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正解

2024-09-18

运动正解(通用10篇)

运动正解 篇1

0 引言

6-3 Stewart并联机构是6-6 Stewart并联机构的一种典型特例,其动平台铰链点的连线是一个三角形,静平台铰链点的连线仍然是六边形[1]。所谓的运动学正解问题就是已知驱动杆的杆长,求解动平台相对于静平台的位置与姿态变量。

多年以来,这类机构的运动学正解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献[1-2]提出了一种解析化方法,将这类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问题表达为一个一元十六次的代数方程。文献[3-4]也将这一问题表达成一个一元十六次的代数方程,但是方法过于复杂。文献[5]利用四面体原理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封闭解法,但是正解方程不是位姿变量的显式表达形式。很多学者试图运用数值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也取得了一些进展[6,7,8]。

本文在文献[2,9]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动平台位姿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增加有用的信息,得到了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11个相容方程。在此基础上,反复使用正交补方法进行消元,逐步降低变量的次数,最终可以将6-3 Stewart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问题表达为一个一元八次方程。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所有的动静平台顶点平面布置的6-3 Stewart并联机构都是适用的。

1 基本方程及线性消元

为了问题研究的方便,动静坐标系的坐标原点设置如图1所示,其中Z′轴与Z轴分别垂直于动静平台平面。动平台的顶点坐标在动坐标系中可以表示为

由于动平台是三角形的,故顶点1与顶点2重合,顶点3与顶点4重合,顶点5与顶点6重合。静平台顶点坐标在静坐标系可以表示为

动静坐标系之间的旋转矩阵R采用方向余弦矩阵描述:

旋转矩阵共有9个元素,但是只有3个是独立的,其他6个元素存在如下3个约束条件:

动坐标系的原点在静坐标系中的坐标用矢量P=[x y z]T描述,则各杆的杆长就可以表示为

由于动静平台均为平面布置,故式(7)中不含nx、ny、nz。这样运动学正解只需要求解9个未知数即可。为了研究方便,在以下分析过程中引入两个中间变量w1和w2。

位置矢量P=[x y z]T的模,即矢量长度的平方为

根据式(8)、旋转矩阵的正交以及归一化特性进行化简之后,有

其中,Ai、Bi、Ci、Di、Ei为常数,具体表达式分别为

式(9)为由6个含有9个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成的方程组。选择其中的3个未知数lx、ly、my作为基本变量,则其余的6个未知数Pp、w1、w2、x、y和mx就可以用这3个基本变量来线性表示:

由式(12)就可以解得Pp、w1、w2、x、y和mx关于lx、ly、my的表达式。

2 位置姿态变量的耦合关系

2.1 位姿变量的耦合关系

根据旋转矩阵的正交性、归一性,从式(4)~(6)、式(8)知,3个未知数z、lz、mz有如下关系:

由式(10)可知:

由式(11)可知:

将式(13)~式(18)代入到如下6个恒等式中就可以得到只含有变量lx、ly、my的方程组:

Zhang等[9]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这6个恒等式。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还有另外一些信息是可以利用的,同时这对于运动学正解问题的研究是有帮助的,下面将对这一点进行阐述分析。

2.2 耦合关系的附加方程

动平台位置矢量在静坐标系中用P表示,在动坐标系中用W表示,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经过研究可以发现,w1、w2的物理意义就是矢量W的前两个分量。由式(20)可以得到一组对应关系:

可解得

同时根据矢量长度不变性有:

根据旋转矩阵的正交性、归一性,可以得到如下3个关系:

利用式(24)~式(29),就有以下6个等的式存在:

eq6和eq12展开后完全一样,所以应舍去一个,在此舍去eq12。增加的5个方程对解决Stewart型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问题是有帮助的,这一点可以在后面的分析中得到验证。

3 正交补消元过程

3.1 正交补消元

将eq1~eq11这11个方程中的my作为保留变量,消去ly和lx,最后得到关于my的代数方程。具体的方法是用1、ly、lx分别乘以eq1~eq11,就可以得到33个方程式。

为了利用正交补进行消元,将ly和lx的不同组合进行如下排列:

将所得到33个方程简写为

其中,M1在理论上是my的4次多项式,但是对于6-3 Stewart并联机构,4次项可能不出现;M2、M3是my的2次多项式和1次多项式;M4是常数项。如果把系数矩阵M1、M2、M3、M4按my的幂展开,式(32)就有:

通过利用正交补的方法消去λ4、λ3、λ2、my3λ1以及my4λ1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λ1的线性方程组:

式中,N12为my2的系数组成的矩阵;N11为my的系数组成的矩阵;N10为常数项组成的矩阵。

R11×6),其阶数随着具体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任取Ms的6行组成一个方阵,记为M,因为方程组有非零解,所以其行列式为零,即

由于Ms的行数大于列数,所以可以解得多个一元高次的代数方程。这些代数方程的次数可能是高于8的,但是次数高于8次的项系数是非常小的,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把这些项直接舍去。为了求解的精确性,可以多取几个这样的方程,将这些高于8次的项解出来代入到剩余的方程中,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一元八次方程。

3.2 其他分量的求解

在解得my之后,lx、ly就可以由式(34)唯一确定;Pp、w1、w2、x、y、mx可以由式(12)中的相应关系式解得;z、lz、mz则分别由下列3个式子求得:

最后剩余的三个变量nx、ny、nz则分别由下列3个式子求得: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共有16种位形与一组杆长条件对应。

4 算例

本节通过一个计算实例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动静平台的顶点坐标如表1所示。由于动静平台的顶点均为平面布置,所以Z分量均为零。

预先给出一组反解。其旋转矩阵为

位置矢量P=[2 3 15]T。经过反解计算得到对应的杆长:l1=16.3313,l2=14.3936,l3=15.0360,l4=14.2424,l5=17.7981,l6=18.4852。

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运动学正解的求解,可以得到多个一元八次代数方程。图2中给出了其中的8个一元八次方程所对应的线条曲线。其中一个曲线所对应的方程为

这些一元高次方程都是同解的,它们的解均为

可见它们在[-1,1]之间有两个共同的零点它们共同的实数根是:-0.32和-0.448 491,其中-0.32是开始设置的结果。其他位置和姿态变量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经过计算发现,所有的16组位形都满足杆长约束,从而反映了所提出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5 结语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独立研究的成果对6-3 Stewar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问题进行了研究。充分利用旋转矩阵的正交性、归一性,增加了有用信息,即增加了5个相容方程;运用正交补的方法进行消元,可得到若干个一元八次方程。

本文的方法对于所有类型的6-3 Stewart并联机构都是适用的。本文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最终的一元高次方程是关于位姿变量的函数,这是一种显式表达,不需要再进行转换处理。将此类问题的运动学正解表达为一元八次代数方程,相比于以前表示为16次的代数方程,是一个突破。这不仅有助于此类机构运动学的研究,还将推动此类机构工作空间等基本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真,孔令富,方跃法.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黄真,赵永生,赵铁石.高等空间机构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Nanua P,Waldron K J,Murthy V.Direct KinematicSolution of a Stewart Platform[J].IEEE Transactions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0,6(4):438-444.

[4]Ak ali.ID,Mutlu H.A Novel Approach in the DirectKinematics of Stewart Platform Mechanisms with Pla-nar Platforms[J].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2006,128(1):252-263.

[5]Song S K,Kwon D S.New Closed-form Direct Kine-matic Solution of the 3-6 Stewart-gough Platform U-sing the Tetrahedron Approach[C]//Proceedings of th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Automation andSystems.Jeju,Korea,2001:484-487.

[6]Yurt S N,Anli E,Ozkol I.Forward KinematicsAnalysis of the 6-3 SPM by Using Neural Networks[J].Meccanica,2009,42(2):187-196.

[7]Ku D M.Forward Kinematic Analysis of a 6-3 TypeStewart Platform Mechanism[J].Proceedings of the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 K:Journal ofMulti-body Dynamics,2000,214(4):233-241.

[8]Yee C S,Lim K B.Forward Kinematics Solution ofStewart Platform Using Neural Networks[J].Neuro-computing,1997,16(4):333-349.

[9]Zhang C D,Song S M.Forward Position Analysis ofNearly General Stewart Platforms[J].ASME Journalof Mechanical Design,1994,116(1):54-60.

增收“正解” 篇2

从微观企业看,中小企业密集的浙江温州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43%出现减产停产,而前5个月这些企业在利润下降19%的情况下,应缴税金总额仍增长1.9%。温州市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7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税收收入148.1亿元,同比减少0.1%,非税收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20.7%。而与此同时,当前结构性减税力度越来越大,但是,企业主普遍反映没有感觉到纳税有明显减少,包括个人纳税减费都没有明显下降。至此,“过头税”的存在似乎已成定局。

后土地时代调控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税制特点,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速回落的反应更加敏感。财政部10月2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增速总体大幅回落,一些地方的非税收入在税收收入增长“失速”的情况下大增,有的地方非税收入高出税收收入40多个百分点。各地政府都感受到近年来少有的财政压力,多地甚至将非税收入尤其是罚没收入作为财政“增收挖潜”的重要途径。

在此情况下,“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如何破解财政吃紧困境尤为重要。因不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财政增速放缓与土地相关的税费减少有很大关系。2012年,来自省级及主要城市的亿级投资规划层出不穷,被视为地方版“4万亿”计划。但这次中央未再以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加之对房地产市场严格的调控措施,卡住了土地财政之路。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不难发现,当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经济增长时,土地成为其首选的财政政策。但是,只要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把挤出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与投机成分当作长期任务来抓,这种土地经济便不可持续,只会转化成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在后土地经济时代里,该怎样解决最现实的财政增收问题?

