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教学模式

2024-08-17

“三小”教学模式(通用12篇)

“三小”教学模式 篇1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PLC技能与实训》课程中运用“三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在小班中开展《PLC技能与实训》课程的各种教学实训项目, 以小竞赛的形式开展小项目教学,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

关键词:三小,教学模式,对策

一、提出问题

随着微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PL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使其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这一发展形势及需求,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已成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是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业生产自动化、常用机床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但是, 目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机电行业的人才需求。这与职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学生动手技能的优劣是密切相关。因此, 探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改革、研究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三小”教学模式简介

所谓“三小”教学模式是指“小班制、小项目、小竞赛”教学模式的简称。

什么是小班制顾名思义, 相对于现今中小学每个班50人左右的大班规模, 小班的规模在30人以下。

小项目是指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 自主开发一些项目教材, 将一些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有机地融入一些小项目里面。

小竞赛正是在PLC课堂教学中引进了竞争抢分的激励机制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为学生实现心中的愿望创造了条件, 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就自发地调动起来, 自主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三小”教学模式实施对策

(一) 完善教材, 合理分配实训教学项目

目前, 我校机电专业人数规模在30人以下, 完全符合小班制的特点。虽然现有的《PLC技能与实训》教材众多, 但是大多数教材实训项目多、实训项目难度大、实训项目和设备不一致, 根本不符合本校中职学生的需求。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PLC技能与实训》的校本教材。本教材把实训项目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相结合, 与职业岗位紧密相连, 共有十四个实训项目:手电钻PLC控制、自动卷闸门PLC控制、卷扬机PLC控制、消防泵PLC控制、闪烁灯控制、四节皮带运输机控制、机械手控制、交通灯控制、高压风机的PLC控制、简易密码锁控制、音乐喷泉控制、洗衣机控制等。

如何把握每个小项目呢?这是“三小”教学模式的关键点, 在PLC教学过程中, 我是这样操作的, 例如:“交通灯”项目实训分成以下三个小项目。小项目一:按一下启动按钮, 南北方向:绿灯亮6S后熄灭, 黄灯亮3S后熄灭, 红灯亮9S后熄灭;小项目二:小项目二:按一下启动按钮, 南北方向:绿灯亮6S后熄灭, 黄灯闪烁3S后熄灭, 红灯亮9S后熄灭;小项目三:按一下启动按钮, 南北方向:绿灯亮6S后熄灭, 黄灯闪烁3S后熄灭, 红灯亮9S后熄灭;东西方向:红灯亮9S后熄灭, 绿灯亮6S后熄灭, 黄灯闪烁3S后熄灭。第一个小项目侧重学生完成某个方向红绿灯亮的顺序编程设计, 第二个小项目重点把握如何设置黄灯“闪烁”, 第三个小项目则把前两个项目结合起来统一完成总的实训项目要求。这样就把一个难度较大的“交通灯”实训项目分为三个项目,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学生容易理解, 也能自己设计程序,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二) 小竞赛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以竞赛促教学

学生都喜欢玩游戏,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更带有目的性———渗透教学内容, 实现快乐学习。因此, 如何“游戏”、如何竞赛就是当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教学中的游戏竞赛基本方式有“问题抢答”、“相互修正”“情境扮演”“小组竞赛”等。当中最容易操作的是“问题抢答”, 适用于一些基本的、简单的知识点教学和检验中。PLC教学中经常会用“问题抢答”来描述PLC的常用指令的功能特点和用法, 而“相互修正”多用于小组进行互评和小组成果展示, “情境扮演”用于引入新课小项目, 让学生充分了解任务要求。“小组竞赛”是“小班制、小项目、小竞赛”三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PLC教学中, 小组竞赛往往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小班制为前提, 开设小项目和小竞赛, 以小项目为内容载体, 设置了卷扬机PLC控制、闪烁灯控制、四节皮带运输机控制、机械手控制、交通灯控制、音乐喷泉控制小竞赛, 通过加分激励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小项目,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三小”教学模式在《PLC技能与实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实施“三小”教学, 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引下, 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明显减少了, 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下面是我校机电专业近两年来《PLC技能与实训》班级平均成绩从中可以看出, 通过“三小”教学, 学生专业兴趣浓, 班级成绩明显提高。

不同的教法, 不同的效果, 形成鲜明的对比。实践证明, “三小”教学模式, 能提高中职学生机电专业的教学质量, 培养机电行业合格人才, 具有教学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季涛.小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潍坊学院学报, 2008.

[2]闫丽华.PLC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职教论坛, 2004.

“三小”教学模式 篇2

孙守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校视察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下面我就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作一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属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6个班,小学31个班,共有在校学生800余人。所属片区8个学校,共有教师64人。

二、成绩与收获:

1、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成绩喜人:

在09---10学年全县抽测评比中,我校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成绩喜人:小学三年级语文、数学双双获同类学校第一名,科学、思品获全县同类学校第二名;小学四年级思品获县同类学校第三名;小学五年级语文获县同类学校第三名,数学获第二名;思品获第三名;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也在全县同类学校中上水平。我校海联希望小学,永安小学两个村小的教学成绩优异,各年级各学科成绩排列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在09---10学年全县抽测评比中,我校初三年级综合评价名列同类学校第三名,初一年级名列同类学校第四名,初三升入国重2人,省重15人。

2、县级专项展示

红星小学罗茜老师在全县科学课堂展示中荣获一等奖。

三、教育教学管理回顾

(一)树立明确目标,切实制定计划,强化并且落实“育人为本”的理念。认真组织实施,以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保证均衡和谐发展。

(二)常规工作是基础,规范尊重是保障。我们总的思路是:

认真贯彻落实教研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以基本功培训为活动组织形式;重视常态课教研活动;以学科素养展评活动为抓手,全力提高学生成绩。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在活动中育人”

三月文明礼貌积累成为习惯,五月青年节爱国主义形成高潮,六一儿童节,我们的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一.二九”古诗文朗诵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四、存在的问题

1、各年级成绩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小学四年级和初二成绩较差。

2、A段学生人数不多,B段学生人数也只能居于中等偏上水平。

3、综合科成绩还需提高。

4、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待加强。

5、教师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新教师和个别村小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五、改进措施

1、加强领导管理,注重分片负责。

2、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和监控。

3、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督查。

4、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5、重视校本研修和教研工作。

6、加强目标管理,注重单元过关,做好质量分析。

7、开辟第二课堂,增添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8、注重A段和B段学生的培养,重视各科平均分的提高。

9、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严格控制学生流失。

10、以考核和绩效考核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

六、近期工作成效

1、教学秩序正常。教师无不假不到的情况,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明显减少。

2、学生行为习惯逐步规范,乱扔垃圾果皮的现象基本杜绝,进网吧游戏厅的学生明显减少。

3、课堂秩序良好,学生作业明显进步。

4、根据上期期末考试情况各年级A段、B段学生人数增加,平均分提高幅度较大。

5、教师备课规范,资料齐备,作业批改认真完整。

6、学生课外活动量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深入课堂。

7、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参加各类研修和培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七、今后努力方向

独特的北方三小民族文化遗存 篇3

[关键词]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桦树皮文化

北方三小民族是指生活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其中,鄂伦春族自称“奥老浅博耶”,意为“山岭上的人们。先民游猎于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广阔地区,世世代代狩猎在茫茫的林海中。直到1953年以后,他们才走出白桦林,开始定居下来,结束了“桦皮做房地当炕,终年游猎山岗上”的生活。鄂温克族,其族名原意为居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祖先早年生活在贝加尔湖山区。明末清初东迂到黑龙江沿岸,后又迁至嫩江一带居住,素以武勇强悍而著称。“达斡尔”意为“开拓者”。达斡尔族是契丹人的后裔,十七世纪中叶,主要分布在外兴安岭以南与黑龙江北岸地带。清朝初年,由于朝廷对黑龙江流域部族的征服及沙俄的侵扰,致使达斡尔人纷纷迁入嫩江流域。达斡尔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从事田园耕种和牧、渔、猎等多种经营。三小民族多信仰原始的萨满教,崇拜自然万物。

桦树皮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北半球特有的物质文化。由于北方三小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地处大小兴安岭,桦树遍地丛生,这里的人民接受了大自然的馈赠,在初夏时节剥取桦树皮,大量桦树皮经勤劳人民的双手,变成了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及工艺品。如桦皮器皿、桦皮船、信仰萨满教的桦皮工艺品等,形成了古朴典雅的桦树皮文化。桦树皮文化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方法独特、流传至今。据考古研究,在黑龙江省镜泊湖南的莺歌岭原始遗址出土的桦树皮器皿,距今有三千年的历史,一九五九年,在呼伦贝尔盟发现的鲜卑墓中,出土了桦树皮制品的弓囊和器皿二十余件。这充分证明了桦树皮文化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至今,北方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及达斡尔等民族,仍然不同程度地遗存着桦树皮文化的传统。

