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2024-10-06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通用10篇)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篇1

摘要:介绍一起因环链电动葫芦漏电而导致的触电死亡事故, 通过对电气线路的检测和分析, 查明了漏电的具体原因, 找出了该环链葫芦在电气设计、安装上的缺陷, 归纳出了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环链电动葫芦,触电事故,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一、事故过程简介

2011年6月21日上午, 湖南省某化工助剂厂发生一起触电身亡事故。据现场人员介绍, 死者当时正用一台环链电动葫芦 (型号DHP;额定起重量0.5t;生产日期为2007年6月) 起吊其正下方离心机中的物料。使用过程中, 环链葫芦突发故障, 不能提升, 遂改为用手提物料, 结果不幸一人发生了触电事故, 当场身亡。

二、现场勘查与相关技术分析

1. 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发现, 该车间内地面非常潮湿, 事故当天天气闷热, 车间内工人衣服基本被汗湿透, 且该厂并未依岗配发劳保用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发生了触电死亡事故。

(1) 查明带电部位。在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后, 将环链电动葫芦的电源开关送上, 在环链电动葫芦取物装置附近选择四个检测点A、B、C、D (事故中死者有可能接触到的几个部位) , 分别对其对地电压进行检测。A~D各检测点分布如图1所示, 检测结果见表1。

由检测结果推断, 该事故疑为电源某相搭壳而引发的间接触电事故。

(2) 查找漏电点。将电源线从空气开关处拆下, 测量各相线对电动葫芦外壳、链条等处的导电连通性, 结果如表2所示。

打开环链电动葫芦的接线盒, 检查发现接线盒进线口护套螺纹件脱出, 控制电缆中一根相线绝缘保护层被接线盒金属壳锐边割破, 露出的铜芯线与接线盒的金属外壳连通, 经查看, 此相正是L2。

再对接线盒内3个接线端子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1、2、3号接线柱对壳绝缘情况良好, 说明电动葫芦电机绝缘无故障。

2. 对环链电动葫芦电气线路的技术分析

该环链电动葫芦的电气原理如图2所示。

该环链电动葫芦由一个15A空气开关供电, 由一个只带上、下按钮的控制手柄来控制, 通过两个按钮对三相电的相序改变来实现上、下运动。从现场勘查情况来看, 电源系统PEN线或PE线未接入, 也未设置漏电保护器等保护装置。

经分析, 该环链电动葫芦电气系统存在以下安全缺陷。

(1) 该厂的供电系统为TN系统, 但该环链电动葫芦却并未按要求采用接零保护, 在漏电的情况下, 不能形成故障回路自动切除故障电源。

(2) 按相关标准规定:安装在潮湿环境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漏电保护器。但是, 虽然该环链电动葫芦所处的工作环境潮湿, 危险性较大, 但设备安装时并未按要求装设漏电保护器以保护人员的安全。

(3) 该环链电动葫芦由控制手柄来操作, 但未按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安全电压 (<50V) 控制, 葫芦电机电源的通断也不是采用接触器控制, 而是直接通过按钮使三相电源中的两相相序改变来接通、断开电源和改变电机的旋向, 这是很不安全的。

三、事故原因

1. 直接原因

由于环链电动葫芦接线盒进线口护套螺纹松脱, 护套脱出, 在控制电缆的甩动下, 接线盒金属壳锐边割破电缆保护层, 一根相线搭壳, 致使原本不带电的环链电动葫芦外壳、链条、吊钩、用作吊索的V型皮带等意外带电 (电压206V, 属于危险电压) 。在死者双手握住链条或皮带时, 由于死者全身汗湿, 且工作环境潮湿, 身体接地 (电流流经心脏) 触电而亡。

2. 间接原因

(1) 该环链电动葫芦仅设置了一个15A的空气开关作为总电源开关, 而未作接零保护, 也未设置漏电保护器等装置, 在故障情况下, 不具备自动切断故障电源功能, 不能使触电者迅速脱离危险电源保全生命。

(2) 在如此潮湿的工作环境下, 工人未穿绝缘鞋, 未戴绝缘手套, 其劳保用品的穿戴不符合防护要求, 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3) 该厂安全管理松懈, 缺乏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人员, 不能及时发现并整改设备上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 不能将危险因素及时消除。

(4) 环链电动葫芦的电气设计不符合相关规定, 控制装置没有采用安全电压, 也没有采用接触器来控制环链葫芦电机电源的通、断, 而是直接通过控制手柄实现相序转换来改变升降方向, 这无疑增加了触电的风险。

四、整改措施

1. 引入电源系统的PE线或PEN线

将PE线或PEN线接在环链电动葫芦接线盒的接地端子上, 最好还能在电源进线处对PE线或PEN线作重复接地, 完善起重设备的接零保护。

2. 增设环链电动葫芦专用的漏电保护器

宜选用30mA、0.1s的漏电保护器, 接在电源开关之后, 起到漏电保护作用。

3. 配发、穿戴好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

4. 消除电气控制方式上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增加一个控制箱, 由接触器来控制电源的通、断以及相序的改变;控制手柄上还需增加紧急断电开关, 与总电源接触器配合使用, 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由于这样的改造比较复杂, 非专业人员难以完成, 最好是换成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钢丝绳电动葫芦, 以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能。

5. 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设备使用过程中危险源的检查和隐患整改力度。

参考文献

[1]王福绵.起重机械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0.

