办的美术教师培训, 取得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美术合格证, 获得任职资格。当时使用的教材是上海的, 是专业性的中学版本, 以突出专业绘画和雕塑的技术学习。在学校美术科被称为小四门, 没有美术教室, 教师做好范画, 贴到小黑板上到各班巡回使用, 或在木质黑板上画粉笔画。另外, 配合德育处的教育活动我还在大墙上用油漆画宣传壁画, 在教室山墙处画粉笔画以及各种宣传标语。办公室与音乐科合用, 也曾经音、体、美三科合在一起过, 先是南头最前排的北房, 后是高三年级旁的最南端的平房, 和图书馆挨着, 再后是逐次进了南边宿舍楼, 北边教学楼。美术小组使用的屋子也是不停地打游击。20世纪90年代初, 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教材是北京教育学院姚金迈主编的, 强调了中学美术的基础性, 内容增加了工艺美术部分, 偏重审美教育。这阶段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下的美术教学, 逐渐得到重视。我校在实验楼建好后, 校长把五层的两间教室分给美术科, 一间用作课堂教学, 一间用于课外学习小组。当时教室桌椅是常规配置, 考虑到学科教学特点, 我曾经在周末把学生铁课桌的桌斗卸了, 但周一回来, 桌斗又齐刷刷地长了上去。原来后勤主任看不习惯又让师傅们将桌斗安上了, 当时真有些哭笑不得。以投影仪为主要电教手段的运用是美术教师直观展示突破教学难点的好帮手, 全区美术教师在进校教研员的带领下, 结合使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投影片, 专心教研, 轮流听课, 评课。曾经从电教室借来一架简易幻灯机, 尽管使用时爱发烫, 毁幻灯片, 但毕竟让老师和同学能通过精美的幻灯片和世界名画交谈了。历任领导对美术小组都很关心, 从开始让木工师傅做画架, 到后来去北京购置画架、画板、画箱、石膏像。因为美术科的教具较多, 上级下拨了大型橱柜, 学校还为开课年级配备一个班的笔墨纸砚、画毡、调色盘, 铅笔, 橡皮, 颜料, 轮流共享使用的形式有效地发挥了大学校集中办事的优势。

本人从教的二十余年, 是美术学科作为中学生必修科目从荒芜到逐渐被社会被同行认知、承认、敬重的二十余年, 尤其是伴随着2003年张丽华校长开启的市级高中示范校创办工程, 我校装修了艺术教学区, 音美教室都配备了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从网络资源的使用到实物投影仪、扫描仪、打印机等数字影像设备, 加上仿天光美术画室的设计使用, 新课程改革中的美术课堂教学呈现方式, 起着划时代意义的变化。我校美术教师既承担了传递人类审美文化遗产的使命, 又为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了大批美术专业学生, 美术教师作为一种阳光职业的从业者正在为塑造祖国美好明天, 勤劳快乐地工作着。

经历教学 篇10

教材的设计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统计表分类提示,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然后将两张统计表填写完整, 最后对两次统计进行分析比较。由于学生之前有过统计的经验, 对于根据统计表的提示进行统计, 他们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 轻松解决。学生只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 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只是在统计结束后的比较中感受到两次统计的不同。

怎样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关键是更具有挑战性? 我想:只出示一张主题图, 根据教师提出的疑问, 让学生主动产生统计的需要, 根据需要的不同, 对事物建立不同的分类标准, 得到多样性的统计结果。

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出示主题图后, 抛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本次运动会的裁判, 你想要了解些什么相关信息? 如果你是为这次运动会服务的厨师, 你又想要了解些什么相关信息呢?

