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融资模式

2024-07-15

PPP项目融资模式(精选12篇)

PPP项目融资模式 篇1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严峻形势,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PPP模式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既是国内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继而普惠民生的内在要求。

现在,PPP市场一片火热,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到PPP,两会代表委员热议PPP,从国家到地方都推出了大量的PPP项目。随着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PPP政策的密集颁布以及各省市PPP项目的不断推出,我国的PPP市场正进入到大规模运行阶段。2014~2016年国家PPP模式相关政策通知大约有54个,颁布政策的国家机关有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住建部、工商总局、国家能源局、水利部、国开行、环保部、交通部、国土部及银监会等众多国家职能部门。

据悉,首批PPP示范项目将于近期公布,项目总投资额或达6000亿,由此将带来城市开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旅游文化、养老医疗、商业模式、开发、投资、金融机制等全面变化。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即公私合作关系。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随着实践的证实,这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模式,从而被推广开来。

PPP融资模式也称为公私合作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相当于国家设立项目,给予政策支持,而私人机构投资,并进行运营管理,可谓各取所长。

PPP是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这是PPP项目的前提,否则如果双方想从中分享利润,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允许提高价格,就可以使利润大幅度提高。不过,这样做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带来社会公众的不满,甚至还可能会引起社会混乱,所以PPP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而是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按照英国的经验,适合PPP模式的工程包括: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卫生(医院)、公共安全(监狱)、国防、教育(学校)、公共不动产管理。我国也做了许多尝试:北京地铁4号线是在国内首次采用PPP模式的案例。政府将工程的所有投资建设任务以7:3的基础比例划分为A、B两部分,A部分包括洞体、车站等土建工程的投资建设,由政府投资方负责;B部分包括车辆、信号等设备资产的投资、运营和维护,吸引社会投资组建的PPP项目公司来完成。政府部门与PPP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要根据PPP项目公司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效益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在项目成长期,政府将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以无偿或象征性的价格租赁给PPP项目公司,为其实现正常投资收益提供保障;在项目成熟期,为收回部分政府投资,同时避免PPP项目公司产生超额利润,将通过调整租金(本项目采用了固定租金方式)的形式令政府投资的公司参与收益的分配;在项目特许期结束后,PPP项目公司无偿将项目全部资产移交给政府或续签经营合同。深圳地铁4号线也采用了PPP模式。这两个案例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成功采用PPP模式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经典案例。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PPP运营模式从一开始就是只针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的特点是投资大,成本回收慢。在政府一次性投入有困难的情况下,采用社会资金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好的,既可以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使社会闲散资金获得稳定的回报,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好办法。该模式使用得好,无疑会对国内经济触底回升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但如果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广泛采用,则是存在风险的。其最有可能的危害是导致“垫资施工”卷土重来,其次是令已经“苟延残喘”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还可能使公共基础设施陷于疏于管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局面,最终又将政府拖入“泥潭”。

“垫资施工”导致20世纪80年代全国著名的“三角债”危机,后被明令禁止。如果PPP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PPP很可能将是“垫资施工”的一个翻版。现在已经有过项目招标书中出现“如果可采用PPP方式,则优先考虑”字眼的例子。当然这是某些人误读了PPP的内容,认为PPP就是带资施工、垫资施工。但是如果误读的人多了,工程招标就走样了,尤其是如果误读的人是有权力的人,其危害肯定更大。工程招标就变成谁有钱谁就有优势的局面,这肯定不是国家主管部门所希望看到的。

中小企业对于稳定社会就业、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举步维艰,如果将PPP扩大化,中小工程企业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现在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是个根深蒂固的难题,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希望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资金仍然难以到达中小企业的口袋里。所以在资金方面,中小企业处于绝对的劣势,如果中小企业想在以钱多为王的所谓“PPP”面前获得工程项目,无异于痴人说梦。

现在已经出现了将PPP扩大化的趋势,有些工程项目根本不属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但只要承诺PPP(垫资施工),既可在投标项目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有时甚至是以绝对压倒优势拿到工程。这样就使得维持中小工程企业生计的项目来源越来越少,而“财大气粗”的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获得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长期如此,中小工程企业危亦!所以正确的实施PPP模式,才是对国家、对中小企业都有利的事情。

其实对于实施PPP项目的大公司,也不是没有后顾之忧:

(1)政府大力推进PPP,但相关政策、法律和实施细则都不完善,一步一攻关,行进中的困难也不少,就如同现在刚刚推行的工程企业“营改增”一样,需要披荆斩棘往前走。

(2) PPP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是否盈利,隐忧颇多,如地方政府换届、新政策出台、自然灾害发生等。

(3)公共基础设施收费并未市场化,而是由发改委制定价格,并未体现市场的真正价值取向,是否能盈利,政府说了算,因此PPP项目的政治影响因素很大。

(4) PPP决定了项目的盈利不可能形成超额利润,而是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因此资金占用量大,资金周转率低,盈利能力降低。

将PPP限定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体量相对有限,大公司应该还能应付,如果扩大到所有工程,即使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那时公共基础设施运营势必受到影响,进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引起公众的不满。为消除社会的不满情绪,政府可能不得不再次接手公共基础设施运营,使政府蜕变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尴尬角色,以前有些城市的自来水工程就出现过类似情况。

笔者认为,PPP是经过实践证实的、确实是一个政府和企业都获利、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合作模式。正确运用PPP将为我国经济再次腾飞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但应该严格界定范围和适用规模。适用范围就是公共基础设施,且规模限定在较大范围内,避免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工程也拿PPP说事,用钱将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公司拒之门外,使中小企业难以发展。

笔者对P P P模式接触时间并不长,但时常听人讲起,也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上面的想法仅仅是抛砖引玉,是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关注这样一种新的工程投资运营模式,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PPP项目融资模式 篇2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PPP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传统思维方式下,PPP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开展公共事业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借此减轻其财政压力。社会资本通过收购股权或收购资产、投融资建设、经营管理或(和)按需求提供服务的方式投入PPP项目,而政府部门则以让渡收费权、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或(和)政府付费的方式给予社会资本合理的回报。

PPP项目盈利模式详解

PPP本质上是要借助社会资本的资金与竞争(特别是创新),来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其注重产出标准而不是实现过程,是一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然而,公私双方通常具有截然不同的利益诉求,政府部门关注公众需求满足,而社会资本强调利润获取。因此,保证社会资本适当盈利是避免其关系专用性投资不足、提高其竞争与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并最终实现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公众的“多方共赢”,促使PPP项目成功。

1,PPP项目盈利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在传统思维方式下,PPP只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开展公共事业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借此减轻其财政压力。社会资本通过收购股权或收购资产、投融资建设、经营管理或(和)按需求提供服务的方式投入PPP项目,而政府部门则以让渡收费权、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或(和)政府付费的方式给予社会资本合理的回报。此时,公私双方关注的焦点即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或目标收益率:过低的投资回报率或目标收益率不利于社会资本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将迫使其退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或目标收益率将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PPP项目的公私双方过度关注“投入-回报”之间的关系,甚至在确定投资回报率或目标收益率上表现出对抗关系,违背了PPP伙伴关系的初衷。

据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20.7万亿元,如何监控和化解债务风险备受外界关注。2014年,我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并密集发布PPP的相关文件,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43号文)的基本思想为“修明渠、堵暗道”,即堵住“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这一暗道,修了政府债券与PPP两条明渠;然而,国务院43号文在鼓励运用PPP模式化解地方债务的同时还明确指出,“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或有债务的统计分析和风险防控,做好相关监管工作”。由此可见,对于那些需要政府付费或者给予适当补贴的PPP项目(即非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公共项目)而言,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资本,仅仅盯着这一项目既有的收益和财政补贴是不够的,更需要通过PPP项目盈利模式创新“将蛋糕做大”,政府可以因此避免PPP项目引起的新发生或有债务超出规定范围,社会资本也因此可以在投资回报率或目标收益率上减轻与政府部门的对抗,从而更顺利地实现其盈利。

2,伙伴关系下的PPP项目盈利模式框架PPP的成功实施需要以伙伴关系思维为基础,公私双方必须摒弃对抗思维,互相尊重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中去,因此,如何在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效率的同时保证社会资本适当盈利,必须是公私双方共同面对、协力解决的问题。PPP项目盈利模式的创新,是在确定投资回报率或目标收益率之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交易行为背后隐藏着价值交换,存在一定的价值交换范式或机制,而盈利模式这一概念即为了解释这种价值交换范式或机制;收益和成本决定了组织的经济价值,利润或盈利水平则是企业经济价值的直接体现,因此,盈利模式通常是指按照利益相关者划分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相应的目标利润。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收益结构优化、成本结构优化、目标利润稳定三方面分析PPP项目的盈利模式(如图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搜集到的案例数量有限,图1所示的PPP项目盈利模式树形框架仍有拓展空间。

图1 基于多案例的PPP项目盈利模式树形框架

注:①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铁路、港口/码头、水库、环境治理等项目捆绑土地、旅游、矿产等资源开发项目;②医疗、教育、养老服务设施、场馆类、机场航站楼等项目捆绑餐饮、物业、绿化等配套服务;③公厕与垃圾投放设施、路灯节能、城市公共停车场站、城市公汽交通、高速公路等项目捆绑广告等副产品,保障性安居工程捆绑商品房这一副产品,海水淡化捆绑工业制盐这一副产品等;④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供特定人群使用或会对特定人群留下印象的项目,若该特定人群为某一商品的潜在客户,则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可投资并冠名该项目;⑤城市轨道交通等投资规模大、专业复杂的工程,可根据专业进行分割并分别选择适当的融资模式;⑥规模小且分布零散的能源站(供热/冷)、(生活、工业)污水处理、(生活、餐厨)垃圾处理项目;⑦城市供水、能源站(供热/冷)、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PPP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⑧既可以是同类公共产品中盈亏状况不同的项目捆绑,如捆绑交通流量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也可是具有特定联系的异类公共产品中盈亏状况不同的项目捆绑,如海水淡化与发电捆绑;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隧道、桥梁等具有流量特征的项目,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等市场不稳定的项目。

