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东风

2024-09-19

巧借东风(精选5篇)

巧借东风 篇1

湖北迈亚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以湖北仙桃毛纺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湖北省经济开发公司、华夏证券湖北有限公司、湖北省纺织品公司三家公司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并于2000年4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000971。

由于2006年度和2007年度连续两年亏损,于2008年4月14日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2009年3月31日,*ST迈亚在《湖北迈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中做了如下披露:

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已经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0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 141 375.40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8649773.19元。

根据上述审计结果及《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深交所申请对公司股票交易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议案》,并于2009年3月30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出了撤销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

从上述披露中可以看出,*ST迈亚的非经常性损益,在2008年度公司扭亏为盈过程中,立了汗马功劳。相比较而言,经营活动带来的利润却黯然失色。*ST迈亚经营收入逐年下降,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宠爱有加,这是为什么?除了*ST迈亚自身经营不力外,都是制度惹的祸!

一纸合约成为救命稻草

在经过两年亏损之后,*ST迈亚能够盈利,的确来之不易。但是,2008年盈利不是日常经营活动的结果,而是人为的账面结果。

*ST迈亚在坏账损失转回的问题上,谋篇布局。主要交易过程如下:

2008年8月9日,*ST迈亚与中国银行仙桃支行(下称“银行”)、仙桃市财源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担保公司”)签订了《还款协议书》,约定担保公司对*ST迈亚在银行的借款本金158000000元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担保公司以158000 000元存单提供质押保证。

*ST迈亚与担保公司另行签订了《反担保协议》,*ST迈亚以应收账款余额158323436.03元提供反担保。

由于*ST迈亚未能及时履行《还款协议书》的还款义务,担保公司已于2008年10月21日向银行实际偿付了158 000 000元。

担保公司根据《反担保协议》行使质押权,要求*ST迈亚履行反担保义务。*ST迈亚与担保公司2008年11月8日签订《质押财产折价偿债协议》,双方同意将《反担保协议》中出质的应收账款余额158323436.03元,折价为158000000元全部转让给担保公司。

协议生效后,上述应收账款属于担保公司所有,并约定由担保公司向各债务人追收相应的账款,且债权转让通知由担保公司自行负责递送相关债务人。

不难看出,在上述一系列合约中,《反担保协议》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是应收账款得以盘活的关键性文件。*ST迈亚因履行反担保义务,将总额为15832万元的应收账款折价为15800万元转让给担保公司。应收账款转让后,公司应收账款减少15832万元,冲回此前对应于该应收账款计提的减值准备8237.75万元,计入2008年度收益。

在这一交易过程中,15832万元的应收账款,没有被认定为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香饽饽,全额作为担保,由于*ST迈亚没有及时偿还银行借款,转而被折价为15800万元全部转让给担保公司。

1.58亿元的应收账款,被计提了8 237.7万元坏账准备,可以认为是不良资产了(至少不能被评估为优良资产)。然而,在签订合约和履行合约的过程中,1.58亿元的应收账款几乎被全额出质,被完全盘活了。而且,从这个交易过程来看,时间比较短暂,从8月9号签订《还款协议》到11月8日签订《质押财产折价偿债协议》,才3个月。这两点就给银行借款、担保协议、反担保协议等交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经营业绩逐年萎缩

与盘活的应收账款相比,*ST迈亚近几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相形见绌。表1列示了2006~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明细金额。

从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ST迈亚主营业务收入,无论是总额还是按照产品品种分类的明细账户金额,都是逐年下降的。2008年下滑的幅度增加,年报中,对此做出的解释是公司所处的纺织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人民币升值等内外部不利因素影响,销售困难,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

无论什么原因,有一点是肯定的,*ST迈亚靠经营活动来扭亏为盈,希望渺茫。因而,只能转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上寻找商机。

表1列示的主营业务成本总额,与其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相比,成本基本上是高于收入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差额,从2006~2008年分别是1517.3万元、-1576.6万元、-5178.2万元。从这一点来看,*ST迈亚的主营业务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了。这样一来,*ST迈亚想盈利,就要开动脑筋,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上想办法。

非经常性损益成为谋财之道

从利润表上不难看出,*ST迈亚的营业利润为-3699.5万元,利润总额为1 141.9万元。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收益和前述的坏账损失转回等。这些非经常损益项目的具体交易过程如下:

(1)政府补助。公司2008年收到政府补贴4 906.27万元,全部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中,根据仙企发[2008]65号文,公司在本年收到仙桃市财政局拨付的一次性财政性补助资金4896.27万元;根据鄂财商发[2008]40号文,公司在本年收到湖北省财政厅拨付的2007年度外经贸促进发展补贴款10万元。

