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质量小组

2024-09-29

管理质量小组(精选12篇)

管理质量小组 篇1

1 QC小组活动开展的特点

QC小组的特点是:明显的自主性, 广泛的群众性, 高度的民主性, 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活动成果是大家共同智慧的结晶, 因此QC小组决不是简单几个人的活动, 更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大家在活动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近年来, QC小组活动越来越体现出“高标准、普及性相结合”和“小、实、活、新”的原则。从开展情况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特点:

1.1 成果数量逐年上升

按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要求, 莱芜供电公司每年的QC小组注册率为100%。每个QC小组按照活动程序全部进行了成果发布, 体现了QC小组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科学性的特点, 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2年10月19日, 在莱芜供电公司2012年QC成果发布会上传来佳音:汶源客服中心技术革新QC小组的《研制电杆集户箱固定支架》, 安全卫士QC小组的《10千伏可拆卸式避雷器装置的改制》获得一等奖, 营销步步高QC小组的《提高低压集抄采集成功率》获得二等奖。

“能创造这么好的成果, 这证明我们的员工非常优秀”汶源客服中心毕奎思如是说。

“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这跟中心领导对QC活动的重视分不开”。技术革新QC小组成员朱甲永这样说。

已是国家级质量诊断师的庞兴梅一直负责汶源中心的QC管理工作, 对此感触颇多:“我曾经在机关干过管理工作, 到一线工作后才发现, 一线有人才, 有课题, 但是平时展示的机会不多, 正是通过QC工作的展示平台, 人才成长进入快车道。”

安全卫士QC小组成员亓春雨2009年开始参加QC活动。“我刚开始不入门, 没有积极性”。他说, “但是这几年通过参加QC活动, 我撰写成果报告, 制作PPT, 现场发布样样在行, 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越做越有成就感”。

QC活动为一线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和成长平台, 每一个积极参与的员工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通过4年的努力, QC活动已覆盖到汶源客服中心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的方方面面, 汶源中心把QC活动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出成果的实用性, 围绕中心工作常抓不懈, 尝到了甜头。2009年以来, 共注册登记QC课题84项, 申报管理创新4项, 典型经验1项, 群众性创新10项,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 获得全国电力优秀成果1项, 华北电力一等奖成果1项, 集团公司一等奖成果2项, 省优成果4项, 公司1等奖成果4项。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优、创成果“, 率先实现了QC管理新模式, 率先实现成果成功转化”的“三创、两率先”工作模式。

1.2 成果质量逐年提高

各QC小组坚持“小、实、活、新”, 鼓励持续改进和创新, 引导小组注重数据分析, 正确、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 使QC小组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 小组成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参与小组活动人员由生产现场延伸到设计、工艺、动力、营销以及管理人员;小组活动类型由以往的“问题解决型”拓展到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等“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形式从注重形式和结果转变到注重实效与过程。如我公司在2010年在桂林第二届“海洋王”杯QC发布赛上发布的《降低标准村材料损耗率》及在公司发布的《降低10kV配电线路驱鸟器故障率》都紧密结合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 并均达到预期目标, 取得显著效果。

QC活动小、实、活、新, 相对于安全生产和营销服务其他重点工作, 有它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 汶源中心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点选择课题, 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QC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 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攻关。致力于通过技术革新和群众发明解决电力生产、营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成果风力驱鸟器、新型端子箱、电杆集户箱支架、避雷器跌落装置的改造应用, 不仅很好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并且得到广泛应用。

2 QC小组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活动成果有待改进

年年搞活动, 年年有成果, 按理说管理应该上水平, 工作应该上台阶, 但在个别单位却出现了问题的反复或再发生。主要体现在:虽然每年的QC小组数量都在提高, 但是参与QC小组的人员不够普及, 存在QC小组活动只是简单几个人开展的活动, 年初注册后, 不是按照程序开展活动, 而是在发布前, 有少数几个人匆匆准备一篇成果报告参加发布。

2.2 方法运用有待提高

在方法的运用上, 存在着以繁代简、贪大求洋的倾向。方法的使用不规范、不恰当, 有描述性和推断性方法先后顺序使用颠倒的, 有用非所需、用非所法的为用而用的现象, 这样达不到对事物特征和差异准确地描述和展现, 致使在推断或估计过程中产生偏差, 而抓不到问题的真谛。

2.3 发布形式有待创新

在成果评审阶段, 往往对成果报告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发表人口齿清晰、演讲生动的评以高分。这样就会使以后的QC小组把功夫用在成果的发表上, 用在图片、实物、电脑动画、模型等道具的准备上, 而忽略了小组活动的实际过程和真正的目的。

2.4 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每年的成果不是发表完就了事, 而应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进行推广。交流的广泛性对于成果的推广和QC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推动作用, 各单位通过的学习、借鉴, 举一反三, 在消化的基础世界自主创新、攻关, 实现管理的提高和跨越。

以上仅为个别现象。相信在广大质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质量的理念会愈来愈深入, 质量的意识将愈来愈提高, 随着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不断巩固, QC小组活动将更加广泛的开展下去。

3 针对企业实际, 如何改进QC小组活动

笔者认为在QC小组管理上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改进:

3.1 改进是制度保障

建立激励机制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注入动力, 负责QC管理的职能部门企管办, 制订QC小组奖惩办法, 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在QC小组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来鼓舞员工开展QC小组活动的士气。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成果发表方式, 小组课题完成即可发表, 不受时间、场地和整理成果报告的限制, 使凡是取得成果的QC小组都有发表的机会, 予以肯定, 调动广大小组成员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3.2 改进是讲求实效

QC小组活动要能够解决生产、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 能够真正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来选择课题, 能够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 找出原因, 设计各种解决问题的措施, 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这不但是QC小组活动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更是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基本要求。离开了实效性, QC小组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QC小组选题必须依据当前企业的经营战略, 方针目标来进行。要高度重视过程管理, QC小组决不是简单几个人的活动, 更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在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3.3 改进是加强培训

企业要针对很多小组成员大多来自现场或管理部门, 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针对人员不集中、工作现场分散的特点, 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进行QC小组活动全过程微机化管理。一方面, QC小组活动信息能够同步传递到相关主管部门, 及时对QC小组进行检查和指导;另一方面, 小组成员利用统计方法软件, 活动效率和效果有所提高;同时利用QC小组成果数据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优秀成果的转化率得以加强。

3.4 改进是方法创新

一是, 四阶段, 八大步骤的创新。在新形势下, 关键是要灵活、创新的运用PDCA循环和八大步骤。在QC小组活动中, 并不是每一个课题都必须遵循PDCA循环和八大步骤, 有些攻关、科研性课题可以根据课题性质, 对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如创新型课题, 由于选题是为了提高水平追求卓越, 因此, 不需要原因分析和要因论证等。

二是, QC小组团队组建的创新。在组建QC小组团队的时候, 应根据实际完成课题的需要, 组建跨部门及跨组织的课题小组。为便于课题小组制定适宜的经济效益评估标准, 在组建小组团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纳入财务会计人员。有些较复杂的课题由于涉及部门较多, 可以根据课题不同实施阶段的需要, 动态的组建课题小组等。