3,PPP项目盈利模式之收益结构的优化

收益即财富的增加,其既包括货币收益,又可以包括声誉提高、潜在收益等非货币的。PPP项目可以通过优化收益结构实现盈利。

3.1 捆绑私人产品,配补收益来源

当政府希望通过PPP模式获得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属于非经营性(没有任何价格机制和现金流入,主要产生社会效益)或准经营性(有价格机制和现金流入,但无经营利润,成本无法收回)时,可以为该公共产品或服务配补适当的私人产品并捆绑提供,从而克服收费困难或收费不足的难题,即所谓的公共物品供给的捆绑模式或联合供给模式,最早提出这一思路的为德姆塞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简称25号令)明确规定,“向用户收费不足以覆盖特许经营建设、运营成本及合理收益的,可由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包括政府授予特许经营项目相关的其它开发经营权益”,从而充分肯定了这一盈利模式的合法性。

(1)授权提供配套服务,拓展盈利链条

当PPP项目供给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建成后,必需相应的配套服务才能正常运转时,政府可授权PPP项目公司提供这种可以产生预期收益的配套服务(如餐饮、物业、绿化),从而通过延长价值链创建现金流、补偿主体项目财务上的不可行。例如:英国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NHS)与百威斯特公司(Bywest)合作的西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医院(West Middlesex University Hospital)项目,百威斯特公司负责其投融资与建设,西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医院基金会负责该项目的运营管理,为了补偿与回报百威斯特公司的建设投入,将该医院运营期间的配套服务项目全部交由百威斯特公司负责,包括餐饮、搬运、安全、保洁、维护和物品供给,服务周期或从35年延长至60年,服务费由英国政府支付。

(2)开发副产品,增加收益来源

PPP项目公司在提供政府需求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附带生产出更具经营性的副产品(如广告、建筑作品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以此弥补主产品项目财务上的不可行,如北京丰台区郭庄子和昌平区回龙观限价房项目中增配的商品房开发,梅州模式公厕项目中用以养厕的店铺、饭店、办公楼、垃圾中转站。具体策划方案既可由公共部门主动提出,也可由社会资本策划提出、公共部门审核批准。

前者如:英国森德兰市采用PFI方式对市内街道的照明、标志和街道设备(3.05万个灯柱和6000个公路标志)进行设计、安装、运营、维护和融资,合同期限为30年,且要求最长5年内更换完所有设备,该项目中的社会资本在合同期内的前5年获得一次性支付265万英镑用于更换完所有设备,其后运营期每年通过经营灯杆和公路标志广告、交通CCTV(注:闭路电视)增加费等第三方收益(折现共计158.9万英镑),来作为维护投资和获取相应回报。

后者如:德国将公厕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期在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同时,促进公厕在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上的创新,1990年在柏林市公共厕所经营权拍卖会上,后来被称之为“茅厕大王”的汉斯·瓦尔即承诺免费提供公厕设施及其维护和清洁工作,当时其竞争对手都认为他疯了,于是在缺少竞争、承诺免费建厕、只要求交纳低廉管理费的情况下,瓦尔公司一举拿下全柏林的公厕经营权;瓦尔公司的盈利点显然不在厕所门口0.5欧元的投币口上,其最大的收入来源是这些公厕外墙的广告经营,它把柏林的很多厕所外墙变成了广告墙,加之瓦尔公司的墙体费用比一般广告公司低得多,使得香奈尔、苹果、诺基亚等很多著名公司都在公厕上做广告。

(3)增补资源开发权,弥补收益不足

政府以对PPP项目公司进行补偿的方式,将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地铁、隧道、环境治理等)周边一定数量的资源(如土地、旅游、矿产)的开发权出让给PPP项目公司,以捆绑的方式提高项目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以确保项目投资者获取合理回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即所谓的资源补偿项目(Resource Compensate Project,RCP)融资模式。例如:

A,2004年4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决定在亚拉河畔现有的墨尔本展览中心旁边,建设一个世界级的会议中心,维多利亚州政府通过招标确定由Plenary Group为首的承包联合体(简称“Plenary联合体”)作为社会资本,负责该项目的开发、设计和建设,并且授予Plenary联合体长达25年的特许期,为了提高该项目的可经营性,公私双方制定了会议中心周边区域的扩充性商业开发计划,包括在新墨尔本会展中心附近建设办公区、住宅区、零售专区以及一个五星级的希尔顿酒店,并翻修码头上一艘名叫波利伍德赛德的老帆船,将其货棚改造成餐厅,从而通过经济乘数效应显著增加了项目效益。

B,香港地铁公司(简称“港铁”)的盈利模式可总结为“轨道交通+地产商业”的组合,即以轨道交通的投融资建设与沿线地产商业的开发同步进行,由港铁的收益结构可知,地产商业开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正因如此,港铁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服务水平最好、运营效率最高、盈利情况最为理想的地铁公司之一。

3.2 冠名公共产品,增值社会资本声誉资本

对于社会资本而言,能够为其自身增值、为其发展助力的收益不仅限于货币形式的,还可以是提高知名度、潜在收益等非货币形式的,因此,PPP项目还可以冠名公共产品作为社会资本的回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热衷于这一类PPP项目。例如:丰田汽车公司捐赠350万元人民币在天津建造过街天桥,命名为“丰田桥”,虽然丰田桥无法产生任何直接现金收益,但丰田汽车公司通过得到该桥的冠名权,收获了巨大的隐性声誉收益。又如:丰田汽车公司负责了NBA球队休斯敦火箭队的主场——“丰田中心球馆”的投融资建设与维护,但并不负责其运营以收回建设投资,而是通过为体育场馆冠名,来吸引丰田中心球馆看比赛的火箭队球迷购买丰田轿车。

4,PPP项目盈利模式之成本结构的优化

成本是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特许运营所必须耗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因此,成本结构优化既可以是减轻社会资本的一次性建设投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也可以是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减少日常运营成本。

4.1 打包运作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需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建设投资,或者购买项目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那么,若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过小则PPP项目的产能过剩,导致社会资本的盈利性差或者需要政府对差额部分进行财政补贴。可见,确保PPP项目适当规模的需求,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是PPP项目盈利的一种思路。

以各省公布的首批PPP项目清单中普遍受到青睐的污水处理项目为例,规模越大对投资者越有吸引力,而规模小的项目基本不具备投资者对市场化经营的收益要求。因此,对于普遍存在规模小且分布零散特点的乡镇污水项目,国内的通常做法即打包运作、“一厂一价”,如深圳龙岗10座污水处理厂打包转让项目、海南16座污水处理厂打成两个“项目包”委托运营项目、江阴4污水处理厂打包招商项目等。

又如江西省工业园区污水打包BOT项目:2010年8月,江西省政府颁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为十大节能减排工程之首,要求在2015年建成102个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项目;2011年5月,江西省政府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签署全面的战略合作框架(规划日处理量237万吨,总投资146亿),由江西省城投(出资20%)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出资80%)组建的中国节能江西公司(SPV),负责江西省102个工业园区的污水和固废处理、环保节能,工作范围包括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特许期限30年,由政府来进行付费。4.2 进行管理或技术创新,降低运营成本

采用PPP不仅是为了解决公共部门的财政紧张,更重要的是借助社会资本的专业和创新,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因此,社会资本为了拓展其盈利空间,应在特许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创新积极性,通过管理或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其运营成本。

例如: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部近郊的长沙县,牛角冲社区与长沙绿动循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绿色循环积分计划”,居民们在长沙绿动循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后,将领取到各自的专属二维码,居民们将家中可回收垃圾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投放到社区的专用回收桶后,公司会将垃圾运往循环分拣中心通过扫描二维码确定居民信息,根据垃圾的种类数量换算成积分录入用户账户,居民的二维码垃圾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抵用小区的物业费。集中回收后再由PPP项目社会资本进行垃圾分类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事,而对于形成并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而言,垃圾分类却是举手之劳、轻而易举的事,长沙绿动循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二维码社区垃圾回收模式这一管理创新,充分调动了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大幅压缩了其进行垃圾分类的成本,进而极大拓展了其盈利空间。

5,PPP项目盈利模式之目标利润的稳定

获取利润是企业价值增长的主要方式,因此,能否获取稳定、可持续的利润是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有鉴于此,不但要让PPP项目社会资本“有钱可赚、有利可图”,还要确保其利润的相对稳定与可持续,降低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实现目标利润的风险,也是其重要的盈利模式设计思路之一。

5.1 运营前期合理设定保底量,提高目标利润的稳定性 由于PPP合同的长期性,成本与需求的不确定即成为其显著特征。为了保证社会资本目标利润的稳定性,公私双方通常会设定最小需求保证(minimum demand guarantee,MDG)或最小收益保证(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MRG),即我国PPP实践中所谓的保底量,这本质上是一种公私双方风险共担策略或社会资本的风险缓解机制。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较快且PPP市场还不健全,运营前期设定保底量的做法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隧道、桥梁等具有流量特征的PPP项目,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等市场不成熟的项目中普遍存在,下面介绍污水处理与垃圾处理两个领域的具体做法。

A,与污水处理略有区别,垃圾处理项目保底量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垃圾供应量及预期增长速度、设计处理规模、垃圾含水率以及垃圾处理设备的实际负荷能力,如果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需考虑焚烧率;此外,由于一年之中的垃圾供应量会因季节变化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垃圾供应保底量不是按月执行,而是按年累计执行的,即只在开始付费日起每满一年时才计算累计实际垃圾处理量,若该累计量低于年垃圾保底量则按全年垃圾保底量计算全年应付垃圾处理费(不考虑暂停、罚款等特殊情况);该领域运作比较成功的如荣成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

