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文化

2024-09-25

水浒文化(通用10篇)

水浒文化 篇1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之所以广为流传, 因为它不但讲忠, 尤其讲义。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是《水浒传》创造的历史根据, 在民间传说、话本和戏剧的基础上,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成书。闻一多先生《关于儒、道、匪》一文曾引用英国学者韦尔斯《人类的命运》中的话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 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儒家告诉人们如何去积极地面对生活, 服从社会秩序。而当这种秩序一旦解体, 或者社会上出现不公正的现象时, 道家告诉人们要超脱和回避, 而墨家则主张用强力讨回公道。道家的回避态度尽管不够积极, 但可以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 成为古代士人的常规心态。而墨家的主张和做法对社会的危害作用较大, 所以在先秦时期曾经红极一时的墨家, 在秦汉以后就被取消了在社会上流传的权力。然而它的思想和意识却仍然在民间蔓延滋长, 并经常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就是历代社会上绿林土匪及其意识产生的渊源。《水浒传》所表现的, 正是这样的侠义化精神。

一、替天行道、天下为公

梁山聚义厅前有一面杏黄大旗悬在空中, 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梁山好汉除了以自身的力量抗争天命外, 还懂得借助上天和神明的力量。书中几次写到梁山好汉祈祷神灵佑护, 还几次写到呼风唤雨的战法, 特别是宋江在还道村接受九天玄女赐书并面授机宜一节, 形象地写出宋江起义与天神佑护之间的依存关系, 很有一点象征的意味。小说在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写还道村第一次出面就救了宋江, 又接着写道:娘娘法旨道:“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 汝可替天行道, 为主全忠仗义, 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 他日功成果满, 作为上卿。吴有四句受天言, 臣不敢轻泄于世人。”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 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 两处见奇功。”宋江听毕, 再拜谨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 道行未完, 暂罚下方, 不久重登紫府, 切不可分毫失忘。若是他日最下酆都, 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书, 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 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 便可焚之, 毋留在世。所嘱之言, 汝当记取。目今天凡相隔, 难以久留, 汝当速回。”。梁山好汉理直气壮提出“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杀去东京, 夺了鸟位”等口号, 因为他们感到有天意、神明和抗争精神在给自己撑腰。

替天行道代表的正是墨家天罚的思想。墨子对代表国家权力的天子并不盲从, 他认为评价天子好坏的标准, 是看他是否顺应天意。顺应者便可受到奖赏, 忤逆者便会受到惩罚。墨子虽然未明确提出用人力去教训天子, 但他的思想已经隐含这样的意思。与儒家“畏天命”的说法相反, 墨子提出“非命”的主张, 认为贫穷、贵贱、寿夭等都非命所决定, 可以人力改变。这就是古代墨侠集团扶弱除暴之举的动因所在。而替天行道的“道”就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尚同”等乌托邦理想。小说《水浒传》在第七十一回里, 描绘了“八方共域, 异姓一家”的社会理想:八方共域, 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 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 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 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 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 富豪将吏, 并三教九流, 乃至猎户渔人, 屠儿刽子, 都一般儿哥弟称呼, 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 捉对夫妻, 与叔侄郎舅, 以及跟随主仆, 争斗冤仇, 皆一样的酒筵欢乐, 无问亲疏。这是封建社会里农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种天下为公的在政治上要求一律平等和经济上的平均主义理想, 同墨子设计的乌托邦极为相似,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只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

二、英雄发迹、仗义疏财

《水浒传》中充满着一夜发迹的冒险精神, 平均分配财富至关重要。仗义疏财不仅解决了下层民众的温饱和生存问题, 更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光明和希望, 使人们不仅为梁山好汉的侠义所感动, 而且也十分乐意过上这种生活。在第十五回里, 有这样几句对话:阮小七道:“我虽不打得大鱼, 也省了若干科差。”吴用道:“恁地时, 那厮们倒快活。”阮小五道:“他们不怕天, 不怕地, 不怕官司, 论秤分金银, 异样穿绸锦, 成瓮吃酒, 大块吃肉, 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 怎地学得他们。”吴用听了, 暗暗地欢喜道:“正好用计了。”能够仗义疏财、振人不赡的侠客, 不是拥有自己的庄园就是在官府担任着一官半职。宋江不仅有着自己的庄园, 而且还担任郓城的押司, 柴进有着自己的庄园等。这就使得他们能够不时拿出银子来救济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江湖朋友,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宋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一出场, 作者就交待了他仗义疏财的性情。宋江在江湖上有好几个绰号, 如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及时雨等, 但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及时雨”, 原因就在于宋江不仅能疏财于那些落魄江湖而来投奔的江湖人士, 而且他还经常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群众。

第三十八回里, 写“黑旋风”李逵赌博输了, 宋江听说之后当即给了李逵十两银子, 让他还赌账。李逵深受感动:且不说两个再饮酒, 只是李逵得到了这个银子, 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 又不曾和我深交, 便借我十两银子, 果然仗义疏财, 名不虚传。如今来到这里, 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 没一文做好汉请他。如今得他这十两银子, 且将去赌一赌, 倘或赢得几贯钱来, 请他一请也好看。”同样, “小旋风”柴进也是仗义疏财的人, 在第九回里有相关描述。店主人称颂柴进:“你不知, 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 姓柴名进, 此间称为柴大官人, 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 自陈桥让位有德, 太祖武德皇帝赦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 谁敢欺负他。专一招待天下往来的好汉, 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 可叫他投我庄上来, 我自资助他。’”除了他们之外, 还有晁盖等人。仗义疏财也是侠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快意复仇、忠肝义胆

小说在第二十六回里, 充满着血腥暴力的复仇气息:西门庆见来得凶, 便把手虚指一指, 早飞起右脚来。武松只顾奔入去, 见他脚起, 略闪一闪, 恰好那一脚正踢中武松右手, 那口刀踢将起来, 直落下街心里去了。西门庆见踢去了刀, 心里便不怕他, 右手虚照一照, 左手一拳, 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却被武松略躲个过, 就势里从肋下钻入来, 左手带住头, 连肩胛只一提, 右手早捽住西门庆左脚, 叫声:“下去!”那西门庆一者冤魂缠定, 二乃天理难容, 三来怎当武松勇力, 只见头在下, 脚在上, 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街上两边人都吃了一惊。武松伸手去凳子边提了淫妇的头, 也钻出窗子外, 涌身望下一跳, 跳在当街上, 先抢了那口刀在手里。看这西门庆已跌得半死, 直挺挺在地下, 只把眼来动, 武松按住, 只一刀, 割下西门庆的头来。而下文对此复仇的评语是“古今壮士谈英勇, 猛烈强人仗义忠”。显然对此持肯定态度。

而宋江怒杀黄文炳, 鲁达拳打镇关西等情节, 同样是充满着暴力与快意。快意恩仇作为侠义文化的一部分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暴力在小说里是双刃剑, 过分的宣扬暴力, 一方面烘托了英雄气概, 另一方面不合于人情。但是如果进入阅读语境, 便会觉得痛快。梁山好汉复仇是民间权力干预政治干预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社会不公、天道沦丧时, 民间权力起来干预, 反对迫害。小说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零碎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过程, 快意复仇、忠肝义胆不容忽视。

四、结语

《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对历史演义小说和公案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小说里对市井生活生动的描写对于后来的人情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金瓶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首次概括了游侠的精神特征:“今游侠,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 几诺必诚, 不爱其躯, 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焉, 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得, 盖亦有足多者焉。”游侠精神经过历代演变, 到了明初长篇小说《水浒传》里, 演变成了英雄侠义文化, 它同时也是小说的主要精神所在, 因而对于解读小说意义十分重要。

摘要:《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题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源自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元末明初农民起义、以及英雄文化。《水浒传》中的人物都以“好汉”自居, 他们不仅爱好武艺而且还十分推崇“义气”, 而这种追求正好与先秦以来“侠”的精神气质相符。英雄侠义文化是《水浒传》的内涵所在, 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水浒传》,英雄传奇,侠义,文化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水浒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年10月。

[2]宁稼雨, 《<水浒传>与中国绿林文化》, 《文学遗产》期刊1995年第2期。

[3]蔡东藩, 《元史演义》, 华夏出版社, 2007年1月。

[4]史仲文, 《中国六大名著的现代阅读》,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年5月。

[5]张加辉, 《<水浒传>之“侠”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年4月。

[6]罗德荣, 《英雄传奇的开山之作》, 贵州文史丛刊, 1984年4月。

[7]李时人,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求是学刊, 2007年1月。

水浒文化 篇2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特别是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中国的酒在古代就已经 是闻名世界了,在今天著名的茅台、杜康酒、女儿红等酒类,在古代已经是十分出名 的了。而在品酒的同时,更是诞生了集当地文化、思想、道德于一体的酒文化。同样 的,在今天的中国,酒类企业的迅速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在酒类企业的高利润的影 响下,酒文化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受人类重视。先是早年的加工业酒精混入茅台、再到 如今的塑化剂茅台。各种各样的诚信危机冲击着中国的酒企业。一时间,各种酒类产 品的销售更是因为信誉缺失而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中国酒企业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 水浒传 酒文化 品种 审美 引言:

《诗三百》、《水浒传》都谈到了酒,可见酒与文学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尤其是《水浒传》是更是完美无瑕的把酒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酒中审美价值事很高的,可以带来了无限的灵光给古代文学艺术。人们从那里面看到一个丰富、灿烂的酒文化世界。

在人类的文化历史长河中, 酒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特殊的文化形式, 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粤西偶记》中有云“平乐等府山中, 猿猴极多, 善采百花酿酒。樵子人山得共巢穴, 其酒多到数石。饮之香美异常, 曰猿酒。” 在人类之前, 人类之祖先类人猿已学会了造酒。酒的产 生, 乃自然现象。酒, 是为人所创造。中国, 在夏代就已经开始以谷物造酒了, 历史上流传的夏代 仪狄, 后来的杜康, 是造酒能手或造酒专家。酒之所以是文化, 因为它是人创造, 是人化的自然物, 其本意在人为、为人酒文化的内涵, 首先源于酿酒的技术工具和人的生活欲求, 其中有科学, 也有文化其次, 因为酒对社会有调协作用, 人们广泛用于诸多领域, 如奖将士, 婚丧喜庆, 对酒当歌等, 构成了丰富多采的酒礼、酒俗。

一、《水浒传》中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水浒传》每个章节都描写到酒,他的身影随处可见。《水浒传》中六百多次提到饮酒的场合,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内容更是很多,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许多文学家都在研究,可见《水浒传》描写酒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涵盖广阔。中国文学史上的酒文化都在这里基本表现出来了。有文者认为“阅读水浒三天醉,章章节节酒味浓”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1.1品种丰富的酒类

《水浒传》中所描写了很多的酒类品种,皇帝专用的御酒、百姓常喝的薄酒都一一记载了下来。在第三十八回,宋江在琵琶亭宴请戴宗、李逵,那酒保取过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两樽玉壶春酒。在第三十九回,宋江浔阳楼醉酒题反诗所喝的则是一樽蓝桥风月美酒。可见酒如玉壶春、蓝桥风月、青花瓷酒等他们也经常喝到。乡间百姓喝不到这样的好酒,他们经常喝的有素酒、黄米酒、老酒、村酒、社酿、荤酒、浑白酒、村醪等,质量没有玉壶春、蓝桥风月、青花瓷酒好,酒精度数也没有它们高。如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写到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当时还很吃惊一桶这么多才醉,觉得古代人酒量真是大,可是现在才知道是酒精度数较低的缘故。1.2繁荣兴盛的酒业

在《水浒传》中,酒业景象非常繁荣。在繁华的城镇,酒店都是规模宏大,酒楼就有浔阳江楼、鸳鸯楼、狮子楼、琵琶亭、快活林酒店、翠云楼等等,例如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从时迁口中得知小弟幼年间曾到大名,城内有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一个酒楼就有百十个房间,就是今天的五星级酒店业比不上。县城一级的酒店比州府一级的酒楼在规模上就小一些。如在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描述,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若要每店吃三碗时,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才到得那里。十二三家酒店在十几里地之内,书上说规模不大,但数量也不少了,可见酒业兴盛程度是很繁荣的。就连乡村市井酒店也随处可见,数量之多更是我们都没有见过的。如第四回鲁智深下山来到一个有六七百户人家的市井,就描述了许多酒店。智深离了铁匠人家,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上。出得店门,行了几步,又望见一家酒旗儿直挑出在门前。起身从这里出来,连走了三五家酒店,都不肯卖给鲁智深酒。远远地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智深走到那里看时,却是个傍村小酒店。酒店的数量如此之多但是书里写的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市井,可见酒业在当时的红火程度。孙二娘与张青所开设的酒店等说明就连偏僻的荒野之地也有酒店的存在。从《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店规模与数量可以看出,酒业在当时是很繁荣的。1.3 多样的卖酒器具

在书中描绘酒的买卖器具,也就是卖酒的计量单位,更是我们完全没有听过的角计、碗计、瓶计、壶计、镟计、桶计等都是酒的买卖器具。比如: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十回);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十五回);武松道:打两角

酒。先把些来尝看。(二十九回);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山来,上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镟子。(四回)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等等。样数繁多的计酒方式,说明了酒文化的繁荣,那么也推动了酒市场的的经济。1.4豪爽的饮酒方式