(2)债务重组利得。在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时,*ST迈亚披露债务重组利得107.5万元;在披露应付账款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时,指出“主要是通过债务重组大量还清前欠款”。除此之外,在年报中没有披露债务重组交易的具体信息。

(3)坏账损失转回。通过出质应收账款,*ST迈亚将以前的8237.7万元坏账损失冲回,减少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增加本期的利润。

单位:万元

2008年度,*ST迈亚的非经常性损益共计13251.47万元,远远大于200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11822.6万元。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不愧为*ST迈亚的谋财之道。

从其他财务指标来看,*ST迈亚的经营状况的确对扭亏为盈无能为力。表2列示了*ST迈亚2007年和2008年部分财务指标。

众所周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负债率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从2007年来看,*ST迈亚的偿债能力很低,无论是流动资产负债率还是资产负债率都相当高,分别为72.5%和61.79%,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ST迈亚竟然能够获得1.58亿的银行贷款。而这笔贷款,又进一步提高了资产负债率,以至2008年的资产负债率达到80.52%。换言之,*ST迈亚是在高负债下维持经营的。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公司经营效率的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ST迈亚的存货周转率在下降,周转天数在增加,可能会形成产品积压。

主营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是反映公司成长能力的指标,*ST迈亚2008年的主营业务继续下滑,总资产比2007年缩水一半多,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在主营业务萎缩、经营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ST迈亚把目光投向了非经常性损益,其主要动因是为了保牌。2006年和2007年,公司已经连续亏损,被ST了,如果再继续亏损,后果可想而知。从一定程度上讲,*ST迈亚借非经常损益的东风,也是无奈之举。退市制度,逼迫公司为保牌而寻求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又为之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收益都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坏账损失可以全额转回等。

引发的思考

*ST迈亚2008年年报,是ST公司2007年报和2008年报的缩影。毋庸讳言,ST公司在2007年报和2008年报中,大量运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坏账损失转回(如本刊第4期刊登的ST派神)、债务重组和政府补助等,来调节利润,以期能够扭亏为盈。在经营状况没有得到实质改善的情况下,ST公司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牌。这说明,退市制度和会计准则在影响ST公司的行为。

特别处理制度,对公司治理发挥警示作用的同时,也诱导了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经济业务,这是由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造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监管制度:

第一,建立多层次的退市指标体系。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在制定上市公司退市标准时不应只考虑简单的净利润指标,还应结合其他因素,例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指标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指标,其扣除了一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政府补贴、营业外收入等对净利润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此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ST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引进一些辅助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经营现金流量等定量指标,还可以引进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行业情况、持续经营能力等定性指标,并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对ST公司进行综合评分,以综合得分来判定ST公司应该继续留在股市,还是被特别处理甚至退出股市。

第二,建立ST公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将公司的资产安全状况、发展能力状况、资产营运状况、资产流动状况、财务效益状况、偿债能力状况作为综合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以发展能力为核心,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采取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

第三,出台有关非经常性损益行为的具体准则,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管理。同时,要加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提高准则制定的有效性,避免企业有“漏洞”可钻。例如,政府补助成为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因此,一方面,要重新考虑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要在相关政策上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救市”的条件,减少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经济干预和政策救助。

第四,明确审计师责任,规范审计市场。在规范审计市场时,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惩罚力度,从而减少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合谋。在制定惩罚标准时,要符合市场要求,既要保证对舞弊审计师实施惩罚,又要注意惩罚力度,保证审计市场上有足够的审计师,满足审计市场的需求。

修改退市条件,完善监管制度,尽管会牵涉多方利益,但长痛不如短痛。否则,会造成市场效率低下,或者损失市场效率。

巧借东风,事半功倍 篇2

一、巧用典故,将哲学抽象理论故事化

哲学许多理论很抽象,许多刚接触到哲学知识的学生觉得听不懂,难理解。如果课堂只通过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学科兴趣。有些课堂我们可以运用国学典故对抽象的理论故事化。

案例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讲矛盾的概念

时,我运用《史记·范增列传》的开篇语:汉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先讲述楚汉战争中楚汉的实力对比,再讲述刘邦用陈平的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使楚力量削弱,汉得以扭转战局。简要陈述故事后再请学生分析君臣间的关系。

通过故事的陈述,让学生围绕君臣的关系去讨论得出矛盾的

概念。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也紧紧围绕本故事情节和君臣关系的内容去解读教材内容,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通过巧妙地运用典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政治课堂注入了活力。