B,污水处理PPP项目通常会在运营期前3-5年,按设计处理规模的一定比例设定阶梯式增长的保底水量,剩余特许经营期内则以设计规模为保底水量,根据按月付费的惯例,若当月实际处理量达不到保底量则仍按保底量计付污水处理服务费(不考虑暂停、罚款等特殊情况),从而使得投资人获得可预期的、稳定的现金流担保;该领域运作比较成功的如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资产权益转让(TOT)项目。5.2 将盈亏状况不同的公共产品捆绑,提高目标利润的可持续性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既有现金流入充裕的经营性公共项目,也有现金流入不足的非经营性公共项目,甚至是没有任何现金流入的非经营性公共项目。经营性公共项目对于社会资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采用PPP模式有可能造成社会资本“暴利”,置政府于尴尬境地;而准/非经营性公共项目则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采用PPP模式后政府需要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或者需要付费,从而给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压力。为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更为广泛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同时确保PPP项目“盈利但不暴利”,可以将盈亏状况迥异的项目捆绑实施PPP,实现“以丰养歉”:既可以是同类公共产品中盈亏状况不同的项目捆绑,如捆绑交通流量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也可是具有特定联系的异类公共产品中盈亏状况不同的项目捆绑,如海水淡化与发电捆绑。

代表性项目如:天津的国投北疆发电厂循环经济PPP项目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按64:34:2的比例共同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该工程由“发电工程、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供热、土地整理、废物利用”六个分项工程组成,提供电力、热力、淡水、土地、盐化产品、建材等多种重要产品。其中,海水淡化工程是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由于受生产成本及供水体制等约束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该项目就是将盈利性差的海水淡化工程与盈利性较好的发电工程捆绑,实行“以电养水”的政策,发电工程的盈利弥补海淡工程的亏损;鉴于天津的国投北疆发电厂循环经济PPP项目整体上看是盈利的,其二期工程规划的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3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已于2014年12月24日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6,结论

相关数据显示,采用PPP并不一定会让政府“更省钱”,国际上判断一个公共项目是否采用PPP,通常都是看其相比传统模式增加的成本相对于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或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否“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因此,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中承发包双方之间“零和博弈”的特征,PPP项目的公私双方更多地追求项目的价值增值,是可以实现“共赢”的。

有鉴于此,双方应摒弃传统的对抗思维,这就要求双方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盈利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公共部门应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经验,主动地为PPP项目选用合法、适当的盈利模式,或客观地对待社会资本提出的盈利模式方案;而社会资本则应充分发挥其专业、竞争优势,在交易阶段向公共部门提供可行的盈利模式方案,在建设期或运营期通过技术或管理创新优化项目成本。

PPP项目融资模式 篇3

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投资,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水电站、火车站、核电站建设。

一、公共项目主要融资模式

目前基础项目主要的融资模式,有BOT融资模式、ABS融资模式、TOT融资模式、PFI融资模式和PPP融资模式,如何利用这些项目引导民间投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BOT融资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1]。

(2)ABS融资模式

ABS的全称是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即资产收益证券化融资,一般是指除了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以外的各种资产担保债券[2]。ABS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这些资产必须能够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流,并且有一定的信用质量。根据我国国情,经济发展现状,利用ABS融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3)TOT融资模式

TOT是英文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翻译为“移交-经营-移交”。即将建设好的公共工程项目,如桥梁、公路,移交给外商企业或私营企业进行一定期限的运营管理,该企业组织利用获取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获得收入[3],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所建部门或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政府可以通过TOT方式获得大量的资金,减轻用于投资基础设施的预算内资金压力。

(4)PFI融资模式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即民间主动融资,是一种促进私营部门有机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全新的公共项目产出方式。政府通过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给予私营部门以收费特许权、或与私营部门以合伙方式共同营运等方式,来实现公共物品产出中的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率和产出最大化。

(5)PPP融资模式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是公共工程项目融资的一种模式[4]。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二、大型基础项目采用PPP融资模式的优点:

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模式,以及当前中国的国情,PPP融资模式是大型基础项目融资渠道拓展的较好选择。

(1)相比BOT融资模式,在PPP融资模式中,政府对项目的控制力更强。从安全角度考虑,政府必须牢牢掌握核电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情况。决不允许不顾质量、安全赶进度,偷工减料。对于BOT项目,在特许协议签订之后,对项目的影响力通常较弱。

(2)相比ABS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融资需要的时间更短,操作程序更简单。

(3)TOT模式显然也存在政府对项目的控制问题。

(4)PFI融资模式是完全有私人出资建设,这对于投资巨大的基础项目来说,可能性也比较小,当前中国还很少有如此实力的私人合作伙伴。

(5)PPP融资模式是建立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合作和交流基础上的“共赢”,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优势,通过两者合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它避免了其他融资模式缺乏互相沟通协调造成的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解决了项目全部风险由私人部门承担而造成融资困难问题。公共部门、民营机构合作各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三、PPP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大型基础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高、收益回报期长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特性。在这些项目中采用PPP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项目发起人的风险和责任。对于投资人而言,将各种风险因素按照项目所处阶段的发生情况按照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分为前期风险、设计风险、建造风险、运行风险、退役风险;按照项目本身以外的因素导致的风险,又分为: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同时针对PPP融资模式,项目组织管理也会出现融资风险和组织风险等,如各方资金未按时到位、组织和相互协调能力差等。

要降低项目的各种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风险分担结构设计。PPP项目融资是否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项目的风险分担是否合理,政府部门在设计风险分担结构时要考虑项目方案的吸引力,一个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是一个项目方案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通常可根据各方获利多少的原则考虑相应承担的风险,使项目参与的各方包括政府部门、民营公司、贷款银行及其它投资人等都能够接受。只有项目方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才能使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2)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PPP项目的运作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对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保护双方利益。

(3)监管构架的构建。政府监管必须确定一种承诺机制,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给企业提供投资的激励。通常一个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所以政府必须建立一个适合项目长期发展的程序,并有一个相应的监管规则。项目具有可持续性的前提是项目公司必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同时利益相关方一定要进入监管过程。政府监管不利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监管效率应成为政府监管的最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志学,公私合作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6

[2]王留山,ABS融资模式在公路建设融资中的应用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第3期

[3]Tah JHM and Carr V.Towards a framework for project risk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2001,32:835—846.

PPP融资模式风险分析 篇4

1 PPP融资模式概述

1.1 PPP融资模式的概念及其特点

PPP可以定义为:为了由私人企业建设或管理基础设施或由私人企业代表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 (利用基础设施) , 政府部门与私人企业之间签订协议的合作关系。PPP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且还可以拥有下列几个或所有特点:

(1) 政府将由它控制的设施移交给私人;

(2) 私人企业建设、扩建或恢复设施;

(3) 政府明确规定事实的经营特征;

(4) 在特定时间内私人企业使用基础设施提供服务 (经常在运营和定价方面有所限制) ;

(5) 协议解除时, 私人企业同意将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

1.2 PPP融资模式的几种典型形式对比分析

PPP融资模式一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在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服务协议

(2) 运营和维护协议

(3) 租赁—建设—运营

(4) 建设—转移—运营

(5) 运营—转移, 建设—运营—拥有—转移

(6) 经营整体工程并转移

(7) 购买—建设—运营

(8) 建设—拥有—运营

它们的主要区别及其适用范围如表1。

2 PPP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采用PPP融资模式建设的项目, 绝大多数都是大型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大, 建设期长, 投资回收期也长;所以对于PPP项目的风险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2.1 PPP融资模式的风险分类

PPP融资模式部分风险来自于协议本身, 即文件资料、融资、税收、技术细节、分包等方面的复杂性, 这些方面包括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中, 且风险的性质随项目持续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成功的项目设计需要在适当分担风险的竞争性投标前, 分析所有的风险以及合同协议的设计, 为此可以将风险宽泛地分为总体风险和基本风险。总体风险指的是可以通过项目协议分担的风险, 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环境风险;而基本风险指的是与项目的建设、运营、财务以及收入等有关的风险。

(1) 总体风险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指本国内部和外部的政治状况和政局稳定性, 政府对PPP项目的支持程度, 有无可能没收项目或强制收购项目, 半途取消项目公司的特许权, 税收政策变化或进出口限制等。

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包括当地币的兑换和自由汇出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通货膨胀风险等。这些风险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财务成本、偿债能力和股东利益。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指与PPP项目有关立法的改变 (如环境立法、财产立法等) , 从而可能导致项目公司收益的减少, 影响项目的正常实施和运营。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随着公众越来越关注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与福利的影响, 许多国家颁布了日益严厉的法令来保护环境。环保问题对项目的成功与否影响日益重大。所以项目公司和贷款人在准备实施PPP项目时必须熟悉东道国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 估计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制定环境保护计划, 以便获得环境保护部门的批准书。

(2) 基本风险

开发风险

开发风险指参与PPP项目初始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如初期调研费、可行性研究费、各类咨询费、投标等费用都相当高, 如不能中标, 在经济上要受到很大的损失。又如PPP项目一般都需要政府的特许权协议, 但是政府的审批程序十分复杂, 可能不能按期施工, 这也是一部分潜在的风险。

信用风险

PPP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的、周期长的项目, 信用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PPP融资模式是一种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方式, 贷款的偿还主要依靠项目未来的收益。这就决定了贷款方要比其他方面有更多的风险, 所以它们对项目的获益能力及项目参与方的信用自然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完工风险

完工风险主要表现为:工期拖延、成本超支、项目投产后达不到设计时预定的目标、不能按期投产或达不到生产指标, 从而导致生产必需的现金流不足以及不能按时偿还债务等。在PPP项目中, 一般都是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承包商的, 所以为了避免完工风险, 认真比较优选承包商是很关键的, 所以在资格预审时要综合考察各投标单位的实力。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也叫生产风险, 主要指在投产运营阶段存在的各类风险, 如技术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技术风险主要指技术不可靠或由于施工和设备质量不过关而引起的生产故障。最重要的措施还是要在设计施工阶段做好防范。运营管理风险主要指运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可能出现的风险, 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和维护管理等。项目产品的市场风险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即产品的价格和供应量, 需要对此做出市场需求分析。除非项目公司在签订特许权协议时得到承诺, 即在项目建成后由政府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将其产品全部收购, 否则就可能遇到原材料和燃料价格上涨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上涨, 或因供应和需求的原因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或售不出去等。

