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2024-09-20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精选12篇)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1

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的独特之处可以概括为:

1.1 无限性和广泛性:

信息资源极为丰富, 覆盖面广, 涵盖了各个领域, 且种类繁多, 几乎无所不包, 网络连接了数以亿计的承载了各种信息的主机, 信息容量几乎是无限大。

1.2 多样性:

超文本、超媒体、集成式地提供信息, 除文本信息外, 还有图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

1.3 廉价性:

网络信息资源大多是免费提供的, 用户仅需要付出一定的通信费用低费用的网络信息刺激了用户的信息需求, 使得网络信息的普及率和利用率不断提高。

1.4 共享性:

由于信息存储形式及数据结构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 它在网络环境下, 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扩展。一份信息资源上网后, 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给本地用户, 而且可以发散到全球各个角落, 用户不用排队等候就可以共享同一份信息资源。

1.5 新颖性:

与传统的印刷型信息资源不同,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出版周期性, 实效性等特点, 即使是同一个网页, 也会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

1.6 无序性:

信息来源分散、无序, 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也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且变化、更迭、新生、消亡等都时有发生, 难以控制。

总之, 网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信息、查找信息渠道, 它具有方便、及时、快速和交互性的特点。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

网络信息资源包罗万象, 内容异彩纷呈, 广泛分布在整个网络之中, 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 也没有统一的目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致的分类:从媒体类型上看, 网络信息综合了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格式的信息;根据访问信息的权限不同, 可以将网络信息分为开放信息和保密信息;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全文型 (如各种报纸) 、事业型 (如企业名录) 、数据型 (如报价网站) 、目录型 (如OPAC) 、实时型 (如各种论坛) 等;但最常见的方法还是按照信息资源所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的不同开划分。

2.1 w eb信息资源

WWW是w orld w ide w eb的缩写简称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 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 人们只要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法, 就可以快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 以下介绍几个与WWW相关的重要概念。

(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TTP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相互通信的协议。 (2)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TML是一种专门编程语言, 具体规定和描述了文件显示的格式。 (3) 通用资源定位程序URL:URL友称信息资源的统一定位格式或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包括3部分:所使用传输协议、服务器名称、该服务器上定位文档的全路径名。 (4) 主页 (home page) 。 (5) 链接 (link) :链接web页的元素, 它是指向其他信息资源的指针。 (6) 浏览器。

2.2 Telnet

指借助远程登录 (Remote Login) , 在telnet的支持下, 在远程计算机上登录使自己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 进而可以实时访问, 使用远程计算机中对外开放的相应资料。总而言之, 就是通过远程登录后, 可以访问、共享的远程系统中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硬件资源, 如超级计算机、精密绘图仪、高速打印机、高档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等;也包括软件资源, 如大型的计算机程序、图形处理程序, 以及大型数据库等信息资源。

2.3 FTP信息资源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是网络使用的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完整的文件拷贝, 即在网络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2.4 用户组信息资源

网上各种各样的用户通信、服务组是网络上最受欢迎的信息交流形式, 包括新闻组 (usenet newsgroup) 、邮件列表 (mailing list) 、专题讨论组 (discussion group) 、兴趣组 (interest group) 、辩论会 (conference) 等。虽名称各异, 但实质上都是由一组对某一特定主题有共同兴趣的网络用户组成的电子论坛。

2.5 RSS信息资源

RSS是一种基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 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 起源netscape公司1997年开发的技术, 是将用户订阅的内容传送给他们的通信协同格式。主要是把网站内容如标题、链接、部分内文甚至全文转化为“可扩展标示语言”的格式以向其他网站提供信息, 用户可以用一般的浏览器看, 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RSS阅读器软件来阅读。

3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信息资源集散地, 成为永不枯竭的信息源泉。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这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无序性和不可控制性, 很多用户自身又缺乏信息检索技能及信息识别能力, 所以就有一个对网上资源评价的问题。

3.1 评价的标准

(1) 文献内容的主题和学科归属用户对文献的需求, 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学科门类的文献, 因此, 应该选择用户需要的学科或专题范围的文献。 (2) 文献内容的深度不同的用户群对文献内容的深浅程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必须选择适合用户阅读水平和需求能力的文献。 (3) 文献的内容质量文献的内容质量, 是指文献本身所具有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现实价值和参考价值。

3.2 评价的方法

(1) 定性评价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从主观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所做的优选与评价。如很多网站都有的“热门站点推荐”、“站点精选”、“最佳站点”、“信息资源荟萃”等栏目, 它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初期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定性评价方法。优点是可以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缺点是评价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并且由于缺乏量化标准, 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 (2) 定量评价方法:是指按照数量分析方法, 利用网上自动搜集和整理网站信息的评估工具, 从客观量化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优选与评价。目前, 主要有软件实时检测法、网络计量法等, 它们多以链接分析或访问量为主要依据。定量评价全面而及时, 方便而快捷, 评价结果客观而公平。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都存在着自身的不足, 所以目前不少学者呼吁能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评估, 如层次分析方法和专家评议法。

在某种程度上,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摆脱不了人的主观判断, 且网络信息处于变动频繁的状态下, 评价工作常常滞后于网络资源的发展与变动。同时, 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存在自身的不足, 而评价工作的重点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体系的制定。由于目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还不够成熟, 相对来说定性方法用得多一些。由于信息资源构成或涉及的因素较多, 单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难以得出准确、客观和全面的评价结果。因此, 要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评价模型, 将定性与定量指标加以综合, 构成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加以评价。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2

一、实习内容:

1、ScienceDirect数据库

ScienceDirect是荷兰Elsevier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全学科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2200多种期刊,6000余种电子图书,900多万篇全文,24个学科的文献。目前,可以通过在国外的主服务器(简称SDOL数据库)访问ScienceDirect数据库,查找1995年以来的文献。

检索系统具有快速检索(Quick Search)、高级 检索(Advanced Search)、专家检索(Expert Search)等多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进行检索。

(1)快速检索(Quick Search)

可在4个检索字段:Keyword;Author Name;Title;Abstract中同时作逻辑“或”检索。还提供按字母顺序(Alphabetical List of Journals)和学科分类(Category List of Journals)2种方式进行期刊浏览。

(2)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高级检索(Search)界面,按文献类型检索设计三种检索界面,每个检索界面设有2个检索输入框,可提供12个检索字段选项,采用布尔逻辑运算符(AND,OR,NOT),默认 AND进行检索。

在使用高级检索界面时,请注意检索词的截词控制和位置控制的运用。

截词检索:使用通配符“?”表示中截断或后截断,只替代一个字符;使用“*”表示后截断,替代任意个字符。该数据库不可使用前截断。

位置控制使用“pre/n”表示前后位置不能颠倒的两个检索词的检索,“W/n”表示前后位置可颠倒的两个检索词的检索。

(4)专家检索(Expert Search)

专家检索界面可使用 Enter boolean search expression(布尔检索表达式)或使用位置算符(ADJ、NEAR)在所指定的检索字段中进行检索。

2、EBSCO

EBSCOhost是 EBSCO publislling公司推出的全文数据库,拥有11个数据库。其中 Academic Search premier(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ASp),内容覆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语言学、艺术与文化、医学、种族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期刊;Business Source premier(商业资源数据库,简称BSp)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文商业数据库,涉及经济、商业、贸易、金融、企业管理、市场及财会等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相对同样的商业数据库来说,其优势在于它对所有商业学科(包括市场营销、管理、MIS、pOM、会计、金融和经济)都进行了全文收录。这两个库内容涉及各学科领域,综合性强,检索功能强大,数据每日进行更新,我校图书馆购买了这两个数据库的全文数据。只提供校园网检索入口。

EBSCOhost检索系统具有基本检索(Basic Search)、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跨库检索几种方式。在作检索之间首先要选择检索数据库。

(1)基本检索(Basic Search)

点击 Basic Search进入基本检索界面,只有一个检索输入框。

(2)高级检索(Advanted Search)

高级检索界面,有2个检索框,可根据实际需要再增加检索字段。提供17个字段选项,采用布尔逻辑算符(and;or;not)进行检索,并提供限制检索结果(Limit your results)和扩展检索范围(Expand your search)两种选项。

EBSCO检索技术

(1)布尔逻辑检索:利用布尔逻辑算符AND、OR、NOT组配检索。

(2)截词检索:使用通配符“?”表示中截断,只替代一个字符;使用“*”表示后截断,替代任意个字符。该数据库不可使用前截断。

(3)位置算符检索:

W算符表示在此算符两侧的检索词在命中时,必须按输入时的先后次序排列,不得颠倒顺序。两个检索词之间可以插入任何其它的词和字母(但可以有一个空格或一个符号连接号),相隔的词数用W加数字表示。可见,检索用户要想用一个固定的词组检索,也可采用(W)算符,如:thin W1 film等。

