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航拍

2024-10-23

电视航拍(共4篇)

电视航拍 篇1

一切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电影和电视尤其如此。影视作为影音技术体系的特性, 不仅神帝地潜藏于电影电视发展历史之中,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影视的意识形态、载体、审美感受方式和商业运作规范[1]。电视是光的艺术, 摄像师则是追光的舞者, 一个镜头的拍摄, 一次创作的过程, 就是与光影共舞, 就是与捉摸不定的实存之物的博弈。因此, 电视摄像创意可发挥的空间无限广阔, 而如果谈及航拍活动中的摄像创意, 因为借助空间的高度和非常人的视角和广度, 影像所能捕捉和呈现的状态则可能更加多变, 更加复杂。福建海峡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飞越海西》航拍纪录片, 在创意和拍摄过程中, 就充满了对高空摄影的把握和挑战, 本文就此纪录片详细阐述一下航拍过程中的摄像创意经历, 力图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创意管理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飞越海西》是福建省委宣传部立项, 省广播影视集团制作、海峡电视台承制的大型航拍纪录片。这个项目的策划从2007年年初开始, 最后成篇则在2009年国庆节前夕, 创作历时近三年。整个过程中, 有18个月的时间花在素材的设计和拍摄上, 镜头覆盖了福建省绝大部分的水陆区域, 拍摄的目标是要展示福建人文山水, 仅航拍素材就达到1600多分钟。然而, 《飞越海西》最后呈现给观众的200分钟的镜头, 许多已成难以复制的经典, 它就得益于整个过程中的摄像创意管理。摄像创意管理是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这在以航拍为主要拍摄手段的项目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飞越海西》的航拍过程可以得出一个重要启示, 即摄像创意管理至少具备三个层面的特质, 即主题性、计划性、应变性。

一、摄像创意管理需具备的特质之一:主题性

摄像创意管理的主题性直接来源于航拍活动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无所谓主题。一个航拍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它直接服务于项目动议之初确立的目标。《飞越海西》项目的目标是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 福建这个沿海省份的沧桑巨变, 这是整部片子的主题所在。航拍的目的就要展示福建的人文山水, 表现欣欣向荣的海西建设, 表现积淀深厚的福建文化, 以及在灿烂的历史天空下福建人的现实生活。摄像师按照这个主题要求, 首先从镜头色彩感情切入进行创意活动。

(一) 色彩色调的界定体现服务主题的摄像创意活动

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 不同的色彩和各种色彩之间的不同搭配方式, 表达不同的感情。根据相关研究, 色彩感情的产生, 主要源自人眼视网膜对红、绿、蓝三种感色纤维对物体反射光的刺激, 三种色彩的比例不同, 所引起的兴奋程度不同, 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感觉关系也不同[2]。这个摄像理论的前提, 具体到《飞越海西》的航拍创意, 变成了对素材镜头的色调界定, 摄制组将片子的主题与航拍主体结合起来考虑, 确定以绿、蓝和土黄为主色调, 绿色表述生态和生机, 蓝色表达开放的理性和气质, 土黄言说人文历史和当下的和谐社会生活。《飞越海西》是一部长达200分钟的片子, 主要按行政地理区块分成8集, 其间的山区与沿海、城市与乡村、自然与人文、历史和产业的面貌各不相同, 落实到成片里, 这些不同的景观就要担负不同的表现功能, 即表现不同主题的任务, 因而它们需要差异的色调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彰显不同的内涵。比如, 武夷山、戴云山是福建山区的主体部分, 摄像师为表现福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选择绿色为主色调, 重点突出这两条大山脉苍茫的绿色, 表现亘古不变的朴野意象。又如, 厦门是全国开放最早的城市, 又是位居沿海, 摄像师就以蓝色为主色调, 突出它的外向气度, 更凸显它的理性特质。凡此种种, 从各个侧面合力表达“我们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这样一个价值理念。

