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模式(共12篇)
投融资模式 篇1
一、城市基础设施传统投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城市中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传统的模式是由政府作为投资以及融资的主体, 它适应了计划经济这一体制, 这些资金通常是用过财政收入来实现的。在传统模式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于政府部门, 从工程的规划、决策到建设以及资金的筹集使用一系列过程中, 包括后续施工项目的管理等都是政府一手包办的, 但是由于单独利用政府投资渠道具有一定的限制, 使得城市中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充分, 将其了这些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 对社会的有序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城市基础设施新投融资模式的出现及其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投融资的新模式, 第一种模式的主体是政策性的投融资公司, 这种模式叫做政策性投融资公司, 如果按照项目的区分理论来进行区分, 可以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为经营性质的、公益性质的以及准经营性质的, 但实际上这三者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新的投融资模式具有很多特点, 首先, 它能够通过政府的财政部门, 把一些存量的资产、现金等输入到这些政策性的投融资公司中, 委托这些公司对其投资进行管理, 并将基础设施资产的经营权转移给他们。这些投融资公司可以通过金融等各种中介机构, 可以进一步获得各种项目的融资、政策性的贷款等, 通过这些途径, 可以扩大投融资公司的融资规模。其次, 当政府将投资的具体项目确定之后, 政策性的投融资公司就能够根据具体的要求, 提出相关的项目执行的方案, 在经过政府部门等的商榷之后, 决定最终方案。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投融资公司的主要责任是对三种类型的项目进行投资以及管理, 而政府部门则负有监督管理投融资公司行为的责任。最后, 对于项目所获得的收益应该将其交给政府的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进行投资, 来为投融资公司偿还各种成本, 确保投融资公司能够进行增量投资。
第二种模式。全称是资产支持证券化模式, 它的基础是目标项目中的已有资产, 并将这些资产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作为保障, 通过在市场上发行各种高级债券, 来对资金进行筹集。这种投融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模式, 国外应用该种模式的时间较长, 应用范围很广, 能够应用在一些大规模且具有较多汇报的环保、电力等领域中。
第三种模式。民间主动融资的模式, 这种模式最初在英国被提出, 后来逐渐延伸, 成为西方很多发达国家一种有效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投资管理等的一种模式, 政府部门会依据社会城市等的实际需求, 提出具体建设的项目, 然后进行招投标活动, 让符合要求的中标者承担该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营工作, 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 到一定时期应该将其归还给政府, 而中标的私营部门则可以从政府部门中获得各种收益。
除了这几种模式之后, 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还有很多, 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但是目前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应用仍存在较多问题, 应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的途径。
三、投融资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政策性投融资公司来说, 很多是以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存在的, 其投融资的主体实际上是政府部门, 同时, 政府部门也是管理者, 有时候也出现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同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决策和管理的现象, 因此, 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地将风险和收益融为一体的投融资主体, 从而其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到位的缺陷。另外, 目前投融资的渠道较为单一, 虽然出现了很多新型投融资模式, 但是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 其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政府财政的支撑以及银行贷款和国债基金等。
四、优化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措施
首先, 在管理中应该将更多主动权下放给政策性投融资公司, 因为投融资公司中有很多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专家, 能够为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之前提供准确的、灵活的反应与判断。确保投融资公司能够按照相关的政策以及本行业中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战略, 来对建设项目中每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分析, 为其投资做出选点以及经济决策等, 这样不仅能够将政府的政策以及发展的目的展示出现, 还能不断提高投资项目的收益, 以提高投资管理的科学程度。同时, 还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高效利用, 以实现综合管理。
其次, 改变单一的投融资渠道, 不断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第一, 可以利用存量资产来进行融资, 也就是把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资产作为融资的资本, 并转让这些资产的经营权, 通过对存量资产的盘活, 来进行融资。第二, 运用政府组织增信来覆盖单个公共工程项目的风险。组织增信原理就是以特定组织的信用来提高某一企业或组织机构的信用水平, 即信用度。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 在发展市场主体、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建立信用体系、实施政府增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协调各方行为、弥补现存体制缺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城市建设到良性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 项目组合融资。组合项目融资方式是指将风险和收益率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结合成一个新的组合项目, 然后到国际或国内资本市场上为该新的组合项目筹措资金, 将具有不同收益和风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进行组合以降低项目的风险。第四, 以未来收益融资。现有的融资模式都是以已有资产、建设和经营权等为基础进行融资的, 需要有一定的现实的资产为基础, 对于一些不具备这些基础或者不打算将建设经营权转让的情况, 可以采取将未来收益打包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最后, 寻找新的投融资模式。第一, 采用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和土地储备机制结合的融资模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政府土地储备机构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一定范围内土地进行储备, 通过土地储备运作机制, 将土地增值收益纳入土地储备专项资金, 支持轨道交通的建设;第二, 利用将房地产和地铁相互捆绑的模式, 包括了地铁中的广告经营权, 周边一些物业开发等等;第三, 可以在城市的轨道交通中设置投资基金。这种模式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能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资金, 使资金从储蓄转化为一种有效的投资, 这样能够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 提高资本金在基础设施项目中所占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庄焰, 王京元, 吕慎.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项目融资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 2006 (9) :19-22.
[2]栾世红.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融资模式的研究[J].沈阳建大学学报, 2004, (6-02) :133-135.
[3]毛腾飞.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4]黄如玉, 王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现状及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 2006 (10) :21-23.
[5]江辉.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创新[J].网络财富, 2008, (4) :36-38.
投融资模式 篇2
为便于投资者投资,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投融资模式。
1、BOT及其变种
BOT是“建设—经营—转让”的英文缩写,指的是政府或政府授权项目业主,将拟建设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合同约定并授权另一投资企业来融资、投资、建设、经营、维护该项目,该投资企业在协议规定的时期内通过经营来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政府或授权项目业主在此期间保留对该项目的监督调控权。协议期满根据协议由授权的投资企业将该项目转交给政府或政府授权项目业主的一种模式。适用于对现在不能盈利而未来却有较好或一定的盈利潜力的项目,其运作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BOT模式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BOOT、BOO等相近似的模式,这些一般被看作是BOT的变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私人拥有项目产权的完整性程度不同:
BOOT、BOO与BOT的比较
2、BT融资模式
BT(建设—转让)是BOT的一种演化模式,其特点是协议授权的投资者只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即由政府或授权项目业主按合同规定赎回。适用于建设资金来源计划比较明确,而短期资金短缺经营收益小或完全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
碳贷通:节能项目贷款,免抵押、零首付、二周内资金全额到账 碳险通:节能项目保险,节能能力全责保险、项目收益权保险 节能技术方案保险机构、银行机构认可认证
电话:0755-82722776
82727533 了解更多,搜索 碳战军团
(1)适用范围
根据政府面临的任务目标和项目特点,涉及的适用范围总体上讲是前期工作成熟到位、急需投资建设,建设资金回收有保障,但回收时间较长(一般10年以上),资金筹措中长期较好可行,银行融资当前较困难。使用范围内容包括:土地储备整治及开发(BT);城镇供水项目(BT或BOT);污水处理项目(BT或BOT);水电,特别是小水电开发(BT或BOT);河堤整治开发建设(BT);部分水源建设项目(BT)。
(2)采用BOT、BT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采用BOT、BT有助于缓解水利建设项目业主一段时间特别是当前资金困难。但具体操作中存在项目确定、招标选代理业主、与中标者谈判、签署与BOT、BT有关的合同、移交项目等多个阶段,涉及政府许可、审批、标的确定等诸多环节。其中BT方式还存在到期必须回购付款的资金压力。这些都需要注意应对,确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A.完善机制,寻求法律支持
项目的谈判中、签订中、履行中以及转让中寻求法律的支持是客观的需要,这对于项目的健康有序运行十分必要。
①在项目的谈判中
当采用BOT、BT方式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请律师参与商务谈判、起草法律文件、提供法律咨询、提出司法建议等。
碳贷通:节能项目贷款,免抵押、零首付、二周内资金全额到账 碳险通:节能项目保险,节能能力全责保险、项目收益权保险 节能技术方案保险机构、银行机构认可认证
电话:0755-82722776
82727533 了解更多,搜索 碳战军团
如果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从优确定投资者。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审查整个招投标过程,特别是对开标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现场公证。
②在协议签订中
BOT、BT项目企业确定后,项目业主应与该项目承包商签订《投资建设合同书》,这个合同书是BOT、BT项目的核心协议,此后的一系列协议,都应依据此合同展开。项目业主应运用法律程序(如公证方式)从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上,确保这一合同的真实合法有效。如果项目承包商由多家投资者组成,投资者之间也必须提交联合的法律文书。依照国际惯例,各类法律文书都应办理公证,使BOT、BT项目更趋规范化。
③在项目转让过程中
BOT、BT项目的投资方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后,提出书面申请,由政府组织交工验收。验收合格后,BT方式的投资方可申请BT移交;BOT方式的项目进入经营,到期后提出移交。在项目转让过程中,应请法律机构或公证机构参与。
B.给予BOT、BT项目承包商比较合理的条件
以BOT、BT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投资者对项目带不走,相比有的投入产出企业,BOT、BT项目企业承担的风险更大。所以应制定对BOT、BT方式投资者比较合理的承包条件,如:价格、融资的财务费用、支付条件等,以消除BOT、BT项目投资者的顾虑。把BOT、BT项目投资者降低工程质量、加大建设费用等方式提前收回投资转移到以确定的合同条件上来。
C.强化对项目的监督
强化对BOT、BT项目的监督。可通过以下途径监督:
①确定指标
要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投资额、工程时间节点及完工日期,并确认投资方投资额等,并明确规定每一指标的上、下限。设立相应的资产、质量状况指标。如施工队伍与承包人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且独立管理或承担某一部分施工的,应视为分包。
②严格监督
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对项目的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进度、建设质量等进行监督与管理,有权向投资方提出管理上、组织上、技术上的整改措施。
③强化法律
若发生私自更改或超过规定数量的可诉之法律。实行建设市场准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如发现承包人有分包嫌疑时有权进行调查核实,承包人应提供有关资料并配合调查。如分包成立则按违约处理。
D.注重风险防范设立相应的资产、质量状况指标。
首先是组建一个专业小组,形成依据完善防范风险的合同条件;其次是充分预见经济、技术、质量、融资等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拟定相应的风险回避对策;再是力求各种审批和法律手续完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ABS
ABS是(Asset-Backed-Securieization)即“资产证券化”的简称。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其基本形式是以项目资产为基础并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成本较低的债券进行筹融资。规范的ABS融资通常需要组建一个特别用途公司(Special Purpose Corpration,SPC);原始权益人(即拥有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所有权的企业)以合同方式将其所拥有的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的权利转让给SPC,实现原始权益人本身的风险与项目资产的风险隔断;然后通过信用担保,SPC同其它机构组织债券发行,将发债募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并以项目的未来收益清偿债券本息。ABS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与通过在外国发行股票筹资比较,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与国际银行直接 信贷比较,可以降低债券利息率;与国际担保性融资比较,可以避免追索性风险;与国际间双边政府贷款比较,可以减少评估时间和一些附加条件。其运作流程可简要图示如下:
在西方,ABS广泛应用于排污、环保、电力、电信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4、TOT是“移交-经营-移交(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简称,具体是指中方在与外商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把已经投产运行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外商经营,凭借该设施在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一次性地从外商手中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外商再把该设施无偿移交给中方。
5、PPP项目融资模式
PPP为“公私合伙制”,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PPP包含BOT、TOT等多种模式,但又不同于后者,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货币价值(value for money)原则。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 特许经营类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6、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即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设立基金,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待所投资项目建成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其收益与风险由投资者共享、共担。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集聚社会上分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操作模式如下:
7、以“设施使用协议”为载体融资。投资者事先同项目设施使用者签署“设施使用协议”并获付费承诺,然后组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以使用协议作为融资载体来安排融资。其信用保证主要来自于“设施使用协议”中使用者的无条件付费承诺,在具体的融资结构设计中往往把使用协议做成一个实际上的项目债务融资担保或信用增强途径。此种方式较适合于资本密集、收益较低但相对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如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港口设施等。
8、民间主动融资(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即对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确定民间投资主体,并授权后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与运行,作为对该民间投资主体的回报,政府在授权期限内每年以财政性资金向其支付一定的使用费或租赁费,授权经营期结束时,民间投资主体无偿转让项目给政府。PFI融资方式与BOT方式有类似之处(两者均涉及项目的“建设——经营——转让”),但在PFI中,最终是由政府支付项目建设、维护费用,相当于是政府购买服务,而BOT属于项目融资方式。由此PFI主要用于一些不收费的项目,如免费的桥梁、隧道等,而BOT适用于具有收费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收费的桥梁等。