[2]王福绵.起重机械事故预防与故障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钱夏夷, 李向东等.起重作业技巧与禁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篇2

(一)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法建筑施工导致触电

一些单位或农户为了自身利益,未经电力部门和国土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擅自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建造或装修房屋,并在施工时引发触电事故。

(二)管理措施难到位,运行的设备不达标

一些使用时间长而老化的线路设施,没有及时进行维护、改造,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治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在风雪雨前后,没有及时组织力量检查,对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早年安装的电气设施未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在架设安装线路及设施时违规操作,许多技术系数达不到要求,如线杆间距离过大,电力线对地距离过低,电力线与建筑物水平距离过小,变压器平台高度过低,未设置安全围栏,线杆拉线上端缠在横担角铁上等等。

(三)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安全用电意识非常薄弱,私拉乱接现象严重

一些人为贪图方便,节省钱财,在架设安装电力线路时,多数人不经过我们,而是自行组织实施,从而出现有线电视、专用电线、电话线同杆架设,电力线路安装在生长着的树木上,电表后的进户线采用裸线等达不到技术规程要求的私拉乱接现象,留下大量的安全隐患。

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对策

(一)明确产权,加强管理,排除隐患 明确电力线路和电力设施的产权,进一步落实各方的责任,确保电力设备有人管。同时,要加强管理,对私拉乱接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督促整改;对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种植作物等影响电力安全的,要强制拆除,设立警示标志,建立安全防护措施;对使用时间长、老化的设备要进行维护更新。

(二)严格技术规范,提高农电架设标准

在进行线路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要求严格施工、规范操作,不能为了省钱或贪图方便而马虎应付,私拉乱接,制造用电安全隐患。确保电力设备安全。

(三)加大宣传,强化教育,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论化工厂的触电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触电;防护措施;电气安全管理

化工厂电气设备多,用电负荷大,电气设备和线路分布面广。供电系统较为复杂,既有高压又有低压,既有直流又有交流,电气设备和线路几乎遍布每一个生产岗位,每一名员工天天都会与“电”打交道。由于化工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湿、腐蚀等特点,加速了电气设备绝缘的老化,造成电气绝缘损坏,绝缘电阻降低,再加上员工违章操作、企业管理制度缺失、作业中缺少安全技术措施等,很容易引发触电事故。所以,化工厂用电安全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控制触电事故,做到安全用电,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安全课题。

1.触电事故的机理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 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1.1电击机理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的机体组织受到刺激,肌肉不由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造成的伤害。严重的电击能使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受到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由于人体的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微弱的生物电存在,当外部电流进入人体时,生物电的正常工作规律被破坏, 使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1.2电伤机理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当电流通过人体时电能转换成热能, 使得皮肤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产生较大的热效应,造成灼伤;当人体长时间与带电体接触时,接触部位发生化学效应,也可能导致伤害;当电流作用于人体时,肌肉不由自主地剧烈收缩,引起机械效应, 造成肌腱、血管、神经组织断裂, 甚至关节脱位或骨折。与电击相比,电伤的电流比较大,作用时间短。

2.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2.1违反安全规程

2.1.1安全距离不够

为避免触电,各等级电压均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少于这个距离,就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因安全距离不够而导致的触电伤害事故常见于6KV以上的高压系统。如电气人员在对部分停电的设备进行检修时,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够,造成设备短路及人员触电。

2.1.2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是导致触电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电气安全规程中规定,一般情况下严禁带电作业,但有些电气人员为图省事,盲目自信,在检修电气设施时不采取停电等有关措施,也不具备其他必要的安全条件,违章作业,造成触电、短路或高处坠落等事故。

2.2电气系统故障

2.2.1电气设备和线路漏电

虽然电气设备的导电部分与外壳间是绝缘的,但在严重潮湿、腐蚀性气体侵蚀、有导电尘埃的环境中,电气设备的绝缘比正常用电环境易受到破坏而形成漏电。一般来说,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导体元件对机壳的电阻大于0.5MΩ时,对人和设备没有危害。当绝缘电阻较差时,人触之会有麻木感觉;当绝缘电阻很差时,对人身有很大危险。引起漏电的主要原因有:线路和设备绝缘老化或损坏;电气的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修复的绝缘层不符合要求等。

2.2.2错误接零

保护接零在380/220V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零线连接起来。保护接零属于“过电流”保护范畴。采用保护接零时切记应使用电器的保护零线并接到零干线上。否则设备漏电时不能切断电源消除危险。但这点恰恰为许多用电者所忽视,特别是在临时用电中。此外,还容易出现一些常用电气设备,如电焊机、配电箱等的虚接或假接零线现象,这样一但发生漏电便不能切断电源而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2.3施工和接线不规范

2.3.1穿线管不接地

电气走线和施工中,无论明敷或暗设的穿线管,要求都必须可靠接地,但有时施工人员为省事穿线管不接地,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场所,如泵房、地下室等,当这些场所的管内电线发生破皮损伤时,电流就会通过穿线管、墙壁直至传到地面,使这些地方带电,发生触电事故。

2.3.2导线连接不规范

按有关规范要求,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导线与导线连接必须采用接线鼻子或接续管,而有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为图省事,在进行导线与设备连接时把多股导线剥掉绝缘后直接与开关或用电设备等接线柱连在一起,这样当负荷达到一定值时,连接部位开始发热、氧化,时间一长容易造成用电设备烧坏或人身伤害事故。