(二) 严格按照主题先行的步骤来施行摄像创意管理

摄像创意管理的主题性, 是按着主题、创意、管理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和逐步展开的。它必定是主题先行, 各个环节、各个细节按着主题的要求来实施。这样的管理操作步骤不仅体现在色彩基调的界定上, 还体现在了拍摄主体的选取, 构图、景别的创作, 以及摄制组的组织架构上。《飞越海西》摄制组紧扣项目主题, 在拍摄制作的各个环节, 做到主题先行。首先, 按照主题设置来将片子细分成各个表现部分, 逐个论证其主题思想和情感定位;其次, 在拍摄过程中, 严格按照既定的段落主题风格进行实施;最后, 后期制作根据拍摄素材, 选取符合主题性突出的镜头进行加工和组合, 完成最后的主题性把关。纪录片《飞越海西》其突出特色是在色彩感情方面的创意成功, 一个关键的经验是对摄像创意管理的主题性, 始终做到心中有数, 运筹帷幄, 按主题的要求对摄像创意实施管理。

二、摄像创意管理需具备的特质之二:计划性

我国航拍的历史不长,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有新闻单位租用直升飞机等载人飞行器进行航拍。改革开放后, 航拍活动发展较快,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我们都可以看到航拍的影像镜头, 但是, 租用直升机航拍, 不但风险大、成本费用高, 而且不能确保飞行一次就成功。所以, 摄像创意管理的前期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计划性要求下产生的一道制作工序, 是关切一个项目成败的重要命题, 它直接导源于摄像创意, 换句话说, 摄像创意一经确立, 计划性就伴随而来。一个项目的摄像创意带来的是一系列工作单元和无数的工作细节, 摄像创意落实在具体的工作计划中, 就是所谓的“规定动作”。规定动作要做好, 踩点调研不可或缺。在这一点上, 《飞越海西》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2007年5月, 在策划文本刚刚成型的时候, 摄制组就兵分四路, 对闽北、闽西、闽东、闽南四个地理区块进行长达三个月的踩点。摄像师将这次采集的信息分为列三项, 第一项是主体的地理信息, 包括地理方位、地貌现状、海拔高度以及主体所属航线等内容;第二项是主体的人文历史和当下经济社会动态, 包括各地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历史气象、产业特色等;第三项是摄像参考机位和飞行线路, 包括拍摄的季节、时刻以及可能的气象条件。踩点结束后, 摄制组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 最后确定了拍摄计划。这一份以摄像创意为核心旨归的拍摄计划, 在未来18个月的航拍中基本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动, 最关键的因素是得益于踩点的精细和综合分析的较高科学性, 它使摄像创意得以原滋原味地体现, 也为摄像师的现场发现和即兴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摄像创意管理计划性所指涉的内容中, 前期踩点和计划制定无疑居于核心地位, 但仅这两点还不够, 它另一个重要方面, 体现在专家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在这一点上, 《飞越海西》摄制组邀请到来自国内很多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 他们的宝贵意见为《飞越海西》赢得最后的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 摄制组对专家的意见, 采取的是“从谏如流而不盲目苟同”的方针, 始终以项目的主题需要和创意计划性实际要求为主要参考指标。《飞越海西》的拍摄过程表明, 一个摄制组的创作管理, 专家不可或缺, 但须以任务的拍摄计划为考量, 使用什么样的专家以及如何判别使用专家的意见, 对项目有极大的影响, 这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表明, 摄像创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组织管理领域的课题。

三、摄像创意管理需具备的特质之三:应变性

摄像创意管理的变动性特征, 实际上摄像师的现场发现和即兴创作产生的课题。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 “一个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世界变动不居, 事物的状态不断变化, 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之前, 摄像师总是与变化同行, 总是在变化中获取新的创意。在此过程中, 摄像师对拍摄主体的变化是否拥有足够的认知和预判, 是否成竹在胸, 是否能抓住景物瞬息万变的那个最美时刻成为了拍摄步骤的关键环节。在一个项目运作中, 如果对摄像创意管理的变动性特征认识不足或者把握不够, 很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成功, 甚至前功尽弃。相反, 如果摄像师认识到位准备充分, 常常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 让整体项目创作锦上添花。