《水浒传》中英雄们喝起酒来都是大碗饮酒。例如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时,足足喝了一桶酒,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四回);第二次大闹时,先豪饮十来碗酒后又喝下一桶酒。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 店家只得又舀一桶来,又吃了这桶酒(四回)在男性的世界里这种饮酒的方式是男性豪爽性格魅力的展示,也是草莽英豪的最爱。鲁达鲁莽豁达的性格,豪气万丈,酷爱豪饮的方式就不觉得惊讶了。书中另一位喜爱豪饮方式的代表当然是行者武松了,在三碗不过岗酒店,一口气喝下十八碗酒。其他英雄好汉上梁山最想追求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大碗喝酒。1.5酒店的宣传手段

《水浒传》中的常用的手段酒就是幌子招牌,什么是幌子招牌呢?就是挂在望竿的上端裁制好相应大小的布料,过路客人能够远远看见,来到这里歇脚、饮酒吃饭,这样就可以赚到很多的钱,这样就和我们现在的广告牌差不多。如宋江信步再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傍边竖着一银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三十九回);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旗,漾在空史飘荡(三回)。一把草帚儿也是一种酒幌子,一些小酒店经常用这宣传。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迳到店里(十回)。通过文字做文章是另外一种宣传方法。例如武松在景阳冈下喝酒的酒店,三碗不过岗就写在了酒幌子上告诉行人他的酒质量很好高。又如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三十九回);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二十九回)。可见那时候酒店宣传自己、吸引顾客方法很重视,他们也很有经济头脑,现在也沿用了很多那时候的宣传方式。这样,不仅顾客招揽来了了,天下英雄豪杰也来光顾了,酒店的品味也得到了提升。

二、《水浒传》酒文化描写的审美价值

酒有别肠,唯文者近。在《水浒传》中,酒与文人有了关联,酒文化在诸于小说、诗词、散文、戏曲等文学作品之中更是广泛见到,因此中国文苑中一道亮丽风景。2.1展示神秘的江湖社会

在《水浒传》中,到处都可以见到酒,水泊梁上好汉们在日常行事中几乎每天都见到酒。英雄好汉们豪爽畅快的饮酒方式我们刚才已经提到过,有关英雄好汉们的一些场合中,见到酒的身影也是不少,如在酒宴座次、结拜、庆功会、接风送行等方面。通过对酒文化的描绘,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神秘的江湖社会。如在第三十八回,戴宗、宋江与李逵三人饮酒的场面是:琵琶亭上有十来副座头。戴宗便拣一副干净座头,让宋江坐了头位,戴宗坐在对席,肩下便是李逵。可见在江湖社会的酒宴座次上要有尊卑之分,主客之别,江湖名头大小。排在上位的人当然名气大,受人敬重,排在下位的当然名气小的,或无名之辈。在江湖社会规矩是不能乱的,否则就违背了江湖尚义气的宗旨。此时,宋江是戴罪之人,戴宗是管犯人的官人,但坐在上首的却是赫赫有名的江湖大哥呼保义宋江,是什么原因呢?江湖上的一条重要规则是大哥在江湖中享有极高的权威,官方的以官职和家族中以辈分事不一样的,所有进入江湖圈子的兄弟服从大哥。这样就不难理解性格暴烈的李逵最后在宋江的授意下为什么还要喝毒酒。因为自从认了宋江当大哥,他就把命交给了宋江。再如第十五回七星聚义结拜,晁盖只得坐了第一位。吴用坐了第二位,公孙胜坐了第三位,刘唐坐了第四位,阮小二坐了第五位,阮小五坐了第六位。阮小七坐了第七位,却才聚义饮酒,重整杯盘,再备酒肴,众人饮酌。这与古代订立盟约时的歃血仪式是相同的,割破手指,滴血入酒中同饮,就表示从此之后彼此情同手足,生死与共。这也是江湖上的游戏规则,在共同谋求和维护兄弟们的利益,最被看重的是不可以伤害和背叛兄弟之间的感情,就如石秀一样,为了兄弟的感情,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必须要履行诺言,要不然江湖就会把他抛弃,以致惹出杀身之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他们看来兄弟的情分高于个人的利益,只要是江湖中人都要这样做。2.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大量饮酒之后,喝了酒之后胆子就很大,也不听店家的劝告,自己走上景阳冈,令人钦佩的赤手空拳打死吊睛白额大虫的故事才能被演绎的淋漓尽致,酒在此处也起到了对故事情节推动发展的作用。此外,第十六回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等人喝了放有蒙汗药的酒而丢了生辰纲,晁盖等人劫财一事的成功,杨志彻底放弃了从官的希望。这也是有酒的原因,有了酒才有了这样的结果,英雄们原有的人生道路也得到了改变。再如有关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等精彩片段,也都有酒的出现。《水浒传》能够吸引读者,除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外,酒的加入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这也是这本书为什么到处都

是酒的身影的原因吧。2.3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一节,我说与你,你要打蒋门神时,出得城去,但遇着一个酒店便请我吃三碗酒,若无三碗时便不过望子去,这个唤做无三不过望。这里酒增加了英雄的豪气,除恶的洒脱也显示出来了,人物的魅力也显得很有魅力。酒的力量也很全面,这也说明英雄传奇小说为什么不能没有酒存在的原因。英雄就要重情义,一定要比亲兄弟还要亲,因为这些临别酒也在《水浒传》中经常见到。第二十三回,武松缚了包裹,拴了哨棒要行,柴进又治酒食送路。宋江指着道:容我再行几步。兀那官道上有个小酒店,我们吃三锺了作别。酒彰显了英雄们的豪气,也显示了豪杰们都是有情有义之人。酒使英雄们的人物性格显的丰富多彩,也使英雄们有血有肉,酒也使英雄们人见人爱。梁山好汉们的共有性格特征扬善除恶,抱打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性格的彰显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4深化主题的悲壮意蕴

大家一致认同《水浒传》的主题是悲剧的,不仅是因为梁山好汉事业的结局,英雄们的种种遭遇也使一方面的原因。第十一回中,林冲又吃了几碗酒,闷上心来,蓦然想起:我先在京师做教头,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乘着一时酒兴,向那白粉壁上写下八句道: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颢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酒后吐真情,名损官丢,家破妻亡,英雄末路,其悲可见之深。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卢俊义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于淮河深处而死。宋江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却自急令从人打听那来使时,于路馆驿,却又饮酒。宋江已知中了奸计,必是贼臣们下了药酒。原来那接风酒内,已下了慢药。当夜李逵饮酒了。酒使三人的结局这名的悲剧。酒在此处扮演的角色虽然不光彩,但起到了的作用却很重要,它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英雄非常喜欢美酒,美酒也可以增加英雄气概,酒与英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因为二者这样的结合,才演绎出一个个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故事。

三、小结

综上所述:这就是为什么谈《水浒传》,离不开其中酒文化的原因吧。我们应该看到,《水浒传》小说创作的主要意图是张扬草莽英雄,传奇好汉的阳刚豪爽、英勇悲壮、尚义除暴的慷慨壮举。是一部英雄传奇类小说开山之作。因此小说中增添了大量的酒文化内容,酒的审美意图

得到很好的体现,氛围也营造得很浓厚,催化了小说的创作的成功。同时,我们也清楚知道,描写大量酒文化,小说文本的内容得到了丰富,更为可贵的是,一定的社会面貌在酒的作用下展示的淋漓尽致,人物性格也彰显得很精彩,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悲剧主题也得到了深化。所以,酒文化的存在使《水浒传》更加美,更加艺术,世人更加喜爱。所以,紧随其后描绘英雄豪杰,传奇好汉的文学作品多半增加了酒文化,也是由于《水浒传》的酒文化的成功描写,《水浒传》和以后的许多文学作品极力渲染酒的文学魅力,使酒文化成为文学艺术成功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程起骏;;酒中存大道——湟源酒文化漫谈[J];群文天地;2011年13期

【2】孙中林;;酒驾醉驾屡禁不止的缘由和解决办法——兼答《可怕的“酒文化”》一文[J];酿酒;2011年04期

【3】黄玉凤;;晚唐至宋初佛教的茶酒文化研究——以敦煌写本《茶酒论》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4】陈科屹;甘彩红;刘群;;产业化视角下宜宾酒文化资源开发问题初探[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5】陈强;付娜;;酒文化的地域性诠释——四川古蔺郎酒陶坛库及酒文化体验中心创作[J];城市建筑;2011年07期 1 朱英雄;;王宝和的蟹文化与酒文化[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6】彭榕华;;浅谈医源于酒与医促酒俗[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毛照显;;振兴民族酿酒工业 弘扬中华酒文化[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8】金芷君;;中国古代茶事、酒事文物及著作一览[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张吉焕;;太白酒文化探源[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郓城:力推水浒文化旅游品牌 篇3

建造水浒文化旅游城

水浒文化旅游城是由宋江武校一期投资1.27亿元建设的一处集宋江武校的武术交流、水浒文化街的风情展示和狗娃艺术团精彩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已于2007年五一开始接待游客,二期工程正在投资兴建中。水浒文化旅游城已经形成了山东省唯一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建民居群落,传统的建筑格局,星罗棋布于街巷,风格迥异的建筑和巧夺天工的雕刻,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鳞次栉比的水浒遗迹,使游客仿佛置身于水浒英雄的历史时空,感受到水浒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景区既有彰显江南水乡空灵纯净、绿水迢迢的江浙建筑,也有粗狂豪放、高大气派的晋陕风格的北方建筑,还有虽无官宦商贾之气但具恪守传家古训数代同堂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这座集晋陕风格和江南风情于一体的水浒文化城,内设水浒文化博物馆、宋江武馆、朱贵酒店、宋江杀惜处的乌龙院、鲁锦作坊、天王祠、银号、戏楼等二十多个景点,集中展示了水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一水浒英雄故里的遗风。

名扬中外的宋江武校

宋江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亦文亦武的民办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18万平方米 ,拥有88000平方米古朴典雅的建筑群,固定资产一亿五千万元。学校现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美、奥、韩等国外学生3600余名,设有从小学到高中50个文科班,散打、拳击、跆拳道、柔道、武术套路、狗娃影视等 70个武科班。

二十多年来,宋江武校文武两科均取得显著成绩,先后向国家队、省专业队、北京体育大学等院校输送学员3800 多名,进入国家武英级和运动健将行列的百余名。学校为各武术馆校培养教练员千余名,为各大企业培养输送保安人员3600余名,先后有30000多名文武兼备的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在国际.全国及省级重大比赛中,获奖牌1260枚。

培养影视新秀的狗娃艺术团

狗娃艺术团成立于1993年,现有团员30人,校长樊庆斌兼任该团团长,全国著名导演朱践为、尚铁龙为该团导演,罗衍海为执行导演,李元帅为教练。该团团员全是学生,因毕业后要输送到高一级学校和上级运动队,因此这个团的人员是流动的,经常有新的血液补充进来,所以,狗娃艺术团的演技水平是较高的。

狗娃艺术团不仅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体育人才,还培养出一批文艺新秀。十八集电视剧《水浒少年》及其十六集的续集是以狗娃艺术团成员为主要演员摄制的,他们的动人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荣获21届电视“飞天”一等奖。狗娃艺术团还多次出国演出,每次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国内外各界的赞誉。狗娃艺术团和影视班“强强联合”以后,实力更强大,培养出一批批能现场拍摄的文武演员,他们参加了电视连续剧《微服私访》、《丝路豪侠》、《铁拳浪子》、《抗战狙击手》等多部影视片的摄制工作。

“狗娃”北京奥运会上展风采

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由宋江武校狗娃艺术团学生表演的《狗娃闹春》一举轰动京城,此后这座以水浒好汉宋江命名的民办学校在国内外舞台上频频亮相,2001年7月13日,由该校700多名学生表演的《中国船》作为张艺谋申奥宣传片中重要的武术镜头,成为中国申奥的一个秘密武器。为实现中国百年梦想,进一步展现水浒故里武术少年的风采,郓城县把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2007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期间,邀请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李炳华来郓城实地考察,就赴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演出达成初步意向。经过北京奥组委的层层选拔,宋江武校共有350多名学生参加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演出。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县委县政府为参加演出的教练和学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关领导还多次进京同奥组委官员进行协商,并邀请导演前来现场指导。企盼已久的一天终于来到了,2008年8月8日晚,可容纳10万余名观众的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座无虚席,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在这里进行,由郓城县宋江武校等1000名学生表演的《星光》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武术底蕴震撼了亿万观众,当美轮美奂的“人体鸟巢”造型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演出现场沸腾了,如雷的掌声和频频闪烁的镁光灯将开幕式演出推向高潮。另外,宋江武校还有10名学生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与中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同台演出了压轴大戏——奥运主题歌《我和你》。还有22名学生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和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参加了维亚(空中飞人)表演。

水浒旅游港湾——宋江湖

《水浒传》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折射 篇4

一.忠与义

《水浒传》所反映的“忠义”思想作为一种文化, 作为一种精神, 为了正义和真理可以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多少年来, 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忠义”思想作为一种人格价值观念, 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整个灿烂文化的沃土, 更以它深层的文化内涵不断影响着每一时代、每一民众的行为取向。

1. 忠的文化精神

忠, 即是对祖国、人民、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忠诚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历来受人尊重。它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理论观念中的重要范畴, 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

在《水浒传》作品中有许多情节无不饱含着忠君的思想。如宋江的忠, 表里如一, 一以贯之。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 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 这就是忠。宋江对大宋王朝的忠心却是无可置疑的, 他的忠君思想在他争取招安、接受招安、帮助朝廷围剿方腊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120回) 宋江临死前还怕李逵造反, 坏了他一世清名忠义之事, 特地叫人把李逵请来同归于尽。宋江对李逵的一番话很能说明他当时的心态:“我为人一世, 只主张‘忠义’二字, 不肯半点欺心, 今日朝廷赐死无辜, 宁可朝廷负我, 我忠心不负朝廷, 我死之后, 恐怕你造反, 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这里可以看出宋江至死仍然对朝廷、皇帝忠心耿耿, 临终强调最主要的观念还是一个“忠”字, 所谓“宁可朝廷负我, 我忠心不负朝廷”, 这正是封建正统思想核心———忠君观念在宋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表现。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 宋江在与官兵作战时, 总是怕伤害官兵军官, 在紧要处鸣金收兵。对于被俘官兵将领, 必纳头便拜, 口称死罪。虽说对待俘虏应以礼相待, 但也不至于行此大礼。他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可见, 他是把梁山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资本。招安之后, 他又马不停蹄地为封建统治者破了大辽, 平了方腊, 不是又一次证明他的忠心吗?

