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生

2024-10-16

音乐考生(精选6篇)

音乐考生 篇1

摘要: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声乐选曲对所有的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正常发挥其水平和考试成绩。因此, 如何选择合适的声乐曲是要根据考生的条件进行专业设计。本文从选曲难度、调式、声部、大众性、风格、感染力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并探讨了练习和演唱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高考选曲难度,调式,声部,大众性,风格,感染力

艺术类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所以声乐选曲对所有的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声乐曲是体现声乐教学成果的载体, 是将教育理念转变为现实的中介。优秀的声乐作品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高中生般都处于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 如何在声乐高考中选择合适的声乐曲是要根据考生的条件进行专业设计。声乐曲目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正常发挥、考生心理紧张与否等。基于以上情况,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声乐高考如何选曲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曲目难度选择

曲目不应过于求难、求大而与学生水平不符。

歌唱艺术是“情”和“声”两方面的协调体现, “情”是对声乐作品音乐内容的领悟, “声”是声音技术。歌唱的终目的就是用“情”带“声”, 情感的表达随声音技术的提高而提高,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学生为了让演唱曲目中多些辉煌的高音, 而选择难度大的新作品, 高考时经常会听到学生用很浅的声音演唱《玛依拉变奏曲》《风萧瑟》等这类难度大的曲子, 由于气息支持不够, 高音部分演唱很吃力, 音乐旋律支离破碎, 甚至实在唱不上去会出现喊的现象, 完全不能表达乐曲的意境和情感。所以笔者认为以平时练习水平为基础, 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曲目为佳, 考试前再练练就可以达到的程度, 不要求大求难而过于拔高。但是笔者也不赞同唱小歌, 太小的歌曲唱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也得不到高分。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还是应该在平时加强技巧的练习, 才能在考试中选择合适的曲目、拥有上佳的发挥。

传统声音技巧的训练是发声练习与演唱结合进行, 发声练习中的气息的连贯、声音的统、音域的扩展在歌曲演唱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而演唱曲目也不能好高骛远。其中气息是演唱艺术的灵魂。高中音乐类新课标提到“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 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 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气息可分为吸气、呼气、换气。吸气的感觉可形象地比喻为闻花香, 呼气像吹蜡烛时只让火苗飘动而不把它吹灭的感觉, 换气则是根据乐句的划分或气息的长短或情感的要而进行。

训练气息通常采用胸腹式呼吸的方法。歌唱的呼吸, 不同于平时的呼吸, 吸气与呼气并不是无意识的进行, 而是种有意识去控制的强力呼吸。歌唱的呼吸要控制肌肉, 即深呼吸, 同时扩张胸腔。吸气时要很快地完成深吸口气的动作, 呼气时则要缓缓均进行, 因为只有呼气时才能歌唱。在呼气时, 身体处于“放松”状态, 不能有不必要的紧张, 但是控制呼吸的胸腹部肌肉却不能松懈, 必须要支持缓慢、饱满的呼气状态。如何进行这样的呼吸训练呢?在训练时, 首先快速深吸口气, 将胸腹扩张, 保持这种扩张的状态和力量, 同时用胸部与腹部肌肉群起, 以稍大于维持这种扩张力量的力度, 做很稳定、缓慢的收缩, 进行呼气的动作, 将气息平稳均地从肺部压出去。在呼气的过程中, 直要保持这种稳定的、扩张与收缩相抗衡的、扩张力量略小于收缩力量的状态。歌唱呼吸的关键点在于迅速用肺部吸入适量的空气, 并能将这些气息有效、均衡地使用。要做到这样的要求, 就必须训练控制呼吸肌肉力量的能力, 并能随着乐曲的感情、高低、强弱, 正确地分配使用气息, 即能变换呼气的速度和力量, 从而有效地做到“以气托声”。

演唱中另外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共鸣。按照声学的定义, “共鸣”, 指的是“当个物体发声时, 另个可发声物体由于感受到相近的振动频率或某个泛音而发声的共振”。在歌唱中的共鸣简单地解释就是:共振即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波频率与演唱的“气柱”所到的腔体的频率产生共振。当哼鸣引起眉心振动的点结合上气息后, 这点就会扩大, 从而发出富有穿透力、丰满而又圆润的声音。共鸣有两个作用, 个是放大声带的声音, 另个就是修饰和改变音质。而这必须借助共鸣腔体来实现。