一、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

《龙沙纪略·物产》记日:“鄂伦春宜桦,冠屡器具庐帐自制,皆以桦皮为之”鄂伦春族最擅长制作的桦树皮用品有衣箱、靴帽、水涌、篓子、盆、帽盒、针线盒、烟盒、药盒、碗等,质朴天然,极富情趣。此外,鄂伦春人还擅长用桦皮造船。窄长的桦皮船的船底和船帮都是选用大张无孔的桦树皮制做而成,结实耐用、携带轻便,

他们非常重视在桦皮制品上进行装饰,用雕绣及骨针点刺等手段在器皿上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纹样多为直线纹、三角纹、点刺纹、半圆纹等几何形纹及花草、树木纹等

二、鄂温克族的桦树皮文化

桦树皮在鄂温克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首先,以服饰为例:如形似斗笠、装饰花纹图案的桦树皮帽。还有桦树皮鞋和各种桦树皮针线盒、针线包以及盛放衣物的各式桦树皮箱、盒等。

其次,以饮食用具为例包括杯、盘、碗、碟、盒、篓、桶等,上面装饰花纹图案。如鄂温克语称“阿萨”的桦树皮碗,这种碗规格多变,内为紫黄色,外为白色的桦树皮面。因桦树皮隔热性好,这种碗盛热汤不烫手桦树皮桶,又称“洪给刊”、“木勒刻”,是用长方形桦树皮做壁,用圆形桦树皮包缝在桶壁底部,桶壁绘有花纹。

再次,以居住方式为倒由于鄂温克族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因此,居住方式也很适应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撮罗子”,即用桦术等搭成锥状架子,夏天用桦树皮盖上围子,经过特殊处理,防雨、防晒。鄂温克人还采用桦树皮编炕席。另外,鄂温克族有“风葬”的习俗,用桦树皮裹尸,挂在两树间或放在架子上。

最后,以交通工具为例:普遍使用鄂温克语称为“佳乌”的桦树皮船,是鄂温克人的重要交通工具这种桦树皮船以松木为骨架,外包桦树皮,船体轻便。行驶敏捷。

除上述衣、食、住、行中使用桦树皮制品外,还有许多用途各异的桦树皮制品。例鄂温克语称“俄木和”的桦树皮摇篮,以桦树皮为原料,制作的各种动物形象的儿童玩具,鄂温克人供奉的“德力格了神”,即用桦树皮剪成模型、涂色制成的宗教用途的桦树皮制品等。

鄂温克族桦树皮制品的装饰纹样有花草、树木、山峰、石崖等自然图案、几何图形、动物图案等,组成装饰带和适合纹样。花草纹和驯鹿纹在桦树皮器皿装饰中独具一格。装饰技法多以压花、画花、划花、刻花、点刺花和拼贴为主、、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用接榫的方法处理桦树皮的接头,尤其在接榫处贴花,既美观又结实,是十分独特的技艺。

三、达斡尔旅的桦树皮文化

达斡尔族和其他民族一样,用桦树皮做桦皮篓、罐、桶、盒等。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在装饰手法上进行了创新。装饰手法有镂刻纹、刻划纹、压印纹、绘画纹等,其中,镂刻纹和绘画纹是其他民族没有的,在造型艺术中形成了独立的一种艺术,通常采取以云圈纹为主的多层次的连环、对称、辐射的形式。用来做桦树皮制品装饰纹样的底样,装饰风格粗扩而豪放,表现出狩猎民族的纯真情趣。使原始桦树皮制品发展成装饰风格极强的、独特的北方狩猎民族的桦树皮文化。

“三小”教学模式 篇4

本刊讯中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2016年9月9日,北京海淀中关村第三小学以“感恩·幸福”为主题的“大家三小·桃李天下”教师节庆祝活动在万柳北校区召开。

刘可钦校长为广大教师送上了节日的祝福,指出我们要感念师恩。他们还特别邀请到为学校建设付出青春与汗水的60多位退休教师。在诗朗诵中,三小学生用“鞠躬礼”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敬意与爱戴。别样的神秘礼物“桃和李”也让现场教师惊喜不已,寓意老师桃李满天下,更是对教师辛勤育人的赞美,希望“大家三小”的所有学子都能够成长为芬芳的桃李,做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和平三小的学乐云教学纪实 篇5

让一所薄弱校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 和平三小学乐云教学纪实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教学席卷而来,教育发生了革命式的变革。作为“人人通.学乐云平台”使用的先行学校——乌兰浩特市和平第三小学,在信息化大势所趋之时,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师生面貌焕然一新,信息化带动了学校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5月6日,记者走进乌兰浩特市和平三小,正值学校召开“互联网来袭 信息化势在必行”——“学乐云平台”使用家长培训会,家长信心十足,满面春风,师生脸上洋溢着微笑与幸福。是什么让一所城效结合部的学校焕发出新的魅力与生机,不由得让人想寻个究竟?

一、“学乐云平台”给教师、家长、学生带来的变化 采访中得知,和平三小在乌市教育局“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精神引领下,认真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尤其是2015年11月“学乐云平台的”的引进,全校师生全部注册,开启了线上线下大融合的教育探索历程,学校把“网络空间学习人人能”作为学校特色目标,全校师生凝心聚力,锲而不舍,潜心研究,执着追求,教与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研究的热情高涨;学生学习空间不断拓展,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家校的沟通更紧密了。

1.老师的变化。教学方式变了,研究的热情浓了。和平三小年轻老师吴月红说:学乐云平台“教师端”设置了“云盘、教案、预习、授课、作业”等内容,我备课再也不用愁了。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想制作课件,打开平台,春节的视频、音频、图片、PPT的课件映入眼帘,我根据班级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班学生的信息进行整合,课件几分钟就制成了,保存即可上课,真是方便快捷。与同伴、家长、学生交流、互动,虽然有些忙碌,但却乐此不疲。和平三小刘俊虹老师在使用学乐云平台辅助教学后,发帖深情的说:“以前我每天有时间时都关注手机里的微信或娱乐情况,现在我拿起手机只想进“学乐云平台”看看孩子的作业,与家长积极沟通,我们互相商讨孩子如何能够进步,是学乐云拉近了我和孩子、家长的感情,让我的上班热情再次点燃。”

音乐教师解传旭在首届“微论坛—微课大赛”说:“ 微课”给课堂带来的具大变化……翻转后的课堂老师把讲台让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兴趣上来了,单位时间内效率提高了,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满足了学生碎片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一师录一课,幸福全校生”

2.家长的变化,观念变了,与学校的联系更紧密了。六年一班汪健的家长发帖说:“因为有了学乐云,我看到了孩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家长的我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乐云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业形式多样了,丰富多彩的收发作业实现家校便捷沟通。让课堂向生活延伸,把课堂无限放大,二是孩子兴趣提高了。每天都吵着要将自己的作业发到学乐云中去,期待老师点评。这样的平台调动了孩子学习兴趣,我们家长喜欢,我们放心。”

一年一班王悦的家长看到美术老师上传孩子的画发帖说“学乐云” 这个平台真好,让我们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课堂上表现,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尤其是老师上传的微课,我们家长可随时指导孩子观看,原来孩子学习困难现在已经跟上了进度,同时还爱上了画画,每天闲暇时间总是拿起画笔……做家长的心理真开心,谢谢老师,辛苦了!。政教主任王春英上传“正视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跟帖:

二年一的赵天润和夏诗婷家长发贴说:

学乐云平台的运用,家长在班级圈、学校圈等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真正实现家校共育。当学校的工作有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时,教育的春天也就来了。

3.学生兴趣上来了,挡都挡不住 五年一班钱煜彤小朋友发帖说:“有了学乐云,我再也不会不写作业了。每天我都积极完成作业发到班级圈,等待老师和同伴的评论,作业完成后,我和小伙伴们有时还互发互动话题,相互交流感悟。因为用电脑学习,我还和爱打游戏的爸爸大吵了一架,后来他也了解了学乐云,经常发贴和老师互动,比我还痴迷呢!”