另外, 《水浒传》中借阮小五、阮小七唱的歌来表达忠君思想。 (18回) (阮小五) “打鱼一世蓼儿洼, 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 忠心报答赵官家。” (阮小七) “老爷生长石碣村, 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简首, 京师献与赵王君。”阮小五, 阮小七唱这样的歌并非他们一时兴起, 而是源于对贪官污吏的痛恨。阮氏兄弟“歌”以咏“志”, 体现的还是一个字“忠”, 忠心报答皇帝, 报效国家。

再者, 李逵叫“反”, 也是为了反衬他人的忠君。在《水浒传》里, 李逵是写得最活、最逗的一个人物, 在许多地方起着情节连接的作用。没有他这样一个人物, 《水浒传》将逊色许多。书中在不少地方安插了许多李逵叫“反”的情节。 (40回) 李逵跳将起来道:“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吃了他些苦, 黄文炳那贼也吃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许多军马, 便造反, 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大宋皇帝, 宋江哥哥便做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 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 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 夺了鸟位, 在那里快活, 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作者在这些情节上安排李逵出来叫“反”, 用意其实还是在宣传忠君思想上。我们去翻看书中的这些情节便知道, 李逵说完这些话之后, 必定挨一顿骂。先安排他这样说, 做了层铺垫, 再让他挨骂, 以否定他的话, 从而更好地表达忠君的思想。李逵天真直率, 他的话看似充满反动味, 其实不是真反。从书中塑造的李逵的性格来看, 他那些叫“反”话完全是脱口而出的痛快话, 不带任何掩饰, 也不带任何政治目的。而宋江等人批评他, 骂他, 则是成熟的忠君思想的自然流露。

2.义的文化精神

“义”是《水浒》里的一个主要观念。可是, 这个“义”字却滑溜溜的, 不太好把握, 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 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好汉的生存处境、社会关系及其所作所为等, 来做一些具体的辨析, 因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 一句话, 人们的意识,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 人们的社会关系, 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1) ”, 《水浒》所写的好汉自然也不例外, 正是他们特殊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义”的特殊精神内涵。

“义”的精神内涵非常复杂, 首先, 它指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适宜;其次, 它还与人们对待利益的态度有关;再次, 义还被内化为强调道德责任的伦理准则, 在朝则忠孝节义, 在野则忠诚信义。各阶层均以自己的文化根基和伦理判断为准绳, 或认同等级, 或认同血缘, 使“义”呈现出同中有异的文化内涵。但“义”, 可以义正词严地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 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 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 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 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 什么是不该做的, 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 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 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 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作为个人意识觉醒表现的“义”, 还是让我们为之神往, 敬佩。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 为朋友赴汤蹈火, 两肋插刀, 奋不顾身, 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 出生入死, 也只为了一个“义”字。由此可见, 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 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谱写在现实生活中, 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到, 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 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人物, 不拘礼法, 不计名利, 不做作, 不掩饰, “任天而行, 率性而动”, 保存了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他们追求的是“大块吃肉, 大碗喝酒, 大盘分金银”, “图个一世快活”, 向往的是兄弟间“交情浑似股肱, 义气真同骨肉”, 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小市民的思想和感情, 使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气息。这种快意恩仇, 笑傲江湖的兄弟之“义”, 也正是《水浒传》吸引后人, 流芳千古的重要原因。从人格美感上来说, 侠士崇尚一种勇武阳刚的义气。《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便是这样一群人格美的男儿。他们勇武无比, 豪气凌云, 丝毫没有脂粉气, 绮靡气, 而独有雄伟, 劲烈的阳刚之义气。鲁智深的怒打镇关西, 倒拔垂杨柳, 大闹野猪林;李逵的江州劫法场, 沂岭杀四虎, 大闹忠义堂;武松的景阳冈打虎, 醉打蒋门神, 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这种阳刚之义气的表现。

总之, “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 它以儒家的理论道德为基础, 但也融合了包括城乡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传》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 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文化精神。

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替天行道

《水浒传》中还以神秘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替天行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儒家思想向来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唯心论, 认为天是有意识的, 天的意志是绝对的, 人的意志符合天意就会受到护佑, 否则遭罚。天的意志是通过“天子”———皇帝来体现的。从广义上说, “替天行道”又不乏忠的色彩。小说如此演绎“替天行道”, 而统治者又无法从理论上进行有力的反驳, 只好强加罪名以底毁;但这一理论却适于平民大众的价值判断, 得到他们的拥护。作者将“替天行道”置于封建思想范畴的边缘, 其叛逆色彩不容否定, 在造反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上, 梁山好汉在理论上找到了一个理想的突破口。招安之后, 水浒好汉勤王事而纷纷殒命, 招安的悲剧又展示了他们的忠烈意志, “替天行道”的叛逆色彩不断消退, 这是作者既赞成他们造反, 又不主张触动封建专制本身的矛盾心态使然。

1.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 是中国古人的生存理念和持存方式。强调的是人与天地自然的亲善和谐关系, 一直贯穿着整个古代中国的文明进程。它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大自然要一致, 要和谐。大自然包括日、月、星、水、火、风, 包括植物生态、动物生态等。二是人与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以及其他各种规律也都必须保持一致, 保持和谐。只有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

在《水浒传》中, 为了表达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施耐庵专门设计了 (70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书、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其中, 有这样的描写:是夜三更时候, 只听得天上一声响, 如裂帛相似, 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 直竖金盘, 两头尖, 中间阔, 又唤做天门开, 又唤做天眼开, 里面毫光射人眼目, 霞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 如栲栳之形, 直滚下虚皇坛来。那团火绕坛滚了一遭, 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时天眼已合, 众道士下坛来, 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锄头, 掘开泥土, 跟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 只见一个石碣, 正面两侧, 各有天书文字。那么, 这些天书文字说的是什么呢?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 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 皆是地煞星, 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这样一段虚构, 把一百零八将说成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把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起义说成是秉承天意, 似乎更为合理、可信。这便是人为与天意的有机整合, 是天的意旨, 是不可抗拒的。

2. 天人感应的文化精神

《水浒传》就是在天人感应的背景下发生发展的, 在作品中, 几乎每一重大事件都有天意在冥冥之中起着作用, 使全书贯穿着一种神秘气氛。

如“遇洪而开”是大唐洞玄国师所留, 却在数百年之后才得应验, 且石碑上早已注了洪信的姓字, 数百年前怎会有人知道在以后会有一个姓洪的人到此处呢?这岂不是天意!

(71回) 天降石碣亦是天人感应的重要表现, 鲁智深捉得马灵和方腊, 更是使人觉得神秘到不可思议, 这与其说是巧合, 还不如说根本就是天意。

还有智真长老和罗真人, 一个是得道高僧, 一个是得道活神仙, 此二人乃是沟通天人的桥梁, 他们能洞观天机, 知得过去, 晓得未来, 他们对鲁智深、宋江、公孙胜三人的偈语都是他们三人命中该经历的, 是上天注定的。他们通天彻地的智慧和法力给水浒故事增加了神秘的因素, 使全书天人感应的哲学氛围更加浓郁。

《水浒传》的天人感应, 还体现于九天玄女本身及其授予天书的行为, 在日后梁山的各种行动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神授天书本身亦预示着宋江未来的政治地位与命运, 唯有具有特殊身份的宋江才得到了神授天书。神授天书, 使宋江的地位受到了上天的肯定, 说明梁山水寨的存在亦属天意。不仅如此, 水浒义军的口号和起义的政治纲领等都是由上天来决定的, 因此水浒英雄聚义梁山是顺应了上天的安排, 是天道的体现。

3. 替天行道的文化精神

“替天行道”是《水浒传》的核心, 是梁山好汉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的目标。他们之所以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 主要原因在于朝廷昏昧, 致使大贤处下, 不肖处上, 难遂平生之愿。尽管“替天行道”以尊天为前提, 不反对天,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 封建专制乃皇权独尊, 所以“替天行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封建正统程序的僭越。而各代统治阶级也并不讳言奸佞蒙蔽朝廷, 使公道不彰, 正义遭到践踏。如果皇帝昏庸, 不能体现天道, 那么只好由其他公正的人来代行天道, 这就必然要出现这样一批梁山好汉来替天行道。他们只好占据水泊, 快心适意。为了取得自己的合法地位, 在理论上, 水浒好汉们找到了“替天行道”这一形而上的、宗教式的旗帜来标榜自己造反的合理性。并且,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 也是比较合拍的。

让宋江从九天玄女处受了天书, 接受了“替天行道, 为主全忠仗义, 为臣辅国安民, 去邪归正”的思想, 并当作一生行动的依据。因为这里第一次提出了“替天行道”的问题, 晁盖死后, 宋江暂被推为寨主, 他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顿队伍, 改聚义厅为忠义堂, 让“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在梁山上空高高地飘了起来, 从此后他主要不是以“及时雨”来号召天下好汉, 而是以“替天行道”来号召了。这里所说的“道”即“公道”, 也就是为人间打抱不平, 黑暗无能的官府所不能解决的人间不平事, 由江湖好汉来伸理, 诛残除暴。

在《水浒传》中, 梁山好汉无情地惩除那些屈陷良善、恣欲骄横的贪官污吏和依势豪强, 严厉地打击贪赃枉法、诈害百姓的赃官污吏和土豪地霸, 愤怒声讨闭塞贤路、非财不用的权奸佞臣, 这就是替天行道。

他们上山之后, 高扬“替天行道”旗帜。这里“天”的含义有两个:一是苍天, 天地神灵;二是皇帝, 宋朝天子。“替天行道”, 就是替苍天、替皇帝行德政, 施仁爱, 实行以人为本, 实施仁爱之心, 实现天人合一。他们只反贪官, 不反皇帝, 甚至希望受到朝廷招安, 以便更好的为朝廷服务。他们处处打家劫舍, 杀富济贫, 力所能及地争取社会公正, 改变吏治腐败和司法黑暗。

三.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吉凶相救、患难相扶是《水浒传》着力表现的又一文化精神。“岁寒知松柏, 患难见真情。真正的友谊只有在困境中才会显现它的光彩。 (2) ”《水浒》好汉们因为游荡无根, 吉凶未卜, 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势力与相应的法律能给他们提供生命保障, 所以他们便十分渴望彼此之间能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以便“吉凶相救, 患难相扶”。因此之故, 不少萍水相逢的好汉, 一见如故, 情逾骨肉。

(2回) 少华山头领陈达为攻打华阴县, 带领人马, 前来史家庄借路, 史进出于“惺惺惜惺惺, 好汉识好汉”的心理共鸣, 不但放了陈达, 而且还与三人结成了兄弟。当官府闻讯来捕捉他们时, 史进又说:“若是死时, 与你们同死, 活时同活。”真乃义气深重!

