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网络化

2024-07-27

信息资源网络化(共12篇)

信息资源网络化 篇1

摘要: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广、多样化、非线性、数量大、增长快的特点,文章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初步探究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供需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算机网络,信息资源,供需

1 网络信息资源的界定

目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领域、信息管理领域、图书情报领域和社会管理领域。计算机领域侧重信息系统与技术的整合,也即“数据集成”,主要研究数据逻辑集成和物理集成的方法与技术。信息管理领域侧重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与应用的整合。图书情报领域则比较侧重数字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例如,H.Peter指出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即“深网”挖掘(Deep Web)、较为合理的标注网络文献、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一些经过有序组织的数字信息资源入口,使得用户获取信息无需来回切换环境。社会管理领域偏重从合理配置资源入手,围绕用户信息需求和现有信息资源分布结构,采用有效手段配置网络信息资源,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在空间上配置合理,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还有一些跨领域的学者,利用数学的、社会学的手段从对信息资源评价的侧面出发,研究了大量的信息评价模型,为信息资源的量化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无论是计算机领域、图书情报领域还是信息管理领域,都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学科和领域知识,而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多领域的成果来展开研究。这不仅为我们综合运用各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也为更有效地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提供了多种途径。

2 网络信息资源提供方式

1)官方网站。官方网站是指由某个组织或个人建立的最具权威性、公信力的网络站点。具备品牌形象的推广、信息政策的公开、新闻发布、产品信息、联系方式等功能。官方网站最突出的特点是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往往具有唯一性。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信息代表的是该组织的意志,为公众提供最为准确的信息资源。如:政府部门招录工作人员,在其网站上发布招录通知、报名方式、招考流程等,都应字字斟酌,不能出现理解上的歧义,要体现唯一性和权威性。官方网站除了具备信息发布功能之外,有时候还会提供办公自动化(OA)平台的入口,提供给内部人员使用。个人的官方站点一般都由第三方机构负责建设和维护,由本人或其代理人负责发布信息,作为表述观点或自我宣传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官方网站,获取机构或个人的最新、最权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网络服务。

2)互联网门户。互联网门户全称为互联网综合门户网站,是指将不同来源的信息以一种整齐划一的形式整理、储存并呈现的网站,是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通常,用户可以根据信息地图、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关键字词检索以及其他方式,来筛选并获取在网站内发布的所有内容。门户网站通常从不同的渠道来源获取有关信息,将这些信息复制并进行二次加工后到自己的网站上,成为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直接提供链接。构建一个门户网站需要用到的底层技术与构建其他类型的网站没有差别,但是门户网站有几个突出的要点。为了能够适应这些要点,也需要选用相对比较特殊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就如定义所说,一个门户网站需要从不同的其他消息来源跟踪并抓取信息,并将信息复制到自己的服务器上生成单独的页面。这些页面的版式不可以跟来源网站相似,而应该有自己统一的风格。这要求整个抓取过程,需要只抓取这个网页当中真正有用的那一部分信息,而忽略其他冗余信息。此外,门户网站的排版非常重要。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同、链接所在位置不同不仅会影响到信息的浏览量,以及所附带的广告价值,也会让读者对一个门户网站选取信息的方向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而推断出这个门户网站的倾向性。这跟报纸、杂志的排版其实是类似的道理。门户网站还应该允许用户以不同的方式检索并使用信息,因此信息架构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用户可以通过首页、专题页、频道页、列表页、搜索等方式来查找信息或信息的集合。通常,互联网门户网站都具备两类检索功能,一个是内部检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来搜索其中的内容,另一个是面向互联网的检索功能,这个面向全网的检索会和Google、Yahoo、Bing、Baidu等一些大型搜索引擎合作推出搜索业务。

3)专业数据库。专业数据库是指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为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所存储的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为同一学科,专门为某一领域提供服务。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通过引进和自行建设的方式逐步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建立了规模不一的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也迅速从传统的数据处理发展到基于空间和时间的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工程数据库、办公信息库和基于Internet的数据库应用,使得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长。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服务系统包含前端Web服务器和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两个部分,Web前端服务器负责生成界面并与用户交互,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处理前台的请求,并且根据请求进行查询、修改、删除、增加等操作。数据库服务提供者依靠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对数据的管理,用户通过给定的方式来使用数据服务。对DBMS操作者而言,需要关注界面及资源导航模块、检索功能、资源整合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底层技术等方面。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文献数据库有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www.nlc.gov.cn)、万方(www.wanfang.com.cn)、重庆维普(www.cqvip.com)等,行业数据库更多,如: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cas.rcloud.edu.cn)等。目前的主流数据库类型是关系型数据库,发展趋势为数据挖掘、海量存储、数据仓库、智能商务运算、高性能并发管理与控制。专业数据库的出现大幅度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然而随着用户使用的数据库资源种类的逐渐增多,各个数据库资源描述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同样的查询需求,用户需要频繁登录与退出各个数据库,在不同的数据系统中重复查找,这些无疑都增加了用户检索的时间,降低了其检索效率。

4)开放知识平台。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和自由的特性,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更为便利的简单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不再局限于官方网站、门户、数据库等传统媒介提供资源的途径,这种需求使得开放知识平台应运而生。开放知识平台旨在创造一个涵盖各领域知识的信息收集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奉献精神,充分调动互联网用户的力量,汇聚上亿用户的头脑智慧,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从不同的层次上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这种开放性的平台强调自由内容、协同编辑,允许任何访问其网站的用户使用网页浏览器自由阅览和修改绝大部标签页面的内容,在政策上坚决拥护可供查证以及中立观点这两项要求。如:某一个用户创建了一个词条,可能其内容只有一个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其他用户就可以编辑这个词条,或者加个单独的标签,专门对“计算机”进行编辑,写了一条“计算机促进了人类的发展”,第三个用户也可继续对其中的词汇进行编辑,如在“发展”上加一个标签,这样一来,每个标签都指向一个新的链接,用户点击相关标签就可进入新链接,很可能这个时候,第三个用户写的是“发展是硬道理”——这虽然背离了最初的主题,然而因为用户数量的巨大以及人们兴趣千差万别,因此各种词汇都可以被解释,很多观点都可以被表达。现阶段,网络开放知识平台最主要的用途是创建网络百科全书。据统计,英国的开放知识平台站点所收录的条目已经超过英国百科全书了。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开放平台以及相关新技术带来各种工具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也会成为网络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3 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

1)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网络用户最为熟知信息检索系统,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14 年12 月份,中国网民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52223万人,使用率80.5%,仅低于即时通讯类应用。一个搜索引擎由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用户接口4个部分组成。搜索器负责在网络中漫游并抓取信息;索引器负责理解和整理搜索器抓取的信息,并按照某种规则建立索引数据库,以备检索;检索器负责根据用户请求在索引数据库中检索相应的信息,同时还要按照设定的规则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用户接口负责与用户的对话,即用户输入、结果反馈等。按照工作方式划分,搜索引擎可分为全文搜索、垂直索引和元搜索。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在用户界面输入要查询的关键词,然后搜索引擎在全网中或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将查询结果反馈给用户,为了提高检索速度,大部分的搜索引擎提供商,会建立起自己庞大的缓存服务器,将全网用户搜索过的或者经过预读而抓取的信息资源存放在服务器中,并进行定时的更新,这样一来,即使目标服务器暂时中断服务,用户一样可以通过访问缓存服务器而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不仅提高了用户的检索效率,还保证了网络服务的可靠性。得益于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他也逐渐成为重要的互联网入口,对用户的粘性更大。互联网虽然提供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但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信息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未来搜索引擎将会朝着智能型的方向发展,以期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

2)专业检索工具。这里所指的专业检索是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使用对象为文化、教育、科研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世界三大专业检索工具为《工程索引》(EI)、《科学引文检索》(S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检索工具是相对于用户而言的,对信息提供者而言可以称为数据库。信息提供者通过对大量的、分散无序的文献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存储,建立各种各样的检索系统,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检索与存储所采用的特征标识匹配,使用户获取及利用信息资源。早期用户为了检索所需文献,不得不登录多个数据库并不停的切换,操作比较繁琐,专业检索工具出现后,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库进行集成,实现跨数据库联合检索(一站式检索),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用户即可以采用默认的模糊查询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精准查询,比如由用户定义文献的主题、关键词、发表年份、文献类型等,当然这些专业检索工具往往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或由用户直接支付或由一些公益性平台支付。高质量的检索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专业检索工具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掌握学科发展动态,也有利于其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避免耗费精力走弯路和重复研究。

