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净水

2024-10-18

饮用净水(精选7篇)

饮用净水 篇1

为了解招远市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状况, 为规范纯净水生产销售企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08、2009年6月和11月对招远市31家纯净水生产企业生产的144份桶装饮用纯净水进行抽样检测,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市售桶装饮用纯净水144份。

1.2 方法:按照GB 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与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检测情况

共分析144份, 合格率为74.31% (107/144) , 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合格率分别为74.31% (107/144) 、93.06% (134/144) 、97.22% (140/144) , 三项均不全格的为2.78% (4/144) , 亚硝酸盐及氯化物不合格率为1.39% (2/144) 、0.69% (1/144) , 其余项目均合格。

2.2 年度检测情况

2008年度共检测83份,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合格率分别为68.67% (57/83) 、90.36% (75/83) 、96.39% (80/83) , 氯化物、亚硝酸盐不合格率分别为1.20% (1/83) 、2.41% (2/83) , 2009年度共检测61份,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合格率分别为81.97% (50/61) 、96.72% (59/61) 、98.39% (60/61) , 2009年度氯化物及亚硝酸盐均合格。

2.3 季节检测情况

6月份合格率为62.50% (50/80) , 11月份合格率为89.06% (57/64) , 差异有显著性, χ2=13.14 P<0.05。

3 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 桶装饮用纯净水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污染, 而且受季节影响明显。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要求, 把好生产厂家的发证关, 打击违法经营, 杜绝无证制售纯净水现象;对生产厂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帮助厂家建立合格实验室, 对生产中各环节进行控制, 从根本上提高厂家自身卫生管理工作能力;加大监测力度, 不定期对生产厂家纯净水卫生质量抽样监测, 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及时向厂家反馈信息, 确保消费者饮用安全卫生的纯净水。

饮用净水 篇2

为了保障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及在校期间的饮水安全,防止在饮水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安全事故,经班委会成员研究决定,特制定教室里饮水的相关事项,本事项在班级安全主题班会上通过,达成共识.具体内容如下:1、2、3、本班指定一名热爱集体、责任心较强的同学为管理员,确保饮水安全。管理员应每天保证饮水机表面无灰尘、无污渍、干净卫生。

在饮水过程中若发现水有异味或饮水机有异常,应立即断开电源,并及时告诉老师。

4、在校期间,任何学生不能将污水、墨水或其他有害同学的物品放入水桶中及出水的龙头处。

5、同学们发现饮水机里的桶装水用完了,要通知管理员马上关掉电源,及时请学校老师换上水。

6、因班级人数较多,同学们在盛水时要排队依次进行,不得拥挤,以免造成饮水机水桶倒下、及开水烫伤同学等事故。

7、桶装纯净水只能是本班同学在校期间的生活饮水,不得让其他班级同学饮用,更不能另有他用,如浇花、洒水拖地、装入玩具里、随意相互泼水玩耍等。温馨提示同学,红色按钮是开水出水口,蓝色按钮是温水出水口。

8、下午放学后,管理员要及时关掉饮水机电源,同学们要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9、特别指出,班级里有同学违反了注意事项中的第4条、第6条、第7条,伤到自己,由本人家长承担一切责任,如果伤害到别的同学,所产生的的费用由肇事者家长全部承担。

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减弱免疫力等 篇3

这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认为,过分强调人们喝纯水、蒸馏水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水会在滤去各种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将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会减弱免疫力,以至引发桌些疾病。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都明确规定不能饮用超纯水、蒸馏水。

金日光经过多年的科学实验证明,麦饭石、天青石、花岗岩等矿岩溶出的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当这些微量元素的相对比例达到一定的临界状态时,就能使水形成理想的结构,金教授称之为“生态矿溶水”。这种水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铁、锶、锌、铜、碘、钠、镁、钾的含量非常高,同时又保持非常强的自净能力。金目光认为,应该提倡制售饮用生态矿溶水,以利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戴太阳镜或帽子可免患白内障