N算符表示在此算符两侧的检索词在命中时,词序可以颠倒。检索词之间允许插入任何其它的词和字母,相隔的词数用N加数字表示。另外,输入以符号连接的短语检索时,检索结果也会命中不含符号的短语的记录,并在同义词中扩检。例如:输入 televisionN1 talk show,检索结果将命中含television talk-show, television talk show, and if synonyms have been activated, TV talk show的文献。

(4)词组检索

如果希望检索词作为词组出现,需要将该词组用双引号(””)引起。

(5)禁用词(Stop Words)

在检索EBSCO数据库时,有些词语不能作为检索词,如the, of等冠词、介词等。

以上是二个外文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目的:

熟悉这二个外文网络信息资源的收录范围和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使用数字信息检索的控制技术,包括字段控制、逻辑控制、截词控制和位置控制技术,认识外文图书文献和期刊文献的著录格式。

三、实习要求:

根据已确定好的课题,在上述二个外文网络信息资源使用高级检索方式进行检索,要求每个数据库做两个不同的检索策略,在这两个策略中尝试使用检索控制技术即字段控制、逻辑控制、截词控制和位置控制四种控制技术以获得合适的检索结果(可以不必在同一个策略中完成全部四种控制技术),其中一个检索策略的命中条数10-100条,然后比较两个检索策略优缺点。记录下在两个数据库中各检索到的一条文献。

四、实习报告的填写同中文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要求。

课题名称:用中文描述

课题分析:只需将检索词写成中英文对照形式。

检索策略:每个数据库写出两个检索策略,可以写检索表达式,即检索词、检索字段、逻辑关系及辅助选项,用英文表达(可参照数据库提供的表达式),也可以用表格表示,并写出每个检索策略的命中条数,查准率,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检索结果记录要求:先判断文献类型,再根据要求记录相关内容。

期刊文献:

文献篇名、著者姓名、著者单位及地址、期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文摘(只保留完整的一句话,该句要能体现出与课题的相关性,不可断章取义)并将文献篇名译成汉语。

图书文献:

文献篇名、著者姓名、书名、责任者、出版社、ISBN、出版时间,并将书名译成汉语。

例:

期刊文献

文献篇名:Evaluat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mechanical CAD students.译:机械CAD水平测试方法

著者姓名:Hamade, R.F

著者单位及地址: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AUB), p.O.Box 11-0236, Riad El-Solh, Beirut 1107 2020, Lebanon

期刊名称:Computers & Education

卷号:Vol.49

期号:Issue 3

页码:p640-661, 22p

文摘:There is little theoretical or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how beginner-level trainees learn CAD skills in formal training sessions.图书文献

文献篇名:Chapter 11-Transportation

著者:Edwin M.Mcpherson

书名:plant Location Selection Techniques

发电站选址技术

出版社:William Andrew Inc.ISBN: 0-8155-1378-0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3

关键字:服务质量 云计算 信息资源云 信息资源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4-0012-041 引言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1-2]。IT界的一些著名厂商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云服务。如,Amazon公司推出了EC2服务和S3服务;Google推出了Google Doc和Google App engine等云计算服务;微软推出了Azure云计算服务;IBM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蓝云”。

可以看出,云计算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各大商家都纷纷推出自己的云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如计算、存储、带宽等。Stefan Tai等人提出了云服务工程(Cloud Service Engineering)的概念,将云服务工程定义为一门在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基础之上利用系统的方法创造出价值增值服务的学科,并认为由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所组成的系统可以使云服务形成一个面向服务的商业网络[3]。

而信息资源云正是在云计算这个大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服务方式,它是结合云计算思想而形成的一种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服务模式。信息资源云的目标是结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思想,不需要改变现有互联网资源的分布,不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组织、优化和配置,从而构建一个具有虚拟化、弹性、可扩展性、大规模等特点的信息资源云平台,并且能够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知识层面的组织、构建,提高服务的质量,以达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按需服务的目的。

那么,如何对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呢?服务质量是服务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4]。对服务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促使服务提供商不断改善和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得到有质量保证的知识服务。

由于信息资源云是将云计算运用到网络信息服务领域而形成的新服务,因此关于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评价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学者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图书馆等领域的信息服务质量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中构建评价指标的相关方法,以信息资源云的目标为导向,结合云计算所具有的诸如虚拟化、大规模、弹性、动态可扩展等特点,构建了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2 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与设计原则

2.1 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针对涉及多指标评价问题时常用的评价方法,应用面比较广泛。而信息资源云具有目标的导向性、体系结构的复杂性等特征,其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云服务即知识服务,是以构建的信息资源云平台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云体现了云计算的根本特点,因此,在对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许多相关因素,即是一个多指标问题。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是针对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复杂决策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5]。AHP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目标、多层次、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6]。

2.2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1)导向性原则。信息资源云服务的目标导向性,决定了指标体系应具有导向性。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采集那些最能反映信息资源云体系的指标构成因素。

(2)主客体相结合、以客体为中心原则。在信息资源云服务体系中,信息资源云体系是服务主体,用户是服务客体,评估指标是评估服务的标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是让用户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应以用户为中心,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要做到主客体相结合,以客体为中心,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尽量全面地反映主客体的基本情况[7]。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的评价体系也是枉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尽量选择信息量大、切实可行、易于被专家理解和掌握的指标。

(4)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明确地反映目标与指标间的一致关系。指标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8]。

3 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信息服务质量时,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效果四个方面[9]。因此,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信息资源云自身的特点,并结合云计算的相关特征,构建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层次分析法,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资源条件&带宽&丢失率&吞吐量&计算快慢&存储大小&资源调度&容错性&并发处理能力&失败容忍能力&资源负载均衡&资源负载均衡度&任务的执行时间跨度&任务平均等待时间&任务完成效率&服务费用&云服务价格&违约罚金(SLA)&服务效用&检准率&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可靠性&服务响应时间&云服务效用&协同性&共享性&][表1 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nlc202309040157

3.1 目标层

在信息资源云体系中,对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该目标无论是对云服务提供商还是对用户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用户通过使用其提供的服务后,根据使用情况,对该服务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云服务提供商,一方面,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用户的评价结果,对提供的云服务进行改进或提高;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得到有服务质量保证的云服务,从而使这种服务模式可以长时间保持下去。

3.2 准则层

信息资源云体系的实质是通过各种技术,对各种资源(如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相关处理,从而构建一个虚拟资源池,然后对其进行管理,并通过设定用户访问接口,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那么,在准则层中,需要考虑到资源条件、对资源的调度和资源的负载均衡、服务费用和服务效用等准则。

(1)资源条件。从信息资源云平台这个层面来讲,信息资源云平台是基于各种云计算技术(如虚拟化技术、MapReduce编程技术等),对各种信息资源(如服务器、网络、数字资源等)进行整合,达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目的。在这个层面上,在信息资源云体系中,资源是提供服务的基础,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等。因此,需要考率到信息资源云这个平台中用以支撑服务的各种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存储大小、计算快慢、带宽、吞吐量等指标。

(2)资源调度和资源负载均衡。从资源这个层面上讲,信息资源云平台是对各种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逻辑层次上的整合和重构。一方面,由于很多信息资源是异构的;另一方面,信息资源云服务的集成是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资源的负载均衡而实现的。因此,在资源的基础上,需要考虑资源的调度和资源的负载均衡问题。其相应的指标主要集中体现在调度和负载均衡方面。

(3)服务费用。信息资源云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付费与交付模式,这与云计算的商业计算模式是一致的,所以需要考虑服务费用的问题。

(4)服务效用。从用户这个层面来讲,信息资源云平台是为了达到提高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所需信息资源的检准率和正确率。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效用问题,如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服务效用的好坏决定了用户对服务的态度,服务效用好的服务会得到用户的青睐,反之,不会获得用户的认可。

(5)云服务效用。信息资源云服务是将云计算的思想应用到信息资源领域中,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其能否满足云计算的相关特点,比如协同性、共享性等。

总之,在准则层中,各个准则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资源条件是基础,资源调度和资源负载均衡是实现信息资源云服务的前提,服务费用是参考,服务效用是最终决定因素。

3.3 指标层

在该层中,根据准则层中的相关准则,并结合云计算的特点,对各准则层中的指标进行描述。

(1)带宽、丢失率、吞吐量、计算快慢和存储大小。云计算的资源很多,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以及其他资源。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是基于这些资源条件的,因此,在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到资源条件,而这些条件集中体现在带宽、丢失率、吞吐量、延迟、计算快慢和存储大小等方面。其中,带宽和丢失率是网络资源条件的集中反映,吞吐量代表了服务的处理能力,计算快慢和存储大小可以用来衡量服务是否达到云计算的规模标准。

(2)容错性、并发处理能力和失败容忍能力。信息资源云是将云计算的思想结合到信息资源领域中,通过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对其进行逻辑层面上的重构,达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目的。而这些资源具有高度动态性和异构性,那么在对资源进行调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容错性问题。此外,一方面,对于大规模的计算处理问题,云计算不是由一台或几台服务器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大规模服务器集群系统中的若干节点,对任务并行处理,汇总到主服务器中,然后将最终结果提供给用户。另一方面,在资源调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临时性故障问题,导致任务出现中断问题,这就需要考虑到云平台的失败容忍能力。

