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

2024-10-15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精选7篇)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 篇1

数学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理念是: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感受“真实数学, 生活数学”。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 善于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数学学习的资源, 利用生活资源服务数学教学, 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新课程“生活数学”的基本理念。

一、数学问题, 在生活情境中创设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灵魂, 问题离开了现实背景, 就像果实脱离树枝一样, 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生命价值。数学问题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挖掘生活资源, 创设生活情境, 在生活情境中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如:一年级《统计》一课, 教师首先播放“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的动画情境, 提出从跳高、跳绳、拍球和踢毽子这四种活动中选取一种进行比赛。“选哪一种比赛好呢?”同学们有的喜欢跳绳, 有的要选拍球。“大家意见不统一, 可难坏老师了, 该怎么办呢?”教师向学生寻求帮助。同学们提出要看喜欢哪种运动的人数多, 教师进一步追问:“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种运动的人数多?”这一生活情境在学生的游戏活动中经常遇到, 并不陌生,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更重要的是, 问题的提出, 激起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 领悟到调查统计的必要性, 从而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恰恰是学生学好统计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数学材料, 在生活现实中索取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就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往往要为学生提供许多数学材料让学生观察研究, 不同的学习材料, 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如果能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 巧妙利用距离学生生活最近、最熟悉的现实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位教师执教《分类》研讨课时, 教室后面坐着许多听课的老师, 于是, 他临时决定改变原来设计的教学方案, 就地取材, 将坐在教室里的教师、学生作为分类的“材料”。学生首先按不同职业把教室里的人分成教师和学生两类, 在教师的鼓励下, 学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类, 有的分为上课的和听课的, 甚至离开座位仔细观察, 提出按单位、着装、座位等分成三类、四类、五类……课堂中, 无论是参加讨论的教师和学生, 还是后面坐着的听课者, 都融入了这一教学活动, 使课堂充满了情感的交流, 思维的共振, 创造的气息, 生命的活力。

三、数学方法, 在生活事例中感悟

数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 更要注重方法的渗透。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应用生活与学科的相通之处, 用类比法帮助学生领悟学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以取得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

师: (真实故事引入) 小明放学时没有回家, 爸爸妈妈等到天黑, 可着急了, 挂电话给老师。猜猜看, 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找到他的?

生: (提出了许多办法都被否定后) 先找到与小明关系最好的同学或亲戚, 最有可能找到小明。

师: (板书:老师——?——小明) 老师先找到与小明关系最密切的同学小方, 才找到了小明。其实, 解答应用题也一样, 关系找准了, 问题就容易解决。

(教师逐一出示以下三道题, 让学生感悟解题方法。)

1. 黄花10朵, 红花多少朵?

生:这道题无法解答, 因为它只有—个条件。

(教师补充一个条件)

2. 黄花10朵, 紫花15朵。红花多少朵?

生:这道题虽然有两个条件, 但红花朵数与黄花、紫花朵数都没有关系, 所以还是无法解答。

(教师再补充一个关系句)

3. 黄花10朵, 紫花15朵, 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5朵。红花多少朵?

生:先求出黄花与紫花的总数, 因为红花的朵数与黄花、紫花的总数关系最密切。

师:是呀, 找到了与红花朵数关系最密切的数, 就可以求出红花的朵数, 我们把这种解应用题的方法叫做“找关系”。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用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例, 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数量关系“中间问题”等数学知识, 领悟“找关系”的数学方法。

四、数学价值, 在生活实践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只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这种价值, 他们才会乐于学习数学, 而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就要创造条件, 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探索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如《两位数减一位数》一课, 教师首先创设“购物”问题情境:超市货架上摆放了许多价格不等的玩具, 用你手中的钱买你喜欢的玩具, 你会遇到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用我手中的钱买××玩具, 还剩多少钱?还有的学生提出:我手中的钱不够买××玩具, 还要凑多少钱?这就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必要性。接着教师组织了一场生动活泼的购物模拟游戏, 讨论“该怎么付钱?”“应找回多少钱?”“还差多少钱?”等问题, 理解“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 向十位退一”的计算方法。在模拟游戏中, 学生经历了“找错钱”“多付钱”等尴尬场面, 深刻体会到精确计算的重要意义。

五、数学能力, 在生活应用中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不可确定的因素很多, 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必须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条件的判断、筛选, 结论的猜想、假设, 运用分析、推理、证明等综合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数学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 就是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 要重视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生活应用中发展数学能力。如:开展“塑料袋的污染”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充分开放教学过程, 首先把这节课的内容渗透至课前, 让学生走向社会, 调查工厂、家庭、市场生产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把学到的统计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其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统计、操作、计算等活动, 说明塑料袋污染的严重性, 提出治理塑料袋污染的有效办法。在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学生把过去、现在, 甚至是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 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之, 教学始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手段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目的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 才能真正使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 篇2