3)信息推送。信息推送,就是“web广播”,将合适的内容推送给合适的人,是一项有效减少信息过载的技术。推送(Push)技术通过自动发送信息,来减少用户用于网络搜索的时间,帮助用户高效率地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对用户而言,信息推送是一种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用户收到的信息即可是自己定制的,也可以是由信息推送者根据用户行为轨迹分析得出的结果而主动发送的,后一种情况有时候会有利于激发用户的兴趣,有利于挖掘潜在的用户,但有时也会变为“垃圾信息”对用户造成困扰,但不管怎么说,信息推送技术仍然是给用户获取网络信息多了一种选择。推送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是对用户的信息技术素质要求低,二是及时动态,三是推送信息的单位数据量小。除了处于发展初期的组织,一些比较大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也会提供推送服务。推送技术的应用:RSS、广告信息群发、移动客户端推广等。

4)网站地图。网站地图又称站点地图,是网站中的一个页面,提供了一个网站中的所有链接,便于用户或搜索引擎找到网站内容。网站地图体现了一个网站内容自上而下的整体架构。许多用户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浏览一个网站的时候,因为页面链接太多,信息量太大而找不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访问网站地图,根据网站地图的指引,找到所需要的页面。所以,网站地图帮助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网站规模越大效果越明显。对搜索引擎而言,网站地图可以优化搜索效果。

5)社交网络。社交网络(SNS)全称社会化网络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在线社区。最初的社交网络由BBS、聊天室、新闻组的形式出现,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新的网络交流软件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在网站上创建的个人主页来分享原创的或转载的信息。现在,用户有大量可以选择的社交网络服务,如:Fackbook、推特、微信朋友圈、QQ朋友网这些基于朋友关系的社交网络,可以使用户分享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信息。也有百度知道、新浪i Ask、Yahoo Answers这些基于知识问答的社交网络,用户在网络上发起求助信息,由全网其他用户来回答,依靠众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因为社交网络具有“一传十、十传百”的特征,因此其用户规模迅速膨胀,不仅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还能为经营者带来无限的商机,同时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加自由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

信息资源网络化 篇2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

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

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

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从图书馆的整个发展来看,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

。而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同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开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计算

机局域网,实施计算机管理。7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探讨资源共享,实施联机编目,组

建局域网或广域网。到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初步实现了联机编目,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和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进入90

年代以后,随着因特网的普遍兴起和快速发展,图书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

些图书馆纷纷上网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方法,人们开始研究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

字图书馆等,图书馆由此进入了网络环境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特网阶段。

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从80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集成管

理系统,建设微机局域网,到目前关于因特网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建设的探讨,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开始探讨关

于因特网环境的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在线信息

服务等。

2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所谓网络化图书馆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起初是图书馆的各个工作和服务环节计

算机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网络图书馆。具体地说,网络图书馆是由电子图

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信息服务系统[1]。

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信息技术设备

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狭义是指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因而,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

较为科学。从分布看,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

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

2.1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馆藏

信息资源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微机局域网阶段,仍然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电子文献

主要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因特网的馆藏信息资源与微机

局域网阶段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可以检索

和共享的其它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料。概括地说,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呈现

以下五个特点:

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

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

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

率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从馆藏文献的信息

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服务效率更高。

2.2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对网络化图书馆来说,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

个整体,由不可分隔、密切相关的两部分组成。二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2]:

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相互性。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

实馆藏,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和支配的权利

;对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但对于合作建设或开发的信息

资源除外。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

馆藏。本馆读者或用户对现实馆藏的使用具有直接性;对虚拟馆藏的使用一般要有某种

协议或申请手续才能借阅等,因而具有间接性。

3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

序状态的过程[3]。其目的是将无序信息变成有序信息,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

地传递

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的组织,是依据各种分类法(如中图法、科图法等)

进行科学的分类与建立各类目录体系(如主题目录、分类目录等等)。而网络化数字图

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呢?事实上,处于不同网络阶段的图书馆,信

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也不尽相同。处于微机局域网阶段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的核心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而处于国际互联网阶段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除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指引库的建立。

3.1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

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现在我国一些图书馆建立了局域网,根据集成管理系统的要

求,按照CNMARC格式部分或全部建立了书目信息数据库,在部分工作和服务环节实现了

计算机化管理。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

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现

在一些图书馆还提供“联机”书目信息数据的套录。

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看,其书目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是标准的。这

些软件大多都提供书目套录和自建功能。套录和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套录的标准书目,优点是著录项较多,数据一般较完善;缺点是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

设速度。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优点是建设速度自己可以灵活控制;缺点是书目信息的采集工作量较大,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质量不易控制,因而数据不够标准,影响网上

交流和共享效果。影响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原图书的分

类不正确或著录项不全;(2)所选字段较少或缺少某些字段信息;(3)某些信息所归字段

不正确或某些字段信息错误;(4)录入中造成的错字、错词或漏录的字、词等。

3.2电子出版物的组织管理方法。所谓电子出版物,是指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

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我国新闻

出版署在1994年曾将其定义为: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

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4]。电子文献对

图书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发展。电子文献在网络化图

书馆馆藏中所占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与日俱增,但到目前,有关电子文献的计量、编目和

存放管理等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科学的标准。然而这些问题具有较高理论和应用意义

3.2.1电子文献的计量标准问题。电子文献按载体分,有磁、光、电介质。按文献

类型分,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和软件读物等。可见,电子文献表现形式和

内容多种多样。目前电子文献在采访、编目、存放和统计管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是没有

统一的计量单位。是以介质(或载体)为标准,还是以内容完整性为标准呢?是以每个

独立的电子文献载体算一个电子文献,还是以每个内容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文献内容作为

一个电子文献呢?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个载体中有多个独立和完整内容的文献(如一张

光盘上存储多本图书或多个软件等),也有一个完整的电子文献存放在多个载体上(如

一个数据库存放在多张磁盘上)。更为复杂的是,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分多

个专辑,每个专辑又分多张光盘存放。而有些数据库连续多年更新出版,使得不同时间

或不同的订户所订内容可能不尽相同。这些给电子文献的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电子文献的特点和工作经验,统计工作有以下三种办法,而且我认为第三种办法更

科学和更准确。

(1)以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如电子图书,以内容相对完

整性为标准。一本图书分多张磁盘或光盘存放时,可按一册统计;若一张磁盘或光盘中

有多个文献时,要按多册统计。电子期刊,仍然按照印刷型期刊的管理方法进行统计管

理。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统计时,可以报x和y卷z期。数据库,无论时间长短

或存放载体的数量,以“个”为单位进行统计。

(2)以载体的独立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管理。具体可以按照各种规格尺寸磁盘、光

盘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结果是,“3寸”磁盘x张和“5寸”光盘y张等。

(3)抛开电子文献的载体形式和具体内容,以bit(信息比特)为计量单位进行统计

。如馆藏电子文献有xM或xG字节等。

3.2.2电子文献的分类编目。一本图书分多张磁盘或光盘存放时,可以按照丛书的办法分编;若一张磁盘或光盘中有多个文献时,可以按多册书进行分编,但每张卡片上

要有相互参见项。

3.2.3电子文献的存放管理。电子文献不同于印刷型文献,有优点,也有缺点。以

磁盘为代表的磁介质电子文献怕磁场,怕挤压,怕高温,怕灰尘;以光盘为代表的光介

质电子文献怕挤压和划伤,怕强光长时间照射,但不怕磁场。因而电子文献的存放保管,最好是放置在远离磁场、干燥阴凉、密闭防尘性能较好的柜里。而且摆放时应立着,不能多层平放。

4因特网上信息(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因特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资源丰富。但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在地理上分散,组织

上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使得网上信息的查询、组织和管理,成为人

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化图书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即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网上信息服务。因而,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查

询、组织管理和利用。

4.1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因特网作为一个整体,在使用者面前体现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所提供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完善的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是因特网最重

要的资源。但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

用的各种信息资源[5]。从信息内容看,几乎无所不包:有科学技术、旅游、消遣和奇闻

轶事一类的信息;有学术、教育、产业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重要信息,也有与大众工作和

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有严肃主题的知识性和教育性信息;也有体育、娱乐方面的信息

;也有经济、金融和商业信息等等[6]。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E-mail(电子邮件)和大到一个电子图书馆或数百个数据库。而从时效性看,可以分为四大类[7]:(1)电