总之,具有容错机制和失败容忍能力的可靠云计算服务调度策略,对提高云计算服务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资源负载均衡度、任务的执行时间跨度、平均等待时间和完成效率。负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描述的是系统的忙闲程度。所谓负载,是指被分配到各个服务器结点上并行执行的子任务。负载在并行系统的各服务器结点上分布的均衡程度称为负载均衡度[10]。因此,在衡量资源负载时,需要考虑到资源负载均衡度。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任务的执行时间跨度、资源负载均衡度、任务平均等待时间、任务完成效率等指标。

(4)云服务价格和违约罚金。①云服务价格。云计算的实质是一种服务交付和使用模式,M. Klems等人指出云服务有成本和收益,并设计出了一个基本框架,用于估算云计算的成本和收益[11]。云服务是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服务提供商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会根据服务并发使用用户数量和用户的实际使用量来收取服务费用。虽然云计算具有极其廉价的特点,但是在对云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服务价格也是影响因素。②违约罚金。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会签订一份SLA协议,用以保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动态规范。当一方出现违约时,可以根据SLA进行相关的处理。因此,在进行评价时也应该考虑,即应当将其列入评价指标体系中。

(5)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服务响应时间。①检准率。信息资源云体系,是将云计算应用到信息资源领域中,通过对资源逻辑层面上的整合、重构,从而提高用户信息检索的检准率,达到提供知识服务的目的。因此,需要考率到检准率的问题。②安全性。近几年,虽然云计算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推广,但是,云安全问题是目前云计算所面临着的一个难题,它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12]。尽管各厂商通过各种措施如技术层面上、SLA等以保证云安全,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因此,安全性问题是人们在使用云服务和评价云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考虑的重要指标。③可用性。对于服务来说,最重要的参数是可用性,它代表了一个服务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可以立即使用,用来衡量一个服务可被使用的可能性[13]。因此,云服务提供商在提供云服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从而扩大服务可用性的幅度。④可扩展性。动态可扩展或弹性是云计算的特点之一,那么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也需要具有可扩展性,以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⑤可靠性。云服务提供商在推出云服务时必须考虑到云服务的可靠性。前段时间发生的某公司提供的云服务由于故障而出现服务终止了几个小时的现象,这给使用该云服务的用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对服务提供商来说,用户对其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因此,云服务的可靠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⑥服务响应时间。用户在使用云服务时,是使用自己的终端设备,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云服务提供商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然后根据用户的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相关服务提供给用户,在这个交互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评价云服务质量时,需要考虑到服务响应时间的影响。

nlc202309040157

4 结语

本文虽然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云计算的相关特点,从资源负载均衡、资源调度、访问控制等方面,对信息资源云服务进行了相关阐述,建立了信息资源云这一新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由于云计算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相关云计算技术还不够成熟,业界对云计算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没有对相关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没有对指标进行检验并在检验中修正指标,所以并没有构建出完整意义上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评价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质量选取指标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Michael Armbrust, Armando Fox, and Rean Griffith, et al.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EB/OL].[2012-06-05].http://wenku.baialu.com/view/ad25/ef69e3/433239689351.html.

[2]Ian Foster, Carl Kesselman, and Steve Tuecke. The Anatomy of the Grid: Enabling Scalable Virtual Org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2011,15(3): 201-205.

[3]Stefan Tai,Nimis Jens,Lenk Alexander,Klems Markus, Cloud service engineering[J].icase,2010,(2):475-476.

[4]伊亚敏,郝胜宇.服务质量研究的理论演进[J].经济纵横,2009,(9):30-35.

[5]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l988:82-88.

[6]杨嫚.利用层次分析法建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J].情报杂志,2005,(11):22-23.

[7]许红健.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J].现代情报,2009,(2):114-115.

[8]王曰芬等.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能力及评价研究(Ⅱ)——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权重赋值[J].情报学报,2011,(1):103-104.

[9]朱红涛,刘永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07,(5):721-722.

[10]邹晖,罗省贤.机群并行系统与网络并行计算环境[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4):375-379.

[11]M. Klems, J. Nimis, and S. Tai. Do clouds compute? A framework for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cloud computing[C].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Workshop on e-Business (Web), 2008.

[12]余娟娟.浅析“云安全”技术[J].计算机安全,2011,(9):39-40.

[13]鲍春梅.云服务质量度量和测量方法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4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比国内早,早在1991年BetsyRichmond首次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10C原则,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标准。相对于国外的研究看来,国内的研究显然起步晚,而且比较少,最有代表性的是董小英教授1997年提出的9项评价标准,这9个标准在当时为国内在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方面填补了空白,也为此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国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状况

纵观国外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方面,美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从参与研究的机构看,在实践和学术界开展比较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利用网站站点或搜索引擎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

网站站点或搜索引擎尤其是一些流行的搜索引擎,大都设有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指南等项目,他们的评价指标中将站点的被访频次、链接次数和吸引力等作为主要指标,且利用计算机根据被访问频次进行排序,所以定量指标在其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搜索引擎如:最老的Altavista到随后出现的Search Engine Showdown、Search Engine Watch到现在常用的google、baidu、s ohu等等。

2.组织机构创建的站点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

这些组织机构主要是一些开发商和图书馆,他们是通过建立网站、建立评价工具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他们创建的站点与一般的站点不同的是在评价、选择网络信息资源时,更注重站点(资源)的内容和质量,其评价主要体现在定性的、描述性指标上,很少涉及定量的指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机构如: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SI (Institute forScie ntific Inform ation)创办的Curre nt We b Conte nts网站。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创办的专为儿童服务的网络图书馆The Internet Public Library (简称IPL) 。Mage lan Inte rtne t Guide网站是一个描述、评估、评论因特网信息资源的联机指南。由Argus Associates公司制作的信息评价工具The Argus Clearninghouse等等。

(二)国内网络资源评价状况

纵观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内容来看,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在我国首先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及其标准研究的是董小英教授1997年提出的9项标准后。随之,国内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几个方面:

1.研究主题的变化

我国早期研究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题主要是在对网站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定性评价上居多,指标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描述。从2002年开始,以评价方法为研究主题逐渐增多占所有文献的80%,特是在运用链接法来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文献,占此类文献的40%,标志这学者们的研究开始注重定量评价。目前研究主题从宏观评价研究转向对特定主题和专业主题的研究,指标体系设计将以特定用户群体为导向研究方向发展。

2.研究评价方法的变化

早期我国使用的标价方法主要是以定性指标为主的评价法;但由于定性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反映不够客观和全面。随着2003年研究文献的剧增,涉及的学者更多,提出的评价指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更科学,更适用的方向发展。目前的评价方法已从单一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向综合性评价方向发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评价性元数据法、信息构建法、网站排行榜评价模式法,加权法等等。

二、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

(一)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的原则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评价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尤为重要。要坚持求真、实用等原则,对网络信息资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进行选择,把握网络信息资源的精髓,做到准确无误,分清主次急缓。具体操作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权威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适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二)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的关系

评价是一种对需要组织的资源进行价值的评判过程,其目的是筛选出有用信息,包括对明显陈旧信息、不良信息进行淘汰以及根据信息内容找到重点、分析矛盾等。而资源组织是对评价后的有价值信息进行的有序整合;只有评价,没有有序的组织,信息资源不会产生价值,只有经过有序的组织的这个环节,信息资源才有可能产生使用价值。

(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的方法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无以计数而且参差不齐,对其组织和评价目前采用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法

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被评价的网络资源的各方面特征、质量等做出主观评判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大,但对于网络信息缤纷复杂的特点来看,利用数学统计工具评价难度较大,利用定性评价法比较合适。用户评价法、元数据评价法等等。

2.定量评价法

即利用数量分析方法,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较系统、客观的评判的一种方法。目前对网络信息进行的定量评价,一般是以统计访问次数、登录情况、链接数量、被引用的数量等统计分析,进而对用户兴趣、网站影响力、站点所提供信息的水平和可信度做出评判。如链接法、网络计量法等等。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在对某一对象进行组织与评价时,既要对某事物的各方面特征、质量等做出主观定性评判,又要利用数量分析方法,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进而做出较客观的评判的一种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等。

(四)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的实施步骤

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中,要有一定的计划和步骤,实现步骤大致如下:

1.组织与评价对象的确定

根据图书馆自身业务需求确定要对哪些具体的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站进行主动或被动评价。主动评价和被动评价在确定评价对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被动评价过程中是评价人员被动地接受用户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是别人提供的。

2.评价标准的初选

首先应全面收集各种相关评价标准,以下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可作为本部门制定评价标准的咨询网络信息资源:权威网络信息资源中心或情报机构;进行网上资源评价的期刊和出版物;网上评估服务机构;图书馆咨询服务专家;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图书馆学、情报学出版物的资深编辑。