史进逃至渭州, 又遇到了鲁智深。鲁见他像条好汉, 便顿生相敬之心, 接着便互通姓名, 亲亲热热, 浑似同胞兄弟, 手挽着手同到街上吃酒去了。在大相国寺, 鲁又邂逅了林冲, 林冲欣赏鲁的武艺和豪气, 相识伊始, 即与鲁结拜成了兄弟。武松在柴大官人庄上一结识宋江, 便引为至交。在宋江为他送别之时, 他动情地说:“天色将晚, 哥哥不弃武二时, 就此受武二四拜, 拜为义兄。”宋江大喜, 接受了武松的四拜, 于是成了拜把兄弟。武松感激张青夫妇的厚意, “论年齿张青长武松五年, 因此武松结拜张青为兄”。武松还受过施恩四拜, 做了施的义兄。还有石秀与杨雄、李俊与张横、李逵与汤隆等, 也都是拜把兄弟。

结义的目的就是要吉凶相救、患难相助、共度难关。如鲁智深为了“兄弟义气”, 大闹野猪林;武松为了“英雄义气”, 怒打蒋门神;林冲出于“仗义”火并了不讲“义气”的王伦;李逵出于“忠义”只身劫法场;石秀因重兄弟义气而大闹翠屏山, 等等, 都是吉凶相救、患难相助、共度难关的具体表现。

尽管这种吉凶相救、患难相助的仗义行为, 有时有不问是非的倾向, 但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却不由人不为之热血沸腾。更何况好汉们为患难兄弟抱打不平, 客观上也是在为市井细民们锄恶除暴呢!诸如武松杀死西门庆、石秀打跑张保、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杨志杀死牛二等, 不就深得当地市井细民们的高度赞许或慷慨相助吗?甚至为了救某个兄弟, 梁山好汉们去攻州掠府, 也会受到市井细民们的赞扬和期盼。还有, (65回) 扬子江边那个开酒店的老汉, 就对张顺说:“老汉听得说, 宋江这伙端的仁义, 只是救贫济老……若得他来这里, 百姓都快活, 不吃这伙滥官污吏薅恼。”可见, 水浒好汉的爱憎与市井细民的爱憎, 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好汉们结义, 也为的是互相提携, 有福同享。如李逵结拜了汤隆, 就说:“你在这里, 几时得发迹, 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伙, 叫你也做个头领。”汤隆当即感激涕零:“若得哥哥不弃, 肯带携兄弟时, 愿随鞭镫。”戴宗结拜了杨林, 也马上带他上梁山享福去了。有的英雄还为无人提携而感到苦恼, 如三阮这般义侠之士, 也曾唉声叹气地道:“谁是识我们的?”待到吴用说要请他们一道去劫生辰钢, 图个一世快活时, 他们几乎激动得跳起来, 道:“这腔热血, 只要卖与识货的!”见了晁盖, 又道:“我们最爱结识好汉原来只在此间。今日不得吴教授相引, 如何得会!”石勇听说宋江“仗义疏财”, 到处寻找他, 在酒店偶然相遇以后, 就恳请宋江“是必携带”上山。“平生最无面目, 到处投人不着”的焦挺, 也因结识了李逵, 终于投到了梁山泊。像这些描写, 显然都形象地表现了无依无靠的江湖好汉渴望互帮互助的心态。因此“结义”也便成了他们对新的人际关系的理想追求。

总之, “《水浒传》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3) ”它所反映的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 体现了小说所特有的中国文化精神。然而, 再美的玉也总是有瑕疵的, 对于小说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精神, 我们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方针,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水浒全传》, 施耐庵、罗贯中, 岳麓书社, 2001年9月第2版。

[2] 《水浒文化新解》, 黄霖, 新世界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

[3]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5] 《读懂人生感悟道理》, 杨涛, 中国华侨出版社。

小评水浒 水浒人物 篇5

晚餐 后太太整理书柜,咱也漫无目地的随手翻看,《水浒传》映入眼帘,拿在手中浏览,当年一段往事涌入心头!七五年已经在黑土地生活六年的我从当时的政治空气中似乎又嗅到些什么!广播、报纸开始对《水浒传》感兴趣了!伟大领袖引用鲁迅的话:“一部水浒说的很明白,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即便招安,替皇帝去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最高指示道:《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哎!不知道那个大员又要倒霉了!”这是咱内心里的话。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国家重印全版《水浒传》是个好消息!小时候受历史学家林汉达老先生影响颇深,六七岁就看他编著的通俗读物《春秋战国故事》等一系列读物,十二三岁时已经不满足只读《三国》《红楼梦》《儒林外史》了,而《水浒传》只读过金圣叹腰斩的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想看没机会!只要能看到全版,甭管批谁?那与咱无关!

那日王连长对咱说:“团政治部要从几个连队抽调若干名曾读过《水浒传》且小有文采的知青,成立写作班子,而且要在全团巡回评论演讲!你去合适!”。哈哈!天上掉下大馅饼!终于可以看到施耐庵老先生那全须全尾的著作了!在写作班子驻地--团招待所咱终于如愿以偿,批也好!评也罢!放放再说!别人都从第一本看,咱从第三本看,说实话!比毛选耐看!看完后也甭闲着了,着手写评论稿!挺幸运的,让咱写第一部:内容梗概,故事多评论少。胡侃是咱强项,只要不出圈儿,怎么写都不为过。洋洋洒洒三十篇稿纸!一审就过关了!紧跟着就是在全团范围内宣讲,每到一地,照本宣科,咱讲的那部分大家都听爱听,可到后面评论部分听众就坐不住了,谁爱听说教呢?讲归讲,各连招待挺好,吃的不错!其实评水浒是一场政治斗争序幕,当时咱不懂,也不想去懂,因为那会徒曾烦恼,谁让咱根儿不正苗不红呢?巡讲过后,那位写评论的老兄调到团报道组,咱依旧回连队该干嘛干嘛!对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读到了咱想读到的东西,这就够了!

三十年过后重读《水浒传》已经完全颠覆了当年的读后感,有时在想:鲁迅真是吃饱了撑的,您就没想到您的牢骚会引发那么大的政治运动?您老人家也就是死的其时,否则中国第一右派非您莫属!老人们说:老不看水浒,少不看三国!这话有失偏颇,如今的年轻人有谁还看水浒和三国呢?咱的孩子从小就看日本卡通漫画,人家看的如醉如痴,咱看的全让不知所云。文学四大名著在如今的年轻人面前会哭泣吗?

水浒文化 篇6

关键词:女性主义,显文本,潜文本,文化意蕴

在“四大名著”影视翻拍的热潮中, 2011版电视剧《新水浒传》在忠义主题演绎以及英雄形象塑造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改编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水浒传》原著因对女性形象的漠视与丑化而备受讥议, 其两性观念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社会文化思潮。电视剧《新水浒传》的编导在女性角色的把握上, 取得了较大突破。本文主要考察《新水浒传》女性形象改编的基本原则, 借此探讨新时代女性文化的生成与建构。

一、显文本:女性形象改编的几个基本原则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江等梁山好汉“造反”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 其男性英雄主义立场毋庸置疑。在这部小说中, 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类型化倾向,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妖冶淫荡的坏女人形象, 她们作为社会黑暗势力的一部分, 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某些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命运;一类是女英雄形象, 她们作为梁山好汉中的一部分, 女性特征不鲜明, 具有男性化的倾向;一类是良家妇女形象, 她们饱受欺凌、迫害, 但只是英雄好汉故事的穿插和点缀, 着墨较少。电视剧《新水浒传》的编导突出了女性形象的塑造, 将她们的形象时尚化, 性格个性化, 并将其生平中的情节素材充分加工润色。总体说来, 编导努力开掘和表现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将女性形象塑造得更加血肉丰满。从具体的操作手法来看, 编导对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改编主要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一) 以情感的回归诠释身体的出轨

在《水浒传》中, 美貌妇人大多淫邪, 不忠于婚姻, 结局通常都是被英雄好汉们剜心剖腹。《新水浒传》的编导没有改变她们出轨的行为, 却竭力寻找她们出轨的内在动机, 试图借助这类女性, 引导观众探讨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关系问题。

《水浒传》刻画了三个最著名的“淫妇”形象, 即阎婆惜 (《新水浒传》中改名阎惜娇) 、潘金莲和潘巧云, 逐层深入地表达了对女性的仇视与绝望:阎婆惜是宋江的外室, 因宋江忙于公务受到冷落而出轨;潘金莲则身为正室, 因旺盛的情欲而出轨;潘巧云不但是杨雄的正室, 还深受杨雄的宠爱, 却同样不守妇道, 与裴如海通奸。《新水浒传》的编导在不违背原著总体情节走向的基础上, 摒弃了原著对这类女性的仇视观念, 平行地描述了三种不同的婚姻状态, 铺垫了几个女性不同的出轨理由。阎惜娇仰慕宋江, 想尽办法嫁给宋江, 婚后却变成了倚门而望的怨妇, 这也折射了当下某些嫁给“成功人士”的女性。她们虽然衣食无忧, 却难免独守空房的寂寞。这是女性在婚姻中出轨的第一个理由。青春貌美的潘金莲嫁给了容貌丑陋、以卖炊饼为生的武大, 在世人眼中是极其不般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武松启蒙了她的情感。潘金莲屡次向武松调情, 受挫之后, 绝望的情感导致欲望的放纵, 最终以通奸的形式在与西门庆的关系上得以释放。编导借此探讨了生活在不幸婚姻中女性的无奈与绝望, 挣扎与反抗。这是女性在婚姻中出轨的第二个理由。在潘巧云这个形象的设置上, 编导给了女性出轨的第三个理由:裴如海与潘巧云真心相爱。裴如海为潘巧云出家为僧, 潘巧云在两段婚姻中都不曾忘记了这个“义兄”。应该说, 这三个理由都已经偏离了原著的轨迹, 具有现代意义。

在身体的背叛之后, 编导刻意强调了她们情感的回归。阎惜娇与张文远通奸, 不再是生性淫荡, 而只是为了引起宋江的关注。因此阎惜娇被宋江杀死之后, 最后一句话是:“不要管我, 你快走!”潘金莲在武松动了杀机时, 主动以身赴死;潘巧云在被杨雄杀死前, 依然深深眷恋着裴如海:“师兄死了, 我活着还有什么用?”由此可见, 阎惜娇之于宋江、潘金莲之于武松, 潘巧云之于裴如海, 感情发生、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见。她们的行为迥然有异, 但情感的追求却如出一辙。

(二) 以形象的美化提升性别的意识

《水浒传》中出场较多的第二类女性形象, 就是具有男性化倾向的梁山女英雄形象, 代表人物为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她们参与到梁山的事业中来, 是以丧失自身的性别属性为代价的。《新水浒传》弱化了她们的暴力色彩, 渲染了她们的外形、情感和品格之美。通过这种消解与强化的双向改编, 梁山女英雄摆脱了原著中自身性别角色、性别意识模糊不清的状态, 以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形象走进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视野。

电视剧《新水浒传》对梁山女性外形的美化应该被视为情理之中。“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都不再凶神恶煞, 而是在美丽清秀之外, 又多了几分侠骨柔情。在原著中, “母夜叉”孙二娘的外形是“眉横杀气, 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 棒锤似粗莽手脚, 厚铺着一层腻粉, 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 直侵乱发。金钏手笼魔女臂, 红衫照映夜叉精”[1]。孙二娘不但样貌丑陋, 而且行事凶狠, 以卖人肉包子为生。《新水浒传》对孙二娘的形象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一是编导不断通过张青、武松、押解差人的眼光, 强调孙二娘容颜秀美、风情万种;二是为孙二娘赋予了悲惨的身世, 从而解释了她杀人劫财的原因;三是将卖人肉包子的桥段改编成一个谣言, 孙二娘只是借助这个谣言避免不必要的骚扰。显然, 孙二娘的形象借鉴了《新龙门客栈》等影视作品中的老板娘形象, 从外形到内在情感全都发生了改变, 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

如果说编导在阎惜娇、潘金莲、潘巧云等人身上探讨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困境, 那么在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身上寄托的则是女性社会身份的问题。在原著中, 女性显然是失去性别身份之后, 才拥有了社会身份, 得以与梁山好汉并列。例如“天然美貌海棠花”的扈三娘在全家被杀之后, 又被宋江嫁给丑陋好色的王矮虎。读者对此非议颇多, 多以为不近人情。其实, 扈三娘的行为逻辑完全是按照男性的标准来设置的。对比一下秦明入伙的经历, 就会发现扈三娘的境遇并非不可理解。秦明在清风山入伙前, 宋江使用反间计, 使得秦明的妻小被杀。秦明入伙后竟也全然不以为意, 两天后就娶了花荣的妹妹。尽管性别不同, 但两人的命运轨迹却惊人相似。可以说, 在漠视血亲仇恨这个问题上, 《水浒传》的作者并无性别之轩轾, 是把扈三娘视作男性好汉来写的。为了回归扈三娘的女性身份, 《新水浒传》的编导创造性地转移了扈三娘与梁山好汉的血亲之仇, 也把她的丈夫矮脚虎王英进行了提升, 使原本充满着屈辱、不协调的婚姻被改造得富有喜剧色彩。这个改编, 激活了原本沉默得终篇只有一句台词的形象, 赋予了梁山第一美女以人的生命, 而不再只是一个武功高强、全无个性的点缀。女性英雄形象的改编, 为女性在梁山团队中创造出了生存和活动的空间, 其实也是对现实社会女性职场身份的一种拓展。

(三) 以情节的延展深化悲剧的内蕴

“打熬身体”、“不亲女色”是梁山好汉的基本素质。宋江在清风山劝导王矮虎时就说:“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随’三个字, 好生惹人耻笑。”[2]他们很少将男女感情、妻子儿女挂念为怀。《水浒传》中也描写了良家妇女, 但通常都是寥寥几笔匆匆带过。《新水浒传》的编导将原著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充分开掘出来。

原著中固有的情感线索在《新水浒传》中被浓墨重彩地予以叙写, 这些温情的场景更加衬托出梁山好汉的悲剧命运。原著也交代了林冲夫妻的伉俪情深, 但从“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到“梁山泊落草”十二回, 都没有描写林冲思念妻子的文字。直到他在梁山安定下来, 看到晁盖“安顿各家老小在山”, 才“蓦然思念妻子在京师, 存亡未保”, [3]于是派人下山去接娘子。得知娘子已经自缢身亡后, 也就作罢。在《新水浒传》中, 林娘子成为林冲的精神支柱和生命寄托。他反复嘱咐鲁智深照顾林娘子, 在柴进府上也拜托柴进照顾妻子, 甚至增加了山神庙内梦会妻子的场景。可以说, 在林冲所有的行为中, 都贯穿了林娘子的影子。他们的感情越是深厚, 其结局的悲剧意味就越是浓厚。