二、巧用诗词歌赋,将哲学抽象理论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

哲学给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当我们对哲学理论的理解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目标转变为理解相关知识的手段,在运用中加深对本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案例2: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但是对这一抽象概念许多学生不理解或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里

运用意识的本质去解读古诗词中对春雨的不同描写,在具化抽象知识时也在理解抽象知识。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韩愈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杜甫

③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寒食帖》苏轼

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秦观

春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构

成、心理因素、生活状况等主观因素不同,每个人对春雨的认识和理解也不一样。通过诗词对春雨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解读,学生很清楚地知道了什么是客观存在、什么是主观印象。既理解了哲学的概念,丰富了哲学课堂,又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涵养。

案例3:矛盾具有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在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时我运用了下面一首宋词去解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同一个人,但年龄阶段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思想也在变化,对待同一事物的心境也不一样。正所谓情随境迁,缘何也?矛盾具有特殊性也。通过材料引起学生心中的共鸣,让他们喜欢上哲学,喜欢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三、巧用经典名言警句,体现哲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性

一堂好的政治课,除了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外,还要体现学科特色,思想性教育无疑是政治学科教学的最大特色之一。传统文化中许多名言警句如果运用适当,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增强学科的思想性特点,并且能在整堂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试列举一些经典名言的合理用处。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整

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和质变。

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世续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中华文化中经典名言警句数不胜数,不过多列举。这些名言警句大都有深刻的内涵,富有教育意义。在哲学课堂恰当的环节上适当地引用经典名言警句,画龙点睛,正面引导学生,以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我们民族有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既有丰富的智慧,又有深刻的哲理。如果教师能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让哲学和国学比翼齐飞,那么我们的哲学课教学既能授业解惑,又能传道;我们的学生既能学文,又能悟道。如果教师能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些优秀的文化,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把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保持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色。

巧借东风 篇3

关键词:中职,工艺美术,工作室,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大背景下,各中职校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原有的实训室逐步向“工作室”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建立适应中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需求的工作室,是工艺美术专业一线教师应当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中职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建设,并不是把原有的“某某实训室”换个“某某工作室”的牌子就大功告成,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两个方面。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工作室制”的考察、工艺美术行业企业的调研基础上,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的建设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究,并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思考。

一、考察调研、科学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建设需借鉴高职“工作室制”模式

我们知道,“工作室”一词源于西方艺术设计领域的“作坊”,它是艺术家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单位。1919年德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学院“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育口号,并建立了与工业设计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国内许多艺术设计类院校从2005年开始导入了“工作室制”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艺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相比高职的工作室制,中职学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以及实施基于工作室的教学的还不是很多,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职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建设,借鉴高职的工作室制,便利且必要。

笔者2009年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期间对高职院校的工作室制有了一个零距离的了解,撰写了《苏州工艺美院“工作室制”考察报告》,对高职院校的工作室建设特点做了总结:高职院校工作室制的核心是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制;工作室是实行工作室制的重要硬件设施,但工作室制绝不仅仅是工作室那些“房间”的概念,高职院校工作室的设置是以专业学科为依据的,建立相应的专业学科组群,在学科组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方向,建立各个工作室;工作室制是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表明,工作室制的最主要特点是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突出实践教学,这与中职教育的课改理念是一致的。但同时也应注意到,高职院校建立工作室制并不排斥以学科为依据。这点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实并不相悖,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一部分“精英教育”,高职的人才培养比中职的起点高,规格要求比中职毕业生高是自然的。就工艺美术专业来说,我们培养的中职毕业生能够在相关企业很好地胜任工艺品生产一线的岗位工作,应该是中职阶段教育的一种成功,但企业对高职生的要求却会更高,既要求他们能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还会要求他们应当具备对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以及岗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工作室制实践为中职校工作室建设提供了极好的、便利的借鉴,一是可以借鉴他们工作室的布局设计,更主要的是可以借鉴他们多年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需要把握一点:同是职业教育,但高职、中职应有区别。

(二)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建设需借鉴企业的“工作室”模式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建设应参照区域工艺美术企业,实现对职业环境一定程度的仿真。