3.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电气安全规章制度

化工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并以标准、规范、规程为依据,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电气安全规定和实施细则。这是保障安全、促进生产、防止触电事故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建立各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如:500V以下带电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试验安全操作规程、变配电所(室)检修安全操作规程、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等等,此外还应建立专人管理的责任制。

3.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对工程、系统设计、装置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以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性。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使操作人员保持对电气危险的警觉性,审查修订的操作规程,识别设备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危险性,审查维护是否充分,评价电气安全系统和控制的设计依据等。电气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有: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情况,裸露带电部分防护情况,屏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安全距离,保护接零、接地情况, 移动式电气设备采取安全措施情况,电气设备的安装是否合理和电气线路的连接是否完好,以及制度是否健全等。对以上内容必须定期检查或测定,才能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3.3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在建立了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后,电气安全管理的另一个对策措施是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对电气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懂得电的理论知识,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规程,从而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工作。

3.4保护接地与接零

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如果人体触及此外壳时,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入大地,而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这时只要适当控制接地电阻,就可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但是在TT供电系统中,这种保护方式的设备外壳电压对人体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因此这种保护方式只适用于TT 供电系统的施工现场,按规定保护接地的电阻不大于4Ω。

保护接零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一般大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单相短路将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地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其供电系统为接零保护系统,即TN系统。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可将TN供电系统划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供电系统。不管采用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必须注意:在同一系统中不允许对一部分设备采取接地,对另一部分采取接零。因为在同一系统中,如果有的设备采取接地,有的设备采取接零,则当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碰壳时,零线电位将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

3.5设置漏电保护器

一是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二是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三是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四是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

3.6安全电压

在能够使用安全电压的工作场合,尽量使用安全电压。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电压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4.结束语

化工厂防止人身触电伤亡工作,作为企业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应给予高度重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用电,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参考文献】

[1]杨有启.电气安全工程[M].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5:19-20.

一起触电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 篇4

3 月27 日11:30, 某钻探公司钻井分公司D17551 钻井队, 在TLM油田SJ作业区LN44 井井场, 发生一起电击触电事故, 造成1 人伤亡。

2 事故经过

D17551 钻井队使用的是一部车载钻机, 在LN44 井进行大修井作业施工, LN44 井完井后进行搬迁作业。井架放下后, 机械师王某驾驶井架载车, 开下井架载车平台跑道, 然后又向前开了6.7m。因井架载车中部上方约1-1.5m有35KV高压电线, 井架载车后部有一滚筒相对较高, 为防止碰到高压线, 井架载车就停了下来。平台副经理王某和机械师王某、一班司钻李某三人商定, 井架载车先停在这里, 将井架载车平台跑道吊开后再倒车绕开高压线。此时二班职工正在使用井场唯一的吊车拆钻井液气体分离器, 一班没有吊车吊井架载车跑道。于是一班人员就到钻台下做放钻台的准备工作, 机械师王某离开了一班人员。大约11:30 左右, 井架载车处发生火花, 伴随着“砰”的一声闷响, 发现机械师王某在井架载车上方被电击击倒伤亡。通过现场调查和勘察发现, 这起事故是由于机械师王某擅自攀爬到井架载车顶部处理井架附件造成的触电事故。

3 原因分析

3.1 直接原因

(1) 王某本人安全意识不强, 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王某作为机械师本应是进行工作安排、风险识别、制定措施的主要参与者和指挥者, 并且对井场存在高压线的风险识别也参与其中, 但是王某本人, 没有执行相关公司许可证管理制度, 开具“作业许可证”, 也没有与队干部进行沟通, 自己爬上了载车, 进入危险区域, 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 标准执行不严格, 未严格《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SY 5974 —2014) 》行业标准。井场布局不合理, 35k V高压线从井场的后方经过, 距井口约33m, 高度约5.5-6m。载车井架立起时高38m。井架放下后在载车上长度20.5m, 高度4.5m, 载车跑道长16.7m。要将载车开上或开下跑道, 井架天车离井口的距离最少是37.2m (20.5m + 16.7m) 。所以载车必须有一部分进入到高压线下才能就位或离开, 而高度只比井架放倒时高出1-1.5m左右, 井场布局的不合理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2 间接原因

作业中的风险识别不够、对风险的监控不利。拆卸设备前, 班前会上提到了“拆卸移动设备时注意电缆及各处电线, 防止人员触电”, 但是没有落实防止触电的具体措施。在作业过程中也认识到了触碰高压线的危险, 停止动载车后, 没有采取防触电措施, 没有设置警示标志, 没有设置警戒线, 没有告知全队职工不要上载车, 没有人对这一风险进行监控, 导致王某爬上载车被电击烧伤。

3.3 管理原因

(1) 现场管理缺位。在LN44 井拆卸移动设备时, 在井场负责的平台副经理王某某作为现场安全第一责任人主要精力集中在班组人员身上, 对王某失去了监控。

(2) 监督管理不到位。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钻井队搬迁拆卸安装包括安全承部门以及HSE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监控。虽然部门承包人员和HSE监督在现场, 但是, 部门安全承包人员和HSE监督人员没有落实好监管职责, 监管不到位, 失职失察。

