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共12篇)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篇1
1 概述
信息时代资讯冗佘, 个人获取网络资讯、管理网络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这也是反映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均区别于传统的以纸质媒体作为主要方式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 信息资源管理的重点也已经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转移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上来, 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于个人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高质量高效率的从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海洋中查找到适合自己的, 真正满足生活学习工作需求的有价值的资源特别重要。
1.1 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网络为纽带连接起来的信息资源和以网络为主要交流、传递、存贮方式的信息资源, 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被用户利用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1]。个人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在统一的网络环境下有选择性的获取个人感兴趣的、满足个人学习生活需要的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总和。
1.2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研究是建立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概念的范畴上。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因信息技术的发展种类而衍生出不同的标准, 不同的划分标准便产生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媒体存在形式分类可分为文本资源、图片资源、视音频资源、flash媒体资源。按照网络应用分类可分为个人BBS、个人博客微博、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电邮等。按照内容类型分类可分为专业知识、公共知识、兴趣内容、娱乐新闻资讯等。
1.3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
在网络环境里, 个人网络信源不仅有网络信息资源的繁杂化、网络化、传播范围广, 用户多、信息源的多样性等一般特征外, 还具有独树一帜的特征。如下:依据个人习惯, 组织形式多样。随着年龄的增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及组织习惯, 将个人网络资源组织在博客、QQ空间还是网盘等, 都是个人通过分析软件的特点优势及结合自己的习惯来进行组织处理, 形式灵活多样。
信息内容因人而异, 兴趣使然。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的内容包罗万象, 覆盖了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 每个人根据个人所需和兴趣来选择使自己满意的网络信息内容。
存储数字化方便快捷, 具有预见性。网络信息搜索、传播和反馈快速灵敏, 实时性较强,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只需几秒钟便可传播世界各地。对于一些暂时对自己无用但今后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可提前进行保存, 以便于之后所需时查找方便快捷, 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个人信息交流方式多样。个人微博、博客、论坛、QQ群等都是个人知识交流的大舞台, 形式多样, 便于知识积累。
2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重要性方面, 44.76%的人都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特别重要, 认为个人网络资源管理完全不重要的人只占0.9%, 可见很多人都比较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在平时多久整理一次自己电脑上的资料的现状, 发现占最大多数的人是不确定自己多长时间整理一次电脑上的资料, 这说明现在的很人都没有养成定期整理自己资料的习惯。
在对平时有哪些途径来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调查中发现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博客是个人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 其他还有各大论文、行业网站也是一种选择。在常用的搜索引擎的调查中发现78.1%的人都使用百度, 搜索引擎的使用过于单一, 对百度的依赖性较大。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搜索引擎种类来选择合适的自己需要的搜索引擎, 比如:进行中文搜索, 我们可以用迄今为止最大的中文百度搜索引擎, 但是要是进行英文检索, 我们就要选择全球规模最大的谷歌搜素引擎。
当个人在网络上遇到有用信息时, 据调查大家使用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有存储信息的习惯, 但信息存储的方式杂乱、简单, 对新型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大家要积极使用新型的信息管理工具来来对个个的信息资源加工。还有的人对网络信息只是浏览不做记录, 这是缺乏资源存储的归类和获取意识。
在对自己电脑上的本地硬盘的存储内容有82.86%的个人都会做好明确的分类, 但仍有17.14%的人没有分类。这说明很大部分人的最基本的网络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3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误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学习的主要形式, 但随之在资源管理上的众多问题也显现出来。
首先,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意识不足, 相关教育欠缺。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人的资源管理意识薄弱, 他们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不怎么重要,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相关教育的欠缺, 一定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教育, 在21世纪互联网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
其次, 资源存储混乱无分类, 管理能力需提高。很多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途径很多, 有网盘、个人主页、移动硬盘、U盘、博客等等, 但是"存了就忘了"或者"找不到存在哪里了"的现象频繁发生, 这很大一部分是管理能力的欠缺, 需要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能力。
再次,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工具单一, 先进观念需及时更新。网络资源的管理工具随着时代发展层出不穷, 最大可能的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最方便的管理。在调查中发现有72.38%人所使用的管理工具都是本地硬盘, 移动硬盘, U盘等, 而对网盘, 个人数字图书馆, 网摘等都使用的特别少, 甚至有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 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最后, 知识的甄别能力比较弱, 需提高甄别能力。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 的辨别能力较差, 难以辨别出不同知识的价值和对自己的价值。还有就是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观点看法, 所以信息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 要提高辨别能力[2]。
4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议
个人主体是大学生。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 学校要营造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氛围与环境, 才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 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实践[3]。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如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课程, 开设大型讲座;为学生建立大学生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4]。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如何系统地管理个人网络信息资源, 有学生或许刚刚拥有自己的笔记本, 在没有接受过指导的情况下, 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面有较多困惑, 教师便是最佳人选为学生答疑解惑[5]。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也是学校知识管理和创新的主体,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推荐适合大学生使用的的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
个人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使得从个人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地创造信息的方向转变。首先大学生个人必须尽快转变信息资源管理观念, 树立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意识, 形成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习惯。其次必须学会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 会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来存储所获取的知识, 将知识进行分类, 和同伴经常交流共享知识, 并自觉定期更新备份整理自己的知识。
结束语
基于个人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资源获取、整合、利用、共享的过程, 个人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合理整合。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已成为个人在高速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要做好信息资源管理, 就必须提升个人的知识管理技能, 不断接触各种个人网络资源管理工具以便分析选择最方便有效及适合自己的管理工具, 不断更新个人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实时更新自身观念看法以适应时代潮流。不仅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 而且还需要向专家、教师乃至社会层面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尹锋, 彭晨曦.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与发展[J].图书馆学研究, 2006, 39.
[2]李菲, 杨爱平, 蒋琳瑶, 丛敏, 李晋杰.山西省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 32 (1) .
[3]任瑞仙, 张敬环.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调查分析与对策[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3, 13 (11) .
[4]徐瑞朝.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变迁[J].科技信息计算机与网络, 2009, 24 (36) .
[5]吴秀娟, 昂娟, 李双利.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2 (12) .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篇2
搜索引擎/网络全文数据库/学科信息门户/开放存取, 国外科技报告检索
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 :PB报告 AD报告DOE报告NASA报告 检索工具的类型
• 按著录形式的不同划分/目录型、题录型、索引型、文摘型、全文型 检索工具的类型
• 按载体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书本式检索工具、卡片式检索工具、缩微式检索工具、机读式检索工具 • 按照检索手段的不同
手工检索工具、机械检索工具(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机电检索工具如打孔机和光电检索工具如缩微机)、计算机检索系统
• 按收录范围划分
综合性检索工具、专业性检索工具、单一性检索工具 • 语言类检索工具
单语、双语和多语词典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
• 超星数字图书馆 方正Apabi电子图书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OCLC的NetLibrary The Knovel四种免费参考书SpringerLink 电子图书Ebrary 电子图书John Wiley电子图书美星外文电子图书《不列颠百科全书》
专利权的特点 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的种类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科技报告的类型
按报告的形式划分, 主要有:技术报告书、技术札记、技术论文、技术备忘录、技术通报、技术译文、特种出版物。
按研究阶段划分有:初期报告,进展报告,状况报告,中间报告,报告,终结报告。
按报告的性质划分有:正式报告,非正式报告,试验报告,交流报告,专题报告,经济报告,评估报告,生产报告。
标准及其概述
•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水平的管理,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内具有重复应用特征的事物所作的统一规定。• 标准文献(Standard Literature)指按照规定程序编制并经过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主管部门)批准的,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包括一整套在特定活动领域内必须执行的规格、定额、规则、要求的技术文件。
专利制度的特点 法律保护提出申请科学审查公开通报国际交流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申请
延迟审查制(中——发明专利)
形式审查制(中——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实质审查制 选题的几个原则
(1)要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2)自身对此选题要有兴趣(3)材料搜集的难易度适中(4)研究、写作时间较宽裕
题目确定的原则有以下几条:(1)不能发生概念或逻辑歧义(2)题目确定要简洁、有美感(3)要朴实不要做“标题党”(4)不能落入俗套、盲目模仿(5)题目确定不出来,还可以搁置到最后.综述的学术价值(1)综述为原创思想打基础(2)综述不仅是为人之学
综述的写作方法1)避免失漏(2)选取原文献(3)概括与分析(4)完备引注
综述的文章结构(1)前言 2)正文(3)结语(4)参考文献
信息社会有哪些特征?
