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设问技巧论文(共4篇)
高中物理课堂设问技巧论文 篇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是为了促使学生思考、探究、获得新知识、新能力而事先精心设计好的问题。有效的设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 获得知识和智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设问,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浅谈几种常用方法。
一、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利用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内容的观察、研究、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解释物理现象的本质、内在规律。比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中, 上课伊始, 我就把课前准备好的提桶挂在门框上, 并将提桶拉开一定的角度, 然后请一位同学鼻子靠近提桶站好不动, 还未释放, 这位同学已经开始“逃跑”, 其它同学哈哈大笑起来。我仍旧拉住提桶不动, 问:“释放后, 提桶回来时真的会碰鼻吗?”。很多同学立场不明确, 有少数同学回答说“不会”。可当我邀请这部分同学为大家演示时, 结果还是“临阵脱逃”。其它同学更加迷惑了, 到底会不会呢?最后一位立场非常坚定的男同学来给大家演示, 提桶回来时并不会碰鼻!为什么呢?学生的好奇心被一下子激发出来了。
通过趣味实验的刺激, 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 迫切想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于是带着这些问题, 大家热情地投入到讨论、交流、探索中, 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 学生从现象到本质, 获得了相关知识内容, 也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课堂效益大大提高。
二、联系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 或是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利于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 提升学习兴趣。比如关于地铁站设计结构的例子, 其问题情境就是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在学习《力矩的平衡》时可以从学生的审美内需出发, 观看杂技芭蕾的视频片断, 让学生感受力矩平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特别是王子拉住白天鹅旋转的动作还可以抽象成物理模型在课堂的知识应用阶段引导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的现实问题, 极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渗透德育、生命教育等等。
三、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 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动能》一课中, 引入时我用了三段视频:风力发电、震撼飓风、9.11恐怖袭击。这三段视频形象直观且互相对比衬托, 几乎将这节课所有内容呈现给学生, 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是动能?物体的动能大小有不同, 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动能既能为人类所用, 又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 面对这些, 人类是否该由一些反思?9.11是恐怖分子的恶意作为, 那么我们有没有不经意间使物体的动能给别人带来危害 (比如高空坠物) ?在这三段视频的启发之下, 接下来的学习非常顺畅、学生的讨论热烈到位, 学习效率很高。
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出来, 创设问题情境, 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通过阅读创设问题情境
有许多文章、故事是很有感染力的, 说笑话、猜谜语等都是非常轻松愉快的。通过这些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疲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同时可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在讲到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时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笑话来创设问题情境:警察叫停了一辆超速的汽车, 司机却说:“你没看见后面堵车吗?这不足一公里的路, 我用了整整一小时, 我会超速吗?谈笑之中学生轻松的了解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教师带有感情的朗读, 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 引起了学生的联想与思考, 并且“有意无痕”的渗透了生命教育的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应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 有效的设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对于如何设问, 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努力的探索。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设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层层深入地顺利展开, 从而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创设问题情境的几个方面, 阐述自己一些初浅看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问技巧
参考文献
[1]王沛清;物理课堂教学程式探讨——谈四段讲授法[J];湖南教育;1981年10期
[2]教育文摘[J];江西教育;1984年05期
[3]谭玉美;物理课堂教学法改革探讨[J];物理教师;1984年04期
高中物理课堂设问技巧论文 篇2
摘要: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是高中政治课的常用教学方法。本文着眼于“问题的设计技巧”:在直觉经验障碍处设问;在情景虚拟假设中设问;在同场景中多层次设问;在知识的整合处设问。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设问;政治;高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和认可。而其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更是成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法宝。所谓问题式探究,是指教师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预设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探究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生的探究始于问题,并围绕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相关活动,所以“问题”的创设是问题式探究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对于“问题” 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下面以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存款储蓄利国利民》一课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在直觉经验障碍处设问 激活新知识
学生已有知识不仅包括在学校学习的课本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觉经验。这两者都会影响到新知识的获得。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而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并通过积极的系统的推理活动,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手头有了闲置资金,请问用这些资金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买汽车、买房、去旅游等。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有钱就去消费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是他们的普遍想法。直觉经验堵塞了学生的思维,形成认知障碍。而要越过这个障碍需要给搭建一个“脚手架”,使学生能够把直觉经验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把新旧知识有效融合。此时,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已经有房有车,而且不去旅游,一般的家庭消费都已满足,你还会去做什么?学生回答:买股票,做生意、存到银行、买保险、买国库券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新知识,树立消费和投资相结合的观点。
二、在情景虚拟假设中设问 顺应新知识