9、使用者付费模式(User Reimbursement Model,URM)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合适的基础设施项目民间投资主体,同时,政府制定合理的受益人收费制度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上述费用转移支付给项目的民间投资者,作为购买项目服务的资金。其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URM模式下,与BOT一样,资金的平衡来自于项目的收费,但与BOT不同的是,此种模式中的产品和服务的收费是在政府的中介下完成的。对于一些不适合私人直接进行收费、市场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污染治理工程等,比较适合采用URM方式来运作。
10、影子收费融资模式(shadow tolling)是指对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确定民间投资主体,并授权后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与运营,作为对该民间主体的回报,政府在授权期限内每年以财政性资金或其他形式基金向其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补偿其免费为公众提供服务应得的利益;授权经营期结束时,民间投资主体无偿转让项目给政府。
(1)适用范围
BOT、BT模式在一般情况下的确可以有效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但是它有一个不可逾越的条件,就是要对基础设施的使用者直接征收费用(或政府一次性必须给出很大一笔钱来收购该基础设施),对于基础设施项目来说,这种征收可能直接降低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显著的例子就是交通基础设施。
BOT工程较适宜于市场需求大,并且较具经营性价值的公共建设,如收费道路、发电厂等,便于拿营运收入回收投资成本。而对于一些无法向使用者直接收费的城市非经营性公共工程,如一般公路、桥梁等,则采用“影子收费”的方式更加适合,由民间资本先行垫付经费,承担建设期间成本,政府可延后公共建设的财务支出,以纾解短期的财务负担。而政府虽然仍有财政负担,但有最大的负担上限,经营方保证稳定收益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成本规划达成利润极大。这样既可吸引投资,又转移了营运风险,像英国道路建设的主要就是采用了“影子收费”的激励机制。
碳贷通:节能项目贷款,免抵押、零首付、二周内资金全额到账 碳险通:节能项目保险,节能能力全责保险、项目收益权保险 节能技术方案保险机构、银行机构认可认证
电话:0755-82722776
82727533 了解更多,搜索 碳战军团
(2)采用影子收费融资模式的给付结构分析
①组建DBFO公司
对于交通设施项目,采取授予DBFO(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特许权的形式,并要求民间投资主体按照要求组建项目公司,通常称为DBFO公司,借此私人部门可以在规定的授权期限内设计、建设、融资和运营该项目,其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影子收费方式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运作流程
②影子收费融资模式与BOT、BT等融资方式的区别
在影子收费融资模式下,对于使用者并不直接向运营者付费,而是由政府根据设施的交通流量和预先商榷好的费率向运营者支付使用费的方式就是影子收费,也可以说补偿补偿费用的给付结构便是影子收费结构,通常在DBFO合约中设定,之所以称其为“影子”,是针对于真实的,如BOT模式中的显示收费而言的。
与BOT、BT等融资方式的区别在于,实质上它没有真正融得资金,最终还是由政府支付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费用,相当于政府购买服务,只不过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将支付的时间大大延长了,通常是二十年左右。
③影子收费的给付结构
影子费用的给付是为了对投资商无偿为公众提供服务进行补偿,因此其建立在过往车辆的类型和数量的基础上。影子费用的给付通常从交通设施提供服务那天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投资商尽快完成工程,对公众开放。
表:影子收费的给付结构
(3)影子收费方式的风险分担
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再探路 篇3
不久前,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董事长熊焰向媒体透露:“我们想打造一个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北京模式’,拿出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产品,包括直接投资的PE、VCPE、信托投资、贷款、企业债、融资租赁,去为一部分利润在几十万以上、几百万以下的中小企业提供工具化的解决方案,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担保’的不同金融手段叠加在一起。”据了解,这种组合式金融工具近期将会全新推出。
北交所通过产权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项目,旨在打造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北京模式”。该模式凭借产权交易所的公信力,把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担保等金融工具在产权市场上进行集合和整合。其中,直接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在北交所做过产权交易的投资者。北交所会将大额投资分为小份,降低投资门槛,并通过担保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机构投资者和愿意投资实业的民营投资者。此外,北交所还为投资者提供退出机制。更有甚者,北交所还鼓励中小企业采取集合债的模式,比如,捆绑文化创意企业或是科技企业,为它们进行工具化的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生活的“小巨人”,它们的力量不可或缺。而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问题。自2010年底以来,国家通过加息及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逐步收紧银根,同时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关闭资本市场融资大门,这不仅导致信托融资年化利率猛升至25%以上,更刺激了诸如温州等地的民间借贷利率飙升,月息8%成为普遍要价,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再者,由于之前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失败,对于北交所推出的“北京模式”,很多人还只是保持静观的态度。熊焰却对“北京模式”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是做产品方案的,就是打造一支中医团队,设计好若干个药方,用逆向方式去找病人。我从来不敢说包治百病,但是治咳嗽、扭伤,还是很有效的。今年估计做出个几十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有数字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法人超过1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为了发挥产权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2009年10月,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开展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定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和广东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5家产权交易机构,作为国家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单位。
然而,2010年11月22日,刚刚挂牌10天的河南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被叫停,整改一个月之后交易规则改变,使投资门槛大幅提高,这也预示着此次试水以失败告终。
对此,熊焰表示,北交所将吸取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创新失当”的教训,以更加稳健和务实的态度推出系列化的金融服务产品,把直接投资、信托、贷款、企业债和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工具组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据了解,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是北交所非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业务的组成部分。未来3~5年,在非公交易领域,北交所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形成国有产权和非国有产权交易“双轮驱动”的市场态势。
投融资模式 篇4
一、太仓港经营性基础项目引入民营资本的方式
(一)民营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项目的方式分析
民营资本的引入可分为两种:一是由民营企业将民营资金以借贷的方式投入到经营性基础项目中;二是由民营企业通过组建公司将民营资本以权益投资的方式投入。港口吞吐量作为港口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其增长曲线的拐点也就是港口生命周期阶段的标志。1998~2008年太仓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都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年增长率都大于零,尤其是1999年集装箱吞吐量年增长量为1998年的61倍,2000、2005、2006年均实现了翻倍增长。因此,可以判定太仓港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成长阶段的港口,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即争取最多的货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须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方式。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太仓港吞吐量年增长率略有下降,但是仍属于长期性高速增长期。因此,港口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主要有:提高吞吐量年增长率与增加权益投资。提高吞吐量年增长率最终要靠加强经营性基础项目的建设,而经营性基础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民营资本投入缓解,因此,民营资本进入的最佳途径为权益投资,即成为港口经营性基础项目的投资人而非债权人。太仓港目前所具备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等都为民营资本的引入开拓了道路,民营企业可以采用把民营资本以借贷形式投入到港口经营性基础项目中来,成为类似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人,以获取利息的方式取得收益,但通常来说债务投资回报率不高,民营企业相对于银行等专业贷款机构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债权人对于港口不具有经营管理权,不利于推动港口民营化发展。因此,民营资本进入港口经营性基础项目的双赢做法可以是投资建立港口企业,以参股、合资、联营的方式进入到港口经营性基础项目的经营管理行列中来。
(二)民营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项目的方式选择
目前,太仓港港口经营性基础设施普遍采用BT方式建设,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即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营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太仓港9#、10#、13#及14#泊位的工程招标项目采用的就是这种建设模式,招标工程内容均包括码头、平台、引桥、道路堆场、供电、通信、给排水、消防、环保等全部施工图设计内容。此外,引入民营资本的方式还有BOT、TOT、ABS、融资租赁及地主港模式等。其中,由于BOT方式在我国公路、发电厂、铁路、废水处理设施和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项目中有过类似成功的运用,目前各学者正考虑将其运用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中。BOT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实质上是由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照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采用BOT模式可以为政府省下巨额投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TOT在我国桥梁方面运用较多,ABS尚处于研究阶段,融资租赁主要用于大型固定资产融资方面,像港口等基础设施等投资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则不适用。
根据太仓港实际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既要快速解决太仓港目前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又要避免产生较大的风险,适合采用地主港模式引入民间资本进行港口经营性基础项目的投资。地主港模式在我国沿海大型港口中已经有所应用,同时在内河中小型港口中也不乏成功案例,可行性程度高。
二、太仓港经营性基础项目采用地主港模式的策略
(一)地主港模式运作流程
地主港模式运作流程首先通过太仓市根据现有布局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界定港口的区域范围。其次由港口管理部门或政府主导组成的一个公共企业通过老港区土地置换港口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或者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使用权,解决土地资金投入问题,按照规划进行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将符合建设码头、库场等条件的岸线、土地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建设码头或库场等从事经营,收取岸线或土地出租费用;或者由港口管理部门自行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人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库场租用费。具体见图1:
(二)地主港模式的特点
地主港模式适用于把港口既看作国民基础设施又具有赢利性特点商品的国家,具有既保证政府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又具有为政府间接省钱的作用,因此是目前各国家港口运用较多的模式。同时,地主港模式还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确立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长远投融资渠道,不需要政府的直接投入,实现滚动开发,为港口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其次,港口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分开管理,适用于新开发港口的建设,这是因为在政企合一情况下建设的老港口经营权与管理权关系复杂,难以厘清。
(三)地主港模式运用实例
目前我国实行类似于地主港模式进行融资的港口主要有:上海洋山深水港、嘉兴港乍浦港区、广西钦州港、南通洋口港及通吕河口码头、大连北窟湾北岸港区等。南通港的规模与地理位置都与太仓港比较接近,也是江苏省最早运用“地主港”投融资模式筹集资金建造的港口。可以通过借鉴南通通吕码头的建设采用的地主港模式来寻找太仓港实行地主港模式的借鉴作用。南通港通吕码头的具体运作流程是:由南通港务局带头,市经贸委、规划局、国土局、水利局等部门和单位参加,共同对工程建设进行协调工作。南通港口集团作为码头建设主体,具体负责码头建设的组织工作。建成后,南通市政府经过多方比较、筛选,决定由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通吕码头。与此同时,南通市同时成立了资产评估和工程衔接两个工作小组,主要对工程建设后的评估和接手工作进行操作。通吕码头采用地主港模式建设的原因是码头设施陈旧,运力不足,需要搬迁置换但缺乏过渡码头,市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新建码头,因此采取地主港模式利用闲置的深水岸线对码头土地进行滚动式开发,筹集到了建设资金,建设完成后,政府通过出租方式回收初始投资成本。这种运作模式使政府获得了港口开发资金,又有效地调节稀缺岸线资源,加快了港口开发建设。
(四)太仓港实行地主港模式具体做法
太仓港港口管理委员会是苏州港务管理局的分支机构,负责太仓港口划,而全资公司太仓港口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担当的则是港务集团的功能,负责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同时经营投资港口的其他项目。太仓港口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港口管理委员会规划的执行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建设经营港口:一种是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堆场、机械设施等配套港口经营设施,然后把码头出租给私人经营公司,收取库场租赁费用。这种做法属于地主港模式的一种,但通过收取租赁费用回收港口固定资产成本的速度较慢。另一种是负责港口公益性设施建设,以及部分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划拨土地岸线,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民营资本,采用民营企业参股、控股的方式,或与国有资本组建联营、合营公司负责港口码头的开发建设,收取相应的岸线或土地租金费用用于港口基础建设与维护或进行再开发。而新组建的公司取得码头开发建设与经营权后可以按照5‰收取建设费作为手续费。
三、太仓港实行地主港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港口规划与开发涉及的行政部门多,审批程序也多。太仓港港口管理委员会只负责港口规划管理,土地使用权分配需要土地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管理,港口委员会放手经营管理权还需要协调外经贸局的关系,使得港口行政审批程序复杂。另外,“一城一政”的港口行政管理制度增加了审批程序,太仓港港口管理委员会作为苏州港务局的行政分支机构,项目审批还需要通过苏州港务局等各市相关部门的审批。
(2)港口开发涉及到的利益方多,利益平衡的问题。太仓港作为目前苏州市发展规划重点,其发展前景与投资收益等特点成为吸引各投资者的有利条件,包括港口开发建设投资公司,而民营成分的企业则可能处于劣势地位。通过成立联营或合营企业开发建设港口码头,国有股份与民营股份在企业股权比例的份配、企业经营主导地位、社会责任上也会存在分歧。
(3)港口开发建设完毕后工程衔接问题。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到移交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仍需港口行政管理方面的配合,尤其对于如何挑选符合港口建设经营管理资质的民营企业,需要多方评估,挑选中民营企业后,还需要对其收取港口建设费等行政规费,今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是否与港口管理规划相一致等问题进行控制管理。
(4)民营资本退出约束机制问题。民营资本进入门槛放低了,港口经营建设风险加大了。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世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投资回报周期为30-50年,年平均收益率约为2%-3%,民营资本具有追求高投资回报、社会责任感弱、行业进入退出流动性强、抗风险能力不足等特点,目前对于民营资本退出约束方面仍无有效机制。
(二)对策
(1)太仓港港口管理委员会要发挥规划、监督和协调职能,对于将民营资本引入港口哪一类项目投资做出明确规定,对于民营资本是以参股、合资或是联营的方式参与要制定出详细流程规范,以便对民营资本参与的投资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对于民营企业的资质评审也应作出相关规定,也减小企业日后的经营风险。