在学生独自思考后, 我们开始交流。

生1:我是裁判的话, 我想要了解运动有些什么比赛项目。

生2:知道有些什么比赛项目还不够, 我觉得还要知道分别有几只动物来比赛。

生3:对, 我也这么想的, 这样才好确定设置几个第一名, 几个第二名, 我见过我爸爸当裁判就是这么安排的。 (这个孩子的爸爸是本校的体育老师。 )

师:其余同学有不同想法吗? (孩子们一致同意)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看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参加长跑、跳高的分别有几只小动物, 这样作为裁判才能做好充分准备。那如果你是一个厨师呢?

生4:应该准备萝卜、桃子和肉骨头。

生5:我觉得应该要知道每种动物分别有多少, 这样才能知道究竟应该买多少菜, 不浪费也不会不够吃。

师:说得也很有道理。那就按照我们自己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学生独立完成分类并统计, 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 发现所有学生都能准确得到统计结果, 但是在分类标准这一栏里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表达。在全班交流过程中, 学生通过互相帮助, 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于是,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这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相同呢? 学生说:“两次统计的合计数是一样的。”“一张表格统计两种东西, 另一张统计三种东西。”“一个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 另一个是按比赛项目统计的。”

师:“你们说得很对, 那为什么要进行两次统计, 而且是不同的统计呢? ”

学生等不及我说完, 就在座位上喊了起来:“因为一个是裁判想要知道的, 一个是厨师想要知道的。”

我笑着说:“对啊, 因为他们的需要不同, 所以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统计分类标准, 统计的结果自然不一样。”同学交流后, 小结:为了使统计表表达的信息更清楚, 要在表格的前面加上一栏, 注明表中每个项目的意思 (课件演示修改统计表的过程) 。像这张表格, 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 第一行表示各种动物的名称, 就写上“动物种类”, 第二行是每种动物的只数, 就写上“只数”, 后面的每个数就不要再写单位了。这里的“一共”是指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习惯上放在数据的前面, 用“合计”表示。

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需要按不同的规范分类统计。教学中我没有把具体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使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本课的重难点就在这一刻得到了解决, 不仅如此, 在经历这次统计以后, 学生体会到了统计的价值和意义。在之后的自主练习中, 我还进行了一些变式练习。

我发现学生很少错, 而且说起思路来头头是道。这说明他们对于在经历了讨论交流基础上研究得出的方法, 用起来得心应手。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而是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从尝试失败到胜利的过程。学生在不时探索并完善统计方法的过程中, 更深刻地体会了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和实际作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既能增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又能从整体上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规范下的多样性。

经历教学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 实效性

2016年4月,南安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笔者有幸聆听了10节展示课。在展示课上,授课教师们为了丰富教学,优化教学,使教学高效高质地完成,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苦下功夫,教学亮点层出不穷。通过这次听课经历,笔者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一、巧妙导入,激活已有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的有效途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能够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新旧内容的自然过渡,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

【案例1】在《新标准英语(三起)》(以下简称NSE)五年级下册M7U1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eight oclock every morning.的导入环节

教师A的教学设计如下:

1.学生唱“Whats the time?”的歌曲

2.教师出示谜语—It has no legs ,but it can walk . It has no mouth , but it can tell us the time . What is it ? 学生猜出单词“clock”

3.课件呈现不同类型的闹钟(有电子闹钟,有含数字的钟面或无数字的钟面),学生用英语说出时间。

此案例中,唱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猜谜在促进学生思维的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旧知,通过课件展示的闹钟,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地复习了时间的英文表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习热情,获得扎实有效的训练

精彩的训练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如果将趣味活动和语言实践相结合,能让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更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案例2】在NSE三年级下册M9U1Ive got a new book. 教学中,教师B别出心裁地把学习内容制成课堂奖励卡奖励给学生,并以“六一节集卡换大礼”的活动形式贯穿整节课,最后让学生用这些奖励卡组内分享交流,换礼物。在授课过程中,这些课堂奖励卡不仅是奖品更是学习素材,学生无时无刻都在聆听语言,运用语言。此教学活动开展得流畅,情景创设得真实,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内化了目标语言的语用含义,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的有效、快乐。

三、灵活拓展,注重语言实践,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拓展是以基本操练为基础的语用操练活动,能使有限的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内容。有效的拓展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主题,充分考虑活动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案例3】在NSE五年级下册M7U1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eight oclock every morning .的拓展环节

教师A的教学设计如下:

1.教师呈现教材活动4的图片,学生运用“Hes/Shes a … He/She goes to work at … every …”描述图片

2.课件呈现范例—Peters family(如下图),学生齐读

My family

My name is Peter . I go to school at half past seven every morning. 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eight oclock every morning. Hes a doctor . My mother goes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every night. Shes a nurse. We love each other .