从共鸣腔的声音特点和与声区关系的角度讲, 共鸣腔主要分为头腔、口腔和胸腔这三大共鸣区。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演唱不同的音域要在不同的腔体内实 现。般来说, 演唱的低音主要依靠胸腔共鸣发挥主要作用, 其他腔体共鸣辅助;中音主要与口腔共鸣相结合;而唱高音时主要是依赖头腔的共鸣发挥主要作用了。当然我们划分高、中、低三个共鸣腔并不是为了使其分离, 更不是说在歌唱时, 孤立地去使用各共鸣腔。区分的意义是在训练和演唱中, 根据各共鸣腔分别在三个声区的不同主次作用, 整体地、有机地却又有所侧重地结合起来, 将所有的共呜腔体合为体, 形成完整的共鸣。声带振动发出的原始声音在歌唱中成为“基音”, 发声的原理告诉我们, 基音是细小微弱的, 只有当基音在各个共鸣腔里得到整体、协调又充分的共鸣、产生大量泛音后, 才不再是细微的, 音质才能得到美化润色。这样的声音丰满、圆润并且明亮, 带有金属质感, 具有个性和魅力, 能打动人心。

由于高中生刚经历过变声期, 声带的发育还未完全成熟, 可先从容易发声的自然音区练起, 以哼鸣为主, 感觉到眉心的振动。练习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持, 尽量避免用喊的方式发出声音。待自然音区的声音练习平稳后再扩展音域。可先降低难度, 选音域跨度不大的声乐曲, 逐渐再拓展音域从而达到较高的水准。我们还可通过演唱不同类型的小曲子解决各种类型的技术问题, 通过基本练习把中低音区练好, 待声音位置统, 音色圆润, 演唱状态松弛后再练高音区, 使高音区和中音区的音色统起来。中声区是每个人演唱松弛自然的音区, 是腔体内各器官易配合默契的音区。因此, 在中声区的训练中, 通过反复练习可使呼吸器官, 共鸣腔体, 发声器官配合协调。中低音区的共鸣同样要求连贯, 并挂上头腔共鸣, 形成个混声区。始歌唱的音量要适中, 切不可为追求声音的明亮而造成喊嗓。

二、曲目调式选择

声乐类高考中, 按照般的惯例, 外国歌剧咏叹调和中国歌剧选段不允许随意升降调的。而中外艺术歌曲或民歌则可根据演唱者的音域调整调号。但近年来在声乐类考生高考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 为了把握性大些, 把难度大的曲子自行降调, 我觉得这样做未必妥当, 处理不当会让评委觉得反感。其实每个曲子的定调都是经过作曲家深思熟虑的, 适合什么音域的人演唱才会定什么调, 是有定道理的, 是普遍性原理, 如果学生唱不了原调, 随便改成能唱的调, 歌是唱下来了, 但是歌曲的内涵也改变了不少, 并没有把歌曲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呈现, 只是唱出个轮廓而已。我们可以设想, 作曲家写了首发挥高音的声乐作品, 如果将其高音都降下来, 肯定会影响视听的效果, 听上去的感受与原调就截然不同了。另外, 中外艺术歌曲虽然可以升降调, 但些作品是有固定人物的, 如《大江东去》、《满江红》、《海上女民兵》等, 是不能随便改变人物和声部的。但也存在个案, 适合所有的音域来演唱, 所以就出现不同的调式, 那就另当别论了。

高中生首先要掌握自然良好的歌唱,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美声、民族声乐, 流行歌曲。斯基帕说: “唱歌要像说话样自然, 说话要像唱歌样动听。”可先大声并富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带着高位置把字念清楚, 练习吐字的同时用自己能唱的自然音域对歌曲进行降调练习, 待位置、呼吸、声音状态稳定后逐渐改成用原谱演唱。