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新的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改组或重建。学生在探求新知中,老师为其创设一定的情景,提出一定的假说,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自主建构知识。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是银行业务经理,我是客户,你怎样向我介绍你们的业务?这一设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都争着当一回业务经理,向我介绍他们的业务。有学生说:我是李经理,我建议您存活期,可以随时存取,很方便。另一学生说:我是王经理,我们银行推出定期和活期两类储蓄业务,我建议您存定期,因为定期利率高。此时我觉得学生给我介绍业务时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障碍,影响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我就跟着学生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要求:谢谢王经理和李经理。你们让我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中谁能让我既生活方便,又能得到最大益处?此时,一位学生起来说:您好,我是包经理。我建议您经常使用的资金存活期,长期不用的存定期。活期方便,定期利率高,您看如何?其他学生又为我介绍其他更好的方法。通过这一问一答,师生在这种虚拟的情景关系中,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而且深化了新知识,实现自主知识建构。
三、在同场景中多层次设问 深化新知识
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理解都是片面的,都会造成对事物的不正确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情景,特别是设问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对同一情境有多方面的理解,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多媒体材料:据报载,有位姓王的大爷把一辈子省吃俭用的5万元钱放在床底,存到银行他不放心,一是怕被别人知道,二是怕被子女取走,结果钱被老鼠咬花,到银行只兑换了3200元钱。然后,分别设置了三个问题:王大爷的担心是否有必要?如果每个人都象王大爷那样,对个人和国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人们和王大爷的做法相反,把所有赚来的钱都存到银行里,那又会产生什么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自主建构了国家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钱存到银行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每个人都象王大爷那样,既会造成钱财损失,影响生活,又对国家不利,银行无法积聚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更不利于国家货币流通。如果人们和王大爷的做法相反,把所有赚来的钱都存到银行里,也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会下降,消费市场会萎缩,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存款储蓄要适量。由此引出适量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的意义。
关于王大爷这个简短的情境材料,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教师的这三个设问,巧妙地引导学生探讨存款储蓄的原则、意义和公民存款储蓄的适度性,协助学生对情境的多角度理解,并深入解剖,探究根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在知识的整合处设问 迁移新知识
知识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建构起深刻而灵活的知识,建构起能适应不同问题情境可以广泛迁移的知识,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当教师呈现整体性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时,学生自己感觉比较困难。此时需要教师搭起“脚手架”,让学生学会把整体任务分解成各个子任务,顺利构建新知识,进而完成整体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分析“近几年我国存款储蓄快速增长,到2006年3月已经突破了16万亿元。你如何看待我国的高储蓄?”这一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其实这一问题,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只会想到储蓄的积极作用,不会辩证看待高储蓄,产生认知障碍。此时我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边问边答。师问:高储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答:经济快速发展所致、居民安全意识提高了。师问:这么高的储蓄率,老百姓都已有房有车了吗?生答:没有,买房买车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才需要积蓄大量存款,这也是高储蓄的原因。师问:那么有房有车的人就可以随意消费而不储蓄了吗?生答:不行,还要养老,看病,还要为孩子上学存钱,还要准备结婚。师总结:大家认为对今后的预期的不确定,各项体制不完善是高储蓄的重要原因。另外,投资渠道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这问与答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从书本走向现实,实现对储蓄目的现实探求,达到迁移知识的目的。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3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严密精准
1.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2.紧扣目标,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3.优化程序,注重研究 提问的一般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然后指名回答。那种先指名后提问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被提问的学生会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和填空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质上大多数学生未经深入思考而随波逐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4.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提问的语言——富有感情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目扫全体学生,其作用有二:①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②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教师已找到了指名的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同学,请你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又露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请坐。”学生回答不确切,教师运用比喻、类比等方式进行启发,从教师那鼓励的目光和表情中,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力量。即使学生一字未答,教师仍然温和地说:“没关系,请坐。”虽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看到老师那種安慰的表情和目光,却会感到非常惭愧。教师如果不认真观察,翻开名册,随便指定一名学生,也没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吗?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三、提问的方式——不拘一格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有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2.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托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例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①向心力的来源;②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③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4.连环式提问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环环相扣,依次提问,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①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可用能量为(A)12.09ev的光子。(B)13ev的光子。(C)13ev的电子。(D)12ev的电子。②大量处于第三能级的氢原子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③其中能量最大的光子能量是多少?④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波长是多少?⑤在可见光区域内光子有几种?⑥在第三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至少要给氢原子提供多少能量?