(一) 飞机、摄像系统和摄像师三位一体

《飞越海西》在摄像创意阶段, 就着手计划拍摄一些地区和景物的航拍特写镜头, 因为这是航拍, 是一般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拍摄方式。之所以提前确定下这部分内容, 是因为摄制组使用的设备是直升机和陀螺仪摄像系统, 镜头的稳定性很高。例如, 在拍摄湄洲妈祖石像时, 原先的创意计划仅仅是拍摄妈祖头像的正面特写, 飞机沿着石像顶部正面飞过即可实现, 但当飞机升空后, 呈现在摄像师眼前不仅有妈祖石像, 还有广阔无垠的蔚蓝色大海, 摄像师被眼前的景色感动了, 临时决定改变拍摄方案, 绕着石像拍特写, 在大海的背景下, 将海神妈祖安祥智慧博爱的神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就航拍而言, 摄像师的取景构图在飞行状态中实施的, 摄像师能否贯彻创意, 能否在变动的环境条件下应对自如并出新出奇, 精良的设备固然是一个前提条件, 而能否做到飞机、摄录系统和摄影师三位一体, 才是根本所在。在《飞越海西》中, 类似于妈祖石像拍摄创作场景, 不断在武夷山、戴云山、泉州港等区域出现。

(二) “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

摄像创意管理的变动性特征是一个变与不变的命题, 是“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辩证关系。只有“规定动作”做得扎实, 才能发现可以做的“自选动作”。一切都在计划中, 一切经典都不在计划中。具体而言, 在《飞越海西》摄像创意管理中, 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气象条件, 可以说整个拍摄过程是一个与“天公”的博弈, 但经典镜头多半产生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在瓷都德化时, 面对云山雾罩的天气条件时, 飞机从300米高度拉升到2100米, 拍到了白雾像瀑布飞流直下的壮丽景观。在这里, 摄像创意的“规定动作”, 就是按照拍摄计划用什么手段去表现主体, 而“自选动作”在环境条件变动时的当机立断。拍瓷都德化是这样, 拍武夷九曲、拍台湾海峡是这样, 整个航拍过程都是这样, 因为对变动性特征了然于胸, 使摄像创意的管理做到了管而不死, 越管越活, 不断出新出奇。

四、结语

影视技艺是指影视创作或影视运作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技术手段, 艺术才能以及管理策略、营销方针的总和[3]。摄像创意管理的诸多特征表明, 摄像创意是可以控制的, 控制的目的, 既是保证项目的实施少走弯路, 又是获取经典素材的重要策略。同时, 《飞越海西》的摄像创意管理实践也表明, 这是一个具有使用价值的课题, 需要更多专门的研究, 本文聊作“浅谈”, 抛砖引玉, 以待方家。

摘要:一切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电影和电视尤其如此。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立项,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制作、海峡电视台承制的大型航拍纪录片《飞越海西》, 以航拍为主要拍摄手段, 摄像创意管理贯穿项目的实施全过程。从《飞越海西》的航拍经验中,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重要启示, 即摄像创意管理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特质, 即主题性、计划性、应变性。

关键词:电视航拍,摄像创意管理及运用,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1]李道新.影视批评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35.[1]李道新.影视批评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35.

[2]刘恩御.电视色彩学[M].北广出版社, 142.[2]刘恩御.电视色彩学[M].北广出版社, 142.

[3]李道新.影视批评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38.[3]李道新.影视批评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38.

航拍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使用 篇2

一、航拍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优势

1. 航拍有很大的升空高度,能对大范围的新闻行动进行直播

对于一些大场面的新闻行动,以往电视直播都利用周边楼宇、高架升降平台、消防平台车等方式架设高架机位取得全景画面。这么做一是高度有限,二是对场地要求高,三是一旦固定,升降移动都很困难。而航空器可以按要求在5—1000米的高度范围内任意升降,方便快捷。有了一定的高度,拍摄主体和周边环境的关系就会一目了然。2013年6月27日,江苏省政府在南通洋口港进行了“2013·南黄海搜救综合演习”,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科目最多、险情级别最高、环境最为复杂的一次海上搜救综合演习,演习海域面积达到50平方海里。岸边最高点只是一座二层小楼,这一海域风力达到7级,浪高4米,岸边不可能设置高架升降平台、消防平台车等设备。如何将这一大场面通过电视直播呈现给电视观众?南京电视台直播团队在以往多年重大新闻直播经验的基础上,在参演直升机上架设了直播机位,并利用多频点全向微波技术,将各种方位高度的航拍画面适时传输回转播车供导播切换,将演习的宏大场面逐一展现。