三、演唱声部选择

选择的曲目要适合演唱的声部。声部主要划分为男声和女声。依据不同嗓音的色彩及音域, 男声、女声又可以分别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声部。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直至更细的划分, 如女高音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等。不同的声部演唱效果也不尽相同:抒情女高音音色清丽, 戏剧女高音音色浑厚壮实, 女中音的音质兼有女高音的歌唱性的丰富又有近似女低音的浓厚度, 男高音音色光辉, 男中或男低音色圆浑。作曲家为不同的音域创作了不同类型的曲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选择演唱声部, 若选择不适合自己演唱声部的曲子, 那么在技术与音乐上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由于每个音域都有其特定的演唱曲目, 所以作曲家是根据每个声部声音特色进行创作的。如果让女高音去唱女中音的曲子, 整个曲子的音乐风格及审美理念就完全改变了, 而且男女生的声音特点不同, 所以在选曲时要反复推敲哪些曲目更适于学生演唱, 不要为追求某类音色而练习并不适合自己的曲子, 要切合实际, 演唱体现自身实力的曲目。高中生可先初步确定其声部类型。在生理上, 高中生刚经历过变声期, 声带的发育还未完全成熟, 其声部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变化的可能性。有些学生的声部特征并不明显, 可能具有相邻两声部的共同特征, 这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随学生的声带隐性特质的体现而调整选曲。

四、曲目大众性的选择

不要选择大众太过熟悉或太生僻的声乐作品。声乐演唱曲目虽然数量繁多, 但是有些曲子重复的几率很大。例如《古老的歌》, 《假如你爱我》, 《蓝色爱情海》, 《我亲爱的》, 《我亲爱的爸爸》, 《我像雪花天上来》, 《求爱神给我安慰》, 《鞭打我吧》, 《你们可知道》, 《沁园春雪》, 《玛依拉变奏曲》, 《赶吁归来阿哩哩》等等。试想下评委们首歌曲反复听了很多遍势必会产生听觉疲劳, 演唱漏洞也很容易听出来, 除非演唱这首曲子有过人之处, 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 否则选择这些重复率高的曲子就要慎重了。对于那些生僻的新歌, 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音乐理解力, 很好地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 将作品演绎得活灵活现, 将作曲家的意图完全再现。这对于高中生来讲要求未免太高了, 而且选择创作型歌曲很难与评委在对作品认识上达成共鸣, 好选择最近几年经过传唱已经被大家认同的曲目, 这些曲目既有新意又避免了雷同。

五、曲目风格的选择

不要选音乐风格变化多的曲目。有些学生选择的曲目有些拔高, 曲子中出现几个要转换音乐情绪的段落, 这就要考验学生的驾驭能力。如果学生技术全面, 有较强的声音控制能力和气息的支撑能力, 就可将演唱曲目中荡气回肠的段落与柔情似水的段落的情绪转换自然。但是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学生技术上还有所欠缺, 所以在根据曲目风格进行选择时, 要找可以发挥自身长处、掩饰自身不足的曲目。

不同的歌曲风格要用不同的技巧和音色来达到声音与演唱风格的统。近年来, 在比赛和考试中, 学生们外国曲目的选择中除演唱意大利文外还经常演唱俄文, 但部分同学打舌音做的不好, 演唱声音太直白, 旋律的歌唱性差些。我们演绎首曲目时要了解其旋律和语的特点。俄罗斯是个丰富多彩的国家, 它疆域辽阔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有很多音乐都是描绘俄罗斯的自然景观, 表现了作曲家对自然景观细致入微的观察。音乐含有这个民族特有的孤傲和完美, 纯洁的情愫。大多数典型的俄罗斯旋律中都有种特殊的停顿。其中的四度五度音程与俄语的发音有定的联系。它的旋律就是跟着语的轮廓线走的, 这就是典型的俄罗斯旋律。

六、曲目感染力的选择

选择音乐感染力强的声乐作品。在高考声乐类考生中有部分同学选择了流行曲, 有些流行曲听起来咬字不清楚, 更不用提音质, 缺乏音乐内容, 整首曲子都被气声覆盖, 虽然学生演唱得很陶醉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流行音乐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但适合于考试的并不多, 尤其对于高中生, 审美取向有定的局限性, 演唱中所表现的音乐内容远不及流行曲的深层含义, 所以还是尽量选些学院派的声乐曲, 充分考虑到演唱的时效性。选择题材应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这就需要选择表现力丰富, 音乐形象鲜明, 符合学生的声音特点, 又可表达不同音乐内容的作品。若歌曲旋律起伏不大, 节奏简单, 强弱对比不强烈远不及前者留给评委的印象深刻。在此基础上学生应用情演唱, 将高潮部分设计得精彩纷呈, 发挥得淋漓尽致, 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 把考场当成自己才艺展示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 (l949 1995)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2]宋“.歌唱呼吸”新探.中国音乐, 2005 (3) .

[3]段岭.声乐学生“大曲目”现象的思考.艺术教育, 2005 (1) .

[4]梁秋丽.谈音乐高考声乐曲目的选择误区.艺术教育, 2010 (2) .