五年二班王麒小朋友发帖说: “ 这几个月,我们一直使用学乐云来学习。通过这个平台的使用,我喜欢上了学习。学乐云里,老师可以留作业,我们用手机APP或电脑完成作业学习,家长也可以互动;学校圈里,同伴之间可以分享新鲜事;云作业里同学上传作业,老师可以给我们点评,同伴也可互评,有时家长也来点赞呢;学习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不仅可在学校,而且还可以在家里,在任何地方都能完成学习;老师发了的微课,看了一遍不会,我们可以再看,一直到会了为止,是学乐云,让我跟上了进度,用手机在学乐云里与同伴互助学习真有趣,真希望电子课堂早日实现”。

二、学乐云平台助推信息化——薄弱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引进学乐云后,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在研究中探索出了和平“三小三段助学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15年就12月11日,全市中小学“微课制作.学乐云教学平台”培训会在和平三小召开。三位教学领导分别从“微课在学乐云平台的有效运用”、“学乐云平台教务管理”、“人人通学乐云空间学习——电子作业互动”三个方面作了“学乐云教学”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领导、参训教师的好评。2016年3月18日,和平三小领导为全市9所学校做运用学乐云平台进行“微课与翻转课堂研究”经验介绍,四个学科(英语、语文、美术、数学)的四位教师为兄弟学校做了四节翻转课堂观摩引路课,受到了与会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1月5、6日两天和平三小举行了首届“微论坛—微课大赛,23名专任教师全部参赛,历时两天的思维碰撞,让全体教师对学乐云平台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认识更深入了。在首届微论坛微课大赛的基础了,2016年 6月2日我校召开了“微课与翻转课堂”论坛,此次论坛,无论是教师的微课,还是对翻转课堂的感悟都有了质的飞越,学乐云平台的使用,新技术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一批年轻教师的课在我市脱颖而出,今年学校教学喜获丰收。刘长河主任获盟级教学能手、盟级学科带头人殊荣,9位教师以微课认识深刻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教导主任刘长河多次为兄弟学校做学乐云使用培训。学乐云平台的运用,使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学校信息化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学校信息化工作获乌兰浩特市“信息化突破奖”殊荣。

“三小”教学模式 篇6

1 举办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经过查阅资料与座谈,笔者了解到八、九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学习内容的逐步复杂加深,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呈现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能对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另外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也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

1.2 利用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四个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精心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二是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三是利用黑板报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四是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录像片,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大增后,笔者趁热打铁,搜集了一些思维训练材料,开展了两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讲座,让学生了解创造思维的特点及应用实例,让学生感觉到创造离他们并不远,只要进行适当训练,加上自身钻研,人人都能成为小发明家,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笔者又适时地举办了物理“三小”活动讲座,提出活动方案、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学生一呼百应,积极参与,在这种背景下,物理“三小”活动就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2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1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如《初中生世界》《科学大众》,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水循环》后,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水污染情况;学习《平面镜成像》后,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光污染的情况;学习《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针对某些生活中的现象,尝试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或提出疑问,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撰写小论文,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几年来,笔者组织了多次小论文竞赛,评选优秀小论文,对获奖论文颁发荣誉证书,并把部分优秀小论文集结成册,发放到每位参加学生手中,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几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组织开展了多次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身边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直尺、量筒、密度计、针孔照相机、蒸发演示器、角反射器、浮沉子、潜水艇模型等教学具,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对现有实验仪器进行改进或重新组合,搞些小发明、小创造,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物理组老师对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评奖,并隆重集会,请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奖,获奖的学生自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没有获奖的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积极肯干,经过几年的活动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提高,小制作、小发明的作品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在笔者的努力下,学校专门腾出一个教室作为自制教学具(小制作、小发明)的展览室,不定期带领学生参观,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

3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三小”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单干,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其他同学组成互助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发现,小组合作更适合他们,在小组中,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比如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好的创意及实施方案;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具体制作;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管理与协调;反省能力强的学生对小制作、小发明进行反省,评估,提出改进意见等,比如在制作浮沉子时,学生首先对浮沉子的原理进行探究(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搞明白后,再选择材料进行制作(这一过程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初步制作完成后,反省能力强的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实验,提高演示效果,美化制作工艺,使制作出来的作品既效果明显,又制作精致,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协调小组间同学各司其职,合作愉快,新的课程标准把合作学习作为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笔者发现在“三小”活动中,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合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4 利用“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1 课内外结合,培养创新精神

“课内”和“课外”各有其特点和功能,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的丰富的课外生活,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还为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机会,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和书本上获得知识进行创造力培养,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应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三小”活动,比如,笔者带领学生来到污染比较严重的盐河边,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污染源,排污口,采访一些重污染的工厂领导,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谈论,提出治理污染的措施,撰写小论文,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在实地考察,撰写报告过程中,拓展视野,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4.2 以“三小”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创造能力

“三小”活动是发明创造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三小”活动为科技小发明活动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是学生提高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从我们的研究实践来看,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首先,建立物理兴趣小组,物理兴趣小组是开展小发明创造活动最直接、最关键的组织,他们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或自由组合,在小发明设计及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里找到最先、最直接的帮助,物理兴趣小组它有信息广、信息量大、参与直接、活动灵便、提高创新能力快等特点,其次,举办科技黑板报,利用黑板报来传播科技活动的信息,既丰富了学生的科技知识,又直接为科技发明提供了思路,第三,开展多层次多品种的科技竞赛活动,此活动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设置突发问题,量筒损坏或天平损坏,要求学生在缺少量筒(或天平)的情况下,利用剩余器材完成测量密度实验,第四,建立小制作、小发明工作室,兴趣小组可以利用身边废旧品在工作室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第五,征集科技金点子,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中随时随地会发现一些自已认为是不顺心、不顺手的物品,对这些物品进行改进,使之顺心顺手而形成的方案,就是所谓的“金点子”,实际上,“金点子”就是不完善的小发明课题,把这些“金点子”编辑成题库,供学生推敲选用,成为发明创造的源泉.

通过近几年的活动情况看,物理“三小”活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好奇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创造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动脑、动手,最有效的途径是手脑并用,互相促进,在“三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应用科技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从而逐步掌握科学创新方法与社会实践,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良好科学素养,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劳动者,这是当今新课程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这些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进行实践活动,将“三小”活动与物理教学充分融合,使学生获得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温州市实施“三小”工程培养计划 篇7

浙江省温州市自2010年起, 全面启动培养“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的“三小”工程计划。目前温州共有200多所学校加入了“三小”培养基地。2011年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进一步完善了“三小”工程培养方案和基地学校建设管理办法。基地学校纷纷立足实际, 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 如开设“数学小论坛”, 举办“数学节”、“数学活动周”等活动, 开发“探究实验课”、“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建立文学社团”、“组织采风活动”、“开展主题征文”等, 使学习从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生活课题”。在多元化的方式下培养了一批热衷于做科研、写论文的学生, 并着实发现、选拔了一批具有数学、文学、科学潜质的青少年后备人才。

摘自《上海教育科研》/孙颖亮文

“三小”教学模式 篇8

——[英]约瑟夫·鲁

“劈开太行山, 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 誓把山河重安排。”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林州市 (原林县) , 是红旗渠的故乡, 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 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 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 国际美誉“世界第八大奇迹”。

经历了修建红旗渠的“战太行”、发展对外建筑业的“出太行”以及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建设的“富太行”三部曲之后, 林州人又步入了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美太行”新征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在“美太行”这一大的背景下, 林州市第三小学 (以下简称林州三小) 正在用以美助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 实现以美育美的“美教育”, 让学校成为师生“美学习, 美生活”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这里是一所完全超乎我想象的家乡小学, 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很幸福, 校长和老师们有追求, 有理想。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说。

最美校长

“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 承载着孩子们童年的欢笑和梦想;这里的每个生命都在尚美教育浸润下灿烂成长;这里的每颗心都在感受美、升华美、创造美, 践行‘美教育’新传奇。”林州三小校长郭青梅在其《青爱札记》扉页上这样写道。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有人说, 在众多的美女中, 知性美女应该是最有内涵、最有品位的了。采访中, 郭青梅给人的感觉是:独立、智慧、自信、干练、乐观,

这些特质决定了她就是一位秀外慧中的知性美女校长。

2009年, 郭青梅接任林州三小校长职务时, 这所创建于1994年的学校, 在前几任校长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但如何突破发展的“高原期”, 确立下一阶段新的发展目标, 成为众人关注而她又必须作答的一道难题。

2013年10月25日, 郭青梅 (左二) 与林州市教体局局长杨培森 (右二) 等共同做客新华网, 与广大网友共同探讨课堂改革与学校发展等相关问题

郭青梅没有急于作答, 她在观察, 她在读书, 她在思考。她说, 《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一所学校要想具有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是看有没有切合实际的学校文化。文化是什么?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不一定重视学生是否能获得高分, 但一定重视孩子们是否有教养;不一定重视教师是否有高学历, 但一定重视为人师者是否有高学养;不一定重视学校是否有现代化设备, 但一定重视校园是否有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郭青梅的带领下, 经过几年的摸索, 林州三小以“美教育”为抓手, 在继承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创新, 逐步形成“欲美求真, 欲美向善;以爱育爱, 以美育美”的尚美教育理念, 确立“美学习, 美生活”的大美教育观, 倡导“三风”建设, 即“人人都是老师, 人人都是学生”的校风, “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的教风和“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学风, 致力于培养有爱心、会创造、身心健康的美少年。