3.对评价标准进行处理和进一步选择

对第一阶段选择的标准进行内容分析,消除内容重复和含义不清标准。通过这个过程,使选出的标准初步规范和系统化。

4.选择后标准的评价和筛选

选择后的标准是否可行,需要图书馆对一些经验丰富的网上资源用户进行调查,或通过同行评议从而得出可能的网络信息资源质量标准和网站质量标准。根据标准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性对标准进行分级,可分为无关、大部分无关、相关、比较相关和高度相关的几个级别,从而筛选出一套合适的标准指标体系供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时的评价标准。

5.评价、筛选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传统文献资源的组织方法往往只采用顺序的、线形的和固定的组织方式,缺乏内在的联系;而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先要打破传统的信息组织模式,可通过网上编目;利用多维揭示原则,对不稳定的信息进行规范控制和处理;采用分类检索与主题检索相结合,以及分类和索引手段的自动化方法;充分地利用多元化的、交互式的、动态的网络信息环境来揭示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客观地反映多维性的知识空间。

6.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定期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对前期评价和组织资源工作的成效进行检验,从而促进今后的资源评价和组织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可以通过利用率的统计从中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趋向,以便调整今后资源组织的专业趋向,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候立宏, 朱庆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情报学报, 2006.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进展 篇5

【内容提要】主要从用于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搜索引擎、虚拟图书馆、文献分类法、主题法、窗口方式等方面全面总结与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整序/研究进展

笔者通过普查大量国内外期刊论文及有关出版物、分析相关网站,进而总结与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以期有助于优化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揭示方法,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蓬勃开展。本文着重总结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研究进展,有关其揭示方法将在另文总结。

1 用于组织网络信息的搜索引擎方式

(1)关于搜索引擎组织方式。

对于搜索引擎而言,网络信息组织采用主题树和数据库两种方式,也有称使用语词组织知识和使用分类法组织知识。所谓主题树组织方式,就是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层层遍历,直到找到所需的信息线索,再通过信息线索联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现有的`提供目录分类式(或称主题指南、列表浏览)查询功能的搜索引擎就采用这种方法组织信息。而数据库组织方式,就是将所有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用户通过关键词及其组配查询,就可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即相关站点链接),并通过信息线索直接连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

(2)关于搜索引擎的比较研究。

①搜索引擎的性能比较研究。早期研究大量集中在概要性介绍方面。殷雪松、徐斌分别介绍了12个大陆地区的中文搜索引擎网易、天网、华好网景、搜狐、四通方利、常青藤、北极星、悠游、搜索客、司南、我是野虎、若比邻等,港台地区茉莉之窗、哇塞、蕃薯藤等和5个国外的中文搜索引擎Yahoo雅虎中文、AltaVista(中文版)、Globepage(中文版)、华页指南、中文查寻。

王忠、周士波分别介绍了独立搜索引擎Altavista、Hotbot、Infoseek、Excite、Webcrawler、元搜索引擎Cyber411、Dogpile、Highway61、InferenceFind、Mamma、Profusion、Savvysearch、All4one和网络英文搜索引擎Webcompass、Copernic98,并对6种主要搜索引擎的基本查寻、高级查寻、限定查寻、结果排序、结果输出等检索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重点转入到了搜索引擎性能的比较上。孙丽等选取了北极星、常青藤、搜狐、中经网信息导航、网现引擎5个中文搜索引擎,从数据库类型、规模、库更新频率、抓取方式、日抓取页面数、抓取深度、tag、显示方式、信息排序依据、信息描述质量、界面友好程度、用户欢迎程度等分析它们的优劣。徐建华等从数据库规模、信息采集方式、标引内容、检索功能、结果显示格式、结果排序规则、数据库更新频率等7个方面对Altavista、Excite、Go、Hotbot、Lycos、Yahoo这6个搜索引擎逐一进行分析。

张燕,惠佳颖就10个检索提问,从检索功能(布尔检索、邻近检索、截词检索等)、查准率、用户负担、输出方式对搜索引擎Google和AskJeeves进行详细比较,测试结果显示Google在查准率以及输出方式上明显优于AskJeeves,在检索功能及用户负担上两者各有特色。

②关于搜索引擎的质量评价指标。搜索引擎评价指标多种多样。1973年Lancaster和Fayen提出了6条关于信息检索系统效果评价指标:即覆盖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负担及检索结果输出格式。这

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 篇6

【关键词】网络安全:信息资源:建议: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95-01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就是该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新时代下新技术的运用,以我单位为例,目前运行的有生产执行系统、OA系统、ERP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工作中的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办公经费。另外这些系统还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着,会有更多的系统会随着工作的需要而产生,从而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办公。然而,面对如此迅猛和复杂的信息时代下,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去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我就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提几点建议。

二、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公众网络信息资源安全意识淡薄

许多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过多信任于防火墙、杀毒软件及其他系统,心存侥幸心理,认为网络信息安全这一问题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了方便记忆,常常设置简单的用户口令,还有的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泄露,没有防范意识。还有一些用户是青少年或者老年群体,他们的网络信息资源安全意识更为薄弱,更容易泄露自己的重要个人信息和其他资料信息。有的用户遇到一些带病毒文件或者电脑受到黑客攻击时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也导致许多重要信息资源被窃取。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是全社会信息安全的基础,我们有必要大力提高社会的网络信息资源安全意识。

2.2网络信息安全立法面临多重困难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网民的数量都是日与俱增。我国网民数量超亿,可谓是一个真正的网络大环境,然而网络并非世外桃源,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网络信息空间变成一个为公共化社会生活和交往提供和谐与稳定秩序的“公共环境”,保证用户的利益不受侵犯,最佳的办法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实用的网络立法,使其既保证网络空间自由性又确保其安全性。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我们有必要加强网络信息的立法工作,以便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但是由于网络立法涉及的内容较广泛,比如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言论自由、权限、管辖域的界定等诸多内容,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空间行为的难确定性,使其制定面临多方面困难。

2.3无统一的专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有的企业或者部门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这一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各行政机构仅仅负责自己的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体制分散。无法提升整个网络的网络信息安全级别及抵御外来侵袭。

2.4专业人才缺乏

根据一项统计结果显示:80%的信息资源的损失是与人为因素有关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网络信息安全使用和管理方面很多,需要大量的网络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网络信息安全需要运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这就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完成。但是我国目前这类专业人才数量较少,面对当前及以后中国的市场需求,我们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入这一领域。

三、加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的几点建议

3.1不断提高公众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网络信息资源安全问题是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中的重点。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的前提,首先要对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比如在下载某软件或资料时,尽量在规范的网站进行下载、浏览,防止钓鱼网站上的病毒入侵。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要有对自己或单位计算机进行IP地址与MAC绑定意识,或者设置访问控制,对相关主要资料进行数据加密等。平时可以看一些论坛或者书籍,提高对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的认识及安全意识。其次,应该对单位或者公司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适时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资源安全意识,从主观上防范信息资源的毁损和泄密风险,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完整性。

3.2完善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的立法工作

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的立法应立足与本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大立法力度,健全法制建设,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约束和打击业务工作中的违法与犯罪行为,对黑客行为严惩。加强对电子商务和信息资源安全的立法。

3.3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控制及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在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配备安全设备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培养管理人员的信息资源安全常识,把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权限的交叉管理、关系不顺的现象处理好;顺应网络信息一体化需要,在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方式上与国际接轨。我们还必须注意网络信息安全固有的特殊性,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所以,国家对信息安全产品研制、生产、销售、使用及进出口实行严格及有效的管理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3.4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素质。

培养和造就大批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是构筑信息安全体系的智力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人才素质。为了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应当扩大高等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招生,让更多有志之士加入这个行业,满足全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需要。在达到数量之后我们还必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信息安全学学科交叉性、边缘性强,应用领域面宽,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体系,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资源安全性面对的挑战又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需要人才们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上与时俱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地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娄策群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32-36

[2]石志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黄晨.信息安全:图书馆不容忽视的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1):35-37

[4]李勇.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J].蚌埠党校学报,2009(1):30-3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7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可拓学,G1法,评价指标,关联度

1 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急剧膨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无序及优劣混杂已成为人们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由于网络信息包容量极大,难以对某一具体信息进行准确刻画,因此在实际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利用对门户网站的评价来代替对具体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1]。

本文运用可拓学理论和G1法对网站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利用G1法确定影响网站信息资源质量的各指标权重,利用可拓学理论,通过计算各指标与评定等级的关联度以及综合关联度来分析实际评估对象的等级范围,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将多指标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综合关联度较充分显示了各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可比性好,不仅能反映评价对象符合要求的程度,还可表示出评价对象不符合要求的程度,这是其他数量化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实用方法所不能做到的。该模型实现了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对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 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可拓学简介