三是, 发布方式的创新。在成果的发布和交流上, 改变传统的介绍学术论文或者学术汇报的成果发布方式, 创新管理, 提高发布的档次和水平。采用二人对白、小品、话剧等方式, 通过通俗、诙谐的表现形式, 增强QC成果的交流效果, 这对QC小组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的作用。

4 结束语

如今, 市场竞争已打破国界, 随着科技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带来的将是知识、管理、方法和思路的不断更新。面临机遇与挑战, 希望与困难并存的市场经济环境, QC小组活动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运用新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创新为出发点, 不断探索QC小组活动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 才能促进QC小组活动的发展, 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需要。

管理质量小组 篇2

为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坚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疗管理的核心内容,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宗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成立护理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黄育红

成员:王四连刘志惠杨丽春钟瑞芬曹高华林三妹卢海霞

吴金连

工作职责: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制定护理临床工作各项考核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护理质量的稳定与持续改进。

2.每季度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掌握质量标准,正确评价护理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在全院护士会议上进行评讲,督促落实。

3.负责病人满意度调查。

4.对护理缺陷,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鉴定、提交处理意见。

5.制定全院护理人员培训方案,考核方案。

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护理部

管理质量小组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小学合作;有效教学

《初中体育新课程论》中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给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本领,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操,之后就是自由活动时间。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在体育课堂中给学生组织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加强兴趣小组的合作练习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好动性较强,每个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发现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把活动兴趣相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小组内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开展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这样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有效教学。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体育课的内容“篮球,足球,羽毛球,踢毽子,健身舞”等,然后把兴趣相同的同学分到一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组织并监督学生的活动练习。在健身舞的小组里面,教师指导小组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健身操基本动作练习和连贯动作的练习;在篮球小组内部,组长组织学生进行投篮练习,投篮最多者可获得奖励;在羽毛球小组内部,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发球并接球的练习,每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比赛,接球最多的小组获得奖励;在踢毽子小组内部,组长带领学生进行踢毽子比赛,仍然是谁踢得最多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并获得老师的奖励。在初中体育活动课中,组织兴趣活动小组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之间的竞争精神,完美贯彻了初中体育新课改的重要精神内核。

二、倡导小组内部进行竞赛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提升小组内部的活动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初中八年级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专门选择了一节“跑步训练课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并在每个组内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的练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先给学生做出一些基本的跑步动作示范,如“摆臂练习,高抬腿练习,小跑步练习,30米加速跑练习,跑步中呼吸的练习”等,之后指导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部进行练习,组长指导学生进行五遍练习之后,在小组内部组织100米冲刺比赛的训练,成绩前三名者有丰厚的奖励。由于奖励比较丰厚,所以学生的热情度很高,在各个小组内部都进行全力的拼搏,竞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整个小组内部竞赛过程中,学生都积极配合教师和小组组长的指导,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体育专业素养。

三、在小组之间组织游戏竞赛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活动性都很高,所以教师在活动小组之间组织一系列的竞争竞赛,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促进有效学习。

例如,在进行初中七年级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组织一些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合作比赛,比如“拔河比赛、绑腿比赛、五十米跑步接力赛、跳大绳比赛”等。在赛前先组织各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基本的训练,之后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拔河比赛最可以体现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精神,各个小组的成员都使出浑身解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别的小组进行竞争;在绑腿比赛中,主要体现各个小组内部同学间的协调能力,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在认真准备练习,争取为本组的同学争光;在50米接力赛和跳大绳的比赛中,每个小组的同学们都很卖力,都展现出拼搏的精神,在赛场上为自己的小组争取最好的成绩。组织小组之间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体育专业素养。

在初中体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

进新型的小组合作教学,指导学生组成相同兴趣小组,加强学生在小组内部的竞争和小组之外的竞争,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黄飞.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2).

管理质量小组 篇4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QC小组活动组织的经验, 以本公司为例, 就建筑企业如何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新形势下对Q C小组活动的定位

建筑企业面对如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 面对国资委或上级单位越来越高的考核要求, 唯有开源节流, 加强管理, 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QC小组活动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充分合理利用这一手段, 可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1、小组能够通过PDCA循环,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一个企业要想有持久的生命力就要重视质量。实践证明戴明环 (PDCA环) 在质量管理上的运用是成功的。对工程建设项目来说, PDCA存在于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 应用好戴明环, 并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 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能够增强员工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人为因素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难题, 如何消除人为质量事故, 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QC小组正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指导思想, 以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提升产品质量的组织。

3、QC小组是企业降本节支, 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任何脱离了效益的企业都是无法生存的。QC小组能在生产中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主形式加以改进, 从而破解难题, 降低消耗, 提高效率, 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如何提高员工开展Q C活动的积极性

既然QC小组活动能为企业带来活力, 产生效益, 那么如何提高员工参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前些年, 公司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每年注册的小组数量保持在10个左右, 年均成果数量8个, 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也不是很明显。近几年来, 我们修订了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管理办法, 明确了开展活动的流程, 而且将是否开展QC小组活动纳入考核体系, 对开展活动并取得成效的小组实施奖励,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1、将小组活动纳入考核体系。

公司在制定考核标准时, 采纳了企管人员的意见, 对项目部和船舶的考核指标中增加了QC小组活动的指标, 并将其作为加分的项目, 凡开展小组活动并取得成果的小组所在的项目部或船舶给予加分, 成果获奖的, 根据获奖级别进一步加分。

2、对获奖的小组给予奖励。

奖励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 对获奖的小组成员在培训、职务晋级方面给予优先权, 同时根据成果获奖的级别给予小组物质奖励。去年公司用于QC成果小组成员奖励和推进者的奖励资金超过10万元。

通过以上两项直接措施, 直接刺激了一线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去年在QC小组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注册的小组数量达到空前的36个, 总结成果28篇, 其中有16篇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励, 为公司创造了8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三、深入开展Q C活动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 建筑企业如何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 让小组活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本人总结多年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 总结有以下的对策:

1、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开展活动的前提条件。

有的企业领导质量观念陈旧, 对QC小组缺乏认识, 对其活动不重视, 甚至害怕增加成本拒绝培训小组成员。从而导致小组活动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编写发表虚假成果, 严重背离了活动的宗旨, 使广大员工对小组失去了兴趣。

作为企业领导, 对这项工作要高度重视, 热情支持, 积极引导。首先应该对QC小组活动表明正确的态度, 重视小组活动, 全力支持小组的活动, 才能使员工有信心开展小组活动。同时领导还要在企业中创造积极开展小组活动的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和引导, 吸引员工自愿加入。

2、经常性开展培训。

要十分重视培养QC小组活动骨干的工作, 企业的主管部门要善于发现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意识较强、热心于不断改进质量的积极分子, 有意识对他们培养教育, 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 培养其创新思维。而且对于取得优秀成果的成员, 将培训作为一种激励, 或者提供外出发表成果的机会, 使其与时俱进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 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的素质。