对于PPP项目来说收入风险和市场风险或许很小, 可以忽略。然而对私人提供的公共服务来说, 政治变幻使其造成损失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它的价格对政治非常敏感, 而且可能会以某种方式给以最高限价。

2.2 PPP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担

PPP融资模式涉及的主体多, 各个主体间的复杂关系就构成了风险的分担。风险分担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该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如果可以控制, 分析由谁来承担可能获得最大的整体效益。表2对各主要主体分担的风险进行了归类。

2.3 风险分析

从项目主要主体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风险的性质和数量是很重要的, 图1提供了一个分析方法。对于三个主要主体中的任何一个, 这个图表都归纳了他们的风险角度、主要变量、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恰当的风险分析方法。其中有几种由简单到复杂的风险分析方法, 如从预期成本的敏感性分析到复杂的概率技术 (包括计算机辅助统计样本) , 应用哪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面临的风险以及它预期收益的性质。

摘要:本文主要从PPP融资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几种典型的形式以及PPP融资模式面临的风险、风险分担及风险分析等几方面来研究PPP模式。

PPP项目具体操作和模式选择 篇5

2017-03-18共学PPP来源:微信公众号“慧朴管理”和“筑龙施工”

ppp项目识别

1、项目发起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由政府或社会资本发起,以政府发起为主。(1)政府发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负责向交通、住建、环保、能源、教育、医疗、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专项规划中的新建、改建项目或存量公共资产中遴选潜在项目。(区别发改委原有的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建立协调机制)

目前各地政府均探索建立项目收集与推介机制,形成基本PPP项目库。(2)社会资本发起。社会资本应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2、项目筛选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评估筛选,确定备选项目。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根据筛选结果制定项目和中期开发计划。

对于列入开发计划的项目,项目发起方应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要求提交相关资料。新建、改建项目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存量项目应提交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

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适宜采用PPP模式。

3、物有所值评价

《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财金[2015]1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拟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项目,应在项目识别或准备阶段开展物有所值评价。物有所值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现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鼓励开展定量评价。

物有所值评价结论分为“通过”和“未通过”。“通过”的项目,可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未通过”的项目,可在调整实施方案后重新评价,仍未通过的不宜采用PPP模式。

物有所值评价资料主要包括:(初步)实施方案、项目产出说明、风险识别和分配情况、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1)物有所值定性评价

政府采购开展物有所值评价时,项目本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明确定性评价程序、指标及其权重、评分标准等基本要求。

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潜在竞争程度、政府机构能力、可融资性等六项基本评价指标及补充性指标。补充评价指标主要是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未涵盖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项目规模大小、预期使用寿命长短、主要固定资产种类、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准确性、运营收入增长潜力、行业示范性等。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权重为80%,其中任一指标权重一般不超过20%;补充评价指标权重为20%,其中任一指标权重一般不超过10%。PPP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组会议,原则上,评分结果在60分(含)以上的,通过定性评价;否则,未通过定性评价。

(2)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在假定采用PPP模式与政府传统投资方式产出绩效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方净成本的现值(PPP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值)进行比较,判断PPP模式能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PSC 是假设项目由政府融资、拥有和运营,并且能够运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再把政府和企业运作项目的区别和风险综合考虑进去的全项目生命周期现金流的净现值。

4、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为确保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财政部门应根据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财政支出、政府债务等因素,对部分政府付费或政府补贴的项目,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每年政府付费或政府补贴等财政支出不得超出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财政支出责任,主要包括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等。

政府PPP合作中心负责组织开展行政区域内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汇总统计行政区域内的全部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对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管理。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坚持合理预测、公开透明、从严把关,统筹处理好当期与长远关系,严格控制PPP项目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包括财政支出能力评估以及行业和领域平衡性评估。

财政支出能力评估,是根据PPP项目预算支出责任,评估PPP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财政支出的影响。每一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对外公布。

行业和领域均衡性评估,是根据PPP模式适用的行业和领域范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平衡不同行业和领域PPP项目,防止某一行业和领域PPP项目过于集中。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结论分为“通过论证”和“未通过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编制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未通过论证”的项目,则不宜采用PPP模式。二

ppp项目准备

1、组织实施机构

按照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明确相应的行业管理部门、事业单位、行业运营公司或其他相关机构,作为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在授权范围内负责PPP项目的前期评估论证、实施方案编制、合作伙伴选择、项目合同签订、项目组织实施以及合作期满移交等工作。考虑到PPP运作的专业性,通常情况下需要聘请PPP咨询服务结构。

项目组织实施通常会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政府高层沟通、总体工作的指导等,项目小组负责项目公司的具体开展,以PPP咨询服务机构为主要组成。项目实施结构需要制定工作计划,包含工作阶段、具体工作内容、实施主体、预计完成时间等内容。

2、尽职调查

(1)项目内部调查

项目实施机构拟定调研提纲,应至少从法律和政策、经济和财务、项目自身三个方面把握,主要包括政府项目的批文和授权书、国家、省和地方对项目的关于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特许经营和收费的相关规定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总体发展规划、与项目有关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建设规划、现有管理体制、现有收费情况及结算和调整机制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初步设计、已形成的相关资产、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项目用地的征地情况等。(2)外部投资人调查

根据项目基本情况、行业现状、发展规划等,与潜在投资人进行联系沟通,获得潜在投资人的投资意愿信息,并对各类投资人的投资偏好、资金实力、运营能力、项目诉求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与潜在合适的投资人进行沟通,组织调研及考察。

3、实施方案编制

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及分析论证,完成项目招商实施方案编制。招商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三)PPP运作模式

(四)PPP交易结构

(五)PPP合同体系

(六)PPP监管架构

(七)PPP采购方式

PPP运作实施方案

4、实施方案审核

为提高工作效率,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及外部专家建立PPP项目的评审机制,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合规性、PPP模式的适用性、财政承受能力以及价格的合理性等方面,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确保“物有所值”。评估通过的由项目实施机构报政府审核,审核通过的按照实施方案推进。

目前缺乏相应的专家,政府内部分工不明确,方案审核实际推进效果不佳。

ppp项目采购

1、项目预审

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需要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邀请社会资本和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参与资格预审,验证项目能否获得社会资本响应和实现充分竞争,并将资格预审的评审报告提交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

项目有3家以上社会资本通过资格预审的,项目实施机构可以继续开展采购文件准备工作;项目通过资格预审的社会资本不足3家的,项目实施机构应在实施方案调整后重新组织资格预审;项目经重新资格预审合格社会资本仍不够3家的,可依法调整实施方案选择的采购方式。资格预审公告应包括项目授权主体、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名称、采购需求、对社会资本的资格要求、是否允许联合体参与采购活动、拟确定参与竞争的合格社会资本的家数和确定方法,以及社会资本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和地点。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

2、项目采购文件编制 项目采购文件应包括采购邀请、竞争者须知(包括密封、签署、盖章要求等)、竞争者应提供的资格、资信及业绩证明文件、采购方式、政府对项目实施机构的授权、实施方案的批复和项目相关审批文件、采购程序、响应文件编制要求、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开启时间及地点、强制担保的保证金交纳数额和形式、评审方法、评审标准、政府采购政策要求、项目合同草案及其他法律文本等。

3、响应文件评审

项目PPP运作需建立方案评审小组,确定评审办法。

评审小组由项目实施机构代表和评审专家共5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评审专家人数不得少于评审小组成员总数的2/3。评审专家可以由项目实施机构自行选定,但评审专家中应至少包含1名财务专家和1名法律专家。项目实施机构代表不得以评审专家身份参加项目的评审。项目评审办法应该反映项目物有所值的本意,体现项目绩效运营特性,促进市场竞争。

4、谈判与合同签署

项目实施机构应成立专门的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工作组。按照候选社会资本的排名,依次与候选社会资本及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就合同中可变的细节问题进行合同签署前的确认谈判,率先达成一致的即为中选者。确认谈判不得涉及合同中不可谈判的核心条款,不得与排序在前但已终止谈判的社会资本进行再次谈判。确认谈判完成后,项目实施机构应与中选社会资本签署确认谈判备忘录,并将采购结果和根据采购文件、响应文件、补遗文件和确认谈判备忘录拟定的合同文本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项目合同,应在政府审核同意后,由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签署。需要为项目设立专门项目公司的,待项目公司成立后,由项目公司与项目实施机构重新签署项目合同,或签署关于承继项目合同的补充合同。

ppp项目执行

1、项目公司设立

社会资本可依法设立项目公司。政府可指定相关机构依法参股项目公司。项目实施机构和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监督社会资本按照采购文件和项目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出资设立项目公司。

2、项目融资管理

项目融资由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负责。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应及时开展融资方案设计、机构接洽、合同签订和融资交割等工作。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和项目实施机构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止企业债务向政府转移。

3、绩效检测与支付

社会资本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监督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履行合同义务,定期监测项目产出绩效指标,编制季报和年报,并报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项目合同中涉及的政府支付义务,财政部门应结合中长期财政规划统筹考虑,纳入同级政府预算,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规定执行。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的产出说明,按照实际绩效直接或通知财政部门向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及时足额支付。

4、中期评估

项目实施机构应每3-5年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重点分析项目运行状况和项目合同的合规性、适应性和合理性;及时评估已发现问题的风险,制订应对措施,并报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

ppp项目移交

1、移交给谁

项目移交时,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代表政府收回项目合同约定的项目资产。

2、怎样移交

项目合同中应明确约定移交形式、补偿方式、移交内容和移交标准。移交形式包括期满终止移交和提前终止移交;补偿方式包括无偿移交和有偿移交;移交内容包括项目资产、人员、文档和知识产权等;移交标准包括设备完好率和最短可使用年限等指标。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应组建项目移交工作组,根据项目合同约定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确认移交情形和补偿方式,制定资产评估和性能测试方案。