①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②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
③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信息素养成为人们的一项必备的、基本的素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是表达事物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外延:具有该属性的事物对象。
一般而言,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互逆的关系。
概念的限制:增加内涵、缩小外延的过程称为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概括:减少内涵、扩大外延的过程称为概念的概括。
信息素养综述
1、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的能力素养,它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获取重要的和有用的信息,找不到合适的信息,常常会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法从事科学研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2、信息素养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素养,它涉及人文的、技术的、经济法律等诸多知识背景。它包括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因素。
3、信息素养是一种发展型的能力素养。信息素养是在社会发展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提出的一个对人的信息能力的评价指标要求,还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完善并被赋予新的内容。
4、信息素养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职业的发展,关系到个人、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信息素养与日常生活
信息素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选择学校。个人与学校的匹配过程,需要在对双方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信息分析能力。
解决法律纠纷。遇到法律纠纷,初步分析用什么法律来保护自己,可以寻求哪些相关部门的帮助,如何寻求双方利益的最高效平衡等。
投资置业。涉及到金融投资、买房买车、购买保险等重大问题。市场信息量大,选择较有难度。去伪存真,删繁就简需要有过硬的信息素养。
网上消费。使用网络平台的知识和技能;避免网络病毒侵害;了解网上交易规则、鉴别信息的真伪、避免交易风险和不健康信息。
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素养与日常生活 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信息素养与择业求职 信息素养与科技创新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制定我国信息素养标准原则:导向性/完备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信息素养的衡量标准、、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标准二:能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三:能批判地评估信息和信息源,将新的信息综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中 标准四:能独立或作为团队一员高效地利用信息,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 标准五:能理解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道德问题及在理论和法律上的可行性
信息素养与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技术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想象的智能水平网络信息资源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专业信息资源是无法在网络上免费获取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的信息能力指标,重视个人对信息的使用和分析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对信息的控制和创新能力。信息素养是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改变的一个内容体系。
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使用图书馆。在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阶段使用数字资源。专业学习阶段需要扩充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毕业设计阶段要选择新颖的课题、准备充足的论据资料。E-Learning。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等。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来迅速地掌握和使用这些优势的技术和能力,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使用多种学习技巧和方法来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提供尽可能的帮助。Web2.0新环境。自下而上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了解新型信息资源、信息评价、信息交流与合作、数字化的公民责任感。
信息素养与择业求职
信息素养并不是求职过程中决定性的成功因素,但良好的信息素养能使求职者拥有更多的求职机会。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毕业生能通过多种渠道发现就业信息,如亲朋好友、学校相关部门、社会实践、人才市场、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会造成①就业信息意识不强,容易“措错失良机”。②就业信息的辨别和处理能力不强,既“劳民”又“耗时、伤财”。
信息素养与科技创新
信息意识引发科技创新。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做出的能动反应,具体表现为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从已有信息出发,依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创造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信息,遇到问题时意识到需要依靠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意识是科研人员创新最基本的素养能力,没有信息意识就没有科技创新。信息能力优化创新过程。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科学研究中查找、整理加工、传递交流和利用信息的一种直接的或潜在的能力,它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等。信息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能提高科技创新的绩效。
当前的信息环境: 信息超载严重、信息失衡明显、信息污染成灾、信息障碍加剧、自然语言障碍、信息犯罪增多。
具体表现: 陈旧信息、重复信息、干扰信息、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有害信息。造成信息的迷向,不知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阻力: 交流体制、文化传统、认知心理、信息能力障碍。
信息需求的概念——人的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接触后感觉到差异、不足和不确定时,试图找寻消除差异和不足,判断此不确定事物的一种要求。通俗的说,就是个人在所处的环境中,基于某种原因,或是为工作需要、或是为解决疑惑,甚至纯粹为了增广见闻,而对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需要。党政机关科学决策、企业市场竞争、科研人员研发活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农民获取种植养殖信息……
信息
“Information” 来源于拉丁字“Informatio ”含义为:解释、陈述。此词有情报、资料、消息、报道之意。信息” 在中国古代泛指音信、消息 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相互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
共享性:多次被人们利用,不会减少效用。传递性: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被接受和利用。
价值性:信息通过大脑的处理加工,不断积累与分析综合,变为新的知识与信息,增加了信息的价值。时效性:信息是衰老较快的资源,获得的信息必须及时加以应用,以避免失去信息的价值。
依附性:信息是事物的表象,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
信息的作用
(1)信息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资源。(2)信息是主客体的中介、信息是思维的材料。
(3)信息是组织的保证,信息是管理的基础。(4)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是控制的灵魂。
信息资源 ”(information resource)一词最早出现于奥洛尔科(J.O.Rourke)的《加拿大的信息资源》。
广义定义: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管理的基本对象和信息社会开发利用的基本资源,是指有序化的社会信息集合本身和与此相关的一切管理要素的总和。
狭义定义,是指有序化的社会信息集合。
并非所有信息都是信息资源,只有经过人类加工可被人类利用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类型
按信息资源的性质划分:自然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的载体划分:人脑信息资源(口语、体语)、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四类。按信息资源的表现形态划分:潜在信息资源和现实信息资源两类
信息源
定义: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信息源是蕴涵信息的一切事物,可以看作是产生、持有和传递信息的一切物体、人员和机构。
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料,也包括现代电子图书报刊;不仅包括各种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机构,也包括各种信息生产机构。信息来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活动,来自于任何事物、任何过程、任何载体,一本图书、一次展览会、一次讲座、一次浏览因特网等都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信息。
属性:普遍性、潜在性和运动性
信息源的类型
按信息发布的方式分类:正式信息源;非正式信息源;
按信息的加工深度分类:零次信息源,也称本体论信息源
(零次信息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源,指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未公开于社会,未正式出版,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草稿、手稿、实验记录、工程图纸、密级资料、书信、笔记等)
一次信息源,也称感知信息源
(也称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素材而创作出来的原始信息源,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生产、科学研究、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生产出来且经过正式公开发表的文献。图书、期刊论文、专利、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产品数据等。)
二次信息源,也称再生信息源
(也称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是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信息源进行加工、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体系加以编排而形成的信息源。目录、文摘、索引、题录等。)
三次信息源,也称集约信息源
(也称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通常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和目的,围绕某个主题,利用二次信息源的线索查出大量相关一次信息源,并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综合分析研究与归纳、评述而成的产物。字(词)典、百科全书、综述报告、述评报告、手册、年鉴以及元搜索引擎)
零次、一次、二次、三次信息源不同作用
零次文献信息源是最原始的信息资源,虽未公开交流,但它是生成一次文献信息的主要素材; 一次文献信息源是最主要的信息资源,是人们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一次信息源是信息源的基础,是信息检索的最终目标;
二次文献信息源是对一次文献信息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是检索一次文献信息的工具;
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是情报研究成果。
信息源的类型
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技术档案、按信息的使用目的分类
学术信息源、大众信息源
按信息的学科特点分类:综合性信息源、自然、工程科学信息源、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专门学科的信息源
按载体形态分类:纸张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按收藏方式分类: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
全面性与准确性
检全率:亦称查全率、命中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检准率:亦称查准率、相关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例:一数据库中共有40篇相关文献,所实施的检索检出其中的30篇,实际检索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为45篇,则其检全率为 :30/40=75% 检准率为:30/45=66.7% 选择信息源的方法:溯源法、比较法、逻辑法 信息源选择的要素:作者、日期(年代)、出版商、书评、内容
信息源选择注意事项:出版形式、收录方式、信息分散现象、学科特点、关键信息源类型、信息时效性、信息系统性、全面性、个人因素对信息需求的影响、信息需求的学科范围、个人参与程度、信息需求的社会性、区分主次
类目之间的关系 :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相关关系、信息资源的获取:
查找图书 检索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网上电子图书 通过网上书店查找图书 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 查找期刊 :本校图书馆电子期刊及纸质期刊 网上期刊论文的获取 注意电子期刊全文下载格式 查找网上资源 :域名和URL网上资源纷繁多样 搜索引擎的合理使用
学术法律规范
学术研究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单位的技术秘密。学术活动不得干涉宗教事务。学术活动应遵守著作权法、专利法规定。应遵守语言文字规范。