根据美国一项新研究,戴太阳眼镜或有沿的帽子可以显著减少紫外线刺激,减少白内障发生。

一项研究显示,不戴太阳眼镜或有沿的帽子的渔民罹患白内障的机率是其他渔民的3倍。另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即使是难得在户外活动的人,如果不遮挡阳光对眼睛直接照射,他们罹患白内障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

饮用净水 篇4

2反渗透的标准操作规程

2.1预处理部分

2.1.1原水箱:原水箱每月清洗一次。

2.1.2原水泵:反洗单独使用及运行时使用。

2.1.3多介质过滤器:①多介质过滤器产水量及产水质量不合格时, 需反洗一次。 (开启原水泵, 先反洗后正洗, 正洗完毕后再运行。) 反洗及正洗排水必须清澈, 无明显颗粒。②活性炭过滤器: (多介质过滤器处于运行状态下进行) 活性炭过滤器产水量及产水质量不合格时, 需反洗一次。 (开启原水泵、多介质过滤器在运行状态时, 先反洗后正洗, 正洗完毕后再运行。) 反洗及正洗排水必须清澈, 无明显颗粒。注:因复合膜不耐余氯, 炭过滤器的作用是除余氯, 因此绝不能用未经过炭过滤器的水进入反渗透膜, 否则膜的损坏无法恢复。

2.1.4精密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的滤芯一般90天或每个过滤器的压力降大于0.1MPa时更换或清洗一次。

2.2反渗透装置的运行运行前确保反渗透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毕, 预处理系统各阀门处于运行状态。

2.2.1全自动运行时开机:一级:原水泵启动、延时启动高压泵, 加药泵启动, 电动慢开门开, 检查流量、压力、电导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液位自动控制:一级水箱无水, 原水箱有水, 设备启动, 不具备条件是不启动。二级:二级高压泵启动、p H调节加药启动, 检查流量、压力、电导率达到额定值;液位自动控制:终端水箱水满停机, 无水启动, 中间水箱无水, 二级高压泵不启动。

关机:一级:高压泵关闭、同时开启快冲洗电动阀, 延时关闭快冲洗电动阀、原水泵;液位自动控制:运行中, 原水箱无水或一级水箱水满, 设备停机。二级:二级高压泵停止、PH调节加药停止。

2.2.2手动开机:一级:原水泵启动、高压泵启动, 加药泵启动, 进水电动门开启。二级:二级高压泵启动、p H调节加药启动, 使流量达到额定值。注:①自动时各泵运行受各种罐的液位条件控制, 条件满足时即自动开启。②手动时各泵运行不受各种罐的液位条件控制。③各加药装置的药液浓度应每次相同, 加药泵调节完毕后勿随意变动。注:反渗透运行时清洗水泵开关一定要处于关闭状态, 否则会烧坏清洗水泵。

2.3关机:高压泵停、原水泵停。预处理控制是手动的:关闭原水桶前的自来水进水阀。注:预处理若是自动控制, 则主机电源需24h通电, 即RO的总电源不能关闭, 但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可以关闭。

3加药的药剂调配及加药泵的调节

3.1常用化学加药的常用药剂及加药量计算

3.1.1化学加药的常用药剂:①凝絮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 (PAC) 、硫酸亚铁、硫酸钾铝。②p 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③阻垢剂:六偏磷酸钠 (SHMP) 、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酯。④除氯剂:亚硫酸氢钠、活性炭。

3.1.2化学加药量的计算

凝絮剂加药量

铝盐、铁盐的加药量可按以下含量计算:10~70mg/L阻垢剂加入量 (按每立方处理水消耗100%Na3PO4的克数计) Na3PO4=54.7 (Hc+0.18) (g/m3)

其中:54.7—磷酸三钠的当量;

Hc—磷酸三钠处理前水的残留硬度, 毫克当量/升;

18—磷酸三钠过剩量, 毫克当量/升。

其中:A—为加碱前碱度 (mg/L, 以Ca CO3计) ;

c (CO2) —加碱前CO2浓度 (mg/L) 。

除氯剂加入量

1mg/L的Cl2要求1.465mg/L的Na HSO3。

3.2常用药剂的配制

凝絮剂加药量

常用聚合氯化铝 (PAC) 作凝絮剂, 配制1~6% (g/ml) 的溶液, 按每吨水加1~7g铝盐加入。 (按流量大小配制1~6%的溶液, 流量越大浓度越大。)

p H调节剂加入量 (以Na OH量计)