2. 航拍移动便捷,能对长距离的新闻行动进行直播

飞行器具有可移动,速度、方向可变化的特点,因此航拍与转播车地面固定机位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长距离的电视直播,优势更加明显。2013年8月2日,亚青火炬在南京传递。为了体现南京特色,传递路线为玄武湖湖面——环湖路——明城墙,总长6.5公里,湖面和明城墙上,传统的移动微波转播车无法使用,采用固定机位接力不仅要投入大量转播车,画面效果也会很呆板。为了确保这场直播的精彩,南京电视台直播团队利用六翼飞行器,携带高清摄像机升空至湖面和古城墙上空约30米的高度,对每一棒火炬交接、传递进行航拍,并利用广电“白频谱”将信号实时传回转播车,大大丰富了转播画面。2013年7月1日宁杭高铁开通当日,央视联合杭州台、南京台进行新闻直播行动,在高铁跨太湖铁路桥附近,央视使用了三角翼飞行器,对通过大桥的高铁列车进行了追踪航拍,展现了宁杭高铁的速度和沿线自然风景。

3. 航空摄影不受场地限制,能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进行直播

我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受众对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受灾情况、抢险进展十分关注,而此时灾区的道路条件很难让电视直播车抵达现场,航拍不受地面场地条件限制,解决了这一问题。2013年,央视在芦山地震和东北大水的新闻直播中多次利用三角翼、遥控飞艇等飞行器,对灾区情况进行航拍,及时将灾情和救援进展传递给电视观众。当重大火灾、车祸等突发事件发生,出于救援、安全的需要,进出现场的道路往往很快被封锁,电视直播车很难到达中心区域,此时航拍直播的优势十分明显。2011年,南京台在进行南京风光专题片航拍中突遇新街口一家大商场发生火灾,摄制组立即飞赴事故现场上空,将火灾扑救全过程完整记录下来,在当晚新闻节目中播出,虽然没有做到直播,但航拍到的火灾扑救第一手画面也让观众耳目一新。

二、电视新闻直播的航拍手段

1. 直升机。

目前国内常用机型有R—44、直九、罗宾逊等,分属于部队、公安、海事救援等部门,在重大活动电视直播中使用较多。

优点:空中停留时间长;飞行高度高、速度快、作业面积大;负载大,可携带大型摄像和传输设备,画面质量高;可进行多种复杂飞行动作拍摄;安全性好。

缺点:报批难度极大;费用高;对气象要求较高,飞行高度受限(高度必须保持在200米以上)。

2. 无人多桨飞行器、动力气艇。

目前常用的有六桨、八桨,蓄电池提供动力,地面遥控飞行。

优点:使用方便;操作简便;费用较低;飞行高度受限较少(1—500米之间)。

缺点:空中停留时间短;飞行速度慢;负载小,无法携带大型摄像设备;拍摄精度不高;安全性差。

3. 载人三角翼、动力伞。

飞行员携带航拍设备进行空中拍摄。

优点:机动灵活;飞行距离较长;适用范围广。

缺点:飞行速度慢;负载小,无法携带大型摄像设备;拍摄精度不高;对气象要求较高。

4. 航拍直播信号无线传输设备。

目前常用的是移动数字微波2GHZ(功率10—30W)。广电“白频谱”也可以将信号实时传输,“所谓的白频谱是指空闲电视广播频段,即在470MHz与790MHz之间,为避免电视广播之间相互干扰的空闲频段。有效地利用这一频谱资源,对于无法使用无线宽带的乡村地区以及地理盲区尤其重要,只要有电视信号,就可实现高速上网。”[1]随着无线4G技术的成熟,今后航拍直播信号的传输将更为便捷。