引用的基本原则 :直接引用、转述、概述、事实与数据、一般性常识无需引用、不能歪曲他人的观点
引文的目的 :对论文中引用文献的作者进行公开鸣谢; 允许读者检查并进一步查找你使用的信息来源;科学的继承性,证明你的论文是在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信息检索定义
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将信息源与用户需求连接起来,查询、鉴别、选择并确定相关信息的过程。广义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储”和“检索”两个部分,狭义的信息检索仅指广义中的检索部分。
信息检索的作用:获取知识的途径,学习的助手、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切合实际、正确无误决策、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指南、信息控制的手段
信息检索原理:即检索者的检索提问词与存储在检索系统中的检索标引词进行匹配对比、取得一致,即为检索命中,命中结果可从检索系统中以各种方式输出。检索者可据此线索对原文进行判断、筛选,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检索途径
分类途径:分类语言, “分类目录”“分类索引”,便于族性检索
主题途径:主题语言 , “主题索引” “关键词索引” “叙词索引” ,便于特性检索
著者途径:著者、编者、译者
“著者目录”、“著者索引” 题名途径
书名、刊名和篇名等
号码途径
报告号、标准号、专利号、登记号等 其他途径 :分子式途径、机构途径、地址途径
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为了方便人们检索获取信息,将大量、庞杂、无序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和有序化的过程。它包括信息的描述(外部特征),信息的标引(内容),信息的整序等过程。
信息标引:标引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 然后赋予每篇文献以一定数量的内容标识(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等),作为存储与检索的依据。目前自动标引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自动分词——选出标引词——转换
信息检索语言;又称为标引语言、索引语言、文献检索语言、信息存储与检索语言等 , 它是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及表达信息用户需求提问的一种专门语言。实质上是一种把文献的存储与检索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沟通起来的约定语言。
按是否受控划分为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
按内容性质划分为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
原文获取途径;全文数据库 /向原作者索取/馆际互借与全文传递 评价检索效果的主要指标
查全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索系统中相关文献总量的比率 R= a/(a+c)x 100%
a=检出的相关信息量
b=检出的非相关信息量 c=未检出的相关信息量
a+b=检出的信息总量
a+c=系统相关信息总量 查准率:检出的文献总量中相关文献所占的比率,P= a/(a+b)x 100% 响应时间
检索式的表达;
少用或不用对课题检索意义不大的词、充分利用所选主题表达的上位或下位概念、缩小主题范畴、明确课题的“学科归属”
检索过程中当检索结果偏少时,进行扩检的方法
⑴ 删除某个用and 连接的不重要的检索词;⑵ 增加用 or 连接的检索词;⑶ 位置算符放宽;⑷ 检索词后用截词符;⑸ 多用几个副主题词,甚至选用所有副主题词;⑹ 用相应的上位主题词扩检 ⑺ 同时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用or 连接;⑻ 从在某个子类中输词检索改为在所有类目中输词检索;⑼ 用低相关度的检索途径检索,如全文途径;⑽ 多选几个数据库或工具书进行检索; ⑾ 扩大检索年限;⑿ 用模糊检索。⒀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
当检索结果偏多时,进行相反缩检操作 检索规则 :算符使用、使用系统的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选择相应的检索字段、检索相关词
信息检索基本技术 :布尔逻辑检索 /截词检索 /词间位置检索 /加权检索 /限定范围检索 /精确与模糊检索.信息检索基本方式 :
检索词要使用单元词 概念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多主题概念的选词以“简”为主
词语要规范化
截词法:检索词词干相同、词义相近,但词尾或词中间有变化,可以采用截词方法扩展检索词。
同义词扩展法:即在同一概念的范围内,从语言学角度选择不同的名称、不同的拼写方法和单复数形式,不同的名称包括学名俗名简称和全称商品名称和产品名、事物的代码和事物学名的 目前自然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关键词法
文本检索
自由标引自然语言入口词检索
浅谈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篇3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069-02
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与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能够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和,也就是说将所有的电子数据形式的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存储在光盘类的载体中,并且通过网络等技术能够复现出来的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电子出版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种信息资源具有相当大的优点,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时效性强、多种语言、成本低、使用效率高、方便简洁、查询方面、容易掌握等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特点
1)数据量大,种类多。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是信息存储与传递的主要方式,也是各种信息结合的资源网。每天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数量都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电子书目、联机数据库等,同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类型的组合体。另外,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任何用户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信息。
2)分布范围广,具有多样性。网络信息通过Internet分布在不同国家的服务器上,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信息资源的存储方式具有多样性,有邮件型、广播型、图书馆型等。
3)信息传递具有动态性与高速性。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输线路就可以与四面八方的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相连通,进而享受信息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知识的更新,网络信息资源在不断补充的过程中也淘汰了旧的数据,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整体数据的使用价值。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媒介可以使得信息呈现高速传输,在访问一个界面的时候可能只需要几秒钟,查询更方便。
4)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价值差异性。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品种繁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使得一些信息没有经过加工,只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堆积,缺少一定的系统性与组织性,使得信息整体看起来没有顺序。另外,网络信息资源在发布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少必要的审核,这样使得信息质量有所下降。
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作用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有一个高效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能够解决信息的分散与读者需要信息之间的矛盾,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将资源最大限度上实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时间与地域上的限制。
解决信息的分散与读者需要信息之间的矛盾 当前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散程度让整合研究者相当头疼。网络信息资源需要整合的信息在不同的网站中,怎么才能找到有用的信息、符合资源整合的信息,是当今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一个比较艰难的问题,在信息整合中找到用户需要的信息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用户,这就需要针对用户需求特点,实现信息内容综合化与全方位化。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 互联网高速传播的方式,使得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用户得到公开的信息与使用的权利。网络平台可以为信息发布者与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近距离交流的平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价值。
信息资源最大限度上实现共享 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全面的共享。
3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分布的方式 以往对信息的记载主要依据分类法与编目法来进行分类,这样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速度,检索起来不方便、不准确,时间消耗大。而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方式主要有四大类。
1)文件方式。该方式主要将具有符号名相关联系的记录进行整合。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该信息整合方式不仅简单,而且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也能够存储一些非结构的信息。
2)主体树方式。该信息资源整合方式能够为使用的用户提供虚拟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这个界面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界面相连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间接地与多个数据相连接。
3)数据库方式。数据库主要指的是在存储设备上存储数据的集合。每一个数据源系统都有着对应的编码与方式,其格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语言描写、结构组织上的不同,更会导致检查途径上的差异。
4)超媒体方式。该信息资源整合方式主要是将文字、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整合,用户通过网络的连接在不同的信息库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该信息资源整合具有其他方式不具有的优势,具有图、声、文并茂的功能。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分布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的无序性。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就是图书馆”这一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网络信息的发布比印刷本的信息来对更多、更复杂、更疏散,可以这么说,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
2)用户需求具有无限性。用户需求信息量十分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与信息有着很大的联系,大到政治,小到衣食住行,每时每刻都是需要获取信息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需求,信息的数量也就不断增加。用户对信息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用户需求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用户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是无限的,内容多样,范围广泛。
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方法
1)利用浏览器获取信息。在网络上可以利用浏览器来查询信息,目前最常使用是WWW服务器,IE浏览软件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用户只需要在地址栏中输入定位符,就能够获得想要的服务方式地址,这样就可以浏览该网站的网址。
2)运用搜索引擎获得分类信息资源。搜索引擎系统很多,主要功能包括:能够免费上网,有较完整的分类体系,网址链接种类多,可以分类检索,输入关键词就能够进行简单查询。另外,网上搜索引擎也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覆盖的范围也有限。
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信息资源。数据挖掘技术是处理动态数据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主要目标就是搜集高质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在进行数据挖掘来获取信息资源时要考虑一些因素。
4 总结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综合性强的研究领域。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使得目前网络资源的选取由用户来决定。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用户需要在同一个地方找到大量的信息,这样就需要信息资源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也就使得在信息快速增长的今天,信息资源提供领域在社会发展中得到认可,并且在未来社会中会有更完善的信息整合方式产生。
参考文献
[1]梁作华.浅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6):156-157.
[2]崔雯.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发布[J].信息系统工程,2011(4):44-45.
[3]余厚洪.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究[J].档案管理,2012(5):37-39.
[4]王德武,张秀,陈丽民.浅谈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整合[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41-43.
[5]王玉成.浅谈网络环境下科研院所馆藏信息资源的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5):139-141.