《新水浒传》中增添了一些原著中没有的情感线。鲁智深出于一种人性的同情来扶助金翠莲父女, 而反过来, 金翠莲也回馈了鲁智深最深沉又实用的爱情, 帮助鲁智深从逃犯变成僧人。金翠莲随夫远去后, 鲁智深也怅然若失。玉兰从一个陷害武松的帮凶, 被改编成武松的仰慕者, 并为武松而惨死, 增强了武松复仇的信念。董平反入东平府, 《新水浒传》的改编颇似《赵氏孤儿》的翻版, 程小姐从原著中并未直接出场的背景, 变成了在父亲与董平斗争漩涡中自尽的真实女子。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温柔良善的女性, 已经开始表现出女性的自觉意识, 主动地表达出对爱情的诉求。她们的命运, 不论是远嫁, 还是死亡, 都是在男权社会中的必然结局。编导提示着观众, 这些在《水浒传》原著中被忽视的平凡女性, 也应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 其爱恨情仇也应为男性英雄所感动和回应。

二、潜文本: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性想象

整体而言, 《新水浒传》强化了女性的戏份, 对原著中的女性形象加以重构, 甚至颠覆, 探索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表达了对各类女性形象的同情与理解。于是, 人们纷纷以现代性、进步性对这种改编加以肯定。但是, 如果我们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观察, 便会发现这种改编依然基于男性视角对女性形象的设定与想象, 在讨好女性观众的同时, 依然是男性自我意识在女性形象上的投射。总体说来, 《新水浒传》仍然是一部男性主义文本。

《新水浒传》强化了女性对男性情感上的依赖, 对男性的情感成为女性唯一的生存追求。女性在生命结局都对男性做了情感的奉献, 没有人是带着对梁山好汉的怨恨退出观众的视线。面对情人举向自己的屠刀, 依然可以微笑着自赴九泉;在嗜血的战场, 殉情成了她们自主的必然选择。《水浒传》中固然存在女性对于男性的在身体和婚姻方面的屈从, 但情感语言的沉默让她们依旧保存着内心世界的神秘和尊严。在《新水浒传》中, 伴随着与男性情人血仇的消融, 她们自身的情感屈从却也流露了出来。即使在最不可能发生感情的扈三娘与王矮虎之间, 也发生了最为和谐欢愉的爱情。可以说, 原著中的女性对男人付出的是“生”, 而改编后的女性对男性付出的是“死”。“为爱而死”成了电视剧女性命运改编的总体指向, 而反观男性, 却无一人有这样的义举。

在《新水浒传》中, 女性不仅在情感上成为男性的附庸, 在精神上也依然受者男性的引领。在女性的精神世界和信仰空间, 我们在《新水浒传》中依旧找不到独立的存在。她们的精神地域是一个被男性文化殖民化的空间, “女人们一般都被迫接受各种极其严格的限制 (除非像妓女可以凭自身的身份获得自由) , 这一道德是男人的道德, 一种显然是由男人想出、写出、传授并且针对男人的道德, 因此在这种男性道德中, 女人只是以对象的名义出现的, 或者至多只是伴侣而已。”[4]即使貌似占据主动地位的梁山女性, 也无不是用外表的强悍来掩藏内心的软弱, 因此才会出现菜园子张青之于孙二娘的精神救赎。就连原著中被利用的名妓李师师, 也变成了出于对燕青和宋江的爱慕, 而甘冒风险为其引荐君王的侠义女子。她劝导宋徽宗不要沉湎女色, 不惧奸臣的威胁, 散尽家财支持宋军, 这些都是宋江起义军精神世界的外化。就连原本坚决抵抗梁山军队、精神信念相对独立的琼英郡主, 最终也丧失了自我的信仰。琼英郡主的宗族意识是最强的, 但随着情感天平向张清的倾斜, 她也接受了张清对山寨务实的考虑, 听从了张清的事实分剖, 被动地作出决断, 放弃了山寨被破的仇恨。可以说, 女性的精神世界, 历来是一个被忽视的空间, 传统的生殖信仰和家庭信仰在《水浒传》中被忽视, 她们没有生育的追求, 也隔断了女性与社会的血缘关系。《新水浒传》赋予了一些女性以男性化的追求, 但在精神层面, 她们依然是男性的追随者。

在两千年的历史中, 男性拥有话语权, “女性只不过是被谈论、被规定的客体对象, 男性话语权操纵着整个语义系统”, “再没有哪种角度比男性如何想象女性, 如何塑造虚构或描写女性更能体现性别关系之历史文化内涵了”。[5]在当代社会中, 女性文化的建构, 首先是基于性别平等的观念, 其次则是在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基础上性别意识的区别, 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区别的原则, 但还需要进行开拓和创新。女性也需要参与到文化想象的视域之中, 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不仅仅是身体和情感的参与。

三、《新水浒传》重塑女性形象的文化解析

《新水浒传》对女性文化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在女性文化迅速变革的当下, 它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文本。通过研究《新水浒传》对这些女性形象的解构和重构, 有助于我们对当前的女性文化进行审视和反思。

(一) 迎合了当前女性情感表达的需求

纵观整个文学史, 女性情感的表达是受到文化压抑的。她们要么沉默, 要么是代言男性对她们情感世界的想象。时间一久, 她们自身也会被男性对她们的情感想象同化。《新水浒传》细腻地刻画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反映了女性文化在新时代值得注意的延伸。随着物质生活的普遍提升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 内心空虚的时代心理现象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向爱人、情人寻求情感慰藉这个主题是非常具有时代感的。

《新水浒传》中的两性情感表达, 趋向于和谐浪漫, 这反映了两性关系文化的整体走向。扈三娘武艺超群, 是职场女强人的类型, 女强男弱式的婚姻, 在当前的文化氛围下少了几分龃龉, 而多了几分搞笑的成分。琼英与张清因飞石而结缘, 李师师与燕青的美女英雄的惺惺相惜, 无不谱写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情爱传奇。这里没有长篇的爱情故事, 但单个故事的创意还是极具时代感和冲击力的。

编导们对情感的强化有强烈的现实动因, 那就是电视剧消费中不容忽视的女性观众群体, 以及她们的情感审美取向。在现实生活中,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是女性的生活, 她们显得更加务实;但在内心世界, 女性的艺术空间显得更加宽广。她们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 也是艺术消费的主体——尽管她们所消费的, 往往只是男性意识的艺术想象。“大众媒介传达的主流意识形态让妇女安于从属的地位, 所以识别这些嵌入流行文化中的意识形态, 并戒除对它们的消费正是女人自己的权利。”[6]在这样的消费语境之下, 女性观众不能不审慎地对待艺术作品对自身的迎合, 这种迎合究竟是对女性意识的发展, 还是换个角度依然要求女性的献祭, 只不过是由身体转向情感而已?这种情感的奉献, 是她们自身的价值选择, 还是被男性在新的时代重新要求的价值选择, 恐怕是值得思考的。在另一个层面上, 情感献祭者——男性的情感回馈如何?这也应该是我们着重审视的方面。

(二) 凸显了女性文化张扬中的性别冲突

为了迎合女性情感的表达, 编导不惜牺牲对原有英雄形象的刻画。例如, 《新水浒传》赋予“淫妇”以情理化的叙事, 力图引起人们对女性的同情与理解。这种取悦女性观众的做法, 无形中转移了原著的主题, 削弱了英雄们反抗的力度。宋江与阎惜娇之间的冷暴力婚姻, 武大与潘金莲之间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 以及杨雄与潘巧云之间毫无共同语言的婚姻, 使得女性的出轨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不合理却合情。因此, 英雄人物对她们的报复甚至是迫害则失去了依托。武松杀嫂的时候, 已没了正义张扬的激情, 而多少带了一丝惆怅和遗憾。杨雄杀妻之事在原著中本就显得残忍, 再加上电视剧中潘巧云与裴如海的情感铺垫, 更是令人不能接受。

在《水浒传》原著中, 两性之间的悲剧更多地折射了社会的悲剧。即使没有这些女性, 黑暗的社会现实也终会将好汉“逼上梁山”。应该说, 在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 高衙内调戏林娘子只是诱因, 黑暗的社会现实逼得林冲走投无路才是主因。他和高太尉的对抗是社会性的, 而绝非一己之仇。编导刻意强调了林冲与林娘子之间的戏份, 导致林冲在梁山的复仇, 更多出于个人的家仇, 而非大义, 甚至他对朝廷、对贪官的仇恨, 被更多地聚焦在高俅一人身上, 这种改编无形中对林冲的形象有所折损。再如凭空设置的鲁智深与金翠莲之间的感情戏份, 更削弱了鲁智深锄强扶弱、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为光明磊落的好汉, 他救助金翠莲妇女的义举是出于天性的嫉恶和悲悯, 这才是原著中他的形象的精髓。

随着《新水浒传》对女性情感的张扬, 男性的形象则相应受损, 男性、女性的内在张力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状况。在两性之间文化空间的争夺中, 我们需要探求的是被剥落的男性光辉, 究竟是有生命力的精神内核, 抑或仅仅是过时的父权观念?事实上, 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也在促使男性文化的革新和重构。

(三) 呼唤当前社会环境下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男性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甚至是过度的建构, “男性对待环境或自然的方式与其对待女性的方式有相似之处, 即把二者皆视为可掠夺、占有的资源。”[7]女性文化因此一直在男性文化的控制和引导之下在古代女子成长的文化教课书中, 固然包含有在今天的社会里极端匮乏的健康女性价值观资源, 但是, 从男性的角度对女性束缚还是绝对的主导。女性文化的另一个来源是口传和戏曲、小说等素材, 俗文化中倒是包含着很多对女性身体、情感以及人性各个方面的解放因子, 但这些观念一直都被男性的雅文化所压抑。百年以来, 中国的女性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上承戏曲, 电视剧也成为女性文化建构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作为正在生成期的女性文化, 如何迅速走向两性文化的健康平衡, 是一个直接影响当代人生存质量的紧要课题。在这个理论前提下审视当前的电视剧女性形象, 会发现既有琼瑶式爱情剧对女性爱情文化的过度建构, 也有职场励志剧对女性性别意识的淡化模糊, 更有《新水浒传》这样表面迎合而实际上创新功能乏力的作品。

应该指出, 《新水浒传》对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 受制于故事的自身属性、当时的历史文化氛围, 乃至于当前的时代意识。应该说, 《新水浒传》第一次建构起水浒女性形象波澜壮阔的情感世界, 这是《水浒传》改编史上最值得注目的一个现象。女性身体、情感的价值究竟该怎样论定?它们的空间还应如何拓展?在身体与情感之外, 女性的文化属性以及两性关系的相互融合、相互诠释会走向何方?这些都是充满时代气息和神秘色彩的课题。

总体说来, 《新水浒传》塑造的女性形象体现了编导们向情感世界的回归、反抗精神的弱化与主题的偏移, 是值得深入探析的当代女性文化文本。女性文化从失语或代言男性文化, 到实现了自身的真正意义上“表达”, 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随着女性情感世界的建构, 基于身体、语言、思维、信仰等层次的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和拓展, 女性的精神世界将不断向前推进, 这将是本世纪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焦点事件之一。文学艺术, 尤其是影视艺术中所透露的信息, 需要我们赋以特别的敏感和关注。

参考文献

[1][2][3]施耐庵、罗贯中著, 金圣叹、李卓吾点评:《水浒传》, 中华书局2009年版, 第26回, 第31回, 第19回。

[4]福柯.性经验史[M].余碧平,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20.

[5]孟悦.两千年:女性作为历史的盲点[J].上海文论, 1989 (2) .

[6]凡.祖伦.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曹晋, 曹茂,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43.

水浒文化 篇7

一、东平水浒影视城的基本概况

坐落于山东省东平县的水浒影视城是80集新版《水浒》的拍摄基地, 是山东省水浒之旅旅游带上的重要景点, 总投资3.6亿, 占地376亩,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了府邸衙门、英雄府院、街区铺面、市井商家、酒楼茶肆、宗教寺庙、牢城营、紫石街、水街、王爷府、太师府、太尉府、青楼、樊楼、瓮城、御龙坊、东京汴梁御道等仿宋代建筑, 古风浓郁, 工艺精湛, 细致逼真, 营造了北宋时期特定的历史氛围。水浒影视城已经成为集水浒文化体验、娱乐休闲、影视拍摄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 先后获得“山东省十佳景区”、“山东旅游摄影创作基地”、“齐鲁文化特色新地标”等荣誉称号。

代表图案有:独占鳌头、马上封侯、太师少师、鲤鱼跳龙门等等。 (6) 消灾辟邪类吉祥图案:此类图案传达出人们期盼在神灵的庇佑下, 对生活安定, 事业顺利, 福寿安康的追求与期盼。在玉雕创作中主要运用佛、观音、关公、钟馗、辟邪、花瓶、平安玉扣等等图案来表达。

三、吉祥图案的造型规律

中国玉器吉祥图案是中国艺术风格所特有的一种形式, 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载体, 图案背后的“意”是人们喜爱其造型的关键, 它特有的造型手法和表现手段所蕴含的吉祥意味也能成为现代玉雕工艺的有力借鉴。通过对变化统一, 对称均衡, 节奏韵律, 条理反复等造型规律的把握, 通过对传统玉器吉祥图案进行取“形”延“意”的再创造, 可创新玉器吉祥图案的表达形式。 (1) 变化统一:变化形成对比, 产生一定的差异效果, 从而使玉雕造型更具感染力, 并产生情趣和意境。变化中的图案能带给人视觉上的新鲜感, 所以在玉器吉祥图案的表现中通常会采用改变整体结构中的一部分来营造一些视觉焦点, 在玉雕造型的设计中, 变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可从造型、色彩、方向等多个方面来表现;统一是为了使变化中的图案能达到各部分的协调, 统一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玉雕造型的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同时又风格一致, 达到总体构思协调与完整。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是玉器吉祥图案构成法则中的具体表现之一。 (2) 对称与均衡:所谓对称是指图案造型以某条中心线或者某个中心点为中点进行划分后所形成的上下或者左右同等同量的美学形式称之为对称, 对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基本单位形状的重复表现;所谓均衡是指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组合形式。中心点的两边不用完全相同, 它的表现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均衡的表现形式是非常灵活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均衡并不一定是数量上或者大小上的完全一致, 而是利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达到一种既活泼又相对稳定的心理感