楚雄市北浦小学甘清梅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一提起作文,他们就会皱起眉头,觉得无话可说,教师也觉得难以教学。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会认识生活,这才是造成学生作文源泉不畅的重要原因。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他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础要求,编造的作文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起来东拼西凑,空洞无物,缺乏真情,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留心生活,胡编乱造的习惯。如何才能写出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只有丰富小学生的生活,教育小学生热爱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能描写出真人真事,抒发出真情实感。

一、丰富生活,热爱生活

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头在于生活,若小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解放身心,投入生活。

(一)丰富学生生活有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直接的途径,让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

为了使之落到实处,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比赛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赛、小足球赛、查字典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清扫街道、清洗岗亭、隔离墩、为花草树木浇水、慰问孤寡老人等,从中培养小学生的服务意识;

3、带领学生看展览、郊游,有意识地去公园看花、看鸟、看鱼、看虫、看公园中植物的变化,看高楼、看大厦,看警察叔叔如何执勤,看清洁工人如何美容城市,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学生在看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4、课余时间,还可以搞一些小养殖、小种植、小实验、各类兴趣小组、墙报、小调查、小手抄报等。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体验,明白作文的材料来自于生活,只有亲自做的事,写出的作文才可能真实。

(二)丰富学生生活的第二条途径是间接的途径,是通过学生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不应走马观花,任凭自己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如:在读书的过程中摘录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搜集一些科谱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搜集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笔记式、剪贴式、卡片式都行,只要自己使用起来方便就行;听广播、看电视之后,可让学生把听到的或看到的精彩片段讲给同学、老师或家长听,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写好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无论是采用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都会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丰富的生活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要使学生真正写出真情实感,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让学生满腔热忱地对待生活,被生活强烈吸引,他们才会产生把美妙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的冲动,才会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观察生活

为了使学生保持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认识的前提。小学生的观察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参与性、兴趣性、无意性。这使他们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受情绪影响大,不能精细地观察。因此,为了把小学生作文能力进一步提高,着力点应放在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上,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别强,但注意力却常常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常常出现无意观察,而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倾注极大的注意力,禁不住想亲自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甚至去试一试。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观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如眼看、手摸、鼻闻、舌尝等,让学生从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期稳定地集中在观察对象上,从而提高观察的持久性。如:在教学观察一种水果时,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辅导习作时,让学生努力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注意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想想它们“像什么?”,用恰当的比喻句或准确的形容词把它们的形象反映出来,之后可以亲口尝一尝,回味回味是什么滋味?由于学生带的水果是自己最喜爱的,又可以在课堂上亲口品尝,因此,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观察的兴趣,稳定了观察的持久性。

为了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运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时,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指导习作时,播放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小白兔,小白兔在青草上蹦来蹦去的可爱样子,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随着媒体播放观察小白兔,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按照先整体后部分、从头至尾的观察顺序来观察,边观察边说话,强调按观察的顺序来说,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2、掌握观察方法,养成习惯

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条理性,作文的思路也才会清晰。

我们知道的观察顺序很多,如: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由景及人、由人及景、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等等,但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养成边看边想的习惯。事物有他的共性,也有他的个性,而他的个性则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所在。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深刻的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作文的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小学生观察事物大多是笼统的,不善于抓事物特点。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就要适时引导,如:前面提到的观察小白兔时,学生都能说出“小白兔全身雪白无暇,长着一双又长又大的耳朵,两颗红红的眼睛和一张三瓣嘴。”对于小白兔的三瓣嘴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狗的嘴巴是 “Ⅴ”字形的,看一看,小白兔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得出“小白兔长着一张 “Y”字形的三瓣嘴。”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使观察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篇3

【关键词】初中作文 生活 积累 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94-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活。教师要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将生活化为体验、情感和文字。

一、观察生活,积极写作素材

丰富的阅读内容,不仅仅在于有字的书,更在于没字的书——生活。有些学生写作文常常不是眼望天花板,就是抓耳挠腮,苦于没有写作素材。其实,写作素材的一大来源就是生活,关键是要用你的慧眼细心观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该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必须学会去发现、去搜集,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上学,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道路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造一幢幢小洋房;路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已经渐渐变绿,充满生机;马路上的交警不论严寒酷署,为我们指挥交通……还可以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可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表象,所以习作无从下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去阅读生活这本无形的书。