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篇4
1 网络信息资源的涵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涵义之前, 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 (IR) 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涵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 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 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 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身。而广义的理解, 则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 既包括信息本身, 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 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 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 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网络信息资源也被称为虚拟信息资源, 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 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 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 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 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互联网信息资源为主, 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 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 使信息的存储、传递和查询更加方便, 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 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 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 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和数字为表现形式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 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 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 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 而在网络时代, 信息是以网络为载体, 以虚拟化的状态展示的, 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 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现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 数量巨大, 增长迅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 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 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 380M。
2.5 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 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 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中流动非常迅速, 电子流取代了纸张和邮政的物流, 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 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 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2.6 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和存储信息, 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 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 良莠不齐, 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 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 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
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 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实现资源共享, 节省开支, 提高系统的反应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全世界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型数据库有万余个, 这些数据库通过发达的网络向机关、团体、学校、公司以及个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金融信息、商业信息、文化信息等。从目前的状况看, 我国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比较匮乏。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令人满意, 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也有相当的成就。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推出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 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更是将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核心是“三维结构论”
20世纪90年代初, 卢泰宏教授提出, 信息资源管理 (IRM) 是3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 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 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文化的集成构成IRM的三维构架。
从技术角度来看, 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 主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即对应于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 其研究内容是新的网络信息系统和新的信息媒介以及网络信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分布、采集、组织、存储、检索、传播与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高速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 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 (提供者) 、信息消费者 (用户) 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的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 引起整个信息产业的革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 存在着供求关系、投入产出关系和费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网上的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遵循经济规律, 运用经济杠杆, 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经济管理, 使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现最优配置, 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 发挥最佳效益。对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 其研究方向是网络信息服务业引发的经济问题, 研究内容是Internet产业结构与管理、网络环境中的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市场的运行与管理等。
从人文角度来看, 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互协调, 将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 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 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 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改变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形成的只依靠技术的单一模式, 解决了许多技术手段无力解决的问题, 有助于克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 创造和谐、均衡、有序的信息环境, 并使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因此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 其研究对象是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践中, 这3种模式相辅相成,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网络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合理利用, 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 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摘要:本文在介绍网络信息资源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 从多个层次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篇5
为加强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 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是指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核批准,提供给国际互联网站或其他公众信息网站,向社会公开、让公众了解和使用的信息。
第二条 互联网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坚持“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凡向国际互联网站提供或者发布信息,必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查批准,并应该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完和落实信息登记、审批责任制。
第三条 除新闻媒体已公开发表的信息外,本单位各科室及相关单位提供的上网信息应确保不涉及国家秘密。
第四条 本单位任何个人不得利用网站、网页上开设的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论坛等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第五条 单位内部工作秘密、内部资料等,虽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应作为内部事项进行管理,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发布。第六条 禁止网上发布信息的基本范围:
(一)标有密级的国家秘密。
(二)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涉及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经济稳定等敏感信息。
(三)未经制文单位批准,标注有“内部文件(资料)”和“注意保存”(保管、保密)等警示字样的信息。
(四)本部门或单位认定为不宜公开的内部办公事项。第七条 提供信息发布的单位应履行的职责:
(一)对拟发布信息(即将向网络发布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审查。
(二)对已发布信息进行定期地保密检查,发现涉密信息的,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查清泄密渠道和原因,并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接受上级机关和保密工作部门的监督检查。第八条 单位分管领导应履行的职责:
(一)定期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法规、保密纪律、保密常识教育,增强信息保密观念和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并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二)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保密防范措施。
(三)发现国家秘密网上发布的,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定期或不定期向保密工作部门通报网上发布信息保密管理情况。
第九条 保密工作小组组长单位应履行的职责:
(一)指导、监督各部门各单位网上发布信息的保密管理工作。
(二)协助参与涉及多个部门拟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
(三)向市委保密委员会报告网上发布信息保密审查中的重要情况。
(四)负责对网上发布信息进行经常性保密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查明原因,并及时向市委保密委员会报告。
(五)协助有关部门对违反规定造成网上泄密的事件依法进行查处。第十条
违反本规定,对网上发布信息保密审查把关不严,导致严重后果或安全隐患的,要按照规定严肃查处。
青岛石化育才小学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信息服务 篇6
一、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1.构建专门的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在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大众式服务受到了冲击。网络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未来21世纪图书馆读者的基本需求。而构建专门的信息服务平台,则是当代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基础,是链接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完善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增强图书馆在未来知识经济中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其次,在网络环境下,网上信息的受控性、随意性差,网上信息庞杂无序,而现有的搜索引擎功能还不够完善,一次检索往往会出现若干条命中记录,这令信息用户无所适从。所以,面对与日俱增的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用户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专门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得最佳信息。图书馆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权威性。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应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②准确性。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内容应当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信息应当经过深层次加工和处理,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也应当说明来源与出处,以确保引用事实和数据的准确。③适用性。即信息服务平台必须具有链接简单、操作方便、访问灵活的特点,可通过多种检索点和途径进行查询。④评估性。是指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序过程中,为使信息资源达到权威性、准确性、适时性所能进行的最佳实时监控的程度。
2.编制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随着全球数据交换的日益频繁,网络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当我们在网络的知识海洋中冲浪的时候,在我们为其巨大的信息量和瞬间的更新速度而惊喜的时候,也会因其信息的包罗万象、参差不齐而尴尬。面对这种困境,图书馆编制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则显得非常关键。搜索引擎其功能主要是聚集各种资料和信息,利用超文本、多媒体技术,编制学科专业和专题网络检索工具、网络检索指南,建立网上学科、专业和专题信息引导系统,供读者检索查询。目前,搜索引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分类索引的主题资源指南,它按主题分类,用户根据主题目录进行查找。如著名的“雅虎”、“搜狐”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主题资源指南。另一种是关键词检索。通过输入需要查找的主题词,将相关的信息列举出来,供用户选用,像国内查找中文网站的3721网站,只要输入需要查找的网站的中文关键词或拼音字头缩写,该引擎就能自动列出相关的网站。
3.建立信息导航库。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资源将会更加丰富,信息集成自动化程度将迅速提高。但信息资源网络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噪音。重复的、低水平的网上资源占据了我们大量的网上时间,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仍很困难。因此,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并赢得市场,应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建立相应的信息导航库。信息导航库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建设是突破传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对网上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信息导航库是指图书馆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超文本技术,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筛选,然后利用适合的分类法和主题词表,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有序的组织,并进行分类和主题标引,最后生成数据库,供用户查询,从而使广大专业人员能及时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提高查询质量。目前,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已着手建设我国最大的专业学科导航库。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该重点学科导航库已初具规模,现已由48所高校完成了390个学科导航,其中有28%左右以建库形式生成动态网页,而绝大多数则通过物理链接建成静态网页。静态网页采用超链接完成相关信息间的有机结合,从而集中不同学科的网站,并按特定分类体系将网络原始资源有序组织,建成学科导航。该种方式由于编制人员无须深奥的编程语言知识,现已被大学图书馆和专业技术机构普遍采用。
二、在网络环境下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
1.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发展,要想做好信息服务,首先从观念上要有一个更新,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树立大图书馆观、以人为本观,以用户为中心观、合作与共享观、竞争观、市场营销观。要强化创新服务观,研究国内外现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先进理论,树立以知识服务为主的观念。网络信息技术将“图书馆馆藏”的概念扩展为图书馆资源,现代图书馆工作重心从重收藏走向重开发利用已成定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必须要有较强的网络化意识,必须突破传统手工服务方式,以建立、推广、普及方便适用的图书情报计算机检索和提供网络为己任,把目光放在整个网络上,而不仅仅局限于馆藏。同时,要积极开发网络信息产品,使信息服务得以良性开展。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原则,就是要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闭关自守”、被动服务的思维定式,坚持以市场需要为准则,学会研究市场,不断开拓有潜力、能发展的服务领域,开展个性化主动服务。在开展图书馆的跟踪服务、定题服务、剪报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环境信息服务的特点,针对用户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针对性服务。实践证明,只有主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并不断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服务对象,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3.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稳定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由“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选择”,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其一切信息服务活动要全面奉行“服务围着用户转”的行为准则,坚持对用户的优质服务制度,全面贯彻“以用户为中心”,在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中谋求效益的提高。