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应将满足性能测试要求的项目资产、知识产权和技术法律文件,连同资产清单移交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办妥法律过户和管理权移交手续。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应配合做好项目运营平稳过渡相关工作。

3、移交后续

项目移交完成后,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产出、成本效益、监管成效、可持续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应用等进行绩效评价,并按相关规定公开评价结果。

PPP模式选择

PPP模式选择是指具体运作方式的确定。PPP具体运作方式主要由收费定价机制、项目投资收益水平、风险分配基本框架、融资需求、改扩建需求和期满处置等因素决定。主要分三类:

第一类: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经营收费能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

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等模式推进。

第二类: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或难以形成合理回报、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模式推进。

第三类:对于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

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T)、建设—租赁—运营(BRO)、委托运营(O&M)等市场化模式推进。

1、回报机制(BOT/BOO/BLT)

2、运营效率(BOT/DBFO/BLT)

3、风险结构(PPP/BOT/DBLT)

4、资金需求(BOT/TOT)

5、财政资金及补贴能力(DBLT/DBOT)

6、政策法规(BLT/BOO)

7、发起人偏好等其它因素

片区开发项目PPP

片区开发是指在符合国家以及当地规划的前提下,对拟开发建设的区域进行一体化的改造、建设、经营和维护,通常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和运营等,新城开发、旧城改造等正是片区开发中的典型形式,近期备受关注的中信滨海新城项目、五矿信托沈抚新城项目等均公告采用了PPP模式。片区开发项目PPP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

1、根据项目边界的清晰程度、收益状况、风险结构等,确定采取单一型运作或复合型运作;

2、由税收分成、土地收益分成模式走向政府使用付费服务购买、二级土地资源再开发的盈利模式构造;

3、区域开发政府收入、投资者服务购买费、片区开发价值、融资等相互匹配,整体性的投融资规划至关重要;

4、根据潜在投资人的能力贡献,建立组合型的投资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及资本运作能力;

片区开发项目PPP

医院项目PPP

中国未来医院的发展及公立医院改革成为社会的焦点,医院的建设带来的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公立医院的改革涉及多重利益。通过PPP模式推进医院建设,探索公私合营的医院运营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项目PPP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

1、新设医院的性质(公立医院、社会化非营利医院、社会化营利医院)对于整个项目的运作具有重要影响;

2、社会投资者人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确立合适的参加模式,其盈利方式各有不同,包括偏经营性运作及偏施工管理运作。

3、医院PPP运作涉及政府、医学院、医院、医生、投资者等多方利益,处理好各方利益至关重要;

4、未来公立医院改革、药品政策的变化对于PPP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医院项目DBLT

医院项目BOT

医院项目BOO

养老项目PPP

目前我国在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方面的重视力度大大增强,并把养老服务业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党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日渐增长的养老需求,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严重滞后,发展养老的PPP模式对于我们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养老项目PPP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

1、养老项目的投入较大、运营成本高,项目建设、运营补贴、融资性补贴对于项目建设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2、鉴于目前我国的养老结构,综合性养老项目(配套养老社会开发)、轻资产运营、多元投资者组合具有明显的优势;

3、未来养老的政府养老服务购买对于养老项目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购买类别、购买层次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扩大,由政府服务购买的轻资产运营是解决养老运营结构性问题的关键;

养老项目DBLT+委托运营模式

养老项目BOO

市政道路项目PPP

市政道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属于纯公益性的无收费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进度紧迫等特点,如果由财政直接出资建设市政道路的传统模式,往往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小的压力。市政道路项目PPP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

1、依托政府服务购买方式的PPP与所在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及履约精神具有重要影响,它确定了PPP模式的投融资结构、回报体系、风险结构。

2、依托资源补偿型的PPP受到土地开发的复杂程度、土地交易等市场因素影响较大,需要准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3、市政道路项目建立灵活的投资者退出机制,对于整合多方投资者聚集各方优势具有重要影响;

阅读 12159 25投诉

市政道路项目BOT

市政道路项目RCP

城市地下管廊项目BOT

城市体育中心项目ROT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BOO(T)

PPP项目融资模式 篇6

关键词:PPP项目;贷款银行;关键风险

PPP项目融资模式一般不通过政府和贷款银行提供偿还责任担保,又称为“有限追索权贷款”,其项目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对于项目企业来说风险较小,在股本投资人的项目操作中被广泛应用。而相对与贷款银行来说项目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本文对PPP项目融资模式下贷款银行的关键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其关键风险。

一、PPP项目下贷款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一)项目特性存在风险。关于项目特性风险,包括总投资额度风险、投资项目稳定风险、投资项目回馈率风险等。对于总投资额度风险来说,若PPP项目计划投资规模过大,且需要通过贷款的方式继续追加投入,那么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会加大,若PPP项目在得到银行所提供的贷款进行融资之后,当银行内的存款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银行资金流动性不强的风险。因此,PPP项目总投资额度过大的贷款额度对银行所造成的风险强度是极其重要的。对于PPP项目投资的稳定性来说,投资项目能否按时竣工是银行按时回收贷款的前提。而在项目运营期间资金流收入的多少也影响着银行贷款的回馈率,这也是银行在PPP项目贷款时所存在的风险。

(二)政府参与风险。PPP项目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参与角色众多、建设时间周期较长,由于PPP项目融资模式的特点,政府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PPP项目要通过政府的许可授权,且在国家经济的政策与调控方面,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作为PPP项目的重要参与角色,政府的行为与出行政策会直接导致PPP项目的成功与否。其中政府参与风险包括政策方面失误、审批延误、许可协议失效以及政府决策对项目干预等风险。因此,政府参与风险也是PPP项目下贷款银行考虑的风险之一[1]。

(三)其它种类风险。由于PPP项目种类不同,在向银行提出贷款要求时,可能造成由于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匮乏以及对项目知识不了解所导致银行自身风险。其它种类风险还包括PPP项目投资的相关法律不明确、环境方面等风险。在PPP项目进行审批时,若检测出其项目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严重可导致项目强制的取消,同时涉及到银行所提供贷款项目是否有能力按期偿还。其它种类风险也是贷款银行所要关注的风险。

二、银行对PPP项目融资贷款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确保PPP项目融资贷款的偿还策略。PPP项目完成后的收益是偿还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在PPP项目贷款审批时银行要考察项目发起人的能力以及管理技术,考察建筑承包方的以往业绩、资质是否充足,在对这些因素完成考核的情况下,银行才能对PPP项目融资贷款进行具体计划,研究PPP项目的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可控风险安排的可靠性以及检查项目中未出现的风险,对于项目中计划风险的处理及安排进行完善;要求项目拿到政府方面的许可协议文件;对于存在多层次贷款的PPP项目应要求其明确贷款级别,以银行贷款为项目融资中最高级别贷款,其它性質贷款均为次属贷款[2]。

(二)担保措施的确认。落实好项目融资的主要财产以及项目相关权益担保,是预防项目融资贷款发起人存在风险的重要措施。项目融资贷款担保不但要有传统的资产抵押,在此之上还要进行项目股权抵押、项目融资权益转让协议等特殊担保方式。这些担保措施也是PPP项目融资下银行的贷款回收重要保证。

(三)其它风险应对措施。对PPP项目的考核也是银行降低风险方式之一,对项目技术进行考核,其标准为是否采用可行的先进成熟技术,若项目采用的技术为操作复杂或试验性技术都会增加项目风险,导致项目费用以及项目进行周期难以控制。对于此种项目融资银行可拒绝贷款或要求项目发起人在此项目之外提供追索权,使银行在发生风险时权益得到保障。PPP项目进行中银行要控制其账户以及收益现金流,协议其项目收入须储存在制定银行账户;在国外项目建设中,PPP项目公司、项目制定账户银行以及贷款银行要签署书面账户协议,协议内容规定项目收入资金必须优先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在PPP项目中银行要有对项目决策控制的参与权,银行对项目的介入可在项目出现风险或特定情况出现时行使参与权保证银行的债权安全。因此,银行要坚决保留项目的介入权,在项目融资贷款时银行要与项目公司签订银行权利协议,其可限制贷款公司单独处置项目资产。通过以上对策能够有效保障银行权益,同时也是对PPP项目公司的督促和激励。

三、结语

通过本文论述可知,PPP项目融资模式普遍存在风险较多,在贷款后对风险的处理能力较差。因此在银行提供PPP项目贷款以后应采取多种方式避免风险的发生,使用多种策略来应对风险。PPP项目融资模式下贷款银行的关键风险为项目特性风险、政府参与风险与其它环境风险,贷款银行应多注意以上风险,在进行PPP项目贷款时做好防范措施以及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峰,刘建安.国际PPP项目融资模式贷款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招标采购管理,2015,01:45-47.

[2]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09:82-95.