3.学生仿写——Write about your family

4.投影仪展示小练笔,学生念

此案例中,整个拓展环节层次分明、目标明确,且具有梯度性,从易到难的有序训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小练笔是一个真实的运用语言的过程,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提供的语言支架,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降低难度,知识点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锻炼。

英语教学除了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外,还要实现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案例4】NSE五年级下册M5U1Its big and light.的拓展环节

教师C的教学设计如下:

1.观看山区小朋友生活和学习的视频,教师提问:What can we do for them ?

2.小组交流讨论:Whats your present ? What does it look like ?

3.开展现场募捐

4.教师小结: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and be kind!

此案例中,教师以情感教育为切入点,创设“为山区小朋友募捐”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渗透情感教育,凸显人文内涵。

四、特色作业,巩固语言知识,使课堂所学得到延伸

课后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就不能过于单一和机械,而应富有吸引力,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学习效果、发展学生能力,还能给学生带来乐趣。例如,学习了四季后可以制作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海报,然后班级里展示汇报。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的形式体验快乐,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记一次体育教学基本功比赛经历 篇12

一、理论考核

2008年,连云港市的基本功比赛分为三轮:第一轮为理论考核,第二轮为现场抽签说课,第三轮为抽签借班上课。

因为这三轮比赛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所以可以分阶段进行准备。为了在理论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笔者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充电”和复习。第一,笔者阅读了大量的相关理论教材、关于现行课程标准的书籍等,并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条文进行了摘录;第二,制订复习纲要,并将其随身携带,做到随时阅读;第三,通过几个星期的复习,当理论知识基本都已掌握时,开始做一些往年的样卷,遇到疑惑时随手翻阅资料。通过这样有计划的学习,笔者顺利地成为了进入第二轮比赛的选手中的一员。

二、说课

第二轮的说课是现场抽签说课。在比赛前,每个教师有40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是10分钟的说课和答辩时间。因为面对的是比赛,所以大家都想说出与其他选手不同的风格,都想有所创新。

在赛前,笔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一,将自己能够找到的优秀说课案例全部整理成一本手册,从头到尾仔细浏览,并针对各个典型案例的优缺点,做了详细的总结;第二,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感悟与课例结合写了几篇说课案例;第三,在头脑中预想自己站在讲台上该如何表现,以逐渐理清思绪。这样,经过反复酝酿以后,说课的整个过程在脑海里就逐渐清晰起来。

三、赛课

本次赛课是提前10天进行抽签,因此,每个人都有10天的准备时间。在这10天中,笔者将重点放在了临场授课上,因为笔者深知无论准备工作多么充分,在比赛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应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具体地讲,第一,笔者将《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中关于“课”的文章全部阅读了一遍,其中,文章中同行的得与失是笔者最为关注的内容;第二,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复实践,并不断总结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

在赛课当天,笔者提前到达赛课地点,并对自己抽到的班级做了详细了解:第一,笔者联系了上课班级的班主任、体育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课堂常规等做了详细了解;第二,笔者与该班的学生进行了互动,了解了他们班的干部及骨干配置,了解了学生对即将要上的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为了能让这节课上得更加紧凑,笔者在课前对上课的场地进行了规划,布置了上课所需的器材,并带领上课班级在场地上熟悉了上课队形及集合位置。

上一篇:设备模块下一篇:印前设备的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