子报纸(2)动态信息(3)全文期刊(4)书目数据库。

4.2因特网信息查询工具。因特网上信息丰富,但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犹如大海捞

针。为了有效地查询和利用网上信息,人们研制了许多查询工具。概括地说,主要有四

大类[8](见表一)每一种查询工具,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的查询

效果,可能还与你的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和你登录的服务器、时间,网络的带宽以及你的工作站性能有关。

4.3指引库的建设。指引库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指引库的建设是突破传统信息

资源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对网上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所谓指引库,从物理

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对其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把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

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

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用户查找[9]。

4.3.1指引库的内容。指引库类似于我们所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内容的不同。指引库中存放的是有关主题或用户所需信息的数据库或服务器的地址

等信息。形象地说,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指引库是航海图。为提高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的效率(检准率和检全率的合理组合),需要网上导航,需要有关的网站、网页甚至网

上私人信息的检索及目录服务,Yahoo、Altavista和Sohoo()等所从事的工作可谓网上导航。

4.3.2指引库的组织方法。指引库中的信息采用主题树浏览方式进行组织,它将信

息资源的索引按照主题分级加以组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的方式逐级浏览,找到所需的信息。按照这种方式组织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标引,设计主题树的结构等。这种

方式工作量大,但检索效果较好。如中文网络神探“搜狐(SOHOO)”采用先进的人工分类

技术和友好的全中文界面,运用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科学分类方法,将18部类、近5万条

链接做成层层相连的树杈结构,网页直观地提供给上网用户。用户只需进入相关的分类

目录或键入一两个关键词,便可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10]。

总之,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网络使

其馆藏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本馆的读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方便地检索

和利用其它馆的信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图书馆网络化扩展了其信息服务能

力,但网络上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给组织管理和有效的查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分析、了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并对其组织管理技术指

引库的建设等加以科学地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从而提高和

完善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

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分析 篇3

关键词:档案信息;建设;网络;功能;意义

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内涵。我的理解是:在整体网络环境下,通过我国政府有关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及有效整体规划,但应在档案相关部门成员应平等、自愿和互惠的基础上;并采取大量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同时也能满足各种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功能。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平台设计上,都拥会有对应总体设计阶段的各个系统,而每个系统也将会实现其相应的功能,例如:信息资源管理功能、数据采集与核对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数据信息查询分析功能、任务管理功能和信息安全管理功能等等;没一个功能都能为档案信息建设提供帮助,这些功能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加快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如果,每个行业和部門的档案馆网络化建设都有着一定的意义,缺少某一项就会直接的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能不能实现。若是我们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必须在一个较稳定、安全的网络平台上运行。

2.有利于实现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之间优势互补。对于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类型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它们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同时,这种的差异性既会产生消极的一面,也会产生积极的一面。一方面,消极就是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紊乱,对此就要加强控制与预防;另一方面,积极就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在寻找各管的优点和特色时,应慎重并在其原有基础上增强,从而实现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之间优势互补,并相互发展和促进。

3.有利于推动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服务进程。在实现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时,应积极鼓励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成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观看,也让更多人利用。

二、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量的不足。根据我对一些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国家档案局公布的统计数据非常的少,对一些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也比较少,还有在网络上所公布的档案数量远远不及我国档案馆的档案十分之一。我国档案信息网站在网络上公开的档案资料表明: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总量比较大,而上网的档案信息量还不到万分之一(是以随机抽取的10个网站来计算的),甚至有一些档案信息网站根本就查不到档案内容。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在网络环境下,不仅档案信息资源网站上的档案信息内容不足,还会出现相同档案文件内容,甚至还会存在几乎一字不差档案文件的现象。其一,在档案信息网站之间会存在内容相互重复,无论是全国性档案法规内容,还是地方性档案法规内容,都存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其二,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站和一些其它行业网站的信息内容完全一样,和法律网站的信息内容重复较为严重。

(三)档案信息检索功能不全面。据我详细调查表明:从检索档案信息网站来看,具有一般审阅功能的网站只占有68%,就是说还有32%的网站信息检索工具不全,甚至根本就没有提供检索工具功能。

问题的所在分为三点:一是,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没有考虑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方面,知识考虑对档案部分自我宣传,栏目设置较多,就会把档案信息网站搞得一团糟;二是,我国对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部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三是,档案现代化人才的不足,有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对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和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就会严重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的步伐。

三、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建设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在网络环境下,要制定统一的共享制度来营造良好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

(一)建设好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站。国家应建设完善的档案信息网站,方便人们使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共享。首先,要想建立一个完好的档案信息网站,就必须要选择好建站系统,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网络贡献的要求来说,一定要有比较完善的检索功能(是全文检索功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们;其次,在档案信息网站的设计页面上要简洁,但不失美观;再次,档案信息网站的互动功能也一定要有,沟通是最有利于人们直接接受的功能;最后,档案信息网站的设计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人才培养。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来说,应该拥有一批专业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一些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管理和高效的档案信息资源队伍。可以积极开展有关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课堂,让他们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走向真正的档案信息工作者。

(三)规划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目前,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制定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划和标准,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今后,我国会对全国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对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也应有一定规范。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应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加强管理,从而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安全稳定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网络共享建设的主旋律,也是整个网络平台上的永恒主题。在当前档案信息资源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我们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只有通过合理和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方法,有力的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建设,才能使我国各行各业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走向标准化的道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林兴.王婷婷.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2):83-87.

[2] 邢华洁. 论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J].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4):15-16.

图书馆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 篇4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特点

面对新技术和网络环境的变化, 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载体已经发生新的变化,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将呈现新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化更加明显, 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将呈现丰富化的管理, 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化特点表现如下。

1. 图书馆物理边界扩大, 信息资源传递到整个网络空间。

图书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跨馆储存、传递, 在当前图书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发展背景下, 信息资源传递突破了物理边界的储存载体, 图书馆信息资源实现了整合和系统化。通过网络查询可以有效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 另外通过图书馆网络技术的支撑, 还可以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浏览、信息资源传递、文献预约和馆际互借, 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

2. 读者阅读方式发生变化。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 实现了读者和网络工具的对话, 促进实现了人机交流方式的变化, 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众多转变。只要进入图书信息资源登陆平台, 凭借账号和密码进入以后, 只要打开互联网络, 就可以随意浏览在线信息资源。使用者和网络技术之间交互性增强, 读者和机器的对话增强, 在信息资源化的空间里, 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更加人性化, 读者的阅读效率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提升, 相比较传统信息资源检索方式, 其检索功能更加便捷化和人性化。

3. 藏书资源由实物转向了虚拟化。

信息资源网络化发展, 使图书馆文献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物载体一种, 还包含了信息资源向虚拟资源的转化, 图书馆藏书种类和数量的物理载体边界发生扩展, 信息资源有效纳入了网络传递环境中, 虚拟的信息资源丰富了信息范围。

4. 读者群体范围的扩展。

信息资源网络化环境下, 图书获取不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图书馆信息资源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利用, 实现开放式信息传递, 读者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增加, 获取途径扩展, 读者群体范围必将扩大。

5. 网络图书采购和联合编目的实现。

信息资源网络化背景下, 不仅仅改变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而且对文献资源的采购、流通等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网络图书采购系统的利用, 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网络化采集, 信息资源网络化实现了, 文献信息资源出版、发行、购置、资源编目管理、资源传递和资源服务的全过程连接, 更对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方式产生了强大的挑战。

6. 网络信息为支撑的一体化服务平台。

以技术支撑的全球信息化背景下, 图书馆网络资源实现了与馆藏纸质资源的整合, 使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向多类型和多载体方向转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 信息资源的服务范围得到延伸, 特色信息服务功能得到深化;网络技术支撑下, 图书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了跨馆整合, 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网络化背景下, 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文献服务需求, 而更加转向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查询、文献传递、咨询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模式。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策略

1. 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发展定位。

在现代科技信息环境下, 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 关键在于其定位的确立。该定位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 创新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的观念定位。改变传统图书馆封闭和静态信息资源存储和收藏现状,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变革图书馆成为现代开放式、动态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网络信息化水平, 使读者轻松和便捷地获取图书网络信息资源;改变图书馆传统藏书楼的观念, 积极开发图书信息资源, 加大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力度, 采用现在图书馆管理技术, 探索图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机制, 使其满足网络信息获取和传递需要。第二, 信息资源网络化馆员素质建设定位。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必须匹配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的馆员, 这就要求加强对资源网络化环境下馆员的素质的定位。首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加强对馆员网络文献资源管理的培训, 培育出一批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的馆员人才,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文献网络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变馆员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办法和管理模式, 提升现代管理能力。有效激发馆员网络文献管理潜能, 增强工作绩效, 提升网络信息资源服务能力。