答案就是让地方政府不再依赖土地财政,必须要让其有新的财政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稳增长”就是“稳投资”,而在后土地经济时代,“稳投资”更是“稳民间投资”。

首先,将过去政府筹资投资转变为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这驾马车不但不能下降而且可适度加快,但要转变投资方式,将过去政府主导的投资转变为市场主导;将过去政府筹资投资转变为以民间投资为主。政府在把控投资这驾马车中,要做的就是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比如:高效、廉洁、公平公正的机制,服务于投资企业,让企业心甘情愿投资。

其次,谨防“非税收收入”伤害民营经济。税收因经济下行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增幅显著下滑而增长“失速”,非税收入却上紧了发条,加速发动。这种非税收入的高速增长在减轻财政压力的同时,却大幅增加了企业的痛感。虽然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不大,但非税收入高速增长是不正常现象,应当关注这个问题。

因此,地方政府要稳住民间投资,所要做的是创造适合民间投资的市场环境,贯彻实施民间投资“新36条”,约束政府权力,避免行政力量对微观经济的干扰。只要民间资本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投资项目也足够吸引人,“稳增长”就不会再成为难题,这也是中央“稳增长”与“调结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主线的交汇所在。

实体为王

最后,振兴经济化解地方债务危机必须扶持实体企业。

目前地方债务的偿还逻辑进入了一个困境:为了避免出现违约风险,则必须确保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而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又不能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最终化解,一方面在制度上要尽快解决分税制的体制问题;另一方面,在偿债的来源上,要尽快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恰恰说明地方经济本身缺乏造血功能,实体产业和中小企业等无法为地方财政提供收入来源,地方只能依赖卖地生存,而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解决地方债务最好的选择是果断摆脱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绝不是相反。

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产业基金来调动民间资本,引导全国以及全世界的某一个行业的优秀企业到地方来,形成某个行业的产业集群,在一个城市把某个行业做成世界一流的产业。这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后,地方政府必然不会再依赖土地财政了。

经济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不经历改革阵痛,不可能顺利渡过难关。实现国富民强,最基本的路径就是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优化投资环境,扶持各类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让实体经济日益勃兴。而不是绞尽脑汁,投机取巧,奉行“拿来主义”,依仗卖地、罚款、收房产税支撑起地方财政。

“寡妇起彷徨”正解 篇3

《孔雀东南飞》的结局是:“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结尾, 寄托了人们追求爱情自由、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 让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存有希望。如果将“寡妇”理解为“死了丈夫的妇人”, 显然背离了文章的主题。再说诗歌的情节是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 解释成“丧夫的妇人”也非常牵强。因此此种解释不够恰当。那么“寡妇”应作何解释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寡”的释义:

1.寡妇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夫曰寡。”最初的意思应该为:老而无夫的妇人。

2.寡, 少也。 (《说文》)

例如: (1) 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 (《三国志·诸葛亮》) (2) 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

3.寡, 独也。 (《广雅·释诂三》)

例如: (1) 生成及彊而寡。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2) 南面称寡。 (《吕氏春秋·士容》)

4.死了丈夫。 (《现代汉语词典》)

根据“寡”的这些义项, 我们是否能得到关于“寡妇”的相关释义呢?首先,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死了丈夫”这一含义, 我们知道, “寡妇”是指死了丈夫而又未改嫁的妇女, 当然这也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解释。那么, 根据《广雅·释诂》对“寡”的解释, 我们能否认为, 寡妇, 是指因某种原因而孤独、独处的妇女呢?也就是独守闺房的妇人。我们来看看能否从古诗文中找到证据。

汉朝袁康《越绝书》记载:“勾践将伐吴, 徙寡妇致独山上, 以为死士示, 得专一。”三国时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一诗中有“边城多健儿, 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 便嫁莫留住”句。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你既与了我休书, 我和你便是各别世人。你知道么, 疾风暴雨, 不入寡妇之门, 你若再上我门来, 我挝了你这厮脸。”根据句义理解, 我们明白这几句中的“寡妇”很明显是指, 因丈夫在外而饱受孤单郁闷内心孤独的妇女。

我们还可以从句式从对应词项中找到些许证据。很明显文句“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中, “行人”与“寡妇”是相对应的。在古代, “行人”一般指出行之人和出征之人。杜甫《兵车行》:“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句中的行人, 指出征之人。唐张籍的《秋思》:“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句中之“行人”即指出门在外的远行之人。还有,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孔雀东南飞》中的“行人”听见鸳鸯深情地鸣叫, 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妻子, 不禁停下来仔细聆听。因此, 与行人相对的“寡妇”也应是因听到鸳鸯双双唱和从而产生对远在异乡丈夫 (行人) 的深深思念之情的孤独的妇女。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孔雀东南飞》中“寡妇起彷徨”句中“寡妇”应是指因丈夫在外而饱受孤单与孤独的妇人, 而不是指丈夫死去未改嫁的妇人。

正解“无糖食品” 篇4

什么是无糖食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无糖食品”的概念。无糖食品的关键在“糖”的定义上。糖可以专门指白糖,也可以指各种有甜味的、能够在人体内转变成为葡萄糖的食品成分,比如麦芽糖、果糖、果葡糖浆等。可是饼干、面包、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其本身就可以说是“糖”,因为它们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同样会对体重和血糖产生影响。所以严格来讲,不含糖的食品是不存在的。

国家标准规定,无糖食品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的食品。在现有技术下,食品原料中的糖分不可能完全去除,即便真正符合国际通用概念的无糖食品,也只是含糖量相对很低罢了。

目前销售的很多无糖食品都含有糖醇等替代品,按照欧洲国家的通用概念,这是符合规范的,无糖食品只是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但它会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一般为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

无糖食品去伪存真

无糖食品是否像很多商家宣传的那样有益无害,在食用之前有必要先来一次去伪存真。

1.无糖食品能降血糖吗:这是一定要弄清的问题。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一些无糖食品,有的公然宣称该食品能起到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其实这种说法是在哗众取宠,欺骗消费者,尤其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无糖食品只是帮我们减少了糖分的摄入,对人体自身原有的血糖高低根本起不到降低或控制的作用。严格意义上说,只有药品才能控制或降低血糖的高低,仅靠摄取无糖食品是不可取的。老年人绝不能因为某种食品标记“无糖”就放纵自己,多吃这些本来营养价值不高的食物,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健康。

2.无糖食品能减肥吗:除了糖尿病人,想减肥的人群也往往是无糖食品的主要消费者。一些人为了减肥而只吃无糖食品,不吃会转化为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容易产生饱腹感的碳水化合物吃少了,进食其他食物的比例自然就会增加,肥胖的几率反而更大。

无糖食品配料中的木糖醇虽然不会被人体吸收,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但是也应适量摄取。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用无糖或低热量饮料的人,比普通人发胖的速度更快。此外,大量食用木糖醇还容易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如何挑选无糖食品

首先,要选择那些值得信赖的大厂家生产的无糖产品,这样的厂家在生产时,一般会根据营养专家的意见给予科学配比,操作也比较规范。

其次,不要只看商品上是否标注有“无糖”的字样,还要看商品背面的配料表,看里面是否含有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和玉米糖浆。可优先选择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产品,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剂的产品。要特别注意的是,有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没有添加蔗糖,或是把口味由甜变咸而已。

还有一种现象:有的食品上虽然标注了“无蔗糖”,但其配料表上却标有白砂糖或葡萄糖,其实这都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我们在购买时,千万不要被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文字游戏所蒙骗。

(摘自《健身科学》)(责编 悬塔塔)

一道错解题的六种正解 篇5

(1)f(x)在其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

(2)在f(x)的定义域内存在区间[a,b],使得f(x)在[a,b]上的值域是[a,b],那么称函数f(x)为“自强”函数.

若函数是“自强”函数,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错题易判断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设在函数f(x)的定义域内存在区间[a,b],使得f(x)在[a,b]上的值域是[a,b],则

由此可知,a,b是方程的两个不同的实根,且

设g(x)=x2-(2t+2)x+t2+1,则依题意,得二次函数g(x)的图像在在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于是,

解之得t>0.

故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0,+∞).

以上解题过程从表面上看似乎很严谨,但结果却是错误的.错误之处出在忽视了x-t≥0这个隐含条件,这个隐含条件确实十分隐蔽,很容易被忽略.为防止错误,首先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锁定2x-1≥0,且x-t≥0,然后再考虑做其他工作.下面笔者给出6种正确解法,供读者参考.

正解1(数形结合用根的分布求解)

下面讨论与t的大小.