4.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巨大生产力的创造者。网络环境下,新型服务不断增加,为了适应服务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一支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服务技能高的人才队伍。图书馆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交流活动和学术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出鼓励学习的政策,为工作人员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学习,使图书馆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整体提高,真正达到有效开展信息服务的要求。图书馆在严把队伍关的同时,要加快引进专业图书馆信息人员,积极引进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优化人员结构,要敢于启用、重用具有网络信息服务意识和能力的人,增加懂技术和有能力人员的比例,要想办法引进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用感情留住人,以事业激励人。
5.以用户为中心,以现代技术为桥梁,以信息为主导,以宏观组织、法规为控制。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用户分为若干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也必须因人而异,图书馆首先要高度重视用户信息能力的培养,教会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其次要通过调查研究,切实把握用户的需求,以强化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与针对性,真正体现以用户为中心。
在信息服务中,信息服务人员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立信息服务系统,为信息使用人员提供服务。这一过程中,现代技术作为桥梁的作用就显得极为突出。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要在图书馆乃至社会这个宏观环境中进行,它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图书馆整体工作及发展规划相适应、相协调,而不能与之冲突,不能脱离这个整体。同时,信息服务又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要以此为控制,决不能突破这个界限。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篇7
1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 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 将庞大、混乱、分散的信息资源经过重组、整序与优化, 成为符合用户需求、方便用户查询的信息, 使网络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目前, 使用较为普遍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主要有文件组织方式、数据库组织方式、主题树组织方式、超媒体组织方式。
1.1 文件组织方式
一个文件可以包括数据、程序或字符, 是计算机保存处理结果的基本单位。以文件方式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简单方便, 能存储非结构化信息等优点。但也存在文件大小和数量的冲突, 增加了网络的负载, 对结构化信息组织与管理软弱无力, 从而降低了信息组织的效率。
1.2 数据库组织方式
数据库是在计算机存贮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组织方式就是将所获的信息资源按照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组织, 用户通过关键词及其组配查询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 再通过信息线索联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它能高速处理大量结构化数据。数据库技术既可以存取数据库中某一个或某一组数据字段, 也可以存取一个或一组记录, 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地改变查询结果集的大小, 从而降低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但是, 这种方式对非结构信息的处理难度大, 不能提供数据信息之间的知识关联, 无法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单元, 缺乏直观性和人机交互性。
1.3 主题树组织方式
它实际是提供一种界面机制, 用户通过这个界面只与网络信息资源主题目录进行连接并使用多个实际的数据资源。利用主题树方式组织知识具有基于树浏览方式的检索界面, 能按分类体系逐步查询, 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严密的系统性的特点。但是, 体系的结构不能过于复杂, 每一类目下的信息索引条目也不宜过多, 这就大大降低了其所能容纳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
1.4 超媒体组织方式
利用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组织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它将文字、音频、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起来, 人们可以通过浏览的方式搜寻所需信息, 避免了检索语言的复杂性, 使人们可通过高度链接的网络在各种信息库中遨游, 找到任何媒体所载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2 抚顺石化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
2.1 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保证网络健康稳定地运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 网络规模和复杂程度在急剧扩大。网络的运行和管理涉及到传输介质, 各种类型和多厂商的复杂设备, 同时还涉及许多专业机构和部门。要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必须采用必要的技术设备和手段, 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 及时分析和处理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隐患, 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网络管理一直是网络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根据“抚顺石化网络系统建设策略”, 2001年开始着手建立公司的网络管理系统, 该系统以总部和主干网为主, 同时通过分布的远程节点对主要企业网络和重点应用进行监测。其管理范围为公司主干网网络设备, 公司机关局域网网络设备, 公司因特网节点设备, 中国石油卫星专网设备, 各生产厂局域网内的系统、应用及服务器, 视频会议的系统、应用及服务器, 公司计算机网内的防火墙、IDS负载均衡设备等, 生产调度系统, 各生产厂内的二级网管服务器, 公司企业网内的关键服务器。
2.2 网络管理系统架构
抚顺石化公司的网络规模十分庞大, 不可能使用一个管理系统就可以做到故障、性能、配置、安全的管理, 而且各生产厂数量多, 分布广, 企业网络规模大、结构复杂。因此抚顺石化公司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了模块化, 既支持集中管理, 又兼容分布管理的架构, 采用三层架构即:被管理层, 网络、服务器管理层, 综合管理层。
在三层架构下, 所有的被管理设备和服务器都会被安排到被管理层。因此, 被管理层内的组成元素包括:抚顺石化公司总网络、服务器管理层和综合管理层内。综合管理层内的管理系统设在抚顺石化公司机关信息机房, 集中管理, 统一指挥。至于网络、服务器管理层内的网管系统, 则根据需求设立在机关或生产厂。
3 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在我们社会的发展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在网络环境中, 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与传播范围、媒体形态、控制机制、传递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的信息资源有着极大的差异, 故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相当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组织管理好网络信息资源, 使信息环境高度有序化, 当务之急是让用户可以在网上快捷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 才能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实现信息资源效用最优化, 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一个方面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 另外一个方面给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抚顺石化公司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分析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以及未来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向。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志文, 曾媚.论信息资源方式的演变—文献组织、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 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 2003, (9)
[2]索传军.论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 2005 (4) .
[3]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科学出版社, 2004.
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篇8
1 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所谓信息资源, 狭义地讲, 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 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 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广义地讲, 信息资源就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 既包括信息本身, 也包括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要素。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资源网络化已经成为信息发展的一大潮流。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资源形式, 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产物, 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 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 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简单地讲, 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种新生事物, 具有诸多特点。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内容上讲,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数量巨大。据统计, 截至2 0 0 6年底, 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已经达到近6000万台, 注册CN域名数量达到近180万个, 网站数量达到8 4万个。二是种类丰富。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文献形式相比, 具有更加丰富的种类, 它常常以文本、音频、视频、图像、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 呈现出多类型、多煤体、非规范、跨地域、跨语种等特点。三是内容关联程度强。网络信息资源分布虽然比较分散、开放, 但由于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 其内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四是传播快。网络信息资料属于数字型文献, 易于复制, 传播快。
(2) 从形式上看, 网络信息资源有三个特点。一是信息的非线编排。可以根需要, 以线性顺序或沿着信息单元间的接进行浏览。二是交互性。网络信息资源集中了语言和非语言两类符号, 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三是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不仅有静态的文本, 还有动画、视频等动态形式, 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形式。动态性也表现为信息传播的高效性, 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非常迅速, 电子流取代纸张和邮政的物流, 使网络信息资源能够在短短数秒时间内传递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3) 从效用上看, 网络信息资源有五个特点。一是共享性。一个网页可供众多用户同时访问, 克服了传统的信息资源由于副本少、获取信息受限的问题。二是时效性。一方面, 网络可以在最快时间内提供给人们最新的信息;另一方面, 网络信息更新频率很高。三是高增值性。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种成本低、产出高的可再生资源, 具有高增值性。
3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思考
3.1 网络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 数据库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 不仅可以为信息共享提供技术保证, 还可以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国外数据库技术发展较快, 拥有各类大型数据库1 0 0 0 0余个, 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金融、商业、科技、文化、技术等信息,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来讲, 我国数据库建设还相对滞后, 除了“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有限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数据库外, 总体上信息资源匮乏、可用信息资源偏少。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必须抓住数据库建设这个核心, 加大投入力度, 努力把我国的数据库开发与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3.2 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一方面, 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解决网络系统运行中的技术问题, 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转, 促进网络结构的有序运行和数据的高效、安全、保真传输。另一方面, 还包括运用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对应于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 其研究内容是新的网络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网络信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分布、采集、组织、存储、检索、传播与服务。
3.3 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运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高速信息网络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 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 (提供者) 和信息消费者 (用户) 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分配、流利和利用模式, 用一种崭新的形式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 引发了整个信息产业的革命。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活动, 既是一种资源共享的过程, 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存在着供求关系和投入产出关系, 并且面临着费用、经济效益等问题。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建设发展, 就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研究网络中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 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经济管理, 使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发挥最佳效益。对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 其研究方向是网络服务业引发的经济问题, 研究内容是因特网的产业结构与管理、网络环境中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网络市场的运行与管理等。
3.4 网络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
提高高速信息网络资源动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水平, 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 仅仅依靠技术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人文的角度出发, 统筹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的关系, 实现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文明道德力量的有机结合, 以此促进高速信息网络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 可以解决许多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有助于改变客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 有助于创造和谐、均衡和有序的信息环境。对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模式, 其方向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践中, 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相辅相成, 有机结合在一起。
4 结语
总之,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网络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将会占据主导地位, 并发挥出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发挥好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 前提是科学地管理好网络信息资源。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 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摘要: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资源, 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分别从其内容、形式和效用等方面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并就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管理,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胡昌平, 谷斌, 网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组织与开发构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4.
[2]沙勇忠.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 2002, 1.