2. 促进信息资源网络结构向多类型、多载体方向转变, 实现资源一体化服务。

第一, 开拓信息资源网络增值服务。网络化背景下, 文献资源的特点在于信息的庞大性、无边界性和优劣混杂性。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中, 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 发挥其优良信息资源筛选功能, 对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评估、考核和比较, 进行刷选、价值信息的萃取和浓缩, 为读者用户最大可能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增强图书馆信息网络增值功能。第二, 开发虚拟咨询平台。信息资源网络化背景下, 信息资源也实现了虚拟信息的转化, 在庞大的信息资源系统中, 建立一个虚拟信息咨询平台, 使读者通过网络联机技术, 有效获取网络在线帮助, 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咨询引导, 完善了信息资源网络一体化服务体系。第三, 拓展多媒体阅览室服务功能。网络化背景下, 多媒体阅读室是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媒体阅览室服务功能, 有利于加强对读者获取信息资源流获取的引导, 有利于增强信息检索服务, 促进信息网络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第四, 现代远程教育文献信息开发, 为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信息资源网络化背景下, 使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随着网络化发展步伐, 我国远程教育技术得到广泛开拓,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发展, 为我国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和资源保障。

3. 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 加强虚拟馆藏建设。

加强虚拟馆藏建设, 首先要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通讯网络技术为支撑, 实现本馆信息资源及外部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虚拟馆藏建设是现代化网络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建设的必然选择, 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信息收集和信息组织工作, 收集各个科学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组织机构、实验中心或实验室、电子资源、学术期刊、论坛资源, 以及专家和学者的统一资源定位器;加强信息组织工作, 在图书馆主页利用主题树和数据库等两种方法, 构建专业索引、学科索引、相关站点索引等栏目, 为信息资源网络化查询提供便捷的引导。

4. 多途径集成资源和服务整合。

第一, 加强资源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中, 必须加强资源整合。读者进行一次资源统一检索后, 查找二次文献。通过资源调度系统, 实现对一次文献或其他相关二次文献的直接连接。第二, 加强服务整合。加强网络服务整合, 网络登录时进行统一认证, 首页认证之后, 后期平台的登录不需要进行二次认证, 便可以实现不同服务类型的查阅。例如当前的馆际互借、图书预约等功能。第三, 加强资源和服务的整合。读者进行统一检索之后, 查询所需二次文献, 如果平台不可以提供全文链接功能, 通过资源和服务整合, 读者可以直接进入馆际互借系统, 提交信息文献索取需求, 通过整合服务功能, 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递。第四, 加强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整合。例如“同类型资源归并”, 即整合了印刷型资源和网络资源;再例如把书刊目录检索和数字资源统一检索都放到首页的检索区, 两者专业分工, 各具特色, 读者既可以检索印刷型书刊目录, 也可以检索数字资源的具体内容。通用门户整合各个特色门户:例如, 以往学位论文、数据库导航、电子期刊导航、多媒体资源等不同类型的资源库使用的学科导航体系不同, 造成数据整理的困难和读者的困惑, 主门户重新设计了学科体系后, 所有的特色门户都将采用同一体系, 方便了读者使用和数据整理。图书馆作为科学研究的中心, 以及知识传递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 在当前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和创新中, 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也呈现网络化共享趋势,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 构建现代科技支撑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 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这就要求, 首先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数字化发展定位;促进信息资源网络结构向多类型、多载体方向转变, 实现资源一体化服务;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 加强虚拟馆藏建设;实现多途径集成资源和服务整合。

摘要:藏书资源由实物转向了虚拟化;读者群体范围的扩展;促进了网络图书采购和联合编目的实现;形成了网络信息为支撑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 构建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资源网络化,计算机技术,虚拟化,数字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2]马文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 2003 (5) .

[3]李秀芝.图书馆如何适应信息的网络资源化[J].理论观察, 2007 (2) .

[4]肖珑, 张春红, 廖三三.数字图书馆门户的构建与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7.

[5]潘秀玲.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 2006 (10) .

[6]邱均平, 沙勇忠, 刘焕成.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J].情报资料工作, 2001 (5) .

[7]何瑞杰.图书馆发展走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8) .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进展 篇5

【内容提要】主要从用于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搜索引擎、虚拟图书馆、文献分类法、主题法、窗口方式等方面全面总结与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整序/研究进展

笔者通过普查大量国内外期刊论文及有关出版物、分析相关网站,进而总结与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以期有助于优化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揭示方法,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蓬勃开展。本文着重总结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研究进展,有关其揭示方法将在另文总结。

1 用于组织网络信息的搜索引擎方式

(1)关于搜索引擎组织方式。

对于搜索引擎而言,网络信息组织采用主题树和数据库两种方式,也有称使用语词组织知识和使用分类法组织知识。所谓主题树组织方式,就是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层层遍历,直到找到所需的信息线索,再通过信息线索联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现有的`提供目录分类式(或称主题指南、列表浏览)查询功能的搜索引擎就采用这种方法组织信息。而数据库组织方式,就是将所有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用户通过关键词及其组配查询,就可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即相关站点链接),并通过信息线索直接连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

(2)关于搜索引擎的比较研究。

①搜索引擎的性能比较研究。早期研究大量集中在概要性介绍方面。殷雪松、徐斌分别介绍了12个大陆地区的中文搜索引擎网易、天网、华好网景、搜狐、四通方利、常青藤、北极星、悠游、搜索客、司南、我是野虎、若比邻等,港台地区茉莉之窗、哇塞、蕃薯藤等和5个国外的中文搜索引擎Yahoo雅虎中文、AltaVista(中文版)、Globepage(中文版)、华页指南、中文查寻。

王忠、周士波分别介绍了独立搜索引擎Altavista、Hotbot、Infoseek、Excite、Webcrawler、元搜索引擎Cyber411、Dogpile、Highway61、InferenceFind、Mamma、Profusion、Savvysearch、All4one和网络英文搜索引擎Webcompass、Copernic98,并对6种主要搜索引擎的基本查寻、高级查寻、限定查寻、结果排序、结果输出等检索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重点转入到了搜索引擎性能的比较上。孙丽等选取了北极星、常青藤、搜狐、中经网信息导航、网现引擎5个中文搜索引擎,从数据库类型、规模、库更新频率、抓取方式、日抓取页面数、抓取深度、tag、显示方式、信息排序依据、信息描述质量、界面友好程度、用户欢迎程度等分析它们的优劣。徐建华等从数据库规模、信息采集方式、标引内容、检索功能、结果显示格式、结果排序规则、数据库更新频率等7个方面对Altavista、Excite、Go、Hotbot、Lycos、Yahoo这6个搜索引擎逐一进行分析。

张燕,惠佳颖就10个检索提问,从检索功能(布尔检索、邻近检索、截词检索等)、查准率、用户负担、输出方式对搜索引擎Google和AskJeeves进行详细比较,测试结果显示Google在查准率以及输出方式上明显优于AskJeeves,在检索功能及用户负担上两者各有特色。

②关于搜索引擎的质量评价指标。搜索引擎评价指标多种多样。1973年Lancaster和Fayen提出了6条关于信息检索系统效果评价指标:即覆盖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负担及检索结果输出格式。这

深刻剖析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篇6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52-02

1、网络信息资源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随着以因特网(In-temet,一个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络,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库,有亿万人参与共同享用着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即资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网络信息资源层出不穷,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化信息呈指数增长,造成信息过载,质量参差不齐,信息资源处于高度分散及无序的状态,极大的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资源的高度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与保障。因此,对网络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整合,以形成结构化、有序化的资源系统,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访问和检索路径,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1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网络信息資源整合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和集成整合技术,对多种来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目的地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高效传播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

1.2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发生了根本变化,也促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3由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及用户需求所决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拓展了用户选取信息的空间,但同时也给用户利用信息增添了新的麻烦:不同载体形态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关联;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冗余;各种数据库之间缺乏允许内容共享与传送要求的界面。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将得到比较分散的网络信息一并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使用,并且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整合出网络信息既涵盖面广又内容完整,适合各方面人士的需求,解决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综合性。