(2)太仓市政府应出台投资港口经营性基础项目企业税收费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政策和部分政府投资的配合扶持措施,消除民营资本的经营风险问题。尤其在港口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中,会有部分盈利小或无盈利但又急需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对于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组建的公司,政府可以通过国有资本运作放弃一部分经济利益等手段,带动民营资本投资经营的积极性。
(3)太仓市政府可以将港口规划内的陆域土地确立为港口建设专项用地,既可以最大化发挥土地效益,还能防止港口所处的经济环境带来的港口周边土地增值收益的外溢,从而确保土地外部效益继续转化为港口建设资金。
(4)目前我国对于港口资源的管理使得民营资本在只能采取与国有资本合资的方式进入港口经营性基础项目投资建设,对于对民营资本参股的投资建设企业,国有股份应该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尽量引导帮助民营企业超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增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为当地民营资本发展树立典型。
(5)完善民营资本退出港口基础建设机制,民营资本进入港口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比国有企业及国外大型航运公司高的经营风险,其在税收及政策扶持上受到的限制目前也最多,一旦港口投资建设经营受阻,除实在无法解决,建议对民营企业实行保护退出政策,以消除民营企业在进入之前的后顾之忧。
摘要:中小港口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但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为摆脱此困境有必要引入民营资本。本文以太仓港为例,分析新形势下现有投融资模式的局限性,阐述以地主港模式为框架的投融资模式创新策略,并针对这一策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投融资模式创新,中小港口,地主港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建芳、邵瑞庆:《对我国水路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的分析与调整》,《中国航海》2007年第4期。
[2]苏春华、金雷:《港口企业投融资问题研究》,《中国港口》2006年第12期。
[3]梁佩珩:《港口融资体制现状及多元化融资模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特色小镇的投融资模式及规划 篇5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打通三方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三方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利益捆绑,在特色小镇平台上共同运行,最终实现特色小镇的整体推进和运营。那么如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解决特色小镇投融资问题,让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成为特色小镇培育有力的资金支持呢?
一、特色小镇投融资的政策环境
(一)鼓励多渠道的对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强化金融支持。专项建设基金要扩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覆盖面,安排专门资金定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小城镇功能提升等。
鼓励政策性银行创新信贷模式和产品,针对新型城镇化项目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
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面向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地方利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设立城镇化发展基金,鼓励地方整合政府投资平台设立城镇化投资平台。支持城市政府推行基础设施和租赁房资产证券化,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直接融资比重。
(二)鼓励多渠道的投融资创新
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
鼓励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特色小镇建设基金。
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三)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范围
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中对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
在促进小城镇公共服务完善和特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政策性信贷资金主要支持小镇基础设施配套、小镇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支撑配套设施三方面的建设。
二、特色小镇融资渠道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社会多方资源对接、配合的综合表现。融资主要来自政府资金、政策性资金、社会资本、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五种渠道。多个投资平台的参与,在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将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盘活小镇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开发性金融发挥“特殊作用”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开发性金融主要承担长期融资的任务,针对瓶颈领域,提供大额长期资金,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特色产业等领域的建设资金问题。
如: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精神,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和扶持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特色小镇投资基金”。投资基金将采取母子基金的结构,母基金总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未来带动的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达到万亿级别,主要投资于养生养老、休闲旅游、文化体育、创客空间、特色农业等各类特色小镇。
中国特色小镇投资基金将聚集并整合地方政府、建设单位、财务投资人、产业投资者、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推广运用并探讨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从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入手,培育和建设市场信用,引导各类资金和资源投入小镇建设。
(二)政府资金发挥“杠杆作用”
政府资金在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中起着引导和牵头作用。
如: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给予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三)政策性资金发挥“推力作用”
政策性资金是指国家为促进特色小镇发展而提供的财政专项资金。
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将小城镇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以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优先支持对象,统筹调配信贷规模,保障融资需求。开辟办贷绿色通道,对相关项目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在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优先给予贷款支持,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信贷资金。
(四)社会资本发挥“主体作用”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引入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对民营企业来说可以获得直接或衍生利益。
如: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推介会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其中2015年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当天就有24个涉及特色小镇和PPP项目现场签约。2015年底杭州西湖区投资合作推介大会上,签约30个项目,很大一部分是依托于特色小镇的项目。
(五)商业金融发挥“促进作用”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往往通过PPP融资途径实现商业金融,作为投资主体的商业银行既要成为PPP项目服务商,又要成为规范者和促进者。
如:浙江-金华成泰农商银行支持特色小镇。2016年金华成泰农商银行与曹宅镇开展全面合作,并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金华成泰农商银行曹宅支行成为该特色小镇唯一合作银行。主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引进新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整村征迁等相关工作,并根据特色小镇实际需求和项目建设进度,推出特色信贷融资产品和特色服务,打造配套特色小镇的特色支行。目前,该行对辖内规划或建设中的11个特色小镇,提供信贷服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对相关产业经营户、种养户、农业龙头企业等,以纯信用、家庭担保、商标质押等多种方式予以资金支持,累计支持1034户,授信金额5770万元。
三、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
项目融资属于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出于风险隔离及可操作性考虑,特色小镇投融资应以项目为主体,以未来收益和项目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融资安排和融资成本直接由项目未来现金流和资产价值决定。该融资方式具有有限追索或无追索、融资风险分散、融资比例大及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特点,但担保较为复杂,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通过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根据双方达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风险分配,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设及运营,相互协调,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由SPV根据特色小镇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相应担保扶持来安排融资。融资规模、成本以及融资结构的设计都与特色小镇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价值直接相关。根据融资主体、项目母公司或实际控制人、项目现状、增信措施、风控措施、财务状况、资产情况、拥有资质等情况,综合判断特色小镇开发的资金融入通道,测算融资成本。可用的融资方式包括政策性(商业性)银行(银团)贷款、债券计划、信托计划、融资租赁、证券资管、基金(专项、产业基金等)管理、PPP融资等。
模式一:发债
根据现行债券规则,满足发行条件的项目公司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可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也可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
债券产品结构设计
模式二: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集金融、贸易、服务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金融功能,是国际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
融资租赁结构设计
2015年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发展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拉动企业设备投资,带动产业升级。以其兼具融资与融物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要求不高。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的负债项目中,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
融资租赁的三种主要方式:直接融资租赁,可以大幅度缓解建设期的资金压力;设备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模式三:基金(1)产业投资基金
国务院在《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中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多利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形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产业政策导向性;二)产业投资基金更多的是政府财政、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参与;三)存在资金规模差异。
(2)政府引导基金
政府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财政部门出资并吸引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社会资本联合出资设立,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带有扶持特定阶段、行业、区域目标的引导性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具有以下特点:一)非营利性。政策性基金,在“在承担有限损失的前提下”让利于民;二)引导性。充分发挥引导基金放大和导向作用,引导实体投资;三)市场化运作。有偿运营,非补贴、贴息等无偿方式,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独立决策作用;四)一般不直接投资项目企业,作为母基金主要投资于子基金。
(3)城市发展基金
城市发展基金是指地方政府牵头发起设立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城市建设的基金。其特点如下:牵头方为地方政府,通常由财政部门负责,并由当地最大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责具体执行和提供增信;投资方向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为公益性项目。例如,市政建设、公共道路、公共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还款来源主要为财政性资金;投资方式主要为固定收益,通常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回购,同时可能考虑增加其他增信。
城市发展基金运营结构图
(4)PPP基金
PPP基金是指基于稳定现金流的结构化投融资模式。PPP基金可分为PPP引导基金和PPP项目基金;其中PPP项目基金又分为单一项目基金和产业基金等。
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支持基金是国家层面的PPP融资支持基金。2016年3月10日,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融资支持基金筹建方案,财政部联合建行、邮储、农行、中行、光大、交通、工行、中信、社保、人寿等10家机构,共同发起设立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并召开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
PPP基金在股权、债权、夹层融资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政府方配资;为其他社会资本配资;单独作为社会资本方;为项目公司提供债权融资等。
模式四: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业务活动。
ABS起源于美国,距此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还只是刚刚起步,虽然最早出现于2002年,但真正受到政府支持是2005年,而后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而停滞。当前中国正处于金融改革的创新时期,未来资产证券化发展将加速。
资产证券化结构设计
但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框架,资产证券化存在资产权属问题,理由如下。
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基础资产”权属不清晰,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法律障碍。
一)《物权法》第52条第2款规定:“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二)特许经营权具有行政权力属性,《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司法实践中,特许经营权的收益权可以质押,并可作为应收账款进行出质登记。
三)《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第9条规定原始权益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移交基础资产。但缺乏“真实出售”标准,司法也无判例参考。
四)发起人、专项计划管理人之间无法构成信托关系,不受《信托法》保护。模式五:收益信托
收益信托类似于股票的融资模式,由信托公司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向社会发行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统一投资于特定的项目,以项目的运营收益、政府补贴、收费等形成委托人收益。
收益信托结构设计
模式六:PPP融资模式
PPP模式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角度出发,具有强融资属性。在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政府与选定的社会资本签署《PPP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SPV,并制定《公司章程》,政府指定实施机构授予SPV特许经营权,SPV负责提供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特色小镇建成后,通过政府购买一体化服务的方式移交政府,社会资本退出。
特色小镇开发的PPP模式
四、特色小镇投融资规划
特色小镇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需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解决其投融资问题。作为特色小镇开发的投资决策者,常面临如下问题: 问题1:如何发掘特色产业? 问题2:基础设施如何建设完善? 问题3:土地、房地产开发时序如何安排? 问题4:公共服务如何完善? 问题5:如何进一步吸引开发资金? 问题6:生态、人文环境如何传承? 问题7:特色小镇如何运营?......特色小镇投融资规划所处的系统环境如图所示。
特色小镇投融资规划的系统环境
(一)特色小镇投融资规划目标
特色小镇投融资规划的目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区域规划策略。划定特色小镇主要功能区的“红线”,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
土地利用策略。对小镇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优化土地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以土地为依托的特色小镇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规划。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鼓励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