3、加强对成果的应用。

广大一线员工通过QC小组活动的形式, 形成的成果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对企业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我们要加强对成果的应用, 将成果中的各项巩固措施固化下来, 形成企业的操作规程、管理流程或制度, 并在后续的活动中持续改进, 必将对企业产生更长远的影响。强化成果的应用也是使小组活动成果贡献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4、健全激励机制, 纳入考核体系。

当广大一线员工出于自愿, 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并取得成果后, 如何使这一奋发向上的热情得以保持, 并持续活动下去, 同时也吸引更多员工参加QC小组活动, 我们就必须采取激励手段。从精神或物质层面进行奖励, 并将奖励措施形成制度。同时在公司的考核体系中明确参与小组活动并取得成果的小组所在集体, 在考核中取得加分。通过这些激励措施, 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公司的效益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实现公司和员工双赢的和谐局面。

5、加强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组织领导。

企业要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周密部署、统筹安排, 确保Q C小组活动持续健康开展。因此企业要设置专职的质量管理推进工作人员, 各部门、基层、项目部等都要相应设置兼职推进者, 层层落实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关于质量管理小组的通知 篇5

根据中国质协、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协、全国妇联有关进一步深入推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通知精神,结合冶金行业实际,对2012年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评价工作安排如下。

一、继续表彰“2012冶金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请各单位按《名额分配表》(附件一)分配的名额,推荐本企业优秀QC小组,参加2012冶金行业优秀QC小组成果的评审;未分配名额的企业可推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均须报送成果材料一份,并填写《“冶金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推荐表》(附件二)一式一份,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情况统计表》(附件三)一起用电子邮件发送到冶金质协邮箱yjzx@cmiqc.com 杨娜收(发邮件时请注明主题为“XX企业QC小组”、成果材料使用word格式文件,并在发出后及时核实收件情况,以免延误)。报送截止时间为4月15日,逾期将不能参加评审。

秘书处组织国家注册的QC小组活动诊断师,对报送的QC小组活动成果材料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审后,于6月上旬公布“冶金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名单,授予奖牌和小组成员证书。同时确定今年参加冶金行业优秀QC成果发表杯赛的小组名单,及推荐给中质协作为候选的“2012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名单。

二、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条件

1、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及分解的KPI指标积极开展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2、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坚持活动,注重创新,有活动记录和客观证据;

3、组员经常学习有关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技能,不断提高操作、执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4、以现场操作、检修、服务人员为主体,具有“小、实、活、新”特点的小组及创新型质量管理小组优先。

三、举办“冶金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会和杯赛”

拟于今年6月下旬举办冶金行业优秀QC成果发表杯赛,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注:申报行业优秀QC成果的小组,每个小组交纳评审费(含奖牌、证书等工本费)500元。请于2012年4月15日前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在汇款凭证上注明“XX企业优秀QC小组评审费”,请将汇款凭证及拟开发票抬头传真给杨娜同志,以便办理发票和相关事宜,并电话联系确认。

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北京汇金丰质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账号: 335 056 0244 75

开 户 行: 中国银行北京中关村南大街支行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17号富海国际港308室

邮编:100081

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6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因此在初始阶段,经常会面临学生的合作小组未能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开展合作学习,经常是组内较优秀的学生包办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将原来由教师的满堂灌变成由优秀学生所主持的一言堂,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合作小组因公开课临时凑合,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的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合作,是教师没有真正地教给学生合作的办法。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想切实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映。因此,我首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向小组介绍合作学习的优点,一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选,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失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①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②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十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的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

③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3.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并不高。原来老师都以为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不能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老师引导解决。

管理质量小组 篇7

QC小组 (Quality Control的缩写) 即质量管理小组, 作用是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 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 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 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 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结合企业的特点开展活动, 形成闭环管理。

2 基本程序

QC小组活动遵循一种科学的活动程序, 这个科学的活动程序就是PDCA循环, 即P (Plam) 表示计划——D (Do) 表示执行——C (Check) 表示检查——A (Action) 表示处理。

P阶段通常包含六个步骤, 一是选定课题, 二是找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是确定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是分析产生主要问题的各种原因, 五是找出主要原因, 六是制定对策。D阶段包含着一个步骤, 即按照制定的对策实施。C阶段包含着一个步骤, 即检查所取得的效果。A阶段包含着两个步骤, 即:制订巩固措施, 防止问题再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3 QC小组活动的具体程序

QC小组活动课题类型根据QC小组活动课题的特点和内容, 将QC小组活动课题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创新型”等五种类型。

现场型课题是以班组和工序现场的操作工人为主体组成, 以稳定工序质量, 改进产品质量, 降低消耗, 改进生产环境为目的, 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现场。

服务型课题是专门从事服务工作的职工组成, 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 科学化,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目的, 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服务过程, 社会效益比较明显。

攻关型课题是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 它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目的, 课题难度大, 活动周期长, 投入资源多, 经济效果显著。

管理型课题是由管理人员组成的, 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 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课题可大可小, 效果差别较大。

“创新型”课题QC小组是运用全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研制、开发新的产品、工具或服务, 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并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3.1 选择课题

QC小组组建后, 首要问题是选择课题。课题来源多样:指令性、指导性、自选。

——指令性课题。由上级主管部门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向小组下达, 并同时下达课题要达到的目标值。

——指导性课题。由主管部门推荐, 小组根据自身能力选择。

——自选课题。小组根据工作现场的问题点, 以持续的质量改进为前提, 自选课题开展活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指令性目标一定是指令性课题, 但指令性课题不一定是指令性目标。

选题要有依据; 选题范围不受限制;选题宜小不宜大;课题能以特性值表达, 且有可比性;课题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要解决什么问题, 不可抽象。

3.2 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的目的:一是把握问题的现状;二是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为目标的设定提供充足的依据。现状调查的要求:

1)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来表述事实, 非常重要。它能准确地掌握实际情况, 原来隐隐约约感到有什么问题, 通过核实数据, 就能澄清问题, 进一步了解现状。

2) 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分类, 进行分层分析, 通过调查取得的客观数据, 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并对分类数据进行分析。

3) 不仅要收集已有记录的数据, 更需要亲自到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

3.3 设定目标

1) 目标要量化, 并与课题一致。

2) 目标值不宜多, 通常是1个。

3) 目标值要有依据:水平对比、测算分析。

3.4 分析原因

1) 要针对课题的症结分析原因。

2) 集思广益, 找出可能存在的全部原因。

3) 逐层展开, 分析到底, 直至可直接采取对策。

4) “5M1E”是展示原因全貌的类别:人 (Man) 、设备 (Machine) 、材料 (Material) 、方法 (Method) 、测量 (Measure) 、环境 (Enviroment) 。