鉴于林州三小地势低洼, 办学条件已不能满足群众就学的实际需要, 林州市教体局决定在学校原址整体改造新建。2013年, 一座总建筑面积25354平方米, 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崭新校园呈现在人们面前。如今, 拥有两个校区的林州三小共有60个教学班, 3875名学生, 153名教职工。近日, 凝聚了无数三小人心血的《林州市第三小学未来十年发展纲要 (2014—2024年) 》正式出炉。这份8000多字的纲领性文件, 从学校战略、培养目标、组织结构、教师、学生、师生关系、课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决策、管理、管理者素养、评价、资源、家校协作与社会责任等15个方面进行了分别阐述, 为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郭青梅拿出一份《林州市第三小学人才培养方案》介绍说, 为有效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 提高学校的文化感召力和品牌影响力, 学校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侧重管理型人才 (管理技能) 培养的“雁序”计划, 侧重应用型人才 (教学技术) 培养的“蝶变”计划, 侧重开拓型人才 (研究能力) 培养的“鱼跃”计划, 侧重拔尖型人才 (综合素质) 培养的“龙腾”计划。目的就是为了让全体教职员工奋斗有目标, 工作有奔头, 让他们感觉到“工作着是美丽的”。

“办学条件好了, 我们要让林州三小的肌体流淌着文化的血液, 散发着精神的光芒。”郭青梅说, “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爱育爱, 以美育美’, 所以我要求教师经常追问自己:我爱我的学生吗?我会爱我的学生吗?我的学生感受到我的爱了吗?我的语言、行为美吗?我的课堂美吗?我们的教室、学校因我而美吗?”

“1.抄写《学记》原文两遍, 译文一遍;2.背诵《三字经》;3.阅读整本书至少一本;4.根据兴趣或爱好选择一样好玩的事情做……”今年暑假, 林州三小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像学生一样做作业。郭青梅介绍说, 这主要是源于对一个故事的思考:一个愚笨的牧者, 要把羊群赶回羊圈, 不仅要牧羊犬来帮忙, 还需用鞭子抽打头羊, 嘴角不停地叫喊, 东奔西走, 声嘶力竭, 使尽浑身解数, 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而一个聪明的牧者, 只需采一把新鲜的青草, 在头羊的眼前晃一晃, 头羊便会紧随其后, 羊群自然也会乖乖跟随, 走回羊圈。让教师和学生一起经历写作业的或乐趣或枯燥的体会时, 可能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以欣赏包容的眼光看待孩子们作业本上不太娟秀的字迹;会理解某个孩子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背会课文的苦恼;会切身体会到难以坚持的无奈……行为相近, 心便近了;心近了, 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可以想见, 在林州三小这片广袤美丽的草原上, 羊群在头羊的带领下, 欢喜吃草, 欢喜嬉戏, 欢喜回圈。远远的那边, 牧者正惬意陶醉……

在郭青梅的《青爱札记》中, 有一篇《保卫有特异禀赋的孩子》这样写道:安徽安庆一中应届毕业生程鹏以一封千字文自荐信, 敲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大门, 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不难发现, 程鹏的“国学之路”, 除了自己的痴迷和努力, 也离不开家长和学校为他提供的个性成长条件和环境。反观我自己将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 教过的学生可以万计, 难道就没有碰到一个在某方面有特异禀赋的孩子吗?如果我能给他们适宜的成长支持, 那会有多少“程鹏”呀!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及给社会带来的贡献又何尝是我能估量得到的呢!古人云: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又曰: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 必不再愧对吾生所从之业。

历史给了郭青梅一次“补过”的机会。在她倡导全校深耕阅读活动中, 有一个“读书奇才”:六 (6) 班的何钰杰同学。在开学后短短的一个月, 他就把学校配发的阅读教材第11册16篇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郭青梅听说后把这位同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亲自面试, 随便抽了一课, 何钰杰真的熟练地背了下来。于是, 郭青梅把他领到自己的书柜前, 找出《史记》、《后汉书》、《古文观止》和《道德经》四本书, 让他选一本自己喜欢的拿走阅读, 并且每一周要来交流一次读书体会, 何钰杰捧着那本《后汉书》如获至宝地走了。郭青梅说, 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有一个观点:创新人才是成长出来的, 而不是培养出来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不同, 而培养是按一个模子塑造人的。“我不知道何钰杰同学最终能在这方面取得什么成就, 但我想尽我所能, 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个性成长条件和环境。”这就是郭青梅的教育情怀。

“郭青梅是一位好学善思的校长, 她对教育的理解、对孩子的爱、对学校的把控和对教师的尊重, 都是令人敬佩的。她行走在教育的前沿地带, 必将把林州三小打造成一所伟大的学校。”《中国教师报》2011年度“全国十佳现代校长”、北京玉泉小学校长高峰如是评价。

最美教师

在林州三小的校园里, 笔者发现一个醒目的宣传栏, 上写“六年级月度最美教师”。本月的“最美教师”郭红艳:安阳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从教25年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着, 用教师人格魅力和数学知识魅力指导孩子们对数学学科的探究, 培养孩子们会学数学, 达到学会数学的目的。郭青梅说:“只要学习与生命同行, 人人都可以遇见最美的自己。我们每个年级每个月都要评选出一名‘最美教师’, 并且把这个教师的事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 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激励大家争当‘最美教师’。”

“读书的女人最美丽, 读书的教师最智慧。读书能提升一个人的内涵, 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肩并肩读书社社长郭慧英老师说。难怪许多校外的朋友都评价, 三小人都在逆生长!林州三小的很多教师印象最深的, 还是郭青梅校长“逼”着他们读书的事情:每次从外地回来, 她总会带回来一大堆的新书, 分发给教师们。学校专门组织编写了《学习与参考》一书, 内容大多出自《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知名教育专业报刊, 并专题介绍了斯霞、霍懋征、于永正、吴正宪、华应龙等名师的成长轨迹。学校还定期举办“名师讲坛”, 促进教师们成长的飞跃。在郭青梅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 学校成立了成长、肩并肩、群芳、阳光、追梦等五个教师读书社, 老师们徜徉书海, 撰写心得, 交流体会, 其乐融融。翻开秦海香老师的随笔文集《心向明亮那方》《花儿遇到了春天》和刘新红老师的随笔文集《小草集》, 笔者欣喜地看到了老师们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心路历程。秦海香老师写道:“你把孩子当天使, 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孩子当魔鬼, 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当一个人改变心态的时候, 任何事物, 在她眼里都成了美丽的风景。”刘新红老师写道:“曾与一群女生闲聊, 正欢, 一个女生突兀地问:‘老师, 你嫉妒我们比你年轻吗?’我灿笑若花, 说:‘我不嫉妒, 我感激。’其他女生一脸疑惑, 问:‘为什么?’我一脸诚恳, 说;‘我老了, 一天天地落英飘零, 可是, 伴随我左右的却是阳光灿烂的青春可人啊!有你们相伴, 就算我老了, 我也老得可爱, 老得心醉!”

在六 (7) 班, 笔者听了刘新红老师的一节问题解决评价课《乐美, 情亦美》, 亲身感受了学校的“12555”课改之美。“1”, 即一个核心——“习”, 预习、练习、演习、实习, 强调先学后教。“2”即两个基本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第一个“5”即5个模块——预习、交流、展示、反馈、拓展, 从教学目标到学习效果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回路。第二个“5”即5个环节——有效预习、合作展示、精讲互动、课堂检测、课下帮辅。第三个“5”即5个追求——追求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 追求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 追求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 追求课堂成为学生个性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 追求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在这种“金字塔结构”的课堂上, 从底层的学生自主学习到中间层的小组合作学习, 再到顶层的全班展示交流学习, 学生都一直是主角, 教师只是在关键处适时地点拨拔高。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那种生长、欢悦以及体现生命无限和活力的生动状态。最后教师让学生听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后吟诗作文, 孩子们个个文思泉涌, 妙笔生花。现采撷两则如下:

常欣茹《大自然的交响曲》:深山鸟鸣叫, /生物皆欢笑。/大雨即将到, /雷声先来报。/鸟儿往家跑, /狂风暴雨闹。/雨停天气晴, /滴答余音绕。/诸鸟皆出巢, 欢悦重鸣叫。

郭朕奇《亲近自然》:与友相约, 同往自然。一路, 好山好水, 晴空万里。鸟啼, 蛙鸣, 兔奔, 猴跳……鸟翱翔, 见鸟叔觅食, 飞去, 回巢, 哺鸟儿, 争之。观啄木鸟叮叮, 一棵又一棵。忽见, 雨将临, 些许惊慌。愈猛, 电闪雷鸣, 胆颤。瞬间, 花萎草蔫, 马奔, 羊窜, 一片轰乱。吾与友共躲石下, 避之。时久, 雨歇之。残雨滴答, 鱼儿上游、嬉戏, 鸟鸣如故。此行, 不虚!