可拓学是由中国学者蔡文创立的一门学科[2]。可拓学的基本理论是可拓论,以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作为其三大支柱。可拓学的逻辑细胞是基元,包括物元、事元、关系元和复合元等。可拓学的逻辑基础是可拓逻辑。可拓学特有的方法是可拓方法,可拓方法是可拓论应用于实际的桥梁。可拓学方法是对研究对象从可行性和优化的角度来进行评价的,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利用物元的可拓性确定定性计算,利用可拓集合论,通过关联函数进行定量计算。该方法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可以将各个评价指标转化为一种相容的问题,通过建立物元模型,得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结论[3]。

2.2 基于可拓学的评价模型建立

笔者在适应性和借鉴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可拓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1法建立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等级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有关的资料数据,把网络信息资源(网站)的质量水平分为若干等级,给出各等级的数据范围,再计算各待评网站与各等级集合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它与该等级集合的符合程度就愈佳,从而得出待评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等级。具体步骤如下[4,5,6]。

2.2.1 确定衡量条件集

评价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等级,首先需要分析所涉及的各个因素。根据可拓学基元的定义和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等级可用下面n维物元来描述:

其中:N表示某待评网络信息资源,Ci(i=1,2,…,n)表示影响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因素即评价指标,Vi(i=1,2,…,n)表示N关于Ci所确定的量值范围。建立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等级域U=﹛u1,u2,u3,…,um﹜,m为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等级数。

2.2.2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等级的经典域Rj、节域RN分别如下:

Rj=(Νj,C,Vj)=[UjC1V1jC2V2jCiVij]=[UjC1a1jb1jC2a2jb2jCiaijbij](J=1,2,,m)(i=1,2,,n)(2)

式中,Uj表示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第j个等级(j=1,2,…,m),Ci(i=1,2,…,n)表示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等级Uj的评价指标,VijUj关于Ci所规定的量值范围,即网络信息资源质量各等级关于对应的评价指标隶属度化后的数据范围——经典域〈aijbij〉。

RΝ=(U,C,Vu)=[UC1V1uC2V2uCiViu]=[UC1a1ub1uC2a2ub2uCiaiubiu](3)

式中,U表示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等级的全体,ViuU关于Ci所取的量值范围,即U的节域〈aiubiu〉。

2.2.3 确定待评物元

将待评价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等级的各评价指标的相应数据用物元表示:

式中,Nj表示具体待评价对象,Vi表示所搜集到的待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对应Ci的具体取值。

2.2.4 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直接关系到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同时可以找出相对重要的指标因素,有利于质量的改进。长期以来,人们常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而层次分析法需要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复杂,并且当无法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时该方法就无法使用[7]。针对AHP法这一不足,本文引入AHP的改进方法——G1法确定权重。其基本思想是:先对各评价指标按某种评价准则进行定性排序(本文的排序为对网络信息资源质量影响的程度),然后再按一定标度对相邻指标间依次比较判断,进行定量赋值,并对判断结果进行数学处理,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计算过程请参见文献[8]。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应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只要专家选择得当,专家人数为10—15人就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2.2.5 确定关联函数值及质量等级

(1)计算各评价指标关于评价等级的关联度

根据距离的定义,关联函数计算式如下:

(2)计算待评事物关于评价等级的关联度

设待评事物N关于评价等级j的关联度为:

Κj(Ν)=i=1nWiΚj(Vi)(式6)

其中:Wi为评价指标Ci的权重系数;Kj(N)<0,表示待评事物不符合评估等级j;Kj(N)反映待评事物是否符合评估等级j的程度。

(3)确定评价等级

Kj=max{Kj(N)} ( j=1,2,…,m) (式7)

则待评事物N属于等级j.

3 应用实例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笔者以本文建立的模型对同类型的两个网站资源(N1,N2)的质量进行评价,以说明基于G1法的可拓学理论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同时得出这两个网站资源的优劣顺序。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9,10],对网络信息资源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构建了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G1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3.2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由数据库及专家意见,整理得到评估网络信息资源质量水平各项指标关于优秀Ⅰ<7.5,10.0>、良好Ⅱ<5.0,7.5>、一般Ⅲ<2.5,5.0>、较差Ⅳ<0.0,2.5>四个等级的数值范围,各等级的经典域为:

3.3 确定量值并计算关联度

笔者根据各网站的实际情况和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到每个待评资源网站N1、N2对应于各评价指标的量值(见表1)。

由于数据较多,计算复杂且容易出错,根据式(5-7),笔者借助Matlab软件来计算各指标对经典域的关联度的关联度。以待评资源N1网站为例,计算结果见表2所示。根据表2中评价指标数值对于各等级的关联度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评价指标属于各等级的程度,根据评定准则Kj=max{Kj(N)},N1网站质量等级属于良好(j=2).

同理,待评资源N2的关联度为:K1(N2)=-0.0931,K2(N2)=0.1299,K3(N2)=-0.3685。K4(N2)=-0.5797。根据评定准则Kj=max{Kj(N)},故该网站质量等级属于良好(j=2)。

进一步分析,K2(N2)=0.1299>K2(N1)=0.0767,待评资源N2与良好等级的关联度更大,故待评资源N2的质量优于待评资源N1。

4 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复合体系,在该体系中各层次、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 本文在定性地给指标打分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标准,确定经典域和节域,再进一步从计算各指标与等级关联度出发,最终获得待评价网站信息资源质量与等级的关联度,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实例证明,该评估方法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可行,并且数据可以应用matlab软件来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赵炜霞,魄德民.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的AHP方法[J].图书馆杂志,2003,22(7):16-20.

[2]杨春燕,蔡文.可拓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康志强,冯夏庭,周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拓学理论在地下洞室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S2):3689-3693.

[4]赵霞.基于可拓学的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08.

[5]肖利辉,周世华,罗权.可拓学理论在部队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3):47-49.

[6]周凯锋,秦德先,蒋素梅.可拓学理论在国外矿产投资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9,392(2):13-17.

[7]王众,金婷.基于FA-BP模型的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3):384-386.

[8]李银霞,袁秀干,杨春信.歼击机座舱工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J].航空学报,2006,27(3):370-373.

[9]张东华,索传军.基于线性回归法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7(3):12-14.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8

关键词:模糊聚类,离散Hopfield,信息资源管理

国内学者目前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做了一定量的研究, 纵观现有学者发表的研究文献, 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概念方面, 而关乎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不多。定性研究偏多, 但是定量研究却相当少, 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 以及评价方法的科学选择上。鉴于此, 本文尝试从评价指标的选取, 以及评价方面, 构建一种新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模型。

一、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

1982年, Hopfield首次提出了Hopfield反馈神经网络模型, 开创性地在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物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建立了联系, 同时证明依靠集体协作能力, 高强度连接下的神经网络能自身产生出计算的行为。拥有联想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型的核心问题, 就是稳定性问题, 系统如何向稳定状态发展的过程, 就是学习记忆的过程。约束优化问题和联想记忆求解问题, 都可用Hopfield网络解决。Hopfield最先提出的网络, 神经元的输出只有-1、1, 是一个二值神经网络, 也被称之为DHNN (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 。

(一) 网络结构

离散Hopfield网络是一个单层网络, 有n个神经元节点, 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均接到其它神经元的输入。各节点没有自反馈, 每个节点都附有一个阀值。每个节点都可处于一种可能的状态 (1或-1) , 即当该神经元所受的刺激超过其阀值时, 神经元就处于一种状态 (比如1) , 否则神经元就始终处于另一状态 (比如-1) 。

假设V1, V2, …Vn为各神经元的输出, Wji为神经元i连接到神经元j的权重, 并且Wji=Wij。θi为神经元i的阀值[1]。

定义如下能量函数:

(二) 离散的Hopfield网络状态变化类型

设离散Hopfield网络由N个神经元组成, 在t时刻, 神经元i的输出记为Vi (t) 则称V (t) = (V1 (t) , V2 (t) , ....VN (t) ) 为整个神经网络在t时刻的状态。

离散Hopfield网络的状态变化类型有如下3种[2]。

1. 异步 (串行) 方式

从t时刻变化到t+1时刻, 只有一个神经元的状态发生变化, 即存在τ (t) ∈1., 2, ....N.使得

2. 同步 (并行) 方式

网络从t时刻的状态V (t) 变化到t+1时刻的状态V (t+1) , 其所有神经元的状态都可能发生变化, 即

3. 混合方式

该方式介于并行方式和串行方式之间, 这时只有部分神经元的状态发生变化, 即存在1., 2, ...N.的真子集s (t) , 使得[3]

二、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一) 基于模糊聚类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测度分析

从价值的角度, 可以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信息资源管理投入水平;二是信息资源管理实现水平;三是信息资源管理基础。针对这些方面, 建立具体的11个指标:X1财力投入;X2人力投入;X3直接出售信息成果收入能力;X4企业信息文化推行程度;X5信息标准规范度;X6业务流程合理度;X7工作标准规范度;X8信息表达工具科学度;X9业务周期缩短;X10企业形象改进;X11企业决策者信息资源利用与规划能力[4]。