3.5 确定主要原因

1) 应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

2) 根据事实、数据, 用科学方法确定 (现场测量、试验、察看实物、查阅记录、向当事人调查等) 。

3) 判定是否主要原因的标准, 是看其对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

3.6 制订对策

1) 针对每条主要原因, 充分提出多种改进对策。

2) 对每条原因的多种对策, 分别进行综合评价, 而后比较选定实施的对策。

3) “5W1H”是对策表所列内容的概括。

3.7 实施对策

1) 严格按对策表中的措施逐条实施, 并做好活动记录。

2) 每项对策实施完毕, 及时确认效果是否达到其目标。

3) 实施过程中可适当穿插有关的学习、训练活动。

3.8 检查效果

1) 全部对策实施完成后, 在新的生产 (或工作) 条件下, 收集数据, 检查总效果。

2) 与课题目标值进行比较, 说明效果。

3) 检查是否有其他方面副作用。

4) 计算经济效益要实事求是;应关注社会效益;效果要经有关主管部门的确认。

3.9 制定巩固措施

1) 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对策表中的措施或实施中的措施应纳入相关标准。

2) 修订标准, 应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 批准后正式执行。

3) 巩固措施的表述应精练、具体、明确, 能检查。

3.10 总结

1) 总结本次课题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2) 对小组成员素质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 提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

4 结束语

QC小组活动应遵循PDCA循环, 正确把握QC小组活动程序, 结合小组自身的特点来开展活动。所选课题应与方针目标相结合, 或是组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成果报告的整理要系统分明, 前后连贯, 逻辑性好;工具运用要正确、适宜。

参考文献

管理质量小组 篇8

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是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通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不断对产品、服务和工作质量进行改进和创新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本文从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确保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有效开展,扎实推动公司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为公司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效益。

1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现状分析

目前从公司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来看,现场型课题数量较多,其它课题数量极少,而公司各职能部门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极少,各厂、车间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但存在以下问题,如:没有按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PDCA循环开展工作;选题过大或特性值无可比性;课题名称抽象,不正确;小组活动过程简单,没有计划或计划过于“口号式”;质量管理小组分工不明确,成员参与度不高;有的小组只靠1至2个人简单整理一下成果就去参加发表,使许多人误认为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1)领导重视不够,参与不够领导是推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他能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的作用。而公司现在的基本状况是领导只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方案上签字,允许质量管理小组在单位适当的范围内开展相关活动,对单位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方案的制定、课题的选择、人员的匹配等方面缺乏统筹性的安排和指导。

(2)员工认识不足,参与性不高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关键宗旨是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公司目前的状况是员工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宗旨和目的认识不足,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程序、方法不清楚,导致员工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3)应付过关的思想有的单位、组员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存在应付过关、应付检查的思想,活动过程、成果、材料等粗制滥造,内容空洞无支撑,经不住审查和提问,失去了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1.2教育和培训不足

(1)全面质量教育和培训不足目前公司质量教育及质量管理小组培训只停留在公司组织安排上、停留在“形式”或应付层面上,无法达到全员认识和掌握质量知识及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意义和目的,需针对现状组织对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各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全员质量认识,让每一位员工知道自己的质量责任,让员工自觉参与质量管理,乐于为公司献计献策,进而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质量管理小组知识培训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每月对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检查情况来看,各单位基层员工对质量管理小组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书面上,对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要运用到的工具、方法、程序等还不清楚,描述性方法应用较多,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知识及相关要求一知半解。因此,在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时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大量的、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员工认识到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促进个人成长、团队成长和组织成长的有效方式,确保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持续有效推进。

(3)基层单位对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制度和推进体系不健全,支持和指导不够到位,奖励机制不落实,影响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有领导的支持、员工的参与,还要有健全的制度对活动的全部过程进行管理,对参与的员工进行激励,对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进行推广应用。目前我们公司的现状是大部分基层单位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无相应的管理制度、推进体系和奖惩,于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就成了烫手山芋,具体工作没有得到落实,未按计划要求开展工作。

(4)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及成果评价还存在问题

(1)重成果,轻过程,存在“倒装”现象。质量管理小组成果是小组活动全过程的总结和真实写照,需要大量的基础材料,但有些小组只注重评价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不注重对活动过程本身的评价,存在“倒装”及年底突击写成果报告现象,严重影响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价值。

(2)注重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的大小作为成果优劣依据。现阶段我国的质量管理小组分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五种,对公司而言,主要是现场型、服务型和管理型,它们的活动成果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较小,在评审时若以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多少作为依据,必然会挫伤广大现场员工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要从活动程序、过程、方法等方面进行评审,从而达到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宗旨和作用。

2对策措施

2.1强化质量教育

质量管理小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由来自相同或不同单位、班组的员工自愿组成的活动团队,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质量教育可以使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提高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加自觉地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教育要有针对性、实用性,通过教育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深入人心,使更多人员加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健康持久的开展下去,为公司的发展献策献力。

2.2加强组织领导与推进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公司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持续开展质量改进、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有效形式,也是增强公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员工参与活动,把它当作发挥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工作来抓,这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并建立活动长效机制,在公司上下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关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良好氛围。

2.3加强监督指导

作为质量管理的归口部门及人员要加强对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监督及指导,定期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活动按程序推进,严禁出现年终赶成果,中途什么也不做的假质量管理小组的出现。监督指导是一种现场沟通交流的形式,通过交流能把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活动中各小组遇到的问题、难点和疑点,确保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按计划推进,真正见到实效。

2.4健全管理办法,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健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是持续、健康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根本保障,能正确指导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更加规范,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鼓励活动小组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现场存在问题多开展活动,进一步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严格按计划开展活动并取得成果的质量管理小组特别是被评选出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要给予表彰与奖励,在调动活动小组成员积极性的同时也是对公司其他员工的鞭策,从而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理性成熟的发展作好铺垫。因此只有健全管理办法,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参与质量管理小组的员工从情感上获得认同,产生归属,从而有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能自觉、自动的参加,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在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确保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长久、健康的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小组是公司全员参与质量改进和解决现场存在问题的有效形式,也是员工自觉参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的一种方式,面对公司当前生产经营形势和市场环境,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质量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基础知识》[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管理质量小组 篇9

关键词:质量管理,基层建设,价值

社会的发展, 全国对油田企业的关注度在不段的提升, 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企业是世界的500强企业, 它们的产品关系到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油田企业的迫切需要。而油田企业的基层班组是大型油田企业的细胞,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 是油田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基层建设是石油战线的光荣传统, 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以夯实班站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为出发点, 有力促进了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基层班组中大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得职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开展QC小组活动能够体现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神, 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效益。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学习互相切磋, 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 塑造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小组活动具有明显的自主性、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科学性、广泛的群众性及高度的民主性, 有效地开展质量小组活动能有力的促进基层采油井站班组的建设。