这时,g(x)的图像在[t,+∞)上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于是

这时,g(x)的图像在上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于是

解之得t>0.此时,

故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正解2(数形结合用韦达定理求解)令则故关于m的方程m2-2m+1-2t=0有两个不同的非负实数根,则

故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正解3(数形结合用导数求解)关于x的方程上有两个不同实根在区间上,函数的图像与u(x)=-t的图像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下面利用导数去确定函数的图像的走向.

因为由h′(x)>0,得由h′(x)<0,得x>1.

所以函数h(x)在上单增,在[1,+∞)上单减.h(x)的模拟图像,如图1.

观察图像可知,

故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正解4(分离变量用数形结合求解)移项即所以则问题转化为直线y=t与函数的图像在区间[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如图2.

观察图像可知,

故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正解5(数形结合用Δ求解)移项即由

得x2-(2t+2)x+t2+1=0,

令Δ=0,可得t=0.

又经过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为2x-2y-1=0,如图3.

观察图像可知,

故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正解6(数形结合用导数求解)令

一类半线性椭圆方程正解存在性 篇6

半线性椭圆方程的研究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关于正解的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 吸引了许多著名学者的关注, 其中包括H.Brezis, L.Nirenberg等等.本节中研究半线性椭圆方程

其中ΩA={x∈Rn, |x|≥A}, f (x, u) 是局部Hölder连续的, g (|x|) 是连续可微分的.我们将采用上解和下解方法证明其正解的存在性.

2.预备知识

引理1 (见[1]) 若在ΩA={x∈Rn, |x|≥A}内方程 (1) 存在非负下解w (x) 和正上解v (x) 使得w (x) v (x) xΩ¯A, 则方程 (1) 存在解u (x) 满足w (x) u (x) v (x) , xΩ¯A.特别地, 在SA={x||x|=A}上u (x) =v (x) .

为证明方程 (1) 正解的存在性, 我们考虑如下常微分方程的正解存在性.

假设存在k (x) 使得

引理2 (见[2]) 设M>0, 若 (3) 成立且对任意u∈X有∫∞atF (t, u, u′) dtM, 则方程 (2) 存在唯一正解y0, 使得limxy0=Μ, 0y0 (t) y0 (t) t, 其中X={uC1;0≤uM, u′≥0}.

3.主要结论

为建立正解的存在性准则, 我们先做如下假设:

H1:φ (u) ≤f (x, u) ≤a (|x|) ω (u) , 其中φ (-u) =-φ (u) , a:[0, ∞) →[0, ∞) 是连续的, ω:[0, ∞) →[0, ∞) 是连续可微的.

H2:f (x, 0) =0, x∈ΩA.

定理 若H1, H2成立, ∫∞ar (a (r) +|g (r) |) dr<∞, 则方程 (1) 存在正解u, 且limxu=0.

证明 令y (r) =y (|x|) =u (x) , 则方程 (1) 等价于

由假设H1知

作变换r=β (s) = (sn-2) 1n-2h (s) =sy (β (s) ) s>0,

则不等式 (3) 转化为

ω:[0, ∞) →[0, ∞) 是连续可微的, 所以ω (h (s) s) C (h (s) s-0) , 其中C为常数.

若∫∞ar (a (r) +|g (r) |) dr<∞, 则由引理2知存在v (x) =h (s) s是方程 (1) 的上解, lim|x|v (x) =0.由假设H2知, 常数解w=0是方程 (1) 的下解.所以由引理1知方程 (1) 在Ω¯A内存在非负解u (x) , 满足w (x) ≤u (x) ≤v (x) .根据假设H1知△ (-u) +g (|x|) x·ᐁ (-u) +φ (-u) =f (x, u) -φ (u) ≥0, 而椭圆方程的强大值原理告诉我们-u不能在ΩA取得极大值, 所以-u在ΩA内是负的, 即在ΩA内-u=0没有零点.这说明u (x) 是方程 (1) 的正解, 且有limxu=0.

注 文章采用了[1]中的方法证明, 但本文f (x, u) 可以取负值.

参考文献

[1]E S Noussair, C A Swanson.Positive solutions of quasi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 in exterior domains.J Math Anal Appl, 1980, 75:121-133.

一类捕食-食饵模型正解的存在性 篇7

近年来, 由于捕食-食饵模型在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 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对于捕食-食饵模型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结果。在研究捕食-食饵模型的过程中, 生物学家通过对一些具体的问题的观察研究, 不断改进模型, 使得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意义。例如文献[1]研究了一类具有Monod-Haldane响应函数的捕食-食饵模型, 文献[2]研究了一类具有Holling-II响应函数的捕食-食饵模型。很多学者在研究捕食-食饵模型时, 取捕食者的密度干扰项的系数为常数, 但是在文献[3]中, Turchin等人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发现, 一些捕食者的密度干扰项的系数和食饵有关, 一般与食饵密度成反比因此在本文中, 主要研究下列捕食-食饵模型

{ut-Δu=u (a-u-cv1+mu+kv) , xΩ, t>0, vt-Δv=v (b-v1+u2+du1+mu+kv) , xΩ, t>0, un+u=0, vn+v=0, xΩ, t>0, u (x, 0) =u0 (x) 0, v (x, 0) =v0 (x) 0, xΩ (1)

式 (1) 中, Δ为Laplace算子, u (x, t) , v (x, t) 分别表示食饵和捕食者的种群密度, Ω为Rn中的有界开区域, 且边界∂Ω充分光滑。a, b, c, d, m, k都是正常数, a, b分别表示uv的出生率, c表示单位捕食者对食饵的捕获率, d表示转化系数。uv1+mu+kvBeddingtor-DeAngelis响应函数, 关于Beddingtor-DeAngelis响应函数的生物背景及其各参数的生物意义可参见文献[4,5]。v21+u2表示捕食者的密度干扰项, 与食饵密度成反比, 能更好地反映捕食者与食饵之间的关系, u0 (x) 和v0 (x) 表示非负有界的初始条件。

问题 (1) 对应的平衡态问题如下

{-Δu=u (a-u-cv1+mu+kv) , xΩ, -Δv=v (b-v1+u2+du1+mu+kv) , xΩ, un+u=0, vn+v=0, xΩ (2)

对于问题 (2) 的解 (u, v) , 若在Ω中u>0, v>0, 称它为正解, 相应的 (0, 0) 称为平凡解, 如果 (u, v) 中只有一个分量为0, 称之为半平凡解。现主要研究问题 (2) 正解的存在性和半平凡解的稳定性情况, 问题 (1) 正解的一致持续性。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计算不动点的指数以及特征值的一些性质。

1 预备知识

考察下列特征值问题

{-Δφ+q (x) φ=λφ, xΩφn+φ=0, xΩ (3)

引理1[6] 设q (x) ∈Cα (Ω) , 则 (3) 式的所有特征值满足:λ1 (q) <λ2 (q) ≤λ3 (q) ≤ …→∞, 相应的特征函数为φ1, φ2, …, λi (q) (i≥1) 关于q (x) 是连续的, 其主特征值λ1 (q) 是单重的, 而且有如下的比较定理, 若q1≤q2, 则λi (q1) ≤λi (q2) (i≥1) ;若又有q1不恒等于q2, 则λi (q1) <λi (q2) (i≥1) 。记λ1=λ1 (0) , 相应的特征函数不妨记为φ1>0。记r (T) 是Banach空间上的线性算子T的谱半径。

引理2[7] 设q (x) ∈Cα (Ω) , P是使得

-q (x) +P>0的正实数, 那么有以下结论:

(1) 若λ1 (q (x) ) <0, 则r[ (-Δ+P) -1×

(-q (x) +P) ]>1;

(2) 若λ1 (q (x) ) >0, 则r[ (-Δ+P) -1×

(-q (x) +P) ]<1;

(3) 若λ1 (q (x) ) =0, 则r[ (-Δ+P) -1×

(-q (x) +P) ]=1。

不动点理论:设X是Banach空间, WX为闭凸子集, 若对任意α≥0, 有αWW, 则称W为楔。进而, 若W∩ (-W) ={0}, 则楔W被称为锥。设yW, 定义楔Wy:={xX|存在α>0, , 使得y+αxW}, Sy:={xW¯y|-xW¯y}。设T是X上的紧线性算子, 且满足Τ (W¯y) W¯y, 若存在t∈ (0, 1) , v≡0, 使得ω-tTωSy, 则称T具有性质α。在本文中引用记号的具体意义见文献[8,9]。

引理3[10] 设WX中的一个楔, T:→W的紧映射, 且有不动点y0∈W, 使得Ty0=y0, 设L=T′ (y0) (Fréchet导数) , 则L:W¯y0W¯y0, 若I-LW¯y0上可逆, 并且:L是线性化算子, 线性化算子将自身映到自身。

(1) L在W¯y0上具有性质α, 则indexW (T, y0) =0;

(2) L在W¯y0上不具有性质α, 则indexW (T, y0) = (-1) β, 其中β为L大于1的特征值的代数重数之和。

考虑下列单个方程

{-Δu=uf (x, u) , xΩun+u=0, xΩ (4)

式 (4) 中, f (x, u) 在Ω¯×[0, +) R满足:

(H1) f (x, u) 是关于x的Cα函数, 0<α<1;

(H2) f (x, u) 是关于u的C1函数, 且对于任意的 (x, u) :Ω¯×[0, +) fu (x, u) <0;

(H3) 存在常数C>0, 使得当 (x, u) Ω¯×[0, +) 时, f (x, u) ≤0。

引理4[7] 如果f (x, u) 满足条件 (H1) —条件 (H3) , 那么以下结论成立

(1) 若λ1 (-f (x, 0) ) ≥0, 则问题 (4) 没有正解, 且平凡解u=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2) 若λ1 (-f (x, 0) ) <0, 则问题 (4) 存在唯一正解, 且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此时平凡解是不稳定的。

2 正平衡解的存在性

a>λ1时, 令Θa是下列问题的唯一正解

{-ΔΘ=Θ (a-Θ) , xΩ, Θn+Θ=0, xΩ

易知Θa关于a是连续且单调递增的, 并且当aλ1时, Θa→0。当a>λ1时, (Θa, 0) 是问题 (2) 的半平凡解, 当b>λ1时, (0, Θb) 是问题 (2) 的半平凡解。

首先给出问题 (2) 正解的先验估计。

引理5 若 (u (x) , v (x) ) 是问题 (2) 的非负解, 则u (x) ≤Θa≤a, v (x) ≤h:= (1+a2) (b+ad1+ma)

该引理可以用最大值原理和上下解的方法证明, 这里省去证明过程。

引入下列记号:

C0 (Ω¯) :={uC (Ω¯) , un+u|Ω=0};

E:=C0 (Ω¯) C0 (Ω¯) ;

K:={uC0 (Ω¯) |u (x) 0, xΩ¯};

D:={ (u, v) E|ua+1, vh+1};

W:=K⊕K;

D′:=intD∩W。

定理1 若a≤λ1, 则问题 (2) 没有正解;若a≤λ1且b≤λ1, 则问题 (2) 没有非负非零解。

证明 设 (u, v) 是问题 (2) 的一个正解, 则 (u, v) 满足

{-Δu=u (a-u-cv1+mu+kv) , xΩun+u=0, xΩ

根据引理1知, a=λ1 (u+cv1+mu+kv) , 由特征值的比较原理知a>λ1, 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当aλ1时, 问题 (2) 没有正解, 其非负解只能是 (0, v) 的形式。

若v不恒等于0, 易知v>0。若v>0, (0, v) 是问题 (2) 的解, 从而满足

{-Δv=v (b-v) , xΩvn+v=0, xΩ

因此有b=λ1 (v) , 故b>λ1, 与已知条件矛盾, 从而v≡0。所以当a≤λ1且b≤λ1时, 问题 (2) 的非负解只有零解。证毕。

设实数P充分大, 使得

max{2a+ch, b+h+ad1+ma}<Ρ。任意μ[0, 1], 定义算子:Aμ (u, v) = (-Δ+Ρ) -1 (μu (a-u-cv1+mu+kv) +Ρu, μv (b-v1+u2+du1+mu+kv) +Ρv) A:=A1。

由极大值原理知 (-Δ+Ρ) -1是紧线性正算子, 且A的不动点就是问题 (2) 的古典解, 从而问题 (2) 等价于A (u, v) = (u, v) 。

引理6 (1) 若a>λ1或b>λ1, 则indexW (A, (0, 0) ) =0

(2) 若a<λ1且b<λ1, 则indexW (A, (0, 0) ) =1

证明 (1) 仅证明a>λ1的情况, 对于b>λ1的情况可以类似地证明。

W (0, 0) =ΚΚS (0, 0) ={0}{0}W¯ (0, 0) S (0, 0) = (ΚΚ) { (0, 0) }

对于任意的 (u, v) W¯ (0, 0) A (0, 0) (u, v) = (-Δ+Ρ) -1 (au+Ρu, bv+Ρv)

i) a>λ1, bλ1

对于任意的 (ξ, η) W¯ (0, 0) , 若A (0, 0) (ξ, η) = (ξ, η) , 则有-Δξ=, -Δη=。因为a>λ1, bλ1, 所以ξ=0, η=0。故A (0, 0) W¯ (0, 0) 上可逆。

因为a>λ1, 根据引理2知, r ( (-Δ+P) -1 (a+P) ) >1, 由Krein-Rutman定理知, r ( (-Δ+P) -1 (a+P) ) 是算子 (-Δ+Ρ) -1 (a+Ρ) 的主特征值, 相应的特征函数为Φ1>0, 令t0=1r ( (-Δ+Ρ) -1 (a+Ρ) ) , 则0<t0<1 (Φ1, 0) W¯ (0, 0) S (0, 0) (Ι-t0A (0, 0) ) (Φ1, 0) S (0, 0) 。故A (0, 0) W¯ (0, 0) 上具有性质α。

因此, 根据引理3知, indexW (A, (0, 0) ) =0

ii) a>λ1, b=λ1

t[0, 1], 定义同伦映射

At (u, v) = (-Δ+Ρ) -1 (u (a-u-cv1+mu+kv) +Ρu, v (b-t-v1+u2+du1+mu+kv) +Ρv)

显然有A0=A, 且 (0, 0) 是At的不动点。因为当t (0, 1], b-t<λ1, 所以由i) indexW (At, (0, 0) ) =0。由度的同伦不变性有, indexW (A, (0, 0) ) =indexW (At, (0, 0) ) =0

(2) 若a<λ1且b<λ1, 易知A (0, 0) W¯ (0, 0) 上不具有性质α, 且r ( (-Δ+Ρ) -1 (a+Ρ) ) <1r ( (-Δ+Ρ) -1 (b+Ρ) ) <1, 而A (0, 0) 的特征值为算子 (-Δ+Ρ) -1 (a+Ρ) (-Δ+Ρ) -1 (b+Ρ) 的特征值的并, 因此, A (0, 0) 没有大于1的特征值。根据引理3知, indexW (A, (0, 0) ) =1。证毕。

根据引理6的结论 (2) 和同伦映射, 有下面的引理。

引理7indexW (A, D) =1

引理8 设a>λ1,

(1) 当b>λ1 (-dΘa1+mΘa) 时, 则

indexW (A, (Θa, 0) ) =0

(2) 当b<λ1 (-dΘa1+mΘa) 时, 则

indexW (A, (Θa, 0) ) =1

W (Θa, 0) =C (Ω¯) ΚS (Θa, 0) =C (Ω¯) {0}W¯ (Θa, 0) S (Θa, 0) =C (Ω¯) (Κ{0})

(u, v) W¯ (Θa, 0) A (Θa, 0) (u, v) = (-Δ+Ρ) -1× (u (a-2Θa+Ρ) -vcΘa1+mΘa, v (b+dΘa1+mΘa+Ρ) )

对于任意的 (ξ, η) W¯ (Θa, 0) , 若

A (Θa, 0) (ξ, η) = (ξ, η) , 则有-Δξ= (a-2Θa) ×ξ-cΘa1+mΘaη-Δη= (b+dΘa1+mΘa) η。因为λ1 (-dΘa1+mΘa) b, 所以, η=0。从而-Δξ= (a-2Θa) ξ, 又因为λ1 (-a+Θa) =0, 所以由特征值的比较原理知, λ1 (-a+2Θa) >λ1 (-a+Θa) , 即λ1 (-a+2Θa) >0, 所以ξ=0。故Ι-A (Θa, 0) W¯ (Θa, 0) 上可逆。

(1) 因为b>λ1 (-dΘa1+mΘa) , 根据引理2知, r ( (-Δ+Ρ) -1 (b+dΘa1+mΘa+Ρ) ) >1, 由Krein-Rutman定理知,

r ( (-Δ+Ρ) -1 (b+dΘa1+mΘa+Ρ) ) (-Δ+Ρ) -1× (b+dΘa1+mΘa+Ρ)

的主特征值, 相应的特征函数φ1>0, 令t1=1r ( (-Δ+Ρ) -1 (b+dΘa1+mΘa+Ρ) ) , 则0<t1<1 (0, φ1) W¯ (Θa, 0) S (Θa, 0)

(Ι-t0A (Θa, 0) ) (0, φ1) S (Θa, 0)

因此, 根据引理3知, indexW (A, (Θa, 0) ) =0

(2) b<λ1 (-dΘa1+mΘa) , 易证A (Θa, 0) W¯ (Θa, 0) 上不具有性质α, 并且没有大于1的特征值, 所以indexW (A, (Θa, 0) ) =1。证毕。

类似引理8的证明, 有下面引理。

引理9 设b>λ1,

(1) 当a>λ1 (cΘb1+kΘb) 时, 则indexW (A, (0, Θb) ) =0

(2) 当a<λ1 (cΘb1+kΘb) 时, 则indexW (A, (0, Θb) ) =1

定理2 (1) 若a>λ1, λ1 (-dΘa1+mΘa) <bλ1, 则问题 (2) 至少存在一个正解。

(2) 若b>λ1a>λ1 (cΘb1+kΘb) , 则问题 (2) 至少存在一个正解。

证明 (1) 因为bλ1, 所以只需要计算 (0, 0) 处和 (Θa, 0) 处的指数。

a>λ1b>λ1 (-dΘa1+mΘa) , 根据引理6和引理8知,

indexW (A, (0, 0) ) +indexW (A, (Θa, 0) ) =0, 而indexW (A, D) =1, 从而在D′中问题 (2) 至少存在一个正解。