本文对某市多家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 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25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进行调研和评价, 其中对编号1-20的企业,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这些企业进行分类评价, 并结合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联想记忆能力, 建立离散Hopfield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模型。

1.由被评价的对象来构成论域U=u1, u2, ...un.埸, 其中ui由一组数据来表征, ui={ui1, ui2, …uim}, xij表示各指标的数值 (i=1, 2…n;j=1, 2…m) 。按实际情况设定选择论域的, 本文是选取某市的20家企业作为评价论域。

2.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为了构造模糊关系矩阵, 首先要多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得数据在[0, 1]闭区间之内。先要求出n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差与平均值。

运用极值标准化公式, 将标准化数据压缩到[0, 1]区间

3.建立U上的相似矩阵R, 本文拟采用绝对值减数分法。

(C为常系数)

6.λ从1到0逐步取值, 得到动态聚类, 最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阀值λ, 得到分类情况。

7.重复1-6的过程, 逐层进行聚类分析。

将调研的编号1-20的各家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指标运用MATLAB12.0进行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取λ=0.6, 将其分为5类, I{1, 2, 5, 10, 20};II{3, 4, 12, 18};III{6, 7, 16, 17};IV{8, 9, 13};V{11, 14, 15, 19}。

(二) 模型建立

1. 设计思路。

首先是确定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的平衡点就是由模糊聚类分析产生的典型分类等级所对应的评价指标;典型的分类等级的评价指标同DHNN学习过程就是逐步向DHNN平衡点靠拢的过程。待学习完成以后, DHNN存储的平衡点即为各个分类等级所对应的评价指标。当输入有待分类的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时, DHNN运用自身的联想记忆功能逐步趋向某个储存的平衡点, 当状态不再更改时候, 这时平衡点所对应的便是待求的分类等级[5]。

2. 设计步骤。

在设计思路的基础上, 主要包含5个关键步骤:设计理想的等级评价指标;理想的等级评价指标编码;待分类的等级评价指标编码;创建Hopfield神经网络;仿真结果分析。

(三) 仿真分析

各个等级的理想评价指标, 是由模糊聚类排序号编号1-20家企业的各个等级的样本对应的各个评价指标的平均值生成, 成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平衡点 (表1) 。

由于DHNN神经元只有1和-1的两种情况, 若需要把评价指标映射成为神经元的状态时, 要对其进行编码。编码的准则是:当等于或小于某个等级的指标, 对应的神经元设为“-1”, 反之设为“1”。其中 (代表神经元状态为“-1”, 即等于或者小于相对应等级的理想评价指标值, 反之则用●表示。A-E这5家待分类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数据见表2, 待分类的5家企业等级评价指标的编码保存为sim.mat文件, 5个编码矩阵分别为sim_1、sim_2、sim_3、sim_4、sim_51。

利用MATLAB12.0将设计好理想的5个等级评价指标编码输入到自带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函数中, 创建出DHNN。待网络创建好, 再将待分类的5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的编码, 导入到创建好的DHNN中, 采用SIM函数进行仿真, 经过一定次数的学习, 就可得到仿真结果, 可与真实的实际情况等级进行比较, 可以对该模型进行合理的评价。

为了直观地显示仿真结果, 本文以图形的形式将结果显示出来 (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其中第一行表示5个理想的等级评价指标编码;第二行表示5家待分类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等级评价指标编码;第三行为设计的Hopfield神经网络分类的结果。

三、结语

本文尝试使用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等级进行分类, 获得了预期的效果。评估方法简单, 通用性较强。人工神经网络是以生物神经网络模拟为基础, 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并行处理和高度非线性等优点, 并包容自变量之间存在的互动效用, 跟传统的统计模型相比, 更加适合检验发布不明确的非线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永华, 左其亭.基于Hopfield网络的水质综合评价以及其matlab实现[J].水资源保护.2007 (3) :14-16

[2]宋涛, 唐德善, 曲炜.基于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的项目分析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05 (3) :24-26

[3]谢宏, 何怡刚, 彭敏.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在混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33-35

[4]崔杰.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聚类分析[J].情报杂志, 2008 (2) :14-15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9

1 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现状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经济不发达的省份, 地处西南边陲, 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政府机构多, 区域多, 机构之间变动多, 地区发展极端不平衡, 社会差异非常大。正是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决定了云南电子政务中的基础环节——政府网站建设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窗口和关键环节, 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1月, 国务院首次提出了政府上网工程的要求, 2002年, 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在全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 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网站的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 云南省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网站功能进一步完善, 网站应用初见成效, 现已建成1个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16个州市和129个县政府信息公开子网站、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网站。云南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安全系统进一步完善, 初步实现政务应用和对公众服务网络化。

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视野中的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状况与特点

2.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概况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性、广泛性、不稳定性等特点, 导致网络信息资源在质量上的不可控性, 从而带来网络用户在利用上的盲目性、不确定性, 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体系是指为指导用户对网信息资源的选择和满足信息服务部门资源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一套评价指标。就政府网站建设而言,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能全面、专业、系统,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反映其建设的状况和不足, 为网络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较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2.2 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状况与特点

根据朱庆华等著《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测定》一书中提出的“政府网站评价指标”, 可以对云南省政府网站建设情况从“信息内容”、“网站设计”、“网站功能”、“网站影响力”几个方面来加以测评, 从而得到当前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状况和特点。

2.2.1 信息内容的时效性、独特性有待加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 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的“内容信息”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 特别是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 以及“链接的有效性”等问题已基本解决。然而, 信息内容的“时效性”和“独特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特别是基层、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 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建设、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2 网站设计中“组织系统的准确性”、“网站友好、美观程度”、“网站的响应速度”等问题还需改进

网站设计是政府网站人性化、实用性、易用性等方面的重要体现。云南政府网站设计方面, “导航系统的全面性”、“导航系统的一致性”等已较好地达到公众使用需求, 但就“组织系统的准确性”、“网站友好、美观程度”、“网站的响应速度”等方面而言,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网站的响应速度”全面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效能, 因此要加大建设力度。

2.2.3 网站的“交互”、“检索”和“特色服务”功能还有待填补

网站功能是网站建设目的性的最终体现。云南政府网站除“信息公开”功能外, 其余的如“交互功能”、“检索功能”和“特色服务功能”非常薄弱。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是政府网站建设的终极目标, 缺乏人性化、互动性、特色化的服务模式, 这样的目的无从实现, 因此还需在这几个薄弱环节下工夫。

2.2.4 网站影响力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网站影响力是政府网站实现服务公众目的的桥梁和措施。云南政府网站中除群众参与度较高的部门外, 多数部门的网站影响力均相对较低, 因此要在网站宣传推广、内容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 使其“访问量”、“外部链接数”、“用户访问的深度”、“信息转载量”等方面得到大的提升。

3 云南省政府网站建设对策与建议

(1) 政府网站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信息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公开化, 体现政府利民、便民办事的原则。因此, 加强互动性、应用型是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的主要方面。

(2) 树立“用户中心”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把用户需求作为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 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任度, 这也是电子政务的生命力所在。

(3) 整合资源, 实现“互联互通”。云南政府网站要以网站内容建设为重点, 建立共建共享制度, 整合跨部门、跨区域资源, 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网站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是整合部门资源, 创新行政模式, 实现网上服务“实用、好用、够用”。

摘要:本文依据朱庆华提出的“政府网站评价指标”, 对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状况和特点进行研究, 提出了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网站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政府网站,建设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1]朱庆华,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测评定[M].商务出版社, 2012 (03) .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10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现状

自从20世纪末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以来,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已近20个年头,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多媒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信息资源是信息时代一种特殊的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集中展示,通过对本馆、本区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和统计分析,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配调度,为读者提供合理的检索结果,进而提供个性化服务。2003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根据指标目标,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虽然全球各类学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评价做了很多研究,但总体上来说,对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人就缺乏深入和系统性,尤其对于非营利性、学科专业性强、管理体制、人员任用、经费等特点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

二、高校数字评价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资源轻用户体验

在数字网络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质量建设不再以馆藏典籍数量的多少来评价,而是以用户的满意度。一些高校图书馆在订购期刊时,存在盲目订购电子期刊情况,对一些传统期刊中使用率较高的核心期刊或重要的学术性期刊进行停订,而改订电子期刊。由于电子期刊的特殊性,出版者可以随时增删其内容,甚至停刊,使得其内容具有不稳定性,并难以控制,还有一些高校在订刊时,没有考虑期刊的使用率,在这种情况下,典藏价值很难最大化,用户体验也不会高。

2、重技术轻管理

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来支撑。很多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硬件资源的配备、图书馆系统的性能是否优良、相关技术标准是否达标,却忽视了管理层面对高校图书馆综合性能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知识中心,不仅包括对知识的管理,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的管理,这些广泛的涉及就促使我们要重视管理。