5.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①平静的水面上有两条相同的小船,其中一条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通过绳子拉另一条空船,如何判断人在哪一条船内?②一个运动的篮球碰上一个静止的后乒乓球和一个运动的乒乓球碰上一个静止的篮球,发生的情况有何不同。问题各异,但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努力做到:问得准,问得巧,问大千世界万般变化;才能启发学生答得全、答得妙,答出物理殿堂无穷奥秘。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问和提问技巧 篇4
一、课堂设问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认真挖掘教材,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层次, 设计出一些具有梯度,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提问。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 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提问, 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的节奏而活跃起来。例如教学How are you?可以向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提问:How is your mum?How is your friend?如果只提问好的学生而冷落基础差的学生, 就不会有很多的学生勇敢站起来发言。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 他们的创造之火就会不点而灭。因此, 教师课堂设问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二、课堂设问要遵循启发诱导的原则
我们常说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多设计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 就能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怎样设计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呢?一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二要揭示问题的矛盾点, 引导学生去思索。三要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 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学现在完成时态时, 引导学生对该时态与一般过去时的理解区别, 就需要把握好提问技巧。如:老师首先问Have you have breakfast?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接着问:What time did you have breakfast?Where did you have breakfast?让学生感受两种时态的区别。
三、课堂提问要做到真诚的鼓励, 真心的欣赏,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课堂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不仅是课后自己对课堂效果的简单反思,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以肯定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正确, 也要肯定其勇于回答问题, 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用鼓励性的课堂用语:Try it again。Don’t give up。That is right。Your pronunciation is quite good。I agree with you。Great Super。Well done。Congratulations...。如此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克服自卑心理, 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点的学习。
四、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 教师驾驭学生思维的能力十分重要, 运用多种灵活的提问方式, 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 灵活运用“单个提问”“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方法。单个提问----由个别学生单独思考回答;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 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同一问题, 各抒己见。同学之间相互鼓励, 相互补充, 各种新颖、独特, 甚至创新的见解就会在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产生出来。
五、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有耐心和针对性
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提问情境, 如果在课堂急于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耐心和针对性, 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达不到想象的目的。因此,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留的时间很短, 学生的思维容易卡壳, 回答的难度也会增大, 他们往往会因组织不好而放弃回答的机会, 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不能正常回答。这时, 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 用目光激励学生, 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 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 引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 也可以是动作、表情等。
六、课堂提问要有整体性和全局观念
教师课前备课要有充分的准备, 对知识点的设问要紧扣教材内容, 考虑要有整体性和全局观念。设计的问题要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 这样才有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 组织的一连串问题, 构成的指向要明确、思路要清晰、要具有内在的推理。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尽可能地从我们日常生活中, 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去设问。例如:在教学“问路”和“指路”话题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开展教学。如: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dining room?Excuse me, is there a hospital near here?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适用性和生活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消除他们的陌生感、空洞感。
【高中物理课堂设问技巧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课堂教学的探讨07-14
高中物理导入技巧08-27
高中物理的解题技巧05-16
高中物理特色课堂05-28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策略05-18
高中物理课堂笔记08-2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05-1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05-16
课堂教学与高中物理08-19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