1.3.1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丰富的网络化信息资源使得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用户能够得到全球公开的平等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权利。网络平台的提供使每一个信息的发布者和信息的使用者得到最近的交流方式,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1.3.2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上网后,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给本地用户,而且可以提供给全球每个因特网的用户使用。但是,由于信息资源的繁杂,使得信息的使用者很难找到适合的信息。为此,因特网的网络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传播及使用方法有待提高。

2、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信息外在和内在特征的表征和序化,达到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目前,使用较为普通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2.1.1文件整合方式

文件是一个具有符号名的一组相关逻辑记录的集合。我们所熟知的FTP就是以文件目录的形式整合信息资源,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所获取的就是以文件形式保存和组织的信息资源。

2.1.2数据库整合方式

数据库是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例如,图书馆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权威性、使用性、可靠性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建立一些学科专题数据库,以方便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有价值的信息。

2.2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2.2.1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价值缺乏普遍的认同

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已经得到人们一致的认同和重视,但在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许多个人和用户的首选时,许多信息服务机构仍以传统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热衷于花大量的经费采购各种资源来加强机构建设,而对分散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有时只作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政府虽然对信息基础设施较为重视,但现实却是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导致目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落后。

2.2.2专项业务资金匮乏

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各信息管理单位多属于社会公益性机构,收集的网络资源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开发资金主要靠国家投资,缺少其他资金来源,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以后,其信息产品基本上在提供给那些信息收集者和信息需要者无偿使用。此种开发和运行机制,难以调动网络信息商的积极性,从而也影响了网络信息向深度发展。

2.2.3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网络环境下的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不仅是纸质文献资源的管理员,而且也是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导航员。目前,管理网络信息的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反映在诸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内容、文字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网络信息专业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亟待提高。

3、我国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解决方法

鉴于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理和加工,将其增值并以各种信息产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我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有用信息资源,同时,这在当前信息资源采购经费普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非常有现实意义。

3.2增加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投入

应该增加各种专项资金的投入,有计划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可根据数据库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利用社会集资或机构内部匹配资金,有计划地建设各种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尝试多种开发和运行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是政府支持,无偿使用;也可以单位开发,有偿使用;还可以是商业投资,作为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通过这些模式和观念的改变,最终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3.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应组建一支网络资源快速反应队伍,对有关的网络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筛选,并明确成员的责任。在收集网络信息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检索工具,利用各种资源发现和识别有用信息,并将它们记录和整理出来。当然,在收集网络信息资源时,还必须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培训,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人才。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它与数据库、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借助这些领域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结合知识工程,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和专业问题,改善网络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需要系统的、完善的信息整合方法的出现,这就需要网络信息的学者及专家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进一步揭示网络信息中的尖端领域,让人们享受既便捷又准确完整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充斥在网络环境中五花八门和精彩纷呈的信息资源将伴随着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挖掘、企业信息门户中得到更好的、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代情报,2007(7)

[2]朱丰,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J],治黄科技信息,2007(4)

[3]王晔,浅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4]丁纪可,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 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正在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将使世界各国图书馆连结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共同体, 建设跨国界、跨地域的虚拟图书馆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及运用, 促使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新阶段。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了国际互联网, 互联网将来自分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联结成一个庞大的具有海量信息存贮的网络信息资源库, 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也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1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记录, 以多媒体形式表达, 存贮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磁介质、光介质及其他各类通信介质上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 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种类繁多, 增长速度较快, 但存取、传递、利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社会网络化日益普及不断发展进步, 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及利用信息的模式正发生极大的变化。网络仿佛是一个庞大的图书馆, 能够给人们提供无所不包的信息和知识, 任何人只要拥有PC机和信息通道连接, 就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漫游信息世界。各种先进的网上搜索引擎, SCOM、YAHOO、搜狐等工具的面世, 使人们只需轻轻点击一下, 就可以坐在家里漫游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能够较好的满足读者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需求, 并且消除了传统图书馆中一些人为的负面影响。它以“快、专、精、准”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上网。

网络资源和虚拟图书馆建设呈社会化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但是, 在网络环境中,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建设始终优于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因此,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还没有真正完善数字化技术, 馆藏文献的文本内容还无法实现完全数字化。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仍有很大的延续, 新技术只是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范围, 而不是立即消灭、取代原有的手段。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将长期生存, 互相依赖共同发展。

2 现代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为资源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使资源共享进入新境地。网络环境下, 文献信息共享模式从传统的“馆际互借”发展到现代“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并重”的转变。使图书馆藏的内涵超越了传统馆藏的印刷文本、缩微资料、视听资料范畴, 其范围已扩展到各种电子出版物、数字化信息资源及其他信息资源。包含了各种信息格式:录像带、磁带、软盘、CD-ROM光盘等, 还有其他信息类型:应用软件、节目文档、多媒体、超文本等。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式、多元化趋势及“馆藏虚拟化”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馆藏的内涵, 拓宽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围,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 图书馆整体结构将趋向于向社会全面开放, 其服务功能将趋向于多元化。除传统利用馆藏文献的借阅、查询服务外, 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各种信息服务。如为读者提供联机目录查询、开展网上联机检索、馆际互借、网络信息导航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运用, 为高水平、高层次的资源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与因特网连结, 读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到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化技术是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关键。与促进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还包括存贮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等。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能够综合利用多种技术, 并具有交互功能, 密切结合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信息存贮等众多领域的科学技术。

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仅仅局限于馆际之间印刷型文献的互补互惠、包际互借、协调采购等有限的资源互补分享。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 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约束, 打破了地域和组织机构的局限, 使用户在任何地方, 都能随意访问全球图书馆及情报资料中心的电子信息资源。

3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社会化及网络环境的持续不断变化对图书馆情报部门资源共享产生了深刻影响。虚拟图书馆将成为全球互联网上的一个终端或节点。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整体化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从重分工、重拥有转变为重存取、重利用, 并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取、传递和利用, 这种模式将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活动模式。

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共建与共享改变了图书馆业务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使图书馆日常工作内部的各道工序互相融合, 部门科室之间的职能更加相近、界限变得模糊、服务内容将走向集成化、整体化。许多图书馆业务活动借助于网络进行, 如网上编目、网上查询、网上互借、知识导航等。基本实现了采编一体化、借阅一体化、信息服务与文献服务一体化。

因此, 图书馆与情报服务中心必须建立社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彻底转变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 “以读者为第一”的观念。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 依据自身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 建立特色馆藏, 特色数据库,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作用。

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传输的枢纽, 其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美国学者贝克 (S.K.Baker) 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 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中的一部分, 必须摆脱自己自足的状态, 必须发展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形式。必须准备将自己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图书馆。”

网络环境下为做好信息服务,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散化及文献所载信息的高度集中化、高度和谐平衡是现代文献资源共享的基本方法, 这种模式不仅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可协调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而且,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发展使“馆藏”的局限性扩展到计算机网络, 使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可利用的资源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使文献信息的可获知能力 (accessibility) , 可获得能力 (availability) 作为重要概念将取代“文献资源保障率”, 同时, 文献资源保障不再拥有 (ownership) 的同义记号, 它结合了可获知能力于可获得能力并运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网络将来自馆藏及其他不同媒体的丰富信息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存贮, 其数量和种类都是十分可观的。因此, 对这些海量信息资源要重新进行识别、发现、删除、分组整合、加工处理, 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整合及研究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广、快、精、准”的报导系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有利于促使知识信息创造出更大的使用价值。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主任辛普森 (D.B.Simpson) 指出:“有效的资源共享计划是存取和拥有的总和”, 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有利于我们规划各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6) .[1]刘宣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6) .

[2]廖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6) .[2]廖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6) .