二、体验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初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不但通过阅读来丰富知识,观察了解生活,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创造更多的亲历体验、角色体验、换位体验等机会。可以在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如建立读书小组、组织文艺采风、撰写专题报告等,也可以以小记者身份进行采访等,在活动中探讨共同的话题,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初中校园的生活毕竟有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也很受限制,可以适当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迈向大自然,去观察万物的兴衰枯荣,去感受四季的气息,去欣赏鸟儿的歌喉,去调查环境的现状,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参观、调查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比平常生活更新鲜有趣,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的视野能更开阔,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更能得到丰富,自然对事物、事件、社会人生的感受能力也自然有所提升,对提高作文立意都有直接益处,有效克服了那种因不了解生活、闭门造车似的虚构编造式的作文。

的确,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采纷呈的。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只有引导学生尽情地体验,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三、 实践生活,记录生活

“课堂即生活”,我们不妨把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搬上讲台。如:“放水的纸杯为什么不会燃烧的实验”,“掰手腕比赛”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实践,边观察,边认识,边写作。学生兴趣昂然,老师的指导切中要害。这种生活实践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实践。为了完成教学目的,教师要对各种要素加以巧妙的组合和控制。把生活实际搬上讲台,可做的文章有许多,如带我们初中的学生到低年级当“小老师”去教小同学做眼保健操;一个同学把教室里的凳子摔坏了,请全班同学来批评教育;把一盆鲜花放在讲台上“写真”等等。这样做,无非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诗篇,就看你有没有锐利的双眼。

“实践生活”与“再现生活”“表演生活”相比,更多的是实际生活的成分,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引导学生写下其中的喜怒哀乐。这种在老师调控下的真实生活,教师即能点拨、启发学生,学生又能自主实践、体验。只要老师精心设计,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

所谓精心设计,包括精心设计实践的内容,设计的内容既考虑学生实际,又考虑搬上讲台的可能性;精心设计实践的形式,课堂实践是个人参加,小组合作,还是集体分工参与,都要做一个恰当的安排:精心设计实践的过程,课堂实践如何激发兴趣,如何导入,如何进行,如何评价,都要细致考虑;精心设计指导的方式方法,是指导观察为主,还是以指导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为主?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感悟生活,抒发写作真情

教会感悟生活,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学会感悟生活,是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所在。

如,当你心里不高兴时可以写《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身边遇到的不顺心的事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渲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当然表露心迹时也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沟通。例如:在开家长会之前,让学生写《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由于学生有满肚子的话要向父母倾诉,所以写出来的话语充满真情实感。如“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候,鼓励我的是你们;每当我伤尽流泪时,安慰我的是你们;每当我生病发烧时,在旁边照顾我的还是你们”。爸爸,我以前总是做错事,使您用很大的力气打我。我虽然眼泪已经挂满了脸,但是,我知道,我痛在身上,爸爸妈妈疼在心里”。我想听了这些话,家长们无不为之感动,因为这是孩子的真情告白,也是家长的心灵安慰,由此使学生与家长之间得到更好的沟通。

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真情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篇4

一、观察生活

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提高农村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发现美、表现美, 这是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农村学生虽然缺乏见识大世面的机会, 但农村是块广阔的天地 ,家禽、家畜 、各种粮食作物和花草树木, 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才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只有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才能增加学生的观察兴趣,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形成探索大自然的意识, 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观察、探索的内容。笔者指导学生结合各学科的所学内容, 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观察动植物, 观察大自然,不但使学生发现了美,而且激起了学生用笔表现美的欲望。

二、积累生活

学生只有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才能有创作的灵感。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 描写的事物就会越生动形象。有的学生提笔作文,左右逢源 ,信手拈来 ,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了功夫,储备的材料丰富。相反,不少学生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腹中空空。

1. 要充实生 活 , 丰富生活 内容。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此, 教师要不断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丰富学生生活。比如,在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后,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鼓励学生试写这类作文。学生纷纷动笔写了《我家的果园》《家乡美丽的田野》《太阳花》《向日葵》等歌颂乡村美景的作文。

2.教给学生积累的 方法。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积累。笔者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 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 ,找到“写作的模样”。 同时,笔者还注重指导学生观察 生活中引 人深思的 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 ”及稍纵即逝的美好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或周记。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周记,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三、表达生活

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的最终目的是要 运用语言 文字表达 生活。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表达生活的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是学生写话的基础。学生只有有话可说,说得精彩,才能有文字可写,写得绘声绘色。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用熟悉的词语造句, 并要求所造的句子完整且表达一定的意思。当学生能够熟练造句后, 笔者又要求学生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说几句话或描述一件小事。长此以往,学生能够体会到说的乐趣。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的作文 是否存在 发自内心 的真情, 是衡量其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所以,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