1 QC小组活动强化了员工学习意识, 提升了综合素质

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提高全员岗位技能水平, 建立学习激励机制, 增强员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采油井站通过开展各类的Q C小组活动, 突出加强一线人员参与QC小组的学习研讨, 重点学习专业理论、岗位操作和安全环保知识。加强基层生产骨干的参与。有针对性把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班组长、技师、高级技师等骨干人员安排QC小组活动中, 集中利用时间, 重点对采油、热注、集输三大系统分阶段开展新技术新工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小组活动, 大力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激发了员工的智慧, 挖掘了员工的潜质。发挥出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员工通过开展Q C小组活动有利于基层建设开展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员工, 促进基层队伍业务素质。通过Q C小组活动搭建了学习平台, 鼓励岗位成才, 基层队伍的业务能力显著增强。在中央企业和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大赛上, 辽河油田公司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各1次, 摘取金、银、铜牌18枚, 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8人次。涌现出“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束滨霞, “全国技术能手”、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赵奇峰, “全国技术能手”王德军, “辽宁省十佳女职工标兵”王晓华, 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柳转阳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2 QC小组加强了企业基层凝聚力

通过小组活动员工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使每一个员工关心自己的工作和周围的环境,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 不断的提高自己, 促进企业基层建设的发展, 小组活动能优化基层结构, 促使基层人员做到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整体合力强, 切实提高基层员工的能力, 通过落实学习制度、强化学习, 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 创建QC活动内容, 提高效果, 实现小组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

基层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增强队伍凝聚力的内在需要。基层处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前沿, 直接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保障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使基层建设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引导员工树立核心价值观, 统筹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保持企业和谐稳定。基层开展QC小组活动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核心,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促使班组向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转变。

3 QC质量小组活动发挥基层的潜能创造更大价值

(1) QC质量小组活动在降费减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生产一线的面临着繁重的油气生产任务, 日常的操作是他们的重要内容, 在抽油机的管理、井站计量流程管理、电路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集输工艺系统管理中员工总结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 把一线的广大员工的智慧变成措施进行实施。

(2) QC小组活动激发员工创新创效。

广大基层员工的创造性是无限的, 井站建设的根本还是靠员工的建设和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向质量要效益, 向质量要安全, 向质量要品牌。把QC质量小组活动效果与油田一线的生产实际相结合, 激发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深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小窍门、小点子等技术性QC小组攻关活动, “五小”科技的开展小改革小创新技术全面推广, 并充分发挥机制、制度的激励作用, 把QC质量小组活动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中。基层创新是企业持续改进的不竭动力, 采油井站的员工每年创新的技术成果最利于推广, 能立竿见影的创造价值。

4 QC小组活动的成果展示出基层井站的生产水平

企业的一切工作最后要落实到基层中去执行, 班组的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班组人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QC小组活动, 取得成果和撰写的报告就是他们展示基层管理水平的一个平台。一个好的成果报告, 一个真实的现场分析数据, 表格详实的改进方法, 使人感到基层的工作成果。油田的各级的领导能够全员的参与到QC小组中来, 与基层的员工共同实施, 大力支持,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得员工能够扎根一线, 发挥潜能, 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为企业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

通过实践使我们认识到QC小组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进油田基层采油井站建设.

5 结论和认识

基层精细化管理的提升使得油田企业逐渐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基石, 质量管理小组的开展可以使企业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企业的关键需求和发挥员工的潜力, 让企业更准确的改进管理关键方面, 提升质量水平,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当然, 质量小组的实施过程是很复杂的,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

[1]龚益鸣.现代质量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张仁侠, 刘军.质量管理小组理论与方法[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3]万亚琴.生产与作业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管理质量小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现有护士40人, 年龄20~44 (26.8±2.5) 岁, 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 主管护师3人, 护师8人, 护士28人。其中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学历8人, 大专28人, 中专4人。

1.2 方法

1.2.1 成立质控小组

在手术室成立麻醉护理组、消毒隔离组、腔镜组、普外组、五官组、骨科组6个质控小组, 每组任命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主管护师为专科组长, 在科室内建立科护士长 ̄护士长 ̄专科组长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在科室内开展较为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

1.2.2 小组质控内容

(1) 麻醉护理组:主要负责对麻醉药物以及麻醉程序进行监督管理, 在手术前准备程序中, 要注意对麻醉药物进行核对, 保证药物的名称、剂量的准确。 (2) 消毒隔离组:主要负责对无菌物品的放置位置、氧气湿化瓶以及吸痰等医疗仪器的处理、内镜处理、无菌操作技术、灭菌器管理、环境卫生状况、医疗垃圾等的处理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等项目进行检查; (3) 腔镜组:主要负责检查腹腔镜的日常保养和使用状况。注意检查腹腔镜是否发生损坏, 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避免由于腹腔镜的侵入性操作对患者造成损伤。 (4) 普外组:保证外科治疗环境的整洁, 物品规范摆放, 对标签实施保护, 检查各种会议记录本, 以及不良事件登记本是否完善;检查急救仪器设备、急救药物等管理情况。 (5) 五官组:主要负责对五官科医疗检查器械、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落实以及疾病应急方案等进行检查。 (6) 骨科组:主要负责对骨科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对骨科手术中的护理记录单、手术相关安全核查单书写以及手术协议签署等的检查。

1.2.3 制定质控标准

由护士长组织各专科组长参照护理部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并结合手术室专科特点, 在科室全体人员中公开制定小组质量评价标准。应用该评价标准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 在每周五将质控结果汇报给护士长, 集体分析存在问题, 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每月对全科质量进行分析, 并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以考核个人绩效。

1.3 评价指标

实施质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对其尽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前整体护理质量评分 (85.26±1.22) 分, 共发生手术器械数量丢失、急救箱药品检查不全、手术物品准备不全以及手术病人发生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76次;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 (94.22±1.20) 分, 护理不良事件共发生20次。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较实施前提高, 护理不良事件明显较实施前减少,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手术室质量控制主要由单一的护士长管理改进为四级管理, 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层的管理责任, 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质量控制[5]。手术室质控小组的工作有利于持续性质量改进, 显著增强专业发展的活力, 有利于培养骨干, 充分发挥个人潜力。

摘要:我院于2012年1月在手术室设立麻醉护理组、消毒隔离组、腔镜组、普外组、五官组、骨科组6个质控小组, 并建立相应的质控体系, 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对比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施前整体护理质量评分 (85.26±1.22) 分, 共护理不良事件76次;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 (94.22±1.20) 分, 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次。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较实施前提高, 护理不良事件明显较实施前减少,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较显著, 能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值得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

参考文献

[1]别逢桂, 李柳英, 王文平, 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46 (10) :53-55.

[2]伊学珉, 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66 (15) :58-60.

[3]张俏霞, 吴卫娟.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96 (30) :36-40.

[4]洪海珠, 林凤, 陈连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59 (15) :54-56.