建设与开发时序。其工作内容包括:
一、二级土地开发,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文古迹修复等的进程安排。
投融资时序。设计与建设开发、产业经营资金需求时点相配的投融资时序,保证融资来源及时可靠。
收益还款安排。通过小镇经营,回收投资,实现效益。产业发展与旅游经营都可成为经济增长点。其特点为赢利点分散,回收周期长。可创新金融手段,平衡现金流。
(二)特色小镇投融资规划方案步骤
根据特色小镇投融资特点,将其投融资规划分为以下步骤:系统环境→问题界定→整体解决方案→细部解决方案→建立投融资规划模型→模型修正→部署实施。
系统环境(特色小镇处于何种系统环境下?)。对特色小镇的软、硬环境及约束条件进行分析。从各地实际出发,挖掘特色优势,确定小镇的特色产业。
问题界定(有什么主要矛盾?)。发掘特色产业发展与小镇现有资源环境、规划要求、功能条件的主要矛盾。
整体解决方案(整个系统的目标体系是什么?)。围绕主要矛盾对原有系统环境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包括:区域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建设与开发时序、投融资时序、收益还款时序等。
细部解决方案(如何达成各子系统的发展目标?)。设计目标体系达成策略,细部解决方案即达成各个子系统目标的措施集合。
建立投融资规划模型(细部解决方案如何搭接?)。对细部解决方案通过时序安排进行搭接,形成投融资规划模型。
模型修正(如何得到最终模型?)。进行定量检验,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优化。
投融资模式 篇6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融资模式 创新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需求与缺口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高至2014年的54.77%。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能力相适应,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金保障是关键一环和基本前提。据国家开发银行测算,2013—2015的两年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需求将达25万亿元,资金缺口11.7万亿元。据《2013 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推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社会保障和市政设施支出将超过30万亿,是我国2009年全部财政收入的5倍左右。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规模进行了测算。相伟(2012)认为,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总的资金需求远远超过30万亿。如果考虑未来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2022年我国城镇化将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迟福林,2012)。如果不考虑土地出让收入,到2020年,保守估计城镇化资金缺口为16.29万亿。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一环。但现有的财政资金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很难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处于“纳瑟姆曲线”快速发展阶段的城镇化,完善现有投融资模式势在必行。
二、城镇化建设中投融资模式现状及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
1、土地财政融资
根据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租金归地方政府支配和掌握,工业、商业、公共事业、住宅等国有土地可以有偿使用,给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融资提供了可行路径。具体来看,土地财政主要包括与土地相关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类。受限于建设用地的紧缺,地方政府可以低价征收农用地,再通过“招拍挂”程序出让转为建设用地,从而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获取大量资金用于地方城镇化建设。2001—2013年的十余年,我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由1296亿元增长到了39073亿元,增长了约30倍。
2、税收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融资
地方政府税收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我国城镇化投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分税制的改革,我国财政收入状况获得了明显好转。2013年我国财政收入近12万亿,占GDP的比重为21.1%,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则达到了14万亿,其中税收收入近12万亿元。巨额的财政税收收入为城镇化建设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此外,近年来,中央对地方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也逐年增加,在中央财政支出中占比达到70%。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提升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丰富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也为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
3、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
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远远无法满足财政支出,加之地方建设任务的快速推进,尤其是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地方政府背负较大的财政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资金短缺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继建立,依托地方财政向银行贷款,以此来推动城镇化建设。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摆脱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央行联合其他部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此后,从省到市再到县,三级共存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纷纷成立,这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城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地方政府债券融资
2009年,为增强地方调配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能力,我国在部分省市试点自办发行、单独招标的自行发债,试图建立规范的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009—2010年国务院同意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共4000亿元。近年来,国家又对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014年8月,国家通过《预算法修正草案》,该草案对地方政府举债的方式、用途以及偿债资金等作出规定,明确了债务规模和管理方式,限定了地方政府举债的用途即公益性资本支出等。毋庸置疑,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是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融资渠道。
(二)现有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1、土地财政难以为继
在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追求本级财政利益的最大化的驱使,引致了房价走高、城镇空间无序扩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继续推进土地财政势必对城镇实体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然而,直接退出土地财政,将影响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财政金融风险。由此看出,虽然土地财政仍是筹集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但长期来看,土地财政难融资模式难以为继。
2、地方财政税收入不敷出
尽管近年来地方财政税收及中央转移支付逐年增加,但面对城镇化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可以动用的财力捉襟见肘,地方财政收支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2014年这种差额达到5万亿元。这种状况使得地方政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相对不足。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突出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不断扩大,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地方政府平台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使得融资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管,资金使用效率低。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风险加大,甚至一些融资平台变相提供担保,以获取资金,造成融资平台偿还债务风险加剧。据财政部测算,2013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借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超过4万亿元。三是融资平台盈利能力弱,还款来源渠道狭窄,偿债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退出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平台的健康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将告别历史舞台。
4、地方政府债券融资规模较小
在国外,市政债融资是进行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融资工具,市政债市场规模较大,监管相对规范。但是,我国市政债只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尝试,截止目前,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仅1万亿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三、新城镇化建设中投融资模式创新
为保证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稳定供应,借助市场化的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创新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势在必行。
第一,发展政府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建立财政引导、民资参与的投融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是扩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创新投资运营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相关举措。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政府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尤其是政府出资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投资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的良好渠道。
第二,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市场。根据国际经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广泛。目前,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在我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现阶段应该扩大市政债市场规模,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市场。
第三,探讨并推行资产证券化。地方政府拥有较多优质资产,例如供水、电力、高速公路等,这些优质资产可以带来可观的现金流。以优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资本市场资金优势相结合,通过资本市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
第四,鼓励公私合作的项目融资模式。PPP(Private- Public- Project)模式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负责项目的建设,社会资本在项目建成后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在政府监督下回收成本并获益。采用公私合作融资方式,能够有效引导民营资金进入城镇化建设项目,在供气、供水、垃圾处理等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地方债的新规下,公私合作模式将成为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新主力。■
参考文献:
[1]迟福林.释放改革的红利[J].领导科学,2012(12)
[2]王克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14(4)
[3]欧胜斌.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两难困境与破解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孙秀林,周飞舟.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4)
[5]崔军,杨琪.新世纪以来土地财政对城镇化扭曲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1)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研究”(编号:2013—GH—250),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科学推进城镇化的投融资机制改革研究”(编号:2014168)阶段性成果〕
珠海港口建设投融资模式探讨 篇7
关键词:港口建设,投融资,探讨
对于全国沿海城市而言, 新一轮竞争的重点就是港口的竞争, 港口是珠海最大的资源优势, 推进港口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 是突破港口发展瓶颈, 全面加快珠海主枢纽港建设的唯一选择。
一、珠海港的困境和港口投资模式
珠海在2000年就被确定为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 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主枢纽港的规模尚未形成, 现代化的口岸、港口配套、信息平台还仅仅是美好蓝图。作为港口城市, 港口经济对珠海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甚至还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挚肘, 如佳能等企业的出走就是由于珠海港受码头航道条件和货源等因素的制约, 迄今为止尚未开辟远洋和近洋集装箱班轮航线;珠海港港口企业规模小, 竞争能力弱, 腹地货源外流严重, 港口经济不但没有成为珠海经济增长点, 却消耗了大量城市资源;没有大型集装箱码头, 缺乏临港大工业配套支撑, 造成珠海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因此就难以形成多元产权结构的竞争市场;珠海港口没有引入现代化的投融资体制, 投资手段还很原始落后, 没有形成政府主导、现代企业运作、资本运营、滚动发展的港口建设投融资平台。珠海港虽然毗邻港澳, 区位优势明显, 但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深圳和广州, 因此只有在困难中求生存, 在生存中求发展, 才能实现“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
当前, 港口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飞速前进, 港口投资合作正掀起新的热潮, 纵览港口的投资合作模式, 从投资主体看, 有双方合作和多方合作;从投资比例看, 有控股合作和持股合作;从合作空间范围看, 有国际合作 (中外合资) 和国内合作 (内资合作) ;从合作程度看, 有全面合作和部分合作。
股份合作是港口投资合作的主流。港口企业在部分码头设施、临港工业项目上保持控股。在《港口法》正式实施之前, 绝对控股是控股合作的主要方式, 目前, 相对控股也日渐成为控股合作的新亮点。深圳盐田港一、二期总投资70亿元的集装箱码头合作中,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持股27%, 而和记黄埔持股73%。
资产合作、资金合作和经营权合作是我国港口投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合作是指港口将土地岸线、码头基础设施等化作资金投入的合作。如上海港将外高桥四期的4个集装箱码头与马士基合作, 马士基注资11亿元人民币, 占49%;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占51%。资金合作则一般都伴有资金和资本合作的混合成分, 港口方一般以土地岸线设施等作股, 不足部分以资金等形式投入。我国沿海和长江主要港口在部分码头合资建设和合作经营中一般如此。
国际合作主要包括跨国港口的港际合作和港企合作已成大势, 跨国港口企业已经登陆我国港口, 并与我国主要港口实现了广泛的合作。
国内合作也有港际合作和港企合作两种, 国内港际合作已成趋势。上海为了保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投资宁波港集装箱码头, 斥资5亿元人民币与南通港实现全面战略合作, 收购武汉港4 0%股权。
民营资本正在大量投资各港, 如先期合作的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招商局国际占32.5%、投资1.95亿港元, 中国远洋集团占17.5%、投资1.05亿港元;铁行渣华占25%、投资1.5亿港元, 太古集团占25%、投资1.5亿港元。
二、珠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尴尬:资金和控制权的较量
珠海是外向型依存度较高的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与进出口息息相关的港口建设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珠海市委决定“两年突破交通瓶颈, 五年建设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战略是非常正确的, 通过珠海港作为依托而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从而促进物流体系和现代航运体系的发展, 带动物流、人流、商品流和资金流的要素流动程度。
港口建设与其它基础建设项目一样, 在规划限定的前提下, 资金的有效支持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目前珠海市港口建设的资金投入多达千亿以上, 政府投放仅限于港口公共基础性设施, 经营性设施仍需港口企业自行筹集, 港口建设因此需要大量的资本介入。然而,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见效慢、利润效应可能因宏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降低等缺陷使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环节存在困难。尽管珠海港有着区位优势, 但建设资金如果全部依靠外来资金必然会带来港口经营控制权的交换, 进而造成地方政府、国资委、港口投资各方难以避免的搏弈。相比之下, 拓展多元的港口建设融资渠道, 比如运用集合信托, 无疑成本较小, 收益较大。