[5]迈克尔·肯尼迪.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

音乐考生 篇2

1、获得相应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的考生方可填报相关艺术院校和专业志愿。

2、选报艺术类专业本科院校应填报“提前录取院校”志愿,选报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应填报“艺术类高职”志愿。

3、统考分数达到本科批次的考生,可以兼报提前批外其它院校的非艺术类专业。

音乐生填报志愿有什么窍门

第一步:合理定位和确定选报范围

1.考生成绩。

2.考生成绩所对应的位次。

3.院校投档分数线及对应的位次(考试院公布)

4.院校各专业历年录取分数线(院校公布)

第二步:查询院校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艺术类招生简章(部分院校公布)、招生章程(所有院校均会公布,5月份开始)

了解选科要求、体验要求、办学性质等

招生计划:学校名称、代码、学费、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第三步:选择要报考的专业及学校

河北省高考采取“专业+学校”的方式填报志愿。

建议考生在对自身实际和心仪专业、高校全面了解的前提下,寻找专业和高校间的平衡点,初选一批理想中的专业和高校。

一般按照3个档次分类

冲:成绩未必可以达到,可以作为冲击目标。

稳:和自己成绩相匹配,可以满足录取条件的专业和高校。

保:略低于自己成绩的院校,为了保证自己不至于落榜,可以作为保障目标。

第四步:按照要求填报志愿

河北新高考模式下,艺术类考生只在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批两上批次中填报志愿。在本科提前批中,分A、B、C三段,每段为一个独立的小批次,依次进行录取。

高考提前专项批和提前本科批

一、定义不同

按照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把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和专业等有特殊要求的院校,都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前提前录取,这部分院校就是提前录取院校。而这些院校录取,也就是提前批次录取。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主要都是,军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艺术类、体育类院校以及少数经批准参加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和专业。

国家专项计划是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学生的一种扶贫计划。计划主要实施区域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等地区。

二:招生范围不同

提前批是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国家教委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普通批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这部分院校即提前录取院校。国家专项计划面向的是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县等贫困地区。

各批次招生的区别

首先,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就是录取时间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录取顺序分别是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以及大专院校的录取。同时,如果上一批次没有被录取的话,不会一向下一批次的录取。

其次,要求不同:理论上提前批主要为军校、公安、武警、民航招飞、公费师范生、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专业设立的,提前批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军警类、特长类人才。普通的本科专业一般是不参与提前批招生的。并且大部分学校需要在高考前参加面试体检,有些学校是定向招生,部分招生专业对性别、身高、视力、年龄等也有要求。

中央音乐学院“全盲考生”录取记 篇3

3岁多的一天,母亲带他到朋友家去玩。进门时,朋友正在弹钢琴,悠扬的旋律深深吸引了他,这声音要比敲打东西传出的声音好听许多倍。从那一刻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4岁时,父亲送他到琴行去学琴,从那时起,他每天都要练六七个小时琴。晚上去练琴,直到卷帘门快被拉下时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的坚持感动了琴行老板,在得知家里为了给他治病花掉了所有积蓄,已经没有能力给他买钢琴时,老板送给他一架钢琴。有了属于自己的钢琴,父亲又给他买了录音机和磁带。这些音乐就像一条河,缓缓流入他的心田,几百多首乐曲不断地从他指尖流淌。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为了让他接受最好的钢琴教育,父亲带他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找老师学习钢琴,同时他也转入北京盲校。每天他都刻苦练习。有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使他的指尖皮肤在弹奏时裂开了。他只专注于弹奏,全然不知鲜血已经染红了琴键,为了保护他的双手,老师命令他一个星期不要再碰钢琴。那几日对于他而言是无尽的煎熬,一周刚到他就迫不及待地练琴,而且给自己增加了时间,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失去的那几日追回来。

弹钢琴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源自心底的自信。10岁时,他通过了钢琴业余十级。2008年,在国家大剧院里,他和郎朗同台演出四手联奏。一年后,他以全国第八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成为唯一一名全盲学生。在那里,他所学专业课的内容和其他学生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别人弹奏时都有乐谱,而他的乐谱记在心中。为了提高弹奏水平,他收藏了许多古典音乐和音乐剧的CD,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来听,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坐在车里,他的生活永远与音乐如影随形。2010年,他作为年龄最小的钢琴手,参加了郎朗举办的“指尖的太阳”盲童钢琴音乐会。