常用Na OH作p H调节剂, 按流量大小配制成0.5~2% (g/ml) 的溶液, 按电导率曲线图调节加药量。

3.3加药泵的调节

加药泵通过面板按键调节。

4反渗透的调试操作规程

4.1在反渗透系统调试前应做好的工作①各有关电源连接完好 (含各种计量泵、高压泵) 。②反渗透装置前的所有管道与设备冲洗完毕, 并且这些设备调试完毕并运行正常。③各有关药液均已配备妥当。④运行监督用的有关试剂和仪器均已准备好。⑤反渗透高压泵前的联锁、报警和在线分析控制仪表正常, 报警点已设定好。

4.2反渗透装置的调试步骤①利用低压水流冲洗反渗透压力容器及RO装置的有关部件。②安装人员戴上合适的手套、安全眼镜和穿上安全靴, 把膜元件从密封的塑料袋中取出, 按照水流方向依次推入压力容器内, 装在膜元件和压力容器两边端板上的密封圈应涂上甘油作润滑。③膜元件在未使用前是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 抽真空保存或保存液保存, 保存液含有1.4% (以质量计) 亚硫酸钠溶液消毒, 并有18% (以质量计) 的甘油, 该消毒溶液可能引起眼睛受刺激和皮肤过敏。因此, 把膜元件从塑料袋中取出时应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 以免受到损伤, 如果不小心眼睛受伤, 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洁水冲洗15min, 并送往医院。④膜安装完毕后进入试运行。

4.3典型开机顺序①系统进入开机启动程序前, 在确保原水不会进入元件的条件下, 彻底地冲洗预处理部分, 冲掉杂质和其它污染物, 按开机前的检查内容进行。②检查所有的阀门并保证所有的设置是正确的, 给水压力控制阀和浓水阀必须完全打开。③采用低压、低流量赶走膜元件内和压力膜壳内的空气, 冲洗压力为0.2~0.4MPa (30~60psi) , 冲洗过程中的所有产水和浓水排入合适的排放水收集处 (只开增压泵, 不开高压泵) 。④在冲洗操作中, 检查所有管道连接处和阀门是否有渗漏点, 需要时再次紧固连接处。⑤系统冲洗至少30分钟之后, 关闭进水压力控制阀。⑥再次确认浓水阀是位于打开位置。⑦缓慢地打开进水压力控制阀 (进水压力必须低于0.4MPa/60psi) 。⑧启动高压泵。⑨慢慢地打开进水压力控制阀, 增加进水压力和进水流量直至设计值, 但升压速率必须低于0.07MPa (10psi) /秒, 继续让所有产水和浓水排入合适的排放水收集处。⑩缓慢地关闭浓水阀直至产水与浓水之比接近设计比, 但不要超过设计比 (即回收率) 。检查系统压力以确保不超过设计上限。輥輯訛重复步骤9和10直到系统达到设计的产水量和浓水量。輥輰訛计算系统回收率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輥輱訛检查化学药剂的添加量, 如阻垢剂, 测定进水的p H值。让系统运行一个小时。輥輲訛记录第一组所有的运行参数。輥輳訛检查每一支压力容器产水电导值, 判断出任何一支不符合预期性能的压力容器 (如压力容器O型圈的泄漏或其它故障的证据) 。輥輴訛在操作24至48小时后, 查看所有的工厂性能数据, 包括进水压力、压差、温度、流量、回收率及电导率 (请参见记录保存) 。同时对进水、浓水和总系统产水取样并分析其组成。輥輵訛比较设计值与系统性能值。輥輶訛确认机械和仪表的安全装置得到合适的操作。輥輷訛将产水从排放下水道转换到正常运行位置。輦輮訛将系统设定成自动操作。以步骤16至18获得的初始性能资料作为今后评估将来系统的性能参考, 在操作第一周内, 定期测量系统性能, 以确保在这一关键起始制动阶段系统处于合适的性能范围内。