笔者在企业调研中注意到,工艺美术个体“作坊”即个人名义的“工作室”数量较大,在局部地区甚至是工艺美术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那么,个体企业性质的“工作室”是不是可以完全照搬到中职校的工作室建设中来呢?通过调查分析,答案是也不尽然。工艺美术个体“作坊”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各具特色,是工艺美术创新发展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我们在工作室建设的借鉴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体作坊以“工作室”命名,其实质是个体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取利润是第一位的,而中职校工作室的教学功能居于首位这一特征不应改变;2.个体作坊在管理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往往以“人情化管理”为主,而中职校工作室却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工作室的有效运作和规范管理;3.个体作坊一般都有“师授徒”,这反映出它也具有教育的功能,而且效率高。“师授徒”模式对中职工作室教学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但要注意个体作坊的“教学内容”往往仅针对该作坊内生产经营的个性需求,师傅们甚至把关键技术当作机密来保守,中职校工作室教学如依个体作坊照搬,显然会局限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更谈不上他们的多元化职业能力发展。

相比个体作坊,具一定规模的工艺美术企业的车间也往往以“工作室”命名,而且根据生产流程进行细化,比如脱胎漆器企业,有地底制作、漆器装饰、设计开发等工作室。这类企业的工作室(车间)具有设施设备完善、人员配备合理、生产制作高效率等特点,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致力于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些具有地方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对岗位人员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是中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校企合作对象。因此,中职校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建设应加强对区域内代表性企业的考察调研,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和各校实际,作重点借鉴。

二、“软硬”兼施、着重内涵——“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的建设,硬件设施建设是基础,职教理念更新是前提,内涵建设才是重点,是让“一池春水”“活起来”的源泉。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性地借鉴高职院校工作室制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参考性地借鉴行业中个体工作室的运作经验,重点应借鉴地方工艺美术代表性企业的生产发展模式,把握住中职人才培养“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学习者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的基本原则,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建设上都应符合工艺美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力求做到:

(一)工作室硬件环境的“仿真化”

工艺美术品类多、区域特征明显,各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小方向设置根据区域人才市场的需求而各有不同,但在工艺美术工作室的设施设备建设中,都应从就业大环境出发,“先面后点”,利用校企合作力图共同设计、施工,实现工作室条件对工艺美术职业环境的仿真,首先在功能上朝着“产、学、研、用”一体化要求努力。

(二)工作室师生角色的“职业化”

在工作室中,师生角色意识的转变非常重要,如依然对工作室的认识停留在“房间”的概念,无异于“新瓶装旧酒”,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背离改革创新的初衷。就工艺美术而言,在工作室教学中,教师是师傅、是工艺美术大师,是设计总监、部门主管……教师必须是“下过企业再进课堂”;学生则是雕刻工、是漆器镶嵌工、是制图员……是各个工艺生产流程岗位上的员工。

(三)工作室日常运作的“开放化”

在工作室条件下,教学的实施不再是“一本书加一支笔”,而是教学过程变成“生产”过程,单一信息传输变成多元信息碰撞,教学效果评价“一言堂”变为学校、企业、社会的多元评价;任课教师可以是学校老师也可以是企业人员,可以是一个老师授课也可以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多教师授课,等等,无论教学实训还是交流互动都应呈现出一种开放化的活跃状态。

(四)工作室制度管理的“企业化”

把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中职校工作室,是对职业软环境的仿真。比如,不少职业院校引入了企业的“5S”管理,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进行适当“改造”,像浙江宁波慈溪职高在企业“5S”基础上创新探索出的“7S”管理模式就非常可取。

三、结语

巧借东风,筑巢引凤。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不必闭门造车,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工作室制实践经验、区域工艺美术企业的工作室(车间)运作模式,为我们送来了“东风”,我们从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切合各校实际情况,巧作借鉴,当可事半功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的建设的目的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投入必要资金搞好硬件设施建设就是“筑”好职业环境之“巢”,加强内涵建设,引入职教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才是真正的“引凤”。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

[2]万剑, 李兴远.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03上旬刊.

巧借东风 篇4

关键词: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重要故事情节,故事梗概是:东汉末年,孙刘两军联合抗曹,诸葛亮巧借东风,帮助周瑜火烧赤壁,打敗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同时,也为“三国鼎立”埋下了伏笔。假如说,当时没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没有他识天文、观地理的聪明才识,以及战前的精心准备,赤壁之战的结局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情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有两类,一类是实际学习的时间,另一类是参与学习的时间。参与学习的时间是指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时间,一堂课40分钟,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一样,但参与学习的时间却因人而异。利用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法。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教学创设了条件。

2.谈话设疑,创设情境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教学新课时,我们可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节时,教师可和学生谈话,问学生:“你们一年过几次生日?”学生回答:“我一年过一次生日。”教师接着又说:“我认识一位老爷爷,他不是一年过一次生日,而是四年才过一次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在学生产生疑问时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3.出示图样,创设情境