(2) 当b>λ1a>λ1 (cΘb1+kΘb) 时, 根据引理6—引理9知, indexW (A, (0, 0) ) +indexW (A, (Θa, 0) ) +indexW (A, (0, Θb) ) =0, 而indexW (A, D) =1, 从而在D′中问题 (2) 至少存在一个正解。证毕。

3 解的一致持续性

3.1 半平凡解的稳定性

定理3 设λ1-ad1+ma<b<λ1, 则存在α>λ1, 满足b=λ1 (-dΘα1+mΘα) , 使得当λ1<a<α时, 半平凡解 (Θa, 0) 是线性稳定的;当a>α时, 半平凡解 (Θa, 0) 是不稳定的。

证明 当aλ1时, λ1 (-dΘa1+mΘa) 连续且关于a是递减的。当a=λ1时, λ1 (-dΘa1+mΘa) =λ1, 当a>λ1时, λ1 (-dΘa1+mΘa) >λ1-ad1+ma, 而λ1-ad1+ma<b<λ1, 故存在α>λ1, 满足b=λ1 (-dΘα1+mΘα)

当λ1<a<α时, 由Θa关于a的单调递增性可知, Θa<Θα, 从而b=λ1 (-dΘα1+mΘα) <λ1 (-dΘa1+mΘa) , 即λ1 (-b-dΘa1+mΘa) >0。令L (Θa, 0) 是方程 (2) 在 (Θa, 0) 处的线性化算子, 则

由于λ1 (-a+2Θa) >0λ1 (-b-dΘa1+mΘa) >0, 而L (Θa, 0) 的特征值为算子-Δ-a+2Θa-Δ-b-dΘa1+mΘa的特征值的并, 设λ*为L (Θa, 0) 实部最小的特征值, 则

λ*=min{λ1 (-a+2Θa) , λ1 (-b-dΘa1+mΘa) }>0

。因此, 半平凡解 (Θa, 0) 是线性稳定的。

当a>α时, 因为b=λ1 (-dΘα1+mΘα) >λ1 (-dΘa1+mΘa) , 所以λ1 (-b-dΘa1+mΘa) <0, 不妨设其对应的特征函数为χ>0。由于λ1 (-a+2Θa) >0,

因此, 算子 (-Δ-a+2Θa-λ1 (-b-dΘa1+mΘa) ) 是可逆的。故λ1 (-b-dΘa1+mΘa) 是L (Θa, 0) 的一个特征值, 相应的特征函数为 (ψ, χ) , 其中ψ= (-Δ-a+2Θa-λ1 (-b-dΘa1+mΘa) ) -1 (-cΘa1+mΘa) 。故算子L (Θa, 0) 存在小于0的特征值。因此, 半平凡解 (Θa, 0) 是线性不稳定的, 故 (Θa, 0) 是不稳定的。证毕。

类似定理3的证明, 有下列定理。

定理4 当a>λ1且b>λ1时, 半平凡解 (Θa, 0) 是不稳定的。

定理5 当b>λ1且a>λ1 (cΘb1+kΘb) 时, 半平凡解 (0, Θb) 是不稳定的。

3.2 半平凡解的渐近性

f (u, v) =u (a-u-cv1+mu+kv) g (u, v) =

v (b-v1+u2+du1+mu+kv) 。显然, f (u, v) 和g (u, v) 在有界区域[u, u¯]×[v, v¯]上满足Lipschitz条件。

令U和VU分别是下列方程的解

{Ut-ΔU=U (a-U) , xΩ, t>0Un+U=0, xΩ, t>0U (x, 0) =u0 (x) 0, xΩ (5) {VUt-ΔVU=VU (b-VU1+U2+dU1+mU+kVU) , xΩ, t>0VUn+VU=0, xΩ, t>0VU (x, 0) =v0 (x) 0, xΩ (6)

引理10[7] 令 (u (x, 0) , v (x, 0) ) = (u0 (x) , v0 (x) ) ≥ (0, 0) , 那么问题 (1) 存在整体解 (u, v) 满足 (0, 0) ≤ (u, v) ≤ (U, VU) ( (x, t) ∈Ω× (0, +∞) ) 。若u0不恒等于0, v0不恒等于0, 则有 (u, v) >0。

定理6 令 (u, v) 是问题 (1) 的正解,

1) 若aλ1, b<λ1, 当t→+∞时, 有 (u, v) → (0, 0) 。

2) 若a>λ1b<λ1 (-dΘa1+mΘa) , 当t→+∞时, 有 (u, v) → (Θa, 0) 。

3) 若aλ1, b>λ1, 当t→+∞时, 有 (u, v) → (0, Θb) 。

证明 1) 设 (u, v) 是问题 (1) 的正解, U是问题 (5) 的唯一解。当 (x, t) ∈Ω× (0, +∞) 时,

Ut-ΔU=U (a-U) U (a-U-cv1+mU+kv) , 因而有0≤u (x, t) ≤U (x, t) 。若aλ1, 根据引理4知, 当t→+∞时, U (x, t) 一致趋于0。故当t→+∞时, u (x, t) 一致趋于0。因此, 给定ε>0, 存在Tε≥0, 使得当tTε时, 有u (x, t) ≤ε, 不妨取ε充分小, 使得λ1 (-dε1+mε) b, 即λ1 (-b-dε1+mε) 0。因而对于任意的t≥Tε, 有

vt-Δv=v (b-v1+u2+du1+mu+kv) v (b-v1+ε2+dε1+mε+kv)

Vε为下列问题的正解

{Vεt-ΔVε=Vε (b-Vε1+ε2+dε1+mε+kVε) , xΩ, t>Τε, Vεn+Vε=0, xΩ, t>Τε, Vε (x, Τε) =v (x, Τε) , xΩ

由比较原理知, ∀tTε, 有0≤v (x, t) ≤Vε (x, t) 。因为λ1 (-b-dε1+mε) 0, 所以根据引理4知, 当t→+∞时, 有Vε (x, t) →0, 因而当t→+∞时, v (x, t) →0。故当t→+∞时, 有 (u, v) → (0, 0) 。

2) 根据1) 的证明, 有0≤u (x, t) ≤U (x, t) 。若a>λ1, 根据引理4知, 当t→+∞时, 有U (x, t) →Θa (x) 。

ε>0, 不妨取其充分小, 使得bλ1 (-d (Θa+ε) 1+m (Θa+ε) ) a>λ1 (ε) , 即

λ1 (-b-d (Θa+ε) 1+m (Θa+ε) ) 0λ1 (-a+ε) <0, 且存在Tε≥0, 满足

tTε, u (x, t) ≤Θa (x) +ε (7)

由于vt-Δv=v (b-v1+u2+du1+mu+kv) v (b-v1+ (Θa+ε) 2+d (Θa+ε) 1+m (Θa+ε) +kv) 。类似1) 的证明有, 当t→+∞时, 有v (x, t) →0。故存在Tε ′≥0, 使得当t≥Tε ′时, 有cv1+mu+kvε。因而当t≥Tε ′时, ut-Δu=u (a-u-cv1+mu+kv) u (a-u-ε)

令Uε为下列问题的正解

{Uεt-ΔUε=Uε (a-ε-Uε) , xΩ, t>Τε´, Uεn+Uε=0, xΩ, t>Τε´, Uε (x, Τε´) =u (x, Τε´) , xΩ

由比较原理知,

∀t≥Tε ′, u (x, t) ≥Uε (x, t) (8)

ε→0时, 有Uε (x, t) →U (x, t) , 其中U (x, t) 是问题 (5) 的解。由式 (7) 和式 (8) 知, 当t→+∞时, 有u (x, t) →Θa。所以, 当t→+∞时, 有 (u, v) → (Θa, 0) 。

3) 类似2) 的证明, 这里省略。证毕。

3.3 正解的一致持续性

由文献[11]可知问题 (1) 的解在C+ (Ω¯) ×C+ (Ω¯) 上产生了一个半动力系统, 其中C+ (Ω¯) 是带有L∞范数的非负连续函数集合。定义映射P (t) : (u0, v0) → (u (t) , v (t) ) (t≥0) , (u0, v0) 为对应于问题 (1) 的初值, 算子P (t) 是紧的[12]。