二、水浒影视城的发展现状

(一) 影视产业的发展壮大

水浒影视城在圆满完成新版《水浒》的拍摄之后, 又吸引了《剑侠情缘》《楚留香新传》《卜案》《四手妙弹》《麻辣白玉堂》《刑名师爷》等二十多部影视剧的签约入驻。两年前, 如果说东平是全国影视基地, 好多人会认为这是痴人说梦, 两年后, 影视基地拔地而起, 影视拍摄接连不断, 像一个充满奇迹的“神话”, 使影视产业“无中生有”, 并不断壮大。

影视产业曾与东平擦肩而过。上世纪90年代, 《水浒传》拍摄场地选在了与水浒文化毫不相干的无锡, 作为水浒文化发祥地之一的东平县不禁扼腕叹息。新版《水浒》的拍摄为东平县发展影视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东平县通过市场运作方式, 投资20亿元, 用一年的时间建成了水浒影视基地, 满足了新版《水浒》80%的镜头需要。

新版《水浒》在东平的成功拍摄, 引起众多摄制组的关注, 纷纷把拍摄地点选在了东平水浒影视城。这同时也标志着东平影视产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 旅游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走进水浒影视城, 以《水浒传》中描述的人物故事为背景的建筑比比皆是, 充分展现水浒故里历史风貌和民俗人情。在影视城内, 影视拍摄的道具也是其一大新亮点, 吸引了诸多游客的眼球和兴趣。如新版《水浒传》中的战车、云梯等攻城器械都吸引了游客前来拍照留;《剑侠情缘》中谢霆锋轻轻一脚就能踹飞的

受。 (3) 对比调和:对比与调和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状态通过一定的调和方式共存于一个图案造型之中, 点、线、色、面、体等不同的构成元素通过一定的处理手法而具备相同的调和特征, 在具体的设计中有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等等的对比与调和。有对比的玉雕造型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而调和的视觉效果能给观者和谐的感觉。 (4) 节奏韵律:节奏是指玉雕图案的造型、色彩和处理技法等同一因素有规律地反复交替出现所产生的韵律感, 玉雕图案造型可通过一些基本图形的逐步增大或有规律的线条的运动等形式产生节奏感;韵律是指图案造型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在玉雕造型的设计中, 韵律其实是在节奏上的不断重复, 从而使玉雕图案造型更具丰富性和艺术效果。

四、结语

中国玉器吉祥图案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 成为我国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朴素追求和美好祈愿, 我们在传承与发扬玉器吉祥图案的基础上, 将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玉雕造型设计中, 必定为现代玉雕工艺设计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 必定能推动现代玉雕工艺设计的创新, 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编著.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2.方泽编著.中国玉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

3.欣弘主编.百姓收藏图鉴.中国历代玉器.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4.赵丕成编著.玉器工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5.侯舜瑜、项贤彪、刘书东著.相玉——翡翠的评价与选购.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巨石, 游客也可以轻松抱起;紫石街上《卜案》剧组留下的高仿的假鱼、假肉, 造型更是惟妙惟肖, 甚至有的游客要闻一闻、摸一摸才能辨别出真假。另外, 水浒影视城还在近期推出了影视体验游——“今天我有戏”更是受到游客的一致热捧。游客换上古人的衣服, 挑选简单的剧本, 就可以玩一次“穿越”, 亲自主演一场情景剧, 体验一番影视拍摄的感觉, 过一把明星瘾。游客拍完戏后, 由工作人员经过剪辑合成光盘, 这样的一份旅游纪念肯定是一份美好有意义的回忆。几乎所有到水浒影视城旅游的游客都要参与一次“今天我有戏”, 过一把明星瘾。

水浒影视城在做大旅游产业的同时, 不断丰富旅游要素, 创新景区内部的活动。影视体验游、端王府蹴鞠、抢绣球、投壶、射箭使旅游的趣味性大增。据统计, 2010年, 全县共接待游客165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亿元, 同比增长39.8%、37.1%。2011年1—6月份, 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10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

水浒影视城规模宏大, 尤具特色, 既满足于各类古装剧目的拍摄, 又适合广大消费群众旅游娱乐。如今, 东平水浒影视城已经成为山东省水浒文化游的龙头景点, 东平县也成为山东省水浒文化游的核心地域。

三、存在的不足与威胁因素

(一) 不足之处

1.旅游产品单一

水浒影视城现有的旅游产品开发多集中于宏大的宋代建筑, 水浒文化主题是特色的同时又限制了水浒影视城发展的多样性。并不丰富的参观游览景点, 大同小异的建筑将会导致旅游产品的质量较低, 吸引力不足, 客源的返客率不高。

2.影视基地营销渠道过于单一, 宣传力度不够

影视城建设完善后, 尽管做了一定的宣传, 但宣传的平台也仅仅局限在地方电视广告和当地报纸上, 并未采取一些强有力的宣传手段, 持续时间也不长。在新版《水浒传》播出期间, 水浒影视城也只在每晚剧集放映结束后通过山东卫视播出不到10秒的广告。目前水浒影视城虽已建立了自己专业的网站, 但并未有任何的专属网络营销。参观影视城后, 相关的营销宣传部门也并未采取发放宣传册或者纪念品的方式来扩大影视城的影响效力。

3.影视城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较低

影视城大部分的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 服务意识较差, 为了凸显水浒影视城的文化内涵, 急需从业人员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二) 环境的威胁分析

1.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水浒影视城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形势, 从国际环境来看, 国外的影视城发展相对成熟, 优势明显, 竞争力强。从国内环境看, 例如来自横店影视基地、上海影视乐园、无锡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等诸多实力雄厚的影视基地的压力, 使得水浒影视城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

2.旅游者消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 旅游者对于消费的文化产品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的要求提高, 并且在旅游的过程中提出了更多个性化的要求。这也就成为水浒影视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更加严峻的考验。

四、水浒影视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 加强政府和政策的扶持

影视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资金、政策的投入和支持。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宏观调控的职责,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出科学客观的行业准入标准, 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 逐渐引导水浒影视旅游产业朝着地域分布更加合理、功能体系更加完整、特色形象更加鲜明的方向发展, 做大、做精东平水浒旅游项目。

(二) 明确目标, 紧抓水浒文化精髓, 打造特色品牌。

水浒文化的精髓在于“侠肝义胆, 爱憎分明”, 以一百零八位好汉个性分明的形象为亮点, 写尽江湖侠胆义气, 在抓住水浒文化的精髓后, 就应该以此为宣传亮点, 让影视城处处体现此精神。不断挖掘影视拍摄基地所代表的历史朝代中的文化内涵, 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 以体现其文化性、历史性。同时应该聘请研究水浒文化的专家在景区内进行指导, 对固定的角色扮演的演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彻底摒弃以前只注重建设, 不注重完善;只注重主体, 不注重配套的思想观念, 充分借鉴国内一流景区的发展经验, 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 突出“独特性”和“比较优势”, 在管理上规范、在服务上提升、在内容上丰富, 全力推出一批精品景区。同时, 加大对基层景区景点的督促指导, 提前介入, 靠上帮促, 实现各旅游景区的同步发展。

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增加游览内容, 延长游览时间;开发各具特色、吸引游客参与的各种夜晚娱乐活动, 留住游客;提升旅游宾馆、饭店接待水平;开发旅游商品, 规划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大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完善交通系统, 以游客集散中心为中心, 推出旅游大巴, 减轻各旅游点的压力, 同时, 开通“水上游”、“湿地游”班船, 方便游客出行, 增加游览的舒适度。在此基础上,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制定行业标准, 大力培植生态游、民俗游、渔家乐、农家乐等乡村特色旅游, 把乡村旅游业培植成沿河沿湖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三) 加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和渠道

稳步开发周边地区客源市场的基础上, 借助“水浒”国际品牌的优势, 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将促销范围逐步向中远程市场、东南亚市场、全亚洲市场推进。在形象宣传上, 利用中央一套和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栏目推出宣传广告, 打响“贯中故里、水浒东平”的品牌;在网络宣传上, 成立专业团队, 依托网络平台, 发挥网络成本低、覆盖面广的优势, 进行全面造势;在平面宣传上, 加强与国家、省级报纸的合作, 在京沪、济荷高速和济南、泰安出口设置大型广告宣传牌;在活动促销上, 邀请中外学者举办“水浒文化研讨会”, 在新加坡举行旅游推介会, 同时继续举办“水浒文化月”活动, 拟邀请《欢乐中国行》来东平演出;在景区推介上, 对各景区资源进行整合、策划、包装, 利用“一票制”或“一卡通”等模式, 采取集中推介、打包促销的办法, 起到推介效果的最大化;在市场营销上, 按照企业化的理念进行运作, 派驻营销人员, 进行包片促销, 责任到人, 重奖重罚, 同时加强与知名旅行社的合作, 建立稳固的游客输送渠道。

(四) 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和培养,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引进高水平人才。

人才一直是重要的资源, 对整个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对于影视旅游产业而言亦是如此。人才的缺乏和能力薄弱是水浒影视基地所面临的瓶颈。在人才扶持上,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注重人才的引进, 定期进行人才培训, 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的培训服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人才进去影视基地产业集群, 为水浒影视城的发展培育一支能力过硬的后盾人才队伍。

结语

东平水浒影视城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良好发展势态, 完美得展现了旅游与影视的嫁接联姻, 起到了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作用。当然, 发展过程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但不断拓展创新的东平政府和人民会以积极的状态去迎接应对各种挑战。“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东平水浒影视城——这个山东省水浒文化之旅的龙头景区, 正以崭新的姿态, 屹立在中国影视拍摄和旅游业的发展潮头, “东方好莱坞”的美好愿望终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我国影视城路在何方——影视旅游的升级与转化》.

[2].徐文潇.《横店影视城在光荣与梦想的征途上前行》.

[3].杨丽萍.《金钱的声音:中国影视基地的运作、盈利模式及其困境与对策》邵培仁.

水浒文化 篇8

一、女性代表形象分析

(一) 貌美侠义的女英雄——扈三娘

扈三娘初次出场就很美,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写道:“天然美貌海棠花, 一丈青当先出马。”[1]然后我们看到, 后来扈三娘无论是作为主将身份迎战北京大名府两大将之一的李天王李成, 还是撒出她的红棉套索, 一个回合就把关胜的副将郝思文擒拿捉等行为, 她都为梁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她是在三位女英雄中唯一美丽与英勇并存的人。然我们却清楚看到扈三娘的“委屈”。“委屈”有二:首先, 梁山排座次竟把她排在地煞星第23位, 丈夫王英——她的手下败将, 也竟在她前面。为什么扈三娘比她丈夫厉害, 排名却在后面呢?其次我们看, 她的婚姻也是极其不幸的。“本来是扈家庄的千金大小姐, 原许配对象祝彪也勇武年轻, 最终的结局竟被宋江极“仗义”地分配给了色狼“好汉”王矮虎。”[2]

我们说扈三娘的不幸在于她的婚姻悲剧, 她自己没有独立人格, 婚姻也可以说是宋江收买人心的交易, 是牺牲品。我们看到的扈三娘, 是美丽勇猛的巾帼英雄, 书中结局却是死的惨烈。对于这样一个女人, 我们怎能不心生同情呢?