集合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并伴随普通法而发展。2001年以来, 我国《信托法》的正式颁布, 以及随后陆续出台的各类信托法规, 从法制环境上为信托业营造了融资活动的空间。与此同时, 近年来的信托实践也为以港口为代表的外向型基础设施融资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本文的分析即立足于现有的制度环境, 力求对解决珠海港口基础设施的融资尴尬提出若干借鉴。
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集合信托的融资优势
1、民间资本介入更有益于解决控制权和公司治理等问题
多元化投资无疑是增强项目抗风险能力的积极做法,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 港口建设中引入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并兼顾自我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公平配置始终是一个难题。尤其考虑到珠海港在地方经济和国防战略中的地位, 这个难题的解决显然无法完全依靠市场行为, 珠海市政府宏观控制配置资源的力量在此必须体现。例如建设中的上海洋山港目前被寄予厚望成为国际第一大港, 将为上海提供50多个深水泊位, 年吞吐量预期达到2000标准箱, 其业已确定的多元融资政策已吸引了十余家国际港航企业跃跃欲试。但值得关注的是, 至今为止有投资意向的外资很多而获得立项的则很少, 这一局面与内资不愿拱手出让获利能力较高的港口经营权显然有密切关联, 港口经营控制权的争夺必然十分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 民间资本以信托方式参与投资应当说更加有利。
当前珠海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存在三大矛盾:即经济建设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与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节节攀升之间的矛盾;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现行投融资体制与市场经济运行要求之间的矛盾;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潜能与体制工具匮乏之间的矛盾。因此, 采用集合信托方式投资港口建设, 好处在于一方面仍然可以使多元化投资战略继续实施, 项目资金需求通过社会融资渠道得以满足;另一方面为社会上企业和个人的闲散资金拓宽了投资领域, 避免了单一投资者话语权过大以及利益外流等问题, 保证了经营权不致遭到分解。
2、采用集合信托方式融资成本不大且运作已有成例
信托是吸收民间资金的有效投融资工具, 港口建设信托融资可以将信托投资机构作为融资母体, 以集合资金信托为融资手段, 通过构建信托融资平台来启动民间投资。信托投资机构必须把握港口建设投资的关键, 通过参与各主体的协调, 设计出好的融资计划, 风险控制方案、收益共享方案, 甚至还可以积极参与发起项目公司, 成为项目的主办人并作为项目的投融资中介, 接受分散的投资者的资金信托, 以贷款信托或股权融资的形式参与港口项目。港口建设资金需求量极为巨大, 仅仅依靠财政支持和银行贷款支持完成如此巨大的项目无疑有不少困难, 上市融资虽然能够保证资金募集量, 但一方面募集成本不菲;另一方面, 港口运输和经营不单纯是一项商业资产,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 特别是突发情况下可能还具有战略意义, 而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目的是追逐利益, 港口若完全受制于资本, 可能会出现某些不利情况。
港口建设运营投融资运用信托在国外曾有过尝试, 1985年瑞典斯德哥尔摩港在进行企业转制时就曾把港口基础设施转让给瑞典养老年金, 再以一定利率向该养老基金租用这些设施从而摆脱长期依靠政府的状况。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信托的融资实践也能给港口建设信托提供不少成例, 从最初的上海外环隧道项目到厦门路桥股权收益信托优先受益权转让项目、宁波交通资金信托计划和2004年初北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北国投) 的“京沪高速天津段一期工程”项目, 可以看到信托融资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运用越来越多, 而且项目规模在不断扩大, 运作方式也越来越成熟多样。
高速天津段一期工程项目是一个非常值得参照的案例, 与洋山港项目具有不少可比性:首先, 两个项目都有控制权考虑, 京沪高速项目是交通部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 原先的方案也是通过中外合资来完成此项目, 后来交通部希望成立中资公司来建造。为此, 拥有此公路项目25%股权的天津市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发展公司成立了天津通元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与拥有75%股权的深圳市中技实业发展 (集团) 有限公司 (深科技) 共同负责该项目的建造。其次, 运作手法上, 由于国内投资者的实力限制而主动采用了信托融资方式。2003年, 国家开发银行曾给天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约1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支持, 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的贷款便包含在其中。根据规定, 该项目的注册资本金必须达到总投资额的35%, 银行方面才能提供贷款, 而该项目总投资额预期在41.4亿元, 注册资本金必须达到13.88亿元。深科技是一家上市公司, 出于自身的考虑, 不愿意一下拿出那么多资金来运作这个项目, 但项目又非常好, 可以获得30年的收费权, 因此深科技采用了集合信托工具来先融资8亿元人民币, 达到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后, 再由银行提供贷款来完成项目的建设。由于作为信托受托人的北国投的参与使得该项目的实际股东由两方变成了三方, 北国投将按照信托融资的规模获得相应的股权, 并将派出董事、监事以及财务方面的代表参与项目的运作, 但主要是集中在项目的财务方面, 具体的实施工作不会参与太多。此外, 北国投为该项目精心设计的风险保障方式很有特色, 基本上赖于下列双重保障:一是信托投资人的收益由深科技每年向北国投收回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实现, 从价格上讲是110%的比例, 每年会分配一次收益。如果深科技自己不能按期回购股权, 也可以指定第三方公司来回购;二是北国投会要求深科技在回购期前两个月存入保证金, 而深科技已经将3.8亿元的股权质押给了信托公司, 在深科技履行完所有义务后方可解押, 由于这个项目只需要3.4亿元的股权担保, 深科技3.8亿元的股权质押实际上是一种超额担保。基于这些集合投资计划安排, 该项目获得了热销, 同时由于京沪高速项目本身的优势, 觊觎项目未来股权转让的潜在投资者数量仍然不少。
3、集合信托应用于基础设施融资的法制环境逐步具备
首先, 在行业限制方面,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义十分深远, 其核心是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 落实了企业的投资决策权, 规范了政府的投资行为, 同时也给各类投资机构带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使信托投资机构将会发挥其投融资的专业职能作用, 以完全的市场运作方式参与政府投融资行为。按照这一决定,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 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无疑港口建设资金募集符合这一决定的精神。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港口法》第5条也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建设、经营港口, 集合信托正好为跃跃欲试的民间资本直接进入港口建设提供一个通道, 借此通道, 信托可以在产业市场利用政府信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 尤其是解决项目公司的资本金或前期启动资金问题, 或是通过收购一些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有不错利润空间和垄断性的项目的产权或经营权来减轻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压力, 使政府投资得到有效放大, 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让市场在长期资源的配置方面发挥主要的和关键的作用, 实现基础设施项目和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
其次, 从信托业内部的行业法制环境建设来讲, 经过了整顿的信托业已成为一个金融业中法制环境相对比较健全的部门, 资产质量在金融机构当中也是最好的。2001年以来, 随着信托业清理整顿的完成, 《信托法》和央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 以及银监会自2004年6月以来的多部行业规章: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设信托专用证券帐户和信托专用资金帐户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规范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经营与管理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 使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步入了快速规范的轨道。信托公司可以从事资金信托、财产信托、投资基金等信托投资业务, 还可以开展企业重组、项目融资和财务顾问等中介业务和国债、企业债券承销业务等。信托业的发展随着从业人员对信托这一特定财产关系理解的加深, 正在从单一佣金型转换为收益共享型, 从融资运用型转为投资运用型, 从资金推动型转为科技推动型, 特别是即将启动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给信托业带来无限发展的空间, 伴随经营范围的广泛和经营手段的灵活多样, 信托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互动将更加广泛。
此外, 采用信托投资尽早进入有利润空间的港口建设领域也符合加入W T O后的我国国家利益。金融业全面开放以后外国金融资本进入信托领域必然指日可待。外国金融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形式介入重要基础设施并获取长期利益的做法在国外屡屡可见, 信托投资可以集少成多, 快速整合民间资本进入利润稳定、风险较小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至少也抬高了后来资本进入的成本, 符合国家利益。
4. 港口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托项目安全性提高
港口建设是否值得投资取决于建成后的经营是否有利可图, 其直接影响的因素就是港口的利用率。在影响利用率的诸多因素中, 珠海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顺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一项目潜在的巨大获利能力。在安全性质疑不大的前提下, 运用信托方式进行融资, 既可以避免重大利润项目落入外资之手, 人为造成改革初期曾出现过的外资超国民待遇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 又可以引导早已积聚已久而又缺乏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 并加速资本向优质项目的集中, 避免以前曾出现过的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实现地区共赢。
四、集合信托运用可能潜在的风险及其预防
民间资本以信托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实施仍然需要正视并解决下列一些问题:
1、港口建设信托是私募还是公募?
总结我国已经实施的基础设施信托项目的运行经验, 最令信托界人士诟病的就是信托的私募性质极大地影响了信托的运用。按照现行信托法规的精神, 集合信托的起点为每份人民币5万元, 上限为200份。这一规定的主旨当然是出于风险考虑, 将集合信托的委托人设定为具有一定风险认识能力和承受力的投资者。但是, 具体在港口建设中, 拥有投资意向及实力的机构和个人相信不在少数, 采用私募形式正好可以避开股权分散矛盾, 拉长产业链条, 将有意于港口建设的投资者吸引进来。当然, 公募信托更容易获得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 如果监管有效的话, 对于解决港口建设这样动辄几十亿、上百亿资金的大项目来说的确需要, 特别是在那些资金来源不足、民间投资愿望不足的区域。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银监会正在积极制定《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据称将突破200份的私募限制, 并将适用于首批30家要求信息披露的信托公司, 这将为公募信托的放开进行有益的尝试。
2、港口建设信托的流动性问题
作为集合信托的投资人, 港口建设时间长、见效慢、投入大、过程复杂的特点不会被预期效益完全掩盖, 换言之, 投资人永远在资本市场追逐最大利益, 更何况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上还充满着许多未知的变数。众所周知, 信托计划虽然明令不能实行保本收益承诺, 但作为投资工具的信托, 良好的投资收益仍然是信托公司项目创新的动力, 也是资金募集者和投资者的最大诉求。考虑到潜在的利率上升可能、汇率变数对外贸乃至对港口业的影响, 不排除投资者将港口信托的流动性差归入投资风险的可能。目前我国法律上还没有关于信托受益权转让的规定, 在相当长的投资期间中, 投资者没有固定的场所或是按照法定的方式来转让信托受益权, 也不可能像证券投资基金那样依据基金当日净值获得回赎, 或者采用由受托人将退出的资本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打包出售并变现返还给委托人, 这些制度不足无疑将或多或少地影响港口建设信托的实施可能。
3、信托财产独立性
信托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制度, 起源于英美法国家, 代表着不同当事人之间特殊的财产关系。信托的实质在于: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 受托人获得财产的名义所有权, 而受益人获得实质所有权。鉴于大陆法的背景, 这一法律属性即使不少学者至今也未能分清, 更何况在衡平法支持不能适用的法律环境下。解析我国《信托法》, 虽然也强调了信托的核心问题——信托财产必须独立, 即信托财产的债务隔离机制和破产风险隔离机制, 但是在法条的表述和信托财产独立的保障机制确立方面却有着一定的缺失, 使得信托投资者对自己的财产权利不能完全了然于胸, 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愿望并易于出现纠纷。
例如, 从整个《信托法》的立法内容来看, 不难确定我国的信托制度并没有什么不同于英美法的信托制度。但是在立法语词上, 我国信托法虽然规定了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 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 但其中的“委托给”含义是模糊的, 没有说明财产是不是发生了名义所有权的转移, 只能根据受托人拥有处分权来进行猜测。众所周知, 没有所有权怎能拥有处分权呢?没有所有权的财产也谈不上独立, 只有将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从法律上转移给受托人, 信托才能真正成立。除此之外, 信托登记制度目前也还有一些欠缺, 信托财产一经设立并经过登记公示, 将对抗第三人从而使信托财产不受其它债务的追偿, 然而遗憾的是, 我国《信托法》在第10条虽然规定了信托登记制度, 但至今为止, 登记范围、登记机关、登记程序等操作性事项仍未落实, 势必使信托财产的登记条款形同虚设, 给投资者的财产保障以及快速发展的信托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4、受托人的道德风险
2004年的金新信托事件给刚刚渡过难关的信托业又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恶果, 而就整个信托行业的运行情况来看, 造成受托人道德风险的原因还是信息披露不足、受托人治理结构有缺陷、关联交易风险等几种, 对此, 笔者的观点是:资本市场的交易将永远与风险并存, 现状改良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备和实施。
相对于金融业的其他领域, 信托业起步最晚但起点最高, 仅从2004年6月起, 银监会就陆续出台或准备出台12个法规, 内容涉及到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监管办法等方面, 其中及时总结了市场教训, 详尽又不乏创新之处, 例如:在信息披露的征求意见稿中率先提出信托推介资料应披露信托资金使用方 (比如可能是港口经营人) 出现破产、无法履行对信托计划的承诺 (比如建设用地未能按时拆迁到位) 、对信托履行责任有争议时, 受托人拟采取的保护受益人利益的措施 (比如司法程序) ;受托人应披露对受托人本人、客户和相关利益人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风险并说明风险管理策略;受托人在会计报表附注重应披露关联交易总量和重大关联交易情况等;当第三方为信托财产提供担保时, 受托人在集合信托计划推介材料中应披露这些担保方的财务状况, 同时阐明其认可足以保护信托财产的理由, 从而规避类似金新信托的因受托人关联方经营风险发生导致受托人因无法履行承诺带来的信托财产受损现象。无疑, 这些规定或者动议将大大有利于信托业的发展, 使得港口建设信托未来实施的环境更为改善。
五、结论:民营企业以信托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可为
关于集合信托在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的前景, 笔者在此引用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对《金融时报》的论述:“强劲的资本市场将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私人企业界;然而, 在一个主要为国有集团服务的产权投资市场, 被排挤在外的恰恰是创意十足的私人公司, 而少了健全的增股筹资渠道, 中国将很难发展一个强健的有竞争力的私人企业界。”相信这段谈话同样适用于本文的话题——集合信托在以港口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睿; 内陆“干港”及其选址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06年
[2]、韩延星, 魏清泉; 珠海市金湾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构想 [J]; 热带地理;2003年01期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初探 篇8
1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主要模式
1.1 政府投融资模式
政府投融资, 是指政府为实现调控经济的目标, 依据政府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并加以运用的金融活动, 政府的投融资活动要通过特定的政府投融资主体展开。
政府投融资模式的资金源渠道主要有两类, 一是政府财政出资, 二是政府债务融资, 包括国债资金、政策性贷款、境内外债券、国外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世界很多国家大城市的地铁融资建设中, 特别是在地铁建设初期和高速成长时期, 政府投融资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如法国巴黎地铁政府投资占80%, 英国曼彻斯特地铁政府投资占90%, 新加坡地铁政府投资占到了100%, 北京市地铁建设初期政府投资比例达100%, 中国香港地铁政府投资占100%。政府投融资模式的优点是:依托政府财政和良好的信用, 资金充足、到位快, 操作简单, 成本低, 融资速度快, 可靠性大, 可以大大缓解轨道交通建投资对地方财政的压力。缺点一是融资成本高, 巨额债务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和政府的财负担;二是投资主体单一, 不利于运营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三是不利于企业引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无法从根本上减轻政府负担。但从满足经济发展对轨道交通的迫切要, 缓解财政建设资金不足的方面来看, 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1.2 政府投资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就是由政府出资进行地铁路网的建设, 在路网建成后, 通过经营业绩协议、管合同、租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 吸引私人部门参与地铁的运营管理。这种运作模式通过地铁运营中实现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 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地铁的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对地铁线路的市场化运作, 可以减少政府对地铁运营资金的用,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地铁运营的低盈利性, 很大度上限制了私人部门参与的积极性, 必须通过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推动。