3、评估指标定型化,评估过程感性化

高校图书馆馆藏包括传统书籍、报刊和数字资源,职能是为师生提供信息。我们评价应该包含管理、资源、人员、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体系以定型化为主,定量化指标较少,当然这跟定量化指标难以确定同样的比较环境和单位,可能造成事实上的不可比性有关。另外,评估人员自身的喜好,以及自身对评估对象学科了解的程度不同也影响评估。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模型及分析

区别于一般图书馆,根据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从管理因素、资源建设、服务质量和人员情况四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评价。

1、管理因素

高校图书馆管理内容应包括馆内日常行政管理、服务管理和财政管理等几个方面。管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组织活动,这种活动将分散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组合起来,形成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物质和社会双重结构的过程。一般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中,包含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复杂性要求其日常行政管理和财政管理要科学规范,另外,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师生,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提高服务质量。

2、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是基础,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完善网络资源设备等硬件设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访问量较大,因此服务器性能配置也应该较高,相应的系统管理软件要完善,阅览中心是查阅资料的场所,相应的设施如书架等要配备齐全,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需要的工具等也应配备;另一方面要在优化图书馆门户网站、信息平台等基础建设;最后,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以更好的建设图书馆,优化资源的利用率。

3、服务质量

数字图书馆运行的目的是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服务是否良好,表现在数字资源平台开发的建设的技术水平、用户信息查询、馆藏书籍的借阅、管理等方面。用户进行信息查询时,网络服务平台是否稳定,高效,安全性能是否好,用户的反馈是否得到重视,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否热情,这些都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因素,要推动图书馆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

4、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篇11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网络教育资源正在逐步替代传统教育资源的功能,人们越加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种类繁多、齐全,但杂乱无序,质量良莠不齐,有效资源少,利用率低。本文从提升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教育资源评价参数进行研究与设计的同时,基于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理念将网络教育资源视为网络构件的一种,并对网络构件本身进行评价参数的研究与设计,以改善网络教育资源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关键词:用户满意度;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构件;教育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48-04

一、前言

近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网络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要搞好网络教育就必须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网络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学习理论在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逐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也同步向前发展。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杨晓余2007年在其《教育资源管理之我见》中指出“教育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加强教育资源管理,理顺教育资源管理中的各种关系,盘活教育资源存量,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称教育资源是指蕴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以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特别是能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的类型应该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这九类。[2]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教育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和同学间的交流,更多的人们开始从网络中发掘教育资源。笔者对各大网站进行跟踪与考察,发现国内网络教育资源网站大致可分为国家级教育资源网站、分类教育资源网站和企业教育资源网站三大类(其中国家教育资源网站有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分类教育资源网站有中小学教育联盟网和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企业教育资源网站如D客实训等)。

在这三类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教育资源的种类繁多,但优质资源的辨识度不高,用户难以快速找到想要的优质资源,资源存在严重浪费,优质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下降。

针对此种现象,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之法,且绝大多数是从教育资源的传统概念出发,基于资源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视角,对网络教育资源及网站的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在他人和前人的基础上,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视角,将网络教育资源一分为二,网络教育资源既是一种教育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网络构件。它不仅具有传统网络教育资源的一般特性,同时也具有网络构件的一般特性。在基于网络构件的基础上,将网络教育资源同时也视为一种服务。对网络教育资源本身和网络构件的相关评价参数进行研究和设计,旨在解决网站内部教育资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便捷地选用合适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二、相关研究

截至2014年6月9日,在国内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中按主题搜索“网络教育资源”,笔者发现核心期刊论文188篇,其中CSSCI类文章137篇,EI类1篇;搜索主题“网络教育资源评价”,共得到核心期刊论文57篇,其中CSSCI类38篇;搜索主题“教育资源评价”,共得到核心期刊15篇,其中CSSCI类期刊8篇,EI类1篇;将“主题”搜索换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当关键词为“网络资源评价”时,共有核心期刊6篇,CSSCI类4篇;搜索关键词“教育资源评价”时,可得论文1篇;再将“关键词”搜索换为“篇名”搜索,发现当篇名为“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时,可得核心期刊69篇,其中CSSCI类43篇;搜索篇名“网络教育资源”时可得核心期刊103篇,其中CSSCI类77篇;搜索篇名“教育资源评价”时得到核心期刊24篇,其中CSSCI类12篇,EI类1篇。非核心期刊类论文更是数不胜数,表1是作者在中国知网通过不同检索词进行搜索得到的文章数目。

从搜索中得知各类期刊网站近年来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研究非常之多,总结一下总共分为三大类研究。

第一类是围绕怎样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共建和共享,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者侯建军于2004年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上提出“网络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3]第二类是对共建共享起来的网络资源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教育主管部门缺少统筹规划,各高校、教育机构在网络教育共建共享中各自为政,教学站点相互覆盖,彼此间缺少必要的合作,出现盲目建设、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种类繁多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等问题。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学者白利霞和张海静两人明确提出在中国教育信息化中网络教育资源存在“有效网络教育资源匮乏、获取困难以及网络资源重建设轻使用”等问题。[4]第三类是对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法的研究,诸多学者开始对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标准进行关注与深入研究,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学者于2009年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发表文章,文章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类型、管理、技术标准、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以及质量监控6个方面,就其现状及相关的对策,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5]华南师范大学谢海波学者于2011年在远程教育杂志发表论文,文章主要从使用者、开发者和管理者三个视角,分别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易操作性、共享性、可编辑性、可移植性、创新性、兼容性、知识性、艺术性、适用性、技术性、教育性、系统性、丰富性、组织性、准确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这19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解释;[6]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学者万力勇于2013年在现代教育技术期刊中发表论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文章提出一个多层面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源内容、资源组织形式、资源支持系统和资源使用绩效四大一级指标,其中资源内容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教育性、知识性和相关性,资源组织形式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易用性、精简性、标准化、艺术性和可重用性,资源支持系统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可访问性、快速响应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资源使用绩效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适量性、利用率和价值增值性。[7](见表2)endprint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针对网络教育资源评价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将网络教育资源本身进行封装,所得到的整体视为网络构件的一种。从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对网络构件和构件内部的资源本身进行评价参数设计,旨在解决网站内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资源的复用率,帮助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胜劣汰,方便用户快捷搜索合适的优质资源,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三、网络构件

构件是能够提供相对独立服务的计算单元,具有规范的接口和显式的环境依赖,能够被第三方组合。构件由接口和实现体两部分组成,接口是构件与外界环境的交互点,是构件同外界交互的唯一途径,包括了构件同外界环境的全部交互内容。[8]基于构件的思想,本文将单一的网络教育资源封装,所形成的整体,视为网络构件的一种。网络构件是能够提供整体网络教育资源的单元,具有系统规划的评价指标和显式的互联网环境依赖,能够被编辑评价和管理。其主体包括外部对构件的描述和内部的资源本身。

四、网络教育资源评价参数的设计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视角,将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具体细分为对网络构件和构件内部资源本身的评价,参考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并在其评价参数基础上进行设计,具体评价参数如表3所示:

1.对网络构件的评价参数设计

对网络构件的评价参数进行设计,是为了得到对网络构件本身更合理有效的描述,让用户能够搜索到更加优质的网络构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主要评价参数有可信性、可用性、丰富性、服务性、响应性和稳定性。

可信性是指外界(管理者或提供者)对网络构件的描述是否正确,用户在查阅构件后可对这一参数做最直观的评价;可用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网络构件能否可用,点击或下载后是否存在乱码等问题,另一方面是指同类型资源集合的网络构件内部的网络教育资源能否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是否可用;丰富性同样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教育资源网站内是否存在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网络构件,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构件内部同一类型的网络教育资源是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基于将网络教育资源视为对服务者提供服务的思想,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封装形成网络构件,新产生的网络构件是否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方便是服务性的重大体现;响应性是指用户对网络构件的操作(下载、评价等)能否快速响应;稳定性是指网络构件本身是否足够稳定;各评价参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提高网络构件的质量。

2.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参数设计

对网络教育资源本身进行评价,方便用户更直观地了解资源的好坏优劣,方便用户搜索和下载。所以评价参数的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在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和时代性6大评价参数。

资源的教育性是考虑所整合资源的教育意义,看它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资源的科学性是指资源的整合是否客观、科学,资源提供的知识性是否比较强,能否为日常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参考,是否有错别字以及产生歧义的科学性错误;资源的技术性是指资源提供的清晰度与画面结构及课件、文本等运行的技术要求是否与现行浏览器相符;资源的艺术性参数主要针对多媒体素材,看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情节的生动性、构图的合理性以及画面的灵活性等来考虑;[2]资源的知识性指网络教育资源内部知识与对资源的描述是否强相关,资源的内容是否包含学科知识;资源的时代性是指网络教育资源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否满足用户现今的需要和市场的要求,是否走在学科的前沿,没有陈词滥调。

五、评价模式

教育资源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资源设计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资源的质量、使用情况、产生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资源的建设、共享利用提供决策支持的过程。