5结语

当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饮用纯净水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双极反渗透系统作为一种成熟的纯净水生产技术, 被应用至多个生产领域, 如蒸馏水制备、化工工艺的浓缩、锅炉补给水的除盐、医药行业用水的前期制备等。与传统的纯净水生产工艺相比, 该技术具有运行稳定、产品水质质量高、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受到了使用者的一致欢迎。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饮用纯净水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重点介绍了用双极反渗透系统生产纯净水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

关键词:饮用纯净水,生产,工作原理,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孔祥国.反渗透法制纯净水的原理及工艺流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05) .

[2]周彦兵.纯净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与安全控制措施[J].科技风, 2012 (24) .

饮用净水 篇5

饮水新国标为何难以推进?

新国标在2007年正式提出时,考虑到改造和升级的难度,给予供水行业5年的改造期,如今大限已至,供水企业的设施改造进展如何?

是什么原因让有关部门松了“口”,愿意让这本该强制的新国标再加3年“缓冲期”。虽然近日诸多媒体热议“水价成本”问题,对于“虚胖”的城市居民饮用水价,有关部门确是应该认真核算成本,给水价减减肥。但面对高昂的管网改造费用和实施难度来说,这3年的缓冲期似乎并不长。

行业普遍亏损,无法负担高额的改造费用,自从中央财政大幅度减少对地方建设的投入之后,水厂的资金来源只能依靠提高水价的单一来源。粗略算一下便知道仅是新国标方面,全国范围的设施改造费用就高达2500亿元左右。对于这笔数字,广西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秘书长周曦表示,“对于那些连3000元钱的水厂改造费用都拿不出,还要向市级申请的贫困县,让他们自己动辄近亿元去购买水质检测设备和大规模更换管网,他们是没有动力也没能力的。”

对于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主要三点,一是水厂设施陈旧,二是管网老化,三是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全国95%以上的公共供水厂是在饮用水卫生新标准颁布之前建设的,出厂水水质是按照198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35项指标设计和建造的,水源水质和处理工艺均难以保障出水达到饮用水卫生新标准的要求。”杜鹰表示,“此外管网老化,漏损和二次污染也很严重,同时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也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不能及时清洗消毒,导致水质合格率降低。”从中不难看出,95%的供水厂面对新的水质标准必须重建或升级改造,市区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环节也亟须更换。

面对这笔费用,究竟该由谁承担?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供水企业的亏损、入不敷出而变卖水权?

当前,水费构成主要由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等构成,其中自来水费是供水企业的出水价格。“由于供水企业属于市政公共事业,其产品与服务的定价受《价格法》的约束,实行政府定价。”根据2004年修订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是8%-10%,其中,主要靠政府投资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6%,主要靠企业投资的,包括利用贷款、引用外资、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筹资建设供水设施的供水价格,还贷期间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12%。

新国标比老国标多了71道“门槛”

有“新”就有“老”。在新国标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同时,老版国标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这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是值得我们庆幸的,百姓的饮水安全意识在提高。

老版《生活饮用水标准》是1985年制定实施的,当时的检测指标只有35项。但是随着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老指标已不能保证饮用水健康标准。从7月1日起,全国已实施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国标较老国标多出了71项监测指标。新国标最大的的特点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方面的要求,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其中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检测由5项增至53项。新国标的饮用水水质与国际标准接轨,达到终身饮用安全。

一直从事水处理工作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文君教授认为,新国标与1985年版相比,有三个特点:一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二是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三是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室副主任张岚的介绍,新标准基本实现了与世卫组织、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水质标准的接轨。“第一是微生物类的指标增加的相对比较多,在85年的标准里面当时只有两项,现在我们增加到了6项。另外,消毒剂指标有很大的变化,在1985年的时候只是规定了用氯消毒,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在饮水消毒技术上也有了一些更宽领域的应用,所以这次还补充了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另外,最大的变化实际上是毒理指标的扩充,1985年的时候,全部的毒理指标无机的是10项,新版标准则扩容到21项。”