郭青梅说, “最美教师”还应该是“美生活”的典范。为此, 学校组建了“青年教师沙龙”, 集切磋技艺、组织联谊、户外健身、济急助困等功能于一身, 着力改善教师群体中常见的“亚健康”生存状态。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郭青梅不仅会给教师家属寄去写上自己祝福语的贺卡, 还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校园里支上一口大锅, 买来猪肉、白菜、粉条等, 和教师们一起做“大锅饭”、吃“大锅饭”。饭菜飘香, 其乐融融, 成为很多教师心中的美好记忆。老师们说, 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 教师不仅是一种任重道远的职业, 更是一种暖意融融的生活;校园不仅是一个单位, 更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大家在这里一起做事, 一起成长, 一起享受快乐与幸福。

柏拉图说,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最近, 林州三小的“爱心教育团”在郭青梅的带领下, 分别深入到合涧、任村、采桑、东岗等乡镇送教下乡。郭青梅的学校管理经验介绍, 郭红艳老师的《魅力课堂, 快乐数学》, 杨明凤老师的《轻松做班主任》, 金丽平老师的《音乐情, 教育梦》, 风格各异, 精彩纷呈, 得到了各乡镇校长、教师的高度评价。“即使有一天我五十岁了, 依然不想说再见, /因为这三尺讲台, 我还没有站够。/可是, /终将有一天, /我会离开这美丽的校园, 我会走下这三尺讲台;/终将有一天, /我不再年轻, 我两鬓苍白;/终将有一天, /我会离开我为之奋斗一生的舞台。/我, 无怨无悔, /因为这是我用一辈子坚守的梦想啊……”正像金丽平老师在《青春在梦想中燃烧》这首诗中所说的, 每一个三小人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坚守着成为“最美教师”的梦想。

最美少年

“他们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童, 天真活泼, 意气风发, 用努力和执著谱写着灿烂的人生, 用勤劳和汗水构成了校园一道最绚丽的风景!”郭青梅说, “我们的‘最美少年’培养从四个方面着手, 突出品格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美好性灵的儒雅少年;着重能力培养,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合作、会创造的智勇少年;倡导深耕阅读,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有传统根基的书香少年;重视双语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视野开阔、乐观自信的雄心少年。”作为一种褒奖、激励措施, 学校每周评选出来的“最美少年”, 可以和校长一起合影留念。

郭青梅与“最美少年”明珍珠同学 (右二) 及她的卡通画作品合影

一座山的记忆, 一条渠的故事, 一代人的传奇。作为红旗渠的故乡和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 怎样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学生学习上进、奋发有为的蓬勃动力呢?郭青梅经过深思熟虑, 毅然把红旗渠“搬进”了校园, 建起了学校“红旗渠故事馆”, 有模型、有实物、有图片、有介绍。郭青梅说:“红旗渠故事, 凝聚着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精神。作为‘不出校门看展览’的教育尝试, 我们旨在通过‘讲故事受教育’的新方式,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优良传统教育, 让全体学生在红旗渠精神滋润下茁壮成长。”

“其实慈善就在身边, 就在眼前, 就在一转念间, 就在举手投足中。现在就开始, 一定要相信, 你能!……”在崇真楼的墙壁上, 张贴着《日行一善的100种方式》, 并且还有三 (2) 班刘笑宇、三 (10) 班李诗琪和六 (8) 杨雪等同学“日行一善”的日记。走进博爱楼一楼大厅, 在“以爱育爱, 以美育美”的屏风后边, 郭青梅指着几个神秘的小箱子说:“孩子们的家庭条件是有差别的, 这是我们便于学生捐赠衣物和受赠衣物而设的‘纳爱箱’。为什么放在这么隐蔽的地方?就是为了于无声处完成这一过程, 从而保护受助者的心灵不会受到伤害。比如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把家里七成新以上的衣服悄悄放进‘纳爱箱’, 有需要的孩子可以自己悄悄拿走穿上, 不需要向任何人报告。曾经有一个学生过生日时家人和亲戚朋友一下子送了七套衣服, 他就把一套新衣服悄悄放进了‘纳爱箱’。第二天他悄悄对我说, 郭校长, 我发现有一个同学穿着我捐的那套新衣服呢。我对他说, 嘘, 这是你我之间的小秘密。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你是不是感觉心里很快乐呀?他笑着使劲点了点头。”

在学校的慈善工作坊, 一组《我们与慈善》的图片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在以“平安出行, 爱心交警”, “尊老敬老, 关爱老人”, “环保卫士, 洁净天使”等为主题的“我志愿、我服务、我参与、我快乐”系列志愿者活动中, 小志愿者们在教师志愿者的带领下, 走上十字路口、深入敬老院、来到社区, 在德育实践中学本领、用本领, 感悟爱、发现美、传递爱, 留下了一个个美妙而动人的瞬间。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 今年5月, 学校开展了“让爱飞扬, 做最美少年”慈善义卖活动。老师们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聪明才智, 从义卖海报设计到义卖物品, 从商铺起名到角色分配全程由孩子们自己筹备。各中队设有自己的爱心展台、售货员、收银员、推销员、环保员和市场管理员, 人人参与, 团结协作, 义卖活动非常火爆。活动后, 各中队把善款存入到学校“爱心银行”账户, 用于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四 (7) 班栗浩玮同学说, 我最喜欢学校开展的慈善义卖活动了, 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 也有助于我们从小养成有爱心、善助人、乐奉献的良好品质。

走在林州三小的校园里, 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各种“得意之作”。楼梯的墙壁上, 有“绘画小明星”明珍珠的卡通画, 有“书法之星”常嘉玮的书法作品;走廊上方, 悬挂着孩子们五颜六色的绘画作品;美术室里, 展示着孩子们的沙瓶彩绘、纸盘艺术、手工剪纸、挂历建筑等作品;科技吧里, 摆满了塑料花、小汽艇、小火箭等各式各样的学生小制作……郭青梅介绍说:“为了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尚美生活, 我们开设了由艺术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探究课程等组成的‘大美育课程’, 老师由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爱心人士自愿报名择优上岗。在每周二、周三下午第二节大课时, 学生依自我爱好, 自主选择, 打破班级、年级限制, 走班上课。”孩子们一个个乐此不疲, 也涌现出一颗颗冉冉升起的小明星。2013年7月, 二 (2) 班申婧钰同学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赛”, 荣获河南赛区钢琴A组一等奖。之后, 她作为河南省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赛”总决赛, 夺得钢琴A组一等奖, 并被评为中艺国际“全国校园才艺选拔赛”系列活动形象代言人。

“小学生是人生的早晨——春娇花俏、燕语呢喃。读书是生命之花绽放异彩的营养, 读书是生活列车飞奔的动力, 读书是人类智慧源源涌出的甘泉。有道是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热爱阅读吧!相信你每天都会有新收获。”这是林州三小编写的校本教材《诗文天下》三、四年级读本的“教师寄语”。为了让学生从小从阅读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涵养, 学校组织教师收集了300多首古诗和100多首新诗, 编写了供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的6册校本教材《诗文天下》。在每册教材的首页上方都有这样一段话:“下面是老师为你准备的闯关诗篇目录, 如果哪一首诗你已经背得非常流利, 可以上台为老师和同学们做表演了, 你就可以在诗题旁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个小标记。如果闯关成功, 你就可以获得‘小诗人’的称号了, 加油吧!”如今, 孩子们课前诵故事、路队背古诗已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诗文天下》背诵比赛, 一批批“背诵大王”脱颖而出。

笔者注意到, 在林州三小的升旗台前地面上, 分别划着中国、河南、林州地图, 而在博爱楼上, 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郭青梅说:“我们就是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脚踏国土, 面向世界。”在博爱楼一楼的两端, 开辟了两个“英语花园”, 一个供低年级用, 一个供高年级用。“别害羞, 大胆试一试!”“我参与, 我快乐!”等中英文对照的口号, 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张开嘴说英语、演英语。杨涵冰同学说, 英语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我喜欢参加“英语花园”里的活动, 它让我变得越来越视野开阔、乐观自信。

最美家长

“天道酬勤”“百善孝为先”“黎明即起, 全家一起学习;子孙虽愚, 经书不可不读”……这是在林州三小“晒家训”活动中展示出来的部分同学的家训。郭青梅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家训作为家教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最有影响力的首推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他的一部《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 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古今中外那些名门望族无不把家训家风当作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家族兴旺的法宝, 那些名人大家更是把修身修德作为第一要务。我们通过开展‘晒家训’活动, 目的就是要使家长的家教观念与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有机统一, 从而让教师、学生、家长三条脉搏一起跳动。”