信息资源网络化 篇8

关键词:汉水流域,文献信息资源,资源共享,网络化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化的时代。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除馆藏图书资料外,更要借助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等网上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广泛的虚拟馆藏,实现资源共享。地方图书馆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困境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由传统的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

一、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网络化建设的条件分析

汉水流域的文献信息资源极为丰富,是本地区图书馆收藏的重要内容和特色所在,大力加强汉水流域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1. 汉水流域文献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汉水流域介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之间,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文化和北方黄河流域文化的结合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地理单元。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到夏商周三代乃至秦汉以来各朝各代,都有丰富的地下文物和文献史籍,是研究汉水流域文化的重要资料来源,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为汉水流域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 传统的文献搜集主要通过购置、交换、接受捐赠、呈缴、索取以及复制再现等方式进行,有很大的局限性。汉水流域地跨甘、陕、川、豫、鄂五省79个县市,地方文献分布分散,实物采集的困难很大,而且费时费力,这种分散性收藏不利于地方文献的采集、收藏和开发利用。汉水流域内各级图书馆具有共同的历史、自然条件,在区域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可以通过网络化建设来加强区域内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汉水流域内资源实现共建共享。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搜集可以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可以快捷、方便、全面、及时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搜索相关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整理、利用,建立虚拟馆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馆藏图书的不足,也为及时挖掘、收集、整理和保护汉水流域地方文献和史料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和资料。

3. 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类型多样,有图书、报刊、古籍、画册、地图、拓片、手稿、图片、照片、影片、音像资料、数据光盘等。随着各种类型的电子出版物不断涌现,文献资料的类型也更加丰富,如电子报刊、电子图书、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以及磁带、光盘、网络联机等方式的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等,丰富了馆藏内容和形式,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4.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信息社会化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加快,信息需求量迅速增长,地方文献信息用户数量与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而传统的图书馆馆藏量较小,内容老化,发展速度缓慢,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汉水流域内很多图书馆或信息中心都具备了性能优良的配套服务器、工作站及相应的服务软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图书馆都有一批专业人员,具有信息服务的丰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制作能力、信息储存能力和服务能力,从而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二、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网络化建设的对策

1. 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文献资源保障体制。为切实解决汉水流域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和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现状,应积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立文献共建共享、互借合作的科学的新型图书馆模式。首先,要开展区域文献资源调查,了解汉水流域内各地图书馆文献资源收藏的类型和特点。根据全国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统一规划文献资源建设,避免平行重复建设,有必要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高本地区已有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区域内的读者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其次,要建立文献工作标准化体系并实行标准化管理。文献工作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是信息交流、共享资源的必备条件。如果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没有实现标准化,技术设备再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标准系列应包括:信息加工标准、记录标准、检索标准、传递标准以及质量管理和控制标准。由专业图书馆统一规范文献分编,实行统一分类和编目,健全专业图书馆的文献检索体系,从而为实现区域性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整合网上信息资源,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数字图书馆是与传统图书馆相对而言的,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可以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数字信息,使读者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网络及时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而要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就要在与区域内各地图书馆联网的基础上,通过联系购买数据库、共同报道馆藏资料、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等,实行分工协作,互尽义务,互利互惠;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享有不同的使用权限;在不违反版权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传递信息资源,从而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共享,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购置,使有效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增强知识资源的再造力,实现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源协作与资源共享。

3. 完善馆藏资源,建立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图书服务信息化、网络化。首先,要完善馆藏资源,加大图书馆软件和硬件建设力度。电子文献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出版周期短、体积小、检索速度快、声像并茂、便于保存和共享等特点,是图书馆进行网络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引进电子文献和数据库是完善馆藏资源的一条捷径。其次,图书馆要有独立的资源服务器、先进的自动化系统、直观的网络地址和友好的用户界面,以及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能力。再次,由高校图书馆、电信部门牵头与本地区其他文献信息部门建立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通过建立局域网、城域网,由点到面使本地区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联网。

4.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提供特色服务。图书馆之间联网后,数据库将成为读者查询文献的重要资料库。但是,如果上网打开某馆的一个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仅仅是文献线索,这显然是不够的。今后的读者决不会仅仅满足于知道所需文献在何处,而是想直接获取所需文献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一方面抓紧做好按类回溯建库工作,将汉水流域内的主要著述、原始数据以相应的电子记录组织成联机目录数据库,建立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专题索引数据库投入网络,在本馆主页上免费提供给网络用户使用,使互联网用户对各图书馆的馆藏地方文献信息得以共知,实现本区域馆际互借、互利、互惠,促进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通过计算机对特色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上网,实现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和检索输出,建立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图书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中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地方文献转化为可供计算机检索的数据,传输上因特网,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为网络用户直接提供所需的全文信息,这也是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此外,要根据各种专题类型分门别类建设各种专题数据库,制作全文数据库,如“汉水流域地方志数据库”、“汉水流域古籍数据库”、“汉水流域历史人物数据库”、“汉水流域民俗数据库”等,让信息资源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方便读者的检索和查阅。

5. 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技术和人员保证。在数字图书馆中,由于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它的工作方式变成图书馆员与计算机相结合,即“人与机”结合,图书馆员和计算机、互联网打交道,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去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完成图书馆的任务。“人与机”结合,将产生数字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并要求所有图书馆员都成为“信息向导”、“网络交换手”。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每一个图书馆员必须同时具备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或掌握两门以上比较系统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这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图书馆不但要积极引进各种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如网络专家等,而且要努力培养和提高现有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掌握电脑操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并且不断拓宽知识面,以全方位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莉.汉水流域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J].兰台世界,2009(1).

[2]宋力.谈陕西汉水流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

[3]李仲良.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硬件保障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7(1).

[4]周华娇.浅谈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2005(8).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探讨 篇9

1.1 图书馆资源现状

1.1.1 现 有资源不能满足读者信 息需求

根据《甘肃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调查》显示,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所调查的21所甘肃省高校购买文献资源数据库256个。平均每所高校拥有14.75个中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和3.83个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其中兰州大学共计拥有数据库为56个, 约占文献数据库总量的1/5。

然而图书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除去重复建设的数据库, 我国面向高校的文献数据库近150多个。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兰州大学也不可能将所有数据库全部收录, 对于省属、市属的普通高校因资金、人员、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就更不可能有能力建设全面面向读者的文献资源保障系 统, 只能将有限的力量集中于重点学科领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文献数据库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以中国知网 (CNKI) 、维普资讯 (VIP) 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中文文献数据库为例, 几乎每所高校图书馆都有购买。

1.1.2 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的转变

应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状况, 应采取区域性、行业性集团采购的办法增强与数据库厂商的议价能力, 以降低文献数据库采购成本。更应采取更深入的文献资源合作, 如calis文献传递、开放存储等文献服务办法,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目光转向互联网络, 将以藏为用的文献服务思想转变为以用为找、以用为组织、为加工。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就是图书馆利用一切办法为提供给信息用户的非自有网络资源。网络是信息资源的汪洋 大海, 其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数以万计, 如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组织起来为我们的信息用户服务, 不但能够极大地节约信息资源采购经费, 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 更能够为图书馆工作开辟新的领域, 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1.2 网络资源现有组织方式不足

信息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不满 (信息富矿的挖掘能力不足、反馈过度 (影响查全率、查准率等) 、竞价排名机制使信息无法按照信息关联程度排序。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个人门户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其中57.9% 的互联网信息用户表达了对搜索引擎结果中冗余信息多的不满, 居各类不满因素的第一位。艾瑞通过网络调研和街头访问获得的1809份有效样本中, 网络信息用户对搜索引擎不满意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冗余信息多、死链接太多/网页打不开、找不到足够的资料、有价值信息太少等多个方面。这些 过多的冗余信息降低了互联网信息的查全率。

2 网 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对图书 馆的利与弊

2.1 有利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可以采取收录互联网文献信息, 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网络文献数据库或者网络文献资源指南目录。文献信息通过图书馆信 息加工人员采集、分类、统一格式、文献标引, 纳入数据库后就可以提供给读者使用。这种网络信息资源整理工作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非常重 要的, 它是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的典型形式。这样图书馆可以从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中有选择精华部分, 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网络文献指南数据库以供读者使用。

在这种运作模式下, 图书馆可以将节约出来的人员, 资金加以合理利用, 适当增加人员培训经费将文献信息服务向着信息咨询的方向深入开 展, 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2 有弊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加工是图书馆新的工作方向, 因为网络信息质量差异大, 如何鉴别信息质量是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所以网络信息馆藏化对图书馆信息采集人员信息标引人员提出的要求非常高。首先, 应具备较强的网络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其次, 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以及专业水平。再次, 对网络信息分析、捕捉、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这种既掌握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技能又精通专业知识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只能根据需要进行 培养, 因为以图书馆的待遇条件很难招聘到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3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问题的解决

3.1增强认识配套人员、资金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是未来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要使网络信息资源对广大读者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 图书馆届应该转变观念, 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 虽然购买数据库是一条简单、省事、省力的便捷途径, 但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没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式, 读者享受到的信息资源也就毫无特色, 只会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之路越走越艰难。

其次, 应该高度重视网络信息馆藏化, 从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成立起专门的部门对网络信息资源加以专业化的甄别、收集、标引、本地化等, 使得网络信息资源能在图书馆人的工作下去伪存真, 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网络信息资源。

3.2 法律问题

网络信息馆藏化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版权和使用费用两个方面, 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变通办法解决。

首先, 针对不需要授权的资源可以采用直接收录的办法, 如历年英语等级考试试题、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以及政府公开发布的统计年鉴、 行业标准等进入公共领域的信息资源, 都可以采取这种办法解决。

其次, 针对有著作权的信息资源, 可以采取争取授权并且付费的办法, 但这样的工作在实践中受时间和金钱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另一种方法就是图书馆只建立起网络信息资源检 索目录, 对资源本身做超链接处理。并不实现网络资源的本地化, 这样虽然可以避免法律方面的问题, 但是受到网络环境的限制会造成信息资源的健康度下降, 出现大量的死链接。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国家法律的宏观层面入手建立起图书馆免授权收录, 然后按照使用次数向著作权人付费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尹晓莉.信息高速公路与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J].医学信息学, 2005 (8) :936-937.