(3) 协商沟通不利。对于甲方井场高压电线存在的风险, 甲方采油厂相关单位没有告知钻井队, 钻井队搬迁移动设备时对高压线所产生的风险也没有告知采油厂相关单位, 所以甲方对高压线没有采取断电或其他防触电措施, 乙方也没有要求甲方采取断电或临时停电措施。

(4) 作业许可证的管理不到位。钻井队没有按照公司《钻井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对危险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 在这次事故中对高压线下的载车没有按照危险区域进行管理, 载车没有与高压线保持安全距离。

4 控制措施

(1) 落实相关作业标准与措施。严格落实《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SY 5974—2014) 》标准中3.2.12 安全间距, 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应不小于75m的规定, 《工业与民用35 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J 61 一83) 》中安全间距的规定要求。

(2) 加强风险辨识管理。作业前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 - 1992) 》对作业环境、工艺、设备进行认真的风险排查与识别。找出各种风险因素, 并制定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措施要责任到人, 有落实有监督。危险区域要放置警示标志, 设置警戒线, 安排专人监控, 进入危险区域要按照规定开具“钻井作业许可证”。

(3) 提高安全意识。依据《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 号) 》规定,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灌输“安全大于天”的理念, 消除“什么都不在乎, 什么都觉得没事”等“侥幸心理”心理。禁止未经批准私自处理非正常作业。

(4) 加强协商与沟通机制。对现场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作业前要与甲方、协作方共同进行风险识别、采取建立告知制度, 相互沟通, 采取联动预防措施。在作业前甲方应履行合同中有关HSE条款, 应告知乙方作业现场存在的HSE风险, 乙方应在作业前期勘察作业现场时, 主动与甲方协商处理作业现场存在的HSE风险。

5 结语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每一位施工的组织者与参与者, 只有每一位组织者参与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减物的不安全状态, 改善施工作业环境, 强化安全组织管理, 才能杜绝和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人身触电受伤事件事故案例分析 篇5

2018年1月9日16时30分左右,某供电分局农牧区供电所在加装配变高压侧绝缘护套工作中发生人身触电受伤事件。现将具体事件过程和原因调查报告发布如下,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一、事件经过

(一)1月9日下午15时,农牧区供电所员工徐某某、许某某(伤者)、纪某(见习人员)由所长安排对辖区内的三个变台计量表计进行电度表底码抄录工作。出发前,在该供电所所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擅自决定扩大工作范围,从备品库取出7套(21只)配变高压侧桩头绝缘护套,准备对嘎查三台配变抄取表计数据的同时安装相对应配变的高压侧桩头绝缘护套。

(二)16时15分左右,上述人员到达距离本部约4公里的嘎查,完成了已报停、已拉开跌落式保险的两台农灌配电变压器安装2套(6只)绝缘护套工作及变台电表的抄录、拍照工作;16时30分到达水利局菜地公用变压器处,纪某先将登杆用脚扣递给许某某(伤者)后,回车内拿“变台表记清单”,徐某某在用手机编辑发送表计图片的同时打开车辆后备箱拿绝缘拉杆过程中,听到车辆前部电杆处传来叫声,扭头看到许某某左腿小腿卡在配变台架槽钢中,在保险带作用下身体向后呈躺仰状态,抬头看到C相跌落保险丝熔断,人已脱离了电源,徐某某立即拉开其它两相跌落保险和纪某把伤者放下,发现人意识清醒,左、右手和左右脚被电击伤。

(三)事件发生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不及救护车到来,徐某某和纪某将许某某(伤者)抬上车赶往医院,17:00许到达医院,医院进行了伤口清洗包扎,后立即由120急救车转院治疗,目前伤者在人民医院治疗。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件直接原因

作业人员许某某(伤者)在未办理工作票,未对柱上配电变压器采取任何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在失去工作班成员相互进行安全监护的情况下,登上变压器台架开展工作,违反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7.1.2“柱上变压器台架工作,应先断开低压侧的空气开关、刀开关,再断开变压器台架的高压线路的隔离开关(刀闸)或跌落式熔断器,高低压侧验电、接地后方可工作;若变压器的低压侧无法装设接地线,应采用绝缘遮蔽措施要求。”的规定,严重违章作业是造成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

(二)事件主要原因

1、作业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在所长未安排此工作的情况下严重违反有关工作规定,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在工作中未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及技术措施,野蛮作业,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作业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随意性大,未正确履行《安规》的“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互相关心工作安全”等要求,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事件次要原因

作业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对各类事故的学习不够深入,在思想认识中未深刻汲取以往事故教训,经验主义及侥幸心理严重,习惯性违章行为存在长期的“惯性”,是造成此次事件的次要原因。

三、暴露的问题

(一)作业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安全意识淡漠,作业随意性大。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工作及工作内容,额济纳供电分局农牧区供电所生产管理混乱,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管理失控。

(二)作业人员许某某(伤者)业务技术素质低下。在未办理工作票、未执行工作现场停电、验电、接地等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未履行工作许可、监护制度的情况下进行柱上变压器工作;对现场存在的危险点、带电部位及安全隐患认知有误,经验主义及侥幸心理严重,说明额济纳供电分局各级管理人员对小型作业现场违章作业管控力度不够,管理无序。

(三)作业人员徐某某、许某某(伤者)不履行《安规》中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等是严重的违章行为,工作中不履行相互间的安全监护,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具备最基本的“保命”技能。