1.3 投资公司的多元化融资
通过吸收社会资金,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并在运营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实现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运作。如上海地铁, 其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职能分配给不同的主体, 就此组建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和两家运营公司。上海市政府除每年向轨道交通投资公司拨款20亿元外, 只负责轨道交通宏观监管。申通公司以控股方的身份组建项目股份公司, 并负责项目的融资。在项目建成后, 申通公司以投招标形式确定项目运营权, 同时, 申通公司负责筹集资金偿还建设期债务。其优势是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 可以充分改善轨道交通投资和经营的效率。但是, 由于社会资金的进入, 对短期利益的过分追求, 容易导致企业目标与政府目标出现矛盾, 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保证。项目融资指以项目的预期收益和参与人对项目风险所承担的义务为担保, 以项目的资作为贷款的抵押物, 并以项目的运营收益和盈利来偿还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政府通过许权合同给予合同持有人一定期限自主经营和管理某一项目并从其经营中获利的排他。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 常见的运作模式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政府民间合作制) 模式。
1.4 公私合作模式即PPP模式
有不同的组合。常见的模式有服务协议、BT模式、BOT模式等等, 不同PPP模式之间各有其特点, 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目前, 我国地铁采取这种模式有北京地铁4号线的PPP模式、深圳地铁4号线的BOT模式以及北京奥运支线的BT模式等。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是通过投资主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 可以充分改善轨道交通投资和经营的效率;二是政府部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过程中, 通过出售部分股份收回资金, 从而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府部门继续投资的资金实力;三是随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市场化运作环境也逐步改善, 从而推动其他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但是, 由于社会资金的进入, 对短期利益过分追求, 容易导致企业目标与政府目标矛盾的出现, 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
2 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轨道交通投融资基本情况
2.1 德国轨道交通投融资基本情况
德国各城市的地铁轻轨建设资金60%出于联邦政府, 其余由州、市政府承担。联邦政府规定:交通运输建设所需的资金, 在全国范围内以汽油税方式征收, 其中10%用于各城市的地铁与轻轨交通建设。制定了一些法律和规章吸引资金投资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 如, 地方交通财政资助法规定:可以用矿物油的所得税来改善地方的交通状况, 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可能性, 包括新建或扩建有轨电车线、轻轨线及地铁线。到2000年, 地方交通财政资助法可提供的30亿马克的总投资中, 有30%可用于兴建与改建城市与近郊的轨道交通系统。近程公交财政区域分配法规定:每年都有固定的资金分配给各州与地区, 用于兴建与改建近程公交系统, 而且逐年有所增加。法规中还特别强调了这些资金要优先照顾近程公交客运的轨道交通。还有铁路与公路交叉法、德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资助法、和德国铁路扩建法等。这些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前提和投资规模作了进一步的规定、视其轻重缓急程度做成需求计划。
2.2 英国轨道交通投融资基本情况
英国伦敦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地铁的城市, 距今已有136年的历史。伦敦地铁共有12条线, 275个车站, 总长约420公里, 由国营伦敦运输局的全资子公司——伦敦地铁公司 (London Underground Ltd) 拥有和运营, 在地铁建设初期采用的是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的投融资模式。由于长期的投资不足, 导致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来恢复系统的水准, 然而, 英国的公共部门在执行这一职能时存在弱点, 相关的研究表明, 民营企业具有创新的建设和管理方法对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更具有价值。在1998年3月, 伦教地铁采用了引入私人股权投资者, 成立项目公司以项目融资的方式进行的PPP模式。伦敦地铁模式中最显著的特点是, 在其结构中嵌入了一个定期审核机制, 使签约各方能够在PPP的框架内每7年半重新调整一次合约条款, 为了对调整进行公正有效的审核, 专门设立了一个仲裁人, 由他决定在同样条件下运行经济且有效的公司的成本水平。这样做可以保证运作模式具有相当的弹性, 以及工作外包后对整个项目的相当的控制力。
2.3 日本轨道交通投融资基本情况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主体从资本所有者角度可以分为三类: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与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 (相当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 的组合、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而从法律角度又可以分为:私法人、特殊法人和地方公共团体。可见, 日本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经营主体共同经营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局面。日本私铁企业在东京都范围内和东京都市圈范围内所拥有的轨道交通线路长度, 占其所在区域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的比例分别高达3 4%和4 6%, 这在任何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中都是没有先例的。而且在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经营都非常艰难的情况下, 在日本大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日本14家大型私铁企业的收益率基本上都达到或超过了100%。究其原因, 主要是日本17私铁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所带来的良好结果。日本大型私铁企业采取的是以铁道事业为中心, 以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百货店等流通服务业、公共汽车业、出租汽车业、旅客吸引事业 (旅游观光、宾馆设施等) 等为兼业的经营模式。
3 我国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多元化市场投融资模式建议
为了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良性循环, 应吸取国际大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的先进经验。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3.1 政府应在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中发挥主导作用
3.1.1 政策性引导支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问题的基本前提,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要政策性引导支持
政府应将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落实到位。根据城市发展需要, 规划科学合理的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形成城市交通网络, 确定各阶段重点建设线路, 通过严密规划线路创造地产价值, 将客流组织与城市扩张、城市各种资源充分利用与有效配置结合起来。
政府应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初期提供一定的建设资金、提供担保, 制定优惠政策, 指导和组织改制国有经营模式授予土地开发特许权和相对自主的车票定价权, 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物业发展相结合, 吸引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 营造投融资环境, 并通过立法来加强经营监督和安全管理。
3.1.2 引入竞争机制, 树立市场观念
传统上, 人们普遍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产品, 理所应当由政府全部负担。现在看来, 虽然轨道交通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 但是同样能够从政府财政以外筹集建设资金。引入商品经营机制,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必然选择。因此, 无论是政府、企业、投资人, 还是公众, 都应转变观念, 摒弃由政府全部包揽的认识。其实,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由谁投资、由谁管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 能否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因此,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制定融资计划, 在国内外资本市场采用债券、股票、贷款等融资工具进行融资,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主动投资, 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当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比较明显的准公共产品特征, 运营初期普遍收益不足以弥补运营成本, 多数线路存在亏损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债务性融资, 借款银行或债券购买者一般会要求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保证或信用保证。为有效保证债务性融资的数量、期限、结构和成本, 政府应在融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3.2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建立社会资本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扶持政策。将沿线土地开发经营权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捆绑运作, 将项目外部收益内部化。轨道交通可以有效地改善沿线的可达性, 提高沿线土地的开发强度, 改变沿线土地的利用性质, 从而提升沿线土地价值。一般而言, 一条新线的开通会促使沿线土地价值上涨幅度在20%以上, 并能带动新线开通区域经济的繁荣。轨道交通可以有效地缓解地面常规交通压力, 减少污染, 改善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轨道交通的外部正效应导致轨道交通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自身的财务效益。为达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 政府应该采取适当政策对轨道交通项目予以支持, 使外部效应内部化。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 将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沿线土地开发收益内部化, 矫正市场失灵, 增加建设资金来源。具体做法是增加沿线一定范围内土地的转让金, 增加部分用于轨道交通开发建设;或者成立专门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基准地价负责开发沿线房地产, 开发收益用于轨道交通建设。采用特许权经营的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城市轨道交通。各大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BT、PPP、BOT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模式。一方面, 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减轻了建设期巨大的投资对政府财政的压力, 如北京地铁4号线社会资本承担了工程总投资的1/3左右。另一方面, 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提高项目的建设、运营效率, 减少政府的补贴, 进一步减轻政府负担。轨道交通投资经营主体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3.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比例不低于5 0%
从实践情况看, 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 投资约占4 0%~7 0%左右, 融资约占30%~60%左右。这是一个相对的比例, 体现了投融资模式的灵活性, 也相对合理。从偿债能力角度和实践经验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不应低于50%。不同的比例决定了不同的融资工具使用和管理体制。在投融资结构中, 投资部分可由承建人投入、地方政府出资、土地开发商的投资所共同组成。投资额度对融资对象的信心至关重要, 比例不宜太低, 但比例过高也会限制融资的灵活性, 不利于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投入来加速轨道交通项目的运作。投资的来源可以是税收、土地出让金或企业的自有资金。融资部分可以通过国内外银行贷款以及其它银团贷款等进行, 其来源十分广泛, 可以从债券市场和证券市场融资, 也可以通过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国内外商业银行商业贷款等进行。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其具有投资巨大, 盈利难的特点, 因而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建设普遍面临建设资金短缺和运营亏损两大难题, 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的我国同样面临这样两个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 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资金短缺和运营亏损问题, 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发展分析 篇9
“十一五”以来, 随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 各地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速, 公路、水路、铁路、机场建设步伐加快, 支撑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但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
1.1 节点设施由于体制、机制、政策及设施本身的技术经济特征
等原因, 存在诸如缺乏统一规划、站场设施功能单一及选址不合理、节点连接道存在梗阻、节点设施缺乏快速高效中转换装能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大型节点与集疏运网络对接不适应发展要求、信息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1.2 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 物流服务网络的结构性矛盾, 物
流企业服务水平、诚信度、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都比较低。现代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3 城乡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城市配送体系中配
送中心等设施缺乏, 配送车辆运行受限, 配送活动无法确保时间和品质;农村物流配送设施严重缺乏, 农产品外运, 农资物流, 小件快递, 农村消费品配送发展不足。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 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会物流成本, 使物流产业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构建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必要性
2.1 以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框架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加以引导, 企业作为主体, 市场操作机制”。
“政府加以引导”是指发挥政府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培育物流市场中的引导作用。
“企业作为主体”是指对于节点设施的政府投资, 应成立项目公司, 以企业主体身份实施投融资和建设;对于已建成的符合规划的节点项目, 其营运应交由企业主体来运作。
“市场操作机制”是指政府对于节点型设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 以物流市场需求为导向;设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营运要市场化运作, 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
2.2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2.2.1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理论依据 (1) 交通物流节点设施
的网络特征决定的交通物流节点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思想, 目的是在成本最小、时间最快、安全性最好、消费者满意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物资的货畅其流。强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性, 强调节点设施各项功能的完善性, 从而减少盲目性, 对协调统一规划和建设要求更高。 (2) 交通物流枢纽性节点、城乡配送网络的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的交通物流枢纽性节点设施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生产物流和消费物流, 同样也须承载军事物流和应急物流。物流枢纽性节点不仅服务本地企业和居民, 更为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提供便利。它们的建设必须通盘考虑政治、国防、地区内、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的需要, 从而具备一定的准公共性。 (3) 交通物流节点设施项目投资成本收益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交通物流节点设施多数投资规模大, 建设周期长, 回收期长、利润率低。尤其是一些纯公益性项目, 主要考虑社会效益的外溢, 而非设施本身的经济效益内化。其服务价格可能受到政府规制, 或者需要承担政府的一些指令性物流任务。
2.2.2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必要性