[2]徐岚.论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中的法律问题[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08 (4) :18-22.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篇10

信息时代资讯冗佘, 个人获取网络资讯、管理网络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这也是反映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均区别于传统的以纸质媒体作为主要方式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 信息资源管理的重点也已经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转移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上来, 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于个人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高质量高效率的从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海洋中查找到适合自己的, 真正满足生活学习工作需求的有价值的资源特别重要。

1.1 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网络为纽带连接起来的信息资源和以网络为主要交流、传递、存贮方式的信息资源, 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被用户利用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1]。个人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在统一的网络环境下有选择性的获取个人感兴趣的、满足个人学习生活需要的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总和。

1.2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研究是建立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概念的范畴上。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因信息技术的发展种类而衍生出不同的标准, 不同的划分标准便产生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媒体存在形式分类可分为文本资源、图片资源、视音频资源、flash媒体资源。按照网络应用分类可分为个人BBS、个人博客微博、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电邮等。按照内容类型分类可分为专业知识、公共知识、兴趣内容、娱乐新闻资讯等。

1.3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

在网络环境里, 个人网络信源不仅有网络信息资源的繁杂化、网络化、传播范围广, 用户多、信息源的多样性等一般特征外, 还具有独树一帜的特征。如下:依据个人习惯, 组织形式多样。随着年龄的增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及组织习惯, 将个人网络资源组织在博客、QQ空间还是网盘等, 都是个人通过分析软件的特点优势及结合自己的习惯来进行组织处理, 形式灵活多样。

信息内容因人而异, 兴趣使然。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的内容包罗万象, 覆盖了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 每个人根据个人所需和兴趣来选择使自己满意的网络信息内容。

存储数字化方便快捷, 具有预见性。网络信息搜索、传播和反馈快速灵敏, 实时性较强,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只需几秒钟便可传播世界各地。对于一些暂时对自己无用但今后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可提前进行保存, 以便于之后所需时查找方便快捷, 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个人信息交流方式多样。个人微博、博客、论坛、QQ群等都是个人知识交流的大舞台, 形式多样, 便于知识积累。

2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重要性方面, 44.76%的人都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特别重要, 认为个人网络资源管理完全不重要的人只占0.9%, 可见很多人都比较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在平时多久整理一次自己电脑上的资料的现状, 发现占最大多数的人是不确定自己多长时间整理一次电脑上的资料, 这说明现在的很人都没有养成定期整理自己资料的习惯。

在对平时有哪些途径来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调查中发现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博客是个人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 其他还有各大论文、行业网站也是一种选择。在常用的搜索引擎的调查中发现78.1%的人都使用百度, 搜索引擎的使用过于单一, 对百度的依赖性较大。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搜索引擎种类来选择合适的自己需要的搜索引擎, 比如:进行中文搜索, 我们可以用迄今为止最大的中文百度搜索引擎, 但是要是进行英文检索, 我们就要选择全球规模最大的谷歌搜素引擎。

当个人在网络上遇到有用信息时, 据调查大家使用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有存储信息的习惯, 但信息存储的方式杂乱、简单, 对新型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大家要积极使用新型的信息管理工具来来对个个的信息资源加工。还有的人对网络信息只是浏览不做记录, 这是缺乏资源存储的归类和获取意识。

在对自己电脑上的本地硬盘的存储内容有82.86%的个人都会做好明确的分类, 但仍有17.14%的人没有分类。这说明很大部分人的最基本的网络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3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误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学习的主要形式, 但随之在资源管理上的众多问题也显现出来。

首先,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意识不足, 相关教育欠缺。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人的资源管理意识薄弱, 他们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不怎么重要,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相关教育的欠缺, 一定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教育, 在21世纪互联网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

其次, 资源存储混乱无分类, 管理能力需提高。很多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途径很多, 有网盘、个人主页、移动硬盘、U盘、博客等等, 但是"存了就忘了"或者"找不到存在哪里了"的现象频繁发生, 这很大一部分是管理能力的欠缺, 需要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能力。

再次,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工具单一, 先进观念需及时更新。网络资源的管理工具随着时代发展层出不穷, 最大可能的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最方便的管理。在调查中发现有72.38%人所使用的管理工具都是本地硬盘, 移动硬盘, U盘等, 而对网盘, 个人数字图书馆, 网摘等都使用的特别少, 甚至有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 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最后, 知识的甄别能力比较弱, 需提高甄别能力。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 的辨别能力较差, 难以辨别出不同知识的价值和对自己的价值。还有就是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观点看法, 所以信息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 要提高辨别能力[2]。

4 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议

个人主体是大学生。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 学校要营造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氛围与环境, 才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 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实践[3]。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如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课程, 开设大型讲座;为学生建立大学生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4]。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如何系统地管理个人网络信息资源, 有学生或许刚刚拥有自己的笔记本, 在没有接受过指导的情况下, 在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面有较多困惑, 教师便是最佳人选为学生答疑解惑[5]。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也是学校知识管理和创新的主体,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推荐适合大学生使用的的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

个人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使得从个人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地创造信息的方向转变。首先大学生个人必须尽快转变信息资源管理观念, 树立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意识, 形成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习惯。其次必须学会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 会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来存储所获取的知识, 将知识进行分类, 和同伴经常交流共享知识, 并自觉定期更新备份整理自己的知识。

结束语

基于个人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资源获取、整合、利用、共享的过程, 个人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合理整合。个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已成为个人在高速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要做好信息资源管理, 就必须提升个人的知识管理技能, 不断接触各种个人网络资源管理工具以便分析选择最方便有效及适合自己的管理工具, 不断更新个人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实时更新自身观念看法以适应时代潮流。不仅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 而且还需要向专家、教师乃至社会层面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尹锋, 彭晨曦.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与发展[J].图书馆学研究, 2006, 39.

[2]李菲, 杨爱平, 蒋琳瑶, 丛敏, 李晋杰.山西省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 32 (1) .

[3]任瑞仙, 张敬环.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调查分析与对策[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3, 13 (11) .

[4]徐瑞朝.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变迁[J].科技信息计算机与网络, 2009, 24 (36) .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工具 篇11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整合;MAP;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073-02

Tool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Library

——MAP and Its EnlightenmentWang Hao

(Library,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It is becoming a new topic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that integrate different database resources and realize“one-stop”query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by shielding the heterogeneity between different database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at the MAP could integrate the type of resources,working mechanism and other relevant theory,at the same time,presented that MAP brought 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ers an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s in China.