(四)分局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记录不完整,各类事故的学习不够深入,职工在思想认识中未能深刻汲取教训,未能将各类事故通报暴露的问题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举一反三地应用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许某某(伤者)未参加2017年春季安全教育培训考试,未安排补考,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技术能力不高。

(五)分局生产部对额济纳供电分局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工作计划的刚性约束不足,不能有效履行生产管理职责。

(六)分局安监部对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不严,现场“两票三制”执行不到位,对作业现场存在管控缺失,不能全面有效地履行安全监督职责。

(七)分局农网工程管理不到位,在物资出入库管理中,未对工程物资做到帐、卡、物相对应,出入库随意性大;同时在工程验收中未严把验收关。

四、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对策:

(一)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各单位要以此次事故为教训,举一反三,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对员工进行一次深刻的现场教育,必须采取有效地安全管控措施,严厉打击现场作业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不断增强全员安全防范意识、遵章守纪意识。

(二)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两票》培训,强化对员工遵章守纪意识的培养,坚决杜绝工作的随意性,制定周密的检修工作计划,对不按制度执行的班组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严厉打击无票工作、操作的行为。

(三)对配电网管理中存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制定不全面、针对性不强、审查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全面进行排查并整改;对施工方案执行不到位,施工方案与现场作业不符,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点分析不全面,现场监督检查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四)组织全员学习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安全技术专业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危险源的辨识,加强各类风险的分析、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制定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

(六)加大安全督查力度,杜绝习惯性违章。加大查处习惯性违章力度,严肃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发现违章,除进行曝光外,还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

(七)各级人员严格履行各自安全职责,深入开展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强化管理、落实责任,认真开展事故警示教育,组织职工对各类事故进行再分析、再学习,有针对性的开展人身安全风险管控,举一反三,杜绝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事故责任分析:

(一)许某某(伤者)在未办理工作票、在所长未安排工作且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和许可人不明确、未进行安全交底、安全监护人员缺失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擅自开展变压器台架上的工作;在未观察现场环境及设备运行状况,工作现场未停电、未验电、未做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登上变压器台架开展工作,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3.3.2“配电工作,需将高压线路、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应填用配电第一种工作票。”的规定;违反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7.1.2“柱上变压器台架工作,应先断开低压侧的空气开关、刀开关。再断开变压器台架的高压线路的隔离开关(刀闸)或跌落式熔断器,高低压侧验电、接地后方可工作。若变压器的低压侧无法装设接地线,应采用绝缘遮蔽措施。”的规定,许某某(伤者)对此次事件负主要责任。

2、徐某某在未办理工作票和所长未安排工作且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许可人不明确,未进行安全交底,对存在的严重违章行为不予以坚决纠正,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3.3.2“配电工作,需将高压线路、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应填用配电第一种工作票。”的规定,因此在此次事件中负同等主要责任。

3、供电所所长张某对所内人员管理不到位,工作布置监督不到位,工作随意性大,不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现场安全措施不落实等行为监管不到位,对此次事件负主要管理责任。

4、分局安监部部长、生产部部长,对分局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不到位,工作随意性大,不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现场安全措施不落实等行为监管不到位。未严格履行监管职责,是导致事件的次要原因,因此上述两人对此次事件负次要管理责任。

5、分局领导对配电网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不到位,特别是“ 9.15”人身死亡事故发生后,未对职工安全意识及习惯性违章行为采取有效地管控手段,未能及时吸取事故教训,安全管理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不到位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松懈,对此次事件负主要的管理责任。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篇6

故障树分析法 (FTA) 是由贝尔电话研究所的H.A.Wa Tson于1961~1962年间提出的, 并且在以后的核电站概率危险评价 (PSA) 技术发展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分析技术以来, 故障树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故障树分析又称为事故树分析, 是一种演绎的系统风险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 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之间的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 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形, 即故障树。通过对故障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

2 故障树分析法的分析原则

故障树分析法的关键点是故障树的建立, 其编制过程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确定顶上事件应优先考虑风险大的事故事件, 能否正确选择顶上事件, 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 是故障树分析的关键。在系统危险分析的结果中, 不希望发生是非常多的, 并且每个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都可以成为顶上事件。此时, 对所有不希望的事件存在一个筛选的过程, 应当把易于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件优先作为分析对象, 即顶上事件。当然, 也可将发生频率不高但后果虽不太严重但发生非常频繁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2) 确定边界条件的原则。在确定了顶上事件之后, 为了不导致故障树过于繁琐和庞大, 应明确规定被分析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界面, 以及以下必要的合理的假设条件。

(3) 循序渐进的原则。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方法, 在确定了顶上事件之后, 要逐级展开。首先分析导致顶上事件的直接原因, 然后无遗漏的列出这一级的逻辑门的全部输入时间, 之后再对这些输入事件放入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以此类推, 直至列出导致顶上事件的所有事件为止。

(4) 禁止门与门之间直接相连的原则。在编制故障树时, 任何一个逻辑门的输出都必须有一个结果事件, 不允许不经过结果事件而将门与门直接相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逻辑关系的准确性。

(5) 明确事故与事件定义的原则。明确地给出事故与事件发生的定义及其发生的条件是确定事故事件发生原因的前提。所以, 在编制故障树时, 对各事故事件必须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表达清楚。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 是系统安全工程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 既可以定性分析, 又可以定量分析, 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故障树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 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 因此在工程和设备设计阶段, 故障树分析法的应用非常低广泛。