管理质量小组 篇11

关键词:持续改进picc;静脉治疗;质量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45-01

Picc,简单的说,就是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近年来,在化疗输液和长期的静脉输液中,是治疗患者的有效途径,其主要优点为:无疼痛感、安全以及时间较长。然而,picc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导管的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就会出现以下几个现象,如:导管滑出、受到感染以及穿刺点出血等问题,进而使患者的治疗受到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我院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并通过持续改进picc的护理质量,让picc的操作流程更加规范,确保其使用期间的安全性,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建立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30名成员作为本次研究活动调查对象,且均为女性,最高年龄为49岁,最低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35.3±3.5)岁。本组40名成员中,3名副主任护师,12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与此同时,设立1名成员担任组长,2名成员担任副组长,1名成员担任秘书。

2 实施措施

2.1 小组成员活动要定期实施开展

首先,我院的护理小组要根据护理部门的实际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度完善的工作计划,并再交回给护理部门,让其审核[1]。同时,每个月小组的成员要进行一次座谈会或者是交流会,针对picc以及静脉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不足等,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进行解决,并分享经验。最终,为网络小组成员组织培训学习,其主要内容为:学习专科业务知识以及新理论,同时让护理部门的小组成员定期参加。

2.2 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由于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再加上患者分散不集中,每个科室都有,我院小组必须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并且由我院小组的副组长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与讲解,其主要内容为:静脉治疗的实践指南以及应用、picc的操作流程以及维护,picc置管的应用、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2]。

2.3 制定完善的picc操作流程

由于各科室的操作流程不够标准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小组制定了完善的picc操作流程,主要内容为:picc操作以及管理、picc正确拔管流程以及维护过程,并且落实到全院的所有员工,先进行科内的考核,最后考核护理部门。

2.4 开设健康教育讲座

由于帶管的患者缺乏护理知识,甚至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再加上不能充分的认识到导管护理的重要性,我院定期实施“健康教育讲座”,并为患者以图文形式或者是幻灯片形式进行讲解。患者在出院后,要及时的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并把导管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3]。

3 结果

自2012年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同时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使护理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质量大大提高[4]。

4 讨论

近年来,在临床基础护理技术中,静脉治疗是最为常见的。通过对本院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以及工作的开展,使专科护士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通过定期培训静脉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picc的护理质量,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使患者的痛苦也大大减轻了。与此同时,使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5]。其次,通过我院小组制定完善的picc规范操作流程,使picc在使用时更加标准规范,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因此,通过我院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并通过我院组织的定期培训以及学习,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了静脉治疗带来的安全医患。在一定程度上,使我院的护理专业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大大提高,进而使护理内涵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参考文献

[1] 朱春萍.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24-125.

[2] 闻曲,鲍爱琴,彭昕等.PICC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33-734,736.

[3] 任文芳,曾凤霞,郭云等.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术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2):39-41.

[4] 冯玉玲,宋文超,杨硕真等.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3-1084.

管理质量小组 篇12

1 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质量改进, 通过正确运用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 达到解决问题、发现人才、取得成果的目的。成果的取得基于活动过程的方法得当、参与人员的智慧发挥、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活动原则的始终贯彻。

1.1 专业技术是依托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其专业范围, 问题的解决办法需要专业技术支持。离开专业背景和专业技术,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将成为空中楼阁。

1.2 依据事实是根本

活动每一个步骤的来龙去脉, 每一个结论的正确得出, 都要用证据来说明, 都必须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前提下。

1.3 遵循程序是基础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10个步骤, 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法则的具体化, 坚持遵循程序开展活动, 既能够使活动过程易于操作, 又能使活动成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1.4 运用工具是灵魂

数据的整理分析需要统计技术, 妥当运用统计工具是保证统计结果正确的关键。因此, 工具的合理运用是开展活动的精髓, 运用正确的工具是开展活动的灵魂。

1.5 全体参与是保障

在个人自愿参加而组建的小组内, 全体成员相互启发, 碰撞火花, 共同研究, 协力解决, 集体智慧得到凝聚, 群众力量汇集一起, 有力促进了小组活动开展的成效。

2 成果整理的基本要求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以图表表达为主, 以文字说明为辅。图表大都表示的是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 文字多数叙述的是活动背景和活动过程。

2.1 题目拟定要规范

用改观词、对象句、特征语3部分表示。改观词是努力的方向, 对象句是课题的取向, 特征语是目标的指向。特征语要尽可能用能够量化的词。

2.2 活动步骤要正确

自选性和指导性课题的10个步骤是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及今后打算;指令性课题不需要“现状调查”, 而是在“设定目标”之后增加了“目标可行性分析”这一独立步骤, 同样也是10个步骤。步骤不能省略, 顺序不能改变, 内容不能乱串。

2.3 逻辑关系要清楚

遵循活动流程, 关系不能混乱, 前后步骤之间要通过承上启下句联络, 相关步骤之间要前后呼应。通过文字、图表反映出的时间顺序、流程秩序、管理程序、技术联系、因果关系等不能颠倒。时间安排包括调查期、分析期、实施期、效果累积期、巩固期等, 相关步骤的时间脉络要分别与之对应。

2.4 语言把握要准确

语言要简练, 尽可能压缩铺垫, 直入主题, 少用修饰词, 避免用长句, 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专业性强的术语, 不夸大其辞也不过于谦虚。

2.5 图表编制要规范

准确绘制图表, 且要有名称、编号、制表或制图人、编制日期。表名在上, 图名在下, 图的编号、表的编号分别从1开始各自连续编号。

2.6 版面编排要合理

图表与对应的文字说明要密切连贯, 排布紧凑。图表大小既要满足自身看得清楚的要求, 又要做到整体协调。

2.7 两版表述要一致

Word版要反映全貌, PPT版要详略得当, 两版同一内容要表述一致。

3 分步骤整理的方法

结合成果展示需要表达出问题清楚、要因准确、对策合理、目标实现、程序规范、逻辑清晰的基本要求, 逐步骤阐述整理的核心内容和表现方法。

3.1 课题简介

课题简介是引子, 主要介绍课题背景, 说明课题活动对象的时间与空间。编写手法要直截了当。

(1) 简略介绍总体概况。精心挑选与课题相关的内容, 用以说明成果依附的载体, 表明成果的真实性。文字尽可能少, 可用图像等形式形象展示总体情况。

(2) 详细描述课题情况。介绍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本情况, 目的是要说清楚课题需要改进对象的特征、内涵、体量及其与关联体的密切程度。尽可能用一些数据、图、表来说话。

(3) 概要说明特殊知识。大家普遍不熟悉的知识点, 要用通俗化的语言简要介绍。

3.2 小组概况

编写小组概况的目的是为了展示活动的规范性、体现小组的群众性。常用表格表示。

(1) 基本内容要全面。必须有课题名称、小组名称、小组成立时间、小组注册号、课题注册号、课题类型、人均受教育时间、活动时间、出勤率、成员基本情况等内容。如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业绩, 也可简要说明。课题类型不能叫做“小组类型”, 课题类型表述不能笼统写成“问题解决型”, 而应具体到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之一。

(2) 成员信息要有用。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企业职务、组内分工等。人数不宜过多, 一般控制在3~9人, 且应该均是切实、直接参与活动的人员。分工有组长、组员、联络员即可, 不能把程序分解到人头, 因为每一个程序活动结果都有集体智慧。企业职务用来说明成员的来源, 有“三结合”要求的现场型、攻关型等课题类型, 应能反映出有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

3.3 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要重点提炼出选题理由, 既要说明所选定的课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要证明这个问题目前尚且存在的差距所在。