(1) 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是改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滞后状况的可行方案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总量不足问题。新的投融资模式以政策性引导资金为媒介, 配合其他的土地, 税收, 信贷政策, 有效降低相关领域的投资不确定性, 提高投资者面对物流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二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 妨碍物流体系的效能发挥问题。通过交通物流发展部门统一协调规划, 确定合理的投资项目和标准, 将资金用于关键枢纽性物流节点建设和引导。
(2) 完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和提高体系服务效能的客观要求现有的城乡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效能不能有效发挥。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存在严重不足。物流企业的配送车辆进入城区受到不合理限制, 配送路线、配送时间、配送质量没有保证。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相对城市发展更为不足, 无论是配送点、配送能力, 网络覆盖范围都远远不能满足新村建设的需求。
(3) 改善物流市场绩效有效措施通过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诚信化发展, 推进传统物流企业转型;通过政策性资金引导及相关配套政策, 促进企业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新技术、装备应用, 从而加快物流速度,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改善物流市场绩效。
3 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机制与政策建议
创新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 设立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发展投融资政策措施体系, 可以有效实现政府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政策目标, 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这不仅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也是全国各地的普遍做法。
3.1 新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机制现代物流投融资模式的运作机
制是“政府加以引导, 多方参与运作, 相关政策配套, 运作方式多样”。其基本内涵是:
3.1.1 政府加以引导政府加以引导主要是包括政府投资和政
府专项补助资金两个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 并以此为指南确定政策性资金投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资由交通运输厅主管, 物流发展部门负责具体管理投融资方案实施、投融资政策和政府补贴的执行。
3.1.2 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结构多元化鼓励和吸引包括物流
企业, 制造业企业, 商贸企业, 地产企业, 投资基金、银行、信托机构、保险企业等机构参与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融资, 形成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结构多元化的格局。
3.1.3 制订与新投融资模式相配套的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应共
同参与, 统一协调, 共同确定与之配套土地、税费、信贷政策, 保障投融资目的实现。
3.1.4 投融资方式多样化
3.2 加大对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引导投资
3.2.1 交通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和改造在统一协调规划的前提
下, 在关键枢纽城市和节点城市重点投资符合当地迫切需要的大型物流枢纽节点, 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投资现有枢纽节点所急需的与大型物流通道对接项目, 节点范围内联运中转, 换装设施项目, 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 实现快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构建。
3.2.2 加强交通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节点间连接道投资确保
已有的交通物流通道投资和节点投资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做到货畅其流, 社会物流过程便捷快速、成本节约。
3.2.3 推进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各地电子征稽网
络平台, 全面整合地区内物流信息资源, 建设服务于一般消费者、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可视化、实时定位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引用, 使平台逐步集成和整合交通物流市场相关者急需的各项服务与功能, 为交通物流信息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婷, 孙广生.跨国竞争动因与企业竞争策略选择[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
[2]徐伟.提升天津物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22) .
[3]董千里.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 2005, (09) .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篇10
一、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一)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
陕西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产业增势强劲, 已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4.86亿元, 比上年增长30.2%, 占GDP比重达3.03%, 较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按可比价格计算, 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1.8%, 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6.9个百分点, 再次刷新纪录。“十一五”时期,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年均增长7.7%左右, 文化产业投资由2006年的70.1926亿元, 增加到2010年的92.6779亿元, 年均增长5.5亿元。2010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基本建设投资92.6779亿元 (见表1) 。在投资构成中, 艺术业、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博物馆投资仍然是文化产业投资的重点。由表2可知, 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娱乐业比重较小, 表明陕西文化产业在投融资方面的弱势地位。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2011年陕西省统计年鉴。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2011年陕西省统计年鉴。
“十一五”期间, 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来源中, 国家预算内资金累计总额为135.36亿元, 自筹及其他投资资金累计总额为249.07亿元, 国内贷款投资资金累计总额为43.96亿元, 利用外资投资累计总额为0.0092亿元。2010年, 陕西省预算内投资资金55.32亿元, 占投资资金总规模的比重为59.69%, 国内贷款5.97亿元, 比重为6.44%, 利用外资0.0092亿元, 比重为0.01%, 自筹及其他投资31.38亿元, 比重为33.86%。
(二)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1. 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
文化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但文化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地区的“软实力”, 因此政府投入是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长期以来, 陕西作为欠发达地区, 经济总量偏小, 地方财政支持有限,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民营投资成本较高, 外资由于文化市场准入机制的限制也较难进入[1], 致使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2. 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滞后。
陕西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社会化融资渠道不畅。从直接融资来看, 现阶段陕西仅有陕西广电网络一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 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仍处于空白状态, 陕西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间接融资来看, 文化企业有形资产小, 其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 对商誉、声望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担保、评估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 其价值很难确定, 因而银行不敢轻易放贷。金融机构在为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 明显存在针对文化产业特点主动进行融资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 致使实际融资规模较小。因此, 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 陕西文化产业获得金融资本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 融资难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2]。
3. 文化产业政策尚不完善。
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加之陕西地处内陆地区, 国家又对外资进入国内文化产业做了种种规定, 在文化产业利用外资方面, 陕西仍存在一定的条件制约和现实困难。尽管十六大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直至2009年才出台专门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文件, 政策措施不完善, 导致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业务缺乏足够的政策环境支撑和保障。
4. 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
陕西大多数文化企业都靠自身的积累来发展, 对资本市场运作模式不甚了解, 且陕西长期缺乏文化产业的主要统计数据, 从2009年起才正式开始对跨文化产业进行全面统计监测, 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致使陕西文化产业与金融业之间明显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金融业对投资文化产业有顾虑。由于双方长期缺沟通交流的平台, 不利于陕西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展开广泛的合作。
二、国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经验分析
(一) 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拥有多元化的融资主体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 实行商业运作。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 设有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和博物馆图书馆基金会, 政府主要通过这些基金会来支持非营利的文化艺术产业。同时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 政府投资一般不超过文化组织所得的20%[3]。此外, 美国的文化产业还得益于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波士顿财团等金融大财团的资助。同时, 美国政府对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限制不多, 文化产业依靠其强大的实力, 吸引了诸如英国、日本等国家大笔资金通过文化产业的跨国公司进入美国。
(二) 日韩的政府主导模式
日本的文化产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完成, 但政府主导也是其文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政府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提供包括活动用财政资金在内的综合援助。此外, 日本政府早在1986年就制定实施了《研究交流促进法》, 为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4]。日本政府通过信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 在技术开发的“行政指导”方面, 促进“创新型文化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韩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产业优惠政策, 集全国之力以财政资金为主, 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 有重点地扶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优化国内文化产业结构;政府先后设立诸如文艺振兴基金等若干促进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 还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各类文化产业园区;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韩国还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 并专门制定《文化财产保护法》, 保护和发掘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 英国的政府引导模式
英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 拥有多层次的政府资助, 通过各类非政府公共中介机构向能充分市场化的文化事业进行赞助, 但资助额一般也只能占其收入的30%左右, 其余资金需自筹[5];另外, 政府还实行陪同资助, 即如果企业决定资助文化事业, 政府将陪同企业资助同一项活动。英国通过发行国家彩票来筹集文化基金, 补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鼓励全体公民自愿支持文化事业[6]。
对于能够充分市场化的文化产业部分, 政府则主要通过财税政策引导投资, 英国的财税政策几乎覆盖了整个文化产业领域。如英国政府不对图书、期刊、报纸征收增值税, 对一些如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大学出版社的经营全部免税;从1950年开始, 对电影没票根据价格向影院征收伊迪税, 通过财税政策, 支持各大文化产业。英国政府还对游戏产业实施出口退税, 支持游戏产业的海外发展。
(四) 法国的政府资助模式
法国拥有全方位的国家资助方式, 法国文化预算的重要性世界公认。从1959年起, 文化部的预算比重逐年增大, 文化投资的绝对数额在逐年增加。除文化部外, 外交部和国家教育部等其他国家部门也有相关的文化预算。在法国所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都参与文化建设, 通过拨款、订货及直接组织文化活动来扶持地方文化事业, 市级政府是地方文化的主要资助力量。法国各大公司主要通过公司委员会购买文化产品和在电影、电视剧节目及报刊、图书上做广告的文化消费的方式来资助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实践表明, 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驱动, 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既不符合陕西的省情, 也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 破解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 需政府、民间、金融资本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的基础上共同努力积极创新, 形成陕西特色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一) 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
陕西文化产业要蓬勃发展, 必须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 出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 扶持文化企业发展, 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 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贴息、奖励、补助等多种途径, 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制, 为信贷资金介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 创新融资模式
一是产业链融资。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精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 科技和文化创新为前端, 引导大型核心企业为上下游担保融资、并购重组融资, 将企业融资需求嫁接到核心企业, 从而间接支持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信托融资模式。三是文化企业将版权信托给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再以该信托资产作为抵押物协助文化企业申请贷款。四是构建多业互动的投融资模式。陕西省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那些有条件的文化企业申请上市, 化解融资难题。对于那些上市有难度的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 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并通过与一些大型上市企业的整合, 提高企业整体融资水平。五是资产证券化模式。利用资产证券化筹集到的资金能达到知识产权价值的75%, 而一般的抵押贷款却普遍低于65%。
(三) 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开发适合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尽快建立融资担保保险制度, 将中小企业纳入到金融机构信贷的范围, 同时鼓励陕西中小文化企业和银行进入投融资交易平台直接进行沟通。塑造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 使之能够承担有市场化带来的投融资风险, 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市场运营主体, 让市场在陕西文化资源和资本的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由政府、文化企业和其他企业出资, 设立可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如图1所示) , 创新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能够将政府、中介机构、银行和文化企业融为一体, 既降低了银行抵押贷款的风险, 又给文化企业带来了新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杨尚勤, 石英, 王长寿.陕西文化发展报告 (2011)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82-83.