新国标促供水行业净水设备工艺改进

水污染牵动亿人心,温总理也曾在“两会”政府报告提出的“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在27日做报告时说说,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面临供水设施较为薄弱、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相对薄弱、基层管理和技术力量不足等五大挑战。

饮用净水 篇6

食品安全问题因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而备受各界关注。近年来,随着饮水机走入千家万户,整个饮用纯净水行业得到飞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软饮料行业排名第一的饮料品种,全国年总产量约4 000万t,有大大小小的水厂15 000多家,由于不少小企业对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不了解,在不具备必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匆匆投产,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经常性的检测不合格。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几年对该类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抽查发现小瓶装水质量比较稳定,抽查合格率较高,一般为90%~100%。桶装水的产品质量问题较多,抽查合格率较低,且全国各地区差异较大,好的地区合格率达到80%,差的地区合格率仅有30%,平均为50%左右。饮用水检测不合格涉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溴酸盐、电导率、界限指标(锶含量)、游离氯等项目,存在问题最多的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其产生的原因有厂房周边及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生产设备设施和人员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所用包装材料和消毒剂等原辅材料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及产品出厂检验把关不严等。本文根据《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及《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简称《细则》)的有关条款,对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中发现的频频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2 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2.1 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未有效实施

申办生产企业都会按照《细则》及法律法规要求制定诸多的规章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考核方法,任命质量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人员,但一些中小型企业没能真正认识到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管理、规范生产,便于追溯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源头,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实际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甚至闲置一旁,质量负责人形同虚设,使得质量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实施。

2.2 企业场所未按要求设置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要求企业生产车间墙壁应按规定采用无毒、不吸水、不渗水、防霉、平滑、易清洗的浅色材料构筑;地面光滑平整无裂缝,使用无毒防滑材料铺砌;生产车间应有良好通风,如采用自然通风,通风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不得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应每小时换气3次以上。部分企业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有的是车间开放式生产,工人可随意出入车间,使得车间、人员卫生洁净度不达标;有的是车间完全密闭,忽略了通风排气,致使车间湿度较大,墙面易吸水发霉,影响了车间洁净度;也有的灌装车间未设置空气净化设备或未开启净化设备即进行生产灌装,车间洁净度达不到规定要求,造成产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成品存放不符合产品贮存要求,也会造成产品保质期缩短,影响其质量。

2.3 生产资源提供不符合要求

《细则》要求企业所使用的水桶及瓶盖必须是正规获证企业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但不少生产企业仍使用无证PET材质水桶进行生产灌装,PET材质的桶易磨损,桶内污垢不易清洗,致使细菌迅速滋生,造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采购质量较差的“聪明盖”或水桶,“聪明盖”与水桶契合度不高、密封性不强,空气易侵入,会造成产品保质期缩短。消毒剂选择、使用不当,致使消毒效果不良,造成微生物超标或化学污染等。

2.4 生产过程控制不理想

生产企业未按要求对管道、设备进行定时、定期的清洗消毒,未按时对水处理设备的滤芯进行更换,而水源、管道及设备等遭受污染会造成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企业在桶装水中注入臭氧,起到杀菌、延长产品保质期的作用。然而,有些企业为了产品能马上出厂销售,经常不注入或少注入臭氧,造成产品保质期缩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但是如果注入过多的臭氧又会使产品溴酸盐超标,因此企业注入纯净水的臭氧量应在标准范围内。

关键控制点管理应具备可追溯性,但一些企业的实际操作人员对记录的要求和目的理解不全面,不能按照规范要求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参数,达不到记录的可追溯性。

《细则》要求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按规定开展过程检验。实地核查中问题较多的企业虽然制定了过程检验的制度,但企业操作人员往往不按规范执行,无法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更正,导致问题产品继续生产,使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5 产品质量检验不到位

《细则》要求企业应按该类产品执行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但有的企业检验人员没有按照企业制定的产品检验管理制度、产品检验规程的要求出具检验报告或报告参数错误、缺失,不能进行有效的产品出厂检验,致使未能及时发现问题产品,查找根源,告知质量负责人采取对应措施。更有甚者未做出厂检验工作立即将产品出厂销售,对本厂产品质量毫无知情。