商业街项目的PPP融资模式研究 篇7

商业街作为城市中商业网点最集中的区域, 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窗口, 是商业多功能的整合, 是重要的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形态和城市地域类型, 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场所, 是城市中最为市场化的区域。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热潮, 商业街在建设热潮也不断的兴起。

我国的商业街的发展总量迅速增长。根据中国商业街委员会的统计, 2005年全国商业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条, 总长度超过了1800公里, 面积已经超过了1.5亿平方米。预计两三年之内, 中国的商业街的总量将会超过5000条。商业街的地位更加显赫, 商业街在城市中的商业地位和形象地位日益突出, 商业街已经成为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代表, 成为市容市貌的象征, 成为城市的名片。

二、商业街项目采取PPP模式的优势及风险

1.PPP融资模式的概念。

广义的PPP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切合作关系。狭义的PPP仅指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 如BOT、TOT、BOOT等多种模式。这个意义上讲, PPP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融资——项目融资的概念。通过PPP, 合作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 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投资方, 而是与参与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2.商业街项目采取PPP模式的优势。

商业街项目采取PPP方式融资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商业街项目的投融资领域。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引入竞争机制, 促进了政府诚信建设; (2) 缓解政府财力不足导致的资金短缺困境, 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3) 充分发挥外商及民营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有效地促进了市场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5) 促进了技术转移; (6) 培养了专业人才; (7) 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8) 对外商及民营企业而言, 减少资本金支出, 实现“小投入做大项目”; (9) 利用表外融资的特点, 减轻投资者债务负担; (10) 能利用有限追索的特点, 合理分配风险, 加强对项目收益的控制和保留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3.商业街项目采取PPP方式融资的风险。

商业街项目采取PPP的风险在于PPP 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的缺失, 由此带来了巨大的政策不确定性, 即政府部门没有诚信。政府的可信承诺将决定PPP项目执行的成功与否。承诺毕竟是承诺, 不能代表法律, 尤其在政府部门换届以后。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片面追求招商引资的政绩, 在招商引资谈判过程中, 先承诺以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投资, 甚至承诺最低回报率, 当私人投资或外资进入并“沉淀”下来以后, 这些承诺往往很难兑现。这一现象在中国比较普遍。其后果是一方面引起了许多商务纠纷, 另一方面对我国政府的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有一些项目外商甚至提前终止。

因此说, PPP关键问题是政府的诚信承诺。PPP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退出基础设施领域, 不是简单的“国退民进”, PPP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 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并得到有效执行。政府部门对PPP方式的最大支持应当体现在透明的、具有可预见性的、建立在合理法律框架上的监管实践中。

三、商业街成功实施PPP的必要条件

1.良好的政府环境和市场环境是商业街PPP融资能否成功的首位必要条件。政府部门的各种行政审批权的下放或解除, 减少行政手段干预市场, 政府转变职能, 采用市场化的或激励性的支持手段, 为商业街建设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在商业街PPP运作过程中, 需要在项目设计、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各个阶段, 对政府部门与投资方及项目公司各自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 使双方利益透明, 尤其是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护。

2.完善高效的中介服务体系是商业街PPP融资成功的技术保证。项目特许经营权是PPP模式运作的基本方式, 需要进行结构融资、项目融资, 广泛运用比较复杂的金融、财务、流程管理、商务与法律等知识, 专业化和运作人才是实施PPP所必备的。涉及到投资顾问、财务顾问、融资顾问、技术顾问、市场顾问、法律顾问等专业机构和人士的团队协作才能完成, 成熟的专业中介服务体系是高质量、低成本、低风险地完成项目的保证。

3.规范的项目竞标程序也有助于商业街PPP融资的实施。由于中国一直未能出台一部关于项目融资的法律, 使实际操作上无章可行。国内的一些项目的招投标流程都是有经验的中介公司根据经验编制而成。而通过理性规范程序的竞标项目, 既是对投资商的一种约束, 同时也是对政府的一种约束。另一方面, 竞标通常会形成风险分担,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兑现合同。

4.有效的资金与资本市场是商业街PPP运作成功的金融保证。目前国内的资金与资本市场都难以有效地为成功实施PPP项目融资提供保证。PPP项目收益率低, 难以符合短期融资的条件。而在长期资本市场上, 国内的证券市场严格的条件限制使PPP项目公司望钱无门, 建设债券市场更是条件苛刻。

参考文献

[1]朱巍.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综合运输, 2004 (10)

PPP融资模式风险分担机制分析 篇8

一、PPP融资模式的内涵

PPP融资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 公私合作制融资模式。广义上泛指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所建立的一种合作机制。如表1 所示。狭义上指BOT项目融资模式。虽然经济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定义, 但学者们对PPP融资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产品服务供给、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等基本要素方面。 (表1)

在上述模式中, BOT是最典型的PPP模式。如图1 典型PPP模式架构图所示。其中, 政府部门是项目的发起人, 通过特许经营权授予私人部门承担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建设和经营, 在特定期限内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 并收取适当费用, 由此收回项目投资、建设、维护等成本, 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转移给政府所有。在该模式下, 政府部门不仅充当监管者, 也充当了利润分配者角色, 既要保证项目回报率对社会资本具有吸引力, 又要考虑公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 避免与民争利。PPP模式被金融界广泛重视, 被认为是代表政府融资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形势。 (图1)

二、融资风险分析

PPP融资模式比较复杂, 涉及多方利益;同时, 建设和经营周期长, 期间难免会遇到难以预测的问题, 因此融资风险存在于项目设计、建设、经营、转让全过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的项目经验不难发现, 主要存在如下风险:

(一) 政策风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民生, 需要政府部门的逐级审批, 程序复杂, 可能出现一些不可抗因素导致项目难以通过审核, 比如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地质与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风险, 还可能由于政府决策程序不规范、政府决策和审批延误、缺乏PPP项目运作经验和运作能力导致的决策失误和运作成本增加。

(二)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包含政府信用和社会资本信用。一些地方, 政府和社会资本把PPP和之前的一些模式混合着做。把政府分内的事情交给民营企业, 把一些本来应该由市场完成的事情也单独授权给一个企业做, 还带有垄断性质, 这样容易产生利益输送, 不是真正的PPP。属于政府的收入应该给政府, 需要给予民营部门的, 要通过正常的支出渠道, 而不是一种暗中的资源交易。

(三) 完工风险。项目能否正常运营与政府提供的配套设施有关。第一, 提供场地、完成项目前期工程和进场道路;第二, 在建设期间协调和推进所有与政府部门相关的事宜;第三, 保证该场地不设置任何留置或抵押, 以使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有权免费和独占使用;第四, 提供该项目所必需的其他配套设施, 如电力项目中的输变电设施以及所有调试用燃料等。没有完整的配套设施, 即使工程能够完工, 也不能正常运营。

(四) 收益不足的风险。导致收益不足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相似项目竞争、市场需求不足、供给服务不足、价格调整不被监管部门批准、产品损失、运营成本增加、费用支付风险等。同时, 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引起项目公司的投资失败。

三、风险分担机制分析

(一) 健全法律法规, 出台推动PPP发展的政策细则。政策风险可以从政策制定和政府行为两个层面解决。由于PPP项目长期性、资本密集性、参与方复杂性, 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项目至关重要。如果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政治承诺具有连续性, 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存在较大差距, 政府部门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私人部门, 则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会更加强烈。事实上, 政府部门“重承诺、轻践行”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些都成为项目融资的绊脚石。

政府本身即是PPP融资机制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实施主体, 这就对政府方面的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提出了挑战。良好的制度包括有效的法律法规、较少的腐败等重要因素。坚实细致的制度基础既能为私人部门提供利益保障, 又为合同的可执行性提供了依据。

(二) 完善项目参与方之间利益约束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公共开支, 决定提供某种公共产品和服务, 但不意味着必须依靠政府雇员和设施来提供这种服务。政府利用私营部门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压力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技术效率;利用合同规范私营机构的运营,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私营部门则可以从合同管理中减少由于政府行使自由裁量权而带来的随意性损失, 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 追求自身的利润。以PPP模式运作的公共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公众, 因此在项目运营期内, 私人机构应尽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确保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这种长期博弈, 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纳什均衡。

(三) 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协调各方利益。独立化的监管机构不受某利益集团左右, 减少受干预的程度, 进行公平和公正的判断。不仅仅的是单独设立一个新机构加入监管者的行列, 更重要的是促使监管权限集中。集中化有利于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 提高监管者在PPP模式中的谈判地位。

机构是专业性的政府公共项目监管机构。可借鉴香港地区的做法,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组建工务局, 定位为政府公共项目的“代建单位”, 代表政府行使业主职能。机构的任务是对政府公共项目的实施全面负责。在与计划和财务主管部门的分工之外, 独立监管部门强调组织设计、招标发出、施工监管、计量支付、合同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建立适当的监管机构, 当政府单方面发起合约修改时, 私人机构能得到合理补偿;当产品质量出现纷争时, 公众获取的服务又能获得合理的补偿。

(四) 创新融资服务平台, 引导金融机构发挥支持作用。成功的融资方式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和管理咨询服务。首先, 政府适时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关注政策导向, 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项目, 将资金投向优质项目;其次, 鼓励商业银行结合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 设计创新型金融产品, 包含但不限于出口信贷、银团贷款等;第三, 鼓励保险机构参与投资和管理, 以保单等各种保险产品的提供降低项目风险。各类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将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

四、结语

PPP模式对政府融资平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方面可以化解现有的债务;另一方面可以移植未来将会产生的新债务。在有限的财政支出下, 推动各类民间资本相互融合, 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有助于提升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但是, 当前我国对于PPP融资模式的研究仍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特别是风险分担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 借鉴更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设计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邓雄.PPP模式的风险及其风险分担机制分析[J].国际金融, 2015.10.