定理7 如果b>λ1a>λ1 (cΘb1+kΘb) , 那么问题 (1) 的解是一致持续的。

证明 令Y0={ (u, v) C+ (Ω¯) ×C+ (Ω¯) |u (x) >0, v (y) >0, x, yΩ}。显然Y0是一个开集, 并且关于半动力系统P (t) 是不变集, ∂Y0也是不变的。问题 (1) 在∂Y0上的解为 (Θa, 0) , (0, Θb) 和 (0, 0) 。而 (Θa, 0) 吸引着{ (u, 0) |u0, u0} (0, Θb) 吸引着{ (0, v) |v0, v0}, 所以在边界上P (t) 的ω-极限集ω (∂Y0) 包含了M1= (Θa, 0) , M2= (0, Θb) 和M3= (0, 0) 。令M={M1, M2, M3}≡{ (Θa, 0) , (0, Θb) , (0, 0) }, 则Mω (∂Y0) 的一个覆盖, 并且易知M是非循环的。下面只需证明Mi的稳定集W+i (Mi) 与Y0不相交, 即W+i (Mi) ∩Y0=Ø (i=1, 2, 3) 和ω (∂Y0) 孤立即可。

假设W+1 (M1) ∩Y0≠Ø, 即存在 (u0, v0) ∈Y0。令u (x, t) 和v (x, t) 是问题 (1) 的正解, 且满足u (x, 0) =u0v (x, 0) =v0limt+u (x, t) =Θalimt+v (x, t) =0

V (x, t) 是下列问题的解

{Vt-ΔV=V (b-V) , xΩ, t>0, Vn+V=0, xΩ, t>0, V (x, 0) =v0 (x) 0, xΩ

由比较原理知, v (x, t) V (x, t) (xΩ¯, t>0) 。因为b>λ1, 所以limt+V (x, t) =Θb。令r0=minΘb (x) (xΩ¯) , 显然r0>0。取0<ε<12r0, 则存在t2>0, 使得V (x, t) Θb-ε>12r0 (xΩ, tt2) , 而v (x, t) ≥V (x, t) , 所以有v (x, t) >12r0, 这与limt+v (x, t) =0矛盾。因此, W+1 (M1) ∩Y0=Ø。

类似地可以证明W+i (Mi) ∩Y0=Ø (i=2, 3) 。因此, M是ω (∂Y0) 的一个孤立覆盖。进而由文献[12]中的持续性定理可得当b>λ1a>λ1 (cΘb1+kΘb) 时, 问题 (1) 的解是一致持续的, 即u和v共存。证毕。

摘要:研究了一类捕食-食饵模型, 其中捕食者的密度干扰项的系数与食饵密度有关。首先, 利用Leray-Schauder度理论, 通过计算不动点的指数, 结合特征值的比较原理得出了正平衡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然后, 利用Turing理论, 讨论了该模型半平凡解的稳定性情况;最后讨论了解的渐近行为, 运用半动力系统的一致持续理论给出了正解一致持续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平衡解,不动点指数,稳定性,一致持续

参考文献

[1] Ko W, Ryu K.Coexistence states of a predator-prey system with non-monotonic functional response.Nonlinear Anal (Real World Appl) , 2007;8 (3) :769—786

[2] Yi F Q, Wei J, Shi J P.Bifurc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in ahomogeneous diffusive predator-prey system.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009;247 (5) :1944—1977

[3] Turchin P, Batzli G O.Availability of food 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rvicoline rodents.Ecology, 2001;82 (6) :1521—1534

[4] Beddington J R.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parasites or predatorsand its effect on searching efficiency.J Animal Ecol, 1975;44 (1) :331—340

[5] DeAngelis D L, Goldstein R A, O′Neill R V.Amodel for trophic in-teraction.Ecology, 1975;56:881—892

[6]叶其孝, 李正元.反应扩散方程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7] Ryu K, Ahn I.Positive solutions for ratio-dependent predator-preyinteraction system.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005;218 (1) :117—135

[8] Dancer E N.On positive solutions of some pair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Trans Amer Math Soc, 1984;284:729—743

[9]李艳玲, 马逸尘.具有饱和项的互惠模型正解的存在性.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3;37:650—656

[10] Dancer E N.On the indices of fixed points of mapping in cones andapplications.J Math Anal Appl, 1983;91:131—151

[11] Hsu S B, Waltman P.On a system of reaction-diffusion equations a-rising from competition in an unstirred Chemostat.SIAM J ApplMath, 1993;53:1026—1044

运动正解 篇8

脉冲积分方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积分方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率先应用生物学和医学的数学模型。文献[1]利用不动点指数理论研究了Fredholm脉冲积分方程 (即下面的方程 (1) ) , 当H (t, s, x) 及Ik (x) 在无穷远处满足次线性条件时, 两个正解的存在性。本文拟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锥拉压不动点定理考虑如下方程 (1) 两个正解的存在性。其中, 本文用H (t, s, x) 的控制函数 (见下文 (H3) ) 及h2 (x) xΙk (x) x的上极限 (见下文 (H4) ) 来代替文献[1]超线性及次线性条件, 两者是互不相容的。

本文考虑如下Fredholm脉冲积分方程

x (t) =JΗ (t, s, x (s) ) ds+k=1makΙk (x (tk) ) (1)

式 (1) 中J=[t0, t0+a], t0<t1<…<tk<…tm<t0+a, HC[J×J×P, P], , akR+。IKC[P, P], (k=1, 2, …, m) , P为Banach空间E中的锥, N为正规常数。PC[J, E]={x:JE|x (t) 在ttk时连续, t=tk左连续右极限存在}。规定其范数为xpc=suptJx (t) 。显然PC[J, E]是一个Bannch空间, PC[J, P]={xPC[J, E]:x (t) ≥θ, tJ}是PC[J, E]的锥。

方程 (1) 的正解是指xPC[J, P], x满足方程 (1) 且不恒为θ

规定a*k=ak, (k=1, 2…, m) , Pr={xP:‖x‖≤r}, P*r={xPC[J, P]:‖xPCr}。

定义算子A如下:

(Ax) (t) =JΗ (t, s, x (s) ) ds+k=1makΙk (x (tk) ) (1) ′

式 (1) ′中xPC[J, P]。

1 预备知识及引理

为了方便, 先给出以下假设条件。

(H1) 对任意的r>0, H (t, s, x) 在J×J×Pr上有界且关于t一致连续;存在非负常数τrσr (k) , 使得2aτr+k=1mak*σr (k) <1

(H2) 存在ε (0, min{12, Ν}) , tm<a*<b*<t0+a, 使得对任意的u, sJ, tJ1, xP, 有H (t, s, x) ≥εH (u, s, x) 。其中J1=[a*, b*]。

(H3) 存在g1, g2∈C[J×J→ (0, +∞) ], h1, h2∈C[P, P], 使得H (t, s, x) ≤g2 (t, s) h2 (x) , 对任意的tJ, xP成立;H (t, s, x) ≥g1 (t, s) h1 (x) 对任意的tJ1, xP成立。

(H4) 0lim¯x0, xΡh2 (x) x<m, 0lim¯x0, xΡΙk (x) x<m, 0lim¯x, xΡh2 (x) x<m, 0lim¯x, xΡΙk (x) x<m, 其中m=[Ν (suptJJg2 (t, s) ds+k=1mak]-1

(H5) 存在φ*∈P*, 使得对任意的x>θ, 有φ* (x) >0, 而且存在η>0当xPεΝηxη时, 有

φ* (h1 (x) ) >* (x) (2)

式 (2) 中l= (suptJ1J1g1 (t, s) ds) -1

为证明本文主要结果, 先给出以下引理。

引理1[1] 设P为Banach空间E中的锥, Pr, s={xP:r<‖x‖<s} (s>r>0) 若A:Pr, sP为严格集压缩算子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 Axx, xP, ‖x‖=r;Axx, xP, ‖x‖=s

(b) Axx, xP, ‖x‖=r;Axx, xP, ‖x‖=s

A有一个不动点xPr<‖x‖<s

引理2[2]xPC[J, P]为方程 (1) 的正解, 等价于x为积分算子 (Ax) (t) =JΗ (t, s, x (s) ) ds+k=1makΙk (x (tk) ) PC[J, P]中的不动点。

引理3[3] 设 (H1) 满足, 则A:P*rPC[J, E]是严格集压缩算子。

引理4[4] 设 (H2) 满足, 则A (K) ⊂K, K={xPC[J, P], x (t) ≥εx (s) , tJ1}。

3 主要结果

定理 若 (H1) — (H5) 成立, 则方程 (1) 至少有两个正解x1, x2且0<‖x1‖PC<η<‖x2‖PC

证明 由 (H4) 可知, 存在0<r1<η<r3及τ>0, 使得对任意的xP, ‖x‖≤r1和‖x‖≥r3有

h2 (x) ‖≤ (m-τ) ‖x‖, ‖Ik (x) ‖≤

(m-τ) ‖x‖ (3)

因此, 任意的xP, 有

h2 (x) ‖≤ (m-τ) ‖x‖+M, ‖Ik (x) ‖≤

(m-τ) ‖x‖+M (4)

式 (4) 中M=max {M0, M1, …, Mm}, M0=sup {‖h2 (x) ‖:xPr3}, Mk=sup {‖Ik (x) ‖:xPr3}, (k=1, 2……m) 。令r2>max {-1, r3-1}。以下分步证之。

第一步 证Axx, 任意xK, ‖xPC=r2 (5)