社会发展到今天, 急功近利的社会追求波及到教育领域的最直接表现, 是许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 把能否考上重点学校作为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 而忽视了其肩上还将担当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这些都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 而学校围绕培养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也会常常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冲击。在孩子独立行走于世之前, 有大半的时间是同家长一起生活的, 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不可选择和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 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为此, 林州三小决定开展“晒家训”活动, 让班主任老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与家长的互动, 带动家长回到原点重新思考对孩子的培养方案, 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来。

杨明凤老师在经过一番准备后, 在全班作了问卷调查, 全班几十名学生竟无一个家庭有成文或明确的家规家训。为了引导好家长, 她首先从自身做起, 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颜氏家训》《王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紫阳朱氏宗谱》等等, 并带着子女一起探讨学习。“国庆节”期间到山西乔家大院参观时, 她特意拍录乔家的家规家训, 和家人细细品读。回来之后, 专门召开家庭会议研究制定了一套家训, 号召家庭成员依照家训做人做事。

底气稍足, 杨明凤老师便把自己的思考与学习收获通过校讯通平台发给家长, 号召他们与她一起学习古人先贤的育人思想和治家理念。家长朋友们见她为了孩子的成长这么费心劳力, 纷纷加入学习行列。当大部分家长反映读不懂古文时, 她告诉他们没关系, 自己也是对照译文加深理解的。她和家长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在交流互动中加深了感情, 在很多教育理念上达成了共识。当她推荐他们共同阅读威廉·贝纳德的《哈佛家训》和孙云晓的《父母的上岗执照》这两本书时, 几乎达到了无阻力的效果。

时机成熟后, 杨明凤老师发起了“凝练家训”活动。她要求学生作为主持人召开一次家庭会议, 专题研究自己家庭应该秉承怎样的家风, 遵循怎样的家训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 才能成为有修养、有正气、有担当的栋梁之材。一周之后, 全班举行了“晒家训”展示, 要求学生把自己家庭梳理凝练出来的家训, 以A4纸规格书写文字手绘花边修饰。孩子们手捧几乎是凝聚着全家人智慧的家训作品在班级里展示着、炫耀着。看着那一张张自豪的笑脸, 听着一个个交流时对自己家训滔滔不绝的解读, 能感受到一件简单作品背后不简单的故事, 能体会到这次活动给家长们带来的思考, 能看得见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

杨明凤老师说, “晒家训”活动促使我读了好多书, 从先贤典籍中得到的文化滋养, 找到了家校配合的契合点, 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父母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含义。家长们都说晒家训活动让他们明白了:孩子在人生“第一环境”中接受的教育影响会表现出难以磨灭的铭刻性, 这种铭刻性会给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不易改变的印记。他们深感责任重大, 仅此一点就够了。

2013年12月25日, 林州市关工委副秘书长、林州市家长学校创办人邓有法应邀给林州三小的家长们作了一场《为了孩子, 改造我们自己》的讲座。他举案说法、深入浅出地与家长们分享交流, 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家长,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刘新红老师说, 如果把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比如一棵成熟的大树的话, 家庭教育就是树根, 树根是不可见的, 但却是最重要的, 它为大树的各个部分提供营养。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 是根本。只有家长的观念和方法正确, 才能成为保障孩子成人成才的根本。

为此, 学校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线, 家长可以任意参与各门学科的教学听课活动。听完课后, 家长们认真填写意见反馈问卷, 对孩子和老师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同时, 各班召开家庭座谈会、联谊会, 开通家长手机报, 帮助家长了解、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比如开展预习指导、学习指导、作业指导、习惯指导等, 向家长展示高效课堂的既定流程, 让家长身临其境地看到, 孩子在家预习不到位, 无法参与课堂学习, 从而调动家长督促孩子在家预习的积极性。此外, 一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还主动担任起选修课教师的角色, 与老师们一起为孩子们的特长发展奉献着心血和汗水。

六 (3) 班学生张杨的家长张林江说, 学校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必将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感谢林州三小!六 (6) 班学生栗耀华的家长李芳说, 我眼中的三小是个温暖的学校。在这里, 每一棵小草、每一块砖石都沐浴在文化的阳光里, 每一个孩子都自信而开朗。作为家长, 真的很喜欢这所学校!六 (8) 班学生李佳睿的家长杨军丽说, 三小注重家校沟通, 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学习, 是我无悔的选择!六 (9) 班学生莫等闲的家长王海玲说, 三小是诗, 三小是画, 三小更是一个个快乐的音符, 串联起孩子美丽的梦;三小到处充满爱的足迹, 三小的孩子是快乐的, 是博学的, 更是幸福的!

“三小”教学模式 篇9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充分解读我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丰富内涵, 共同发展”, 及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生源较为复杂, 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 家庭情况, 文化背景不一, 导致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素养与城区学校学生有一定差距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三小 (小书本、小活动、 小课型) ”地方课程。

该课程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 体现了语文课程学习渠道的广阔性, 学习时间的延展性和资源选择的自主性, 突破了国家语文课程内容经典却不够丰富、指导性虽强实践性不够、他育为主自育不足等局限性, 实现了语文的更深层次的润育。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丛书———校本课程开发: 上海经验》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的课程文件, 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 关注对象的需要, 做出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样也应有自己的课程的权利, 他们有权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 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

【案例】

溧水第三小学的地方课程很好地诠释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丰富内涵, 共同发展”。学校以读书育人为特色, 以“诵经典文, 立君子品, 做有志人”为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于三个“小” (小书本、小活动、小课型) , 丰富了语文课程, 在活动性、灵活性、个性上做文章, 强调读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

“三小”的内涵为:

1.小书本———这是相对于国家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教科书而言的, 在语文学科学习需要的促发下,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主选读的课外书。这是可以由学生自己规划选择的课外教材, 体现的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的自我选择、个性选择。这注定了学生对其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2.小活动———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 在活动中成长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每年11月的“红领巾读书节”和6月的 “享阅童年”读书活动是学校经典读书活动, 届时会征求学生、教师的建议开展丰富的活动等。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 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 展现了自己阅读的成果, 生命在书香里得到浸润和成长。

3.小课型———指的是一、二年级的“自主识字课”和三— 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重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 提供展示平台。从制度上对学校的地方课程进行了保障。

在课时设置上, 从国家规定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时中拿出一课时。隔周安排一课时, 每学期上到10次左右。

课的类型也很丰富, 如一、二年级的自主识字课, 可以开展自主剪贴识字交流活动, 可以带学生现场参观亲身体验识字活动, 还可以在阅读中识字……三———六年级阅读指导课类型也很丰富, 有阅读方法指导课, 读物推荐课, 阅读实践活动等。地点形式多样, 现场交流, 阅览室阅读, 与作家零距离互动……

课程内容及结构如下:

1.一、二年级开发的校本课程为自主识字课, 使用的教材为自编的自主识字课本共四册:《我们上学了》《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家乡》《有趣的节日》, 充分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社会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中, 让学生时时处在识字时, 处处成为识字本,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在阅读中识字。

2.三—六年级开发的校本课程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结合语文课本, 依据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编写了课外阅读指导课校本教材《阅读指导课案例》, 它是语文教师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指导手册, 为教师选择课外阅读课的内容以及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它也是学生更好地、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的范例。

———方法篇。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有:学会查资料, 学会浏览, 学会择书等二十种左右。按“指南针”——“跟我学”———“我能行”结构编写, 列举的读书方法只作简要介绍, 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悟。

———实践篇。“校本教材更重要的是一本活动手册。”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是学生读书活动手册。在教材中编排了近六十次读书实践活动, 有的是随课文拓展的活动, 有的是与课本有关内容整合的实践, 有的是课外读书交流会……以提前布置———认真准备———集中展示———综合评价为活动过程, 把教师读书, 指导过程与学生读书活动融为一体, 努力以一次次活动带动学生看一本本, 一系列课外书籍, 以一次次展示, 一项项评价, 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加油站”在每篇教材之后设有“读书加油站”, 以读书记录卡的形式呈现, 学生既可以阅读教师推荐的有关篇目的书籍, 也可以阅读经典名著, 把每周的阅读情况记录于“加油站”中。表中有父母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和学生自主读书的内驱力, 在家, 校协作中,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受益终身。

———“推荐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阅读实际, 向学生推荐了八十本 (套) 左右图书, 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为学生、家长购书指明了方向。