[2]余秀丽, 陈爱玲.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11) :1-2.
[3]余晓泓.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 2008, (12) :153-155.
[4]刘二妹.日韩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和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1, (11) :36-37.
[5]杨阳腾.美国英国日本怎样构筑文化产业融资体系[N].经济日报, 2010-05-26 (6) .
浅析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模式 篇11
【关键词】融资租赁;融资能力;融资模式
融资租赁公司是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的选择,出资购买租赁物,租给承租人使用并收取租金的投资机构,其专门从事租赁物的购买、投资和租赁资产的管理。在我国由于批准机构不同,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经人民银行核准,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第二类为经商务部外资司批准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第三类为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批准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截至2011年底,我国有金融租赁公司20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约200多家,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66家。
一、融资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持续发展必须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融资租赁发源于美国,目前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几乎渗透了所有的行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根据伦敦金融集团2007年全球租赁报告中的统计,在2005年美国、德国、日本的租赁公司总数约有5000多家,租赁规模达3300亿美元,租赁渗透率分别为26.9%、18.6%、9.3%。我国融资租赁公司最早成立于1981年,在初始阶段投资者多为国内外著名机构,发展迅速,但是后来由于社会转型和相关法律的缺失,租赁公司经营中出现很多坏帐问题。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汇率巨变,使租赁业进一步受到打击,银行全面退出租赁行业,租赁公司进入清理阶段。随着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草案)的草拟,允许外商独资的成立融资租赁公司,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开始选择企业进行试点,融资租赁行业开始再次发展。2007年银行开始重新参与到融资租赁行业,有了银行的支持,租赁行业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租赁规模由2005年的40多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约1000亿美元,但租赁渗透率仍仅有5.7%,距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仅依靠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现有资本金进行运作显然远远不够,大部分租赁项目往往具有3~5年的回收期,一旦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金使用完毕,将面临无法继续进行新业务的尴尬局面,因此对外融资将是融租赁公司不得不进行的重要事项。根据我国政策规定,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资产一般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资产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倍,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可放大的杠杆倍数较大。假定在业务充足、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能力,即可融资金额的多少、融资利率的高低,将大大影响其业务规模和收益率水平,因此融资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持续发展必须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二、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现有的融资模式
(1)资本金。顾名思义,即由原股东增资或引入新的股东增资。如果股东资金实力较强,则该方法最为快捷方便。此外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金数额是其基本实力的体现之一,对于后续融资具有相当影响力。目前金融租赁公司由于门槛较高,股东实力背景雄厚,往往具备高额资本金,多则达几十亿元人民币,而内资试点和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金则相对较小,一般在1~5亿元之间。资本金不需要承担融资成本,但仅靠资本金投入额度终归有限,不是解决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的根本办法。(2)境内银行借款。向境内银行申请贷款,这是我国企业最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融租赁公司向银行贷款金额的多少、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经营和信用状况以及能提供的担保情况。一般情况下银行对贷款有内部控制标准要求,一旦资产负债率超过70%以后将很难继续新增贷款,虽然成本不高,但可融资的金额有限。(3)金融机构同业拆借。该模式在我国仅适用于金融租赁公司,即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向有金融许可证的同业金融机构拆借资金,外商投资和内资试点的融资租赁公司则不适用。目前我国金融租赁公司数量较少,虽然利率成本较低,但同业拆借一般时间较短,且受到银监会监管,不适用于长期项目,仅适用于短期周转。(4)境外借债。即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根据外方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拥有一定外债额度,可以向境外市场借外债汇入国内。由于境内外的利率差,该模式目前成本较低,但我国外汇监管较为严格,审批周期长或比较难以批准,案例较少,且要承担一定汇率风险。(5)发行股票。即向公开市场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该模式可以募集资金量较大,但上市条件要求苛刻,周期长难度高。目前我国仅有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在A股借壳上市以及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两个案例,一般的融资租赁公司较难实现。(6)租赁保理融资。租赁保理融资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将融资租赁服务产生的未到期应收租金转让给银行的基础上,银行为租赁公司提供应收账款账户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催收和承担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等的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该模式是目前我国外商投资和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融资模式。租赁保理融资分为有追索和无追索保理两种,虽然都可以实现融资的目的,但这两种保理模式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实质意义区别很大。在有追索保理情况下,当租赁债权发生偿还风险的时候,银行保留对融资租赁公司的追索权,租赁资产将仍在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负债表内,实质相当于融资租赁公司向保理银行借款;无追索保理则相反,银行放弃对融资租赁公司的追索权,租赁资产将剥离出租赁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实质相当于融资租赁公司将租赁收益权提前卖断给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提前收回成本和部分收益,不承担风险。目前随着我国银行对租赁行业的参与度逐渐增高,该两种保理模式都很常见,其中五大商业银行中大部分案例为有追索保理,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则以无追索案例较多。(7)租赁资产证券化。租赁资产证券化是以设备租赁应收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是属于资产证券化中的一种。它具体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发起人)将用途、性能、租期相同或相近且未来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租赁债权(租金收取权)集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安排(信用评级、信用増级等),将其转换成在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租赁资产支持证券的融资过程。租赁资产证券化本质上就是一个以租金收益权为支撑发行证券,融通资金的多主体、多环节的运作过程。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资产证券化过程完成后,实质相当于租金收益权被出售,租赁资产从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剥离,租赁公司无需对租赁资产承担追索责任。目前美国由于其金融市场极为发达,租赁资产证券化非常常见,是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则由于过去相关法规条文不够完善,证券和债券市场不够开放等原因,目前所知仅有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的“远东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一起案例。
三、对我国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模式发展方向的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了多种可以选择的融资模式,由于不同融资租赁公司在方式的选择上都是在一定市场环境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应依据自身的特点,比较各种融资渠道的利弊,选择具体融资渠道。但总的来说,不承担债务追索将租赁收益权出售的融资方式应是融资租赁公司未来融资模式的发展方向,这样融资租赁公司不会有债务负担的增加,才可放开手脚提高周转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出售收益权的模式有无追索保理和租赁资产证券化两种,其中无追索保理需要占用银行信贷规模,总额度有限,而租赁资产证券化则是面向广大公众市场,潜力巨大,且租赁资产的特性、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发展和市场需求三方面的实施条件均是基本可行的,应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屈延凯.如何投资和经营融资租赁公司[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11)
[2]孔腾飞,朱伟凡.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现状浅析及发展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
[3]肖欢.中国租赁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1(5)
[4]闵绥艳.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7(3)
[5]张永锋.国内ZK公司厂商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6)
[6]李垒垒,郭涛,王春阳.关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企业导报.2009(7)
[7]唐凯,杨茂兴.租赁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与实施特征分析[J].管理观察.2009(4)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模式构建 篇12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发展代表了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已显示出了其强劲的生命张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无论是对满足我国人民的精神消费,还是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对各城市提高经济收入,丰富精神消费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西安、延安等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有很多包含文化价值,值得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如果都能得到资本的扶持,那得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是产业发展的灵魂。适当的模式是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和规范,不是套住发展的枷锁。明确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要从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化成政府主导,民间、金融资本共同发力,吸引外资同时借力风险投资基金这样一个新的模式。
1 创新陕西政府投资改革
1.1 强化财税政策扶持,设立专项奖励基金
政府出台强化财政扶持,设立专项基金。在影视业方面对获国际、国内大奖的影视作品的出品企业、个人进行奖励;对文化体育业按照最低税率标准3%征收营业税;高新技术文化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加入投融资支持力度,每年拿出财政收入5%设立专利基金,对入区中小文化企业以贴息、补助等方式进行扶助。进一步建立担保公司,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安排政府性贷款用于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业务。
1.2 转变思维,重视长期影响力
重视文化产业的长期潜伏影响力。文化产品“文化属性”带来的外部效应造成市场失灵,要求公共财政介入。为了使整个社会的文化产品供给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政府对于存在外部性的文化产业领域有必要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应当利用公共财政支出,结合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两种方式,使文化产业的社会总供需达到平衡。
2 完善民营资本进入体系
2.1 陕西民营力量大有可为,陕西民营资本具备足够的潜力及空间
比较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实力,美国是以高科技加风险投资著称,其民营资本力量雄厚,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完善,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蓄势待发。陕西民营企业众多,其中不乏上市企业,资金雄厚,涉猎领域广泛的也不在少数,将这些资本有效的聚集起来发展文化产业,蔚为壮观。
2.2 政策导向打破进入壁垒
在陕西,虽还没有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成功先例,但今后加强对民营资金进入的引导必将为文化产业融资建立新型渠道。近年来省政府颁布的政策已经有重视民营资本的迹象,例如《陕西省文化厅关于加快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完善陕西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是民营资本发挥力量的开端。其次要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商业化,投资决策程序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政府调控透明化和中介服务社会化。同时,打开社会融资渠道,也会强化公众对文化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民营资本在文化产业领域将会大展拳脚。
3 创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3.1
投资基金的特点在于“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共同受益、运作规范”运行机制,即具有特定专门知识的专家运用分散投资的原理,将集合而来的社会资金投向具有潜在受益性的高科技或新型产业,通过规范而创造性的资本运作手段来获取受益。占文化领域主要业态的中小企业或者个体经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仍是不保险的代名词。文化企业的资产估值体系缺失导致银行授信远远满足产业融资需求,这时,产业投资基金就应运而生成为产业发展资金来源的新途径。产业基金讲长期回报,存续期一般在10-15年,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看,与产业基金发展的15年期限非常适合。引导基金不用直接投给企业,而是作为龙头基金、母基金,推动其他投资。对文化产业来说,这种基金实际上也是政府的支持措施。但基金一定要交给专家管理,交给专业团队进行市场化的管理,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进行约束。
3.2 产业基金的出资人、投资管理应该是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该干预。
国内当前迫切需要的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而不是国有资金直接投资的产业基金。各地发展产业应有总体目标,应该先明晰产业规划、引导基金的扶持政策,然后再吸引民间资金加入,在划定的产业范围内进行市场化投资。将产业投资基金转型为引导基金,这样才可以将政府的引导目标和企业的盈利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4 借力国外风险投资基金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传统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不适用于依托高科技的文化产业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属于债务性资金,不是权益性资金,不能参与商务运作和管理。而风险投资与文化产业的契合程度远远大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虽然我国风险投资营运程度还达不到国际要求,掌握资金的投资管理人GP制度方面还不是很完善,但不久的将来,这种投资方式一定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目前国家对一些领域的行业准入还有一定限制。受政策影响加之地处内陆,陕西文化产业利用外资存在更多的条件制约和实际困难。但是世界是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亦不可逆转,对于国外的风险投资越早了解,做好跟进,就越有机会在文化产业融资过程中开拓创新。
摘要: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发展经济所要关注的重要领域。陕西急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期拉动经济发展,同时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现阶段资本的缺乏制约了发展,如何协调各方面利益,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系,形成陕西特色的投融资模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泽磊.我国文化产业利用外资的制约因素与效应分析.价格月刊,2010,(6).
[2]李芸.金融危机后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2).
[3]王琳.天津城市文化产业的结构创新与文化金融创新.城市,2010,(6).