(二) 貌美贞洁的好妻子——林娘子

林娘子虽在书中分量小, 其命运却是中国古代恪守妇道女性们的悲剧命运典型。她长得美, 被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调戏, 有好事之徒设计想让高衙内强占林冲娘子, 结果却被林冲救了下来。这样林冲就与高衙内有了过节, 高太尉设计陷害林冲, 将他发配沧州牢城。从此, 林冲受尽折磨, 很快从八十万禁军教头成为刺配沧州的“贼人”, 再沦落为梁山草寇, 几个月内经历了人生的“乾坤大挪移”。[3]林刺配沧州后, 林娘子受不了恶人威逼而悬梁自尽。

中国传统礼教对于女性的基本要求为“三从”“四德”, 被高衙内父子逼上绝路的林娘子遵守妇道, 恪守礼教, 却没有一个美好结局。[4]她确实是个符合封建社会女性标准的贞洁女子, 在我们看来也算是嫁得好 (林冲为八十万禁军的头, 两人感情好) , 但最后却是自缢而亡。她的死是悲哀的, 是封建社会礼教制度杀死了她。

(三) 貌美恶毒的荡淫妇——潘金莲

潘金莲颇有姿色, “纤腰袅娜, 拘束的燕懒莺慵, 檀口轻盈, 勾引得蜂狂蝶乱”。西门庆一见潘金莲, 便“先自酥了半边”。张大户想占有她未成, 恼羞成怒, 便把她嫁给“面目生得狰狞”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她的劣行广为人知, 经王婆搓合与西门庆成奸, 并毒死了亲夫武大郎。后事情败露, 被武松“双手去斡开胸脯, 取出心肝五脏, 供养在灵前, 胳查一刀, 便割下那妇人头来, 死状惨不忍睹。

潘金莲放纵情欲, 追求性爱, 这就违背了封建礼教强调的妇德。我国自古有“红颜祸水”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说, 作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 在身心双重煎熬下, 不得不走上邪恶的道路, 不得不说其命运是悲惨的。

(四) 貌美多才的名妓女——李师师

李师师是一个侠肝义胆、高雅有才, 有着强烈爱国之情的名妓。书里写她是:“芳容丽质更妖娆, 秋水精神瑞雪标。凤眼半弯藏琥珀, 朱唇一颗点樱桃。” (第七十二回) 此处可知, 师师长的很美。

因她在当时名气大, 所以在她帮助下, 梁山好汉接受了朝廷招安, 宋江完成一生心愿, 这里显出她过人智慧、优雅形象。然我们看到师师心里对于自身处境其实不情愿, 她心里是寂寞的。对于皇帝, 她并没太多倾心, 对于浪子燕青倒是钟情一些。事实上她出身名妓, 对于自己幸福婚姻是没资格提要求的。她的悲剧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 没有转身的可能, 也自然就没有幸福的可能。

二、悲剧命运的直接因素

有人曾总结过《水浒传》中英雄好汉对女性的态度, 即对母亲:尊敬, 欲报母亲生养之恩;对女神:敬重, 把它看作梁山事业的领路者和守护神;对女色:漠视, 认为女人是祸水。我对此持认同态度。[5]

漠视女色在梁山泊三个头领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以宋江为例, 书里说“宋江是个好汉, 只爱学使枪棒, 于女色上并不十分打紧”, 所以书中才会有了阎婆惜勾搭张文远的情节。[5]扈三娘“一丈青”美貌与战功并举, 赫赫威名, 其婚姻也不过是被安排, 被利用。林冲的娘子美貌, 却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源头, 冥冥中仿佛认定了“女人祸水”的说法。而行者武松杀“淫妇”潘金莲的场景如此凄惨, 却依然受到人们的敬仰, 可见不近女色的品质在当时社会盛行。李师师面上是得到了好汉们的认可, 可风尘女子, 找个真正的心上人结婚, 在当时是要备受舆论压力考验的。

因此我们认定, 梁山好汉的这种“红颜祸水”观念, 就导致了他们“不近女色”的行为, 从而形成对身边女性普遍的“漠视心理”, 这种态度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最直接原因。

三、悲剧命运的自身因素与社会因素

西蒙娜·德·波伏瓦说:“有时, 女性世界被用来和男人的宇宙相对照, 但我必须再次强调, 妇女从未构成一个和外界隔绝的独立社会, 她们是团体的一部分, 被男性统治着, 处于从属的地位。”[6]长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使得女性自身地位一直低下, 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 女人却必须在婚姻中严守“三从四德”, 否则就会被休掉。这样就使得女性丧失了自己追求幸福自主, 独立自由的意识, 而这是酿成她们悲剧的自身原因。。

一旦谈婚论嫁须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自己以“孝” (或者扈三娘以“义”) 为先要听从。一旦失去名誉受损或贞洁失去, 必须为了贞洁像林娘子一样选择死亡。一旦为自身追求情欲便为社会所不齿, 其下场必是如潘金莲一样凄惨, 书中其他女性像潘巧云等亦是如此结局。一旦陷入风月场中, 尽管有天子的宠爱也未必幸福, 杜绝了“走正道”的可能。

封建文化下的明清社会, 对于女性的态度是不宽容的。儒家的伦理道德深入人心, 《水浒传》作者所反映的女性命运也只是整体中国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此时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 依然在男权的压制之下, 控制之下, 没有独立人格与操守, 所以造成命运的不幸和悲剧。

综上分析, 我们了解到水浒女性的美丽与哀愁。这里折射出明清时代, 中国女性仍生活在男权之下, 依然是男人的附属品, 没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红颜祸水”观下的好汉们的女色漠视, 另一方面是女性本身女性意识的缺失。再者是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人丧失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水浒传》作者的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探讨, 对于今天社会的女性观有一定史鉴意义。

摘要: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塑造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绿林好汉形象, 如豹子头林冲, 行者武松等。长期以来, 人们关注豪侠们行侠仗义, 劫富济贫的行为, 然而对其女性人物形象的关注却不多。本文着重探讨美丽女性悲剧命运, 从绿林好汉们对女性的态度 (直接因素) 、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自身因素) 、小说创作社会背景的角度 (社会因素) 来探讨书中美丽女性形象, 寻找造成她们命运悲剧的原因, 挖掘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

关键词:《水浒传》,美丽女性,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全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2]陈洪、孙勇进.《漫谈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3]李秋晨.《男权视野下的&lt;水浒传&gt;女性形象》.[J].菏泽学院学报, 2009 (4) .

[4]王同舟、陈文新.《水浒传:豪侠人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

[5]杨广岳.论《水浒传》梁山英雄对女性态度及其原因.[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4)

水浒文化 篇9

一、金圣叹其人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吴中才子, 《清代七百名人传》称金圣叹“生而颖异, 倜傥不羁”, 而“万历之时, 吴中名士之风已盛。喜放诞, 不喜拘束。观唐寅钟伯敬诸人, 可征一二。无怪圣叹之受其影炙, 而为怪诞之论”[1]。作为才子的金圣叹受当时名士之风的影响, 一生以其才自负, 自称“目古至今, 止我一人是大材”, 并认为他这样的大材必能成就“绝世奇文”, “有非常之才者, 必有非常之笔;有非常之笔者, 必有非常之力”, “圣人之作书也以德, 古人之作书也以才”[2]。他很自负于自己的“才”, 对他选定作为“名山事业”的“六大才子书”的评点, 自称是“其实六部书, 圣叹只是用一副手眼读得”。为了标榜其才, 他还特地对这六部书的作者进行了说明:“庄周有庄周之才, 屈原有屈原之才, 马迁有马迁之才, 杜甫有杜甫之才, 降而至于施耐庵有施耐庵之才, 董解元有董解元之才。”[2]言下之意, 这六人都是惊世之才, 然而我金圣叹却在挥手之间就把他们的大作评完了, 也难怪他要说自己是“目古至今, 止我一人是大材”了, 对其才情得意之情, 溢于言表, 一派狂傲, 毫不掩饰, 可谓是真性情者。

金圣叹不但自负, 而且狂放。他在《沉吟楼诗选题渊明抚孤松图》中道:“爱君我欲同君住, 一样疏狂两个身。”在《杜诗解》中又道:“愁闷之来, 如何可遣?要唯有放言自负, 白眼看人, 庶可聊慰。”“我辈一开口, 便疑谤自兴。”狂放之人定有狂放之性, 朱熹《集注》就云:“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梁漱溟说:“狂者志气很大, 很豪放, 不顾外面。”金圣叹就是这样的狂士, 喜欢领异标新, 为了引起世人的关注, 常行狂诞不羁之举, 甚至把科场前程之大事也视为儿戏。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记载:“少年以诸生为游戏具, 得而旋弃, 弃而旋得。”“每遇岁试, 或以俚辞入时文, 或于卷尾作小诗, 讥刺试官。辄被黜, 复更名入泮, 如是者数矣。”[4]顾公燮的《丹午笔记》中记载:“金圣叹岁试, 作《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题。……以此考六等。 (圣叹) 挑红粪桶而出, 遇陶庵子门。陶庵曰:君又何至于此?圣叹曰:吾岂不如老农!”[4]如此, 可见金氏之狂非同一般。所以清人邱炜萱在《菽园赘谈》 (卷七) 中说:“圣叹愤时傲世, 意以天下事无不可以游戏出之。”[4]

金圣叹把他的这种自负狂放称为“自诚明, 谓之性”, 认为人人都应该强烈地尽心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说:“遂万物之性曰成”, 要“尽天下人, 但凭他喜, 但凭他怒”, 让他们“把调唱足”。至此, 我们可以对金圣叹的个性作总结, 那就是率性、任情、纯真、自然, 而率性意识是他的价值观念中的主导因素。在率性意识的影响下, 金圣叹实现了他别具色彩的一生, 也极大地影响到他对《水浒》的阅读接受。

二、金圣叹对《水浒》的创造性接受

金圣叹对《水浒》的创造性接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的看法

1.文以载道。

金圣叹在《序一》中说:“作书, 圣人之事也, 非圣人而作书, 其人可诛, 其书可烧也。作书, 圣人而天子之事也, 非天子而作书, 其人可诛, 其书可烧也。何也?非圣人而作书, 其书破道;非天子而作书, 其书破治。破道与治, 是横议也。横议之书, 则乌得不烧?横议之人, 则乌得不诛?”[7]主张小说的创作要有利于“道”与“治”, 也就是要有利于儒家的伦理观念与政治秩序。在《序二》中金圣叹指出, 施耐庵之所以创作《水浒传》, 就是忧于一百八人不被剿灭, 则会“将有若干百千万人, 思得复试于后世”, “于是奋笔作传, 题曰《水浒》, 意若以为之一百八人, 即得逃于及身之诛戮, 而必不得逃于身后之放逐者, 君子之志也”[7]。施耐庵作《水浒》, “备书其外之权诈, 备书其内之凶恶, 所以诛前人既死之心者, 所以防后人未然之心也”[7]。这就是说, 施耐庵创作《水浒》, 是为统治者而“忧”, 是有利于“道”与“治”的。这与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目的是一致的。

2.文以自娱。

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 金圣叹提出了关于《水浒》创作动机的观点:“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 只是饱暖无事, 又值心闲, 不免伸纸弄笔, 寻个题目, 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 故其是非皆不谬于圣人。”[7]第二十八回总评中亦有相似的看法:“呜呼!古之君子, 受命载笔, 为一代纪事, 而犹能出其珠玉锦绣之心, 自成一篇绝世奇文。岂有稗官之家, 无事可纪, 不过欲成绝世奇文以自娱乐, 而必张定是张, 李定是李, 毫无纵横曲直, 经营惨淡之志者哉?则读稗官, 其又何不读宋子京《新唐书》也!”[7]在其伪造的古本《水浒传》施耐庵序中, 金圣叹指出《水浒》乃心闲之际的“灯下戏墨”, “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 吾友读之而乐, 斯亦足耳”[7]。在这些地方, 金圣叹认为《水浒》之创作与政治无关, 与社会无关, 只是作者出于自己的消遣而进行的“灯下戏墨”而已。

3.发愤、怨毒著书。

在《水浒》楔子回总评中, 金圣叹两次感慨地指出, 如果一百八人原无其人, 那么作书之人“吾不知其有何等冤苦, 而必设言一百八人, 而又远托之于水涯”[7]。在第一回总评中他又借史进的名义发了一通议论:“记一百八人之事, 而亦居然谓之史也, 何居?从来庶人之议皆史也。庶人则何敢议也?庶人不敢议也。庶人不敢议而又议, 何也?天下有道, 然后庶人不议也。今则庶人议矣。何用知其天下无道?曰:王进去而高俅来矣。”[7]这段批语指出《水浒》写一百八人之事, 是“庶人之议”, 即是老百姓的舆论和老百姓的心声, 是老百姓对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不满, 只要天下无道, 就会有“庶人之议”。这不仅指出了小说创作的批判性, 而且指出了这种批判的必然性。在其他各回的批语中, 金圣叹也多次论述这一观点。这说明金圣叹认为《水浒》一书, 是出于作者对贪官污吏乃至整个统治集团的不满与痛恨, 一腔悲愤之气无处发泄, 特借一百八人之故事以泄之。这种观点, 可以“怨毒著书”概括之。

(二) 金圣叹对《水浒》人物的主观性点评

在《序二》中, 金圣叹批《水浒》众人曰:“其幼, 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 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 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 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 比而诛之, 则千人亦快, 万人亦快者也。”[7]在第一回回首金圣叹借洪太尉在龙虎山遇见一虎一蛇评《水浒》人物曰:“次出跳涧虎陈达, 白花蛇杨春, 盖隐括一部书七十回一百八人为虎为蛇, 皆非好相识也。”[7]在第一回回首总评中又说:“然则彼一百八人也者, 固王道之所必诛也。”[7]在《序二》中, 金圣叹有一大段对“忠义”的论述, 认为《水浒》中无忠义可存, 所以他“削忠义而仍《水浒》”, 言下之意, 《水浒》中的人物皆为不忠不义之徒, 比较嫌恶。他的这些言论及态度, 与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及在正文的点评对《水浒》众人的褒奖及喜爱之情大相径庭, 他本人也察觉到矛盾的存在, 因此用“略其形迹, 伸其神理”来解释他的人物分析方法, 试图掩饰已经存在的矛盾, 但这对他对宋江形象点评中存在的矛盾于事无补。金批《水浒》中, 金圣叹由着自己的性子, 任凭自己的喜好, 对宋江的评改几乎完全改变了作者的初衷, 把一百零八将之首的英雄人物宋江硬是改造成了一个不忠不义、非贤非孝只会玩弄权术的奸恶之徒, “金圣叹独恶宋江”也由此成了《水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三) 金圣叹对《水浒》的个性化评改