反之, 若存在x0∈K (K的定义见引理4) , ‖x0‖PC=r2 使得Ax0≥x0。由KP的正规性得,

inftJ1x0 (t) εΝx0ΡCεΝr2>r3

此处N为锥P的正规常数。从而由 (H3) 及 (4) 得,

x0 (t) Ax0 (t) Jh2 (x0 (s) ) g2 (t, s) ds+k=1makΙk (x0 (tk) ) Jg2 (t, s) ds×h2 (x0 (s) ) +k=1makΙk (x0 (tk) ) [ (m-τ) x0+Μ] (Jg2 (t, s) ds+k=1mak)

从而x0ΡC[Ν (suptJJg2 (t, s) ds+k=1mak) ]×[ (m-τ) x0ΡC+Μ]m-τmx0ΡC+Μm<x0ΡC

矛盾。故式 (5) 成立。

第二步 证Axx, 任意xK, ‖xPC=r1 (6)

反之, 若存在x1∈K, ‖x1‖PC=r1, 使得Ax1≥x1。

则由 (H3) 及式 (4) 得

x1 (t) Ax1 (t) Jg2 (t, s) dsh2 (x1 (s) ) +k=1makΙk (x1 (tk) ) [ (m-τ) x1] (Jg2 (t, s) ds+k=1mak)

从而

x1ΡC[Ν (suptJJg2 (t, s) ds+k=1mak) ] (m-τ) x1ΡCm-τmx1ΡC<x1ΡC

矛盾。故式 (6) 成立。

第三步 证Axx任意xK, ‖xPC=η (7)

反之, 若存在x2∈K, ‖x2‖PC=η, 使得Ax2≤x2。令λ=min{φ* (x2 (s) ) |sJ1}

KP的正规性得, 任意tJ1, Nx2 (t) ‖≥εx2‖PC, 故ηx2εΝx2ΡCεηΝ

从而由 (H3) 及式 (2) 可得,

x2 (t) ≥Ax2 (t) ≥∫J1h1 (x2 (s) ) g1 (t, s) ds

由 (H5) 可得, 存在φ*∈P*, 对任意tJ1, 有

φ* (x2 (t) ) ≥∫J1φ* (h1 (x2 (s) ) ) g1 (t, s) ds>

J1* (x2 (s) ) g1 (t, s) ds

λlJ1g1 (t, s) dsλ

这于λ的定义矛盾。从而式 (7) 成立。

η的选取可知η>r1, 又η<r3<εΝr2<r2, 故r1<η<r2。

由引理1, 引理3, 引理4及式 (5) , 式 (6) , 式 (7) 可得A有两个不动点x1, x2∈Kr1<‖x1‖PC<η<‖x2‖PC<r2

再由引理2即得结果。证完。

摘要:讨论Banach空间中Fredholm脉冲积分方程x (t) =∫JH (t, s, x (s) ) ds+∑k=m1akIk (x (tk) ) 。其中J=[t0, t0+a], t0<t1<…<tk<…tm<t0+a, H∈C[J×J×P, P], , ak∈R+, IK∈C P, P, (k=1, 2, …, m) , P为Banach空间E中的锥, N为正规常数, 并且利用非线性泛函分析中的锥拉压不动点定理和脉冲积分方程中的摄动技巧, 得到此方程至少有两个正解的存在性结果。

关键词:不动点定理,锥拉压,脉冲方程,正解

参考文献

[1] Guo Dajun, Lakshmikantham V, Liu Xinzhi.Nonlinear integral equa-tions in abstract spac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87

[2]郭大钧.非线性泛函分析.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郭大钧, 孙经先, 刘兆理.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泛函方法.济南:山东科学科技出版社, 2006

奇瑞“三生一”是正解 篇9

2012年5月,奇瑞集團通过一些动作向大众传递了一个信息:奇瑞要将自2009年以来实行的多品牌战略进行调整,将乘用车品牌全部回归到“奇瑞”的大旗之下。在现代商业社会,一个企业的重大战略调整无外乎两点:1.行业调整,从此改行;2.品牌调整,把名头换了。奇瑞这次重大的战略调整,一定是深思熟虑之后,经过对自身处境的种种考量之后作出的决定,是慎重、谨慎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奇瑞品牌“三生一”的合理性。

车的江湖不景气

中国加入世贸及紧随其后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车市带来了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而车市江湖上更是门派林立,不过当时是相安无事,因为大家都能赚到钱,大家都有口饭吃。但从2009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车市也受到严重影响,北京、上海,一个开始摇号,一个开始挂牌拍卖。巨型城市的扩张步伐显然没有满足人们对于行车的热切希望,而其他的二线城市也快步向自身汽车容量的临界值跑步前进,很多城市的车位价格也已远远高出房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的后坐力开始凸显,赚钱远没有从前那么轻松,这也让很多人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智,汽车消费就不仅要面临内部不同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同时也要面临与其他生活开支的竞争,这是车市无法改变的经济大环境。

城市化与汽车文明的过程中,很多国家和城市都要面临其他的考验:环境压力与交通压力。随着近年汽车文明的熏陶,中国汽车消费已大部分脱离了炫耀性消费的阶段,而开始将汽车的使用功能作为首要参考因素,汽车已变成了家庭的代步工具,而这个代步工具在面临着频率和程度都愈演愈烈的堵车场景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时间更为准确的城市公交或轨道交通工具,这是车市无法改变的社会大环境。

以上两点的白描就是要表达汽车行业的行情已不同以往,越来越多合资品牌、进口车的大幅杀价等措施已让国产车的价格优势消失殆尽,而很多地方的小品牌又不断地杀入这个市场,就让整个市场生态变得混乱和滞销。我们看到,奇瑞、吉利和长城也纷纷“精兵简政,收缩战线”,这是形势所迫。继续用多品牌战略在市场上,成本高昂、所得微薄,又很难在市场份额或品牌号召力上杀伐掠地,所以,这样的回收策略是顺应大局的。

招式错位,定位细分混用

细分与定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术概念,但是一部分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很模糊,该先定位的时候去细分了,该细分的时候又跑去定位。严格而言,定位是心理层面,细分是实际销售层面,两者往往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有时先细分,再根据细分市场定位;有时先定位,再去开辟不同的细分市场。

然而,定位是品牌层面的,解决的是品牌形象与品牌特质,以及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想象与描述等此类问题。细分则是根据产品的不同特质去选择“比较易于描述”或“生活方式等行为较为相似”的某一群落消费者。

奇瑞品牌是以非常良好的细分手段杀入汽车市场的,奇瑞QQ的出世,细分精准、拿捏恰当,在前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既占领了市场又打出了名堂,其后的旗云品牌也表现不俗。但是细分与定位的手段必须相辅相成,而且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因为在理论书籍中,我们总默认一个假定而忽略一个现实,我们默认的假定就是消费者对于同一类总有差异化的需求;我们忽略的现实就是竞争者对于细分市场蚕食。而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和消费者的竞争策略就必然要求我们对于自己的营销策略作出提前的调整——虽然奇瑞前期充分满足了一部分细分市场的需求,但消费者的需求还在不断进步和变化,这一点是奇瑞没有抓住的。

而最关键的,奇瑞品牌除了前期树立了一个国车的品牌形象之外,没有在定位上下功夫,反而一直在细分。以东方之子细分中端市场,以瑞麒、瑞麟细分中高端市场,过于强调产品的细分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这一点从奇瑞已经裁掉的一百余研发品中可见端倪。若将奇瑞进行拟人化描述,这个人缺乏一个统一的形象,这就是定位与细分的最根本区别。但可喜的是,奇瑞在竞争中已经成熟并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做出了正确的调整。

注重品牌逻辑

逻辑,实际上代表一种合理性和一种常规。人对新事物需要一个认知过程,就如同一个人接触一个新同学、新朋友一样,往往是的递进关系:你叫什么、你从哪来、你能干什么、最后才从为人处世中得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结论。

起初,没有人知道奇瑞是谁,奇瑞是新生的,也是陌生的,他缺乏品牌的历史根基和品牌背书,他就像一个横空出世的侠客,杀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最终的比拼是要靠一个稳定的武功体系去支撑,单一的侠客总没有一个大门派实力雄厚。

消费者对于信息的接收既是有限的,又是有选择性的。在某一个汽车行业井喷的阶段,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进行染指,这就是汽车品牌的战国时代。但是春秋有五霸,战国也会有七雄,最终要走向大一统。而这个过程就是相互杀伐,充满了竞争和存亡的品牌之争,很多消费者只能记得一部分世界名牌和一些所谓大牌子,其他的牌子统统称之为杂牌子,特别是对于汽车这样的工业品,消费者更看重企业的历史、实力和以往的成绩。

因此,此时的奇瑞在进行产品细分的同时,应积极建设奇瑞品牌的合理性,让其有存在于消费者心智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的建立,其他成熟汽车品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手段实现:

首先,技术层面实现自身的独有技术,通过技术背书来对品牌赋魅。如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法国品牌强调的底盘技术,德国品牌的变速箱和涡轮增压技术,其行为的本质都是在通过专业技术背景来加强其品牌的合法性。通过强调自身在专业领域的专业性,能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并可以此为基点,进行定位、细分。而就在最应该进行技术赋魅的时候,奇瑞品牌却在忙于在乱战中抢夺山头,忘了为自己树起一杆技术大旗。