课改的教材不同于旧教材,它更多的是图样,很少有形象的语言。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图样,然后用形象的语言,边指导学生看图,边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如,在教授“小数点搬家”一节时,教师可贴出图样,启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作适当的移动,使图样之间形成明显的差别。通过师生共同动手操作,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小数点移动后数字之间的变化。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数学不同于语文,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不大,而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各种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往往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因此,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认识结构中能够对新知识提供最佳关系的生长点,由旧引新,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先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让学生明白这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然后再进行“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的教学,学生就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由此可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实际出发,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有些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费了很大的劲才切入主题,这样既浪费了课堂的时间,也让一些学生不知所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直接揭题,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如,在讲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基本训练,如:

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口算题的结果,使学生发现其规律,接着揭示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样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不管是一场战役,还是一堂课,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开头做好精心的准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地去研究该怎样导课才能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切合教学的需要,为教学效果的显著添上一笔色彩。

巧借东风 篇5

众所周知,高考考场如战场,时间极其宝贵,命题者决不会无端耗费考生时间,因而,试卷上所给的任何一个字符都是有用意、有用途的,都是为考生能更好地答题服务的。因而,考生看到试卷上的注释,第一反应就应当是:它能帮助我理解文本,我要利用它有效答题!借助注释答题,首先要了解注释的类型。试卷上注释的类型主要有七种:①给生字注音。②给生词释义。③介绍作者生平经历。④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⑤介绍某种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概念如人名、地名、物名、书名、节日名等。⑥阐释典故。⑦介绍文本出处,提示文本内容。这些注释对理解文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而与解题关系更为密切的还是后面六种。

下面就以高考题为例,谈谈怎样借“注”答题。

例1:(2007年天津卷第11题,文言文阅读)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一足,信科?信:相信

(B、C、D三项略)

【解题提示】要知词义,须知句意。解本题要借助注释“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方能准确判断“信”的意义。

【答案】A(“信”的正确解释是“真的”)

例2:(2007年浙江卷第13题,文言文阅读)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项是(选项及答案略)

【解题提示】答此题需参考注释对王定国生平的介绍:“北宋文人,名巩,王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了解了王定国其人的不幸遭遇,方能较准确理解其“豁达或洒脱”的情怀。

例3:(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古诗鉴赏,文本《诗经·芣莒》)

(1)略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气象?请概括描述。

【解题提示】答第(2)题要借助注释③至⑦对“有、掇、捋、颉、撷”这五个动词的解释,它们是劳动过程中的五种动作行为,是对“采”的具体化。不参考注释可能就无法答此题。解第(3)题则要借助注释①对诗作内容的提示:“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若比较这个注释和答案的用词(都有“妇女们”、“采”、“野菜”、“唱”、“歌”),则可发现,答案简直就是注释的翻版,只是将注释的话根据题目问法来了个“句式变换”而已。

【答案】(2)通过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例4:(2005年全国卷Ⅱ第12题,古诗鉴赏,文本是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本题第二问略)

【解题提示】解这两小题均需参考注释“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唐时,每逢冬至,朝廷放假,公职人员要回家团圆,民间要打酒买菜穿新衣放鞭炮以示庆贺。而作者却要孤身一人在驿站里度过这寒冷的夜晚。有了这个注,可以使考生对诗的孤寂心情和诗歌的“思家”主题有更深的体悟,从而为答题奠定丰富的情感基础。

【答案】(1)(“简析”略)这充分反映了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方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例5:(2007年江西卷第14题,古诗鉴赏,文本:高蟾《金陵晚望》、韦庄《金陵图》)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略)

【解题提示】注释说两位诗人“均为晚唐诗人”,这实际上是提示考生要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答题。高三学生都学过中国历史,语文课上学习李商隐、杜牧等晚唐作家的作品时老师也多有介绍,考生对晚唐社会情况应该不陌生。

【答案】诗人预感到唐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为此而苦恼,而又无能为力,故伤心。

例6:(2005年广东卷第20题,现代文阅读,文本《壶口的黄河》)文章结尾强调“(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意?(括号中的文字为笔者所加)

【解题提示】文后“注”道:“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德国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这个“注”告诉我们,非洲尼罗河的传记是由欧洲人为之作的“他传”,而不是自传。要想真正理解文本一句的深刻含义,把答案写完整,非借助于这个“注”不可。

【答案】“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本题答案共三个要点,这是第二个要点)

上一篇:聚合物/纤维素材料下一篇:金融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