收费公路项目PPP运作模式探讨 篇9

多年来, 我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成立融资平台等方式融资进行环保、公路、市政等建设, 尽管对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带来债务规模较高等弊端。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传统的投融资方式, 过多涉入规划、建设、融资、运营等, 带来了政府边界模糊、债务规模较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和民间资本进入频繁遇“玻璃门”等情况。同时, 由于地方政府直接参与投资, 财务约束力不够强, 有些地方甚至为了追求政绩出现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014年中央全面启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试行、《预算法修正案》通过、国发[2014]43号文、45号文和财预[2014]351号文等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根据相关文件要求, 未来将剥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 建立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的地方政府举债模式, 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PPP) 模式。

PPP模式因具有吸引民间投资、充分利用私人部门技术和管理特长等优点, 在全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中, 特别是在中国的公共交通、体育场馆 (如北京地铁四号线、奥运场馆) 等项目中, 获得广泛的应用。PPP是项目融资的总括性概念, 包括BOT (建设-经营-移交) 、BOO、TOT等多种模式。

PPP模式将政府的一部分支出责任通过“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了市场主体—社会企业。由于政府与企业建立了“利益共享”的机制, 通过长期持有和经营, 可有效平衡短期和长期收益, 让企业“有钱可赚、有利可图”, 且盈利相对稳定,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短期回报差的问题, 使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成为可能。

PPP模式有利于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同时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PPP模式发展主要依据财政部 (财金[2014]113号) 《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 (试行) 的通知》 (以下简称:操作指南) 与国家发展改革委 (发改投资[2014]2724号) 《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操作指南》和《指导意见》明确了PPP模式的适用范围和相关参与方的职责分工、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和保障等内容, 为PPP项目的实施初步搭建了制度框架和保障。

1 收费公路项目PPP模式运作

依据《指导意见》中对操作模式的三种分类, 针对性案例见表1。对于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 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 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 采用建设—运营—移交 (BOT) 、建设—拥有—运营—移交 (BOOT) 等模式推进。要依法放开相关项目的建设、运营市场, 积极推动自然垄断行业逐步实行特许经营。

基于上述案例, 经营性项目引入PPP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项目选择:经营性项目应具有明确的收费机制, 长期看可形成稳定的投资回报。在选择经营性项目开展PPP的过程中, 确保社会资本回报率对于PPP的开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 合同订立:社会资本方应重点关注特许经营期限、收费机制变更的补偿机制、项目唯一性等条款以保障项目收益;政府方则需重点关注项目监督机制。

对社会资本方而言, 尽管经营性PPP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化运作特征, 但其依赖市场化运作实现投资回报的前提往往是政府政策支持, 包括特许经营期限、收费机制、项目唯一性等, 社会资本方需在合同订立中做出约定, 并就违约补偿与政府方达成共识, 以保障项目盈利。杭州湾大桥项目中, 项目运营初期, 投资回报率较高 (2009年营业毛利率为63.93%) 。但运营5年后, 杭甬客运专线和杭州湾第二通道 (嘉绍跨江大桥, 相隔仅50km左右) 分别于2013年7月1日和2013年7月19日建成通车, 对杭州湾大桥形成较强分流, 致使通行费收入下降, 投资回报率下降 (2013年营业毛利率降为50.44%) , 并最终引致部分社会资本退出, 并由政府方授权机构宁波交投回购其股权。在该案例中, 项目主要风险为项目唯一性风险, 即政府或其他投资人新建或改建其他类似项目, 导致对该项目形成实质性商业竞争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在合同订立环节, 社会资本方未就项目唯一性及违约补偿与政府方达成一致, 最终导致PPP模式难以为继。

对政府方而言, 合同订立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对资产使用及维护的监督条款, 保证在特许经营期期满后转交的资产可以继续使用。

2 收费高速公路PPP模式实施

收费高速公路项目具有明确的收费机制, 长期看可形成稳定的投资回报。项目自身的运营收入是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的主要途径。收费高速公路项目PPP模式需要前期认真考察拟合作社会资本各方面条件: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所需各类资质;资产、现金流优良, 信誉良好;最好具有PPP、BT、BOT等合作业绩。

例如拟建的收费高速公路, 在项目概预算出来后, 依据政府授权公司所拥有的资本金额和资金缺口, 确定需要社会资本融资的比例, 根据所需资金、建设和运营能力考查社会合作方, 在选择社会合作方时可以有以下方案: (1) 选择资金来源、性质良好, 资金充裕的社会资本以出资额作为股东, 在高速公路收费阶段享受股权收益; (2) 选取大型建设集团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合作, 建设集团对项目建设全程参与, 并以建设成本作为项目公司股份参与项目, 在项目建设完成后, 享受股权收益; (3) 选取运营经验丰富, 有一定资金实力, 以出资额和运营管理成本作为出资股份入股特许经营公司。

项目特许经营公司在完成项目建设后, 进入运营阶段, 此阶段由项目特许经营公司管理, 因为有明确的收费机制保障各股东收益, 参与合作各方按股份享受股权收益。

应注意问题:

(1) 项目选择上, 应注意长期明确的收费机制, 确定社会资本的回报率是引入社会资本的关键因素, 考察项目在回收期内有无同类竞争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由此引起项目回报率降低和对社会资本的补偿机制。

(2) 合同订立, 应明确政府的监督职能, 条款中应明确项目特许经营权、收费机制的变更补偿机制, 保证合作社会资本的收益。

3 当前PPP模式运营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运用PPP模式需要解决的障碍: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PPP项目运作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参与方进行有效约束。目前, 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相关经验有待积累。二是相关的风险分担机制还不成熟。由于项目经验不足, 国内至今尚未形成发起人 (建设方、运营方、融资方) 、中介机构 (规划设计、咨询) 等风险共担机制。三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以及对企业的“约束性条款”, 导致部分项目出现“暴利”或亏损现象。

在我国, PPP模式的相关运作机制和管理经验的积累还需要一段时间, 推广PPP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稳步推广该模式应着力处理好“三个关系”, 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以及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同时, 目前对于适合PPP模式的项目也有较高要求。只有规模比较大、需求比较稳定、长期合同关系比较明确的项目, 如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 才适合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上) [M].朱志泰, 陈良璧, 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2]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刘雅男, 郭永斌, 霍志辉.基于案例分析的PPP项目运作经验教训总结及启示[J].中债资信专题报告, 2015 (5) .

[5]贾康, 孙洁.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采用PPP管理模式的探讨[J].研究报告, 2009 (29) .

[6]贾康, 孙洁.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PPP) 的概念、特征与职能[J].研究报告, 2009 (34) .

[7]贾康, 孙洁.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PPP[J].经济学动态, 2006 (10) .

[8]安宇宏.PPP模式[J].宏观经济管理, 2014 (4) :86.

[9]郭上.北京地铁四号线PPP模式案例分析[J].中国财政, 2014 (09) .

PPP项目融资模式 篇10

(一)PPP模式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PPP模式的出现与推行,给企业进一步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它推动着建筑企业依照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进行企业职能的转变,让建筑企业发展从以往只专注于建筑施工的浅层次,转变为提升企业综合运营能力的更高阶段。在PPP模式下,建筑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方,国家会通过一定的合作形式,如购买产品、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授予其对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建设、运营、管理的权利,而在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的盈利范围也会得到相应的拓展,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二)PPP模式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时新的PPP模式下,建筑企业的企业运营方式也从以往单纯的承担建设项目施工的基本运营内容上拓展出了新的投资项目运营内容。综合的项目营运与单一的项目施工相比其运营难度也在成倍的提升,相应的企业的运营管理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由于PPP项目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并且大多以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为主,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质,这也对建筑企业在进行融资渠道管理、成本管理控制、后期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亟待进行企业管理工作的调整和企业运营能力的提升。

二、建筑企业应对拆迁安置房项目PPP模式的有效措施

建筑企业在进行拆迁安置房项目的PPP模式应用时,可以依照PPP模式中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核心理念,从战略目标、资本运作、成本管控,这几个方面来有效提高建筑企业应对PPP模式下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的能力,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让建筑的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的运行轨道。

(一)加快战略目标的调整

建筑企业要依照相应的PPP项目运行机制,进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调整工作,在对建筑企业的外部市场进行有效细分的基础上,做好建筑企业综合运营模式转型的准备,从整体业务结构、项目管理方式、组织架构体系等多个方面,有计划、分层次的落实与完善准备阶段的工作。建筑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二、管理体系的加强、三、人才结构的优化。其中人才结构的优化和管理体系的加强是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基础。具体到拆迁安置房的PPP项目,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PPP投融资事业部,来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然后以组织结构的优化为契机,进行人才资源的调整,为项目的落实与执行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增强资本运作的水平

当前PPP模式已经成为了国家首推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模式。虽然有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但是要提高PPP项目的落地效率、实现PPP项目的既定目标,还需要大量项目建设资金的涌入。资金问题是所有PPP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建筑企业有能力完成项目建设工作的前提。在PPP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已经认识到项目可融资性的重要性作用。2015年9月,财政部联合十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PPP项目的融资支持基金,总规模达到了1800亿元,该项基金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我国PPP项目的发展。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味的等待国家政策的支持,不是长久之计,在进行拆迁安置房的PPP项目建设中,要不断的提高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能力,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控制成本的方式,为企业构建良好的资本运行网络,让建筑企业能够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以保障拆迁安置房项目的正常运转。

(三)提升成本管控的能力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实现企业资本运行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外乎两条路:一个是向外拓展融资渠道,另一个是对内加强成本管控。在进行拆迁安置房项目PPP模式的成本管控中,因为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其目的是为了给拆迁区的民众提供良好的住房保障,项目建设和公众利益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因此相对来说该项工程建造的收益也不可能过高。可是逐利是企业经营为主要目的,因此在项目利润有限的基础上,建筑企业需要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工作,来有效的降低PPP项目建设的成本投入。在直接成本投入的方面,可以通过进行材料供应商的综合比对,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以价格最优为导向,进行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同时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让材料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间接费用方面,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审批报销制度的完善等,来实现对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

三、结语

随着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迅猛发展,PPP模式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整合社会资本力量方面的重要性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与推崇,拆迁安置房项目中PPP模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进行拆迁安置房PPP项目的建造过程中,要切实的从战略目标、资本运作、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企业管理工作的调整,提升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在保障项目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让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东旻,李军林.条件满足下的效率差异:PPP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J].改革,2015(02).