三、电视直播航拍的操作要素

1. 飞行线路事前沟通,提前制定详细的直播方案

航拍具有特殊性,电视直播开始后,导演、导播与飞行器操控人员的联络比较困难,飞行器升空后的飞行线路也无法做到即调即飞。由于是直播,活动场景稍纵即逝,不可能反复拍摄同一场景。因此,航拍直播前的沟通十分重要。一是要提前查看直播现场,结合直播活动内容和时间点,对航拍飞行器的飞行路线进行规划,并制定详细的直播脚本。二是要进行演练,对飞行器的卡位、航拍画面与其他画面的切换进行磨合。

2. 技术上的对接,直播信号的测试

航拍电视直播不同于一般航拍,它牵涉到视音频信号的无线传输,可能会对飞行器飞行安全、地面指挥员和飞行员之间的通话产生干扰,航拍人员、摄像器材的重量、左右配重会对飞行器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航拍直播前的技术对接也十分重要。除了传输频率频谱的调整,航拍器材、人员的重量都要精确计算。针对无线信号传输可能出现的盲区,也需要在试飞演练时进行测试。

3. 确保飞行器的绝对安全,要有备份直播方案

无论直升机还是多桨飞行器、三角翼,都受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飞行条件如不具备,绝对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强行起飞。直播前,要制定备份方案,一旦无法进行航拍直播,采用其他手段来替代航拍画面。

注释

电视航拍 篇3

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应用广泛,如新闻报道、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水资源开发、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业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护与监测、公共安全、国防事业、数字地球以及广告摄影等领域。那么,航拍到底在新闻报道中有哪些益处呢?

一、它能够让观众拥有上帝之眼,换个视角看世界,展示大范围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很多的视频和图片,从视角上来说,它们大多是平面化的。虽然技艺高超的摄像师也能拍摄出较为不错的影像作品,但总体上来说,在目前这个视频信息及图片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看多了总是从平视或者几乎平视的这个角度拍摄出来的视频或者图片,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同时一些大环境、大区域场景的表现,对于身处地面的摄像师来说很难一次性展现其全景。但有了航拍就不一样了,由于拍摄机位的高度自由,可以从几米高一直升到几百米,还可以在运动中拍摄,以这样独特的角度拍成的视频和图片,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其规模、风貌、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冲击力,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2016年6月24日是农历五月二十,每年的这一天,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与无为县陡沟镇都要举行盛大的民间龙舟赛,当天有近百条龙舟参加比赛,观众更是达到了10万人,场面宏大,比赛激烈。含山电视台很好地利用了航拍飞机,让整场活动尽收观众眼底,给人以无比的视角冲击。

二、航拍无人机移动方便快捷,有利于长距离跟拍

此前,拍摄运动画面往往借助轨道车或摇背等,但它们都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移动,要想拍摄大范围内运动的场景,航拍无人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2016年5月29日,安徽省含山县举办了中国褒禅山国际户外旅游节,其中有山地自行车骑行、跑山赛及徒步走等项目,每个项目的战线都很长,如山地自行车骑行距离达到26公里。为了拍摄好这场活动,含山电视台除了在不同的地点设置了一些固定机位外,更是发挥了无人机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但跟拍了整个活动,同时对风景秀丽的景区风景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展示,大大丰富了画面内容,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三、不受地域等条件限制,对大的自然灾害进行拍摄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发,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普通百姓,对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受灾情况和抢险的进展都十分关注。由于受方方面面的条件限制,这时航拍无人机往往成了最佳的拍摄工具。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现场一片惨烈。事故发生后,各路记者纷纷赶赴事故现场,而摄影记者携带装备里的无人机,其在极其复杂的现场环境中为第一时间呈现事故现场图像、及时判断了解受损情况、快速高效完成任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1]

航拍有这么多好处,如何用好无人机也很有讲究,至少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了解相关规定,依法依规进行航拍