教育资源评价具有鉴别、导向、激励、选拔、诊断和改进这6大基本功能。

通过教育资源评价能够鉴别教育资源的质量、教育目标达成度、受用户的肯定度,特别能对功能相似的资源进行好坏、优劣的鉴别,一方面帮助用户(教育资源使用者)选择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帮助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清楚自己所提供资源的优劣和用户使用的反馈,以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质量和针对性,修正存在的问题,实现教育资源的转化升级和优胜劣汰。

1.“自评+他评+专家评”相结合

自评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对教育资源本身和网络构件进行的初始化评价,能够对用户初始选择资源提供参考意见,但缺点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主观性较大,要求资源的提供者具有很强的自律性,能够实事求是。他评是用户在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后,对资源本身和网络构件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的反馈,可供资源管理者和后续用户参考,帮助实现资源的优胜劣汰。专家评价就是由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评价小组,根据评价标准,在全面观察、分析资源的基础上,给评价表打分,最后由评审委员会表决、评定教育资源的质量以及应用价值。[9]

对网络构件及网络教育资源分别进行自评、他评和专家评,再将三种评价综合对比,得出适宜公正的评价,将优质资源发掘、劣质资源淘汰,共同实现资源的优胜劣汰和合理利用,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并诊断出网络构件及网络教育资源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对管理者及其他用户提供反馈,以提高网站内优质资源率的过程。总结性评价是用户在使用资源后,基于自身满意度对已经学习、下载、运用过的资源所做的评价。

通过两种评价方式对网络构件及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评价,诊断出网络构件及网络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用户鉴别优质资源,向资源的提供者提供导向,激励资源的提供者提供优质资源,实现教育资源评价的鉴别、导向、激励、选拔、诊断和改进这六大基本功能。

六、结束语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将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封装,形成网络构件,设计出网络构件的可信性、可用性、丰富性、服务性、响应性和稳定性6大参数及网络教育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和时代性6大参数,提出“自评+他评+专家评”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旨在解决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存在的组织无序、优劣难辨等问题,以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晓余.教育资源管理之我见[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 CELTSC.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 http://etc.niit.edu.cn/s/3/t/2/a/196/info.jspy.

[3]侯建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

[4]白利霞,张海静.促进网络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5]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

[6]谢海波.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1(4).

[7]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

[8]陈波,李舟军,陈火旺.构件模型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1).

[9]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指标初探 篇12

1 网络课程的发展状况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延伸。网络课程是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 它不仅具备教学内容, 还需要教学环境, 因而, 网络课程有2大块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而平时所提及到的网络课程, 是它的狭义理解, 指的是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的发展经历了逾10年, 可是它的使用并没有像所预期的那样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 在远程教育发展初期, 学者们对网络课程的建设热情高涨, 可是, 建设完成及激情退却后, 便有一种被大家束之高阁的感觉, 除了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下被学习者频繁访问外, 在校学生甚至老师的访问频率寥寥无几。关于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 笔者针对在校大学生做了一些访问调查, 只有不到30%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外进行网络学习, 搜索课程疑难知识点, 而当问到目前公众认可的国内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时, 多数学生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他们进行知识点的网络学习时, 是通过百度等流行搜索引擎推荐。

网络课程的发展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归结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网络课程的构建是在项目的基础上, 当项目完成后, 网络课程的构建随之结束, 并没有后续的更新、维护; (2)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习者的思想影响较大, 公众认可的学习环境依旧是课堂教学, 有老师面授、解答, 实时性较好; (3) 推广力度不够。像商品一样, 产品形成后, 只有推至市场, 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而网络课程建设完成后, 未得到推广, 至少应该在高校进行推广。

2 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情况

网络课程资源是信息技术条件下课程资源新的发展形态, 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课程资源。[1]

2003年4月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 实现了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各省市建立的资源网站或资源中心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免费提供了大量课程资讯和资源。各高等院校纷纷通过开发网络课程, 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 提供远程网络教育等形式, 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部分教师自行制作的教学课件、题库、教学素材资料等也成为可共享的网络课程资源。[1]

目前, 认可力度较大的网络课程资源网站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精品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爱课程网等。下面针对这3个网络分别进行介绍, 本文也在这3个网站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国家精品课程网本着共享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教育资源的原则, 让广大的教师学习到同学科的其他优秀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 并得到课件, 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 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秀教学内容发布出来, 让更多的老师学习, 与更多的老师交流。另外, 还可以让广大的学生从精品课程网上跟随这些优秀的老师、优秀的教学内容, 学习有关的学科知识。[2]

精品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是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由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承办的, 面向终身学习领域的重要服务平台。其网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海量学习资源和先进的课程体系为核心, 开设了课程、学习、资源3个频道, 共提供20000余门课程、百万条学习资源, 内容横跨5大领域、46个类别, 包含53个行业、311个岗位学习课程, 涉及73个学科, 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生活到职场、从个人成长到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学习内容, 充分满足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学习需求。[3]

“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本网站集中展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 并对课程资源进行运行、更新、维护和管理。网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 具有资源浏览、搜索、重组、评价、课程包的导入导出、发布、互动参与和“教”“学”兼备等功能。

在这3个网络学习平台中, 国家精品课程网集中了国内407所学校的精品课程, 主要以学校为分类;精品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则分为课程、学习、资源3个门户, 学习者可以选择课程进行某门课程的专一学习, 也可以在线学习, 还可以根据资源进行某个知识点的学习;爱课程网站主要是进行课程的系统学习, 也有学习社区供学习者交流。3个平台各有特色, 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文构建资源的评价指标, 主要参照的是精品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

3 初步构建网络课程资源的评价体系细则

目前, 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学习资源时, 总会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资源链接失败, 找不到正确的页面;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类型资源打不开;资源内容过时, 没有及时更新;资源重复, 除了命名不同, 内容相同。在遇到诸如此类问题时, 学习者找不到维护机构, 无人负责, 反映问题得不到及时回复, 严重打击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对网络学习平台失望。因而, 有效的资源评价可以给学习者灯塔般的指引, 通过大家的评价, 可以反映出资源的构建情况, 进而找到适合自己、可用的学习资源, 提高学习兴趣, 获取知识。只有完善的评价体系, 才能引导学习者对学习资源进行公正、认真的评价。

国内的众多学者对网络课程资源的评价原则进行了一些探讨。朱凌云等指出, 网络课程的评价原则包括全面性、客观性和唯一性。王正华提出个性化与双向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目的性与发展性、易操作性等评价原则。叶宝林指出, 评价时要注意资源的关联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客观性、差异性, 制定个性化的评价原则。叶宝林从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设计、技术支持、学习评价4个方面设定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指标, 分析得很全面、细致。

本文将从网络课程资源的媒体类型角度,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从精品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获知, 该平台的资源可以分为2大类:资源类型和媒体类型。其中, 资源类型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验实践、例题习题、文献资料、人物、名词术语、常见问题、试卷、媒体素材和其他, 共15种资源类型。而所有资源按媒体类型划分, 则分为音频、视频、图片、动画、文本、混合媒体、其他、doc、ppt、xls、pdf, 共有11种媒体类型。

前文研究的网络课程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网络课程本身所应该给学习者提供的全方位的服务角度考虑, 非常全面、周到。本文此次对网络课程资源的评价指标进行构建, 主要以资源的媒体类型作为出发点, 详细而具体地建设评价指标细则。根据精品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提供的11种媒体类型, 重新归类, 大体可分为5大类: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根据精品课平台的资源统计, 文本类包含的资源数为1095003个, 图形/图像类包含的资源数为58525个, 音频类包括的资源数为14124个, 视频类包含的资源数为45781个, 动画类包含的资源数为134927个。从统计结果看, 资源中属于文本类的最多, 之后为动画类、图形图像类、视频类、音频类。

下面针对课程资源的这5大类媒体类型进行分析研究, 初步构建的评价细则为: (1) 文本类:文本格式结构的合理性、排版、文档大小、错别字、语法、文档中插入图表的清晰度、标点符号; (2) 图形/图像类:分辨率、色彩搭配、比例协调度、亮度、对比度、图片格式; (3) 音频类:失真情况、噪音、音量、播放格式、内存大小; (4) 视频类:播放格式、分辨率、画质、流畅情况、色彩、长宽比例; (5) 动画类:色彩、配音、剪接、字幕、分辨率、设计。

在以上设计细则中, 由于动画类涉及音频、视频信息, 其评价细则与这2类有重复。本文所构建的评价细则, 是从对资源的用户体验出发, 通过资源的结构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进行考虑, 与《教育化技术标准CELTS-22.1-网络课程评价规范》角度不同, 有交叉但不尽相同。

4 结语

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 是网络教育资源得到学习者认可的前提。本文从资源的媒体类型角度出发, 初步构建资源的评价细则, 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 需要继续研究, 更加健全、完善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祁志敏.高校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 :151-154.

[2]叶宝林.远程教育背景下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 (4) :56-58.

上一篇:采购组织下一篇:群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