学校利用校园现有的布局, 在走廊、墙壁、班室、专用室, 甚至草坪、花坛布置了形式多样的名人读书箴言, 学生自创的小小读书书画、格言, 充满古雅气息图文并茂的诗文匾额等, 力图打造出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 使校园“处处是教育之地”, 在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中体现出校园文化。

我们的地方课程是不太起眼, 也没有什么高大尚的光环, 却在做着最为基础, 也最为重要的, 为人生奠基的工作。

摘要:课程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建设高品质的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必然条件。在“以人为本, 丰富内涵, 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支持下, 溧水区永阳镇中心小学以读书育人为特色, 开发了“三小 (小书本、小活动、小课型) ”地方课程。

“三小”教学模式 篇10

结合《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 (试行) 》和我校师资队伍存在的困难, 学校采取如下优化策略:

一、人才引进与就地培养相结合, 建立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为了学校的长期发展, 我校每年都向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分配新老师、选调年轻教师。校内积极组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指导团队, 建立教师梯队、做好“青蓝工程”建设。对梯队成员采用外派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推门听课、分组导课、组内观课议课、下乡送课、各级赛课、课例研究、小课题研究培训等活动为载体, 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水平的提升, 尽快培养出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近几年, 我校引进青年教师人数少, 专业教师更是奇缺。针对这一短板, 学校采取转型培训的方式进行弥补。

附:彭三小青年教师青蓝工程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摘选)

一是培养措施。

1.成立导课领导小组和学校“青蓝工程工作室”, 采用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学校派学科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 结成师徒帮扶对子, 建立长效培养机制。

2.开展校本培训, 培训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研究型教师, 运作的基本程序:分类定向、专题研修、成果展示、反思总结。

3.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以活动为平台, 以活动促成长:

(1) 每学年 (春季学期4月份、秋季学期10月份) 由教科室牵头组织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开展“‘家长开放周’暨校本研修活动”、每年组织教龄5年以内教师开展一次优质课竞赛活动、不定时开展相互推门听课活动 (同学段要求调课听课, 不同学段无课时要求参加) ;每人每年必须交1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或教育故事或教育教学反思到县、市级参评。

(2)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每位教师每年至少送课下乡一次。

(3) 每人每学期至少成型1节示范课 (达到参赛水平) , 每年必须参加“四小”课题研究, 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县级或市级课题研究。

二是待遇。

1.每年向学校网站或上级媒体进行“青年教师风采”宣传, 以扩大其影响。

2.优先提供外出学习、进修、优质课竞赛等机会。

3.优先推荐参加县、市级的骨干教师评选。

二、努力营造读书氛围,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时代在不断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获取新知。如今, “一杯水”、“一桶水”已远远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 而需要的是滔滔不绝的“长流水”。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发展史、学科发展现状都是教师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教师唯有筛滤旧有, 活化新知, 积淀学识, 才能培养出善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使教师们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 学校以制度要求, 每位老师每两个月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并写好读书笔记, 梯队的老师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并在年终绩效发放时对读书较多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老师广涉学科、人文、艺术、教研、科研等全方位的理论知识,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 要求每人每期至少读2部教育教学理论或教育教学案例书籍, 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 由教科室组织每双月最后一周内选一天下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交流活动分为2组:语文、品社、英语分一组, 数学、社科、艺体分一组) , 进行先进个人、优秀读书札记评比。

摘选自《彭三小青年教师青蓝工程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三、建立教科研制度, 加强科研培训, 激发教师研究兴趣, 提高科研能力

要想发展成学者型教师, 就需要做课题研究。针对老师“研究难”的问题, 学校采用建立科研制度, 提高科研经费、把是否参与课题研究作为评职晋级的优先条件等方式激发教师科研兴趣;降低研究难度, 鼓励教师参加“四小”课题研究 (观察小现象、发现小问题、提出小策略、撰写小文章) , 提高教师做好研究的信心;鼓励、指导部分老师参加县级或市级课题研究, 逐步提高教师团队科研能力。

教科研实施要求

(一) 课题实施

1. 全校教师提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特别是教科室成员教师要积极参与, 带领并指导其他教师搞好课题研究。

2. 当学年有课题研究的教师, 在评聘、晋级、评先、评优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二) 教研活动

1. 教研组应围绕本组教师承担的课题为中心开展一定数量的教研活动, 组内教师人人都要参加, 探索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 教研组长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2.各教研组每学期都由课题承担者开出公开课, 并落实好开课时间、内容和班级, 组内教师人人参加听课。开课后, 教研组要及时开展有关课题的研讨评价活动, 教研组长做好记录。

(三) 科研任务

1. 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理论书籍;

2. 教龄5年以内教师每学期参加一次校级青年赛课活动, 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

3. 所有教师每学年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 (自己打印, 一式两份) , 由学校推荐参加县、市级论文评比。

4.4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年必须参加“小课题”研究。

5. 市、县临时下达的教科研任务, 由本学科组承担。

——摘选自《彭水县第三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四、校本研修常态化,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质量

我校以“行事历”的方式使教育科研工作形成常态。每期分学科组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分为“家长开放周”、“推门听课”、“送课下乡”等多种活动形式。“家长开放周”活动, 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议课, 对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水平。“推门听课”或“送课下乡”活动, 在课后, 组织老师进行议课, 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附:彭三小校本研修活动行事历 (略)

五、建立教师的交流平台, 以点带面促进团队发展

目前, 我校已建立了“学科教研组、QQ工作群、青年教师成长沙龙、读书会”等较为可行的教师交流平台, 采用观课议课、外出学习、汇报交流、定期交流等形式互相学习交流。利用这些平台, 可以少数展示、大家参与, 个别外出、大家受益, 部分培训、带动全体, 以便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

(本文引用数据均来自2012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参考文献

[1]何勤;民办大学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04期.

[2]胡惠伟, 周清明.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其解决策略[G];《当代教育论坛 (校长教育研究) 》;2007年04期.

[3]沈建峰;立足校本培训, 加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刍议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在职培训[J];小学教学参考;2007 (15) .

“三小”教学模式 篇11

此次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十一月的演出仍保持三十位童声与十位左右成年男声搭配的阵容。现场聆听过他们演唱的观众应该与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四十人左右的童声合唱团仿若一支百人的合唱——荡气回肠,震撼人心。他们演绎的音乐作品难度之高,风格把握之精准,男童们的音乐素质之卓越,表演状态之成熟,都让人记忆深刻。他们和谐、明亮、充满意境的演唱让整场演出高潮不断。

人人都是独唱歌手

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的前身是二战后的托尔策童军合唱团,1956年,十八岁的格哈德·施密特-加登(Gerhard Schmidt-Gaden)成为童声合唱团的团长。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合唱团在慕尼黑南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两百余名团员被划分为四个年级,男孩们在六至八岁进入合唱团,接受专业、系统、严谨的美声启蒙训练,每周两至三次排练。在保证训练时间及质量的基础上,指挥鼓励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找到自己音乐上的兴趣所在。每位成员都“乐艺高强”,比如活力小子雅各布不仅擅长踢足球,而且能够演奏单簧管、钢琴等乐器,还能在两到三分钟内用手机软件即兴作曲。

托尔策童声合唱团没有固定的主唱,天赋加专业的个人技巧训练让每一位成员都能独挡一面。任意组合四位男童,都能演绎莫扎特《魔笛》的三小仙童和帕米娜。进入青春期变声之后,大男孩的嗓音在这里也得以进行科学与有效的保护练习,之后他们会继续加入到成年男声的队伍中。每一位大男孩都有自己擅长演绎的曲目类型,比如帅哥迈克尔有自己的摇滚乐队,大男孩弗雷迪会唱中文歌,迷人的歌剧男低音尼古拉斯曾被指挥大师阿巴多邀请加入到其马勒室内乐团中,录制了《魔笛》……他们自由纯熟地在流行与美声间自由转换,独唱与合唱协作融合堪称完美。

传承、执着与创新

尽管当今世界上很多童声合唱团都实行了一些变革,包括招收女孩或者采用清一色未变声的未成年成员等,但托尔策一直坚持始于“巴洛克音乐时期”正宗传统的童声合唱配置:小男童分唱女高音、女低音声部;成人男声演唱男高音、男低音声部,合唱的层次更加分明,更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优秀音乐传统的学习与继承,需要音乐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和男孩们从小耐心与细致的学习,而维系这一切的均是源于内心对音乐的持续热爱,对艺术的完美追求与忘我。在团长格哈德·施密特-加登与现任指挥、艺术总监拉尔夫·路德维希(Ralf Ludewig)及七名声乐教师的精心培育下,男童们涉猎的曲目非常广泛,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教堂音乐、民间音乐、牧歌、经文歌、歌剧、流行音乐等等,无所不包,尤其对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演绎最为精彩。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精心、专业的培养,从这个合唱团里走出了许多活跃在当今歌坛的著名独唱家。