[Key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integration;MAP;library

随着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不断丰富,图书馆拥有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越来越多。如何使这些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及这些数据库与图书馆OPAC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整体,是每一个图书馆追求的目标。顺应这种发展的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外各种适用于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系统相继被开发并投入使用。MAP作为信息资源整合工具,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 200多个用户[1]。

1 MAP概况

11 MAP可以整合的资源类型

MAP(Millennium Access Plus)是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一种数据库资源整合方案,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管理使用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2]。这些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数字馆藏,如全文数据库、视听资料、档案文献、搜索引擎、摘要和索引数据库以及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等。

12 MAP技术环境

MAP除了支持Unix、Windows操作系统外,对Linux、本地主机及动态服务器主页也能主持。对图书馆现有的技术环境能较好地适应,使之形成一个整体。还具有用户详细使用统计功能,提供各种统计报表。

13 MAP工作机制

利用MAP平台,通过WebPAC的搜寻功能及Innopac Millennium版的管理模块将图书馆内的各类型的电子资源整合到一套资源存取管理工具中。为信息资源的存取和用户检索网络数据库提供导航。主要包含以下3个模块:

131 资源链接(Web Bridge)

此模块是MAP的基础所在,它支持OpenURL和CrossRef标准,凡经过图书馆选择与定义过的信息,均可实现动态链接,保证文摘、全文乃至电子图书的直接链接。它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接受来自集成管理系统(Mellenium)之外的请求并返回适当的匹配结果;另外一种方式是在Mellenium系统之内,根据实际情况和预先设定,将述评和图书的封面图片链接,还可以是链接到合适版本的全文电子论文或电子图书、书评、相似题名、其他图书馆的馆藏、全文以及封面图片等各种类型信息。

132 统一检索模块(MetaFind)

MAP的检索功能是通过MetaFind来实现的。MetaFind提供对多类型资源库的跨库检索,支持包括Z3950、HTTP以及SQL等在内的多种基本通讯协议,支持多种格式和元数据标准EAD、DC、MARC、TEI和XML等,实现统一跨库检索系统。返回结果界面一致,可由图书馆自定义。返回结果可以鉴别出不同的来源库,并且保持和来源数据库的链接。

133 认证管理(Web Access Management)

提供接入控制功能,MAP采用此机制便于利用代理服务器控制相应数据库的信息存取,并可利用图书馆定义的标准和现有的读者文档认证,使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在任意客户端均可进行资源访问。这是一个控制访问和身份认证的独立模块,该功能有别于其他检索平台。

14 MAP数据来源

MAP系统的部分数据来源于对其他数据库数据的索引和转换,另一部分通过OpenURL等标准资源链接协议获得。

2 MAP在信息资源整合中的优势

21 引导更广阔的空间

MAP实现的是一种开放式、上下文相关的参考链接框架[3]。所谓“上下文相关”(Context sensitive)就是指参考链接目标不局限于链接源提供者的资源范围,链接目标的确定取决于请求链接的用户所属机构的全部信息资源情况。各链接服务器在综合考虑所在机构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可利用信息资源及其访问实现方式后为链接请求者提供各种扩展服务。以一个文摘索引数据库中的特定链接源为例,其参考链接的扩展服务可能包括:该记录的全文信息,另一个文摘索引数据库中的文摘记录,相关的引用信息,以及包括有该论文的馆藏期刊等。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工具——MAP及其启示May,2010Vol30 No522 主动权交给用户

这里提到的用户指的是图书馆等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对于图书馆等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来讲,MAP解决方案在决定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所需的链接方面提供便利性和可选择性。MAP允许图书馆定义馆藏电子资源目录,包括已授权资源和公开资源;允许图书馆根据本馆读者的需要来确定最佳的资源组合模式;允许图书馆自己定义启动何种信息服务和决定启动何种资料来源,图书馆可加载XML格式的文件;允许图书馆为自己的资源定义,利用Web Bridge管理界面为某种资源创建自己的链接句法和规则;图书馆可进行有效的资源分类,并可为不同的用户群设定不同的外观;允许图书馆设定链接,与书籍封面、图像、书评、相关主题Web资源、全文资源和其他多资源相连。因此,就打破了图书馆电子服务的一个尴尬局面:图书馆必须单一地依赖信息提供商来提供有限的链接服务。运用MAP系统,图书馆可以一次性地把链接指向大量信息源,从而避免了重复劳动。因此,我们可以说通过MAP系统,信息链接可以自始自终贯穿于整个信息资源之中的,可以由图书馆进行个性化设定,最终满足读者的检索需求。

23 实现远程访问

随着校外用户对有IP限制的数据库资源访问需求的日益迫切,校外远程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4]。电子资源提供商为了防止资源的非授权使用和无限制传播扩散,保护著作权个人和数据提供商的利益,一般都用严格的控制手段以限制只有合法订购用户才能访问。这就使得读者对资源访问需求和资源提供商的保护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MAP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突破IP地址的物理限制,使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可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

3 启 示

31 引进先进整合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MAP向我们展示了图书馆电子馆藏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使图书馆各类复杂的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联变成简单的链接。近几年,随着我国网络环境的改善,我国一些学术类图书馆,如高校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及一些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在引进电子资源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面对庞大的电子资源,如何有效地管理,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当前一些图书馆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若一个图书馆不能将这些电子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那么它们的价值将大打折扣。MAP正是全面考虑了各种电子资源的集成方案,不仅管理信息资源的调用,也为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强大功能的Web操作界面,同时又保障图书馆和资源提供者的版权权益。MAP有助于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选择订购,同时其强大的WebOPAC检索功能和Millennium管理模块整合成整套的资源访问和管理工具。此外,优质的信息服务,能节省信息用户宝贵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知识生产和创新活动过程中,这对整个民族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必须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工具。MAP就是一套先进的资源管理工具,为用户提供从书目信息到全文资源和相关服务的一站式链接服务,值得国内图书馆引进。

32 加强合作,自主开发

国内软件开发商也可以以此为借鉴,开发和完善我国同类产品。自主开发此类平台、实现中文数据库跨库检索的基础已经形成,惟一欠缺的可能就是富有成效的协作。与其独立开发各自的平台,不如打破各自的所谓技术壁垒,进行广泛的合作,深入进行数据库相互关联的研究工作,寻找彼此之间的合作砌入点,真正整合不同的资源,统一检索技术。作为数据库提供商,经济利益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要想获取更大的利益,尤其在信息服务领域,其立足点决不能囿于自己的壁垒之中。只有互惠,才能互利;只有真诚合作,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33 多技术融合、智能化是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网络资源整合系统在打通信息孤岛、建立信息关联方面是一大进步,它使原本分散的异构网络资源可以通过统一界面进行透明访问和无缝链接。然而,现有的整合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整合系统MAP也存在着扩展性差,二次开发困难以及和其他厂商的OPAC系统的兼容性不好等问题。为此,动态链接整合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多技术融合就是重要发展趋势。一些技术协议之间协议可以互为补充,协同使用,以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智能化是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Web文本分类技术、面向Web的知识表示、信息抽取与数据挖掘技术、语义Web等人工智能整合技术方面。未来的动态链接整合技术链接的速度将更快,连接的知识点更加全面、准确,系统操作更加智能化。

参考文献

[1]http:∥www.iii.com/about/customers.shtml[EB].2010-01-01.

[2]沈利峰.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05.

[3]Innovative Interfaces Develops New Module,Makes MAP Available as Stand-Alone Product.Information Today,Sep2002,Vol.19 Issue 8,p45,1/6p.

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篇12

1 网络信息资源的涵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涵义之前, 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 (IR) 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涵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 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 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 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身。而广义的理解, 则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 既包括信息本身, 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 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 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 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网络信息资源也被称为虚拟信息资源, 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 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 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 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 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互联网信息资源为主, 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 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 使信息的存储、传递和查询更加方便, 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 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 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 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和数字为表现形式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 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 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 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 而在网络时代, 信息是以网络为载体, 以虚拟化的状态展示的, 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 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现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 数量巨大, 增长迅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 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 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 380M。

2.5 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 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 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中流动非常迅速, 电子流取代了纸张和邮政的物流, 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 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 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2.6 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和存储信息, 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 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 良莠不齐, 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 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 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

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 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实现资源共享, 节省开支, 提高系统的反应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全世界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型数据库有万余个, 这些数据库通过发达的网络向机关、团体、学校、公司以及个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金融信息、商业信息、文化信息等。从目前的状况看, 我国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比较匮乏。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令人满意, 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也有相当的成就。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推出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 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更是将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核心是“三维结构论”

20世纪90年代初, 卢泰宏教授提出, 信息资源管理 (IRM) 是3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 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 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文化的集成构成IRM的三维构架。

从技术角度来看, 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 主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即对应于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 其研究内容是新的网络信息系统和新的信息媒介以及网络信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分布、采集、组织、存储、检索、传播与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高速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 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 (提供者) 、信息消费者 (用户) 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的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 引起整个信息产业的革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 存在着供求关系、投入产出关系和费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网上的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遵循经济规律, 运用经济杠杆, 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经济管理, 使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现最优配置, 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 发挥最佳效益。对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 其研究方向是网络信息服务业引发的经济问题, 研究内容是Internet产业结构与管理、网络环境中的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市场的运行与管理等。

从人文角度来看, 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互协调, 将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 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 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 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改变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形成的只依靠技术的单一模式, 解决了许多技术手段无力解决的问题, 有助于克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 创造和谐、均衡、有序的信息环境, 并使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因此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 其研究对象是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践中, 这3种模式相辅相成,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网络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合理利用, 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 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摘要:本文在介绍网络信息资源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 从多个层次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体育课考试标准化下一篇:旅游产品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