十年磨一剑,从4岁学钢琴开始,他始终奔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他多次前往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演出。他,就是19岁的来佳俊,北京首位全盲高考考生,2015年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全国仅招收的20名学生中的一员。

有记者采访时问他,是如何取得这些不凡成绩的。来佳俊淡然地说:“天道酬勤,我相信一分耕耘必定会换来一分收获,我更相信只要不放棄,梦想终有一天会在我的指尖实现。”

【人物速写·梦想】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具备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来佳俊奔跑在黑暗的航道上追梦,以梦想为塔,以勇气为灯,以行动为桨,奋勇向前划。不能看谱,来佳俊就用心铭记;先天有缺陷,来佳俊就用勤奋来弥补,他付出了比常人更难想象的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来佳俊用事实告诉我们:梦想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是用行动做出来的。

【人物速写·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最大动力。全盲考生来佳俊的成功归功于一直行走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上。他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和执着:3岁多就被琴声所迷倒,四处求学,不惧艰辛,正是凭着这份浓厚的兴趣爱好,来佳俊一直坚持,一直守候,最终绽放琴坛。

音乐考生 篇4

一、抓好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提高音乐水平的基石

艺术生高考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艺术生文化课的考试和普通高等学校考生考试的内容是相同的; 专业考试包括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和省级招办统一组织两种形式。专业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艺术特质和潜在能力。对于艺术生来说, 文化知识是音乐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我们应该努力学好文化知识, 从而才能考上理想院校, 同时也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要想更好的理解音乐, 就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例如对歌词意境的理解, 文化底蕴的高低对同样的歌词理解是不一样的, 文化基础越好, 理解起来就会更深更全面, 反之则不同。音乐考生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 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积累,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笔者认为, 学好文化知识要做到: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要预习, 这是必要的, 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上课时认真听课, 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 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要学会记笔记, 不是要抄笔记而是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 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 作题时要选“好题”, 千万不能见题就作, 不分青红皂白, 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作题效率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 对于做错的题, 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 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 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 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二、学好音乐理论知识是进行音乐学习的前提

音乐理论是人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但在目前的许多音乐学校和学习音乐的个人或团体, 往往对音乐理论认识不够, 重视程度也不够。

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每个音乐学习者及爱好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这种素质的具备能够使学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 这样才能做到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高成绩。音乐理论知识也是现在音乐考试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在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如果学不好理论, 总分也会大大折扣, 所以学好音乐理论很重要。同时还要懂得积累音乐常识, 作为以后的音乐人, 不知道一些音乐常识是万万不可得。

三、在生活中感悟、理解音乐, 更好地表现音乐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在, 无时不有。而我们不要小看每一个学生, 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常识、经历和空间, 我们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就要找到音乐内容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切入点, 只有创设各种情境激发了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渴望, 你才会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 丰富多彩。其实我们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 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索与创造, 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的经历也有所不同。不同的生活阅历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 理解不同则表现也就不同, 音乐来源于实践又超越生活实践, 是生活的高度提炼, 因此, 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密切联系生活, 在生活发现、激发灵感, 感悟音乐。同时, 培养自己对于乐曲的感情, 把乐曲当做朋友, 能够很好的理解作品。每一首作品都有其独有的风格、情感, 要理解它, 更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它、表现它。而不只是单纯完成每一个音符的弹奏, 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四、成就音乐的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一个班级里, 因为不同的学生个体, 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素质和天赋秉性, 所以, 在音乐审美爱好、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情感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个性, 在对音乐的咸受认知过程中, 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差异性。在音乐教学中, 需要根据这些差异, 对学生因势利导, 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和速度的提高, 需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指导学生时的具体做法: 第一, 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声乐类的考生而言, 身体和健康状况是好是坏, 音色和现场演唱的表现力肯定会受到影响。第二, 不能有偏科。主考科目和副考科目所放的注意力要均衡。第三, 是对于考试心态要做好调整, 艺术类考试的关键就是现场发挥, 最忌讳的是紧张。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建议考生在考试时, 不要刻意去听其他考生的演唱, 否则会打乱自己的心绪。第四, 是适度的练声, 在考试前人容易上火, 嗓子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考试时, 应尽量地保持嗓子的“新鲜度”, 尽量让考官感觉到, 你的嗓子具有先天的可塑性。第五, 是多多揣摩歌词, 在平时练习时, 建议“少练多想”。考虑如何演唱得更深入, 更有感情。因为歌唱本身来说就是带着旋律的朗诵, 十分讲究感情的收放。

五、提高对音乐兴趣是走上音乐之路的基石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学问, 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 认为“学生有了兴趣, 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学音乐要对音乐没兴趣是学不好的, 相反的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这种说法难道不是吗?