2.6 人员素质培训不到位

有些生产企业未对工人进行岗前卫生、安全教育培训,未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食品安全法》《食品企业卫生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技术人员没有继续教育培训以便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做到有计划培训、有标准考核,卫生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致使企业员工未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未严格按工艺流程、工序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操作,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3问题分析及建议

以上列举出了饮用水生产企业在生产许可证实地核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发生在中小型的饮用水生产企业,究其原因,首先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欠缺,对生产许可准入制度认识不足或不够重视;其次是企业管理者对审查细则等许可要求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不全面,对于一些技术层面上的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透彻;再次是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缺乏有效的岗位培训和严格的生产管理,企业职工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按照生产规范和标准制度进行操作;最后是设备设施简陋,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虽然这些情况大多是发生在中小型企业,但对所有的饮料企业都应有警示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目前纯净水行业状况及产品质量水平,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管理者应认真地学习和领会国家食品及相关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纠正,严格把控进货原辅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产品的质量及最终产品的流向,同时完善生产加工环境、提升加工工艺水平,提高人员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持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2)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无证照饮用水生产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无证企业生产的“隐患”产品流入市场,要求或帮助无证照企业积极取证以便于管理;同时应加强对已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管及巡查工作,督促企业持续保持“获证”时的生产状态。

对生产饮用纯净水的企业实施强制性的市场准入许可制度,不但提高了市场的准入门槛,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也为食品安全及人民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如果食品生产企业和许可证审核人员能够严格地按照“审查通则”、各类产品的“审查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来把关,相信通过生产许可审查的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将会进一步地提高,消费者权益也将得到维护,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地吃上放心食品。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因涉及民生和社会的稳定而备受各界关注,饮用纯净水行业全国年总产量约4 000万t,有大大小小的水厂15 000多家,产品质量问题较多,抽查合格率较低,平均为50%左右。文章主要对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生物,饮用纯净水,质量

参考文献

[1]纪正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指南.乳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分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73—136.

饮用净水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2008年2月选择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厂房布局合理,设备安装符合卫生要求,设有相应的更衣室、制水间、灌装间和成品储存间,灌装间内设有紫外线灯(不少于2盏)、空气净化装置(千级净化)、全自动灌装、消毒设施齐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卫生操作规范制度健全的10家生产企业作为试点。

1.2 方法

根据食品法制委员会(CAC)[2]推荐HACCP的程序,成立由卫生专业人员和厂家各级卫生质量管理人员组成的HACCP小组,结合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步骤。2007年1月,HACCP小组成员开始深入生产一线,详细了解瓶(桶)装纯净水的生产流程,对生产过程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判定。

1.3 检验方法

水样测定及评价依据GB17324-2003。灌装车间空气洁净程度采用平皿暴露法,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点作为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点,5分钟后送检,在37℃环境下培养48小时后记菌落总数;桶(盖)、操作人员手用无菌棉签涂抹检测细菌总数及有无致病菌。微生物检验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评价依据参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

2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10家生产企业均以自来水作水源,卫生质量稳定,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分析时不考虑其危害。根据2005—2006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监测结果,发现影响纯净水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电导率。

2.1 生产工艺流程中危害

生产工艺流程:水源水→粗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紫外线(或臭氧O3)消毒→自动灌装→质检合格→贴标签入库。渗透膜的质量和使用期限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的稳定性、接触时间均会影响灭菌效果,从而影响水质卫生质量。生产人员正常情况下带有大量微生物,如不经过严格的消毒,操作过程不规范等均能直接污染纯净水。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验制度能够确保产品质量。

2.2 生产环境危害

大多数生产企业均采用自动化、半自动化装置,生产场所附近如有污染源会影响生产场所空气,生产车间空气不洁净会直接污染成品。

2.3 容器和设备的危害

水源贮水罐、管道清洗不及时造成化学性、物理性有害物质沉积,微生物孳生,影响后序的处理;桶(盖)直接与纯净水接触,桶(盖)尤其是回收桶若不经过严格清洗消毒,其中残留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物质均会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3 控制方案及措施