3 故障分析法的步骤

故障树分析可以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本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 将各逻辑关系用不同的逻辑门连接起来后, 应用布尔代数逻辑运算法则进行简化运算和分析, 确定各因素对事故影响的大小, 从而掌握和制定事故控制的要点。通过定量分析, 计算出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故障树分析方法能比较详细地检查出系统中固有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管理措施和事故分析提供依据。

故障树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 (顶上事件) 。

(2) 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

(3) 调查事件原因。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 (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因素) 。

(4) 编制故障树。从顶上事件开始, 一级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 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 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

(5) 定性分析。按故障数结构进行简化, 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 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6) 定量分析。找出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 计算出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 求出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7) 结论。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 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件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 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 通过重要度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 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

4 故障树分析法应用示例

以风电场中作业人员触电事故为例, 通过绘制触电事故故障树, 如图1所示。求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 最终确定其结构重要度, 判别哪些基本事件对事故的影响最大。

各基本事件的组合称为最小割集, 式 (1) 中共有12个最小割集:K1={X1, X5}, K2={X1, X6}, K3={X1, X7}, K4={X2, X5}, K5={X2, X6}, K6={X2, X7}, K7={X3, X5}, K8={X3, X6}, K9={X3, X7}, K10={X4, X5}, K11={X4, X6}, K12={X4, X7}。只要负荷一组割集, 就能导致触电事故即顶上事件的发生。在求取结构重要度时, 为每个最小割集都赋予1, 其中每个基本事件都平均得到一份, 最后进行累积。通过计算得到个基本事件的分值为:X1=X2=X3=X4=1.5, X5=X6=X7=2。因此系统的结构重要度的关系如式2所示。

由式2可见, 基本事件X5、X6、X7的结构重要度大于基本事件X1、X2、X3、X4。在进行风险控制时, 应该优先治理X5、X6、X7事件。

结语

触电事故时风电场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 故障树分析法可以清晰的对风电场触电事故进行辨识分析。通过绘制故障树分析图可以明确各事故因素之间的联系。应用逻辑代数法可以定量辨识出不同事故因素影响程度。故障树分析法在风电场风险辨识中具备进一步推广的前景。

摘要:风险评价与控制的前提是对系统各类事故危险正确的辨识。触电事故是电厂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之一, 故障树分析法简单明晰, 既可以做定性评价也可以做定量评价。本文首先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法的分析原则及其具体的实施步骤。最后应用故障树分析法对风电场触电事故进行了分析, 结果可以辨识出影响较大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风险辨识,触电事故,故障树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学东.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及应用 (硕士论文) [M].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2006.

[2]胡兰金, 张建国, 王海龙.科学开展安全性评价提高电网安全管理水平[J].电力安全技术, 2001 (03) :15-17.

[3]王金萍, 樊凤林, 刘发旺, 等.安全性评价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 2005 (05) :23-26.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篇7

在我国, 手工焊机 (焊条电弧焊) 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然而, 由于焊条电弧焊属于低电压带电作业, 安全用电往往被忽视, 焊工触电伤亡事故时常发生, 这给社会、企业、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 许多企业都在寻求一种安全性能好的焊机。

1 触电机理分析及通常的手工焊机的不足

1.1 触电机理

电焊机引发的触电事故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电焊机一次侧的220/380V线路;另一种主要就是二次侧的空载电压造成的。因为一次侧都装有漏电保护装置并且能引起管理者和焊工的高度重视, 所以极易引起伤亡事故的主要是第二种情况。由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焊机空载电压都在70V左右, 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安全的, 但是在特别危险的环境, 如锅炉、管道等焊工活动空间比较狭窄的场合, 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 触电的生理伤害主要是由电流造成的, 根据电流的大小不同分为以下几个级别: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室颤电流。感知电流是能引起人体轻微麻感和针刺感的最小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1mA, 成年女子约为0.7mA;摆脱电流是指人体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6mA, , 成年女子约为10.5mA。超过该电流后会异常痛苦, 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死亡;能引起人体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 此电流大约为50mA。如果人发生室颤电流触电, 不及时抢救会很快死亡。

1.2 通常手工焊机的不足

在锅炉房、化工厂的大多数车间以及在管道、容器内和金属构架上的焊接操作等环境下, 焊工在操作时与电焊机的二次侧接触机会很多, 这是导致焊接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正常焊接操作更换焊条时, 如果焊工的手不小心触及焊钳口, 则会通过一只手和两只脚形成一个导电回路。如果此时穿着鞋底干燥的安全鞋, 电阻可以达10000Ω, 两只鞋平行并联电阻为5000Ω, 再加上人体电阻2500Ω左右, 则通过人体电流为I=U/R。

对于多数电焊机来讲, 空载电压在70V左右, 由上述公式计算可知, I1=70V/7500Ω=9.3mA。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 该电流小于最大摆脱电流, 所以焊工可以自行扔掉焊钳。但是当焊工在狭窄的操作空间内或者比较低的位置作业时, 身体其他部位紧贴地面或者其它导体, 这样各种防护设施失效, 绝缘鞋和手套都不起作用, 此时只有人体的2500Ω左右的电阻, 由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I2=70V/2500Ω=28mA, 超过了人体的最大摆脱电流, 如果附近没有人能够及时断电, 焊工又不能自行摆脱, 时间长了, 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随着电流持续, 时间延长, 人体电阻会不断减少, 导致电流不断增大, 当超过室颤电流后, 短时间内就会造成死亡。