(1) 理由要可信。考虑选题理由的出发点是“两有”原则, 即有要求、有差距, 且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要求”可从合同要求、业主要求、规范要求、上级要求、自身要求等方面选1~2个突出的即可, 如为2个要求, 相互之间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做到差异明显, 能用数据说话更好;“差距”就是尚未达到要求的距离, 包括自身问题、客观难度等, 一般要运用工具来证明差距的存在, 如果用直方图来证明差距时, 其调查的内容应是现状调查的上一层次, 两者不能混淆。存在的差距要与课题名称所涉及的问题相对应。

(2) 理由要直观。先用一句话概括, 再来展开陈述, 避免大段文字体现不出重点内容。表示几个理由之间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时, 用图示的方式会更加直观明了, 传递信息的效果会更好。

3.4 现状调查

自选性课题和指导性课题必须先进行现状调查, 然后才能设定目标;指令性课题勿需做现状调查, 直接设定目标。

现状调查的任务一是摸清现状,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为原因分析提供靶子;二是对设定的目标进行依据分析, 使目标的设定顺理成章。问题即陈述选题理由时所发现的差距, 症结就是致使这一差距存在的关键点。差距的表现要素有很多方面, 找到症结就是抓住重点。

(1) 分析差距的表现要素。进行现状调查时, 先要用分层法准确分析出差距的各方面表现要素。所分析出的表现要素要全面, 不得有遗漏, 数量控制在3~8个, 这些表现要素之间应是并列关系, 不得重复、交叉或有因果关系。注意表现要素是差距的不同表现形式, 不能把造成差距的原因分析进来。

(2) 确定调查的样本。开展现状调查, 必须明确需要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样本, 取样数量不得少于50个, 并要有调查时间和样本数据支持。

(3) 确定表现要素的排序。用调查表和直方图等统计工具, 直观表示出各个表现要素的排列顺序。

(4) 指出造成差距的症结。表现要素中关键的少数即问题的症结。要用文字说明问题的症结是哪几个表现要素, 症结数量控制在1~2个。超过2个可能是分层有问题, 或者是数据收集有问题。

(5) 为即将设定的目标提供依据。目标设定依据分析要从一必须、二曾经、三可能3方面来展开。“必须”即合同要求、业主要求、规范要求、上级要求、自身要求等至少一个必须满足;“曾经”即自身或同行业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好水平, 如是自身曾达到要有调查表, 如是同行先进水平要有可信赖的数据支持;“可能”即通过自身努力, 可以测算出的、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数值。

3.5 设定目标

这里的目标是整个课题的目标。确定出课题目标就是指明了课题活动的方向。目标要切实可行, 要经得起对比, 经得住推敲, 不能太低, 也不能太高。

(1) 课题目标必须与课题名称相呼应。所设定的目标要与课题名称中特征语表示的意思相一致。

(2) 目标一定要量化且可测量。能够测量的目标值对比性强, 可信度高, 符合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要用数据说话的精神实质。

(3) 目标设定一个最佳。一个目标可以使活动的路线清晰, 便于小组成员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如果考虑的第二个目标是第一个目标实现后自然能够达到的, 就不要做为目标, 可把其放在效果检查中表述为带来的效益。

(4) 目标要有挑战性。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不仅体现出小组活动的高起点, 也能够增加活动成果的价值。但挑战性的目标也不能太高, 过高的目标实现起来困难, 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3.6 目标可行性分析

自选性课题和指导性课题不需要做可行性分析, 指令性课题则应在设定目标后进行可行性分析, 分析手法类似于现状调查[3], 但应先进行可行性分析, 后进行问题症结分析, 并且设为2个小标题。

(1) 可行性分析。要从客观可行和主观可行2方面来进行分析。客观可行包括上级支持、自身优势等;主观可行可通过现行标准数据、自身最好成绩、同行最高水平等证实性材料来说明。

(2) 问题症结分析。同样是先分析出问题的并列表现要素, 再确定调查的样本, 然后用工具确定表现要素的排序, 最后指明造成问题的症结, 使下一步的原因分析有的放矢。

3.7 分析原因

一定要针对现状调查所确定的问题的症结来分析原因。针对单一症结, 可用因果图、树图进行原因分析, 因果图展开一般不超过4层, 树图展开层次可不受限制;针对两个症结, 必须用关联图进行原因分析。分析原因要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角度进行, 且要掌握住3个步骤和5项注意。

(1) 分析原因要按照3个步骤来开展。

第一步是从6个角度分别用分层法分析出可能的基本影响因素。如“人”可从领导、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或素质、责任心等方面分析;“机”可从性能参数、新旧程度、使用效果等方面分析;“料”可从选型、技术指标、储运保管、使用效果等方面分析;“法”可从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操作参数等方面分析;“环”可从温度、湿度、照明度、清洁度、周边影响等方面分析;“测”可从验收标准、检查手段、检查方法、测量器具等方面分析。

第二步是去掉不相关的角度和不相关的基本影响因素。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用功, 也能控制好成果篇幅。相关性拿不准的影响因素可留下来进行分析。

第三步是找到末梢因素。对相关影响因素通过问“为什么”细查原因, 一直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为止。

(2) 分析原因要把握好5方面注意事项。

第一要注意同一层次的因素是并列关系。用分层法展示问题的全貌, 同一层次不能交叉、重复, 不能有因果关系。

第二要注意上下层次的因素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要成立, 且不能因果颠倒。上下之间如果“因为……所以……”关系成立, 即说明因果关系成立, 记住“所以”是上一级, “因为”是下一级。

第三要注意分析下一步原因时的角度不能变化。比如分析机械因素时, 一直要站在机械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原因, 不能把一切原因归结到人的因素。

第四要注意原因分析应彻底, 直至能够采取对策。问“为什么”时, 答案在本角度范围内, 可以继续分析, 如果答案超出了本角度范围, 说明已经分析到了末梢因素。

第五要注意所有层次原因的叙述角度, 都应该是不满足要求。因为原因分析的指向是问题症结的表现要素, 只有不满足要求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3.8 确定要因

确定要因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 要用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某一个末梢因素是否属于要因, 因此是篇幅占成果比例最大的部分。

(1) 确定要因的三个环节。要经过收集末梢因素、剔除不可抗拒因素、逐一确认找出要因这三个环节。

(2) 确定要因的两项工作。要完成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按计划逐一确认并找出要因这两项工作。

(3) 确定要因的三种方法。要分别采取现场测试、现场验证、现场调查三种方法。现场测试是通过直接测试、测量取得数据, 看其与标准或要求的符合程度来确定影响程度, 适用于对机械、材料、环境因素的确认;现场验证是通过采取诸如变动参数等方法开展现场试验, 从而取得数据来确定影响程度, 适用于方法类因素的确认;现场调查是先设计调查表并据此调查, 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对照管理要求来确定影响程度, 适用于对人的因素的确认。