根据确定的CCP,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依据GB17324-2003确立关键值。2008年1月对试点企业验证,结果表明10家单位生产流程中关键控制点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各项监测记录档案证明HACCP系统运转良好。

3.1 容器和设备(管道)清洗消毒

清洗灌装桶之前仔细查看桶体的材质是否为食品级PC材料,剔除所有破损桶。用0.5%ClO2消毒纯净水桶30秒以上,盖浸泡5分钟,认真粗洗后再用洗瓶机重新冲洗、消毒。所有设备(管道)定期严格清洗消毒。

3.2 紫外线灯(或O3)消毒

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紫外线灯距离操作台面1.5~2 m高处,每天生产前30分钟打开紫外线。根据水流调节O3流量,保持水中O3浓度0.15~0.4 ppm[3],及时做好干燥剂的更换和发生器的清洁除湿工作,认真做好仪器检测记录。

3.3 灌装车间洁净处理

灌装车间应密闭,设有空气净化装置,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 000级,局部达到100级,过滤除菌进入车间的空气温度控制在20℃左右,车间保持干燥无积水。

3.4 反渗透(RO)膜的处理

渗透膜精密度高、价格贵。为减少膜的污染,延长使用寿命,在膜使用之前需增加预处理设备,一般包括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及离子交换柱等过程。严格按规程操作,及时清洗RO膜,以防污染物在膜上析出结垢。

3.5 人员管理

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格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注意个人卫生,穿衣戴帽要规范,进入车间前手脚需消毒,进入灌装间的员工应进行二次更衣,无菌操作。试点企业建立符合卫生要求的自检实验室,对每批产品进行感官指标、pH值、电导率、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等基本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厂。

4 监测结果

实施HACCP后各生产环节相关监测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水样合格率有显著提高。HACCP实施前后二级RO后、紫外线(或O3)消毒后水样、桶(盖)清洗消毒后、操作人员手涂抹液、灌装间空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些环节可能是纯净水生产的关键控制点,详见表1、表2、表3和表4。

5 讨论

HACCP体系是一个预防性的食品危害控制体系,不是一个零风险的体系,但它能使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降到最低[4]。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的生产过程运用HACCP的理论和方法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危害因素和关键控制点,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本次通过在试点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产品合格率明显上升,防止废弃整批产品等事件的发生,避免了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认为该系统同国内外HACCP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一样,既可以有效、经济地保证纯净水的质量安全,同样也为同类企业制定实施HACCP提供参考依据。

纯净水生产工艺虽不复杂,但环节较多,不确定危害因素随时可能发生。HACCP体系是通过系统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具体危害,并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危害清除在萌芽状态,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本研究表明,对CCP实施控制措施后,各生产环节的微生物污染已基本控制,主要影响成品水质量的指标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GB17324-2003)。因此,我们认为纯净水生产企业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实施HACCP管理是保证纯净水卫生质量的最好方法。卫生监督监测机构只需定期检查HACCP运行情况,不需对最终产品进行抽检即能有效地保证成品水卫生质量。这就实现了由对终产品的检测向对生产全过程监督监测的转移,同时生产企业实施HACCP管理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但也发现了个别影响因素未能完全控制,如操作人员手的合格率未达到100.00%,一旦有污染将无法控制。因此,加强生产工人卫生消毒知识培训势在必行。紫外线灯(或臭氧)消毒合格率为97.22%,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紫外线灯的消毒时间,或加强臭氧流量控

摘要:目的探索可能提高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质量的方法。方法利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对实施HACCP前、后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过程的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制订预防和纠偏措施。结果实施HACCP后纯净水卫生质量有明显提高,实施HACCP前、后一些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反渗透(RO)膜滤过、紫外线灯(或臭氧)灭菌、桶(盖)消毒、灌装环境和规范操作是纯净水生产的CCP。结论实施HACCP是保证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食品卫生,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卫生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8-80.

上一篇:正确认识电子海图下一篇:有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