首先是腰斩《水浒》这件事。金圣叹因为不能容忍《忠义水浒传》中把一百零八名反叛官府、落草为寇的不法强徒塑造成忠君护国、保境安民而又被朝廷加害的悲剧英雄, 便对其题署、书名及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剥离和修改。在金圣叹看来, 《忠义水浒传》的题目和内容会给广大读者形成“无恶不归朝廷, 无美不归绿林, 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 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7]的负面影响, 其作用实在与“宋江之赚入伙, 吴用之说撞筹, 无以异也”[7], 并认为这是“后世好乱之徒”对《水浒》“谬加以忠义”之目之事的结果。因此, 为要还施耐庵《水浒传》的本来面目, 就“削忠义而仍《水浒》者, 所以存耐庵之书虽小, 所以存耐庵之志事大。虽在裨官, 有当世之忧焉”[7]。他从自己的担心出发而对《水浒》进行删削, 他所说的“耐庵之志”不过是他借腰斩《水浒》的行为而表达的个人之志。虽然在腰斩《水浒》之后, 他不停地在“古本”和“俗本”之间来回比较, 以令人相信他的所作所为, 但是他对《水浒》的腰斩不仅是事实, 而且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惊人之举。

其次是他的《水浒》批文的潇洒随意。他根据自己的胸臆才情, 随读随评《水浒》, 对他认为满意的地方就大声叫好并详加点评, “妙”“妙绝”“绝妙”“令人绝倒”等词在他的评语中几乎是随处可见, 而将他认为不好或他不满的文字或情节就进行删改, 或是大刀阔斧地大段大段地删削, 或是对个别字词进行修改、加工、润色。另外, 他还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水浒》中的诗词进行了删留, 120回本《水浒》中共有诗词822首, 他删去了回前诗71首, 文中诗470首。所有这些, 不仅让人感受到金圣叹的才情, 而且让人感觉出金圣叹的随意。

金圣叹之所以会对《水浒》做出以上创造性的阅读和接受, 从而发扬光大《水浒》, 进而成就他本人, “金本一出, 他本尽废”, 联系金圣叹的个性特点, 答案自明。金批《水浒》的过程就是金圣叹阅读接受《水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阅读者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会贯穿始终, 其个性气质、心理因素、文化修养、生存环境及生活阅历等方面都会影响着他对文本的解读, 具体来说, 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直觉顿悟、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或者对文本的理解、认识和判断等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 金圣叹在阅读和诠释《水浒》的过程中, 他的才情禀赋及个性气质等必然会在字里行间流溢, 他对《水浒》的创造性点评充分体现了他的率性的个性。

当代心理学认为性格制约着个体活动的指向、态度与行为方式, 性格与气质互为表里, 气质影响整个文学审美活动, 对鉴赏影响尤为显著。金圣叹点评《水浒》很显然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 因此, 在阅读接受过程中, 就不会将对《水浒》的接受作为一种被动的吞咽, 而会把它作为个人心灵的一种寄托形式, 成为自己的艺术再创造。这种艺术再创造, 以原作为基础, 在接受过程中又程度不同地有所发展, 有所创造。意大利美学家弗·梅加利曾提出“创造性的背离”这一概念。他在《论文学接收》一文中指出:“有一类读者对文本的解释持另一极端, 他明确宣布自己不受文本的任何约束, 而是把它当做个人思索和想象的起点和诱因。”[21]金圣叹在阅读接受《水浒》的过程中, 就表现了显著的“创造性的背离”倾向。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说:“金圣叹性固聪明绝世, 而用心虚明, 魔来附之。下笔益机变澜翻, 常有神助, 然多不规于正。”金圣叹对《水浒》的创造性点评和接受正是因为他的“机变澜翻”而导致的“不规于正”, 而这种“不规于正”或许正是他“聪明绝世”的才子个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覃贤茂, 金圣叹评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49.

[2][3]陈曦钟, 侯忠义, 等.水浒传会评本 (第三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4-5.

[4][5][6]覃贤茂, 金圣叹评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7]—[20]陈曦钟, 侯忠义, 等.水浒传会评本 (第三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怎样巧读《水浒传》 篇10

妙招一:巧借板书理情节

板书一:

此板书有何妙用?它能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水浒传》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细读《水浒传》,我关注到小说有个重要的写作特点:全文采用连环勾锁、散整结合的结构,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典型人物,最终形成梁山大聚义。人物如何引出人物呢?具体如下:

1王进怕被新上任的高俅高太尉陷害,携母夜逃至史家村,教史进武艺。史进与少华山强盗交好,被官府通缉,史大郎夜走华阴道,投奔王进处,在酒楼与鲁提辖喝酒。史进引出鲁提辖。

2鲁提辖帮助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逃亡中,巧遇金氏父女,剃度做了和尚。花和尚大闹五台山,醉打金刚。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救下快被桃花山抢逼为压寨夫人的刘太公女儿。花和尚与赤松林的史进相遇,两人火烧瓦罐寺,杀了假扮道士、和尚,养女吃酒的崔道成和丘小乙。来到相国寺,花和尚收服众泼皮,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并与陪同妻子烧香的林冲结为好友。花和尚引出林冲。

3高衙内看中林冲妻子,高太尉设计害林冲,于是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道。在野猪林险些被薛霸、董超杀害,多亏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保全了性命。路经柴进庄上,林冲棒打洪教头。来到沧州牢城营,高太尉再次陷害林冲,才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杀了陆虞侯,雪夜上梁山。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容不下林冲武艺高强,令其下山拿“投名状” (杀一人)。林冲遇到“青面兽”杨志,两人打斗,不分胜负。林冲引出杨志。

4杨志不愿在梁山入伙,原来他因为丢了花石纲(船沉没) 被免职。于是,杨志上京城花钱疏通,却被高俅批倒赶出来。身无分文,杨志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欲抢宝刀,杨志怒杀牛二。杨志主动自首,充军到大名府梁中书处,杨志与“急先锋”索超大战,不分胜负,两人同被梁中书重用。杨志引出晁盖、吴用等。

5梁中书欲送十万生辰纲给蔡太师。才有故事“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丢了生辰纲,就开始“剪径” (做强盗)。恰好遇到被高俅捉拿的救下林冲的鲁智深,二人设计“智夺二龙山”,从此在二龙山落草。

6生辰纲丢失,蔡京命人捉拿贼人。何清何涛兄弟前往郓城捉拿晁盖,遇到宋江,宋江通风报信,私放晁天王。晁盖、吴用上梁山,王伦心胸狭窄,欲赶走他们。林冲火并王伦,晁盖成为梁山头领。吴用用计杀退官兵,救下被捉的“白日鼠”白胜。梁山派刘唐送信和黄金给宋江,不想,信和黄金都被阎婆惜发现,宋江“怒杀阎婆惜”,逃至柴进庄中,遇到武松。武松被宋江惊出一身汗,疟疾好了。晁盖、吴用等引出宋江。而宋江引出武松。

7武松回清河县找哥哥武大郎,在景阳冈连喝十八碗酒,才有“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被清河县任命为武都头,并巧遇哥哥。武松出差。王婆贪贿说风情,潘金莲毒杀武大郎。武松得知真相,怒杀潘金莲、西门庆,为兄报仇,主动自首。武松被发配孟州。途经十字坡,假装被蒙汗药药倒,结识“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来到孟州牢城营,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金眼彪”施恩义夺快活林。武松帮张都监看家护院,被诬陷偷取金银财宝,得知真相,武松大闹飞云浦,杀了两名公人和蒋门神两个徒弟。返回张都监家,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蒋门神等。在十字坡他被孙二娘打扮成“行者”模样。途经蜈蚣岭,杀死假风水先生王道人,这就是“武松除恶蜈蚣岭”。武松遇到宋江,就去二龙山落草了。宋江引出花荣。

8宋江投奔花荣处,救下刘知寨的老婆。元宵佳节,宋江月夜鳌山前观灯,刘知寨夫人指认他为贼,花荣大闹清风寨,抢回宋江。后来两人都被慕容知府捉住,幸清风山好汉相救。“霹雳火”秦明攻打清风山,被山上人留宿,全家被慕容知府所杀,投奔清风山。宋江等多人投奔梁山,路遇父亲书信,不愿入山,回去时被抓发配江州。宋江引出戴宗、李逵、张顺等。

9在江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哪知“浔阳楼宋江吟反诗”被黄文炳陷害。宋江装疯,蔡九知府派神行太保送信,太保求助梁山,取得假信,事情败露,“神行太保”戴宗和宋江押赴刑场,多亏梁山众人江州劫法场,救下两人,同回梁山。宋江回去接老父,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授密旨。上梁山后坐了第二把交椅。李逵见宋江父亲来山,思母心切,下山接母,专走小路,遇到李鬼,这就是“真假李逵”,杀了李鬼。李逵接回老母,专走山路,为母取水,母被虎食,“李逵沂岭杀四虎”,为母报仇。

板书二:

这则板书是从整体把握,可以把梁山如何先分后合、势力如何壮大、以及梁山与桃花山、二龙山的关系总结得清清楚楚。学生据此可以综观小说大略,廓清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个大背景图在脑子里,读到小说的任何一个段落,立刻将其定位于图中,由点及面,可以全方位地赏析作者的写作妙处,还可以借此不断细化与补充,最终能够将作品烂熟于心,涵泳品味。

妙招二:巧借对比评人物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而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往往通过人物性格和命运来揭示小说的主题。前文通过板书设计,我们梳理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全面了解了主要人物的主要事迹。接下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我们一定要巧借“对比”手法。对比可以分为两种:同一个人的前后纵向对比和不同人物的横向对比。

对比一:纵向对比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待遇相当优厚,家庭相当美满,他与“造反”本来毫不相干,可是他出场不久就碰上一个大麻烦:妻子遭人调戏,林冲得知后立即奔赴现场,保护妻子,严惩流氓。可是得知这流氓乃是“本管高衙内”就“先自手软了”。此后他一再忍气吞声,总想息事宁人,不愿得罪顶头上司。先被高俅陷害,带宝刀误入白虎堂,被发配前往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途中又遭高俅派的两个官差暗算,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他仍然忍辱负重,幻想服刑期满后,再回东京。一直到风雪山神庙,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这才奋起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 山泊。上 了梁山以 后 , 他对当时 的领导人——气量狭隘、嫉贤妒能的白衣秀士王伦,也一再容忍,到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上梁山遭到王伦拒绝时,他才奋起杀了王伦,扶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奠定了梁山英雄事业的基础。在反对宋江招安时,林冲是非常果敢而坚决的,攻打高太尉,残忍凶暴。

通过前后对比,不难发现,林冲起初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忍辱负重,后来逼上梁山,变得精明果敢、残忍凶暴。林冲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之一,他与所有的好汉都不同,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

对比二: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是内比,横向对比是外比,两种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运笔之妙。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横比,更加直观、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计好表格,让学生边读边填,细化阅读过程,深化阅读反思,最后再交流阅读心得,可以唤醒学生的深度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与内化。

妙招三:巧抓语言学经典

在品读《水浒传》中,对于语言的品析往往是用时最少的。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水浒传》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我们要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进入作品营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学世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定大有裨益。

品析一:发人深省的警世哲言

1长老又赐法衣,袈裟,教智深穿了。长老又与他摩顶受记,道:“一要皈依佛性,二要皈奉正法,三要皈敬师友∶此是“三皈。”“五戒”者∶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

2但凡饮酒,不可尽倍。

3常言“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4自古“天子尚且避醉汉”。

5话说智真长老道:“智深,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偈子,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子。”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选自《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这些话乍看是对鲁智深讲的,教他如何做人、做事,极其符合各自的身份,充满了实践智慧。其实人生处处是道场,不必择时与择地,所做的每一件事,所遇的每一个人,只要发心,尽皆是我们修炼的合适场所。文学之妙,在于通过描绘这小说中的人物,教育一代又一代的看小说的人。

品析二:生动形象的打杀场面。

1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圆睁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此时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 (林冲斗杨志)

2话说当日宋江阵中前部先锋,三队军马赶过对阵,大刀阔斧,杀得童贯三军人马,大败亏输,星落云散,七损八伤,军士抛金弃鼓,撇戟丢枪,觅子寻爷,呼兄唤弟,折了万余人马,退三十里外扎住。

3背后卢俊义赶来,童贯败军,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 (选自《宋公明两赢童贯》)

4宋江看时,却是“豹子头”林冲,来战王焕。两马相交,众军助喊,高太尉自临阵前,勒住马看。只听得两军呐喊喝采,果是马军踏镫抬身看,步卒掀盔举眼观。两个施逞诸路枪法,但见:

一个屏风枪势如霹雳,一个水平枪勇若奔雷,一个朝天枪难防难躲,一个钻风枪怎敌怎遮。这个恨不得枪戳透九霄云汉,那个恨不得枪刺透九曲黄河。一个枪如蟒离岩洞,一个枪似龙跃波津。一个使枪的雄似虎吞羊,一个使枪的俊如雕扑兔。 (选自《宋公明三败高太尉》)

这几个场面描写,或正面,或侧面;或急,或缓;或动,或静;或写外貌,或写景色;或白描,或粉饰,既有战争的血腥与残忍,也有战争的悲壮与激情;既有压迫反抗的狂欢,也有生命凋谢的黯然。仔细读来,各个不同,作者“同中写异”的深厚功夫,令人叹为观止。

品析三:影响后世的细节描写

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

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

此等对话,买刀之人直奔主题,一问到底;卖刀之人不打诳语,条分缕析,出语实诚,充满自信。而且牛二之语有市井口语俚俗之气,杨志之语则四言对举,颇见文采,不愧是名门之后,有一种掩抑不住的贵族之气。后世武侠小说,称赞兵器锋利,大同小异,都扣这三者,既有先礼后兵的得体,也有咄咄逼人的杀气,究其根源,都得缘于《水浒》。

上一篇:LCC方法下一篇:文言文课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