[2]袁义淞,李腾.政府风险规避视角下的PPP模式委托代理模型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PPP项目融资模式 篇11

1. PPP融资模式的内涵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由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建设及经营的一种融资模式。PPP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私人企业的参与,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效率。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双方风险共担,分散了政府的投资风险。其缺点在于组织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利益关联方,不确定因素较多,管理难度比较大。

2. PPP融资模式在国外铁路建设中的应用

2.1自从1997年日本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项目开始,PPP模式在日本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日本现在新干线融资模式是个典型的PPP模式: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内铁路公司三方共同出资建设,由运输设备整备事业团管理资金,由铁路建设公团负责建设、管理、租赁或转让新干线。

2.22005年,法国建立了国家铁路运营公司(RENFE-Operator)和铁路基础设施管理局(ADIF)。2006年,法国政府授权RFF可以采用PPP模式作为新的融资工具来融资。铁路资金需求与可用公共资金之间的缺口很大,加之新的政策法规为PPP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促进了PPP模式的发展。法国PPP的主要形式是合伙契约或特许经营协议。法国铁路第一批使用PPP融资模式的高速铁路线是GSM-R计划、欧洲南大西洋高速线和尼姆-蒙彼利埃新线。

2.3直到现在,美国铁路仍把项目融资作为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路网建设投资是当前美国铁路发展的主要问题。PPP模式是美国路网建设的重要融资模式。美国耗资30亿美元修建的东北走廊铁路项目,其中56%的资金是由政府投资,17%由地方投资,其余全部来自于私人部门的投资。

3. 铁路领域选择PPP融资模式的优势

3.1 PPP融资模式可以尽早确定哪些铁路建设项目可以进行项目融资,并能在项目初始阶段更好地解决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风险分配问题。从运作程序来看,PPP融资模式包括选择项目合作公司、确立项目、成立项目公司、招投标和项目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行管理、项目移交等环节。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包括铁路建设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在内的整个项目运行周期中,有效地实现了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民营企业、银行及消费者等各方的利益。

3.2 PPP融资模式中私人企业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有利于采用私人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铁路目前还处于长期垄断性经营,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容易导致运营效率低,服务水平差。而PPP模式的经营者会主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不断创新的意识。采用PPP方案可以使有意向参与项目建设的私人企业与政府或有关机构在铁路建设项目的论证阶段,共同商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从而有可能采用较新的研究成果。

3.3 PPP融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企业的盈利。民营企业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民营企业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提高民营企业投资铁路项目的积极性。

4. 铁路实现PPP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还没有真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虽然自2004 年起铁道部先后与各省市政府签署部省协议,共同合作建设铁路,但在投资方面铁道部仍占主导地位,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实现。PPP是20 世纪90 年代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上述分析,PPP 模式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具有可行性。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2006年《铁路“十一五”规划》的发布,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铁路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证,而PPP融资模式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尝试。我们在运用PPP 融资方式时,可以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从而带动全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实施PPP融资模式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4.1确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铁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内部结构复杂、所涉及因素众多等特点,从而产生了大量的风险,因此,要想吸引民营投资者,就要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项目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项目的风险分配应该根据每个参与者的具体情况,将某类风险分配给最适合承担的参与者,从而使项目的整体满意度最高。在PPP项目中,可采用项目完工担保、资金缺额担保,也可对一些风险投保,包括对建设工程一切风险(CAR)的保险,对预期利润损失风险(ALOP)的保险,对第三者责任风险(TPL)的保险等。

4.2转变政府职能。采用PPP融资模式,实际上是在过去垄断的公用事业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和有效履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私人投资者而言,最关心公私合营协议中的政府监管风险,包括特许权招投标过程是否透明,协定的运价制度是否能遵守,投资者是否具有真正的运营自由,政府是否能按时进行财政拨款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尽量采取市场化或激励性的支持手段,为铁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4.3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的特点使其定价不能完全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流动性风险较大,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基础设施投资一些优惠,如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担保贷款、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优惠等,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

4.4法律和法规保障。项目进行PPP模式运作,需要在项目设计、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政府部门与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以保护双方的权益。因此PPP项目的运作需要清晰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制度予以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杰.论我国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模式创新[J].当代经济,2008(3).

[2] 赵丕.论PPP模式在铁路融资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29).

[3] 饶为富,李蔚.铁路投资新理念-公私合作项目融资[J].铁道工程学报,2007(3).

[4] 殷红军,罗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民间资本投资策略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PPP项目融资模式 篇12

我国监管部门提出的“政府与私人资本”概念,其表述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体现了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形势等方面的独有特点,较易产成歧义,容易误解为只关注非政府部门的资金,比如称其为“社会资本方”则更为贴切。根据国际通行表述及PPP模式的要旨,其表述也是有别于政府部门,以下论述均采用私人部门代替。

一我国PPP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政治及区域环境的不同,各国的PPP模式发展阶段差异较大。从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可将PPP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发展中国家多处于第一阶段,灵活性低、专业化程度低。处于这一阶段的多为中国、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国。国家主要职能往往集中在建立政策和法律框架、对PPP具体的操作细节做出安排。PPP的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政府主导。这一阶段PPP模式多面临着政府私人部门合约关系不明确,风险无法有效规避。

多数发达国家处于第二阶段,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适中。主要国家有希腊、新西兰、荷兰、西班牙、法国等。

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处于最高阶段,项目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均很高。英国和加拿大的项目集中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而澳大利亚主要以基础设施为主导。

二要正确认识社会资本参与的根本目的与合作动力

PPP项目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法律合同关系复杂等特点,加之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对称性,使得项目前期谈判周期较长,实际收入减少,总体成本增加,项目融资能力减弱、现金流紧张带来财务压力,这些都束缚了PPP模式在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大规模发展。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私人部门也饱受压力,始终面临多种风险敞口。

从参与PPP模式项目动机看,每个项目参与者都有不同层次动机和利益诉求。政府部门通常是利用民间资金解决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发挥私人部门的高效率,获得项目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善设施和服务水平;而私人部门的动机主要是通过资金和管理优势,获取项目,赚取利润,并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不同参与者对项目特性的认知偏差往往会导致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参与项目的动机不当。因此,为避免以上问题,政府在做出应用PPP模式决定之前,应比较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以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为标准,选择最有价值的融资方案。一旦决定采用PPP模式,应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估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应用PPP模式还需有合理分担项目风险和收益的考虑。对承包商而言,要成功获得并实施项目,最根本的就是要能够向公众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基础设施服务。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采取PPP模式就是要把尽可能多的风险转移给私人部门”(主要是政府部门的理解);“承担更多的风险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把承担风险看成是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主要是私人部门的理解)。

事实上,让私人部门承担其无法承担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时又缺乏控制能力,必然会降低提供公共设施或服务的效率,增加控制风险的总成本,包括政府的成本。只有达到最优风险分担时,才能达到效率最高和总成本最低。也就是说,合理的风险分担应该是在各方都能接受的区间内寻找一个最优风险分担量。

三推广应用PPP模式需要四大支柱

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市场发展趋势,做好PPP模式的推广应用,需要四大支柱提供支撑。

一是倡导能力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激发领导力,制定PPP行业规划,挖掘私营部门的潜力,拓展员工能力,完善外部知识。

二是营造有利环境。建立政策、法律、监管和机制框架;有序制定和出台能够协助、指导和管理公私合作的公共政策。

三是项目开发。建立“政府指导、企业参与、专家评估”的三位一体的项目开发机制;引入必要的智力支持,包括咨询、专家、分析工具、融资成本或采购建议。

四是项目融资。以银行为主设计多元化的信用增级产品;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通过适应性补偿基金项目为公共部门提供融资支持。

四多措并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有效参与PPP模式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PPP模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系统研究。总体来看,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应遵循PPP模式的核心本质与基本理念,着重在以下方面采取必要的举措。

1.加强对PPP模式实质内涵正确理解的引导,厘清采用PPP模式的多重价值的优先次序。要重申PPP模式中社会资本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的高效与专业价值,而不仅仅局限在融资行为上。破解这方面的桎梏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当然也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地方政府财政负债压力、国家战略实施的紧迫性等密切相关。

2.在社会资本对参与PPP模式的高涨热情带动下,需要冷静思考和回顾两年来所推动的实施经验与教训。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横向的国际经验比较,对PPP模式推广应用的阶段性、适用性、有效性等进行缜密评估。需要注意的是,PPP作为传统交付模式的一种补充,仅在能够更好地实现在物有所值的情况下才得以使用,在公共投资中的比例只占少部分。即便是PPP运用较为成熟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PPP投资占公共投资的比例也不超过15%。澳大利亚有约50%的基础设施由私营部门交付,但只有约10%~15%是通过PPP方式提供。

3.加强专门立法、指导监督、学习调研等措施,激发私人部门参与的积极性。成立政府主导的PPP管理机构和技术咨询机构,给予统一的指导和监督;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强对PPP知识的学习,做好有关PPP项目的法律规制与政策支持工作,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政府与私人部门都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做好市场预测工作。

4.引导私人部门理性参与PPP模式项目。不能抱有投机心理,试图利用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知识的弱点签订不平等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容易造成政府出现信用风险。项目公司与授予特许权的政府之间的项目协议应在科学、合理、定量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分担的基本框架与细则。

政府、私人部门、金融机构等参与各方要加强对项目的长期规划与可行性分析。提升构建项目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坚持由风险控制力最强的一方承担的原则,例如项目施工风险由私人部门承担,政治风险、法律变更风险由政府承担。充分借助和发挥国际组织的专家经验与监督指导作用,保障PPP项目的安全有效运作。

5.制定更加合理的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参与PPP项目,可以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为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拓宽PPP项目的融资渠道。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水利、污水处理、棚改等项目进行特殊信贷支持,如长期优惠利率贷款等。此外,政策性银行还可以提供规划咨询、融资顾问、财务顾问等服务,提前介入并主动帮助各地做好建设项目策划、融资方案设计、融资风险控制、社会资本引荐等工作,提高PPP项目的运作效率。

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类:为项目提供信贷融资支持,以基金方式入股资本金。引入银行资金支撑项目的可持续运作,要重点设计严谨的信用结构和现金流分析,可以通过资金融通、投资银行、现金管理、项目咨询服务、夹层融资等方式参与PPP项目。在PPP产业基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与地方政府和项目运营方签订产业基金合同,对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并且收益率较为合理的基建项目进行合作,通过设立有限合伙制PPP产业基金的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中国家多处于第一阶段,灵活性低、专业化程度低。

上一篇:卫星信号仿真器论文下一篇:资源环境基尼系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