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研究 篇9
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 网络媒体为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2]。网络信息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网络信息传播, 是电子传播方式的一种, 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3]。网络信息的传播, 在给世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问题。网上的不适宜内容其制造、传播、与接收也变得更加容易, 互联网在提供开放信息环境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各种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也在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如何管理网络信息传播以消除其负面影响, 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信息传播历经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过渡到电子传播时代[5]。互联网的出现将电子传播推向了更高层次, 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对传统的信息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改变着人类信息传播的模式。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介, 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1 交互性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进行的是一种由媒体向大众的“单向传播”, 网络传播相对传统媒介传播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它的交互性[6], 网络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 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受众之间可以直接交流, 其地位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 信息的受众随时可以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信息的传播者反之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受众。
1.2 跨时空传播
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它不受时间、地点、版面、频道、国界或气候的影响。传统媒介会受到时间、地域和物理空间的限制, 而网络传播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 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到哪里, 网络上的信息就会快速地传递到哪里。网络传播使信息在全球传递和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使人们的文化意识和理念有了一个全球性的眼光和境界。
1.3 多媒体传播
虽然网络传播和传统传播形式一样, 都使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但不同的是网络传播可以灵活的应用各种符号, 不局限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同时通过链接, 还可以在各种符号之间跳转。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图文并茂、声像俱全, 给受众以全方位的可选择的多维信息, 融合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传播特点, 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对受众的适应性。
1.4 虚拟性传播
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使现实的客观信息世界转换成了文字、声音、图像和数字化的符号, 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而想象设计出虚拟的国家和社会、虚拟的社会关系和世界等。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 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匿名制或虚拟身份表现自我或与他人发生各种关系。正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使得网民发言容易无所顾忌, 一些不负责的言论导致网上侵权事件频发。
1.5 传播人员的广泛性[7]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方便、快捷, 网民在扮演网络信息使用者的同时往往也扮演着网络信息传播者的角色, 网民队伍的大小决定了网络信息传播者队伍的大小。网络信息传播成本低廉促使我国互联网使用者逐渐向各层次居民扩散。由于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 网民层次的不断延伸, 网络信息传播人员更加广泛。
2 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
2.1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异同[8]
由世界各地的网民通过因特网组成的网络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属性,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与社会模式, 它满足了构成一个社会的必要条件, 有社会意识、社会观念、社会分工、行为准则和法律法规。网络经济蓬勃发展,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 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网民, 没有国界之分, 没有地域之分。网络社会成员的参与无需物质身体到场, 以言论和行为表明自身的存在。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等心理倾向组成虚拟社区、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社区活动。网络社会是一个自治社会, 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 有其自身的脆弱性, 黑客攻击、网络故障、法规限制等都可能引起网络社会大面积的瘫痪或消失。
网络社会尽管异于现实社会, 却始终是现实社会的别样表达和延伸。首先,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网络社会的主体网民来看, 网民不能脱离现实的人而独立存在。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消失, 不再参与社会活动, 相对应的网民也就停止了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网络社会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网络社会的主体——网民的活动, 仍然是现实社会中人的活动的客观反应。因此网民的活动规律依赖于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活动规律。
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宽泛的影响, 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多种多样, 基本反应了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获取信息、学习和知识浏览、论坛、娱乐、网上金融、网上购物和商务活动等。网络社会中的信息传播无论是速度、范围、深度还是影响面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目前九成以上的网民通过网络社会来了解新闻、信息和热点。近年来, 不少社会热点都是先从网络社会中传播开。如南丹煤矿事故、孙志刚事件等;还有一些事件本身就是网络社会的产物, 如“芙蓉姐姐”事件。
2.2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模式是对现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把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用文字或图形等形式抽象即为传播模式。Lasswell (1948) [9]的口语化过程模式是最早的信息传播模式, 该模式用“谁、说了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和取得什么效果”来说明的信息传播过程。Lasswell的传播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Shannon和Weaver (1949) [10]提出了网络传播的通信模式, 该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并用熵和冗余来说明有效传播。Shannon和Weaver的网络传播通信模式如图2所示。
社会环境、个人认知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但以上两个模式都未揭示传播的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是一种快捷、便利和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 网络信息传播有着与传统信息传播截然不同的特征,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网络为传播媒介, 可以是一点对一点, 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或者多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 呈网状分布。
将网络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等进行概括, 得到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基本模式[11], 如图3所示。
网络传播基本模式是网状模式, 网络传播中每个传播主体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 同时每个传播主体又受到个体的人格结构、所处的基本群体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网状分布的网络传播是无中心的, 没有边际, 也就无所谓覆盖面的问题。对于用户来说.不管身处地球的任何角落, 只要上了网, 他就是中心, 可以自由地发布传递信息, 可以自由地检索、储存相加工信息。网络传播融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传播为一体, 它赋予了传播者相接收者以平等的地位, 都可以向广大的不确定的受众发布信息, 并且能迅速甚至即时地获得反馈, 或直接与信息的接受者进行交流。
2.3 网络信息传播的动力
个体与组织是互联网上最为直观的活动单位, 网络信息传播的动力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12]。
个体网络信息传播动力主要来自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利用互联网络交流信息是个体信息传播的主要动力。个体为满足自身信息掌控的需要, 通过网络检索所需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着互联网络服务的不断加深, 人们对通过互联网检索到所需信息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人们利用互联网的快捷的优势, 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 这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之一是交互性。利用网络可以获得各种信息, 通过网络提供的多种服务功能可以表达观点、提出倡议和参加讨论等。通过互动社区对某一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新闻网站就某件新闻给出自己的评论, 甚至建立自己的博客, 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些均反映了个体的一种信息表达的愿望和动力。
在现实世界里, 对事务价值的不同认定, 发生冲突不可避免。这将导致认知失调, 也即人们常说的“怀才不遇”。如果有机会接触网络, 必然要通过在网络中的积极参与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并获得承认。一些网络写手, 在现实世界默默无闻, 在网络世界确是声名显赫。
网络虽然是虚拟的, 但同时也是社会的折射, 其本身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网民在网络中的社会活动, 很多情况下体现为群体活动。“从众心理”在网络社会中依然有显著的作用。成为网络信息传播动力的个体心理因素之一。 组织的信息传播动力主要源自政治的经济效益, 以及文化传播的需求。
信息社会技术的进步与通信网络的发展为公民, 尤其为普通公众参与政治决策和行政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信息的开放和透明度的增强, 使公民对政治和行政事物的了解日渐增多, 对“效率”是传统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挑战, 取而代之的是公平正义与行政效率并重, 民主行政成为信息社会行政发展的大势所趋。电子政务为这一行政范式的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而廉价的途径, 为公民参政、议政, 更广泛地实现民主权益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 电子政务客观上成为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动力。
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 缩短了信息传递上的物理距离, 把空间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网络强大的信息容纳能力, 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涵盖进来, 这样就把整个世界融合在一起, 真正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合作。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日趋成熟, 电子商务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电子商务的发展, 以及其他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 会成为网络信息传播更加强劲的动力。
互联网的出现, 为任何个人、组织和社团在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宣泄情绪等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各种文化学习和交流活动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空间是自由的, 包容的, 人们通过专门网站和搜索引擎来浏览、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BBS、电子邮件和聊天室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网络游戏或其他网络资源来休闲娱乐。个人、组织和社团对文化传播上的需求是组织信息传播的动力之一。
3 国内外网络信息传播管理概况
3.1 国内
在我国, 社会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及网络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促使一批国内学者密切关注互联网信息传播领域的问题, 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有些专家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对网络信息领域的行为控制, 以调整国家、ISP (网络服务提供商) 、ICP (网络内容提供商) 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法律关系;有些专家研究和探讨不同类型的外来文化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及应对机制, 还有的对网络“人肉搜索”所造成的侵犯隐私权进行法律上的探讨。
总体来说, 尽管目前我国政府对互联网管理非常重视, 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但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管理还是比较粗放, 针对网络一些新的特点而出台的措施都处于探索阶段, 招致争议也很多。法律也未形成体系, 漏洞很多, 缺乏操作性, 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完善。对于如何大力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调控的同时如何保障网络自身匿名、自由、开放的特色从而更好地发展网络信息传播之间的关系, 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3.2 国外
从国外的目前管理经验来看, 网络信息传播管理需要统筹运用立法、行政、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首先, 立法是管理的基础, 发达国家政府看似很少对网络实施监管, 而事实上已利用法律对网上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其次, 行政是各国管理互联网的重要手段, 比较常见的包括内容分级制、内容审查制、网站注册制、税收优惠制等。而行业自律则是互联网管理的必要补充, 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技术支持则是互联网管理的保障。
国外的学者在对网络信息传播行为的消极影响进行管理研究的同时, 更多的表达了对个体的关注。这种关注, 既体现在研究角度的选取上, 强调互联网的发展对个体与社会所产生的诸多影响;也体现在管控思路的导向上, 着重网络管理与个人自由与隐私的恰当平衡。
但在网络信息传播理论与实践过程当中, 东西方国家的观察视角不同, 遵从原则也不同。西方国家强调最大限度的尊重公民的网络信息传播权, 更多的依靠个人对自身网络行为的调控, 国家尽量少的进行干预, 管控措施更多的体现在后果管理方面。而东方国家 (特别是亚洲国家, 包括日本) , 在面对问题频出的互联网信息传播行为, 更强调事前的防范管理。通过政治的、法律的、制度的等各种具体措施对网络信息传播行为人进行调控。网络信息传播行为调控理念的不同, 从根本上说, 还是源自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 即“人本主义”中以“人的价值”为本位, 还是以“社会价值”为本位的沿袭问题。
4 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对策
言论自由是网络世界最宝贵的要素之一, 言论自由同时也是民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但不是唯一要素, 在相同层次上还有其他一些不可或缺的因素:如国家的安全、公共秩序的保持、公正审判的维护、公民人格尊严不可侵犯等, 这些要素经常会相互碰撞和冲突, 彼此间需要很好地平衡和协调才能保障一个社会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而平衡和协调的结果必然造成了任何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 言论自由也不例外。