在美国,微型无人机飞行高度不得超过500英尺(约150米);澳大利亚规定,无人机只能飞行在距离民众30米以上,120米以下的低空领域。中国对无人机飞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如《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低空域使用管理规定》规定等,并且还在逐步完善中,如无视法律规定,违规飞行必须受到法律的惩处。例如,2013年12月29日,首都机场以东空域出现一不明飞行物,导致首都机场十余班次航班延误起飞、两班次航班空中避让。北京军区空军组织各级指挥机构和部队共1226人参与处置,2架歼击机待命升空,2架直升机升空,雷达开机26部,动用车辆123台。后经查实,飞行物为一架经航模改装的无人机进行航空测绘。最终,郝某等三人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刑。[2]

(二)避免“炸机”,做到安全第一

操控无人机绝对是一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可能“炸机”,业内人士常戏称为“炸鸡”,最悲剧的莫过于失联。其实,大多“炸机”都与操控不当有关。

航拍起飞前要做好以下几点:桨叶及电池安装是否稳固、云台可视可控、指南针是否要校准、卫星数量有几颗、信道情况是否正常、电池电量及电压是否正常、限高限远设定、返航设置、返航点位置确认、观察并熟悉飞行空域及地面情况等。

航拍飞行中则要时刻关注电池剩余电量、飞行高度和距离、飞行器和障碍物的关系、飞行器的位置、飞行器的飞行方向、飞行器是否在目视范围内、是否有遮挡信号传输的物体等。

除此之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都要选择在人员较少的地方,至少有5*5米的空地,特别要远离儿童,如果人碰到高速旋转的无人机桨叶很容易受到伤害。笔者就亲眼见到一架无人机在降落时偏离了位置,桨叶将一根有成人大拇指粗的茶树枝轻松地切为两截。

总之,用好航拍无人机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可以让人们从更加广阔的视角理解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张文礼.巨大的航拍优势成为摄影爱好者新宠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N].中国质检报,2016-03-03.

无人机航拍之“上帝视角” 篇4

一段时期, 原本只出现在大型纪录片和影视作品中的航拍镜头, 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节目里, 以俯瞰的角度向观众介绍新闻现场, 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业内人士称之为“上帝视角”。

▲台湾高雄爆炸航拍截图

▲江苏昆山爆炸航拍截图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 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 获得俯视图, 航拍的摄像机可以由摄影师控制, 也可以自动拍摄或远程控制。以往, 航拍所用的平台包括飞机、直升机、热气球、小型飞船、火箭、风筝、降落伞等。航拍图能够清晰表现地理形态, 给人统揽全局的俯视视角, 因此, 除了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环之外, 也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生态研究、城市规划等方面。

航拍对于日常电视新闻报道来说, 是非常好的一种拍摄手段。首先, “上帝视角”的形态, 可以让记者更为全面地了解新闻现场的面貌, 也能给观众带来异乎平常的视觉体验, 提升新闻节目的画面质量。其次, “上帝视角”的形态, 可以让记者掌握普通拍摄工具无法或很难拍摄到的内容,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比如, 怪叫不断的楼房顶上到底有什么东西, 大门紧闭的非法生产窝点大院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再者, 仅仅从技术角度来说, 航拍可以实现大型摇臂、地面滑轨、飞猫索道摄像系统等多种大型设备的功能, 甚至效果比这些设备更强大。

但对于电视台来说, 航拍是一个“高大上”的技术手段。固定翼飞机、直升飞机、热气球、三角翼, 这些飞行器材价格昂贵、体型庞大、操作技术要求高、报批手续繁琐、危险性大, 还要在飞行器上安装用来佩挂摄像机的云台, 配备经验丰富的摄像师, 这一套流程下来, 要数万、数十万的费用。从找设备、报批、飞行, 再到新闻制作, 没有一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 而且画面的稳定性和流畅程度难以保证, 这些对于高速运转、以快取胜、经费紧张的新闻机构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 要想在日常电视新闻报道中使用航拍技术, 价格适中、方便携带、易于操作、画面平稳、危险性小等要素必须考虑。