这支优秀的团队也吸引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的青睐,奥地利指挥大师尼古劳斯·哈农库特曾这样评价托尔策童声合唱团:“从五十年代第一次听到他们的歌声,我就一直被这纯美所折服。”担任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交响乐团、悉尼爱乐乐团指挥的德国指挥家布鲁诺·维尔(Bruno Weil)更是毫不掩饰他对于托尔策童声合唱团的喜爱:“和他们的合作,让我在音乐生涯中,再次触及那艺术巅峰的辉煌。”与托尔策童声合唱团亲密牵手的大牌指挥还有克劳迪奥·阿巴多、莱纳德·伯恩斯坦、卡尔·伯姆、切利比达克、约翰·艾略特·加德纳、赫伯特·冯·卡拉扬、詹姆斯·莱文、马泽尔、容继业、里卡多·穆蒂、小泽征尔、乔治·索尔蒂等。男童们年纪虽小却极为认真专业,与柏林爱乐乐团、荷兰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以色列国家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顶尖的交响乐团一直保持着愉快的合作关系。

所有这些经历让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快速成长,一直处于世界童声合唱界的领军位置,对于欧洲古典音乐的高水准演绎也让他们获得了“奥尔夫最佳奖、德国唱片奖、法国唱片奖,德国古典回声大奖”等众多知名奖项。

精致的歌声飘扬过海

日本、美国、以色列、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波兰、奥地利、瑞士……托尔策童声合唱团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每年有大约两百五十场各式音乐会,并会参与歌剧演唱制作。

2013年,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开始了访华首演,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海……每到一处都掀起了一阵“托尔策旋风”:小男童的“萌”与大男孩的“酷”,纯美的和声,精湛的现场表演,将你深深吸引!

上海,这座富有活力和艺术品位的城市,也是第三次迎来了这群“歌唱天使”。现任艺术总监与指挥拉尔夫·路德维希为了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表演,精心准备了一份音乐盛宴:门德尔松的宗教音乐《赞美诗》、舒伯特的《圣经第二十三首》、曾经让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名声大噪的莫扎特《魔笛》、罗西尼的三首合唱曲(《信》《希望》《爱》)、卡尔·奥尔夫的跳舞组曲集、德国民谣、欧洲民谣及音乐剧、电影音乐,还有“猫王”、迈克尔·杰克逊、ABBA组合的跨界音乐等。路德维希教授表示,合唱团对于演出的一些跨界曲目的改编是非常认真的,既要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也要追求完美的演唱艺术效果,甚至要让某些拥有特长的团员在其中发挥最大作用……

这让我回忆起2014年,同样是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男童们如梦如幻的歌声动人心弦。当下半场ABBA乐队的《钱钱钱》(Money Money Money)以及皇后乐队的《我们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响起时,全场热情彻底引爆,优美的和声在音乐厅里回响。音乐会结束后,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掌声、赞叹声不绝于耳,人们久久不愿离去。还有什么比得到观众的喜爱与尊重更幸福的呢?

自信与谦逊,羞涩与儒雅,自律与敬业,阳光与能量,融汇于托尔策童声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身上。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爱乐者爱上“托尔策”,我们十一月见!

“三小”教学模式 篇12

一、实施的过程

第一阶段:先期调研

通过对本次主题活动意义、效果的预测,最终确立了把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请进校园与学生零距离同学习、同欢乐、同迎博的设想。为了达到植入记忆的宣传效果,我们准备集各方之力在操场上拼一个巨型的海宝和上海世博会“世”字会徽,让这两个标志性图案再次深入师生内心。

从对本校学生及其家庭生活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以及多次实地的测算,本着“绿色世博”“低碳世博”原则,我们决定将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易拉罐、饮料盖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材料。通过实地测算,初步预测全校师生每人收集两个蓝色易拉罐、两个绿色饮料盖,就能拼出一个长6米、宽4米的海宝以及两米见方的“世”字会徽的图案。同时因材料的优势,使该活动与“世博寄语”的征集活动能有机结合。易拉罐中可以存放事先书写好的亲子“世博寄语”。易拉罐组合成的海宝全身每一处都存放着一个来自学生及其家庭的“世博心愿”,每时每刻都在向它倾诉。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

主题教育活动不能只关注活动本身,更应关注参与活动的主体—人的变化。只有让每一位学生、教师、家长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发现人在活动前后出现的细微变化。为此,我们努力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都能全程关注、尽心参与、共同见证一起创造“奇迹”的过程。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台、青苹果电视台向全校师生进行了宣传动员。

班主任在班级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物品的收集和准备。

校园网第一时间向全体家长发放了一份“告家长书”,具体介绍了本次全校性主题系列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以赢得家长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校园电子屏幕每天适时地进行上海世博会吉祥物、会徽等世博知识的循环播放。

第三阶段:启动实施

全校师生把收集来的易拉罐和饮料盖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嵌入到指定位置,集团队的力量创造出了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海宝”来。在迎世博倒计时五十天的升旗仪式上,由现场抽取的四名学生代表与教师代表一起为巨型“海宝”进行了“点亮双眼、添嘴欢笑”的仪式。

从这一刻起,校园内多了一位新成员,它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生活,一起迎接世博盛会的到来。学校将引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充分利用这个教育载体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教育成效。

二、设计的活动

1. 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课可以结合环保的相关知识开展“变废为宝”的系列活动。活动所准备的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易拉罐和饮料盖,教师结合学校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开展各种有关低碳、环保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

2. 学科德育渗透

科技教师讲创新,操场就是教室,“海宝”就是教具,进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纯“自然”式教学。

美术教师讲实效,操场就是画室,学生围坐在海宝周围,为海宝写生,给海宝设计衣服,捏海宝造型的陶泥,海宝就是学生的天然“模特”。

数学教师讲智慧,操场就是练习,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开展估算练习。海宝身上有多少个易拉罐?

语文、英语讲浪漫,才教海宝学英语,又和海宝把诗吟。一句句英语问候用语、一首首赞美世博的诗,听得海宝每天咪咪笑。

辅导员最开心,出操、升旗仪式、主题活动,大家一起凝望国旗冉冉升起,倾听国歌嘹亮奏响。操场上的海宝和会徽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班主任最活跃,利用海宝开展世博知识、文明礼仪、场馆攻略等内容的班会、十分钟队会卓有成效。

3. 温馨班级创建

以班级、小队、家庭等为单位组织拍照留影活动,零距离贴近海宝,在世博园外、自己的校园内应是一次难得的记忆,值得留念。结合学校创建温馨班级的要求,每一个班级都开展了留影活动,照片贴在了教室门口的班牌上。路过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学生们和海宝微笑的美好瞬间。

三、活动的延伸

任何一次主题活动从最初的设计到过程的实施,必定包含着体验者参与的热情和实施者的智慧,但是否具有设计活力和教育生命的主题活动必定要接受后续活动的考验。参与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师生乃至家庭,变量的存在也预示着设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也必定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教育火花,捕捉并加以点燃就是育人的智慧。

延伸一:“读名寻友”迎世博

易拉罐中藏着的“世博寄语”上还有这份寄语出自哪个班级、哪位学生之手的信息。拼装“海宝”与拆卸“海宝”的位置不同,就预示着参与的学生拿到的不一定就是最初的那两个易拉罐。当学生再次拿到易拉罐时,可以从罐中取出彩色的“世博寄语”纸条。那上面是另一位学生及他家庭的“世博寄语”,他可以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在校园中寻找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伙伴”。“读名寻友”的旅程由此开始。

同在一所学校就读,也许学生只认识同班级、同年级的孩子。校园是个大家庭,每一位成员都值得了解和关注。活动巧妙地打破了学生既定的交往空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延伸二:“微笑瞬间”摄影展

在迎世博的日子里,我们用礼仪书写文明,用微笑展现风采。在校园里、在家庭中、在社区里,和老师、和伙伴、和家庭,自己的、亲朋的、陌路的,一个个美丽、温馨的瞬间不容错过。“微笑瞬间”师生摄影展,在校门边铺展,让我们从“第三只眼睛”中去留住那些难忘的时刻。

延伸三:“文明观博”承诺墙

绿色饮料盖拼接而成的“世”字会徽图案旁边拼接出了一块4米见长、2米见宽的白色底板,使其整体延伸成6米长、2米宽的一面白色“板墙”。倒计时24小时那天,全校师生都在这面“板墙”——“文明观博”承诺墙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用文明的言行书写一个精彩、难忘的世博承诺。

延伸四:我们的游园新攻略

在游园观博的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计了观博攻略。在设计攻略时,我们把视角投射到由世博而产生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上。除了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和精彩外,我们更关注的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包含的真正意义,从对教育效能的挖掘转向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注。

上一篇:矿山总图布置下一篇:流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