3.9 制定对策

制定对策经历提出对策、评价对策、制定对策表三个流程, 并要形成对策评价表和对策表两张表格。

(1) 提出对策。就是对每一个要因提出若干个对策, 一般不少于2个。每一个对策用拟定标题的方法表示出来, 可以直接是要因相反意思的表述, 也可以是更加具体的方案名称。

(2) 评价对策。就是对每一个要因的各种对策进行综合评价, 比较选出最优的对策。可从对策的有效性、可实施性、经济性、可靠性、时间性等5个方面展开分析, 用客观的数据或可信的依据来评价, 也可采用打分法。经过综合分析, 把确定出的最佳对策列入对策表。

(3) 制定对策表。就是按照“5W1H”要求确定实施计划。要注意对策和措施的区别:对策是宏观的, 措施是具体的;对策是一种方案, 措施是方案应该具体怎么落实;对策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表示, 措施则是对策实施的各个步骤的要点表述, 每一步骤作为一条, 用序号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同时要注意对策表中的目标是措施目标, 是各个措施实施后应达到的结果, 不能与课题目标混淆, 措施目标也应尽可能量化。

3.1 0 实施对策

对策实施是小组活动的重中之重, 也是成果中篇幅较多、内容较细的一部分, 要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体现出对策的有效性。

(1) 逐一实施对策。按照对策表中的每一项对策逐一展开实施, 不能混杂在一起实施。

(2) 逐条实施措施。每个对策都要按照对策表中制定的各条措施逐条实施。实施过程应具体、详细, 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环境、工具、费用、方法等等。尽量用图表的形式表述, 少用文字说明。

(3) 逐项验证效果。每项对策实施后均要进行效果验证, 与对策表中的每一个对策目标进行比较, 且要用数据说话。

3.1 1 检查效果

效果检查是验证活动成败的关键环节, 需在全部对策实施完成后进行。前提是要保证收集数据的效果累积期的时间段满足检查频数的要求。

(1) 检查目标实现情况。对策实施完成后, 要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 并与所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比较。用于比较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统计工具等, 应与现状调查或问题症结分析时一样, 且检查的频数也应基本接近。对比后如果课题目标得到实现, 表示课题确定的任务已经完成, 可以进入总结阶段;如果未实现课题目标, 就要重新制定对策, 直至达到目标要求。

(2) 介绍带来的直接效益。能算出经济效益的要通过计算来表示, 时间限定在活动期和巩固期, 社会效益不能遗漏。计算经济效益要实事求是, 用数据表示, 有计算过程, 可信度要高;陈述社会效益, 要语言简练, 不夸大其词, 只需说明有直接关联的社会影响, 可包括诸如在安全、环保、节能、公益等方面对社会的直接贡献, 也可包括会对社会产生的间接收益的项目以及企业信誉度的提高等。

3.1 2 制定巩固措施

总结巩固措施是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所形成的有效措施可以是技术措施, 也可以是管理措施。

(1) 有效措施标准化。对活动总结出的有效措施, 可根据影响程度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文件、项目管理性文件或操作性文件等, 也可单独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所进行的标准化工作, 要通过归纳有效措施的关键内容及展示标准化文件的合法化予以证明。标准化文件的合法化要体现在有文件编号、有文件名称、有签字审批、有加盖公章、有编制日期等方面。

(2) 统计巩固期效果。除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攻关型课题外, 均应设置巩固期。在巩固期内, 要确认标准化的有效措施被正确执行, 同时要按照与效果检查一样的方法收集巩固期的数据, 且能够维持在良好的水准上。

3.1 3 总结及今后打算

为了促进小组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需要总结回顾全过程, 分享经验, 警示教训;也应提出今后打算, 承前启后, 显示活力。

(1) 提炼活动的相关收效。可以从实现课题目标过程中一并解决的相关问题, 认识到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程序、方法、用数据说话、工具运用等管理技术的运用, 以及专业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来考虑相关收效。如要说明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 不能只是简单自我评价后用雷达图表示而已, 而应有数据支持, 如用考试成绩对比、出勤率对比、配合默契性测试对比等来证明各方面提高的程度。

(2) 指出下一步活动方向。明确下一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 简要说明理由, 并要拟定出课题名称。课题可以从原来的次要问题、原来考虑而未开展的活动、重新选取新的角度3方面来确定。如果下次活动未考虑, 有短期性之嫌, 课题名称不规范, 有随意性之嫌。

4 成果展示的基本策略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既没有高深的理论, 也没有高难的技术, 既不需要复杂的流程, 也不需要繁杂的工艺, 它只是现实问题“小、实、活、新”的质量改进。因此, 成果展示的基本要求是:在以书面材料为根基的前提下, 要在规定的发表时间内, 让课题相关专业技术的外行人既要听明白也要信服。

(1) 书面材料要丰富。成果报告是成果展示的核心文件, 是成果水平的重要体现, 要在保证专业技术准确无误的情况下, 按照本文的分步骤整理方法做到精益求精;效益证明、有效措施标准化文件、小组活动记录等书面材料要内容详实、记录准确、手续齐全、原始性强、可信度高。

(2) 幻灯制作要活泼。幻灯演示是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手段, 要在表现成果报告精华内容的基础上, 按照PPT制作要点做到色彩协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3) 发表形式要新颖。可结合课题自身特点、企业人才情况等选用一人、二人或多人发表, 也可采取短剧、小品等形式。一人发表要避免拘泥呆板, 声调上需抑扬顿挫, 肢体上有活力表现, 语言上可采取有问有答、制造悬念、合辙押韵、对仗工整等技巧, 同时可配合幻灯动画调节气氛。

(4) 语言表述要精炼。使用普通话, 注重口语化, 幻灯片上的文字要经过反复推敲, 力争做到语句凝练, 但也不能死记硬背。只要把课题涉及的技术、方法、流程、工具烂熟于心, 就能保持语言流畅。步骤之间要有起承转合的句子表述, 图表的解释说明要抓住重点, 要因确认和对策实施要把握关键。

(5) 仪表形态要大方。注意着装的适体性、整体性和适度性, 发表时要面向听众,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举止要大方, 表情要自然。

5 结语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取得需要方法的合理和程序的正确, 小组活动成果的展示要靠整理思路的清晰和表现内容的丰富。

(1) 基础工作要把握好可信度。选题理由要遵循有要求、有差距的原则, 自选课题要按照一必须、二曾经、三可能做依据说明, 指令性课题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可行性。

(2) 逻辑关系要注意好内在性。各步骤间的逻辑关系要通过时间、层次、条理、呼应等内在联系予以体现, 尤其是原因分析应把握好因果关系成立等五方面的注意事项。

(3) 关键内容要说明产生过程。要因确认要有计划, 对策选取要经过评价。

(4) 核心步骤要交待详细具体。详细的要因确认过程能使人对所确认的要因信服, 具体的对策实施过程可看出对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卓慧.标杆引领扎实推进开拓创新[J].中国质量, 2013 (11) :21-23.

[2]李长坤.调动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积极性的举措[J].科技资讯, 2014 (10) :137.

上一篇:民族国粹论文下一篇:图像自动拼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