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和处置研究就需要有效地对互联网内容即网络信息传播进行引导。在此有一个平衡问题, 限制过度, 就会牺牲个人的利益, 减少个人的自由, 这与网络的“天性”相违背;而限制和规范过弱, 则要牺牲社会的利益, 使网络空间失序。本文探讨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三个方面对网络信息传播进行管理。
4.1 开发管理技术
互联网具有多种媒体属性,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 具有独特的传播特点, 在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的同时, 也给网络舆论的引导带来挑战。互联网具有多向性、分散式、去中心化的传播特征, 信息的接收与发送来自各个不同的节点, 各节点相互独立, 信息传播不必经过或返回任何中心点, 增加了使用者绕路
以规避内容管制的能力, 用户可以利用多节点的连通访问, 轻易地绕开“把关人”设置的信息障碍来获取信息。
同时, 网络信息传播也具有匿名性的特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种匿名传播的特色, 是促成网络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也给不适宜内容的管制带来困难。它不但使管制部门无法确认不适宜内容的真正作者和传播者, 也给管制中的调查取证造成障碍, 使不适宜内容的责任者逃避制裁。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正在使传统的管理手段失去应有的功能, 需要开发新的管理技术。对技术上的革新和保护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一大重要因素。浙江省针对网络的匿名特点推出“实名制”上网, 在实践中引起众多非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 要求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应预装“绿坝”软件。对工信部的此种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于最难于管理的BBS (电子公告牌系统) , 目前尚无可以自行识别BBS上是否刊登了不良信息的工具, 因此不断开发应对网上问题的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
4.2 管理方法
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 世界各国也都在探索之中。国外的经验主要有:对网上内容进行分级和过滤、对执法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等。
政府的行政管理不可缺少, 政府可以对网络内容的传播进行限制性审查, 可以控制上网, 可以引导加强行业自律, 加强人们的道德伦理建设等。
通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的指导下, 结合各种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如通过硬性的法制管理, 对计算机病毒传播者进行处罚, 惩治非法利用他人私人信息和数据者, 打击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者, 对网络盗版与网络信息合理使用进行界定等。而在软性控制方面, 提倡网络文明,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对网络信息实现有效管理。
4.3 法律
法律与道德一起成为现代社会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两大支柱。法律通过规范、引导、威慑和惩罚发挥作用, 道德通过舆论、习俗、信念发挥作用。
健全完善动态的法制是网络健康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网络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映射与体现, 它的发展与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法治发展与完善程度的体现。前面已经提到, 网络世界也是一个社会。大体上来说, 构成这个社会的主角是政府、网站及网民。在网络社会中, 只有严密健全的网络法律, 对政府、网站及网民三者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界定, 对该三者的利益进行合理的平衡, 才能实现秩序井然的网络世界。
因此, 发展与完善网络法律至关重要。然而法律有自己的缺陷, 在规制网络社会方面与规制现实社会一样有着一定的滞后性与盲目性, 还有一些网络问题是法制难以解决的, 这时就需要道德来做为补充。提高网民整体素质, 加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自律意识, 政府在培育和引导良好的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5 结束语
目前, 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和全面。本文通过借鉴国际、国内相关经验, 综合运用传播学、管理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 对网络信息传播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能够为我国的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摘要:互联网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网络信息传播是电子传播方式的一种, 以多媒体、网络化与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媒体为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发表意见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但网上的不适宜内容其制造、传播与接收也更加容易, 如何消除网络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和特征, 探讨网络信息传播的模式和特点, 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方面提出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处置对策。
关键词:网络信息,信息传播,传播模式,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富金.法眼透视网络舆论[EB/OL].东方法眼, http://www.dffy.com/fayanguancha/sd/200701/20070126161441.htm, 2007-01-26/2009-09-15.
[2]吴风.1995-200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R].现代传播, 2001 (3) .
[3]程洁, 张健.网络传播学[M].浙江: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7:13.
[4]王振新, 吴新年.我国网络信息传播新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情报, 2007, 27 (1) :47-51.
[5]佘绍敏.传播学概论[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20.
[6]吕杰, 张波, 袁浩川主编.传播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334.
[7]邱均平, 苏金燕, 牛培源.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 2008, 153 (5) :38-40.
[8]黄立坚.虚拟世界现实和谐——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路径探幽[N].消费导报, 2009-06-23.
[9]沃纳.赛拂林, 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10]吴晓伟, 胡纬华, 吕继红.人际竞争情报传播模式与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 2009, 1:102-104, 114.
[11]王中义.网络传播:原理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 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正在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将使世界各国图书馆连结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共同体, 建设跨国界、跨地域的虚拟图书馆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及运用, 促使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新阶段。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了国际互联网, 互联网将来自分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联结成一个庞大的具有海量信息存贮的网络信息资源库, 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也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1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记录, 以多媒体形式表达, 存贮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磁介质、光介质及其他各类通信介质上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 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种类繁多, 增长速度较快, 但存取、传递、利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社会网络化日益普及不断发展进步, 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及利用信息的模式正发生极大的变化。网络仿佛是一个庞大的图书馆, 能够给人们提供无所不包的信息和知识, 任何人只要拥有PC机和信息通道连接, 就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漫游信息世界。各种先进的网上搜索引擎, SCOM、YAHOO、搜狐等工具的面世, 使人们只需轻轻点击一下, 就可以坐在家里漫游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能够较好的满足读者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需求, 并且消除了传统图书馆中一些人为的负面影响。它以“快、专、精、准”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上网。
网络资源和虚拟图书馆建设呈社会化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但是, 在网络环境中,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建设始终优于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因此,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还没有真正完善数字化技术, 馆藏文献的文本内容还无法实现完全数字化。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仍有很大的延续, 新技术只是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范围, 而不是立即消灭、取代原有的手段。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将长期生存, 互相依赖共同发展。
2 现代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为资源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使资源共享进入新境地。网络环境下, 文献信息共享模式从传统的“馆际互借”发展到现代“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并重”的转变。使图书馆藏的内涵超越了传统馆藏的印刷文本、缩微资料、视听资料范畴, 其范围已扩展到各种电子出版物、数字化信息资源及其他信息资源。包含了各种信息格式:录像带、磁带、软盘、CD-ROM光盘等, 还有其他信息类型:应用软件、节目文档、多媒体、超文本等。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式、多元化趋势及“馆藏虚拟化”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馆藏的内涵, 拓宽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围,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 图书馆整体结构将趋向于向社会全面开放, 其服务功能将趋向于多元化。除传统利用馆藏文献的借阅、查询服务外, 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各种信息服务。如为读者提供联机目录查询、开展网上联机检索、馆际互借、网络信息导航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运用, 为高水平、高层次的资源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与因特网连结, 读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到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化技术是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关键。与促进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还包括存贮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等。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能够综合利用多种技术, 并具有交互功能, 密切结合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信息存贮等众多领域的科学技术。
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仅仅局限于馆际之间印刷型文献的互补互惠、包际互借、协调采购等有限的资源互补分享。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 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约束, 打破了地域和组织机构的局限, 使用户在任何地方, 都能随意访问全球图书馆及情报资料中心的电子信息资源。
3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社会化及网络环境的持续不断变化对图书馆情报部门资源共享产生了深刻影响。虚拟图书馆将成为全球互联网上的一个终端或节点。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整体化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从重分工、重拥有转变为重存取、重利用, 并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取、传递和利用, 这种模式将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活动模式。
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共建与共享改变了图书馆业务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使图书馆日常工作内部的各道工序互相融合, 部门科室之间的职能更加相近、界限变得模糊、服务内容将走向集成化、整体化。许多图书馆业务活动借助于网络进行, 如网上编目、网上查询、网上互借、知识导航等。基本实现了采编一体化、借阅一体化、信息服务与文献服务一体化。
因此, 图书馆与情报服务中心必须建立社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彻底转变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 “以读者为第一”的观念。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 依据自身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 建立特色馆藏, 特色数据库,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作用。
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传输的枢纽, 其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美国学者贝克 (S.K.Baker) 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 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中的一部分, 必须摆脱自己自足的状态, 必须发展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形式。必须准备将自己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图书馆。”
网络环境下为做好信息服务,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散化及文献所载信息的高度集中化、高度和谐平衡是现代文献资源共享的基本方法, 这种模式不仅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可协调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而且,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发展使“馆藏”的局限性扩展到计算机网络, 使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可利用的资源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使文献信息的可获知能力 (accessibility) , 可获得能力 (availability) 作为重要概念将取代“文献资源保障率”, 同时, 文献资源保障不再拥有 (ownership) 的同义记号, 它结合了可获知能力于可获得能力并运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网络将来自馆藏及其他不同媒体的丰富信息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存贮, 其数量和种类都是十分可观的。因此, 对这些海量信息资源要重新进行识别、发现、删除、分组整合、加工处理, 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整合及研究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广、快、精、准”的报导系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有利于促使知识信息创造出更大的使用价值。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主任辛普森 (D.B.Simpson) 指出:“有效的资源共享计划是存取和拥有的总和”, 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有利于我们规划各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6) .[1]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6) .