从焊接事故的统计分析可知, 大多数触电伤亡事故都发生在夏季出汗, 在潮湿的工地上操作, 阴雨天作业等等, 此时的防护服装, 绝缘鞋和手套绝缘性能大幅度下降, 而人体电阻也将降为1000Ω左右, 在空载电压为70V左右的时候, 焊工手一接触焊钳就会通过远大于摆脱电流甚至室颤电流的电流, 直接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

2 焊接设备的改进

通过分析现有焊接设备的不足—空载电压过高导致焊工极易发生触电事故。首先需将焊机的空载电压降低, 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 (36V) 以下, 此电压可以初步保证不会对焊工造成触电伤害;但仅仅这样改进远远不够, 还必须保证焊机在焊工触及焊钳口时不会真正启动, 否则无法保证焊工安全, 因为大多数的手工焊条电弧焊机为了保证起弧顺利, 实际启动引弧时的空载电压均能达到70V以上, 即焊机启动后仍然会有高的空载电压, 仍然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所以必须保证焊机在人体接触时不易启动。结合手工焊机的启动原理:内部控制板通过检测外部反馈电压, 当此反馈电压低于某值 (启动电压) 时焊机才会启动工作, 否则焊机不会启动。所以, 只要保证焊工触及焊钳口时的电压反馈值高于启动电压值, 就可以保证焊机不启动, 从而保证焊工的人身安全。

根据上述分析, 将焊机的空载电压降低至22V, 启动电压值选择为10V, 焊机内阻为510Ω, 则焊机启动条件需外接500Ω以下的电阻, 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电阻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在各种情况下, 仅仅人体接触, 上述所设计的焊机一般不会启动。按照上述两种情况下计算得到电流为I1=22V/7500Ψ=2.9mA;I2=22V/2500Ψ=8.8mA, 可以看出即使在锅炉管道等比较危险的环境中电流也远远小于摆脱电流, 焊工可以自行扔掉焊钳, 一般不会对焊工造成伤害。

3结论

汽车驾驶员如何应对触电事故 篇8

一辆车停在路边, 恰好被压断的高压电线一下子搭到了车上, 或者雷电突然击中了汽车, 一定悲剧了吧?其实, 车里的乘客完全可以做到安然无恙, 毫发未损。虽然高压电和雷电的电压都很高, 但是单纯的高电压并不会置人于死地, 要同时有巨大的电流流过身体产生热量才会把人烧焦。如果人的身体上下各个部分都处于同样的电压, 即使是高压电, 也不会有事;只有身体的一部分接在了高电压上, 另一部分接在了电压为零的地面上, 产生的电压差才会造成危险。

汽车防电本领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汽车和地面接触的橡胶轮胎是绝缘的, 就像电工的绝缘鞋一样, 防止汽车和地面形成连通的电路导致巨大的电流流过汽车。但是橡胶一类东西的绝缘性能不是绝对的, 只能应付家中的低电压, 在高压电线或者更高电压的雷电面前就无济于事了。高电压可以轻松将绝缘体击穿, 使其变成导体, 雷电就是因为本来绝缘的空气被击穿所产生的, 轮胎也不能幸免。很多人骑着自行车被高压电线或雷电击中的时候, 轮胎并没有起到任何保护作用。二是汽车金属外壳是导电的。整个车体变成一个“法拉第笼子”, 可以屏蔽车外的电场, 汽车外壳和车内的所有东西都几乎处在同样的电压之下, 乘客是很安全的, 巨大的电流只会从车外流过。美国探索频道的《流言终结者》栏目曾做过试验, 使用人工的闪电对一辆汽车劈来劈去, 结果驾车者毫发无损。

车子一旦被电线砸中, 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留在车内。如果你的车不幸在电闪雷鸣之下停在了空旷的郊野里, 同样不要走出车外, 因为一旦被雷电击中, 汽车外壳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伞”。如果汽车被高压电线砸中的同时, 不幸出现了起火或者其他问题, 你不得不离开驾驶室, 那么一定要跳出车外。与此同时, 要避免身体一部分接触车、一部分接触地面的情况, 否则就有触电的危险, 更不可以让车外站着的一个人把你拉出去。跳到车外之后, 你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很可能以电线和汽车为中心的一片区域的地面都带电, 电压由高到低递减, 所以, 离开时双脚的步子尽量不能大, 否则双脚之间的电压差也会让你中招。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篇9

1 脱离低压电源

(1) 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 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 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或墙壁开关等只控制一根线的开关, 有可能因安装问题只能切断中性线而不能断开相线。

(2) 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 (头) , 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 断开电源。

(3) 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 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皮带、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 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 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 又没有紧缠在身上, 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 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 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 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 也不能抓他的鞋。

(5) 若触电发生在低压带电的架空线路上或配电台架、进户线上, 可立即切断电源的, 应迅速断开电源, 救护者迅速登杆或登至可靠地方, 并做好自身防触电、防坠落安全措施, 用带有绝缘胶柄的钢丝钳、绝缘物体或干燥不导电物体等工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 脱离电源过程中注意事项

(1) 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 而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 以防自己触电。

(2) 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 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 应考虑防止坠落的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 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 注意防摔。救护者也应注意救护中自身的防坠落、防摔伤措施。