其次,提出明确的品牌诉求。明确的含义分为两层:一为清晰,二为集中。定位不仅要靠广告,更要靠公关和品牌所宣扬的生活方式,必须将品牌诉求与消费者需求息息相关起来。消费者对于车的基本需求不会变,但是要有一席之地,必须在产品某一方面与竞争对手不同,不同的就是你的产品要比竞争对手做得好,或同样的质量,你的价格更低。

在品牌建设初期,一定要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奇瑞的“动静皆风云、激情原动力、一切由我掌控”,这样看似大气的语词组合,却显得大而无当,徒有其表。另外,针对不同车系提出不同广告语、宣传片的做法,更是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在“我是谁,从哪里来”的问题被错过之后,又错过了增强“我能干什么”这样的品牌形象强化期,没能形成品牌差异化。

再次,与细分群体的其他消费品进行比附。在定位策略中有一个比附定位,通过使产品或者品牌出现在消费者的其他生活情境中,来加强自身的品牌形象。如一些品牌等赞助高尔夫、举办F1等。这样的做法,奇瑞似乎做得少一些,而长城参加一些拉力赛的做法就是在按照这个套路出牌。

“三生一”的未来想象

道德经言:“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奇瑞品牌的“三生一”不是倒退,而是九九归一,重塑“一”的过程。笔者相信奇瑞自2011年开始梳理品牌,到2012年正式宣布是一项成熟的举措,接下来,奇瑞可能会做一些其他动作来打造自身的金字招牌。

1.品牌梳理之后,必然要进行的就是产品线的梳理,使二者匹配。新产品线必然是针对不同的市场群体,有着鲜明的产品特色。而在统一品牌之后,不管做几个细分市场的差异化产品,在品牌的形象诉求和宣传口径上,都会统一行动。

2.在市场严酷之际,增强内力建设,如产品平台的设计,核心技术的研发,并通过适合的场合与渠道,发布一些突破性的信息,为统一后奇瑞品牌附加技术和服务魅力。

3.汽车作为一国重要的工业项目,是需要庞大资金作为支撑的,而且不论是对外收购或国内产能的整合,都需要强大资金作为支持。金融与市场是相得益彰的,市场理顺了,资本自然就被吸引来了,奇瑞已经在国内市场拥有了一定的资源,而吉利的收购与长城的海外建厂都给奇瑞一个不错的参照思路。目前,已经传闻捷豹品牌与奇瑞接触频频,若可能,奇瑞不如借助技术与资本力量,继续在国内市场下沉,并收编国内其他汽车品牌。

运动正解 篇10

在文[1,2]中, Wan和Jiang等人对用以下时滞微分方程描述的Hematopoiesis模型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该模型周期正解的存在性, 并假设a (t) , b (t) , γ (t) 均为以T为周期的正值连续函数.

而对于一个连续的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其解需要将其离散化.而对于周期模型, 被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其是否存在周期正解。于是,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对应于 (1.1) 的离散模型, 是否存在周期正解?

在本文的第二节当中, 我们将用Mawhin延拓定理研究[3] (1.1) 的用半离散化的方法[4]得到的如下相应离散模型周期正解的存在性:

我们总假设a (k) , b (k) , γ (k) 均为T周期的正值序列.这里, T为某一正整数.结合实际生物意义, 我们只考虑 (1.2) 的对应于初始条件N (0) >0的解.

为方便起见, 引进如下记号:

[a, b]={a, a+1, ..b}, 其中, a, b∈Z, 且a

对于T周期序列{f (k) }, 记:

2 周期正解的存在性

在本节中, 我们将使用Mawhin延拓定理来研究 (1.2) 的周期正解的存在性, 首先做如下准备工作.

令X和Y为实Banach空间, 令L:domL⊂X→Y是一个零指标F r e d h o l m算子, 投影P:X→X, Q:Y→Y连续并且有Im P=KerL, Ker Q=Im L和X=KerL⊕KerP, Y=Im L⊕Im Q.用KP:ImL→KerP IdomL表示L的广义逆, J:Im Q→Ker L是Im Q到Ker L上的一个同构映射.

引理2.1【延拓定理】[3]令X和Y为B a n a c h空间, 令L:dom L⊂X→Y是一个零指标Fredholm算子, Ω是X中的有界开子集, 设N:Ω→Y在Ω是L-紧的, 并且下面条件成立:

(a) 对于每个λ∈ (0, 1) , 当x∈∂Ω∩domL时, Lx≠λNx;

(b) 对于每个x∈KerL I∂Ω, QNx≠0

(c) Brouwer度deg (JQN, ΩIKer L, 0) ≠0

那么算子方程Lx=Nx在Ω∩dom L中至少有一个解.

引理2.2[5]设{u (k) }是周期为T的序列, 则对任意固定的k1, k2∈{0, 1, 2..T-1}, 下列不等式成立:

下面我们将给出模型 (1.2) 的T周期正解存在的主要结论.

定理若对于方程, 设其有唯一解ξ.则方程 (1.2) 至少存在一个T周期正解.

证明:对于 (1.2) , 令N (k) =eu (k) .则 (1.2) 变为:

则 (1.2) 有一个T周期正解当且仅当方程 (2.1) 有一个T周期解.下面证明方程 (2.1)

有一个T周期解.

令lT表示由所有T周期序列所形成的1l的一个子空间, 并对其赋予如下范数||·||:

容易验证lT是一个有限维的Banach空间.

则l0T, lcT均为lT的闭线性子空间, 并且

令X=Y=lT, 并且对于u∈X和k∈Z, 定义如下算子:

那么L为一有界线性算子, 并且

还有,

因此, L是一个指标为零的Fredholm算子.

我们再构造两个投影P和Q如下:

显然, P和Q连续, 且有:

进一步地, 广义逆 (对L) KP:ImL→KerP∩dom L存在, 其表达式如下:

不难看出QN和KP (I-Q) N连续, 由于X为有限维的Banach空间, 由A r z e l a-A s c o l i定理, 对于X的任意有界开子集Ω, KP (I-Q) N (Ω) 和QN (Ω) 均是相对紧集, 因此, N在Ω上是L-紧的.

为了应用延拓定理来获得主要结论, 下面我们将致力于寻求满足条件的X的有界开子集Ω.对应于如下算子方程

我们有

设{u (k) }∈X为 (2.2) 对应于某个λ∈ (0, 1) 的一个解.在 (2.2) 两端对于k从0到T-1求和, 可得

所以我们得到

于是, 有

进一步有

则必然存在k0∈{0, 1, 2...T-1}, 使得b (k 0) e-γ (k 0) eu (k0-[τ]) -u (k 0) ≤a.

进一步地

两边取对数得

现在考虑曲线y1=γex及y2=M1-x, 并且构造函数g (x) =γex-M1+x.易知g (x) 为R上的连续函数且有xli→+m∞g (x) =+∞, lim g (x) =-∞.于是, 由零点定理知, g (x) 必有零点.又xg→'- (∞x) =γex+1>0, 所以g (x) 单调递增.于是曲线1y与y2必有唯一交点, 不妨设交点横坐标为x0.于是, 由图像可知, 当x≥x0时, 有γex≥M1-x.结合 (2.4) 式, 则有l∈{x|γex≥M1-x}, 故l≥x0.易知, 必存在1k∈[0, T-1], 使得u (k1) =l, 即

而另一方面, 据 (2.3) 式有:

且, 所以, 得:

则必存在k2∈[0, T-1], 使得b (k 2) e-u (k 2) ≥a, 即

两边取对数, 于是

最后, 据 (2.2) 式有

结合 (2.3) 式, 可得

于是, 由式 (2.5) , (2.6) 以及引理2.2, 得

由已知条件, 方程有唯一解ξ.下面, 记M3=x0-2Ta, M4=M2+2T a.令M=max (M3, M4, ξ) , 取B=M+1, 于是, 即证明了算子方程Lx=λNx在X中的任意一解{u (k) }均满足u

当u∈KerL I∂Ω时, u为R中的一个常数, 且u=B.因此,

即引理2.1中的条件 (b) 成立.

下面, 验证延拓定理中的条件 (c) 成立.取J为恒等映射并由拓扑度的性质, 通过直

接计算, 得

至此, 我们已证明了Ω满足引理2.1的所有条件.因此, 我们由引理2.1得, 算子方程L (u) =N (u) 在dom L∩Ω中至少有一个解, 从而 (1.2) 至少存在一个T周期正解.证毕!

参考文献

[1]Wan aying, Jiang daqing.Existence of Positive PeriodicSolutions for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J].Kyushu Journalof Mathematics, 2002, 56 (1) :193-202.

[2]Wan aying, Jiang daqing, Xu xiaojie.A New ExistenceTheory for Positive Periodic Solutions to Functional DifferentialEquations[J].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04, 47 (8) :1257-1262.

[3]郭大钧.非线性泛函分析[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Fan yonghong, Li wantong.Permanence for A DelayedDiscrete Ratio-Dependent Predator-Prey System with HollingType Functional Response[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and Applications, 2004, 299 (1) :357-374.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电站下一篇:建设工程监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