[2]廖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6) .[2]廖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6) .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 篇11
关键词:信息资源;技巧;检索工具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1)按人类信息的方式划分为:非正式出版信息(如电子邮件、电子会议)、半正式出版信息(如各学术团体、机构等单位宣传自己的信息)、正式出版信息(如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版报纸、专利)。(2)按信息来源划分为:政府信息、FTP信息资源、用户服务组信息组资源、公众信息资源、商用信息资源。(3)按信息存储的方式划分为:电子邮件型资源、图书馆目录资源、书目与索引资源、全文资料及电子了出版物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4)按网络传输协议划分为:WWW,万维网;Telnet,远程登录;TFP,文件传输;用户服务组信息资源;WAIS,数据库索引查询服务。
二、网络检索工具
(1)搜索引擎:网络上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工具系统。工作原理为三步:第一步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然后建立索引数据库;最后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2)搜索引擎类型:①全文搜索引擎: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信息而建立的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匹配的记录,按一定的排列顺序结果返回给用户,如Google、百度等。②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按目录分类的网站链接列表。③元搜索引擎:一种调用其他独立搜索引擎的引擎,它是对多个独立搜索引擎的融合、调用、控制和优化利用。(3)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主要包括:单词检索,大小写敏感检索,概念检索,词组/短语检索,布尔逻辑检索与
AND,或OR,非NOT,词间位置限定检索,嵌套检索,截词检索和通配配符检索,多语种检索和检索结果的翻译等。
三、中、英文搜索引擎
(1)垂直搜索引擎:即专业或专用搜索引擎,它专门用来检索某一范围或某一类型信息,追求专业性与服务深度是它的特点。①工作搜索引擎: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医药英才网等。②论坛搜索引擎:百度贴吧、大旗网等。(2)图书搜索引擎:Google图书搜索引擎 (books.google.com);百度图书搜索引擎(book.
baidu.com);中搜联盟图书搜索(book.httpcn.com/search)等。(3)法律搜索引擎:我的法律搜索引擎(www.mylaw.com);百度法律搜索(law.baidu.com);中国法律搜索(www.engfish.cn/law)等。(4)软件搜索引擎:华军软件搜索(search.onlinedown.net);天空软件站搜索(www.skycn.com);太平洋软件站(www.pc5566.com);驱动之家(so.mydrivers.com)等。(5)视频搜索:百度视频搜索(video.baidu.com);搜狗视频搜索(v.sogou.com)等。(6)游戏搜索引擎:百度游戏搜索(game.baidu.com);52PK游戏网(www.
52pk.com)等。(7)购物搜索引擎:京东、淘宝、唯品会等。(8)英文搜索引擎:微软Live Search(www.bing.com);Alta Vista(www.al
tavista.com)。
四、P2P搜索
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网上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无主从之分,一台计算机都是既可作为服务器,设定共享资源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又可以作为工作站,没有专用的服务器,也没有专用的工作站。在P2P网络环境中,成千上万台彼此连接的计算机都处于对等的地位,整个网络一般来说不依赖专用的集中服务器。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对其它计算机的请求作出响应,提供资源和服务。其特点是:下载的人越多,下载就越快。
五、网络免费学术资源的获取
网络学术资源导航: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各种学科专题的免费电子书刊信息和工具导航;二是专家学者信息;三是组织机构信息;四是学术动态与交流信息;五是相差重要链接与搜索工具导航;六是政策与法规、标准、专利等;七是科研成果与产品与市场。
六、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
信息服务机构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公共图书馆系统、专业学会与协会网站、专业信息资源与服务商等。目前国内主要有三大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知网(www.cnki.net)、重庆维普数据(www.cqvip.com)、万方数字资源系统(www.wanfangdata.com.cn)
七、开放获取资源
(1)OA仓储(Open Access开放索取):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镜像站点(cn.arxiv.org);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prep.is
tic.ac.cn);香港科技大学科研成果全文仓储(repository.ust
.hk/dspace);中国科技论文在线(www.paper.edu.cn)。(2)OA期刊:OA期刊是指以电子文献形式通过网络出版的期刊。与传统期刊的区别在于访问方式和访问权限的差异,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不受限制地访问期刊全文。(3)RSS学术资源与服务:RSS(简易信息聚合)是一种消息来源格式规范,用以聚合经常发布更新数据的网站,例如博客文章、新闻、音频或视频的网摘。(4)网上精品课程库:麻省理工开放课件(www.core.org.cn/Ocw Web);慕课(moocs.org.cn)等。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 篇12
1 计算机网络
1.1 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 通过使用通讯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不同地域的功能独立的多台计算机系统, 连接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功能性强的网络系统, 同时利用功能各异的计算机软件 (即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信息交换方式等) 来完成资源共享、通信交互、信息交换、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协同在线处理等功能的。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信息交换。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最基础的功能就是信息的交换, 比如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使用聊天软件、发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上传/下载信息、进行远程教育以及网上购物等即时通信功能;
2) 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一个较为突出的功能, 包括各类软件、硬件、和数据的共享。计算机的通信处理能力的增强是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的, 此外软件和硬件的利用率也是通过资源共享这个功能提高的;
3) 协同处理。没有网络的单个计算机的功能是有限的, 可靠性也比较的低。借助网络若干台计算机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 也能提高系统过的可靠性;
4) 分布计算。一个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适当的算法, 分散到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来完成有关部分, 从而加速了任务的完成, 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
2 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 简单的说就是以多媒体为车, 以光纤为路, 以交互方式快速传递数据、声音和图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993年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规划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美国统称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主要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和计算机终端组成。自美国启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后,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提出, 就立刻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引起了强烈的反向, 各国都在深入研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并制定本国的对策。信息高速公路是高新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产物, 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还将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3 信息管理
目前, 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含义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把信息管理局限于对原始信息本身的管理, 这种意见认为经过收集、整理、存储、传播信息并利用的过程就是信息管理, 也就是说把分散的信息有序的集中起来, 经过加工、存储、传播进而利用的过程, 这种说法是狭义的。另一种广义的说法认为信息管理是对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 而不仅仅是针对信息本身的, 它包括除信息资源本身外, 对操作人员、应用技术、网络机构等进行管理, 从而达到合理配置各种资源, 满足信息服务社会需要的过程。
信息作为人类活动中的基本资源, 人类一切的活动中无处不渗透着信息, 因此信息管理是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认为信息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但是由于目前网络上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加上信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性, 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各类社会团体也采取措施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作为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新领域, 有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探讨。
4 网络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
4.1 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超载, 大量无价值的信息堆积在人们面前, 有些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 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 相反构成污染和信息工作者的敌人。
虚假信息, 指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信息, 它是信息生产者或传播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而故意捏造出来的。由于没有新闻审查与核实系统, 传播主体在网络上可以不受限制的发布信息, 从而使信息网络可能成为散播谣言的最佳场所。
4.2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触发的, 对计算机数据具有破坏性的一组程序或指令的集合, 它是一种能执行自身复制并且借助一定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计算机病毒以其危害程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病毒影响程序的运行速度或抢占存储空间, 而恶性病毒则直接破坏用户的数据, 甚至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
4.3 侵犯知识产权
侵犯电子版权, 一类是将非数字化智力产品转化为数字格式的电子作品之后的版权, 即数字化作品权。另一类是软件产权, 即对计算机程序及相关电子文档的专有权。
侵犯工业产权, 包括侵犯商标权和商誉, 侵犯企业秘密等。
4.4 侵犯隐私权
隐私权是规定一个私人范围, 不受群体的约束, 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 信息日益被视作财产的一部分, 保护私人数据也可以看做对公民财产的保护, 因而对隐私的尊重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5 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尽管计算机网络有种种缺陷, 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但是它的正面价值是不能否定的。人们要高效的利用计算机网络, 就必须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 用法律、政策制约与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完善网络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培养新型的网络信息人员;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 开展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道德教育, 制定有关网络信息道德规范, 完善网络信息监督与举报体系, 从而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
摘要:因特网的出现为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计算机网络不仅已近成为计算机应用的热点之一, 而且它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的较色越开越重要, 它的应用已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 是随着社会对信息的共享、信息传递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研究计算机网、信息管理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及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衍珩, 康辉魏, 达苏伟, 梅芳.计算机网络[J].科学出版社, 2004, 6.
[2]王崇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8.
[3]谭祥金, 党跃武.信息管理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推荐阅读:
网络信息管理01-20
网络信息资源12-08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07-2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09-20
资源类型网络信息11-17
网络信息管理论文07-01
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07-10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11-09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05-09
网络管理信息结构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