我们说学习音乐要做到三个“心”:信心、耐心、恒心。而其中信心又是最首要的。只有对自己有信心, 才能最好的表现出自己的水平和对乐曲的理解。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更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所谓“台上1分钟, 台下10年功”。只要你平时是辛勤练习的, 考试一定没有问题。考官也更欣赏能表现出“自信感”的考生。因此在考试的前一周, 考生一定要尽量让自己多一些自信, 相信自己一定是考场上最优秀的。

音乐考生 篇5

去年个别教师因考前辅导被取消了招生资格

现场提问环节,家长们表示对于招考中的暗箱操作非常担心。对此,王黎光介绍说,去年个别教师因考前辅导被取消了招生资格,一些中层干部也因违反招生纪律被予以处理。他强调,今年如果学校教师违反纪律甚至不择手段让自己的学生考上,只要问题存在、证据确凿,学校“零容忍”,将按照组织纪律严肃对待。

开通举报电话 接受各方监督

王黎光说,考试期间学校将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来自考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在评委方面,继续坚持引进校外评委的机制,聘请中国音乐学院以外各大艺术院团副教授或二级演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评委库,在其中随机产生参加本次本科招生考试的校外评委,其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全体评委的四分之一。在考试中,待所有评委评分完成后,再随机抽取2/3比例的成绩作为有效成绩参与计分。

开设“爱心送考车队” 提供姜糖水暖宝宝

现场不少考生都报考了两所院校,家长普遍关心孩子赶考时间紧的问题。王黎光说,中国音乐学院将为各位考生开设“爱心送考车队”,为从其他学校赶赴我校参考的考生、从我校考完还需奔赴其他学校考场考试的考生提供交通的便利,以表达对艺术人才的爱惜和尊重。我们还在学生食堂设有考生家长休息室,考场和休息室都提供了姜糖水、暖宝宝,助考生一臂之力。

全方位培育中国音乐的高层次人才

音乐考生 篇6

关键词:应试教育 高考 艺考生 素质教育

一、应试教育

(一)应试教育下的宁夏考生

1.宁夏近年高考人数对比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其中普通高中应届生增加26万人,中职毕业学生增加11万人,复读生减少10万人。报名学生中农村户籍学生增加17万人。

数据显示,宁夏2014年高考人数为6.4万人,较2013年的5.87万人有明显增加。结合近七年的数据可见,宁夏地区高考人数均在六万人左右,大体呈现平稳态势。

2.宁夏音乐类艺考生的学习状态

处于应试教育状态下考生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学习。1999 年以来政府采取的大学扩招政策及其他相关措施,使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大,高等教育机会迅速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想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所接受教育层次的不同,除了凭借高分考入高校的学生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艺考方向,这可以增加他们的升学几率,于是便出现了“艺考生”。

然而“艺考生”并不是学习轻松、成绩要求低的代名词,他们不仅要参加高考还要参加艺术考试。这便意味着他们要多付出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在学习上。根据高师音乐招生的规定,他们要学习专业知识,即必考的音乐常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选考的声乐、钢琴、器乐或舞蹈等。相对于文化课的考生而言,艺考生在同等的时间里还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在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下,艺考生们在学习文化课参加高考的同时,还要学习以上专业知识参加艺术高考。而在这些“艺考生”中,还掺杂着些许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他们并不擅长、热爱音乐,只为了以较低的文化课成绩考入一所大学才突击学习音乐器乐。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们反复练习考试曲目,对音乐知识死记硬背,同时还要背诵文化课内容,可见学生课业压力的繁重。这其中不乏有成绩平平但为了考学而学习音乐的学生,他们专业技能基础薄弱,一切从头学起,专业技能水平很难提高。高考迫在眉睫,他们只能进行“突击式”“填鸭式”的学习,加上文化课的负担,他们没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和时间。最后只是应付了高考,进入高等院校,选择一个自己并不熟知、擅长的专业。而有基础、有目标的考生则如鱼得水,进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