试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篇5

试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07110614美院11油画(6)班刘东阳

摘要:欧美现代派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心灵的表现,“表现派”说艺术是纯粹的主观精神表现,“超现实主义”甚至说创作灵感来源于人的幻觉和梦。“弗洛伊德主义”认为文艺创作是受潜意识支配的人的本能欲望的表现。“意识”也是具有物质属性的精神现象,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离开人群生活的“狼孩”是不可能“自动写作”的。梦依然是耕植于现实生活的,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人的愿望的形象展现,是人的潜意识的精神酝酿。

关键词:艺术创作,审美关系,生活,再现现实,意识,灵感源泉

艺术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西方早在古希腊文明开始就承认生活与艺术的客观关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古希腊的宗教雕塑中见到人类生活现实的影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本无上帝,也更不会有人看到到神的形象特征,古时的人们只能依据自己生活的原型通过想象刻画着自己心目中神界的诸神面目神态形象。因此,我们往往能在迄今残留的神像雕塑中隐约猜测到古代人们生活的场景。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可能是促成了今天考古学发展的缘由之一。诸如此类的文化艺术遗址还有很多,譬如埃及金字塔,罗马大校场,印度佛像„„这些文明是人类时代岁月的象征,同时也论证了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本源。

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许多艺术家热爱自然,因为在自然世界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创作灵感,他们能从一切自然存在中发现美。艺术家们常能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的东西,可以说艺术家死具有特别的敏感的人物,也可以说这是他们善于观察的结果。生活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通过仔细观察事物的因由变化,得事物之真,感事物之骨。现事物之原。

艺术的创作灵感即为生活。艺术家深入生活,随时留心观察自然景色·周围环境·各阶层人物·各民族风情·各种建筑·社会现象·特别是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形成许多艺术呈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生活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因此,生活的积累是产生创作灵感的基础源泉。

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一切艺术作品的第一作用,普遍的作用,是再现现实生活中使人感到兴趣的现象。从某些层面来说,一切艺术都做得到说明生活。艺术比普通的纪事,特别是比学术性的纪事,更有把握达到它的目的;当事物被赋予活生生的形式的时候,我们就比看到事物的枯燥的记述时更易于认识它,更易于对它发生兴趣。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被由于观察生活而产生的问题所激发,而他又赋有艺术才能的话,他的作品必将变为有意识生动的客观思想产物。由此可得出,艺术又是记述人的生活的一种方式。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比较两者之美。当下的美学体系十分明确的区别了没得存在第 1 页1共 2 页

试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三种形式,并且把崇高与滑稽当作美的变形,包括在美的概念之内。现在美的存在形式分为三类:现实的美,想象中的美,艺术的美。在对现实和艺术的美的关系阐述中是这样写的:客观现实中的美有缺点,这破坏了美,因此我们的想象就不得不来修改在客观现实中间到的美,为的是要除去那些与它的现实的存在分不开的缺点,使它真正地美。现实的美是由自然产生的,是与人对美的愿望无关的。反观艺术的美则是对活的现实的再现甚至于升华。我认为二者存在的承接的关系(即本原与再加工二者的关系)。

艺术与意识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几乎成为半个多世纪中国学界的“共识”。其实,作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重要范畴的“意识形态”,具有四个基本品质:利益、价值的判断性,思想观念的倾向性,领域广泛的统领性,精神文化的引导性。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艺术与意识形态都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同样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彼此可以互为对象———艺术可以反映意识形态的内容,意识形态可以反映艺术活动的规律;彼此可以互相影响———各种思想理论,如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宗教思想,包括艺术思想理论,可以影响艺术活动,而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也可以影响各种思想观念的形成。因此,意识可以是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倾向,是构成艺术特殊性质的元素之一。换言之,我们也可理解为艺术创作与意识之间密不可分。

艺术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艺术的创作灵感即为生活,而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艺术的美和活现实二者存在的承接关系。意识可以是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倾向,是构成艺术特殊性质的元素之一。综上看来,生活不愧为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它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艺术概论》

《倪贻德艺术随笔》

《林风眠艺术随笔》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瞬间的永恒—走进绘画艺术世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篇6

一、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有学生抱怨说,我们整天忙着上课、写作业、考试,哪有时间关注生活?更别提与生活亲密接触了……其实,上课、写作业、考试就是生活,是学生特有的生活。比如《一节有趣的课》《自习课剪影》《上学路上》《家长会后》《高三的一天》……这些文题哪一篇不是源于学生生活,又有哪一篇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学生有学生的生活,只是作为学生,你没有关注你的生活,没有有意去积累罢了。