(3) 救护者在救护过程中特别是在杆上或高处抢救伤者时, 要注意自身和被救者与附近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 防止再次触及带电设备。电气设备、线路即使电源已断开, 对未做安全措施挂上接地线的设备也应视作有电设备。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绝缘工具和牢固的绳索等。

(4) 如事故发生在夜间, 应设置临时照明灯, 以便于抢救, 避免意外事故, 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的时间。

3 伤情判定

对电击者应在10 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 判定其呼吸、心跳情况。

(1)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 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 听有无呼吸的声音。

(3)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 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 (左或右) 喉结旁2~3 cm凹陷处的颈动脉, 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 既无呼吸又无动脉搏动, 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4 急救措施

(1) 电击者如神志清醒, 只是心慌, 四肢发麻, 全身无力, 但没失去知觉, 则应使其就地平躺, 严密观察, 暂时不要让其站立或走动。

(2) 电击者神志不清、失去知觉, 但呼吸和心跳尚正常, 应使其舒适平卧, 保持空气流通, 同时立即请医生或送医院诊治。随时观察, 若发现电击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 则应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3) 如果电击者失去知觉, 心跳呼吸停止, 则应判定电击者是假死症状。电击者若无致命外伤, 未得到专业医务人员证实, 不能判定电击者死亡, 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5 心肺复苏法

电击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 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 正确地进行就地抢救, 并对路人呼救。

(1) 清理口腔异物、通畅气道。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通畅气道, 如已见到口内有异物或呕吐物, 则应先将其清理掉。

(2) 口对口 (鼻) 人工呼吸。每次吹气用时5 s, 吹入2 s, 吹气量约800 ml, 放松3 s。对受电击的小孩, 只能小口吹气。

(3) 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 100次/min左右, 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8~5.0 cm (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

(4) 急救方式。先吹气2次, 然后进行胸外按压, 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 吹气2次按压15次, 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 吹气1次按压5次, 反复进行。

在抢救过程中, 要每隔5个循环再判定一次, 每次判定时间不得超过5~7 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 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6 注意事项

(1) 现场急救贵在坚持。

(2) 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进行。

(3) 现场电击急救, 对采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应持慎重态度, 如果没有必要的诊断设备和足够的把握, 不得乱用。

电气装修不规范引发触电死亡事故 篇10

2008年秋的一个晚上, 在闽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 一位农村妇女黄某在自家浴室沐浴时, 手碰到电热水器通往喷头的金属软管, 不幸触电死亡。

2 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 当地安全生产监督局、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电热水器生产厂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生产厂家对该起触电事故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 电热水器绝缘性能良好, 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没有出现漏电现象。 (2) 接地线电阻阻值无穷大, 判断为接地线断线。 (3) 该楼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没有动作, 不能起到剩余电流保护作用;保护器不能正常工作, 存在质量问题。 (4) 电工用黄色单芯线代替黄绿相间接地专用线使用。 (5) 接地线带电。调查发现电流经房间照明灯床头双控开关, 引入接地线。 (6) 电工没有相应的资质, 不具备施工作业的条件。

3 事故原因分析

(1) 黄某及其家人聘请没有施工资质的电工对家庭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施工, 埋下安全隐患。

(2) 由于电工没有相应的资质, 缺乏专业知识, 不按技术标准设计、施工, 是造成本起触电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1) 选材不当。调查发现, 电工用软铜线代替镀锌扁铁做地下隐蔽部分接地线, 由于软铜线机械强度不够, 在装修过程中容易遭外力破坏产生断线。

(2) 电工没有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未严格按色谱选材进行施工, 用黄色的电线代替黄绿相间的接地线, 是造成接地线被误接带电的诱导因素。

(3) 电工麻痹大意, 线路投用前没有对接地电阻进行验收。线路投入使用时, 原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 由于电工不够专业, 不能排除线路故障点, 错误断定原保护器出故障, 把原来合格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换成自己购买的杂牌产品, 没有进行漏电试验。线路投运后, 该保护器不再动作 (存在质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 , 以为故障点已排除。由于电工装上不合格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使整座房子用电安全不再受保护, 把业主的生命推到危险的边缘。

(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也是造成本起事故的重要原因。建议用户今后应购买使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 按产品要求, 定期对保护器进行试验检查。

(4) 作为该品牌热水器的生产厂家, 虽然产品质量没有问题, 但是售后服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热水器的安装人员没有检查接地线电阻是否合格, 就为用户安装热水器。这种违章作业行为说明其售后服务队伍安全意识及业务水平不高。

(5) 在该起事故中, 黄某家人没有为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紧急救护, 错过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 在救护车到达时触电者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根据触电急救知识:触电后1 min内抢救, 90%能救活;1~4 min抢救, 60%能救活;超过10 min抢救, 救活的概率就很小了。如果当时迅速、正确地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救护措施, 应能挽回黄某的生命。

4 应采取的措施

(1) 由于文化水平和培训条件的限制, 广大农村群众还没有掌握触电急救要领。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 在当前家电下乡、文化下乡、普法宣传等活动轰轰烈烈开展的同时, 也要把安全用电知识、触电紧急救护知识送进百姓家中, 以尽量避免因缺乏触电急救知识而不能及时挽回触电者生命的事故发生。

(2)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让不合格的产品, 特别是“三无”假冒伪劣产品远离市场。

上一篇: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下一篇:试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