1.考试原因

考试的目的具有选拔性,这使考试从一开始就带有竞争性。在科举时代,教育服务于科举考试,考生之间的竞争同样因为考试的“选拔性”,最终导致并加剧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与考试所产生的社会结果有直接关系。由于社会各阶层既得利益存在差别而考试能够促使社会阶层流动,因此,考生们必须“挤破头皮”参加考试,竞争有限的名额,这也就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广泛存在。

2.教育原因

学校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是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他们是彼此独立的;教育服务于考试,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导致了教育与考试关系的畸形发展。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多是为了应付高考,“教育”变成了“传授知识”,“教材”变成了“标准答案”,“教学”变成了“照本宣科”。虽然我们提倡要全面发展,但事实上多数学生还是为了通过高考。从这样一个现实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培养学生适应高考、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如此单一的目的必然导致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应试教育。

(四)应试教育的弊端

1.培养目标刻板,注意的焦点集中于升学考试,仅用考试成绩衡量、评价学生,不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层次性和学生出路的多样性。

2.教育内容狭窄,教师仅向学生传授应考的知识和技能,偏重升学准备教育,无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压抑学生兴趣爱好。

3.教育过程封闭保守,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学生缺乏亲身参与实践的经验,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绝。

4.评价标准片面化,以分数论英雄,重视尖子生,忽视大多数,不问平时成绩和表现,排斥学生多方面发展和进步的可能性。

5.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学校频繁考试,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死记硬背,课业负担过重,没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20世纪末,“素质教育”作为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被提出,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和认可。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它的目的在于从教育的主体、客体、媒介以及教育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教育目标内容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智慧、培养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训练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多元综合的教育。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具有终极意义的人类发展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各人文学科所致力的目标。

nlc202309090259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在社会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2.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创造思维、潜能和个性的发展。着重培养人的智慧,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视。

3.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

4.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得到拓宽,教育空间更加宽广,教育渠道相应的多样化,因此素质教育不再限于校内、课堂上和课本中,具有开放性。

(三)高中应试教育与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之对比

虽然素质教育在二十世纪末就被提出,但我们依然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走过了长达十二载的“寒窗苦读”。尤其是高三这一年,“千军万马”为了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都会进行突击学习,考生早起上学、熬夜完成作业。音乐类艺考生要学习大量理论知识,音乐知识僵化。突击并“机械式”地反复练习考试曲目,音乐技能匠化,不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整体提高。教学模式功利化,艺文分离。教师忽视个性发展,重规范化的共性轻视艺术化的个性;重知识技能轻素质的教育观念严重,一味地督促考生练习单一的考试曲目,忽视学习的过程和教学双方的互动所产生的创新思维和情感沟通。忽略考生基本功的训练,仅为应付高考,提高升学率,考生能够靠熟练的曲目演奏考入大学。

进入大学后,知识技能依然受到教师的重视,但它不再是唯一,师生更多地将教学重心转向音乐学习的情感投入过程,关注自身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不再视音乐基本功仅仅是技能训练,而是把对音乐的情感态度、创新思维、审美立美作为音乐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音乐成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语言。没有了紧张督促学生学习、练习的老师,没有了繁重的课业压力,没有了“一考定终身”的考学压力,许多缺乏自主性的学生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认真练习,考前没有学扎实的基本功更加生疏,甚至考前突击练习的曲目一段时间之后都变得不再熟练。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专业水平鲜有提高,有些甚至不如进校时的水平,茫然毕业,进入社会后无所适从。当然还会有一部分能够自主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学生,课余时间丰富却不会虚度。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专业基本功慢慢练习,甚至进入社会参加实践,充实且忙碌地度过每一天。四年后,他们有了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专业技能,初步的社会实践经验,顺利毕业,轻松融入社会中。

四、结语

应试教育是把知识的掌握当成是“死”的东西,把它当作现成的结论和枯燥的条文“储存”下来,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能力、教养和素质。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改变现行的教育机制,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多进入社会参加实践,让自己更加自如地适应、融入到学校里和社会中。学校方面可以增加考试项目、加强考试难度,使得艺术专业高考更加公平公正,同时选择更加优秀、专业的学生进校学习,这样学校的专业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爱因斯坦说,在科学活动中,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养成“问题意识”,只有善于提出问题、发现困难,才能自觉地解决问题,寻找理论资源,创新、激活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创造性的心态与能力置身于新世纪的生活中,就要在“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大学“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下学会学习并自觉自主地学习、完善自我。只有具备了会学习的素质,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

上一篇:集中供气下一篇:厨房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