随着电子飞控技术的发展, 用航模挂载带有摄像功能的照相机进行航拍已经完全具备条件。目前, 国内的大疆科技、零度科技、Xaircraft等公司已经制造出了集单片机技术、航拍传感器技术、GPS导航航拍技术、通讯航拍服务技术、飞行控制技术、任务控制技术、编程技术等多技术于一体的飞行控制器, 这些飞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之相对应, 一些工业化制造程度很高的多旋翼飞行器开始量产, 例如大疆公司的S1000、S800evo, 零度公司的E1100、High One, 这些产品的价格普遍在3-5万元, 一些万元以下的飞行器也量产推向市场, 例如大疆公司的Phantom Vision飞行器, 单机只要3000多元。使用相关飞控系统的DIY航拍设备也越来越多, 价格更低, 承载能力更高, 便携性更强。

▲南京长江二桥拥堵视频截图

这些设备有的可以折叠起来, 放到轿车后备箱就能运输, 有的可以装在背包里随身携带, 飞行高度最高可以达到1公里, 最远可以达到3公里, 经过简单的培训, 单人或者双人操控都非常方便。而且, 这些设备采用了带有GPS功能的飞控系统, 飞行稳定, 拍摄画面流畅, 飞出操作半径或者遇到突发状况后, 可以自动返航或者人控启动返航, 安全性较高。平常将锂电池和相机充好电, 遇到突发新闻或者需要航拍的新闻, 只要没有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 这些小而灵的航拍无人机都能够迅速投入采访拍摄。

以突发新闻为例。每年的“五一”长假, 南京长江二桥高速公路拥堵的场景都是各家媒体必不可少的新闻内容, 但由于二桥收费站附近没有什么高大建筑物作为拍摄点, 所有的电视画面都是从地面近距离拍摄, 无法展现车辆拥堵的壮观场景。今年“五一”, 笔者第一次将挂载高清摄像机的四轴飞行器运用到了南京长江二桥堵车的新闻中。

在接到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负责人交派的任务后, 5月1日早上7点, 笔者携带飞行器来到距离长江二桥十公里左右的玄武大道上桥口附近, 站在高架桥下, 远远就能听到桥面上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 直觉告诉我, 堵车了。以传统手法, 带着摄像机开车上高速公路跟随拥堵的车流, 非常费时费力, 且难以从车流中脱身。总重量不到两公斤的飞行器上天之后, 通过地面的图传接收装置, 往长江二桥方向高速公路大拥堵的场景完全展现在眼前, 操作飞行器和云台, 高空、低空、近景、远景、动态等各种新闻画面短短十分钟之内就全部拍摄下来。上午10点, 带着飞行器来到长江二桥收费站, 从百米高空到十米低空, 各个角度的堵车画面都非常震撼, 也引来很多媒体同行围观。当天《零距离》节目中《假期第一天:带您从空中看高速路况》的报道, 以飞行器的飞行路径为顺序, 穿插记者现场出镜、受拥堵车主、发生碰擦车主和交警的采访, 一气呵成。

此外, 《市民支招:景区拥堵休闲另有去处》、《外墙古色古香墙内垃圾成山》、《新客运站突然搬迁的背后》等日常新闻也因为航拍技术的运用, 突破了传统摄像机难以达到的视界, 实现了画面和稿件质量的大提升。

南京玄武湖公园清淤整治项目, 大量泥浆被非法倾倒, 但泥浆如何被抽到船上, 设立在公园内部的大型泥浆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每天有多少泥浆车运输, 如何运输?施工现场严格封闭, 大门紧锁, 无法通过摄像机正常拍到, 这时, 飞行器起了作用。记者以游客身份将飞行器带到玄武湖公园内, 在靠近泥浆池的地方放飞, 相机准确清晰地拍摄到了泥浆被清理、运输的过程, 以及相关运输车辆的牌照号码和公司名称, 为后面为期多天的暗访跟踪提供了线索和思路。今年5月12日晚, 《玄武湖泥浆“流向”了哪里?》播出之后, 航拍画面为这个舆论监督类报道增色不少。

上一篇:幼儿球类游戏下一篇:汽车排放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