《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每天上学,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起早的不只是清洁工和学生,还有许多顶风摸黑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你还会发现: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骑电动车或坐汽车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马路越来越平坦了,也越来越拥挤了;路两边的平房越来越少了,楼房越来越多了,门店也越来越漂亮了……生活每天都在发展变化着,只要你去关注,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二、讨论生活,拓宽写作思路

每个人都是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关注生活外,还要拓宽认识空间。讨论、评价丰富多彩的生活,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拓宽写作思路的好方法。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大家聚到一起,总会谈论一些生活现象或话题,你除了要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外,还要注意积累其他同学的观点,最好记下来。这样不仅可以督促自己积极思考,还可以拓宽认识空间,为写作议论文积累观点。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话题评论上做了两项训练:一项是开辟“小组贴吧”,一项是课前话题讨论。“小组贴吧”以前后六人或八人为一个小组,老师定期给一个话题,小组成员围绕话题展开讨论,老师就观点或语言给予表扬并在课堂上朗读展示。课前话题讨论是由学生自己找话题,按学号轮流主讲,其他同学参与评论。这些话题讨论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三、记录生活,养成写作习惯

生活处处有文章,同学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见解评价,也就有了倾吐的需要,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要及时写下来。可以用日记记录下来,也可以用书信与好朋友交流,还可以编写短信,发微博,传微信等。这样,既表达了思想、感受,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次练笔。

再者,生活日新月异,变化多端,即时事件中也往往蕴含着极佳的练笔契机,同学们应珍视这一重要的写作资源,敏锐地捕捉、开发、利用这些稍纵即逝的资源,将练笔深入,扩大化。现实生活中各种新鲜的材料,都可以成为练笔的内容。只要稍加留意,同学们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

四、再现生活,感受写作乐趣

生活的真实,往往会使人产生真切的情感;生活的新异,常常会触动同学们敏感的情思;生活的矛盾,又总会激发同学们热情的评价。同学们要主动写下这些情感、情思和评价。这样,通过观察、记录、交流,不仅能占有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切实感受到时时处处有生活,使自主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均得到有效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因写作而精彩。我国的许多名胜古迹就是因为文学作品而使它们更有名,如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赤壁矶等;一些植物也因为文人的笔墨而使它们有了特殊的美,如梅、兰、松、菊、莲花等;更有东坡肘子,鲈鱼、荔枝……因苏轼、辛弃疾、杜牧等一些文人的诗词而成为扬名大江南北的美食。就是一些历史名人闻名后世的程度也往往受文学作品的影响。

因此,关注、搜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更要及时地记录生活,再现生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时间久了,你不仅发现生活是美的、丰富多彩的,而且,生活也因你的书写而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变得更让人喜欢了。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 篇7

一、观察家庭生活,营造良好的听说氛围

家庭生活学生最熟悉不过。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可以成为观察积累的素材。如,观察蔬菜水果的颜色形状,品尝一下味道,然后有条理地说一说。也可以观察一下父母兄弟的外貌、衣着,自己家的住房、家具、摆设等然后说一说,还可能让孩子观察父母做一次饭菜等家务劳动,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人,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广泛涉猎社会生活,拓宽听说视野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但低年级的小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在实践中,我动员家长每天利用半小时的读书时间给孩子读读报纸,让孩子对社会生活有所了解。另外,通过看电视丰富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看看电视中的新闻联播,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这样不仅丰富听说训练的素材,还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看电视可以使学生积累一些好詞好句。如主持人的语言、好的影视剧中的台词都非常的美。看电视不仅能使学生的积累量扩大,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词句。

三、亲身体验环境生活,陶冶听说情感

环保学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经常带领学生到外面去参观,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污染的情况,有机会采访园林工人有关环保的问题并把所见到的以“我的发现”为题来说一说。发现问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听说兴趣

本学期,不管是听说训练还是讲故事,我采用了一个学生讲故事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意见,最后给讲故事的人打分。哪个学生得到的总分最多就被评为本周故事大王。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听说兴趣。听故事的人为了能说出自己打分的理由一定会认真听,有了洗耳恭听的听众,加上“故事大王”这一称号的吸引,讲故事的孩子自然产生表现的欲望。

其次,改变了评价方式,实现了全面参与。打分的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打多少分的理由,每个人评价的角度不同,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讲故事的人不仅关注同伴打分,更关注打分的理由,从而真正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上一篇:加气混凝土板下一篇:人力资本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